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二第六章思維導圖三
『壹』 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第三章和必修二的第二 三 四的思維導圖
來自五年高考三年模擬,私以為很贊。
稍後發必修二的圖
希望能夠幫到您,若滿意就給個採納吧謝謝!
『貳』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的思維導圖 誰能提供一下謝謝!
高三用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叄』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思維導圖
第一節 人口增長模式
1、人口增長快慢的 根本原因 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直接原因 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增長模式:
(1)工業革命以前 原始人口增長模式 特點 高高低 原始社會 傳統人口增長模式 特點 高高較低 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
(2)工業革命時特點 高低高(18世紀——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
(20世紀50年代)起普遍存在於大多數發展中國家
(3)近現代 特點 三低 世界主要發達國家 (原因:現代科學知識的普及和醫療衛生技術的進步,人們的生育觀念及行為的變化)
3、人口零增長國家:義大利,匈牙利,俄羅斯,德國等
人口負增長國家;英國,比利時,芬蘭等
4、促使中國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三個:1 社會經濟因素 2制度因素 3計劃生育因素。
5、世界人口達到50億:1987 7 11 達到60億:1999 達到65億:2006 2 28
年齡結構0——14歲65歲(中國60歲)以上
年輕型大於等於40%小於4%
成年型30%——40%
老年型小於30%大於7%|60以上大於10%
自然增長率小於等於1.0%為低增長,出生率小於等於1.5%為較低增長
『肆』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識思維導圖
『伍』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思維導圖。
第一節 人口增長模式
1、人口增長快慢的 根本原因 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直接原因 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增長模式:
(1)工業革命以前 原始人口增長模式 特點 高高低 原始社會 傳統人口增長模式 特點 高高較低 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
(2)工業革命時特點 高低高(18世紀——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
(20世紀50年代)起普遍存在於大多數發展中國家
(3)近現代 特點 三低 世界主要發達國家 (原因:現代科學知識的普及和醫療衛生技術的進步,人們的生育觀念及行為的變化)
3、人口零增長國家:義大利,匈牙利,俄羅斯,德國等
人口負增長國家;英國,比利時,芬蘭等
4、促使中國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三個:1 社會經濟因素 2制度因素 3計劃生育因素。
5、世界人口達到50億:1987 7 11 達到60億:1999 達到65億:2006 2 28
年齡結構0——14歲65歲(中國60歲)以上
年輕型大於等於40%小於4%
成年型30%——40%
老年型小於30%大於7%|60以上大於10%
自然增長率小於等於1.0%為低增長,出生率小於等於1.5%為較低增長
『陸』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六章教案(人教版)
2.1城市內部空間結構
【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技能
1. 理解城市形態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2. 結合實例分析城市各功能區的形成以及區位特徵。
