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大學 » 江山作證中國地質大學

江山作證中國地質大學

發布時間: 2021-03-06 03:42:08

A. 這個暑假裡發生的國內外新聞

20130710
重點院校高考招生錄取開始

2013年高考全國重點院校招生錄取工作今天全面展開。北大、清華等5所高校將首次招收「雙學籍」飛行學員,學員要分別在地方和軍隊院校學習3年和1年。

20130711
神十航天員結束醫學隔離與媒體見面

6月26日順利返回地球的神舟十號航天員乘組經過15天的身體恢復,今天結束醫學隔離期與媒體見面。媒體見面會後,航天員接受了中央電視台的獨家專訪,揭秘了神十太空生活鮮為人知的細節。

20130712
2014年央視春晚導演組成員公布

今天下午,2014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著名導演馮小剛被聘任為總導演。聘任著名喜劇演員趙本山為副總導演負責語言節目,東方演藝集團舞蹈編導沈晨為副總導演負責舞蹈節目,總政歌舞團作曲趙麟為副總導演負責音樂節目。同時,聘任閻肅、馮驥才、劉恆、印青、張國立為2014年央視春晚藝術顧問。

20130713
第三名中國公民因韓亞空難去世

美國舊金山總醫院當地時間12號下午確認,該院收治的韓亞航空公司空難中的一名重傷女學生,因傷勢過重不治身亡。中國駐美國舊金山總領館證實,這名女生是中國籍。截至目前,空難已造成三人死亡,均為中國公民。

20130714
江山中學31名師生平安返鄉

從美國歸來的韓亞航空墜機事故中浙江江山中學31名師生、部分浙江赴美善後工作組人員和學生家屬今天下午回到浙江江山,之後幾天,將有心理輔導老師對孩子們做心理輔導,幫助他們盡快恢復到日常的學習生活中。

20130715
我國成功發射「實踐十一號」05星

今天17時27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實踐十一號」05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實踐十一號」05星主要用於開展空間科學與技術試驗。

20130716
「生物柴油」國內首次上線交易

江蘇卡特新能源有限公司用「地溝油」煉制的生物柴油,在大連再生資源交易所上線交易,使生物柴油在國內首次成為金融產品,為「地溝油」的循環利用開創了新的交易模式。

20130717
首屆國際青少年攝影展開幕

2013首屆國際青少年攝影展今天在天津開幕。展覽共收到來自美國、德國等17個國家及地區的近千幅攝影作品,最終評選出200多幅精品向公眾展出。

20130718
特大跨國電信詐騙案開庭審理

「11.29」特大跨國電信詐騙系列案件今天在江蘇蘇州開庭審理。該案涉及泰國、馬來西亞等6個國家及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專門針對大陸居民進行電信詐騙,涉案金額高達7300多萬元人民幣。

20130719
「蛟龍」號起航執行第二航段任務

「蛟龍號」科考隊今天從廈門起航,將開赴太平洋執行第二航段的科考任務。本台記者將搭載蛟龍號下潛5000米以上深度,創造全球媒體記者下潛的最大深度。

20130720
「一箭三星」成功發射三顆試驗衛星

今天7時37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以「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將創新三號、試驗七號和實踐十五號三顆技術科學試驗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20130721
長江今年最大洪峰抵達三峽水庫

受上游持續強降雨影響,今年以來長江最大洪峰於今早8點進入三峽庫區,入庫流量為每秒49000立方米。專家表示,這個量級的洪水比較常見,對中下游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20130722
全國檢察機關重點查辦貪污賄賂案件

記者從最高人民檢察院獲悉,全國檢察機關今年上半年共查辦涉及征地拆遷、食品葯品安全生產等領域的貪污賄賂犯罪案件9747件,涉案總金額17.7億元。

20130723
趵突泉持續10年噴涌

自2003年再次復涌以來,山東濟南趵突泉已創下持續10年連續噴涌的記錄。如今28.54米的地下水位更是達到今年最高數值。

20130724
中央下撥烈士紀念設施補助金27億

中央財政近日下撥2013年零散烈士紀念設施建設管理保護項目補助資金27億元,用於約30萬座零散烈士墓遷移、整合、修繕,以及約6000座零散烈士紀念設施的搶救保護工作。

20130725
全國青少年高校科學營今天開營

「2013年青少年高校科學營活動」今天在清華大學開營,來自全國各省市以及港澳台地區的12000名中學生,參加48所高校舉辦的科技活動。神州十號女航天員王亞平也通過視頻鼓勵同學們熱愛科學,探索宇宙。

20130726
第十二屆全運會聖火採集儀式舉行

第十二屆全運會聖火採集儀式今天在遼寧大連舉行。8月10號起,火炬將在遼寧省的14個城市進行傳遞。第十二屆全運會將於8月31日至9月12日在遼寧舉行。

20130727
中俄聯合反恐軍演今天開始

「和平使命-2013」中俄聯合反恐軍事演習今天至8月15日在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舉行。聯合軍演正式開始之前,中方參演部隊在沈陽軍區洮南綜合訓練基地舉行誓師大會暨出發儀式。

20130728
銅黃高速公路沮河特大橋合龍

我國西部地區高速公路最高橋——銅黃高速公路沮河特大橋今天順利合龍。銅川至黃陵高速公路全長96公里,建成後將成為連接西安與延安的第二條快速大通道。

20130729
工商總局反壟斷案件公布平台開通

國家工商總局反壟斷案件公布平台今天開通,將定期發布工商部門查處的壟斷案件信息。今天首批發布的12例重大壟斷案件涉及建築材料、二手車交易、保險等行業。

20130730
首爾一大橋工地坍塌 兩名中國人遇難

今天下午,韓國首都首爾江西區傍花大橋南段的施工現場發生坍塌事故,造成在場2名工人遇難,1名工人受傷。這三人均為中國公民。
20130731
12個虎分布國達成「昆明共識」

中國、孟加拉、印度等12個虎分布國今天在雲南昆明達成共識,將加強跨國區域協作,打擊跨國走私販運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案件。對於貧窮及保護措施落後的國家,將由國際社會給予資金和技術支持。

20130801
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台上線

由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首都互聯網協會聯合新浪、搜狐、千龍等網站共同打造的「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台」今天上線。廣大網民也可以通過這個平台舉報各種虛假信息或謠言。

20130802
國際太陽能十項全能競賽啟動

2013國際太陽能十項全能大賽今天在山西大同開幕。來自13個國家的22支代表隊帶著各自設計製造的太陽屋展開為期12天的競賽。競賽期間太陽能住宅的所有運行能量完全靠日光供給,以考核每個參賽作品的節能、環境調控能力。

20130803
國內首台超大型煤礦斜井掘進機下線

今天上午,我國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台長距離、大坡度煤礦斜井掘進機順利下線。這台掘進機每天的掘進速度達到30米,可以在超長斜井、連續下坡、地質復雜多變的礦井作業。

