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魯教版網課
『壹』 誰有魯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學習視頻
推薦中國地理課程網,上面有很多專題,包括經緯網,值得你去學習。
一、首先了解構成經緯網的基本要素的知識:
1.地軸和兩極
(1)地軸是地球自轉運動的旋轉軸。它通過地心連接兩極。
(2)兩極是地軸的兩端同地球表面相交的兩點。其中對著北極星附近的一端是地球的北極,另一端是地球的南極。
兩極是地面上確定向北方向的依據,我們把向著北極的方向定為北,北極是地面上的最北點,在北極四面八方都是南;向著南極的方向定為南,南極是地面上的最南點,在南極前後左右都是北。在地球門轉過程中,地面上除了兩極之外的各點都能在空間旋轉成不同大小的圓,只有南極和北極是兩個旋轉的點。
2.經線、本初子午線,經度和東,西半球
(1)經線是地球表面連接南、北兩極的線。
經線具有如下主要特點;
①所有的經線都在南極和北極匯合。
②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經線也叫南北線或子午線。
③所有的經線長度大致相等。緯度相差一度的經線的長度為111km
④兩條正相對的經線,形成一個經線圈。
⑤任何一個經線圈把地球表面平分為兩半球。
(2)本初子午線是地球上計算經度的起始經線,又名「首子午線」。國際上規定以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的經線為「本初子午線」,即零度經線,全球經度以它作為零點
(3)經度是以通過當地的經線平面與本初子午面之間的夾角來量度的。
①東、西經度的劃分:本初子午線(零度經線)以東的180°屬於東經,以西的180°屬於西經。
②經度的讀寫,除了0°經線和180°經線之外,其餘的經度都要區分東經或西經。經度的書寫方式,如東經120°也可寫成120°E
③在地圖上判別東、西經:經度度數向東增大的是東經,經度度數向西增大的是西經。在北極地區的地圖上,經度按逆時針方向增大的為東經,按逆時針方向減小的為西經。在南極地區的地圖上,經度按順時針方向增大的為東經,按順時針方向減小的為西經。
(4)東、西半球:以西經20°和東經160°的經線圈來劃分,從西經20°向東通過0°經線到東經160°的半球為東半球;從西經20°向西通過180°經線到東經160°的半球為西半球。注意:東、西經度與東、西半球的范圍不完全一致。
3.緯線、緯度、赤道和南、北半球
(1)緯線是地球表面與經線相垂直的線。與經線相比,緯線有如下的一些特點:
①所有緯線都相互平行。
②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③每條緯線都自成圓圈,單獨構成緯線圈。
④各條緯線的長短不等,最長的緯線是赤道,由此越往南、往北,緯線越短,即緯線圈越小,到了兩極就縮小成點了,
(2)緯度是以赤道平面與本地鉛垂線的夾角來量度的。
①南、北緯度的劃分:赤道是計算緯度的起點,定為 0°緯度。赤道以北的緯度屬於北緯,赤道以南的緯度屬於南緯。
②緯度的讀寫:如北緯 23°26′,也可寫成23°26′N。
③地圖上緯度的標註:在一般地圖上,緯度標注在緯線的東西兩端,在緯線呈同心圓的南、北極地區的地圖上,通常把緯度沿0°和180°經線標注在相應緯線的近旁。
④在地圖上判別南、北緯:緯度度數向北增大的是北緯,緯度度數向南增大的是南緯。在南,北極地區的地圖上,向著北極的方向為北,向著南極的方向為南。
⑤低、中、高緯度的劃分:通常把南、北緯30°之間的緯度稱為低緯度,南緯或北緯30°到60°之間的緯度稱為中緯度,南緯或北緯60°到90°之間的緯度稱為高緯度。注意與五帶的區別,五帶是以南北回歸線劃分的。
『貳』 高中地理必修一魯教版《學習與評價》答案
同情啊,可惜很難找到答案滴
『叄』 魯教版地理必修一期中考復習資料
地球自轉:地球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轉動。地球自轉是地球的一種重要運動形式,自轉的平均角速度為 7.292×10-5弧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轉線速度為 465米/秒。一般而言,地球的自轉是均勻的。但精密的天文觀測表明,地球自轉存在著3種不同的變化。地球自轉一周耗時23小時56分,約每隔10年自轉周期會增加或者減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
自轉的地理意義: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又圍繞太陽公轉。地球自轉與公轉運動的結合使其產生了地球上的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速度是不均勻的)。同時,由於受到太陽、月球、和附近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大氣、海洋和地球內部物質的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地球自轉軸在空間和地球本體內的方向都要產生變化。
