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八年級下冊地理知織點大全背

八年級下冊地理知織點大全背

發布時間: 2021-02-28 07:29:36

① 地理八年級下冊知識∞。,!。,,!!!點

八年級下冊
第五章 中國的地理差異
一、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
1、不同的地理區域
地理區域不僅可以劃分為多種類型(自然區域、經濟區域、行政區域),而且同一類型的區域,還可以劃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級別的區域(如:行政區域:省、縣、鄉;再如:溫度帶:熱帶、亞熱帶、溫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
2、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P4中的圖5.4)
⑴劃分依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區域:北方地區、南方地區、青藏地區、西北地區。
⑶四大地理區域的分界線:
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主導因素是氣溫和降水。
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分界線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主導因素是夏季風的影響。

主導因素是地勢和地形。

青藏地區與西北地區分界線是青藏高原邊界

青藏地區與南方地區分界線是青藏高原邊界
3、秦嶺——淮河一線代表的地理意義:
⑴1月0℃等溫線經過的地方
⑵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
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
⑷濕潤地區與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
⑸旱地農業與水田農業的分界線
⑹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
⑺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分界線
二、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1、北方與南方的自然差異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自然差異

位置

秦嶺——淮河以北

秦嶺——淮河以南

地形

以平原、高原為主,代表地形: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黃土高原。

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分布。代表地形:長江中下游平原、雲貴高原、四川盆地、東南丘陵。

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

1月平均氣溫

低於0℃

高於0℃

河流

水量較小、汛期短、冬季有結冰現象

水量大、汛期長

植被

溫帶落葉闊葉林為主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

2、北方與南方的人文差異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人文差異





耕地類型

旱地

水田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東北地區)、兩年三熟(華北地區)

一年二熟至三熟

糧食作物

小麥、玉米

水稻

油料作物

大豆、花生

油菜

糖料作物

甜菜

甘蔗(產地:廣東、廣西、福建、台灣)

經濟作物

棉花

棉花、蠶絲

主要水果

蘋果(產地:山東丘陵、遼東丘陵)

柑橘





主食

麵食、小米(黃土高原)

大米

住宅特點

土坯壘牆,屋頂坡度較小、牆體較厚,注意防寒保暖。

磚瓦竹木,屋頂坡度較大,牆體高,注意通風散熱。

傳統交通工具

馬拉大車

船舶

體育活動

溜冰、滑雪

龍舟競賽、游泳

三、 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
1、「乾旱」的西北地區和「高寒」的青藏地區

西北地區

青藏地區

區域特徵

乾旱

高寒

地形

以高原和盆地為主

以高原、山地為主

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

高原山地氣候

河湖

稀少,水量小,流程短,多內流河、內流湖,最長的內流河——塔里木河。

中華水塔,三江源(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源頭),最大的湖泊——青海湖。

植被

溫帶草原,自東向西:

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高寒草地

牧場特色

溫帶草原牧場(內蒙古)

山地牧場(新疆)

高寒牧場(青海和西藏)

畜種特色

三河牛、三河馬(內蒙古)

細毛羊(新疆)灘羊(寧夏)

氂牛、藏綿羊(青海和西藏)

農業類型

灌溉農業

綠洲農業

2、西北地區的乾旱的原因
⑴深居內陸,距海遙遠。
⑵山脈對濕潤氣流的阻隔。
3、青藏地區的太陽能資源的豐富的原因
空氣稀薄潔凈、水汽含量很少,陽光穿過大氣時損耗少,直接輻射較強。西藏首府拉薩,年日照時間長達3000多小時,被稱為「日光城」。
第六章 認識省級區域
一、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1、區域全貌

地理位置

經緯度位置

40°N,116°E

海陸位置

位於華北平原的北部邊緣,東面面向渤海。

溫度帶

暖溫帶。

干濕地區

半濕潤地區。

鄰省

東南與天津相鄰,三面被河北省包圍。

自然環境

地形

平原為主。

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河流

潮白河、溫榆河、永定河,自西北向東南流。

主要城市職能

我國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

歷史古城

「五朝帝都」,我國六大古都之一。

名勝古跡

故宮、長城、頤和園、周口店、天壇、十三陵。(世界文化遺產)

2、現代都市建設中,北京所做的工作。
⑴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規劃和建設包括中央商務區、國際傳媒大道等在內的重點功能區,以及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和高速公路。
⑵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建設人與環境和諧共處的城市環境。
二、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P28中的圖6.13)
1、區域全貌

香 港

澳 門

位置(中國大陸東南端)

位於珠江口東側,毗鄰廣東省深圳市。

位於珠江口西側,毗鄰廣東省珠海市。

組成

香港島、九龍和新界及周圍200多個島嶼組成。

澳門半島、凼仔島和路環島三部分組成。

面積和人口

666.5萬人,1098km2

43.8萬人,25.4km2

人口密度

地狹人稠。

解決辦法:「上天」(建設高層建築)、「下海」(填海造陸)

歷史回顧

英國侵佔160多年

葡萄牙侵佔400多年

回歸時間

1997年7月1日

1999年12月20日

經濟特徵

國際經濟貿易中心、運輸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和旅遊中心。

博彩旅遊業發達。

2、香港與祖國內地的優勢互補
⑴祖國內地:廉價勞動力、廠房、生產生活用水、能源、日常生活消費品。
⑵香港: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
3、香港經濟持續繁榮的原因
⑴優越的地理位置
①香港背陸面海,海陸兼顧,具有雙向優勢,既有利於開拓中國內地,也為開拓沿海經濟地帶和國際市場提供了有利條件。
②香港的維多利亞港同美國的舊金山、巴西的里約熱內盧並稱為世界三大天然良港,又位於溝通日本、東南亞、大洋洲及大平洋沿岸美洲各國的海上交通要道,這使得香港成為許多國家商品的中轉站,轉口貿易發達。
⑵靈活的經濟政策
香港是一個自由貿易港,實行自由貿易政策,許多進出口商品免徵關稅,進出口手續也極為簡便,從而吸引國際船隻和貨物過境,這也促進了香港轉口貿易的發展。
⑶祖國的大力支持
香港地狹人稠,資源匱乏,祖國內地在提供食品、燃料、原材料等資源以及勞動力和廣闊市場等方面對香港經濟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同時,祖國內地又把香港作為轉口貿易的重要基地,通過香港、祖國內地與世界各地進行貿易往來,這也促進了香港經濟的發展。
三、祖國的神聖領土——台灣省
1、美麗富饒的寶島(P33中的圖6.22)
⑴位置:與福建省隔台灣海峽相望,位於東海、南海、台灣海峽、太平洋之間。
⑵范圍:我國最大的島嶼台灣島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小島組成。
⑶居民:2300萬,漢族佔97﹪,多是明清以來廣東和福建兩省移民的後代,是我們的骨肉同胞。
⑷台灣是祖國領土的證據:地緣、血緣、歷史和文化淵源。(P34中的活動2)
⑸自然環境:
①地形:島內西部是平原,約佔1/3;中東部是山地,約佔2/3。
②氣候:北回歸線穿過南部,大部分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只有南部是熱帶季風氣候、。
③資源:

