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地理地球的運動總結
① 高一地理必修一 地球的運動 急!急!急!
下面是抄知識點歸納。襲相關習題的話還是買本好的地理資料吧。因為好多題都涉及到圖片,傳上來真是太麻煩了。學地理要有耐心,步步為營。 第一單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公轉和自轉
繞轉中心 太陽 地軸
方向 自西向東(北天極上空看逆時針) 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看逆時針,南極上空相反)
周期 恆星年(365天6時9分10秒) 恆星日(23時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
② 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三節 地球的運動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系:
(1)黃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º26』
(2)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移動
二: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更替(2)地方時
(3)沿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發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①晝夜長短的變化
北半球:夏半年,晝長夜短,越向北晝越長
①太陽直射點在那個半球,
北極圈以北出現極晝現象
那個半球晝長,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晝短夜長,越向北晝越短
晝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極圈以北出現極夜現象
晝夜平分
南半球:與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
隨緯度的變化
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
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達到最大值
離直射點越近高度
隨季節的變化
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達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歸線之間每年有兩次直射
四:光照圖的判讀
(1)判斷南北極,通常用於俯視圖,判斷依據為:從地球北極點看地球的自轉為逆時針,從南極看為順時針;或看經度,東經度遞增的方向即為地球自轉的方向.
(2)判斷節氣,日期及太陽直射點的緯度
晨昏圈過極點(或與一條經線重合),太陽直射點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線與極圈相切,若北極圈有極晝現象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北緯23º26』,若北極圈有極夜現象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南緯23º26』
(3)確定地方時
在光照圖中,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為正午12點,晨昏線所包圍的白晝部分的中間經線為12點,晨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的地方時為6點,昏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為18點,依據每隔15º,時間相差1小時,每1º相差4分鍾,先計算兩地的經度差(同側相減,異側相加),再轉換成時間,依據東加西減的原則,計算出地方時
(4)判斷晝夜長短
求某地的晝(夜)長,也就是求該地在緯線圈上晝(夜)弧的長度,這個長度也可由晝(夜)弧所跨的經度數來推算
(5)判斷正午太陽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區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不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和,再用90º-兩地緯度差即為所求地的正午太陽高度
五:晨昏線與經線和緯線
(1)根據晨昏線與緯線相交判斷問題
①晨昏線通過南北極可判斷這一天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後
②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晝,可判斷這一天為6月22日前後,北半球為夏至日,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
③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夜,可判斷這一天為12月22日前後,北半球為冬至日,北半球為冬季,南半球為夏季
(2)根據晨昏線與經線相交關系判斷晝長和夜長
推算某地晝長或者夜長,求晝長時,在晝半球范圍內算出該地所在地的緯線圈從晨線與緯線圈交點到昏線與緯線圈交點,所跨的經度除以15即該地晝長,如果圖上只畫了晝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圖中白晝所跨經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該地的晝長
-----------------------------------------------------
非常詳細,這個文檔為兩年前的我省了不少時間。建議樓主先踏踏實實地看一遍課本,買一本配套圖冊輔助閱讀。
③ 高一必修一地理試題 地球的運動方面
1、12:20
2、前一天的21點
3、第二天2點
4、120°E
5、30°W
④ 求地理必修一《地球的運動》的詳細講解。
地球的運動專題知識點
一.相關計算
1.經緯度計算:經度差與地方時差算經度——地方時每相差1小時,經度相差15°;緯差法與正午太陽高度算緯度——正午太陽相差多小,緯度相差多少;北極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於當地地理緯度;經緯線上長度算經緯度——1°經線長111km,1°緯線長111cosфkm(ф為緯度)。
