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大學 » 地質大學氫能

地質大學氫能

發布時間: 2021-03-06 04:01:03

Ⅰ 熱含量在國內高中有嗎

氫能源
一.氫能源簡介
作為現有主要燃料的汽油和柴油,生產它們幾乎完全依靠化石燃料。隨著化石燃料耗量的日益增加,其儲量日益減少,終有一天這些資源將要枯竭,這就迫切需要尋找一種不依賴化石燃料的、儲量豐富的新的含能體能源。氫能正是一種在常規能源危機的出現、在開發新的能源的同時人們期待的新的能源。
氫位於元素周期表之首,它的原子序數為1,在常溫常壓下為氣態,在超低溫高壓下又可成為液態。作為能源,氫有以下特點:
1. 所有元素中,氫重量最輕。在標准狀態下,它的密度為0.0899g/L;在-252.7℃時,可成為液體,若將壓力增大到數百個大氣壓,液氫就可變為固態氫。
2. 所有氣體中,氫氣的導熱性最好,比大多數氣體的導熱系數高出10倍,因此在能源工業中氫是極好的傳熱載體。
3. 氫是自然界存在最普遍的元素,據估計它構成了宇宙質量的75%,除空氣中含有氫氣外,它主要以化合物的形態貯存於水中,而水是地球上最廣泛的物質。據推算,如把海水中的氫全部提取出來,它所產生的總熱量比地球上所有化石燃料放出的熱量還大90O0倍。
4. 除核燃料外氫的發熱值是所有化石燃料、化工燃料和生物燃料中最高的,為142.351kJ/kg,是汽油發熱值的3倍。
5. 氫燃燒性能好,點燃快,與空氣混合時有廣泛的可燃范圍,而且燃點高,燃燒速度快。
6. 氫本身無毒,與其他燃料相比氫燃燒時最清潔,除生成水和少量氮化氫外不會產生諸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氫化合物、鉛化物和粉塵顆粒等對環境有害的污染物質,少量的氮化氫經過適當處理也不會污染環境,而且燃燒生成的水還可繼續制氫,反復循環使用。
7. 氫能利用形式多,既可以通過燃燒產生熱能,在熱力發動機中產生機械功,又可以作為能源材料用於燃料電池,或轉換成固態氫用作結構材料。用氫代替煤和石油,不需對現有的技術裝備作重大的改造,現在的內燃機稍加改裝即可使用。
8. 氫可以以氣態、液態或固態的金屬氫化物出現,能適應貯運及各種應用環境的不同要求。
由以上特點可以看出氫是一種理想的新的能源。目前液氫已廣泛用作航天動力的燃料,但氫能的大規模的商業應用還有待解決以下關鍵問題:
1. 廉價的制氫技術。因為氫是一種二次能源,它的製取不但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且目前制氫效率很低,因此尋求大規模的廉價的制氫技術是各國科學家共同關心的問題。
2. 安全可靠的貯氫和輸氫方法。由於氫易氣化、著火、爆炸,因此如何妥善解決氫能的貯存和運輸問題也就成為開發氫能的關鍵。
