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七年級下冊地理第1課的筆記

七年級下冊地理第1課的筆記

發布時間: 2021-02-26 07:27:41

『壹』 初一地理下冊第一課的重點內容 急需!!!

掌握各個國家的基本資料、

『貳』 生物、地理初一下學期的筆記整理。

第八章 人體的營養
1、 食物中的營養成分主要包括:水、無機鹽、糖類、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六大類。
其中糖類、脂肪、蛋白質能提供能量,它們被稱為「三大產熱營養素」,提供能量最多的是脂肪;貯能的是脂肪;主要的能源物質是糖類。構成細胞的主要物質是水、基本物質是蛋白質。無機鹽是調節人體某些組織、器官新陳代謝的重要物質,蛋白質是人體生長發育、組織更新和修復的重要原料。
2、 檢測蛋白質用雙縮尿試劑,呈現紫色反應;檢測維生素C用吲哚酚試劑,呈現褪色反應。
3、糖的主要來源是谷類和薯類,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是瘦肉、魚、奶、蛋和豆類,脂肪的主要來源是肉類、花生、芝麻和植物油。植物性食物不含維生素A,但含胡蘿卜素,在體內可轉化為維生素A,動物性食物含維生素A。
4、夜盲症—--缺維生素A;壞血病—--缺維生素C;腳氣病—--缺維生素B1;口角炎、皮炎—--缺維生素B2;佝僂病—--缺維生素D和鈣
6、 人消化系統包括消化道、消化腺兩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等消化器官。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臟。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膽汁,作用是把食物的大塊脂肪變成微小顆粒,從而增加了脂肪顆粒的接觸面積,有利於脂肪的消化。腸液和胰液消化液含最多種類酶。消化管的功能是:容納、磨碎、攪拌和運輸食物。
7、 消化:食物的營養成分在消化管內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
吸收:指食物中的水、無機鹽、維生素,以及食物經過消化後形成的小分子物質,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過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細胞進入血液的過程。
8、 需要經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質有澱粉、蛋白質、脂肪,各自的起始消化部位在口腔、胃、小腸。經消化後能被吸收的物質有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氨基酸。澱粉遇碘會變藍。不用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質有:水、無機鹽、維生素。
澱粉在口腔內初步分解為麥芽糖,在小腸內最終分解為葡萄糖。蛋白質在胃內初步分解,在小腸內最終分解為氨基酸。脂肪在小腸內先通過膽汁的乳化作用,最終消化為甘油和脂肪酸。
9、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腸,小腸適於消化、吸收的結構特點:1)消化道中最長一段,環行皺襞、小腸絨毛可增大消化和吸收的面積2)絨毛壁、毛細血管壁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有利於營養物質的吸收3)含消化液腸液、胰液、膽汁,可消化糖類、蛋白質、脂肪。
消化腺 唾液腺 胃腺 腸腺 胰腺 肝臟
消化液 唾液 胃液 腸液 胰液 膽汁
消化液排出入的器官 口腔 胃 小腸

消化液所含的消化酶 唾液澱粉酶 蛋白酶 消化糖類、蛋白質、脂肪的酶不含消化酶
10、 消化管的各部分的吸收功能
口腔、咽、食管:無吸收養分的功能 胃:部分的水和酒精
小腸:絕大部分的營養物質 大腸:少量的水、無機鹽和部分的維生素
11、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都屬於營養失調,造成營養失調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飲食習慣和不合理的飲食結構。
12、青少年應多吃含蛋白質和鈣豐富的食物。
第九章 人體內的物質運輸
1、 加了抗凝劑(檸檬酸鈉)的血液會出現分層的現象。血液可分為血漿和血細胞。血漿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水(90%),血漿主要功能是運載血細胞,運送營養物質和廢物。血細胞可分為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
數量 功能 相關病症
紅細胞 男:5.0ⅹ1012個/L(血紅蛋白120-160g /L)
女:4.2ⅹ1012個/L(血紅蛋白110-150g/L) 運輸氧和
部分二氧化碳 過少:貧血病
白細胞 (4—10)ⅹ109個/L 吞噬病菌,防禦、保護作用 過多:炎症
血小板 (1—3)個ⅹ1011個/L 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過少:流血不止
2、 血紅蛋白是一種含鐵蛋白質,呈紅色,決定了血液的顏色,它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與氧結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與氧分離
3、 貧血是指紅細胞的數量少或血紅蛋白的含量少,前者的原因是營養不良,後者的原因是缺鐵,應多吃含鐵和蛋白質豐富的食物。
4、 動脈血:含氧量豐富,顏色鮮紅 。 動脈: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各部位的血管。
靜脈血:含氧量較少,顏色暗紅。 靜脈:將血液從身體各部位送回心臟的血管。
5、 血漿:加抗凝劑,血細胞在下,血漿在上,淡黃色半透明液體,含纖維蛋白原。
血清:不加抗凝劑,血液凝固後在血塊的周圍出現的黃色透明液體,不含纖維蛋白原。
6、 血液的功能:1)運輸氧和二氧化碳、運輸營養物質和廢物的作用
2)防禦保護作用3)體溫調節
7、 ABO型系統包括A型、B型、AB型、O型四種血型。 輸血的原則是:輸同型血
8、比較三種血管的管壁、彈性、血流速度、功能、分布及出血護理?
管壁 彈性 血流速度 功能 分布 出血狀態 止血方法
動脈 較厚 大 快 離心輸血 分布較深 噴射狀
(鮮紅色) 近心端止血
靜脈 較薄 小 慢 向心輸血 有的分布較淺,有的與動脈伴行 平靜緩流(暗紅色) 遠心端止血
毛細血管 最薄(只由一層細胞扁平細胞構成) 最小 最慢 進行物質交換 分布最廣,全身都有 慢慢滲出
(紅色) 消毒後包紮
9、毛細血管的五最:1)管壁最薄2)血流最慢3)分布最廣4)數量最多5)管腔最小
10、心臟可分為四個腔,四腔的關系是:同側心房心室相通,異側心房心室不相通。心臟由心肌構成,當心肌收縮時,血液送到全身,當心肌舒張時,血液回心臟,此時心臟處於休息狀態。
11、心臟四腔與連接的血管:見書38頁圖
左心室——主動脈 右心室——肺動脈 左心房——肺靜脈 右心房——上、下腔靜脈
12、比較房室瓣、動脈瓣、靜脈瓣的位置、開放方向、保證血流的方向?
位置 開放方向 保證血流的方向
房室瓣 心房與心室之間 向心室開 心房 → 心室
動脈瓣 心室與動脈之間 向動脈開 心室 → 動脈
靜脈瓣 在四肢靜脈內 向心臟方向開 靜脈 → 心房
心室收縮時,房室瓣關閉,動脈瓣開放;心室舒張時,動脈瓣關閉,房室瓣開放。動脈中沒有任何瓣膜。
13、每分輸出量=每搏輸出量χ心率
每分輸出量也叫心輸出量,它是衡量心臟工作能量的一項指標。運動員主要通過提高每搏輸出量來提高心輸出量。
心動周期=60秒(一分鍾)÷心率 心臟每收縮和舒張一次為一個心動周期。
14在一個心動周期中,舒張期比收縮期長的好處在於:
1) 有利於血液流回心臟 2)使心肌有充分的時間休息
15、血液循環包括體循環和肺循環兩條途徑。
組織細胞
氧、營養物質 二氧化碳等廢物
左心室 主動脈 全身動脈 毛細血管網 各級靜脈 上、下腔靜脈 右心房