2.有關時間計算:①某地時區數=該地經度÷15,對商取整數部分,尾數部分四捨五入;
②根據各時區中央經線的地方時即為本時區區時,相鄰的兩個時區的區時相差1小時,即求某地區區時=已知地區時±兩地時區,注意東加西減;
③根據東早西晚,經度每相差15°,地方時相差1小時。即求某地地方時=已知某地地方時±(兩地經度差×4分鍾/1°),注意東加西減;
④日期界線有兩條,自然界線即地方時0:00經線,以東早一天,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為舊的一天;人為界線即國際日期變更線,也就是180°經線(但兩者並不完全重合),規定日界線以東晚一天,為舊的一天,以西早一天,為新的一天;新的一天的范圍即從地方時0:00經線向東到180°經線的范圍;新的一天的范圍=180°經線的地方時×15。
⑤日照圖上晨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地方時為6:00,昏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為18:00;晨昏線與某緯線的切點所在經線為0:00(切點為極晝)或12:00(切點為極夜)。
3.地球自轉速度計算:①地球上除南北極點外,其它各地角速度都相等,大致每小時15°;②地球上赤道處線速度最大,南北極點為0,任意緯線上線速度Vф=V赤道cosф=1670cosф km/h③同步衛星的角速度與地球上極點外的任一點都相等,線速度比對應地面上的點大。
4.太陽高度及正午太陽高度計算:
①太陽高度由太陽直射點(h=90°)向四周以同心圓的形式遞減,晝半球h>0°,夜半球h<0°,晨昏上h=0°。要把等太陽高度線圖轉化為日照圖。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是由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向南北兩側遞減,兩地緯度相差多少,正午太陽高度也相差多少。
5.晝夜長短計算:某地晝長等於該地所在緯線圈晝弧度數除以15°;日出時刻=12-晝長/2=夜長/2;日落時刻=12+晝長/2=24-夜長/2;極晝區晝長為24小時,極夜區晝長為0小時,赤道上各地晝長永遠是12小時,兩分日全球各地晝長均為12小時;緯度相同,晝夜長短相等,日出日落時刻相同; 6.太陽直射點的確定:①直射點經度即太陽高度最大(太陽上中天)的經線,地方時12:00的經線;②直射點緯度即正午太陽高度為90°的緯線,直射點的緯度大小與極晝或極夜出現的最低緯度大小互余,直射點緯度大小等於極晝的極點的太陽高度(或正午太陽高度)大小。
二.晝夜長短及其變化
1、識記二分二至日北緯20°、40°、60°的晝長時間
2、太陽直射點位於哪一半球,該半球晝長大於夜長;直射點想北移動,北半球晝長遞增,南半球晝長遞減;直射點向南移動,南半球晝長遞增,北半球遞減。
3、不同半球相同緯度的兩地晝夜長短相反,即某地晝長=對應另一半球相同緯度大小地的夜長。 4、緯度越高,晝夜長短變化的幅度越大。
三.日影的朝向和長短變化
1、正午日影的朝向取決於太陽直射點的位置。由於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周年往返移動,正午日影朝向不僅隨空間,而且隨時間變化而變化。
在北回歸線以北地區,正午日影始終朝北。北半球夏至日,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冬至日,太陽直射在南回歸線上,北半球正午太陽高度最小,日影最長。
在南回歸線以南地區,正午的日影始終朝南。北半球冬至日,南回歸線以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正午太陽高度最小,日影最長。
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一年有兩次太陽直射(回歸線上只有一次),日影最短(日影與物體本身重合)。
2、在北半球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太陽從正東面升起,正西面落下。日出時日影朝西,日落時日影朝東。
北半球夏半年,太陽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極晝區域除外)太陽從東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日出時日影朝向西南,日落時日影朝向東南。從春分日至夏至日,隨著太陽直射點北移,太陽升起和落下方向也逐漸北移;從夏至日至秋分日,太陽直射點南移,太陽的升落方向也逐漸向南移。
北半球冬半年,太陽直射在南半球,全球各地(極晝區域除外)太陽從東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因而日出時日影朝向西北,日落時日影朝向東北。從秋分日至冬至日,隨著太陽直射點南移、太陽的升落方向也逐漸南移;從冬至日至第二年的春分日,太陽直射點北移,太陽的升落方向也逐漸北移。 北半球始晝緯度太陽正北升,正北落,南半球反之。
太陽的升落方向(日影的朝向與升落方向相反)不僅隨空間,而且隨時問的變化而變化。從赤道開始,隨著緯度的升高,太陽的升落在南北方向上的變化幅度也逐漸增大。(要學會畫太陽的視運動軌跡圖)
四.等太陽高度線圖的判讀
等太陽高度線圖可以看做是以太陽直射點為中心的俯視圖,判讀時需掌握以下方法:
1.圖的中心為太陽直射點,太陽高度以該點為中心向四周逐漸降低;通過該點的經線即太陽直射的經線,地方時是12點;通過該點的緯線即為太陽直射的緯線,其正午太陽高度為90度。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規律從太陽直射的緯線向南北逐漸降低。注意區別太陽高度和正午太陽高度分布規律的不同。
2.在太陽直射的經線上,太陽高度相差多少度,緯度就相差多少度,據此可計算該經線上某一點的緯度數值;如果太陽直射赤道,則赤道上太陽高度相差多少度,經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陽直射點不在赤道,則太陽高度相差多少度,經度的差值一定大於太陽高度的差值,以此推算該緯線上某一點的經度和地方時。(考慮兩個要素:晝長和改變的太陽高度數)
3.如果圖中標注了太陽高度的數值,則視具體數值而判斷;在沒有標注數值的情況下,最大圓默認為晨昏圈。
4.太陽直射經線上太陽高度南北跨度為180度,當太陽直射赤道時,此經線最北點為北極,最南點為南極;太陽直射北半球時,北極點在最北點以南,圖上沒有南極點;太陽直射南半球時,相反。
五.其它知識點:
1、極點:在極點上看太陽,太陽在地平圈以上作圓周運動,表現為不升不落。這是因為一天中極點離太陽的距離都相等的緣故。
極點上,一年中在極晝期太陽高度在0o到23.5o間變化。極點上所見的太陽高度與太陽直射點緯度數相等。如:若太陽直射21°N,則北極點上看到的太陽高度為21°。
