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復習七年級到八年級生物地理
『壹』 初一到初二地理生物學期末總復習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略扁的不規則的球體,它的平均直徑為6371米。
2、緯線與緯度 在地球儀上,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所有的緯線都是圓,可稱為緯線圈;緯線圈的長度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最後成一點。緯線都 指示東西方向。
赤道 是最長和緯線,長約4萬千米。它與兩極之間的距離相等,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是地球儀上的零度緯線。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習慣上用"N"作代號;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習慣上用"S"表示。
3、經線和經度 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並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叫做經線,也叫子午線。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狀;長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線 地球儀上的零度經線叫做本初子午線,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分作1800,以東的1800屬於東經,習慣上用「E」為代號,以西的1800屬於西經,習慣上用「W」為代號。
國際上習慣用200W和1600E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
4、地球自轉與晝夜交替 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這叫做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也就是一天。這樣就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
5、地球公轉和季節變化 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又圍繞著太陽公轉,地球公轉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的時間就是一年。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地軸總是保持著66.50的夾角。由於地球的公轉,產生了季節的變化。
6、五帶的劃分 熱帶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一年之中有陽光直射現象,地面獲得的太陽光熱最多,氣候終年炎熱。回歸線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
寒帶在北極圈以北和南極圈以南的地區,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極圈是寒帶和溫帶的分界線。溫帶在北回歸線和北極圈之間、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的地區,一年中沒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比熱帶少,比寒帶多,氣候上的四季變化比較明顯。
7、地圖三要素 比例尺、圖例與注記。在地圖上所畫地區的范圍越小,要表示的內容越詳細,選用的比例尺應越大;反之選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圖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8、地面高度的計算方法 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叫做海拔。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
9、等高線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每條等高線都有相應的海拔數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
10、世界海陸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積佔了71%,而陸地面積僅佔29%。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起來叫做大洲。全部位於北半球的有歐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們習習慣把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和大高加索山脈一線作為歐洲和亞洲大陸的分界線。亞洲和非洲以蘇伊士運河作為分界線。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稱為美洲。巴拿馬運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南極洲主要位於南極圈內,四周被大洋環繞。
11、陸地地形 人們把地形分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種基本類型。
山地 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巒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條帶狀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兩條由若干條高大山脈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條是橫穿亞歐大陸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另一條是縱貫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脈組成。
平原 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較小,常用「一望無際」來形容平原的坦盪。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
歐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較簡單,分別以平原和高原為主;亞洲的地形則比較復雜,地勢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積廣,平原分布在大陸周圍地區。
12、促使地形變化的力量 地球內部所產生的作用稱為內力作用,如地殼運動、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殼活動比較活躍的地區,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沿岸的地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脈地帶。來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風、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氣和氣候 天氣是一個地方短時間里陰晴、風雨、冷熱等的大氣狀況。它是時刻在變化的。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
14、氣溫的變化 一天當中,氣溫有時高,有時低。陸地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正午過後(約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一年當中,世界陸地上大多數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氣溫,北半球出現在7月,南半球出現在1月。月平均最低氣溫,北半球出現在1月,南半球出現在7月。一個地方的月平均氣溫最高值同月平均氣溫最低值之差,叫做該地的氣溫年較差。
15、世界氣溫的分布 世界氣溫從低緯度向極地逐漸降;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並不一樣。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氣溫還受地勢高低的影響。山地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會逐漸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氣溫約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規律:赤道附近地帶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西岸降水少,大陸東岸多;中緯度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
17、降水的季節變化 全年多雨區:在赤道附近地帶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區:在內陸地區、兩極地區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開羅;夏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0~~400附近的大陸東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國北京;冬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0~~400附近的大陸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義大利羅馬;常年濕潤區:在南、北緯400~~600的大陸西岸,全年受從海洋上吹來的西風影響的地區,各月濕潤,雨量適中,如英國倫敦。
18、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
一、熱帶主要氣候類型
1、熱帶雨林氣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區,全年高溫多雨。
2、熱帶草原氣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終年高溫,一年中有明顯的乾季和雨季。
3、熱帶季風氣候 以亞洲南部、東南部的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最為顯著。這種氣候終年高溫,一年中也可以分為旱雨兩季,風向隨季節而變化。旱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乾旱少雨;雨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降水集中。
4、熱帶沙漠氣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和內陸地區,這種氣候降水量稀少,終年炎熱乾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溫帶的主要氣候類型
1、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地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大致以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為界,此線以北為溫帶季風氣候,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2、地中海氣候 主要位於大陸西岸的中低緯度地區,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3、溫帶大陸性氣候 主要分布在中緯度內陸地區,冬冷夏熱,氣溫變化大,降水量較少,集中夏季。
4、溫帶海洋性氣候 位於中緯度地區大陸西岸,以歐洲西部分布最廣,溫和多雨,氣溫和降水的年變化比較小。
19、自然資源 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陽光、水、礦產、森林等,都是自然資源。按其形成的特點,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可再生資源;一類是非可再生資源。可再生資源,是指在較短時間內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環使用的資源;非可再生資源,是指在人類歷史時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產的資源。
20、土地的利用類型 土地的利用類型可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築用地等類型。
21、土地資源的分布 溫帶濕潤的平原地的地勢平坦,氣候溫暖,適宜發展農業,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區。氣候冷濕的亞寒帶地區和炎熱多雨的熱帶地區,保留了大片的針葉林和雨林。熱帶和溫帶半乾旱地區草地面積廣闊,是世界畜牧業的主要分布區。
22、地球上水資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陸地水和大氣水三種存在形式。陸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澤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種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總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資源中,冰川中儲存的水量最多,現在人們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護水資源,主要途徑有:節約和合理用水,減少對水資源的浪費;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擴大淡水來源。
23、大自然的總調度室 森林有調節大氣成分、凈化空氣、含蓄水源、增加空氣濕度、防風護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們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總調節室」。世界有森林面積40億公頃,主要在以針葉林和闊葉林為主。全球森林資源絕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24、鐵、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鐵、煤、石油的分布情況如下:
1、世界上的鐵礦主要分布在俄羅斯、馬西、國、澳大利亞、印度、加拿大和美國。這七個國家的鐵的儲量約佔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亞歐大陸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國中,煤儲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國。
3、世界上石油資源的分布很集中,中東地區約佔世界石油儲量的一半還多。主要輸往日本、歐洲和北美洲等地。
25、世界人口的增長 人口的增長速度在世界特別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歐洲的人口增長速度最慢。歐洲為2%;亞洲為15%;北美洲為10%;南美洲為17%;大洋洲為14%;非洲為27%。
26、世界人口的遷移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口遷移的規模變小,人口遷移主要以三種形式為主。第一種是科技移民,即大批的高素質人才由發展中國家移向發達國家。第二種是勞動力輸出。外籍勞工流動的基本方向是由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由貧窮國家流向富裕的在石油輸出國,由人口稠密的同家流向人口稀疏的國家。第三種是國際難民遷移。
27、世界人口的分布 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北美洲東部的人口最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區主要位於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帶。在嚴寒的苔原帶、冰原帶,廣大的嚴寒帶針葉林帶,末開發的熱帶雨林帶,乾旱的沙漠地區,以及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人口稀少。
28、人口向城市遷移及產生的問題 一個國家的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准之一。世界上發達國家人口的70%以上為城市人口,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人口只佔人口的30%多一點。現在農村人口向城市大規模遷移的現象,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
29、世界的人種 白種人的膚色、眼色、發色一般較淺,頭發呈波狀,鼻樑高、嘴唇薄,體毛較多,他們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黃種人的皮膚呈淡黃色或棕黑色,頭發黑直,面龐扁平,體毛中等。他們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黑種人膚色黝黑,頭發捲曲,嘴唇較厚,體毛較少,他們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國境內。
30、世界上的國家 世界上有190多個國家,名國的面積大小不一,面積最大的俄羅斯有1700多萬平方千米。中國的面積約為960萬平方千米居第三位。最小的是梵蒂岡。
31、國界和領土 國界線范圍以內的陸地、領海、領水和領空,總稱為領土。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以安第斯山為界;美國和加拿大東部以湖泊中心為界,西部有一段以緯線為界,有一段以經線為界。
32、世界地埋區域的劃分 共分為13個地區。圖見書本第一冊P83。
33、東亞概述 圖見P85。東亞位於亞洲的東部、太平洋西側,包括中國、朝鮮、韓國、蒙古、日本等國家。蒙古的畜牧業佔有重要的地位。日本為現代工業發達的國家。東亞是世界上季風氣候最顯著的地區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風,風由寒冷的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吹向太平洋,風力強勁,受其影響,大部分地區氣候寒冷乾燥。夏季盛行偏南風,風從太平洋、印度洋帶來豐沛的降水,降水由沿海向內陸減少,氣候炎熱。在東亞的季風氣候區內,根據氣溫和降水的不同,又分為溫帶季風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前者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雨季較短;後者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雨季較長。
34、東亞的人口和經濟 東亞是世界上黃色人種的主要分布區,居民絕大部分是黃色人種。東亞是目前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區之一。
35、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徵 日本是東亞的一個島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一些小島組成,面積比較狹小,人口稠密。日本境內多山,國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鄰近東京灣的關東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本州島太平洋沿岸的神戶和橫濱,是全國著名的海港。日本群島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著名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日本的季風氣候具有海洋性特徵,與亞洲大陸同緯度地方相比,冬季較溫暖,夏季較為涼爽,降水比較豐富。全國大部分為森林所覆蓋,山間河流短急,水能資源豐富。但礦產資源貧乏。圖見第一冊P90。
36、日本的經濟 日本最大的貿易對象是美國,其次是亞洲和西歐。神戶和橫濱的日本兩個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日本同中國的貿易有很大發展。從中國輸入的商品有服裝、石油、煤炭、棉花、水產品和蔬菜等。向中國輸出的商品有鋼材、電子產品和其他工業產品。
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首都東京在關東平原的南部,東京灣的西北岸。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上著名的漁場。日本的捕魚量常佔世界第一位。現在稻米的產量已能自給。但蔬菜、水果仍需要進口。
37、東南亞 圖見第一冊P94。東南亞位於亞洲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中南半島南部狹長,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叫做馬來半島。東南亞的國家,除了寮國是內陸國外,其他都是臨海國或島國。其中面積最大的是印度尼西亞。領土由13000多個島嶼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是世界上火山活動最多的國家。因此有「火山國」之稱。馬來半島南部和馬來群島的大部分,位於赤道附近,屬於熱帶雨林氣候。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群島北部屬於熱帶季風氣候。
38、居民與經濟 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人口最多的國家,該國人口一半以上分布在爪哇島。東南亞是華人與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其祖先大多是中國廣東、福建的居民。東南亞是世界上天然橡膠、棕油、椰子、蕉麻等熱帶經濟作物產品的最大產地,各國居民多以稻米為主在食物。東南亞的礦產以錫和石油為最重要。新加坡有「花園城市」之稱。
39、南亞 圖見第一冊P108。南亞是佛教和印度教的發源地。南亞北部有綿延高聳的喜馬拉雅山。這一部分叫做「南亞次大陸」。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恆河沖積而成,是南亞的主要農業區和人口密集區。印度半島大部分被德干高原所佔據。南亞的降水受季風的影響,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風,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西北季風,為旱季。
40、印度 印度的耕地面積很廣,是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印度的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和小麥,經濟作物有棉花、茶、黃麻等。印度的礦產主要有煤、鐵、錳等。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東北部。首都新德里。加爾各答盛產黃麻,是印度的紡織工業中心和重要海港。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孟買位於西部沿海,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棉紡織工業中心。
41、中亞 中亞地處亞歐大陸中部,深居亞洲陸。地形以丘陵、平原為主。中亞境內的河流多為內流河。西部瀕臨世界最大的內流湖--裏海。中亞中部和南部牧場是世界上僅次於中國和美國的第三大產棉基地。烏茲別克因盛產棉花而稱為「白金之國」。牲畜以細毛羊和羔皮羊為主。同時采礦、冶金、軍事工業相當發達。
42、西亞與北非 西亞和北非地處亞歐非三大洲、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間的樞紐地帶,地理位置很重要。死海湖面海拔高度為-400米,是世界上陸地表面的最低點。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沙漠氣候。世界上最高的氣溫記錄出現在北非利比亞的阿齊濟耶(57.8℃)。一般降水稀少。只有地中海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氣候。
43、撒哈拉沙漠 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西起大西洋岸邊,東到紅海海濱,北起地中海岸,南抵蘇丹熱帶草原,約占非洲面積的1/4。終年高溫少雨,植物稀少,沙漠下有豐富的石油。
44、阿拉伯人與伊斯蘭教 西亞和北非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區,主要為白色人種。通用阿拉伯語,這些國家被叫做「阿拉伯國家」。西亞是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的發祥地。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城被稱為伊斯蘭教的聖城。耶路撒冷被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都看做聖城。
45、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庫 西亞和北非是出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西亞以波斯灣為中心,形成了一條巨大的石油帶,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是西亞主要的產油國家。石油儲量約佔世界石油總儲量的1/2,產量約占總產量的1/4。所產的石油,主要輸往西歐、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摩洛哥一國的磷酸鹽儲量佔世界的3/4。
46、畜牧業與農業 棗椰樹是綠洲農業的代表植物。
47、巴基斯坦 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側,是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樞紐。發展滴灌和噴灌技術。
48、埃及 位於非洲東北部,亞洲境內的西奈半島,也是埃及的領土。全境90%以上是沙漠,耕地、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狹長的尼羅河沿岸平原和入海處的河口三角洲地區。尼羅河全長6600多千米,是世界上第一長河,發源於非洲東部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首都開羅是阿拉伯國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亞歷山大是埃及在地中海邊的重要海港。地中海和紅海之間的蘇伊士運河,把地中海與紅海彼此相連,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航程,比繞道非洲好望角縮短了8000-10000千米。過去,埃及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長絨棉一直是埃及著名的出口商品。近年,埃及的石油、運河、僑匯和旅遊收入都超過了棉花,成為埃及的主要經濟支柱。埃及的金字塔等名勝古跡是旅遊的主要景點。
49、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是世界上黑人的故鄉。整個非洲大陸的地形以高原為主,東非裂谷帶,南起贊比西河,北經紅海,一直延伸到西亞的死海附近。死火山中的乞力馬扎羅山,是非洲最高峰。東非大裂谷是地殼在運動過程中斷裂形成的。非洲最大的島嶼--馬達加斯加島,有一個突出在海洋上的尖角,叫做好望角。整個非洲有「熱帶大陸」之稱。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熱帶草原氣候分布面積很廣。動物主要以斑馬、羚羊、長頸鹿、獅和豹子為主。黃金、金剛石的儲量和產量都佔世界第一位。南非是出產黃金最多的國家,幾內亞是出產鋁土最多的國家,尚比亞是出產銅礦的重要國家。奈及利亞是重要的石油輸出國。
50、居民與經濟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非洲只有埃及、衣索比亞、賴比瑞亞三個獨立國家。1990年,最後一個殖民地--納米比亞也宣告獨立。整個經濟是以初級產品為主的經濟。
51、南非 南非位於非洲大陸最南端,首都比勒陀利亞。臨近好望角的開普敦是南非最大港口。約翰內斯堡是金礦開采和機械製造工業中心。
52、歐洲西部 歐洲西部北臨北冰洋,南臨地中海,海岸線十分曲折。主要的半島,北部有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部有伊比利亞、亞平寧和馬爾干三個大半島。主要的島嶼有不列顛群島和冰島。主要的內海有北部的波羅的海,南面的地中海,東南部的黑海。地中海位於歐、亞、非三大洲之間,西經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相通,北海是重要的邊緣海。
歐洲西部地形以平原和山為主,平原主要是萊茵河以東部的波德的平原,以西的西歐平原。北部有縱貫斯 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南部主要有橫貫東西的阿爾卑斯山脈。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湖泊眾多。半島西側有冰川作用而形成的地形。意法邊境上勃朗峰是歐洲西部最高的山峰。
氣候 主要是海洋性氣候,冬季比較溫和,比較涼爽,全年降水的季節分配也比較均勻。降水量向東逐漸減少,年溫差自西向東逐漸增大。地中海沿岸的植被以常綠灌木為主,耐旱。多瑙河發源流經九個國家,注入黑海,是歐洲流經國家最多的一條國際河流。萊茵河流經德國魯爾工業區,也是一條重要的國際河流。
53、歐洲西部的居民與經濟 居民以白種人為主。人口稠密的地方大多是工業區。其人口自然增長率是最低的。是世界上經濟發達的地區,工農業生產約佔世界的1/3。其對外貿易很發達,佔世界對外貿易總額的1/2以上,其中德國居第一位。
54、英國 英國全稱是「大不列顛和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領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顛島和北愛爾蘭島東北部。大不列顛島分為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三部分,其中英格蘭是全國的政治、經濟中心地區。是工業化最早的國家。目前商船噸位仍居世界前列。英國的石油主要靠進口。北海油田對經濟有促進作用。首都倫敦,過去曾叫做「霧都」,是游覽勝地,大英博物館,格林尼冶天文台,公墓內安眠著馬克思。