B. 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專業哪個最好

今年我省高招志願填報主要分成三個階段進行,其中本科二批和本科三批安排在7月13日開始填報志願,而專科批志願將於7月底8月初開始填報。除專科提前批外,今年這幾個批次也實行平行志願投檔模式,高校招負責人建議,盡管是平行志願,但還是有先後順序的,A、B、C、D排序上的先後就是投檔的順序。因此,在一組平行志願中,最好是將你最想就讀的學校填在靠前的位置。如果你填報的平行志願中有三所學校滿足投檔條件,那麼你的檔案就會投到三所學校中排在最前面的那一所。本二批———尊重興趣愛好要點臨界考生重視本二志願在這一批次錄取的是非重點院校,即人們常說的「一般本科」院校。本二批院校欄同樣設有A、B、C、D4個有順序排列的平行志願院校,每所院校均設有6個專業志願和願否在本院校專業間調劑的調劑欄。在常規志願投檔結束後的徵求志願中,可填報4個徵求志願,徵求志願還設有願否服從院校調劑。如果考生的成績正好在一本、二本之間徘徊,應該重點填報好二本志願,確保被二本中好的學校錄取,與此同時,也要填報好重點高校的志願,如果填得好,也有可能被重點高校錄取。個案本二一樣入讀名校考生小X(文史類)2009年高考成績582分,正好踩在本一批最低錄取控制線上,在本一批填報志願時,小X選擇了本省招生人數比較多的福州大學,希望能夠增加錄取機會。但是當年福大文史類最低錄取分為598分,各專業平均分超本一線20分左右,這意味著有大量與小X成績接近甚至同分不同位次的考生也填報了福州大學,小X及一批同等志願考生從該校落榜。雖然本一批落選,但小X的本二批志願選擇得比較恰當,順利錄取集美大學,該校熱門專業近年在本省招生的平均分均超過本二批最低控制線60~70分左右。建議選擇有效志願更為重要這一批次選擇志願時,學校梯度不再是考慮的重點,當然,也要注意參考往年錄取情況,不要把錄取分數較高的學校放在ABCD平行志願的後面位置,卻把錄取分數低的放在前面順序。如何判斷院校梯度,可參照2010《新編海都高招金手冊》進行比較。由於這一批次對院校志願梯度的考慮要少一些,考生可以更注重自己的專業愛好和學校愛好,在專業愛好和學校愛好中進行全面評估。此外,還要注意六個專業的有效性,如果不是特別不願意,在平行志願的模式下,建議盡量選擇服從專業調劑。提醒1.成績在重點線以上的考生可以選擇一些比較好的二本院校,特別熱門的院校即使是一般本科,其成績也可能大大超過重點線。2.本科線以上的優等生可以報省外較好的本科院校,但要認真考慮平行志願的院校順序,注意留有餘地。3.本科線中等及中等以上考生可以報考省內高校,如集美大學以及省外一般本科院校。注意第一專業起點,校內專業調劑務必服從。4.本科線上的中下考生要盡量避開以上院校,最好報考省外地處偏僻的一般本科院校。5.本科線邊緣的考生應報考邊遠地區師范院校或農林院校的農學類專業。6.本科線以下的考生可直接報考公學校獨立學院,爭取被本科院校錄取。本三批———綜合比較選其所長要點爭取「保本」在這一批次錄取的是民本科高校以及公高校設立的獨立學院。本三批徵求志願是否願意服從院校間調劑,牽涉到「保本」問題,但由於民高校或獨立學院收費較高,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的考生要慎重填報。提醒NO.1:獨立學院須授自己的學位證如今高校獨立學院必須自授學士學位,不再由「母體高校」授予。根據教育部規定,獨立學院對學習期滿且成績合格的學生,頒發畢業證書,並以獨立學院名稱具印,對符合條件的學生頒發獨立學院的學士學位證書。也就是說,今後錄取到獨立學院的學生,畢業證和學位證都和母體高校「脫鉤」。NO.2:注意甄別獨立學院獨立學院是普通公高校的教育資源與社會上的資金結合學的民性質的本科教育機構,擁有獨立的法人資格以及獨立的校園、師資、財務等學條件。獨立學院的收費通常要明顯高於公學校。值得注意的是:獨立學院的畢業文憑是以「××高校××學院」的名義頒發的。NO.3:獨立學院VS民高校同是民性質,獨立學院與一般意義上的民高校也有一定的不同。獨立學院的學層次都是本科,而民高校的學層次大多為專科;獨立學院的學條件要求也低於純民本科層次院校。NO.4:獨立學院專業強調「應用」從專業特色和學方向上來看,獨立學院強調「應用性」。其專業設置都是市場有一定需求,且在其所依託的公高校中比較強的專業,其所需分數比一類、二類本科都低,也便於成績稍差但對本科教育有需求的考生報考。記者瀏覽了部分獨立學院的招生計劃,其專業設置通常都是市場需求比較大的專業或所依託的公高校中的強勢專業。NO.5:選擇獨立學院四要點1.在了解學依託的公高校的同時,還應充分了解企業合作方的實力和學誠信;2.選擇專業的時候應該「選其所長」,選擇其所依託高校中較強的專業,其教育質量以及未來就業前景就越有保障;3.充分甄別獨立學院招生時相關承諾的真假;4.對獨立學院發展的前景應做充分的估計。建議考生在報考之前盡量要到學校實地考察其學條件。專科批———不要輕言放棄要點半數考生要念專科專科批錄取的院校是專科高等學校和本科院校中的專科專業,近年來,安排在我省招生的省內外各類普通高校招生計劃總人數中,專科占據了「半壁江山」,也就是說,每年有一半的考生必須選擇專科院校。(1)專科提前批院校欄:設有1個第一志願院校和5個有順序排列的參考志願院校,每所院校均設有6個專業志願和願否在本院校專業間調劑的調劑欄;(2)高職(高專)批院校欄:設有A、B、C、D、E、F6個有順序排列的院校平行志願,每所院校均設有6個專業志願和願否在本院校專業間調劑的調劑欄;(3)專科院校的報考技巧、專業梯度可參照本科批院校填報准則進行。提醒不填意味放棄志願表列出許多讓考生填的空白項,但並不表示每一項都必須填滿,考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想填則填,不願填則可不填。當然,空白就意味著主動放棄一次選擇的機會。今年我省高招錄取工作於7月上旬開始8月下旬結束,不再組織補錄,因此,專科批將是考生們實現升學願望的最後一次機會。

C. 為什麼中國最近老是出現地陷

過度使用地下水

D. 中國新元古界南華系研究進展()

南華系,是1999年12月在北京十三陵召開的第三屆全國地層會議預備會期間,經第二屆全國地層委員會晚前寒武紀工作組的專家們討論新建立的一個新元古界的系級年代地層單位。建立該系,是由於當時國際上正圍繞建立新元古界最末一個系(即Ⅲ系)相關國家正在積極爭取將本國的相關年代地層單位推向國際。我國的震旦系長期以來都在為此作準備。但是,我國相關專家們都意識到我國的震旦系與國際上賦予新元古界Ⅲ系的涵義相比,其時限過寬。為與國際上新元古界Ⅲ系接軌,就必須重新釐定我國震旦系的涵義,只能將我國原震旦系解體。而解體後,其原上統正好與國際上的新元古界Ⅲ系基本一致,保留震旦系名稱;其原下統如何處置?既不能繼續保留在震旦系內,也不能歸入下伏的青白口系中,考慮到這段時期多方面的特殊性,專家們一致贊同將這段地層獨立新建一個系級單位,系名源於這套地層在各地普遍存在代表寒冷氣候的冰川事件,因此,沿用劉鴻允先生命名的「南華大冰期」而得名。

從 2001 年開始,本工作項目立了專題對南華系開展全面、深入研究,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尹崇玉、邢裕盛、高林志、王自強 (中國地質大學 (北京) ) 等承擔。經過近 10 年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正式建系的基礎已基本具備,主要在以下幾方面: ①選定了層型剖面; ②理順了系內的岩石組合序列; ③通過采樣分析,獲得一批有價值的同位素年齡數據,為確定南華系底界年齡及內部劃分奠定了基礎; ④初步建立了區域對比的框架等。現分述於下。

(一) 南華系候選層型剖面位置

課題組為選定南華系候選層型剖面,對跨越華南地區 5 省 (自治區) 的 9 條涉及南華系的剖面(圖69) 進行了深入的考察、調研,在對這 9 條剖面進行分析、比較後,最後決定,南華系候選層型剖面選定在湖南省石門縣壺瓶山鎮楊家坪,剖面在壺瓶山鎮西北方向約 7000 m 的壺瓶山國家自然保護區內,實測剖面起點的地理坐標為北緯 29°53',東經 111°13' (圖70) 。

圖69 華南地區南華系考察剖面地理位置

(二) 南華系候選層型剖面描述

為深入研究南華系底界及與下伏板溪群的關系,實測剖面起點從中元古界冷家溪群頂部的不整合面開始; 在該剖面上,南華系自下而上包括渫水河組 (蓮沱組) 、古城組、大塘組和南沱組 (圖71) 。其分層情況和各層岩性特徵記述於下。

上覆地層 震旦系陡山沱組

(僅測 2 層,以上未測)

中國主要斷代地層建階研究項目(2001~2009) 進展與成果

圖70 湖南石門縣壺瓶山鎮楊家坪剖面地理位置及地質概況圖

圖71 湖南石門縣壺瓶山鎮楊家坪南華系實測剖面

中國主要斷代地層建階研究項目(2001~2009) 進展與成果

下伏地層 中元古界冷家溪群

0. 紫紅色中層條帶狀粉砂質板岩夾變質細砂岩 (未測厚度)

(三) 南華系內及其相關層位同位素年代學研究的重要進展

為解決南華系底界年齡及系內重要層段的年齡,課題組除對層型剖面上的相關適宜取樣的層位進行系統采樣外,還對幾處考察剖面的相關層位進行了采樣,經室內分析處理,獲取鋯石,採用SHRIMP U-Pb 法進行同位素年齡測定,獲得一系列有重要價值的年齡數據。現分述於下。

