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大學 » 安溪地質局

安溪地質局

發布時間: 2021-01-23 08:42:20

㈠ 第一階段勘查鑽探工作概況

3.1.1 勘查工作背景和目的

1956年~1957年,馬坑礦區先後有冶金806 隊、華東地質局378 隊、安溪地質隊、有色金屬309隊等單位進行普查或者踏勘,開展少量山地工作,未能發現隱伏鐵礦(均認為地表礦規模小,遠景有限給予否定)。1957年10月華東地質局403 物探隊在礦區進行1:10000磁測,發現有長寬達4000m×1000m的磁異常,從而揭開了探索本礦區深部隱伏磁鐵礦的序幕。1958年,在大躍進加快建設國民經濟的推動下,福建省確定在閩西建立一鋼鐵基地,鋼鐵廠(設計年產50萬t的中型鋼鐵廠)廠址設在龍岩,定名「龍鋼」。為了滿足龍鋼礦石原料的需要,福建省地質局決定在距龍鋼16km的馬坑開展鐵礦石的勘探工作。

3.1.2 勘查任務與鑽探工作布置

1957年下半年,礦區通過普查檢查工作,實現了進一步發現礦化范圍、搞清成礦條件、發現成礦帶及成礦方向(矽卡岩接觸帶方向)、了解地層和火成岩的分布情況等目的,為初步勘探提供地質依據。

普查檢查時採用磁法測量,分別於火成岩及石灰岩的接觸帶上,發現有價值的大片異常,主要在石灰岩下部,經過異常特徵研究和物性分析及成礦條件預測,認為異常系由下部盲礦體引起,61線/CK1號孔處是磁異常最好的地方,71線/CK2號孔處是全礦區磁異常中心地帶。

普查或踏勘認為該礦區礦床為地下80~600m之間,礦體埋藏較深,礦床為受到一定層位控制的較大的層狀體,礦體傾斜平緩,傾角10°~20°;礦區地形為周邊高局部低的喀斯特溶槽。根據上述礦床埋藏、礦體形狀與產狀、礦區地形等特徵,採用90°直孔以設計的400m×200m勘探網度進行C1+C2級儲量圈定,進一步了解礦床形態和質量,摸清深部地層和構造,並且布置專門水文鑽孔了解礦床水文地質條件,了解礦山開采條件。鑽孔按以下原則布置:

1)在磁異常最好的地方和全礦區磁異常中心地帶上各布置一個鑽孔;

2)原則布置在勘探線上,但地形條件等原因可偏離線1~2m布設(實際鑽探時,個別孔因生產需要而布置在距離勘探線30m之處,如85線/CK42孔)。

3.1.3 勘查鑽探工作過程

1958年3月,福建省地質局成立第四地質大隊404隊(後改為507地質隊),並由該隊進行鑽探驗證。發現鐵礦後,在61~87線間以400m間距展開初步勘探。1958年12月,蘇聯地質專家切爾切夫應邀到馬坑指導工作,他本人既不上山又不到現場,只是聽了匯報後即荒謬斷言馬坑鐵礦「構造復雜、礦藏規模不會很大、品位不高、礦體埋藏深、水文地質復雜、開采難度大,因此不必大規模展開工作,不必再往深度勘探……」。

由於71線以西礦體埋藏過深,當時設備能力和鑽探技術水平等無法滿足和實現目標,因此,該階段主要的勘探工程量放在71~87線間。4年中,每年由福建省地質局下達任務指標和其他任務,1958年礦區經常開動6 台鑽機,1959年~1960年開動4 台鑽機,1961年開動3台鑽機。勘查完成工作量為:鑽探12898.19m,井探2652m,槽探3531m3,硐探47m,采樣1424個樣,總投資128萬元。

鑽探過程中,由專門地質人員進行鑽探編錄工作。地質人員每天到鑽機現場進行岩心整理和描述、班報表檢查、孔深校正、回次採取率計算等工作,如有發現回次採取率不高、見礦頂層板孔深未校正和孔斜測量、水位觀測、殘留岩心處理等問題,及時匯總反饋給鑽機和生產技術單位,採取有效措施處理。

