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七年級地理導言課

七年級地理導言課

發布時間: 2021-02-28 05:43:04

1. 地理因果關系的教學包括哪兩個過程

地理教學應講清人地之間的因果關系

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宜昌校區管理學院 曹詩圖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及人地關系時空變化規律的科學,是溝通自然與人文的橋梁。對人地關系的分析研究,應該說是地理學的「看家」本領。而人地關系的主要內容之一,則是人類社會與地理環境之間的因果關系。近代地理學的先驅洪堡、李特爾創立的因果關系論,旨在研究地理環境與人類社會相互作用的因果關系,試圖在自然歷史與人類歷史的多方面分析比較中,尋找二者之間的聯系與規律性。我國近代歷史上的地理教科書的編寫和地理教學,都很注重「人地相關」的因果關系分析。例如:1925年我國出版的《人生地理》教科書,在「導言」中即明確指出:「地理學之宗旨,在於研究地理與人生之關系,使吾人對於世界各地之風土人情,皆能解釋其因果,說明其系統,且能根據已知推考未知」。該書以人地關系為線索,系統論述了區位、地形、水利、土壤、礦產、氣候、生物與人類社會的因果關系。我國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之一竺可楨先生在1929年著的《地理教學法》一文中曾指出:「地理所授材料,大體分為兩大類,即生活與環境是也。」「兩者不可偏廢,須融會貫通,明其因果,述其關系。」

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我國的地理教學即注意人地關系的闡述。令人痛惜的是,在改革開放前的一段時期,由於受原蘇聯地理學界的影響,人地關系被視為資產階級地理學思想而遭到批判,自然與人文的聯系,在地理學學術研究和地理教學中被無情地割裂開了,至今仍留有難以癒合的創傷。

國外有一本著名的地理教科書《房龍地理──地球的故事》,該書由美國學者亨德里克·威廉·房龍於1932年寫成出版後,至今仍在世界許多地方暢銷。該書為什麼影響這樣廣泛長久呢?秘訣是房龍先生用形象生動的語言講清了人類與環境的因果關系。例如:房龍先生在講世界地理某個國家時,其思路與描述方法一般是這樣的:他首先介紹這個國家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山勢怎麼走,河水怎麼流,風怎麼刮,雨怎麼下等,他講這些地理環境主要是為講人而服務的,講它對人類自身及社會歷史、文化、經濟的影響,講在這個特定環境中,當地人是怎樣選擇了特定的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來適應它,進而形成了怎樣的民族性格與民族文化。反過來,人們又以他們的特定方式因地制宜地改造、利用這種環境,並最終形成了現在這樣的國家。

遺憾的是,我國現今的一些地理教科書和一些地理教師缺乏這種「人文關懷」意識,未能注意講清人地之間的因果關系,有的甚至迴避、畏懼講清這種關系,以免沾上宣揚「地理環境決定論」的嫌疑。我國20世紀80年代出版的某本《中學地理教學法》,該書作者就將我國解放前某本地理教科書中關於中國封建社會長期延續的地理分析視為典型的「地理環境決定論」進行了批判與否定,以告誡廣大中學地理教師不要誤入歧途。有的地理教育專家還對地理教材編寫中的「自然環境影響社會人文」的思路進行了批評。現在看來,這種思想觀點是值得反思的,我們不應該把人地因果關系分析這一地理思維精華當做糟粕拋棄,切不可將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分析與地理環境決定論混為一談。

