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大學 » 蔚縣地質局

蔚縣地質局

發布時間: 2021-03-06 03:26:26

Ⅰ 翡翠和玉有什麼不同呢

翡翠是玉的一種品種,屬於硬玉,而普通的白玉是軟體玉,具體區別如下。

(一) 軟玉與翡翠的區別

我們經常聽到有諸如"和田玉"、"台灣玉"、"加拿大玉";以及"羊脂白玉"、"碧玉"、"青玉"、"墨玉"、等名稱,它們是屬於礦物學中稱為"軟玉"的集合體。"軟玉"在我國古代典籍中未曾見及,系來源於近代礦物學中。軟玉是由角閃石族礦物組成的特殊集合體。根據其顏色,軟玉可劃分為:白玉、青玉、碧玉、墨玉、黃玉、糖玉等幾種重要品種。 軟玉與翡翠的不同區別之處有:

1. 軟玉顏色比較均勻,有白色、暗綠色、黑綠色等,無鮮綠色。

2. 軟玉呈油脂光澤,無翠性。

3. 軟玉的比重(3.00)略比翡翠的比重為低。

4. 軟玉的折射率(1.62)亦略比翡翠的折射率為低。

(二) "馬來玉"與翡翠的區別

80年代,在玉器市場上出現一種綠色鮮艷而又均勻的玉石,做成的串珠或戒面,曾經蒙騙了不少人,以為它是"難得的高檔翡翠"。這種玉石究竟是甚麼呢?這種玉稱為馬來西亞玉(簡稱馬玉,亦有稱"馬來翠"),這只不過是名稱而已。馬來西亞玉並不產於馬來西亞。它是一些印度及巴基斯坦商人,在大陸開放初期大量帶入雲南邊界兜售的一種假翡翠的名稱。馬來玉其實是一種染成綠色的極細粒石英岩,但與翡翠相比存在明顯的不同之處:

1.肉眼觀察,馬來西亞玉的顏色過於鮮艷而十分不自然。

2.馬來西亞玉的比重為 2.65,遠小於翡翠的比重 3.24 ~ 3.43。

3.馬來西亞玉的平均折射率為 1.55,比翡翠的折射率為低。

4.在查爾斯濾色鏡之下顏色不會變紅色,但在十倍鏡下可觀察到染色劑存在,即顏色很浮,是染色的現象。

(三) 澳洲玉(綠玉髓)與翡翠的區別

澳洲玉,又稱南洋玉,因盛產於澳大利亞而得名。由於顏色翠綠,頗得人們喜愛。它有一定透光性,顆粒細,價格較低,曾經迷惑了一些人。其實它是一 種隱晶質的SiO2,在礦物學中稱玉髓或石髓。 澳洲玉嚴格來講不能稱玉,應是綠色的玉髓,它的外觀頗似翡翠,但與翡翠不同之處有:

1.澳洲玉的顏色太均勻,呈生蘋果綠,很少深綠色,很像塑料。

2.憑借放大鏡觀察,澳洲玉絕對看不到翠性。

3.比重為2.60的澳洲玉比翡翠的比重(3.24 ~ 3.43)輕得多。

4.澳洲玉的折射率為 1.55,比翡翠的折射率為低。

(四)東陵玉與翡翠的區別

珠寶市場上常見一種具有中等綠色(其深淺有所變化),呈半透明狀的串珠(也偶有雕刻成擺件),由於有一定的綠色,價錢又不高,頗受不少女士們的青睞。這類串珠究竟是甚麼呢?詢問賣主,他回答說"這是印度出產的東陵玉"。 東陵玉,亦稱東陵石,最早產於印度,故又名"印度玉"。中國河南亦有產出,有人稱之為"密玉",然而正確名稱應為耀石英。東陵玉與翡翠不同之處有:

1.用透視光,可見東陵玉內有平行排列的綠色鉻雲母片。側視之,常形成一條"綠線"。在查爾斯濾色鏡下觀察,綠色鉻雲母呈現紅色。

2.東陵玉的比重為 2.65,比翡翠的比重小得多。可用手便可掂量出來。3.東陵玉的平均折射率為 1.55,比翡翠的折射率為低。

(五)水磨子(鈉長石玉)與翡翠的區別

近些年來,在雲南昆明、瑞麗、騰沖等地和內地的一些大城市的珠寶市場上,出現一種水頭很好,呈透明或半透明的"冰種"玉石,顏色總體為白色或灰白色,具有較少的白斑和色帶,分布不均勻,這種玉在雲南當地稱為"水沬子",帶有色調偏藍的色帶者稱為"水地飄藍花",常被加工成手鐲、吊墜和雕件在台灣市場出售。其實"水磨子"的主要礦物成分為鈉長石,其次有少量的輝石礦物和角閃石類礦物。簡易鑒定可採用下列幾種方法:

1.放大觀察法:水磨子主要由鈉長石組成,不顯翠性,並有較多白色的石腦或綿。

2.手掂法:水磨子比重(2.57 ~ 2.64)比翡翠的比重小得多,用手掂之比翡翠具明顯的輕飄感。

3.測定折射率法:水磨子的折射率(1.52 ~ 1.54)遠比翡翠的折射率小。

總而言之,了解了翡翠的特性,就可以掌握翡翠與類似石的區別。

Ⅱ 機械熱玉石的功效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玉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元素,經常佩戴和使用玉器(如玉鐲、項鏈、戒指、玉席、玉枕等),由於摩擦皮膚與穴位等作用,對經絡血脈皮膚等有多種好處,起到防病治病效果,故將玉器作為護身符,是非常有益的。 玉石含有鋅、鎂、銅、硒、鉻、錳、鈷等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經常佩戴玉石可使其中的微量元素被人體皮膚吸收,有助於人體各器官生理功能的協調平衡。有的玉石具有白天吸光,晚上放光的物理特性,當玉石光點對准人體某個穴位時,可刺激經絡、疏通臟髓,有明顯的保健功能。老人手腕背側有「養老穴」,佩戴玉手鐲,可起到按摩保健的功效,不但能改善老人視力模糊又可蓄元氣、養精神。嘴含玉石,可藉助唾液中所含營養成分與溶菌酶的協同作用,能生津止渴、除胃熱、平煩懣、滋聲喉、養毛發、蓄元氣、養精神。

Ⅲ 玉與翡翠的區別主要是什麼那個更有價值呢

這我粗淺了解一些,玉主要分成軟玉和硬玉,而軟玉中最出名的是和田玉,而硬玉主要是翡翠,翡翠比和田玉有價值一些,因為翡翠是很稀少的,特別是現在,而和田玉只有那些特別好的就有收藏價值。對於翡翠www.msgouwu.com比誰都了解的多,因為他們是翡翠專營網站。你可以根據上訴網站對和田玉和翡翠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Ⅳ 蔚州地煤西澗溝煤礦簡介