2、赤道:赤道上總是6點日出18點日落,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在90°和66.5°間變化。
3、始晝緯度與該日太陽直射點緯度互余。太陽高度日變化特點是0點日出,24點日落,正午太陽高度為直射點緯度數的兩倍。
4、處於極晝期的地點(除該日極晝的地點)。處於極晝期的地點太陽高度日變化特點是一天中太陽都在地平線以上,非極點地區表現為斜升斜落,一天中最小的太陽高度大於0°,其大小等於當地緯度與極晝最低緯度大小之差;這些地點中最大的正午太陽高度小於47°(非極圈)
⑤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節地球的運動 系統的歸納復習
地球自轉的方向自西向東。從地球北極上空觀察,呈逆時針旋轉。
1、地球自轉的周期恆星日,23小時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陽日,24小時。
2、地球自轉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時15°),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
3、地球公轉的軌道橢圓軌道。一月初(近日點),七月初(遠日點)。
4、地球公轉的方向自西向東。從地球北極上空觀察,呈逆時針旋轉。
5、地球公轉的周期恆星年(365日6時9分10秒)、回歸年(365日5小時48分46秒)
6、地球公轉的速度在近日點時公轉速度較快,在遠日點時較慢。
7、黃赤交角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的夾角,目前為23°26′。
8、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太陽直射點以一年為周期相應地在南北回歸線間往返移動
9、晨昏線的判斷沿自轉方向,黑夜向白天過渡為晨線,白天向黑夜過渡為昏線。
10、地方時的計算每往東1°,時刻增大4分鍾。
11、已知經度求時區數經度除以15,再四捨五入。
12、區時的計算每往東1個時區,時刻增大1個小時。
13、北京時間以東八區(120°E地方時)為標准時間。
14、世界時:以本初子午線時間為標准時。
15、國際日期變更線180°經線(理論上),不通過陸地(實際)。
16、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晝夜更替、不同地方時、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右南左)
17、太陽直射點的判斷與該點的切線方向垂直,地方時為12點。
18、春分日(3月21日)太陽直射點在赤道,晨昏線與經線重合。
19、夏至日(6月22日)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晨昏線與經線交角最大。
20、秋分日(9月23日)太陽直射點在赤道,晨昏線與經線重合。
21、冬至日(12月22日)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晨昏線與經線交角最大。
22 、夏半年的概念:3月21日至9月23日
23、冬半年的概念:9月23日至3月21日
24、地球側視圖的判讀: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25、地球俯視圖的判讀逆時針自轉,中心為北極;順時針自轉,中心為南極。
26、晝夜長短的計算:以晝弧長度為依據,每15度為1小時。
27、日出日落時刻的計算;根據晝長以標准日出(6時)和標准日落(18時)前後推算。
28、晝夜長短的判斷:夏半年,越北白晝越長,冬半年,越南白晝越長。
29、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90°-(直射點與所求點的緯度間隔)
30、天文四季:一年內白晝最長、太陽最高的季節是夏季。
31、我國傳統四季:以立春(2月4日)、立夏、立秋、立冬為起點來劃分四季。
32、歐美傳統四季: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為四季的起點。
33、二十四節氣: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34、五帶的名稱和范圍: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南寒帶。
35、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更替
⑥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節地球的運動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系:
(1)黃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º26』
(2)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移動
二: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更替(2)地方時(3)沿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發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①晝夜長短的變化
北半球:夏半年,晝長夜短,越向北晝越長①太陽直射點在那個半球,
北極圈以北出現極晝現象那個半球晝長,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晝短夜長,越向北晝越短晝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極圈以北出現極夜現象晝夜平分
南半球:與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
隨緯度的變化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
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達到最大值離直射點越近高度
隨季節的變化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達到最大值越大
南北回歸線之間每年有兩次直射
四:光照圖的判讀
(1)判斷南北極,通常用於俯視圖,判斷依據為:從地球北極點看地球的自轉為逆時針,從南極看為順時針;或看經度,東經度遞增的方向即為地球自轉的方向.