筆者認為,地理教材的編寫,地理課程的講授,不注重分析地理環境與人類社會交互作用的因果關系,不注意溝通、點撥自然與人文的內在聯系,只講「人與地」,不講其因果道理,是一大失職!筆者所在的學校是一所工科性質的大學,所設置的專業均與地理學科沒有什麼聯系,但開設的《人文地理》選修課程卻深受學生歡迎,每學期選修人數達300餘人,大的階梯教室常常是座無虛席。這門課程強烈吸引學生的原因,就在於教師注重講清自然與人文之間的因果關系及地域分異規律,說「理」性強。學生學完這門課程後的最大收獲是感到弄明白了自然環境與社會人文事象之間的諸多內在聯系,培養了從地理空間分析事物的思維方法。認為老師講授的地理課程的思路與他們在中學學習地理課的思路大不一樣,並消除了以往輕視地理學科的偏見。作為現代地理教育工作者,我們要解放思想,不應故意淡化或迴避地理環境作用的分析,而應在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方法論指導下,理直氣壯地講地理環境對人類社會的重大影響,講清人地之間互為因果的關系。人地關系分析是地理學的試金石,不講或講不清地理環境與人類社會相互影響的關系及其交互作用的道理,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地理」,尤其是人文地理。

《青年參考》上發表過一篇《我厭惡無情的地理》的文章,作者認為:「地理終因是人的地理,如果地理學科不能通過地理揭示人的性格精神,解釋社會人文現象,那它就是一門死的學問,無用的學問,我們就有一百個理由厭惡它。所謂『人文地理』,如果沒有『人文』,也就是感情色彩或人文關懷意識,那麼『地理』也就不成其為地理了。而我們的地理課本恰恰犯了這種毛病。」筆者以為,該作者的觀點雖有些情緒化色彩,語言有點尖刻,卻是「實話實說」,頗有幾分道理。地理學應該是一門有血有肉有情感的鮮活學科,應該是充滿人文精神、密切結合歷史與現實的使人終身受用的學科,我們理應把它講得生動活潑,有「情」有「理」並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廣大學生。一些老一輩的地理學家(如吳傳鈞院士等)在回顧自己的學術道路時,認為他們的中學地理教師的教學及引導對他們從事地理專業的生涯起了相當大的作用。在我結識的一些地理教師中,也有不少中老年教師時常回憶起他們學生時代地理教師對人地關系的精彩講授。遺憾的是,這種情況在當今中學地理教學中已很難找到了。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當我們進入世紀之交的今天,當強調自然科學的人文關懷已成為國際共識的時候,如果本身就具有人文特徵並被稱為「溝通自然與人文的橋梁」的地理學,依然引不起人們足夠的重視,並且如果我們的地理教師至今仍不敢理直氣壯地談及地理環境的重要影響作用和講清人地之間的因果關系,又怎能讓學生科學地認識地理環境的作用,加強環境意識,樹立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的觀念和可持續發展思想,強化人地關系的教學,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人地關系應該成為我們地理教育工作者的共識,並成為進行地理素質教育的目標。

2. 如何使初中地理課堂更加生動有趣

利用詩詞設計新課導言,創造一種美的意境,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如版講到:「地形對氣候的權影響」一節時,可用「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為導語,由此一來,學生自然就聯想到山下落英繽紛,潺潺流水,鳥語漫野,山上則是桃樹枝頭,的掛滿花蕾,含苞怒放盎然景象,此情此景,把學生引入一種桃花源般美好氛圍里,學生怎能不興奮。形成這種地理現象的原因也就迎刃而解,水到渠成。

