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大學 » 杜民愷地質大學環境學院

杜民愷地質大學環境學院

發布時間: 2021-03-06 07:49:43

A. 安徽理工大學地球與環境學院的學院簡介


安徽理工大學地球與環境學院始於1950年的淮南煤礦工業專科學校地質科,1955年更名為合肥礦業學院後,設立了地質系。1956年學校搬到合肥,1958年學校改制為教育部直屬的合肥工業大學,地質系先後設置了放射性地質、地球物理勘探、地質普查與勘探、水文地質、金屬非金屬地質和煤田地質等6個專業。1973年9月合肥工業大學地質系的煤田地質暨勘探專業遷至淮南煤炭學院的地質系。地質系是學校最早設立的系部之一,經過60多年的建設發展,學院已成為教學質量高、科研實力強、辦學特色鮮明的學院之一,並逐漸成為國內同類高校中綜合實力較強,辦學聲譽良好的學院之一。1995年更名為資源與環境工程系,2007年更名為地球與環境學院。學院設有地質資源與工程系、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水資源與規劃系3個系,下設地質工程、環境工程、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水文與水資源及勘查技術與工程5個本科專業。學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約1600人,在校博士、碩士研究生約200人。學院主體位於安徽理工大學校本部(東校區)。

B. 請中國地質大學水資源於水環境學院的研究生導師報哪個好

陳鴻漢 崔亞莉 馮傳平 郭華明 何江濤 胡伏生 金曉媚
劉菲 邵景力 沈照理 萬力 王廣才內 王旭升 文寶萍 武雄容
楊琦 於青春 張煥禎 周訓
這些都很好!!!

C.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環境學院怎麼樣

地學院和資源兩個老大就不用說了環境肯定是比不了,接下來的就是,珠寶學院,內地空學院,工程容學院和環境學院,這幾個學院說不好哪個更強一些,因為都有各自的優勢,珠寶的鑒定,地空的地球物理,工程的勘察,環境的水文,真是地大強的沒話說的專業,所以不必執著於學院排第幾,環境在地大還是很有地位的,主要還是看你學的專業

