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試題

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試題

發布時間: 2021-01-21 04:27:47

A. 初中地理七八年級復習提綱(要重點 全面的)

七年級的復習看這個回答:http://..com/question/84219949.html

八年級上冊

第一章中國的疆域與人口

§1.1 中國的疆域

偉大的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位於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陸兼備。

最東: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合處(135E);
最西:新疆帕米爾高原(73E);

最南:曾母暗沙(4N);
最北:漠河以北主航道的中心處(53 N)。

1.我國幅員遼闊,疆域廣大,陸地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差不多與整個歐洲的面積相等,在世界各國中居第3位,是世界上面積較大的國家。

我國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國,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國家之一。我國海域分布有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6500多個。我國領海的寬度是22.22公里(12海里)。我國管轄的海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

眾多的鄰國:我國陸上國界漫長,達2萬平方千米,接壤的國家共有14個(順口溜):東朝鮮、北蒙古、東北西北俄羅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丹;南部還有緬老越。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順口溜):印尼馬文菲日韓。

2. 中國的行政區劃

歷史上的行政區劃: 現行行政區劃:我國現行的行政區劃基本上劃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縣(自治縣、縣級市)、鎮(鄉)三級。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

台灣是我國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

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 教材:八年級上冊第8頁

§1.2中國的人口

數量世界第一: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國總人口為12.95億。目前人口數為13億。

增長速度較快: 分布疏密不均:騰沖——漠河,我國分布人口的疏密。

人口多處特點
人口少處特點

東部地區人口多;

沿海、沿河、沿湖地區人口多;

平原、盆地人口多;

經濟和交通運輸發達地區人口多;

城鎮密集、工業發達的地區人口多;

漢族地區人口多。
西部地區人口少;

乾旱荒漠地區人口少;

山地、高原人口少;

偏僻的農業、牧業地區人口少;

偏僻的農業、牧業地區人口少;

大部分少數民族地區人口少。

我國人的人口政策: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的數量,提高人口的質量,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

§1.3多民族的大家庭:

56個民族:我國是一個團結統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漢、壯、蒙古、回、藏、維吾爾、苗族等56個民族成員。漢族人口眾多,接近全國總人口的92%;其他民族人口僅佔8%,被稱為少數民族。

大雜居、小聚居:漢族分布最廣,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則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部地區。漢族地區有少數民族聚居,少數民族地區也有漢族居住。

民族風情:蒙古族——那達慕大會;雲南傣族——潑水節;中華民族——端午節。

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

§2.1 中國的地形

1、地勢特徵: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分三級階梯分界線:第一階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第二階梯(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山脈、雪峰山脈)第三階梯

東西走向:天山、陰山、昆侖山、秦嶺、南嶺
南北走向:賀蘭山、六盤山、橫斷山

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長白山、武夷山、台灣山脈、玉山。

西北東南走向:阿爾泰山、祁連山;弧形走向:喜馬拉雅山脈。

中華五嶽: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

2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高山終年積雪,冰川縱橫;

內蒙古高原:高原地勢平坦開闊,西北部多荒漠、戈壁、東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

黃土:世界上黃土分布面積最廣的區域
雲貴:高原大部分地區地形崎嶇,石灰岩分布廣泛

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內中有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准噶爾盆地:我國第二大盆地;
柴達木盆地:被美譽為「聚寶盆」;

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稱,著名的成都平原位於盆地西部,農業發達物產豐富「天府之國」之稱。

三大平原:

東北平原:黑土面積廣大。
華北平原:地勢低平,地面坡度很小。

長江中下游平原: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

§2.2 中國的氣候

1、(1、氣候復雜多樣: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z主要原因是緯度位置、冬季風。南方溫暖,而越往北氣溫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溫。2、季風氣候顯著:我國雖然氣候類型多樣,但季風氣候顯著,季風氣候區最為遼闊。)

2、我國氣候類型分為: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高原高山氣候。

季風(特別是夏季風)的影響是導致降水時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多災害天氣:主要有寒潮、台風、旱災、洪澇等。

