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大學 » 青海煤田地質局105勘探隊李永紅

青海煤田地質局105勘探隊李永紅

發布時間: 2021-01-23 18:32:41

Ⅰ 青海省地質勘查行業改革發展情況調查報告

根據國土資源部《關於開展地質勘查行業調查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7〕25號)要求,我省組織開展了地質勘查行業調查工作,現將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一、全省地質勘查行業隊伍基本情況

(一)地質勘查行業隊伍及機構情況

我省地質勘查行業主要包括屬地化改革中劃歸我省管理的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省有色地質勘查局、省測繪局、省核工業地質局、省環境地質局,未屬地化管理的青海煤炭地質局和中國建材工業中心青海總隊,具有勘查資質的公司及礦山企業等。本次調查不包括未屬地化管理的單位。

截至2006年12月底,全省地質勘查行業人員5240人,其中地質勘查從業人員3297人,工程勘察與施工從業人員391人,礦業開發從業人員225人,其他產業731人。

全省專業技術人員1921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有351人,具有中級職稱的有809人。

(二)勘查資質分布情況

全省頒發勘查資質證書共26個,按單位取得的最高資質統計,其中≥1類甲級資質單位有11個,占總數42.3%;≥1類乙級資質單位有7個,占總數26.9%;≥1類丙級資質單位有8個,占總數30.8%。

全省國有地勘單位共18個,其資質級別相對較高,全部為乙級以上資質。全省11個甲級單位全部為國有地勘單位,另外7個為乙級單位,分別佔全省甲乙級資質級別的100%、87.5%。全省核定頒發的11個資質類別甲、乙、丙級資質共112個。其中區域地質調查8個,占總數的7.1%;水工環調查15個,占總數的13.4%;固體礦產勘查25個,占總數的22.3%;液體礦產勘查13個,占總數的11.6%;氣體礦產勘查1個,占總數的0.86%;物探14個,占總數的12.5%;化探9個,占總數的6.0%;遙感3個,占總數的2.8%;工程施工13個,占總數的11.6%;岩礦鑒定與測試11個,占總數的9.8%;選冶試驗2個,占總數的1.8%。

二、國有地勘單位經濟發展狀況

(一)國有地勘單位基本情況

截至2006年12月底,全省國有地勘單位在職職工4965人,其中從事礦產勘查的3067人(專業技術人員1773人,其中高級技術人員314人,中級技術人員728人);從事工程勘察的職工有369人;從事礦業開發的職工225人;其他產業從業人員719人。全省從事地質勘查業人均年工資2.38萬元,退休人員共7640人,人均年工資2.33萬元。與2005年同期相比,全省國有地勘單位職工人數增加了7%。在職職工年工資收入與2005年相比基本持平,離退休人員工資略有增加,增資比例為4.6%。

(二)國有地勘單位經濟發展狀況

2006年地勘行業經濟運行平穩,地質勘查開發主業地位進一步鞏固,較之2005年保持了既好又快的發展勢頭。

2006年全省國有地勘單位總收入6.28億元,與2005年相比,總收入增加25.6%。全省國有地勘單位總資產增加了38.12%,生產性資產增加了68.3%,專用儀器設備凈值增加了45.03%;

2006年市場經營收入達2.49億元,比2005年增長21.38%。有力地推進了整個地質勘查開發主業的發展。

近年來,中央財政和省財政在地質勘查方面投資增加較快,全省各國有地勘單位及大型礦山企業所屬的勘查資質單位經濟實力不斷發展壯大。國有地勘單位的技術裝備及野外工作條件較過去有了很大的進步,生產性資產大幅增加。

2006年全年地勘投入達2.81億元,創歷史最高水平,是「十五」期間全部地勘投入的近一半。其中省地勘項目資金支出為10317.7萬元(省財政4683.1萬元,礦產資源補償費889萬元,探礦權采礦權價款及使用費4745.2萬元);爭取國家資金4475萬元;地勘系統投入資金5442.8萬元;重要商業性地勘項目資金7864.5萬元。實際完成地勘投入2.35億元。

2006年我省共安排和落實各類地勘項目137項。其中省地勘項目50項;國家地勘項目32項(其中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16項,礦產資源補償費戰略性礦產資源遠景調查項目5項,礦產資源補償費礦產勘查項目6項,中央財政專項補助項目4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項目1項);各地勘主管局安排項目42項(其中地礦局21項,有色地勘局8項,煤炭地質局4項,核工業地質局5項,環境地質局2項,建材地質總隊2項);重點商業性地勘項目13項。

集中資金,捆綁使用,加大重要成礦區帶、重點礦種的勘查力度。重點加大了木里煤田聚乎更礦區、江倉礦區,格爾木市卡而卻卡銅礦,都蘭縣果洛龍窪金礦、澤庫縣瓦勒根金礦、都蘭縣五龍溝金礦區、格爾木市駝路溝鈷礦、雜多縣納日貢瑪(銅)鉬礦區、格爾木市尕林格鐵礦區、曲麻萊縣加給龍窪金礦、雜多縣東莫扎抓鉛鋅銀礦等一批我省重點礦區的勘查投入力度。同時有計劃地安排了一批1:5萬地球物理、地球化學、遙感地質調查工作,以提高我省基礎地質研究程度,為下一步安排部署地質工作提供依據。

(三)公益性地質工作基本情況

2006年中央財政出資進行的公益性地質工作投入1817萬元,省財政出資進行的公益性地質工作投入3103萬元。由於我省地質工作程度較低,近年來,省財政安排的地質勘查專項資金20%~30%是用於基礎性和公益性地質勘查工作的。省財政出資進行的基礎性和公益性地質工作以1:5萬礦產地質調查為主,兼顧重要成礦帶地質科研和水工環等基礎工作。

(四)商業性勘查工作情況

商業性礦產勘查市場日趨活躍,聯合勘查及市場項目資金投入不斷加大。我省國有地勘單位在完成計劃內地質勘查工作的前提下,積極爭取市場項目,加大聯合勘查力度。2006年度我省國有地勘單位承擔市場地勘項目經費超過1億元(含省外招標項目)。其中,曲麻萊縣大場金礦勘查和祁連縣紅川金礦勘查與加拿大有關礦業公司聯合勘查,引進外資近3000萬元。

(五)礦產開發及工程勘查施工基本情況

國有地勘單位不斷開辟新的礦產開發基地,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構建多元化產業結構。推動工程勘察、基礎測繪、化驗測試、房地產開發、建築設計等其他產業發展,各類產業在市場中努力發揮各自的優勢,經濟效益不斷增長,在地勘經濟總量中的比重不斷增加。

一是支柱性產業建設進度加快。依託本省優勢資源,以鉀肥生產為主的察爾漢鹽湖霍布遜鉀肥生產線年產6萬噸KCl項目已竣工投產,加上原有的格爾木地礦化工總廠,察爾漢鹽湖礦山企業鉀肥生產能力可達到8萬噸/年。

二是以黃金生產為主的五龍溝金礦、果洛龍窪金礦及松樹南溝金礦勘查開發項目礦山籌建全面推進。與外資企業合作的灘間山岩金礦於2006年11月正式投產,設計年產黃金2.6噸。

三是工程勘察施工市場項目進展順利。據不完全統計,全省地勘單位承接岩土工程勘察等項目,合同總價值8000餘萬元。

三、地質勘查行業改革取得的主要經驗

近幾年,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視地勘工作,把地勘工作與國家和本省的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把產業經濟發展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緊密結合起來,堅持科學發展觀,強化市場經濟意識,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加快發展產業經濟,壯大整體經濟實力。積極穩妥地推進地勘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按地質勘查、礦業開發、地勘延伸產業及服務業分體運行與分塊管理,增強了發展活力和後勁。地勘主業有了快速發展。

(一)公益性地質工作發展勢頭良好,地質找礦成果顯著

2006年在基礎地質調查中基本查明了調查區的成礦地質背景,圈定了一批具有找礦價值的物、化探異常,確定一批成礦遠景區,為進一步進行礦產勘查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水工環地質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三江源1:25萬生態環境地質調查完成4.2萬平方千米,為該地區環境保護移民工程提供了基礎資料;柴達木盆地環境水文地質調查為該地區查明了一批有開采價值的水源地;貴德盆地地方病改水項目,結束了4萬人吃高氟缺碘水的歷史;工程地質提供了大批建設工程資料,保證了全省道路、房地產、基本建設項目的開工需要。

(二)礦產勘查工作成果凸現

提交了多處可供勘查或開發的礦產地。省重點勘查項目均取得較好成果,各礦區資源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控製程度進一步提高,評價速度明顯加快。加大對外引資合作勘查力度,多渠道引進資金,按市場經濟運作方式進行商業性礦產勘查與開發取得成效。

(三)礦業權管理進一步規范、經營收益有所增加

為充分發揮現有探礦權的潛力,通過各種方式招商引資,吸收社會資金聯合勘查,進一步做大做強了地勘主業,加快了我省礦產資源勘查評價的步伐。

(四)基地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平安基地與和諧地礦建設取得新進展

2006年是我省地礦局開展「創建平安基地、構建和諧青海地礦」活動五年規劃的第一年,按照「服務第一」理念,大力推行「以人為本,親情服務」,進一步完善制度,細化服務內容,職工服務滿意率達到90%以上。省有色地勘局、省核工業局近幾年在加強基地建設中也有突出成績,職工的居住環境有了明顯的改善。隊伍安定,單位凝聚力增強,展現出良好的精神面貌與和諧的發展局面。

四、「十一五」改革發展設想

(一)加強地質勘查,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資源保障

以地質勘查開發為主導產業,重點做好勘查工作,實現年均增長速度10%以上,「十一五」末地勘經濟生產總值在2005年基礎上實現翻一番;利潤年均增長6%以上,人均收入年均增長5%以上。

以《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為契機,以青海省「十一五」發展規劃為指導,面向社會需求,統籌規劃,集中力量加強礦產資源勘查,突出國家急需礦種和重點區帶,強化找礦意識,積極應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以找大礦、找好礦,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為奮斗目標。要高度重視和積極參與商業性地質勘查,拓寬找礦空間,不斷提高礦產資源勘查技術水平和競爭能力,發展和壯大主業,實現地質找礦的重大突破。

「十一五」期間,重點安排東昆侖成礦帶、北祁連成礦帶、青藏鐵路沿線、柴達木盆地、「三江」成礦帶北段的勘查評價工作;兼顧鄂拉山地區;適當安排青海東部、柴達木盆地北緣地區的礦產勘查評價工作;提交可供開發的礦產地26處。

進一步發揮地質工作在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和農牧業產業優化、生態環境治理、地下水(熱水)、地質災害等方面的基礎性作用,積極參與重大工程建設、防災減災、環境治理與保護工程等;充分發揮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專業特長,為省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全方位服務。

(二)穩步推進對外合作,擴大找礦空間

在做好省內、外已有地勘項目的同時,積極穩步地推進「走出去,引進來」的發展戰略,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積極引進國外有實力的礦業公司進行聯合風險勘查,加強境外周邊地區的礦產勘查與技術服務工作。建立國內、國外礦產資源勘查基地,壯大經濟實力。

(三)加大礦業開發力度,壯大礦業經濟

在已有的基礎上,培育3~4個年產值在千萬元以上的重點開發項目。延長礦業開發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原有的小礦山要加強管理,通過挖掘潛力,擴大資源,完善工藝技術,保證正常生產,增產增效。

(四)擴展地勘延伸產業

「十一五」期間要加強地勘延伸產業建設,對現有的地勘延伸產業(鑽探及工勘、測試、測繪),要積極開拓市場,穩定發展,同時不斷拓寬其他業務,積極承攬工程建築、測繪、土地測量等任務。

五、存在問題

一是國有地勘單位屬地化管理時,我省各地勘單位地勘費的預算基數是以中央政府主管部門下達的地勘費計劃為基礎。而當時原地勘費計劃在核定經常性費用、增資以及執行地區性補貼資金方面,未能充分考慮我省實際情況和青海省自然條件惡劣、經濟欠發達等具體情況,未全額下達經常性費用計劃和增資等資金計劃,導致我省地勘單位地勘費資金缺口巨大、地勘費的預算基數嚴重偏低,影響地勘經濟持續發展。

二是地質專業技術人才不足,專業技術隊伍結構不盡合理,人才供需矛盾等問題突出,嚴重困擾著地勘產業經濟的發展。地質專業技術人才數量不足,特別是野外一線技術力量嚴重短缺;專業技術隊伍結構不合理,缺乏高層次高素質能夠承擔大型綜合、重點項目的領軍人才;在專業技術隊伍學歷結構上,高層次高學歷比例嚴重偏低。因此難以滿足地勘經濟快速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

三是離退休人數較多,負擔重。我省離退休人員與在職人員的比例為1:1.65。離退休人員至今未進社會養老統籌,全部費用均從地勘費用基數中承擔,造成國撥地勘費60%以上用於發放離退休人員生活費。