1. 樣品採集和年齡測定

在楊家坪層型剖面上,重點採集了 2 層樣品。一是南華系下伏青白口系頂部老山崖組,在第6 層距其頂界之下 12 m 處的凝灰岩中采樣 (編號 TO21023-2A) ,經碎樣挑選出鋯石,所選鋯石多呈無色或淡黃色、透明、自形晶、呈等軸狀或柱狀、晶面普遍保存完好,晶面平整無明顯熔蝕和磨損痕跡,應屬岩漿鋯石; 這些鋯石用 SHRIMP U-Pb 法對 15 個點進行分析,除 1 個點的結果為 1900Ma (解釋為繼承鋯石的結晶年齡) 外,其餘 14 個點的結果較為集中 (圖72) ,扣除其中 2 點離群值不參加平均值計算,其餘12個點的206Pb/238U比值年齡的加權平均值結果為(809±16)Ma,這一年齡數據應為老山崖組近頂部(距頂面尚有12m)地層的沉積年齡,按12m地層的沉積速率估算,其頂界的年齡為800Ma左右。第二是,在南華系下部渫水河組第12層距該層頂面10m處的凝灰岩采樣(編號T02429-14),經碎樣挑選出兩類鋯石,一類與上述老山崖組的相似,為自形晶,屬岩漿鋯石;另一類呈無色或微紫色,半透明,柱狀晶體、半自形晶、晶面有明顯磨損或增大痕跡,為岩漿上升過程中從地層中捕獲的繼承鋯石。經採用SHRIMPU-Pb方法對鋯石13個點的分析,除9.1點明顯偏低為離群值外,其餘12個點明顯分為3組(圖73)。最老一組共2個點,年齡為2450Ma,中間一組由5個點組成,年齡約為1970Ma,這兩組年齡應為繼承鋯石的母岩年齡;最年輕的一組由5個點組成,其206Pb/238U的加權平均年齡為(758±23)Ma,這一年齡應為渫水河組近頂部的沉積年齡。

圖72 老山崖組凝灰岩樣品 T021023-2A 鋯石 U-Pb 一致線圖

圖73 渫水河組凝灰岩樣品 TO2429-14 鋯石的 U-Pb 一致線圖

2. 其他地區南華系相關層位同位素年代學研究的重要進展

(1) 在貴州省松桃地區黑水溪剖面的大塘坡組底部采樣 (RD-1) ,從挑選出的鋯石中,選定 24 粒鋯石用 SHRIMP U-Pb 法進行了 24 個測點分析,其結果 (圖74) ,有 5 個數值偏離較大 (9. 1,16. 1,17.1,25.1,26.1),其餘19個數值較為集中,其206Pb/238U的加權平均年齡值為(667.3±9.9)Ma。

(2)在浙江西部建德下崖埠剖面志棠組下部距底界約40m處的凝灰岩中采樣,測定了24粒鋯石共24個測點,捨去22.1點,其餘23個數據點的206Pb/238U加權平均年齡值為(780±10)Ma(圖75);同時,在該剖面志棠組上部距頂界約180m的凝灰岩中采樣,測定了從中挑選的11粒鋯石共11個測點,其中8個數據點給出的206Pb/238U比值年齡的加權平均值為(776±12)Ma(圖76)。

圖74 貴州松桃地區大塘坡組底部凝灰岩樣品RD-1鋯石U-Pb一致線圖

圖75 浙江建德下崖埠剖面南華系志棠組下部鋯石207Pb/235U-206Pb/238U諧和圖

(3)在浙江西部江山縣石龍崗剖面志華系下部的休寧組中上部的凝灰岩中采樣,測定了其中所挑選的24粒鋯石24個測點,分析結果見圖77,除去1個混入和3個1800Ma的老數據外,其餘20個數據點經處理後,其中11個數據點給出的206Pb/238U比值年齡的加權平均值為(776±11)Ma。

(4)在新疆庫爾勒西山口剖面南華系貝義西組中上部的凝灰岩中采樣,測定了所選16粒鋯石共16個測點,其分析結果見圖78,去除4個偏離較大的數據外,其餘12個數據點較為集中,給出的206Pb/238U比值年齡的加權平均值為(768±13)Ma。

圖76 浙江建德下崖埠剖面南華系志棠組上部鋯石207Pb/235U-206Pb/238U諧和圖

圖77 浙江江山石龍崗南華系休寧組中上部鋯石206Pb/238U-206Pb/238U諧和圖

(5)在貴州中部甕安縣北斗山磷礦剖面南華系下部的清水江組近頂部的凝灰岩中采樣,測定了所選13粒鋯石共13個測點,其分析結果見圖79,經程序處理後,其中9個數據點給出的206Pb/238U比值年齡的加權平均值為(785±19)Ma;另外,在貴州開陽縣金中鎮剖面南華系馬路坪組(清水江組的上覆地層)底部的粘土岩中采樣,測定了所選14粒鋯石共14個測點,其分析結果見圖80,經程序處理剔除RO21105-1-3,RO21105-1-5和RO21105-1-9三個點後,其餘11個數據點給出的206Pb/238U加權平均年齡為(795±15)Ma。

(四)南華系底界及南華紀時期內冰期時限的限定

(1)課題組根據以上獲得的同位素年齡數據,認為南華系底界的年齡應小於800Ma,可能大致在780Ma左右。其理由是,到目前為止,從楊家坪層型剖面渫水河組和各地與之相當層位的凝灰岩中所獲得的鋯石U-Pb年齡大致都在760~780Ma范圍內,如楊家坪層型剖面渫水河組上部所獲年齡為(758±12)Ma,志棠組下部獲得年齡為(780±10)Ma,浙江江山石龍崗剖面休寧組中上部獲年齡為(776±11)Ma。目前,已有不少同行專家趨於接受將《中國區域性年代地層(地質年代)表》中南華系底界年齡800Ma修訂為780Ma。

圖78 新疆庫爾勒西山口南華系貝義西組中上部鋯石207Pb/235U-206Pb/238U諧和圖

圖79 貴州甕安北斗山南華系清水江組頂部鋯石207Pb/235U-206Pb/238U諧和圖

圖80 貴州開陽縣金中鎮南華系馬路坪組底部鋯石207Pb/235U-206Pb/238U諧和圖

課題組經過幾年艱苦細致的工作,在南華系多條剖面的下部層位中獲得一系列可靠的年齡數據,為確定南華系的下限年齡奠定了重要基礎,無疑是一項重要進展。但是,根據上述年齡數據,將南華系底界年齡由 800Ma 修訂為 780Ma 的結論還值得商榷。因為,獲得以上年齡數據的樣品的層位均是南華系最下部一個組級單位 (渫水河組、蓮沱組、志棠組、休寧組等) 的中上部或下部,而非南華系的底部; 即使是志棠組下部獲得的最老年齡數據 (780 ±10) Ma,其采樣點距志棠組的底界尚有 40 余米厚度; 而且,從現有資料可知,南華系下部的以上組級單位與下伏青白口系的不同相關層位間均呈明顯不整合接觸,其間定有沉積間斷,南華紀初期沉積記錄在這些地區並不完全。由此不難判定,南華紀 (或南華系的沉積) 不應是從 780Ma 開始,而應早於 780Ma; 加之課題組從楊家坪層型剖面南華系(渫水河組) 下伏青白口系最上部老崖組近頂部 (距頂界 10 m) 獲得鋯石年齡 (809 ± 16) Ma,扣除10 m 厚度的沉積時間及其之後的沉積間斷剝蝕期,將南華紀 (或南華系沉積) 的起始時間定在 800Ma是合適且合理的。

(2) 課題組根據幾年的深入調查研究,結合前人資料,確認南華紀時期內存在兩期冰期,上冰期以南沱組沉積物為代表,下冰期以古城組 (或貴州松桃地區的鐵絲坳組、浙西地區的下崖埠組) 沉積物為代表。通過同位素年代學研究,獲得一批鋯石 U-Pb 年齡新資料,這些新的年齡數據證明,南華系大塘坡間冰期的下限年齡不會超過 670Ma; 南沱冰期與國際上廣泛發育的新元古代馬利諾 (Marinoan)冰期相當,時限大致在 660~630Ma 之間; 下冰期 (古城冰期) 與國際上的斯圖特 (Sturtian) 冰期相當,時限大致在 750~670Ma 之間。

(五) 南華系的內部劃分及區域對比

課題組在對考察過的 9 條剖面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南華系在各地的沉積、發育特點,將華南地區的南華系歸為 3 種類型: 第一類,主要分布於湖南、貴州、廣西三省 (區) 交界地區,以廣西三江剖面為代表,在此南華系劃分為 3組,上部南沱組,屬冰成岩; 中部為富祿組,為含鐵、錳的粉砂岩、頁岩夾含錳白雲岩透鏡體; 下部為長安組,為冰海沉積的雜礫岩,與下伏青白口系板溪群呈不整合接觸。第二類,主要分布於貴州東北部至湖南西北部地區,以湖南石門楊家坪剖面為代表,在此南華系劃分為 4組,頂部為南沱組,屬冰成沉積; 上部為大坡組 (湖南部分地區稱湖錳組) ,為含錳黑色、紫褐色細碎屑岩,在貴州東北部及湖南部分地區形成可采錳礦; 中部為東山峰組 (古城組) ,為厚度不大的冰成沉積雜礫岩; 下部為渫水河組,為紫灰色、灰綠色砂礫岩、砂岩及粉砂岩,夾頁岩和少量斑脫岩薄層,與下伏青白口系板溪群呈不整合接觸。第三類,主要分布於湖北西部及下揚子區中—北部,以宜昌峽東剖面為代表,在此南華系劃分為 2組,上部南沱組,為冰成沉積雜礫岩; 下部蓮沱組,為紫紅色砂礫岩、砂岩、灰綠色砂岩、粉砂岩夾頁岩,與下伏黃陵花崗岩呈不整合接觸。

