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地質局改革
Ⅰ 2020廣東省地質局招聘什麼時候公示
2020廣東省地質局招聘公告還未發布,為了幫助廣大考生備考,廣東中公事業單位考試網為大家整理了2019廣東省地質局考試信息,需要詳細了解廣東省地質局考試信息的小夥伴,詳見如下:
參考信息:2019廣東省地質局招聘205人公告(2019年6月22日發布)
報考人員經考試、體檢、考察後確定擬聘用人選。名單在廣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網站和廣東省地質局網站公示,公示時間為7個工作日。經公示無異議的,按照規定辦理相關手續。公開招聘人員實行試用制,試用期限按國家有關政策規定確定。試用期內或試用期滿經考核不符合崗位要求的,取消聘用資格;經考核合格的,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簽訂正式聘用合同。
文章原標題:廣東省地質局2019年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公告
文章來源:http://hrss.gd.gov.cn/ywzt/rszdgg/sydwgkzp/zpgk/content/post_2519363.html
Ⅱ 廣東省地質局屬單位沒有參與房改的老職工能否享受單位的住房貨幣補貼
廣州市人民政府印發《廣州市未達標房改房換購、補購、住房差額貨幣補貼辦法》的通知
--------------------------------------------------------------------------------
各區、縣級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屬各單位,駐穗各單位:
現將《廣州市未達標房改房換購、補購、住房差額貨幣補貼辦法》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廣州市人民政府
一九九九年一月二十六日
廣州市未達標房改房換購、補購、住房差額貨幣補貼辦法
為妥善解決房改購房面積未達本人現任職務住房分配面積標准問題,根據《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國發〔1998〕23號)和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實行住房貨幣分配的通知》(粵府〔1998〕82號)精神,凡房改購房後住房面積未達到本人現任職務住房分配面積標准下限(下稱「未達標」)的職工,在省規定的住房面積標准內均可按照換購、補購公有住房或者住房差額貨幣補貼的辦法調整住房,具體辦法如下:
一、調整的條件和原則
(一)換購、補購或住房差額貨幣補貼時,必須嚴格按照省政府粵府〔1983〕68號文件規定的住房分配面積標准執行。不論換購或補購,調整後的住房面積原則上不得超過本人現任職務住房分配面積標准。補購時,原購住房和補購住房必須合並計算面積。
(二)實行換購或補購的單位必須已按規定建立起住房公積金制度,並按規定比例繳存住房公積金。
(三)實行換購或補購的單位必須有可供調整的房源。任何單位不得購買商品房用於換購或補購。
(四)每戶職工家庭只能換購或補購公有住房一次,在1999年12月31日前解決。
(五)已解決或可同時解決住房困難戶住房問題的單位,可以進行換購或補購。
(六)原房改房已進行調整的,不得再次進行調整。
(七)已出國定居人員不再調整未達標房改房。
(八)經濟效益輕差的單位,在調整住房中允許有一定差別,不強求按職務住房面積標准處理。各單位可根據本單位的經濟承受能力和房源情況,逐步改善職工的居住條件。虧損企業不得進行換購或補購公有住房。
二、調整辦法
(一)調整辦法有三種:換購、補購、住房差額貨幣補貼。
1.換購。職工把原購未達標房改房以購房原價退給原產權單位,不計息不計租。凡住房自行裝修的,在退出原住房時,單位不予補償。退房後,職工可根據單位現有房源情況,按現任職務住房標准換購一套公有住房。