四是內部下崗、待崗人員多,經濟負擔過重。他們中大多數是原從事野外生產的各類生產工人,技能單一,職工下崗後無技能參加市場競爭。

五是大調查項目中,對青海省困難因素諸如海拔高,交通差,乾旱缺水,施工不便等省情考慮不充分,造成整個項目費用不足。

六是《財政部、國土資源部關於深化探礦權采礦權有償取得制度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國有地勘單位可繼續執行將價款轉增國家資本金的政策,但實際辦理轉增國家資本金手續困難。

六、對策建議

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的精神和青海省委、省政府「依託優勢資源,實施資源轉換戰略」總體部署,按照「一業為主、兩翼延伸」的發展思路,在做大做強勘查開發主導產業的同時,大力培育其他相關產業,夯實發展基礎,保持地勘行業經濟平穩、快速發展。

(一)提高地質礦產勘查技術和科學研究水平

以尋找大中型礦床為主攻目標,突出重點項目的安排,尋求地質找礦新的突破。加速對資源潛力大、開發條件相對較好的重要礦床的勘查評價,做到統籌安排,發揮勘查資金的最大效益,提高地質成果質量。

(二)創新體制,搞活機制,增強地勘單位發展活力

不斷探索體制、機制改革的新路子,大力推進資產多元化和投資主體多元化,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搞好股份制運作,使產權制度改革邁出實質性步伐。在企業經營上,可實行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實行經營方式多元化,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進一步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堅持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形式並存,效率優先,注重公平的原則,理順分配關系,合理調整分配格局,形成正確的利益分配導向機制,努力向生產一線、野外傾斜。建立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等多種要素參與收益分配的新機制,規范和完善津貼、補貼。

進一步改革人事、勞動用工制度,積極推行職工、幹部競聘、競爭上崗,建立合理有效的競爭、激勵與約束機制,逐步實現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的轉變,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使職工心往一處想,勁往一塊使,一心一意謀發展,團結拼搏奔小康。

(三)加強技術隊伍建設,改善裝備,提高工作保障能力

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全面落實各項培養培訓計劃。圍繞地勘工作,充分利用各種條件和優勢,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認真研究人才建設規劃,加強專業技術人才培養,為保證地勘工作健康發展奠定了一定的人才基礎。

加強在職技術人員的培訓工作,造就一批品德優良、專業過硬的業務骨乾和管理人才,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業務素質。要制定相應的內部優惠政策,如工資、住房、使用等方面的政策,積極引進和吸收大專院校畢業生,廣泛吸納各方面的技術人員和高級技術工人。

加大地質設備更新力度,不斷提高裝備水平,積極促進地質工作信息化,加快推進地質工作現代化建設。建立一支素質優秀、結構合理、裝備精良、不畏艱苦、勇於奉獻的地勘隊伍,不斷提高找礦能力和為社會經濟服務的能力。

(四)積極拓展地質工作領域

積極拓展地質工作領域,為城鎮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和農牧業產業優化、生態環境治理等服務。積極參與重大工程建設、環境治理與保護工程。

(五)明確權益分配

國家勘查資金項目的權益分配中應充分體現物化勞動過程中地勘單位的利益,盡快明確權益比例。

(六)集中資金建設骨幹產業項目

通過產權多元化的混合制股份公司融集大量資金,引進資金、技術、管理,集中資金培育上規模的骨幹產業項目,實行規模經營,提高經濟效益,快速提升經濟總量。

(青海省國土資源廳地勘處)

Ⅱ 請問陝、甘、寧、青海這些地方有哪幾個好一點的地質勘探方面的單位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

西安地質礦產研究院

陝西省地礦局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

延長石油 長慶石油

都是挺好的單位

青海地礦局寧夏遙感測繪勘查院

青海岩土工程勘察設計院

寧夏煤田地質局(寧夏煤炭勘察工程公司)

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寧夏總隊

寧夏核工業地質勘查院

寧夏礦產地質調查所

寧夏地質工程勘察院

寧夏有色金屬地質勘查院

寧夏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院

Ⅲ 青海省天峻縣聚乎更煤礦區一井田南部(六號井)詳查

(1)概況

勘查區位於青海省天峻縣城北150千米木里鄉境內,在木里煤田聚乎更煤礦區內南向斜中部區段。容東西長約5.70千米,南北平均寬約1.44千米,面積約8.20平方千米。

2011年,青海煤炭105勘探隊開展了勘查工作,勘查礦種為煤礦,工作程度為詳查,投入勘查資金1218萬元。

(2)成果描述

勘查區內煤礦類型為沉積岩層狀礦床,成煤時代為侏羅紀。下1煤以RN32(弱黏煤)為主,1/2ZN23(1/2中黏煤)次之和部分1/3JM35(1/3焦煤)。下2煤則以1/3JM35(1/3焦煤)為主,QM34次之,煤為特低灰—低灰,中高揮發分、特低硫、低磷,中強黏結性,煤灰屬較低軟化溫度—中等軟化溫度、較低流動溫度—中等流動溫度,特高熱值煤。

六號井詳查區新增資源量主要為第四勘探線以東賦存的下2下煤層和中侏羅統江倉組下段含煤2~7層,其中上6、上7煤層大部可采,上1、上2、上3、上4、上5煤層局部可采。故2011年初步估算新增煤炭資源量5000萬噸。

(3)成果取得的簡要過程

2011年,青海煤炭105勘探隊開展了野外地質工作,2011年初步估算新增煤炭資源量5000萬噸。

Ⅳ 誰了解中煤第一勘探局煤層氣研究所的情況

關於公布煤炭工業第十三屆優質地質報告的通知

--------------------------------------------------------------------------------

時間:2007-9-5 14:09:00 閱讀1031次

各煤炭地質會員單位、各獲獎單位和個人: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煤炭工業第十三屆優質地質報告評選工作已於2007年5月經評審委員會最終評審通過,共評選出優質地質報告32件,優質專業報告64件,新發現資源類地質報告19項。評選結果已經在《中煤地質報》(6月4日)公示,在規定的公示期內沒有人提出異議。現予以正式公布。

一、綜合地質報告
序號 報 告 名 稱 承 擔 單 位 獲獎等級 主要完成人員
1 安徽省阜陽市口孜東井田煤炭勘探報告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勘察院 特 胡紹龍、朱文偉、周士榮、孫貴、徐其林、隨峰堂、邵軍戰
2 陝西省陝北侏羅紀煤田神北礦區紅柳井田勘探地質報告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194隊陝西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 特 岳正喜、郭維森、馮國富、何青、馬瑞平、侯宏奇、常宇飛
3 貴州省盤縣雨谷井田煤礦勘探地質報告 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地質勘察研究院貴州省煤礦地質工程咨詢與地質環境監測中心 特 任文林、洪願進、陳建平、王健、熊孟輝、王樹華、陳康
4 遼寧省鐵法煤田大興井田煤層氣普查勘探地質報告 東北煤田地質局101勘探隊 特 於在春、王生輝、崔玉環、黃貴、李希彥、劉淑霞、練貴先
5 河南省焦作煤田趙固一井田勘探報告 河南省煤炭地質勘察研究院河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河南省煤田地質局三隊 特 刁良勛、徐連利、孫錦屏、牛志剛、劉全民、劉傳喜、李元建、王海泉
6 山西省朔州市平朔礦區東露天礦田煤炭勘探地質報告 第一勘探局地質勘查院 第一勘探局一一九勘探隊 特 嚴建新、袁同星、李春蘭、張新發、張聚法、田秀榮、武建全
7 山東省巨野煤田鄆城井田勘探(精查)地質報告 山東煤炭地質工程勘察研究院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第二勘探隊 一 王付山 寧凡順、范士彥 姜明麗、郭劍萍 王克敏
8 內蒙古自治區阿巴嘎旗紅格爾勘查區煤炭勘探報告 河北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 一 郭增昌、武曉軍、朱廣彥、馮世民、李振生、孫義娟
9 甘肅省民勤縣紅沙崗礦區北井田煤炭勘探地質報告 甘肅省煤田地質局勘查院 一 李曉軍、馬國林、趙西蓉、張成功、張亞玲、劉繼東
10 江西省豐城市石上井田煤礦勘探地質報告 江西省煤田地質勘察研究院 一 姚嘉、鄭在邦、徐小明、王濤、江中樂、李文成、劉效賢
11 四川省攀枝花煤礦區大箐河煤礦區向鈄東翼深部地質普查報告 四川省煤田地質局一四一地質隊 一 陳述明、李正武、劉明富、梁紅勉、馮東、余傑
12 河南省永夏煤田薛湖井田勘探報告 河南省煤炭地質勘察研究院 一 貟三強、孫少平、徐連利、劉全民、李元建、郭海英
13 山東省金鄉煤田霄雲寺井田勘探報告 江蘇煤炭地質局二隊江蘇煤炭地質局物測隊 一 孟運平、周峰岩、馮建強、羊玉武、何黃生、郭滿嬌
14 陝西省黃隴侏紀煤田彬長礦區小庄井田勘測探地質報告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186隊 一 申小龍、成永康、呂廣羅、任秀娟、韋文奎、南武校
15 寧夏回族自治區寧東煤田積家井勘查區(中南部)煤炭詳查報告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185隊陝西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 一 雷少毅、姚建明、關汝青、侯飛龍、鄧魏、劉智昌
16 貴州省大方縣綠塘井田煤炭勘探報告 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地質勘察研究院貴州省煤礦地質工程咨詢與地質環境監測中心 一 陳建平、舒萬柏、熊孟輝、吳慶柄、易同生、劉崇義
17 貴州省普安縣糯東井田煤礦勘探地質報告 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地質勘察研究院貴州省煤礦地質工程咨詢與地質環境監測中心 一 任文林、洪願進、曹志德、曹細如、王樹華、熊煒
18 山東省巨野煤田正邦井田勘探報告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第二勘探隊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一 黃尊靈 張正修 路慶海 盧忠良 鍾 明 栗 潔
19 山西省沁水煤田潞安礦區高河井田勘探地質報告 山西省煤炭地質114勘查院 一 黃廣林、朱增良、蔡晉、石玲、郭天福、趙萬福
20 黑龍江省寶清縣朝陽勘查區煤炭勘探報告 黑龍江省煤田地質局110勘探隊 一 張桐華、姚淑榮、孟慶發、徐旭英、王力、程予廣
21 安徽省濉溪縣楊柳煤礦勘探地質報告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第三勘探隊 一 張文永、張家禮、蔡學斌、雲曉鳴、卜軍、左傳明
22 山西省寧武煤田朔南礦區麻家梁井田勘探地質報告 第一勘探局一七三勘探隊 一 薛少波、張玉峰、楊崗、宋博輦、馬繼勇、張春沛
23 新疆托克遜縣克爾鹼潘吉塔格煤礦詳查地質報告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煤田地質局156隊 一 黃健民、王正華、尹寶強、典陸波、毛明、雍曉艱
24 寧夏回族自治區寧東煤田鴛鴦湖礦區清水營井田勘探報告 寧夏煤田地質局 一 李新安、崔建忠、梁永平、郭天輝、張明、韓克喜
25 四川省古藺縣川南煤田古敘礦區岔角灘井田(南段)勘探地質報告 四川省煤田地質局一三五地質隊 二 蔣忠芳、高原、馬金龍、何國祥、胡春林
26 河南省禹州煤田泉店井田勘探報告 河南省煤炭地質勘察院 二 貟三強、孫少平、孫寶山、劉全民、李元建
27 青海省魚卡煤田東部煤炭地質詳查報告 青海煤炭地質勘察院 二 白生海、王雲合、田貴發、張勇祥、康耀芳、
28 安徽省淮北煤田臨渙礦區袁店井田煤炭勘探報告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第三勘探隊 二 徐勝平、劉玉昌、呂凡家、黃芳友、趙智勇
29 山東省陽谷—茌平煤田阿城鎮井田勘探(精查)地質報告 山東煤炭地質工程勘察研究院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第四勘探隊 二 范慶武 鮑懷偉、魯孟勝 黃春慧、姜明麗
30 陝西省黃隴侏羅紀煤田黃陵礦區二號井田勘探地質報告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194隊 二 何進軍、郭維森、趙岩、王艷麗、康永煥、梁秋利、楊占盈
31 福建省永定縣昌福山煤礦區中井田詳查(最終)地質報告 福建省121煤田地質勘探隊 二 鮑繼坤、陳泉霖、何仲秋、劉東輝、陳國美
32 貴州省普安縣泥堡勘探區煤礦普查地質報告 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地質地質勘察研究院貴州省煤礦地質工程咨詢與地質環境監測中心 二 舒萬柏、陳康、吳慶炳、楊有龍、劉崇義
二、物探地質報告