1962年3月,受到當時國家困難時期大形勢的影響,礦區撤出鑽機,停止勘探。

1963年5月,提交《福建省龍岩馬坑鐵礦地質勘探中間報告》。該勘查工作期間,完成鑽探工作量12898.19m,獲得C1+C2級儲量5139萬t,輝鉬礦總量12160.35t,並對礦區地質構造、礦體特徵、礦石質量和成礦條件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

㈡ 安溪的地理風貌是什麼你們誰能幫幫我

安溪縣(古屬泉州府安溪縣)古稱清溪,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廈、漳、泉閩南金三角西北部,隸屬泉州市。縣域范圍東經117°36′-118°17′,北緯24°50′-25°26′,東接南安市,西連華安縣,南毗同安區,北鄰永春縣,西南與長泰縣接壤,西北與漳平市交界。全縣總面積3057.28平方千米,轄24個鄉鎮460個村居,有漢族、畲族等多個民族,通行普通話與閩南語。

地質

安溪縣境內各時期地層均有分布,出露面積約1800平方公里,不同時期地層厚度變化幅度從0~2295米。按地層層序、古生物群、接觸關系、岩相、沉積旋迴及火山噴溢次序等。


地貌

安溪縣屬戴雲山脈向東南延伸部分。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部山巒起伏,山峰林立,山勢峻峭,坡度大,河谷狹窄,平均海拔在700米以上,最高山峰太華尖1600米。千米以上高山2461座;東南部地勢相對較平緩,千米高山475座,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城廂經兜村最低海拔32米。以丘陵山地為主,河谷盆地串珠狀分布在西溪、藍溪沿岸。主要河流貫串盆地,並切穿盆地之間的山嶺。

安溪縣域內西北部中低山區,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植被帶(照葉林),東南部丘陵低山區屬亞熱帶雨林植被帶。大致界線是從劍斗的潮碧大牛山,連後井、月星,經長坑的扶地、山格鳳過山、珊屏銅發山、東坑太湖山,過祥華石獅碧岩山、白玉佛耳山一線為界,界西北海拔1300~1500米,山峰林立,為照葉林帶;界東南在海拔400~450米以下為亞熱帶雨林帶,在400米以上的山地則仍有區域性的照葉林植被。由於長期人為活動的影響,這兩個植被群落特徵已不明顯,所存面積不大,多數由杉木林、馬尾松林、建柏林等人工林代替。據調查,縣域內有4種類型植被。


氣候

安溪縣屬南、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由於地形地貌之差異,形成內外安溪明顯不同氣候特點。東部外安溪屬南亞熱帶,年平均溫度19~21℃,年降雨量1600毫米,夏季長而炎熱,幾乎占近半年時間,冬季短暫而無嚴寒,農作物一年可三熟;西部內安溪山巒起伏,地形錯綜復雜,受西北方氣流影響較大,加上山脈走向各不相同,坡谷地形成復雜氣候狀況,夏秋局部多雷陣雨,故有「隔山不同風,同時不同雨」之說。年平均溫度在16~18℃,年降雨量1800毫米,全年四季分明,夏季不酷熱,秋季冷得較早,春季來得稍遲,農作物常受「三寒」(春寒、梅寒、秋寒)危害,一般一年只有兩熟,生長比外安溪普遍遲一個節氣。

㈢ 安溪白瀨水庫 移民

高峽出平湖。未來某一天,晉江西溪上游安溪縣白瀨鄉境內,滾滾東逝水將在一段峽谷里放緩腳步在兩岸連綿峰巒間,一座大壩或將拔地而起,把流水攔截,蓄起來。

這個水利工程就是大白瀨水庫。按規劃設想,它的規模將超越山美水庫,成為泉州最大的水庫。屆時,它不但可以防洪消峰錯峰,還將源源不斷地向安溪、泉州市區等地供水,從根本上解決全市缺水難題。

2月17日,在全市農村工作會議上,建設大白瀨水庫的設想一經披露,立即引起各方關注。

2月22日,在2011年泉州兩會上,市人大代表、安溪副縣長王金章提出了加快籌建大白瀨水庫項目建設的建議:通過建設大白瀨水庫,充分發揮水資源的綜合效益,確保晉江防洪安全。

