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一必修一第一章測試題與答案解析
1.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一模塊試題
第Ⅰ卷(選擇題)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分)
1、在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中( )
A.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水星
B.土星和木星的質量最大
C.木星和火星的體積最大
D.木星與金星之間有一個小行星帶
2、有關天體系統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最高一級的天體系統是星系
B.河外星系包括銀河系
C.太陽是銀河系的中心
D.形成天體系統的基本條件是天體間的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
3、與地球上存在生命無關的因素是( )
A.日地距離適中
B.晝夜交替周期不長
C.形成了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
D.形成了地轉偏向力
4、關於黃赤交角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黃赤交角目前是23°26′ ②黃赤交角是地球「斜著身子」繞日公轉造成的 ③黃赤交角
隨直射點的移動而變化 ④黃赤交角決定了直射點來回移動的范圍 ⑤黃赤交角是黃道面
與赤道面的交角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②③④⑤
5、從3月17日起,再過10天,下列城市中白天最長的是( )
A.上海(30°N) B.北京(40°N)
C.廣州(23°N) D.哈爾濱(46°N)
6、有關晨昏圈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每天都垂直於赤道與經線重合
B.任何時候都自西向東移動
C.每天都平分赤道和地球
D.任何時候都與經線斜交
7、關於地方時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同一條經線地方時相同
B.同一條緯線地方時相同
C.東邊的時刻總是西邊的時刻總是早
D.經度每相差15°地方時相差1小時
8、當「北京時間」為4月1日8點10分時,4月1日在全球的分布還有( )
A.多一半的地方
B.少一半的地方
C.恰好一半的地方
D.全部
9、一艘輪船在海上航行,當太陽當頂時聽到的格林尼治時間是16時,此時船位置在( )
A. 60°E B. 60°W
C. 90°E D. 90°W
10、甲地(50°E,30°N)晝長16小時,乙地(50°W,30°N)日出的地方時是( )
A. 5時 B. 6時
C. 4時 D. 8時
11、當位於116°19′E的北京地方時為12時( )
A.悉尼(150°E附近)的區時為14時
B.東京(120°E附近)的區時為11時14分44秒
C.洛杉磯(120°W附近)的區時為第二天的4時14分44秒
D.阿克拉(0°經線附近)的區時為4時14分44秒
12、下列與太陽輻射有關的是( )
A.兩極地區出現極光
B.地球內部溫度不斷升高
C.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形成
D.「磁暴」使磁針不能正確指示方向
13、地球上太陽直射的最南和最北界線的決定因素是( )
A.地球的自轉 B.地球的形狀
C.黃赤交角的大小 D.國際規定
我國領土最西段(約73°E)在帕米爾高原上。據此回答14、15題
14、3月21日,我國領土最西端日出時北京時間約為( )
A. 8時18分 B. 9時8分
C. 10時28分 D. 11時18分
15、當帕米爾高原日出時間由最晚逐漸提早時,地球公轉的線速度( )
A.接近最快 B.接近最慢
C.由最快轉慢 D.由最慢轉快
16、太陽輻射的能量來源於 ( )
A.氫原子核的聚變反應
B.氫原子核的裂變反應
C.氦原子核的聚變反應
D鈾等元素裂變的連鎖反應
17、下列4天中,北京某地(40°N)測出正午太陽高度角最接近50°的一天是( )
A. 3月4日 B. 3月8日
C. 3月13日 D. 3月17日
18、地球上晝夜長短變化幅度最小的地方是( )
A. 南極和北極 B. 南、北極圈
C. 南、北回歸線 D. 赤道
右圖表示地球公轉軌道和太陽的位置,讀圖回答19、20題
19、①②③④四點中,有一點為近日點,該點應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當地球公轉位於圖中⑤處時,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此時南京的日出時間為北京時間6時
B.晨昏線經過南北極點
C.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並正向北移
D.我國華北地區經常遭受冷空氣侵襲
21、9月23日,當飛機達到135°E上空時,在舷窗邊的乘客看到了海上日出。這時北京
時間可能是( )
A.接近7時 B. 5時多
C.不到5時 D. 7時多
一架在南半球飛行的飛機,飛越晨昏線上空時,當地時間為8日5時。回答22、23題。
22、在下圖所示的四個地區中,它飛越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3、6小時後,該飛機到達西6區的芝加哥,芝加哥的區時是 ( )
A. 7日16時 B. 7日18時
C. 8日18時 D. 8日6時
24、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大值的緯度范圍( )
A. 23°26′N~90°N
B. 0°一90°N
C. 23°26′S~23°26′N
D. 0°~23°26′N
25、關於下圖的錯誤敘述是( )
A.甲地溫度高於乙地
B.丁處的氣壓高於丙
C.若丙處氣溫為1℃,則乙處氣溫一般低於25℃
D.甲、乙、丙、丁之間形成的熱力環流呈順時針方向流動