序號 報 告 名 稱 承 擔 單 位 獲獎等級 主要完成人員
1 淮南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潘三礦西三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一 張興平、王宏進、汪洋、陳加林、李正越
2 寧夏鴛鴦湖礦區清水營井田地震勘探報告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 一 張奮軒、馮西會、王中鋒、朱芳香、楊永群、許德才、郭志斌
3 山東省岱庄生建煤礦湖西礦井一、五、六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一 李麗萍、徐衍合、王松傑、范慶榮、周霄鵬、王真
4 內蒙古鄂托克前旗榆樹井井田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江蘇煤炭地質局物測隊 一 吳守華、徐永清、周國興、徐小連、欒國廷、張艷娟
5 淮北礦業(集團)公司孫疃煤礦首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一 徐奭、趙顯宗、武磊彬、趙智勇、郭龍芳、史春玲
6 山西潞安環保能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常村S5采區三維地震勘探 水文地質局物測隊 一 高俊良、段建華、宋長願、石君華、黃明恢、藺國華
7 淄博礦業集團公司濟(寧)北礦區唐口井田C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河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隊 一 耿麗娟、殷全增、侯水平、牛小軍、李廣善、徐芳
8 晉城金駒實業有限公司趙庄2號井西一盤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盒 河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一 劉衛、李樹東、陳雙華、張寧茹、蔡軍、鄧國成
9 潞安環保能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礦S6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山西省煤炭地質物探測繪院 一 張胤彬、楊雙安、李連英、張淑婷、賈建平、楊曉東
10 鐵法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大平煤礦水庫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一 牛鵬程、馬國東、斐文春、汪洋、王瑞傑、郭浩
11 寧夏回族自治區寧東煤田鴛鴦湖礦區紅柳井田二維地震勘探報告 第一勘探局物測隊 一 劉俊友、郭良紅、江德花、王利強、周新潮、張少恆
12 山西沁水盆地馬必區塊煤層氣二維地震勘探報告 山西山地物探技術有限公司 一 常鎖亮、索重輝、陳強、郝治國、王潤福、賈智鵬
13 陝北侏羅紀煤田神北礦區紅柳林井田磁法勘探報告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 一 劉江、王星明、郭棟、寇中平、馬福生、杜建輝、鍾建宇
14 南山集團柳海井田北部海域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一 侯慎建、孫升林、武喜尊、王玉海、王宏進、冷廣升
15 淮南礦業集團謝橋煤礦東二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陳昌武、劉海忠、王樹敏、王雲紅、王瑞芳
16 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鮑店煤礦六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汶小剛、馮西會、楊永群、李倩秀、朱芳香
17 上海大屯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姚橋煤礦西九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二 程增慶、王瑞傑、王宏進、汪洋、王秀榮
18 平頂山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朝川礦戊一、四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孫衛東 王 真、孫立新 張 莉、朱金華
19 晉城藍焰煤業股份有限公司成庄礦井四盤區北部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山西省煤炭地質物探測繪院 二 韓少明、張胤彬、張淑婷、王建青、鄭民剛、亢紅霞
20 內蒙古自治區鄂克自治旗伊敏煤田五牧場勘探區西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東北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張群、辛思華、孔慶和、張文德、盧君實
21 扎賚諾爾煤業公司鐵北礦新一采區右三片、新二采區右一片地震、電法、水文地質綜合報告 黑龍江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 二 楊永波、王玉文、劉吉才、李又臣、於衛東、
22 大慶市東風地區地熱資源地震勘查成果報告 吉林省煤田地質物探公司 二 於雲舟、張作偉、李朝林、任日春、屈學賢、王文瑞
23 寧夏寧魯煤電有限責任公司任家莊煤礦首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甘肅省煤田地質局綜合普查隊 二 劉克軍、尹俊青、王永奎、陳昌禮、邵同梅
24 陽煤(集團)一礦南條帶楊坡堰分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水文地質局物測隊 二 倪新輝、段建華、吳成遠、陳洪恩、趙廣玲
25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大南湖煤田一井田地震勘探報告 河北省煤田物探隊 二 耿麗娟、殷全增、侯水平、徐芳、吳淑媛
26 江蘇省無錫市石塘灣果岸地裂縫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江蘇煤炭地質物測隊 二 吳加和、潘樹仁、沈驥千、陳紅萍、曹茂春
27 河南神火集團有限公司泉店井田首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河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劉紹偉、馬學明、賈運巧、劉衛、蔡軍
28 安徽恆源煤電有限公司深部(II63、II61采區)瞬變電磁勘探報告 河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周韜、周建雄、張運霞、張開元、滿立新
29 山東省寧汶煤田義能井田初期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李麗萍 范慶榮、田思清 劉永川、栗 潔
30 山西焦煤集團有限公司屯蘭礦南三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山西省煤炭地質物探測繪院 二 劉海平、張胤彬、楊雙安、張淑婷、楊曉東
31 老虎頭煤礦南留庄井四采區水文電法勘探報告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方含珍、鄧朱根、趙雪峰、梁太木、曹峰
32 鐵法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大明煤礦—410水平東翼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二 田雪豐、李正越、王玉海、郭浩、婁建
33 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孔庄煤礦中深部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蔣賢東 徐海榮、栗 潔 許崇寶、王寶貴
34 陽泉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開元礦二水平東翼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第一勘探局物測隊 二 徐愛軍、武學明、周新潮、陳貴紅、楊崇斌
35 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濟寧二號煤礦十一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河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耿麗娟、郭彥民、劉丕哲、丁華、劉曉紅
36 濟寧二號煤礦六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江蘇煤炭地質局物測隊 二 程怡、李德華、岳洪波、張玉良、邱蘇
37 陝西彬長礦區大佛寺礦首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 二 馮西會、李米田、王中鋒、朱芳香、王偉、張奮軒、楊永群
38 河南省正龍煤業有限公司城郊礦南三、南五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河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劉衛、朱英麗、侯懿、賈運巧、張新紅
39 安徽省阜陽市口孜東先期開采塊段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王雲、郭磊、徐亞兵、桂杉、張安徽
40 山東省陽谷—茌平煤田黑虎廟井田初期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范慶榮 王書軍、田思清 張 宏、王 真
41 陽泉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新景礦蘆南二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黑龍江省煤田地質物測隊 二 戚廣龍、於衛東、曲延林、屈紹忠
三、水文、工程、環境、測量及其它地質報告

序號 報 告 名 稱 承 擔 單 位 獲獎等級 主要完成人員
1 兗濟滕礦區環境地質調查與評價 山東煤炭地質工程勘察研究院中國礦業大學 一 魯孟勝 姜明麗、張心彬 范士彥、郝啟勇、隋建紅
2 甘肅省大通河鐵城水電站工程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 甘肅省煤田地質局勘察院 一 張子祥、馬國哲、劉繼東、馬國林、張成功、沈樹龍
3 二連浩特—廣州國家高速公路湖南境永州至藍山(湘粵界)段工程地質勘察報告 西安煤航遙感信息有限責任公司 一 王飛躍、趙小峰、劉春華、王濤、王喜英、劉江
4 天津市寧河北水源地應急開發工程岩溶地下水開發利用對周邊環境影響評價報告 水文地質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查院 一 孫玉臣、沈智慧、白喜慶、張立才、李連娟、李曦濱
5 邯鄲市主城區總體規劃階段工程地質勘察及用地評定分析 水文地質局第一水文地質隊 一 翟立娟、盧世威、許霞、吳愛新、馬秀芬、唐燕波
6 山西省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高層住宅樓土岩土工程勘察報告(詳勘階段) 山西省煤炭地質物探測繪院 一 趙學兵、郭振全、劉志成、任斗金、楊伍喜、趙振江
7 四川省達州市達縣橋灣鄉倒虹村滑坡工程地質勘察報告 四川省煤田地質局一三七地質隊 一 陳照雄、張顯偉、王澤均、劉尚武、李小君、馮秩群
8 山西省沁水縣鑫海能源有限責任公司鄭庄礦區航空地質填圖報告 山西省煤炭地質物探測繪院 一 任斗金、文紅偉、劉建軍、鄭啟孝、陳慧林、吳揚雲
9 山東省淄博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唐口煤礦建井地質報告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一 王淑霞 聶文志、許崇寶 林 寧、劉正風 劉冬梅
10 邯鄲市煤層氣資源評價報告 第一勘探局地質勘查院 一 袁同星、陳春琳、劉占勇、龔漢紅、劉向陽、郭岩
11 華亭中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甲醇廠岩土工程勘察報告 甘肅隴原地質勘察工程公司平涼分公司 二 李奇峰、王育正、王祖德、王月強、王志鴻
12 重慶市三峽庫區三期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應急搶險緊急實施II類項目開縣豐樂鎮井泉滑坡可行性研究階段勘查報告 重慶煤田地質研究所 二 李大華、楊明顯、廖雲平、向曉軍、李德萬
13 河南省伊川縣奮進煤礦黃村分礦注漿堵水工程竣工報告 江蘇煤炭地質局二隊 二 劉鐵林、邱增果、曹增法、唐岳明、施立虎
14 河北省邯鄲市地熱資源調查評價報告 第一勘探局地質勘查院 二 袁同星、龔漢宏、劉向陽、劉占勇、郭岩
15 重慶市三峽庫區三期地質災害II類應急搶險項目開縣豐樂鎮李家坪滑坡下滑體可研階段工程地質勘查 華盛水文地質勘察工程公司 二 傅耀軍、楊光輝、王學峰、萬雪林、王春明
16 禹州至登封高速公路采空區工程地質勘察綜合報告 豫中地質勘察工程公司鄭州基礎分公司 二 康文獻、張先哲、汪源典、劉紹偉、康鴻文
17 京滬高速鐵路韓台煤田段采空影響評價報告 山東煤炭地質工程勘察研究院 二 范士彥 林樹傑、於付國 謝 波、姜明麗
18 襄垣縣古韓鎮大黃庄村房屋裂縫與周邊煤礦採煤沉陷關系勘查報告 山西省煤炭地質水文勘查研究院 二 李敬宇、田衛東、劉君、李樹林、王志康
19 新汶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趙官礦井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價報告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第三勘探隊 二 湯振清 孫文潔、劉松良 吳紹清、賈繼旺
20 羅家寨氣田內部集輸工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 四川省煤田地質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 二 肖建新、周建中、劉忠敏、黎冬林、白紹羅
21 國道318線川藏公路拉納山隧道、拉納山出口左側不穩定鈄坡及地希弄中橋工程地質詳勘報告 四川省煤田地質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 二 冉茂雲、徐德明、謝尚斌、賈建超、李茂竹
22 青(島)紅(其拉甫)國家重點干線公路魯冀到邯鄲高速公路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查院 二 孫佔起、白喜慶、石少州、張立才、李本軍
23 黑龍江省煤炭資源分布圖 黑龍江省煤炭工業管理局黑龍江省煤田地質勘察設計研究院 二 尹德順、顧嬌楊、曲延林、熊雲飛、倪萍

四、新發現資源類地質報告
序號 報 告 名 稱 儲量(萬噸) 提 交 單 位 主要完成 人員
1 陝西省黃隴侏羅紀煤田麟游北部勘查區詳查地質報告 135000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186隊陝西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 王雙明、王國柱、李智學、崔忠省、王興、田善學、王中鋒、申小龍、劉瑞安
2 貴州省清鎮市新店西勘查區煤炭普查地質報告 32660 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地質勘察研究院貴州省煤礦地質工程咨詢與地質環境監測中心 楊通保、舒萬柏、趙福平、楊淑萍、張傑、吳亞榮、梁建庄
3 貴州省大方縣小屯勘查區煤礦普查地質報告 62929 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地質勘察研究院貴州省煤礦地質工程咨詢與地質環境監測中心 趙福平、楊通保、舒萬柏、吳亞榮、雷正均、唐顯貴、梁建庄
4 貴州省畢節市岔河勘查區煤礦普查地質報告 92677 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地質勘察研究院貴州省煤礦地質工程咨詢與地質環境監測中心 楊通保、舒萬柏、陳名學、趙福平、吳亞榮、楊淑萍、梁建庄
5 貴州省金沙縣龍鳳井田煤炭勘探 67000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 劉繼東 單松煒 謝 波、顏丙宏、韓緒山、滕子君、魯 楠
6 山東省陽谷—茌平煤田阿城鎮井田勘探 28000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 李獻水 李海元、鄭良村 吳欽寶、范慶武、鮑懷偉、劉振亭
7 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煤田東大井田3號煤層勘探地質報告 88000 山西省煤炭地質114勘察院 王國龍、琚海鷗、孫際青、蔡晉、郭天福、張江平、李延輝
8 山西省沁水煤田沁水縣鑫海能源有限公司鄭庄井田3號煤層勘探地質報告 36800 山西省煤炭地質114勘察院 李廣宏、劉國生、蔡晉、孫際青、黃廣林、李延輝、琚海鷗
9 青海省大柴旦行委老高泉北露天煤礦外圍勘探報告 4777 青海煤炭地質局105隊 劉天績、文懷軍、趙國德、蔡玉良、毛曉勇、李永紅、翁彥良
10 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前旗新上海廟地區煤炭資源預查地質報告 726646 寧夏煤田地質局 顧建寧、李萬壽、盧建國、於新芳、鄭國敏、孫志鵬、李志興
11 內蒙古自治區大雁煤田西區預查地質報告 81116 黑龍江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大雁煤業有限責任公司 孟憲民、戚廣龍、許文軍、陳殿海、屈紹忠、劉迪新、朱彥武
12 安徽省蒙城縣趙集勘查區煤炭普查地質報告 31500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第三勘探隊 張文永、程勇國、徐勝平、馮春平、卜軍、唐成光、呂凡家
13 安徽省蒙城縣邵於庄井田煤炭普查地質報告 12187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第三勘探隊 王頂立、葛靈生、劉春、張錚、蔡學斌、程勇國、黃芳友
14 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前旗榆樹井井田煤炭勘探報告 34563 第一勘探局地質勘查院 黃維清、王遂正、王興華、劉向陽、李洪、吳守華、張新生
15 吉林省長春市雙陽煤田朱家街礦區詳查報告 8142 吉林省煤田地質203勘探公司 李亞文、俞青山、陳金平、王洪力、王敏吉、魏喜文、毛寶安
16 內蒙古自治區阿巴嘎旗紅格爾勘查區煤炭勘探報告 64316 河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隊 郭增昌、武曉軍、朱廣彥、馮世民、李振生、孫義娟
17 青海省魚卡煤田東部煤炭地質詳查報告 32290 青海煤炭地質勘察院 郭晉寧、王青平、白生海、王雲和、田貴發、張勇祥、陳玉香
18 青海省魚卡煤田尕秀西段煤炭詳查報告 28692 青海煤炭地質勘察院 白生海、王雲和、潘語錄、鞠崎、張占賢、餘存蓮、方萬武
19 山東陽谷—茌平煤田黑虎廟井田勘探 28035.2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 武旭仁 趙廣金、牛連雨 王懷洪黃春慧 范慶榮、江明根