記者從市水利局了解到,總庫容8億立方米的大白瀨水庫選址安溪縣白瀨鄉,總投資100億元。目前,正在進行深化規劃論證。

那麼,為何要建大白瀨水庫?將給安溪,給泉州帶來什麼影響?連日來,記者實地走訪了安溪縣白瀨鄉和相關人士,試圖勾勒出未來大白瀨水庫的宏偉藍圖。

建口「大水缸」:

根本解決泉州缺水難題

「從泉州大局出發,建設大白瀨水庫有利於破解制約泉州經濟發展的水資源瓶頸。」王金章說,水資源已成為泉州第一戰略性資源。泉州以佔全省8%的水資源養育了佔全省20%的人口,支撐了全省27%的地區生產總值。全市人均水資源量僅佔全省人均的40.3%,根據水資源需水預測,到2020年,泉州將嚴重缺水。

泉州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泉州現有大大小小水庫總庫容量為15億立方米,無法完全滿足日益增加的用水需求。泉州的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豐水期一般集中在每年4月至10月,水資源相對較多,而每年10月至次年4月為枯水期。

因此,有必要建設一個庫容量較大的水庫。「好比一口大水缸,將流向大海的水蓄積起來。」市水利局該負責人介紹。

天時+地利:

保障西溪下游防洪安全

水庫為何選址安溪縣白瀨鄉?

「從防洪減災考慮,建設大白瀨水庫對晉江西溪下游的防洪安全起保障性作用。」王金章說,目前,整條西溪幹流沒有一座控制性的大中型防洪工程,大白瀨水庫建成後,可以防洪消峰、錯峰,確保晉江西溪下游安全。

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水庫主要有防洪、灌溉、供水、發電等功能。建水庫也要符合幾方面的要求,包括投資小、移民少,符合地質要求,充足水源保證,還有大壩建設要穩定堅固等。通盤考慮,晉江上游的西溪比較符合條件。據其介紹,晉江上游分為東溪、西溪。目前,山美水庫已將東溪的水攔蓄起來了,而西溪流域面積和流量都比東溪大,其流域面積占晉江流域的3/5。西溪上游目前還沒有控制性的大水庫,有必要在西溪上游建設一座大型水庫,因此這個地點就選擇在了西溪上游的安溪白瀨鄉。

高峽出平湖:

正常水位272米

根據規劃,大白瀨水庫一旦建成,其總庫容將達到8億立方米,一舉成為泉州最大的水庫。

王金章介紹,從技術角度論證,建設大白瀨水庫切實可行。目前,安溪縣已啟動大白瀨水庫初步規劃,規劃壩址以上集雨面積103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35.2立方米/秒,徑流總量11.1億立方米,規劃水庫正常蓄水位為272米,大壩高110多米,相應庫容為6億立方米,調節庫容5.6億立方米,調節特性為多年調節水庫。

規劃中的大白瀨水庫究竟是一個什麼概念呢?據介紹,目前,泉州最大的水庫是山美水庫,其集雨面積為1023平方公里,壩高75.50米,壩頂高程為105米,其總庫容為6.5億立方米,相應庫容4.72億立方米。大白瀨水庫一旦建成,其數據將全面超越山美水庫,一躍成為泉州最大的水庫。據了解,大白瀨水庫壩址初步定在目前的小白瀨水庫壩址附近。

白瀨水庫持續半個世紀的夢想

昨日,王金章接受《東南早報》記者專訪,介紹了有關大白瀨水庫規劃建設的來龍去脈。

早在上世紀,安溪縣就把開發建設大白瀨水庫工程列入議事日程,曾分別於上世紀50年代、80年代、90年代三次就白瀨水庫建設進行了初步規劃設計。

在規劃設計上,白瀨水庫有過大中小三個方案。10多年前,修建了現在這個小型的水庫,目前主要是發電功能。

規劃:曾設計三方案 投資100億元

從泉州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大白瀨水庫項目前期工作。

今年1月12日,安溪縣委縣政府領導召集相關部門按水庫庫容8億立方米、10億立方米、13億立方米三個庫容方案開展庫區實地初步調查。

1月18日,市發改委、市水利局及部分專家召開大白瀨水庫建設方案初定方案會議,擬定總庫容8億立方米,正常水位以下庫容為6億立方米方案,水庫水位為272米,投資匡算為100億元。

