地質工程專業大學4年要學什麼
『壹』 希望給我長安大學地質工程專業的四年修的課表
地質工程專業培養計劃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主要培養具備能從事各類工程建設的場地評價,岩土體特性分析,特種地基加固處理,地質災害評價與治理等地質工程領域的各項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二、培養要求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具有較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了解當代科學技術的主要方面和應用前景,熟悉地質工程勘察、設計施工。 掌握工程地質、工程力學、岩土力學的基本理論,地下工程、工程材料、結構分析與設計、地基處理方面的基本知識,掌握有關電工、工程測量與試驗、施工技術與組織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具有工程制圖、計算機應用、主要測試和試驗儀器使用的能力;具有綜合應用各種手段(包括外語工具)查詢資料、獲取信息的初步能力。熟悉國家有關工程勘察,建築工程等方面的政策、規范和法規。具有進行工程勘察、設計、試驗、施工、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
三、主幹學科 地質工程
四、主要課程
英語、高等數學、大學物理、普通化學、計算機基礎、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岩土力學、建築材料、鋼筋混凝土結構、道路勘測與設計、地下結構、施工技術與施工組織、地質工程經濟與企業管理。
五、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內容、要求)
設計1——鋼筋混凝土課程設計
時間:1周
內容:鋼筋混凝土結構
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課程設計,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驟。受到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的初步訓練。設計分兩部分進行,一部分為鋼筋混凝土樓蓋設計,一部分為單層廠房結構設計。要求學生完成相應的計算說明書及結構設計圖紙。
設計2——岩土體工程課程設計
時間:1周
內容:岩土體穩定性評價、岩土體工程設計
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課程設計,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岩土體穩定性評價及岩土體工程設計的原理、方法和步驟,受到岩土體工程設計的初步訓練。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相應的計算說明書和設計圖紙。
設計3——基礎工程設計
時間:1周
內容:根據工程地質勘察報告及有關資料選擇基礎方案,並進行設計、計算、繪出施工圖。
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課程設計,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基礎工程設計的原理、方法和步驟。受到基礎工程設計的初步訓練。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相應的計算說明書和設計圖紙。
測量實習,安排在第5學期,時間1周,內容為工程測量,要求學生在實習結束後,編寫一份實習報告。
認識實習,安排在第4學期,時間3周,內容為地質認識實習。
教學實習,安排在第6學期,時間7周,內容包括工程地質勘察、原位測試、室內資料分析與整理。要求編寫一份實習報告。
畢業實習及畢業設計(論文),安排在第8學期,時間12周。
畢業實習及畢業設計(論文)是實現本科培養目標的重要階段,是學生學習、研究與實踐成果的全面總結,也是對學生綜合素質與工程實踐能力培養效果的全面檢驗。通過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使學生達到工程師工作能力的初步訓練。
要求:選題盡可能結合生產實踐,做到一人一題,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畢業設計(論文)。
答辯:畢業設計(論文)完成後,由系統一組織答辯。
六、主要實驗
室內試驗(岩土物理力學性質測試、建築材料試驗等)、野外現場試驗(岩土物理力學性質現場原位測試、工程監測及檢測等)
七、最低畢業課內總學時:2500學時
最低畢業總學分:模塊A:176學分+9學分 模塊B:178學分+7學分
八、修業年限: 四年
九、授予學位: 工學學士
外面只能找到這個 具體的得問本專業的人··
『貳』 中國地質大學工程學院地質工程專業都是學的哪些課程啊,急求!!!
中國地質大學工程學院地質工程專業課程主要課程有:基礎地質學、礦產地質學、水文地質學、工程地質學、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學勘探、鑽掘工程學、基礎工程施工、環境地質學、地質工程學。
『叄』 地質工程專業(專業學位)該怎麼學啊,涉及哪些課程
我是山東科技大學的學生,下面是我們的主要課程,(注意,山東科技大學是以煤炭方向為主要的,)
1000000302 體育(1)
1000010100 形勢政策(1)
1000130102 大學語文
1000190404 大學英語(1)
1004910101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1)
1040710105 高等數學A(1)
1040880102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1)
2006110203 普通化學
4026800200 入學教育、軍訓
1000000802 體育(2)
1000070202 物理實驗(1)
1000150103 大學物理(1)
1000200104 大學英語(2)
1000260503 計算機技術基礎
1005030102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2)
1011070300 形勢政策(2)
1017590104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2)
2009880103 結晶礦物學
1000080202 物理實驗(2)
1000160103 大學物理(2)
1000210104 大學英語(3)
1001400202 線性代數
1011130100 形勢政策(3)
1017570103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1017640102 體育(3)
2000160402 物理化學
2061060102 晶體光學與光性礦物學
4029740102 普通地質學教學實習
1000220104 大學英語(4)
1005080102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1005160202 體育(4)
1011190100 形勢政策(4)
1026050103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2000820602 有機化學
2001020202 測量學
2008040101 現代測試技術
2009890104 古生物地史學
1000270203 計算機應用基礎
1001710202 軟體工程
2000010103 工程力學
2000890103 工程制圖基礎
2002770702 專業英語(1)
2004650203 資料庫
2009870103 構造地質學
2010630102 寶玉石學
2010630102 寶玉石學
4001030102 測量教學實習
4023270102 地層學教學實習
2001750202 計算機繪圖
2002780702 專業英語(2)
2005430203 水文地質學
2009920201 礦物岩石材料
2010610201 岩相古地理學
2010620303 地球化學
2018730201 第四紀地質與地貌學
2030100202 煤田地質學
2058490101 采礦學概論
2061300102 礦產經濟學
2064610102 油氣地質學
2064900102 資源環境與保護
2064910101 資源可持續發展
4001050102 構造地質課程設計
4032070106 地質填圖實習
2001060402 地理信息系統
2009930102 區域地質學
2009940102 遙感地質學
2010570403 礦床學
2010600201 盆地分析
2010640203 地球物理勘探
2010660102 勘探方法
2010670102 礦井地質學
2023460101 地質統計學
2033420102 油氣評價方法及應用
2058520102 測井地質學
4000050502 專業課程設計
4023300101 地球物理勘探教學實習
4000000904 畢業實習
4000040202 生產實習
4000060612 畢業設計
以上是地質專業的學生所學習的課程,比較重要的我也說不好,你就多看看《普通地質學》吧,地質的東西大多是憑借個人閱歷和經驗的要想一天成為大師可是不行的,同時建議你多咨詢一下山東科技大學地質方面的老師,畢竟我們學校還有一個地質學的院士啦,而且劉寶珺院士大部分時間都在科技大學,來這很值,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肆』 地質工程專業本科主要專業課
