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一單元知識歸納
Ⅰ 初一上冊地理知識點
第一章 讓我們走進地理
1.1 我們身邊的地理知識
地理與日常生活:地理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我們可以了解天氣,廣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況和風土人情等.
地理與生產建設:我們生產活動不能隨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和制約.
§1.2 我們怎樣學地理——學會看地圖:
地圖的種類:鳥瞰和平面
地圖的組成:①圖例和注記:介紹每個物體的標志.②方向:用來辨別方向的;有坐標:N為北S為南E為東W為西;無坐標: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經(南北)緯(東西)度確定方向.③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圍大,內容簡單.a.數字式 b. 文字式 c. 線段式
學會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閱地理辭書 ②咨詢有關人士 ③上網查閱資料等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2.1 認識地球
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對地球形狀的說法:「蓋天說」和「渾天說」.
麥哲倫遊行圖:西班牙→麥哲倫海峽→太平洋→菲律賓群島→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地球有多大: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
地球儀:南極、北極、地軸.地軸與地球平行的圓圈叫做緯線.0度~30度為低緯度地區;30度~60度為中緯度地區;60度~90度為高緯度地區.南北半球的劃分界線為赤道.連接南、北極並垂直於危險的弧線,叫做經線.東西半球的劃分界線為20°W和160°E.經緯網:在地球儀上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格.
名稱 形 狀 長 度 指示方向 0度
經線 半圓(弧形) 相 等 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線
緯線 都是圓(極點除外) 不等(南北對稱兩條相等) 東西方向 赤道
§2.2 世界的海陸分布
海洋與陸地:人們常用「七分(71%)海洋,三分(29%)陸地」概況地球海陸分布
七大洲:面積廣大的陸地叫做大陸.面積較小的陸的叫做島嶼.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成大洲.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積大小排列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注意看P23圖2-19和圖2-20) 南極洲、北冰洋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洲大洋
***拉丁美洲***美國以南的美洲,指墨西哥等和南美洲國家
大陸面積:亞洲:4400萬平方千米;非洲:3000萬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萬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萬平方千米;南極洲:1400萬平方千米;歐洲:1000萬平方千米;大洋洲:900萬平方千米
大洲分界線:亞歐:烏拉爾山脈;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裏海;烏拉爾河.亞非: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亞北美:白令海峽.南北美: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四大洋:1 從大到小排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3 世界的地形
陸地地形: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總稱為地形.
地形類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地形圖上用海拔來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地形特點: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點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高,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較高,邊緣比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點是地面崎嶇不平;不同是山地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較陡,溝谷較深,而丘陵較低,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環繞,中部相對低平.
海底地形:大陸架:陸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較緩,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內.大陸坡:大陸架向外傾斜的陡坡,水深急劇增至數千米.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誕生的地方,火山活動比較強烈.海溝: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達1萬多米. 學會看地圖
§2.4 海陸變遷
大陸漂移假說:原始地球有一整塊大陸,成為「泛大陸」.
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有張裂拉伸、有碰撞擠壓. 火山與地震帶:板塊與板塊交接處.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3.1 世界的人口
世界人口的數量與增長:世界人口仍以較快的速度在持續增長.一般經濟水平高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慢,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快.
公式:出生率=出生人口數÷總人口數×100%;
死亡率=死亡人口÷總人口數×100%
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絕大多數人居住在中低緯度地區,在氣候溫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地區或是臨海地帶.有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
世界的人口問題:亞、非一些國家增長速度過快;歐洲一些國家處於負增長.人口的增長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
§3.2 世界的人種
人中是根據人類體制方面的特徵所劃分的人群.
黃色人種:分布在亞洲東部;
黑色人種:非洲中部和南部.
白色人種:分布在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和南部,大洋洲.