55、法國 是歐洲西部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有著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以平原和丘陵為主的地形、溫和濕潤的氣候、肥沃的土壤,都有利於農業的發展。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園藝業發達,尤以出產葡萄著名,所產的葡萄酒世界聞名。目前,法國是歐洲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首都巴黎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艾菲爾鐵塔,凱旋門、蓬皮杜中心、巴黎聖母院是有名的旅遊勝地。同時巴黎還是著名的時裝與化妝品中心。法國的烹調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56、德國 是歐洲西部鄰國最多的國家。北部是北德平原,中部是山地,南部有高原和草地。德國工業的發展,主要是建立要本國豐富的煤炭資源,便利的水陸運輸條件,雄厚的科技力量基礎上。魯爾區是德國重要的工業區。德國南部的慕尼黑是德國宇航、飛機製造和微電子中心,德國是歐洲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萊茵河是德國最重要的河流,是德國的「黃金水道」。貨動量居世界各河首位。人口超過百萬的大城市有首都柏林、漢堡和慕尼黑。
57、歐洲東部和北亞 歐洲東部是指西起波羅的海東岸,東到烏拉爾山,北到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山之間的歐洲部分。北亞是指亞洲北部屬於俄羅斯的領土部分以。
58、俄羅斯 領土面積為1700多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面。歐洲部分集中了全國3/4的人口。首都莫斯科位於歐洲部分中央。伏爾加河發源了東歐平原西部的丘陵地區,注入裏海,是歐洲最長的河流。貝加爾湖位於西伯利亞,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俄羅斯的工業主要分布在歐洲部分。以莫斯科為中心的工業區和以聖彼得堡為中心的工業區。這兩個工業區以機械、化學和多種輕工業為主。二戰後,工業建設向東發展,在烏位爾山區建立了鋼鐵工業和機械工業為主的烏拉爾工業區,以及以重工業和軍事工業為主的新西伯利亞工業區。其農業不穩定。首都莫斯科。聖彼得堡是全國第二大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是太平洋沿岸的主要海港。
59、北美 是一些以英語為主的美洲國家。西部高山區是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由落基山脈組成。東部高原、山地區 在加拿大境內有拉布拉多高原,美國境內有阿巴拉契亞山。中部平原區有中央大平原。 蘇必利爾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是由過去冰川作用形成的。除密歇根湖全在美國境內以外,其餘四湖為美、加兩國所共有。 北美大部分區屬於北溫帶,溫帶大陸性氣候在北美所佔的范圍最廣。北美氣候除了受緯度位置影響,降水分布和天氣變化還受地形的影響比較顯著。北美當地原來的居民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他們是黃種人。因紐特人生活在北冰洋沿岸。
60、美國 美國國旗內有50顆白色五角星。本土有48個州,位於北美西北角的阿拉斯加州,位於太平洋北回歸線附近的夏威夷州。美國的全稱為「美利堅合眾國」。美國面積為930多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四位。美國人口中白色人種佔80%以上。美國的有色人種主要是黑人,華人與華僑在舊金山,紐約一帶。近幾十年來,有不少人從東北部向南部西部「陽光地帶」遷移。美國是世界上輸出農產品最多的國家。美國農業的另一特點是地區生產專門化,美國的農業生產可分為可抑制棉花帶、玉米帶、小麥帶、乳畜帶、畜牧和灌溉農業區等主要農業帶。美國是輸出工農業產品數量最多,產值最大的國家,是世界上進口小汽車、鋼鐵、石油、紡織品最多的國家。美國工業的分布,可分為三大地區。東北部地區:紐約是大西洋沿岸最大的工商業中心和港口。南部地區:休斯敦是南部石油化工、宇宙航空研究和發展中心。西部地區:加利福尼亞洲是西部經濟最發達的地區,舊金山是西部的大港口,附近的「矽谷」是新興的電子工業中心。洛杉磯是西部人口最多的城市和海港,主要生產飛機,精密機械等。這里的好萊塢是美國電影、電視工業中心,舊金山和洛杉磯也是美國華人最多的城市。
61、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是指美國以南的美洲國家和地區。北部,包括三個地理區域,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峽和西印度群島。南部是南美洲。南端島嶼中最大的是火地島,火地島與南美洲大陸之間隔著麥哲倫海峽。墨西哥和南美大陸之間,有狹長的中美地峽,有「美洲大陸橋梁」和稱號。巴拿馬運河位於中美地峽的最窄處。安第斯山被稱叫做「南美洲的脊樑」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亞馬孫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巴西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
『貳』 七年級~八年級上下冊地理,生物復習提綱。
八年級(下)生物復習資料
第七單元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一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例如:種子繁殖(通過開花、傳粉並結出果實,由果實中的種子來繁殖後代。)(胚珠中的卵細胞與花粉中的精子結合成受精卵→胚→種子)
2.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例:扦插,嫁接,壓條,組織培養
3.嫁接的關鍵: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以確保成活.
二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
1.完全變態: 在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 幼蟲與成體的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叫變態發育. 卵→幼蟲→蛹→成蟲。舉例:家蠶、蜜蜂、蝶、蛾、蠅、蚊
2.不完全變態:卵→若蟲→成蟲。舉例:蝗蟲、蟬、蟋蟀、螻蛄、螳螂
三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1.變態發育: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點:卵生,體外受精。
四、鳥的生殖和發育
1.過程:築巢、求偶、交配、產卵、孵卵、育雛幾個階段。
2.特點:卵生 體內受精
3.鳥卵的結構:一個卵黃就是一個卵細胞。胚盤裡面含有細胞核。卵殼和殼膜——保護作用,卵白——營養和保護作用,卵黃——營養作用。胚盤——胚胎發育的場所。
第二章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 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
• 變異:是指子代和親代個體間的差異。
一、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1 生物的性狀:生物的形態結構特徵、生理特徵、行為方式.
2 相對性狀:同一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例:轉基因超級鼠和小鼠。
4 生物遺傳下來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狀。
二、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1.基因:是染色體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狀的DNA 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呈雙螺旋結構。
3.染色體 :細胞核內能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
4.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傳遞。精子和卵細胞是基因在親子間傳遞的「橋梁」。
• 每一種生物細胞內的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都是一定的。
• 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分別位於成對的染色體上。
• 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的細胞分裂中,染色體都要減少一半。
三 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1. 相對性狀有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雜交一代中表現的是顯性性狀。
2. 隱性性狀基因組成為:dd 顯性性狀基因組稱為:DD或 Dd
3. 我國婚姻法規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之間禁止結婚.
4. 如果一個家族中曾經有過某種遺傳病,或是攜帶有致病基因,其後代攜帶該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緣關系的後代之間再婚配生育,這種病的機會就會增加.
Aa A a
A a A a
AA Aa Aa aa
四 人的性別遺傳
1. 每個正常人的體細胞中都有23對染色體.(男:44+XY 女:44+XX)
2. 其中22對男女都一樣,叫常染色體,有一對男女不一樣,叫性染色體.男性為XY,女性為XX.
3. 生男生女機會均等,為1:1
五 生物的變異
1.生物性狀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變異首先決定於遺傳物質基礎的不同,其次與環境也有關系。因此有可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
2.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例子:人工選擇、雜交育種、太空育種(基因突變)
第三章 生物的進化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多數學者認為:原始大氣中的無機物到有機物, 再到原始生命,這一過程是在原始地球上進行
2.原始地球條件:高溫、高壓、紫外線以及雷電、原始海洋、無氧氣
3.蛋白質、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質
二、生物進化的歷程
1.比較法:根據一定的標准,把彼此有某種聯系的事物加以對照,確定它們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2.化石:是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由於種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復雜變化系形成的。例如:始祖鳥化石(古代爬行動物→古代鳥類)
3.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簡單到復雜,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陸生
三、生物進化的原因
1.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動物在適應環境過程中所表現的一個方面,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2.自然選擇:生物通過生存斗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
3.過程: 過度繁殖 生存斗爭 遺傳變異 適者生存
4.意義:生物通過遺傳、變異、自然選擇而不斷進化。
第八單元 第一章 傳染病和免疫
一、傳染病及其預防
1. 病原體: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
2.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 傳染源 傳播途徑 易感人群
3.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控制傳染源 切斷傳播途徑 保護易感人群
二 免疫與計劃免疫
1.人體的三道防線:
• 第一道:皮膚和黏膜
• 第二道: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
•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
2.抗體:病原體侵入人體後,刺激了淋巴細胞,淋巴細胞就會產生一種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
3.抗原: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如病原體等)
4.免疫:最初指人體對病原體的抵抗力.
現指是人體的一種生理功能,人體依靠這種功能識別自己和非己成分,從而破壞和排斥人體的抗原物質,或人體本身所產生的損傷細胞和腫瘤細胞等,以維持人體健康.
5.疫苗:通常是用殺死的或減毒的病原體製成的生物製品,接種於人體後,可產生相應的抗體.
6.計劃免疫、意義:
第二章 用葯和急救
安全用葯 處方葯(R) 非處方葯(OTC)
1. 說出一些常用葯物的名稱和作用。例如:牛黃解毒片可用於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疾病的治療。新速效感冒片可用於傷風引起的鼻塞、咽喉痛、頭痛發燒等疾病的治療。
2. 概述安全用葯的常識。——分析葯品標簽包含的信息。葯物的主要成分、適應症、用法與用量、葯品規格、注意事項、生產日期和有效期等。
4.120急救
5.人工呼吸
6.胸外心臟擠壓
7.出血和止血:外出血,內出血,毛細血管出血、靜脈出血和動脈出血。
第三章 了解自己 增進健康
一、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
1.健康是指一種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
2。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二、調節自己的情緒
方法:轉移注意力;選擇合適的方式宣洩煩惱;自我安慰
二、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除了受遺傳因素和環境的影響外,還與個人的生活方式有關,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這些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2.探究酒精或煙草浸出液對水蚤心率的影響:低濃度的酒精(0。25%)對水蚤的心率有促進作用,高濃度的酒精對水蚤的心率有抑製作用。
3.酗酒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酒精會損害人的心臟和血管,酗酒會全使腦處於過度興奮或麻痹狀態,引進神經衰弱和智力減退,長期酗酒,會造成酒精中毒,飲酒過多,還會有生命危險。
4.吸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煙草燃燒時,煙霧中的有害物質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質進入人體,對人體的神經系統造成損害,使人的記憶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時還誘發多種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癌等。
5.毒品的危害:會損害人的神經系統,降低人體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損,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叄』 七年級上,七年級下,八年級上和八年級下的地理和生物的復習資料,要最新
會考地理復習提綱(一) 七年級上冊
第一章 地球和地圖
1、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2、地球大小: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
3、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的成功,證明了地球是一個球體。
4、地球儀:仿照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縮小的模型。
5、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赤道是0°緯線,是最大的緯線圈。
6、經線:連接南、北極並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0°經線是本初子午線。
名稱
形狀
長度
指示方向
0度
經線
半圓(弧形)
相 等
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線
緯線
都是圓(極點除外)
不等(南北對稱兩條相等)
東西方向
赤道
7、緯度的劃分
南北緯的劃分:赤道以北為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為南緯,用「S」表示,南北緯各劃分90度,南北極分別是90°S和90°N,
高中低緯度的劃分:0度~30度為低緯度;30度~60度為中緯度;60度~90度為高緯度。
南北半球的劃分:分界線為赤道,赤道以北為北半球,赤道以南為南半球;所有的北緯均位於北半球,所有的南緯均位於南半球。
8、經度的劃分
東西經的劃分:從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東向西各分作180°,以東的180°為東經,用E表示,以西的180°為西經,用W表示。
東西半球的劃分: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
9、地球的運動
運動方式
中心
方向
周期
地理意義
自轉
地軸
自西向東
一天(24小時)
晝夜更替、地方時差
公轉
太陽
自西向東
一年(365天)
四季更替、晝夜長短變化
10、二分二至
春分日:3月21日前後,太陽光直射在赤道(0°)上,全球各地晝夜平分,
夏至日:6月22日前後,太陽光直射在北回歸線(23.5°N)上,
北半球晝長夜短,越往北晝越長,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
秋分日:9月23日前後,太陽光直射在赤道(0°)上,全球各地晝夜平分,
冬至日:12月22日前後,太陽光直射在南回歸線(23.5°S)上,
北半球晝短夜長,越往北晝越短,北極圈內出現極夜現象。
北半球季節:春季:3、4、5; 夏季:6、7、8;
秋季:9、10、11;冬季:12、1、2。南北半球季節正好相反
11、地球上的五帶: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南寒帶。
熱帶--有陽光直射;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溫帶--四季變化明顯。
12、地圖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13、比例尺的三種表達方式:線段式、數字式和文字式。
14、地圖的圖幅大小相等時,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
15、地圖上判斷方向的方法:指向標、經緯網,前兩種均無則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16、海拔: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地面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 的垂直距離。海拔高度相等的點連成的線叫等高線,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緩;等高 線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線重合,陡崖;兩個山頂之間平緩的地方,鞍部;等高線 由低處向高處凸,山谷;等高線由高處向低處凸,山脊。
第二章 陸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陸地,概括的說,地球上是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2、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極周圍卻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但南極周圍卻是一塊陸地。無論怎樣將地球分成均勻的兩半,都是海洋面積大於陸地面積。
3、面積廣大的陸地叫做大陸。面積較小的陸地叫做島嶼。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成大洲。
4、七大洲: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積大小排列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注意看P29圖2.6)。北美洲的格陵蘭島是世界最大的島嶼。南極洲、北冰洋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洲大洋。拉丁美洲:美國以南的美洲,指墨西哥等和南美洲國家。
5、大洲分界線:亞、歐: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亞、非: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亞、北美:白令海峽。南、北美: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6、四大洋:地球上的海洋被陸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連的四個大洋。面積從大到小排列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海是大洋的邊緣部分。
跨經度最廣的大洋:北冰洋;跨緯度最廣的大洋:太平洋;S形的大洋:大西洋。
7、海陸的變遷: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人類活動,例如填海造陸等,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
8、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假說,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9、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
10、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有張裂拉伸、有碰撞擠壓)易發生火山與地震。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紅海的面積在擴大(張裂),地中海面積在縮小(擠壓)。
第三章 天氣與氣候
1、天氣:某個地方距離地表較近的大氣層在短時間內的具體狀態。兩個特點:(1)一個地方短時間里的大氣狀況,是經常變化的;(2)同一時刻,不同地方的天氣可能差別很大。
2、天氣預報和常用天氣符號:(書本46面圖3.6)天氣預報是氣象工作者通過對天氣資料的分析,發布將要出現的天氣狀況。在衛星雲圖中綠色表示陸地,藍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雲區,雲的顏色越白,表示雲層越厚,一般是陰雨區。
空氣質量的高低與空氣中所含污染物的數量有關,污染指數小,對人體健康有利。
3、氣溫的變化:空氣的溫度,常用℃表示,一天當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點(14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一天中,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的差叫做氣溫日較差;在北半球,陸地最熱月出現在7月,海洋8月,陸地最冷月出現在1月,海洋2月。一年內的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的差叫做氣溫年較差。
4、通常用等溫線圖來表示氣溫水平分布,在同一條等溫線上,個點的氣溫相等。等溫線密集的地方,氣溫差別大;等溫線稀疏的地方,氣溫差別小。
5、氣溫的分布:一般來說低緯氣溫高,高緯氣溫低,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在山地,氣溫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 。最寒冷的大洲為南極洲,最炎熱的大洲是非洲。
6、降水: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狀圖來表示一個地方一年內降水的季節變化。
7、降水的分布:一個地方降水量的多少,受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影響,還受地形的影響。通常赤道附近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西岸少;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世界「雨極」:乞拉朋齊;世界「干極」:阿塔卡馬沙漠。
8、氣候: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它具有相對的穩定性。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是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人類活動也會影響氣候(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導致氣候變暖)。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
1、2011年3月,世界人口已達70億。世界人口仍以較快的速度在持續增長。一般經濟水平高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慢,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快。
人口增長的速度,是由出生率與死亡率決定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的分布:人口疏密的程度可以用人口密度來表示。世界絕大多數人居住在中低緯度地區,在氣候溫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地區或是臨海地帶。有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沙漠、熱帶雨林、高緯度地區、高原山區是人口稀疏地區。
3、人口問題:過多(交通堵塞、居住條件差、就業困難、飢餓貧困)過少(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兵員不足)亞、非一些國家增長速度過快;歐洲一些國家處於負增長。人口的增長應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
4、世界的人種:根據體質方面的特徵,人類可以分為白種、黃種和黑種三個主要人種。
黃種人:分布在亞洲東部(因紐特人和印第安人屬於黃種人);黑種人:非洲中部和南部。白種人:分布在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和南部,大洋洲。
5、世界主要的語言: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也是聯合國工作語言。漢語: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6、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
基督教: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傳最廣的宗教,形成於亞洲西部,主要分布在歐洲、美洲、大洋洲;建築:教堂,高高聳立;經典:《聖經》。
伊斯蘭教:教徒稱為穆斯林,產生於阿拉伯半島,主要分布: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在中國又稱清真教或回教。建築:清真寺,星月照應;經典:《古蘭經》。
佛教:創始於古印度,主要分布: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建築:廟宇;
在中國,多數人不信教;少數民族中維吾爾族、回族信仰伊斯蘭教,藏族、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道教是中國本土的宗教。
7、聚落:人們集中的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分為鄉村和城市。先有鄉村後有城市。
第五章 發展與合作
1、目前,世界共有220多個國家和地區,分布在除南極洲之外的各大洲。不同國家差別很大,從陸地面積看,最大的是俄羅斯,1707萬平方千米;最小國家梵蒂岡,0.44平方千米。從人口來看,最多的是中國,13億,印度10億多,位居世界第二。各國的政治制度也不一樣,主要有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
2、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通常把世界上的國家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目前世界上有20多個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發展中國家有150多個,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中國是發展中國家。
3、國際上,習慣把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商談稱為「南北對話」 把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稱為「南南合作」 當今世界的主題:和平與發展
4、重要的國際組織
聯合國:世界最大國際組織簡稱UN,成立於1945年。行政負責人稱秘書長(潘基文)。總部:美國紐約;基本宗旨:「促進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 有6個組織機構,其中安全理事會是維護世界和平的主要機構,5個常任理事國:中、英、美、俄、法;
世界貿易組織:縮寫:WTO;總部:瑞士日內瓦;經濟組織,中國:2001.12.11加入。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簡稱國際奧委會,總部設在瑞士洛桑。
金磚國家:BRICS 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
『肆』 求生物地理七年級上下,八年級上下復習提綱.
