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湘教版地理講義
㈠ 八年級上冊地理(湘教版)知識總匯
1、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特點:
●緯度位置及優越性:我國領土南北跨緯度很廣,大部分位於中緯度地區,屬(北溫)帶,一小部分在 (熱帶) ,沒有(寒帶 ) 。氣候差異大,為發展( 多種農業經濟
)提供了有利條件。
●海陸位置及優越性:(1)位於( 亞)洲的東部, (太平 )洋的西岸,使我國東部廣大地區( 在夏季風濕潤氣流的影響下, 降水 )
豐富,有利(農業)生產;(2)海陸兼備,東部地區有利與( 海外各國友好往來 ) ;西部地區(深入亞歐大陸內部 )
,使我國陸上交通能與(中亞、西亞、歐洲)各國直接往來,便於對外( 交往和合作 ) (3)沿海有許多優良的港灣,便於發展(海洋事業) 。
●我國領土面積(960萬 )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 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陸上鄰國14個。逆時針依次為朝鮮、( 俄羅斯)、( 蒙古
)、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 )、(寮國
)、越南。陸上疆界2萬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國家6個:韓國、(日本 )、菲律賓、(馬來西亞 )、汶萊、(印度尼西亞 )。
2、我國的人口
●人口總數:2000年( 12.95 )億。
●我國人口的突出特點:人口 基數大,人口增長快。
●我國人口分布特點: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龍江黑河—雲南騰沖一線為界,( 東部 )地區人口密度大,( 西部
)地區人口密度較小。(我國西部地區人口稀少,但資源豐富,在西部大開發時,應注意什麼問題?西部地區具有資源優勢,但自然環境相對脆弱。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當尖銳的條件下,開發西部,一定要以保護環境為前提,不能先開發後再治理。)
●人口國 策: 實行計劃生育。
●內容: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3、我國的民族
●我國共有(56 )個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 漢 )族,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壯 )族。
●漢族分布特點:漢族的分布遍及全國各地,以 ( 中部 )和(東部)最為集中。
●少數民族分布特點:主要集中在( 東北 )、( 西北 )、(西南 )。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壯 )族。民族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
●少數民族風情:
( 蒙古 )族的那達慕大會
( 傣族 )族的潑水節、孔雀舞,
(藏族 )族的集體舞、藏歷年,
(朝鮮 )族的長鼓舞等。
4、我國的地形
●我國地形的特點:(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山區在開發和保護方面應當注意哪些問題:
(1)山區地面較為崎嶇,(交通)不便,(基礎設施)建設的難度較大。
(2)在開發利用山區時,要特別注意(生態環境建設),預防和避免山地災害(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發生。
●我國地勢特徵:(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階梯的分界線 海拔高度 主要地形類型 主要地形區
第一級階梯 一、二級階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二、三級階梯是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
第二級階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內蒙古高原、雲貴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
第三級階梯 500米以下 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間分布 東南丘陵、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徵對我國的氣候、河流、交通產生的影響:
(1)對氣候的影響: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於海上的濕潤氣流向我國內陸推進,為我國廣大地區帶來豐沛的降水。
(2)對河流的影響:西高東低的地勢,必然造成我國的大江大河自西向東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級階梯向低一級階梯流動時,落差大,產生巨大水能。
(3)對交通的影響:向東流淌的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聯系;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成為我國東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礙。
山脈 兩側的地形區
西側 東側
①大興安嶺 內蒙古高原 東北平原
②太行山 黃土高原 華北平原
③巫山 四川盆地 長江中下游平原
④橫斷山脈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或雲貴高原
山脈 兩側的地形區
北側 南側
⑤昆侖山脈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⑥天山山脈 准噶爾盆地 塔里木盆地
●山脈構成地形骨架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我國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原
(內蒙古高原)地面坦盪、一望無際
(黃土高原)黃土廣布、地表千溝萬壑
(雲貴高原 地表崎嶇,喀斯特地貌顯著
●四大盆地
面積最大的盆地是( 塔里木盆地)盆地
海拔最高的盆地是( 柴達木 )盆地
緯度最高的盆地是(准噶爾)盆地
發展農業生產條件最優越的盆地是(四川)盆地
●主要山脈走向:東-西走向:天山山脈――陰山山脈
昆侖山脈――秦嶺
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長白山脈――-武夷山脈
台灣山脈
南-北走向:橫斷山脈
西北-東南走向:祁連山脈
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5、我國的氣候
●根據活動積溫,我國從北到南可以劃分為5個溫度帶
. 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此外還有一個地勢較高的高原氣候區.
(1)熱帶 亞熱帶 暖溫帶 中溫帶 寒溫帶 高原氣候區
(2)0
(3)暖溫帶
(4)瓊 台 粵 桂 雲或滇
(5)一 三
(6)②亞熱帶 ③暖溫帶
●依據降水量和蒸發量的關系,我國可以劃分
為4個干濕地區( 濕潤)區、(半濕潤)區、(半乾旱)區、(乾旱)區。
干濕區 濕潤區 半濕潤區、 半乾旱區、 乾旱區。
植被 森林 森林草原、 草原 、荒漠。
農業類型 種植業(水田農業) 種植業(旱地農業) 畜牧業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說出下列地理現象存在差異的原因:
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形成特殊的「魚米之鄉」的景觀得益於( 雨熱同期的季風 )氣候。
長江中下游地區與青藏高原處在大體相同的緯度上,但氣候差別很大的原因是(地勢(青藏高原海拔高 ))因素;
長江中下游地區與阿拉伯半島大體相同的緯度上, 氣候差別很大的原因是受(海陸位置 )和( 夏季風
)的影響。北京與烏魯木齊緯度大致相當,但降水卻有很大的差別。(海陸位置、夏季風)
在不同的溫度帶內生長不同的果樹;不同的溫度帶內熟制也不同;南北傳統民居的建築結構也不同。原因是(緯度因素 )
東西植被不同;東西農業類型不同,東部以耕作業為主,西部以畜牧業為主;東西部房屋屋頂的結構不同,東南部多鈄頂房,西北部多平頂屋。(降水量不同)
使我國的農作物及各種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氣候復雜多樣 )
②形成不同自然資源和旅遊資源(氣候復雜多樣 )
③人們的飲食習慣也各有不同,如:四川、湖南等地冬季比較陰冷潮濕愛吃辣椒;南方人愛吃米飯,北方人愛吃麵食。(氣候復雜多樣 )
④人們的服飾也因為適應氣候而多姿多彩(氣候復雜多樣 )
,如:西藏的藏袍就是為了適應西藏日較差大的氣候特徵的(地形);⑤各地的建築特點不同,北方的屋頂斜度較小,牆體較厚,南方的屋頂斜度較大(氣溫、降水);⑥對。……
(1)①7;②7、8;③4、5、6、7、8;④4、5、6、7、8、9
(2)夏秋多冬春少
(3)廣州、哈爾濱;我國的雨帶推移是自南向北推進。
(4)因為我國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遲、雨季長;我國北方雨季開始遲、結束早、雨季短
●季風氣候帶來的災害性天氣( 寒潮 )、( 台風)、(水旱災害 )
●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
(1) 從圖中讀出我國的氣候特點:氣候特徵(氣候復雜多樣)、( 季風 )氣候顯著。
(2)三明屬於( 亞熱帶季風氣候 )氣候。
●列表對比長江、黃河
項目 長江 黃河
發源地 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 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
源頭 沱沱河 約古宗列渠
流經省區 青、川 、藏、滇、渝、鄂、湘、贛、皖、蘇、滬 青、川、甘、寧、內蒙古晉、陝、豫、魯
流經主要地形區 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
主要支流 嘉陵江、漢江、贛江等 洮河、湟水、渭河等