原已按規定購買兩套住房仍未達標或購買一套後仍租住另一套公有住房的,換購時必須將兩套住房全部退回原產權單位。
2.補購。在原購房改房的基礎上,另補購一套(間)與差額面積相等或相近的公有住房。原購住房和補購住房必須合並計算面積,原則上不得超標。面積超標的,超標部分必須以市場價購買。
3.住房差額貨幣補貼。房改房面積未達到本人現任職務(職稱)住房分配面積標準的,由於單位房源不足或本人自願,差額面積部分可視單位的經濟承受能力實行一次性或分期貨幣補貼。補貼額參照市政府穗府〔1998〕21號文件住房貨幣分配的計算辦法確定,由購房人夫婦所在單位雙方現金發放,其公式為:3500元/平方米×80%×(中限面積-已購房面積)÷2〔其中,中限面積=(上限面積+下限面積)÷2〕。如一方單位有困難的,徵得對方單位同意後,可由單方發放雙方補貼額。各單位應將發放住房差額貨幣補貼的情況記入職工本人人事檔案。
住房差額貨幣補貼的資金來源。市直機關事業單位按市政府穗府〔1998〕21號文件第七條規定的「住房補貼的資金來源」辦理,企業和其他單位從本單位房改基金和自有資金、公益金中解決。
(二)換購或補購的公有住房,在標准面積內按現行房改售房政策購買,可享受舊公有住房成新折扣、工齡折扣和一次付款折扣,但不得享受現住房折扣。超住房分配面積標准部分必須以市場價購買,不享受任何購房折扣。
(三)換購或補購的公有住房,職工付清房款後擁有成本價產權,產權歸個人所有。
(四)夫婦雙方在不同單位工作,如購房人所在單位沒有房源可供調整,配偶單位有房源條件的,可按本單位一方職工的職務給予調整。
(五)非產權單位住房購買了未達標房改房,如本單位有房源,可由本單位換購公有住房,換購時原房改房退還原產權單位;如本單位沒有房源,原產權單位願意調整的,可由原產權單位給予解決。
(六)職工按當時職務購買了超面積標准住房,職務調整後,對已按市場價購買的超標准部分價款,可按新職務標准和現行的成本價重新計算,多退少補。
三、審批程序
調整未達標房改房是一項政策性非常強且較為復雜的工作,各單位必須嚴格按政策規定執行。職工換購、補購公有住房或實行住房差額貨幣補貼,必須由個人提出申請,經單位分房小組或職代會討論同意,在本單位張榜公布後,報市房改辦批准,方可辦理有關換購、補購或住房差額貨幣補貼手續。各級領導幹部換購或補購公有住房,須按省委辦公廳粵辦發〔1996〕10號文件的要求,按幹部管理許可權有關規定報批。未經批准,不得辦理換購或補購手續。
四、加強監督檢查
各單位調整未達標房改房必須嚴格按規定執行,各級紀檢、監察部門要加強監督檢查。單位和個人弄虛作假進行換購、補購公有住房或變相增加住房補貼的,要視情節輕重給予單位負責人和有關人員政紀處分,並收回換購或補購的公有住房,由市房地產管理部門注銷房地產權證。審批部門不按規定程序審批或弄虛作假的,審批無效,並視情節輕重給予單位負責人和有關人員政紀處分。
本辦法實施前未經批准違反規定擅自對房改房進行調整的,必須按省委辦公廳粵辦發〔1996〕10號文件及國家、省、市紀委、監察部門的有關規定處理。原購房改房面積未達本人職務住房分配面積標准下限而擅自調整的,按有關規定處理後,給予補辦購房手續,超標部分必須以市場價購買;原購房改房面積已達本人職務住房分配面積標准下限而擅自調整的,必須按規定嚴肅處理,該退房的要退房,該處分的要處分,調整後住房面積超過本人職務住房分配面積標准下限部分,必須以市場價購買。調整後住房面積仍未達標的,不得再次換購或補購,也不得享受住房差額貨幣補貼。
五、本辦法自1999年2月1日起施行。各單位在執行當中遇到問題,請報市住房制度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
Ⅲ 廣東省地質局的考試筆試面試都是什麼方面的啊 有沒有前兩年參加過的可以說說呢。謝謝了
有單選30題,每題1分,多選10題,每題2分,判斷20題,每題0.5分,最後還有一篇材料型的議論文. 考的內容主要是政治方面,還有一些時事、常識等。
Ⅳ 廣東省地質局哪個單位待遇好
各有各好,珠三角片區的單位收入相對高一些,但是房價也高消費也高,其版實無所謂哪個好,關鍵是你權進去以後,分到適合自己發展的崗位工作,還有你自身努力。無論是哪一個,能進就不錯,地質行業是個艱苦行業,熱愛才去選擇,選擇了就無悔地堅持吧!歡迎您的加入!