http://www.shengwu.com.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7600
http://zh.eywe.com/cz/dl/200701/774.html
一、選擇題
1. 生長在乾旱地帶的仙人掌,其葉為針狀,這有利於它( )
A. 光合作用的進行 B. 降低蒸騰作用,保持體內水分
C. 進行呼吸作用,分解體內物質 D. 吸收並運輸水分
2. 剛剛收獲的稻穀,必須盡快曬干是為了 ( )
A. 加強呼吸作用 B. 抑制呼吸作用
C. 促進種子休眠 D. 促進種子萌發
3.移栽作物需帶土,是為了()
A. 保證根不斷從土壤中吸收有機物 B. 減少植物體內水分的散失
C. 保護幼根和纖細的根毛 D. 促進根的正常呼吸
4.研究表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在逐漸增加,下列哪一措施,可緩解這一現象( )
A. 加速發展工業生產 B. 植樹造林
C. 砍伐樹木 D. 大力發展畜牧業生產
5. 正在結西瓜的植株所吸收的水分主要用於()
A. 光合作用 B. 西瓜果實膨大 C. 瓜蔓生長 D. 蒸騰作用
6. 一個西瓜中有很多種子,是因為西瓜的每朵花中有()
A. 多個子房 B. 多個雄蕊 C. 多個胚珠 D. 多個雌蕊
7. 施肥的目的主要是為作物的生長提供()
A. 水分 B. 無機鹽 C. 能量 D. 有機物
8桃花的雌蕊由哪幾部分組成()
A. 花絲、花柱、子房 B.柱頭、花柱、子房
C. 花葯、花絲、花柱 D. 花絲、子房、胚珠
9. 綠葉在光下製造有機物的實驗中,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處一晝夜的目的是()
A. 耗盡葉片內的澱粉 B. 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C. 吸收盡容器中的二氧化碳 D.
吸收盡容器中的氧氣
10. 農作物栽培過程中,需要施用量最多的是()無機鹽。
A. 含鐵鋅鈣的 B. 含錳鉬銅的 C. 含氮磷鈣D. 含氮磷鉀的
11. 植物由小長大的主要原因是()
A. 細胞生長,細胞分化B. 細胞分化,液泡增大 C. 細胞分裂,細胞生長 D. 細胞分裂,液泡增大
13. 我國規定的植樹節是每年的()
A. 4月12日 B. 3月12日 C. 4月份第一周 D. 3月份第一周
14. 下列物質進入植物體不需要通過氣孔的是()
A. 水蒸氣 B. 氧氣 C. 二氧化碳 D. 無機鹽
15.植物在白天進行()
A. 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蒸騰作用D. 三種作用都進行
16. 木本植物的莖能夠不斷加粗,是因為有()
A. 樹皮 B. 木質部 C. 形成層 D. 韌皮部
17. 人和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A. 黑猩猩 B. 獼猴 C. 森林古猿D. 狒狒
18.精子和卵細胞相遇結合成受精卵的部位是()
A. 輸卵管 B. 子宮 C. 卵巢 D. ****
19.胚胎在母體子宮內發育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來自於()
A. 子宮 B. 母體血液C. 胎盤 D. 臍帶
20. 下列幾組物質中,既是人體組成物質,又是人體供能物質的是()
A. 澱粉、糖類、維生素 B. 蛋白質、脂肪、無機鹽C. 糖類、脂肪、蛋白質D.蛋白質、水、無機鹽
21.能夠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這三種有機物的消化液是()
A. 膽汁 B. 胃液 C. 腸液D. 唾液
22. 下列對肺泡特點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 肺泡壁是一層扁平上皮細胞
B. 肺泡外麵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
C. 肺泡數目極多,與氣體的接觸面積大
D. 肺泡壁有平滑肌,故肺泡能擴張和收縮
23.人們吃進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氣都要通過的結構是()
A. 口腔 B. 咽C. 喉D. 氣管
24. 下列哪種說法可能引發食品安全事故()
A. 新鮮的水果要用清水沖洗或削皮後吃
B. 包裝食品過了保質期不能吃
C. 廚房和炊具經常保持干凈
D. 野生蘑菇都能吃
25. 青春期心理變化特點的表現是()
A. 內心世界很單純,有什麼事情就跟家長交流
B. 有較強的獨立意識,但遇到挫折又渴望得到家長和老師的關懷
C. 依賴性較強,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總是要老師和家長來解決
D. 心理和成熟,處事老練
二、簡答題
1. 為了研究光線強弱與光合作用強度的關系。在晚上,我們將金魚藻放在盛有水的試管中,將試管先後放在離白熾燈不同距離處,觀察試管中產生的氣泡數目。收集到的數據如下表,請根據該表中數據及所學過的知識回答表後的問題:
試管與燈的距離(cm)
10
20
30
40
產生氣泡的數量(個/分)
60
25
10
5
(1) 植物和光源的距離與產生氣泡數量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產生的氣泡的成分應該是_________, 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進行檢驗。
(3)如果將這個試管放置在黑暗的環境中,你預測的結果應該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從上述的實驗數據可以得到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伍』 求初一初二生物地理復習提綱(結業考試用)
最佳答案七年級生物下冊復習提綱
1、 人的由來
1、人類的起源和發展
1) 現代類人猿與人類的關系接近
2) 人類的進化過程:
樹上生活 下地生活
森林古猿 直立行走 早期人類 東非人 現代人類
2、人的生殖
A男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睾丸: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男性主要生殖器官
內生殖器 附睾:貯存和輸送精子
輸精管:輸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外生殖器 陰囊:保護睾丸
陰莖:排精、排尿
B女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卵巢:產生卵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女性主要生殖器官
內生殖器 輸卵管:輸送卵細胞,受精的場所
子宮:胚胎發育的場所
陰道:月經流出,胎兒產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即外陰
C受精: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 受精場所:輸卵管
D胚胎的發育和營養:
分娩
發育:受精卵 胚胎 胎兒 嬰兒
營養:胚胎在子宮里的發育所需要的營養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得。8周成胎兒(出現人形)40周分娩。胚胎早期運用卵細胞中的營養。
3、青春期 青春期發育:
形態特點:身高、體重迅速增長
大腦
功能特點 心臟 結構、功能完善化
肺功能
性器官的發育:性發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發育的突出特徵
性發育 主要受到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調節
第二性徵的發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徵象
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調節
青春期形態發育的顯著特點是身高和體重迅速增長;
青春期發育的突出特徵是性發育和性成熟。
3、青春期的衛生:
1)遺精:男子進入青春期以後,在睡夢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現象。
精液是由精子和精囊腺、前列腺所分泌的黏液組成,呈乳白色
衛生保健:
2)月經:女子進入青春期以後,每月一次的子宮出血現象。
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宮內膜的周期性變化有關
形成過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宮內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細胞發育成熟從卵巢排出,若未受精 雌性激素分泌減少 子宮內膜壞死、脫落 出血
脫落的子宮內膜碎片連同血液一起從陰道流出,形成月經。
衛生保健:
4、計劃生育 晚婚:提倡比法定年齡晚2到3年結婚
晚育:提倡婚後推遲2到3年生育
少生:控制人口過快增長的關鍵
優生:禁止近親結婚,有利提高人口素質
二、人體的營養
1、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1)蛋白質: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為人體的生理活動提供能量;
糖類:人體最重要的供能物質,也是構成細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質,單位質量釋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況下,脂肪作為備用的能源物質,貯存在體內;
維生素:不參與構成人體細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對人體生命活動起調節作用,
維生素A:促進人體正常的發育,增強抵抗能力,維持人的正常視覺。
缺乏時,皮膚粗糙,夜盲症
維生素B1:維持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和神經系統的正常生理功能。
缺乏時,神經炎,腳氣病
維生素C: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維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強抵抗力。
缺乏時,壞血病,抵抗力下降
維生素D:促進鈣、磷吸收和骨骼發育。
缺乏時,佝僂病(如雞胸、X形或O形腿等)、骨質疏鬆症
水:約占體重的60%~70%,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都離不開水。
無機鹽: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材料,如:
鈣:兒童缺乏導致佝僂病,雞胸,O型腿,中老年人會骨質疏鬆、
磷:缺乏導致厭食
鐵:構成血紅蛋白,缺乏導致貧血
缺碘:甲狀腺腫大或者兒童智力發育障礙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統的組成
消化道: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腸 大腸 肛門
消化系統 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等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臟、胰腺、腸腺
分泌消化液,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膽汁,參與脂肪消化
2)小腸的結構特點:
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
腸壁構造(由內向外):黏膜、黏膜下層、肌肉層、漿膜
小腸適於消化、吸收的特點:
a)最長;
b)內表面具有皺襞和小腸絨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積);
c)小腸絨毛內有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絨毛壁和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種結構有利於吸收營養物質;
d)有各種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內將食物分解成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過程。
物理性消化: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和胃、腸的蠕動,將食物磨碎、攪拌,並與消化液混合。
化學性消化:通過各種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種成分分解為可以吸收的營養物質。
唾液澱粉酶 酶(腸液、胰液)
澱粉的消化(口腔、小腸):澱粉 麥芽糖 葡萄糖
酶(胃液、胰液、腸液)
蛋白質的消化(胃、小腸):蛋白質 氨基酸
膽汁(肝臟) 酶(腸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小腸):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
膽汁不含消化酶
4)營養物質的吸收:營養物質通過消化道壁進入循環系統的過程。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營養)
小腸(主要的吸收場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無機鹽和維生素
大部分脂肪成分從小腸絨毛的毛細淋巴管( 淋巴管 血液循環)吸收; 其他從小腸絨毛的毛細血管進入血液循環。
大腸:少量水、無機鹽和一部分維生素
3、關注合理營養和食品安全
1)合理營養 按時進餐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飲暴食
均衡攝入五類食物(平衡膳食寶塔)
2)食品安全 蔬菜瓜果必須清洗干凈
不吃有毒的食物(餿飯菜、發芽的馬鈴薯)
買經檢疫合格的食品
保持廚房和炊具的干凈
三、人體的呼吸
1、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1)、呼吸道的組成:
呼吸道:鼻腔 咽 喉 氣管 支氣管
呼吸系統 氣體進出肺的通道,清潔、濕潤、溫暖吸入的氣體
肺:氣體交換的場所
2)、肺
(1)位置:胸腔內,左右各一
(2)結構:肺泡外麵包繞著毛細血管,肺泡和毛細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適於氣體交換。
(3)功能:氣體交換
2、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1)呼吸運動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動作。
2)人在平靜呼吸時,肋間外肌、膈肌、肋骨、胸骨、胸廓和肺的變化:
3)原理:呼吸肌收縮和舒張 胸廓擴大和縮小 肺被動地擴大和回縮 形成壓力差 吸氣和呼氣
4) 體內氣體的交換:
二氧化碳
(2)肺泡內的氣體交換:血液 肺泡
氧氣
氧氣
(3)組織里的氣體交換:血液 組織細胞
二氧化碳
3、空氣的質量與健康
1)空氣的質量影響人體健康 大氣中的污染物危害人體健康極大
有害物質能引起呼吸系統的疾病
2)了解當地的空氣質量 當地空氣污染的原因
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
四、人體內物質的運輸
1、流動的組織-——血液
1)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血漿 成分:水、蛋白質、葡萄糖、無機鹽等
功能: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廢物
紅細胞
血細胞 白細胞
血小板
種類 形態特點 正常值 功能 病症
紅細胞 兩面凹的圓餅狀,成熟的紅細胞中無細胞核 男子平均值:5.0*1012個/升;女子:4.2*1012個/升 運輸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貧血
白細胞 比紅細胞大,有細胞核 4~10*109個/升 吞噬病菌,對人體有防禦功能和保護作用 發炎
血小板 個體較小,形態不規則,無細胞核 100~300*109個/升 止血和加速凝血
血紅蛋白:紅細胞中含有的一種紅色含鐵的蛋白質。
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與氧結合,在含氧低的地方與氧分離
血液的功能:運輸、防禦保護、調節體溫
2、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種類、結構與功能
種類 功能 分布 結構特點
動脈 把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各部分去的血管 較深 管壁厚,彈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快
靜脈 把血液從身體各部分送回心臟的血管 較深或較淺 管壁薄,彈性小,管腔大,四肢靜脈內有靜脈瓣,血流速度慢
毛細血管 連通最小動脈和最小靜脈之間的血管 分布廣,遍布全身各器官組織 管壁極薄,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血流速度最慢
3、輸送血液的泵-心臟
1)心臟的結構和功能:位於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由心肌構成
有四個腔:左心室 連接主動脈,壁最厚
右心房 連接上、下腔靜脈
右心室 連接肺動脈
左心房 連接肺靜脈
瓣膜:房室瓣(位於心房和心室之間,只朝向心室開) 保證血液按
一定的方向流動
動脈瓣(位於心室與動脈之間,只朝向動脈開)
心臟的功能: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
**:心房、心室與瓣膜的活動關系:
2) 血液循環
(1)血液循環的概念和途徑:
概念:血液在心臟和全部血管所組成的管道中進行的循環流動。
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
體循環:左心室 主動脈 各級動脈 身體各處 各級靜脈 上、下腔靜脈 右心房
毛細血管
------------------------------------------------------------------------------------------------
肺循環:左心房 肺靜脈 肺部的毛細血管 肺動脈 右心室
(2)出血的初步護理:
毛細血管出血:血液呈紅色,自然止血,應消毒;
動脈出血:血色鮮紅,血流猛急,在受傷動脈近心端進行止血;
靜脈出血:血色暗紅,血流緩和,在受傷靜脈遠心端進行止血。
4輸血與血量
1) 血型的發現:1900年,蘭德斯坦納發現了ABO血型
2)血量:占體重的7~8%
3)輸血:血型:A型、B型、AB型、O型
輸血:以輸同型血為原則
所有血型都可以少量輸入O型血,AB型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少量輸血
5、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
1、尿的形成與排出
1)排泄的概念:體內物質分解時產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餘的水分等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
途徑:1)皮膚: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無機鹽、尿素
2)呼吸系統:以氣體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泌尿系統: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無機鹽、尿素
2)泌尿系統的組成
腎臟:形成尿的場所
輸尿管
膀胱 排尿的通道,膀胱有貯尿的作用
尿道
3)腎單位的結構與功能
腎小球:由進球小動脈分出的數十條毛細血管彎曲盤繞而成,另一端匯集成出球小動脈
腎單位 腎小囊:腎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內、外兩層,內層緊貼腎小球,外層與腎小管相連
腎小管:腎小囊內外兩層之間的囊腔與腎小管相通
4)尿的形成
(1)腎小球的濾過作用:
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以外的血漿成分都可以濾過,形成原尿
(2)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
(3)腎小管的分泌作用:腎小管上皮細胞分泌氨等物質,形成尿液
**區別:血液、血漿、原尿和尿液
2、人糞尿的處理
1)人糞尿的價值:作為農家肥。特點是:肥源廣、養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
建沼氣池
人糞尿的 方法: 高溫堆肥
2) 無害化 建生態廁所
處理
作用:殺死各種病菌、蟲卵,分解有機物和其他有害物質。
六 、人類生命活動的調節
1、 人體堆外界環境的感知
1)人的視覺和聽覺
(1)眼球的結構與功能
外膜 角膜:外膜的前部,無色透明,可透光
鞏膜:白色,保護眼球內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顏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眼球壁 中膜 睫狀體:虹膜稍後部,內有平滑肌,能收縮舒張,調節晶狀體的曲度
脈絡膜:佔中膜2/3的後部,有血管(營養眼球)、色素細胞(遮光並使眼球內部形成「暗室」)
內膜:視網膜,內有大量感光細胞
房水
內容物 晶狀體:雙凸鏡,依靠韌帶與睫狀體相連
玻璃體
附屬結構:眼肌、眼瞼、睫毛、結膜、淚器(淚腺、淚點、鼻淚管)
(2)視覺的形成:
經折光 沿著視神經傳導
外界光線 在視網膜上成像 產生神經沖動 視覺中樞(形成視覺)
(3)眼的衛生保健:
近視:由於眼球前後徑過長,或晶狀體曲度過大,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前方
矯正:戴凹透鏡
遠視:由於眼球前後徑過短,或晶狀體曲度過小,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後方
矯正:戴凸透鏡
沙眼:由沙眼衣原體感染眼瞼內面的結膜
2) 耳的結構和功能:
外耳 耳郭 收集、傳導聲波
外耳道
鼓膜:接受聲波,產生振動
(1)中耳 鼓室:有咽鼓管與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內外大氣壓的平衡
聽小骨:三塊,將鼓膜的振動傳導至內耳
半規管
內耳 前庭
耳蝸:內有聽覺感受器,能接受刺激產生神經沖動
(2)聽覺的形成
沿著聽小 沿著與聽覺
沿外耳道 骨傳導 有關的神經
聲波 鼓膜 產生振動 耳蝸 產生神經沖動 聽覺中樞
(形成聽覺)
2、神經系統的組成
1)神經系統的組成 中樞神經系統:腦、脊髓
周圍神經系統:腦神經、脊神經
2)神經元的結構、功能:
(1)結構 細胞體
突起 軸突:一條,長而分支少
樹突:數條,短而呈樹狀分枝
集結成束,外包上結締組織膜
軸突包上髓鞘叫神經纖維(末端的細小分支為神經末梢) 神經
(2)功能:感受刺激,產生興奮,傳導興奮(興奮是以神經沖動的形式傳導的)
**區別 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
神經中樞:在中樞神經系統的灰質里,功能相同的神經元細胞體匯集在一起,調節人的某一項相應的生理活動,叫神經中樞。
3、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1) 反射的概念:動物(包括人)通過神經系統,2) 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產生的有規律的反應 **區別於:應激性
3) 射弧的概念:參與反射的神經結構
組成: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書P81)
膝跳反射的過程:扣擊部位:膝蓋下位的韌帶
現象:小腿突然跳起
感受器:股四頭肌及肌腱內的感覺神經末梢
神經中樞:位於脊髓灰質中
效應器:(下肢的)股四頭肌及其內的運動神經末梢
3)反射的類型 簡單的反射
復雜的反射
4、 激素調節
1)、人體主要內分泌腺的位置和名稱:
垂體、甲狀腺、胰島、腎上腺、性腺、胸腺
2)、激素:由內分泌的腺細胞所分泌的、對身體有特殊作用的化學物質。
3)、垂體:分泌生長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以調節其他內分泌腺的活動。
4)、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胰島素:
名稱 腺體 作用 過少 過多
生長
激素 垂
體 調節人體的生長發育 幼年:侏儒症 幼年:巨人症;成年:肢端肥大症
甲狀腺
激素 甲
狀
腺 促進新陳代謝,促進生長發育,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幼年:呆小症;成年:甲狀腺功能不足,地方性甲狀腺腫 成年:甲狀腺功能亢進
胰島素 胰島 調節糖的代謝 糖尿病 低血糖
5)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的關系:人體的生命活動的調節主要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但也受到激素的調節
7、人類活動隊生物圈的影響
1)分析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的實例
人類活動改善生態環境-「三北」防護林
森林遭到嚴重濫伐
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 沙塵暴危害嚴重
大量捕殺野生動物
何時還太湖清澈秀美的原貌
2)環境污染:概念:指人們在生產或者生活中排放的有害物質,對環境的影響
酸雨對生物的影響
類型 大氣污染 溫室效應和臭氧破壞
水污染:太湖水出現水花
固體廢棄物污染:廢舊電池對生物的影響
土壤污染:白色垃圾、工業廢渣
噪音污染
初二生物:http://wenku..com/view/2b2b8d2458fb770bf78a5560.html
【太長了。自己打開看吧】
初二地理
http://..com/question/106388808.html
『陸』 七八年級生物、地理總復習資料
八年級地理復習資料
中國的疆域與人口
第一節:中國的疆域
1.中國在世界的位置:半球位置(北半球、東半球),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緯度位置:南北(北:53°N,南:4°N)南北跨越大約50°。東西(東:135°E,西:73°E)東西跨越大約60度。分屬五個時區是:東五區——東九區。
2.地區之最:最北——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中心。最西——帕米爾高原。最南——曾母暗沙。最東——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合處。省份之最:最北——黑龍江省。最西——新疆省。最南——海南省。最東——黑龍江省。
3.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三。國界線20000多千米。與中國陸地接壤的國家:東北——朝鮮。北面——俄羅斯、蒙古。西北面——哈薩克、塔吉克、吉爾吉斯坦。西面——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面——印度、尼泊爾、不丹。南面——緬甸、寮國、越南。
4.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瀕臨的海洋由北到南:渤海、黃海、東海、南海。與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東面——韓國、日本。東南面——菲律賓。南面——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5.內海是:渤海和瓊州海峽。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有6500個。前三位是:台灣島、海南島、崇明島。領海寬度12海里。管轄海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
第二節:中國的行政區劃
1.劃分三級:省(自治區、直轄市)、縣(自治縣、縣級市)、鎮(鄉)
2.補充:(1)人口:河南最多,澳門最少。
(2)人口密度:江蘇最密,西藏最疏。
(3)新疆省面積最大,接壤國家最多,是我國最西的一個省份。
(4)甘肅省與三個自治區相連。
(5)重慶最大的直轄市,西部的工業中心與經濟中心。
(6)上海是全國的工業中心與經濟中心。
(7)雲南省是少數民族最多的一個省份。
3.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
4.北回歸線穿過的省份有(自西向東):雲南-廣西-廣東-台灣。
第三節:中國的人口
1.根據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我國總人口為12.95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21.2℅,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世界人口前五位的國家:中國、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巴西。
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國家人口越多的原因:由於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
(2)城市人口上升原因:外來人口不斷增加。
(3)人口總分布特點:東多西少。
(4)人口分界線:黑河——騰沖。分界線以西陸地面積佔57℅,人口佔6℅.分界線以東,陸地面積佔43℅,人口佔94℅。
(5)目前全國13億多人中,仍有約7.5億人居住在農村。
(6)人口轉移趨勢:由農村向城市轉移。
(7)自20世紀70年代初期我國大力推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到20世紀80年代,我國大約少生了近4億人。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8)人口的增長與資源環境相適應,與社會經濟發展相協調。
第四節:中國的民族
1.我國有56個民族,漢族人數最多,接近全國總人口的92℅,其他民族人口僅佔8℅,稱為少數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約1600萬人。
2.我國各民族分布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居住。漢族分布最廣,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則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
3.人口在100萬以上的民族有19個。人口在400萬以上的民族有10個。
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
第一節:中國的地形
一、(1)我國的地勢特點: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部。
(2)我國地形特點:復雜多樣,五種基本地形皆有,山區面積廣大。
(3)世界第一高峰:中國與尼泊爾交界處的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被稱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4)我國陸地最低處:艾丁湖,水面海拔-154米。
二、
海拔 地形 地形區
第一階梯4000米以上 高原、盆地 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
第二階梯1000-2000米以上 高原、盆地 內蒙古高原、雲貴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准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
第三階梯500米一下 平原、丘陵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
三、中華五嶽:東岳泰山(山東省中部)、西嶽華山(陝西省)、南嶽衡山(湖南省)北嶽恆山(山西省)、中嶽嵩山(河南省)。
四、(1)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在我國西南部,面積約250萬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高原上峰巒連綿,山勢雄渾,山脈間多起伏平緩的盆地和谷地。高山終年積雪,冰川縱橫。冰雪消融後,成為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等大江大河的重要水源。
(2)內蒙古高原,地勢平坦開闊,西北部多荒漠、戈壁,東部和西部多肥美草原。
(3)黃土高原,是世界上黃土分布面積最廣的區域。長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高原「溝壑縱橫」的地表形態。
(4)雲貴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區地形崎嶇,石灰岩分布廣泛。
五、四大盆地:(1)塔里木盆地,在新疆南部,面積約為53萬平方千米,是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盆地中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面積約33.76萬平方千米,是我國最大的沙漠。在塔里木盆地的北部邊緣有著名的吐魯番盆地,。盆地中的艾丁湖,水面海拔約-154米,是我國陸地的最低處。該盆地也是我國記錄到的最高氣溫出現的地方,有著名的火焰山。
(2)准噶爾盆地:盆地中部分布有廣闊的沙漠,西北部因受大西洋濕潤氣流的影響,降水略多。盆地內牧場廣闊,畜牧業發達,綠洲和墾區農業有相當規模。
(3)柴達木盆地:盆地底部海拔在2600-3000米,是我國地勢最高的內陸大盆地,盆地內礦產資源豐富,素有「聚寶盆」之稱。
(4)四川盆地,因為地表多出露紫紅色砂頁岩,所以有「紫色盆地」之稱。著名的成都平原位於盆地西部,農業發達,物產豐富,有「天府之國」的美稱。
六、三大平原:(1)東北平原,我國最大的平原。黑土地面積廣大,有些低處常年積水,成為沼澤。
(2)華北平原,主要由黃河、淮河、海河沖積形成,所以,也稱黃淮海平原。
(3)長江中下游平原是國內著名的「魚米之鄉」。
西側地形區 東側地形區
大興安嶺 內蒙古高原 東北平原
太行山 黃土高原 華北平原
巫山 四川盆地 長江中下游平原
橫斷山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北側地形區 南側地形區
天山 准噶爾盆地 塔里木盆地
昆侖山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第二節:中國的氣候
一、我國地域遼闊,地跨眾多的溫度帶和干濕地區,加上我國地形復雜,地勢高低懸殊,更增加了我國氣候的復雜多樣性。
(1)各溫度帶的積溫和作物熟制
溫度帶 ≥10℃積溫 作物熟制 主要作物
寒寒帶 <1600℃ 一年一熟 春小麥、大麥、馬鈴薯等
中溫帶 1600-3400℃ 一年一熟 春小麥、大豆、玉米、穀子、高粱等
暖溫帶 3400-4500℃ 兩年三熟或一年兩熟 冬小麥、玉米、穀子、甘薯等
亞熱帶 4500-8000℃ 一年兩熟到三熟 水稻、油菜、冬小麥等
熱帶 >8000℃ 一年三熟 水稻、熱帶作物等
二、我國的降水地區差異大,東南沿海地區降水較大,較為濕潤,而越往西北內陸,降水量就越小,乾旱也就逐漸加重。我國降水集中在夏秋季節,相比之下,冬春季雨水要少些。
(2)干濕地區分布和植被類型
干濕地區 分布地區 天然植被
濕潤地區 東北山地、秦嶺-淮河線以南、青藏高原東南部 森林
半干濕地區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渭河平原等地 森林、草原
半乾旱地區 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大部、天山山地等 草原
乾旱地區 塔里木盆地、柴達木盆地、准噶爾盆地、青藏高原西北部 荒漠草原、荒漠
三、我國東半部有大范圍的季風氣候,自南而北有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西北地區大多為溫帶季風氣候。西北地區大多為溫帶大陸性氣候,青藏高原區是獨特的高原氣候。西部高山地區則表現出明顯的垂直氣候特徵。
主要表現在氣溫的年變化和日變化較大,與世界上同緯度的其他地區相比,氣溫冬季明顯偏高,夏季明顯偏高。
(3)寒潮是東半年影響我國的主要災害性天氣。
(4)洪澇是我國發生頻繁、損失嚴重的自然災害。它多出現在降水比較集中的夏、秋季,是我國東部平原地區的多發災害之一。乾旱是對我國農業生產影響最大、最常見且分布范圍最廣的一種氣候災害。
一、中國氣候
(1)、復雜多樣沒有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
(2)、季風性氣候顯著
(3)、溫帶大陸性特徵強
(4)、多梅雨、寒潮、台風、沙塵暴
(5)、多旱澇災害
二、復雜多樣 冬:南北溫差大
1、氣溫
夏:南北溫差小,全國普遍高溫
2、冬季最低溫:黑龍江漠河。最高溫:海南諸島
夏季最低溫:青藏高原。最高溫:新疆吐魯番
3、溫度帶: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
三、秦嶺——淮河
1、我國1月份的0℃等溫線
2、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
3、800mm降水量線
4、濕潤與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
5、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分界線
夏秋多
(時)季節
四、降水 冬春少
(空)地區:有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地區遞減
五、季風氣候顯著
1、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2、種類:溫帶季風性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由北向南)——溫帶大陸性氣候——高山高原氣候(受地形地勢影響,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植被類形成垂直變化)
3、季風:與熱同期
方向:海洋——陸地
風向:偏南風
夏季風 時間:早——強,北澇南旱
遲——弱,南澇北旱
六、季風 特徵:溫暖濕潤
方向:陸地——海洋
冬季風 風向:偏北風
特徵:寒冷、乾燥
分布:西北地區
七、溫帶大陸性氣候
特徵:年/日變化大,冬——寒冷,夏——炎熱
第三節、中國的河流
一、我國的絕大多數河流分布在東部外流區,內流區的河流較少。內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內陸。這里降水稀少,氣候乾旱,河水主要來自高山冰雪融水。夏季,隨著冰雪融化,內流河水量增多;夏季過後,河流水量逐漸減少,甚至斷流。所以,內流河大部分屬於季節性河流。(1)塔里木河全長2176千米,是我國最長的內流河。
(2)額爾齊斯河是我國唯一一條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3)天然湖泊有2000多個,只要分布在東部平原和青藏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和山東省南部,是我國淡水湖泊相對集中的地區。
(4)最大的湖泊和最大的鹽水湖是——青海湖。
(5)中國五大淡水湖: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和巢湖。
二、長江:
(1)長江流經的省份:青海—四川—西藏—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注入東海。
(2)長江源自唐古拉山,幹流先後流經青海、西藏等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最終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是我國第一長河,也是世界第三長河。
(3)金沙江奔流與山高谷深的橫斷山區,落差大(總落差3000多米)。
(4)自四川省宜賓以下始稱長江。湖北宜昌以上為長江上游,宜昌至江西湖口為長江中游。(5)從湖口至入海口的下游段地勢更趨低平,江面更為開闊。
(6)河流落差大,水能資源就豐富。
(7)長江自古以來就有「黃金水道」的美譽。目前,長江干、支流通航里程已達7萬余千米,貨運量佔全國內河貨運量的60℅.