流域范圍 位於秦嶺與南嶺之間 位於陰山與秦嶺之間
開發 水能(上游)、航運 水能(上游)
治理 興建中上游防護林 (略,見下表)
●黃河各河段產生災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
河 段 上 游 中 游 下 游
產生的主要災害 草地退化、荒漠化嚴重 水土流失 地上河
產生災害的原因 氣候趨於乾旱 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支流較多。黃土高原的土層舒松,植被破壞嚴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與雨水一起匯入黃河。
黃河進入下游平原,河道變寬,坡度變緩。河水流速減慢,攜帶的泥沙沉積下來,使河床逐漸抬高。
治 理 植樹種草 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 加固黃河大堤
8、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資源總量豐富)、( 但人均不足。)
土地資源類型 季風區或非季風區 干濕地區 主要地形類型
耕地 季風區 濕潤、半濕潤區 東部的平原、低緩丘陵、盆地
森林 濕潤區 山地
草地 非季風區 半乾旱區 高原
未利用土地 半乾旱區 西部的盆地、高原
●我國土地的基本國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沒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其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
●我國水資源時間、空間分布特點:時間上:夏秋多,冬春少;空間上:南豐北缺。
●解決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的辦法:興建水庫可以有效調控徑流和水量的季節變化。例如:三峽和小浪底水利樞紐。
●解決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衡的有效辦法之一:跨流域調水。例如:南水北調工程,引灤入津工程,引黃濟青工程。
●解決我國缺水問題的主要途徑之一: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9、我國的交通
●我國交通運輸網路的大致分布格局:東密西疏
●我國的主要鐵路干線
①蘭新線 ②青藏線(未建成) ③包蘭線 ④京九線
⑤寶成線 ⑥成昆線
東西向:京包線(北京—包頭)—包蘭線(包頭—蘭州);
隴海(連雲港—蘭州)—蘭新線(蘭州—烏魯木齊);
滬杭(上海-杭州)—浙贛(杭州—株洲)—湘黔(株洲—貴陽)—貴昆(貴陽—昆明)線
南北向:京哈線(北京—哈爾濱);京滬線(北京—上海);
京廣線(北京—廣州);京九線(北京—九龍)
焦柳線(焦作—柳州);
寶成線(寶雞-成都)——成昆線(成都—昆明)
我國主要的交通樞紐及經過的鐵路干線:
北京:(京哈線)、(京包線)、(京廣線)、(京滬線 )、(京九線)。
徐州:(隴海線)、(京滬線)。
鄭州:(隴海線)、(京廣線)。
蘭州:(隴海線)、(京包線)(包蘭線)。
●根據需要合理地選擇交通運輸方式(略)
9、我國的農業
●農業的地區分布:
東、西部差異:
西部 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東部
種植業 畜牧業 種植業 林業 漁業
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綠洲 內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大牧區 東部半濕潤和濕潤的平原地區 東北、西南的天然林區,東南的人工林區
東部沿海和長江中下游地區南、北方種植業的差異:
地區 耕地類型 作物熟制(一年幾熟) 主要作物
糧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秦嶺-淮河以北 旱地 一年一熟、兩年三熟、一年兩熟 小麥 花生 甜菜
秦嶺-淮河以南 水田 一年兩熟、一年三熟 水稻 油菜 甘蔗
●三大棉區:
●舉例說明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必要性:(P102圖4.16填充圖冊P32五)
利用當地(自然條件)的優勢,把要發展的農業生產部門或農作物,布局在適宜它本身發展、生長最有利的地區,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內容之一。
●農業生產還受當地(社會經濟條件)的制約,這也是發展農業需要充分考慮的因素。
10、我國的工業
●工業分布特點:(沿海)、(沿河)、( 沿交通線)
●工業的空間分布:
(1) 京廣、京哈、京滬等鐵路沿線的全國意義的工業基地。
(2) 黃河流域的(能源開發 )工業帶。
(3) 長江沿線的以(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為中心的沿江經濟發達地帶。
(4) 沿海地區的(長江三角洲)、(遼中南)、( 京津唐) 、( 珠江三角洲地區)等工業最發達的經濟核心區。
●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1) 特徵:從業的科技人員比重大;開發研究的費用比例大;產品更新快。
(2) 分布特點:大多依附大城市,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
(3) 開發側重點:沿海地區側重(科技園區型) 高新技術產業;沿邊地區側重(貿易導向型)型產業;內陸地區側重與(國防軍事類)有密切關系的產業。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依附於大城市,分布特點呈(大分散)、(、小集中)
●舉例說明高新技術產業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上海:優化調整了工業的產業結構。(上海工業的變化)
北京:增長速度快,促進和推動了經濟的發展。(中關村對北京經濟發展的貢獻)
互聯網:互聯網技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網路購物、SOHO族、網路社區等)
㈡ 初二上學期【湘教版】地理預習提綱
第一章 中國的疆域與人口
§1.1 中國的疆域
偉大的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位於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陸兼備。
遼闊的疆域:陸地大國:①國土遼闊 ②陸界 ③陸上鄰國多 14個
海洋大國:①遼闊海域 ②海岸線長 ③隔海六國
最北:漠河54°N;最東: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合處135°E。最南:曾母暗沙4°N。最西:帕米爾高原73°E。
我國幅員遼闊,疆域廣大,陸地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差不多與整個歐洲的面積相等,在世界各國中居第3位,是世界上面積較大的國家。
我國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國,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國家之一。我國海域分布有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6500多個。我國領海的寬度是22.22公里(12海里)。我國管轄的海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
眾多的鄰國:我國陸上國界漫長,達2萬千米,接壤的國家共有14個(順口溜):東朝鮮、北蒙古、東北西北俄羅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丹;南部還有緬老越。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順口溜):印尼馬文菲日韓。
§1.2 中國的行政區劃
歷史上的行政區劃: 現行行政區劃:我國現行的行政區劃基本上劃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縣(自治縣、縣級市)、鎮(鄉)三級。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
台灣是我國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
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 教材:八年級上冊第8頁
§1.3 中國的人口
數量世界第一: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國總人口為12.95億。目前人口數為13億。
增長速度較快: 分布疏密不均:騰沖——漠河,我國分布人口的疏密。
人口多處特點
人口少處特點
東部地區人口多;
沿海、沿河、沿湖地區人口多;
平原、盆地人口多;
經濟和交通運輸發達地區人口多;
城鎮密集、工業發達的地區人口多;
漢族地區人口多。
西部地區人口少;
乾旱荒漠地區人口少;
山地、高原人口少;
偏僻的農業、牧業地區人口少;
偏僻的農業、牧業地區人口少;
大部分少數民族地區人口少。
我國的人口政策: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的數量,提高人口的質量,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
§1.4 中國的人口:
56個民族:我國是一個團結統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漢、壯、蒙古、回、藏、維吾爾、苗族等56個民族成員。漢族人口眾多,接近全國總人口的92%;其他民族人口僅佔8%,被稱為少數民族。主要少數民族:
大雜居、小聚居:漢族分布最廣,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則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部地區。漢族地區有少數民族聚居,少數民族地區也有漢族居住。
民族風情:蒙古族——那達慕大會;雲南傣族——潑水節;中華民族——端午節。
第二章 中國的自然環境
§2.1 中國的地形