Ⅳ 平朔煤炭工業公司的待遇怎麼樣

現在的工作待遇都不錯,就看你能幹什麼,你的本領大小了。

Ⅵ 車禍,發生在那一瞬間

在冀原省南端,平野縣錢家莊鄉的半壁坡上,一輛滿載著柴油桶的解放牌汽車在蜿蜒的山路上緩慢地行駛著。透過駕駛室的車窗望去,遠方重疊起伏的山巒和眼前崎嶇坎坷的道路皆是一片白色的冰雪世界。

林強坐在司機旁邊副駕駛的座位上,心裡焦急不安。

前兩天,206井隊就知道用於鑽探施工的柴油不多了,本打算第二天就去隊部拉。可是,老天爺似乎有意刁難人,第二天凌晨竟下起了鵝毛大雪。清早起來一看,天空陰沉沉的,能見度極差,不宜出車。第三天早上,雪總算停了,地上的雪足有一尺厚,連路都分不清,也不大適合出車。可是沒辦法,若再不把柴油拉回來,鑽機就得停鑽。最後,作為井隊隊長的林強決定:不管路多難走,也要出車!他親自押車,以防在路上遇到不測,便於隨時處理解決。

汽車一大早就出發了。若在平時,五六個小時跑個來回,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可現在已經過去五個鍾頭了,才拉上油往回走,還有將近一小半的路程要走吶。換句話說,汽車最少還得走上三四個小時才能回到鑽井隊。

駕駛室內,除林強和司機小閻外,還有鑽井隊助理地質工程師徐斌。三個人的表情都很嚴肅。因為他們心裡都清楚,要是柴油下午還送不到,晚上發電機就沒辦法繼續發電,鑽機就得停鑽;而一停鑽,就會影響井隊生產進度。所以,三個人心裡都挺著急。

可急歸急,這天公不作美。眼下大雪封路,前方白茫茫的連成一片,連溝溝坎坎也看不出來。路面上的雪被各種車輛和行人壓成很硬實的冰凌,車輪行駛在上面,時常左右打滑,所以不但不能催司機快開,還得叮囑要穩一點開,雪地里行車最要緊的是保證安全。因此,現在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車慢慢向前爬行。

此刻,汽車行駛的地段是司機們提起就皺眉的錢家莊外的「鬼見愁」。路窄不說,還坑坑窪窪。錢家莊鄉是平野縣的一個行政鄉,鄉里經濟發展十分緩慢,公益事業幾乎沒有。平野縣雖說是冀原省的一個行政縣,但它的地理位置卻處於冀、晉、豫三省交界的太行山腳下。名叫平野縣,可全縣一大半是山地,還不如叫山野縣名副其實呢。而冀原省對該縣的交通發展又沒有給予起碼的關注和投入,致使道路千瘡百孔、坑窪成片。人坐在汽車上,就跟過去大姑娘出嫁坐顛轎差不多,只不過是車外沒有唱歌吆喝和吹喇叭的。

前一段時間,林強所帶的冀原省煤田地質局第二勘探隊206井隊經過三個月的艱苦努力,終於讓一口地質探測井在平野縣東南部竣工。該井各項技術指標均好於項目設計要求,而且,這是當地第一口地質探測井,也是平野縣第一口證明地下有可供開採煤炭的鑽井。勘探結果表明,這里的地下煤炭不止一層,其中厚的煤層達七八米,少的也有三米多,可供建礦開採的潛在經濟價值十分明顯,搞好了,不但平野縣可以實現由以農業為主向以煤礦產業為主的跨越式發展,甚至還可以帶動相鄰幾個縣的勞動就業率,促進當地經濟的大繁榮。為此,平野縣委、縣政府、縣人大、縣政協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參加了鑽井竣工驗收儀式。縣委書記方國民稱贊206井隊為平野縣人民辦了一件大好事、大實事,對全縣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並贈送井隊一面「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錦旗。在這口鑽井完工時,這些縣領導從縣城前來參加竣工儀式,四五十公里的路,在汽車上顛簸了三個多小時才到,除了路上罵幾句娘之外,到鑽場後再沒人抱怨或提起行路難的事了,壓根就沒想到出點錢修修路。而206井隊現已在這里打第三個鑽孔了,汽車經常要拉著鑽探設備、生產生活用品等從這里經過,他們真是飽受了這條被稱為「鬼見愁」山道的行車顛簸之苦。

「這鬼天再加上這破道,還讓不讓人開車了!」司機小閻低聲罵著。

林強身旁的徐斌接茬道:「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這還沒進入三九,就在這冰上走了。就這么個走法,我看咱們只有明天早上到家了!」

小閻哼了一聲,說:「不會,一會兒過了這半壁坡,我一踩油門保證晚飯前到家!」

「切,閻子,你就吹牛吧!就你這速度,今天晚十點前能到家,就不錯了。」

「吹啥牛呀?這話看咋說了,我告訴你,這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泰山不是堆的。剛才我是沒敢放開跑,要是放開跑,60邁沒問題!」

「60邁?玩命呀!這天跑20邁就不錯了,不信我和你比比,我下去跑都比你這車快!」徐斌不屑地說。

「扯淡,比就比,誰怕誰呀!」小閻一聽,不高興了。

「好啊,你給我停車,讓我下去!」

「我停車,你要是不下去怎麼著吧?」

「徐斌,你倆都不要窮諞了,專心開車,都什麼時候了,還鬥嘴!」林強沉著臉對徐斌說,其實,這也是說給小閻聽的。不是不敢說小閻,而是此時此刻,如果沒有太大的原則性問題,一般還是不說司機為好,讓他心平氣和、專心致志地開車。但是,也不能任由這兩人胡掐下去,必須要制止,這就要說其中的一個人了;但說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公開點名去批評,要讓他們兩人都感到隊長其實是在說自己吶,而且批評得還要客觀公正,這便是領導的藝術。

林強心裡清楚,徐斌和小閻兩個人打嘴仗,一是天氣和心情不好給鬧的,二是雙方平時都不大買對方的賬。也難怪,兩個人歲數都差不多,正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年齡,總認為天老大我老二,別人都不行,怎會輕易向別人認輸呢。

徐斌戴一副秀琅眼鏡,人顯得文質彬彬,儒雅中透著年輕人的銳氣和朝氣。小夥子大學時就讀於中國礦業大學地質系。在學校時,曾擔任過學生會文學社團負責人和班團支部宣傳委員,並向班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雖然當時沒入上,但也標志著徐斌學生時代曾經擁有的輝煌。畢業後小夥子便被冀原省煤田地質局勘探二隊招聘來,現在是助理地質工程師,同時還擔任206井隊的團支部書記。要說徐斌也有點小才氣,業余時間總喜歡寫點詩歌什麼的,詩歌作品曾在《中國煤勘報》等報刊上刊登發表,被鑽工們稱為「井隊詩人」。人一有點才,就難免有些嬌氣,年輕人更是如此。所以,徐斌平時有點看不起閻子,覺得他沒什麼文化,層次太低,素質太差。

閻子名叫閻龍虎,大家都說這名字太鬧,又是「龍」又是「虎」的,還不如叫閻子更親切自然吶,於是便都叫他閻子。閻子初中畢業後,去青海當了三年兵,在部隊給團首長開了兩年車。復員後回來分配到地質隊,繼續開車,只是現在改開大卡車了。也許是在部隊時給團長開車的緣故,別人對他都笑臉相迎,連營長、連長們見了他都客客氣氣,那種感覺真叫爽,彷彿自己就是團長了。在部隊時,司機隨首長參加會議,中午會餐時,各位首長的司機就坐在一張桌子上。這時如果有師首長的司機,那師長的司機便自然坐在上首,然後是團長的司機,最後才是營長的司機。如果師首長沒來,那自己就是這張桌子上的班長了。可來到地質隊後,別人看自己遠不像過去那樣了,特別是徐斌這種喝了些墨水的人,看自己就更不是那麼回事了,因此感覺有些失落。

林強掏出一包煙,抽出一支點上,慢慢吸了起來。此刻,林強表面上挺平靜,內心卻格外焦急,眼睛一刻也沒有離開前方的道路。數九寒冬,紛飛的大雪隨著凜冽的西北風鋪滿了山野大地,給野外鑽探施工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也給交通帶來了許多不便和安全隱患。山坡路上,汽車軋過的路面像玻璃一樣光滑,有的地方路面很窄並且已經結冰,偶爾在前面看到有騎自行車的突然重重摔倒,讓人感到此時騎自行車是一件很恐懼的事。而在這種路況和情形下駕駛汽車,真可謂「火柴點雞毛——一劃(滑)就玩完」,也是一件玄事。作為井隊隊長,在這種情形下作出出車的決定,內心的壓力可想而知。可越是這種嚴峻的時刻,越要從容鎮定,不能讓小閻、徐斌看出自己有一絲一毫的緊張和擔憂。

這時,汽車進入了一個急轉彎的大下坡路段,小閻小心地掛上低速擋,左右腳變換著輕踩離合器和剎車,讓車一點一點向前轉動,雙手握緊方向盤謹慎地轉著彎。車的右側是一條八九米深的山溝。要是踩不住剎車或者軲轆一側,汽車就會掉到溝里。後果輕的經過拖拽、人抬肩扛,把車拉上來後收拾收拾重新上路,後果嚴重的就得車毀人亡。作為司機,小閻當然清楚眼下如果失手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看得出,此刻他很緊張,車開得比平時小心,兩手穩穩地把著方向盤,眼睛一動不動地盯著前面。

林強見此情景,故作輕松地笑著說:「唉,小閻,別緊張,你沒問題,只要穩住方向盤就沒事!」

車一滑,一下向外側沖出兩三米……徐斌驚叫道:「哎喲——閻子,注意點啊!」

正說著,突然前邊拐過來一輛滿載著村民的小四輪拖拉機。由於拖拉機正在向上爬坡,因此非但沒有減速停車,反而冒著黑煙、加大馬力向前沖來,等到雙方都發現了前面來車時,兩車的距離也就是十八九米了……這種天氣和路況別說是上下坡道加急轉彎,就是晴天在平地上轉彎兩車相距二十米以內,發現後採取緊急措施也很難保證不出掛幫、撞碰等情況。

小閻急得直喊:「我靠,不要命了,什麼天還開這么快!真是鬼催的!」同時小心翼翼地向坡內側緊貼過去,以留出外側的道路讓拖拉機通過。

可是不知是什麼原因,拖拉機在雙方就要會車的一瞬間,突然一轉方向盤,向路內側擠來——

「混蛋,會不會開車!」小閻氣急敗壞地大罵道。

眼看兩車就要相撞了——在滿拖拉機男女老少「媽呀」、「娘唉」、「我的姥姥」的尖叫聲中,林強猛然伸出雙手,一把搶過方向盤向道路外側急轉,拖拉機的車廂皮緊緊擦著汽車車幫擠了過去,撞在山坡上停了下來。汽車沖出了道路,沖過了路樁,向溝下滑去,踩剎車已經不管事了,林強在汽車即將滑出路基的一剎那,一把將身邊的徐斌推出車門。汽車隨後沖下山溝,滾翻墜落在溝底的雪地上。車上的十來個油桶,也順著斜坡七零八落地滾到溝底……