***混血人種***:三大人種通婚
§3.3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世界的語言:聯合國工作語言: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
漢語: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語言,達到13億;
英語:世界上流傳最廣的語言
世界的宗教:
基督教 教堂:高高聳立;
分布:歐洲,美洲,大洋洲;概述: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傳最廣的宗教,教徒總數超過10億,分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經典:《聖經》
伊斯蘭教 清真寺:星月照應;
分布: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概述:全世界有穆斯林7億多人;經典:《古蘭經》
Ⅱ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一單元復習資料
你上這個網吧:://www.1kejian.com/e/6/53/2006/2006121518110.html
我自己就是上這個
http://www.czxkb.com/dili/showsoft.asp?softid=140706 這個網站我沒試過,有什麼問題不關我事!
http://res.fsjy.net/sites/dili/ 這個網就不是復習資料的,但老師說他自己就是上這個網的。
http://www.xwjinxiu.cn/zxdl/xktk/ShowHot.asp?page=2 這個網站,我個人認為不是很好
http://dl.5156e.com/我覺得不怎麼樣,因為下載什麼都要用戶
我就知道這么多了,這些都是老師讓我們上的。我想我的答案你應該不會很滿意,那我也沒辦法,我就知道那麼多了。不要怪我多嘴,你們老師難道沒有發給你們復習資料嗎?
Ⅲ 七年級上冊人教版,地理 生物第一單元的知識點。。。
一、1. 在地球儀上,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叫緯線。赤道是地球儀上的零度緯線。赤道以北的緯度,北緯,用「N」作代號;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作代號。北極和南極分別是90度N和90度S。所有緯線都是圓,可稱為緯線圈。緯線圈的長度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最後成一點。緯線都指示東西方向。2. 赤道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它與兩極之間的距離相等,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半球。3. 所有經線都是半圓狀,長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4. 地球儀上的零度經線叫做本初子午線。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分作1800,以東的1800屬於東經,習慣上用「E」作代號;以西的1800屬於西經,習慣上用「W」作代號。5. 國際上習慣用20oW和160oE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因為這一經線圈基本上在大洋通過,避免把歐洲和非洲的一些國家分在兩個半球上。6. 人們在地球儀和地圖上畫出經緯網的目的:是為了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二、理解經緯線的概念以及幾條特殊經緯線的意義。(參看七年級上冊P16圖)經線是指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線垂直相交的線(半圓),它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是指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它指示東西方向。特殊經線:0°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180°經線(日界線);西經20°經線和東經160°經線(它們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特殊緯線:0°緯線(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北緯23.5°緯線(北回歸線,是熱帶和北溫帶的分界線);南緯23.5°緯線(南回歸線,是熱帶和南溫帶的分界線);北緯66.5°緯線(北極圈,是北溫帶和北寒帶的分界線);南緯66.5°緯線(南極圈,是南溫帶和南寒帶的分界線)
Ⅳ 初一上地理 第一單元 人教版復習大綱
中地理復習提綱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略扁的不規則的球體,它的平均直徑為6371米。
2、緯線與緯度 在地球儀上,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所有的緯線都是圓,可稱為緯線圈;緯線圈的長度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最後成一點。緯線都 指示東西方向。
赤道 是最長和緯線,長約4萬千米。它與兩極之間的距離相等,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是地球儀上的零度緯線。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習慣上用"N"作代號;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習慣上用"S"表示。
3、經線和經度 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並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叫做經線,也叫子午線。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狀;長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線 地球儀上的零度經線叫做本初子午線,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分作1800,以東的1800屬於東經,習慣上用「E」為代號,以西的1800屬於西經,習慣上用「W」為代號。
國際上習慣用200W和1600E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
4、地球自轉與晝夜交替 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這叫做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也就是一天。這樣就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