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 山脈縱橫交錯: 山脈走向:
東西走向:天山、陰山、昆侖山、秦嶺、南嶺;南北走向:賀蘭山、六盤山、橫斷山區。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長白山、武夷山、台灣山脈、玉山。西北—東南走向:阿爾泰山、祁連山;弧形走向:喜馬拉雅山脈。
中華五嶽: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衡山;中嶽嵩(sōng)山
地形復雜多樣: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縱橫交錯的山脈和復雜多樣的地形,為我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又是祖國各地的生產活動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高山終年積雪,冰川縱橫。內蒙古高原:高原地勢平坦開闊,西北部多荒漠、戈壁、東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黃土高原:世界上黃土分布面積最廣的區域。雲貴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區地形崎嶇,石灰岩分布廣泛。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其中有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准噶爾盆地:我國第二大盆地。柴達木盆地:被美譽為「聚寶盆」。
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稱。著名的成都平原位於盆地西部,農業發達,物產豐富有「天府之國」之稱。
三大平原:東北平原:黑土面積廣大。華北平原:地勢低平,地面坡度很小。
長江中下游平原: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
§2.2 中國的氣候
氣候復雜多樣:氣候復雜多樣: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南方溫暖,而越往北氣溫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溫。 我國氣候類型分為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高原高山氣候。
季風氣候顯著:我國雖然氣候類型多樣、但季風氣候顯著、季風氣候區最為遼闊。
季風的影響是導致降水時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大陸性特徵。
多特殊天氣: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風、沙塵暴等。多旱澇災害。洪澇是我國發生頻繁、損失嚴重的自然災害。乾旱是對我國農業生產影響最大、最常見且分布范圍最廣的一種氣候災害。
§2.3 中國的河流
外流區為主:流域是指河流或水系的集中區域。水系是指流域內所有大小河流以及湖泊、沼澤、地下暗河等組成的水流系統。地表和地下徑流最後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分布區域,成為外流區。最終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河水流入內陸湖泊或消失於荒漠之中的河流,叫做內流河。內流河分布的區域,叫做內流區。
我國外流河的水文特徵深受季風氣候的影響。以秦嶺—淮河為界,以南地區的河流流經濕潤地區,水量豐富。以北地區的河流流經半濕潤或半乾旱地區。
與外流河相比,我國內流河的水文特徵明顯不同。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陽湖。滾滾長江:長江源自唐古拉山,幹流先後流經青海、西藏等11個省,最終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是我國第一長河,世界第三長河。上游:源頭——宜昌;中游:宜昌——江西湖口;下游:江西湖口——注入海口。中游段被稱為「九曲回腸」。
滔滔黃河: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顏喀拉山,幹流流經青海、四川等9省區,注入渤海,全長5464千米。
第三章 中國的自然資源
§3.1 自然資源概況
什麼是自然資源:自然資源是存在於自然界的能為人類提供福利的物質與能量。
主要包括氣候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以及海洋資源等。
自然資源的特徵:自然資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變的。在自然界,自然資源的數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自然資源的質量各個地區是有差異的。我國自然資源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自然資源由於受到某些成因的制約,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但他們在地區分布上一般都是均勻的。自然資源的狀況處在不斷的變動之中。
§3.2 中國的土地資源*6月25日 世界土地日*土地是人類生活生產活動的舞台。
「人多地少」是我國的基本國情。 類型齊全:我國各類土地資源齊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種土地類型,這有利於因地制宜。我國草地面積廣達、居世界前列,為發展畜牧業提供了較好的資源條件。我國是一個少林的國家。我國耕地面積不到一億公頃。我國土地類型:耕地、沙漠、林地、草地、戈壁、高寒荒漠、石山。區域差異明顯:我國土地資源的空間分布不平衡,土地生產力的區域差異明顯。我國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南、東南部山區的林地多為人工林和次生林。我國草地主要分布在內蒙古的東部、青藏高原的東部與南部。我國各地區土地資源的質量差別很大。西北內陸光照充足,熱量較為豐富,但乾旱少雨,水源不足,以草地和荒漠為主。 珍惜每一寸土地:
§3.3 中國的水資源***3月22日 世界水日***
地區分布懸殊:我國水資源的總量不少,但人均佔有量很低,約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時間分配不均:我國水資源在時間分布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際變化大的特點。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由於我國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平衡,為了合理利用水資源,有必要請見跨流域的調水工程。***引黃濟青***南水北調***
3.4 中國的海洋資源
多樣的生物資源:我國海洋生物資源豐富,種類有兩萬余種,其中魚類3000多種,主要經濟魚類70多類。大黃魚、小黃魚、帶魚和烏賊是我國著名的四大海產。
豐富的礦產資源:我國沿海的大陸架上,蘊藏著相當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我國的濱海砂礦儲量十分豐富。巨量的化學資源:我國海洋生產發展很快。保護「藍色國土」:我國在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上取得巨大成就,目前也面臨著一些嚴峻的問題。
第四章 中國的區域差異
§4.1 秦嶺——淮河線
秦嶺與淮河:秦嶺橫亘於我國中部,東西綿延500千米,南北寬達100-150千米,海拔多為1500-2500米。淮河發源於桐柏山,向東流經河南、安徽、江蘇等省注入洪澤湖,然後主流經高郵湖南入長江。
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地理區域和地理界限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區域體現了區域內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線反映出區域之間的差異性。
秦嶺與淮河是我國東部重要的地理界線。在他的南北兩側,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的生產生活習慣有顯著的差異。
八年級上冊第77頁
秦嶺—淮河線以北
秦嶺—淮河線以南
四大地理區域:北方地區、南方地區、青藏地區、西北地區。北方與南方地區分界線是秦嶺——淮河線。北方與西北地區分界線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青藏與西北地的分界線是青藏高原邊界。青藏地區與南方地區分界線是青藏高原邊界。
§4.2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北方地區:概述:北方地區指我國東部秦嶺——淮河以北的地區,面積約佔全國的20%,人口約佔全國的40%。區內的東北平原、華北平原、汾渭平原為我國重要的農業地區。文化:北方地區歷史文化悠久,名勝古跡眾多,人文旅遊資源極為豐富。
農作物:春小麥、玉米、高粱、大豆、馬鈴薯、甜菜等。溫帶水果:蘋果、梨、桃、杏、柿、棗、葡萄等。礦產:煤、鐵、油等
南方地區:指我國秦嶺——淮河以南的、青藏高原以東的地區,包括長江中下游平原。南部沿海地區和西南地區三大部分。面積約佔全國的1/4,人口約佔全國的55%。本區西部分布有30多個少數民族,雲南省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地勢:本地區地勢西高東低,地形為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平原地區河湖眾多,水網縱橫,具有典型的南國水鄉特色。農作物:水稻、、柑桔、茶葉、桑蠶、甘蔗、水產和熱帶作物。礦產:銅礦、鎢礦、汞礦、錫礦、銻礦、鉛鋅礦。
§4.3 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
青藏地區:概述:青藏地區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積約佔全國面積的25%,人口僅佔全國總數的1%左右。青藏地區的主體是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農作物:青稞、豌豆、小麥、油菜。宗教:藏傳佛教。地勢:山嶽縱橫,冰川廣布,交通十分困難。公路: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等。