(8)長江之最:①長江最長的支流是漢江。②長江流域內面積最大的湖泊是鄱陽湖。③長江上最大的內河港口是南京港。④長江是我國年徑流量最大的河流,年徑流量佔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一。⑤長江是我國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積達180餘萬平方千米。
(9)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位於我國地形第二階梯向第三階梯的過渡處,水流湍急,水能資源極為豐富。
三、黃河:
(1)黃河流經的省份: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山西—陝西—河南—山東,注入渤海。
(2)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之一。他源自巴顏喀拉山,流經青海、四川等9省區,注入渤海,全長5464千米,流域面積75.24萬平方千米。
(3)河床平坦,水流緩慢,造就了銀川平原、河套平原。
(4)黃河中游段水位落差大,這里有著名的壺口瀑布和三門峽。
(5)緩和下游游盪在華北平原上,河床寬坦,水流緩慢,泥沙大量淤積,是河床平均高出兩岸地面4~5米,成為舉世聞名的「地上河」。
(6)黃河凌汛就是冰壩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劇上升的現象。
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
第一節:自然資源概況
(1)自然資源是存在於自然界的能為人類提供福利的物質與能量。
(2)自然資源主要包括氣候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以及海洋資源等。
(3)①自然資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變的。②自然界,自然資源的數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③自然資源的質量在各個地區是有差異的。④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但它們在地區分布上一般都是不均勻的。⑤自然資源的狀況處在不斷的變動之中。
(4)在國際市場中最重要:鐵、煤、石油(北方多)。
第二節:中國的土地資源
(1)我國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國中居第3位。由於我國人口眾多,平均每人佔有的土地面積還不到世界人均土地面積的三分之一。因此,「人多地少」是我國的基本國情。
(2)我國各類土地資源齊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種土地類型。
(3)我國承受著以世界7℅的耕地養活世界21℅的人口的沉重負擔。
(4)我國耕地主要分布在東部季風區的平原和盆地地區。我國西部耕地面積小,分布零星。(5)我國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和四川盆地。
(6)我國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南,東南部山區的林度多為人工林和次生林。西北和華北的大部分地區林地很少。我國草地主要分布在內蒙古的東部、青藏高原的東部和南部。
(7)北方平原廣闊,以旱地為主。南方多丘陵、山地,以水田為主。
第三節:中國的水資源
(1)我國水資源的總量不少,但人均佔有量很低,約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
(2)我國水資源在地區分布上具有顯著的不均衡性,具體表現為「東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點。西北乾旱地區缺水尤為嚴重,用水十分緊張,水資源配合不協調。
(3)我國水資源在時間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際變化大的特點。
第四節:中國的海洋資源
(1)我國海域自北而南跨越暖溫帶、亞熱帶和熱帶,沿海大陸架面積寬廣,海水溫度適中,適宜多種海洋生物的生長繁殖。
(2)大黃魚、小黃魚、帶魚和烏賊是我國著名的四大海產。
(3)大陸架浴漁場面積的四分之一。黃渤海漁場、舟山漁場、南海沿岸漁場和北部灣漁場是我國的四大漁場,其中,舟山漁場最大。
(4)主要海水養殖業品種有海帶、紫菜、蝦、扇貝、牡蠣、鮑魚等。
(5)我國沿海的大陸架上,蘊藏著相當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
(6)我國海鹽總產量的85℅集中在淮河以北的北方鹽區。北方以長蘆鹽場最為著名,南方有海南的鶯歌海鹽場等。
(7)赤潮又稱紅潮,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環境條件下爆發性地增殖而造成的。
第四章、中國的區域差異
第一節:秦嶺——淮河線
(1)秦嶺與淮河是我國東部重要的地理界線。
(2)在中國地圖上,把秦嶺——淮河線、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和青藏高原邊緣線這三條重要的地理界線結合起來,並根據實際情況作一定的調整,就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3)秦嶺——淮河線南北兩側的地理差異
秦嶺——淮河線以北 秦嶺——淮河線以南
1月平均氣溫 <0℃ >0℃
河流封凍狀況 封凍 不封凍
年降水量 <800毫米 >800毫米
植被類型 暖溫帶落葉闊葉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
耕地類型 以旱地為主 以水田為主
主要糧食作物 小麥、玉米 水稻
作物熟制 兩年三熟或一年兩熟 一年兩熟到三熟
主要經濟林木 蘋果、柿、棗 柑桔、茶葉、油桐
主要運輸方式 公路、鐵路 公路、鐵路、水運
第二節: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
北方地區:
(1)北方地區指我國東部秦嶺——淮河以北的地區,面積約佔全國的20℅,人口約佔全國的40℅.區內的東北平原、華北平原、渭河平原為我國重要的農業地區。
(2)本區的年降水量大致在400~800毫米之間,這就決定了區內農業以旱地為主。
(3)長城以北一般只能一年一熟,長城以南這兩年三熟或一年兩熟。
(4)東北的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是我國森林資源的寶庫。
(5)著名的有東北「三寶」人參、鹿茸、貂皮。
(6)本區煤、鐵、油等礦產資源豐富,建立了東北重工業基地和京津唐工業基地。此外,太原、西安、蘭州等都是北方地區重要的工業中心。
(7)北方地區目前是我國最大的能源基地。大慶油田、勝利油田分別是國內第一、第二大油田,它們的石油產量要佔到全國的一半以上。
二、南方地區:
(1)南方地區指我國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地區,包括長江中下游地區、南部沿海地區和西南地區三大部分,面積約佔全國的四分之一,人口約佔全國的55℅.本區西部分布有30多個少數民族,雲南省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
(2)本區地勢西高東低,地形為平原、盆地和高原、丘陵交錯。
(3)南方地區熱量充足,降水豐沛,具有良好的農業生產條件。成都平原素稱「天府之國」,長江中下游地區是富庶的「魚米之鄉」。海南島,雷州半島和雲南西雙版納則是我國熱帶作物的主要生產基地
(4)南方地區物產豐饒,是全國最大的水稻、生豬、柑橘、茶葉、桑蠶、甘蔗、水產和熱帶作物產區。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是國內舉足輕重的商品糧基地。
(5)①海南島、雷州半島、台灣島南部和雲南省南部屬於熱帶季風氣候,≥10℃積溫在8000℃以上。②天然橡膠是重要的戰略物資。③我國熱帶主要作物有天然橡膠、椰子、咖啡、胡椒、劍麻、油棕等。④海南島是國內主要的產膠區,天然橡膠量要佔到全國的六成左右。
生物
1. 怎麼區分脊椎動物和無脊動物?
答:脊椎動物體內有脊椎;無脊動物體內無脊椎。
2. 魚的特徵有哪些?哪些動物叫魚卻不是魚,哪些動物是魚卻不叫魚?
答:①兩個特點;⑴、靠游泳來獲取食物和防禦敵害⑵、能在水中呼吸。
②鯨、海豚、海豹叫魚卻不是魚。
因為鯨、海豚、海豹的體表沒有鱗片、都不用鰓呼吸,而是用肺進行呼吸,而且具有體溫恆定、胎生、哺乳等特點,因此屬於哺乳動物。海龜也是用肺呼吸,而且不是終生生活在水中,屬於爬行動物。海龜、鯨、海豚和海豹與魚類一樣,體內都有由脊椎骨構成的脊柱,屬於脊椎動物,它們的四肢的外形呈鰭狀,適於游泳。
③海馬是魚卻不叫魚。
因為海馬有鰭、用鰓呼吸,有由脊椎骨構成的脊柱,而且是終生生活在水中,海馬屬於魚類。
3. 魚怎麼運動?什麼提供動力?各種鰭起什麼作用?
答:①魚游泳時,主要靠身體軀幹部和尾鰭的左右擺動擊動水流產生前進的動力,其他魚鰭起輔助作用。魚在運動時,胸鰭、腹鰭和背鰭都有維持魚體的平衡的作用,尾鰭有決定魚運動方向的作用。
4. 魚為什麼適合在水中呼吸? (上岸為什麼會死亡?)觀察魚的呼吸的實驗怎樣操作?實驗現象是怎樣的?
答:魚的鰓是鮮紅的,內含有豐富的血管,並且每一片鰓由既多又細的鰓絲構成。當鰓在水中時,鰓絲展開,擴大了與水的接觸面積,利於魚在水中呼吸。
(當魚離開水時,鰓絲則相互黏結在一起,幾片鰓相互覆蓋,減少了與空氣接觸的表面積,並且容易乾燥,這樣魚不能從空氣中得到足夠的氧氣,就會窒息而死亡。)
在清水中,用吸管吸一些墨水,慢慢滴在魚口的前方。水由魚的口流入鰓,然後由鰓蓋的後緣流出。在水流經鰓絲時,水中溶解的氧氣進入鰓絲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鰓絲排放到水中,所以經鰓流出的水流與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氣的含量減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5. 腔腸動物、軟體動物、甲殼動物各有什麼特徵?代表動物是什麼?
答:①腔腸動物結構簡單,有口無肛門,食物從口進入消化腔,消化後的殘渣仍由口排出,代表動物有海葵、海蟄和珊瑚。
②軟體動物是身體柔軟靠貝殼保護的身體的動物。代表動物有烏賊和章魚。
③甲殼動物是體表長有堅硬的甲的動物。代表動物有蝦和蟹。
6. 人類的哪些行為會造成水域環境的破壞?
答:工廠和生活污染物的排放,農田中農葯和化肥隨雨水沖進水體,許多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會造成水域環境的破壞。
7. 陸地生活的動物適應環境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答:⑴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結構;比如爬行動物具有角質的鱗和甲,昆蟲具有外骨骼;⑵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軀體和運動的器官;用於爬行、行走跳躍、奔跑、攀援等多種運動形式,以便覓食和避敵;⑶除蚯蚓外具有能夠在空中呼吸的,在身體內部的各種呼吸器官,不如氣管和肺⑷具有發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能夠對多變的環境及時作出反應。
8. 蚯蚓生活在什麼環境中?怎樣區分蚯蚓的頭尾?蚯蚓怎樣呼吸?蚯蚓怎樣運動?
答:①蚯蚓適於在具有一定溫度和濕度、溫差變化不大、富含腐殖質的土壤中穴居生活。
②蚯蚓沒有呼吸系統,要靠能分泌黏液而濕潤的體壁進行呼吸。蚯蚓體壁分布有毛細血管,血中含血紅蛋白,可攜帶氧氣。
③動物身體分節,可使身體運動靈活、自如、轉向方便。蚯蚓的體節就有上述功能。蚯蚓剛毛的末端,可與周圍環境粗糙的表面相接觸,以有所支撐,與環肌、縱肌協調作用完成運動。
9. 環節動物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答:身體是由許多彼此相似的環型體節構成的。
10. 家兔的牙齒、消化道有什麼特點?
答:①牙齒分為門齒和臼齒。門齒適於切斷植物纖維,臼齒適於磨碎食物。
②兔擁有發達的盲腸連同蚓突,與體長相近,裡面生活著大量的細菌和纖毛蟲。草料中的纖維素就是依靠這些微生物分泌的纖維素酶進行發酵分解的,分解成的簡單物質,可被大腸壁吸收入體內。
11. 哪幾類動物是恆溫動物?它們是怎樣維持體溫恆定的?
答:①哺乳動物和鳥類都是恆溫動物。
②他們的體溫恆定,除了靠體表的皮毛保溫外,還要靠發達的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等協調作用共同完成。呼吸系統使氣體交換能力加強;發達的循環系統可以使血液攜帶氧的能力提高;神經和體液的調節則可使兔(哺乳動物)的代謝加強或減弱,並調控散熱過程。
12. 鳥類有哪些不同於其他脊椎動物的形態結構特點?
答: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
13. 鳥類有哪些適於飛行的特點?
答:鳥類的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具有迅速飛翔的能力;身體內有氣囊;體溫高而恆定。胸骨有龍骨突,長骨中空;消化系統發達,消化、吸收、排出糞便都很迅速;循環系統結構完善,運輸營養物質和氧的功能強。
14. 昆蟲的特徵有哪些?
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運動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蓋在昆蟲身體裡面的堅韌的外殼,頭上兩根觸須。
15. 昆蟲怎麼呼吸?昆蟲的呼吸器官位於何處?
答:昆蟲胸部和腹部兩側各有一排小洞,叫氣門,這是昆蟲的呼吸器官。
16. 節肢動物的共同特點是什麼?
答:身體由很多體節組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的是節肢動物
17. 兩棲動物的特點是什麼?
答: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這樣的動物叫做兩棲動物。
18. 動物和植物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答:動物是生產者,植物是消費者。
19. 骨骼肌、骨和關節是怎樣協作是軀體產生運動的?
答: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肌腱繞過關節連在不同的骨上,當骨骼肌受到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骨繞關節運動。
20. 畫一個關節模式圖,說出各部分結構的名稱和作用。
21. 科學家用哪些方法研究動物的行為?
答: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可分為兩類:觀察法和實驗法。
22. 怎樣區別一種動物行為是先天性行為還是學習行為?
答: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身體里的遺傳物質所控制的行為。後天性行為不是動物生來具有的,而是動物在成長過程中,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新的行為活動,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證。動物的學習行為是比先天性行為更高級的一種行為。
23. 動物的社會行為有什麼特徵?