3. 淺談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瓊海市大路中學 劉良苗 摘要:培養中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先要做到恰當應用地理語言,用生動的語言引起學生的關注;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直觀的感知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自由發表見解,充分提升地理學習興趣與能力;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增強駕御課堂的能力;才能使學生改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教師才真正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只有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進入一種自主的學習境界,使學生更愛學地理。關鍵詞:地理教學 激發 學習興趣 愛好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成功的秘決。學生智力的發展,能力的提高,直接受學生學習興趣的制約。中學地理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獲得比較系統的地理知識和基本技能,並積極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智力,培養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愛好和獨立吸取地理新知識的能力。可見,興趣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學過程中 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如何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呢?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一、導入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課伊始,導文有興。導好課,可以強化學生的好奇心,也能使他們在迷惑疑問中油然而生學習的興趣和激發學習的動機。導語或以具體生動案例,或以精闢的分析,或以扣人心弦的精巧設問,把學生的思維帶進一個陌生而新鮮的情境之中,使學生有一種愉快的心境和求知的慾望,為學習新知識作好鋪墊。例如在七年級上冊《大陸漂移和板塊運動》一節中,如果只向學生講地球上幾大板塊名稱,學生覺得太簡單而感到平淡。如果講大陸板塊漂移,學生認為時間漫長而看不到變化過程又感到深奧莫測,只能以太平洋在縮小,大西洋在擴大來說明漂移是真實的。各板塊在漂移過程中相撞擊,使得某些板塊越抬越高,說明地殼是在不停地運動著的。教學中要選擇有趣的問題為教學開路,問題提出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喚起學生自行地為探索奧秘的激情,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如,一年為什麼有四季之分?為什麼夏季白晝比冬季白晝時間長?我們學校所處的位置和溫度帶,設置若干疑點,學生就會產生解決此類問題的願望和渴求。在這一時機上,要適時而啟發。學生的思維豁然開朗,疑點全消。這樣,學生既增強了學習的動力,也就輕松愉快地獲得了有益的知識。二、精心組織教學,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一名演員要想感動觀眾,就必須先營造出相應的氣氛,使觀眾沉浸於其中,然後再通過精彩的語言、表情、動作等表演,使觀眾產生共鳴,那麼觀眾就會被感動了。同樣道理,老師上課就像演員表演,要讓學生緊隨你的思維行動,完全置身於你的教學過程中,你就要想辦法創設一種良好的教學情境。良好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在輕輕鬆鬆中就能獲取知識,增長見識,發展思維,提高學習效率。再如,現在科技發展了,多媒體技術已進入課堂。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對課文中一些比較重要但又抽象的內容,教師若適當的引用一些與教材有緊密關系的,學生愛聽的,且真實的、生動的、形象的、有趣的材料加以印證,一方面深化學生所學知識,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學生學習地理的情趣。三、提高教學語言應用能力,使語言生動形象,通俗有趣知識的傳授,師生的交流都是通過語言來傳達的,從某種意義講,教師語言能力的高低可以決定大部分學生學習地理興趣大小。因此要求地理教師注重新課導言的藝術性,善於利用情景教學法,巧妙地選擇地理知識的結合點,用生動的描繪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之進入最佳求知慾狀態。教師提高教學語言應用能力,可以使用風趣、生動、幽默的語言,以及特殊地理語言——地理謎語、諺語、成語、別稱、詩歌、歌曲、順口溜等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豐富教學也很有幫助。教學中抓住區域地理相互聯系的規律,編成簡潔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訣,或直接引用民謠、諺語進行教學,通俗易懂,效果良好,並且還加深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如引用「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這歌謠講解我國西北地區大陸性氣候溫差大的特點,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講到內蒙古高原時用「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這歌詞去喚起學生的遐想,讓他們用美好的意境去理解溫帶草原的遼闊、壯麗。