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地理必修一行星地球
⑴ 急求:湖北高一地理必修一的前3章(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氣,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重點問...
沒有,不過我本科學的是地理師范,我個人覺得重要的說下。第一章,肯定是地版球的宇宙環境生命存權在的幾個條件;地理自轉,公轉;還有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近日點遠日點等;給個地址http://tieba..com/p/973041284
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節宇宙中的地球筆記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天體系統的級別:總星系——銀河系(河外星系)——太陽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①穩定的太陽光照條件②比較安全的宇宙環境③因為日地距離適中,地表溫度適宜(平均氣溫為15度)④因為地球的質量和體積適中,地球能吸引大氣形成大氣層(氮、氧為主)⑤形成並存在液態水 3、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1)太陽活動的標志:黑子、耀斑 (2)影響:影響電離層,干擾無線電短波通訊;產生「磁暴」現象和「極光」現象;影響地球氣候。 4、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①晝夜交替: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晨昏線(圈)——與赤道的交點的時間分別是6時和18時——太陽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與太陽光線垂直; ②地方時差:東早西晚,經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時。 ③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隨緯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長短的變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極圈及其以北的地區,出現極晝現象。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夜長晝短,緯度越高,夜越長晝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極圈及其以北的地區,出現極夜現象。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各為12小時。 ④赤道全年晝夜平分。南半球的情況與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同一時刻,正午太陽高度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正午太陽高度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此時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各緯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緯度達最小值。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正午太陽高度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此時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各緯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緯度達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正午太陽高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 (3)四季的變化(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隨著季節而變化,使太陽輻射具有季節變化的規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節的劃分:3、4、5月為春季,6、7、8為夏季,9、10、11為秋季,12、1、2為冬季。 6、地球的圈層結構以地表為界分為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 (1)地球內部的圈層根據地震波(縱波、橫波)的特點劃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地殼物質主要由岩石(岩漿岩、沉積岩、變質岩)組成,上地幔的軟流層是岩漿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鐵鎳物質組成。 (2)外部圈層: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
⑶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單元《行星地球》基礎練習答案
1。天體 吸引 繞轉 天體系統 地月系 太陽系 銀河系 總星系 銀河系 河外星系 宇宙
2。太陽 哈雷專彗屬星 76
3。地震波 縱波 橫波 不連續面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33千米處 2900千米處
地殼 地幔 地核 地殼 上地幔頂部
4。普通 存在生命 生命存在 光照 宇宙 日地 15°C 體積 質量 大氣層
5。氣體球 氫 氦 6000K 電磁波 核聚變反應
6。光球層 光球 色球 日冕 光球 黑子 色球 耀斑 黑子和耀斑 黑子 11
7。氣候 電離層 無線電短波
希望對你有些幫助哦 這些問題的答案可以在書上找的
⑷ 高中地理 行星地球
宇宙中抄的地球
【天體系襲統】
概念:各天體相互吸引、相互繞轉才形成天體系統.
層次:
【太陽系概況】、【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
八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八大行星的分類:類地行星-水、金、地、火星;巨行星-木、土星;遠日行星:天王、海王星 小行星帶: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
公轉運動共同特點:同向性、共面性、近圓性
【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球的普通性:地球與其它行星的運動特徵相似,即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圓性的特徵.
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體.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條件
形成生命條件的原因
外部條件
太陽光照穩定
太陽從誕生至今沒有明顯的變化
運行軌道安全
大、小行星繞日公轉各行其道、互不幹擾.
自身條件
有適宜的溫度
日、地距離適中,自轉周期不長不短
有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
地球的體積和質量適中,吸引氣體形成大氣層,並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以氮和氧為主的大氣
有液態的水
地球內部的水隨物質運動帶到地表,形成原始海洋.