5、地球公轉和季節變化 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又圍繞著太陽公轉,地球公轉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的時間就是一年。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地軸總是保持著66.50的夾角。由於地球的公轉,產生了季節的變化。
6、五帶的劃分 熱帶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一年之中有陽光直射現象,地面獲得的太陽光熱最多,氣候終年炎熱。回歸線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
寒帶在北極圈以北和南極圈以南的地區,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極圈是寒帶和溫帶的分界線。溫帶在北回歸線和北極圈之間、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的地區,一年中沒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比熱帶少,比寒帶多,氣候上的四季變化比較明顯。
7、地圖三要素 比例尺、圖例與注記。在地圖上所畫地區的范圍越小,要表示的內容越詳細,選用的比例尺應越大;反之選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圖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8、地面高度的計算方法 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叫做海拔。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
9、等高線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每條等高線都有相應的海拔數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
10、世界海陸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積佔了71%,而陸地面積僅佔29%。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起來叫做大洲。全部位於北半球的有歐洲、北美洲。大部分
11、陸地地形 人們把地形分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種基本類型。
山地 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巒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條帶狀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兩條由若干條高大山脈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條是橫穿亞歐大陸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另一條是縱貫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脈組成。
平原 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較小,常用「一望無際」
14、氣溫的變化 一天當中,氣溫有時高,有時低。陸地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正午過後(約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一年當中,世界陸地上大多數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氣溫,北半球出現在7月,南半球出現在1月。17、降水的季節變化 全年多雨區:在赤道附近地帶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區:在內陸地區、兩極地區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開羅;夏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0~~400附近的大陸東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國北京;冬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0~~400附近的大陸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義大利羅馬;常年濕潤區:在南、北緯400~~600的大陸西岸,全年受從海洋上吹來的西風影響的地區,各月濕潤,雨量適中,如英國倫敦。
18、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 一、熱帶主要氣候類型 1、熱帶雨林氣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區,全年高溫多雨。 2、熱帶草原氣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終年高溫,一年中有明顯的乾季和雨季。 3、熱帶季風氣候 以亞洲南部、東南部的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最為顯著。這種氣候終年高溫,一年中也可以分為旱雨兩季,風向隨季節而變化。旱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乾旱少雨;雨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降水集中。 4、熱帶沙漠氣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和內陸地區,這種氣候降水量稀少,終年炎熱乾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溫帶的主要氣候類型 1、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地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大致以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為界,此線以北為溫帶季風氣候,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2、地中海氣候 主要位於大陸西岸的中低緯度地區,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3、溫帶大陸性氣候 主要分布在中緯度內陸地區,冬冷夏熱,氣溫變化大,降水量較少,集中夏季。 4、溫帶海洋性氣候 位於中緯度地區大陸西岸,以歐洲西部分布最廣,溫和多雨,氣溫和降水的年變化比較小。