3. 培養學生整理、分析資料的能力和把獲得的有用信息、結論加以表達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自主探究學習法。
2.讀圖分析法。
3.討論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增強學生對城市發展的參與意識。
【教學重點】
城市功能分區及其成因。
【教學難點】
經濟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區中的作用。
【教學設計】
一.城市形態
1.城市形態的概念、類型和因素
(1)概念:每個城市總是占據一定的空間,有著特定的外部輪廓形狀,被稱為城市形態。
(2)類型:團塊狀、條帶狀、組團狀、放射狀等。
(3)因素:地形(平原、山脈、高原等)、河流、湖泊、交通、經濟、文化等。
補充:城市是人類文明的中心。目前,世界上有近50%的人口居住和生活在城市裡。
①城市的概念:城市是人口達到一定規模,主要從事非農產業活動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社會、經濟、文化的中心。
②城市的特點:與鄉村相比,城市具有人口和產業活動密集、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比較高、交通運輸和信息交流相對發達的特點。
2.城市地域形態
(1)團塊狀
這是在城市本身對各部分的吸引力作用下形成的。各組成部分比較集中,連成一片。這種布局較為緊湊,有利於各生產部門的協作和管理,集中設置較完善的生活服務設施,利用率高,方便居民生活,既節省用地,也使市政設施更加完善。
團塊狀城市是平原地區一種常見的城市地域形態,如中國的成都。如果團塊狀城市受到地形等因素的影響,則只向一側發展而形成扇形城市地域形態,如中國的合肥。
(2)組團狀
城市由幾片組成,每片就近組織各自的生產和生活,外圍部分的幾片與中心區以及各片之間不相連接,而是相隔一定距離。這種類型顯得用地比較分散,各片之間的聯系不太方便,市政設施的投資相對要高。
組團狀城市有的是由於受用地限制或河流阻隔等自然因素的影響,如重慶市,有的是在規劃、控制等人為因素的作用下,城市建成以河流、農田或綠地為間隔,形成具有一定獨立性的眾多團塊狀城市形態,如上海浦東新區。
(3)條帶狀或放射狀
受特定條件的制約,城市沿主要交通干線發展而形成。這種類型的城市主要集中於某一兩個方向,而且運距很長。但這種格局可以使城市各個部分接近郊區,親近自然。
城市生活和生產活動總存在對交通條件的依存性,城市發展沿交通線(公路、鐵路、河道等)向外擴展,最終形成條帶狀城市地域,交通線則成為城市的發展軸。
河流也可以使城市呈條帶狀分布,如我國南方河網密集地區的城市沿河流向上、下游發展,如我國的常州。
比較法掌握城市形態
城市形態 團塊狀 組團狀 條帶狀或放射狀
影響因素 平原地形、市中心吸引作用 城市用地限制或河流阻隔、規劃控制等 沿交通線分布或受地形限制
地域形態 各組成部分比較集中,連成一片 城市由幾片組成,每片就近組織各自的生產和生活,各片互不連 屬 城市地域沿主要交通干線或地形區延伸
主要優點 便於集中設置比較完善的基礎設施,各種設施的利用率高,方便生活,便於管理,節省投資 便於城市擴大規模,有利於保護城市環境 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區,親近自然
主要缺點 易造成城市環境污染 用地分散、各片聯系不方便,市政建設投資大 城市交通主要集中於某一方向,且運距很長
城市舉例 成都市、合肥市 重慶市、上海浦東新區[來源:學&科&網Z&X&X&K] 蘭州市、延安市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區
1.城市土地利用類型
一般可以將城市用地分為商業用地、工業用地、政府機關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綠化用地、交通用地和農業用地等不同類型。
2.城市功能分區劃分
就城市功能對城市進行分區,可劃分為商業區、居住區、市政與公共服務區、工業區、交通與倉儲區、風景旅遊區與城市綠地、特殊功能區等。
3.主要功能分區特點
(1)住宅區:住宅區 是城市中最為廣泛的一種土地利用方式。有的城市住宅分中高級住宅區和低級住宅區。
(2)商業區:商業區是人們進行商業活動的場所,多位於市中心、交通干線的兩側或街角路口,主要為點狀或帶狀分布。在有些大城市市中心還會形成中心商務區,不但是商業活動的中心而且還是服務中心。
(3)工業區:工業區是由城市內部工業相互聚集而形成的。往往在靠近河流、鐵路、公路等交通比較便捷的地帶,來布置其廠房、倉庫等設施。
比較高級住宅區和低級住宅區:
項目 高級住宅區 低級住宅區
收入階層 高收入階層 低收入階層
建築質量 面積大,質量高,有些是獨立庭院 面積小,質量低,擁擠密集