D. 中國地質大學環境學院的下屬機構

水資源與水文地質系主任:萬軍偉(教授),副主任:郭會榮(副教授)、馬傳明(副教授), 水資源與水文地質系1952年創立於原北京地質學院,下設水文地質及工程地質教研室,1960年一分為二,分別成立水文地質教研室和工程地質教研室,70年隨北京地院遷至武漢成立武漢地質學院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系(後更名為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下設水文地質和工程地質兩個教研室,1999年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和探礦工程學院兩院合並成立工程學院,水文地質教研室更名為環境工程與水文地質系;2003年以環境工程與水文地質系為主體成立環境學院,原環境工程與水文地質系一分為三,成立水資源與水文地質系、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實驗中心。水文系負責水文學及水資源和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兩個二級學科博士點的建設。
經過50幾年年的教學、科研和生產實踐,形成了一支年富力強的教學與科研隊伍,目前在編人員21人,教授5人,其中博導3人,副教授6人,講師10人,外聘院士2名。本系培養的畢業生已遍及祖國各地,成為我國水文地質工作的中堅力量,有3人已成為中國科學院或工程院院士,還有一些中青年學者已在國際水文地質界嶄露頭角。
近年來,本系主持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和西部研究重點項目、國家攀登計劃項目各1項、並每年獲1-2項面上或青年基金資助,此外還參加了多項863、973計劃項目,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每年2-4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省部級一等獎各1項、省部級二、三等獎二十多項。出版專著三十餘部,公開發表論文數百篇,並有四十餘篇論文進入三大檢索。
目前,本學科在地下水資源與環境保護、地下水-地質災害過程模擬、裂隙水偏流理論、岩溶管道-裂隙-孔隙三重介質線性-非線性水流耦合模擬、濱海承壓含水層海底邊界的確定、地下水混合井抽水試驗確定分層水文地質參數、抽水引起的地面沉降機理及土層固結與地下水流的耦合、深層地下熱水壓力場和溫度場模擬、地下水系統理論及地下水資源管理輔助決策支持系統、包氣帶土壤水分和鹽分遷移機制、土壤水的有效利用、土地修復和土壤改造、水-岩作用機理、礦床成礦的古水文地質、沉積盆地水文地質、地下水污染敏感性分析、地下水污染控制及劣質高氟水改造、同位素測試技術等領域的研究上,處於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
面向21世紀,系將立足於已有的地下水文學特色和優勢基礎上,通過師資隊伍和高水平實驗室的建設,在地下水文學方向上保持國內領先地位,部分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擬在線性-非線性地下水動力學耦合模型及其模擬方法、低滲透性岩層的采(排)水理論和技術、地下水滲流場與岩土體應力場的耦合數值模擬、濱海地區地下水開采-海水入侵-地面沉降的數值模擬和防治技術、土壤水資源利用技術、西部地下水合理開發與生態重建、西南岩溶石山區以水為紐帶的岩-土-植被-大氣界面物質能量交換過程、高解析度同位素測試技術等學科前沿的重大科學問題展開研究。 環境科學與工程系主任:李義連(教授),副主任:羅朝暉(副教授)、鮑建國(教授) 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的前身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前環境工程與水文地質系環境工程教研室,成立於2003年8月,是一個以地下水為特色、函蓋土壤、大氣和生物的綜合性環境人才培養基地。
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是湖北省最早具有環境工程專業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現擁有1個湖北省重點學科,1個環境科學與工程博士後流動站,1個「廢物地質處置與環境保護」湖北省重點實驗室。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名(兼職),教授7名(其中博士生導師7名),副教授7名,講師6名。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10餘人,研究生90餘人,已授博士學位57餘人,已授碩士學位130餘人。我系與美國、加拿大、荷蘭、德國、俄羅斯等國保持著密切的學術互訪、項目合作關系。
本系設地下水污染與控制、固體廢物處置與資源化利用、地質災害預測與防治、環境監測方法、水環境質量評價及管理、環境生態等研究方向。目前正承擔的科研項目有11項,科研經費五百四十多萬元,其中自然科學基金3項、國家科技部863項目1項;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教學科研獎勵計劃1項、國家地質調查局重點項目1項,橫向合作項目多項。1995年以來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4項;出版教材、專著11部,公開發表論文200餘篇,有11篇被SCI收錄,27篇被SCI收錄,16篇被ISTP收錄。
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有著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和拚搏進去的創新精神,面向21世紀,我系以培養高水平的環境工程人才為己任,把我系建設成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的、具地學特色的環境工程人才培養搖籃,集科研、生產為一體的工程建設基地為目標。
熱忱歡迎有志於我國環境事業的國內外學子來我系深造!熱忱歡迎有志於我國環境教育事業的國內外學者加盟。

E.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環境學院的師資力量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兼職院士4人(殷鴻福院士、袁道先院士、張本仁院士和張宗祜院士);院內在崗的教授16人,其中博士生導師9人;副教授10人。

F.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宿舍如何 環境學院

男生的話,應該按理說條件是不錯的,應為環境男生住的是最新的樓,不但有陽台離食堂也近,具體的也沒什麼不適應的,唯一要適應的就是武漢的天氣,變化無常,只有冬夏兩季。

G.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環境學院的環境過程怎麼樣

我是地大環境工程的學生,今年剛畢業,就業一般般,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本科時學好地質和水文的科目,找工作時還是往環境地質考,傳統環境專業地大學生很難找到工作

H. 有中國地質大學水資源與環境學院的嗎

這個專業還可以復吧,是偏一點水環制境的,因為是和水文一個學院,就是我所在的水資源與環境學院,當然也是你所在的學院啦,它也學一點關於地質和水文方面的,當然不多啦。一般環境專業都不會太好就業吧,但是地大的環境專業可以走水文方面的,所以就業就好一點。總的來說感覺還不錯啦。至於學風,地大(北京)普遍都很好,學生很刻苦認真,老師一般也教的認真,當然哪裡都有個別,但是我覺得教的不負責的老師特別少。很少有學校在早上起來會看見花園里有很多學英語的,自習室里經常會有很多人吧,地大就很多。不是死學習,地大的實習也很多,大家動手能力也很強,用心的人肯定會學的很好,很多單位就是因為學生的朴實和扎實才要我們的。我所在那屆同學都很認學,也不排除愛玩的,但是總的來說很好。如果覺得環境就業不好還可以轉專業,在地大轉專業挺容易的,學校在這方面做的很好。雖然地方不夠大,但是其他方面都很好,反正我是很喜歡這個學校啦。不知道你是男生還是女生,如果是男生的話我們還會在一棟樓里住啊。

I.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環境學院有什麼專業

武漢環境學院下設水資源與水文地質系、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環境地質系、生物科學與技術系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