E. 沉積盆地的演化

地殼構造運動是盆地形成與演化的主控因素,幕式運動主控著每一成盆期的盆地演化,從盆地的形成到消亡。早白堊世早期為第一成盆期,形成台型盆地,閩浙運動時盆地封閉。早白堊世晚期形成槽型盆地,是第二成盆期的開始,晚白堊世的東南上升在麗水-餘姚斷裂以西廣大地區內沒有使盆地封閉,但轉換為廣型盆地。槽型盆地和廣型盆地分別為第二成盆期的兩個演化階段而不是兩個成盆期。這一結論也許會引起爭論,在浙江尤其如此。因為不少浙江的地質工作者認為金衢盆地是 「新生盆地」,但筆者從華南地塊早、晚白堊世盆地的承襲性復合疊置以及揚子地塊上墩頭盆地方岩組和橫山組整合接觸上斷定兩階段盆地的連續性。盆地由小變大或由大變小並不意味著盆地曾經消亡並重新形成。

除了上述的幕式運動造成盆地類型的變化外,每一成盆期乃至每一盆地類型受構造運動控制所發生的階段性變化,亦屬盆地演化的范疇。早白堊世是火山盆地,缺乏沉積記錄,盆地演化情況不甚了解。而早白堊世晚期華南陸塊上的槽型盆地和晚白堊世兩地塊上廣盆的演化方向均有大同小異之處。共同之處是都由盆地的初始充填階段→湖擴展階段→湖萎縮階段→沖積平原階段四個發展演化階段組成; 不同之處僅在於受地殼穩定性差異的影響,早白堊世晚期的盆地華南地塊上多為斷陷盆地,在湖擴展階段沉降速度高於沉積速度,形成半深—深湖亞相地層; 而揚子地塊上穩定性較高,沉降速度同沉積速度基本持平,未出現飢餓盆地,下白堊統上部為紅層的一統天下; 到最穩定的江南古陸 ( 皖南) ,只發育為沖積平原,未形成湖盆,其根本原因是盆地直接形成於結晶基底上,穩定性高。

第二成盆期可分為三個演化階段,如表 11-1 所列。這三個階段揚子地塊上均可見,但第三階段延入古近紀。華南地塊活動性高,燕山末幕造山運動時隆升幅度較大,相當於桐鄉組、衢縣組的地層全部缺失。桐鄉組與衢縣組的接觸關系地表上未見,井下資料推測為假整合。根據廣東省相關地層南雄組與上湖組為整合關系分析,可能仍為整合,不算一個新的成盆期。

有的地質工作者認為,由於蘭江運動、閩浙運動和 「麗水運動」的影響,浙江在白堊紀期間形成三期構造線方向不同的構造盆地,它們依次是早白堊世早期 NE 向的壽昌型盆地、早白堊世晚期 NNE 向的永康型盆地和晚白堊世 NEE—EW 向的金衢型盆地,三種盆地的地層各組成一個構造亞層。盡管他們沒有明確提出這種構造線改變的成因機制,但從幾個構造亞層的提出及 「麗水運動」等的創立來看,無疑是立足於造山運動所產生的擠壓或走滑應力場。李聲固 ( 1992) 曾提出過,中新生代東南部構造應力場基本上作逆時針旋轉,以致形成的褶皺和斷裂方向依次為 NE→NNE→NW→EW。這一論點與上述的三種盆地類型的形成順序基本相近,不同之處是李的這種反時針旋轉的時間橫跨整個燕山期和喜馬拉雅期。這一論點的致命點是將基點建立在中新生代都受擠壓應力場控制之下,可是這與現代公認的從白堊紀之初的應力鬆弛之後,一直到新生代,中國東南部都處於拉張應力控制之下,缺乏引起構造轉移的地動力機制的認識大相徑庭,其立論的依據不足。

筆者 20 世紀 80 年代研究中國東南部石炭紀岩相古地理時,也曾研究過該時期的同沉積斷裂,發現以江紹斷裂為界,其北揚子地塊上的斷裂系主要呈 NE 向,以南的華南地塊上呈 NNE 向。在最近完成的 《中國東南部大陸邊緣斷裂系統圖》的編圖工作中,根據古構造格局、斷裂構造型式以及各斷裂帶對火成活動和沉積盆地控制等綜合研究,認為浙江省的許多斷裂是元古宙時華南洋板塊向西北面的揚子地塊和東南面的華夏地塊俯沖及隨後兩地塊的互撞過程中形成的。對揚子地塊的俯沖,形成了北東向的江南斷裂系,浙江省境內有四堡期的馬金-烏鎮斷裂和晉寧期的學川-湖州斷裂、常山-漓渚斷裂、球川-蕭山斷裂和江山-紹興斷裂。對華夏地塊的俯沖形成 NNE 向武夷斷裂系,浙江省境內有餘姚-麗水斷裂、鎮海-溫州斷裂和浦城-遂昌斷裂。隨後兩陸塊互撞,又形成了近 EW 向的緯向斷裂系,包括衢州-天台斷裂、昌化-普陀斷裂和湖州-嘉興斷裂 ( 圖 11-2) 。

經過多次造山旋迴的擠壓和造山期後的伸展運動,到燕山期時已形成了密如蛛網的斷裂群。這些地殼上的脆弱帶除少數被後期的岩漿活動焊死不再活動之外,多數都在後期地殼運動中重新活動,成為長期活動斷裂。燕山旋迴的地殼活動,正如上述,進入白堊紀後,已步入鬆弛階段; 閩浙運動以後,更轉為拉張階段。即使在閩浙運動時仍保留一定強度的擠壓應力,但由於大量老斷裂的復活,對構造應力起了消弭、緩沖作用,達不到形成新生斷裂的強度,所以燕山期的斷裂活動主要表現為老斷裂的全面復活,新生斷裂不多,主要是 NW 向的松陽-平陽斷裂、淳安-溫州斷裂、孝豐-三門灣斷裂和長興-奉化斷裂 ( 圖11-2; 表 11-2) 。

圖 11-2 浙江省斷裂系統圖

白堊紀是地球動力學機制由擠壓鬆弛轉為拉張階段。閩浙運動以後形成的上火山岩系為雙模式火山岩系,這一階段的陸相紅色盆地多是箕狀斷陷盆地,這些都是拉張應力場的信息,一直到新近紀的基性岩漿噴發乃至新生代台灣和海南島的裂離,都是拉張應力場控制的明證。所以浙江省白堊紀期間形成過三期構造線方向不同的構造盆地和 「麗水運動」的創建,這種擠壓應力主控的局面在這一階段並不存在。沉積盆地受斷層控制的現象很明顯,但控盆斷裂都是這些早已形成的老斷裂。早白堊世早期,這些老斷裂成為火山噴發的通道,早白堊世晚期時,由於斷陷的條件 ( 殼下卸空和殼上加壓) 已經具備,當應力場變為拉張時,這些斷裂會不同程度地拉開,在卸空的高位岩漿房上方便會發生斷陷,形成盆地。地球動力場的改變在較大范圍內基本上是同時或准同時的,沒有理由認為早白堊世形成 NE 向的壽昌型盆地是因為 NE 向的斷裂最容易拉開,所以最早形成; 也沒有理由認為NEE 向的金衢型盆地到晚白堊紀才形成是因為 NEE 向的斷裂最難拉開,所以最晚才形成。與其說不同時期形成不同 「型」的盆地,不如說不同地區形成不同 「型」的盆地更切合實際。所謂 「壽昌型盆地」、 「永康型盆地」和 「金衢型盆地」即分別沉積了壽昌組、永康群、衢江群及與之相應時代地層的盆地。 「壽昌型盆地」之所以是呈 NE 向是因為壽昌組只分布於揚子地塊上,那裡的控盆斷裂系呈 NE 向,而不是這一方向的斷裂容易拉開成盆,所以最早形成; 而且這些斷裂都不是早白堊世才新生的斷裂。華南地塊上壽昌期沉積茶灣組、九里坪組所在的盆地卻並非壽昌型的 NE 向。「金衢型盆地」之所以呈 NEE—EW向,是因為它受控於江紹斷裂帶,該斷裂本來呈 NEE—EW 向,它形成於元古宙時揚子陸塊與華夏陸塊的互撞,而不是 「麗水運動」形成的新生的控盆斷裂,這是地質界人所共知的事,更何況 「麗水運動」根本就是子虛烏有。 「永康型盆地」之所以呈 NNE 向,是因為永康群完全分布於華南地塊上。而與永康群同期的分布於揚子陸塊上的橫山組、鄰區( 贛東北) 的冷水塢組和周家店組,它們所在的墩頭盆地和信江盆地卻非 NNE 向的 「永康型盆地」而是 NEE—EW 向的 「金衢型盆地」( 見圖 4 -1) 。