左心房 肺靜脈 肺部毛細血管網 肺動脈 右心室
氧 二氧化碳
肺 泡
小結:1)各循環都是從心室開始的,終止於心房
2) 體循環流出的是動脈血,流回的是靜脈血;肺循環流出的是靜脈血,流回的是動脈血
3)兩個循環同時進行,最後在心臟匯合,形成一條完整的循環途徑。
4) 在全身組織細胞毛細血管處:血液由動脈血變成靜脈血
在肺部毛細血管處:血液由靜脈血變成動脈血
5)心臟左側流動脈血,右側流靜脈血
16、血壓:血液在血管內向前流動時,對血管壁產生的側壓力。
我們通常所說的血壓是體循環的動脈血壓。它的表示方式:收縮壓/舒張壓可用血壓計在上臂肱動脈處測得。其數值通常用千帕(千帕斯卡)來表示。
心臟收縮時,動脈血壓所達到的最高數值,叫收縮壓。心臟舒張時,動脈血壓所達到的最低數值,叫舒張壓。健康成年人收縮壓正常值是:12~18.7千帕,舒張壓為8~12千帕。
17、血液循環系統由心臟和血管組成。手上的「青筋」指的是靜脈。
18、成年人的血量約為體重的7%-8%,失血達1200ML以上會有生命危險。一次失血不超過400ML不會影響健康。提倡無償獻血。一次獻血200---300ML。
19、脈搏是指動脈的搏動,次數與心率相同,但意義不同,它測量的部位在橈動脈。
第十章 人體的能量供應
1、 食物的熱價是指每克食物在體外充分燃燒時釋放的能量,單位是KJ/g 。食物中各成分貯存的能量的大小: 脂肪38KJ/g, 蛋白質23 KJ/g, 糖類17KJ/g。
2、 人體呼出氣體與吸入的氣體(空氣)比較:氧氣含量減少了,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
3、 呼吸作用:生物體細胞內葡萄糖等有機物氧化分解並釋放能量的過程。它的意義在於:為生命活動提供動力。
4、 呼吸系統包括呼吸道、肺兩部分。其中呼吸道又可包括鼻、咽、喉、氣管、支氣管等器官。呼吸道的作用是:1)氣體進出肺的通道2)能溫暖、濕潤、清潔吸入的氣體。
肺的作用是:氣體交換的場所。 痰的形成部位是在氣管和支氣管。
5、肺位於胸腔內,左右各一個,由細支氣管的樹狀分支和肺泡組成。是主要的呼吸器官。它具有的特點:①肺泡數量多,總面積大 ②肺泡外麵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 ③肺泡壁和毛細血管 壁薄,僅由單層細胞構成等,所以很適合進行氣體交換。
6、消化和呼吸的共同器官是咽。咽是食物和空氣進入體內的共同通道。呼吸時會使軟骨像抬起的蓋子,使空氣暢通無阻;吞咽時,又像蓋子一樣蓋住喉口,以免食物進入氣管,為此,我們吃飯時不能大聲說笑,否則會厭軟骨來不及蓋住喉入口,食物進入氣管,容易引起劇烈的咳嗽。
7、呼吸運動是胸廓的擴大和縮小的運動。
胸廓是由脊柱、肋骨、胸骨及肋間肌組成,底部由膈封閉
8、肋間外肌收縮 →肋骨上提並外展,胸骨上移 →胸廓的橫徑加大
膈肌收縮 隔頂下降 胸廓的縱徑加長 →胸廓容積擴大→肺容積擴張→新鮮空氣由呼吸道進入肺,即吸氣
肋間外肌和膈肌舒張→胸廓容積縮小→肺容積縮小→肺泡內部分氣體排出提外,即呼氣
因此,是胸廓的變化才引起吸氣和呼氣。通過呼吸運動實現了肺的通氣。
9、人體的氣體交換過程主要包括肺通氣、肺的換氣和組織氣體交換。它們的區別如下:
概念 實現方式 表示方式 結果
肺的通氣 外界與肺泡之間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 呼吸運動 呼氣與吸氣
肺的換氣 肺泡與血液之間進行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 氣體擴散 氧氣
肺泡 血液
二氧化碳 靜脈血變動脈血
組織氣體交換 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進行的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 氣體擴散 氧氣
血液 組織細胞
二氧化碳 動脈血變靜脈血
10、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人體血液中的氧氣與血紅蛋白結合,以氧合血紅蛋白形式在血液中運輸,大部分的二氧化碳在血漿中運輸。
第十一章 人體代謝廢物的排出
1、 排泄是人體將代謝廢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餘的水和無機鹽排出體外的過程
2、 人體的代謝廢物包括:尿素、二氧化碳、水、無機鹽。糞便不是代謝廢物
3、 人體排泄的途徑:
1)排汗(皮膚):一部分的水和少量的無機鹽、尿素
2)呼氣(呼吸系統):二氧化碳、少量的水
3)排尿(泌尿系統):絕大部分的水、無機鹽和尿素(最主要的排泄途徑)
4、排泄的意義:1)將代謝廢物排出體外2)調節體內水與無機鹽的含量平衡3)維持細胞生活環境的穩定。排糞便是排食物殘渣,不算是排泄。
5、泌尿系統的組成:①腎臟:有形成尿液的功能 ②輸尿管:輸送尿液 ③膀胱:暫時儲存尿液的功能 ④尿道:排出尿液的功能
其中,最主要的器官是腎臟,構成腎臟的基本單位是腎單位,每個腎臟由100多萬個腎單位構成。腎臟可分為:皮質、髓質和腎盂。腎單位包括腎小體和腎小管。腎小體由腎小球和腎小囊組成,主要分布在皮質;腎小球主要分布在髓質。書61、62頁圖
6、尿的形成
1) 腎小球濾過作用: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由腎小球濾過到腎小囊中形成原尿。
2) 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經腎小球時,原尿中的有用物質如大部分的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等被腎小管重新吸收進入血液中,剩下的物質形成尿液。
7、原尿是通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在腎小囊中形成的
尿液是通過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後形成的
8、血液流經腎臟需經過2次毛細血管,分別是在腎小球和腎小管周圍,在前者,血液的氧含量沒有發生變化,在後者氧含量發生了變化:由動脈血變成靜脈血。
9、腎小球是毛細血管球,它兩端連接的都是動脈。出球小動脈兩端都是毛細血管網。
10、血漿、原尿和尿液成分上的區別:
只有血漿中有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原尿中沒有大分子物質但有葡萄糖;尿液中沒有葡萄糖。
11、尿液排出的途徑: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體外
12、尿液異常與其相對應可能發生病變的腎的結構:
尿液中出現紅細胞、蛋白質→腎小球 尿液中出現葡萄糖→腎小管 尿量多→腎小管
13、尿液的形成是連續的,排出是間歇的。
14、皮膚包括表皮和真皮
位置 構成 厚度 結構及作用
表皮 外 上皮組織 較薄 無血管。角質層—保護 生發層—分裂產生新細胞
真皮 內 結締組織 較厚 彈性纖維和膠原纖維—-彈性和韌性
豐富的毛細血管—-運輸、調節體溫
神經末梢—-感受外界刺激
附屬結構:毛發、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
15、一位同學在削鉛筆時不小心劃破了手指,流出了血,那至少傷到了皮膚的真皮。
16、排汗不僅起到排泄作用,還可以調節體溫。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導管兩部分。
第十二章 人體的自我調節
1、 人的自我調節方式主要有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兩大類型。其中神經調節具有主導作用。
2、 神經系統由腦、脊髓和它們發出的神經組成。
它可分為:中樞神經系統(腦、脊髓)和周圍神經系統(腦神經12對、脊神經31對)
3、 神經元是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由胞體(代謝中心)和突起組成
突起包括樹突和軸突。樹突:短,是樹狀分支;軸突:長,分支少
神經元的功能:具有接受刺激、產生沖動、傳導沖動的功能。
4、 反射是通過神經系統對刺激做出的規律性反應。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過程的結構是反射弧。
5、 反射弧的結構:包括①感應器:感受刺激,產生沖動 ②傳入神經元:傳導沖動到神經中樞 ③神經中樞:接受傳來的沖動產生新的神經沖動 ④傳出神經元:把新的神經沖動由神經中樞傳致效應器 ⑤效應器:接受沖動,引起相應的肌肉和腺體活動。
神經沖動在反射弧上傳導的方向:感應器→傳入神經元→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元→效應器
6、神經中樞:位於灰質內,由功能相同的神經元胞體匯聚形成
7、反射的類型:
非條件反射:是生來就已經建立的先天性反射。
條件反射:是在出生以後個體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後天性反射。
(條件反射比非條件反射高級,它是建立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的)
兩者的比較如下表
比較項目 非條件反射 條件反射
形成過程 生來就有的 出生後在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神經中樞 大腦皮層以下 大腦皮層
刺激 非條件刺激 條件刺激,可由任何可以感受的無關刺激轉化而來
神經聯系 固定不變的 暫時的、可變的
適應范圍 小,只適應不變的環境 大,可適應多變的環境
能夠對語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的條件反射是人類條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徵。
8、大腦皮層是人體最高級的中樞,有軀體感覺、軀體運動、語言、視覺、聽覺等中樞,其中語言中樞是人類特有的,軀體運動和軀體感覺中樞是對側控制的。
9、眼球的結構 書81頁圖