講到地球公轉自轉時用「醉時不覺乾坤轉,醒來才知星斗移」、「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天河」感受地球的運動;講地形地勢用「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描述中國地勢西高東低;講氣候時用「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表示春;用「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體驗夏;用「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感受秋;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領悟冬。講氣候垂直分布時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感受垂直氣候帶的變化。這樣,使教學既簡單又輕松,學習氛圍也特別好。四、利用新型的教學手段 計算機運用、多媒體教室建立、信息網路連接等現代化教育資源和技術,成為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載體和必要手段。所以學會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也是成為一名合格教師的重要標准。網路和電腦也在影響著我們的教學對象——學生。多媒體教學方式與一般的教學方式相比較,具有很多的優勢:容量大,形象,具體,易懂等。使用多媒體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提高教學內容的質量,而且學生也更容易接受。地理教師要努力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利用現有的軟體資料,或者自己製作有利於教學的圖文並茂、生動形象的課件,運用於地理課堂教學中,將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教學目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起到意想不到的事半功倍的效果。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課件製作在「精」,新的教育技術手段運用在「活」,它只是一種輔助的教學手段,運用得要妥貼。但如果過多的使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學生容易覺得乏味,對於教師來說,難度也較大,而且並不是所有的章節都適合多媒體教學。所以應適當使用多媒體教學方式進行輔助,不應過濫。五、營造一個鼓勵創新和想像的課堂氣氛落後的授課模式主要表現為:「滿堂灌」、「一言堂」,忽視學生「主體」作用,嚴重束縛了學生思維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灌輸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探索與創新。創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於一種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積極思維,馳騁想像,敢於標新立異,打破陳規,懷疑一切。例如八年級上冊《水資源》這節時,我鼓勵三位學生來講解,讓學生當一回小老師。學生很積極、認真的查閱資料、備課。課堂上其餘的學生很積極的去配合講台上的小老師。整個課堂顯得很活躍。學生也覺得以後要多多給他們這樣鍛煉的機會。這樣既鍛煉的學生的膽識,又鍛煉學生的口才,還營造了一個活躍的課堂。讓學生當課堂的主人。為此,教師要在相信學生具有創造潛力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與想像。例如:課堂提問時經常問「你說呢?」、「你認為呢?」、「你的觀點呢?」、「你的看法呢?」、「還有不同的想法嗎?」、「再想想?」等,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一旦學生成功,要及時贊揚鼓勵,讓學生體驗創新的喜悅。例如經常以「很好!」、「很有新意!」、「你真會動腦筋!」、「你的想法真令人驚奇!」等語氣贊揚學生的新觀點。即使不成功,也不輕易否定,以免挫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尤其當學生對教師和書本的觀點有異議時,教師不要馬上給予價值判斷,而要與學生互相切磋,共同探討,求得正確的結論。六、引用資料、圖片適當補充,在興趣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各種渠道,多方面地收集新的地理信息,要充分利用彩圖、插圖,並適時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去。展示地理景觀圖片、時事新聞圖片、資料可以補充教材,彌補教材中地理景觀圖片少,與時事結合得不夠緊密的不足,同時也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拓展學生知識視野,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如在講到幾大高原的特徵時,同學們還沒有到過高原和西北內陸地區,可以風趣地對他們說:「老師今天帶你們到青藏高原、內蒙高原、黃土高原和雲貴高原去看看吧。」一翻彩圖,他們就象身臨其境目睹了四大高原的地形地貌,這樣使他們在愉悅中學得起勁,使課堂教學更具魅力。對於教材中難以理解的知識,也可通過上網搜索有關資料,變抽象為直觀。 「用一桶水灌一杯水」,就是要求教師要有淵博的知識。地理學科綜合性的特點要求地理教師除了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外,還要有豐富的其他相關專業知識。因此要求每個地理教師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要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逐漸積累語言素材,使自己在課堂教學中可以信手拈來。 總之,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的途徑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興趣作為一種教學手段,不僅能使學生積極地、能動地、自覺地從事學習,而且能起著開發學生潛能的作用,只要我們在課上利用各種方法,多方面激發,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地參與整個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由此形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達到學生學習意識的轉化,確立正確的學習方法,真正獲取屬於自己的知識。從而更好地完成地理教學目標,這樣就恰到好處,達到了地理教學所該達到的效果。