答: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群體還形成等級。
『柒』 初二和初一的生物和地理要怎樣學比較容易
地理學習方法
1. 多看地圖(地形圖 河流和山脈,工業基礎圖,降雨,溫度). 多看課本 這是很重要的。
2. 地理最重要的是要用地理術語回答問題千萬不要用自己的話去描述。
3. 口袋裡面拿著一本口袋書(歷史也可以這么用,地理拿口袋書是最有用不過了)有空就拿出來瞧吧,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啊。多做題 。
生物學習方法
初中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有所增強,但是,在這方面學生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許多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還不能持久保持,教師和家長的管理稍有鬆弛,就會無法自製,把學業拋至腦後,從而導致學習成績的下降。還有的同學興趣使然,喜歡什麼學什麼,因此在生物學習中要注意以下方法:
一、培養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興趣誰都幫不了你,多看看書,找找興趣點,聽不進去,也要努力,給自己一個積極的暗示:我是生物天才- -我能學好生物。這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時間比較寬松的時候,如假期可先從自己感興趣的部分開始重點復習提高。
二、簡單預習,預習是輕松但又必需的環節,為了提高聽課效率,課前可將課本內容大體看一遍,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勾出來,為下一節課做准備。
這是最重要的環節,上課時,需將老師所講的重點、難點標記記錄好。同時還應積極動腦,盡量與老師的思維同步。在上課的過程中,若有某個知識點聽不懂,可暫時用?標記下,千萬不可一味停留,以免影響下面的聽課內容。
四、復習記憶,復習時,應結合筆記將課本吃透,課本是基礎的基礎,只有打好基礎,才可提高。課本上有較多的基本知識點需要記憶,抽出一定的時間去背誦是必要的。因此掌握正確的記憶方法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簡化記憶法。即通過分析教材,找出知識要點,將知識簡化成有規律的幾個字或詞來幫助記憶。
2.圖文轉換法。即根據教材內容,巧妙地聯想圖片幫助記憶。必要時畫畫簡圖鞏固記憶。如我們現在學習的血液循環途徑,氣體的交換和尿液的形成等。
3.比較記憶法。在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詞易混淆、難記憶。對於這樣的內容,可運用對比法記憶。對比法即將有關的名詞單列出來,然後從范圍、內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進行比較,存同求異,找出不同點。這樣反差鮮明,容易記憶。
4.綱要記憶法。生物學中有很多重要的、復雜的內容不容易記憶。可將這些知識的核心內容或關鍵詞語提煉出來,作為知識的綱要,抓住了綱要則有利於知識的記憶。
五、鞏固練習:按照基本題---中等難度題----難題的順序做題,理解內容。通過解題確認所學內容,結合練習題,一邊做,一邊梳理自己的知識並記憶。做題時,應該有信心,千萬不可一味依賴於答案。在做題的過程中,同時可檢查自己的學習是否有漏洞,不太明白的題查課本和學習資料弄清楚。爭取將每道題目相關的知識點再復習一次。錯題整理,整理做錯的題,下次考試前重點復習。
『捌』 求七八年級的生物地理復習資料
八年級地理復習資料
中國的疆域與人口
第一節:中國的疆域
1.中國在世界的位置:半球位置(北半球、東半球),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緯度位置:南北(北:53°N,南:4°N)南北跨越大約50°。東西(東:135°E,西:73°E)東西跨越大約60度。分屬五個時區是:東五區——東九區。
2.地區之最:最北——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中心。最西——帕米爾高原。最南——曾母暗沙。最東——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合處。省份之最:最北——黑龍江省。最西——新疆省。最南——海南省。最東——黑龍江省。
3.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三。國界線20000多千米。與中國陸地接壤的國家:東北——朝鮮。北面——俄羅斯、蒙古。西北面——哈薩克、塔吉克、吉爾吉斯坦。西面——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面——印度、尼泊爾、不丹。南面——緬甸、寮國、越南。
4.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瀕臨的海洋由北到南:渤海、黃海、東海、南海。與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東面——韓國、日本。東南面——菲律賓。南面——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5.內海是:渤海和瓊州海峽。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有6500個。前三位是:台灣島、海南島、崇明島。領海寬度12海里。管轄海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
第二節:中國的行政區劃
1.劃分三級:省(自治區、直轄市)、縣(自治縣、縣級市)、鎮(鄉)
2.補充:(1)人口:河南最多,澳門最少。
(2)人口密度:江蘇最密,西藏最疏。
(3)新疆省面積最大,接壤國家最多,是我國最西的一個省份。
(4)甘肅省與三個自治區相連。
(5)重慶最大的直轄市,西部的工業中心與經濟中心。
(6)上海是全國的工業中心與經濟中心。
(7)雲南省是少數民族最多的一個省份。
3.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
4.北回歸線穿過的省份有(自西向東):雲南-廣西-廣東-台灣。
第三節:中國的人口
1.根據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我國總人口為12.95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21.2℅,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世界人口前五位的國家:中國、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巴西。
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國家人口越多的原因:由於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
(2)城市人口上升原因:外來人口不斷增加。
(3)人口總分布特點:東多西少。
(4)人口分界線:黑河——騰沖。分界線以西陸地面積佔57℅,人口佔6℅.分界線以東,陸地面積佔43℅,人口佔94℅。
(5)目前全國13億多人中,仍有約7.5億人居住在農村。
(6)人口轉移趨勢:由農村向城市轉移。
(7)自20世紀70年代初期我國大力推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到20世紀80年代,我國大約少生了近4億人。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8)人口的增長與資源環境相適應,與社會經濟發展相協調。
第四節:中國的民族
1.我國有56個民族,漢族人數最多,接近全國總人口的92℅,其他民族人口僅佔8℅,稱為少數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約1600萬人。
2.我國各民族分布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居住。漢族分布最廣,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則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
3.人口在100萬以上的民族有19個。人口在400萬以上的民族有10個。
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
第一節:中國的地形
一、(1)我國的地勢特點: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部。
(2)我國地形特點:復雜多樣,五種基本地形皆有,山區面積廣大。
(3)世界第一高峰:中國與尼泊爾交界處的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被稱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4)我國陸地最低處:艾丁湖,水面海拔-154米。
二、
海拔 地形 地形區
第一階梯4000米以上 高原、盆地 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
第二階梯1000-2000米以上 高原、盆地 內蒙古高原、雲貴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准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
第三階梯500米一下 平原、丘陵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
三、中華五嶽:東岳泰山(山東省中部)、西嶽華山(陝西省)、南嶽衡山(湖南省)北嶽恆山(山西省)、中嶽嵩山(河南省)。
四、(1)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在我國西南部,面積約250萬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高原上峰巒連綿,山勢雄渾,山脈間多起伏平緩的盆地和谷地。高山終年積雪,冰川縱橫。冰雪消融後,成為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等大江大河的重要水源。
(2)內蒙古高原,地勢平坦開闊,西北部多荒漠、戈壁,東部和西部多肥美草原。
(3)黃土高原,是世界上黃土分布面積最廣的區域。長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高原「溝壑縱橫」的地表形態。
(4)雲貴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區地形崎嶇,石灰岩分布廣泛。
五、四大盆地:(1)塔里木盆地,在新疆南部,面積約為53萬平方千米,是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盆地中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面積約33.76萬平方千米,是我國最大的沙漠。在塔里木盆地的北部邊緣有著名的吐魯番盆地,。盆地中的艾丁湖,水面海拔約-154米,是我國陸地的最低處。該盆地也是我國記錄到的最高氣溫出現的地方,有著名的火焰山。
(2)准噶爾盆地:盆地中部分布有廣闊的沙漠,西北部因受大西洋濕潤氣流的影響,降水略多。盆地內牧場廣闊,畜牧業發達,綠洲和墾區農業有相當規模。
(3)柴達木盆地:盆地底部海拔在2600-3000米,是我國地勢最高的內陸大盆地,盆地內礦產資源豐富,素有「聚寶盆」之稱。
(4)四川盆地,因為地表多出露紫紅色砂頁岩,所以有「紫色盆地」之稱。著名的成都平原位於盆地西部,農業發達,物產豐富,有「天府之國」的美稱。
六、三大平原:(1)東北平原,我國最大的平原。黑土地面積廣大,有些低處常年積水,成為沼澤。
(2)華北平原,主要由黃河、淮河、海河沖積形成,所以,也稱黃淮海平原。
(3)長江中下游平原是國內著名的「魚米之鄉」。
西側地形區 東側地形區
大興安嶺 內蒙古高原 東北平原
太行山 黃土高原 華北平原
巫山 四川盆地 長江中下游平原
橫斷山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北側地形區 南側地形區
天山 准噶爾盆地 塔里木盆地
昆侖山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第二節:中國的氣候
一、我國地域遼闊,地跨眾多的溫度帶和干濕地區,加上我國地形復雜,地勢高低懸殊,更增加了我國氣候的復雜多樣性。
(1)各溫度帶的積溫和作物熟制
溫度帶 ≥10℃積溫 作物熟制 主要作物
寒寒帶 <1600℃ 一年一熟 春小麥、大麥、馬鈴薯等
中溫帶 1600-3400℃ 一年一熟 春小麥、大豆、玉米、穀子、高粱等
暖溫帶 3400-4500℃ 兩年三熟或一年兩熟 冬小麥、玉米、穀子、甘薯等
亞熱帶 4500-8000℃ 一年兩熟到三熟 水稻、油菜、冬小麥等
熱帶 >8000℃ 一年三熟 水稻、熱帶作物等
二、我國的降水地區差異大,東南沿海地區降水較大,較為濕潤,而越往西北內陸,降水量就越小,乾旱也就逐漸加重。我國降水集中在夏秋季節,相比之下,冬春季雨水要少些。
(2)干濕地區分布和植被類型
干濕地區 分布地區 天然植被
濕潤地區 東北山地、秦嶺-淮河線以南、青藏高原東南部 森林
半干濕地區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渭河平原等地 森林、草原
半乾旱地區 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大部、天山山地等 草原
乾旱地區 塔里木盆地、柴達木盆地、准噶爾盆地、青藏高原西北部 荒漠草原、荒漠
三、我國東半部有大范圍的季風氣候,自南而北有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西北地區大多為溫帶季風氣候。西北地區大多為溫帶大陸性氣候,青藏高原區是獨特的高原氣候。西部高山地區則表現出明顯的垂直氣候特徵。
主要表現在氣溫的年變化和日變化較大,與世界上同緯度的其他地區相比,氣溫冬季明顯偏高,夏季明顯偏高。
(3)寒潮是東半年影響我國的主要災害性天氣。
(4)洪澇是我國發生頻繁、損失嚴重的自然災害。它多出現在降水比較集中的夏、秋季,是我國東部平原地區的多發災害之一。乾旱是對我國農業生產影響最大、最常見且分布范圍最廣的一種氣候災害。
一、中國氣候
(1)、復雜多樣沒有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
(2)、季風性氣候顯著
(3)、溫帶大陸性特徵強
(4)、多梅雨、寒潮、台風、沙塵暴
(5)、多旱澇災害
二、復雜多樣 冬:南北溫差大
1、氣溫
夏:南北溫差小,全國普遍高溫
2、冬季最低溫:黑龍江漠河。最高溫:海南諸島
夏季最低溫:青藏高原。最高溫:新疆吐魯番
3、溫度帶: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
三、秦嶺——淮河
1、我國1月份的0℃等溫線
2、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
3、800mm降水量線
4、濕潤與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
5、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分界線
夏秋多
(時)季節
四、降水 冬春少
(空)地區:有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地區遞減
五、季風氣候顯著
1、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2、種類:溫帶季風性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由北向南)——溫帶大陸性氣候——高山高原氣候(受地形地勢影響,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植被類形成垂直變化)
3、季風:與熱同期
方向:海洋——陸地
風向:偏南風
夏季風 時間:早——強,北澇南旱
遲——弱,南澇北旱
六、季風 特徵:溫暖濕潤
方向:陸地——海洋
冬季風 風向:偏北風
特徵:寒冷、乾燥
分布:西北地區
七、溫帶大陸性氣候
特徵:年/日變化大,冬——寒冷,夏——炎熱
第三節、中國的河流
一、我國的絕大多數河流分布在東部外流區,內流區的河流較少。內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內陸。這里降水稀少,氣候乾旱,河水主要來自高山冰雪融水。夏季,隨著冰雪融化,內流河水量增多;夏季過後,河流水量逐漸減少,甚至斷流。所以,內流河大部分屬於季節性河流。(1)塔里木河全長2176千米,是我國最長的內流河。
(2)額爾齊斯河是我國唯一一條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3)天然湖泊有2000多個,只要分布在東部平原和青藏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和山東省南部,是我國淡水湖泊相對集中的地區。
(4)最大的湖泊和最大的鹽水湖是——青海湖。
(5)中國五大淡水湖: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和巢湖。
二、長江:
(1)長江流經的省份:青海—四川—西藏—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注入東海。
(2)長江源自唐古拉山,幹流先後流經青海、西藏等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最終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是我國第一長河,也是世界第三長河。
(3)金沙江奔流與山高谷深的橫斷山區,落差大(總落差3000多米)。
(4)自四川省宜賓以下始稱長江。湖北宜昌以上為長江上游,宜昌至江西湖口為長江中游。(5)從湖口至入海口的下游段地勢更趨低平,江面更為開闊。
(6)河流落差大,水能資源就豐富。
(7)長江自古以來就有「黃金水道」的美譽。目前,長江干、支流通航里程已達7萬余千米,貨運量佔全國內河貨運量的60℅.