1月28日,省發改委、省水利廳把大白瀨水庫前期工作列入2011年重大大中型蓄水工程項目。

范圍:涉及白瀨劍斗兩鄉鎮

大白瀨水庫建成,對下游來說意義十分重大。同樣它也能給當地群眾帶來實在的利益,比如發展白瀨當地的旅遊業等。

根據規劃,大白瀨水庫一旦開工建設,主要涉及安溪縣白瀨、劍斗兩個鄉鎮。

建議:盡快列入市級「十二五」計劃

目前,安溪縣根據市委、市政府領導的批示精神,充分抓住這一重大機遇,成立了大白瀨水庫項目前期籌建工作領導小組及大白瀨水庫項目建設工作領導小組。

大白瀨水庫的建設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3月初,將向省水利廳匯報大白瀨水庫前期工作開展情況,爭取在項目立項、資金方面得到支持。制訂工作方案,明確工作目標和時間節點,還將聘請有資質單位開展晉江西溪流域綜合規劃編修、審查。6月進行項目建議書編制。

大白瀨水庫建設涉及多個部門,前期工作任務繁重,需要中央、省、市立項支持。因此在此次市「兩會」上我們建議,市級各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對大白瀨水庫建設工作的協調指導,盡快列入市級「十二五」建設計劃,在前期規劃、項目立項、設計審批、移民安置、爭取資金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形成合力,快速推進水庫建設。

暢想:高峽出平湖

將來某一天,大白瀨水庫可能成為泉州最大的水庫這個消息一經披露,白瀨鄉,這個被晉江西溪貫穿全境的安溪山區鄉鎮立即成為人們目光聚焦地。

白瀨:養在深閨人未識

白瀨鄉距離泉州90公里左右,距離安溪縣城39公里。從泉州出發,經過安溪縣城和湖頭鎮,就進入白瀨鄉。這里山高谷深,兩岸懸崖峭壁,植被茂密。

白瀨鄉負責人介紹,該鄉水力資源豐富,建有數個水電站,已投產的水電裝機容量3.84萬千瓦。該鄉旅遊資源優勢突出,有基礎,就待開發。

小水庫:發電效益不錯

距離鄉政府不遠,就是白瀨水電站,水電站上游兩三公里處即小白瀨水庫大壩,並通過大壩北側山體一條3公里左右的隧洞直通下游水電站。大壩24小時有人值班。其職責包括蓄水、汛期泄洪、觀察水位等。

「我們這個大壩是2000年建成的,主要用來發電。」白瀨水電站的劉廠長介紹,該電站裝機容量為2萬千瓦,每天不間斷地發電。在每年4月到9月汛期,發電量高,枯水期相對較少,但每隔10小時就要發電一次。電站效益不錯,2010年上繳利稅500多萬元。對於未來的大白瀨水庫,劉廠長認為,由於還在規劃中,他也不好評說。

村民:期待水庫改善生活

「建設大水庫,為國家作貢獻,我們當然要支持。」坐在自家茶店,寨坂村村民黃連枝說。他的家位於省道307線一側,不遠處就是小白瀨水庫大壩。

村民黃杉建他無法想像這個水庫究竟有多大,直覺告訴他,水庫一旦建成,他所在的村莊將會沒入水底。屆時,他們的房屋,他們的茶園都將不復存在。靠山吃山,這些年,當地村民家家幾乎都有10來畝的茶園,他們通過種植製作鐵觀音致富,日子還過得去。因此,當聽說可能涉及移民,他們也就對水庫建設多了一份關心。「我們希望政府在移民安置時,不僅補償一筆錢,還要考慮到我們的長遠生活,安置條件好,就不怕以後生活沒著落。」黃連枝想得更遠。他說,大白瀨水庫的建設相應會帶動當地產業經濟發展,比如水利水電旅遊等。他設想,村民如果以適當途徑參與其中,就能得一定經濟效益。