開灤(集團)蔚州礦業有限責任公司,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境內,地處京、津、冀經濟發達及能源需求量大的煤炭調入區域,東距北京230公里,北距張家口150公里,西距山西大同130公里,礦區配有鐵路專用運輸線與豐沙大線沙城站接軌,礦區與北京、石家莊、張家口、宣化、下花園等地較近,均有公路相通,地理位置比較優越,交通尚屬便利。
公司前身為冀蔚礦區建設管理委員會。始建於1992年6月,隸屬於井陘礦務局。1995年7月為適應國家基本建設投資體制改革,經原煤炭部批准,從井陘礦務局劃出,成為獨立的法人實體,全面負責蔚州礦區的籌資、建設、生產經營及還貸。為進一步適應礦區生產建設發展需要,於1997年11月經煤炭部批准,將冀蔚礦區建設管理委員會更名為蔚州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為部屬國有獨資企業。1999年7月下放河北省管理。為深化國企改革,實施大集團發展戰略,加快河北煤炭企業的發展步伐,2003年3月經河北省政府、省經貿委、省煤炭工業辦批准,蔚州礦業有限責任公司並入開灤集團公司,作為開灤的全資子公司。2004年12月30日,張家口市老虎頭煤礦整體並入開灤(集團)公司,成為開灤(集團)蔚州礦業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正處級機構,保留法人地位並實行自主經營。
蔚州公司位於蔚縣礦區,為蔚縣礦區唯一的大型煤炭企業,具有明顯的資源優勢。蔚縣礦區東西長24公里,南北寬11公里,面積264平方公里,規劃面積229.5平方公里,已探明總地質儲量149323萬噸,工業儲量144042萬噸,可采儲量91371萬噸。遠景區地質儲量估算在4.8億噸以上。礦區總服務年限86年,延續服務年限可達118年。
礦區煤田屬於全隱蔽華北型侏羅紀含煤地層,呈緩傾斜單斜構造,傾角515度。煤層埋藏深度205550米,含煤地層厚度150米,含煤總厚度約30米,可採煤層79層,總厚度11.38米,1S、5S、6 S、7S煤層為較穩定煤層,平均厚度分別為2.19、2.79、2.6和1.02米,主要可採煤層為1S、5S、6S煤層。礦區內煤層比較穩定,結構簡單,頂底板岩性較好,瓦斯含量較低,(絕對瓦斯湧出量為1.590m3/min,相對瓦斯湧出量為0.953m3/t),各煤層均有自然發火傾向,發火期一般36個月;煤塵具有爆炸危險性(煤塵爆炸指數為28.9433.65%),煤層及巷道無高溫異常區。
礦區內井下涌水主要以底板出水為主,來源為中等岩溶裂隙的充水礦床,水患威脅不大。
煤種以長焰煤為主,其次為不粘煤,局部為無煙煤。原煤灰分平均16.08%,揮發分平均34%、硫分0.93%、磷分0.019%,可燃基彈筒發熱量為66007000大卡/公斤,應用基低位發熱量為4800大卡/公斤。灰熔點1198℃1266℃,所產原煤低灰、低硫、低磷、弱黏結性,發熱量高,是符合環保要求的發電、供熱、氣化的良好用煤。
蔚州公司擁有生產礦井6對:崔家寨礦、單侯礦、西細庄礦、南留庄礦、興源礦、鄭溝灣礦,基建礦井一處:北陽庄礦井籌建處。後續礦井2對:南德勝礦和沙澗堡礦。

Ⅳ 岫玉和翡翠如何區別

岫玉手鐲和翡翠的區別:

1、產地不同:

岫岩玉是我國遼寧省鞍山市岫岩滿族自治版縣特產,遼寧省岫權岩縣位於遼東半島的北部,總面積4502平方千米,是個「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園」的山區近海縣。

珠寶市場上優質翡翠大多來自緬甸霧露河(江)流域第四紀和第三紀礫岩層次生翡翠礦床中。它們主要分布在緬甸北部山地。

除了緬甸出產翡翠外,世界上翡翠出產的國家還有瓜地馬拉、日本、美國、哈薩克、墨西哥和哥倫比亞。

2、種類不同:

岫玉的硬度為4.8-5.5,密度為2.45~2.48克/立方厘米 。因此岫玉屬於軟玉。

翡翠的硬度為7,密度為3.33~3.34克/立方厘米 。因此翡翠屬於硬玉。

3、價格不同:翡翠有玉石之王的美稱,是國際認可度最高的珠寶級玉石,她具有其他眾多玉石品種不可比擬的特點與優勢。因此價格要比岫玉貴很多。

4、質地不同:

岫玉手鐲質地堅韌,細膩溫潤,光澤明亮,色彩豐富。具有塊度大、色度美、明度高、凈度純、密度好、硬度足六大特點。

翡翠質地細膩,顏色柔和,石紋明顯;輕微撞擊,聲音清脆悅耳。具有顏色豐富、物性穩定、光澤強、折射率高、比重大、硬度高六大特點。

Ⅵ 玉石分幾種如何鑒別

常見的玉石有:硬玉(寶石學名叫翡翠)/軟玉(商業名叫新疆玉或和闐玉)/蛇紋石質玉石(如岫玉,藍田玉等等)/獨山玉(黝簾石化斜長岩)/石英岩質玉石(如東陵石/木變石/芙蓉石/京白玉等等)/非晶質二氧化硅玉石(歐泊)/隱晶質石英岩質玉石(如瑪瑙/玉髓等等)/青金岩(如青金石和方鈉石)/綠松石/薔薇輝石(寶石學名叫桃花玉)/酸性火山岩(如黑耀石/梅花玉)/孔雀石和硅孔雀石/菱錳礦(商業名叫紅紋石)/丁香紫玉(鋰雲母岩)等等三十幾種.

而每種的鑒定方法都完全不同,不可一概而論.
至於樓上的所說的"寶石"則是指單晶體礦物,而非集合體礦物(玉石),因此是廢話了!
我是學寶石鑒定的科班出身,如果還有不明,就到網路貼吧"寶石"吧來找我吧!
http://post..com/f?ct=&tn=&rn=&pn=&lm=&sc=&kw=%B1%A6%CA%AF&rs2=0&myselectvalue=1&word=%B1%A6%CA%AF&tb=on

Ⅶ 中國煤炭資訊網:煤炭主要產地都有哪

1、神東基地:神東、萬利、准格爾、包頭、烏海、府谷礦區
2、陝北基地:榆神、榆橫礦區
3、黃隴基地:彬長(含永隴)、黃陵、旬耀、銅川、蒲白、澄合、韓城、華亭礦區
4、晉北基地:大同、平朔、朔南、軒崗、河保偏、嵐縣礦區
5、晉中基地:西山、東山、汾西、霍州、離柳、鄉寧、霍東、石隰礦區
6、晉東基地:晉城、潞安、陽泉、武夏礦區
7、蒙東(東北)基地:扎賚諾爾、寶日希勒、伊敏、大雁、霍林河、平庄、白音華、勝利、阜新、鐵法、沈陽、撫順、雞西、七台河、雙鴨山、鶴崗礦區
8、兩淮基地:淮南、淮北礦區
9、魯西基地:兗州、濟寧、新汶、棗滕、龍口、淄博、肥城、巨野、黃河北礦區
10、河南基地:鶴壁、焦作、義馬、鄭州、平頂山、永夏礦區
11、冀中基地:峰峰、邯鄲、邢台、井陘、開灤、蔚縣、宣化下花園、張家口北部、平原大型煤田
12、雲貴基地:盤縣、普興:、水城、、六枝、織納、黔北、老廠、小龍潭、昭通、鎮雄、恩洪、筠連、古敘礦區
13、寧東基地:石嘴山、石炭筍、靈武、鴛鴦湖、橫城、韋州、馬家灘;積家並、萌城礦區
大型煤炭基地煤炭儲量豐富、煤類齊全、煤質優良,開采條件較好,區位優勢明顯,已具有一定的生產開發規模和配套工程設施。規劃建設大型煤炭基地,對維護國家能源安全、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調整和優化煤炭生產結構、促進資源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神東、晉北、晉中、晉東、陝北大型煤炭基地處於中西部地區,主要擔負向華東、華北、東北等地區供給煤炭,並作為"西電東送"北通道電煤基地。冀中、河南、魯西、兩淮基地處於煤炭消費量大的東中部,擔負向京津冀、中南、華東地區供給煤炭。蒙東(東北)基地擔負向東北三省和內蒙古東部地區供給煤炭。雲貴基地擔負向西南、中南地區供給煤炭,並作為"西電東送"南通道電煤基地。黃隴(含華亭)、寧東基地擔負向西北、華東、中南地區供給煤炭。大型煤炭基地建設將按照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綜合開發利用煤炭及與煤共伴生資源,實現上下游產業聯營和集聚,把大型煤炭基地建成煤炭調出基地、電力供應基地、煤化工基地和資源綜合利用基地。
規劃要求,大型煤炭基地建設以大型煤炭企業為主體,優先建設大型現代化露天煤礦和礦井。國家支持大型煤炭企業重組,並通過合作、合資等形式吸引各類投資者,參與國有煤炭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參與大型煤炭基地建設。對大型煤炭基地內已經存在的小煤礦不再新配置資源,地方政府要通過制定和實施中小煤礦聯合改造規劃,對小煤礦進行分類處理:凡適宜大礦開採的資源,要按照規劃進行資源整合和礦井改造;凡影響大礦開採的要予以關閉,給予適當的經濟補償或折價入股;凡非法及布局不合理、浪費資源嚴重、沒有安全保障的小煤礦要堅決依法關閉。
13個億噸級煤炭能源基地概況
1、神東億噸級煤炭生產基地
神東基地:以神府、東勝礦區為主。1984年發現的神府煤田位於陝西榆林,面積約2.6萬平方公里,煤礦儲量達1349.4億噸,其與內蒙古東勝煤田連為一體,是我國規模較大的優質造氣動力煤田。東勝煤田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伊克昭盟境內,面積12860平方千米,探明儲量2236億噸,是我國已探明儲量最大的整裝煤田。佔全國已探明儲量的1/4,屬世界八大煤田之一。神府-東勝煤田的煤為世界少見的優質動力煤,尤以煤田南部為最佳。2005年神華集團神東分公司原煤產量突破1億噸,因此成為全國第一個億噸級安全高效綠色煤炭基地。此舉樹起了中國煤炭工業發展史上的豐碑。在億噸煤炭基地規劃中,神東煤田地區佔到8個礦區,分別是神東礦區、神府新民礦區、榆神礦區、榆橫礦區、渭北礦區、彬長礦區、寧東礦區、平朔礦區,神東礦區已率先建設成為我國第一個億噸煤炭生產基地。