(2)判斷節氣,日期及太陽直射點的緯度晨昏圈過極點(或與一條經線重合),太陽直射點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線與極圈相切,若北極圈有極晝現象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北緯23º26』,若北極圈有極夜現象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南緯23º26』
(3)確定地方時在光照圖中,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為正午12點,晨昏線所包圍的白晝部分的中間經線為12點,晨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的地方時為6點,昏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為18點,依據每隔15º,時間相差1小時,每1º相差4分鍾,先計算兩地的經度差(同側相減,異側相加),再轉換成時間,依據東加西減的原則,計算出地方時
(4)判斷晝夜長短求某地的晝(夜)長,也就是求該地在緯線圈上晝(夜)弧的長度,這個長度也可由晝(夜)弧所跨的經度數來推算
(5)判斷正午太陽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區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不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和,再用90º-兩地緯度差即為所求地的正午太陽高度
五:晨昏線與經線和緯線
(1)根據晨昏線與緯線相交判斷問題
①晨昏線通過南北極可判斷這一天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後
②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晝,可判斷這一天為6月22日前後,北半球為夏至日,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
③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夜,可判斷這一天為12月22日前後,北半球為冬至日,北半球為冬季,南半球為夏季
(2)根據晨昏線與經線相交關系判斷晝長和夜長
推算某地晝長或者夜長,求晝長時,在晝半球范圍內算出該地所在地的緯線圈從晨線與緯線圈交點到昏線與緯線圈交點,所跨的經度除以15即該地晝長,如果圖上只畫了晝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圖中白晝所跨經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該地的晝長
-----------------------------------------------------
非常詳細,這個文檔為兩年前的我省了不少時間。建議樓主先踏踏實實地看一遍課本,買一本配套圖冊輔助閱讀。
⑦ 高一地理必修一 地球的運動方面
1、看到太陽沒動,所以肯定是逆著地球自轉在飛行,SO B
2、飛機以赤道自轉一半的速度,所以我覺得應該是北緯45°。。
3、C
⑧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節地球的運動知識點匯總,表格
地球運動知識點總結
1、 地球運動的兩種基本形式:自轉、公轉。
2、 地球自轉方向: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呈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俯視呈順時針方向
速度:①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至0) ②角速度(除兩極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恆星日(23時56分4秒真正周期) ②太陽日(24時,晝夜更替周期)
意義:①晝夜更替 ②不同經度不同的地方時 ③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右南左)
3、 地球公轉的方向: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呈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俯視呈順時針方向
速度:近日點(一月初):最快;遠日點(七月初):最慢
周期:恆星年 365日6時9分10秒 意義:①晝夜長短變化②正午太陽高度變化③四季更替和五帶。
4、 太陽直射點運動:①黃赤交角:23°26′②太陽直射點移動范圍:23°26′S----0°----23°26′N(即南北回歸線之間)③周期:回歸年 365日5時48分46秒
①若黃赤夾角變大,熱帶和寒帶變大,溫帶變小;若黃赤夾角變小,熱帶和寒帶變小,溫帶變大。②若黃赤交角為零,太陽永遠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地中海氣候、熱帶草原氣候消失。