上格村位於白瀨水庫北側的山上。村民大多居住在海拔四五百米的山腰,最高峰王帽山海拔680多米,這里風景奇特、澗水清澈,奇山、奇石、奇樹比比皆是,與山腳白瀨水庫遙相呼應。聽說要建大白瀨水庫,該村一些村民顯得相當興奮。村小學的李老師說,村民對此都很關注,一旦建成大水庫,上格村就在水庫上方,近水樓台先得月,村裡的旅遊資源可以得到充分開發,村民生活相應會得到改善。因此,一些村民對水庫建設充滿了期待。

㈣ 龍灣屬於什麼地方安溪屬於什麼地方

龍灣:不知道您說的是哪一個?
龍灣區是溫州市三大城區之一,位於溫州市東部,甌江入海口南岸。1984年建區。區域陸地面積279平方公里,總人口48萬人(其中戶籍人口29.77萬人),轄5個街道和5個鎮。
龍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吉林省長白山北麓龍崗山脈中段、通化市輝南縣境內,其東部、南部以龍崗山山脊為界,與靖宇、柳河縣相鄰,西部和北部與輝南森林經營局接壤,東南端以雞冠山為頂點,南北與東西走向的龍崗山脈為兩腰。地理坐標為東經126°13′55″~126°32′02″,北緯42°16′20″~42°26′57″。是自然生態系統類型的保護區,成立於1991年,2003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點保護對象是以火山地貌為基礎形成的濕地生態系統、多種多樣的生物物種和生態環境。保護區總面積15061公頃,有6個火山口湖,植物462種,動物279種,有著原始的火山地貌風光,有獨特的火山噴發形成的濕地景觀,包括了由火山口湖向濕地演替的全過程,舉世罕見,是中國最大的火山口湖群。 20世紀60年代,中國科學工作者發現了吉林龍灣地區獨特的濕地類型,並把該地區作為永久性的科研基地。40多年來,科研人員一直對這里的濕地、火山地貌進行生態、地質、地理、生物和自然保護等多方面的研究。

安溪縣位於福建省中部偏南,晉江西溪上游,北緯24°51′-25°26′,東經117°34′-118°18′。總面積2983.1平方千米。人口107萬人(2006年)。除官橋、湖上、劍斗、白瀨等少數畲族居民外,其餘均為漢族,通閩南方言。

㈤ 北京安溪商會的籌備成立

北京安溪商會籌備組正式成立 在京安溪籍工商業者超兩萬人,涉及茶業、礦業等幾十個行業
早報訊 6月21日,北京安溪商會籌備組正式成立。從今以後,安溪籍工商企業等各界在京人士將擁有自己的一個新家。
當日下午,來自各界的籌備組成員在北京中閩恆益集團恆益大廈會議室舉行成立儀式,北京福建企業總商會常務副會長、北京中閩恆益集團董事長蘇談益先生出任北京安溪商會籌備組組長。在成立儀式上,籌備組全體成員在蘇談益的帶領下集體宣讀籌備宣言。
在成立會上,籌備組成員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大家表示願意為北京安溪商會的成立竭盡全力,求真務實,開拓進取,在工作中自覺接受各級領導、各方鄉賢的監督和指導。據籌備組秘書長蘇健民先生介紹,籌備組下一步的主要工作是聯系、走訪在京各類企業中擔任領導職務和管理工作的安溪籍鄉親,以及在京從事商貿活動的經營者、投資者、技術人員,包括經濟界、理論界、法律界等安溪籍人士。另外,將繼續聘請海內外安溪籍鄉賢擔任籌備組顧問,以集思廣益,共襄盛舉。
據悉,目前在京的安溪籍工商業者人數已超過兩萬人,涉及茶業、礦業、金融、物流、水暖、石材、電子通訊、環保科技、汽車配件等幾十個行業。中共安溪縣委、縣政府和縣委統戰部、工商聯十分關心在京鄉親,關心北京安溪商會的建設情況,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多次過問並親自到會部署北京安溪商會的籌備工作。目前,已有160多家上規模的企業申請入會。
據悉,中國商業對外貿易總公司總經理兼黨委書記陳聯真,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主任陳仁義,福建團省委副書記徐姍娜,中組部研究所政黨研究室主任陳龍發,國家開發銀行法律評審處處長李啟迪,中國致公黨中央辦公廳秘書謝冠藝,泉州市政府駐京辦副主任鄭志勇,安溪縣委統戰部副部長、工商聯黨組書記林啟明,北京廈門商會秘書長楊天標,北京福建企業總商會茶業分會秘書長汪朝江等共同見證了北京安溪商會籌備組的成立儀式。