Ⅳ 廣東省地質局是什麼級別
正廳級
Ⅵ 廣東省地質局這個單位怎麼樣,我說的是裡面的公務員
搞地質的還是不錯的,公務員屬於機關,所以待遇也差不到哪裡去
Ⅶ 廣東省地質勘查行業改革發展情況調查報告
一、地質勘查行業隊伍基本情況
(一)從業人員基本情況
截止到2006年12月底,在我省注冊登記的地質勘查單位有54家。職工總人數30149人(其中在職職工13708人,比2005年減少98人;離退休人員16441人,比2005年增加2328人)。地質勘查從業人員7295人,比2005年增加138人,增長1.9%;技術人員4292人,比2005年增加175人,增長4.3%;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923人,比2005年增加71人,增長8.3%;中級專業技術人員1403人,比2005年減少31人,減少2.2%。在職人員年均收入約3.32萬元,比2005年增加0.61萬元,增長22.5%;離退休人員年均收入2.42萬元,比2005年減少0.42萬元。
技術人員佔地質勘查從業人員的58.8%,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占從業人員的12.7%,中級專業技術人員占從業人員19.2%。
(二)地勘單位資質基本情況
全省地勘單位資質情況:甲級資質76個,乙級資質87個,丙級資質89個。其中:
(1)區域地質調查甲級5個,乙級11個;
(2)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甲級15個,乙級14個,丙級12個;
(3)固體礦產勘查甲級19個,乙級11個,丙級16個;
(4)液體礦產勘查甲級5個,乙級14個,丙級14個;
(5)氣體礦產勘查乙級2個;
(6)地球物理勘查甲級7個,乙級11個,丙級9個;
(7)地球化學勘查甲級5個,乙級1個,丙級12個;
(8)遙感地質勘查甲級3個,乙級3個;
(9)勘查工程施工甲級13個,乙級10個,丙級11個;
(10)岩礦鑒定岩礦測試甲級3個,乙級10個,丙級15個;
(11)選冶加工試驗甲級1個。
二、國有地質勘查單位經濟發展狀況
(一)國有地質勘查單位基本情況
截止到2006年12月底,在我省注冊登記的國有地質勘查單位有49家,職工總人數12251人,比2005年減少91人,其中地質勘查從業人員6806人,比2005年增加138人,增長2.1%;技術人員4053人,比2005年增加352人,增長9.51%;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807人,比2005年增加69人,增長9.3%;中級專業技術人員1246人,與2005年基本持平。在職人員年均收入約3.29萬元,比2005年增加0.63萬元,增長23.7%;離退休人員16402人,比2005年增加2334人,年均收入約2.43萬元,比2005年減少0.42萬元。
技術人員佔地質勘查從業人員的60%,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占從業人員的11.9%,中級專業技術人員占從業人員18.3%。國有地質勘查單位從業人員佔全行業的90%以上(93.3%),仍佔地勘行業主體地位。
(二)地質勘查單位經濟發展狀況
2006年資產總額386720萬元,其中生產性資產159939萬元,專用儀器設備54033萬元,總負債185845萬元,凈資產216486萬元,總收入186028萬元,總支出157203萬元,資產負債率48%。
2006年資產總額比2005年減少2306萬元,減少0.59%;生產性資產比2005年增加359萬元,增長0.22%;專用儀器設備比2005年增加3080萬元,增長6%;總負債比2005年減少13202萬元,減少6.6%;凈資產比2005年增加15342萬元,增長7.6%。總資產比2005年有所減少,但生產性資產、專用儀器設備、凈資產均比2005年有所增加。專用儀器設備、凈資產增加還比較多,說明經濟實力有所增強。負債率雖然比2005年減少3%,但總體來說,負債率仍然比較高。
(三)從事公益性地質工作基本情況
我省2006年承擔的公益性地質工作任務,主要來源於中央和地方財政的地質勘探費、國土資源大調查經費和中央地方的礦產資源補償費。其中國家財政資金投入22112萬元,比2005年減少2633萬元(減少10.6%),地方財政資金投入56952萬元,比2005年增加3433萬元(增長6.4%)。