神華集團是我國最大的煤炭公司,2004年,神華集團原煤產量居全球第5位。神東分公司是神華集團的"長子"。神東礦區開發20年來,神東分公司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原煤產量連續6年以千萬噸速度遞增,這在世界煤炭發展史上極為罕見。神東分公司建成了以大柳塔煤礦、補連塔煤礦、榆家梁煤礦、上灣煤礦等為代表的7個千萬噸級礦井群和3個千萬噸綜采工作面。其中大柳塔煤礦年產原煤超過2000萬噸,被譽為"世界第一礦"。僅用10個月建成的千萬噸級的榆家梁煤礦創造了世界同類礦井建井史上的紀錄,成為世界上一井一面產量最高的礦井之一。只有100人的哈拉溝煤礦年產原煤1000萬噸,成為我國乃至世界上首個百人千萬噸級煤礦。

2、晉北億噸級動力煤生產基地
晉北基地是我國特大型動力煤基地,位於山西省會太原以北地區,包括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太原市、婁煩縣、呂梁市和嵐縣。由大同、平朔、朔南、軒崗、河保偏和嵐縣等6個礦區組成。這里動力煤資源豐富,又位於「西電東送」北通道中樞位置,正在推進由動力煤基地向煤電基地轉變。
平朔礦區是晉北基地的主要礦區,生產優質動力煤,擁有煤炭資源總量近95億噸。平朔礦區現有安太堡和安家嶺2個露天礦以及安家嶺一號、二號2個井工礦,在建的有安太堡井工礦,還在籌建的有東露天煤礦。隨著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自產商品煤結構的調整,平朔礦區的原煤生產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2007年平朔礦區煤炭開采成本僅83.6元/噸。
大同市礦藏資源豐富,是我國著名的"煤鄉",煤炭儲量大、質量好、熱值高,已探明的煤炭總儲量達376.9億噸,是我國重要的優質動力煤生產基地。大同礦區位於大同市西南,礦區含煤面積約1827平方公里,保有探明儲量386.43億噸,礦區現有生產煤礦55處,設計總規模4500萬噸/年。
3、晉中億噸級煤炭基地
晉中基地地處山西省中部及中西部,跨太原、呂梁、晉中、臨汾、長治、運城6個市的31個縣(市)。包括太原西山、東山、汾西、霍州、離柳、鄉寧、霍東、石隰礦區,煤炭可采儲量192億噸。
西山礦區位於西山煤田西北部,分為前山區和後山區兩部分,可利用儲量65.2億噸。
汾西礦業集團公司汾西礦業集團公司前身是汾西礦務局,成立於1956年1月。礦區橫跨霍西、河東、西山、沁水四大煤田,井田面積625平方公里,地質儲量58億噸。
霍州礦務局位於山西省中南部臨汾盆地北端,地處霍西煤田中部,礦區總面積為70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65億噸。

4、晉東億噸級無煙煤生產基地
晉東基地是我國最大和最重要的優質無煙煤生產基地,位於山西陽泉、長治、晉城和晉中等市縣境內,由晉城、潞安、陽泉和武夏等4個礦區組成。這里地理位置優越,煤層氣資源豐富,水資源充沛,化工用無煙煤質量優良,發展清潔能源,以煤、電、氣、化為一體的晉東基地正在形成。
晉城礦區位於山西省沁水煤田南端,南起煤層露頭線;北界為高平市南緣馬村、河西一線。礦區面積約280平方公里。
陽泉具有豐富的煤炭資源,井田含煤面積1051平方公里,已探明地質儲量104億噸,其中地方煤礦井田面積約340平方公里。
5、蒙東億噸級煤炭生產基地
內蒙古東部的呼倫貝爾市、通遼市、赤峰市、興安盟和錫林郭勒盟,簡稱蒙東地區,總面積66.49萬平方公里,煤炭資源豐富,探明儲量為909.6億噸,在全國五大露天煤礦中,伊敏、霍林河、元寶山三大露天煤礦處於蒙東地區。僅呼倫貝爾市煤炭探明儲量就是東三省總和的1.8倍。伊敏煤田於1959年發現,北距海拉爾市85公里,面積35000平方公里,探明煤炭儲量50億噸。霍林河煤田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哲里木盟扎魯特旗境內,面積540平方公里,保有儲量131億噸。元寶山煤田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東南部,面積約612平方公里,煤炭保有儲量16億噸。

6、兩淮億噸級大型煤電基地(計劃投資700億元)
2008年12月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在安徽淮南舉行兩淮億噸級大型煤電基地竣工投產儀式。這是國家規劃建設的13個大型煤炭基地中首個正式建成投產的基地。兩淮大型煤電基地建成投產後,對促進皖北地區經濟發展,緩解上海、浙江等地區高速增長的能源需求,保障區域能源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兩淮基地包括淮南、淮北礦區,這個基地探明煤炭儲量近300億噸。其中,淮南是不折不扣「煤的世界」,遠景儲量444億噸,探明儲量153億噸。按照規劃,到2010年,該地區煤炭年產量達1億噸,形成1000萬千瓦的火電裝機容量。到2020年,煤炭年產量達1.5億噸,火電裝機容量將超過三峽電站1800萬千瓦的規劃裝機容量,達2000萬千瓦。
淮北礦區位於安徽省北部,面積約9600平方公里,含煤面積約4100平方公里,探明儲量98億噸,現有生產礦井23處,總設計能力為1932萬噸/年。
隨著兩淮地區「升級」為國家級的億噸級煤炭供應基地,安徽省對兩淮地區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思維也在「升級」:兩淮地區將不再僅僅依賴「賣煤炭」來贏取利潤,兩淮地區煤炭業全面轉型已經啟動。最近幾年,安徽省將向兩淮煤炭基地投入700億元巨資來推動這種轉型,這700億元將被用於續建及新建17個煤炭建設項目,13個電力建設項目,9個煤化工項目,這些項目建成後,兩淮地區將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能源供應基地。
7、雲貴億噸級煤炭生產基地(計劃投資300億以上)
雲貴兩省是我國南方重要的煤炭生產基地,煤炭資源是兩省的一大優勢,但長期受「以運定產」的生產銷售方式困擾,煤炭生產受到極大限制。貴州省已經初步探明南、北盤江腹地煤炭儲量達330億噸,其中可就近通過水運的煤炭儲量達到92億噸。雲南省的文山、紅河兩州煤炭儲量超過50億噸。特別是貴州,為擔起「西電東送」的重任,建設大型煤炭基地是必備條件。
雲南省規劃到2010年建成三大煤電基地和五大煤炭生產基地,形成三塊一片的煤炭生產格局,全省形成20戶以上百萬噸級生產能力的煤炭企業。
三大煤電基地是:滇東煤電基地(火電970萬千瓦,煤炭5300萬噸/年);滇東北煤電基地(火電360萬千瓦,煤炭2500萬噸/年);滇中南煤電基地(火電483.5萬千瓦,煤炭2700萬噸/年)。
五大煤炭生產基地是:白龍山煤礦(1800萬噸/年)、小龍潭礦務局(1490萬噸/年)、昭通褐煤露天礦(1200萬噸/年)、鎮雄礦區(1000萬噸/年)、恩洪礦區(1000萬噸/年)。