西北地區:位於長城—祁連山脈—阿爾金山脈—昆侖山脈一線以北,面積約佔全國的30%,人口約佔全國總數的4%。少數民族:蒙古族、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牧區作物:肉、奶、皮、毛等;礦產資源:稀土礦、鎳礦、煤、石油、褐煤。
㈢ 八年級上冊湘教版地理復習提綱
期末地理復習題剛
1、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特點:
●緯度位置及優越性:我國領土南北跨緯度很廣,大部分位於中緯度地區,屬(北溫)帶,一小部分在 (熱帶) ,沒有(寒帶 ) 。氣候差異大,為發展( 多種農業經濟 )提供了有利條件。
●海陸位置及優越性:(1)位於( 亞)洲的東部, (太平 )洋的西岸,使我國東部廣大地區( 在夏季風濕潤氣流的影響下, 降水 ) 豐富,有利(農業)生產;(2)海陸兼備,東部地區有利與( 海外各國友好往來 ) ;西部地區(深入亞歐大陸內部 ) ,使我國陸上交通能與(中亞、西亞、歐洲)各國直接往來,便於對外( 交往和合作 ) (3)沿海有許多優良的港灣,便於發展(海洋事業) 。
●我國領土面積(960萬 )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 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陸上鄰國14個。逆時針依次為朝鮮、( 俄羅斯)、( 蒙古 )、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 )、(寮國 )、越南。陸上疆界2萬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國家6個:韓國、(日本 )、菲律賓、(馬來西亞 )、汶萊、(印度尼西亞 )。
2、我國的人口
●人口總數:2000年( 12.95 )億。
●我國人口的突出特點:人口 基數大,人口增長快。
●我國人口分布特點: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龍江黑河—雲南騰沖一線為界,( 東部 )地區人口密度大,( 西部 )地區人口密度較小。(我國西部地區人口稀少,但資源豐富,在西部大開發時,應注意什麼問題?西部地區具有資源優勢,但自然環境相對脆弱。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當尖銳的條件下,開發西部,一定要以保護環境為前提,不能先開發後再治理。)
●人口國 策: 實行計劃生育。
●內容: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3、我國的民族
●我國共有(56 )個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 漢 )族,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壯 )族。
●漢族分布特點:漢族的分布遍及全國各地,以 ( 中部 )和(東部)最為集中。
●少數民族分布特點:主要集中在( 東北 )、( 西北 )、(西南 )。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壯 )族。民族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
●少數民族風情:
( 蒙古 )族的那達慕大會
( 傣族 )族的潑水節、孔雀舞,
(藏族 )族的集體舞、藏歷年,
(朝鮮 )族的長鼓舞等。
4、我國的地形
●我國地形的特點:(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山區在開發和保護方面應當注意哪些問題:
(1)山區地面較為崎嶇,(交通)不便,(基礎設施)建設的難度較大。
(2)在開發利用山區時,要特別注意(生態環境建設),預防和避免山地災害(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發生。
●我國地勢特徵:(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階梯的分界線 海拔高度 主要地形類型 主要地形區
第一級階梯 一、二級階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二、三級階梯是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
第二級階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內蒙古高原、雲貴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
第三級階梯 500米以下 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間分布 東南丘陵、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徵對我國的氣候、河流、交通產生的影響:
(1)對氣候的影響: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於海上的濕潤氣流向我國內陸推進,為我國廣大地區帶來豐沛的降水。
(2)對河流的影響:西高東低的地勢,必然造成我國的大江大河自西向東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級階梯向低一級階梯流動時,落差大,產生巨大水能。
(3)對交通的影響:向東流淌的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聯系;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成為我國東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礙。
山脈 兩側的地形區
西側 東側
①大興安嶺 內蒙古高原 東北平原
②太行山 黃土高原 華北平原
③巫山 四川盆地 長江中下游平原
④橫斷山脈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或雲貴高原
山脈 兩側的地形區
北側 南側
⑤昆侖山脈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⑥天山山脈 准噶爾盆地 塔里木盆地
●山脈構成地形骨架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我國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原
(內蒙古高原)地面坦盪、一望無際
(黃土高原)黃土廣布、地表千溝萬壑
(雲貴高原 地表崎嶇,喀斯特地貌顯著
●四大盆地
面積最大的盆地是( 塔里木盆地)盆地
海拔最高的盆地是( 柴達木 )盆地
緯度最高的盆地是(准噶爾)盆地
發展農業生產條件最優越的盆地是(四川)盆地
●主要山脈走向:東-西走向:天山山脈――陰山山脈
昆侖山脈――秦嶺
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長白山脈――-武夷山脈
台灣山脈
南-北走向:橫斷山脈
西北-東南走向:祁連山脈
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5、我國的氣候
●根據活動積溫,我國從北到南可以劃分為5個溫度帶
. 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此外還有一個地勢較高的高原氣候區.
(1)熱帶 亞熱帶 暖溫帶 中溫帶 寒溫帶 高原氣候區
(2)0
(3)暖溫帶
(4)瓊 台 粵 桂 雲或滇
(5)一 三
(6)②亞熱帶 ③暖溫帶
●依據降水量和蒸發量的關系,我國可以劃分
為4個干濕地區( 濕潤)區、(半濕潤)區、(半乾旱)區、(乾旱)區。
干濕區 濕潤區 半濕潤區、 半乾旱區、 乾旱區。
植被 森林 森林草原、 草原 、荒漠。
農業類型 種植業(水田農業) 種植業(旱地農業) 畜牧業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說出下列地理現象存在差異的原因:
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形成特殊的「魚米之鄉」的景觀得益於( 雨熱同期的季風 )氣候。
長江中下游地區與青藏高原處在大體相同的緯度上,但氣候差別很大的原因是(地勢(青藏高原海拔高 ))因素;
長江中下游地區與阿拉伯半島大體相同的緯度上, 氣候差別很大的原因是受(海陸位置 )和( 夏季風 )的影響。北京與烏魯木齊緯度大致相當,但降水卻有很大的差別。(海陸位置、夏季風)
在不同的溫度帶內生長不同的果樹;不同的溫度帶內熟制也不同;南北傳統民居的建築結構也不同。原因是(緯度因素 )
東西植被不同;東西農業類型不同,東部以耕作業為主,西部以畜牧業為主;東西部房屋屋頂的結構不同,東南部多鈄頂房,西北部多平頂屋。(降水量不同)
使我國的農作物及各種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氣候復雜多樣 )
②形成不同自然資源和旅遊資源(氣候復雜多樣 )
③人們的飲食習慣也各有不同,如:四川、湖南等地冬季比較陰冷潮濕愛吃辣椒;南方人愛吃米飯,北方人愛吃麵食。(氣候復雜多樣 )
④人們的服飾也因為適應氣候而多姿多彩(氣候復雜多樣 )
,如:西藏的藏袍就是為了適應西藏日較差大的氣候特徵的(地形);⑤各地的建築特點不同,北方的屋頂斜度較小,牆體較厚,南方的屋頂斜度較大(氣溫、降水);⑥對。……
(1)①7;②7、8;③4、5、6、7、8;④4、5、6、7、8、9
(2)夏秋多冬春少
(3)廣州、哈爾濱;我國的雨帶推移是自南向北推進。
(4)因為我國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遲、雨季長;我國北方雨季開始遲、結束早、雨季短
●季風氣候帶來的災害性天氣( 寒潮 )、( 台風)、(水旱災害 )
●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
(1) 從圖中讀出我國的氣候特點:氣候特徵(氣候復雜多樣)、( 季風 )氣候顯著。
(2)三明屬於( 亞熱帶季風氣候 )氣候。
●列表對比長江、黃河
項目 長江 黃河