位置 多在城市外緣,多與高坡、文化區相聯系 多在內城,多與低地、工業區相聯系
公共設施 完善,生活方便 缺乏,生活不便
環境質量 優美 較差
三種最基本的城市地域功能分區
城市功能分區 形態 特徵 位置
商業區 佔地面積小,呈點狀或條狀 經濟活動最繁忙;人口數量晝夜差別大,建築物高大稠密;內部有明顯的分區 市中心,交通干線兩側,街角路口
工業區 集聚成片 不斷向市區外緣移動,並趨向於沿主要交通干線分布 市區外緣,交通干線兩側
住宅區[來源:學§科§網Z§X§X§K][來源:學科網ZXXK] 佔地面積大,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區,工業化後出現分化[來源:學&科&網] 建築質量上,高級與低級住宅分化;位置上,高級與低級住宅區背向發展[來源:學科網ZXXK][來源:Zxxk.Com][來源:Zxxk.Com] 高級住宅 區[來源:學科網] 城市的外緣與高坡、文化區聯系[來源:學科網][來源:Zxxk.Com]
低級住宅區 內城、工業區附近與低地、工業區聯系
補充:中心商務區
中心商務區,又稱中心商業區、中央商務區(簡稱CBD),最初起源於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意為商業匯聚 之地。現代意義上的中心商務區是指集中大量金融、商業、貿易、信息及中介服務機構,擁有大量商務辦公、酒店、公寓等配套設施,具備完善的市政交通與通訊條件,便於現代商務活動的場所。中心商務區不僅是一個國家或 地區對外開放程度和經濟實力的象徵,而且是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一個重要標志。中心商務區的主要功能,如下圖所示:
中心商務區通常具有以下特徵:
①中心商務區是城市經濟活動最繁忙的地方
中心商務區內商業、金融、貿易等機構眾多,各種服務部門和設施齊全,商業和其他經濟活動集中而頻繁。
②人口數量的晝夜差別大
中心商務區白天經濟活動繁忙,人流和車流不息;夜晚人員稀少,街道安靜。
③建築物高大稠密
中心商務區常位於城市的 中心地帶,由於地價高而且土地有限,建築物只能靠向上發展來增加利用空間。
④中心商務區內部常存在明顯的分區
三.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和變化
1.城市內部空間結構
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區的分布和組合構成了城市內部的空間結構,也叫做城市地域結構。
2.城市地域結構模式
同心圓模 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3.城市地域結構的影響因素
經濟因素(包括個人收入)、歷史文化、種族宗教、建築設計、自然條件等。
4.城市內部的空間是隨著城市的發展而逐漸形成和變化的
例如,在城市發展的初期,各功能用地混雜,市中心吸引了工業的自然團聚。隨著工業發展和第三產業興起,市中心出現各種問題,工業用地改造成商業用地或其他用地,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發生變化。
結構模式 特點 成因 舉例
同心圓
模式 城市形態集中緊湊,城市的功能區圍繞市中心呈同心圓狀 平原地形,城市各功能區經過不斷的侵入和遷移,呈同心圓狀自核心向外擴展而成 成都
扇形模式 城市各功能區呈扇狀向外擴展 交通(各功能區沿交通線延伸) 沈陽
多核心
模式 城市並非依託單一核心發展,而是圍繞著幾個核心形成中心商務區、批發商業區、住宅區、工業區和郊區,以及相對獨立的衛星城等多種功能區,並由它們共同組成城市地域 隨著城市不斷向外擴展,原有市中心地價高、交通和居住擁擠等原因,在遠離市中 心的郊區出現新核心,同時也受河流、地形等因素影響 淄博
教材圖表:
圖2。9 影響城市空間結構的其他因素舉例
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因素
(1)收入是形成不同級別住宅區的常見原因
社會階層 住宅區分化
類型 特點
高收入階層 高級住宅區 建築面積大,設備齊全,環境優雅
低收入階層 低級住宅區 建築面積小,破舊擁擠,環境狀況差
(2)知名度對於住宅區的選擇有很大的影響
住宅區建在城市內歷史、文化或經濟等方面具有較高聲譽和廣泛影響的地區,可提高身價與地位,增加知名度,形成強大的集聚力量,吸引人們入住。
(3)種族因素對住宅區分化的影響也很大
在西方多種族聚居的城市裡,這種因素對城市的影響很明顯,可以形成種族聚居區(如唐人街,黑人區等)。在北美、歐洲等地區表現得尤其明顯,在我國大多數城市,種族因素基本上不產生作用。
(4)歷史因素的影響