表 11-2 浙江省主要斷裂帶

F. 請幫幫忙啊``有高分拿啊```謝謝````

岳飛
http://ke..com/view/2545.htm

周恩來
http://ke..com/view/1751.htm

陶淵明
http://ke..com/view/7622.htm

林肯
http://ke..com/view/2063.htm

馬克吐溫
http://ke..com/view/21384.htm

高爾基
http://ke..com/view/3579.htm

袁隆平
http://ke..com/view/9239.htm

王安石
http://ke..com/view/2515.htm

詹天佑
http://ke..com/view/8594.htm

亞里士多德
http://ke..com/view/4482.htm

漢武帝
http://ke..com/view/17163.htm

商鞅
http://ke..com/view/2999.htm

嘉慶
http://ke..com/view/652271.htm

韓非子
http://ke..com/view/2770.htm

荀子
http://ke..com/view/2776.htm

張衡
http://ke..com/view/16543.htm

畢升
http://ke..com/view/31557.htm

康有為
http://ke..com/view/1657.htm

譚嗣同
http://ke..com/view/1655.htm

張謇
http://ke..com/view/62299.htm

宋慶齡
http://ke..com/view/1771.htm

祖沖之
http://ke..com/view/2122.htm

魏源
http://ke..com/view/13953.htm

秋瑾
http://ke..com/view/5999.htm

李濟深
http://ke..com/view/46344.htm

張瀾
http://ke..com/view/30308.htm

童第周
http://ke..com/view/34277.htm

胡適
http://ke..com/view/2010.htm

傑弗遜
http://ke..com/view/54201.htm

羅斯福
http://ke..com/view/20972.htm

丘吉爾
http://ke..com/view/6156.htm

拿破崙
http://ke..com/view/4866.htm

傑克倫敦
http://ke..com/view/70591.htm

康德
http://ke..com/view/3899.htm

拉斐爾
http://ke..com/view/4036.htm

G. 我是2007年江蘇高考生

可以上二本 鹽城工學院肯定沒問題 ,淮陰師范也可以 看你自己了

H. 浙江省名茶立地地質背景研究

浙江是我國重要的名茶產地,浙江名茶具有明顯的區域集中分布特點,主產區相對穩定,主要分布在嵊州市、淳安縣、諸暨市、安吉縣、紹興縣、開化縣、新昌縣、杭州市區、餘姚市、臨安市、建德市、遂昌縣、武義縣、寧波市區、桐廬縣、金華市區、上虞市、東陽市、浦江縣、富陽市、衢州市區、龍游縣、奉化市、臨海市24個縣(市),可將其分為浙西、金衢、浙東、浙南4個茶區。浙江省茶葉和名優茶的區域集中分布特點,說明茶葉雖系人為種植,但仍受自然因素的強烈約束,自然環境選擇與淘汰是導致茶葉區域集中分布的重要原因。

(一)區域地質與名茶分布

1.構造、岩石對名茶分布的影響

浙江省主要產茶區與地質構造格架間具有明顯的內在聯系(圖3-1)。圖3-1中的A—B線與蕭山-球川深斷裂重合,大致是浙西茶葉產區的東南邊界;CD線則是鶴溪-奉化大斷裂帶,大致是全省主要產茶區的東南界;EF線為衢州-天台大斷裂位置,大致相當於全省主要產茶區的南界;此外在西北部Ⅰ區內還有與蕭山-球川深斷裂平行的馬金-烏鎮大斷裂;CD線以東的邊界還有其他的斷層線;除衢州-天台大斷裂呈東西走向外,其餘幾條斷裂帶都呈北東向展布。深斷裂和大斷裂控制了成土母岩類型、地形地貌以及土壤類型分布,從而顯著控制了茶葉主產區分布,可從以下幾方面得到印證。

圖3-1 浙東省地質構造與茶葉分布關系圖

A—B:蕭山-球川深斷裂;C—D:鶴溪-奉化大斷裂;E—F:衢州-天台大斷裂。Ⅰ—浙西傳統產茶區;Ⅱ—浙東茶葉主產區;Ⅲ—金衢盆地茶葉主產區;Ⅳ—臨海產茶區;Ⅴ—其他產茶區

1)蕭山-球川深斷裂(AB線)以北為浙江省沉積岩集中分布區,以古生代地層連續出露並間夾有前寒武紀地層為特徵,中生代-新生代地層不發育。這套地層岩石大都易於風化成土,多半適合茶樹生長,成為浙江主要的傳統產茶區。

2)蕭山-球川深斷裂(AB線)與鶴溪-奉化大斷裂帶(CD線)之間區域,構造上屬於北東向伸展的相對隆起帶,也是中晚元古代變質岩、中—新生代岩漿岩較集中的分布區。區內的變質岩地層呈斑塊狀出露在噴出岩系圍繞的「構造窗」部位,這類片麻岩、片岩易風化形成疏鬆土壤——紅松泥土屬(屬紅壤土類)。紅松泥結構鬆散,富含雲母風化後釋放的鉀,十分適宜茶樹生長。分布於紅松泥土壤上的茶園,一般均為高產茶園,如紹興平水、諸暨芙蓉山、遂昌大拓及北界鄉附近的茶園;遂昌南部的高產茶園跨過了全省茶葉主產區的南界(EF線以南),正是受變質岩系母質分布所控制。

本區的北端是玄武岩集中分布區,包括新昌縣、嵊州市、上虞市、餘姚市等地以及紹興部分地區。玄武岩風化形成的紅粘泥土屬上產出的茶葉質量雖然不及花崗岩、石英砂岩等母質區的茶葉,但均為高產茶園。該區的南端,包括金衢盆地茶區的全部,深厚的第四紀紅色粘土(Q2、Q3)上發育的黃筋泥土屬或者亞黃筋泥土屬也較適宜種植茶葉,產量相對較高。本區中部有幾塊分隔了連片茶葉主產區的相對空白區,都為小型構造盆地,如北面寧紹水網平原上新構造運動下沉最強烈的地方,地勢低窪積水、不宜種茶;南面的永康、義烏與蘭溪市因出露有大量的白堊系紫紅色砂頁岩(K1),形成的紫砂土土屬因多鈣及土層淺薄,不適宜茶樹生長。

3)臨海茶區(包括蒼山北麓)是全省唯一孤立的一塊茶葉主產區,夾在三門、天台、仙居、黃岩等幾個紅色盆地之間,茶區主要母岩有花崗岩(燕山晚期)、凝灰岩(J3)及部分紫砂岩(K1),成土母質復雜,為一特殊的地球化學背景區,Pb、Zn、V、Zr、Mn等多種元素相對富集,與茶樹生長有一定的成生關系。

4)全省茶葉主產區基本上以EF線為南界限,茶葉高產的成土母岩大多在此界線以北。從地質學角度分析,EF線大致是第四紀紅土分布的南界,浙江南部包括近海地區因新構造運動上升強烈,能形成古紅土的沉積物多在地殼抬升過程中受到侵蝕,只有零星的古紅土殘留,這也是茶園相對較少的原因之一。此外,浙南與浙東南以紫色砂頁岩為主的構造盆地較為密集,而紫色砂頁岩母質多不宜種茶,茶葉產量相對較低。

浙江省茶葉產區和茶園產量分布規律研究表明:玄武岩、第四紀紅土、變質岩以及大片復合的沉積岩地層上發育的土壤,均有可能成為高產茶園。地質構造演化控制了有利於茶葉生長的成土母質分布,控制了浙江省茶葉高產區的集中分布,這充分說明了茶園分布與地質因素的內在聯系。同時,地質構造還對地形起到控製作用,例如,浙東玄武岩區起伏平緩的台地,金衢一帶近東西向構造盆地以及相對平坦與連片的紅土階地,浙西在地形起伏較大的背景下形成的向西北方向逐階抬升的夷平面等,都有利於茶園的種植培育。

2.地質環境對名茶產地的影響

(1)名茶產地的地質環境特徵

對浙江省40個重要名茶產地立地地質環境研究表明,茶葉生長的立地地質環境對茶葉品質及產量具有一定的控製作用。由圖3-2可見,名茶產地具有如下地質環境特徵。

1)絕大部分名茶分布在強烈上升的高山區和沿海的低丘陵區,浙中地區只有零星分布,且少數名茶點也是在相對的高山區和大水體邊沿,如千島湖旁的千島玉葉、諸暨陳蔡水庫旁的石筧茶。