我是成都理工大學地質工程專業的博士研究生,地質工程專業每個學校的側重點不太一樣,專業名稱叫法也不盡相同。從實力來講是中國地質大學和成都理工大學最強,兩個學校地質工程都是國家重點學科,地大那邊是岩土鑽掘工程方向最強,成都理工這邊是工程地質方向最強。成都理工這邊本科階段叫的是勘查技術與工程,下面分工程地質、岩土鑽掘工程和物探三個方向,前兩個方向在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後一個方向在地球物理學院。中國地大北京那邊地質工程沒武漢這邊強,北京那邊學的比較雜,以基坑處理方面為主,武漢這邊工程學院有個地質工程的實驗班,不過理工這邊今年開始在一本招生也要組建實驗班了。
先將成都理工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的專業介紹貼出來,供你參考。
成都理工這邊
勘查技術與工程(工程地質)(理科)
●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以力學、地質學理論為基礎,培養系統掌握工程地質方面的基本理論,具備工程地質勘察、設計和施工組織管理的基本技能,能從事工程地質勘察、地質災害防治、岩土工程設計與施工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為學生發展成為工程地質領域的高級技術和管理專家奠定基礎。
● 主要課程:地質學基礎、礦物岩石學、工程岩土學、土力學、岩體力學、構造地質學、工程地質勘察、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學、工程地質分析原理、工程地質數值法、岩土錨固和支擋工程、基礎工程、地基處理與測試、岩土工程施工技術、工程地質新進展等。
●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後可在國土、市政、建築、公路、鐵路、機場、水利、水電、礦山、港口、環保等領域從事工程地質勘察、岩土工程設計和施工等技術工作。
● 深造方向:學生畢業後可繼續攻讀本校或其他科研院所地質工程、岩土工程等相關專業的碩士、博士學位。
本專業為國家特色專業。
● 本專業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勘查技術與工程(岩土鑽掘工程)(理科)
● 培養目標:本專業以力學理論、機械設計為基礎,培養系統掌握岩土鑽掘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能適應21世紀工程建設發展需要,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具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素質,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與健康個性相統一的,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鑽掘工程專門人才。學生在學習數理化、外語、計算機等專業公共課的基礎上,主要學習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鑽探工藝學、掘進工程、石油鑽探、岩土工程設計與施工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培養具有資源勘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設計與施工的基本能力,以及相關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究和開發的初步能力。
● 主要課程:岩土鑽掘工程學、岩土鑽進設備、鑽井液工藝原理、岩土工程施工技術、掘進工程、岩土工程設計、石油鑽探、特種鑽進技術等。
專業教學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校內外擁有多處教學實踐實訓基地及實驗室,實踐學分佔全部學分的近30%。其中,學生在校期間,每年安排校外實習一次。
●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後可在資源開發(化石燃料開發、水力資源和水資源開發、固體礦產開發等):工程建設(道路、機場、橋隧、高層建築等)、地下礦產資源勘探、能源勘察、工程地質勘察、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岩土工程施工等單位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生產及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畢業生就業主要為中核、中建、中鐵建、中鐵工、中國水電等集團公司、中國地質科學院各研究所、公路設計院、各省地礦局及下屬地勘設計單位、油田等單位。
● 深造方向:勘查技術與工程(岩土鑽掘工程方向)的一級學科為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專業為國家重點學科地質工程(碩士階段)。因而勘查技術與工程(岩土鑽掘工程方向)學生可對口完成地質工程(碩士、博士)、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博士後流動站)深造。
本專業為國家特色專業。
● 本專業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勘查技術與工程(物探)(理科)
●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掌握應用地球物理(含化探、遙感)方法等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基本理論、一般方法和現代化技術,具有油氣藏、礦產資源勘查、工程勘察等設計與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及其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究和開發的初步能力,在水電、鐵路、交通、建築、國土資源、環保和軍工等部門從事資源勘查與評價、環境保護、工程勘察與研究開發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 主要課程:地質學基礎、計算機語言程序設計、工程數學、場論、彈性波動力學、數字信號處理基礎、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測量學、電法勘探、重磁勘探、物探測井、計算方法、地震勘探資料處理及解釋、3S技術原理及應用、油氣勘查新方法、油氣物探軟體技術、工程與環境物探、工程地質、地球物理層析成像等。
●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後可在勘查設計、油氣勘探、環境保護、水利水電、航天、海洋、煤炭、能源、建築、交通、國防、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部門從事科研、教學、勘探及管理工作。
● 深造方向:學生畢業後可繼續在本校攻讀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應用地球物理、固體地球物理學、空間物理學碩士、博士學位,地質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學位,在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從事研究工作。
本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
● 本專業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中國地質大學
080106 地質工程試驗班
地質工程試驗班以國家級重點學科地質工程為依託,旨在培養培養地質工程專業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是我校地質工科基礎科學研究和創新人才培養基地之一,重點培養地質工程領域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學校對「試驗班」提供了優良的育人環境與新穎的人才培養模式,如「產學研、學研產」、本碩統籌、享有研究生同等標準的圖書閱覽等待遇。其課程體系包括自然科學、地球科學、人文科學三大部分,重視培養外語、計算機應用能力和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實驗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於創新型、研究型,將有80%左右的畢業生進入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攻讀碩士學位。試驗班實行末位淘汰、分流—補進的動態優秀人才培養機制,在全院范圍內擇優選拔補進。
080104 勘查技術與工程(註:岩土鑽掘工程)
本專業學生在學習數學、物理化學、外語、計算機知識的基礎上,主要學習基礎地質學、岩土鑽掘、應用地球物理等方面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有資源勘查及工程勘察的設計、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和勘查新技術、新方法研究和開發的初步能力。本專業可以在資源勘查、工程勘察和基礎工程方向上有所側重。
辦學特色:以地質工程國家級重點學科為依託,從機械電子、岩土鑽掘技術與工程地質等多方面給學生打下寬厚的基礎,注重實踐環節,使培養的學生具備研究和解決地質工程與石油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就業領域:地質勘察、油氣鑽井、交通、水利、能源等領域
『伍』 地質工程專業具體干什麼都學哪些課程
以下是蘭州大學地質工程教學計劃,由於各學校辦學特色不同,所以各學校也有所不同!