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又圍繞太陽公轉。地球自轉與公轉運動的結合使其產生了地球上的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速度是不均勻的)。同時,由於受到太陽、月球、和附近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大氣、海洋和地球內部物質的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地球自轉軸在空間和地球本體內的方向都要產生變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又圍繞太陽公轉。地球自轉與公轉運動的結合使其產生了地球上的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速度是不均勻的)。同時,由於受到太陽、月球、和附近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大氣、海洋和地球內部物質的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地球自轉軸在空間和地球本體內的方向都要產生變化。
地球公轉:地球公轉就是地球按一定軌道圍繞太陽轉動(The Earth revolution around sun)。像地球的自轉具有其獨特規律性一樣,由於太陽引力場以及自轉的作用,而導致地球的公轉。地球的公轉也有其自身的規律。地球的公轉這些規律從地球軌道、地球軌道面、黃赤交角、地球公轉的周期和地球公轉速度和地球公轉的效應等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幾個方面表現出來。
岩石圈: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對於軟流圈而言的堅硬的岩石圈 層。厚約60~120公里,為地震高波速帶。包括地殼的全部和上地幔的上部,由花崗質岩、玄武質岩和超基性岩組成。其下為地震波低速帶、部分熔融層和厚度100公里的軟流圈。對岩石圈的認識,分歧很大,有人認為岩石圈與地 殼是同義詞,而與下部軟流圈即上地幔有區別,但岩石圈與上地幔系過渡關系而無明顯界面;有人認為 岩石圈至少應包括地殼和地幔上層。
地表形態:地表形態是由形成地面形狀的過程所組成的一個地形特徵.所有的地表形態都有海拔和地勢.地表形態相似的大面積區域叫做地形區.
大氣圈:大氣層(atmosphere)又叫大氣圈,地球就被這一層很厚的大氣層包圍著。大氣層的成分主要有氮氣,佔78.1%;氧氣佔20.9%;氬氣佔0.93%;還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氣體(氦氣、氖氣、氬氣、氪氣、氙氣、氡氣)和水蒸氣。大氣層的空氣密度隨高度而減小,越高空氣越稀薄。大氣層的厚度大約在1000千米以上,但沒有明顯的界限。整個大氣層隨高度不同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和散逸層,再上面就是星際空間了。
水循環:地球表面的水是十分活躍的。海洋蒸發的水汽進入大氣圈,經氣流輸送到大陸、凝結後降落到地面,部分被生物吸收,部分下滲為地下水,部分成為地表徑流。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大部分回歸海洋。水在循環過程中不斷釋放或吸收熱能,調節著地球上各層圈的能量,還不斷地塑造著地表的形態。水圈中的地表水大部分在河流、湖泊和土壤中進行重新分配,除了回歸於海洋的部分外,有一部分比較長久地儲存於內陸湖泊和形成冰川。這部分水量交換極其緩慢,周期要幾十年甚至千年以上。從這些水體的增減變化,可以估計出海陸間水熱交換的強弱。大氣圈中的水分參與水圈的循環,交換速度較快,周期僅幾天。由於水分循環,使地球上發生復雜的天氣變化。海洋和大氣的水量交換,導致熱量與能量頻繁交換,交換過程對各地天氣變化影響極大。目前,各國極其關注海-氣相互關系的研究。生物圈中的生物受洪、澇、乾旱影響很大,生物的種群分布和聚落形成也與水的時空分布有極密切的關系。生物群落隨水的豐缺而不斷交替、繁殖和死亡。大量植物的蒸騰作用也促進了水分的循環。水在大氣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間相互置換,關系極其密切,它們組成了地球上各種形式的物質交換系統,形成千姿百態的地理環境。
『肆』 高一 地理 必修一 電子課本 山東教育出版社
魯教版還沒電子書
『伍』 求魯教版高中地理選修課本的名稱,如可持續發展、人文地理。還有高中地理魯教版一共幾本書啊
不論你使用的什麼版本的地理教材,總體系是一樣的。
必修1 自然地理
2 人文地理
3 區域可持版續發展
選修2 海洋地權理
3 旅遊地理
4 城鄉規劃
5 自然災害與防治
6 環境保護
補充說明:選修1《宇宙與地球》高考中幾乎不涉及,不用考慮它的!
我有各版本的書,抽空給你發,上班呢!
『陸』 魯教版高一必修一地理電子書
你好,樓主。來很高興看源到你的問題。
但是又很遺憾到現在還沒有人回答你的問題。也可能你現在已經在別的地方找到了答案,那就得恭喜你啦。
可能是問的問題太專業了,別人沒有遇到或者接觸過,所以幫不了你。建議你去問題的相關主頁論壇去求助,這樣來的比較快。
祝你好運~~~
『柒』 求高中地理網課百度雲網課呀!不要壓縮包,拜託拜託!!!
人教版初中語數英語視頻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