城市的建築物和街道設計可以維持久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對日後的功能分區有著深遠的影響。例如,在城市發 展的初期,城市的地域范圍狹小,它的各類功能用地混雜布置,沒有明確的功能分區,市中心以市場、交通等優勢吸引了工業的自然團聚。隨著工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和第三產業的興起,市中心用地緊張、交通擁擠、環境污染等問題日漸突出。為了降低成本、保護環境,市區的工廠企業紛紛向外搬遷,原有的工業用地就可能被改造為商業用地或其他用地,城市內部的空間結構隨之發生變化。
(5)其他
影響城市地域結構的因素還有許多,如行政因素就是其影響因素之一。在有些城市,政府採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城市規劃,干預城市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可以引導或規定不同的功能區。例如我國許多城市新興工業園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看作是行政干預的結果。
影響地租高低的因素分類
城市內土地區位條件不同,土地租金也不同。影響地租高低的區位條件有交通通達度和距市中心的遠近。
(1)通達度
交通通達度越高,土地價格或地租越高;通達度越低,土地價格或地租越低。城市內不同區位土地的通達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應地存在差異,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區。
區位 通達度 租金
市中心(有多條道路穿過) 最高 最高
從市中心延伸出來的主要公路的兩邊和公路的交會處 較高 較高
遠離公路的地區 較低 較低
(2)距市中心的遠近
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隨著距離的增加而遞減。商業、住宅和工業的付租能力隨空間的變化呈現出不同的趨勢:
P78
字母 距離 地租 功能區 對應地租線 成因
A 近 最高 商業區 陡 與市中心的距離對商業影響大,地租變化大
B 中等 中等 住宅區 較平緩 與市中心的距離對住宅影響較小,地租變化較小
C 遠 較低 工業區 最平緩 與市中心的距離對工業影響最小
綜合以上付租能力和地租這兩方面因素,一般在地租最高峰的市中心和地租次高峰的道路相交處形成商業區;在地租較高的地方形成住宅區;在地租較低、交通發達的遠郊地區則形成工業區。
課本圖表:
P18 幾種常見的城市形態
(1)團狀:平原地區的城市用地較為規整,形成集中發展的城市形態。成都位於四川盆地內部的成都平原上;合肥位於江淮平原上,地勢平坦,它原為一個普通小縣城,新中國成立後,被確定為省級行政中心後,在平原上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團狀城市;美國的華盛頓位於東部大西洋沿岸的平原上,它是在美國獨立後作為首都新建的一座城市,也是團狀城市。
(2)條帶狀:山區或丘陵地區的城市用地比較破碎,往往形成分散發展的城市形態。洛陽位於黃河支流洛河谷地,西寧位於青藏高原的湟水谷地,宜昌位於長江的三峽谷地。
(3)組團狀:略
三幅城市形態圖突出說明了城市外部形態與地形的關系。即平原地區城市多呈團塊狀;谷地中城市多呈條帶狀;在河流和地形的共同影響下,城市多呈組團狀。
P19 圖2。2 北京市的不同功能區舉例
這是一幅說明城市有哪些功能區的示意圖。根據圖中所示的四幅小圖可以看出左上圖以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高科技公司為主,應為北京的文化和高科技區;左下圖中有首都鋼鐵總公司、首都煉鋼廠 、電機廠、閥門廠、修理廠等眾多工廠,很明顯為工業區;右上圖是著名的王府井大街,是北京最著名的商業街,它及其周圍地區應為商業區;右下圖有眾多的居民小區,是住宅區。
P19 讀圖思考
住宅是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和居住的場所,往往也是一天當中居民活動時間最長的場所,因此,住宅區是城市中最為廣泛的一種土地利用方式。
商業區主要是人們進行商業活動的場所,多位於市中心、交通干線的兩側或街角路口,主要為點狀或條狀分布。在有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市中心,還會形成一個特殊的商業區——中心商務區,它不 但是商業活動的中心而且還是服務中心。
工 業區是由城市內部工業相互聚集而形成的。是城市經濟的主要支柱之一,它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物質財富和眾多的就業機會。
文化和高科技區是城市發展的動力源泉,是城市文化教育發達的地區,是城市人口文化素質最高的地區。