地質工程學專業本科培養方案及教學計劃
一、培養目標
地質工程是地球科學領域中的應用技術專業,是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基礎。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尤其是西部大開發,對具有良好素質的地質工程技術人才需求量越來越大。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堅實的數學、力學及地質學等理論基礎及系統的地質工程理論、技能和方法,獲得工程科學和技術的基礎訓練,能獨立從事各種建設工程中的勘察、設計、施工、評價和管理等的具有廣泛適應能力的高級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人才。畢業生能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門從事教學、科學研究和科技開發,能在能源、水利水電、城建、交通、市政、環保和國防等部門從事工程勘察、設計、施工和管理以及工程病害評價和治理。
二、基本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通過系統的理論學習,掌握地質工程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科學研究的思維和實驗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通過實踐性環節的學習,參加社會實踐和課外科技學術活動,掌握地質工程的基本技能和工作方法。初步具備生產、教學、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和工程建設管理的能力。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1) 堅實的數學、力學和地質學基礎。
(2) 地質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技能和方法。
(3) 運用工程地質學理論和方法,解決工程建設中的有關問題的基本能力。
(4) 對地質資源、地質環境和地質工程等開展勘察、評價、治理、設計、規劃的能力。
(5) 了解地質工程學科的前沿理論及技術發展動態。
(6) 掌握一門外語,能較熟練閱讀本專業技術文獻資料。
(7) 掌握計算機應用、程序設計和運用計算機技術獲得科技知識和信息的技能,初步具有運用計算機完成地質工程及其相關工作的能力。
(8) 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技能,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體育的合格標准,身心健康。
三、學制與學位
(一)學制
學制四年。學校實行彈性學制,允許學生分階段完成學業。但具有學籍的時間最長不超過八年,累計修業時間不超過六年。
(二)學位
完成本專業學業,修滿170學分,符合學校相關規定者,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四、主要學科
主要學科:地質工程學,包括:方向A(工程地質學)、方向B(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五、主幹課程、特色課程和精品課程
(一)基礎課程
地球科學概論、基礎水文地質學、工程力學、工程化學、工程制圖、工程測量
(二)主幹課程
構造地質學、工程岩土學、土力學、岩體力學、工程地質學原理、工程地質勘察
(三)特色課程
地基基礎、邊坡工程、地下工程、地質體改造、環境岩土工程、地球物理
六、課程結構與學時學分分配總表
總學分170學分。必修課佔102學分,其中公共基礎課57學分(含軍事訓練與軍事理論1學分、形式與政策1學分)、專業類基礎課26學分、專業課19學分;選修課46學分,其中專業指選修課23學分、專業任選課17學分、跨學科選修課6學分;實踐教學環節22學分。
課程結構與學時學分分配總表
課程類別 課程性質 學分 占總學分比例(%) 學時 占總學時比例(%)
公共基礎課 必修 56 33.1 1062 34.1
指選 0 0.0 0 0.0
專業類基礎課 必修 25 14.5 450 14.5
專業課 必修 19 11.0 342 10.9
指選 24 14.0 432 13.9
任選 23 13.4 414 13.3
課外活動和實踐環節 必修 25 14.0 414 13.3
合 計 172
100
3114 100
(一)公共基礎課
序號 課程名稱 學分 學時 開課學期 備注
1 思想品德修養 2 36 1
2 法律基礎 2 36 2
3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3 54 6
4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2 36 6
5 毛澤東思想概論 2 36 7
6 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3 54 7
7 形式與政策 1 自學,全校統考
8 大學英語 16 288 1,2,3,4
9 體育 4 144 1,2,3,4
10 大學信息技術基礎 3 54 1
11 高等數學 12 216 1,2
12 線性代數 3 54 1
13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3 54 3
小計
(二)專業類基礎課
序號 課程名稱 學分 學時 開課學期 備注
1 地球科學概論 4 72 1
2 工程制圖 3 54 2
3 工程化學 4 72 2
4 工程力學 5 90 2
5 水文地質與水文地球化學 4 72 3
6 Fortran程序設計 2 36 3 1-17周
7 工程測量學 3 54 4 1-14周
小計 25
450
(三)專業課
序號 課程名稱 學分 學時 開課學期 備注
1 構造地質學 3 54 3
2 工程岩土學 2 36 4 1-6周
3 土力學 3 54 4 7-16周
4 岩體力學 4 72 5
5 工程地質勘察 3 54 5 11-20周
6 工程地質學原理 4 72 6 1-14周
小計 19
342
(四)指定選修課
序號 課程名稱 學分 學時 開課學期 備注
1 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學 3 54 3
2 地基基礎工程 3 54 5
3 邊坡工程 3 54 6 1-14周
4 地下工程 3 54 6 1-14周
A6 結構力學 3 54 3
A7 彈塑性力學 3 54 3
A8 工程與環境物探(含實習) 3 54 4 1-14周
A9 工程滲流力學 3 54 5
B6 數學物理方法 3 54 3
B7 地球物理學原理 3 54 3
B8 VC++(含實習) 3 54 4 1-14周
B9 地球物理反演理論與方法 3 54 5
小計 24 432
(五)實踐性教學環節
序號 課程名稱 學分 學時 開課學期 備注
1 軍事訓練與軍事理論 1 1
2 基礎地質認識實習 1 1周 2 20-20周
3 綜合地質填圖實習 3 3周 4 18-20周
4 地質工程綜合實習 4 4周 6 17-20周
5 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 10 7,8
6 地球科學概論實驗和實習 0.5 18 1
7 Fortran程序設計實習 1 36 3 1-17周
8 工程力學實驗 0.5 18 2
9 構造地質學課程設計 0.5 18 3
10 工程測量實習 1 1周 4 16-16周
11 土工實驗 1 36 4 5-13周