發源地 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 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
源頭 沱沱河 約古宗列渠
流經省區 青、川 、藏、滇、渝、鄂、湘、贛、皖、蘇、滬 青、川、甘、寧、內蒙古晉、陝、豫、魯
流經主要地形區 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
主要支流 嘉陵江、漢江、贛江等 洮河、湟水、渭河等
流域范圍 位於秦嶺與南嶺之間 位於陰山與秦嶺之間
開發 水能(上游)、航運 水能(上游)
治理 興建中上游防護林 (略,見下表)
●黃河各河段產生災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
河 段 上 游 中 游 下 游
產生的主要災害 草地退化、荒漠化嚴重 水土流失 地上河
產生災害的原因 氣候趨於乾旱 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支流較多。黃土高原的土層舒松,植被破壞嚴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與雨水一起匯入黃河。 黃河進入下游平原,河道變寬,坡度變緩。河水流速減慢,攜帶的泥沙沉積下來,使河床逐漸抬高。
治 理 植樹種草 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 加固黃河大堤
㈣ 初二上地理(湘教版)復習資料詳細
第一章從世界看中國
1. 我國的位置:
半球位置:東半球 北半球
海陸位置: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緯度位置:大部分位於中緯度,位於北溫帶,少數熱帶,沒有寒帶
2.我國位置的優越性:
①南北跨緯度廣,氣候差異大,為發展多種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
②海陸兼備有眾多的陸上鄰國與海上鄰國,便於友好往來與合作
③東部遼闊的海域有富饒海洋資源,便於發展海洋事業
3.國土遼闊
陸地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世界第三;
領海及內水面積37萬平方千米,管轄的海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自北向南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渤海和瓊州海峽是內海。
陸上疆界2萬多千米,陸上鄰國14個;大陸海岸線18000千米,隔海相望的鄰國6個
在地圖上找出鄰國
我國領土東西長約5200千米;南北長約5500千米
領土四至:最東端:黑龍江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相交處 最西端:帕米爾高原
最北端:黑龍江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 最南端:曾母暗沙
4.我國領土面積廣大的好處:資源豐富,疆界長鄰國多便於發展對外貿易
5.我國行政區劃分為省、縣、鄉三級:熟讀p7中國政區圖並完成p9活動題4
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首都北京(熟記名稱、簡稱、位置)
6.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2000年12.95億,目前已超過13億。
為使人口增長同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條件相適應,我國政府把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7.我國人口密度為134人/平方千米,以黑河—騰沖一線為界,東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東部面積43%,人口佔94%,西部面積57%,人口佔6%)
8.我國56個民族漢族92%,另外55個民族人口較少8%;人口最多的是壯族(1500萬)
400萬以上的少數民族是滿、回、苗、維吾爾、彝、土家、蒙古、藏等少數民族
漢族分布於全國各地, 以東、中部最集中;少數民族主要分布西南、西北和東北;
各民族分布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
各民族不論大小一律平等,國家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少數民族有保留和改革風俗習慣的自由、宗教信仰的自由。
民族風俗節日: 漢族-春節、元宵節 傣族-潑水節 蒙古族-摔跤與那達慕大會 回族、維吾爾-開齋節、古爾邦節 景頗族—目腦縱歌 瑤族—盤王節
9.其他
我國人口最多的省區是河南省
面積最大的省是青海 面積最大的自治區是新疆
面積最小的省是海南 面積最小的自治區是寧夏
緯度最高的省區是黑龍江。最低的省區是海南省,全部在熱帶的省區是海南
北回歸線穿過的省區是:(自東向西)台灣、廣東、廣西、雲南
長江入海口處的直轄市是上海(滬),珠江入海口處的兩大特別行政區分別是香港和澳門
鄰國最多的省區是新疆,鄰省最多的省區是內蒙古和陝西
面積最大和最小的直轄市是重慶和上海,最大的島嶼台灣島,
最大的群島舟山群島,最大的漁場舟山漁場,最大的鹽場長蘆鹽場,
第二章 中國的自然環境
第一節地形
1.中國地形地勢特點:
①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②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③山脈是地形骨架,呈網格狀
山區:包括山地、崎嶇的高原和丘陵。
2.地勢三級階梯 (在地圖上說出三級階梯分布並指出以下地形)
第一級 海拔4千米以上 主要地形區有 青藏高原 柴達木盆地
第二級 海拔1—2千米左右 主要地形區有 內蒙古高原 黃土高原 雲貴高原
准噶爾盆地 塔里木盆地 四川盆地(500米)
第三級 海拔500米以下 主要地形區有 東北平原 華北平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
東南丘陵
大陸架水深不足200米
三級階梯界線:(落實在地圖上)
一、二級: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 二、三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我國地勢特點的優、缺點
①有利於海洋上暖濕氣流深入內地,帶來豐沛的降水;
②大江、大河滾滾東流溝通了東西交通,方便了沿海與內陸的聯系;
③河流流經階梯處產生巨大的水能大河,
④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成為東西交通的障礙,使得東部人口集中,經濟發達,西部人口稀少,貧窮落後
4.我國地形特點的優、缺點
復雜的地形便於發展多種經營,自然資源豐富,山區急流可以發電,高山草地可以放牧,
崎嶇的地形交通不便、自然災害多,不利於發展種植業,植被遭破壞後,易於水土流失
5.我國主要山脈:(會判斷山脈走向,並落實到地圖上)
東西走向三列:(自北向南)天山-陰山-燕山 昆侖-秦嶺-大別山 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三列:(自西往東)
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長白山-武夷山 台灣山脈
南北走向:賀蘭山-橫斷山脈
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
6.我國其他主要地形區(落實到地圖上)
四大高原:黃土高原—世界覆蓋黃土最多的地區、溝壑縱橫
內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無際 雲貴高原—地面崎嶇
青藏高原—白雪皚皚,冰川廣布 牧草如茵
四大盆地:四川盆地—海拔最低的大盆地 柴達木盆地—海拔最高的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面積最大 准噶爾盆地
三大平原:東北平原(面積最大) 華北平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
7.我國主要的地質災害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8.我國開發和保護山區應當注意哪些問題:特別注意生態環境建設,預防和避免山地災害的發生
9.熟讀 p22我國東西向(北緯32度)地形剖面圖;p24我國地形分布大勢圖;P26我國主要山脈圖,完成p27活動題3
第二節氣候
1.我國氣溫的分布特點:
冬季南北溫差大,原因是緯度因素和冬季風;夏季全國普遍高溫,原因也是緯度因素
2.我國的極端氣溫:
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夏季最熱的地方是吐魯番,最涼的地區是青藏高原
范 圍 作物熟制 主要作物
寒 溫 帶 黑龍江北部
內蒙古東北部 一年一熟 春小麥
中溫帶 東北、內蒙大
部,新疆北部 一年一熟 春小麥
大豆 甜菜
暖溫帶 黃河中下游大
部和新疆南部 兩年三熟
為主 冬小麥棉花
花生 蘋果
亞熱帶 秦嶺-淮河以南
北回歸線以北 一年兩熟
為主 水稻 棉花
油菜 柑橘
熱 帶 北回歸線以南 一年三熟 水稻甘蔗芒果
高原區 青藏高原區 一年一熟 青 稞
3.溫度帶的劃分依據(主要指標):活動積溫
主要溫度帶:(落實到地圖上)
4.我國降水分布的總趨勢:
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原因是海陸因素和地形原因
5.我國降水量最多的地區是台灣的火燒寮;最少的地區是吐魯番的托克遜
6.干濕區的劃分依據:
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對比關系
7.主要干濕區:(落實到地圖上)
干濕地區 植被景觀 農業景觀
濕潤地區 森林 水田農業 林業
半濕潤地區 森林草原 旱地農業
半乾旱地區 草原 牧業
乾旱地區 荒漠 牧業 灌溉農業
8.我國氣候特點:
季風氣候顯著 氣候復雜多樣
雨熱同期 大陸性
9.什麼叫季風區;夏季風影響的地區
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落實到地圖上)
10.我國氣候復雜多樣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①大多數動、植物在我國都能找到適宜
生長區——農業資源豐富 ②復雜氣候條件下可以形成豐富的旅遊資源