4.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學生們都好奇心強,同時也喜歡親近大自然和美麗的景色,不妨多給學專生展示一下大屬自然的美景圖片,以及世界各地的名勝古跡,還有各種奇聞,比如百慕大三角等等,讓他們對地理產生好奇,主動去接受和了解更多。

5. 怎樣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學好地理是你未來能很好的提高生活質量的基礎,熱愛生活嗎,請學好地理;想高質量的生活么,請學好地理;地理難學么,不;學好地理的竅門是什麼,勤記。

6. 初中地理知識點的總結

地理呢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科目,就算你不喜歡他的話,你學會了還是可以會看地圖的,作為一個中國人.你想去哪裡與旅遊呢,都是可以看地圖的,看看還有多遠等等.其次呢,地里實際上是最好學的一項科目,因為人腦對圖像的記憶要比文字好的多了.那麼怎麼學好初中地理呢?

有的時候呢,記住一個地理的位置,不要想他和哪些地理區域之間有什麼樣的關系,只需要看圖,你只要知道他大概長什麼樣子,在圖上的哪個位置上就可以了.

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

第二點呢,就是需要學會用地圖,因為地圖又是地理學科當中的工具,又是在生活當中能夠用到的,所以通過分析圖的話就可以看出來它的地理特徵,原理還有成型的原因.要學會讀各種的地圖,而且首先要記住基本的地圖長什麼樣子,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的就是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重要分布.

上面所介紹的這兩點都是怎麼學好初中地理最基礎的內容.希望同學們把最基礎的內容都學會了,那麼後邊兒的提分兒也就上去了.