(四)從事商業性礦產勘查工作基本情況
我省2006年從事商業性礦產勘查工作總收入13231萬元,比2005年增加1974萬元,增長17.5%。礦業權轉讓收入1008萬元。礦產開發收入1858萬元,與2005年基本持平。工程勘察施工收入59394萬元,比2005年增加7789萬元,增長15.1%。其他產業收入20902萬元,比2005年增加2906萬元,增長16.1%。
2006年我省從事商業性礦產勘查工作總收入超過財政撥給的地質勘探費和地質專項撥款,收益占總收入的51.8%,比2005年增長4%。
三、地質勘查行業改革取得的主要經驗
(一)以改革促發展,成果顯著
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與實踐,我省地勘單位積累了一定的市場經驗和實用技術,擁有地質礦產信息資源的優勢,不僅已經佔有許多礦業權,而且還具備有較強競爭力的找礦技能和勘查施工技術。此外,我省地勘單位的結構調整也取得一定進展。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完成了由單一的地質找礦向地質礦產勘查、工程勘察與施工、礦產開發與礦產品加工銷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機械製造、地質技術咨詢服務、房地產等多種經營的轉變。大多數地勘隊伍已進入市場,成為商業性地質工作的主體,商業性收入已超過國家撥給地質勘查經費。
(二)初步樹立「大地質」觀念
在地質找礦的基礎上,大力開展基礎地質調查、環境地質調查、水文地質、工程地質以及地質災害防治等工作,在開展與地質勘查相關產業上取得較大發展,增強地質勘查的服務功能,更好地滿足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在省外、境外礦產資源勘查工作中也取得一定進展。
四、國有地質勘查單位「十一五」改革發展設想
(一)把地勘體制改革與地勘事業單位改革結合起來,統籌考慮,一並解決
目前省編制部門正在擬定我省地勘體制改革的工作方案,其他相關部門也正在為地勘單位改革制定有關措施,出台有關住房、社保和離退休人員待遇等優惠政策,將為地勘體制改革提供政策保障。
(二)加強礦產資源勘查,突出重點礦種和重點成礦區帶的勘查工作
在粵北、粵東、粵西等地區的主要成礦帶開展新一輪固體礦產資源的遠景勘查工作,快速篩選靶區和找礦後備基地並進行礦產勘查評價,重點開展油頁岩、地下熱水等非常規能源勘查。針對我省現有部分大宗礦產資源缺乏和找礦潛力差的特點,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開展境外周邊國家及國內其他省份的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工作,擴大我省礦業對外開放,建立境外、省外礦產資源基地。
(三)加強基礎地質、礦產地質和環境地質調查工作
根據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積極培育地質勘查市場,增強地質工作的服務功能。認真抓好區域性的地質調查工作,全面推進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及省內地級城市的地質調查;在完成珠江三角洲經濟區農業地質調查的基礎上,逐步向全省其他重要農業種植區推進。同時,根據省情,重點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監測工作。
五、存在問題和建議
(一)存在問題
1.觀念相對滯後,不適應市場經濟體制
部分地勘單位思想未轉變,仍把發展寄託在財政和國家投資,沒有積極開拓市場,與廣東經濟發展脫節。一方面堅持保留事業單位的「帽子」,保留現有的財政撥款扶持;另一方面又參與商業性地質工作,通過市場獲取利潤。在這種心態下,改革的主動性不強,面向市場、開拓市場的積極性不高。地質勘查管理方式已發生根本性轉變,國家已不再下達計劃找礦任務,但地質勘查隊伍運作方式沒有實現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根本轉變,公益性地質調查和商業性地質勘查還沒有分體運行,地勘工作機制轉型較慢。
2.管理體制不順,資源配置不合理