驚魂未定的村民們,在冷靜下來之後,在徐斌的要求下,紛紛滑到溝底,用木棒把變形的車門撬開,將已經處於半昏迷狀態的林強和小閻拖了出來。

小閻傷勢較輕,似乎只是臉和手上擦破了一點皮兒。而林強看起來卻身受重傷,他的一條腿已經不能動了,好像是給砸斷了。大家七手八腳地把拖拉機拖車上的後擋板拆卸下來,將林強綁在上面,連抬帶拉地拖了上去。

一個老農民眼眶淚水直打轉,難受地說:「這可咋好呀,人家兩個棒小夥子為了我們,才摔成了這個樣子,咱們得趕緊把人家送到醫院才行!」

另一個上了點歲數的也說:「就是、就是,好玄啊。人家有車樓子還摔成這樣,這要是咱們這拖拉機掉下去,鬧不好真得死幾口子人哩。得,大夥兒都搭把手,把他倆抬到拖拉機上!」

「對對,趕快抬吧!」於是,大夥邊說邊把這一輕一重兩位傷員抬到拖拉機拖車上。安置妥當後,拖拉機急忙向鄉衛生院駛去。

在彎彎曲曲、高低不平的山路上,拖拉機突突突地一路狂奔著,人坐在上面,被車顛簸得就像喝醉酒後的胃痙攣,全身不由自主地抽動著,可比坐汽車遭罪多了。徐斌坐在後拖車上,身子被震搖得東倒西歪。他一邊努力保持著身體平衡,一邊還要照看著林強和小閻,並不時地囑咐一聲拖拉機開穩一點。在路上,他掏出自己的手機,把剛才發生的情況向鑽井隊黨支部書記李義國作了匯報……

此刻,在206井隊施工現場,大家正在有條不紊地忙碌著。支部書記李義國站在場地中央,一邊大聲指揮著鑽工們平穩鑽進,一邊不時地看著手錶,焦急地等待著林強運柴油的汽車,以便回來後隨時招呼人卸車。

正在這時,鑽機值班電話忽然響了起來。李義國三步並作兩步跨進值班室,一把抓起電話筒,一聽是徐斌,便異常高興地和他開起了玩笑:「喂,我說小徐呀,你們幾個老爺們是咋了,怎麼辦點事這么磨嘰呀,都到這會了,咋還沒把油拉來嘛?是不是閻子這小子路上遇到姑娘走不動道了?瞧你倆這點出息吧,真是見到老母豬都成漂亮姐了,都趕緊給我回來……」

徐斌打斷了他的話頭,「李書記別說了……我們……出事了!」接著便把車禍情況簡要說了一下。

什麼?出車禍了!李義國大吃一驚。林強親自押車還出了車禍,這是咋整的,真不順啊。眼下,最要緊的是盡快把林強他們接上,送往醫院進行搶救。可聽徐斌介紹,他們現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又沒有過路的汽車,只能坐著這該死的肇事拖拉機向鄉醫院趕了,這拖拉機顛盪不說,而且慢,同時存在危險,誰敢保證這個二百五的駕駛員在路上不會像剛才那樣和別的汽車再來個親密接吻呢?媽的,這回井隊真是「一頭栽進炭堆里——倒霉(煤)到頂了」。

李義國努力讓自己鎮靜下來,思考了片刻,隨即用電話同醫療關系定點醫院——冀原省地質總醫院聯系,請求醫院立即派救護車向出事地方向開進,以便迅速接應救援。之後,電話命令徐斌,直接將林強送往地質醫院,這次路上可千萬要保證安全,並注意醫院的救護車,以便到時換車。

布置完這一切,李義國招呼來大班班長陳建剛,交代了一番鑽機上的工作,又讓井隊管理員給取了一些現金。隨後來到鑽工宿舍,對剛下班不久的鑽工張有材和董力軍喊道:「大張、小董,我說你倆也別休息了,快起來、快起來,跟我出去,有點急事!」

被叫作大張的鑽工,此時正躺在床上歇息,聽到喊聲,便側起身子,歪著頭瞥了一眼李書記,懶洋洋地哼道:「咋著李書記,這是整啥呀?俺這是剛下班,累個半死,睡個覺還不得安生?你非得讓俺跟你出去辦事?找別人不中呀!」

「少費話,快點快點,睡啥覺?林強隊長都出車禍了,你還有心思睡覺,快點快點!」李義國不耐煩地說。

「咋哩咋哩,林隊出車禍了,要緊不?」大張立刻從床上跳了下來。

「具體情況現在還不十分清楚,徐斌剛來電話說,現在人正在送往醫院。你們剛好下班,咱們這就去醫院看看,馬上就走!」李義國急急地解釋道。

小董一聽忙說:「李書記,既然這樣,那咱們這就走吧!」

李義國說好,剛要准備出門,就聽大張叫道:「哎喲噯,哎喲噯,俺這肚子喲……不中,俺這肚子疼得厲害,可能是中午吃啥不對付了,鬧肚子了……李書記你們等俺一會,俺上趟廁所馬上就回來!」

「你小子真是懶驢上磨屎尿多,這都火上房了,你還這么多事,趕緊去,趕緊去!」李義國氣惱地揮了一下手。

「這屎尿它自己要來,怨得了俺嘛。」大張嘀咕一聲趕緊走了。

李義國忽然想起什麼,又喊陳建剛進來,吩咐道:「建剛,你一定要細致點,我和林隊長不在家,你可要給我盯住了,寧可慢一點,也不能出事故!」陳建剛挺了挺胸,「李書記,你就放心去吧,我保證不誤事!」好——李書記拍了一下陳建剛的肩膀。正說著,大張邊整著褲子邊走了進來,「李書記,咱走吧!」「好,別耽擱了,走!」李義國說罷,帶上大張和小董匆匆而去。

不一會兒,三個人來到了公路上,攔了一輛過路的長途公交車,向醫院趕去。

坐上汽車沒多久,大張又吭吭哧哧地說:「哎喲,李書記……你能不能和司機說說,把車停一下,俺這肚子也不知咋整的,又有點不大舒服……又想拉……」

李書記一聽,又可氣又可樂,笑罵道:「瞅你這點出息,就這點德行還整天事事的,得了,你就暫時先憋會!再說這路邊也沒廁所呀,忍忍,待會再說吧!」

大張的嘴張了兩下沒說出話,心裡卻狠狠地罵了起來:你個老東西,好狠心啊!敢情不是你想拉屎你不難受,我這肚子受不了啊。隨即憤然轉過臉去。

長途車繼續顛簸著向前行進。此刻在汽車內,恐怕只有大張才是最焦急、最難受的。望著車窗外那一片皚皚白雪的山坡地,他的心裡和肚子一起翻騰起來。這還真是,連片枯草地也沒有,就更別指望有塊藏身遮羞的玉米地了,這可咋整啊。哎,看來這也確實沒法子下車方便了,罷罷罷,只要不拉在褲襠里,就堅持一下吧。只是這汽車他娘的別總上下顛盪了,不然真把肚子里的那點東西顛出來,那自己可就完啦。這樣想罷,大張只能暗自在痛苦和無奈中強挺著、忍受著、夾緊著、掙扎著,同時盼望汽車開得快點、快點、再快點,好早點到醫院——上廁所……

Ⅶ 中國各地地質狀況

1、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管理2、各地質勘查局、各有色地質勘查局、各煤田地質局、各核工業地質局、各冶金地質局
3、中國地質調查局:隸屬於國土資源部,副部級事業單位。
4、中國冶金地質總局(中國冶勘總局):直屬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正部級事業單位。
5、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涿州):直屬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正部級事業單位。
6、中國核工業地質局:隸屬於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7、中化地質礦山總局(涿州):隸屬於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
8、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隸屬於中國中材集團公司。
9、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指揮部。
10、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隸屬於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
11、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以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為主)
12、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即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13、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以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中心為主)
14、中國鹽業總公司(即中鹽勘察設計院)
15、延長油礦管理局(陝西省)
16、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
17、北京中色資源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地質院校:
1、中國地質大學(原武漢地質學院、北京地質學院)
2、吉林大學(原長春地質學院)
3、成都理工大學(原成都地質學院)
4、長安大學(原西安地質學院)
5、石家莊經濟學院(原河北地質學院)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國辦發[1999]37號)
(一)將原地質礦產部所屬的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質勘查單位統一劃歸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由省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歸口管理,並逐步實行企業化經營。
(二)組建中國地質調查局,作為國土資源部所屬的組織實施國家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和礦產勘查工作的事業單位。具體職能和編制由國土資源部報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審定。
(三)各工業部門所屬地質勘查隊伍要根據不同情況積極推進改革。冶金、有色、輕工、化工、建材等部門所屬的地質勘查單位,可以從各自部門的實際情況出發,改組為企業或進入企業集團,具體實施方案由國家經貿委與各工業局研究確定。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可以從所屬地勘隊伍中保留一支從事放射性礦產勘查的精幹隊伍,其餘與原地質礦產部所屬地質勘查單位同步進行屬地化、企業化改革,具體實施方案由國防科工委研究確定。武警黃金地質勘查部隊的改革,按照中央軍委和國務院的有關決定執行。輕工局所屬部分地勘單位,並入中國鹽業總公司。

一、地質部地勘系統
中國地質調查局:2001年成立,隸屬於國土資源部,副部級事業單位。
天津地質研究所(天津地調中心)
沈陽地質研究所(沈陽地調中心)
南京地質研究所(南京地調中心)
宜昌地質研究所(宜昌地調中心)
成都地質研究所(成都地調中心)
西安地質研究所(西安地調中心)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 (全國地質資料館)
國土資源部實物地質資料中心
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
中國地質圖書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方法技術研究所
勘探技術研究所
探礦工藝研究所
探礦工程研究所
鄭州綜合利用研究所
成都綜合利用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院機關):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
各省市區地質勘查局(組建地質調查院)全部下放。

原石油地質系統於1997年成立中國新星石油公司,2000年劃歸中國石化集團。

二、冶金地勘系統(原冶金部地質勘查總局)
中國冶金地質勘查工程總局(中國冶勘總局),成立於2001年。
中國冶勘總局一局(華北局):燕郊:第一地質勘查院(燕郊)、中冶地勘岩土工程總公司(原冶金部第一勘察基礎工程總公司)、河北天元地理信息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秦皇島天元五一五鑽探工程有限公司(2006年從中冶地勘岩土工程總公司分出):原編制為:一隊:遷安;二隊:衢州;515隊:秦皇島;516隊:宣化;518隊:邯鄲;520隊:邢台;522隊:唐山;物探隊:灤縣;水文隊:定州;超硬材料研究所:探礦技術研究所:燕郊;測繪大隊:燕郊;建築規劃設計院:職工醫院:二級甲等;子弟學校:
中國冶勘總局二局(原華東局606隊):福州:第二地質勘查院、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一隊、二隊、三隊、四隊。
中國冶勘總局三局:太原:311隊、312隊、314隊、316隊、地勘院、岩土總公司。
中國冶勘總局山東局:濟南:2個專業公司,4個綜合地質隊、2個專業地質隊、2個勘查院、1個測試中心和1所高級技工學校:山東正元資源勘查研究院、新疆地質勘查院(烏魯木齊,外派單位)、山東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冶勘總局中南局:武漢,分布在湖北、湖南、廣西三省八市:603隊:大冶;604隊:孝昌; 605隊:襄樊;606隊:黃石;607隊:宜都;608隊:黃石;609隊:黃石;水文隊:黃陂。
中國冶勘總局西北局:西安:西北地質勘查院(西安,原西安地質調查所);五隊(酒泉);六隊(漢中);烏魯木齊地質調查所。
中國冶勘總局地球物理勘查院:保定,國內三大航空物探隊伍之一。
中國冶勘總局遙感技術應用中心:北京
中國冶勘總局昆明地質調查院:昆明,原西南局昆明地質調查所。
中國冶勘總局廣州地質調查所:廣州
四川省(西南)、遼寧省(東北)冶金地質勘查局和冶金華東地質勘查局(安徽省)已下放。

三、煤炭地勘系統(即中國煤炭地質總局)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總部原涿州,現遷北京豐台。
江蘇煤炭地質局:常州,勘探一隊、二隊、三隊、四隊、五隊、物測隊、機械研製中心、勘探研究所、江蘇長江機械化基礎工程公司。
浙江煤炭地質局:杭州,浙江華廈工程勘察院,浙江華廈建築基礎工程公司,浙江煤炭測繪院等。
廣東煤炭地質局:廣州新市鎮,152地質隊、201地質隊、202地質隊和江南基礎工程公司。
廣西煤炭地質局:柳州
湖北煤炭地質局:武漢,125隊、182隊、物探測量隊、地質勘查院和湖北省地質勘察基礎工程公司。
青海煤炭地質局:西寧,105勘探隊、132勘探隊、物測隊、勘查院4和青海岩土工程勘察咨詢公司。
第一勘探局:邯鄲,119勘探隊、129勘探隊、173勘探隊、物測隊、科教中心、地質勘查院、技術研究中心。
第二勘探局:北京,機械研製中心,建築工程公司,地質制圖印刷中心。
水文地質局:邯鄲,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察院、四個水文地質隊和物探、基礎工程、機電安裝、物資供應、地能空調、污水治理等六個專業公司。
航測遙感局:西安
中煤地質工程總公司:北京
煤炭資源信息中心:涿州
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涿州
幹部學校(黨校) :涿州
中煤地質報社:涿州
河北省(邢台)、山西省、內蒙古、東北(沈陽)、吉林省、黑龍江省、安徽省(蚌埠)、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泰安)、河南省、湖南省(株洲)、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陝西省、甘肅省、寧夏、新疆煤田地質局已下放。