許多科學家認為,氫能在二十一世紀有可能在世界能源舞台上成為一種舉足輕重的能源。氫能是一種二次能源,因為它是通過一定的方法利用其它能源製取的,而不象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可以直接從地下開采。在自然界中,氫已和氧結合成水,必須用熱分解或電分解的方法把氫從水中分離出來。如果用煤、石油和天然氣等燃燒所產生的熱或所轉換成的電分解水制氫,那顯然是劃不來的。現在看來,高效率的制氫的基本途徑,是利用太陽能。如果能用太陽能來制氫,那就等於把無窮無盡的、分散的太陽能轉變成了高度集中的干凈能源了,其意義十分重大。目前利用太陽能分解水制氫的方法有太陽能熱分解水制氫、太陽能發電電解水制氫、陽光催化光解水制氫、太陽能生物制氫等等。利用太陽能制氫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但這卻是一個十分困難的研究課題,有大量的理論問題和工程技術問題要解決,然而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投入不少的人力、財力、物力,並且業已取得了多方面的進展。因此在以後,以太陽能製得的氫能,將成為人類普遍使用的一種優質、干凈的燃料。
二.氫的應用及展望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氫即用作A—2火箭發動機的液體推進劑。196O年液氫首次用作航天動力燃料。1970年美國發射的「阿波羅」登月飛船使用的起飛火箭也是用液氫作燃料。現在氫已是火箭領域的常用燃料了。對現代太空梭而言,減輕燃料自重,增加有效載荷變得更為重要。氫的能量密度很高,是普通汽油的3倍,這意味著燃料的自重可減輕2/3,這對太空梭無疑是極為有利的。今天
的太空梭以氫作為發動機的推進劑,以純氧作為氧化劑,液氫就裝在外部推進劑桶內,構成燃料電池。每次發射需用H21450 m3,重約100t。反應方程式如下:(以氫氧化鈉為電解質)
負極:2H2-2e-+2OH-=2H2O
正極:O2+4e-+2H2O=4OH-
總反應方程式:2H2+O2=2H2O
現在科學家們正在研究一種「固態氫」的宇宙飛船。固態氫既作為飛船的結構材料,又作為飛船的動力燃料。在飛行期間,飛船上所有的非重要零件都可以轉作能源而「消耗掉」。這樣飛船在宇宙中就能飛行更長的時間。
戴姆勒·賓士公司的燃氫汽車在超聲速飛機和遠程洲際客機上以氫作動力燃料的研究已進行多年,目前已進入樣機試飛階段。在交通運輸方面,美、德、法、日等汽車大國早已推出以氫作燃料的示範汽車,並進行了幾十萬公里的道路試驗。其中美、德、法等國是採用氫化金屬貯氫,而日本則採用液氫。試驗證明,以氫作燃料的汽車在經濟性、適應性和安全性三方面均有良好的前景,但目前仍存在貯氫密度小和成本高兩大障礙。前者使汽車連續行駛的路程受限制,後者主要是由於液氫供應系統費用過高造成的。美國和加拿大已聯手合作擬在鐵路機車上採用液氫作燃料。在進一步取得研究成果後,從加拿大西部到東部的大陸鐵路上將賓士著燃用液氫和液氧的機車。
氫不但是一種優質燃料,還是石油、化工、化肥和冶金工業中的重要原料和物料。石油和其他化石燃料的精煉需要氫,如烴的增氫、煤的氣化、重油的精煉等;化工中制氨、制甲醇也需要氫。氫還用來還原鐵礦石。用氫製成燃料電池可直接發電。採用燃料電池和氫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其能量轉換效率將遠高於現有的火電廠。隨著制
氫技術的進步和貯氫手段的完善,氫能將在21世紀的能源舞台上大展風采。