P20 香港的中高級住宅和低級住宅
香港是一個經濟發達的城市,居民收入差別很大,反映在住宅上也就出現了中高級住宅區和低級住宅區。中高級住宅區多建在城市的外緣,房屋面積較大,具有獨立庭院,環境優美,並配有相應的學校、醫院、商店和綠地等方便生活的公共設施。低級住宅區房屋面積狹小,擁擠密集,往往分布在內城和工業區附近,環境相對較差。
P20 圖2。4 紐約的CBD——曼哈頓
紐約市曼哈頓的建築高大密集,這是城市 CBD的共同特點。這樣的建築對於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有重要作用。
CBD的標志就是摩天大樓。建築高度代表了技術,同時也象徵著財富,加上核心區寸土寸金的地價,導致樓越蓋越高,越蓋越密,形成了所謂的「水泥森林」。建築高大密集可以節約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也提高了CBD的商業和服務功能,但也會帶來許多問題。
P21 圖2。5 常州市工業分布狀況
常州是江蘇省南部的重要工業城市,位於長江三角洲上,與上海、南京兩大都市等距相望,有著十分優越的區位條件和便捷的水陸空交通條件。市區北臨長江,南瀕太湖
『柒』 地理必修二 第六章 問題探究 《綠色食品知多少》
1、什麼是綠色食品?
綠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按照特定生產方式生產,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志商標的無污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
返回
2、綠色食品標志的含義是什麼?
標志由三部分構成,即上方的太陽,下方的葉片和中心的蓓蕾,象徵自然生態;顏色為綠色,象徵著生命,農業、環保;圖形為正圓形,意為保護。AA級綠色食品標志與字體為綠色,底色為白色,A級綠色食品標志與字體為白色,底色為綠色。 綠色食品標志是指中文「綠色食品」,英文「Green Food」,綠色食品標志圖形及這三者相互組合等四種形式,注冊在以食品為主的共九大類食品上,並擴展到肥料等綠色食品相關類產品上。 綠色食品標志作為一種產品質量證明商標,其商標專用權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保護。標志使用是食品通過專門機構認證,許可企業依法使用。
返回
3、綠色食品必須具備的條件是什麼?
(1)產品或產品原料產地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生態環境質量標准;(2)農作物種植、畜禽飼養、水產養殖及食品加工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 (3)產品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產品標准; (4)產品的包裝、貯運必須符合綠色食品包裝貯運標准。
返回
4、綠色食品分級
綠色食品分為A級綠色食品和AA級綠色食品
A級綠色食品 系指在生態環境質量符合規定標準的產地,生產過程中允許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學合成物質,按特定的生產操作規程生產、加工,產品質量及包裝經檢測、檢查符合特定標准,並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A級綠色食品標志的產品。AA級綠色食品(等同有機食品) 系指在生態環境質量符合規定標準的產地,生產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學合成物質,按特定的生產操作規程生產、加工,產品質量及包裝經檢測、檢查符合特定標准,並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AA級綠色食品標志的產品。
返回
5、綠色食品的標准包括那些?
綠色食品標准包括產地環境質量標准、生產技術標准、產品標准、包裝標准、以及相關的其它標准,構成一個「從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質量監控標准體系。
返回
6、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農業初級產品或食品的主要原料,其生長區域內沒有工業企業的直接污染,水域、上風口沒有污染源對該區域構成污染威脅,使該區域內的大氣、土壤、及灌溉用水、養殖用水質量均符合綠色食品的大氣、土壤、水質標准。並有一套保證措施,確保該區域在今後的生產過程中環境質量不下降。
返回
7、綠色食品的技術標准指的是什麼?