台灣美稱

含 義

海上米倉

台灣盛產大米,其中最著名的是「蓬萊米」。

東方甜島

盛產甘蔗,製糖業發達。

水果之鄉

盛產熱帶、亞熱帶水果,如香蕉、菠蘿等。

森林之海

森林面積廣闊,有「亞洲天然植物園」的美譽。

東南鹽庫

西海岸沙灘廣布,日照充足,雨日較少,是我國重要的海鹽產區。

美麗寶島

風景名勝不勝枚舉,如玉山、日月潭等。

富饒寶島

自然環境優越,森林、礦產、水產資源豐富,被譽為「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

④台灣之最:玉山是台灣最高的山,濁水溪是台灣最長的河,日月潭是台灣最大的湖泊。樟樹是台灣最著名的樹種,樟腦產量居世界首位。
2、出口導向型經濟
⑴經濟:重點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形成「進口——加工——出口」型的經濟,即出口導向型經濟。
⑵發展出口導向型經濟的有利因素:
①優越條件,海島多港口。
②豐富廉價高素質勞動力。
③政策支持,吸引外資。
⑶工業分布特點:分布在西部地區。
原因:
①位於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農業發達,為工業發展奠定了豐富的物質基礎;
②大陸移民首先到達,最早開發的地區
③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市場廣闊
④海運便利
⑷主要城市:台北是省會,是台灣最大的城市;高雄是台灣第二大城市也是最大港口;台南是台灣省最早的城市;新竹是台灣的「矽谷」。
3、兩岸交往
⑴1979年1月1日,發表《告台灣同胞書》。
⑵2008年12月15日,兩岸正式實現「三通」。
⑶兩岸實現海上直航後,最近的2條航線是:基隆——福州(265千米)、高雄——廈門(295千米)。
四、西部開發的重要陣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1、高山、荒漠和綠洲(P41中的圖6.33)
⑴位置:位於我國西北邊邊陲,亞歐大陸的中心。
⑵居民:以維吾爾、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區。
⑶自然環境:
①地形:「三山夾兩盆」,「三山」指:阿爾泰山脈、天山山脈、昆侖山脈;「兩盆」指:准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新疆的「疆」字高度濃縮了新疆的位置和地形特點。
②氣候: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深居內陸,遠離海洋,降水稀少,氣候乾旱,晝夜氣溫相差大,有「晨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之說。
③河流和植被:荒漠廣布、河流稀少、多內流河。
⑷新疆之最:
①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區(160多萬平方千米)。
②我國鄰國最多的省區(8個鄰國),自北向南:蒙古、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
③我國面積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④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被稱為「死亡之海」。
⑤我國最長的內流河——塔里木河。
⑸新疆人類活動的分布規律:人口、城市和交通設施主要分布在綠洲,「北疆一條線(沿天山),南疆半個環(沿塔里木盆地)。
⑹綠洲的開發與保護:綠洲邊緣環境非常脆弱,對植被的破壞和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很容易導致土地荒漠化,所以在開發利用中應注意,防止過度開采水源,過度放牧,過度開墾等活動。
2、富有特色的綠洲農業
⑴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夏季高溫,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
⑵水源:高山冰雪融水,特有的引水工程——坎兒井。
⑶綠洲農業
①特色農產品:棉花、甜菜和瓜果
②特點:產量豐富、質量優良
3、潛力巨大的能源開發(P47中的圖6.40)
⑴油氣資源的分布:兩大盆地中,油氣資源十分豐富,預測石油、天然氣的儲量約佔全國總儲量的1/3。
⑵目前國家的能源戰略:穩定東部,大力發展西部。
⑶西氣東輸:四大跨世紀工程之一。(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和青藏鐵路)
①起止點:西起塔里木天然氣田輪南,目標地是長江三角洲的上海。
②所經省區:新、甘、寧、陝、晉、豫、皖、蘇、滬9個省市。
③所經地形區:塔里木盆地、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④穿越大河:黃河(鄭州)、淮河(淮南)、長江(南京)。
⑤產生效益:
西部地區:a、使天然氣資源得到大規模開發,帶動其它相關行業的發展
b、增加當地的財政收入
c、增加就業機會
東部地區:a、緩解能源缺短問題
b、改善環境
第七章 認識省內區域
一、面向海洋的開放地區——珠江三角洲
1、對外開放的前沿(P50中的圖7.1)
⑴位置:廣東省東南部,毗鄰港澳,與東南亞地區隔海相望,被稱為我國的「南大門」。
⑵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平坦、河道眾多。
⑶氣候:溫暖濕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
⑷條件:
①區位因素(地利)——毗鄰港澳,與東南亞地區隔海相望,海陸交通便利,就近接受港澳的產業擴散,產品大量銷往港澳和東南亞地區。
②人文因素(人和)——勞動力資源豐富且低廉,又是著名的僑鄉,便於引進外資、技術和管理方法。
③政策因素(天時)—— 國家制定了特殊的經濟政策。
2、外向型的經濟
⑴貿易:產品通過港澳貿易管道,出口至東南亞、歐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區,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和日用消費品生產出口基地之一。
⑵港澳地區與珠江三角洲的分工合作模式——「前店後廠」。
⑶珠江三角洲和遼中南地區經濟特色和條件的差異:

珠江三角洲

遼中南地區

位置

瀕臨南海、靠近東南亞地區

瀕臨渤海、黃海

資源

鋼鐵、機械、石油、化工、造船

區內有豐富的煤、石油、鐵等重工業所需的原料和燃料

優勢

利用靠近港、澳及東南亞地區的優越位置條件,吸引外資發展起來的外向型工業基地。

就近原料和燃料產地發展起來的我國重工業基地。

3、城鎮的發展
⑴珠江三角洲地區加工製造業的發展,促進了餐飲、娛樂、運輸等服務業的發展。這些非農產業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吸引了大量的外來人口,促進了城鎮化的發展。
⑵城鎮化的主要表現:
①非農業人口的增長;
②城鎮數量和規模的擴張。
⑶土地的利用特色:居住用地、工業用地、農業用地、基礎設施用地交錯分布的獨特土地利用景觀。
二、西南邊陲的特色旅遊區——西雙版納
1、豐富的旅遊資源(P57中的圖7.10)
⑴位置:雲南省最南端,北回歸線以南,地處橫斷山脈最南端,南部和緬甸、寮國接壤。
⑵氣候: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一年分旱、雨兩季,是回歸沙漠上的一片「綠洲」。
⑶河流:瀾滄江自北而南流過。
⑷植被:除海南省以外,我國原始熱帶雨林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
①形成多達7、8個層次的自然植物群;
②植物密集豐富,「熱帶植物王國」;
③動物上千種,稱為「熱帶動物王國」。
⑸居民:以傣族為主體的13個少數民族。
①建築:竹樓②美食:菠蘿飯、竹筒飯③舞蹈:孔雀舞④節日:潑水節
⑹旅遊資源:
①地處邊境,可以就近發展邊境旅遊和出境旅遊。
②野生動植物資源異常豐富,可以發展獨具特色的生態旅遊。
③少數民族聚居,特別是以傣族為主體的多樣性民族風情更增添了無窮魅力。
2、蓬勃發展的旅遊業
⑴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先後建成熱帶植物園、傣族園、野象谷等一批國家級旅遊景區,旅遊業已發展成為本區的支柱產業。
⑵對經濟的帶動作用:
①帶動多個部門的發展;
②增加了就業機會;
③提高人均收入,改善人民生活。
⑶出現的問題:
①周邊景點增多
②本地景點分散
③不法商販缺德
④生態環境壓力大
⑤景點大同小異
第八章 認識跨省區域
一、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黃土高原
1、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P66中的圖8.1)
⑴位置: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連秦嶺,北抵長城。
⑵黃土地形的分類:黃土原、黃土峁、黃土梁。
⑶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
⑷成因:風吹來的高原。
⑸證據:
①「黃土的厚度均勻」說明黃土是從上空吹來的,而不是流水沖來的。
②「從西北向東南顆粒越來越細(戈壁——沙漠——黃土)」說明帶來黃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東南。
③「黃土的礦物成分與中亞、蒙古等地戈壁、沙漠的礦物成分相同。」說明黃土不是本地產生,有可能是從中亞、蒙古一帶而來。
④「有多層古土壤」說明黃土不是當地岩石風化逐漸形成的,而是外來的。
2、嚴重的水土流失
⑴形成原因
自然因素:
①地形:坡度較陡,地面較長,沖刷侵蝕力強。
②植被:光禿裸露,缺少植被保護。
③土質:疏鬆,多孔隙和垂直方向裂隙。
④氣候: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
人為因素:
①毀林毀草,陡坡開荒,破壞了地表植被。
②開礦、修路使地表疏鬆。
⑵影響
①帶動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農作物產量下降。
②使溝谷增多、擴大、加深,導致耕地面積減少。
③向黃河下游輸送大量泥沙,造成河道整治和防洪困難。
⑶我國水土流失嚴重地區的分布:冀北山地、四川盆地、雲貴高原、東南丘陵等地,一般降
水量越大;山區地表坡度較大,地表土質疏鬆,植被覆蓋率低。
3、脆弱的生態環境
⑴地形破碎,氣候乾旱。
⑵自然災害頻繁:不僅水土流失嚴重,還有旱、澇災,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災害。
⑶環境容易遭到破壞,而且破壞之後很難恢復。
4、生態建設
⑴走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之路。
⑵水土流失的治理:
①生物措施:植樹種草;
②工程措施:修梯田;
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退耕還林、還草,避免超載放牧。
二、以河流為生命線的地區——長江沿江地帶
1、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P75中的圖8.17)
⑴地理位置
①緯度位置:大部分位於25º~35 ºN,地處亞熱帶地區。
②海陸位置:位於我國的中部地區,東部瀕臨海洋。
③相對位置:沿長江東西帶狀分布的地理區域。
⑵范圍:東起上海,西至四川省攀枝花,東西綿延3000多千米,南北寬度大致在長江兩岸100~200千米的范圍內。
⑶自然條件
①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為主
②氣候: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其特點是:冬溫夏熱,四季分明,降水豐沛,季節分配比較均勻。
③水文:河湖眾多,是我國地表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
④資源:耕地、水能、礦產。
⑷長江上游與中下游的環境差異及利用:

地形特點

水文特徵

水資源利用方式

長江上游

流經我國地勢第一階梯,江面狹窄,灘多流急,峭壁高聳,雄偉壯觀。

流量較小

流速快

發展水電業、旅遊業。

長江中下

② 八年級下地理各章知識要點及思維導圖

知識要點及思維導圖:

1、長城、明清故宮、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頤和園、天壇、明十三陵等先後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北京城中體現歷史文化傳統的四合院、胡同、牌樓等也令人流連忘返。

2、北京故宮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現為故宮博物院。

3、頤和園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

4、南鑼鼓巷是我國唯一完整地保存著元大都里坊風貌的傳統民居區。

5、前門大街是老北京城最繁華的商業街,有許多中華老字型大小。

6、南方地區的位置:南方地區位於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東面和南面分別瀕臨東海和南海。

7、地形特點:南方地區地形復雜多樣,東西差異明顯。西部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有交錯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積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8、南方地區的主要地形區有:四川盆地、雲貴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9、南方地區降水豐富,屬於濕潤的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濕潤是本區氣候的主要特徵。

10、長江三角洲地區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區。

11、南方地區盛產茶、竹、甘蔗、橡膠,以及柑橘、香蕉、菠蘿等熱帶、亞熱帶水果。

12、成為「魚米之鄉」的原因:這里以平原為主,是我國重要的稻米產區。這里河湖眾多,是我國重要的淡水魚產區。

13、長江三角洲地區位於長江的下游地區,瀕臨黃海和東海,地處江海交匯之地。

14、河流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河流為長江三角洲地區提供灌溉水源,有利於農業的發展。河流為長江三角洲地區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於其對外聯系③河流為長江三角洲地區提供工業用水,淡水產品。

15、我國最大的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地區。這里有著名的古都--南京、杭州,還有蘇州、揚州等眾多的歷史文化名城。南京的中華門是明朝初期都城的正南門,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城堡。

16、上海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國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國最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城市。上海不僅對長江三角洲地區,而且對長江流域乃至全國都有輻射帶動作用。

17、長江三角洲地區有許多著名的旅遊景點,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蘇州古典園林和杭州西湖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18、江蘇的周庄、同里,浙江的烏鎮、西塘等,傳統的戲曲文化、茶文化、絲綢文化和飲食文化等。

19、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是首都北京的符號,故宮、四合院是古城北京的符號,「鳥巢」「水立方」是現代北京的符號。