四、核地勘系統(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地質總局)
核地勘隊伍組建於1955年,現有6個地區性地質局、52個地質大隊以及研究院所、工廠、醫院等90個縣團級以上企事業單位,分布於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中國核工業地質局(核工業地質調查院):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為其業務支撐單位,以6個地區核地質研究所為主體,組建6個核工業地質調查分院,核工業航測遙感中心、核工業西北地質局216大隊、核工業西北地質局208大隊、核工業東北地質局243大隊作為專業勘查隊伍。
6個地質局所在省的48個地勘單位,以省為單元,整體屬地化,組建遼寧省(東北)、江西省(華東)、湖南省(中南)、廣東省(華南、由韶關遷花都)、四川省(西南)、陝西省(西北)核工業地質局,其餘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9個單位屬地化後(組建了河南省(信陽,原308大隊)、貴州省、甘肅省、青海省等4個核工業地質局),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管理。

五、有色地勘系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地質勘查總局)
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有色地調中心):成立於2001年,北京地質調查所、桂林地質調查所、新疆地質調查所、地質資料館、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
北京中色資源環境工程有限公司(中資環):成立於2003年,北京索坤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北京遙感中心、北京測繪院、北京中色物探有限公司(原物化探中心)、河北有色測繪公司。
19個地質勘查局全部下放:
1.天津華北地質勘查局(天津市地質調查總院,含河北):原華北有色地質勘查局,下轄514隊(承德)、517隊(石家莊)、519隊(保定)、地質四隊(秦皇島)、普查大隊(燕郊)、核工業247隊(寶坻,原屬核工業東北地質局)等六個地質隊和一所職工大學(保定),在天津局本部設有天津市地質勘查總院、地質研究所。
2.內蒙古有色地質勘查局
3.遼寧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4.吉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5.黑龍江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6.江蘇省有色金屬華東地質勘查局:南京。下轄805(六合)、806(徐州)、807(南京)、809(南京)、810(南京)、813(南京)、814隊(鎮江)、研究所(南京)、測繪院(鎮江)、礦產開發研究院(南京)、南京岩土工程勘查院。
7.浙江省有色地質勘查局:紹興,前身為重工業部南京地質勘探公司802隊。
8.河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鄭州,下轄勘查總院、一隊、二隊、三隊、四隊、五隊、六隊、七隊。
9.湖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長沙,下轄一總隊(郴州)、二總隊(湘潭)、214(株洲)、217(衡陽)、245(吉首)、247(長沙)、研究院(長沙)、礦業信息研究中心(長沙)等局屬正處級事業單位16個。
10.江西省有色地質勘查局:南昌,江西金源地礦集團公司。下設「五隊、三院、三中心」等11個事業單位。
11.廣東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12.廣西有色地質勘查局
13.海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14.貴州省有色地質勘查局:貴陽,下轄一總隊(清鎮)、二總隊(六盤水)、三總隊(遵義)、物化探總隊(清鎮)、五總隊(安順)、六總隊(凱里)、地質勘查院(貴陽)。
15.西南有色地質勘查局(昆明,含四川)
16.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西安,屬陝西省正廳級事業單位,有12二級單位,分布於西安、臨潼、咸陽、寶雞、漢中、商洛等地)
17.甘肅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18.青海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19.新疆有色地質勘查局

六、化工地勘系統(原化工部地質礦山局)
中化地質礦山總局(中國明達化工礦業總公司):涿州,隸屬於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16家地質勘查院(河北、內蒙古、吉林、黑龍江(阿城)、江蘇(徐州)、浙江、福建、泰安(鉀鹽地質)、河南、山東、湖北(荊州)、湖南、廣西、貴州(遵義南白)、雲南、陝西)、1家地質研究院(化工地質調查總院(地質研究總院))、1家職工醫院。遼寧省(錦州)、安徽省(馬鞍山向山)、廣東省(花都)、四川省化工地質勘查院(彭州軍樂)等4家已下放。
七、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建材地調中心):
原國家建築材料工業局地質公司,轄26個各省、市、區總隊,現隸屬於中國中材集團公司。

八、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指揮部
九、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原為成立於1974年徐水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後總部遷涿州,2004年更現名。
十、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中心:高碑店,原為海洋石油勘探局。
十一、中國石化集團: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原地質礦產所屬石油地質單位於1997年成立中國新星石油公司,各石油地質局改稱石油局,2000年整體並入中國石化集團。
華北石油(地質)局:鄭州
東北石油(地質)局:長春
華東石油(地質)局:南京
中南石油(地質)局:長沙。
西南石油(地質)局:成都,地質勘察總公司
西北石油(地質)局:烏魯木齊
上海海洋石油(調查)局:
廣州海洋石油(調查)局:2001年劃歸中國地址調查局。

十二、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
十三、中國鹽業總公司:中鹽勘察設計院(前身是輕工業部鹽業勘探隊):長沙

Ⅷ 河南省能源研究所的待遇怎麼樣

關於公布煤炭工業第十三屆優質地質報告的通知

--------------------------------------------------------------------------------

時間:2007-9-5 14:09:00 閱讀1031次

各煤炭地質會員單位、各獲獎單位和個人: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煤炭工業第十三屆優質地質報告評選工作已於2007年5月經評審委員會最終評審通過,共評選出優質地質報告32件,優質專業報告64件,新發現資源類地質報告19項。評選結果已經在《中煤地質報》(6月4日)公示,在規定的公示期內沒有人提出異議。現予以正式公布。

一、綜合地質報告
序號 報 告 名 稱 承 擔 單 位 獲獎等級 主要完成人員
1 安徽省阜陽市口孜東井田煤炭勘探報告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勘察院 特 胡紹龍、朱文偉、周士榮、孫貴、徐其林、隨峰堂、邵軍戰
2 陝西省陝北侏羅紀煤田神北礦區紅柳井田勘探地質報告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194隊陝西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 特 岳正喜、郭維森、馮國富、何青、馬瑞平、侯宏奇、常宇飛
3 貴州省盤縣雨谷井田煤礦勘探地質報告 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地質勘察研究院貴州省煤礦地質工程咨詢與地質環境監測中心 特 任文林、洪願進、陳建平、王健、熊孟輝、王樹華、陳康
4 遼寧省鐵法煤田大興井田煤層氣普查勘探地質報告 東北煤田地質局101勘探隊 特 於在春、王生輝、崔玉環、黃貴、李希彥、劉淑霞、練貴先
5 河南省焦作煤田趙固一井田勘探報告 河南省煤炭地質勘察研究院河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河南省煤田地質局三隊 特 刁良勛、徐連利、孫錦屏、牛志剛、劉全民、劉傳喜、李元建、王海泉
6 山西省朔州市平朔礦區東露天礦田煤炭勘探地質報告 第一勘探局地質勘查院 第一勘探局一一九勘探隊 特 嚴建新、袁同星、李春蘭、張新發、張聚法、田秀榮、武建全
7 山東省巨野煤田鄆城井田勘探(精查)地質報告 山東煤炭地質工程勘察研究院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第二勘探隊 一 王付山 寧凡順、范士彥 姜明麗、郭劍萍 王克敏
8 內蒙古自治區阿巴嘎旗紅格爾勘查區煤炭勘探報告 河北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 一 郭增昌、武曉軍、朱廣彥、馮世民、李振生、孫義娟
9 甘肅省民勤縣紅沙崗礦區北井田煤炭勘探地質報告 甘肅省煤田地質局勘查院 一 李曉軍、馬國林、趙西蓉、張成功、張亞玲、劉繼東
10 江西省豐城市石上井田煤礦勘探地質報告 江西省煤田地質勘察研究院 一 姚嘉、鄭在邦、徐小明、王濤、江中樂、李文成、劉效賢
11 四川省攀枝花煤礦區大箐河煤礦區向鈄東翼深部地質普查報告 四川省煤田地質局一四一地質隊 一 陳述明、李正武、劉明富、梁紅勉、馮東、余傑
12 河南省永夏煤田薛湖井田勘探報告 河南省煤炭地質勘察研究院 一 貟三強、孫少平、徐連利、劉全民、李元建、郭海英
13 山東省金鄉煤田霄雲寺井田勘探報告 江蘇煤炭地質局二隊江蘇煤炭地質局物測隊 一 孟運平、周峰岩、馮建強、羊玉武、何黃生、郭滿嬌
14 陝西省黃隴侏紀煤田彬長礦區小庄井田勘測探地質報告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186隊 一 申小龍、成永康、呂廣羅、任秀娟、韋文奎、南武校
15 寧夏回族自治區寧東煤田積家井勘查區(中南部)煤炭詳查報告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185隊陝西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 一 雷少毅、姚建明、關汝青、侯飛龍、鄧魏、劉智昌
16 貴州省大方縣綠塘井田煤炭勘探報告 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地質勘察研究院貴州省煤礦地質工程咨詢與地質環境監測中心 一 陳建平、舒萬柏、熊孟輝、吳慶柄、易同生、劉崇義
17 貴州省普安縣糯東井田煤礦勘探地質報告 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地質勘察研究院貴州省煤礦地質工程咨詢與地質環境監測中心 一 任文林、洪願進、曹志德、曹細如、王樹華、熊煒
18 山東省巨野煤田正邦井田勘探報告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第二勘探隊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一 黃尊靈 張正修 路慶海 盧忠良 鍾 明 栗 潔
19 山西省沁水煤田潞安礦區高河井田勘探地質報告 山西省煤炭地質114勘查院 一 黃廣林、朱增良、蔡晉、石玲、郭天福、趙萬福
20 黑龍江省寶清縣朝陽勘查區煤炭勘探報告 黑龍江省煤田地質局110勘探隊 一 張桐華、姚淑榮、孟慶發、徐旭英、王力、程予廣
21 安徽省濉溪縣楊柳煤礦勘探地質報告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第三勘探隊 一 張文永、張家禮、蔡學斌、雲曉鳴、卜軍、左傳明
22 山西省寧武煤田朔南礦區麻家梁井田勘探地質報告 第一勘探局一七三勘探隊 一 薛少波、張玉峰、楊崗、宋博輦、馬繼勇、張春沛
23 新疆托克遜縣克爾鹼潘吉塔格煤礦詳查地質報告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煤田地質局156隊 一 黃健民、王正華、尹寶強、典陸波、毛明、雍曉艱
24 寧夏回族自治區寧東煤田鴛鴦湖礦區清水營井田勘探報告 寧夏煤田地質局 一 李新安、崔建忠、梁永平、郭天輝、張明、韓克喜
25 四川省古藺縣川南煤田古敘礦區岔角灘井田(南段)勘探地質報告 四川省煤田地質局一三五地質隊 二 蔣忠芳、高原、馬金龍、何國祥、胡春林
26 河南省禹州煤田泉店井田勘探報告 河南省煤炭地質勘察院 二 貟三強、孫少平、孫寶山、劉全民、李元建
27 青海省魚卡煤田東部煤炭地質詳查報告 青海煤炭地質勘察院 二 白生海、王雲合、田貴發、張勇祥、康耀芳、
28 安徽省淮北煤田臨渙礦區袁店井田煤炭勘探報告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第三勘探隊 二 徐勝平、劉玉昌、呂凡家、黃芳友、趙智勇
29 山東省陽谷—茌平煤田阿城鎮井田勘探(精查)地質報告 山東煤炭地質工程勘察研究院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第四勘探隊 二 范慶武 鮑懷偉、魯孟勝 黃春慧、姜明麗
30 陝西省黃隴侏羅紀煤田黃陵礦區二號井田勘探地質報告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194隊 二 何進軍、郭維森、趙岩、王艷麗、康永煥、梁秋利、楊占盈
31 福建省永定縣昌福山煤礦區中井田詳查(最終)地質報告 福建省121煤田地質勘探隊 二 鮑繼坤、陳泉霖、何仲秋、劉東輝、陳國美
32 貴州省普安縣泥堡勘探區煤礦普查地質報告 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地質地質勘察研究院貴州省煤礦地質工程咨詢與地質環境監測中心 二 舒萬柏、陳康、吳慶炳、楊有龍、劉崇義
二、物探地質報告