㈥ 安溪縣的土壤數據(PH值)~~~跪求~~

找安溪地質局哈哈。 或者 安溪網第一門戶

㈦ 2009.12.19 安溪地區是不是 有發生地震、

有啊!咱也是泉州,剛才上網明顯感覺到
台灣發生6.8級地震 廈門泉州等地震感強烈http://news.QQ.com 2009年12月19日21:26 環球網 李秋恆 我要評論(4318)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李秋恆報道,綜合台媒報道,據台灣「中央氣象局」消息,12月19日晚上9點02分左右,台灣發生里氏6.8級地震,福建泉州和廈門等地震感強烈。

據報道,此次地震震中在花蓮地震站東南方25公里左右、地震深度45.9公里,規模6.8級,花蓮震度最高達7級,雲嘉台東中部宜蘭都是5級,高屏和北部竹苗、台南4級。

美國地質勘探局網站則將此次地震定為里氏6.4級。

據台灣網友反應,全台從北到南皆能感受到強烈的震度,網友大量湧入台「中央氣象局」網站查詢,也因此造成網站一度癱瘓。

據大陸福建省泉州和廈門等地網友反映,當地震感也很強烈。

--------------------------------------------------------------------------------

中新網12月19日電 據台灣媒體報道,19日晚間9時左右,台灣花蓮外海發生地震。

台灣從北到南皆能感受到強烈的震感,網友大量湧入氣象部門網站查詢,也因此造成網站無法聯機。

--------------------------------------------------------------------------------

台海網快訊 據台灣「中央氣象局」消息,12月19日晚上9點02分左右,台灣發生里氏6.8級地震,福建泉州和廈門等地震感強烈。

據報道,此次地震震中在花蓮地震站東南方25公里左右、地震深度45.9公里,規模6.8級,花蓮震度最高達7級,雲嘉台東中部宜蘭都是5級,高屏和北部竹苗、台南4級。台北縣傳出災情,北縣清雲路一處民房倒塌,目前仍沒有傷亡報告。

㈧ 福建馬坑鐵礦勘查歷程簡況

馬坑鐵礦區內礦產資源豐富。據記載,礦區開展地質工作始於1913年,前期主要集中在龍岩—坎市一帶早二疊世煤系地層分布區。礦區中礦段太保林地表受到F1斷層影響,地表矽卡岩褐鐵礦發現較早,據說百年以前已有小型的人工采礦和冶煉遺跡。1956~1957年先後有冶金806隊、華東地質局378隊、安溪地質隊、有色金屬309隊進行普查或者踏勘,開展少量山地工作,未能發現隱伏鐵礦(均認為地表礦規模小,遠景有限給予否定)。1957年10月,華東地質局403物探隊在礦區進行1:10000磁測,發現有長寬達4000m×1000m的磁異常,從而揭開了探索本礦區深部隱伏磁鐵礦的序幕。1958~1982年,在大量地質及科研工作的基礎上,開展了三個階段礦區勘查鑽探工程,完成鑽探工作量141998.65m,探明鐵礦儲量4.79億t,伴生鉬礦8.29萬t,是華東最大的鐵礦床。2010年3月~2013年12月,隨著「攻深找盲、探邊摸底」為重點的新一輪地質找礦工作的開展,福建省第八地質大隊在馬坑外圍石岩坑鐵礦區開展深部鑽探,完成鑽探工作量10527.81m/12孔,初步探求鐵333+334?資源量1.14億t,遠景資源量2億多噸。

福建馬坑鐵礦是國內著名的特大型磁鐵礦床之一。礦床具有儲量大、埋藏深、層位穩定、可造性好、礦坑涌水量大等特點,經規劃論證,可建設年采選600萬t以上規模的特大型礦山。在礦區近百年的勘查歷史中,鑽探工程的開展主要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958年3月~1962年3月,普查和初步勘探鑽探