8、冀中億噸級煤炭基地
冀中地區探明能源煤炭儲量達到150億噸,可采儲量20億噸以上。包括開灤、峰峰和蔚縣礦區。
河北金牛能源集團於2005年12月由邢台礦業集團、邯鄲礦業集團聯合重組而成,後又兼並重組了井陘礦務局、中煤河北煤炭四處。現轄有金牛能源股份公司、邢礦集團公司、邯礦集團公司、張礦集團公司、井礦集團公司、機械裝備集團公司六個子公司,擁有河北邢台、邯鄲、井陘、張家口和山西晉中五個礦區21座生產礦井。企業煤炭生產規模2200萬噸/年,年銷售收入150億元。
峰峰煤礦的開采利用至今已有130年的歷史。1949年9月成立峰峰礦務局,1977年,峰峰礦務局躍升為全國十大千萬噸級礦務局之一,成為我國重要的主焦煤和動力煤生產基地。2003年7月改制為峰峰集團有限公司。企業在冊職工4.6萬人,擁有13對生產礦井、2座大型洗煤廠等18個分公司、23個子公司。是我國重要的冶煉焦精煤生產基地。目前,原煤年產量1300萬噸,精煤年產量700多萬噸,冶金焦年產155萬噸,發電總裝機容量134.5MW。
2008年6月11日,河北省政府召開會議,決定金牛能源集團與峰峰集團合並組建冀中能源集團,努力實現優勢互補、做大做強。到2010年,冀中能源集團年產原煤將達到5000萬噸以上,2015年突破8000萬噸。

9、魯西億噸級煤炭基地
魯西基地范圍覆蓋兗州、濟寧、新汶、棗滕、龍口、淄博、肥城、巨野、黃河北等9個礦區。據了解,這些礦區探明煤炭儲量為160多億噸。
兗州礦區於1966年開發建設,1976年成立兗州礦務局,1996年整體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1999年5月成立兗礦集團。擁有兗州和濟寧東部兩塊煤田,礦區總面積435.44平方公里,截至2007年末,資源儲量為36.6億噸,可采儲量17.7億噸。
新汶礦業集團的前身為新汶礦務局,建企於1956 年,1998年3月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2000年7月成立新汶礦業集團。現有煤炭生產礦井10個、在建礦井4個,設計能力810萬噸/年,核定生產能力935萬噸/年,實際年產原煤1400萬噸。
巨野礦區包括巨野煤田和梁寶寺煤田,含煤面積1210平方公里,總地質儲量55.7億噸。其中巨野煤田南北長80公里,東西寬12公里,面積96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48.7億噸。主要可採煤層為3煤層,地質儲量38.15億噸。

10、河南億噸級煤炭基地
河南省是我國主要產煤大省,全省2000米以上已探明的煤炭資源儲量為1130億噸,保有儲量為245億噸。建國以來河南省煤炭產量一直居全國前列,產量約佔全國產量的10%,60多年來共生產煤炭近30億噸。由鶴壁、焦作、義馬、鄭州、平頂山、永夏6個礦區組成的河南煤炭基地,已列入國家發改委大型煤炭基地建設規劃。豫西基地探明煤炭儲量達200億噸。
鶴壁礦區面積150平方公里 ,目前煤炭資源累計探明儲量13.41億噸,保有儲量10.88億噸,可采儲量4.74億噸。
焦作煤業集團的前身是焦作礦務局,是全國主要無煙煤生產基地之一,已有百年的煤炭開采歷史,1999年5月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焦作礦區東西長60Km,南北寬20Km,含煤面積971平方公里,預測煤炭儲量80億噸。
平頂山礦區位於河南省中部,京廣和焦枝鐵路干線之間。初步勘探表明,在東西長達120千米、南北寬達20千米的范圍內,煤炭儲量超過100億噸。400多年前已有人在這里剝土挖煤。1949年以前只有幾個人力開採的小煤窯。1955年開始建設新井,到1960年,建成投產礦井7處,設計能力501萬噸。1975年超過了1000萬噸。1991年有生產礦井14處,產原煤1689萬噸。

11、陝北億噸級煤炭基地
位於黃土高原的陝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煤炭基地。榆神、榆橫礦區隸屬於國家13個大型煤炭陝北基地基地之一的陝北基地。1996年陝西煤田地質局一八五隊就已開始對榆神礦區進行詳查。
榆神礦區位於神府礦區南部,面積為5500平方公里,探明儲量301億噸,礦區可採煤層13層,其中主要可採煤層4層,主採煤層厚度平均為10米,最厚可達12米。榆神礦區是國內外罕見的可建設特大型現代化礦區的、條件優越的地區之一。
榆神礦區一期規劃區是榆神礦區的一部分,南北寬約29.38千米,東西長約32.40千米,含煤面積925平方公里,地質儲量160.8億噸。礦區規劃總投資104.746億元,計劃總共建設23個井田,其中開發16個,7個備用。榆橫礦區以中部的無定河為界分為南北兩個礦區,規劃的榆橫礦區(北區)東西寬約50千米,南北長約60千米,面積約3200平方公里,其中含煤面積2700平方公里,可采儲量約188.89億噸。礦區建設總投資202.626億元,其中規劃開發11個礦井,新建7個、改擴建1個、備用3個。
12、寧東能源重化工基地(計劃投資2055億元)
寧東能源重化工基地位於銀川東部的靈武,該區域優質無煙煤儲量達273億噸。寧東能源重化工基地規劃區面積645平方公里,主要包括鴛鴦湖、靈武、橫城三個礦區,石溝驛井田和煤化工項目區,遠景規劃面積約2855平方公里。寧東基地也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最重要的能源建設項目。
寧夏以新建寧東煤田為基礎,建設寧東能源重化工基地,項目計劃實施周期15年,預計總投資2055億元。寧東能源重化工基地,是大力發展和推廣潔凈煤技術以煤代油的產業,也是寧夏落實國家「西電東送」戰略方案的重大舉措。經初步測算到2010年、2020年,將給寧夏分別新增工業增加值136.7億元、297.6億元,同時分別拉動其他部門新增增加值305.7億元、897.39億元,在經濟上相當於再造一個新寧夏。正在建設的寧東煤田,煤炭探明儲量270多億噸,占寧夏煤炭資源總量的85%。按規劃至2010年寧東能源重化工基地初步建成後,將形成火電裝機容量1500萬千瓦、年產煤炭間接液化產品1000萬噸、年產煤基二甲醚200萬噸和年產甲醇170萬噸的生產能力。