(8)長江之最:①長江最長的支流是漢江。②長江流域內面積最大的湖泊是鄱陽湖。③長江上最大的內河港口是南京港。④長江是我國年徑流量最大的河流,年徑流量佔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一。⑤長江是我國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積達180餘萬平方千米。
(9)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位於我國地形第二階梯向第三階梯的過渡處,水流湍急,水能資源極為豐富。
三、黃河:
(1)黃河流經的省份: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山西—陝西—河南—山東,注入渤海。
(2)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之一。他源自巴顏喀拉山,流經青海、四川等9省區,注入渤海,全長5464千米,流域面積75.24萬平方千米。
(3)河床平坦,水流緩慢,造就了銀川平原、河套平原。
(4)黃河中游段水位落差大,這里有著名的壺口瀑布和三門峽。
(5)緩和下游游盪在華北平原上,河床寬坦,水流緩慢,泥沙大量淤積,是河床平均高出兩岸地面4~5米,成為舉世聞名的「地上河」。
(6)黃河凌汛就是冰壩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劇上升的現象。
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
第一節:自然資源概況
(1)自然資源是存在於自然界的能為人類提供福利的物質與能量。
(2)自然資源主要包括氣候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以及海洋資源等。
(3)①自然資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變的。②自然界,自然資源的數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③自然資源的質量在各個地區是有差異的。④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但它們在地區分布上一般都是不均勻的。⑤自然資源的狀況處在不斷的變動之中。
(4)在國際市場中最重要:鐵、煤、石油(北方多)。
第二節:中國的土地資源
(1)我國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國中居第3位。由於我國人口眾多,平均每人佔有的土地面積還不到世界人均土地面積的三分之一。因此,「人多地少」是我國的基本國情。
(2)我國各類土地資源齊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種土地類型。
(3)我國承受著以世界7℅的耕地養活世界21℅的人口的沉重負擔。
(4)我國耕地主要分布在東部季風區的平原和盆地地區。我國西部耕地面積小,分布零星。(5)我國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和四川盆地。
(6)我國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南,東南部山區的林度多為人工林和次生林。西北和華北的大部分地區林地很少。我國草地主要分布在內蒙古的東部、青藏高原的東部和南部。
(7)北方平原廣闊,以旱地為主。南方多丘陵、山地,以水田為主。
第三節:中國的水資源
(1)我國水資源的總量不少,但人均佔有量很低,約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
(2)我國水資源在地區分布上具有顯著的不均衡性,具體表現為「東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點。西北乾旱地區缺水尤為嚴重,用水十分緊張,水資源配合不協調。
(3)我國水資源在時間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際變化大的特點。
第四節:中國的海洋資源
(1)我國海域自北而南跨越暖溫帶、亞熱帶和熱帶,沿海大陸架面積寬廣,海水溫度適中,適宜多種海洋生物的生長繁殖。
(2)大黃魚、小黃魚、帶魚和烏賊是我國著名的四大海產。
(3)大陸架浴漁場面積的四分之一。黃渤海漁場、舟山漁場、南海沿岸漁場和北部灣漁場是我國的四大漁場,其中,舟山漁場最大。
(4)主要海水養殖業品種有海帶、紫菜、蝦、扇貝、牡蠣、鮑魚等。
(5)我國沿海的大陸架上,蘊藏著相當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
(6)我國海鹽總產量的85℅集中在淮河以北的北方鹽區。北方以長蘆鹽場最為著名,南方有海南的鶯歌海鹽場等。
(7)赤潮又稱紅潮,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環境條件下爆發性地增殖而造成的。
第四章、中國的區域差異
第一節:秦嶺——淮河線
(1)秦嶺與淮河是我國東部重要的地理界線。
(2)在中國地圖上,把秦嶺——淮河線、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和青藏高原邊緣線這三條重要的地理界線結合起來,並根據實際情況作一定的調整,就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3)秦嶺——淮河線南北兩側的地理差異
秦嶺——淮河線以北 秦嶺——淮河線以南
1月平均氣溫 <0℃ >0℃
河流封凍狀況 封凍 不封凍
年降水量 <800毫米 >800毫米
植被類型 暖溫帶落葉闊葉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
耕地類型 以旱地為主 以水田為主
主要糧食作物 小麥、玉米 水稻
作物熟制 兩年三熟或一年兩熟 一年兩熟到三熟
主要經濟林木 蘋果、柿、棗 柑桔、茶葉、油桐
主要運輸方式 公路、鐵路 公路、鐵路、水運
第二節: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
北方地區:
(1)北方地區指我國東部秦嶺——淮河以北的地區,面積約佔全國的20℅,人口約佔全國的40℅.區內的東北平原、華北平原、渭河平原為我國重要的農業地區。
(2)本區的年降水量大致在400~800毫米之間,這就決定了區內農業以旱地為主。
(3)長城以北一般只能一年一熟,長城以南這兩年三熟或一年兩熟。
(4)東北的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是我國森林資源的寶庫。
(5)著名的有東北「三寶」人參、鹿茸、貂皮。
(6)本區煤、鐵、油等礦產資源豐富,建立了東北重工業基地和京津唐工業基地。此外,太原、西安、蘭州等都是北方地區重要的工業中心。
(7)北方地區目前是我國最大的能源基地。大慶油田、勝利油田分別是國內第一、第二大油田,它們的石油產量要佔到全國的一半以上。
二、南方地區:
(1)南方地區指我國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地區,包括長江中下游地區、南部沿海地區和西南地區三大部分,面積約佔全國的四分之一,人口約佔全國的55℅.本區西部分布有30多個少數民族,雲南省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
(2)本區地勢西高東低,地形為平原、盆地和高原、丘陵交錯。
(3)南方地區熱量充足,降水豐沛,具有良好的農業生產條件。成都平原素稱「天府之國」,長江中下游地區是富庶的「魚米之鄉」。海南島,雷州半島和雲南西雙版納則是我國熱帶作物的主要生產基地
(4)南方地區物產豐饒,是全國最大的水稻、生豬、柑橘、茶葉、桑蠶、甘蔗、水產和熱帶作物產區。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是國內舉足輕重的商品糧基地。
(5)①海南島、雷州半島、台灣島南部和雲南省南部屬於熱帶季風氣候,≥10℃積溫在8000℃以上。②天然橡膠是重要的戰略物資。③我國熱帶主要作物有天然橡膠、椰子、咖啡、胡椒、劍麻、油棕等。④海南島是國內主要的產膠區,天然橡膠量要佔到全國的六成左右。
生物
1. 怎麼區分脊椎動物和無脊動物?
答:脊椎動物體內有脊椎;無脊動物體內無脊椎。
2. 魚的特徵有哪些?哪些動物叫魚卻不是魚,哪些動物是魚卻不叫魚?
答:①兩個特點;⑴、靠游泳來獲取食物和防禦敵害⑵、能在水中呼吸。
②鯨、海豚、海豹叫魚卻不是魚。
因為鯨、海豚、海豹的體表沒有鱗片、都不用鰓呼吸,而是用肺進行呼吸,而且具有體溫恆定、胎生、哺乳等特點,因此屬於哺乳動物。海龜也是用肺呼吸,而且不是終生生活在水中,屬於爬行動物。海龜、鯨、海豚和海豹與魚類一樣,體內都有由脊椎骨構成的脊柱,屬於脊椎動物,它們的四肢的外形呈鰭狀,適於游泳。
③海馬是魚卻不叫魚。
因為海馬有鰭、用鰓呼吸,有由脊椎骨構成的脊柱,而且是終生生活在水中,海馬屬於魚類。
3. 魚怎麼運動?什麼提供動力?各種鰭起什麼作用?
答:①魚游泳時,主要靠身體軀幹部和尾鰭的左右擺動擊動水流產生前進的動力,其他魚鰭起輔助作用。魚在運動時,胸鰭、腹鰭和背鰭都有維持魚體的平衡的作用,尾鰭有決定魚運動方向的作用。
4. 魚為什麼適合在水中呼吸? (上岸為什麼會死亡?)觀察魚的呼吸的實驗怎樣操作?實驗現象是怎樣的?
答:魚的鰓是鮮紅的,內含有豐富的血管,並且每一片鰓由既多又細的鰓絲構成。當鰓在水中時,鰓絲展開,擴大了與水的接觸面積,利於魚在水中呼吸。
(當魚離開水時,鰓絲則相互黏結在一起,幾片鰓相互覆蓋,減少了與空氣接觸的表面積,並且容易乾燥,這樣魚不能從空氣中得到足夠的氧氣,就會窒息而死亡。)
在清水中,用吸管吸一些墨水,慢慢滴在魚口的前方。水由魚的口流入鰓,然後由鰓蓋的後緣流出。在水流經鰓絲時,水中溶解的氧氣進入鰓絲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鰓絲排放到水中,所以經鰓流出的水流與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氣的含量減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5. 腔腸動物、軟體動物、甲殼動物各有什麼特徵?代表動物是什麼?
答:①腔腸動物結構簡單,有口無肛門,食物從口進入消化腔,消化後的殘渣仍由口排出,代表動物有海葵、海蟄和珊瑚。
②軟體動物是身體柔軟靠貝殼保護的身體的動物。代表動物有烏賊和章魚。
③甲殼動物是體表長有堅硬的甲的動物。代表動物有蝦和蟹。
6. 人類的哪些行為會造成水域環境的破壞?
答:工廠和生活污染物的排放,農田中農葯和化肥隨雨水沖進水體,許多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會造成水域環境的破壞。
7. 陸地生活的動物適應環境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答:⑴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結構;比如爬行動物具有角質的鱗和甲,昆蟲具有外骨骼;⑵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軀體和運動的器官;用於爬行、行走跳躍、奔跑、攀援等多種運動形式,以便覓食和避敵;⑶除蚯蚓外具有能夠在空中呼吸的,在身體內部的各種呼吸器官,不如氣管和肺⑷具有發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能夠對多變的環境及時作出反應。
8. 蚯蚓生活在什麼環境中?怎樣區分蚯蚓的頭尾?蚯蚓怎樣呼吸?蚯蚓怎樣運動?
答:①蚯蚓適於在具有一定溫度和濕度、溫差變化不大、富含腐殖質的土壤中穴居生活。
②蚯蚓沒有呼吸系統,要靠能分泌黏液而濕潤的體壁進行呼吸。蚯蚓體壁分布有毛細血管,血中含血紅蛋白,可攜帶氧氣。
③動物身體分節,可使身體運動靈活、自如、轉向方便。蚯蚓的體節就有上述功能。蚯蚓剛毛的末端,可與周圍環境粗糙的表面相接觸,以有所支撐,與環肌、縱肌協調作用完成運動。
9. 環節動物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答:身體是由許多彼此相似的環型體節構成的。
10. 家兔的牙齒、消化道有什麼特點?
答:①牙齒分為門齒和臼齒。門齒適於切斷植物纖維,臼齒適於磨碎食物。
②兔擁有發達的盲腸連同蚓突,與體長相近,裡面生活著大量的細菌和纖毛蟲。草料中的纖維素就是依靠這些微生物分泌的纖維素酶進行發酵分解的,分解成的簡單物質,可被大腸壁吸收入體內。
11. 哪幾類動物是恆溫動物?它們是怎樣維持體溫恆定的?
答:①哺乳動物和鳥類都是恆溫動物。
②他們的體溫恆定,除了靠體表的皮毛保溫外,還要靠發達的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等協調作用共同完成。呼吸系統使氣體交換能力加強;發達的循環系統可以使血液攜帶氧的能力提高;神經和體液的調節則可使兔(哺乳動物)的代謝加強或減弱,並調控散熱過程。
12. 鳥類有哪些不同於其他脊椎動物的形態結構特點?
答: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
13. 鳥類有哪些適於飛行的特點?
答:鳥類的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具有迅速飛翔的能力;身體內有氣囊;體溫高而恆定。胸骨有龍骨突,長骨中空;消化系統發達,消化、吸收、排出糞便都很迅速;循環系統結構完善,運輸營養物質和氧的功能強。
14. 昆蟲的特徵有哪些?
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運動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蓋在昆蟲身體裡面的堅韌的外殼,頭上兩根觸須。
15. 昆蟲怎麼呼吸?昆蟲的呼吸器官位於何處?
答:昆蟲胸部和腹部兩側各有一排小洞,叫氣門,這是昆蟲的呼吸器官。
16. 節肢動物的共同特點是什麼?
答:身體由很多體節組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的是節肢動物
17. 兩棲動物的特點是什麼?
答: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這樣的動物叫做兩棲動物。
18. 動物和植物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答:動物是生產者,植物是消費者。
19. 骨骼肌、骨和關節是怎樣協作是軀體產生運動的?
答: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肌腱繞過關節連在不同的骨上,當骨骼肌受到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骨繞關節運動。
20. 畫一個關節模式圖,說出各部分結構的名稱和作用。
21. 科學家用哪些方法研究動物的行為?
答: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可分為兩類:觀察法和實驗法。
22. 怎樣區別一種動物行為是先天性行為還是學習行為?
答: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身體里的遺傳物質所控制的行為。後天性行為不是動物生來具有的,而是動物在成長過程中,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新的行為活動,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證。動物的學習行為是比先天性行為更高級的一種行為。
23. 動物的社會行為有什麼特徵?
答: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群體還形成等級。
『玖』 七年級和八年級生物復習資料
會考地理復習提綱
七上
1、地圖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圖例。
2、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3、0°緯線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緯線,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緯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別用N和S表示。
4、0°經線又叫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有180°,分別用E和W表示。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
5、以赤道為界把地球分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為界把地球分為東、西半球。
6、緯度范圍:0° 30°NS為低緯度;30° 60°NS為中緯度;60° 90°NS為高緯度。
7、比較經線和緯線的特點:經線 半圓(弧形) 相等 南北方向; 緯線 都是圓(極點除外) 有長有短 東西方向
8、地球表面,陸地面積佔29%,海洋面積佔71%,所以有形象地稱地球為「三分的陸地,七分的海洋」。
9、七大洲的名稱按面積依次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亞洲和歐洲連成一塊合稱亞歐大陸,中國位於亞洲上。
南極洲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洲;亞洲是面積最大的大洲。
10、四大洋分別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洋。
11、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和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2、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總稱為地形。通常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種基本類型。
13、地形圖上用海拔來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14、五種基本地形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15、板塊構造學說: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
16、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有張裂拉伸、有碰撞擠壓、地殼比較活躍,最容易發生火山和地震。
17、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上。
18、人口的自然增長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19、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區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原因是這些地區處在中低緯度地區、氣候溫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臨海地帶。
20、人口增長過快、過慢都會帶來嚴重的問題: 人口增長過慢造成了勞動力短缺、人口老齡化等問題。
人口增長過快帶來了就業、居住、教育、醫療等難以解決等問題;
21、世界三大人種分別是:黃色人種、白色人種、黑色人種。黃色人種分布在:亞洲東部、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也屬黃色人種。 白色人種分布在: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種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22、目前被聯合國確定為工作語言的是: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其中使用范圍最廣的是英語;使用人數最多的是漢語。
23、世界的三大宗教: 基督教: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傳最廣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歐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蘭教:主要分布在亞洲西部和東南部、非洲北部。佛教: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24、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 25、氣候的兩個要素:氣溫和降水。
26、天氣和氣候概念和區別: 天氣 某個地方短時間內發生的陰、晴、冷熱等變化 多變、不穩定
氣候 某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 相對穩定
27、在北半球,最熱月出現在7月,最冷月出現在1月。 一天當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點(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28、世界氣溫分布規律:由低緯度地區向高緯度地區逐漸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
33、世界降水的分布規律: 赤道附近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中緯度地區大陸的西岸降水多於東岸和內陸地區; 南北回歸線穿過的大陸西部或內陸地區降水少。
34、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狀、地球的運動、海陸分布、地形地勢、人類活動、緯度位置、洋流因素。
35、最長山脈-安第斯山脈 最高峰-珠穆最大平原-亞馬孫平原 最大平原-剛果盆地 朗瑪峰 最高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最長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最大高原-巴西高原 最高高原-青藏高原
36、紅海面積擴大:位於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張裂處;地中海面積縮小:位於非洲板塊和亞歐板塊相撞擠壓處;台灣和日本多地震:位於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相撞擠壓處;喜馬拉雅山脈:位於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相撞擠壓隆起處;安第斯山脈:位於南極洲板塊與美洲板塊相撞擠壓隆起處。
37、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
熱帶雨林: 赤道附近 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馬來群島 終年高溫多雨。
熱帶草原: 氣候 南北緯10-20度大陸中西部 分布在雨林兩側,非洲分布最廣。 終年高溫,分干、濕兩季。
熱帶沙漠:南北緯20-30度大陸中西部 非洲撒哈拉沙漠分布最廣。 終年炎熱乾燥
熱帶季風:北緯10-30度大陸東部 印度半島、中南半島 終年高溫,分旱、雨兩季
亞熱帶季風:南北緯30-40度大陸東岸 中國、美國和巴西的東南部 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冬季低溫少雨。
地中海:南北緯30-40 度大陸西岸 地中海地區 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溫帶季風:南北緯40-60 度大陸東岸 中國東北部、俄羅斯東南部 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冬季寒冷乾燥。
溫帶大陸性:南北緯40-60度大陸內陸 亞歐大陸和北美洲中部 氣溫年、日較差大,降水少
溫帶海洋性:南北緯40-60度大陸西岸 歐洲西部 終年溫和濕潤
七下
1、亞洲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周邊的海洋:東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臨印度洋
2、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一個大洲
3、大洲分界線:亞歐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亞非分界線:蘇伊士運河;亞洲和北美洲分界線:白令海峽 ;南、北美洲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4、亞洲6個分區: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北亞。
5、亞洲地勢特點:中間高,四周低。亞洲的河流特點:發源於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
6、亞洲之最:喜馬拉雅山脈—世界上最高的山脈;珠穆朗瑪峰—世界最高峰;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譽為「世界屋脊」(區別於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貝加爾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裏海(鹹水湖)—世界最大的湖泊(區分於世界面積最大的淡水湖——蘇比利爾湖);阿拉伯半島—世界上最大的半島;馬來群島—世界最大的群島
7、亞洲地跨熱帶、溫帶和寒帶,氣候特點: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和大陸性氣候分布廣。
各種氣候的特點:
熱帶沙漠氣候:全年高溫少雨 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