1958年3月~1962年3月,福建省地質局第四地質大隊對馬坑礦區進行了普查和初步勘探,共施工鑽孔39個,計9524.97m,證實深部礦體為一較大的隱伏磁鐵礦體。

該次初步勘探主要在71~87線間(即中礦段)海拔+170m以上,用400m間距進行控制,求得C1+C2級鐵礦儲量5139萬t,其中C1級儲量849萬t,伴生鉬金屬量6617t;對71線以西(西礦段)也有少量鑽孔控制;87~91線(東礦段)鑽孔也已見礦。

第二階段:1971年4月~1976年3月,中礦段勘探、西礦段普查評價鑽探

1971年4月~1976年3月,福建省地質局地質一團對馬坑中礦段(71~87線)進行勘探,施工104個鑽孔,計36064.69m;對馬坑西礦段(71線以西)進行普查評價,施工11個鑽孔,計4596.53m。

該次勘探主要是對中礦段礦體用100m×100m與200m×(100~150)m進行控制,共求得B+C1+C2鐵礦儲量1.15億t,其中B級儲量1652.78萬t,C1級儲量6824.18萬t;輝鉬礦總量12160.35t。

第三階段:1976年3月~1982年4月,西礦段詳查-勘探鑽探

1976年3月~1982年4月,福建省地質八隊對馬坑礦區西礦段進行了詳查-勘探工作,完成鑽探工作量101337.43m/163個孔(含水文孔)。

該階段詳查-勘探工作,提交了《福建省龍岩市馬坑礦區西礦段鐵礦詳細勘探地質報告》,求得鐵礦A+B+C級儲量44673.17萬t,其中A級儲量5906.96萬t、B級儲量26138.18萬t、C級儲量12628.03萬t;鉬礦金屬量74761.73t。

第四階段:2010年3月~2013年12月,馬坑外圍石岩坑鐵礦區深部鑽探

2010年3月~2013年12月,隨著以「攻深找盲、探邊摸底」為重點的新一輪地質找礦工作的開展,福建省第八地質大隊在馬坑外圍石岩坑鐵礦區開展深部鑽探,完成鑽探工作量10527.81m/12孔,初步探求鐵333+334?資源量1.14億t,遠景資源量2億多t。

由於馬坑鐵礦勘查歷史相對較長,有些資料收集難度大。通過請教當年實施找礦勘查的老一代地質工作者,系統收集、整理再現福建馬坑鐵礦勘查鑽探技術方法研究與應用的文字資料、照片與實物資料,全面總結鑽探技術在馬坑礦區找礦中的作用、應用、價值等情況。研究發現,馬坑鐵礦各勘查階段應用的鑽探技術手段,反映了當時全國鑽探的技術水平,具有較高的保留和傳承價值。這一成果,為基地開展鑽探科研、培訓與科普積累了基礎素材。馬坑鐵礦各階段主要鑽探設備及方法見表1.1。