圖3-2 浙江名茶產地地質環境示意圖

名茶產地:1—長興顧諸紫筍;2—莫干黃芽;3—天目青頂;4—徑山香茗;5—西湖龍井;6—淳安大芳;7—富陽岩頂;8—泉崗輝白;9—平水珠茶;10—日鑄雪芽;11—瀑布仙茗;12—普陀佛茶;13—鳩坑毛尖;14—千島玉葉;15—建德苞茶;16—開化龍頂;17—金華峰岩;18—東陽東白;19—諸暨石莧茶;20—華頂雲霧;21—江山綠牡丹;22—三井毛峰;23—春來早;24—遂昌銀猴;25—松陽東白;26—玉峰;27—仙都峰;28—鳳陽春;29—碧玉春;30—金獎惠明;31—大祭雪花;32—雁盪毛峰;33—溫州黃湯;34—香菇寮白毫

2)高山出名茶的有利條件是,多地形雨,溫差大;多變質岩等古老母岩,岩層化學成分多鉀少鈣;地形坡度陡,人工施肥少,更接近優質茶所需的自然環境。不過山頂部因風大、土層薄而不利於茶樹生長,不易產名茶。從海拔高程來看,過高則進入山地黃壤區,過冷、過濕、茶樹易致病而不利於茶樹生長;過低則因氣溫偏高,也不利於茶樹生長;浙江名茶的適宜海拔高度一般為400~700m,浙南區則以500~800m較適宜。

3)新構造運動沉降區的海邊、平原或丘陵的邊緣、大湖泊邊以及大水庫邊緣,常為優質茶產地。從局部地形看,則以群山環抱的山嶴或有一定縱深的谷地為好,因為這些地方雲霧多,茶樹所喜的散射光與漫射光多,與高山的溫潤環境相似,有利於茶樹生長。

4)名茶產地的成土母質以石英砂岩、花崗岩、片麻岩及酸性凝灰岩等為主,茶樹生長除與地質環境有關外,還與母岩風化形成土壤的理化性質有關。

(2)成土母質分布規律

研究表明,成土母質對茶葉品質有重要影響,而斷裂控制了成土母岩和母質的分布。以蕭山-球川深大斷裂和麗水-餘姚深大斷裂為界,可將浙江省分成3個地層岩性與成土母質分布區,由此決定了茶葉品質的區域分布規律。

1)浙西北沉積岩地區:自衢州千里崗山,向東北經杭州郊區,止於長興北部,以沉積岩地層廣泛分布為特徵。泥盆系石英砂岩是區內最有利於茶葉品質的成土母岩,其次為前震旦系的淺變質岩。

2)浙中變質岩、火山-沉積岩區:自浙西南龍泉向東北延伸,止於諸暨、紹興等地。區內變質岩系屬元古宙片岩、片麻岩及海相變質火山岩,中生界陸相火山岩和燕山期侵入岩發育,面積較大的金衢盆地為白堊紀構造盆地,盆地內常見的成土母質是紫砂岩(K2)與第四紀紅土(Q2)。區內名茶產地大部以變質岩、花崗岩及酸性凝灰岩等為成土母岩,紫砂岩與第四紀紅土因含鈣較多,不利於名茶產出。

3)浙東沿海酸性火山岩、侵入岩區:以晚侏羅世火山岩、燕山期侵入體發育為特徵,花崗岩一般出露於火山噴出岩范圍內的地勢較高處,此外還有散布於浙東台地上的新近紀玄武岩。區內名茶產地的成土母岩以花崗岩、酸性凝灰岩為主。

(二)土壤地質-地球化學特徵與名茶品質

(1)茶葉品質指標

已有資料表明,茶葉含有500多種化學成分,其中有機化合物達450種以上,無機化合物約30種(表3-2)。據農業部茶葉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和姚國坤等資料,中國茶葉水浸出物一般含量為35%~40%,咖啡鹼為3%~5%,茶多酚為20%~35%,氨基酸為1%~4%。就同類茶葉而言,氨基酸含量與茶葉品質呈正相關性。無機元素也是衡量茶葉品質的重要指標,前人研究指出茶葉中K、P、Zn、Cu、Se、Mg、Mn等有益元素含量一般與茶葉品質呈正相關關系,有益元素豐富、重金屬元素含量較低對茶葉品質有利。

表3-2 茶葉化學成分的分類

由表3-3可見,浙江省名茶(綠茶)中水浸出物平均達到42.75%,最小值也為37.17%,超過中國茶葉水浸出物一般含量,氨基酸含量平均達到3.76%,最高值達到5.05%,而咖啡鹼含量則普遍低於平均水平。名茶的重要生化指標含量表明,浙江省名茶通常具有較高的內在品質。

表3-3 浙江省名茶品質5種生化指標總體水平(n=41)

(2)成土母質對名茶品質的影響

對浙江省41個名茶產地成土母質的調查表明,名茶產地成土母質以石英砂岩、花崗岩、片麻岩及酸性凝灰岩等為主,部分名茶產地的成土母質為Q2紅土、玄武岩。分析數據顯示,不同成土母質茶葉品質指標具有明顯差異(表3-4)。

表3-4 浙江省不同成土母質茶葉品質指標

註:括弧內的數據為平均值。

由表3-4可見,產出於石英砂岩、花崗岩等成土母質上的茶葉,其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鹼、兒茶素明顯高於其他成土母質上的茶葉,而氨基酸則低於平均水平;產出於凝灰岩、流紋岩成土母質上的茶葉,其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鹼、兒茶素也較高,且氨基酸含量明顯高於其他成土母質;產出於玄武岩、石灰岩成土母質上的茶葉,5項茶葉品質指標均明顯低於平均水平。

大量研究表明,名茶產出與成土母岩及母質、土壤地球化學特徵具有以下關系。

1)產出名茶的土壤大部分富含硅,SiO2含量一般可達65%~70%以上,多為石英砂岩、花崗岩、酸性火山岩等成土母質發育的土壤。目前還不清楚硅對茶葉品質的直接作用,但富硅土壤多為適合茶樹生長的砂礫質土壤。據中國農科院茶葉所研究,砂礫質土晝夜溫差大,利於茶對同化物的吸收與積累,根生長量多,茶葉具有茶氨酸含量高、香氣好、滋味濃等特點。

2)泥盆系石英砂岩是優質名茶的重要成土母質,產出的名茶包括:有精管理與重施肥的獅峰龍井,也有不施肥自然生長的長興紫筍茶和建德苞茶(指原產地正宗產品);有百年以上的老茶區,也有近年新發展的千島玉葉;其土壤類型大多為紅壤,但也有已跨入黃棕壤帶的太湖碧螺春(可能屬古紅土性質)。值得指出的是,以上多數名茶產地(包括獅峰龍井、長興紫筍、千島玉葉與太湖碧螺春等)往往穿插分布於幾種成土母質,但在空間上相鄰、生態環境條件相似的情況下,優質茶僅產於泥盆紀地層上,說明其間的關系並非偶然。

3)花崗岩分布甚廣,是另一種有利茶品質的重要成土母質。雖然,不同時代花崗岩的化學組成有一定差異,但我國東南沿海大多屬於燕山期花崗岩,產出的葉茶品質較好。本區產於花崗岩區的名茶有:黃山、莫干山、四明山、天台山、雁盪山等諸地名茶以及泰順香菇寮、福鼎大白茶、徑山茶等。這類母岩多在高山人煙稀少處,又因土壤呈砂質,相對瘦瘠,容易水土流失,常被人們忽視,故有待進一步開發。

浙江全省酸性火山噴出岩分布極廣,包括流紋岩與凝灰岩,常富含石英,土壤質地雖隨紅壤化程度不同而有一定差異,但不少為偏砂質土壤。這類母質區也多產出名茶。

4)浙江西北部有石灰岩分布,石灰岩含鈣量極高,可達40%以上。石灰岩經過風化淋溶發育成紅壤後,鈣質大大下降,表土與心土pH值一般為5.0~6.5,土壤質地常為壤粘土至粘土,土壤鈣飽和度多在60%以上。已有研究表明,茶樹生性忌鈣,名茶產地多為低鈣土壤,一般僅為0.2%~0.3%。灰岩形成的土壤上,茶樹雖能生長但品質一般不良,如杭州的翁家山、衢州的上方等,難有名茶產出。

玄武岩也為含鈣較多的母質,含鈣量可達8%以上,但不含石英,發育為紅壤後其土體呈紅棕色,有鐵錳結核,質地具黏性,雖然茶樹可以正常生長,但不利其品質的提高。

5)白堊系紫砂岩或紅砂岩地層分布於浙江各盆地中,正常表土pH值5.0~6.5,但30~40cm以下就有石灰性反應,不宜植茶,茶葉品質相對較差,這類茶園在金華至衢州一帶較多。