10、視覺的形成:物體反射的光線→角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視網膜成像→視神經→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形成視覺
我們能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的原因:睫狀體舒縮,調節晶狀體的曲度,從而使遠近不同的物象都能清晰地成像在視網膜上,所以我們能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
11、近視是因為眼球前後徑過長或晶狀體曲度過大,使得物體在視網膜前方成像造成的,可用凹透鏡矯正
遠視是因為眼球前後徑過短或晶狀體曲度過小,使得物體在視網膜後方成像造成的,可用凸透鏡矯正。
12、聽覺的形成:外界聲波→外耳道→鼓膜(鼓膜產生振動)→聽小骨(錘、鑽、鐙)→耳蝸(耳蝸內感受器受到振動的刺激,產生沖動)→位聽視經→大腦皮層聽覺中樞,形成聽覺
13、視覺感受器:視網膜 聽覺感受器:耳蝸 頭部位置感受器:前庭和半規管
嗅覺感受器:嗅黏膜 味覺感受器:味蕾
14、四種味覺及其最敏感的部位——酸:舌的外側 甜:舌尖 咸:舌尖 苦:舌根
15、人體觸覺最敏感的部位:唇、舌尖、鼻尖。
另外,肢體的腹側面比相對應的背側面觸覺要敏感。
16、冷感受器——感受冷刺激的感受器。溫感受器——感受溫刺激的感受器。
17、 耳的結構:
外耳 耳廓:收集聲波
外耳道:傳送聲波
鼓膜:產生振動
中耳 鼓室:咽鼓管與咽部相通
聽小骨:由錘骨,鑽骨和鐙骨組成聽骨鏈
耳蝸:含聽覺感受器
內耳 前庭:含頭部位置變動的感受器
半規管:含頭部位置變動的感受器
18、如果感受器持續受到某種刺激,其產生沖動的能力會隨刺激持續時間的延長而減弱,這叫感受器的適應。
19:外分泌腺與內分泌腺的區別腺體類別 導管 分泌物去向 舉例
外分泌腺 有導管 進入體內管腔或排出體外 唾液腺、肝臟、腸腺、胃腺、皮脂腺等
內分泌腺 無導管 進入腺體內的毛細血管 垂體、甲狀腺、腎上腺、胰島、性腺等
19、激素:在人體內,由內分泌腺所分泌的具有重要調節作用的物質。
它們在血液中量雖少但作用非常顯著,特別是對於新陳代謝、生長發育和生殖的調節是不可缺少的。
激素名稱 產生部位 主要功能 異常症
生長激素 垂體 促進生長 幼年:不足→侏儒症;過多→巨人症;
成年:過多→肢端肥大症
性激素 性腺 促進生殖器官的生長發育,
激發並維持第二性徵
甲狀腺激素 甲狀腺 促進新陳代謝,促進生長發育,提高神經系統興奮性 幼年:不足→呆小症(智力低下)
成年:不足→甲狀腺功能低下
分泌過多→甲狀腺功能亢進(簡稱「甲亢」)
缺碘導致合成過少:地方性甲狀腺腫(大脖子病)
胰島素 胰島 降低血糖濃度 分泌過少——糖尿病
20、侏儒症與呆小症異同:
相同點:患者都是從幼年患病且身材都矮小
不同點:「侏儒症」是由於患者在幼年時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生長緩慢,患者身材矮小但智力一般正常。「呆小症」是由於甲狀腺功能不足,甲狀激素分泌過少,造成生長發育遲緩,患者不僅身材矮,生殖器官不發育且智力低下。
21、孕婦在懷孕時缺碘,生出來的嬰兒會患呆小症。
22、預防地方性甲狀腺腫的措施:1)食鹽加碘 2)常吃含碘豐富的海帶等海產品
第13章 傳染病及人體免疫
1、病原體——能引起人或動物患病的生物,如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
2、傳染病——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間或人與動物間傳播的疾病
3、特點——傳染性和流傳性
4、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
1)、傳染源——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可是患者也可是攜帶者
2)、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可為空氣傳播、飲食傳播生物媒介傳播等。
3)、易感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缺少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四、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如果控制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中,缺少了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就不能流行了,所以預防措施如下:
1)控制傳染源:當人體發病初期表現出來的傳染病症狀的時候,傳染性最強。對傳染病人要盡可能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治療、早隔離,對患傳染病的動物也應及時處理
2)切斷傳播途徑:主要是講究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消滅各種傳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如蚊、蠅、蚤等,進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
3)保護易感人群:不要讓易感人群與傳染源接觸;讓易感人群預防接種;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可以提高他們的抗病能力。
5、從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來看,流行性感冒流行時,流感患者是傳染源,含有流感病毒的飛沫是傳播途徑周圍對該病缺乏抵抗力的人則是易感人群。
6、 第一道防線——皮膚和黏膜的屏障作用
第二道防線——白細胞的吞噬作用和溶菌酶的殺菌作用
第三道防線—— 組成:免疫器官(脾、淋巴結)、免疫細胞(淋巴細胞)功能:產生抗體,消除病原體(抗原)
一定的抗體能與一定的抗原結合,使抗原清除或病原體失去致病性。抗原被清除後,身體仍保持產生相應抗體的能力,當同樣的抗原再次侵入人體時,身體就會產生大量的抗體。所以患過水痘、天花的人就不會再患了。
免疫種類 形成 功能
非特異性免疫
遺傳而來,人人生來就有 對一切病原體都起作用
特異性免疫
只有在出生以後,與該病原體經過斗爭的人才有,不能遺傳 對某一中特定病原體起作用
7、免疫的功能:
1) 排除和消滅侵入人體的病原微生物,維護人體健康。
2) 及時清除體內衰老的、死亡的或損傷的細胞。
3) 隨時識別和清除體內產生的異常細胞。
8、抗原——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
抗體——身體免疫系統受抗原刺激後產生的一類蛋白質,能與相應的抗原發特異性結合,主要存在於血清中。
9、計劃免疫——在易感人群中有計劃地進行預防接種。92年前要求12歲以下兒童接受「四苗」,92年後增加一苗。
10、「五苗」:卡介苗——結核病;百白破——百日咳、白喉、破傷風;脊髓灰質炎疫苗——小兒麻痹症;麻疹疫苗——麻疹。