白色污染變燃油

城市周圍堆積如山的塑料垃圾和交通沿線滿地飄飛的塑料食品袋完全可以被回收冶煉為汽油、柴油,北京市夢藍固體廢棄物再生利用公司經過八年多的研究和中試,成功解決了廢棄塑料油化技術中焦化、排渣、溫控等關鍵問題,開發出自已的工藝系統和成套設備。國家石油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對該公司送審的樣品進行了嚴格檢測並認定其符合國家對車用燃油的標准和環境排放標准。有關專家建議盡快組織推廣應用,以緩解白色污染給人類帶來的環境危機。
目前,廢棄塑料的治理渠道,國內外多年普遍採取填埋和焚燒方式。但研究表明,廢棄塑料在填埋後200多年才能分解完畢,且分解過程中會溶出有毒物質,易產生對土質的破壞;焚燒方式會使有害氣體釋放到空中,影響大氣環境及周邊環境。北京市夢藍固體廢棄物再生利用技術有限公司認為把廢棄塑料經催化裂解制為燃料,才是物質重新循環同時也能避免二次污染的重要途徑,代表著廢棄塑料的處理方向。實踐證明,採用該項技術設備在連續生產的情況下,日處理廢棄塑料能力強、汽柴油轉化率高,符合車用燃油的標准和環境排放標准。