技術標准有兩項內容,一是生產綠色食品的肥料、農葯、獸葯、水產養殖用葯、食品添加劑、飼料添加劑使用准則,二是依據這些「准則」制定的包括農產品種植、畜禽養殖、水產養殖和食品加工等生產操作規程。
返回
8、綠色食品產品標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綠色食品最終產品必須符合相應的產品標准,這些標準是依據綠色食品衛生標准並參照國家、行業的相關標准及國際標准制定的,通常高於或等同於現行標准,有些還增加了檢測項目。綠色食品衛生標准一般分為三部分:農葯殘留、有害金屬和細菌。
返回
9、綠色產品產品的包裝 、商品的標簽有什麼特殊規定?
(1)產品包裝的基本要求:較長的報質期(貨架壽命);不帶來二次污染;不損失原有營養及風味;包裝成本要低;儲藏運輸方便、安全;增加美感引起食慾。
(2)除產品包裝的基本要求外,在包裝裝璜上應符合《綠色食品標志設計標准手冊》的要求。
(3)商品標簽必須標注以下幾方面內容:食品名稱;產品類型;配料表;凈含量及固形物含量;製造者、經銷者的名稱和地址;日期標志(生產日期、保質期或保存期);貯藏指南;質量(品質)等級;產品標准號;特殊標注內容。
返回
10、綠色食品開發的意義何在?
1、有利於保護農業生態環境。
2、有利於保障人們身體健康。
3、提高了農業和食品加工業的經濟效益。
4、增強了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返回
11、綠色食品產業體系包括那些主要方面?
1、綠色食品農業生產體系 2、綠色食品加工製造業體系
3、綠色食品專用生產資料製造業體系 4、綠色食品商業流通體系
5、綠色食品科技教育體系 6、綠色食品技術監督體系
7、綠色食品管理體系 8、綠色食品社會團體
返回
12、國際上與綠色食品相類似的商品怎樣稱謂?
國際上與綠色食品相類似的食品在英國國家多稱有機食品,在芬蘭、瑞典等非英語國家稱生態食品,在日本稱自然食品。雖然叫法不同,但基本上都是指限制產品生產過程中化學肥料、農葯和其它化學物質使用而生產的食品。
返回
『捌』 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二第一章內容的思維導圖(知識樹框架圖)
1
高中地理必修一復習指導(含圖表)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節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體是宇宙間物質存在的形式,如恆星、行星、衛星、星雲、流星、彗星。 2.天體系統:天體之間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
★3.天體系統的層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課本P3圖1.2)
太陽系
銀河系 其他行星系總星系 總星系 其他恆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課本P4圖1.4)
1.太陽系八大行星由近及遠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類(課本P5圖1.5)
天體系統的層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課本P3圖1.2) 太陽系 銀河系 其他行星系總星系 總星系 其他恆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課本P4圖1.4) 1.太陽系八大行星由近及遠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類(課本P5圖1.5) 分類 特點 類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同向性、共面性、近圓性 巨行星 木星、土星 遠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課本P6) 外部條件 安全穩定的宇宙環境 自身條件 適宜的溫度 日地距離適中 適於呼吸的大氣 體積、質量適中 液態的水——來自地球內部
1.2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一、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陽大氣的成分主要是氫和氦;太陽輻射能量來源是核聚變反應。 2.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課本P8圖1.7)
⑴提供光熱資源;⑵維持地表溫度,是促進地球上水、大氣運動和生物活動的主要動力;⑶煤、石油等礦物燃料是地質歷史時期生物固定以後積累下來的太陽能;⑷日常生活和生產的太陽灶、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電站的主要能量來源 ★二、太陽活動影響地球 1.太陽大氣由里到外分層
太陽活動的主要類型