6)母岩為變質岩的紅松泥土屬土壤,質地疏鬆,具有高鉀、低鈣、高硅的特點,宜於茶樹生長,產出不少名茶。由於變質岩地層的岩石化學成分不均勻,局部茶葉品質不理想。

7)第四紀紅土(黃筋泥土屬)為浙江種茶最廣泛的土壤之一,多分布在構造盆地近中心部位,地勢平坦,土層深厚,酸性反應,適宜種茶,可獲高產,但少有名茶出現。其不利因素主要是,質地過黏,土壤通氣性差;鐵、鋁、錳含量都過高而鉀素不足,需在生態環境改造和管理上做出較大的努力。

(3)名茶品質與土壤地球化學特徵的關系

茶樹的土壤營養特點為多元性、喜銨性、聚鋁性、低氯性和嫌鈣性。已發現與茶樹正常生長有關的元素多達40多種,茶葉產量、品質與大量營養元素、微量營養元素均有著密切關系。作為葉用作物,茶樹對氮素的需求量大,且優先吸收銨態氮。茶樹適宜生長於富鋁土壤上,適當高含量的鋁能促進茶樹及其根系的生長,提高葉子光合作用能力,促進碳水化合物的轉化,尤其是鋁對促進茶氨酸的轉化、兒茶酸的代謝、紅茶品質的改進具有良好的作用,同時鋁能促進茶樹對磷的吸收和轉化。茶樹對營養元素氯的需求量少,生產中未發現缺氯現象。茶是嫌鈣作物,對鈣的需求比一般作物低得多,當土壤中活性鈣(CaO)含量超過0.2%時,茶樹就不能正常生長,嚴重時會死亡,因而,茶樹不能生長在富鈣的土壤上,最適宜的酸度為5.0~6.0。龔子同等調查認為,土壤有效鋅與茶葉氨基酸含量呈正相關,鋅可提高茶葉氨基酸、茶多酚和咖啡鹼含量,降低酸氨比,從而有利於茶葉品質。鉬能提高茶氨酸含量;硼可提高茶葉芽重。總的來看,茶樹適宜生長於含有機質及各種營養成分豐富和呈酸性反應的土壤上。

對浙江幾種主要優質茶與土壤地球化學的研究認為,總體上高Si、K,低Fe、Al、Ca、Mg、Mn等有利於茶葉品質的提高;反之則不利於茶葉品質的提高。

(三)優質茶園適宜性評價指標

通過對浙江名茶產地地質條件、土壤條件及氣候條件的綜合分析,建立了浙江茶適生性評價的相關指標(表3-5)。依據評價指標可進一步開展茶區的農業區劃工作。

表3-5 優質茶園適宜性評價指標體系

I. 為什麼大慶油田的開發促進了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

大慶油田
大慶油田是20世紀60~80年代中國最大的油區,位於松遼平原中央部分,濱洲鐵路橫貫油田中部。其中大慶油田為大型背斜構造油藏,自北而南有喇嘛甸、薩爾圖、杏樹崗等高點。油層為中生代陸相白堊紀砂岩,深度900米~1200米,中等滲透率。原油為石蠟基,具有含蠟量高(20%~30%),凝固點高(25℃~30℃),粘度高(地面粘度35),含硫低(在0.1%以下)的特點。原油比重0.83~0.86。1959年,在高檯子油田鑽出第一口油井,1960年3月,大慶油田投入開發建設。1976年以來,年產原油一直在5000萬噸以上,1983年產油5235萬噸。大慶油區的發現和開發,證實了陸相地層能夠生油並能形成大油田,從而豐富和發展了石油地質學理論,改變了中國石油工業落後面貌,對中國工業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大慶油田我國目前最大的油田,於1960年投入開發建設,由薩爾圖、杏樹崗、喇嘛甸、朝陽溝等48個規模不等的油氣田組成,面積約6000平方公里。勘探范圍主要包括東北和西北兩大探區,共計14個盆地,登記探礦權面積23萬平方公里。油田自1960年投入開發建設,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56.7億噸,累計生產原油18.21億噸,占同期全國陸上石油總產量的47%;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548.2億立方米,上繳各種資金並承擔原油價差1萬多億元,特別是實現年產原油5000萬噸連續27年高產穩產,創造了世界油田開發史上的奇跡。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是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是以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為主營業務的國有控股特大型企業。1999年底,大慶油田重組改制、分開分立。2000年1月1日,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注冊成立,並隨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國和香港上市。注冊資本475億元,現資產總額1089億元,員工總數90427人。公司成立六年來,累計生產原油2.94億噸,天然氣130億立方米,年均油氣當量保持在5000萬噸以上;實現銷售收入5840億元,利稅總額4795億元,連年榮登中國納稅百強企業榜首。

1959年9月26日16時許,在松嫩平原上一個叫大同的小鎮附近,從一座名為「松基三井 」的油井裡噴射出的黑色油流改寫了中國石油工業的歷史:松遼盆地發現了世界級的特大砂岩油田!

當時正值國慶10周年之際,時任黑龍江省委書記的歐陽欽提議將大同改為大慶,將大慶油田作為一份特殊的厚禮獻給成立10周年的新中國。

「大慶」,這個源於石油、取之國慶的名字,從此叫響全國,傳揚世界。

說起「大慶」,我們整理出若干個「鏈接」———

大慶油田的誕生,使中國石油工業從此走進了歷史的新紀元。1963年12月4日,新華社播發《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新聞公報》,首次向世界宣告:「我國需要的石油,過去大部分依靠進口,現在已經可以基本自給了。」中國石油工業徹底甩掉了「貧油」的帽子,中國人民使用「洋油」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從1976年,大慶油田原油年產量首次突破5000萬噸大關,進入世界特大型油田的行列。1978年,全國原油年總產量突破1億噸,從此進入世界產油大國行列。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從此開始的改革開放,有了立足的「血液」保障。年產5000萬噸的紀錄,大慶人奇跡般地保持了27年。

大慶油田實現持續穩產高產的驕人業績,有力地保證了中國石油工業「穩定東部,開發西部」戰略目標的實施。與大慶的穩產相對應的,是國家建設的穩固;與大慶高產相對應的,是國家發展的高速度。

大慶開發46年間,累計生產原油18.21億噸,相當於為全國人民每人生產原油近1.4噸,累計向國家上繳各種資金(包括承擔原油差價)總計超過1萬億元。

如果你覺得以上的新聞背景有些繁雜和遙遠,那就看一份最新的資料———「9月10日,中國納稅500強揭曉。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以278.90億元的納稅額第五次榮登榜首。」

我特別注意了與此相關的報道,幾乎都是這般寥寥數語。而大慶人早已習慣了默默的鑽探、默默的採油,早已習慣了這樣的無怨無悔。

問題是,大慶人可以默默奉獻,但默默奉獻絕不等同於默默無聞。無論對於誰,對這一段不該遺忘不能遺忘的歷史的「大面積」的淡忘,都是一件值得認真反思的事。就這一點探索下去,這其中一定涉及到信仰、信念、價值觀、方向感等等,這是不容小視的一個大課題。

二十世紀是石油世紀,二十世紀的戰爭中大多數人的血都是為石油流淌的。這些話早已不新鮮了。當歷史進入了二十一世紀的近幾年,世界各國即使是普通的人也已經真正地意識到了石油沉甸甸的分量。

為了幫助思考,不妨再引用兩組數字:自1993年起,我國成為原油凈進口國,進口量為930萬噸,對外依存度僅為6%;12年以後的2004年,國內生產原油1.75億噸,對外依存度達到45.7%。在這12年間,國內石油年產量增長不足250萬噸,而石油消費年增長卻在1000萬噸以上。

根據有關研究部門預測,到2020年,我國石油需求將達4.5億噸以上,國內可能產出1.8到2億噸原油,預計缺口2.52.7億噸。

盡管我國是資源大國,但人均擁有量大大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我國石油剩餘可采儲量24.3億噸,居世界第11位,但人均只有1.89噸,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25噸)的7.6%。

這些枯燥的數字意味著,早已被我們甩進了太平洋的「缺油大國」的帽子,我們不得不重新戴上。

與國家的大發展同步,與國家的大目標一致,這就是大慶人在新世紀賦予「鐵人精神」的新內涵。

大慶:精神的經典

寫大慶,怎麼能不提到「鐵人」王進喜?