20、天安門廣場位於北京的市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

21、北京的位置: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

22、北京的城市職能:北京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

23、南方地區被稱為「紅土地」,四川盆地被稱為「紫色盆地」,雲貴高原是喀斯特地形形成。南方地區主要種植水稻,也種植小麥、棉花、油菜等。

八年級地理下冊知識點

初二地理下學期復習提綱

第五章:
1、地理區域有許多不同的類型,有的是自然區域,如珠江三角洲;有的是經濟區域,如工業區;有的是行政區域,如西藏自治區。同一個地理區域,可能同時兼有多重「身份」。
2、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可以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其中,秦嶺、淮河一線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
3、我國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在地形、氣候、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等方面均有明顯差異。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人們,在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面也有很大差異。
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差異比較:
比較項目 秦嶺—淮河以北地區 秦嶺—淮河以南地區
1月平均氣溫(高於0°/低於0°) 低於0° 高於0°
年降水量 少 多
主要地形 平原與高原為主 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
植被類型 溫帶落葉闊葉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河流流量 小 大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一年兩熟或三熟
耕地類型 旱地 水田
糧食作物 小麥 水稻
傳統交通工具 馬車 船
傳統體育項目 滑雪、溜冰 賽龍舟、游泳
4、西北地區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以草原、荒漠景觀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積的沙漠分布;只有在盆地邊緣出現稀少的綠洲。這一切說明西北地區是一個以乾旱為主要自然特徵的地區。
5、青藏地區因地勢高聳而成為一個獨特的地區,由「高」隨之而來的另一個顯著自然特徵是「寒」。
6、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都是我國主要的牧區。內蒙古主要是溫帶草原牧場;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場;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場。內蒙古的三河馬、三河牛,新疆的細毛羊,青藏的氂牛、藏綿羊和寧夏的灘羊都是著名的畜種。
7、除了畜牧業外,在西北地區人們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發展灌溉農業。
第六章:
1、 北京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國際交往中心。人民大會堂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所在地,中南海是黨中央和國務院所在地。
2、 北京皇宮的城市格局是「凸」字形的,這樣的城市格局是我國歷代都城規劃和建設的代表作。
3、 北京有著無數名勝古跡,長城、頤和園、天壇、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其中北京故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
4、 為了增強國際競爭力和服務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規劃和建設包括中央商務區、國際傳媒大道等在內的重點功能區,以及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另一方面,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建設人與環境和諧共處的城市環境。
5、 香港由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圍200多個島嶼組成,澳門由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組成。港澳地區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6、 香港和澳門是我國的兩個特別行政區。我國政府制定了「一國兩制」政策,祖國內地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和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7、 香港人多地少,「上天」——建設高層建築,「下海」——填海造地,成為香港擴展城市建設用地的兩種重要方式。
8、 港澳地區第三產業很發達,香港是國際貿易中心、運輸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和旅遊中心。博彩旅遊業是澳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9、 長期以來,港澳與祖國內地一直保持著密切的經濟聯系,其中以香港表現得最為明顯。祖國內地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豐富且低廉,而香港則擁有豐富的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香港和祖國內地的經濟合作,優勢互補、互惠互利。
10、轉口貿易是指從一國購進商品後,不在本地銷售,而直接賣到其他國家的貿易形式,祖國內地是香港最大的轉口貿易夥伴。
11、台灣省包括台灣島,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許多小島,台灣島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它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
12、台灣島是個富饒的寶島,被譽為「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島上約一半以上的土地覆蓋著茂密的森林,有「亞洲天然植物園」的美譽。樟樹是台灣最著名的樹種,樟腦產量居世界首位。
13、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台灣經濟以農業和農產品為主,出口蔗糖、菠蘿、稻米、樟腦等。從60年代開始,台灣重點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形成「進口——加工——出口」型的經濟。
14、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區,新疆境內高山與盆地相間分布,形成「三山夾兩盆」的地形特點。雄偉的天山山脈橫亘這些新疆中部,南北兩側分別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爾盆地。
15、新疆有大小數千個綠洲,是最主要的農業生產基地,小麥、玉米、高粱等是這里的主要農作物,棉花、甜菜和多種瓜果成為新疆綠洲的特色農產品。坎兒井是一種古老的引水工程,長期為新疆的綠洲居民所利用。
16、新疆預測石油、天然氣儲量約佔全國陸地總儲量的1/3,隨著國家「穩定東部,大力發展西部」的能源戰略決策的逐步實施,新疆有望成為中國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氣工業基地。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將可以迅速增加當地的財政收入並能夠緩解東部地區的能源短缺問題。
第七章:
1、 珠江三角洲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海陸交通便利,被稱為我國的「南大門」。
珠江三角洲地區形成了一個包括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沿海開放城市(廣州)、經濟開放區(整個珠江三角洲)在內的多層次的開放體系。
2、 利用這里的優越條件,珠江三角洲吸引了大量海外華人的投資(珠江三角洲外資的主要來源地是港澳地區),成為了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
3、 20世紀80年代以來,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緊鄰港澳的優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產業擴散,引進了大量的外資,同時也引進了先進技術設備、經營管理方法和最新工商科技信息,創辦了一大批加工製造企業,發展外向型的經濟。
4、 珠江三角洲生產的產品,主要是通過港澳貿易渠道,出口至東南亞、歐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區,賺取了大量的外匯。至20世紀末,這里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和日用消費品生產出口基地之一。
5、 港澳地區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合作以「前店後廠」為基本模式。香港利用海外貿易窗口優勢,進行市場推廣和對外銷售,扮演「店」的角色。珠江三角洲地區則利用土地、自然資源和勞動力優勢,進行產品的加工、製造和裝配,扮演「廠」的角色。
6、 珠江三角洲地區加工製造業的發展,促進了餐飲、娛樂、運輸等服務業的發展,這些非農產業為當地剩餘勞動力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而且還吸納了數百萬外地勞動力。
7、 隨著非農產業的發展和人口的遷入,珠江三角洲有越來越多的農業用地被改變為工業、交通和城市建設用地,這些非農用地與尚存的農業用地相鄰,形成了居住用地、工業用地、基礎設施用地和農業用地交錯分布的獨特土地利用景觀。
8、 西雙版納是除海南省之外,我國原始熱帶雨林保存最為完整的地方。高大挺拔的望天樹、巨大的板塊根、殘忍的絞殺植物、氣勢磅礴「獨木成林」等都是雨林特有的景觀。
9、 西雙版納生活著上千種動物,其中有亞洲象、綠孔雀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人們形象地把這里稱為「熱帶動物王國」。
10、西雙版納還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以傣族為主體的多樣性民族風情為西雙版納增添了無窮魅力。
11、長期以來,西雙版納地區以農業生產為主,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在國家和雲南省有關政策的鼓勵下,西雙版納憑借得天獨厚的位置優勢和資源優勢,使旅遊業迅速崛起成為重要的支柱產業。
第八章:
1、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是黃土高原,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
2、水土流失帶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農作物產量下降;使溝谷增多、擴大、加深,從而導致耕地面積減少;還向黃河下游輸送大量泥沙,給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難。
3、黃土高原地形破碎,氣候較為乾旱,不僅水土流失嚴重,而且多種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旱澇災害是黃土高原地區最主要的自然災害,所以說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十分脆弱。
4、在黃土高原要想使社會、經濟得到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生態建設,改善環境,一方面,採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等。
5、長江沿江地帶是一個較為典型的「帶狀」區域,不僅地理位置優越,而且自然條件得天獨厚,為本區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區是全國經濟發展的重心地區。
6、長江沿江地帶溝通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與西部資源富集地區,構成了一個英文字母「H」的格局,是承東啟西的紐帶。
7、長江沿江地帶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區,而且工業基礎雄厚,目前已發展成為我國最具活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之一。通過眾多南北支流和交通幹道,這些經濟技術優勢可向南北輻射,使我國南北經濟成為一體。
8、長江沿江地帶擁有很多城市,中下游地區城鎮密集,上游地區城市較少,其中,上海、南京、武漢、重慶四個特大城市,是區域的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強大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在這四個特大城市的基礎上,分別形成了以它們為中心的四個城市群。
9、長江沿岸是我國高度發達的綜合性工業地帶。目前,自東向西已經形成了四大工業基地。鋼鐵、石油化工、汽車、輕紡等工業基地沿江分布,構成了我國東西綿延的「工業走廊」的雛形。
10、在長江沿江地帶大規模的開發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如水土流失、洪澇災害(長江中下游地區是長江流域洪澇災害最集中、最嚴重、最頻繁的地區)、水污染和酸雨。
11、酸雨可導致水體、土壤酸化,對植物、建築物造成腐蝕性危害,華中酸雨區是全國酸雨污染范圍最大、中心強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區,西南酸雨區是第二嚴重的酸雨區,華東酸雨區的污染強度低於華中、西南酸雨區。
第九章:
1、國土遼闊、區域差異大是我國的一個基本國情。一個區域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揚長避短,因地制宜地發展經濟,同時還要加強區域之間的聯系。
2、人口眾多,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較低是我國的又一基本國情。21世紀的世界,是一個經濟走向全球化的世界,我國要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在世界中求發展。

④ 八年級下冊人教版地理知識

第五單元 工業文明的來臨
課目 每課子目錄 應該掌握的主要知識點
第一課工商業的興起 工廠從這里發展而來 1.、作坊與手工工場的區別;作坊、手工工場和工廠的關系;2、14世紀義大利最早出現手工工場;中國明清時期也出現了;3、手工工場出現和發展的意義;但西歐仍處於農業社會
商人的地位變了 1、16世紀商人地位的特點(經濟地位顯赫有較高的政治地位)2、利商政策與商人地位變化的關系(思考題)3、16世紀西歐的商人、貴族和農民地位的變化
第二課沖破思想的牢籠 蒙娜麗莎的微笑(文藝復興運動)14---16世紀 1、文藝復興運動最早興起於14世紀的義大利,後影響西歐2、文藝復興運動的代表人物----達芬奇、莎士比亞3、文藝復興運動的性質、意義和人文精神的核心思想
「教皇奶牛」的解放(宗教改革運動) 1、教皇奶牛稱呼的由來 2、宗教改革領導人--路德3、宗教改革運動使得德國,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
近代科學的誕生(近代科學革命) 1培根---知識就是力量 2哥白尼日心說—科學革命的開端3、布魯諾---宇宙無限論 4、牛頓-----物理力學(萬有引力)
理性之光(17-18世紀啟蒙運動) 1、17—18世紀西歐啟蒙運動的中心是法國2、啟蒙運動的旗手:伏爾泰(天賦人權)盧梭(人民主權)
第三課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發現新大陸 1、新航路開辟的原因,促成新航路開辟的因素和客觀條件2、海上探險走在最前面的兩個國家------葡萄牙西班牙3、迪亞士、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的航海路線和貢獻
全球聯系的加強(正面影響) 加強了各個大陸之間的聯系,拓展了人們的眼界,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傳播與交融;為人們遷徙提供了方便,促成了新的民族產生;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促進了不同地區文明的交流。總之,世界開始走向整體。(荷蘭----海上馬車夫)
黑人是怎樣來到美洲的(負面影響) 掠奪土地和財富;毀滅印第安文明;販賣黑奴。總之,造成了亞、非、拉美長期的落後與貧窮。(英國—日不落帝國)
第四課資產階級革命:新體制的創立 議會對王權的勝利(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640—1688年)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原因---封建專制統治阻礙資本主義發展2、議會軍資產階級領導人-----克倫威爾;處死國王查理一世3、革命成果----《權利法案》君主立憲制
歷史上第一位總統產生(美國獨立戰爭資產階級革命)1775---1781年 1、美國獨立戰爭的原因-----英國對北美的殖民統治2、來剋星頓槍聲---拉開獨立戰爭序幕 領導人----華盛頓3、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宣告美國的誕生4、1787年美國制定憲法(三權分立),確定共和政體
忘我獻身的法國公民(法國資產階級革命)1789年—1793年 1、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原因----封建專制等級制度阻礙資本主義發展,階級矛盾尖銳2、巴黎人民的三次起義使革命達到頂峰(三次起義的成果)3、革命文件《人權宣言》 領導人—羅伯斯庇爾4、法國革命的意義;法國政體—共和制5、拿破崙1804年建立法蘭西帝國,頒布《法典》,鞏固了革命成果。
第五課面臨挑戰的中國 最後的盛世 1、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1636年清建立,1644年清軍入關2、江南地區手工工場興起棉紡織業發達,出現徽商晉商商幫3、對外貿易出超,經濟實力世界第一,出口絲綢茶葉瓷器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1、明修長城清修廟-----兩朝民族政策的差異2、清---管理西藏、土爾扈特部回歸、平定準葛爾和回族叛亂3、中俄雅克薩之戰和《尼布楚條約》(康熙)
專制帝國(專制皇權高度加強) 1、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丞相,設廠衛 2、清雍正設立軍機處----皇權強化達到頂峰 3、文字獄、八股取士---黃宗羲
來自海上的挑戰 1、1405—1433鄭和下西洋規模和意義(今年是600周年)2、傳教士來華---利馬竇 郎士寧3、殖民者來華---澳門侵佔澳門、荷蘭侵佔台灣(鄭成功)4、清朝的對外政策------閉關自守,廣州一口通商