序號 報 告 名 稱 承 擔 單 位 獲獎等級 主要完成人員
1 淮南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潘三礦西三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一 張興平、王宏進、汪洋、陳加林、李正越
2 寧夏鴛鴦湖礦區清水營井田地震勘探報告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 一 張奮軒、馮西會、王中鋒、朱芳香、楊永群、許德才、郭志斌
3 山東省岱庄生建煤礦湖西礦井一、五、六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一 李麗萍、徐衍合、王松傑、范慶榮、周霄鵬、王真
4 內蒙古鄂托克前旗榆樹井井田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江蘇煤炭地質局物測隊 一 吳守華、徐永清、周國興、徐小連、欒國廷、張艷娟
5 淮北礦業(集團)公司孫疃煤礦首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一 徐奭、趙顯宗、武磊彬、趙智勇、郭龍芳、史春玲
6 山西潞安環保能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常村S5采區三維地震勘探 水文地質局物測隊 一 高俊良、段建華、宋長願、石君華、黃明恢、藺國華
7 淄博礦業集團公司濟(寧)北礦區唐口井田C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河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隊 一 耿麗娟、殷全增、侯水平、牛小軍、李廣善、徐芳
8 晉城金駒實業有限公司趙庄2號井西一盤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盒 河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一 劉衛、李樹東、陳雙華、張寧茹、蔡軍、鄧國成
9 潞安環保能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礦S6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山西省煤炭地質物探測繪院 一 張胤彬、楊雙安、李連英、張淑婷、賈建平、楊曉東
10 鐵法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大平煤礦水庫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一 牛鵬程、馬國東、斐文春、汪洋、王瑞傑、郭浩
11 寧夏回族自治區寧東煤田鴛鴦湖礦區紅柳井田二維地震勘探報告 第一勘探局物測隊 一 劉俊友、郭良紅、江德花、王利強、周新潮、張少恆
12 山西沁水盆地馬必區塊煤層氣二維地震勘探報告 山西山地物探技術有限公司 一 常鎖亮、索重輝、陳強、郝治國、王潤福、賈智鵬
13 陝北侏羅紀煤田神北礦區紅柳林井田磁法勘探報告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 一 劉江、王星明、郭棟、寇中平、馬福生、杜建輝、鍾建宇
14 南山集團柳海井田北部海域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一 侯慎建、孫升林、武喜尊、王玉海、王宏進、冷廣升
15 淮南礦業集團謝橋煤礦東二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陳昌武、劉海忠、王樹敏、王雲紅、王瑞芳
16 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鮑店煤礦六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汶小剛、馮西會、楊永群、李倩秀、朱芳香
17 上海大屯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姚橋煤礦西九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二 程增慶、王瑞傑、王宏進、汪洋、王秀榮
18 平頂山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朝川礦戊一、四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孫衛東 王 真、孫立新 張 莉、朱金華
19 晉城藍焰煤業股份有限公司成庄礦井四盤區北部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山西省煤炭地質物探測繪院 二 韓少明、張胤彬、張淑婷、王建青、鄭民剛、亢紅霞
20 內蒙古自治區鄂克自治旗伊敏煤田五牧場勘探區西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東北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張群、辛思華、孔慶和、張文德、盧君實
21 扎賚諾爾煤業公司鐵北礦新一采區右三片、新二采區右一片地震、電法、水文地質綜合報告 黑龍江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 二 楊永波、王玉文、劉吉才、李又臣、於衛東、
22 大慶市東風地區地熱資源地震勘查成果報告 吉林省煤田地質物探公司 二 於雲舟、張作偉、李朝林、任日春、屈學賢、王文瑞
23 寧夏寧魯煤電有限責任公司任家莊煤礦首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甘肅省煤田地質局綜合普查隊 二 劉克軍、尹俊青、王永奎、陳昌禮、邵同梅
24 陽煤(集團)一礦南條帶楊坡堰分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水文地質局物測隊 二 倪新輝、段建華、吳成遠、陳洪恩、趙廣玲
25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大南湖煤田一井田地震勘探報告 河北省煤田物探隊 二 耿麗娟、殷全增、侯水平、徐芳、吳淑媛
26 江蘇省無錫市石塘灣果岸地裂縫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江蘇煤炭地質物測隊 二 吳加和、潘樹仁、沈驥千、陳紅萍、曹茂春
27 河南神火集團有限公司泉店井田首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河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劉紹偉、馬學明、賈運巧、劉衛、蔡軍
28 安徽恆源煤電有限公司深部(II63、II61采區)瞬變電磁勘探報告 河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周韜、周建雄、張運霞、張開元、滿立新
29 山東省寧汶煤田義能井田初期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李麗萍 范慶榮、田思清 劉永川、栗 潔
30 山西焦煤集團有限公司屯蘭礦南三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山西省煤炭地質物探測繪院 二 劉海平、張胤彬、楊雙安、張淑婷、楊曉東
31 老虎頭煤礦南留庄井四采區水文電法勘探報告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方含珍、鄧朱根、趙雪峰、梁太木、曹峰
32 鐵法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大明煤礦—410水平東翼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二 田雪豐、李正越、王玉海、郭浩、婁建
33 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孔庄煤礦中深部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蔣賢東 徐海榮、栗 潔 許崇寶、王寶貴
34 陽泉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開元礦二水平東翼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第一勘探局物測隊 二 徐愛軍、武學明、周新潮、陳貴紅、楊崇斌
35 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濟寧二號煤礦十一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河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耿麗娟、郭彥民、劉丕哲、丁華、劉曉紅
36 濟寧二號煤礦六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江蘇煤炭地質局物測隊 二 程怡、李德華、岳洪波、張玉良、邱蘇
37 陝西彬長礦區大佛寺礦首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 二 馮西會、李米田、王中鋒、朱芳香、王偉、張奮軒、楊永群
38 河南省正龍煤業有限公司城郊礦南三、南五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河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劉衛、朱英麗、侯懿、賈運巧、張新紅
39 安徽省阜陽市口孜東先期開采塊段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王雲、郭磊、徐亞兵、桂杉、張安徽
40 山東省陽谷—茌平煤田黑虎廟井田初期采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二 范慶榮 王書軍、田思清 張 宏、王 真
41 陽泉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新景礦蘆南二區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黑龍江省煤田地質物測隊 二 戚廣龍、於衛東、曲延林、屈紹忠
三、水文、工程、環境、測量及其它地質報告

序號 報 告 名 稱 承 擔 單 位 獲獎等級 主要完成人員
1 兗濟滕礦區環境地質調查與評價 山東煤炭地質工程勘察研究院中國礦業大學 一 魯孟勝 姜明麗、張心彬 范士彥、郝啟勇、隋建紅
2 甘肅省大通河鐵城水電站工程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 甘肅省煤田地質局勘察院 一 張子祥、馬國哲、劉繼東、馬國林、張成功、沈樹龍
3 二連浩特—廣州國家高速公路湖南境永州至藍山(湘粵界)段工程地質勘察報告 西安煤航遙感信息有限責任公司 一 王飛躍、趙小峰、劉春華、王濤、王喜英、劉江
4 天津市寧河北水源地應急開發工程岩溶地下水開發利用對周邊環境影響評價報告 水文地質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查院 一 孫玉臣、沈智慧、白喜慶、張立才、李連娟、李曦濱
5 邯鄲市主城區總體規劃階段工程地質勘察及用地評定分析 水文地質局第一水文地質隊 一 翟立娟、盧世威、許霞、吳愛新、馬秀芬、唐燕波
6 山西省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高層住宅樓土岩土工程勘察報告(詳勘階段) 山西省煤炭地質物探測繪院 一 趙學兵、郭振全、劉志成、任斗金、楊伍喜、趙振江
7 四川省達州市達縣橋灣鄉倒虹村滑坡工程地質勘察報告 四川省煤田地質局一三七地質隊 一 陳照雄、張顯偉、王澤均、劉尚武、李小君、馮秩群
8 山西省沁水縣鑫海能源有限責任公司鄭庄礦區航空地質填圖報告 山西省煤炭地質物探測繪院 一 任斗金、文紅偉、劉建軍、鄭啟孝、陳慧林、吳揚雲
9 山東省淄博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唐口煤礦建井地質報告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一 王淑霞 聶文志、許崇寶 林 寧、劉正風 劉冬梅
10 邯鄲市煤層氣資源評價報告 第一勘探局地質勘查院 一 袁同星、陳春琳、劉占勇、龔漢紅、劉向陽、郭岩
11 華亭中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甲醇廠岩土工程勘察報告 甘肅隴原地質勘察工程公司平涼分公司 二 李奇峰、王育正、王祖德、王月強、王志鴻
12 重慶市三峽庫區三期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應急搶險緊急實施II類項目開縣豐樂鎮井泉滑坡可行性研究階段勘查報告 重慶煤田地質研究所 二 李大華、楊明顯、廖雲平、向曉軍、李德萬
13 河南省伊川縣奮進煤礦黃村分礦注漿堵水工程竣工報告 江蘇煤炭地質局二隊 二 劉鐵林、邱增果、曹增法、唐岳明、施立虎
14 河北省邯鄲市地熱資源調查評價報告 第一勘探局地質勘查院 二 袁同星、龔漢宏、劉向陽、劉占勇、郭岩
15 重慶市三峽庫區三期地質災害II類應急搶險項目開縣豐樂鎮李家坪滑坡下滑體可研階段工程地質勘查 華盛水文地質勘察工程公司 二 傅耀軍、楊光輝、王學峰、萬雪林、王春明
16 禹州至登封高速公路采空區工程地質勘察綜合報告 豫中地質勘察工程公司鄭州基礎分公司 二 康文獻、張先哲、汪源典、劉紹偉、康鴻文
17 京滬高速鐵路韓台煤田段采空影響評價報告 山東煤炭地質工程勘察研究院 二 范士彥 林樹傑、於付國 謝 波、姜明麗
18 襄垣縣古韓鎮大黃庄村房屋裂縫與周邊煤礦採煤沉陷關系勘查報告 山西省煤炭地質水文勘查研究院 二 李敬宇、田衛東、劉君、李樹林、王志康
19 新汶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趙官礦井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價報告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第三勘探隊 二 湯振清 孫文潔、劉松良 吳紹清、賈繼旺
20 羅家寨氣田內部集輸工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 四川省煤田地質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 二 肖建新、周建中、劉忠敏、黎冬林、白紹羅
21 國道318線川藏公路拉納山隧道、拉納山出口左側不穩定鈄坡及地希弄中橋工程地質詳勘報告 四川省煤田地質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 二 冉茂雲、徐德明、謝尚斌、賈建超、李茂竹
22 青(島)紅(其拉甫)國家重點干線公路魯冀到邯鄲高速公路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查院 二 孫佔起、白喜慶、石少州、張立才、李本軍
23 黑龍江省煤炭資源分布圖 黑龍江省煤炭工業管理局黑龍江省煤田地質勘察設計研究院 二 尹德順、顧嬌楊、曲延林、熊雲飛、倪萍

四、新發現資源類地質報告
序號 報 告 名 稱 儲量(萬噸) 提 交 單 位 主要完成 人員
1 陝西省黃隴侏羅紀煤田麟游北部勘查區詳查地質報告 135000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186隊陝西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 王雙明、王國柱、李智學、崔忠省、王興、田善學、王中鋒、申小龍、劉瑞安
2 貴州省清鎮市新店西勘查區煤炭普查地質報告 32660 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地質勘察研究院貴州省煤礦地質工程咨詢與地質環境監測中心 楊通保、舒萬柏、趙福平、楊淑萍、張傑、吳亞榮、梁建庄
3 貴州省大方縣小屯勘查區煤礦普查地質報告 62929 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地質勘察研究院貴州省煤礦地質工程咨詢與地質環境監測中心 趙福平、楊通保、舒萬柏、吳亞榮、雷正均、唐顯貴、梁建庄
4 貴州省畢節市岔河勘查區煤礦普查地質報告 92677 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地質勘察研究院貴州省煤礦地質工程咨詢與地質環境監測中心 楊通保、舒萬柏、陳名學、趙福平、吳亞榮、楊淑萍、梁建庄
5 貴州省金沙縣龍鳳井田煤炭勘探 67000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 劉繼東 單松煒 謝 波、顏丙宏、韓緒山、滕子君、魯 楠
6 山東省陽谷—茌平煤田阿城鎮井田勘探 28000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 李獻水 李海元、鄭良村 吳欽寶、范慶武、鮑懷偉、劉振亭
7 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煤田東大井田3號煤層勘探地質報告 88000 山西省煤炭地質114勘察院 王國龍、琚海鷗、孫際青、蔡晉、郭天福、張江平、李延輝
8 山西省沁水煤田沁水縣鑫海能源有限公司鄭庄井田3號煤層勘探地質報告 36800 山西省煤炭地質114勘察院 李廣宏、劉國生、蔡晉、孫際青、黃廣林、李延輝、琚海鷗
9 青海省大柴旦行委老高泉北露天煤礦外圍勘探報告 4777 青海煤炭地質局105隊 劉天績、文懷軍、趙國德、蔡玉良、毛曉勇、李永紅、翁彥良
10 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前旗新上海廟地區煤炭資源預查地質報告 726646 寧夏煤田地質局 顧建寧、李萬壽、盧建國、於新芳、鄭國敏、孫志鵬、李志興
11 內蒙古自治區大雁煤田西區預查地質報告 81116 黑龍江省煤田地質局物測隊大雁煤業有限責任公司 孟憲民、戚廣龍、許文軍、陳殿海、屈紹忠、劉迪新、朱彥武
12 安徽省蒙城縣趙集勘查區煤炭普查地質報告 31500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第三勘探隊 張文永、程勇國、徐勝平、馮春平、卜軍、唐成光、呂凡家
13 安徽省蒙城縣邵於庄井田煤炭普查地質報告 12187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第三勘探隊 王頂立、葛靈生、劉春、張錚、蔡學斌、程勇國、黃芳友
14 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前旗榆樹井井田煤炭勘探報告 34563 第一勘探局地質勘查院 黃維清、王遂正、王興華、劉向陽、李洪、吳守華、張新生
15 吉林省長春市雙陽煤田朱家街礦區詳查報告 8142 吉林省煤田地質203勘探公司 李亞文、俞青山、陳金平、王洪力、王敏吉、魏喜文、毛寶安
16 內蒙古自治區阿巴嘎旗紅格爾勘查區煤炭勘探報告 64316 河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隊 郭增昌、武曉軍、朱廣彥、馮世民、李振生、孫義娟
17 青海省魚卡煤田東部煤炭地質詳查報告 32290 青海煤炭地質勘察院 郭晉寧、王青平、白生海、王雲和、田貴發、張勇祥、陳玉香
18 青海省魚卡煤田尕秀西段煤炭詳查報告 28692 青海煤炭地質勘察院 白生海、王雲和、潘語錄、鞠崎、張占賢、餘存蓮、方萬武
19 山東陽谷—茌平煤田黑虎廟井田勘探 28035.2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 武旭仁 趙廣金、牛連雨 王懷洪黃春慧 范慶榮、江明根