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分旱季和雨季 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
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年較差大,全年降水少
地中海氣候:夏季高溫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8、亞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東亞、東南亞和南亞是人口稠密的地區。
9、亞洲發達國家的日本,大部分國家為發展中國家,西亞波斯灣沿岸國家是依靠其豐富的石油資源出口而成為比較富裕的國家;新加坡、韓國、馬亞西亞、泰國等先後大加發展出口加工工業。
10、三類產業的劃分:第一產業是農業,第二產業是工業和建築業,第三產業是流通部門和服務部門(除農業、工業和建築業以外的)。
11、日本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對日本的漁業、造船業、海上運輸和 對外經濟聯系十分有利。
12、日本多火山、地震,原因:日本處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相互 交界的地方,地殼活動頻繁。
13、日本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產生的背景:日本地域狹小,資源貧 乏,是一個資源小國,有優良港口方便運輸,所以形成了以出口加工為主的經濟。
工業分布: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工業分布的原因: ①原料、燃料主要依靠進口 ②港口條件優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 ③產品主要出口 ④沿海多平原 ⑤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國內最大消費地。
14、東南亞在亞洲東南部。東南亞是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馬六甲海峽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最短的海上通道。
15、東南亞人口稠密,高溫多雨,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也是世界重要的熱帶作物生產基地之一,是世界上橡膠、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產地。
16、中南半島的地形由北向南延伸,山河相間、縱列分布。大城市的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17、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僅次於中國;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
18、印度地形以高原為主,德干高原,佔印度半島的大部分;恆河平原。
19、印度主要地處熱帶和亞熱帶,氣候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特點是全年高溫,分為旱雨兩季和降水圖,由於受季風的影響,年降水量極不穩定,水旱災害頻繁。
兩種季風對比
風向 由何地吹來 性質 時期
東北風 由陸地吹向海洋 乾冷 旱季(每年10月—次年5月)
西南風 由海洋吹向陸地 暖濕 雨季(每年6月—9月)
20、印度的糧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麥,經濟作物是棉花和黃麻,「綠色革命」是為了解決印度的糧食問題。
印度的工業城市有:孟買—印度最大的棉紡織工業中心、加爾各答—印度最大的麻紡織工業中心
班加羅爾—印度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21、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是一個地跨亞歐兩洲的歐洲國家。
俄羅斯主要地形區: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
主要分界線:烏拉爾山、葉尼塞河、勒拿河。伏爾加河,歐洲第一長河。
22、俄羅斯主要位於北溫帶,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
23、俄羅斯自然資源種類齊全,儲量豐富,重工業發達。
24、俄羅斯的鐵路:歐洲部分密集,以莫斯科為中心呈放射狀。
25、主要城市和港口:莫斯科(首都),聖彼得堡(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海參崴(太平洋沿岸的港口),摩爾曼斯克港(位於北極圈以內,但卻是北冰洋沿岸的終年不凍港)。
26、中東處在亞歐非三大洲、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樞紐地位。
27、豐富的石油資源:中東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絕大部分運往西歐、美國和日本。
28、匱乏的水資源:中東氣候乾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河流稀少。
29、文化差異: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把耶路撒冷看作聖城。中東多數國家和地區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這些國家被叫做阿拉伯國家。猶太人集中分布在以色列,主要信仰猶太教。
30、歐洲西部地區人口稠密,國家眾多,絕大部分是發達國家。本區形成了一個區域性的國際組織歐洲聯盟(歐盟)。
31、歐洲西部的工業——製造業為主 (製造業是指將原料進行加工,製造成各種各樣產品的工業部門。)
32、歐洲西部的農業——畜牧業為主。
33、歐洲西部旅遊業,例如:英國倫敦塔橋、荷蘭風車、北歐峽灣、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西班牙鬥牛等。
第三節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34、本區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本區的氣候以熱帶草原氣候為主,撒哈拉以南的地形以高原為主。90%以上是黑人,是黑種人的故鄉。
35、「單一商品為主的經濟」: 單一商品經濟的弊端:資源及利潤的流失。國力薄弱。工業得不到快速發展。在國際貿易中處於被動的、被剝削的不利地位。
36、嚴重的「人口、糧食與環境」問題: ① 人口問題 ② 糧食問題 ③ 環境問題
37、澳大利亞是「世界活化石博物館」 :特有動物有袋鼠、考拉、鴨嘴獸、鴯鶓等。2、「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綿羊數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澳大利亞地廣人稀,農牧業生產機械化程度高,耗用勞動力很少。
澳大利亞地形:西部廣闊的低矮高原,中部廣闊的平原(大自流盆地)和東部低矮的山地(大分水嶺)。
38、澳大利亞是「坐在礦車上的國家」:礦產資源豐富,是世界主要的礦產品出口國之一。
39、澳大利亞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堪培拉(首都),悉尼(最大的工業中心和港口城市)
40、 美國有48個州及北極圈附近的阿拉斯加州和北回歸線附近的夏威夷州。美國西臨太平洋,東臨大西洋,南臨墨西哥灣。
41、 地形呈南北縱列分布,西部高大的高原和山地(落基山脈)、中部廣闊的中央平原、東部低矮的山地(阿巴拉契亞山)。平原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一半以上,耕地廣大。
42、美國農業主要灌溉水源有: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長河)、東北五大湖(蘇必利爾湖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淡水湖)。
43、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目前,美國的經濟增長主要來自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美國興起最早、規模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中心是位於舊金山東南的矽谷。主要城市:首都華盛頓、舊金山、洛杉磯、休斯敦等。
44、美國發達的經濟,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資源和破壞地球環境的基礎之上的,因而美國也上世界最大的資源消耗國和廢物排放國。
45、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巴西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居民白種人、混血人、黑種人構成。
46、巴西境內的世界之最: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亞馬孫河。擁有世界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氣候區、是世界熱帶面積最大的國家。
47、發展中的工農業大國:巴西鐵礦儲量大,質地優良,而石油、煤炭能源缺乏。圖中D處(巴西與巴拉圭交界處)有目前世界已建成的水電站中規模最大的伊泰普水電站。
48、巴西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聖保羅是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業中心。巴西利亞是巴西的新首都(首都從沿海的里約熱內盧遷至中部高原巴西利亞)。
49、比較
名稱 范圍 中心 代表動物 特殊名稱 科考站
南極地區 南緯66.5°S(南極圈)以南的廣大區域 陸地(南極洲) 企鵝 「冰雪高原」、「白色沙漠」、「風庫」 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
北極地區 北緯66.5°N(北極圈)以北的廣大區域 海洋(北冰洋) 北極熊 黃河站
(附:1985年2月,我國第一個南極考察站——長城站在南極洲喬治王島建成。1989年2月,建立中山站。2009年1月,建立了我國首個位於南極大陸內陸地區的科考站——昆侖站。)
八上
1、中國從東西半球看,位於東半球,從南北半球看,位於北半球。
2、從大洲大洋位置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3、從緯度位置看,大部分位於屬於中緯度地區,屬於北溫帶,南部少部分位於熱帶,沒有寒帶。
4、我國陸地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世界第三位,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
5、我國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千米,相鄰的國家有15個。我國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分別是日本、韓國、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6、我國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7、全國的行政區域,基本分為省、縣、鄉三級。
8、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9、我國總人口為12.95億,人口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速度快。
10、為了使人口數量的增長同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條件相適應,我政府把實行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11、我國人口分布不均,東部地區人口密度大,特別是東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區人口密度小。
12、我國人口分界線是黑龍江省黑河市到雲南省騰沖市。
13、我國人口最多的省份是河南省,面積最大的省份是新疆省。
14、在我國56個民族中,漢族人口最多,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
15、漢族的分布遍布全國各地,以東部和中部最為集中,少數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東北地區。
16、各民族分布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
17、我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建立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民族鄉等。
18、我國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為主,東部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地勢的特徵: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
19、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
20、一、二階梯的分界線是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二、三階梯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主要山脈走向:西北-東南走向:祁連山脈 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東-西走向:天山山脈――陰山山脈 昆侖山脈――秦嶺, 南嶺 南-北走向:橫斷山脈
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長白山脈―武夷山脈 台灣山脈
21、四大高原是: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雲貴高原 ;
四大盆地是:四川盆地、柴達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
三大平原是: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22、黃土高原的特徵質地疏鬆,水土流失嚴重,溝壑縱橫,內蒙古高原的特徵地面平坦,一望無垠,
青藏高原的特徵:冰川廣布 發展農業生產條件最優越的盆地是(四川)盆地
雲貴高原的特徵地面崎嶇不平(梯田)。 海拔最高的盆地是(柴達木)盆地
緯度最高的盆地是(准噶爾)盆地 面積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盆地
24、山區常見的自然災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 27、1月0℃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
25、山區包括山地、崎嶇的高原和丘陵,約佔全國陸地面積的 2/3 。
26、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龍江漠河 ,夏季最熱的地方是新疆吐魯番 。
27、我國從北到南劃分為5個溫度帶是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 。還有一個地高天寒、面積廣大的高原氣候區。
28、我國年降水量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
29、干濕地區的劃分是依據氣候的干濕程度,我國干濕地區是: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半乾旱地區、乾旱地區。
30、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
31、季風氣候的最大優點是雨熱同期,是但它會帶來一些災害性天氣如寒潮、水旱災害、台風。
32、我國最大的內河流塔里木河 ,河水主要來自於昆侖山、天山的冰雪融水 。
33、世界上最長,開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運河。 40、黃河發源地巴顏喀拉山,注入渤海。
34、具有「塞上江南」美稱的是寧夏平原 。 42、黃河上中游的分界城市是河口 ,中下游的分界城市是孟津。
35、黃河下遊河床逐漸抬高,成為「地上河 」。
36、黃河在流經中遊河段後,產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流經的地形是黃土高原。
37、長江發源於唐古拉山山脈,注入東海,它是我國長度最長、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有「水能寶庫 」和「黃金水道 」之稱。
38、長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城市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城市湖口。
39、長江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遊河段。宜賓以下城市四季都能通航。
40、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的三個主要來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陽湖兩大水系,北面的漢江。
41、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是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42、根據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狀況把土地資源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設用地。
43、我國主要是耕地少、林地多、難利用土地眾多,土地資源不足,人與耕地的矛盾尤為突出。
44、我國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東部季風區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內陸地區。
45、土地資源的人為破壞現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亂佔耕地。
46、土地資源的基本國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
47、地球上的水:海洋水佔97%,淡水資源只佔2.5%
48、地球上的淡水資源主要為兩極和高山的冰川。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淺層地下水 。
49、我國水資源總量少於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和印度尼西亞,位於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計算,則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
50、我國水資源南豐北缺,特別華北和西北地區缺水最為嚴重。解決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的有效辦法之一是跨流域調水(南水北調工程,引灤入津工程,引黃濟青工程)。
51、南水北調工程就是把長江水系水調到缺水嚴重的華北、西北地區。
52、針對我國水資源嚴重緊缺的問題,節約用水尤為重要。(農業,工業,家庭的節水方法)
53、在各種交通運輸中,鐵路運輸是我國最重要的運輸方式。我國交通運輸網路的分布格局:東密西疏 。
54、我國主要的鐵路干線:南北向:京哈線(北京—哈爾濱);
東西向:京包線(北京—包頭)—包蘭線(包頭—蘭州);
隴海(連雲港—蘭州)—蘭新線(蘭州—烏魯木齊);
滬杭(上海-杭州)—浙贛(杭州—株洲)—湘黔(株洲—貴陽)—貴昆(貴陽—昆明)線
京滬線(北京—上海); 京廣線(北京—廣州);京九線(北京—九龍) 焦柳線(焦作—柳州);
寶成線(寶雞-成都)——成昆線(成都—昆明)
我國主要的交通樞紐及經過的鐵路干線:
北京:(京哈線)、(京包線)、(京廣線)、(京滬線 )、(京九線)。 徐州:(隴海線)、(京滬線)。
鄭州:(隴海線)、(京廣線)。 蘭州:(隴海線)、(京包線)、(包蘭線)。
55、農業的生產部門有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
56、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業。
57、西部地區天然草場廣布,有我國四大牧區是內蒙古牧區、青海牧區、新疆牧區、西藏牧區。
58、林業集中分布在東北、西南、東南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地區是我國淡水漁業最發達的地區。
59、糧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麥公布呈現「南稻北麥」格局。
60、油料生產形成了長江油菜帶和黃淮花生區兩大生產區。
61、糖料作物則呈現明顯的「南甘北甜」的分布特點。
62、棉花生產以北方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三大棉區。
63、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
64、北京的中關村是我國最早建立的高新技術開發試驗區。
65、●工業分布特點:(沿海)、(沿河)、(沿交通線)
●工業的空間分布:
(1) 京廣、京哈、京滬等鐵路沿線的全國意義的工業基地。
(2) 黃河流域的(能源開發)工業帶。
(3) 長江沿線的以(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為中心的沿江經濟發達地帶。
(4) 沿海地區的(長江三角洲)、(遼中南)、(京津唐) 、(珠江三角洲地區)等工業最發達的經濟核心區。
●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1) 特徵:從業的科技人員比重大;開發研究的費用比例大;產品更新快。
(2) 分布特點:大多依附大城市,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依附於大城市,分布特點呈(大分散)、(小集中)
66、秦嶺-淮河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1、1月份0℃等溫線 2、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
3、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線 4、濕潤地區與半濕潤區的分界線
5、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 6、旱地農業與水田農業的分界線
7、水稻生產與小麥生產的分界線 甘蔗與甜菜的分界線 油菜與花生的分界線
一年一熟,兩年三熟與一年兩熟,一年三熟的分界線
8、常綠闊葉林與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 9、我國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線
10、該線以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變化小、有結冰期
該線以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變化大、無結冰期
11、陸運與水運的分界線
八下
1、北方地區東至渤海、黃海,南至秦嶺、淮河,西至大興安嶺、青藏高原,北至內蒙古高原。
2、北方地區包括東北三省、黃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肅、寧夏的東南部,江蘇、安徽兩省北部;
3、北方地區地形主要以平原和高原為主;主要河湖為黃河、淮河、京杭運河、黑龍江
4、北方地區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中人數較多的有:東北的滿族、朝鮮族,寧夏、甘肅的回族。
5、北方地區的氣候類型為溫帶季風氣候。
6、北方地區的主要農產品糧食作物為小麥;油料作物為花生;糖料作物為甜菜;經濟作物為棉花、穀子、大豆;
植被和果樹為東北天然森林、溫帶水果;礦產資源為鐵;能源為煤炭、石油;水果為蘋果、葡萄、梨、桃、杏、柿。
7、北方地區的主食為麵食(黃土高原:以小米為主);傳統民居特點:防寒保溫(東北,華北:土坯壘牆,磚瓦房(火炕);黃土高原:窯洞);交通工具:傳統——騾馬作役蓄馬車;現代——鐵路、公路。
8、北方地區的生態環境:由於長期的墾植開荒、水土流失、(東北——黑土流失;華北——旱、澇、鹼、風沙威脅;黃土高原——黃土裸露,溝壑縱橫);
治理措施:東北平原:退耕還林,退耕還牧,重建生態家園;華北平原:興修水利,改善灌溉條件、營造農田林網,改善土壤,減輕災害;黃土高原:植樹種樹,退耕還林,退林還牧,發展生態農業。
『拾』 七年級與八年級地理、生物如何復習
地理可以藉助地圖,將學習的知識標在地圖上踐行圖書結合,就會有一個不錯的成績。生物要會挑重點,有效的記憶重要圖形和內容,注重理解,理解十分重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