7. 初中地理《河流與湖泊》說課稿範文

各位領導、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要為大家講的課選自人教版教材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三節《河流和湖泊》,在講授新課之前,我先就我對本節課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方法的選擇、重點難點的確立等方面的內容作簡單的說明。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水資源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它孕育和維持著地球上的全部生命。在當今世界上,很多國家、地區、城市都存在著嚴重的水危機,水的問題已經成為世界各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河流、湖泊是人類重要的水源地。我國是一個河湖眾多的國家,豐富的河流和湖泊,既給我們提供了灌溉、航運、旅遊之便利,又蘊藏著豐富的水產、水力資源,但是,在我國因為各地自然環境的差異和人類活動的影響,河流湖泊表現出來的問題也大不相同。所以了解我國河流的分布情況,認識河流、湖泊的水文特徵,對抵禦各類自然災害,實現人地和諧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教學內容
本節的教學內容從結構上可以分為四個部分,即眾多的河流、湖泊、黃河和長江。從知識體系的設置來看,前兩個知識點是從總體上研究我國河流湖泊的基本狀況,而黃河、長江是我國最重要,對我國影響最大的兩條河流,教材也專門設置一定的篇幅加以介紹。
在眾多的河流中,教材從活動入手,藉助我國外流區、內流區分布圖,讓學生明確外流河、內流河、外流區、內流區的概念,認識我國一些主要河流的空間分布狀況,並在讀圖過程中,認識外流區、內流區的分布特點。教材把內流河、外流河的水文特徵和內部差異作為一個重點內容講述,意在讓學生掌握我國河流的水文特徵,以便更好地了解河流、利用河流,為生產生活服務。此外教材還補充了典型內流河——塔里木河的閱讀材料,意在加深學生對內流河的認識,並了解在乾旱地區如何協調水與人類的關系,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除了對天然河流研究外,教材也提到了京杭運河這樣典型的人工河,讓學生了解人類在生產生活中對自然的改造、利用,也滲透著愛國主義教育。
關於湖泊,教材沒有濃墨重彩的介紹,而是通過學習活動和補充閱讀材料,了解我國湖泊的分布情況,並探究湖泊對河流和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
對於黃河、長江這兩部分教學內容,由於教學環節的設置的影響,在這里就不加以分析了。
3、我對教材的處理
明確了教學的地位、作用和教材的內容體系後,我結合自身的業務素養、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環境的特點等條件,對教材進行如下的處理:
1)確立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課程標准要求學生能在地圖上找出我國主要的河流,並說出長江黃河的概況。我覺得這個標準是對學生的最低要求。為了更好地掌握河流、湖泊情況,辨析各自然要素對河流湖泊的影響,探究河流湖泊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培養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我決定在本次教學活動中,確定下面這樣的學習目標和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我國主要河流湖泊的基本狀況。
2、在地圖上能描述出我國外流區和內流區位置、界線,並能闡述他們的分布與地形、氣候的關系。
3、掌握我國外流河、內流河的水文特徵,並理解河流水文特徵與地形、氣候等自然要素的關系。
4、知道京杭運河時世界最長的運河,了解它在古代和今天的航運意義。
5、掌握我國主要湖泊的名稱和空間分布情況,了解湖泊對河流和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
6、在知識掌握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讀圖、析圖、用圖以及辨析自然要素間相互影響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藉助計算機輔助教學,反復閱讀地圖信息,使學生在讀圖的過程中,掌握我國河流、湖泊的基本狀況,建立河流、湖泊空間分布的觀念。通過教師的提示和學生的討論,掌握河流、湖泊的空間分布、水文特徵的形成與其它自然要素間的關系。
態度、情感、價值觀
教學中,通過學習我國河湖眾多、京杭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人工運河等知識點,使學生產生民族自豪感。通過河流水文特徵的研究,使學生初步建立起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響,即地理環境整體性的意識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我國主要河流湖泊的名稱、分布狀況,外流區和內流區,外流河和內流河的水文特徵,湖泊對河流的影響。
難點:辨析河流與地形、氣候等自然要素間的影響關系,外流河和內流河的水文特徵,湖泊對河流的影響。
2)確定教學策略——說教法
明確了課程標准對學生知識、能力的要求後,結合教材的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可操作性,我決定在教學中以講授法為主,結合讀圖分析、討論和計算機輔助教學教學、板圖板畫等方法和手段,完成課標要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在能力上得到發展,知識上有所收獲。
3)課時安排
因為教學過程需要連續性,同時在教學中,我能藉助計算機輔助教學和板圖板畫等教學方法,所以我把本節教學內容安排在3個課時進行。眾多的河流、湖泊作為一課時,長江、黃河各一課時。這樣的安排既能體現教學的整體性,同時又能實現由一般到特殊,由普遍到個例的研究,從而從橫向和縱深兩個維度認識我國的河流、湖泊,加深對中國自然環境的認識。
二、教學流程
1、導言:
在導言中我由學生熟悉的家鄉入手,設置了幾個小問題。我覺得這樣的設置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體現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同時,在討論中還可以挖掘學生自身的知識儲備,豐富教學。
2、新課講授
一、眾多的河流
在這部分教學內容中,我設計讓學生在3.22圖中找出長江、黃河、珠江和塔里木河這幾條河流,判斷河流河水最終流向哪裡,從而認識什麼是外流河、內流河,進而掌握外流區、內流區的概念。同時,可以藉助中國主要山脈、季風區非季風區示意圖,掌握內流區外流區的界線。
對於河流的水文特徵,我藉助對東部主要河流流量圖的分析,結合前面學習過的中國的一月氣溫分布、降水空間分布等示意圖,認識外流河的共同水文特徵和差異。內流河的水文特徵,主要是藉助對內流河分布地區自然環境的研究,認識內流河河水的來源,掌握內流河水文特徵。同時又研究了我國最大的內流河——塔里木河,並通過對塔里木河文字材料的閱讀,了解河流在利用過程中,應該怎樣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和可持續發展。
京杭運河是通過教材上設置的兩個問題和補充的學習材料,來了解京杭運河的歷史和現實意義的。
我國是一個湖泊眾多的國家,但湖泊的分布、性質具有明顯的地域差異,湖泊對河流和人類生產生活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在這部分教學中,我以學生的研究為主,認識我國外流湖、內流湖的分布,鹹水湖、淡水湖的成因,及幾個重要湖泊的分布情況,並在研究中了解湖泊的作用。
3、鞏固練習
把知識的檢驗,融合在教學活動中,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掌握知識。
4、課堂小結
總結本節課講授的主要內容,並為下一節講授長江做好鋪墊。