『叄』 七年級下冊地理第一章的復習內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f9a4f50100dm12.html

『肆』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地理復習筆記。

世界最大的來大洲—源—亞洲
世界各大洲從大到小排列——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亞洲的世界之最:
世界上最大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
..........
亞洲的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地中海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目前就記得這么點了!能幫得多少算多少吧!

『伍』 初一下冊地理筆記及課外知識

地理中考知識點 (七下)
要求:所有黑體劃線都需熟記、聽寫
1、亞洲的面積:世界最大的大洲,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一個洲。
2、亞洲的位置:大部分位於東半球、北半球。太平洋的西岸,北臨北冰洋,南臨印度洋。
3、亞洲和歐洲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亞洲和非洲的分界:蘇伊士運河; 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白令海峽。
4、亞洲的分區:東亞、西亞、南亞、北亞、中亞、東南亞六個分區。
5、亞洲地勢特點:地面起伏大, 中部高,四周低。
6、亞洲地形特點:平均海拔高,以高原和山地為主。
7、亞洲的重要地理事物:
①世界最高大山脈:喜馬拉雅山脈;②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③世界陸地最低死海湖面; ④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⑤亞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
⑥世界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 ⑦世界最大的群島:馬來群島;
⑧世界最大的湖泊:裏海; ⑨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貝加爾湖;(俄羅斯)
8、亞洲的氣候特點:①氣候復雜多樣;②大陸性氣候分布最廣;③季風氣候顯著。
9、世界上人口超過l億的國家有11個,其中在亞洲有6個。(人口前兩位的是中國和印度。)
10、亞洲人口稠密地區有東亞、南亞、東南亞。
11、亞洲的三大人類文明發源地是: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印度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原因是:①適宜的溫帶或熱帶氣候 ②豐富的水源 ③肥沃的土地。
12、亞洲最發達的國家是日本,其餘國家多屬於發展中國家。各國間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大。
13、亞洲國家中,靠大力發展出口加工業推進經濟發展的有新加坡、韓國、馬來西亞和泰國。
而西亞波斯灣沿岸的國家,如沙烏地阿拉伯大量出口石油成為富裕國家。
14、三類產業的劃分:農業是第一產業;工業和建築業為第二產業;流通部門和服務部門是第三產業。發達國家第三產業最發達。
15、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4個大島及周圍小島組成。
16、日本的海岸線十分曲折,多優良港灣,對日本的漁業、造船業、海上運輸十分有利。
17、日本多火山、地震原因:處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殼不穩定。
18、日本的地形:以山地為主,3/4是山地和丘陵,最高峰是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平原多分布在沿海,關東平原是最大平原。
19、日本氣候: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海洋性特徵明顯。(不是溫帶海洋性氣候)
20、日本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①勞動力資源豐富; ②島國多港灣; ③海上交通便利;
不利因素:礦產資源貧乏。 (但日本多森林資源、水力資源、硫黃礦)
21、工業分布特點:日本工業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原因是:
①沿岸多優良港口,利於進口原料,出口工業品; ②城市和人口集中; ③沿海多平原
22、東南亞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部分。
23、東南亞位置的重要性: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
24、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位置的重要性:是從歐洲、非洲向東航行到東亞、東南亞各港口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被日本稱為「海上生命線」。(日本從中東進口石油的必經之地)
25、東南亞的氣候類型:中南半島主要是熱帶季風氣候,馬來群島主要熱帶雨林氣候。
26、東南亞人口稠密,耕地較少,高溫多雨,將水稻作為主要的糧食作物。
27、濕熱的氣候條件,使東南亞成為世界上橡膠、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產地。
28、泰國是世界最大的橡膠生產國;馬來西亞是世界最大的油棕生產國;菲律賓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產國和椰子出口國;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產國。
29、中南半島的地形特點是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30、中南半島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原因: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等)
31、世界上華人、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是東南亞,其祖籍多來自的廣東、福建兩省。
32、旅遊①緬甸的大金塔②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 ③柬埔寨的吳哥窟④花園城市:新加坡
33、印度的位置:①低緯度,熱帶; ②西臨阿拉伯海,東臨孟加拉灣,南臨印度洋。
34、印度是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
34、印度地形:北部是喜馬拉雅山,中部是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35、印度的氣候: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受西南季風的影響,水旱災害頻繁。
37、印度主要的糧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麥。 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和黃麻 。
37、印度在原子能、航天、計算機軟體(世界第二軟體大國)等高科技領域都有一定的成就。
38、印度最大的棉紡中心是孟買,最大的麻紡工業中心是加爾各答;(靠近原料地)
有「印度矽谷」之稱的是 班加羅爾。(高新技術產業的中心)
39、印度的鋼鐵工業分布在印度的東北部,原因是礦產資源豐富。
40、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是俄羅斯,地跨亞洲和歐洲的歐洲國家。北臨北冰洋,東臨太平洋。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國家。
41、俄羅斯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其氣候特點是:冬季漫長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涼爽 。
42、俄羅斯的地勢特點是:南高北低、東高西低。
43、俄羅斯的河湖:亞洲部分自西向東依次是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均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俄羅斯的母親河是伏爾加河,是歐洲第一長河,也是世界最長的內流河,航運發達。
俄羅斯河流眾多,但亞洲部分河流航運價值不大的原因是:緯度高,氣溫低,河流結冰期長。
44、俄羅斯自然資源種類齊全,儲量豐富,是世界上少數幾個資源能夠自給的大國之一。
俄羅斯主要的礦產地是:秋明油田、庫茲巴斯煤田、庫爾斯克鐵礦。
45、俄羅斯的工業特點是:重工業發達,輕工業薄弱。
俄羅斯最發達的地區是以莫斯科為中心的工業區;以聖彼得堡為中心的工業區是俄羅斯食品工業區和紡織工業最發達的地區。
46、俄羅斯的鐵路網,歐洲部分非常密集,以莫斯科為中心呈放射狀分布。亞洲部分較稀疏,但有一條西比利亞大鐵路,它橫跨亞歐大陸,被稱為亞歐大陸橋。
亞歐大陸橋沿南部山區修建的原因是南部①氣溫較高;②礦產資源豐富;③人口集中
47、俄羅斯首都是莫斯科,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有紅場和克里姆林宮。
48、俄羅斯的第二大城市和最大的海港是聖彼得堡(波羅的海沿岸);終年不凍港是摩爾曼斯克(北冰洋沿岸)