可燃冰——人類能源的新希望
可燃冰的學名為「天然氣水合物」,是天然氣在0℃和30個大氣壓的作用下結晶而成的「冰塊」。「冰塊」里甲烷佔80% 99.9%未來能源」。
1立方米可燃冰可轉化為164立方米的天然氣和0.8立方米的水。科學家估計,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圍約4000萬平方公里,占海洋總面積的10%,海底可燃冰的儲量夠人類使用1000年。
隨著研究和勘測調查的深入,世界海洋中發現的可燃冰逐漸增加,1993年海底發現57處,2001年增加到88處。據探查估算,美國東南海岸外的布萊克海嶺,可燃冰資源量多達180億噸,可滿足美國105年的天然氣消耗;日本海及其周圍可燃冰資源可供日本使用100年以上。
據專家估計,全世界石油總儲量在2700億噸到6500億噸之間。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再有50-60年,全世界的石油資源將消耗殆盡。可燃冰的發現,讓陷入能源危機的人類看到新希望。
重大戰略意義下的聯手勘測
今年6月2日,26名中德科學家從香港登上德國科學考察船「太陽號」,開始了對南海42天的綜合地質考察。通過海底電視觀測和海底電視監測抓鬥取樣,首次發現了面積約430平方公里的巨型碳酸鹽岩。
中德科學家一致建議,將該自生碳酸鹽岩區中最典型的一個構造體命名為「九龍甲烷礁」。其中「龍」字代表了中國,「九」代表了多個研究團體的合作。同位素測年分析表明,「九龍甲烷礁」區域的碳酸鹽結殼最早形成於大約4.5萬年前,至今仍在釋放甲烷氣體。
中方首席科學家、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總工程師黃永樣對此極為興奮,他說,探測證據表明:僅南海北部的可燃冰儲量,就已達到我國陸上石油總量的一半左右;此外,在西沙海槽已初步圈出可燃冰分布面積5242平方公里,其資源估算達4.1萬億立方米。
我國從1993年起成為純石油進口國,預計到2010年,石油凈進口量將增至約1億噸,2020年將增至2億噸左右。因此,查清可燃冰家底及開發可燃冰資源,對我國的後續能源供應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意義重大。
黃永樣介紹,在未來十年,我國將投入8.1億元對這項新能源的資源量進行勘測,有望到2008年前後摸清可燃冰家底,2015年進行可燃冰試開采。
戰略性與危險性共同打造的「雙刃劍」
迄今,世界上至少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進行可燃冰的研究與調查勘探。
1960年,前蘇聯在西伯利亞發現了第一個可燃冰氣藏,並於1969年投入開發,采氣14年,總采氣50.17億立方米。
美國於1969年開始實施可燃冰調查。1998年,把可燃冰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能源列入國家級長遠計劃,計劃到2015年進行商業性試開采。
日本關注可燃冰是在1992年,目前,已基本完成周邊海域的可燃冰調查與評價,鑽探了7口探井,圈定了12塊礦集區,並成功取得可燃冰樣本。它的目標是在2010年進行商業性試開采。
但人類要開采埋藏於深海的可燃冰,尚面臨著許多新問題。有學者認為,在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 20倍。而可燃冰礦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壞,都足以導致甲烷氣體的大量泄漏。另外,陸緣海邊的可燃冰開采起來十分困難,一旦出了井噴事故,就會造成海嘯、海底滑坡、海水毒化等災害。
由此可見,可燃冰在作為未來新能源的同時,也是一種危險的能源。可燃冰的開發利用就像一柄「雙刃劍」,需要小心對待。
新聞背景
羌塘盆地可能富藏可燃冰
我國凍土專家在對青藏高原進行多年研究後認為,青藏高原羌塘盆地多年凍土區具備形成天然氣水合物的溫度和壓力條件,可能蘊藏著大量可燃冰。
據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吳青柏介紹,青藏高原是中緯度最年輕、最高大的高原凍土區,石炭、二疊和第三、第四系沉積深厚,河湖海相沉積中有機質含量高。第四系伴隨高原強烈隆升,遭受廣泛的冰川——冰緣作用,冰蓋壓力使下伏沉積物中天然氣水合物穩定性增強,尤其是羌塘盆地和甜水海盆地,完全有可能具備可燃冰穩定存在的條件。
可燃冰又稱天然氣水合物,是固態的天然氣,廣泛存在於地球上,其儲量預計是常規儲量的2.6倍。它還是一種清潔的能源,燃燒幾乎不會產生有害的污染物質。這使得這種有望成為新世紀能源新貴的物質的開采利用正緊鑼密鼓地展開。
我國是世界上多年凍土分布面積第三大國,約佔世界多年凍土面積的10%,其中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面積佔世界多年凍土面積的7%。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分別在祁連山海拔4000米的多年凍土區和青藏高原海拔4700米的五道梁多年凍土區鑽探發現類似天然氣水合物顯示的大量徵兆和現象。中國地質大學 武漢 和中南石油局第五物探大隊在藏北高原羌塘盆地開展的大規模地球物理勘探成果表明 繼塔里木盆地後,西藏地區很有可能成為我國21世紀第二個石油資源戰略接替區。
吳青柏說,目前,他們正在開展尋找可燃冰的計劃,大量在實驗室內做的前期工作已經開始。此後,他們將分三步研究 在羌塘盆地尋找天然氣水合物,如確實存在,則研究其分布規律和基本性質;估算儲量和研究開發前景;研究開采工藝和環境保護問題。「但這是一個非常長的階段,至少要10多年時間。」「一旦找到這些可燃冰,將對我國宏觀能源戰略決策、開拓新學科領域和保持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均有重要理論意義和廣闊的應用前景。」