8.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充分利用好地圖,課本插圖,地理掛圖組織教學地圖是地理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圖又是一種特殊的地理教科書,學生可以從地圖上直接獲取許多地理知識,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零星的知識系統化。中學地理課本中的插圖,地理圖片是課本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圖,照片可以充實和簡化課本有關內容的文字敘述,能達到以圖釋廣,圖文結合目的,教學形象直觀還有助於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記憶,能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擴大學生的地理視野,創設地理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藉助地圖,強化記憶。在地理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運用地圖的習慣,使用地圖的技能,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對地理知識的記。
2、認真設計地理板圖滲透於課堂教學
在地理教學中,有針對性的設計地理滲透於教學,有利於學生掌握地理基礎知識,既能抓住特徵突出重點,又能培養學生直接學會畫圖的基本技能。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邊講邊畫,學生邊聽邊記,學生注意力隨著教師的筆觸和語言自然轉移,做到了視聽結合,頭腦並用,思維集中,印象深刻便於記憶,並且更能提高學生的興趣。
3、充分利用電化教學手段——投影、幻燈、電影、錄像等直觀優勢,增強學生的感知力,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投影媒體,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地理概念,形成空間概念。 如講「黃河下游——地上河」的概念時,可先打出繪有黃河未形成「地上河」時的河道橫剖面,接著課黃河攜帶大量泥沙進入下游 ,年復一年的的沉積,不斷抽動繪有向上凹的泥沙沉積帶投影片,說明河床不斷抬高,進而造成水位不斷升高。這時可向上抽動繪有河水橫斷面的水位線投影片,於是河床承受不了上漲的水位而不斷加高堤壩,再向上拉動繪有不斷加高的堤壩投影片,這樣,就展示出河床高出地面的清晰畫面。一步步的演示,配合教師的講解,就把「地上河」這一地理概念的形成過程及原因,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
4、在地理教學中地穿插地理趣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地理課本中,有許多地理要領、地名、地理數據、地理規律及其成因,要求學生記住,這些抽象的內容,單純地讓學生去記,是很難記住的,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用與一些教材有緊密關系的,學生愛聽的、真實的、生動的、形象的、有趣的、地理趣聞加以驗證,一方面可以深化學生所學知識,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學生學習地理的情趣。
5、形象的描繪、生動的語言
教學中對於內容比較抽象而無掛圖、插圖表示的內容,利用生動有趣、富於啟發、和諧動聽、節奏明快的語言,可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掌握地理知識。教學中抓住區域地理相互聯系的規律,編成簡潔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訣,學生頗感興趣,記憶較快。適當引用民諺語進行教學,通俗易懂,且易生趣,並且加深了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如引用:早穿皮襖午穿紗,懷抱火爐吃西瓜。的歌謠講解我國西北地區大陸性溫差大的特點,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講內蒙古高原用:藍藍的天上白雲飄, 白雲下面馬兒跑的美好意境去理解溫帶草原的遼闊、壯麗。這樣的教學能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運用歌訣記憶地理事物不但鞏固了地理知識,激發了興趣而且也培養了學生躍躍欲試進行地理歌訣創作的熱情。