13、黃隴億噸級煤炭基地
黃隴基地包括彬長(含永隴)、黃陵、旬耀、銅川、蒲白、澄合、韓城、華亭礦區。陝西黃陵、甘肅華亭等相近礦區,有探明儲量近150億噸,具備建設大型煤炭基地的條件。
黃陵礦區煤炭儲量豐富,煤田總面積100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20億噸,可采儲量15億噸,地質構造簡單,埋藏較淺,開采方便。華亭礦區作為黃隴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形成了2000萬噸/年的煤炭生產能力。

Ⅷ 河北煤田地質局的地址和郵編是多少

河北煤田地質局 本抄局成立於1953年,主要從事煤炭資源勘探工作,累計完成煤田鑽探工程量400餘萬米,提交地質報告200餘件,擴大了開灤、峰峰煤田的含煤面積,發現了邢台、蔚縣等新的大型煤產地,探明煤炭儲量202億噸。為我國煤炭工業的發展做了大量艱苦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主要從事的項目有:鑽探、物探、地形測量、地質填圖、航測、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煤質化驗、岩礦鑒定、制圖印刷、樁基工程、化工農葯、製造加工、商業貿易、旅遊賓館等。 下轄河北煤田地質局第二地質隊、河北煤田地質局水文地質隊、河北煤田地質局第四地質隊、河北煤田地質局物測地質隊、河北煤田研究所、河北煤田制印廠、河北煤田倉庫。
公司地址: 中國河北邢台市中興路108號 郵政編碼 :054022

Ⅸ 華北北部地震活動區的MT資料二維反演和解釋

趙國澤江釗劉國棟湯吉劉鐵勝詹艷

(國家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北京100029)

摘要大地電磁阻抗張量分解技術和快速二維自動反演方法(RRI)被較好地應用於最新觀測的資料解釋當中。穿越華北北部地區幾個主要構造單元的山西陽高—河北容城剖面的二維電性結構顯示,地殼近表層的電性結構與已知的地質資料有很好的一致性,中下地殼存在低電阻率帶,但在橫向上具有明顯的不均一性。上地幔存在高導電帶,且由東南向西北方向逐漸變深,上地幔高導電帶深度變化最劇烈的地段與我國東部巨型重力異常高梯度帶相對應。在兩個已知地震的震源區附近電性變化明顯,顯示出特殊的電性結構特徵。

關鍵詞MT阻抗張量分解2-D反演電阻率分布地震

1引言

最近在華北北部北京及京西北地區沿7條剖面在96個測點上進行了大地電磁觀測。該區是我國地震最活躍的地區之一。三個地震活動帶在這里交匯,分別為:近北西向張(家口)-渤(海)地震帶、近北東向的河北平原地震帶以及山西地震帶。自有歷史記載以來,該區域共發生5.0級以上地震達30多次。

研究區位於華北地台的北部[1],其中又可分為四個次級構造單元。研究區內以張-渤地震構造帶為界,以北為燕山隆起帶;以南由西向東分別為山西斷陷盆地、太行山隆起、河北新生代平原盆地,構造走向大致為北東方向。除河北平原盆地以外,區內有多個小型山間盆地存在。

本文介紹了跨越該區南部三個構造單元的山西陽高-河北容城近北西向剖面(Ⅰ)和延慶-懷來盆地內的近東西向剖面(Ⅱ)的大地電磁觀測和解釋結果(圖1)。剖面I全長約252km,沿測線布置19個測點,1989年10月19日陽高6.1級地震發生在該剖面附近(測點104與測點105之間)。剖面Ⅱ的長度約70km,包括17個測點,1720年沙城7.0級地震發生在該剖面附近。

採用阻抗張量分解技術[2,3]對各測點的觀測資料進行了分析,發現一些測點的觀測資料受到近地表局部電流畸變的影響,通過使用分解技術處理之後,獲得了反映區域構造的視電阻率、相位、走向以及二維偏離度參數,表明沿測線方向的電性結構可以用二維模型進行模擬。之後,對分解後的觀測資料使用了快速二維自動反演技術(RRI)[4]對兩條剖面的資料做了二維反演,得到了沿剖面較為合理的地殼上地幔結構。在此基礎上,對震源區的電性結構進行了分析和討論。

圖1大地電磁測線和測點位置圖

1—城鎮;2—斷層或推測斷層;3—盆地邊界;4—MT測線和測點;5—地震震中。①桑乾河斷裂;②蔚縣-延慶斷裂;③上黃旗-烏龍溝斷裂;④紫荊關斷裂;⑤太行山山前斷裂

2阻抗張量分解技術的應用

Cagniard[5]提出了一維各向同性電導率分布的阻抗計算方法,這時用標量阻抗即可對地電結構進行解釋。Swift[6]針對二維電導率分布條件,提出用主軸方向角、二維偏離度等參數表示觀測的大地電磁資料性質。當二維偏離度數值較小時,用主軸方向的阻抗對地電結構進行解釋。但是,大量的觀測資料表明,當近地表存在小尺度的局部異常體,且局部異常體的尺度小於電磁波的趨膚深度時,則會使大地電磁視電阻率曲線發生嚴重的畸變,通常稱為局部電流畸變[7~11]。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深部區域異常是二維的,也難以用二維模型直接對觀測資料進行解釋。

阻抗張量分解技術[2,3,12~14]的出現,提出了解決這一問題的新途徑。實際觀測的大地電磁資料可視為區域一維、二維或三維異常響應與近地表局部異常響應的疊加。以區域二維異常為例,在區域異常坐標系(x′,y′)中,阻抗張量表示為:

第30屆國際地質大會論文集第20卷地球物理

第30屆國際地質大會論文集第20卷地球物理

其中,A代表局部畸變張量,張量元素為與頻率無關的實數。Z2代表未受局部畸變影響的區域二維異常的阻抗張量。由(1)式可見,阻抗張量每一列的兩個元素具有相同的相位。

在任意坐標系(x,y)中,不失一般性,設x,y分別指向北和東,阻抗張量各元素分別是Z和Z的線性組合,即

第30屆國際地質大會論文集第20卷地球物理

其中R、RT分別代表旋轉矩陣及其轉置。確定相對於(x′,y′)坐標系的旋轉角α1的條件是Zxx與Zyx、Zxy與Zyy都具有相同的相位。一旦求出旋角α1,即可知道區域異常的主軸方向。為了區別於Swift轉角,稱α1為相位靈敏的主軸方向角,又稱為Bαhr第一轉角。利用阻抗張量元素的信息和旋轉不變數關系,可求出反映區域異常三維程度的參數,即相位靈敏的二維偏離度(S2),而用S1表示常規的Swift二維偏離度[6]

有時,當對阻抗張量進行分解之後,其中某一列兩個元素的相位較一致,而另一列兩個元素的相位有較大差別,Bαhr[3]提出了改進的分解技術,即在兩列元素上分別加上和減去相同的相位,進而求出改進的區域異常主軸方向角α2,或稱為Bαhr第二轉角。

圖2測點106的二維偏離度(a)和電性主軸方向角(b)

S1,α分別表示常規的二維偏離度和主軸方向角;S2、α1、α2分別表示相位靈敏的二維偏離度、主軸方向角及改進的主軸方向角

阻抗張量分解技術被較好的應用於華北北部地區的大地電磁資料處理。圖2表示了剖面I的106號測點的常規Swift二維偏離度與相位靈敏二維偏離度(a圖)以及Swift轉角與相位靈敏主軸方向角(b圖)的對比。可見,在周期大於10s時,常規二維偏離度(S1)較大,最大可達0.7以上,但在阻抗張量分解之後,二維偏離度(S2)一般小於0.35,說明該測點資料受到了局部電流畸變的影響,但區域異常可以用二維近似。常規的Swift區域異常的主軸方向角α與相位靈敏的主軸方向角α1和α2有一定差別。當周期大於10s時,α為40°左右,而α1在20°附近變化;當周期小於10s時,主軸方向角較分散,可能表明較淺層與深部的電導率差異。