12 岩體力學實驗 1 36 5 5-13周
13 工程地質勘察實習 0.5 18 5 15-19周
小計 25
828
註:未計入隨課程講授進行的課間實驗和實習。
(六)任意選修課
為了增強學生對社會需要的廣泛適應性,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能力、愛好和需要,選修本專業或其他專業的課程,至少選修23學分,其中專業任選課至少17學分、跨學科(指學科門類,包括本學院力學和土木工程等)任選課6學分。
序號 課程名稱 學分 學時 開課學期 備注
1 遙感地質學 2 36 5 1-10周
2 土木工程概論 2 54 7 1-10周
3 地質災害與防治 2 54 7 1-10周
4 道路工程 2 54 7 1-10周
5 礦業工程 2 54 7 8-14周
6 水利水電工程 2 54 7 1-10周
7 地震工程 2 36 8 3-8周
8 工程概預算、招投標與監理 2 54 8 3-11周
9 地理信息系統 2 36 8 3-11周
10 地質工程專題講座 2 54 8 1-11周
A11 鋼筋混凝土結構原理(含課程設計) 2 54 4 1-14周
A12 工程建築概論 2 54 5 1-14周
A13 特殊土工程地質特性與改良 2 54 5 1-10周
A14 工程鑽探與取樣 2 36 6 1-14周
A15 環境岩土工程 2 54 6 1-10周
A16 區域穩定工程地質學 2 36 6 1-10周
A17 地質體改良 2 54 7 1-10周
A18 動力工程地質學 2 36 8 3-8周
A19 環境工程地質學 2 36 8 3-8周
A20 其它
B11 重磁電勘探 (含實習) 2 54 5
B12 地震波與聲波勘探 (含實習) 2 54 5
B13 測井理論與方法(含實習) 2 36 6 8-14周
B14 放射性勘探 (含實習) 2 36 6 1-7周
B15 數字信號處理 2 54 6 1-15周
B16 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 2 54 7 1-16周
B17 混凝土無損檢測 2 54 8 3-11周
B18 其它
小計 其它(根據當年就業形勢,臨時安排)
七、課外活動和實踐教學環節的安排和要求
本教學計劃中安排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地質工程專業類必不可少的內容,與課堂教學任務相輔相成。
(一)課外活動
除教學計劃中規定的實踐性教學任務外,學生應積極參加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和課外學習,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培養適應社會的能力。
(1) 積極參加學校、學院、班級組織的書畫比賽、辯論賽及演講賽、英語比賽、知識競賽、文體活動及比賽、青年志願者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
(2) 開展職業素質和職業道德教育,在低年級開展政治思想、愛國廣義和專業思想教育,在高年級開展畢業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
(3) 結合各級野外實習,因時因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
(二)科研與生產的初步訓練
(1) 廣泛參加各級各類學術活動。系或研究所負責開展不同形式的學術活動,包括學術報告會、專題和前沿科技講座、學術討論與學術交流。學生應積極參加專業類學術活動,同時參加其它相關的學術活動,拓寬知識面。
(2) 鼓勵學生在課余參加老師的科研工作,教師盡量為學生提供科研機會,培養科研興趣、掌握科研方法、鍛煉科研能力。
(3) 鼓勵學生參加相關的生產實踐活動,掌握地質工程生產實踐的工作程序、方法,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三)任意選修課的實驗和教學實習
任意選修課的實驗和教學實習未單獨列出,由任課教師根據課時總量靈活掌握。
(四)教學實習時間與安排
(1) 實習時間及安排
工程測量綜合實習:1周,安排在課程結束後進行;
基礎地質認識實習:1周,安排在第一學年第2學期最後一周進行;
綜合地質填圖實習:3周,安排在第二學年第4學期最後三周進行;
地質工程綜合實習:4周,安排在第三常年第6學期最後四周進行;
地質工程畢業實習:因目前條件尚不成熟,本計劃暫不列入。
(2) 排課要求
第2、4、6學期的課堂教學時間應做出相應調整(總學時不變),以保證野外實習正常進行。其中:
第2學期,課堂教學(含考試)應在第19周末結束,第20周為基礎地質認識實習;
第4學期,課堂教學(含考試)應在第16周末結束,第17周為工程測量綜合實習,第17~20周為綜合地質填圖實習;
第6學期,課堂教學(含考試)應在第16周末結束,第17~20周為地質工程綜合實習。
八、副修和雙學位專業教學計劃
(一)副修和雙學位教學計劃
以「地質工程」作為副修和雙學位專業的學生,需按下列計劃修學滿學分(副修30學分、雙學位50學分),按學校有關規定,可獲得地質工程專業副修證或地質工程專業學士學位。
課 程 學 分
副 修 雙學位
地球科學概論 4 4
水文地質與水文地球化學 4 4
構造地質學 3 3
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學 3 3
工程岩土學 2 2
土力學 3 3
工程地質勘察 3 3
工程地質分析原理 4 4
工程滲流力學 3 3
工程建築概論 3 3
岩體力學 / 4
工程與環境物探(含實習) / 3
地基基礎工程 / 3
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 / 8
合計 32 50
(二)副修和雙學位教學計劃說明
(1) 對於副修地質工程專業或以地質工程為第二專業學位的學生,應完成專業基礎課、專業課、指定選修課和必要實踐教學環節,達到規定學分。
(2) 授課時間、內容、要求均與地質工程專業相同,不另外單獨安排。
(3) 若原專業已修本教學計劃中的課程,則免修相應課程,不計學分,不足學分從指定選修課和任意選修課中選擇。
九、其它有關說明
(一)本教學計劃修訂宗旨
針對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的實際情況、地質工程學科發展趨勢以及就業反饋信息,本著「夯實基礎、培養能力、拓寬口徑」的理念,在2004年「地質工程學專業本科培養方案及教學計劃」的基礎上,經修訂而制訂本教學計劃,突出蘭州大學地質工程學專業的特色。
與2004年教學計劃相比,本教學計劃在以下方面進行的修訂。
(1) 注重工程地質學基礎,主要反映在課程教學內容的修正與更新、部分課程名稱的更改與相應教學內容的變更、增設部分專業選修課,使學生系統掌握地質工程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工程建設中的若干工程地質問題的能力,拓寬學生就業口徑。
(2) 加強實踐教學環節,以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
(二)教學計劃與教學大綱
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相輔相成,在教學計劃修訂的同時,對教學大綱進行了相應的修訂,尤其加強了工程地質方面的內容,保證學生在掌握地質工程工作方法(勘察→設計→施工→工程對策)的基礎上,熟悉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各領域和各類工程建設中工程地質問題。
任課教師必須嚴格按照新教學大綱,完成教學任務,以保證教學內容的相互銜接,避免重復和遺漏。