49、中東處於聯系亞 、歐 、非 三大洲,溝通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樞紐地位。
50、中東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中東的產油國,如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所產石油絕大部分通過海洋運往西歐、 美國 、日本等發達國家。
51、與豐富的石油資源形成鮮明的對比,中東的水資源卻很少。中東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
河流稀少,還有大面積沒有河流的沙漠地區。
52、中東的人種主要是白色人種,大多數居民信仰伊斯蘭教。主要是阿拉伯,這些國家被叫做「阿拉伯國家」。
53、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聖城。
54、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是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誕生地,被伊斯蘭教尊為聖城。
55、歐洲西部是指歐洲的西半部,這里人口稠密,國家眾多,絕大多數是發達國家。
56、歐洲西部區域性的國際組織是歐盟,各成員國統使用的貨幣是歐元。
57、本區的工業中心多,分布密集,自英國向東到波蘭境內,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部向南到義大利,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工業密集地帶。
58、歐洲西部的工業以製造業為主,且從事該工業的人口比例很高。
59、歐洲地形以平原為主,菜茵河以東部分是波德平原,以西是西歐平原。
60、歐洲人酷愛食用乳製品和牛羊肉,這與本區發達的畜牧業有密切聯系,歐洲西部的人們稱牧草為「綠色金子」。 歐洲西部以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特點是:冬季溫和,夏季涼爽,降水均勻。適合多汁牧草生長,農業以畜牧業為主。
61、在英國,畜牧業產值佔全部農業的70%。荷蘭、 丹麥是世界著名的乳畜大國。
62、歐洲西部旅遊資源豐富,如希臘雅典的巴特農神廟,荷蘭的風車,英國倫敦的塔橋,北歐挪威的峽灣風光,法國巴黎的艾菲爾鐵塔等。
6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是黑色人種,有「黑非洲」之稱。人口自然增長率居世界第一位。
6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西臨大西洋,東臨印度洋,南端有世界著名的好望角 。
65、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形以高原為主,剛果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
66、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處於長期受殖民主義統治,形成了單一商品為主的經濟。
67、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國家出口礦產、畜產、森林或熱帶經濟作物,而從發達國家進口機械 、 汽車 等工業製成品。
68、制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各國發展的普遍性問題是人口、糧食、環境。
69、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的氣候類型是熱帶草原氣候,常受乾旱災害的威脅。
70、澳大利亞特有動物:袋鼠和鴯鶓,鴨嘴獸,考拉等。
71、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綿羊數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72、除羊毛以外,澳大利亞還是世界上重要的牛肉、小麥出口國。
73、澳大利亞地形區:西部是低矮高原 ,中部是大面積的平原,東部是大分水嶺。(山地)
74、澳大利亞礦產資源豐富,有人稱澳大利亞是「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75、20世紀70年代以來,服務業發展迅速,成為澳大利亞的經濟支柱。
76、澳大利亞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最大城市是悉尼,這里有著名的建築 悉尼歌劇院,首都是堪培拉;第二大城市是墨爾本。