第六單元 席捲全球的工業文明浪潮
課目 每課子目錄 應該掌握的主要知識點
第一課改變世界的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的興起 第一工業革命開始時間、主要發明、特點和對英國的影響
科學的世紀----19世紀 各國重視科學研究;大學成為科研重地;形成了科學研究的科學家群體。(達爾文《物種起源》;內燃機發展的理論基礎)
工業革命的新階段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間、特點、主要發明、應用產業和影響
人在工廠 1840年前後的英國機器生產的工廠取代了手工工場工廠有嚴格的勞動紀律和管理制度;出現流水生產線(福特)
第二課整體世界的最終形成 地球變小了 1、整體世界形成的必要條件;整體世界形成的表現2、整體世界最終形成的時間------20世紀初
文明與野蠻相交織 1、整體世界形成過程對西方國家的影響---瓜分世界,進行殖民掠奪,控制和奴役著世界上絕大部分土地和人口;對亞非拉國家影響----淪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民族危機嚴重;2、文明----工業文明傳播到亞非拉地區,促進社會生活的變化3、野蠻----西方國家對亞非拉地區進行野蠻的殖民侵略和掠奪
挑戰與回應 1、反抗斗爭獲得獨立------海地(拉丁美洲第一個獨立國家)2、適應工業化改革--------日本(亞洲第一個走上工業化道路)
第三課匯入工業文明大潮的中國 屈辱的歲月1840—1901年 1、1839年林則徐虎門硝煙及評價;英國發動戰爭的真正目的2、1840-1842年鴉片戰爭、《南京條約》內容及影響3、1894-1895年甲戊中日戰爭、《馬關條約》內容及影響3、19世紀末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劃分勢力范圍4、1900-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內容及危害
悲壯的抗爭 1、元里人民抗英(鴉片戰爭);關天培(鴉片戰爭),鄧世昌(甲戊海戰),徐驤(台灣軍民抗日)2、太平天國運動原因、領導人、性質、意義、失敗原因
師夷長技以制夷 1、鴉片戰爭後地主階級代表對待西方的態度發生變化及原因2、林則徐—中國西學第一人;魏源--師夷長技以制《海國圖志》3、學習西方---洋務運動(時間、代表人、學習內容、結果)
從維新到革命 1、1895年公車上書拉開戊戌變法序幕(康有為、梁啟超)2、維新派觀點與洋務派觀點的不同( P7I頁)3、維新變法失敗的原因及教訓3、孫中山(革命派)1905年建立同盟會,1911年發動武昌起義,史稱辛亥革命。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4、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和歷史局限分析。
第四課工業時代的社會變遷 工業化和城市化 三大產業的出現,什麼是工業化和城市化,什麼是「城市病」
現代文明生活的源頭 工業化奠定現代文明生活基礎的表現:物質生活水平提高,追求合理飲食;醫學進步人均壽命延長;生活質量提高(洗衣機);婦女地位提高(三八婦女節);義務教育普及;大眾傳媒發展,;服裝休閑大眾化;交通方式革新;居房建築鋼筋水泥化等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1、工業革命後西方社會的兩大主要階級----資產階級、無產階級2、工人爭取權利的斗爭—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3、空想社會主義:法國聖西門、傅立葉和英國歐文(和諧公社)4、科學社會主義:1848年《共產黨宣言》馬克思和恩格斯

第七單元 走向現代世界
課目 每課子目錄 應該掌握的主要知識點
第一課全球性的震盪 規模空前的戰爭浩劫 1、一戰二戰的時間、原因、交戰雙方、性質、轉折戰役及危害2、科技的使用;怎樣看待戰爭的危害;《安妮日記》、聯合國
令人談虎色變的經濟危機 1、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爆發、影響、本質。(1825年英國)2、為了應付危機,德意日建立了法西斯政權,走上了對外擴張道路,成為二戰的策源地;美國則通過羅斯福新政,使傳統的資本主義得到改造,開辟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新道路。
第二課開辟新的發展道路 理想變現實的十月革命 1、19世紀中期俄國改革推進工業化,但落後於歐美國家;2、1917年3月彼得格勒工人起義,推翻沙皇專制統治(二月革命);1917年11月十月革命,成立蘇維埃政府,退出一戰,頒布《土地法令》;1922年,蘇聯建立。(十月革命意義)
「西亞病夫」的崛起 「西亞病夫」由來;凱末爾革命和改革的內容、意義
改革弊端的羅斯福新政 1、新政的背景、內容1234,評價 2、改革弊端是指改變不幹預的自由經濟模式,進行經濟的國家干預。(田納西工程)
第三課民族復興的新道路 中華民族的覺醒 1、新文化運動的背景、開始標志、代表人物、主張、意義2、五四運動的導火線、先鋒和主力、成果、意義
歷史性的轉折 1、十月革命的勝利,使中國人開始研究俄國。(李大釗)2、李大釗陳獨秀宣傳馬克思主義、建立黨的組織。(1920上海)3、1921年7月中共一大(內容、地點)--成立中國共產黨4、1922年7月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綱領
從北閥戰爭到紅色根據地的建立 1、1923年中共三大確定了同孫中山國民黨合作的方針2、1924年國共兩黨實現第一次合作,領導國民革命運動,創辦黃埔軍校,1926年領導北伐戰爭(葉挺-鐵軍-賀勝橋戰役)3、1927年蔣介石發動4。12反革命政變,背叛國民革命4、1927/8/1南昌起義,9月秋收起義,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5、1934年反圍剿失敗開始長征,1936年在陝北建立新根據地6、遵義會議,長征精神
第四課悄然轉變的社會生活 生活中的變化 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出現(、輪船、火車、郵政、電話)
頭腦中的變化 科學思想、自由平等的民主觀點(婚姻自由)、婦女地位提高
第五課萬眾一心的抗日戰爭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1、日本為了擺脫經濟危機發動了對外侵略戰爭,矛頭指向中國2、1931年九一八事變(沈陽柳條湖鐵路)----日軍侵佔東北3、1937年盧溝橋事變(宛平)----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4、日軍所犯罪行—南京大屠殺、731部隊、轟炸封鎖、掃盪5、正確認識日本右翼反華勢力和教科書問題。
全民族的抗戰 1、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導致東北淪陷、全國人民的憤怒和國民黨內部愛國軍官的兵諫2、北平愛國學生的一二九運動和東北抗日義勇軍3、1936年12月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意義。(張學良楊虎城)4、1937年8月國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5、台兒庄保衛戰;白求恩;抗日游擊戰6、抗日戰爭勝利時間、意義、原因
第六課新中國的誕生 兩種命運的決戰 1、抗戰勝利後國共兩黨的不同主張代表兩種前途命運2、黑暗的國統區(獨裁腐朽)和光明的根據地(民主、大生產)3、大生產運動----防線能手、南泥灣、艱苦奮斗的延安精神4、1945年蔣介石重慶談判的目的及談判成果、內戰爆發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三大戰役、渡江戰役解放南京、新政治協商會議、開國大典
回顧百年歷程 百年歷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百年歷程得出的啟示。