Ⅱ 武漢中地永興新能源汽車運營有限公司介紹

簡介:武漢地質資源環境工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資環工研院」內)是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容)與武漢市人民政府聯合創建的企業法人單位。
武漢市提供資金2億元,地大以部分現金和研發設備、軟體、技術成果、專利使用權對等投入,用於科研和成果轉化及企業孵化平台建設,目前已建成500餘畝的武漢氫能產業園、150畝的商洛資環院科技園。
武漢中地永興新能源汽車運營有限公司是本院新能源產學研集群唯一面向市場的實體企業。
法定代表人:劉超
注冊資本:500萬人民幣
聯系方式:027-87958206
地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高新大道999號海外人才大樓A座4樓409室(Y)

Ⅲ 一周新能源新聞丨磷酸鐵鋰Model3申報;比亞迪漢百公里加速3.9s

五月中旬已經到來,目前車企也都逐步恢復了生產及銷售方面的工作,那麼這一周筆者照例為大家帶來了新能源新資訊,來看看有沒有您關注的部分。
特斯拉Model3磷酸鐵鋰電池版
(圖片來源:唯電新能源社區)
筆者從工信部第33匹批新車目錄中發現,採用磷酸鐵鋰電池的特斯拉 Model 3 正式進行申報,也就是說,採用了寧德時代磷酸鐵鋰電池的Model3即將上市。這類電池提升了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並大幅降低了組裝成本。
如果零部件本地化率提高,部件和組裝成本降低,那Model3的價格還有進一步下探的空間,預計該版本車型將會在8/9月份與消費者見面。
比亞迪漢性能測試圖曝光
比亞迪官方釋出了一套比亞迪漢的性能測試圖片,該測試車由中國汽車拉力錦標賽年度冠軍車手駕駛,零百加速僅用時 3.9 秒,並用 80km/h 的時速通過了麋鹿測試,並刷出了 32.8 米的百公里剎停數據。這是刀片電池和高性能電機控制模塊功能的功勞,足見比亞迪漢的動力性能非常強大。
理想汽車發布聲明
理想汽車針對此前有車主表示在高速上,自己駕駛的理想ONE出現"剎車失靈"故障一事,做出說明:經理想汽車技術檢測,該車故障為電子剎車助力消失,但機械剎車和動能回收減速均正常。理想ONE採用具有制動冗餘設計的機電伺服助力機構,電子剎車助力消失後仍然保留機械剎車的功能,駕駛員可用力踩下制動踏板將車輛安全剎停。並表示這是罕見個案,不存在批量風險。
華晨寶馬iX3申報圖曝光
此前工信部曝光了華晨寶馬ix3的申報圖,基本延續了燃油版X3的設計,寶馬iX3搭載第五代寶馬eDrive電力驅動技術,配備寧德時代提供的電池組,電池組容量74kWh,續航里程達到440km(WLTP工況),具備150kW的直流快充能力。未來將與賓士EQC和奧迪e-tron展開競爭。
格羅夫氫能產業生態園落戶黃岡
此前我們為大家介紹過一個氫能源新品牌,名為格羅夫,並在去年的上海車展見到了旗下實車的身影。5月14日,市政府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戰略合作暨格羅夫氫能產業生態園項目簽約儀式在黃州舉行,格羅夫氫能產業生態園項目正式落戶黃岡。該項目從對接到落戶僅35天,這個氫能產業生態園項目協議總投資88.6億元。看來氫能源車的出現指日可待。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Ⅳ 燃料電池客車新嘗試,3地開通氫能通勤大巴有何特點

氫能,來源廣、可再生、可循環製取。業界普遍認為,以氫為燃料的汽車,將是未來終極能源汽車。

從工信部上榜的氫燃料汽車的類型來看,主要分為燃料電池轎車、燃料電池城市客車、燃料運輸車、燃料電池牽引車、燃料電池冷藏車等近10種車型;

綜上3地氫能通勤大巴對比可以發現,湖北武漢是第一個將燃料電池客車應用於城市通勤領域的城市,而且從運營數量以及輻射的人群來說,也是三個地區中最多的。而北京中關村和烏海市的氫能通勤大巴相對而言,更多的可以看作是一個新的嘗試,特別是中關村氫能通勤大巴的應用,主要是為了配合國家電投首座加氫站,以及科技部「科技冬奧-氫能出行」重點專項課題,參與制、儲、運、加氫全供應鏈智慧網路建設。

當然,氫雲鏈認為,氫能大巴能耗低,對比燃油車明顯成本下降,於此同時,操控性能更強,安全保障更到位,相對於普通大巴車更加舒適、更加平穩。因此,對於燃料電池客車通勤車上的應用,氫雲鏈還是十分看好的。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Ⅳ 武漢中地永興新能源汽車運營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武來漢地質資源環境工業自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資環工研院」)是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與武漢市人民政府聯合創建的企業法人單位。
武漢市提供資金2億元,地大以部分現金和研發設備、軟體、技術成果、專利使用權對等投入,用於科研和成果轉化及企業孵化平台建設,目前已建成500餘畝的武漢氫能產業園、150畝的商洛資環院科技園。
武漢中地永興新能源汽車運營有限公司是本院新能源產學研集群唯一面向市場的實體企業。
法定代表人:劉超
成立時間:2015-12-30
注冊資本: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2010000057852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高新大道999號海外人才大樓A座4樓409室(Y)