77、美國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 。
78、美國的華人、華僑約有160萬人,在舊金山等城市還有華人聚居的「唐人街」。
79、美國共有50個州,其中本土有48個州和2個海外洲,一個是分布於北美西北角
的阿拉斯加州,另一個是位於太平洋中的夏威夷州。(屬於大洋洲)
80、美國本土西臨太平洋,東臨大西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面是 墨西哥,東南是墨西哥灣,
81、美國地形南北縱列分布,西部為高山區,主要是落基山脈,屬科迪勒拉山系,中部是中央大平原,東部是阿巴拉契亞山。
82、在地球的五帶中,美國主體部分位於北溫帶,阿拉斯加屬於北溫帶和北寒帶,夏威夷絕大部分位於熱帶。
83、美國中部大平原上有世界第四長河密西西比河,長度僅次於尼羅河、亞馬孫、長江 。
84、美國東北部有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是五大湖 。各湖湖水有水道相通,最後匯經聖勞倫斯 河注入大西洋。其中蘇必利爾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 密歇根湖是美國獨有的:
85、美國農業生產的各個過程和環節都實現了機械化和專業化,好處:效率高,產量大。
86、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同的經濟增長主要得益於高新技術產業的蓬勃發展,位於
舊金山東南的矽谷是美國興起最早、規模最大的高新技術中心。
87、美國工業區:東北部工業區(發展最早),南部工業區和西部工業區(新興的工業區)。
88、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其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瑪雅文化。
89、巴西大部分土位於南回歸線和赤道之間,是世界上佔有熱帶面積最大的國家。
90、巴西境內北部1/3為亞馬孫平原(世界最大的平原),以熱帶雨林氣候為主;南部的2/3為巴西高原,(世界最大的高原)屬熱帶草原氣候。
91、巴西有世界上水量最大、最廣的亞馬孫河,該河發源於安第斯山脈,注入大西洋。
92、巴西除了占人口一半以上的白色人種之外,主要是混血種人。
93、巴西人熱衷的民間娛樂活動是跳桑巴舞,在世界上著名的體育運動項目是足球。
94、巴西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礦產是鐵礦,在現代工業方面,鋼鐵、汽車等已躍居世界行列。
95、巴西的咖啡、甘蔗、柑橘 等熱帶經濟作物的產量居世界第一。
96、巴西能源礦產缺乏,90%靠水能發電。位於巴拉那河上有伊泰普水電站。(僅次於三峽)
(水電站沒有建在水量最大的亞馬孫河的原因是:南部海拔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
97、熱帶雨林的三大地區是馬來群島、剛果盆地、亞馬孫平原,其中 亞馬孫平原面積最大。
98、亞馬孫地區森林遭破壞,水土流失嚴重,珍貴的野生動物遭劫,全球生態環境受到威脅。
99、巴兩的城市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其中,聖保羅是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業中心。
100、北極地區是指北極圈以北的廣大區域,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亞洲、歐洲、 北美洲的陸地和島嶼。
102、地球上最冷的地區是南極地區,其暖季指每年的11 月至3月,其大部分地區終年覆蓋著很厚的冰雪,有「冰雪高原」之稱。
104、除了嚴寒之外,南極地區還被稱為地球上的「風庫」和「白色沙漠」。
105、南極地區是一個自然資源的「大倉庫」,它的地下埋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地上儲存著大量的固體淡水資源;沿岸棲息著無數的海洋生物;還有原始的自然環境。
106、我國在南極建立的三個科學考察站是長城站、昆侖站、中山站。

『陸』 初一地理第一課知識要點

為考大學做准備..
學習要安排一個簡單可行的計劃, 改善學習方法.同時也要適當參加學校版的活動,全面發展.
在學習權過程中,一定要:多聽(聽課),多記(記重要的題型結構,記概念,記公式),多看(看書),多做(做作業),多問(不懂就問),多復習,多總結.用記課堂筆記的方法集中上課注意力.
地理的學習主要強調「三基」、突出「主幹」。三基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維方法。主要表現在:突出等值線的判讀;突出循環經濟聯系;突出地球運動規律;突出氣候特徵解讀;突出區域特徵描述。
對於考試應該從下面四個方面把握:對全球各區域地理特徵的准確把握;對主要地理原理、觀念和規律的透徹理解,把握主幹知識;從時空性、區域性和有用性等多角度培養地理的學科思維能力;加強對地理牲准確描述的能力。
通過不懈的努力,使成績一步一步的提高和穩固.對考試盡力, 考試時一定要心細,最後沖刺時,一定要平常心.考試結束後要認真總結,以便於以後更好的學習.
眼下:放下包袱,平時:努力學習.考前:認真備戰,考試時:不言放棄,考後:平常心.切記!
成功永遠來自於不懈的努力,成功永遠屬於勤奮的人.祝你成功.