圖3給出了測點106在阻抗張量分解前(a圖)和分解後(b圖)的視電阻率和相位資料的對比。由圖可見,分解之前,大於10s的長周期的yx方向視電阻率急劇下降,而相位趨近於90°,而分解後的視電阻率和相位較為合理。

圖3測點106的視電阻率和相位資料在分解前(a)和分解後(b)的對比

*和○分別代表xy及yx方向的曲線

圖4為沿剖面Ⅰ的二維偏離度對比。上圖為Swift二維偏離度,下圖為相位靈敏二維偏離度。可見,沿剖面S1值較大且變化劇烈,最大值可接近於1。而相位靈敏的二維偏離度一般較小,多數在0.3以下,且沿剖面變化較平緩。說明沿剖面的區域異常可以用二維模型來近似。

在求出了區域異常主軸方向之後,結合已知的地質構造走向及磁感應矢量分析,可確定每個測點的TE和TM極化方向。如測點106,由地質資料和感應矢量得知該測點地下構造走向為SEE方向,所以xy方向曲線代表TM極化,yx方向曲線代表TE極化。

3大地電磁資料的二維反演

大地電磁二維反演方法先後提出了多種[15~20],最近由Smith和Booker[4]提出的快速二維反演方法(RRI)有了較大的發展。RRI方法具有計算速度快、佔用計算機內存小的優點,可以在386及其以上的PC機上運行。該方法利用與一維反演相似的技術計算每個測點下的電導率擾動值,二維波動方程中電磁場的橫向梯度在反演迭代中由前一次計算得到各節點的場近似值。於是每次迭代只需一次正演計算即可求出資料的殘差和模型內的場值,主要內存量用於存儲模型參數和每個節點的場值。該方法適於計算具有較多測點的復雜模型。

圖4剖面Ⅰ阻抗張量分解前(a)和分解後(b)的二維偏離度

將RRI方法應用於本文介紹的兩條剖面的反演解釋中。輸入資料是經張量分解之後沿電性主軸方向的TE和TM極化的視電阻率和相位資料。對於某些測點視電阻率曲線上可能存在的靜位移現象,在反演中通過控制畸變參數對靜位移進行自動校正,從而使視電阻率和相位資料都達到較好的擬合。一般情況下,對一條剖面的反演,首先分別對TE和TM極化的資料進行反演,初步得到沿剖面的電性分布,並確定使反演穩定收斂的某些控制參數的變化范圍。然後,對TE和TM極化的資料進行聯合反演,最終得到合理的二維模型。

圖5為沿剖面Ⅰ觀測的TE和TM兩種極化方式的視電阻率和相位擬斷面圖。圖6是對剖面I進行聯合二維反演後得到的模型響應斷面圖。由圖可見,反演模型響應和觀測資料之間有較好的一致性,這表明所得到的模型有較好的可信性。圖7為聯合反演得到的剖面Ⅰ的二維電性分布模型。

4地殼上地幔電性結構

剖面Ⅰ的二維電性結構向我們提供了關於地殼上地幔結構的一些新的信息和認識,這些信息和認識包括:

圖5剖面I視電阻率(a)、(b)和相位(c)、(d)擬斷面圖

a、c:TE極化;b、d:TM極化。視電阻率斷面圖中數字單位為Ω·m;相點陣圖中的數字的單位為(°)

圖6I剖面進行二維反演(RRI)後得到的模型響應說明同圖5

圖7由RRI反演得到的剖面I二維電導率分布模型

圖中的數字為模型電阻率的對數

(1)地表附近相對低阻帶與具有一定厚度的新生代沉積蓋層的山間盆地或平原區相對應,如測點102及附近的表層低阻帶與陽高盆地對應,測點104—105的低阻帶與陽原盆地對應,測點107—108與蔚縣盆地對應,測點115及其以東與河北平原盆地對應。此外,在測點118附近可見容城凸起的高阻基底,而測點109—701的近地表高阻帶(電阻率大於1000Ω·m)則與紫荊關岩漿帶相對應。

(2)沿剖面在中下地殼存在斷斷續續的低阻帶,其底界深度具有由北西向南東逐漸變淺的趨勢,這一特徵與該區莫霍界面埋深由北西約40km向東南過渡到35km左右的趨勢一致。根據電性分布特徵,可將該剖面分為三段,即在測點108及其以西,殼內低阻帶較發育且內部結構較復雜;測點109—114之間殼內低阻帶發育不明顯;測點115以東為整體相對低阻區,殼內低阻帶埋藏較淺,並有向上地殼發展的趨勢。這一結果表明在新生代盆地區殼內低阻層較為發育,而在山區殼內低阻層的發育程度較低。

(3)低阻帶之下為一高阻帶,也具有北西深南東淺的變化趨勢。高阻帶之下為上地幔低阻帶,可能與上地幔軟流層相對應。該低阻帶深度在河北平原區小於100km,向北西到山西斷陷可達150km或更深。

(4)在測點105和106之間地殼內的電性邊界大致與桑乾河斷裂對應;測點108和109之間的電性邊界反映了蔚縣-延慶斷裂的存在;測點701與111之間電性差異邊界可能與紫荊關-靈山斷裂帶相對應;測點114與115之間的電性邊界反映了太行山山前深斷裂的存在,並成為本剖面規模最大的電性差異帶。測點110附近的烏龍溝斷裂在剖面上反映不明顯,可能是由於斷裂兩側同為高阻體不易分辨所致。

(5)測點701—114區段內出現上地幔低阻帶深度變淺的突變帶,這一現象恰與地表測量的穿過我國東部的巨型重力異常高梯度帶對應,再次證明上地幔結構的變化是引起區域重力異常分布的重要因素[21]

上述結果與由地震方法得到的速度分布結構可以進行較好的對比。例如,在桑乾河斷裂以西,中地殼和下地殼分別存在低速帶;在蔚縣-延慶斷裂和紫荊關斷裂之間,殼內無低速帶存在,與這里無低阻帶的結果一致;紫荊關斷裂以東到太行山山前斷裂之間低速帶埋藏較深,與這里低阻帶較深的分布特徵一致;而在太行山山前斷裂以東,地殼淺部有低速沉積存在。與已知的地熱資料對比,盡管本區的地熱資料分布稀疏不均,仍可看出總的趨勢是在蔚縣盆地熱流密度值較高,可達60mW/m2,高於本區的平均值,而這里上地殼內明顯發育著低阻帶。

5已知震源區附近的電性分布特徵

1989年10月19日陽高6.1級地震和1720年沙城7.0級地震分別發生在剖面I和剖面Ⅱ附近。

由圖7可見,在震源區附近地殼低阻帶較發育,並且整個低阻區由幾個規模較小的低阻體組成。震源區正好位於西北側的高阻帶與東南側的高導電體的邊界附近,兩側電阻率有明顯的差異。但是根據地質資料,這里兩側的基底岩性是相同的,即同為太古宇桑乾群。說明地殼內的電導率分布特徵與地震的活動性可能有一定關系。

圖8剖面Ⅱ的二維電導率分布模型及沙城7.0級地震(1720年)的位置

1720年沙城7.0級地震發生在剖面Ⅱ附近,如圖8所示。由圖可見,在近地表出現的低阻帶,正好與該剖面所處的延慶-懷來盆地的表層沉積蓋層相對應。沿剖面的上地殼為相對高阻層,只是在測點309附近電阻率較低,而這里地溫參數比其它地區高,熱流密度值可達60mW/m2。在中上地殼出現的電阻率上高下低的邊界,可能與盆地內發育的拆離層對應。而在拆離帶之下,有一個相對孤立的低阻體。拆離層的東端與紫荊關斷裂和蔚縣-延慶斷裂相交,以東的中下地殼為相對高阻,以西則為相對低阻。沙城地震正好發生在三條斷裂的交匯處。