26、下圖中,能正確表示地面和高空等壓面分布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7、如果用a表示晨線,b表示昏線,下圖各圖正確的是( )
28、引起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是( )
A.高低緯度間熱量的差異
B.地轉偏向力
C.同一水平面上的氣壓差異
D.水平氣壓梯度力
29、若地球表面性質均一,且不自轉,則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將形成赤道與極地之間的單圈環流
B.將形成赤道低壓帶和極地高壓帶
C.將不會形成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
D.將不會形成冷暖氣流的相遇情況
30、關於地球上各氣壓帶、風帶特徵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高氣壓帶均由空氣遇冷收縮下沉形成
B.高氣壓帶均盛行下沉氣流
C.低氣壓帶均盛行上升氣流
D.盛行西風由較低緯度吹向較高緯度,因而容易成雲致雨
31、下列風向示意圖,正確表示南半球近地面的是( )
32、讀下面兩幅等壓線圖,A.B.C.D四處風力最大的是 ( )
33、甲、乙兩圖分別表示某濱海地區海陸表面氣溫和海陸上空氣流的變化特徵,由圖甲
可知乙出現時間約為( )
A.6時~18時 B.18時~次日6時
C.8時~16時 D.16時~次日8時
34、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①赤道地區上空,水平氣壓梯度力指向高緯地區 ②南北緯30°附近上空,空氣堆積下沉
③東北信風與東南信風在赤道附近輻合上升 ④南半球的盛行西風為西南方向
A. ④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35、有關季風的正確敘述是( )
A.海陸熱力差異是形成季風的次要因素
B.季風環流屬於大氣環流
C.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是形成東亞季風的重要原因
D.西南季風是由東北信風偏轉而成
36、全球變暖引起的後果是( )
A.高緯度地區比原來降水更少 B.海平面下降
C.溫帶地區糧食產量下降 D.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濕狀況不會發生變化
37、引起氣候變暖的溫室氣體主要是( )
A.二氧化碳、甲烷 B.二氧化硫、氟氯烴
C.臭氧、二氧化硫 D.二氧化碳、臭氧
第Ⅱ卷(非選擇題)
二、綜合題:
38、下圖上部是全球年降水量隨緯度變化的一般情況,下部表示大氣的運動狀況,讀圖
回答下列問題:(6分)
⑴、從氣壓帶看①是 帶,
②是 帶。
⑵、從近地面風帶看③是 帶,
④是 帶。
⑶、氣壓帶、風帶是隨 的移動而移動的,
圖示氣壓帶、風帶位置大約在北半球 日(節氣)前後。
39、下圖為地球某日太陽光照示意圖,圖中陰影部分為黑夜,其他地區為白晝,
讀圖判斷:(7分)
⑴該日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是 。
⑵此時,90°E的時間是 月 日 時,
北京時間是 時。
⑶此時,赤道與晨昏線相交點的經度分別為( )
A. 45°E、135°W B. 135°E、45°W C. 60°E、120°W D. 0°、180°
⑷此日,會出現的地理現象是 (多項選擇)
A.黃赤交角略微變小 B.東京(35°N,140°E)白晝時間比悉尼(35°S,150°E)短
C.上海的日出時間比北京晚 D.上海的正午太陽高度是一年中最小值
E.地球自轉線速度從北回歸線向南北遞減
F. 地球上出現極晝極夜的范圍達一年中的最大值
把答案也給你吧
鞍山市第十三中學
2006-2007學年度第一學期 期中考試
高一地理參考答案
1~5 BDDBD 6~10 CBABC 11~15 DCCBA 16~20 ADDBA
21~25 CABAB 26~30 DBACA 31~35 CCCCB 36~37 CA
38 ⑴ 副極地低壓帶 副熱帶高壓帶(2分)
⑵ 東南信風帶 盛行西風帶(2分)
⑶ 太陽直射點 冬至(2分)
39 ⑴ 23°26′S,90°E(1分)
⑵ 12月22日12時(1分) 14時(1分)
⑶ D(1分)
⑷ B、D、F(3分)
2.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試題及答案
叫老師拿
3. 高一必修一地理一單元練習題及答案
拿個郵箱來發你吧,不然就從網上自己下載,單元練習應該很多的
4.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
必修模塊1(自然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天體系統的級別:總星系——銀河系(河外星系)——太陽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①穩定的太陽光照條件②比較安全的宇宙環境③因為日地距離適中,地表溫度適宜(平均氣溫為15度)④因為地球的質量和體積適中,地球能吸引大氣形成大氣層(氮、氧為主)⑤形成並存在液態水
3、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1)太陽活動的標志:黑子、耀斑
(2)影響:影響電離層,干擾無線電短波通訊;產生「磁暴」現象和「極光」現象;影響地球氣候。
4、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①晝夜交替: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晨昏線(圈)——與赤道的交點的時間分別是6時和18時——太陽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與太陽光線垂直;
②地方時差:東早西晚,經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時。