光球 黑子,是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 色球
耀斑,是太陽活動最激烈的顯示
日冕 太陽風
2.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課本P11)
⑴世界許多地區降水量的年際變化和黑子變化周期有一定的相關性(課本P11活動);
⑵造成無線電短波通訊衰減或中斷;⑶擾動地球磁場,產生磁暴現象;⑷兩極地區產生極光;⑸地球上水旱災害、地震等自然災害的發生與太陽活動有關。
第三節地球的運動
★一、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
第三節地球的運動
★一、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
地球自轉 地球公轉
運動方式 圍繞地軸轉動
在橢圓軌道上圍繞太陽轉動
運動方向
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為逆時針,南極上空為順時針。
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為逆時針。
運動速度
線速度:從赤道向兩極遞減,兩極點為零。 角速度:除兩極點外各地相等(15°∕h)。 近日點(每年1月初),速度快
遠日點(每年7月初),速度慢 運動周期
真正周期:一個 恆星日=23時56分4秒 晝夜交替周期:一個太陽日=24時 真正周期:一個恆星年=365日6時9分
10秒
直射點回歸周期:一個回歸年=365日5時48分46秒
地理意義
1.晝夜交替 2.地方時
3.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 1.晝夜長短的變化
2.地方時 3.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 1.晝夜長短的變化 2.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3.產生四季和五帶 二、太陽直射點移動 23°26′N ★1.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如圖示 0° ★2..地球公轉過程中兩分兩至點的判斷 23°26′S 依據:看日地球心連線和赤道的位置關系——連線在赤道以北說明太陽直射23°26′N, 則地球處 於公轉軌道上的夏至點;連線在赤道以南說明太陽直射23°26′S, 則地球處於公轉軌道上的冬至點 簡便方法:看地軸——地球逆時針公轉時,地軸左偏左冬,地軸右偏右冬。
3..地球公轉過程中速度變化的判斷
依據:1月初,地球運行至近日點,公轉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運行至遠日點,公轉速度最慢。 二、晝夜交替和時差 ★一晝夜交替
3
1.⑴晝夜現象產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發光;⑵晝夜交替產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轉。 2.晨昏線的判讀:在晨昏線上任找一點,自西向東越過該線進入晝半球,說明該線是晨線,反之是昏線。
3.晨昏線與赤道的關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終年晝夜平分。
4.晨昏線與太陽光線的關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線上太陽高度為0度。 5.晨昏線與地軸的夾角變化范圍:0°~ 23°26′
6.太陽高度的分布:晝半球上>0°,夜半球上 < 0°,晨昏線上 =0°。 7.晝夜交替的周期:一個太陽日 =24小時 ★二地方時的計算 1.地方時計算原理:
①地方時東早西晚(同為東經,經度越大越偏東;同為西經,經度越小越偏東;一東一西,東經偏東時間早)
②同一條經線上地方時相同
③經度每隔15°地方時相差1小時(既1°=4分鍾) 2.地方時計算方法:
某地地方時=已知地方時±4分鍾×兩地經度差
說明:①式中加減號的選用條件:東加西減——所求地在已知地的東邊用加號,在已知地的西邊用減號。
②經度差的計算:同減異加——兩地同為東經或同為西經相減;一為東經一為西經相加。 ③計算步驟: 確定兩地經度差;換算兩地時間差;判斷兩地東西方向;帶入計算。 3.晝夜長短的計算
⑴晝弧:任一緯線落在晝半球內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緯線落在夜半球內的部分。
⑶計算:①晝長=晝弧對應的經度數÷15°;②夜長=夜弧對應的經度數÷15° 三區時的計算
所求地的區時=已知地的區時±兩地時區數差
說明:①時區數的計算:當地經度數÷15°,商四捨五入得時區數。
②時間差的計算:同減異加——兩地同為東時區或西時區相減;一為東時區一為西時區相加。 ③加減號的選用條件:東加西減(同為東時區,時區數越大越偏東;同為西時區,時區數越小越偏
『玖』 地理高一必修二1-5單元思維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