1964年年底第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召開的時候,王進喜代表全國工人發言。他的講話以大慶會戰為背景,以1205隊和鑽井二大隊工作為主線,重點匯報了大慶工人階級與惡劣的自然條件斗,與各種困難斗,終於取得了會戰的偉大勝利。當他在大會堂朗誦起自己的那一首短詩:「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勁大,天大的困難也不怕!」整個大會堂掌聲雷動,經久不息……

另外一個很經典的場面:躍入泥漿池裡,奮力揮動著雙臂。

這是一些很經典的話語:「這困難,那困難,國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難!」、「寧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不幹,半點馬列主義都沒有!」、「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這一切一切的「經典」,使王進喜成為那個時代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千千萬萬個普通老百姓心目中的英雄,那手扶剎把的英姿,至今看來依然很「酷」。

這一切一切的「經典」,逐漸地凝聚升華成了一種「鐵人精神」。

「愛國、敬業、求實、奉獻」,就是這個「精神能源」的全部成分,它先是溶進了大慶人紅色的血液里,繼而溶進了石油這個黑色的「工業血液」中,接著就源源不斷地輸入共和國強健的軀體———民族精神的意義,紮根於人民群眾的心靈中,並見諸於人民群眾的行動上。大慶精神的意義尤為如此。

有人這樣比喻:在共和國建設的天平上,大慶是只舉足輕重的砝碼。在大慶開發建設史中截取三個時段就可以一目瞭然。

———十年動亂期間,大慶人統一的「革命思想」是:這亂、那亂,唯有大慶不能亂。與其對應的「革命行動」是:始終堅持生產一天都不停,產量逐年遞增並且幾乎就是在動亂結束那一年,原油年產量躍上了5000萬噸大關。

———改革開放20年,也是大慶油田穩產高產的20年。大慶油田連續27年在5000萬噸以上的穩產高產,無疑是世界油田開發史上的新紀錄。高產穩產的大慶———中國石油工業的「半壁江山」和「中國精神能源」合成的強大驅動力,助推著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2003年,大慶油田提出了「創建百年油田」的戰略目標。圍繞這個戰略目標展開的第一項戰略行動就是對原油產量進行了戰略性調整,年產量首次下調到5000萬噸以下。

經測算,如果在高含水後期繼續維持大慶油田年產5000萬噸以上,不僅地面設施將無法適應,還需要大量增加新的投入,原油操作成本也將大幅度增加,從而導致效益下滑。更重要和更嚴峻的局面則是:無法保持與國家的大發展同步,無法保證與國家的大目標一致。

對大慶來說,科學的發展觀首先就體現在科學的大局觀。

與國家的大發展同步,與國家的大目標一致,這就是大慶人在新世紀賦予「鐵人精神」的新內涵。

減下去的是當前,加上去的是長遠;減下去的是高成本產量,加上來的是低成本效益,這是大慶人所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如何破解這個重大課題?大慶人早已胸有成竹———打一場「技術換資源」的大戰役。

准確的表述該是,大慶人的技術換資源的行動與理論齊頭並進,更有一支2萬多名技術人員組成的龐大的隊伍結伴而行,從而迅速創建了一個新的科技創新體系,從而迅速形成了「買不來、帶不走、拆不開、偷不去、溜不掉」的企業核心競爭力。

這樣給了我們一個啟示:企業不僅僅滿足於做大、做強,還要考慮「做久、做長」。

今天,當你在互聯網上檢索一下,當把中東、伊拉克、裏海、馬六甲、歐佩克、中海油收購優尼科、中石油收購斯拉夫、泰納線等等這些關鍵詞輸入進去,顯示在你眼前的一切可能就是一個國際能源安全嚴峻形勢的新坐標。這時,不知你會不會這樣想:擁有大慶,是中國人的一件實實在在的幸福的事。

(原載《第一財經日報》,有刪節,標題為本報所加)

大慶:鑽探的深度

其實,大慶真正的傳奇恰恰就儲存在我們外人幾乎看不懂的一切「單調」和「單純」中,然而,這一切的「單調」和「單純」又都無一不體現著大慶人愛石油、懂石油、尊重石油的科學觀。

我贊同這樣一個說法:在百年中國科學史上,讓中華民族揚眉吐氣的有兩大事件,一是研製成功了「兩彈一星」,一是發現了大慶油田。

據介紹,在《日本現代史》里,經常能看到「如果當初找到大慶油田將如何如何」的詞句,他們為沒能在戰前找到大慶油田始終感到「遺憾」。原東京工業大學教授森川清在回憶「滿洲的石油開發」時說,之所以沒能找到大慶油田,「是因為戰前日本鑽探的深度只達到大約700-800米,鑽探技術是難以達到足夠的深度。」實際上,標志大慶油田發現的第一口油井———松基三井,恰恰是開鑽到1357-1382米之間的油層才出油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這種說法。

對此,最有啟發性和權威性的還是我國地質大師黃汲清的說法,他和李四光一起是「陸相地層生油」理論的提出者,他還是大慶油田的主要發現者。他曾講:日本人在東北找了30年沒有找到油田,那是因為他們不懂得陸相地層可以生油。對此,日本地質史學者也認為,從根本上說不是鑽探設備不行,而是「探礦思想的問題」。

科學,發現了大慶;科學,同樣迅速地發展了大慶。

早在1964年,大慶就在全國率先提出了向科學進軍的口號。這個口號,當時曾是那樣地激勵著各行各業的建設者。

據介紹,一口井打到底,在8001200米之間,通常有100多個含油的砂岩層,最厚的達20米,最薄的僅0.2米。大慶人的工作對象就在這千米之下的岩層中———那被他們形象地稱為「地宮」的地方。在那裡,整個石油開采系統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黑箱」,開采工作如同一項「隱蔽工程」。

如何保證油井准確打入有開采價值的油層?怎樣確定不同性質的油層層性以採取相應的配套技術?在開采過程中,以怎樣隨時掌握油層的變化以改進完善工藝保持穩產?所有這一切,唯有通過可靠的數據,通過一系列反復試驗才能找到答案。這便構成了大慶科學的求實精神的客觀基礎。

而更為重要的是,大慶人自覺地通過實踐能動地認識油層,又通過實踐能動地改造油層,在不斷地探索地下奧秘的過程中,逐漸掌握了油田開採的客觀規律,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石油工業特色的發展道路。

科學的力度在於求實。科學的力度也在於創新。而創新的過程,就是思想上解放的過程。

回顧大慶油田在實現高產穩產近30年的歷史,三大「科學戰役」標志著大慶人經歷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

———大慶油田進入開發後期高含水階段後,油田綜合含水已高達90%,儲采結構嚴重失調,成本攀升和效益下降矛盾突出,油田開發難度超過了以往任何時期。對於油田二次創業的艱難,有人形象的比喻:「油田綜合含水達到90%%,就好比人被水淹到了脖子,含水95%相當於淹到了嘴,含水達到98%就要遭受滅頂之災!」

從歷史上看,一般油田的開采高峰只能維持三五年,以後產量就會遞減。但憑什麼大慶油田的產量長期保持在5000萬噸的水平線上?一項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的《高含水長期穩產注水開采技術》,硬是使大慶油田地質儲量由原來的26億噸增加到48億噸,相當於又找到了一個大慶油田。

———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資源,進一步提高已開發油田的採收率非常重要。大慶油田自上個世紀70年代就開始這方面的研究和實踐,目前聚合物驅油技術已經在大慶等油田開始成功應用,大慶的科技工作者還在世界首創出一種更大幅度提高原油採收率的方法———泡沫復合驅油技術。僅大慶油田適用該技術的地質儲量就達近20億噸。專家認為,這是我國石油開采領域中為數不多的原始創新技術,這不僅是現今中國石油工業技術創新的亮點,對於世界石油開采也將是一場革命性的技術進步。

第三大戰役就是對「表外儲層」的攻關了。讓主持這個項目的首席科學家、「新時期鐵人」王啟民來講述可能更生動精彩:

大慶油田這種河湖三角洲的沉積,像一棵大樹,有干、有枝、有葉,干枝葉都互相連通,如果說主力油層是桿,薄油層是枝,「表外儲層」就是葉。它們都是空間上的延續,屬於同一儲油系統。王啟民認為,大慶油田樹大、根深、葉茂,「表外儲層」每口井都有,每個層都有。單獨看,「表外儲層」很瘦,但大慶油田面積油幾千平方公里,所有這類油層加起來又很「肥」。

盡管開采這樣的油層國內外都沒有先例可循,但如同當年會戰初期一樣,大慶人這次依然是靠「兩論」起家: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幾個寒暑過後,「表外儲層」開采這道世界性難題終於被破解。

這項成果具有什麼樣的價值呢———相當於為大慶增加了一個地質儲量7.4億噸的大油田,按2億噸可采儲量計算,價值高達2000多億元,而國家要探明同等儲量的石油資源,光勘探費就需投入100多億元。不僅技術上取得突破,經濟上創造巨大效益,更重要在於還創造性地發展了石油地質理論。

其實,大慶真正的傳奇恰恰就儲存在我們外人幾乎看不懂的一切「單調」和「單純」中,然而,這一切的「單調」和「單純」又都無一不體現著大慶人愛石油、懂石油、尊重石油的科學觀

如果對您有幫助,請記得採納為滿意答案,謝謝!祝您生活愉快!

vaela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