③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隨緯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長短的變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極圈及其以北的地區,出現極晝現象。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夜長晝短,緯度越高,夜越長晝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極圈及其以北的地區,出現極夜現象。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各為12小時。
④赤道全年晝夜平分。南半球的情況與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同一時刻,正午太陽高度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正午太陽高度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此時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各緯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緯度達最小值。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正午太陽高度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此時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各緯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緯度達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正午太陽高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
(3)四季的變化(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隨著季節而變化,使太陽輻射具有季節變化的規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節的劃分:3、4、5月為春季,6、7、8為夏季,9、10、11為秋季,12、1、2為冬季。
6、地球的圈層結構以地表為界分為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
(1)地球內部的圈層根據地震波(縱波、橫波)的特點劃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地殼物質主要由岩石(岩漿岩、沉積岩、變質岩)組成,上地幔的軟流層是岩漿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鐵鎳物質組成。
(2)外部圈層: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
【第二章 自然地理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
1、岩石分三大類:①岩漿岩(岩漿上升冷卻凝固而成)②沉積岩(岩石在外力的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岩作用下形成)③變質岩(變質作用)。從岩漿到形成各種岩石,三大類岩石可以相互轉化,又到新岩漿的產生,這一運動變化過程,構成了地殼物質循環。
2、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地質作用):
(1)內力作用——能量來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內部熱能,它表現為地殼運動、岩漿活動、變質作用。造成地表高低不平。地質構造的類型有褶皺(背斜和向斜)和斷層(地壘和地塹)。
(2)外力作用——能量來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陽能和重力。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趨向平坦。表現為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岩作用。流水侵蝕地貌(V型谷)、堆積地貌(沖積扇、沖積平原和三角洲);風蝕地貌(風蝕窪地、蘑菇)、風積地貌(沙丘)。
3、六大板塊名稱: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一般說來,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兩個板塊之間的交界處,是地殼比較活動的地帶,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塊的交界處。生長邊界——板塊張裂處,常形成裂谷、海洋。消亡邊界——板塊碰撞處,常形成山脈、海溝。
4、大氣受熱過程:太陽輻射(短波)、大氣削弱、地面增溫、地面輻射(長波)、大氣增溫、大氣輻射(長波)、大氣逆輻射(保溫作用)
(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選擇性,臭氧吸收紫外線,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對可見光吸收的很少。②反射作用:雲層和顆粒較大的塵埃。雲層的反射作用最顯著。③散射作用:空氣分子或微小塵埃,使一部分太陽輻射不能到達地面。
(2)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大氣吸收地面輻射並產生大氣逆輻射(射向地面的大氣輻射),把部分熱量歸還給地面,雲層越厚大氣逆輻射越強。
5、全球近地面有7 個氣壓帶(高低壓相間分布),6 個風帶。
(1)低緯度環流:
①赤道低壓帶:因為熱力作用形成,氣流輻合上升,易成雲致雨,形成多雨帶。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熱帶雨林氣候(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東南亞的馬來群島)