24、鐵、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鐵、煤、石油的分布情況如下:
1、世界上的鐵礦主要分布在俄羅斯、馬來西西、中國、澳大利亞、印度、加拿大和美國。這七個國家的鐵的儲量約佔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亞歐大陸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國中,煤儲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國。
3、世界上石油資源的分布很集中,中東地區約佔世界石油儲量的一半還多。主要輸往日本、歐洲和北美洲等地。27、世界人口的分布 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北美洲東部的人口最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區主要位於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帶。在嚴寒的苔原帶、冰原帶,廣大的嚴寒帶針葉林帶,末開發的熱帶雨林帶,乾旱的沙漠地區,以及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人口稀少。28、人口向城市遷移及產生的問題 一個國家的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准之一。世界上發達國家人口的70%以上為城市人口,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人口只佔人口的30%多一點。現在農村人口向城市大規模遷移的現象,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 35、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徵 日本是東亞的一個島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一些小島組成,面積比較狹小,人口稠密。日本境內多山,國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鄰近東京灣的關東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本州島太平洋沿岸的神戶和橫濱,是全國著名的海港。日本群島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著名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日本的季風氣候具有海洋性特徵,與亞洲大陸同緯度地方相比,冬季較溫暖,夏季較為涼爽,降水比較豐富。全國大部分為森林所覆蓋,山間河流短急,水能資源豐富。但礦產資源貧乏。圖見第一冊P90。
37、東南亞 圖見第一冊P94。東南亞位於亞洲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中南半島南部狹長,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叫做馬來半島。東南亞的國家,除了寮國是內陸國外,其他都是臨海國或島國。其中面積最大的是印度尼西亞。領土由13000多個島嶼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是世界上火山活動最多的國家。因此有「火山國」之稱。馬來半島南部和馬來群島的大部分,位於赤道附近,屬於熱帶雨林氣候。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群島北部屬於熱帶季風氣候。43、撒哈拉沙漠 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西起大西洋岸邊,東到紅海海濱,北起地中海岸,南抵蘇丹熱帶草原,約占非洲面積的1/4。終年高溫少雨,植物稀少,沙漠下有豐富的石油。
Ⅳ 初一上冊地理第一單元的總結
通過閱讀各類地圖,使學生初步了解地圖上的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等基內本知識能力目標:容 通過繪圖、計算、比較以及用地圖設計線路等實踐活動,使學生初步具備在實際生活中運用地圖的能力,如會運用比例尺在地圖上量算兩地之間的距離,在地圖上辨別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確定旅行路線等,
Ⅵ 初一上冊地理第一單元總結。
七年級地理上冊 第一章基礎知識小結 人教新課標版
第一章 知識點總結
1. 人類對地球形狀認知的四個歷程是(天圓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盤) 、(環球航行)、(衛星照片)。
2. 地球的平均半徑是(6371千米)。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
3. 證明地球是球形的證據(站得高,望得遠;衛星照片;麥哲倫航線;月食)
4. 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並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縮小),製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儀),在地球儀上,人們用不同的(顏色)、(符號)和(文字)來表示(陸地)、(海洋)、(山脈)、(河流)、(國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狀和名稱等。
5. 緯線是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經線是連接(南北兩極)並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在地球儀上能畫出(無數條)條經線和緯線。經線是(相等)的,緯線的長度是(由赤道向兩極遞減)。
6. 本初子午線的地面標志位於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台。基多赤道紀念碑位於南美洲的(厄瓜多)。
7. 0°經線以西稱(西經),用(W)表示;0°經線以東稱(東經),用(E)表示,而180°經線以東稱(西經),以西為(東經);赤道以南稱(南緯),用(S)表示。赤道以北稱(北緯),用(N)表示。
8. 北緯越往北度數(越大),南緯越往南度數(越大)。
9. 經線指向(南北)方向,緯線指向(東西)方向;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經緯網)是地球儀或地圖上由經線和緯線交織成的網。
10. 地球繞著(地軸)不停的旋轉,叫做地球的自轉。從赤道上空看,自轉的方向為( 自西向東),從北極點上空看為(逆時針),從南極點上空看為(順時針)。自轉周期是(24)小時,也就是(一天),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是(晝夜交替和時間的差異)。產生晝夜現象的條件是(地球不透明)、(太陽光線是平行的)。