⑤ 八年級下冊地理重點知識

【原創】八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知識框架:
中國地理概況

地理位置及疆域
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半球劃分、海陸位置經緯度位置
國土及疆域
陸地和海洋國土、鄰國
行政區劃
省市簡稱、形狀
人口與民族
人口概況
總量、分布、基本國策
民族概況
人數、分布特點

自然環境

地勢與地形
三大階梯、各種地形

氣候復雜多樣
氣溫差異:南北差異、溫度帶劃分
降水差異:東西差異、對各方面的影響
氣候類型、各類天氣
河流與湖泊
內流區與外流區的差別、黃河和長江概況

自然資源自然資源概況
資源劃分、我國資源情況
土地資源
分類、分布狀況、利用狀況
水資源
分布及利用狀況

經濟發展
逐漸完善的交通網
交通運輸分布、鐵路分布、運輸方式的選擇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
農業分類、東西南北差異、問題
工業的分布與發展
工業及高新技術分布

1、我國位置的優越性:
半球劃分:東半球、北半球
海陸位置: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
經緯位置:大部分位於中緯度地區,屬北溫帶。南部少數地區位於熱帶,沒有寒帶。
最東端 東經135度2分30秒 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交匯處
最西端 東經73度40分 帕米爾高原烏茲別里山口(烏恰縣)
最南端 北緯3度52分 南沙群島曾母暗沙
最北端 北緯53度33分 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漠河縣)2、我國國土遼闊:
陸地國土: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陸上鄰國14個。
海洋國土:瀕臨的海洋有渤海、黃海、東海、南海,主要島嶼有台灣島、海南島、舟山群島、南海諸島。,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
渤海附近有我國最大的鹽場——長蘆鹽場,東海有我國最大的漁場——舟山漁場。南海魚類產量和油氣產量均是最大的。
圖見教材4頁。
3、行政區:
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圖教材7頁
各省級行政區名稱、簡稱、行政中心,表教材10頁。
4、人口:
我國總人口為12.95億(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佔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
基本國策:計劃生育。控制人口的數量,提高人口的質量。
我國平均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35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9人)的3倍多。
人口分布不均。以黑河—騰沖為界,東部人口分布密集,西部人口分布稀疏。 各省區面積與人口的比較,圖教材14頁。
5、民族:
我國有56個民族,漢族佔92%。少數民族中壯族人數最多。人口在500萬人以上的少數民族有滿族、回族、苗族、維吾爾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雲南省的少數民族數最多。各民族分布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
一些少數民族風情: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傣族族的潑水節、孔雀舞;藏族的集體舞、藏歷年;朝鮮族的長鼓舞等。
6、地勢和地形:
我國地形特點: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大。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西部以山地、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以平原和丘陵為主。中國地勢三級階梯:第一級階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第二級階梯(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第三級階梯。
各階梯概況,海拔、地形特徵見教材22、24、26頁,主要看各階梯都有哪些主要山脈(走向)、高原、盆地以及平原,以及相對位置。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徵對我國的氣候、河流、交通產生的影響:
(1)對氣候的影響: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於海上的濕潤氣流向我國內陸推進,為我國廣大地區帶來豐沛的降水。
(2)對河流的影響:西高東低的地勢,必然造成我國的大江大河自西向東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級階梯向低一級階梯流動時,落差大,產生巨大水能。
(3)對交通的影響:向東流淌的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聯系;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成為我國東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礙。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是四大高原中唯一位於第一階梯的,我國面積最大的高原,高山終年積雪,冰川縱橫;內蒙古高原:高原地勢平坦開闊,西北部多荒漠、戈壁、東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黃土高原:世界上黃土分布面積最廣的區域,水土流失嚴重,地表千溝萬壑;雲貴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區地形崎嶇,石灰岩分布廣泛,喀斯特地貌顯著。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國面積最大的內陸盆地,位於昆侖山與天山之間,其中有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准噶爾盆地:我國第二大盆地,位於天山與阿爾泰山之間,緯度最高;柴達木盆地:被美譽為「聚寶盆」,位於巴顏喀拉山與祁連山之間,海拔最高,也是四大盆地唯一位於第一階梯的;四川盆地:發展農業生產條件最優越,有「紫色盆地」之稱,著名的成都平原位於盆地西部,農業發達,物產豐富,有「天府之國」之稱三大平原:東北平原:黑土面積廣大;華北平原:地勢低平,地面坡度很小;長江中下游平原: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
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地面積占陸地面積的33%,加上高原,兩者佔60%。山區常見自然災害及其治理,見教材29頁。山區在開發和保護方面應當注意的問題:山區地面較為崎嶇,交通不便,基礎設施建設的難度較大。在開發利用山區時,要特別注意生態環境建設,預防和避免山地災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發生。
主要山脈走向:
東-西走向:天山山脈――陰山山脈;昆侖山脈――秦嶺;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長白山脈―武夷山脈;台灣山脈
南-北走向:橫斷山脈
西北-東南走向:祁連山脈
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7、南北氣溫差異:
冬季,我國南北氣溫差異很大。1月℃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漠河鎮與海口市1月平均氣溫相差接近50℃。冬季最冷地方為黑龍江的漠河鎮。
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區外,大多數地方普遍高溫。夏季最熱的地方為新疆吐魯番。
我國由北向南劃分為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另外還有高原氣候區。劃分溫度帶的主要指標是活動積溫。溫度帶劃分,見教材33頁。
8、東西干濕差異:
年降水量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一個地方的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對比關系,反映了該地氣候的濕潤程度。我國可以劃分為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半乾旱地區和乾旱地區。我國降水量和干濕地區,見教材35、36頁。干濕地區景觀、建築以及農業的差異,見教材36、37頁。
9、氣候:
受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影響,我國大多數地區一年內的盛行風向隨季節有顯著變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風氣候。
冬季風寒冷乾燥,是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風溫暖潮濕,形成了我國的雨季。
除青藏高原外,習慣上以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為界,把我國劃分為季風區和非季風區,見教材39頁。主要是降水的差異,主要原因是海陸位置和地形。
我國的氣候類型,主要包括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以及高原山地氣候,見教材42頁。
多特殊天氣: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風、沙塵暴等。多旱澇災害。洪澇是我國發生頻繁、損失嚴重的自然災害。乾旱是對我國農業生產影響最大、最常見且分布范圍最廣的一種氣候災害。
10、河流和湖泊:
內流河和內流區、外流河和外流區的分布,見教材44頁。內流區占我國陸地面積的1/3,但水量僅佔全國的5%;外流區占陸地面積的2/3,水量佔全國的95%。
內流區:塔里木河是我國最大的內流河,河水主要來自昆侖山、天山等高山冰雪融水。內流湖一般為鹹水湖(青海湖)。
外流區:河水來源主要靠降水。有三大外流區
(1)太平洋外流區
我國外流河的水文特徵深受季風氣候的影響。以秦嶺—淮河為界,以南地區的河流流經濕潤地區,水量豐富。以北地區的河流流經半濕潤或半乾旱地區。
黃河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注入渤海。上游水能資源豐富,進行發電和灌溉(寧夏平原成為「塞上江南」以及河套平原)。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是我國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下遊河道變寬,坡度變緩,水流減慢,泥沙堆積,河床升高—「地上河」。流域水系,見教材48頁。上游建設大型水庫,中游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下游加固黃河大堤。黃河幾字形與凌汛。