②副熱帶高壓帶:因為動力作用而形成,氣流在30度緯度上空聚積而下沉,形成少雨帶(東亞季風區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區形成熱帶沙漠氣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亞的沙漠、北美美國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魯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亞大沙漠)
③信風帶: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壓的氣流,在北半球右偏成東北信風,在南半球左偏成東南信風。
(2)中緯度環流:
④副極地低壓帶:由來自低緯的暖氣流與來自高緯的冷氣流相遇運動上升而形成。形成溫帶多雨帶。
⑤中緯西風帶:由副高吹向副極地低壓帶的氣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風,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風,習慣上叫西風,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區,在大陸西岸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歐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溫哥華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側、澳大利亞南端及塔斯馬尼亞島、紐西蘭等)
(3)高緯環流:
⑥極地高壓帶:因為熱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氣下沉,形成少雨帶。不過極地因為氣溫低,蒸發更少,所以極地屬於降水量大於蒸發量的地區,為濕潤地區。
⑦極地東風帶:由極地高壓帶吹向副極地低壓帶的氣流,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東北風,南半球左偏成東南風。
(4)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移動的原因: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動。△移動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單一氣壓帶或風帶作用形成的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赤道低氣壓帶)、熱帶沙漠氣候(副熱帶高氣壓帶)、溫帶海洋性氣候(中緯西風帶)。
(6)氣壓帶、風帶移動形成的氣候類型:熱帶草原氣候(夏季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冬季受低緯信風帶控制)、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冬季受中緯西風帶控制)。
6、常見的天氣系統:鋒面系統(冷鋒、暖鋒、准靜止鋒)、氣旋(低壓)和反氣旋(高壓)、鋒面氣旋。氣旋是低壓,低壓系統在實際大氣中常會出現沿中心向一定方向延伸出的低壓槽,在低壓槽上形成了鋒面系統。鋒面與氣旋是一個整體(高壓系統是沒有的)。
7、水循環
(1)類型:海陸間大循環(大循環)、陸地循環(水量很少)、海洋循環(水量最大)
(2)各環節的名稱:蒸發、降水、水汽輸送、地表徑流、地下徑流、下滲、植物蒸騰
(3)意義:它使陸地水不斷得到補充、更新,使水資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態;聯系四大圈層。
8、洋流:
(1)類型:按成因分風海流、密度流、補償流;按性質分暖流和寒流。
(2)分布:△中低緯度——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北半球順時針流動(與半球反氣旋方向一致),南半球逆時針方向流動(與南半球反氣旋方向一致)。△中高緯度(主要指北半球)——以副極地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南半球西風漂流,世界最強大的寒流。△北印度洋的季風洋流——夏季由西向東流,冬季由東向西流(夏順冬逆)。
(3)影響:①對氣候的影響:暖流起到增溫、增濕作用(西歐海洋性氣候的形成,得益於北大西洋暖流);寒流起到降溫、減濕作用(澳大利亞西海岸的維多利亞沙漠、秘魯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馬沙漠的形成都與沿岸的西澳大利亞寒流和秘魯寒流有關)
②對海洋生物的影響——漁場的分布:寒暖流交匯處,給魚類帶來了豐富多樣的餌料。
△北海道漁場——日本暖流與千島寒流的交匯處。△紐芬蘭漁場——拉布拉多寒流與墨西哥灣暖流的交匯處。△北海漁場——北大西洋暖流與高緯南下的冷海水交匯形成。△秘魯漁場——上升補償流使深層海水上泛,帶來深海的硅酸鹽類,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是魚類的餌料。
③對海洋污染的影響:有利於污染物的擴散,加快凈化速度;但也使污染物的范圍擴大。
④對海洋運輸事業的影響:順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
【第三章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區域差異】
1、地理環境包括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氣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1)氣候的變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層得以不斷改造,生物對地理環境的作用,歸根結底是由於綠色植物能夠進行光合作用。
(2)生物在地理環境形成中的作用:聯系有機界與無機界,促使化學元素遷移;改造大氣圈,使原始大氣逐漸演化為現在大氣;改造水圈,影響水體成分;改造岩石圈,促進岩石的風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環境創造了生物,生物又創造了現在的環境。所以生物是地理環境的生物,同時又是地理環境的塑造者