『柒』 七年級下冊地理生物的最全筆記,

這個我有,我親手整理的,沒學過的都能看懂,但是是紙質版,O(∩_∩)O哈哈~

『捌』 初一地理、生物課堂筆記~~~

七年級下冊地理復習筆記
第一章
一亞洲及歐洲
1、亞洲:亞細亞 歐洲:歐羅巴
2、亞洲和歐洲的大陸部分連為一體,合稱亞歐大陸。
3、亞洲北部深入北極圈,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東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臨印度洋,西與歐洲相連,西南與非洲為鄰,東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4、亞洲絕大部分位於北溫帶、東半球和北半球。
5、亞洲地形的三大特徵:
A.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是除南極洲以外海拔最高的大洲。
B.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
C.地勢中部高,四周低。
6、大陸東側和東南側有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群島。由於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因而此地區地殼不穩,多火山、地震。
7、亞洲氣候特徵:
A.復雜多樣,各地氣溫差別顯著。
B.氣候的大陸性特徵顯著,干濕差異懸殊。
C.季風氣候顯著,尤其是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最強盛、最典型,影響范圍也最廣。
8、冬季風:源於西伯利亞和蒙古一帶,氣溫降低,降水不多。
夏季風:來自太平洋和印度洋,豐沛的水汽和大量的降水。
9、長江的長度和流量居亞洲首位、世界第三。
湄公河在我國境內稱瀾滄江,是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一條國際河流。
10、亞洲河網分布的兩大特點:
A.大河多發源於中部的高原山地,順地勢呈放射狀向四周奔流入海。
B.內流區面積廣大。亞洲中部的錫爾河和阿姆河注入鹹海,是世界上兩條著名的內流河。
11、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佔全球的60%。
12、冰川作用造成的地形:
A.挪威沿海幽深曲折的峽灣
B.芬蘭成千上萬的湖泊
C.東歐平原上波狀起伏的低丘
D.阿爾卑斯山脈挺拔的峰巒
13、歐洲形成顯著的海洋性氣候的原因:
A.三面臨海,形似亞歐大陸向西凸出的「大半島」。
B.大陸輪廓破碎,海岸線漫長曲折,絕大部分地方距海不遠。
C.大部分位於北緯40°~60°之間,終年盛行來自大西洋的溫暖濕潤的西風。
D.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經過,使西北部沿海地區顯著升溫。
E.山脈多為東西走向,平原廣闊,連成一片,有利於大西洋上的暖濕空氣長驅直入。
14、地中海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在世界上分布范圍最廣、最典型的區域是歐洲。
15、多瑙河是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它和萊茵河是歐洲著名的國際河流,伏加爾河是歐洲最長的河流。
16、每隔經度15°劃一個時區,東、西各劃出12個時區,東十二區和西十二區合為一個時區,這樣全球共分為24個時區,每隔一個時區,時間相差1小時,東邊的時間早於西邊的時間,自西向東越過國際日期變更線,日期要減去1天。
17、貝加爾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裏海→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死海→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鹽度很高的湖泊
巴爾喀什湖→一半鹹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
第四單元 生物圈中的人(七年級下)
人的由來
1、人類的起源和發展
現代類人猿與人類的關系接近
人類的進化過程:
樹上生活
森林古猿
下地生活
直立行走
2、人的生殖
1)概念:產生生殖細胞,繁殖新個體的過程,也是種族延續的過程。
2)男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睾丸: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內生殖器 附睾:貯存和輸送精子
輸精管:輸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外生殖器 陰囊:保護睾丸
陰莖:排精、排尿
女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卵巢:產生卵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內生殖器 輸卵管:輸送卵細胞,受精的場所
子宮:胚胎發育的場所
陰道:月經流出,胎兒產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即外陰
精子、卵細胞和受精
精子:小,似蝌蚪,有長尾,能游動
卵細胞:球形,人體內最大的細胞,細胞質中的卵黃為胚胎初期發育提供營養
受精: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
受精場所:輸卵管
胚胎的發育和營養:
分娩
發育:受精卵 胚胎 胎兒 嬰兒
營養:胚胎發育初期所需要的營養來自卵黃;胚胎在子宮里的發育所需要的營養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得。
3、青春期
青春期發育:
形態特點:身高、體重迅速增長
大腦
功能特點 心臟 結構、功能完善化
肺功能
性器官的發育:性發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發育的突出特徵
性發育 主要受到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調節
第二性徵的發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徵象
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調節
青春期形態發育的顯著特點是身高和體重迅速增長;
青春期發育的突出特徵是性發育和性成熟。
3、青春期的衛生:
1)遺精:男子進入青春期以後,在睡夢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現象。
精液是由精子和精囊腺、前列腺所分泌的黏液組成,呈乳白色
衛生保健:
2)月經:女子進入青春期以後,每月一次的子宮出血現象。
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宮內膜的周期性變化有關
形成過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宮內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細胞發育成熟從卵巢排出,若未受精 雌性激素分泌減少 子宮內膜壞死、 脫落 出血
脫落的子宮內膜碎片連同血液一起從陰道流出,形成月經。
衛生保健:
4、計劃生育 晚婚:提倡比法定年齡晚2到3年結婚
晚育:提倡婚後推遲2到3年生育
少生: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小孩,穩定低生育水平
優生:婚前體檢、孕婦定期檢查。科學分娩、禁止近親結婚
二、人體的營養
1、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1)蛋白質: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為人體的生理活動提供能量;
糖類:人體最重要的供能物質,也是構成細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質,單位質量釋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況下,脂肪作為備用的能源物質,貯存在體內;
維生素:不參與構成人體細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對人體生命活動起調節作用,
維生素A:促進人體正常的發育,增強抵抗能力,維持人的正常視覺。
缺乏時,皮膚粗糙,夜盲症
維生素B1:維持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和神經系統的正常生理功能。
缺乏時,神經炎,腳氣病
維生素C: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維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強抵抗力。
缺乏時,壞血病,抵抗力下降
維生素D:促進鈣、磷吸收和骨骼發育。
缺乏時,佝僂病(如雞胸、X形或O形腿等)、骨質疏鬆症
水:約占體重的60%~70%,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都離不開水。
無機鹽: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材料,如:鈣、磷(構成骨骼和牙齒)、鐵(構成血紅蛋白)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統的組成
消化道: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腸 大腸 肛門
消化系統 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等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臟、胰腺、腸腺
分泌消化液,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膽汁,參與脂肪消化
2)小腸的結構特點:
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
腸壁構造(由內向外):黏膜、黏膜下層、肌肉層、漿膜
小腸適於消化、吸收的特點:1)最長;
2)內表面具有皺襞和小腸絨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積);
3)小腸絨毛內有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絨毛壁和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種結構有利於吸收營養物質;
4)有各種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內將食物分解成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過程。
物理性消化: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和胃、腸的蠕動,將食物磨碎、攪拌,並與消化液混合。
化學性消化:通過各種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種成分分解為可以吸收的營養物質。
唾液澱粉酶 酶(腸液、胰液)
澱粉的消化(口腔、小腸):澱粉 麥芽糖 葡萄糖
酶(胃液、胰液、腸液)
蛋白質的消化(胃、小腸):蛋白質 氨基酸
膽汁(肝臟) 酶(腸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小腸):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
4)營養物質的吸收:營養物質通過消化道壁進入循環系統的過程。
消化道各段對營養物質的吸收: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營養)
小腸(主要的吸收場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無機鹽和維生素
大部分脂肪成分從小腸絨毛的毛細淋巴管( 淋巴管 血液循環)吸收;
其他從小腸絨毛的毛細血管進入血液循環。
大腸:少量水、無機鹽和一部分維生素
3、關注合理營養和食品安全
1)合理營養 按時進餐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飲暴食
均衡攝入五類食物(平衡膳食寶塔)
2)食品安全 蔬菜瓜果必須清洗干凈
不吃有毒的食物(餿飯菜、發芽的馬鈴薯)
買經檢疫合格的食品
保持廚房和炊具的干凈
三、人體的呼吸
1、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1)、呼吸道的組成:
呼吸道:鼻腔 咽 喉 氣管 支氣管
呼吸系統 氣體進出肺的通道,清潔、濕潤、溫暖吸入的氣體
肺:氣體交換的場所
2)、肺
(1)位置:胸腔內,左右各一
(2)結構:肺泡外麵包繞著毛細血管,肺泡和毛細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適於氣體交換。
(3)功能:氣體交換
2、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1)呼吸運動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動作。
2)人在平靜呼吸時,肋間外肌、膈肌、肋骨、胸骨、胸廓和肺的變化:
3)原理:呼吸肌收縮和舒張 胸廓擴大和縮小 肺被動地擴大和回縮 形成壓力差
吸氣和呼氣
4) 體內氣體的交換:
(1)原理:氣體的擴散作用
二氧化碳
(2)肺泡內的氣體交換:血液 肺泡
氧氣