多旱澇災害:洪澇是我國發生頻繁、損失嚴重的自然災害;乾旱是對我國農業生產影響最大、最常見且分布范圍最廣的一種氣候災害。

2我國從北到南可以分為5個溫度帶: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另外還有一個地高天寒、面積廣大的高原氣候區。

3、

我國氣溫最冷地方:黑龍江的漠河鎮;
最熱地方:新疆的吐魯番;

降水最多地方:台灣省的火燒寮;
最少地方:吐魯番盆地中的托克遜。

4、一個地方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對比關系,反映該地氣候的濕潤程度。我國可以劃分為: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半乾旱地區、乾旱地區。

§2.3 中國的河流

外流區為主:流域是指河流或水系的集中區域。水系是指流域內所有大小河流以及湖泊、沼澤、地下暗河等組成的水流系統。

地表和地下徑流最後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分布區域,成為外流區。

最終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河水流入內陸湖泊或消失於荒漠之中的河流,叫做內流河。內流河分布的區域,叫做內流區。

我國外流河的水文特徵深受季風氣候的影響。以秦嶺—淮河為界,以南地區的河流流經濕潤地區,水量豐富。以北地區的河流流經半濕潤或半乾旱地區。

與外流河相比,我國內流河的水文特徵明顯不同。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陽湖。

滾滾長江:長江源自唐古拉山,幹流先後流經青海、西藏等11個省,最終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是我國第一長河,世界第三長河。上游:源頭——宜昌;中游:宜昌——江西湖口;下游:江西湖口——注入海口。中游段被稱為「九曲回腸」。有「水能寶庫」和「黃金水道」之稱

滔滔黃河: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顏喀拉山,徑流青海、四川等9省區,注入渤海,全長5464千米。上中游界河口,下中游界孟津

第三章 中國的自然資源

§3.1 自然資源概況

什麼是自然資源:自然資源是存在於自然界的能為人類提供福利的物質與能量。

主要包括氣候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以及海洋資源等。

自然資源的特徵:總量豐富,人均不足。在自然界,自然資源的數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自然資源的質量各個地區是有差異的。我國自然資源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自然資源由於受到某些成因的制約,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但他們在地區分布上一般都是均勻的。自然資源的狀況處在不斷的變動之中。

§3.2 中國的土地資源*6月25日 世界土地日*土地是人類生活生產活動的舞台。

「人多地少」是我國的基本國情。

類型齊全:我國各類土地資源齊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種土地類型,這有利於因地制宜。我國草地面積廣達、居世界前列,為發展畜牧業提供了較好的資源條件。我國是一個少林的國家。我國耕地面積不到一億公頃。

我國土地類型:耕地、沙漠、林地、草地、戈壁、高寒荒漠、石山。區域差異明顯:我國土地資源的空間分布不平衡,土地生產力的區域差異明顯。我國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南、東南部山區的林地多為人工林和次生林。我國草地主要分布在內蒙古的東部、青藏高原的東部與南部。我國各地區土地資源的質量差別很大。西北內陸光照充足,熱量較為豐富,但乾旱少雨,水源不足,以草地和荒漠為主。 珍惜每一寸土地:

§3.3 中國的水資源***3月22日 世界水日***

地區分布懸殊:我國水資源的總量不少,但人均佔有量很低,約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時間分配不均:我國水資源在時間分布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實際變化大的特點。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由於我國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平很,為了合理利用水資源,有必要請見跨流域的調水工程。***引黃濟青***南水北調***

第四章中國的經濟發展

§1.1 農業——讓「土地奉獻」的產業:

我國農業的發展(重點):我國農業生產條件日益改善。農田灌溉面積已佔到農田總面積的40%,農田防護林建設有了很大發展。但是,農業的生態環境條件還比較差,基礎設施仍較薄弱。我國農業生產的地區分布趨於合理。

主要糧食作物的分布: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成都平原。主要經濟作物的分布:有纖維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飲料作物、葯用作物等。