③形成各地不同的飲食習慣和不同的民居、民俗,如:
飲食:南方—米飯 北方—麵食 民俗:南方賽龍舟 北方滑冰、耍旱船
民居:新疆—晾房 黃土高原—窯洞 華北、西北—土牆平頂房 江南水鄉—磚牆斜頂房
雲南—竹樓 藏袍是藏民對高原氣候的適應
11.我國東部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風帶來的,往往形成鋒面雨
每年夏初(6月中旬-7月上旬)長江流域梅雨
7、8月份長江流域形成伏旱
12.我國與阿拉伯半島處於相同的緯度但阿拉伯氣候乾旱,我國濕潤,原因是我國位於大陸東岸受季風影響;阿拉伯位於大陸西岸常年受副熱帶高壓控制。
13.我國主要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高原山地氣候
14.我國災害性天氣:
寒潮:由於冬季風活動強烈而爆發。。秋末初春影響我國除青藏高原、雲貴高原、海南等省區外的大部分地區
台風:發源於熱帶洋面的大氣渦旋。夏秋影響我國東部沿海各省,尤其廣東、福建、海南、浙江。台風帶來大量降水可以緩解旱情,但往往形成水災
水、旱災害:東部主要由於夏季風的強弱而造成
15.南京位於: 亞熱帶 濕潤區 亞熱帶季風氣候
16.主要地形區所處的溫度帶和干濕地區
地形區 溫度帶 干濕區 地形區 溫度帶 干濕區
東北平原 中溫帶 半濕潤 塔里木盆地 暖溫帶 乾旱區
華北平原 暖溫帶 半濕潤區 准噶爾盆地 中溫帶 乾旱區
長江中下游 平原 亞熱帶 濕潤區 四川盆地 亞熱帶 濕潤區
黃土高原 暖溫帶 半濕潤半乾旱 柴達木盆地 高原氣候區 乾旱區
內蒙古高原 中溫帶 乾旱、半乾旱 台灣島 熱帶、亞熱帶 濕潤區
青藏高原 高原氣候區 半濕潤半乾旱 珠江三角洲 亞熱帶 濕潤區
雲貴高原 亞熱帶 濕潤區 海南島 熱帶 濕潤區
17.秦嶺—淮河一線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一月月均溫0攝氏度等溫線
800毫米等降水量線
亞熱帶與暖溫帶界線
濕潤半濕潤地區界線
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界線
北方與南方
米飯與麵食
水田與旱地
水稻與小麥
一年兩熟為主和兩年三熟為主
柑橘與蘋果、梨等水果
18.讀P38我國冬、夏季風圖,熟記下表
19.完成P40活動題1
第三節 河流
1.外流河和內流河 :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所在的區域為外流區;最終沒有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內流河,所在的區域為內流區。
2.外流湖和內流湖:
位於內流區的湖泊為內流湖,基本是鹹水湖;位於外流區的湖泊稱為外流湖,也叫
淡水湖 我國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它同時也是最大的鹹水湖,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陽湖。
3.我國外流河主要分布在東南部,夏季汛期與降水量有關,河流流量大;
內流河分布在西北內陸,河流流量與氣溫有關,水源不豐,沿途蒸發和滲漏嚴重,許多河道為季節性河道,塔里木河是我國最大的內流河
4.秦嶺-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結冰期,春汛(冰雪融化)和夏汛(鋒面雨)兩個汛期
秦嶺-淮河以南的河流:無結冰期,主要有夏汛一個汛期——主要由鋒面雨造成
5.長江是我國長度最長、水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
6.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7.珠江是我國汛期最長的河流
8.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開鑿最早的人工運河,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
錢塘江五大水系,其水上運輸量僅次於長江,並且是南水北調輸水通道
9.雅魯藏布江注入印度洋;額爾齊斯河注入北冰洋;其餘主要外流河注入太平洋(黑龍江注入太平洋、遼河注入渤海、珠江注入南海)
流域面積 長度 發源地 流經省區 流經地形區 上中下游
的劃分 注入
海洋
黃河 75萬平方千米 5464
千米 青藏高原
巴顏喀拉山 青海 四川 甘肅
寧夏 內蒙古 陝西
山西 河南 山東 青藏高原
內蒙古高原
黃土高原
華北平原 內蒙河口
河南孟津 渤海
長江 180萬 6300 青藏高原
唐古拉山 青海 西藏 四川
雲南 重慶 湖北
湖南 江西 安徽
江蘇 上海 青藏高原
橫斷山區
四川盆地
長江中下游平原 湖北宜昌
江西湖口 東海
長江、黃河主要憂患及治理
主要水利工程 主要
問題 解決方法 其他問題 解決辦法
黃河
龍羊峽、三門峽、小浪底 治沙
加強中游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黃河的根本 下游
地上河 加固大堤
斷流 統一調度用水
上游 荒漠化 修水庫、環保
內蒙寧夏山東 凌汛 引爆、破冰
長江 二灘
葛洲壩
三峽 防洪
上游 環境保護 建長江三峽等水利設施
中游:荊江(九曲回腸)裁彎取直,加固大堤。
,退田還湖,
10.黃河幹流呈「幾」形 主要支流:汾河、渭河
灌溉:寧夏平原被稱為「塞上江南」。河套平原 水能資源:黃河上游
含沙量最大的原因是:中游流經的黃土高原支流多、土層疏鬆、植被被破壞、夏季的暴雨集中
11.黃河的憂患 泥沙問題:治理黃河的關鍵是中游的泥沙(年輸沙量16億噸),泥沙在下游堆積導致黃河下游地上河。
12.長江被譽為水能寶庫和黃金水道
水能寶庫:長江的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游 三峽:自西向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黃金水道:長江通航里程近8萬千米,佔全國2/3 ,貨運量60%
主要支流:雅礱江、嘉陵江、漢江、湘江、贛江,其中漢江是最長的支流
第三章 中國的自然資源 第一節
1.自然資源:在自然界中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物質和能量 ,包括土地、陽光、礦產、森林、水和水能。
2.可再生資源:可以在短時間內更新、再生或循環使用。可再生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3.非可再生資源:不可以在短時間內更新、再生或循環使用
4. 除礦產資源外都是可再生資源
5.我國自然資源特點: 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第二節 土地資源:按用途和利用狀況分類:耕地、林地、草地、建築用地
6.我國土地資源的有與不利條件: 有利條件:總量豐富、類型齊全
不利條件:人均土地資源佔有量小;人與耕地矛盾突出;分布不均;破壞嚴重
比例構成不合理(耕地、林地比重小,難利用土地多,後備資源不足);
耕地水土配置不合理;(南方土地資源小於北方,但水資源多於北方)
我國各類土地類型分布:
主要分布區
季風或非季風區 干濕地區 主要地形類型
耕地 北方旱地
南方水田 東部季風區 半濕潤地區
濕潤地區 平原、盆地
低緩丘陵
林地(東北、西南天然林;東南人工次生林) 東部季風區 濕潤地區 山地
丘陵
草地(內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大牧區) 西部非季風區 半乾旱地區 高原 山地
未利用土地 西部非季風區 乾旱地區 山地 盆地
8.東北林區是我國最大的天然林區
9.秦嶺-淮河一線是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線
10.我國主要土地問題:
亂佔耕地—耕地減少 濫伐森林—水土流失 過度放牧、濫伐森林—荒漠化
11.我國又一項基本國策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第三節 水資源
12.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
地球上儲量最多的淡水資源是冰川
13.水資源危機的原因:人口增長、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污染和浪費嚴重
14.水資源短缺將成為21世紀最為嚴重的資源問題
15.中國水資源總量位於世界第六,人均佔世界平均水平的1/4,位於世界110位之後
16.我國水資源利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
季節分布不均(夏季多、冬春少)——修水庫
空間分布不均(南豐北缺,尤其是華北、西北缺水更嚴重)——跨流域調水
污染嚴重——防止污染 浪費嚴重——節約用水
17.我國主要調水工程:①引灤入津 ②引黃濟青
③南水北調:將長江水調到缺水的華北、西北,分東、中、西三條路線,東線主要通過京杭運河為通道;中線要利用長江三峽和丹江口水庫
18.華北區缺水的原因: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工、農業用水量大、人口多、污染和浪費
19.6月25日全國土地日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了解節水措施:工業:重復、循環使用;降低水消耗、提高利用率;污水處理、達標排放
農業:推廣噴灌、滴灌;種植耐旱、水耗少的植物;減少農葯化肥施用量
家庭:一水多用;使用節水器具;少用洗滌劑、清潔劑
第四章 第一節 逐步完善的交通運輸網
1.交通運輸是經濟發展的先行官。
2.現代交通運輸工具是:火車、汽車、船舶、飛機、管道
3.我國四大米市無錫、蕪湖、九江、長沙的發展主要依靠便利的水運條件,此外還有位於肥沃的平原、暖濕的氣候和人口眾多等條件
4.我國東部地區交通運輸網密度大,西部地區密度小
5.大陸第一條高速公路:上海—嘉定;
高速公路較多地區:環渤海、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6.高速公路的特點:路面平整、堅固、坡緩、無急彎,來去向有隔離帶,岔路口有立交橋
7.鐵路是我國最重要的交通運輸方式;從北京方向開出為單次,駛向北京方向為雙次
五縱:京滬(北京-上海);京九(北京-九龍);京哈(北京-哈爾濱)—京廣(北京-廣州)
同蒲-太焦(太原-焦作)-焦柳(焦作-柳州) ;寶成(寶雞-成都)—成昆(成都-昆明)
三橫:京包(北京-包頭)—包蘭(包頭-蘭州);
隴海(連雲港-蘭州)—蘭新(蘭州-烏魯木齊)—北疆鐵路(烏魯木齊-阿拉山口);
滬杭(上海-杭州)—浙贛(杭州-株洲)—湘黔(株洲-貴陽)—貴昆(貴陽-昆明)