Ⅸ 中國地質類的研究所有那些,在那些地方,有誰知道

目前我國地質勘查隊伍分布在以下部門:

1、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管理

2、各地質勘查局、各有色地質勘查局、各煤田地質局、各核工業地質局、各冶金地質局

3、中國地質調查局:隸屬於國土資源部,副部級事業單位。

4、中國冶金地質總局(中國冶勘總局):直屬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正部級事業單位。

5、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涿州):直屬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正部級事業單位。

6、中國核工業地質局:隸屬於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7、中化地質礦山總局(涿州):隸屬於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

8、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隸屬於中國中材集團公司。

9、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指揮部。

10、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隸屬於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

11、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以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為主)

12、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即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13、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以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中心為主)

14、中國鹽業總公司(即中鹽勘察設計院)

15、延長油礦管理局(陝西省)

16、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

地質院校:

1、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北京)

2、吉林大學(原長春地質學院)

3、成都理工大學(原成都地質學院)

4、長安大學(原西安地質學院)

5、石家莊經濟學院(原河北地質學院)

6.中國海洋大學(原山大地礦系)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國辦發[1999]37號)

(一)將原地質礦產部所屬的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質勘查單位統一劃歸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由省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歸口管理,並逐步實行企業化經營。

(二)組建中國地質調查局,作為國土資源部所屬的組織實施國家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和礦產勘查工作的事業單位。具體職能和編制由國土資源部報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審定。

(三)各工業部門所屬地質勘查隊伍要根據不同情況積極推進改革。冶金、有色、輕工、化工、建材等部門所屬的地質勘查單位,可以從各自部門的實際情況出發,改組為企業或進入企業集團,具體實施方案由國家經貿委與各工業局研究確定。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可以從所屬地勘隊伍中保留一支從事放射性礦產勘查的精幹隊伍,其餘與原地質礦產部所屬地質勘查單位同步進行屬地化、企業化改革,具體實施方案由國防科工委研究確定。武警黃金地質勘查部隊的改革,按照中央軍委和國務院的有關決定執行。輕工局所屬部分地勘單位,並入中國鹽業總公司。

一、地質部地勘系統

中國地質調查局:2001年成立,隸屬於國土資源部,副部級事業單位。

天津地質研究所(天津地調中心)

沈陽地質研究所(沈陽地調中心)

南京地質研究所(南京地調中心)

宜昌地質研究所(宜昌地調中心)

成都地質研究所(成都地調中心)

西安地質研究所(西安地調中心)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 (全國地質資料館)

國土資源部實物地質資料中心

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

中國地質圖書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方法技術研究所

勘探技術研究所

探礦工藝研究所

探礦工程研究所

鄭州綜合利用研究所

成都綜合利用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院機關):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

各省市區地質勘查局(組建地質調查院)全部下放。

原石油地質系統於1997年成立中國新星石油公司,2000年劃歸中國石化集團。

二、冶金地勘系統(原冶金部地質勘查總局)

中國冶金地質勘查工程總局(中國冶勘總局),成立於2001年。

中國冶勘總局一局(華北局):燕郊:第一地質勘查院(燕郊)、中冶地勘岩土工程總公司(原冶金部第一勘察基礎工程總公司)、河北天元地理信息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秦皇島天元五一五鑽探工程有限公司(2006年從中冶地勘岩土工程總公司分出):原編制為:一隊:遷安;二隊:衢州;515隊:秦皇島;516隊:宣化;518隊:邯鄲;520隊:邢台;522隊:唐山;物探隊:灤縣;水文隊:定州;超硬材料研究所:探礦技術研究所:燕郊;測繪大隊:燕郊;建築規劃設計院:職工醫院:二級甲等;子弟學校:

中國冶勘總局二局(原華東局606隊):福州:第二地質勘查院、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一隊、二隊、三隊、四隊。

中國冶勘總局三局:太原:311隊、312隊、314隊、316隊、地勘院、岩土總公司。

中國冶勘總局山東局:濟南:2個專業公司,4個綜合地質隊、2個專業地質隊、2個勘查院、1個測試中心和1所高級技工學校:山東正元資源勘查研究院、新疆地質勘查院(烏魯木齊,外派單位)、山東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冶勘總局中南局:武漢,分布在湖北、湖南、廣西三省八市:603隊:大冶;604隊:孝昌; 605隊:襄樊;606隊:黃石;607隊:宜都;608隊:黃石;609隊:黃石;水文隊:黃陂。

中國冶勘總局西北局:西安:西北地質勘查院(西安,原西安地質調查所);五隊(酒泉);六隊(漢中);烏魯木齊地質調查所。

中國冶勘總局地球物理勘查院:保定,國內三大航空物探隊伍之一。

中國冶勘總局遙感技術應用中心:北京

中國冶勘總局昆明地質調查院:昆明,原西南局昆明地質調查所。

中國冶勘總局廣州地質調查所:廣州

四川省(西南)、遼寧省(東北)冶金地質勘查局和冶金華東地質勘查局(安徽省)已下放。

三、煤炭地勘系統(即中國煤炭地質總局)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總部原涿州,現遷北京豐台。

江蘇煤炭地質局:常州,勘探一隊、二隊、三隊、四隊、五隊、物測隊、機械研製中心、勘探研究所、江蘇長江機械化基礎工程公司。

浙江煤炭地質局:杭州,浙江華廈工程勘察院,浙江華廈建築基礎工程公司,浙江煤炭測繪院等。

廣東煤炭地質局:廣州新市鎮,152地質隊、201地質隊、202地質隊和江南基礎工程公司。

廣西煤炭地質局:柳州

湖北煤炭地質局:武漢,125隊、182隊、物探測量隊、地質勘查院和湖北省地質勘察基礎工程公司。

青海煤炭地質局:西寧,105勘探隊、132勘探隊、物測隊、勘查院4和青海岩土工程勘察咨詢公司。

第一勘探局:邯鄲,119勘探隊、129勘探隊、173勘探隊、物測隊、科教中心、地質勘查院、技術研究中心。

第二勘探局:北京,機械研製中心,建築工程公司,地質制圖印刷中心。

水文地質局:邯鄲,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察院、四個水文地質隊和物探、基礎工程、機電安裝、物資供應、地能空調、污水治理等六個專業公司。

航測遙感局:西安

中煤地質工程總公司:北京

煤炭資源信息中心:涿州

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涿州

幹部學校(黨校) :涿州

中煤地質報社:涿州

河北省(邢台)、山西省、內蒙古、東北(沈陽)、吉林省、黑龍江省、安徽省(蚌埠)、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泰安)、河南省、湖南省(株洲)、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陝西省、甘肅省、寧夏、新疆煤田地質局已下放。

四、核地勘系統(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地質總局)

核地勘隊伍組建於1955年,現有6個地區性地質局、52個地質大隊以及研究院所、工廠、醫院等90個縣團級以上企事業單位,分布於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中國核工業地質局(核工業地質調查院):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為其業務支撐單位,以6個地區核地質研究所為主體,組建6個核工業地質調查分院,核工業航測遙感中心、核工業西北地質局216大隊、核工業西北地質局208大隊、核工業東北地質局243大隊作為專業勘查隊伍。

6個地質局所在省的48個地勘單位,以省為單元,整體屬地化,組建遼寧省(東北)、江西省(華東)、湖南省(中南)、廣東省(華南、由韶關遷花都)、四川省(西南)、陝西省(西北)核工業地質局,其餘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9個單位屬地化後(組建了河南省(信陽,原308大隊)、貴州省、甘肅省、青海省等4個核工業地質局),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管理。

五、有色地勘系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地質勘查總局)

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有色地調中心):成立於2001年,北京地質調查所、桂林地質調查所、新疆地質調查所、地質資料館、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

北京中色資源環境工程有限公司(中資環):成立於2003年,北京索坤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北京遙感中心、北京測繪院、北京中色物探有限公司(原物化探中心)、河北有色測繪公司。

19個地質勘查局全部下放:

天津華北地質勘查局(天津市地質調查總院,含河北):原華北有色地質勘查局,下轄514隊(承德)、517隊(石家莊)、519隊(保定)、地質四隊(秦皇島)、普查大隊(燕郊)、核工業247隊(寶坻,原屬核工業東北地質局)等六個地質隊和一所職工大學(保定),在天津局本部設有天津市地質勘查總院、地質研究所。

內蒙古有色地質勘查局

遼寧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吉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黑龍江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江蘇省有色金屬華東地質勘查局:南京。下轄805(六合)、806(徐州)、807(南京)、809(南京)、810(南京)、813(南京)、814隊(鎮江)、研究所(南京)、測繪院(鎮江)、礦產開發研究院(南京)、南京岩土工程勘查院。

浙江省有色地質勘查局(紹興)

江西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河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湖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廣東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廣西有色地質勘查局

海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貴州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西南有色地質勘查局(昆明,含四川)

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西安,屬陝西省正廳級事業單位,有12二級單位,分布於西安、臨潼、咸陽、寶雞、漢中、商洛等地)

甘肅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青海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新疆有色地質勘查局

六、化工地勘系統(原化工部地質礦山局)

中化地質礦山總局(中國明達化工礦業總公司):涿州,隸屬於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16家地質勘查院(河北、內蒙古、吉林、黑龍江(阿城)、江蘇(徐州)、浙江、福建、泰安(鉀鹽地質)、河南、山東、湖北(荊州)、湖南、廣西、貴州(遵義南白)、雲南、陝西)、1家地質研究院(化工地質調查總院(地質研究總院))、1家職工醫院。遼寧省(錦州)、安徽省(馬鞍山向山)、廣東省(花都)、四川省化工地質勘查院(彭州軍樂)等4家已下放。

七、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建材地調中心):原國家建築材料工業局地質公司,轄26個各省、市、區總隊,現隸屬於中國中材集團公司。

八、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指揮部

九、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原為成立於1974年徐水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後總部遷涿州,2004年更現名。

十、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中心:高碑店,原為海洋石油勘探局。

十一、中國石化集團: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原地質礦產所屬石油地質單位於1997年成立中國新星石油公司,各石油地質局改稱石油局,2000年整體並入中國石化集團。

華北石油(地質)局:鄭州

東北石油(地質)局:長春

華東石油(地質)局:南京

中南石油(地質)局:長沙。

西南石油(地質)局:成都,地質勘察總公司

西北石油(地質)局:烏魯木齊

上海海洋石油(調查)局:

廣州海洋石油(調查)局:2001年劃歸中國地址調查局。

十二、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

十三、中國鹽業總公司:中鹽勘察設計院(前身是輕工業部鹽業勘探隊):長沙

總之,地質專業還不錯,本人也是學地質勘查的。還有疑問,加一下人人網的「地質」公共主頁,相信裡面的東西會對你有幫助

Ⅹ 青海煤田地質局待遇

待遇第一年四萬多,以後乾的好了七萬,乾的一般的話,就不好說了!我簽了那邊主要是擔心工作的環境,相比之下條件是最艱苦的,但機會也多!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