(3)地理環境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舉例:我國西北內陸——由於距海遠,海洋潮濕氣流難以到達,形成乾旱的大陸性氣候——河流不發育,多為內流河——氣候乾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風化和風力作用顯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發育差,有機質含量少。
2、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1)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緯度地帶性):受太陽輻射從赤道向兩極遞減的影響——自然帶沿著緯度變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規律的更替,這種分異是以熱量為基礎的。例如:赤道附近是熱帶雨林帶,其兩側隨緯度升高,是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
(2)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經度地帶性):受海陸分布的影響,自然景觀和自然帶從沿海向大陸內部產生的有規律的地域分異,這種分異是以水分為基礎的。例如:中緯度地區(特別是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從沿海到內陸出現:森林帶—草原帶—荒漠帶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在高山地區,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從山麓到山頂的水熱狀況差異很大,從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帶。舉例:赤道附近的高山,從山麓到山頂看到的自然帶類似於從赤道到兩極的水平自然帶。
【第四章 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聚落的形成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可從形態上反映出來:平原地區,地形比較完整、開闊、平坦,聚落呈圓形或不規則的多邊形,規模較大;山區聚落沿河谷或在比較開闊的低地分布。例如:我國的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數位於平原上。平原地區的區位優勢: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便於農耕,且有利於交通聯系和節省建築投資。也有的平原不適宜城市的發展。例如:熱帶地區,低地悶熱,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最著名的是巴西,其城市不是分布在亞馬孫平原,而是巴西高原。
2、地形對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公路選線避開不利地形,地形平坦地區的交通線網密度較大(造價低、工程量小),山地、丘陵地區的密度較小(造價高、工程量大)。
3、全球氣候變暖對農業生產有利方面:高緯度地區升溫幅度最大,作物生長期延長,產量增加;對農業生產不有利方面:中緯度半濕潤半乾旱區,若降水量不變,增溫將加速陸地蒸發,使土壤中水分減少,導致作物產量下降。對工業生產也有一定的影響,溫度升高將減少高緯度地區供暖的能源消耗,明顯增加低緯度地區製冷的能源消耗。
4、自然資源的定義:人類直接從自然界獲得,並用於生產和生活的物質和能量。它包括氣候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自然資源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物質基礎。舉例:能源利用對生產力的發展有巨大推動作用。△柴草為主要能源——社會生產力水平很低,△18世紀,煤炭為主要能源——社會生產力大幅提高,△20世紀50年代以後,石油為主要能源——極大地促進了生產的發展。
5、常見的自然災害有水災、旱災、台風、暴雨、寒潮、沙塵暴、暴風雪、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了解它們發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5.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基礎測試答案
為什麼不自己做呢?
6. 地理必修一第一單元試卷含答案 百度文庫
1。天體 吸引 繞轉 天體系統 地月系 太陽系 銀河系 總星系 銀河系 河外星系 宇宙
2。太陽內 哈雷彗星 76
3。地震波 縱波容 橫波 不連續面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33千米處 2900千米處
地殼 地幔 地核 地殼 上地幔頂部
4。普通 存在生命 生命存在 光照 宇宙 日地 15°C 體積 質量 大氣層
5。氣體球 氫 氦 6000K 電磁波 核聚變反應
6。光球層 光球 色球 日冕 光球 黑子 色球 耀斑 黑子和耀斑 黑子 11
7。氣候 電離層 無線電短波
希望對你有些幫助哦 這些問題的答案可以在書上找的
7. 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一章的所有計算公式,和知識點的詳細解析。請速回。
先為你提供一個非常有用的,採納後繼續!
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公式是: H=90度—專緯度差
其中,屬H為正午太陽高度,緯度差是所求地點與太陽直射點之間的緯度差距。緯度差的計算方法是:同減異加。即所求地點與太陽直射點處於同一半球,使用減號;處於不同半球使用加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