⑸ 高一地理必修一八大行星的順序
八大行星特指太陽抄系八大行星,從離太陽的距離從小到大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1930年由美國天文學家湯博發現的冥王星曾被認為是大行星,但隨著一顆比冥王星更大、更遠的天體的發現,2006年8月24日召開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第26屆大會將其定義為矮行星。
⑹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問題,求指點
首先看條件,根據圖復中經線分制布可知為北半球局部圖,
ABC上太陽高度為0度說明弧線ABC為晨昏線,
B地正南方2775Km可見北極星仰角為48度,說明:
1.此地為黑夜
2.此地與B地緯度差為25度
3.此地為48°N
因此很容易得出結論B點緯度為48+25=73°N,即73°N以北地區發生極晝
,所以太陽直射點緯度為17°N
因為圖中所示100°E經線等分黑夜所以它正對面的80°W經線等分白晝,即此經線地方時為正午12點,所以太陽直射點的坐標為(80°W,17°N)
這是第一問的解釋,不知道你是學生還是家長,地球運動這部分規律比較多,如果不知道的話很難理解,如果你能明白上面我說的是什麼,後面的解釋你再找我要吧
⑺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節(地球的宇宙環境)知識結構
⑻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單元行星地球基礎知識
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1宇宙中的地球1、天體系統級別:河外星系←總星系→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2、太陽系中距太陽由近及遠的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3、因為地球上有生物,所以地球是一顆特殊的行星。4、地球上產生生命的基本條件:外部條件包括太陽穩定的光照和地球安全的運行軌道;自身條件:(1) 地球有適中的質量體積,所以地球周圍有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2)由於日地距離適中及地球大氣的削弱作用和保溫作用,所以地球上有適中的溫度;(3)地球上有液態水(能形成海洋)。§2太陽對地球的影響1、太陽輻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來源,它可以維持地表溫度,是促進地球上的水、大氣、生物活動和變化的主要動力,可以影響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還可以通過人為轉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2、太陽活動的標志包括黑子和耀斑。當太陽活動比較劇烈時,可以形成磁暴和極光現象,造成無線電短波通訊中斷,可以誘發水旱災害和地震等自然災害。§3地球的運動1、地球的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其自轉周期若以太陽為參照物大約為24小時,叫做一個太陽日日;若以遠離地球的某一恆星為參照物,則大約為23小時56分4秒,叫做一個恆星日日。2、地球的公轉方向是自西向東,其公轉周期大約為365天6小時9分10秒,叫做一個恆星年年。3、由於地球的自轉,形成了(1)晝夜更替現象;(2)不同經度出現了不同的地方時,即東邊的時間比西邊的時間要早;(3)形成了地轉偏向力,即水平運動的物體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4、在空白圖中繪制出直射光線、晨昏線,標注出直射點及夜半球,表示出地球自轉方向。 5、地球公轉與自轉軌道的夾角叫做黃赤交角,其大小是23°26′。6、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產生了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以及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四季的變化等。7、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6月22日(節氣:夏至日),太陽直射點位於北回歸線;9月23日(節氣:秋分日),太陽直射點位於赤道;12月22日(節氣:冬至日),太陽直射點位於南回歸線;3月21日(節氣:春分日),太陽直射點位於赤道;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的周期:大約為365天5小時48分46秒,叫做一個回歸年。8、在圖中適當位置繪制出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方向,並判斷出各點的日期 9、晝夜長短變化規律:(1)夏至日越向北晝越長,北極圈及其以北出現極晝,南極圈及其以南出現極夜;冬至日越向北晝越短,南極圈及其以南出現極晝,北極圈及其以北出現極夜;春分日、秋分日則全球晝夜等長。(2)北半球夏至日晝長最長,冬至日晝長最短;南半球冬至日晝長最長,夏至日晝長最短;赤道全年晝夜等長。10、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化規律:(1)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角分布規律: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逐漸降低;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角分布規律: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逐漸降低;春分、秋分日正午太陽高度角分布規律:由赤道向南北兩側逐漸降低;(2)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角達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北回歸線及其以北,達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是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角達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南回歸線及其以南,達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是北半球;春秋分正午太陽高度角達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赤道。§4地球的圈層結構1、地球的內部圈層包括地殼、地幔、地核;地球的外部圈層包括水圈、大氣圈、生物圈。 2、圖中1表示地殼,2表示地幔,3表示地核,A表示莫霍面,B表示古登堡面。3、岩石圈包括軟流層以上部分,即地殼和上地幔頂部頂部。4、水圈是一個連續而不規則的圈層。
⑼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問題,求指點
第1小題,弧ABC為晨昏線,因為晨昏線上的稱正午太陽高度是0度;觀測在B點正南觀測北極點,說明B處應該是黑夜,即弧ABC裡面是黑夜,當地北極星的仰角即為當地的緯度,所以觀測者所在的緯度就是北緯48度;又因為觀測者在B點正南2775KM,每相差一個緯度110或111KM,根據題目所給的數值,用111KM,換成25個緯度,所以B點的緯度是48+25=73度。因為晨昏線ABC與此緯線相切,所以北緯73度開始出現極晝現象,由此可知這天太陽直射點的緯度是北緯17度(因為太陽直射點緯度與晨昏線相切緯線的度數互為餘角),再看圖中,B點所在的經線剛好平分黑夜,所以東經100度上的時間就是午夜12時,即0點,那相對應的西經80度就是12點,所以太陽直射點的坐標就出來了。
第2 小題,從圖中可以看出,A地所在緯線的黑夜是從東經40度到東經160度,跨120個經度,也即8小時,所以晝長為16小時;關於日出時間,先算出12:00-1/2晝長=4:00,但是題目要求的是當地標准時,A地東經40度所在東三區,時區用的是中央經線上的地方時作為整個時區的統一時間,所以A地距東經45度有5度,相差20分鍾,利用東加西減原理,當地標准時間是4:20。
第3小題計算很容易。一個地點的緯度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兩者差也等於這兩點的正午太陽高度差。
第4小題,東半球是從西經20度——東經160度,從第1小題的分析中已經知道東經100度是0:00,是新舊一天的分界線,馬上就可以得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