11. 地球自轉同時,還圍繞(太陽)不停的公轉,公轉方向(自西向東),周期是(一年),(3月21 )日前後,太陽直射在(赤道)上,這一天被稱為春分日;(6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上,這一天被稱為夏至日;( 9月23)日前後,太陽直射在(赤道)上,這一天被稱為秋分日;(12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在(南回歸線)上,這一天被稱為冬至日。
12. 一年之中,(夏)季節太陽升的高一些,此時(晝長夜短);(冬)季節太陽升的低一些,此時(晝短夜長),春秋兩季(晝夜平分)。
人們根據太陽熱量在地表的分布情況,把地球分為五個熱量帶:(熱帶、南溫帶、北溫帶、南寒帶、北寒帶)
Ⅶ 初一上冊地理第一單元的知識點,歸納的一定要詳細和全面,謝謝。排版要整潔,一目瞭然。
1. 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略扁的不規則的球體。
2. 地球大小的數據:平均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3. 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叫緯線。
4. 緯線特點:(1)所有緯線都是圓;(2)緯線圈的長度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 短,最後成一點;(3)緯線都指示東西方向。
5. 赤道是地球儀上最長的緯線,它把地球分成南北兩個半球。赤道0°緯線還是劃分緯度的起點。
6. 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N ),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S ),緯度由赤道向南向北逐漸增大,最大到90°。(南極和北極分別是90°S 和90°N )
7. 南北緯度的判讀,從某一點向北,緯度逐漸增大是北緯(N),如逐漸遞減是南緯(S )。
8. 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叫經線,也叫子午線。
9. 經線特點:(1)所有經線都是半圓狀;(2)長度都相等;(3)都指示南北方向。
10. 地球儀上的0°經線叫本初子午線。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分做180°,以東的180 °屬於東經(E );以西的180°屬於西經(W )。
11. 本初子午線是地球儀上的0°經線,它是劃分經度的起點。以本初子午線為界,東經和西經的度數分別向東向西逐漸增大,最大到180°。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和向西,度數相同的經線各有兩條,只有東經180°和西經180°相互重合為一條經線,既180°經線。
12. 東西經度的判讀:從某一點向東,經度逐漸增大為東經(E ),經度逐漸遞減為西經(W )。
13. 東西半球的分界線,國際上習慣用20°W和160°E的經線圈。東半球:從西經20°向東經本初子午線,到東經160°。西半球:從東經160°向東經180°經線再向東到西經20°。20°W和160°E經線圈基本上在大洋通過,是為了避免把非洲和歐洲的一些國家分在兩個半球上。
14. 兩條相對的經線可以組成一個經線圈,這兩條相對的經線的度數相加為180°。
15. 在地球儀上能畫出無數條經線和緯線。
16. 地球自轉產生:晝夜交替現象和時間的差異;地球公轉產生:四季(季節)變化(還有晝夜長短的變化)。地球自轉、公轉共同特點:方向都是自西向東。
17. 地球公轉的特點:在公轉時,地軸是傾斜的,而且它的空間指向保持不變。
18. 太陽直射最南和最北的界線是南北回歸線(即南緯23.5°和北緯23.5°)。
19. (南北)回歸線是熱帶和(南北)溫帶的分界線;(南北)極圈是(南北)溫帶和(南北)寒帶的分界線。
20. 熱帶(即南北回歸線之間地區)一年太陽直射兩次,南北回歸線上,一年太陽直射一次;南北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
節氣 時間 陽光直射點 晝夜
長短 季節
劃分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21. 全球晝夜長短變化,緯度越高,晝夜長短變化越大;緯度越低,晝夜長短變化越小。
22. 緯度分低緯度(0°-30°),中緯度(30°-60°),高緯度(60°-90°)。
23. 地球上的五帶,熱帶有陽光直射現象;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溫帶既沒有陽光直射,也沒有極晝極夜現象。
24. 地圖的基本要素(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
25. 比例尺(又叫縮尺):= —————————————
26.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1)直線式 (2)數字式 (3)文字式
27. 比例尺是個分式,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
28. 在地圖上所畫地區的范圍愈小,要表示的內容愈詳細,選用的比例尺應愈大;反之選用的比例尺愈小。
29. 地圖上的方向:(1)面對地圖,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2)在畫有指向標的地圖上,要根據指向標定方向,指向標的箭頭一般指向北方。(3)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要根據經緯線定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30. 圖例:在地圖上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
31. 注記:在地圖上,用來說明山脈、河流、國家、城市等名稱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數字,都叫注記。
32.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就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就稀疏。
33. 等高線的判讀:(1)等高線向某一方向突出,從等高線的高程注記看,若從海拔高處向低處突出則為山脊;(2)若從海拔低處向高處突出則為山谷。(3)相鄰的兩個山頂之間呈馬鞍形的部位為鞍部。(4)等高線分布特別密集,甚至幾條重合的地方,為陡崖。
34. 相鄰兩條等高線之間高差(等高距)相等。
35. 用等高線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圖,叫做等高線地形圖。
36. 在不同的等高線之間,著上不同的顏色,叫做等高線分層設色地形圖。(在這種地形圖上,可以一目瞭然地看到地面的高低形態和海底的起伏狀況。)
37. 地形剖面圖可以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