(三)選修課的考核方式
本計劃不對選修課的考核方式作統一要求,由任課教師在公平、公共的原則下,評定學生的成績。鼓勵教師採用多種形式(如課程設計、論文撰寫、學生學術講座等)對學生進行考核,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和更進一步的基本技能訓練,融會貫通所學知識,培養學習興趣,提高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臨時選修課程的安排
根據當年就業形勢,適當開設部分本計劃中未列課程,供學生選修。
(五)生效日期
本教學計劃從2006級開始執行。
十、地質工程學本科教學計劃總體安排一覽表
課程類別 課程性質 序號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 學分 周
學
時 學時
總數 課時分配 各學期周學時分配 備注
講
授 習題
討論 實驗
或
上機 課外
輔導 第一
學年 第二
學年 第三
學年 第四學年
1 2 3 4 5 6 7 8
公
共
基
礎
課 必修 1 思想品德修養 2 2 36 36 2
2 法律基礎 2 2 36 36 2
3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3 3 54 54 4 1-14周
4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2 2 36 36 3 1-14周
5 毛澤東思想概論 2 2 36 36 2
6 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3 3 54 54 3
7 形式與政策 1 0 1 自學
8 大學英語 16 4 288 288 4 4 4 4
9 體育 4 2 144 144 2 2 2 2
10 高等數學 12 4 216 216 6 6
11 大學信息技術基礎 3 3 54 54 3
12 線性代數 3 3 54 54 3
13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3 3 54 54 3
專業基礎課 必修 14 地球科學概論 4 4 72 72 4
15 工程制圖 3 3 54 54 3 1-18周
16 工程力學 5 5 90 90 5
17 工程化學 4 4 72 72 4
18 水文地質與水文地球化學 4 4 72 72 4
19 Fortran程序設計 2 2 36 36 2 1-17周
20 工程測量學 3 4 54 54 4 1-14周
專業課 必修 21 構造地質學 3 3 54 54 3
22 工程岩土學 2 6 36 36 6 1-6周
23 土力學 3 6 54 54 6 7-16周
24 岩體力學 4 4 72 72 4
25 工程地質勘察 3 3 54 54 3
26 工程地質學原理 4 6 72 72 6 1-14周
方向指選 27 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學 3 4 54 54 3
28 地基基礎工程 3 4 54 54 3
29 邊坡工程 3 4 54 54 4 1-14周
30 地下工程 3 4 54 54 4 1-14周
A31 結構力學 3 3 54 54 3
A32 彈塑性力學 3 3 54 54 3
A33 工程與環境物探(含實驗) 3 3 54 54 3
A34 工程滲流力學 3 3 54 54 3
B31 數學物理方法 3 3 54 54 3
B32 地球物理學原理 3 3 54 54 3
B33 VC++ (含實習) 3 3 54 54 3
B34 地球物理反演理論與方法 3 3 54 54 3
任選 本專業任意選修課 17
跨學科任意選修課 6
實踐教學環節 必修 35 工程力學實驗 0.5 1 18 18 2
36 Fortran程序設計實習 1 2 36 36 2 1-17周
37 地球科學概論實驗及實習 0.5 2 18 18 2
38 構造地質學課程設計 0.5 2 18 18 2
39 土工實驗 1 4 36 36 4 5-13周
40 岩體力學實驗 1 4 36 36 4 5-13周
41 工程地質勘察實習 0.5 2 18 18 4 15-19周
42 工程測量實習 1 1周 1周 X 16-16周
43 基礎地質認識實習 1 1周 1周 X
44 綜合地質填圖實習 3 3周 3周 X
45 地質工程綜合實習 4 4周 4周 X
46 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 10 X
課外活動和
社會實踐等 軍事訓練與軍事理論 1 1
專業實踐教學 24
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環節學分合計 25 414 0 414 3 2 4 4 8 0 0 0
必修課學分、學時、實驗合計 100 1854 1854 25 26 21 22 7 13 5 0
選修課學分、學時合計 47 846 432 0 0 6 3 3 8 0 0 (+414)
總學時、實驗、上機學時合計 170 3114 2286 414 28 28 31 29 18 21 5 0
註:備注欄中「(+414)」為任意選修課總學時;
各學期課時合計中不含任意選修課的課時;
實踐課學時為摺合學時,且不含指定選修課和任意選修課的實驗和教學實習。
附: 各學期課程分配
第1學期(第一學年第1學期)
序號 課程名稱 課程類別 學分 總學時 周講授學時 周實踐學時 備注
1 思想品德修養 公共基礎 2 36 2
2 大學英語 公共基礎 4 72 4
3 體育 公共基礎 1 6 2
4 高等數學 公共基礎 6 90 6 全院合班
5 大學信息技術基礎 公共基礎 3 54 3
6 線性代數 公共基礎 3 54 3 全院合班
7 地球科學概論 專業基礎 4 72 4
8 地球科學概論實驗及實習 實踐教學 0.5 18 0 2
9 軍事訓練與軍事理論 實踐教學 1
小計 (必修&指選) 24.5
402
24
第2學期(第一學年第2學期)
序號 課程名稱 課程類別 學分 總學時 周講授學時 周實踐學時 備注
1 法律基礎 公共基礎 2 36 2
2 大學英語 公共基礎 4 72 4
3 體育 公共基礎 1 36 2
4 高等數學 公共基礎 6 6 6 全院合
5 工程力學 專業基礎 5 90 5
6 工程制圖 專業基礎 3 54 3 2
7 工程化學 指定選修 4 72 4 與土木合
8 工程力學實驗 實踐教學 0.5 18 0 2
9 基礎地質認識實習 實踐教學 1 1周 0 20-20周
小計 (必修&指選) 26.5
420 24
第3學期(第二學年第1學期)
學期 課程名稱 課程類別 學分 總學時 周講授學時 周實踐學時 備注
1 大學英語 公共基礎 4 72 4
2 體育 公共基礎 1 36 2
3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公共基礎 3 54 3 全院合班
4 Fortran程序設計 專業基礎 2 36 2 全院合班
5 構造地質學 專 業 課 3 54 3
6 Fortran程序設計實習 實踐教學 1 36 0 2
7 構造地質學課程設計 實踐教學 0.5 18 0 4
8 水文地質與水文地球化學 專業基礎 4 72 4
9 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學 指定選修 3 54 3
A10 結構力學 指定選修 3 54 3
A11 彈塑性力學 指定選修 3 54 3
B10 數學物理方法 指定選修 3 54 3
B11 地球物理學原理 指定選修 3 54 3
小計 (必修&指選) 27.5 540 27
第4學期(第二學年第2學期)