在管理上仍沿襲了屬地化之前按礦種組隊、按部門管理的體制,導致分工過細、業務交叉、勘查資源配置不合理。各部門在某些地區都設置隊伍,比如韶關市就有3個部門5支地勘野外隊,隊伍、設備、技術、任務大多相近,造成工作重復,勘查資源浪費,惡性競爭難以避免。
3.人員結構不合理
人才流失、高素質人才難以補充。造成地勘單位人員總體素質不適應當前工作的需要,一是崗位結構中,技術人員所佔比例偏低,占從業人員的58.8%,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占從業人員的12.6%,中級專業技術人員占從業人員的19.2%。二是學歷水平總體不高,研究生以上學歷人員佔2%,本科佔17%,高中以下卻佔53%。三是年齡結構不合理,由於地勘行業屬於野外作業的艱苦行業,人員明顯老化,45歲以上工作人員佔了30%,後備力量缺乏。四是人員專業結構單一,「餘缺」並存的矛盾突出,特別缺乏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經營型、管理型及復合型人才,這是當前大多數地勘單位競爭能力弱的一個主要原因。
4.歷史包袱沉重
(1)離退休人員負擔重。一方面,地勘單位歷史長,離退休人員眾多,超過在職人數,有的地勘單位離退休人員是在職人數的2.3倍。另一方面,地勘單位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政策尚未出台,與地方養老保險未能很好地銜接。事業單位離退休費與企業養老保險存在一個差額,仍需財政補足。這些負擔對地勘單位來講過於沉重,是推進企業化改革的最大困難。
(2)資產總量小,質量差。非經營性資產所佔比重偏大,經營性資產質量差,是地勘單位的共症。地勘單位現有閑置多年甚至毀損的資產以及長期積累的死賬、呆賬仍虛充國有資產。以廣東核工業地質局為例,全局共有凈資產15247萬元,人均佔有3.4萬元,只有一般國有企業的1/30,一般事業單位的1/10。
(3)職業病問題突出。地質勘查隊伍屬於特殊艱苦行業,長年從事野外工作,條件艱苦,職業病發病率高,特別是從事核原料勘查的單位,放射性職業病的情況尤為突出,其醫療、保健、撫恤費支出負擔沉重。
(二)對策、措施和建議
(1)盡快出台住房、醫保、社保等各項改革配套政策,以解決地勘單位歷史遺留問題,為地勘體制改革提供政策保障。
(2)深化改革、加快地勘隊伍企業化進程。地勘隊伍盡管面臨許多問題,但總體上,深化改革、加快企業化進程的基本條件是具備的:一是外部發展環境較好。我省經濟發展迅猛,地質勘查相關產業的市場化程度高,如工程勘察與施工市場狀況比全國要好,而這方面正是地勘隊伍的優勢所在,地勘單位實現企業化經營有良好的外部環境。二是近幾年我省地勘隊伍在市場化、企業化道路方面,尤其是在隊伍自身建設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三是省政府在資金上給予了大力扶持。目前,省財政給省地勘單位年度撥款已達5億多元,為地勘單位的結構調整、發展經濟、實行改制提供了良好的經濟條件。
(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地勘環境處)
Ⅷ 廣東省地質局下屬單位待遇怎樣(抱歉我沒有分給大家,希望哪位知情人士能給予幫助)
事業編制,每一個單位的效益不同,即使是同一單位,每年的效益也不同,不專同年份的待屬遇會有差別。所以應該沒有人能給你一個確切的答案。
但是你想獲得一個值得來與否的答案,例如你說你能接受3000,如果連3000都沒有你就不去了,然後網友回答有,對你還有點參考價值。
我是其中一個單位的職工,我覺得目前的待遇還是比較滿意的,但美中不足是地處廣州市中心,房價太高,買房買到番禺花都的話,上班有點遠。
Ⅸ 廣東省地質局事業單位考試內容具體包括什麼
事業單位 [shì yè dān wèi]
事業單位,英文是Public Institution,是指由政府利用國有資產設立的,從事教育、科專技、文化、衛生屬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事業單位接受政府領導,是表現形式為組織或機構的法人實體。
Ⅹ 請問廣東省地質局下屬事業單位的待遇
你好復 同志 請謹慎報考 國家制文件規定 今年開始進行事業單位改企業單位制度 凡有經營性質及其盈利性質的 均要被轉為企業單位 關於是國企還是股份制或者私企 這由當地市級部門指定 花都區新華街的 是吧 你愛信不信反正我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