總之,兩個地震震源區附近的電性結構表明,在震源區附近或周圍往往有低阻帶存在,且電導率分布較復雜,變化較大。震源區往往對應著電性發生橫向變化的邊界。

6結論

本文對山西陽高—河北容城剖面(Ⅰ)和延慶—懷來盆地近東西向剖面(Ⅱ)的大地電磁資料,使用了阻抗張量分解技術進行了分析,證明沿兩條剖面的區域異常電性結構可用二維模型近似,並求出了區域異常的走向,確定了TE和TM極化的視電阻率和相位資料。而後採用了快速二維反演方法,對兩條剖面的兩種極化方式的資料進行了聯合反演,從而求出置信度高的地下電阻率分布模型。

跨越山西斷陷盆地、太行山隆起和河北平原新生代盆地的剖面I的電性結果表明,中下地殼存在斷續發育的低阻帶,並沿橫向有明顯的不均一性。上地幔低阻帶由東南向西北逐漸變深。在東南段深度小於100km,而在西北段深度大於150km。與我國東部巨型重力異常高梯度帶對應的深部,是上地幔低阻帶由南東向北西陡然變深的過渡帶,為重力異常梯度帶的成因解釋提供了新的證據。

通過對沿兩條剖面的陽高地震和沙城地震震源區附近的電性結構的分析表明,在震源區附近往往有低阻帶存在,並且震源區往往對應於電性發生變化的邊界。盡管低阻帶的成因在不同地區、不同構造環境下可能有所不同,但這一電性分布特徵畢竟為我們提供了研究震源區深部構造的可靠依據。

致謝本項研究得到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項目(859070203)和國家地震局攻關項目(850203)的共同資助,並部分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作者感謝J.Booker教授和K.Bahr博士所提供的程序以及在資料分析過程中進行的有益討論,感謝劉光鼎教授在本文撰寫過程中所給予的指導和鼓勵,同時還感謝本所其他參與了野外大地電磁測深工作的同事們。

參考文獻

[1]馬杏垣.中國岩石圈動力學地圖集.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89.

[2]Bahr,K..Interpretation of the magnetotelluric impedance tensor:regional inction and local telluric distortion.J.Geophysics,1988,62:119~127.

[3]Bahr,K..Geological noise in magnetotelluric data:a classification of distortion types.Phys.Earth Planet Inter.,1991,66:24~28.

[4]Smith,J.T.,Booker,J.R..Rapid inversion of two-and three-dimensional magnetotelluric data.J.Geophys.Res.,1991,96(B3):3905~3922.

[5]Cagniard,L..Basic theory of the magnetotelluric method of geophysical prospecting.Geophysics,1953,18:605~635.

[6]Swift C.M..A magnetotelluric investigation of an electrical conctivity anomaly in the south-western United States.Ph.D.Thesis M.I.T.Cambridge,MA.1967.

[7]Jones A.G..Static shift of magnetotelluric data and its removal in a sedimentary basin environment.Geophysics,1988,53:967~978.

[8]Spitz,S..The magnetotelluric impedance tensor properties with respect to rotation.Geophysics,1985,50:1610~1617.

[9]趙國澤,詹艷.復雜構造條件下大地電磁資料的解釋.見:劉若新主編.現今地球動力學研究及其應用.北京:地震出版社,1994.

[10]Berdichevsky,M.N.,and Dmitriev,V.I..Distortion of magnetic and electric fields by near-surface lateral inhomogeneities.Acta Geod.Geoph.Mont.Hung.,1976,11:447~483.

[11]Jones A.G.,Groom R.W,and Kurtz R.D..Decomposition and modelling of the BC87 dataset.J.Geomag.Geoelectr.,1993,49:1127~1150.

[12]Eisel,M.,K.Bahr.Electrical anisotropy in the lower crust of British Columbia:an interpretation of a magnetotelluric profile after tensor decomposition.J.Geomag.Geoelectr.,1993,45:1115~1126.

[13]Groom,R.W.,Bailey,B.C..Decomposition of magnetotelluric impedance tensor in the presence of local three-dimensional galvanic distortion.J.Geophys.Res.,1989,94:1913~1925.

[14]Lilley,F.E.M..Three-dimensionality of BC87 magnetotelluric data set studies using Mohr circles.J.Geomag.Geoelectr.,1993,45:1107~1113.

[15]Weidelt,P..Inversion of two-dimensional conctivity structure.Phys.Earth.planet.Inter.,1975,10:282~291.

[16]Jupp,D.L.B.,Vozoff.K..Two-dimensional magnetotelluric inversion.Geophys.J.Rastr.Soc.,1977,50:333~352.

[17]Ku,Chao,C..Numerical inverse magnetotelluric problems.Geophysics,1976,41:276~286.

[18]孫必俊,陳樂壽,王光鄂,馬濤.關於大地電磁測深資料反演問題.地球物理學報,1985,28:218~229.

[19]Zhao Guoze,Liu Guodong.A new inversion scheme for two-dimensional magnetotelluric modelling.J.Geomag.Geoelectr.,1990,42:1209~1220.

[20]Wu,N.,Booker,J.R.,Smith,J.T..Rapid two-dimensional inversion of COPROD2 data.J.Geomag.Geo-electr,1993,45:1073~1087.

[21]趙國澤,趙永貴.華北平原盆地演化中深部熱、重力作用初探.地質學報,1986,60:102~113.

Ⅹ 保定地區現代地質調查工作簡史

李建初

張建中

( 保定市地質學會)

鴉片戰爭之後,國門被打開,西學東漸,現代地質調查活動隨之進入中國。19 世紀六七十年代,德國地質、地理學家李希霍芬是西人在我國進行大范圍地質調查中成績最大的。由於本區緊鄰首都北京,因而成為全國最早開展地質調查的地區之一。1870 年,李希霍芬由五台進入阜平,經保定於 5 月底抵達北京。沿線做了路線地質描述,首次以「五台系」、「震旦系」作為地層單位命名。

1897 年春,修築京漢鐵路 〔時稱蘆 ( 溝橋) 漢 ( 口) 鐵路〕 的選線報告中,在總工程師英人金達的領導下,對本區沿線地質,特別是第四紀地質做了最早的專業描述。

1903 ~ 1904 年,美國地質學家威理士一行 3 人來我國進行大面積地質調查。1904 年1 月,經北京過保定,前往山西五台,直達西安,再沿漢水考察長江流域。這是西方地質專家又一次大范圍的地質調查活動。經過本區的滿城、完縣 ( 今順平) 、唐縣、阜平,沿線進行了區域地質描述。重點研究了曲陽靈山盆地; 根據唐縣西大洋村老變質地層之上的沉積岩系,命名了大洋灰岩; 又根據當地新構造的剝蝕面形跡,將阜平龍泉關一帶的深變質地層劃歸太古宇 「泰山雜岩」。

1922 年,葛利普進一步釐定了 「震旦層系」 的含義,它以山西省 「滹沱系」、保定唐縣 「大洋灰岩」和北京西山 「南口灰岩」為依據,把 「震旦系」限定為寒武系之下,五台系或 「泰山系」古老變質岩之上的未變質或淺變質地層,並與北美的 「貝爾特超群」和 「大峽谷超群」對比。

我國地質學者在本區的調查,首推中國第一個地質學培訓機構———農商部地質研究所的師生。先是翁文灝先生到易縣考察某采礦點,指出黑色片岩的老地層中,不可能有煤層,建議當地停建了採掘坑道。系統的地質礦產調查,則以該所畢業的李捷最早。1919年 4 月,他奉命由蔚縣至淶源、阜平、曲陽、唐縣、完縣、滿城等地,調查了當時已知的各種金屬、非金屬礦點,歷時 2 月余,在 《地質專報》第 4 號上發表了 《直隸易唐蔚等縣地質礦產》。1936 年,楊傑赴五台調查,將五台系劃為底部的 「阜平縣層」和上部的「龍泉關層」,與目前的劃分基本吻合。