農產品出口基地:我國沿海的山東半島、太湖平原、閩南、珠江三角洲等地,近年來,這些地區的農產品出口不斷增加,成為我國重要的農產品出口基地。

畜牧業分布:我國的四大牧區分別為:內蒙古牧區、新疆牧區、青海牧區、西藏牧區,這里的許多地方水草肥美,氣候適宜,具有悠久的畜牧業生產歷史。

我國東部、南部農耕區的畜牧業,以畜禽飼養為主。

§1.2 工業——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

我國工業的發展:我國煤炭、鋼鐵、棉布、電視機、電冰箱等產量居世界首位。

能源工業分布:能源供應不足與浪費並存,必須貫徹開發與節約並舉的方針。

煤炭是我國第一大能源,占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總量的70%以上。石油是我國第二大能源,在我國能與生產和消費總量中僅次於煤炭。水力是我國的重要能源資源。

鋼鐵工業分布:我國豐富的鐵礦資源和焦煤資源。為發展鋼鐵工業提供了有利條件。

機械工業分布:機械工業是我國主要製造工業部門之一。 紡織工業分布:

§1.3 高技術產業

高技術產業的發展;中國進入了世界十大高技術出口國之列。從產業結構上看,中國高技術產業發展格局呈現出多元化趨勢。高技術製造業持續高速增長。高技術農業蓬勃興起。中國的行動電話用戶數現已躍居世界第一位。

高技術產業的分布:形成了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等高技術產業帶。

§1.4 交通運輸業

交通運輸業的作用:交通運輸業是指利用各種運輸工具。

交通方式:計程車、地鐵、城市軌道交通、纜車、公共汽車。

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我國東部地區地勢相對平緩,有利於發展鐵路運輸。

公路運輸:短途運輸的主要方式。 國道編號(八年級下冊第22頁)

鐵路運輸:鐵路運輸速度較快,運載量較大,運價減低,可以把旅客或貨物送到全國鐵路網中的各個車站,是一種適宜於長距離運送客、貨的現代化運輸方式

海洋運輸:運費最低。我國海洋運輸航線分沿航線和遠洋航線兩大部分。

北方沿海航線以大連和上海為中心;南方沿海航線以廣州和香港中心。

管道運輸:管道是適宜於運輸液體和氣體等物資的一種現代化運輸方式。它的優點是運量大、運費低、損耗小、安全可靠、連續性強、管理方便。

航空運輸:航空運輸具有其他運輸方式不可比擬的優點:速度快、舒適、安全。

八年級下冊

第五章 中國的地理差異

§5.1 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

地理區域不僅可以劃分為多種類型(自然區域、經濟區域、行政區域),而且同一類型的區域,還可以劃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級別的區域(如:行政區域:省、縣、鄉;再如:溫度帶:熱帶、亞熱帶、溫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

我國疆域遼闊,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差異很大。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可以將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北方地區、南方地區、青藏地區、西北地區。

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

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分界線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

青藏地區與西北地區分界線是青藏高原邊界。

青藏地區與南方地區分界線是青藏高原邊界。

秦嶺與淮河:秦嶺橫亘於我國中部,東西綿延500千米,南北寬達100-150千米,海拔多為1500-2500米。淮河發源於桐柏山,向東流經河南、安徽、江蘇等省注入洪澤湖,然後主流經高郵湖南入長江。

§5.2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北方地區:概述:北方地區指我國秦嶺——淮河以北的地區。區內的東北平原、華北平原、汾渭平原為我國重要的農業地區。文化:北方地區歷史文化悠久,名勝古跡眾多,人文旅遊資源極為豐富。

南方地區:指我國秦嶺——淮河以南的、青藏高原以東的地區,包括長江中下游平原。本區西部分布有30多個少數民族,雲南省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地勢:本地區地勢西高東低,地形為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平原地區河湖眾多,水網縱橫,具有典型的南國水鄉特色。

項目
秦嶺—淮河線以北(北方地區)
秦嶺—淮河線以南(南方地區)

1月平均氣溫
低於0℃
高於℃

年降水量



主要地形
高原、平原、山地
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糧食作物
小麥
水稻

油料作物
大豆、花生
油菜

糖料作物
甜菜
甘蔗

主要水果
蘋果
柑橘

主要能源
煤、石油
水能

主要金屬礦產

有色金屬

生活主食
麵粉
大米

傳統交通工具



住宅特點
屋頂坡度較小、牆體較厚(保暖防寒)
屋頂坡度較大,牆體高(通風散熱)