長江發源於唐古拉山脈,注入東海。它是我國最長、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有「水能寶庫」和「黃金水道」之稱。長江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遊河段。流域水系,見教材53頁。各段的名稱和支流。長江三峽(自西向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洪水災害:降水集中,中上游生態環境破壞(植被破壞)導致水土流失,長江河道彎曲,中下游湖泊萎縮(圍湖造地)使得其蓄洪能力下降。
怒江—薩爾溫江、瀾滄江—湄公河、元江—紅河。
京杭運河是世界上最長、開鑿最早的人工河,自北向南經過京、津、冀、魯、蘇、浙,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南水北調東線。
中國五大淡水湖(按面積大小排列)鄱陽湖(贛)、洞庭湖(湘)、太湖(蘇浙交界)、洪澤湖(蘇)、巢湖(皖)。
(2)北冰洋外流區(阿爾泰山—額爾齊斯河)
(3)印度洋外流區(雅魯藏布江—布拉馬普特拉河—孟加拉灣)。
11、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是存在於自然界的能為人類提供福利的物質與能量。主要包括氣候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以及海洋資源等。
可再生資源: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更新、再生,或者能夠循環使用的自然資源。(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非可再生資源:總是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資源。(石油、礦產資源等)
對於可再生資源,如果利用合理,並且注意保護和培育,便能夠實現永續利用;對於非可再生資源應該十分珍惜和節約使用。
我國的資源情況:總量豐富,人均不足。隨人口的增長,自然資源人均佔有量將會繼續減少;資源利用不當、保護不力、管理不善,使得自然資源遭到不應有的破壞和浪費;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將持續增長。
12、土地資源:
根據土地的用途和土地利用情況,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設用地等。耕地、林地、草地為農業用地。建設用地為非農業用地。
我國土地資源總量豐富,而且土地利用類型齊全。但人均土地資源佔有量小,而且各類土地所佔比例不盡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難利用土地多,後備土地資源不足,人與耕地的矛盾突出。我國土地利用類型構成見教材67頁。
土地資源分布不均: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氣候濕潤的東部季風區,土地利用程度高。耕地主要分布在東部平原及低緩的丘陵地區,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mm的西部內陸地區,土地利用程度低,未利用土地分布較廣。牧業在西部內陸地區的農業生產中居主要地位。土地資源類型分布表見教材69頁。
土地資源利用問題:屬可再生資源,如利用不當,或遭到人為破壞,就會引起土地資源退化,生產能力下降,甚至完全喪失。我國土地利用中對土地的破壞有水土流失、亂佔耕地和土地荒漠化。加強對土地資源的管理和保護措施:依法用地、規劃用地;因地制宜、合理利用;開展「保護土地、保護耕地、保護環境」宣傳活動;加大對農田基本建設和環境治理的投入;禁止亂佔耕地等。
13、水資源:
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而人類所需的淡水資源僅佔全球水量的2.5%。而淡水資源中,絕大部分為兩極和高山的冰川,其餘大部分為深層地下水。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淺層地下水,僅佔全球淡水資源的0.3%。
中國是一個貧水國家,我國的水資源總量少於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和印度尼西亞,位於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名在第110位之後。缺水狀況在全國范圍內普遍存在。
水資源時空分步不均:受季風氣候的影響,我國水資源的季節分配和地區分配很不均勻。從時間分配看,夏季我國降水集中,易造成洪澇災害,冬春季則降水少,易造成乾旱缺水;從空間分配看,我國水資源南豐北缺,南方水資源佔80%以上,北方僅占不到20%,特別是華北和西北地區,缺水最為嚴重。
興建水庫可以有效調控徑流和水量的季節變化,比如三峽(長江)和小浪底(黃河),對防洪和水資源調配發揮重要作用,在洪水期蓄水,減緩下游洪水,在枯水期防水,增加下游水量,具有防洪、發電、灌溉及城市供水等綜合效益。
跨流域調水是解決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勻的有效辦法。如南水北調引水工程,對於緩解我國北方地區的嚴重缺水有重要作用。南水北調工程就是把長江水系豐富的水資源,調到缺水嚴重的華北、西北地區。分東(揚州—京杭運河—津冀魯)、中(丹江口—京津冀)、西(雅礱江、金沙江—黃河上游)三條線路。引欒入津,是將灤河水引入海河水系,緩解天津缺水狀況;引黃濟青,將黃河水調入青島。
我國的水資源利用總體上看,一方面供應緊張,缺水狀況仍在繼續加重;另一方面利用率低,浪費驚人;此外水污染嚴重。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是解決我國缺水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具體措施見教材81頁。
14、交通:
現代交通運輸指的是火車、汽車、船舶、飛機等工具的運輸。
交通運輸對地區的經濟發展起著及其重要的作用,交通運輸又比喻為經濟發展的「先行官」。
鐵路線、公路線、航線以及航空線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生命線」。東部地區交通運輸網路密度大,西部地區交通運輸網路密度較小。我國的交通運輸網見教材89頁。其中注意哪些大城市所缺少的運輸功能,也就是各城市屬於哪種交通樞紐類型,比如是單一交通樞紐,還是鐵路—公路樞紐,還是鐵路—航空樞紐,還是多種綜合樞紐。
我國高速公路始建於1984年,是上海—嘉定。主要高速密集區為環渤海、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個地區。這些地區城市和人口集中,經濟發達,資金雄厚,有修建高速公路的需求和物質需求。主要高速公路分布見90頁。
鐵路運輸是我國最重要的交通運輸方式。主要鐵路干線分布見91頁。掌握一些主要鐵路線及鐵路樞紐,各條鐵路線起始點和終點各代表哪個城市。
南北向:京哈線、京九線、京廣線、京滬線、哈大線、焦柳線、寶成—成昆線、青藏線。
東西向:京包線—包蘭線、隴海—蘭新線(第二條亞歐大陸橋中國段)、滬杭—浙贛—湘黔—貴昆線、襄渝線。
主要鐵路樞紐:北京、鄭州(京廣、隴海)、武漢(京廣、襄渝、長江水運)、南昌(京九、浙贛)、徐州(京滬、隴海)、蘭州(隴海、包蘭、蘭新)、寶雞(寶成、隴海)、株洲(京廣、浙贛、湘黔)。
選擇交通方式要考慮不同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如速度、運費、運輸量等,還要考慮出行目的、貨物性質數量以及運輸距離等因素。
15、因地制宜發展農業
利用動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長發育規律,通過人工培育來獲得產品的各部門,統稱農業。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業。農業分為種植業、林業、畜牧業以及漁業。圖見教材98頁。
我國農業的地區分布,主要是東部和西部、南方與北方的差異。東西部以400毫米年降水量線為界。圖見教材100頁。
東部主要是種植業、林業和漁業。東部濕潤半濕潤地區的平原地區以種植業為主;林業集中分布於東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區,以及東南部的人工林區;東部沿海地區是海洋捕撈和海洋養殖的基地,長江中下游地區是淡水漁業最發達的地區。
西部地區以畜牧業為主,西部因為降水稀少,種植業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綠洲。
四大牧區: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最大的牧區。主要畜牧品種:三河馬、三河牛、灘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我國第二大牧區,主要畜牧品種有:細毛羊、羔皮羊、阿勒泰大尾羊、和田羊、伊犁馬等;西藏自治區是我國最大的高寒草甸草原畜牧區,主要畜種有藏氂牛、藏綿羊、藏馬等;青海是我國第四大牧區。
南北差異主要是降水和熱量的差異。農作物包括糧食作物(水稻、小麥——南宜水稻北宜麥)、油料作物(長江油菜帶、黃淮花生區兩大生產區)、糖料作物(南種甘蔗北甜菜)、棉花(新疆南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三大棉區)。
三大平原:東北平原種植小麥、玉米和大豆、以及甜菜,受氣候條件限制,一年只種一季;華北平原種植小麥、玉米、棉花,還有花生和溫帶水果,大多兩年三季或一年兩季;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勢低平,種植水稻、棉花、油菜和甘蔗,一年可收獲兩到三季。圖見教材101頁。
因地制宜:考慮自然條件(地形、土壤、降水等)和社會條件(與城市的距離、市場需求、農業技術裝備以及農民文化水平等)。
挑戰和對策:人口增加、耕地減少、水土流失、自然災害和環境污染。適應國內、國際市場需求,調整農業結構,發展多種經營。運用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防止濫墾濫伐、超載放牧,退耕還林、還草,植樹造林、種草。
16、工業:
工業生產主要是從自然界取得自然資源,以及對原材料(礦產品、農產品)進行加工、再加工的過程。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是國家經濟自主、政治獨立、國防現代化的根本保證。
工業分布:特點為沿海、沿江、沿交通線。
京廣、京滬、哈大等鐵路沿線的工業基地;黃河流域是能源開發的重要工業帶;長江沿線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等城市為中心的沿江經濟發達地帶;沿海地區集中了長江三角洲、遼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以及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等工業最發達的經濟核心區。工業分布見教材110頁。
高新技術產業是建立在新的科學技術基礎上的新興產業,北京的中關村是我國最早建立的高新技術開發試驗區。
高新技術產業是以電子和信息類產業為「龍頭」的產業,產品的科技含量很高。高新技術產業的特點:從業人員中科技人員所佔的比重大;銷售收入中,用於研究與開發的費用比例大;產品更新換代快。
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分布特點:多依附於大城市,呈現大分散,小集中。地理位置不同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具有不同的產業開發側重點:沿海地區以智力資源和技術力量為依託,側重科技園區型高新技術產業;沿邊地區依靠國家的開放政策和沿邊的地理優勢,發展貿易導向型的產業;內地依靠優勢資源和工業基礎,多發展與軍工有密切關系的產業。圖見教材114頁。
舉例說明高新技術產業對生產、生活的影響:上海:優化調整了工業的產業結構。(上海工業的變化);北京:增長速度快,促進和推動了經濟的發展。(中關村對北京經濟發展的貢獻);互聯網:互聯網技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網路購物、SOHO族、網路社區等)