序號 課程名稱 課程類別 學分 總學時 周講授學時 周實踐學時 備注
1 大學英語 公共基礎 4 72 4
2 體育 公共基礎 1 36 2
3 工程測量學 專業基礎 3 54 4 1-14,與土木合班
4 工程岩土學 專 業 課 2 36 6 1-6周
5 土力學 專 業 課 3 54 6 7-15周
6 工程測量學實習 實踐教學 1 1周 0 16-16周
7 土工實驗 實踐教學 1 36 0 4 5-13周
8 綜合地質填圖實習 實踐教學 3 3周 0 18-20周
A9 工程與環境物探(含實習) 指定選修 3 54 4 1-14周
A10 鋼筋混凝土結構原理 任意選修 2 54 4 1-14周
B9 VC++ (含實習) 指定選修 3 54 4 1-14周
B10
小計 (必修&指選) 21 586 26
第5學期(第三學年第1學期)
序號 課程名稱 課程類別 學分 總學時 周講授學時 周實踐學時 備注
1 岩體力學 專 業 課 4 72 4
2 工程地質勘察 專 業 課 3 54 6
3 地基基礎工程 指定選修 3 54 6
4 岩體力學實驗 實踐教學 1 36 0 4 5-13周
5 工程地質勘察實習 實踐教學 0.5 18 0 4
6 遙感地質學 任意選修 2 36 4 1-10周
A7 工程滲流力學 指定選修 3 54 3
A8 工程建築概論 任意選修 2 54 3
A9 特殊土工程地質特性與改良 任意選修 2 54 3
B7 地球物理反演理論與方法 指定選修 3 54 3
B8 重磁電勘探(含實習) 任意選修 2 54 3
B9 地震波與聲波勘探(含實習) 任意選修 2 54 3
小計 (必修&指選) 14.5 288 19
第6學期(第三學年第2學期)
序號 課程名稱 課程類別 學分 總學時 周講授學時 周實踐學時 備注
1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公共基礎 3 54 3
2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公共基礎 2 36 2
3 工程地質分析原理 專 業 課 4 72 6 1-14周
4 地質工程綜合實習 實踐教學 4 0 0 17-20周
5 邊坡工程 指定選修 3 54 4 1-15周
6 地下工程 指定選修 3 54 4 1-15周
A7 工程鑽探與取樣技術 任意選修 2 36 4 1-10周
A8 環境岩土工程 任意選修 2 54 4 1-15周
A9 區域穩定工程地質學 任意選修 2 54 4 1-15周
B7 測井理論與方法(含實習) 任意選修 2 36 6 8-14周
B8 放射性勘探(含實習) 任意選修 2 36 6 1-7周
B9 數字信號處理 任意選修 2 54 4 1-15周
小計 (必修&指選) 19 1923
第7學期(第四學年第1學期)
序號 課程名稱 課程類別 學分 總學時 周講授學時 周實踐學時 備注
1 毛澤東思想概論 公共基礎 2 36 2
2 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公共基礎 3 54 3
3 土木工程概論 任意選修 3 54 6 1-10周
4 地質災害與防治 任意選修 2 54 6 1-10周
5 道路工程 任意選修 2 54 6 1-10周
6 水利水電工程 任意選修 2 54 6 1-10周
7 礦業工程 任意選修 2 36 6 8-14周
8 地震工程 任意選修 2 36 6 1-6周
9 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 實踐教學 0
A10 地質體改良 任意選修 2 54 6 1-10周
B10 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 任意選修 2 54 6 1-10周
小計 (必修&指選) 5 5
第8學期(第四學年第2學期)
序號 課程名稱 課程類別 學分 總學時 周講授學時 周實踐學時 備注
1 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 實踐教學 10
2 工程概預算、招投標與監理 任意選修 2 54 6 3-11周
3 地質工程專題講座 任意選修 2 54 6 3-11周
4 地理信息系統 任意選修 2 36 6 3-8周
A5 動力工程地質學 任意選修 2 36 6 3-8周
A6 環境工程地質學 任意選修 2 36 6 3-8周
B5 混凝土無損檢測 任意選修 2 54 6 3-11周
小計 (必修&指選) 10 0
『陸』 希望給我吉林大學地質工程專業四年修的課表
地質學專業本科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
培養現代化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德智體全面和諧發展與健康個性相統一,富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國際視野的地質學專門人才。
畢業生掌握地質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具備地質科學調查和研究的基本能力,具備與相鄰專業人員對話和合作能力,可從事地學研究、資源調查、資源開發及管理工作。
二、業務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和地質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系統接受地質基本工作技能、地質科學研究和計算機應用、外語交流的訓練;概略學習相關學科基礎知識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人才培養實行導師制,引導科研生產活動,培養基本研究能力和較強的實踐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較堅實的數、理、化、外語、計算機知識基礎和運用能力。
2.掌握現代地質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地質科學發展的現狀、前沿和熱點問題。
3.掌握地質數據的採集、處理、綜合研究和成果解釋等方面的技術和方法。
4.掌握科技信息技術與基本方法,具有資料歸納、整理和綜合分析並加以正確表達的能力。
5.基本具有撰寫科研論文、研究報告和進行學術交流的能力。
6.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調查能力和思辨能力。
三、主幹學科及主要課程
主幹學科:礦物學與岩石學;構造地質學;古生物學與地層學。
主要課程:地球科學概論、結晶學與礦物學、岩石學、構造地質學、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學、地球化學原理、地球物理學原理、大地構造學、中國地質學、地球演化。
四、專業特色及專業方向
地質學屬於基礎自然科學,具有典型的探索性、地域性、實踐性。專業以強化地質調查與研究基本能力為特色。專業方向包括岩石學、構造地質學和古生物學與地層學。
五、學制
一般為四年
六、學位授予
理學學士
七、畢業合格標准
1.具備良好的思想和身體素質,符合學校規定的德育和體育標准;
2.通過培養方案規定的全部教學環節,按照規定內容取得相應學分:183.5學分。
地質學專業指導性教學計劃及其進程表
課程類別 課程性質 課程代碼 課程名稱 學分 學時 其 中 建議修讀學期及學分分配 備注
實驗 上機 1 2 短一 3 4 短
二 5 6 短三 7 8
內 外 內 外
普通教育課程 必修課 03125001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3 42 3 課外8