氧氣
(3)組織里的氣體交換:血液 組織細胞
二氧化碳
3、空氣的質量與健康
1)空氣的質量影響人體健康 大氣中的污染物危害人體健康極大
有害物質能引起呼吸系統的疾病
2)了解當地的空氣質量 當地空氣污染的原因
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
四、人體內物質的運輸
1、流動的組織-血液
1)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血漿 成分:水、蛋白質、葡萄糖、無機鹽等
功能: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廢物
紅細胞
血細胞 白細胞
血小板
血紅蛋白:紅細胞中含有的一種紅色含鐵的蛋白質。
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與氧結合,在含氧低的地方與氧分離
血液的功能:運輸、防禦保護、調節體溫
2、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種類、結構與功能
3、輸送血液的泵-心臟
1)心臟的結構和功能:位於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由心肌構成
有四個腔:左心室 主動脈
右心房 上、下腔靜脈
右心室 肺動脈
左心房 肺靜脈
瓣膜:房室瓣(位於心房和心室之間,只朝向心室開) 保證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動
動脈瓣(位於心室與動脈之間,只朝向動脈開)
心臟的功能: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
**:心房、心室與瓣膜的活動關系:
血液循環
(1)血液循環的概念和途徑:
概念:血液在心臟和全部血管所組成的管道中進行的循環流動。
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
體循環:左心室 主動脈 各級動脈 身體各處 各級靜脈 上、下腔靜脈 右心房
毛細血管
----------------------------------------------------------------------------------------------------------------------
肺循環:左心房 肺靜脈 肺部的毛細血管 肺動脈 右心室
(2)出血的初步護理:
毛細血管出血:血液呈紅色,自然止血,應消毒;
動脈出血:血色鮮紅,血流猛急,在受傷動脈近心端進行止血;
靜脈出血:血色暗紅,血流緩和,在受傷靜脈遠心端進行止血。
4輸血與血量
1) 血型的發現:1900年,蘭德斯坦納發現了ABO血型
2)血量:占體重的7~8%
3)輸血:血型:A型、B型、AB型、O型
輸血:以輸同型血為原則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
1、尿的形成與排出
1)概念:體內物質分解時產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餘的水分等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
途徑:1)皮膚: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無機鹽、尿素
2)呼吸系統:以氣體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泌尿系統: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無機鹽、尿素
2)泌尿系統的組成
腎臟:形成尿的場所
輸尿管
膀胱 排尿的通道,膀胱有貯尿的作用
尿道
3)腎單位的結構與功能
腎小球:由進球小動脈分出的數十條毛細血管彎曲盤繞而成,另一端匯集成出球小動脈
腎單位 腎小囊:腎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內、外兩層,內層緊貼腎小球,外層與腎小管相連
腎小管:腎小囊內外兩層之間的囊腔與腎小管相通
4)尿的形成
(1)腎小球的濾過作用:
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以外的血漿成分都可以濾過,形成原尿
(2)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
(3)腎小管的分泌作用:腎小管上皮細胞分泌氨等物質,形成尿液
**區別:血液、血漿、原尿和尿液
2、人糞尿的處理
1)人糞尿的價值:作為農家肥。特點是:肥源廣、養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
2)人糞尿的無害化處理 方法: 建沼氣池
高溫堆肥
建生態廁所
作用:殺死各種病菌、蟲卵,分解有機物和其他有害物質。

六 、人類生命活動的調節
人體堆外界環境的感知
1)人的視覺和聽覺
(1)眼球的結構與功能
外膜 角膜:外膜的前部,無色透明,可透光
鞏膜:白色,保護眼球內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顏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眼球壁 中膜 睫狀體:虹膜稍後部,內有平滑肌,能收縮舒張,調節晶狀體的曲度
脈絡膜:佔中膜2/3的後部,有血管(營養眼球)、色素細胞(遮光並使眼球內部形成「暗室」)
內膜:視網膜,內有大量感光細胞
房水
內容物 晶狀體:雙凸鏡,依靠韌帶與睫狀體相連
玻璃體
附屬結構:眼肌、眼瞼、睫毛、結膜、淚器(淚腺、淚點、鼻淚管)
(2)視覺的形成:
經折光 沿著視神經傳導
外界光線 在視網膜上成像 產生神經沖動 視覺中樞(形成視覺)
(3)眼的衛生保健:
近視:由於眼球前後徑過長,或晶狀體曲度過大,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前方
矯正:戴凹透鏡
遠視:由於眼球前後徑過短,或晶狀體曲度過小,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後方
矯正:戴凸透鏡
沙眼:由沙眼衣原體感染眼瞼內面的結膜
耳的結構和功能:
外耳 耳郭 收集、傳導聲波
外耳道
鼓膜:接受聲波,產生振動
(1)中耳 鼓室:有咽鼓管與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內外大氣壓的平衡
聽小骨:三塊,將鼓膜的振動傳導至內耳
半規管
內耳 前庭
耳蝸:內有聽覺感受器,能接受刺激產生神經沖動
(2)聽覺的形成
沿外耳道 沿著聽小 沿著與聽覺
聲波 鼓膜 產生振動 耳蝸 產生神經沖動 聽覺中樞 骨傳導 有關的神經 (形成聽覺)
2、神經系統的組成
1)神經系統的組成 中樞神經系統:腦、脊髓
周圍神經系統:腦神經、脊神經
2)神經元的結構、功能:
(1)結構 細胞體
突起 軸突:一條,長而分支少
樹突:數條,短而呈樹狀分枝
軸突 集結成束,外包上結締組織膜
髓鞘 神經纖維(末端的細小分支為神經末梢) 神經
(2)功能:感受刺激,產生興奮,傳導興奮(興奮是以神經沖動的形式傳導的)
**區別 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
神經中樞:在中樞神經系統的灰質里,功能相同的神經元細胞體匯集在一起,調節人的某一項相應的生理活動,叫神經中樞。
3、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反射的概念:動物(包括人)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產生的有規律的反應反**區別於:應激性
射弧的概念:參與反射的神經結構
組成: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書P81)
膝跳反射的過程:扣擊部位:膝蓋下位的韌帶
現象:小腿突然跳起
感受器:股四頭肌及肌腱內的感覺神經末梢
神經中樞:位於脊髓灰質中
效應器:(下肢的)股四頭肌及其內的運動神經末梢
3)反射的類型 簡單的反射
復雜的反射
激素調節
1)、人體主要內分泌腺的位置和名稱:
垂體、甲狀腺、胰島、腎上腺、性腺、胸腺
2)、激素:由內分泌的腺細胞所分泌的、對身體有特殊作用的化學物質。
3)、垂體:分泌生長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以調節其他內分泌腺的活動。
4)、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胰島素:
5)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的關系:人體的生命活動的調節主要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但也受到激素的調節
7、人類活動隊生物圈的影響
分析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的實例
人類活動改善生態環境-「三北」防護林

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 森林遭到嚴重濫伐
沙塵暴危害嚴重
大量捕殺野生動物
何時還太湖清澈秀美的原貌
環境污染: 概念:指人們在生產或者生活中排放的有害物質,對環境的影響
酸雨對生物的影響
類型 大氣污染 溫室效應和臭氧破壞
水污染:太湖水出現水花
固體廢棄物污染:廢舊電池對生物的影響
土壤污染:白色垃圾、工業廢渣
噪音污染
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劃
看看是這個嗎?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