8.主要鐵路樞紐:
北京(京哈、京廣、京滬、京九、京包) 鄭州(京廣、隴海) 徐州(京滬、隴海)
株洲(京廣、浙贛、湘黔) 上海(京滬、滬杭) 昆明(成昆、貴昆、南昆)
成都(成昆、寶成、成渝) 蘭州(包蘭、隴海、蘭新、蘭青)
9.選擇運輸方式: 方式 方式
一噸活魚從北京郊區運往城區 10萬噸大米從武漢運往上海
500噸鋼材從上海運往濟南 大慶10萬噸原油運往大連
送幾百千克葡萄到市場出售 台灣骨髓運往蘇州救治白血病患者
一萬噸海鹽從天津長蘆鹽場運往上海 暑期從石家莊到香港旅遊,要求經濟實惠
二、農業 1.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和發展的基礎產業
2.農業分布的地區差異:
棉花的分布:新疆南部、長江流域、黃河流域
甜菜:東北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准噶爾盆地
甘蔗:兩廣、福建、台灣、雲南、四川盆地
花生產地:華北平原、遼河平原、山東半島
油菜產地:長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雲貴高原、河套平原
東北平原一年一熟;華北平原二年三熟,長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二熟,珠江三角洲一年三熟
3.我國主要農產品產量位居世界首位或前列
4.我國農業面臨的挑戰:人口增長、耕地減少、水土流失、自然災害、環境污染
5.我國今後農業發展的方向
(1)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由於不同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
方案:東部沿海 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郊區 出口創匯農業
中部地區 高產高效的農產品基地
西部地區 退耕還林、還草,發展生態農業、特色農業
(2)決不放鬆糧食生產:九大商品糧基地: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珠江三角洲、
江淮地區、太湖平原、鄱陽湖平原、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成都平原
(3)調整農業結構,發展多種經營(4)運用現代農業科技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
種植業 南北差異 小麥 甜菜 花生 …...北
水稻 甘蔗 油菜 ……南
東北林區
東部 林業 西南林區
東南林區
漁業 長江中下游淡水魚
東西差異 東部沿海海洋捕撈業
內蒙古牧區(草原牧區) 北
新疆牧區阿(山地牧區)
西部 牧業 青海牧區 (高寒牧區) 南
西藏牧區 (高寒牧區)
耕地類型 耕作制度 糧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北方 旱地 一熟、兩年三熟 小麥 花生(黃淮花生區)大豆 甜菜
南方 水田 兩熟 三熟 水稻 油菜(長江油菜帶) 甘蔗
6.珠江三角洲的生態農業—基塘生產
三、工業1.是國民經濟的主導。
2.生產生產資料的工業叫重工業;生產生活資料的工業叫輕工業
3.解放初期我國工業主要集中在沿海,後來逐漸向內地發展
4.目前我國工業分布大勢:
① 沿重要鐵路沿線:京廣、京滬、哈大
② 沿黃河流域:能源開發工業帶(上游水能 中游煤 下游石油)
③ 沿長江沿線沿江經濟發達帶:以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為中心
④ 沿海地區:包括 四大工業區:長江三角洲、遼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
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
5.遼中南工業區:我國北方重要的重工業基地。豐富的煤、鐵、石油,便利的交通 深厚的工業基礎
主要工業:鞍山、本溪—鋼鐵工業;沈陽—機械 大連—造船、石化;遼陽—化纖
6.滬寧杭工業區: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工業歷史悠久、基礎雄厚,發達的水陸空交通,技術力量強。主要工業:鋼鐵、石化、機械、造船、紡織、食品
上海是全國最大的工業城市,其他工業中心:南京、杭州
7.京津唐工業區: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豐富的鐵、石油、海鹽,便利的交通,緊靠山西能源基地,與華北、東北油田有管道相連 主要工業中心:北京天津唐山
8.珠江三角洲工業區:以輕工業為主的工業基地。靠近港、澳和東南亞, 便於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以廣州、深圳為中心的家電、服裝、食品、玩具等
9.高新技術產業:在新的科學技術基礎上的新興產業 ,以電子、信息為龍頭,產品科技含量高
10.高新技術產業特點:科技人員比例高、用於研究和開發的費用大、產品更新換代快
11.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多依附大城市,呈現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
12.中關村——我國最早的高新技術開發試驗區
13.高新技術產業在工業生產中的作用:
改變了企業的傳統的生產方式;擴大商業機會;降低經營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
㈤ 八年級上學期湘教版地理復習提綱
第一章 中國的疆域與人口
§1.1 中國的疆域
偉大的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位於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陸兼備。
遼闊的疆域:陸地大國:①國土遼闊 ②陸界 ③陸上鄰國多 14個
海洋大國:①遼闊海域 ②海岸線長 ③隔海六國
最北:漠河54°N;最東: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合處135°E。最南:曾母暗沙4°N。最西:帕米爾高原73°E。
我國幅員遼闊,疆域廣大,陸地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差不多與整個歐洲的面積相等,在世界各國中居第3位,是世界上面積較大的國家。
我國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國,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國家之一。我國海域分布有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6500多個。我國領海的寬度是22.22公里(12海里)。我國管轄的海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
眾多的鄰國:我國陸上國界漫長,達2萬千米,接壤的國家共有14個(順口溜):東朝鮮、北蒙古、東北西北俄羅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丹;南部還有緬老越。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順口溜):印尼馬文菲日韓。
§1.2 中國的行政區劃
歷史上的行政區劃: 現行行政區劃:我國現行的行政區劃基本上劃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縣(自治縣、縣級市)、鎮(鄉)三級。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
台灣是我國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
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 教材:八年級上冊第8頁
§1.3 中國的人口
數量世界第一: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國總人口為12.95億。目前人口數為13億。
增長速度較快: 分布疏密不均:騰沖——漠河,我國分布人口的疏密。
人口多處特點
人口少處特點
東部地區人口多;
沿海、沿河、沿湖地區人口多;
平原、盆地人口多;
經濟和交通運輸發達地區人口多;
城鎮密集、工業發達的地區人口多;
漢族地區人口多。
西部地區人口少;
乾旱荒漠地區人口少;
山地、高原人口少;
偏僻的農業、牧業地區人口少;
偏僻的農業、牧業地區人口少;
大部分少數民族地區人口少。
我國的人口政策: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的數量,提高人口的質量,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
§1.4 中國的人口:
56個民族:我國是一個團結統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漢、壯、蒙古、回、藏、維吾爾、苗族等56個民族成員。漢族人口眾多,接近全國總人口的92%;其他民族人口僅佔8%,被稱為少數民族。主要少數民族:
大雜居、小聚居:漢族分布最廣,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則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部地區。漢族地區有少數民族聚居,少數民族地區也有漢族居住。
民族風情:蒙古族——那達慕大會;雲南傣族——潑水節;中華民族——端午節。
第二章 中國的自然環境
§2.1 中國的地形
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 山脈縱橫交錯: 山脈走向:
東西走向:天山、陰山、昆侖山、秦嶺、南嶺;南北走向:賀蘭山、六盤山、橫斷山區。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長白山、武夷山、台灣山脈、玉山。西北—東南走向:阿爾泰山、祁連山;弧形走向:喜馬拉雅山脈。
中華五嶽: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衡山;中嶽嵩(sōng)山