表1.1 馬坑鐵礦各階段主要鑽探設備及方法

續表

㈨ 龍門鎮的人文歷史

龍門鎮地靈人傑,英才輩出。桂瑤人林志中、林建猷父子都是清代總兵。著名愛國僑領庄希泉,新中國成立後曾歷任中僑委副主任,全國僑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多屆常委、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協助黨做了大量海外統戰工作;龍山村人曾星如,香港著名企業家,在海內外創辦企業20多家,他曾榮任香港福建同鄉會理事長,福建省政協常委和全國政協委員等職。金獅人陳映真,出生於台北市,著名作家,曾在鄉土文學論戰時博得「海峽兩岸第一人」美稱。金獅村人白鴻,是名聞閩南地區的書法家,作品曾多次獲獎。
1.林 水 芸(1918-1945)字秀會 早年參加中共活動 配合師柴等在埔頂辦夜校宣傳抗日救國精神 曾任中共安南同武工隊長兼龍山支部書記 縣工委武裝委員 龍門區工委書記 烈士1994年版縣志1247頁有傳
2.林 綠 竹(1919- )又名張連、 暨南大學、早年參加中共活動(副廳級 離休)閩西南黨組織主要領導人之一 、曾任龍門支部負責人暨南大學黨支部書記、中國學聯常委宣傳部長、 組建台灣工委、在港建立中共泉廈臨時工委任書記、 中共安溪中心縣委副書記 、八支四團副政委、後任德化縣委書記兼永春縣長、 晉江專區副專員 、地委副書記 、專員 、兼任泉州師范專科學校黨委書記、校長、 福州軍區對台辦省委對台辦專職副主任、省地質局副局長、省科委副主任、顧問 、著有《上下求索》。
3.林 生 竹(1906-1951) 字淑節、官章虛靜 、上海法律大學畢業、縣黨部執行委員(黨務指導員 )財政政委委員長
4.林 降 祥 (1915-1992) 字淑瑞,又名梁奕林、林貞民,就讀於集美水產航海學校、商業學校﹑復旦附中、廣西大學、復旦大學和上海北子路英語補習學校、早年參加中共活動、 組織黨的同情小組任龍門黨支委書記、瓜哇(印尼)抗 日同盟總部組織部長、創辦《南僑日報》任社長、1952後任職中央華僑事務委員會、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第三屆委員會委員、第四屆委員會名譽委員、中國僑聯辦公室副主任 、聯絡部負責人、中國僑聯主席
5.林 耀 照(1864-1909)字淑清 歲貢生 官章超英(天守長子)欽命 頭品頂戴閩浙總督部堂兼巡撫海關船政大臣二品銜福建提學使司 松姚為「恩元」宣統**科中式歲貢第二名(「恩元」匾今存掛厚井池塘頭厝)
6.林 金 獅(1927-2015)字淑,又名文獅、別名曾民、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等軍事院校畢業、閩西南黨組織主要骨幹、曾任中共閩南特委聯絡員、安南同工委書記、游擊隊政委、八支四團獨立十四連連長、縣常備大隊晉江軍分區情報南京軍區駐廣州情報站、福州軍區等情報部少校參謀、 作戰處處長、副師級
7.林 志 祿(1949- )字彥,又名:林軍 ,曾任國家計委辦公廳主任、副秘書長,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黨組書記 總經理、 2004年7月當選為第七屆中國僑聯副主席、2007年4月調任中國僑聯黨組書記、 2008年1月當選為第七屆中國僑聯主席、 2009年7月當選為第八屆中國僑聯主席、現任中國僑聯黨組書記主席、 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中共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十八大中共中央委員。
8.林 師 柴(1907-1935)字敬,又名什柴,集美師范畢業、早年化名丹夫;20歲參加中共活動、任廈鼓浪嶼光華小學教導主任、祟德學校附小主任、龍(文)小學校長、與水芸等在龍山埔頂等地辦夜校宣傳抗日救國精神、任安南同邊區特委宣委兼龍門支部書記、後任中心縣委安南同特支書記、烈士
9.林 春 長(1912-1995)字敬、又名長青、 集美中學畢業、曾任龍榜鎮長、長康區區長、國民黨陸軍上校。
10.林 文 芳(1916-2014) 字敬、又名林伍、 別名喬森、 集美師范農林學校畢業、1937年任中共安南同臨時縣工委書記、潛入軍統閩南第三通訊處、先後任龍榜副鎮長、鎮長鎮公所特別支部書記、 抗日警備大隊副隊長、 八支四團七營教導員、1949年後歷任後龍城區區長、 縣教育科、司法科副科長、 縣委文化部長 、泉州五中副校長、泉州七中校長、華僑大學化學系副主任圖書館科長、永春北硿茶果場副主任。
11.林 清 安(1924-1997)字敬平、集美水產畢業、早年參加中共活動、1944年任龍榜鎮抗日警備大隊中隊指導員、1946年9月中共龍門區工委書記、後曾任安溪縣長、中共平潭縣委書記、福建閩侯地委、福建省海洋研究所黨委書記、省水產廳副廳長 (安溪縣志有傳)。
12.林 志 建 (1961- )字時,中共黨員,中央黨校大學學歷、歷任安溪湖頭鎮鎮長、安溪虎丘鎮書記、安溪縣宣傳部部長、石獅市委副書記、現任職泉州市紀委副書記。
13.林 江 南(1949 - )字馨時、自號南滬、江西教育學院、武警江西總隊後勤部軍需處。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