運動項目
滑冰
游泳

植被
溫帶落葉闊葉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河流流量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東北地區)、兩年三熟(華北地區)
一年二熟至三熟

土地利用類型
旱地為主
水田為主

§5.3 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

1、「高寒」的青藏地區: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青藏地區的主體是由「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

高:不僅海拔高,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而且在青藏高原上還有很多高大的山脈,有些山峰的海拔在8000米以上;

寒:因為高所以寒,這里許多山峰終年積雪不化,冰川廣布,又加劇了寒冷的程度。

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原因)空氣稀薄潔凈、水汽含量很少,陽光穿過大氣時損耗少,直接輻射較強。

農作物:青稞、豌豆、小麥、油菜。宗教:藏傳佛教。地勢:山嶽縱橫,冰川廣布,交通十分困難。

2、「乾旱」的西北地區:位於長城—祁連山脈—阿爾金山脈—昆侖山脈一線以北。少數民族:蒙古族、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自然景觀由東向西,地面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沙漠的變化。

乾旱原因:地處內陸,東西距離長,區內高原面積廣大,有大興安嶺等山脈與東部平原相隔,使得越往西,受海洋的影響越小。以至於該地區河流稀少,且多內流河;農田、村鎮、城市的分布多沿河流或山麓水源呈帶狀或點狀。

牧區作物:肉、奶、皮、毛等;礦產資源:稀土礦、鎳礦、煤、石油、褐煤。

3、以牧業為主的地區:⑴牧場特色:內蒙古主要是溫帶草原牧場;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場;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場。⑵畜種特色:內蒙古的三河馬、三河羊;新疆的細毛羊;青藏的氂牛、藏綿羊;寧夏的灘羊。

***補充總結***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青藏地區
西北地區

地形特徵
高原、平原
盆地、平原、高原、丘陵
海拔最高
高原、盆地、山地

氣候特徵
夏:高溫多雨
冬:寒冷乾燥,水熱充足日照充足,氣溫低乾燥,日照充足

主要河流
黃河、黑龍江
長江、珠江
長江、黃河源頭
塔里木河

主要礦產
煤、鐵、石油
有色金屬
鉀鹽、石油
煤,石油

主要農作物
小麥
水稻、甜菜
青稞
甜菜

第六章 認識省級區域

「東南僑鄉」——福建省:地處我國東南沿海,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

「塞上江南」——寧夏回族自治區: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賀蘭山縱觀西北,六盤山綿延南部。這里以伊斯蘭教。

「天府之國」——四川省:人口眾多。

第六章 認識省級區域

6.1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此節內容參考後面「章節小結」)

「祖國心臟」——北京位置:北京市位於太行山、燕山和華北平原的結合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科研、教育、對外交往中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國際化大都市。文化: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國家圖書館、故宮博物院。人口:我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6.2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此節內容參考後面「章節小結」)

1、香港地理位置:地處南海之濱,位於廣東省珠江口東側,毗鄰深圳市。組成: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及周圍200多個島嶼組成。面積1103平方千米;人口680多萬,中國血統佔98%,其中祖籍廣東省最多,英國人和其他外國人佔2%;加工工業發達,以出口外銷為主;對外貿易是重要經濟支柱;旅遊業發達。回歸:1997年7月1日。地勢地形:香港境內多低山丘陵。國際經濟貿易中心:香港是著名的自由港,對外貿易一向是香港的主導產業。香港是世界上重要的金融中心,現有銀行180餘家,已形成比較完整的金融市場體系。發達的交通運輸:香港是亞太地區重要的交通運輸中心,有許多航線通往世界各地。香港與內地的聯系相當便利,有京九與廣深鐵路和內地相連。境內有多條高速公路、跨海大橋和海地隧道,日常交通非常便利。旅遊、信息和教育:香港是享譽全球的國際性會議和展覽中心。