地形復雜多樣: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縱橫交錯的山脈和復雜多樣的地形,為我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又是祖國各地的生產活動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高山終年積雪,冰川縱橫。內蒙古高原:高原地勢平坦開闊,西北部多荒漠、戈壁、東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黃土高原:世界上黃土分布面積最廣的區域。雲貴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區地形崎嶇,石灰岩分布廣泛。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其中有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准噶爾盆地:我國第二大盆地。柴達木盆地:被美譽為「聚寶盆」。
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稱。著名的成都平原位於盆地西部,農業發達,物產豐富有「天府之國」之稱。
三大平原:東北平原:黑土面積廣大。華北平原:地勢低平,地面坡度很小。
長江中下游平原: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
§2.2 中國的氣候
氣候復雜多樣:氣候復雜多樣: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南方溫暖,而越往北氣溫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溫。 我國氣候類型分為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高原高山氣候。
季風氣候顯著:我國雖然氣候類型多樣、但季風氣候顯著、季風氣候區最為遼闊。
季風的影響是導致降水時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大陸性特徵。
多特殊天氣: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風、沙塵暴等。多旱澇災害。洪澇是我國發生頻繁、損失嚴重的自然災害。乾旱是對我國農業生產影響最大、最常見且分布范圍最廣的一種氣候災害。
§2.3 中國的河流
外流區為主:流域是指河流或水系的集中區域。水系是指流域內所有大小河流以及湖泊、沼澤、地下暗河等組成的水流系統。地表和地下徑流最後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分布區域,成為外流區。最終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河水流入內陸湖泊或消失於荒漠之中的河流,叫做內流河。內流河分布的區域,叫做內流區。
我國外流河的水文特徵深受季風氣候的影響。以秦嶺—淮河為界,以南地區的河流流經濕潤地區,水量豐富。以北地區的河流流經半濕潤或半乾旱地區。
與外流河相比,我國內流河的水文特徵明顯不同。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陽湖。滾滾長江:長江源自唐古拉山,幹流先後流經青海、西藏等11個省,最終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是我國第一長河,世界第三長河。上游:源頭——宜昌;中游:宜昌——江西湖口;下游:江西湖口——注入海口。中游段被稱為「九曲回腸」。
滔滔黃河: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顏喀拉山,幹流流經青海、四川等9省區,注入渤海,全長5464千米。
第三章 中國的自然資源
§3.1 自然資源概況
什麼是自然資源:自然資源是存在於自然界的能為人類提供福利的物質與能量。
主要包括氣候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以及海洋資源等。
自然資源的特徵:自然資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變的。在自然界,自然資源的數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自然資源的質量各個地區是有差異的。我國自然資源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自然資源由於受到某些成因的制約,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但他們在地區分布上一般都是均勻的。自然資源的狀況處在不斷的變動之中。
§3.2 中國的土地資源*6月25日 世界土地日*土地是人類生活生產活動的舞台。
「人多地少」是我國的基本國情。 類型齊全:我國各類土地資源齊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種土地類型,這有利於因地制宜。我國草地面積廣達、居世界前列,為發展畜牧業提供了較好的資源條件。我國是一個少林的國家。我國耕地面積不到一億公頃。我國土地類型:耕地、沙漠、林地、草地、戈壁、高寒荒漠、石山。區域差異明顯:我國土地資源的空間分布不平衡,土地生產力的區域差異明顯。我國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南、東南部山區的林地多為人工林和次生林。我國草地主要分布在內蒙古的東部、青藏高原的東部與南部。我國各地區土地資源的質量差別很大。西北內陸光照充足,熱量較為豐富,但乾旱少雨,水源不足,以草地和荒漠為主。 珍惜每一寸土地:
§3.3 中國的水資源***3月22日 世界水日***
地區分布懸殊:我國水資源的總量不少,但人均佔有量很低,約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時間分配不均:我國水資源在時間分布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際變化大的特點。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由於我國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平衡,為了合理利用水資源,有必要請見跨流域的調水工程。***引黃濟青***南水北調***
3.4 中國的海洋資源
多樣的生物資源:我國海洋生物資源豐富,種類有兩萬余種,其中魚類3000多種,主要經濟魚類70多類。大黃魚、小黃魚、帶魚和烏賊是我國著名的四大海產。
豐富的礦產資源:我國沿海的大陸架上,蘊藏著相當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我國的濱海砂礦儲量十分豐富。巨量的化學資源:我國海洋生產發展很快。保護「藍色國土」:我國在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上取得巨大成就,目前也面臨著一些嚴峻的問題。
第四章 中國的區域差異
§4.1 秦嶺——淮河線
秦嶺與淮河:秦嶺橫亘於我國中部,東西綿延500千米,南北寬達100-150千米,海拔多為1500-2500米。淮河發源於桐柏山,向東流經河南、安徽、江蘇等省注入洪澤湖,然後主流經高郵湖南入長江。
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地理區域和地理界限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區域體現了區域內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線反映出區域之間的差異性。
秦嶺與淮河是我國東部重要的地理界線。在他的南北兩側,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的生產生活習慣有顯著的差異。
八年級上冊第77頁
秦嶺—淮河線以北
秦嶺—淮河線以南
四大地理區域:北方地區、南方地區、青藏地區、西北地區。北方與南方地區分界線是秦嶺——淮河線。北方與西北地區分界線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青藏與西北地的分界線是青藏高原邊界。青藏地區與南方地區分界線是青藏高原邊界。
§4.2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北方地區:概述:北方地區指我國東部秦嶺——淮河以北的地區,面積約佔全國的20%,人口約佔全國的40%。區內的東北平原、華北平原、汾渭平原為我國重要的農業地區。文化:北方地區歷史文化悠久,名勝古跡眾多,人文旅遊資源極為豐富。
農作物:春小麥、玉米、高粱、大豆、馬鈴薯、甜菜等。溫帶水果:蘋果、梨、桃、杏、柿、棗、葡萄等。礦產:煤、鐵、油等
南方地區:指我國秦嶺——淮河以南的、青藏高原以東的地區,包括長江中下游平原。南部沿海地區和西南地區三大部分。面積約佔全國的1/4,人口約佔全國的55%。本區西部分布有30多個少數民族,雲南省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地勢:本地區地勢西高東低,地形為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平原地區河湖眾多,水網縱橫,具有典型的南國水鄉特色。農作物:水稻、、柑桔、茶葉、桑蠶、甘蔗、水產和熱帶作物。礦產:銅礦、鎢礦、汞礦、錫礦、銻礦、鉛鋅礦。
§4.3 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
青藏地區:概述:青藏地區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積約佔全國面積的25%,人口僅佔全國總數的1%左右。青藏地區的主體是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農作物:青稞、豌豆、小麥、油菜。宗教:藏傳佛教。地勢:山嶽縱橫,冰川廣布,交通十分困難。公路: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等。
西北地區:位於長城—祁連山脈—阿爾金山脈—昆侖山脈一線以北,面積約佔全國的30%,人口約佔全國總數的4%。少數民族:蒙古族、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牧區作物:肉、奶、皮、毛等;礦產資源:稀土礦、鎳礦、煤、石油、褐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