03125002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3 42 3 課外8
03125003 中國近代史綱要 2 28 2 課外6
03125004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6 60 6 課外36
03125005-6 形勢與政策Ⅰ-Ⅱ 2 32 1 1 課外32
05191001-4 大學英語BⅠ-Ⅳ 16 288 4 4 4 4
04192001-4 體育 Ⅰ-Ⅳ 4 128/ 1 1 1 1
08296001 大學計算機基礎 4 72 22 4
07193004-5 高等數學BⅠ-Ⅱ 9 144 4.5 4.5 +習題40
07193011 線性代數B 3 54 3 +習題12
07193014 概率與數理統計B 3.5 56 3.5 +習題12
07194005-6 大學物理BⅠ-Ⅱ 7 120 3.5 3.5 +16實驗演示
07194007-8 大學物理實驗BⅠ-Ⅱ 1.5 54 1 0.5 +16實驗演示
07295002 普通化學及實驗B 3 48 8 3
00190001 軍事理論 2 32 2 課外4
選修課 見普通教育公共選修課指導書(學生在七大類課程中選修四類課程,總計選修不少於8學分)
學科基礎課程 必修課 07261001 地球科學概論 4 60 14 4
07261004 結晶學與礦物學A 5 80 38 5 前10周
07261006 晶體光學及光性礦物學 3 48 34 3 後6周
07261008 岩石學AⅠ 5 84 46 5
07261009 岩石學AⅡ 3 44 24 3
07261013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A 6 96 24 6
07261011 構造地質學A 4 64 26 4
07262028 地球物理學原理 3 48 8 3
07261015 地球化學 3 48 14 3
07261044 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學A 2 32 6 2
07161027 大地構造學 2 32 2
地質學專業指導性教學計劃及其進程表
課程類別 課程性質 課程代碼 課程名稱 學分 學時 其 中 建議修讀學期及學分分配 備注
實驗 上機 1 2 短一 3 4 短
二 5 6 短三 7 8
內 外 內 外
學科基礎課程 選修課 07161017 多元統計分析 2 32 2 學科基礎選修課需選滿16學分。
08296002 C語言程序設計 4 64 18 4
07161158-9 專業英語AⅠ-Ⅱ 4 64 2 2
07295136 物理化學E 3 48 3
07261042 地理信息系統基礎 3 48 8 3
07261043 地理信息系統應用 3 48 24 16 3
07261068 數字地質科學概論 2 32 16 2
07261024 遙感地質學 2 32 8 2
07164126 水文地質學基礎C 2 32 2
07164502 環境地質學 2 32 2
07161032 沉積學 2 32 2
專業教育課程 必修課 07261022 中國地質學 3 48 16 2
07161016 地球演化 2 32 2
08261096 礦床學B 2.5 40 10 2.5
選修課 07161066 現代地層學 2 32 2 專業教育選修課需選滿10學分
07161067 地質力學 1.5 24 6 1.5
07161122 成因礦物學基礎 2 32 2
07261138 顯微構造學 2 32 10 2
07161301 電子探針分析原理及在地質學中的應用 1.5 24 2
07161302 現代儀器分析技術 2 30 2
07161303
現代同位素分析方法在地學研究中的應用 2 30 2
地質學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安排表
實踐環節類別 實踐環節編號 實 踐 環 節 名 稱 學分 周數 建議修讀學期 備 注
大類共同環節 00690001 入學教育 0 1 1
00690002 軍事教育 3 3 1
00690003 公益勞動 0 1 1-4 集中或分散進行
00690004 畢業教育 0 1 8
專業實踐環節 07461191 認識實習 2 2 短學期1 長春周邊
07461197 實踐技能培訓 4 4 短學期1 校內
07461192 教學實習 6 6 短學期2 遼寧興城
07461198 專業實習 3 3 短學期3 本溪、興城
07461199 科研實習 3 3 短學期3 全國各地
07661210 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 10 10 8 校內;提前6周介入論文,第一周正式開始
合計 31 34
地質學專業培養方案課內學時、學分分配表
縱向結構 學時 百分比 學分 百分比 橫向結構 學時 百分比 學分 百分比
(%) (%) (%) (%)
普通教育課程 1248 51.57 74 50.17 必修課 1876 77.52 113.5 76.95
學科基礎課程 892 36.86 56 37.97 選修課 544 22.48 34 23.05
專 業 課 280 11.57 17.5 11.86
合 計 2420 100 147.5 100 合 計 2420 100 147.5 100
實踐教學環節 31學分 課外培養計劃 8學分 合計 183.5學分
『柒』 在大學里,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四年裡學習哪些課程呢
岩土:土力學、基礎工程、基坑支護、地基處理、岩土工程測試技術;
結構:內鋼筋混凝土結容構、鋼結構原理、結構抗震、建築施工、多層與高層建築結構設計、砌體結構、建築材料;
專業其他:工程測量學、房屋建築學、建築經濟與管理、建築工程概預算、土木工程英語;
基礎力學:結構力學、材料力學、理論力學、流體力學;
計算機:建築制圖、程序設計語言C、計算機輔助設計Auto CAD、
其他:大學英語、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線性代數、大學物理等
『捌』 地質工程專業的大學有哪些
全國共有18所地質工程專業的大學參與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南京大學,排名第二的是中國地質大學,排名第三的是同濟大學,以下是地質工程專業大學排名列表
地質工程專業大學排名 學校名稱
1 南京大學
2 中國地質大學
3 同濟大學
4 中南大學
5 中國礦業大學
6 西南交通大學
7 長安大學
8 成都理工大學
9 蘭州大學
10 山東科技大學
11 西安科技大學
12 河南理工大學
13 安徽理工大學
14 西南科技大學
15 河海大學
16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17 三峽大學
18 桂林理工大學
以上地質工程專業大學排名是根據地質工程專業在熱門省市(北京、湖北、廣東等)的錄取分數線綜合排名,供大家參考。
地質工程專業培養知識、能力、素質各方面全面發展,系統掌握工程地質、岩土鑽掘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接受相關的工程訓練,能在城鎮建設、土木水利、能源交通、資源開發、國土防災等各領域的勘察、設計、施工、管理單位從事工程地質勘察、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地質工程設計與施工、資源勘探與採掘、岩土鑽掘與工程監理等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畢業生要求在牢固掌握數學、物理、化學、外語、計算機等基礎知識的基礎上,系統學習地質學、工程力學、工程地質學、岩土鑽掘工程等專業課程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接受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備從事工程勘察、地質災害防治、地質工程設計與施工、工程管理、資源勘探與採掘、岩土鑽掘工藝與設備開發等的能力。本專業可設置工程地質和岩土鑽掘工程兩個專業方向,培養要求可各有側重。