Ⅵ 關於燃料使用的化學論文

氫能源簡介
作為現有主要燃料的汽油和柴油,生產它們幾乎完全依靠化石燃料。隨著化石燃料耗量的日益增加,其儲量日益減少,終有一天這些資源將要枯竭,這就迫切需要尋找一種不依賴化石燃料的、儲量豐富的新的含能體能源。氫能正是一種在常規能源危機的出現、在開發新的能源的同時人們期待的新的能源。
氫位於元素周期表之首,它的原子序數為1,在常溫常壓下為氣態,在超低溫高壓下又可成為液態。作為能源,氫有以下特點:
1. 所有元素中,氫重量最輕。在標准狀態下,它的密度為0.0899g/L;在-252.7℃時,可成為液體,若將壓力增大到數百個大氣壓,液氫就可變為固態氫。
2. 所有氣體中,氫氣的導熱性最好,比大多數氣體的導熱系數高出10倍,因此在能源工業中氫是極好的傳熱載體。
3. 氫是自然界存在最普遍的元素,據估計它構成了宇宙質量的75%,除空氣中含有氫氣外,它主要以化合物的形態貯存於水中,而水是地球上最廣泛的物質。據推算,如把海水中的氫全部提取出來,它所產生的總熱量比地球上所有化石燃料放出的熱量還大90O0倍。
4. 除核燃料外氫的發熱值是所有化石燃料、化工燃料和生物燃料中最高的,為142.351kJ/kg,是汽油發熱值的3倍。
5. 氫燃燒性能好,點燃快,與空氣混合時有廣泛的可燃范圍,而且燃點高,燃燒速度快。
6. 氫本身無毒,與其他燃料相比氫燃燒時最清潔,除生成水和少量氮化氫外不會產生諸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氫化合物、鉛化物和粉塵顆粒等對環境有害的污染物質,少量的氮化氫經過適當處理也不會污染環境,而且燃燒生成的水還可繼續制氫,反復循環使用。
7. 氫能利用形式多,既可以通過燃燒產生熱能,在熱力發動機中產生機械功,又可以作為能源材料用於燃料電池,或轉換成固態氫用作結構材料。用氫代替煤和石油,不需對現有的技術裝備作重大的改造,現在的內燃機稍加改裝即可使用。
8. 氫可以以氣態、液態或固態的金屬氫化物出現,能適應貯運及各種應用環境的不同要求。
由以上特點可以看出氫是一種理想的新的能源。目前液氫已廣泛用作航天動力的燃料,但氫能的大規模的商業應用還有待解決以下關鍵問題:
1. 廉價的制氫技術。因為氫是一種二次能源,它的製取不但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且目前制氫效率很低,因此尋求大規模的廉價的制氫技術是各國科學家共同關心的問題。
2. 安全可靠的貯氫和輸氫方法。由於氫易氣化、著火、爆炸,因此如何妥善解決氫能的貯存和運輸問題也就成為開發氫能的關鍵。
許多科學家認為,氫能在二十一世紀有可能在世界能源舞台上成為一種舉足輕重的能源。氫能是一種二次能源,因為它是通過一定的方法利用其它能源製取的,而不象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可以直接從地下開采。在自然界中,氫已和氧結合成水,必須用熱分解或電分解的方法把氫從水中分離出來。如果用煤、石油和天然氣等燃燒所產生的熱或所轉換成的電分解水制氫,那顯然是劃不來的。現在看來,高效率的制氫的基本途徑,是利用太陽能。如果能用太陽能來制氫,那就等於把無窮無盡的、分散的太陽能轉變成了高度集中的干凈能源了,其意義十分重大。目前利用太陽能分解水制氫的方法有太陽能熱分解水制氫、太陽能發電電解水制氫、陽光催化光解水制氫、太陽能生物制氫等等。利用太陽能制氫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但這卻是一個十分困難的研究課題,有大量的理論問題和工程技術問題要解決,然而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投入不少的人力、財力、物力,並且業已取得了多方面的進展。因此在以後,以太陽能製得的氫能,將成為人類普遍使用的一種優質、干凈的燃料。
二.氫的應用及展望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氫即用作A—2火箭發動機的液體推進劑。196O年液氫首次用作航天動力燃料。1970年美國發射的「阿波羅」登月飛船使用的起飛火箭也是用液氫作燃料。現在氫已是火箭領域的常用燃料了。對現代太空梭而言,減輕燃料自重,增加有效載荷變得更為重要。氫的能量密度很高,是普通汽油的3倍,這意味著燃料的自重可減輕2/3,這對太空梭無疑是極為有利的。今天
的太空梭以氫作為發動機的推進劑,以純氧作為氧化劑,液氫就裝在外部推進劑桶內,構成燃料電池。每次發射需用H21450 m3,重約100t。反應方程式如下:(以氫氧化鈉為電解質)
負極:2H2-2e-+2OH-=2H2O
正極:O2+4e-+2H2O=4OH-
總反應方程式:2H2+O2=2H2O
現在科學家們正在研究一種「固態氫」的宇宙飛船。固態氫既作為飛船的結構材料,又作為飛船的動力燃料。在飛行期間,飛船上所有的非重要零件都可以轉作能源而「消耗掉」。這樣飛船在宇宙中就能飛行更長的時間。
戴姆勒·賓士公司的燃氫汽車在超聲速飛機和遠程洲際客機上以氫作動力燃料的研究已進行多年,目前已進入樣機試飛階段。在交通運輸方面,美、德、法、日等汽車大國早已推出以氫作燃料的示範汽車,並進行了幾十萬公里的道路試驗。其中美、德、法等國是採用氫化金屬貯氫,而日本則採用液氫。試驗證明,以氫作燃料的汽車在經濟性、適應性和安全性三方面均有良好的前景,但目前仍存在貯氫密度小和成本高兩大障礙。前者使汽車連續行駛的路程受限制,後者主要是由於液氫供應系統費用過高造成的。美國和加拿大已聯手合作擬在鐵路機車上採用液氫作燃料。在進一步取得研究成果後,從加拿大西部到東部的大陸鐵路上將賓士著燃用液氫和液氧的機車。
氫不但是一種優質燃料,還是石油、化工、化肥和冶金工業中的重要原料和物料。石油和其他化石燃料的精煉需要氫,如烴的增氫、煤的氣化、重油的精煉等;化工中制氨、制甲醇也需要氫。氫還用來還原鐵礦石。用氫製成燃料電池可直接發電。採用燃料電池和氫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其能量轉換效率將遠高於現有的火電廠。隨著制
氫技術的進步和貯氫手段的完善,氫能將在21世紀的能源舞台上大展風采。