5、 晨昏線:沿自轉方向,黑夜向白天過渡為晨線,白天向黑夜過渡為昏線(晨昏線上太陽高度角為0度)。特點:①平分地球,其所在平面經過地心。②晨昏線始終與太陽光線垂直,並且平分赤道。③晨昏線不斷西移,西移速度與地球自轉速度一致。④晨線與赤道的交點為6點,昏線與赤道的交點為18點。⑤晨昏線與經線夾角等於太陽直射點緯度。⑥晨昏線與經線重合,為春秋分日;晨昏線與經線交角最大時,為夏至日、冬至日。
6、 地方時:因經度不同而出現的時間。太陽直射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為12時,晨線與赤道交點的地方時為6時,昏線與赤道交點的地方時為18時;經度相差 地方時相差1小時;經度相差 ,地方時相差4分鍾。
地方時計算:所求地方時=已知地方時±經度差*4分鍾(最後轉化成小時)=已知地方時±經度差/15°原則:東加西減
7、 時區:全球劃分24個時區,每時區跨15°經度,相鄰兩時區相差一小時。
時區=經度/15° 余數>7.5 為商+1;余數<7.5 為商
區時:所在時區中央經線的地方時 區時=已知區時 時區差 (東加西減)
8、 日界線:日界線有兩條,一條是國際日期變更線,180°經線(人為日界線),固定不變;另一條是自然日界線,地方時為0時的經線(即0時日界線),自東向西移動。地方時為0時的經線往東到達180°經線日界線為今天,往西到180°經線日界線為昨天。在180°經線日界線往東減一天,往西加一天。
9、 地轉偏向力: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10、晝夜長短變化:
北半球夏半年,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廣州
北半球冬半年,晝短夜長,緯度越高晝越短(日出越晚日落越早)。如海口﹥廣州﹥上海,
春秋分日:全球晝夜等長。
①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哪個半球晝長夜短,如北半球夏半年,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晝長夜短。②太陽直射點由南回歸線(冬至日)到北回歸線(夏至日)時,即太陽直射點一直北移,則北半球的晝漸長,夜漸短。太陽直射點由北回歸線(夏至日)到南回歸線(冬至日)時,即直射點一直南移,則北半球晝漸短,夜漸長。③北半球的夏至日,北極圈以內出現極晝現象,南極圈以內出現極夜現象。北半球的冬至日,北極圈以內出現極夜現象,南極圈以內出現極晝現象。出現極晝極夜現象的地區范圍:(90°-直射點緯度~極點)如:太陽直射20°N,則出現極晝范圍是(70°N~90°N)出現極夜范圍(70°S~90°S)。
晝長的計算:晝長=晝弧度數/15°=日落時間-日出時間=(12時-日出時間)*2=(日落時間-12時)*2 夜長=24時-晝長 日出時間=12-晝長/2 日落時間=12+晝長/2
南北半球兩條緯線緯度相同時,某一緯線晝(夜)長等於另一緯線夜(晝)長。
11、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律:
①由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90°—△(直射點與所求點的緯度間隔)
③北半球夏至日北回歸線以北地區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北半球冬至日南回歸線以南地區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有兩次直射機會且有兩次最大值。
⑤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小,樓房間距越大。
12、 二分二至日的判斷:晨昏線與經線圈重合為二分日;北極圈及以內出現極晝為北半球夏至;南極圈及以內出現極晝為北半球冬至。
13、 6月22日(12月22日),北(南)緯 、 、 晝長分別是13時13分、14時 51分、18時29分。
14、 判斷日出日落方向:
北半球夏半年(太陽直射北半球),全球日出東北,日落西北;北半球冬半年(太陽直射南半球),全球日出東南,日落西南。春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日出正東,正西日落。註:極夜地區沒有日出日落,出現極晝的地區,北半球日出正北,日落正北;南半球日出正南,日落正南。
15、 補充知識點:
①北極始終指向北極星,只有在北半球能看到北極星,南半球看不到北極星。某地看到北極星的高度,就是某地的當地緯度。如鬱南(111°53′E,23°23′N)看到的北極星高度是23°23′。
②太陽直射點移動速度:每月約移動8 。
③太陽高度的分布規律:直射點上的正午太陽高度為 ,晨昏線上的太陽高度是 ,晝半球的太陽高度大於 ,夜半球的太陽高度小於 。
④國際標准時間為中時區區時,即0°經線的地方時。
⑤自西(東)向東(西)飛行的飛機或航行的輪船,看到的太陽日比原來的短(長)。
⑥太陽高度的日變化規律:極點地區:在極晝期間,一天內太陽高度沒有變化,始終等於太陽直射點的緯度。非極點地區:太陽高度在一日內有變化,一天之內有一個最大值,即當地的正午太陽高度。
⑦晨昏線與極晝(夜)圈相切,切點所在經線是0時(12時),切點緯度與太陽直射點緯度互余。
⑧晨昏線與經線夾角等於太陽直射點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