『玖』 地質工程專業的主幹課程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本科院校地質工程排名 等級排名學校名稱A+1中國地質大學A2中國礦業大學3成都理工大學4中南大學5同濟大學6吉林大學7西北大學B+(11個)中國石油大學河海大學西南交通大學重慶大學南京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蘭州大學西安科技大學長安大學安徽理工大學河南理工大學B(10個)合肥工業大學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昆明理工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南京工業大學三峽大學貴州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學院西南石油大學長江大學C(8個)略畢業生能力評級
本專業畢業生能力被評為A+等級的學校有:
中國礦業大學
本專業畢業生能力被評委A等級的學校有:
吉林大學 同濟大學 中南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西南交通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河南理工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長安大學 山東科技大學 西安科技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 安徽理工大學
本專業畢業生能力被評為B+等級的學校有:
南京大學 蘭州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河海大學 內蒙古科技大學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青海大學 西南科技大學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 江西理工大學 重慶交通大學 華北科技學院
本專業畢業生能力被評為B 等級的學校有:
龍岩學院 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 南京大學金陵學院
本專業畢業生能力被評為C+等級的學校有:
宿州學院 山東科技大學 泰山科技學院
本專業畢業生能力被評為C等級的學校有: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順華能源學院 學校名稱 開設專業 分數層次 學費(元/每年) 備注 中南大學地質工程部署,211,985,一本3400地質工程是全國最早開設的兩所學校之一,擁有博士後流動站。中國地質大學 地質工程 部署,211,一本 5850 地質工程為國家級重點學科、「211工程」和「國家優勢學科創新平台(985專項)」重點建設學科 中國礦業大學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部署,211,一本 4600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為省部級重點學科,擁有碩士和博士點,在煤田地質方面有優勢 吉林大學 勘查技術與工程 部署,985,211,一本 該校的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專業為國家級一級重點學科。擁有地質工程博士學位授予及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博士後流動站 南昌工程學院地質工程省屬,二本5250學校重點培養專業,為江西省第一所開設地質工程專業的本科院校。培養具有從事各種建設工程中的工程地質勘察、設計、評價、施工、管理、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以及地質環境保護等方面工作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長安大學 地質工程 部署,211,一本 4950 該校的地質工程為國家重點學科,1948年即獲地質工程博士後學位授予權,擁有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博士後流動站,主要研究方向為黃土區地質 成都理工大學 地質工程 省屬,,一本 4920 地質工程為國家級重點學科,1984年即獲博士學位授予權,擁有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地質災害研究方向有優勢 西安科技大學 地質工程 省屬,二本,部分一本 4500 該專業建立於1958年,有地質工程博士後學位授予權。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煤田、礦井、礦床地質等 華北科技學院 地質工程 部屬,二本 3500 是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的直屬高校,有知名專家尹尚先。研究方向是煤礦地質,就業前景很好。 河南理工大學 地質工程 省屬,一本 3700 培養具備地球科學基礎理論知識,具有從事煤油氣能源礦產和固體礦產資源勘查與評價,工程地質勘察、設計、施工與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三峽大學地質工程省屬,二本4000一級學科碩士點,以水電樞紐高陡邊坡及壩基穩定與加固和地質災害預測、預報及防治作為地質工程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
『拾』 地質工程都要學習什麼知識,哪些學校里開設此專業
本科期間來,地質工程一般源都要學習的有基礎課,包括數學,物理,英語,工程圖學,各大力學等等,然後是專業基礎課程,比如普通地質學,構造地質學,礦物岩石學,普通水文地質學,土力學,岩石力學,水力學等,最後是專業課程,比如工程地質學,水文地質學,地基處理與基礎設計,鑽進工程學,環境地質學,工程經濟學,autoCAD等等,並從第二階段開始會伴隨著一些課程的結束開展相關的實習實踐活動,有普通地質實習,構造地質實習以及一些課程設計環節。
目前開設該專業的學校很多,大約有四五十所吧,我沒有上網上查,僅僅給你一些我所知道的高校名單吧,不過肯定不全,僅僅是我所知道的: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礦業大學,成都理工大學,河海大學,西南交通大學,長安大學,合肥工業大學,昆明理工大學,貴州大學,貴州工業大學,長沙鐵道學院,西安鐵道學院,河南理工大學,蘭州大學,吉林大學,南京大學,同濟大學,西南科技大學(四川綿陽),湖北工程學院,長江大學,河北工程大學,天水地校,荊州職業技術學院,還有各省的地院,礦院等...有些可能名字記得不大清楚了,感覺上大體如此,希望可以滿足你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