2、澳門特別行政區:位於廣東省珠江口西側,毗鄰珠海市,背靠珠江三角洲,由澳門半島、氹子島和路環島三部分組成。面積27.3平方千米;人口44.5萬,中國血統佔95%以上(祖籍主要為廣東省),葡萄牙人佔3%;回歸:1999年12月20日。經濟:澳門的主要經濟支柱有博彩、旅遊、工業、建築業等。代表建築:大三巴牌坊。

6.3祖國的神聖領土——台灣省(此節內容參考後面「章節小結」)

「祖國寶島」——台灣省。台灣省位於我國東南海域,主體是台灣島,還有周圍的澎湖列島、釣魚島、赤尾嶼等。種族以漢族為主,主要少數民族為高山族。釣魚島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而不是日本領土,台灣省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領土,中國現在出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國家分裂法》來制止「台獨」行為。

地形:島內約1/3為平原,2/3為山地。玉山是台灣最高的山;濁水溪是台灣最長的河。

氣候與自然資源:台灣省大部分屬於亞熱帶濕潤氣候,只有南部沿海地區屬於熱帶氣候。台灣省平均氣溫為22℃。台灣森林覆蓋率為55%。礦產資源主要為煤、金、銅、石油、硫磺等。經濟:重點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形成「進口——加工——出口」型的經濟,即出口導向型經濟。主要城市:台北是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是台灣最大的城市;高雄是台灣第二大城市也是最大港口。台南是台灣省最早的城市。

6.4西部開發的重要陣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此節內容參考後面「章節小結」)

新疆晝夜氣溫相差大,地形特點為「三山夾兩盆」,「三山」指:阿爾泰山脈、天山山脈、昆侖山脈;「兩盆」指:准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

第七章 認識省內區域

7.1面向海洋的開放地區——珠江三角洲(此節內容參考後面「章節小結」)

7.2西南邊陲的特色旅遊區——西雙版納(此節內容參考後面「章節小結」)

第八章 認識跨省區域

8.1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黃土高原(此節內容參考後面「章節小結」)

8.2以河流為生命線的地區——長江沿江地帶(此節內容參考後面「章節小結」)

第九章 走向世界的中國(此節內容參考後面「章節小結」以及理解書本的內容)

1、基本國情: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人口眾多的國家。我國人口總數約佔世界總人口的21%。自然資源豐富,許多自然資源總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資源卻比較少。我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世界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2、區域差異:地區差異顯著是我國的基本國情之一。我國東瀕太平洋,是一個重要的海洋國家。我國陸地疆界漫長,有15個鄰國接壤。

3、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⑴要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加強與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濟合作,引進資金和先進的技術、管理經驗,努力開拓國際市場;⑵保衛世界和平,保護地球生態環境,促使人類社會的進步,肩負著重大責任:正確處理人類面臨著人口、資源、環境等問題。

秦嶺 ——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① 它是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

② 大致相當於我國冬季0℃等溫線;

③ 是我國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線大致通過的地主;

④ 是我國半濕潤地區和濕潤地區的分界線;

⑤ 是我國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

B. 初中八年級地理期中試卷蘇科版

地理江蘇用的都是人教版吧。
http://www..com/s?wd=%E4%BA%BA%E6%95%99%E5%85%AB%E4%B8%8A%E5%9C%B0%E7%90%86%E6%9C%9F%E4%B8%AD&rsv_spt=1&issp=1&rsv_bp=0&ie=utf-8&tn=home_pg&rsv_sug3=4&rsv_sug=0&rsv_sug1=4&rsv_sug4=375
希望對專你有幫助- -。屬

C. 初中同步測控優化設計八年級上冊地理答案與解析,急需啊~解析很重要……好的話可加分

盆友,抄答案是不好的,8年紀是中國地理,一定要學好,可以輔助教材來做!!!!

D. 新課標初中地理同步伴你學八年級上冊(湘教版)答案

E. 一道初中八年級上冊地理題我國東西距離,南北距離各是多少別搞錯了,偶們塊中考了。

中國領土東西跨經度有60多度,跨了5個時區,東西距離約 5200公里。 中國領土南北跨越的緯度近50度,南北距離約為5500公里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