9. 如何提升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用充分的准備做好課堂鋪墊
課前的准備是教師和學生都必須做的功課。教師除了積極充分備課課堂所要教授的知識外,還要明確課堂目標,明確知識的重難點。此外,地理教師還應該搜集一些與教學相關的資料,比如圖文,視頻,故事片段等,以此來豐富學生的聽課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的高效性。
學生在課前也應該做好積極的准備,提前預習,明確老師課堂所要講的內容,提前找出自己的疑難點,並在課堂上認真聽老師解釋或者和同學積極的進行討論,使自己能夠很好的融入課堂,用一種享受的姿態去對待地理課堂。這是提高初中地理課堂必不可少的因素。
2、用幽默言辭激活沉悶課堂
郭沫若說:「興趣出勤奮,興趣出天才。」教師只有充分激發起初中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才能夠更好的進行地理教學,為學生傳授地理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擁有過硬的知識儲備之外,還必須具備將乏味的知識轉化為幽默詼諧的語言表達的能力。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的地理教學模式必然會激起初中生學習地理的熱情,對於初中生來說,情緒是影響他們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教師如果激發起了初中生學習地理的熱情,讓他們對於學習地理有了積極的思想情緒,他們的學習效率必然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師的教學成果也必然會有一定的改善。
教育家斯賓塞曾經說過:「教育使人愉快,要讓一切教育帶有樂趣。」教師的幽默是讓初中地理課堂活躍,給初中生帶來愉快的前提條件。課堂是進行教學的基礎,只有有了氣氛活躍的課堂,才能為初中生積極主動學習地理知識,教師進行教學活動奠定基礎,從而為進一步提高初中地理課堂的高效性。
3、用地理教具進行生動教學
眾所周知,地球儀,地理地圖,各種測量儀等是初中地理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此外,隨著科技技術的不斷進步,多媒體在初中教學中的使用也變得越來越普遍。傳統初中地理教學課本上雖然有大量的插圖並且配有大量的文字解釋,但是地理這門課程需要學生有極強的空間感和認知度,課本上的講解並不能將事物的演變過程清晰地展示給學生,學生因此無法很好的理解甚至並不能理解地理知識。這樣就對地理教學的進一步開展造成了極大的不便,課堂效率的提高更是無從談起。這個時候,教師應該熟練並且適時恰當地使用地理教具和多媒體技術,以此來豐富地理教學課堂,為學生生動地展示地理知識,提高初中生對於地理的理解,從而提高初中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
例如,有關地球自轉、公轉的相關知識點是初中地理教學的重難點,很多初中生表示不能理解,不能想像地球的運動。憑借老師單一的講解課本知識,學生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運動變化過程,加之初中生抽象思維能力不夠,根本無法理解。如果教師將地球自轉、公轉過程做成動畫,進而用多媒體的形式將各個過程細節展示出來,並且配以地球儀和相關的地圖畫冊使用,學生必然會形成很好的地理空間感,對抽象的地理事物也會有生動形象的認識。地理課堂效率的提高是必然之事。
4、用問題激發學生探索慾望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願望,我們所有的計劃,所有的探索和理論統統都會落空。」教師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不但會加深學生對於地理知識的理解,而且還可以激發他們對於對地理知識的進一步探索,問題激發思考。教師對於問題的設計除了要切合課堂所學重點難點知識外,還必須對激發學生的思考有一定的積極功效。只有這樣,課堂上的問題設置才有存在的必要性,也只有這樣,問題的設置才能對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在初中地理學習中,很多知識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比如很多俗語都與地理知識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教師可以根據俗語對相關的地理知識進行提問。例如「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很顯然造成這種現象的因素是溫度,那麼淮南淮北的溫度差異是怎樣的?植物的類型是什麼樣的?淮南淮北的分界山脈是哪一座?從而引出初中地理的一個重要標志點:秦嶺—淮河一線。那麼關於秦嶺的一切地理知識都會伴隨著問題的解決而得到清晰明了的解釋,這樣學生不僅對秦嶺—淮河這一地理知識有較深的記憶,而且還促進了他們對問題的積極思考。在達到了學習目的的同時,也起到了活躍氣氛的功效,使課堂教學效率有了事半功倍得效果。
結語:在事事講究效率的當今社會,初中地理課堂也必須跟隨時代的步伐不斷提高效率。因為課堂是初中生學習的根據地,是進行其他一切教學與學習活動的根本點。教師必須不斷改進教學觀念,採取與時俱進的教學方法,去不斷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讓學生以一種享受的心態去學習地理,最終達到提高初中地理課堂的效率。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