補充知識:
1、說出下列地理現象存在差異的原因:
(1)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形成特殊的「魚米之鄉」的景觀得益於( 雨熱同期的季風 )氣候。
(2)長江中下游地區與青藏高原處在大體相同的緯度上,但氣候差別很大的原因是(地勢(青藏高原海拔高 ))因素。
(3)長江中下游地區與阿拉伯半島大體相同的緯度上,氣候差別很大的原因是受(海陸位置)和(夏季風)的影響。北京與烏魯木齊緯度大致相當,但降水卻有很大的差別。(海陸位置、夏季風)。
(4)在不同的溫度帶內生長不同的果樹;不同的溫度帶內熟制也不同;南北傳統民居的建築結構也不同。原因是(緯度因素、熱量(溫度))。
(5)東西植被不同;東西農業類型不同,東部以耕作業為主,西部以畜牧業為主;東西部房屋屋頂的結構不同,東南部多斜頂房,西北部多平頂屋。(降水量不同)
2、氣候復雜多樣的影響:
(1)使我國的農作物及各種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
(2)形成不同自然資源和旅遊資源。
(3)人們的飲食習慣也各有不同,如:四川、湖南等地冬季比較陰冷潮濕愛吃辣椒;南方人愛吃米飯,北方人愛吃麵食。
(4)人們的服飾也因為適應氣候而多姿多彩,如:西藏的藏袍就是為了適應西藏日較差大的氣候特徵的(地形);
(5)各地的建築特點不同,北方的屋頂斜度較小,牆體較厚,南方的屋頂斜度較大(氣溫、降水)。
3、黃河各河段產生災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
上游:草地退化、荒漠化嚴重;氣候趨於乾旱;植樹種草。
中游:水土流失;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支流較多。黃土高原的土層舒松,植被破壞嚴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與雨水一起匯入黃河;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
下游:地上河;黃河進入下游平原,河道變寬,坡度變緩。河水流速減慢,攜帶的泥沙沉積下來,使河床逐漸抬高;加固黃河大堤。

⑥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總結

第五章:中國的地理差異
第一節
1. 地理區域的主要類型:自然區域、經濟區域、行政區域。
2. 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可以將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其中,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分界線確定的主導因素是氣溫和降水;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分界線確定的主導因素是季風;青藏地區和其他地區分界線確定的主導因素是地形。
3.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自然差異:地形、氣候、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
4. 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人文差異:農耕制度、傳統運輸方式、傳統民居。 5.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一月平均氣溫 低於0度 高於0度
年降水量 小 大
主要地形 平原、高原、山地 平原、丘陵、高原、盆地
植被類型 溫帶落葉闊葉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河流流量 小 大
傳統民居 屋頂坡度較小、牆體較厚 屋頂坡度大,牆體高
傳統運輸方式 以陸路運輸為主 以水運為主
農耕制度 農田多為旱地,以種植小麥、大豆為主,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多為水田,以種植水稻、油菜等為主,一年二至三熟
第二節
1. 西北地區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
2. 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最長的內流河——塔里木河。
3. 西北地區主要的自然特徵——乾旱;青藏地區的主要自然特徵:高寒。
4. 雅丹地貌的成因——風力作用
5. 西北地區氣候乾旱的原因:深居內陸,距海遙遠;山脈對濕潤氣流的阻隔。
6. 西北地區的地表植被,自東向西依次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原因:自東向西降水越來越少。
7. 青藏地區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稱。
8. 內蒙古牧區牧場類型:溫帶草原牧場,畜種:三河馬、三河牛;新疆牧區牧場類型——
山地牧場,畜種:細毛羊;青海和西藏牧場類型——高寒牧場,畜種:氂牛、藏綿羊。
9. 西北地區的農業類型為灌溉農業,農業區有河套平原、寧夏平原、河西走廊、天山山麓;
青藏地區農業類型為河谷農業,農業區有藏南谷地、湟水谷地。
10. 雅魯藏布江谷地的青稞和小麥穗大粒飽的原因:日照時間長,有利於作物的光合作用;
氣溫低,作物的生長期長;晝夜溫差大,有利於作物養分的積累。
第六章 省級區域
第一節
1.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北部邊緣,背靠群山,面向渤海。
2. 北京的職能: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
3. 從哪些方面說明北京是我國的文化中心:高等院校集中、有眾多的體育場館、有各類博物館、有許多國家級的演出團體。
4. 北京的地勢特點:西北高、東南低。
5. 北京大致位於北緯40度、東經116度,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夏長,春秋短。
6. 北京地理位置的優越性:①緯度位置的優越性——位於中緯度暖溫帶,氣候適宜;②海陸位置的優越性:與最近海洋渤海直線距離僅150千米;③經濟區位的優越性:從西北出居庸關可進入我國最大的牧區——內蒙古高原,西面是黃土高原能源基地和廣袤的大西北,南面是物產豐富的黃淮海平原,向東出山海關,可進入東北地區。④戰略位置的優越性:三面環山,一面臨海,戰爭年代易守難攻。
7. 北京作為聚落中心,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古稱芑,歷史上,金、元、明、清各代先後在這里建都。
8. 北京舊城格局形成於明、清兩代,城內建築排列成棋盤狀,皇宮居於城市的中心,城市格局為禿字軸線形。
9. 北京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名勝古跡有:長城、明清故宮、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頤和園、天壇等。
10. 北京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
11. 新中國成立以來,北京城市空間以舊城為中心向四周擴展,有環路和放射路組成的快速路系統,將城區各個部分及城區和郊區連在一起。
第二節
1. 香港和澳門分別位於珠江口的東西兩側,與廣東省相鄰。
2. 香港有香港島、九龍和新界三部分及周圍200多個島嶼組成。
3. 澳門有澳門半島、凼仔島和路環島組成。

⑦ 初中八年級下冊地理 那些是重點 考試必考的圖

你好,希望我的答案能對你有所幫助!
人教版、商務星球版的八年級回下冊地理答都是區域地理,必考點是:
1、四大地理區域(掌握輪廓圖,分界線(秦嶺——淮河),影響因素)
2、必考區域:北京、台灣、港澳地區、珠江三角洲、黃土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建議復習,以圖帶出知識點,比較容易理解且易記住。

⑧ 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框架

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框架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