其間,為軍閥混戰和日本侵華時期,資本家開礦謀利和日本以掠奪資源為目的的礦產調查,雖有零星資料,多不重要。

1945 年日本投降後,李捷出任河北省建設廳廳長,組建鑿井隊,為城市和工礦進行供水服務。在調查保定民用水井的基礎上,於裕華中路總督署西側,設計了保定市第一眼深水井,採用機械鑿井技術,1947 年成井,向市民提供生活用水 ( 使用至 1985 年報廢)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保定市作為河北省省會,省政府工業廳礦務局下設地質科( 1953 年) ,1952 年即聘任了我國老地質學家袁復禮教授 ( 保定徐水人) 為顧問,首先對本區西部各山區縣的礦產資源,有計劃地展開了較詳細的調查工作。袁教授還派研究生丁原章,對淶源岩體和煙煤硐石棉礦進行了專題地質研究。

與此同時,地質部華北地質局從 1953 年起,派遣 224 隊對淶源縣開展礦產普查工作,使本區地質調查進入全面發展和繁榮時期。1956 年又組成中蘇合作的 222 隊,專門從事太行山區的金屬礦普查,224 隊則以勘探為主。以後,隨著地質隊伍地區化,河北省地質局成立,組成保定綜合地質大隊,承擔本區礦產普查勘探任務,該隊領先完成了淶源煙煤硐石棉礦的詳勘工作。從勘查設計、工程選擇、取樣加工直到儲量計算、編寫報告,進行了全新的探索,為我國纖維蛇紋石石棉礦床勘探技術,積累了系統的經驗,並在全國得到推廣應用。此後,沿淶源雜岩體周邊,持續開展黑色和有色金屬礦床的勘查工作,探明了鐵、銅、鉛鋅、鉬等礦種的工業儲量,為國家規劃礦山開發提供了地質資料基礎。

在 「一五」重點勘探的基礎上,國家適時地展開了全國性的普查找礦工作。為適應找礦和地質研究的需要,地質部統一部署 1∶ 20 萬區域地質調查,要求各個省成立專業隊,按國際圖幅開展工作。河北省區測大隊 1959 年成立 ( 駐保定市,現駐廊坊市) 首開廣靈—淶水幅的實測工作。該幅即為河北省最早完成的 1∶ 20 萬正規圖幅。

為了加強淶源雜岩體成礦規律和成礦預測的研究,1960 ~ 1964 年開展了淶源 1∶ 5 萬物化綜合普查找礦試驗。這是當時地質部選定的兩個試點地區之一。以保定綜合地質大隊為主,地質科學研究院參與指導和實踐,省局物探大隊,研究所、張家口中心實驗室共同參加,最後由北京地質學院大批實習師生參與協作。通過地質、土壤金屬量、水系沉積物、磁法、電法、物性、U - Th 放射性、水電阻、重砂,配合山地工程、鑽探等驗證手段,先後有 400 餘人,持續數年,完成 1∶ 5 萬 5. 5 幅,共 1800km2綜合地質圖。這是國家在重點成礦區綜合找礦和成礦規律研究的一次重大探索,取得了豐富的實踐經驗,為淶源深部銅、鉬礦床的發現提供了資料基礎。

這支地質隊伍還對本區隱伏煤田 ( 含京東) 、水泥灰岩、大理石、高嶺土、白雲母工業礦床及中小型山金礦床進行了地質工作,提交了若乾地質普查勘探報告。

各產業部門的地質隊,先後有煤炭部 138 隊及河北省煤田地質公司,在平原區進行煤田物探和淶源斗軍灣褐煤礦精查工作 ( 1968) 。

冶金五一九隊 ( 有色金屬總公司) 以物探為主,在本區進行過部分普查探勘工作,提交了唐縣僧貫鐵礦 ( 1971) 和迷城煤礦地質報告。

建材部曲陽雲母隊 ( 1959 年並入保定綜合地質大隊) 、405 隊在本區開展雲母及非金屬礦產普查勘探工作,405 隊在提交了唐縣父子山水泥用黃土礦、王各庄水泥灰岩地質報告 ( 1966) 。建材河北地質勘探大隊 ( 1979 年成立,駐保定市) 提交了唐縣上庄水泥用石英砂岩勘探報告 ( 1982) 、唐縣王各庄水泥灰岩詳勘報告 ( 1983) 。

冶金 518 隊 ( 駐邯鄲武安) 對淶水縣北龍門鐵礦 ( 1981) 、野孤鉬礦 ( 1983) 進行了普查評價,提交了相應的地質報告。

為滿足國防尖端工業對壓電水晶的迫切需要,以保定綜合地質大隊水晶普查分隊為基礎,1965 年 1 月組建成 621 大隊,並移交地質部第一礦產公司領導,隊部駐阜平。負責河北、內蒙古等省 ( 區) 的水晶礦普查工作。在本區阜平龍王莊、淶源南城子、唐縣筒籠等地水晶礦點,進行了地質評價工作,並選出一定數量的壓電水晶產品,及時支援了國家的急需。

河北省地質局中心實驗室,1965 年在保定綜合地質大隊化驗室基礎上擴建組成,擔負全省地質系統的岩礦測試和選礦實驗任務。1996 年與原保定市綜合地質大隊分建的第六、十三地質大隊合並,現稱保定地質工程勘察院。

本區地下水資源勘察,起步於 20 世紀 50 年代,是全國最早展開此項專業調查的地區之一。1956 年,地質部組建河北水文地質大隊,駐保定市南奇村 ( 1958 年遷石家莊市) 。為滿足保定市工業用水,開展一畝泉水源地勘探及其周邊區域水文地質調查。先後完成了1∶ 20 萬保定幅綜合水文地質報告 ( 1956) 和以一畝泉水源地為主的保定城市供水勘探報告 ( 1957) 。

與此同時,在南奇村建長期水文地質觀測站,選定 825km2范圍內 394 個觀測點,開展地下水動態監測。迄今積累了系統完整的資料,是全國建立最早並堅持工作的地下水長期觀測站之一。

20 世紀 60 年代,本區各系統的若乾地質隊都投入了支農抗旱打井的農田水文地質工作。

改革開放以來,對石油普查鑽井中發現的地熱資源,進行了勘探評價工作,提交了雄縣牛駝鎮地熱田報告。

本區近年還發現了天然礦泉水水源地 26 處。發現各種礦產九大類 60 余種,其中大型礦床 9 處,中型 15 處,小型 114 處。優勢礦種為鉬、銅、鋅、石棉、雲母、大理石、花崗岩、高嶺土等。潛在經濟價值近 2000 億元。

目前駐本區的地質機構,除上述地質隊外,還有①國土資源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研究所保定分所 ( 原稱地質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技術方法研究隊,1965 年成立,駐保定市七一中路) ; ②冶金勘察研究總院 ( 含 1979 年成立的勘察研究所,體改後並入總院) ,1969年成立,是擔負全國礦冶建設基礎勘察任務的專業隊伍,駐保定市東風中路; ③冶金地球物理勘察院,1965 年成立,是冶金系統擔負全國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專業探礦隊伍,駐保定市韓村中路; ④石油物探局,隸屬於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駐涿州市; ⑤原冶金部第一地質勘察局水文工程地質勘察大隊,駐定州市; ⑥原地礦部 「543」廠 1988 年從山西長治遷入保定市 「七一」中路,該廠肩負著全國的地質地形圖的印製工作; ⑦中國石化總公司勘察設計院,1998 年遷入保定市 「七一」西路; ⑧保定市地質礦產局,1987 年成立,履行礦產資源的規劃、礦業開發、地質環境及地質勘查活動等四項政府職能。

從以上不難看出,由於保定所處北京南大門的地域優勢,引來了全國各有關部委的高規格地勘單位,多年來,他們的辛勤工作,為國家尤其是保定地區的礦業開發作出了重要貢獻,在中國的地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