白色污染變燃油

城市周圍堆積如山的塑料垃圾和交通沿線滿地飄飛的塑料食品袋完全可以被回收冶煉為汽油、柴油,北京市夢藍固體廢棄物再生利用公司經過八年多的研究和中試,成功解決了廢棄塑料油化技術中焦化、排渣、溫控等關鍵問題,開發出自已的工藝系統和成套設備。國家石油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對該公司送審的樣品進行了嚴格檢測並認定其符合國家對車用燃油的標准和環境排放標准。有關專家建議盡快組織推廣應用,以緩解白色污染給人類帶來的環境危機。
目前,廢棄塑料的治理渠道,國內外多年普遍採取填埋和焚燒方式。但研究表明,廢棄塑料在填埋後200多年才能分解完畢,且分解過程中會溶出有毒物質,易產生對土質的破壞;焚燒方式會使有害氣體釋放到空中,影響大氣環境及周邊環境。北京市夢藍固體廢棄物再生利用技術有限公司認為把廢棄塑料經催化裂解制為燃料,才是物質重新循環同時也能避免二次污染的重要途徑,代表著廢棄塑料的處理方向。實踐證明,採用該項技術設備在連續生產的情況下,日處理廢棄塑料能力強、汽柴油轉化率高,符合車用燃油的標准和環境排放標准。

可燃冰——人類能源的新希望
可燃冰的學名為「天然氣水合物」,是天然氣在0℃和30個大氣壓的作用下結晶而成的「冰塊」。「冰塊」里甲烷佔80% 99.9%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