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地理河流練習題
A. 初二地理的河流復習資料
第一名亞馬遜河亞馬遜河(南美洲)河流名稱流域面積:6,150,0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經流量:69,300億立米幹流總長度:6,400公里水能蘊藏量:27,900萬千瓦......第二名尼羅河尼羅河(非洲)河流名稱流域面積:2,900,0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經流量:840億立米幹流總長度:6,600公里水能蘊藏量:5,000萬千瓦......第三名密西西比河密西西比河 (美國)河流名稱流域面積:3,220,0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經流量:5,800億立米幹流總長度:6,020公里水能蘊藏量:4,900萬千瓦......第四名長江長江 (中國)河流名稱流域面積:1,800,0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經流量:9,600億立米幹流總長度:6,380公里水能蘊藏量:26,800萬千瓦......第五名葉尼塞河葉尼塞河(俄羅斯)河流名稱流域面積:2,580,0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經流量:6,100億立米幹流總長度:5,540公里水能蘊藏量:4,700萬千瓦......第六名剛果河剛果河(非洲)河流名稱流域面積:3,820,0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經流量:14,140億立米幹流總長度:4,630公里水能蘊藏量:39,000萬千瓦......第七名黑龍江黑龍江(亞洲)河流名稱流域面積:1,850,0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經流量:3,550億立米幹流總長度:4,350公里水能蘊藏量:3,200萬千瓦 ......第八名勒拿河勒拿河(俄羅斯)河流名稱流域面積:2,490,0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經流量:5,320億立米幹流總長度:4,400公里水能蘊藏量:6,000萬千瓦......詳細內容...第九名伏爾加河伏爾加河(俄羅斯)河流名稱流域面積:1,360,0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經流量:2,390億立米幹流總長度:3,690公里水能蘊藏量:1,400萬千瓦......第十名恆河恆河(亞洲)河流名稱流域面積:980,0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經流量:3,680億立米幹流總長度:2,527公里水能蘊藏量:15,300 萬千瓦......中國20大河流排名1、長江,長度6300公里,流域面積:1807199平方公里。2、黃河,長度5464公里,流域面積:752443平方公里。3、黑龍江,長度3420公里,流域面積:1620170平方公里。4、珠江,長度2197公里,流域面積46平方公里。5、瀾滄江,長度2153公里,流域面積161430平方公里。6、松花江,長度1927公里,流域面積545000平方公里。7、漢水,長度1532公里,流域面積:150710平方公里。8、雅礱江,長度1500公里,流域面積:129930平方公里。9、遼河,長度1430公里,流域面積:164104平方公里。10、鬱江,長度:1162公里,流域面積:90720平方公里。11、嘉陵江,長度:1119公里,流域面積:159710平方公里。12、海河,長度:1090公里,流域面積:264617平方公里。13、嫩江,長度:1089公里,流域面積:283000平方公里。14、大渡河,長度:1070公里,流域面積:90700平方公里。15、沅江,長度:1060公里,流域面積:88815平方公里。16、烏江,長度1018公里,流域面積86815平方公里。17、淮河,長度1000公里,流域面積185700平方公里。18、烏蘇里江,長度890公里,流域面積187000平方公里。 19、灤河,長度877公里,流域面積44945平方公里。20、渭河,長度818公里,流域面積107340平方公里。
B. 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地理第三章第三節河流與湖泊的復習提綱
●列表對比長江、黃河
項目 長江 黃河
發源地 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 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
源頭 沱沱河 約古宗列渠
流經省區 青、川 、藏、滇、渝、鄂、湘、贛、皖、蘇、滬 青、川、甘、寧、內蒙古晉、陝、豫、魯
流經主要地形區 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
主要支流 嘉陵江、漢江、贛江等 洮河、湟水、渭河等
流域范圍 位於秦嶺與南嶺之間 位於陰山與秦嶺之間
開發 水能(上游)、航運 水能(上游)
治理 興建中上游防護林 (略,見下表)
●黃河各河段產生災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
河 段 上 游 中 游 下 游
產生的主要災害 草地退化、荒漠化嚴重 水土流失 地上河
產生災害的原因 氣候趨於乾旱 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支流較多。黃土高原的土層舒松,植被破壞嚴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與雨水一起匯入黃河。 黃河進入下游平原,河道變寬,坡度變緩。河水流速減慢,攜帶的泥沙沉積下來,使河床逐漸抬高。
治 理 植樹種草 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 加固黃河大堤
1、長江上游水土流失嚴重;長江中下游是洪澇災害最集中、最頻繁綿地區;長江沿岸環境污染日益嚴重。
2、防治措施:①加強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主要是保護好現有森林,積極封山育林與退耕還林,坡度在25°的嚴禁開荒,25°以下的改修梯田,營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養地和人工草地。開展小流域和山區綜合治理,調整農業結構;改良土壤、推廣免耕法等農業技術措施,防治水土流失;②結合三峽等水利樞紐工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等項目建設,對長江河道及平原湖區進行綜合治理。對年久失修、功能不高的水庫、堤壩進行加固,提高防洪標准。抓好清淤疏浚、恢復河道防洪能力。嚴禁圍墾湖泊、侵佔江河、灘地、封堵江河湖泊水道、亂采江河砂石的行為。③加強工業污染防治,做好環境整治工作,對現有污染源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限期治理,按期在標。
C. 百度文庫的八年級上地理復習資料
第一章 從世界看中國
(一)疆域和行政區劃
1.位置
我國的半球位置:東半球和北半球
我國的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我國的經緯度位置:我國領土南北跨越的緯度近50度,大部分在溫帶,小部分在熱帶,沒有寒帶。我國東西跨越經度60度多,最東端的烏蘇里江畔(東9區)和最西端的帕米爾高原(東5區)時差4小時多。
我國位置的優越性:
緯度位置:我國領土大部分位於北溫帶,小部分在熱帶,熱量豐富,南北相差近50個緯度,致使我國南北氣候差異大,為我國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
海陸位置:我國東臨太平洋,使東部地區深受海洋的影響,降水較多,有利於農業生產,還有利於開發海洋資源,發展海洋事業。又由於有許多優良港灣,有利於發展海上交通,與各國交往。西靠亞歐大陸,陸上交通便利,現已開辟了橫貫東西的亞歐大陸橋,可直接與各國直接往來。
2.遼闊的疆域
我國領土遼闊廣大,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差不多同整個歐洲面積相等。我國領土的四端為:最東端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135ºE多),最西端在帕米爾高原附近(73ºE),東西相距約5000千米,南端在曾母暗沙(4ºN)、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53ºN)多,南北相距約5500千米。
東西跨度大,當東部烏蘇里江已經撒滿陽光的時候,最西端的帕米爾高原還是滿天星斗的黑夜,兩地存在著晨昏差異
南北跨度大,當海南島進入春耕季節時,黑龍江還是一片冰天雪地。存在著季節差異。
3.疆界和鄰國
我國陸上疆界兩萬多千米與我國相鄰的國家有14個。東鄰朝鮮,北面是俄羅斯、蒙古,西北和西南面同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接界。南接越南、寮國、緬甸。
我國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瀕臨的近海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我國的領海,是指從海岸基線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渤海和瓊州海峽為我國內海。沿海分布有台灣島(最大島)、海南島、舟山群島(最大群島)、南海諸島等5000多個大大小小的島嶼。同我國隔海相望的鄰國有: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和印度尼西亞六個國家。
4.行政區劃
我國現在行政區基本劃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縣(自治縣)和鄉(鎮)三級,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二)人口和民族
1.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
我國約有12.95億人口(2000年),約佔世界人口總數的22%(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人口的分布是大致以黑河-騰沖為界,東南多,西北少。
2.華僑與華人
我國的有3000多萬華僑和華人分布世界各地。僑胞原籍以廣東、福建兩省最多,這兩省許多地方一向以僑鄉著稱。
3.控制人口增長速度,提高人口素質
我國人口的突出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因此,推行計劃生育仍然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控制人口速度,提高人口素質,仍然是加速實現四化的當務之急。
4.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全國共有56個民族。漢族人口最多,約佔全國人口的92%。其他55個民族人口較少,統稱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有1500多萬。人口在400萬以上的還有滿、回、苗、維吾爾、彝、土家、蒙古、藏族等。漢族分布遍及全國,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等邊疆地區。總之各民族的分布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
(三)地 形
1、我國的地形特徵
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種地形齊備,山區面積廣大,約佔全國面積的2/3;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三階梯狀分布。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為第一階梯。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以西與第一階梯之間為第二級階梯,海拔在1000米一2000米之間,主要為高原和盆地。第二階梯以東,海平面以上的陸面為第三級階梯,海拔在500米以下,主要為丘陵和平原。
復雜多樣的地形,形成了復雜多樣的氣候;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點,有利於濕潤空氣深人內陸,供給大量水汽;使大河滾滾東流,溝通東西交通;大河由高一級階梯流人低一級階梯的地段,水流湍急,產生巨大的水能。
2.主要山脈分布
東西走向的三列:由北而南為天山-陰山-燕山;昆侖山-秦嶺;喜馬拉雅山脈-南嶺。東北-西南走向的三列:從西而東為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長白山-武夷山;台灣山脈。
南北走向的2條:賀蘭山、橫斷山。西北-東南走向的有3條:阿爾泰山、祁連山和小興安嶺。在我國和尼泊爾交界處的喜馬拉雅山脈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3.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
四大高原的特點和分布:青藏高原位於我國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國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其特點是高峻多山,雪山連綿,冰川廣布,湖泊眾多,草原遼闊,水源充足。內蒙古高原在我國北部,包括內蒙古大部和甘、寧、冀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是我國第二大高原。其特點:地面開闊平坦,地勢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黃土高原位於海拔為1000米一2000米。地面覆蓋著疏鬆的黃土層,是世界上黃士分布最廣闊、最深厚的地區;水上流失嚴重,千溝萬壑。雲貴高原岩溶地形廣布,山嶺起伏,崎嶇不平。
四大盆地的分布及特點:四川盆地位於四川東部,因廣布紫色砂頁岩,有『紅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稱,是我國地勢最低的盆地:塔里木盆地位於新疆南部,呈環狀分布,是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中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我國最大的沙漠。柴達木盆地位於青海省西北部,大部分為戈壁、沙漠,東部多沼澤、鹽湖,是我國地勢最高的典型的內陸高原盆地。
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點:東北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稱,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平原。華北平原地勢低平,千里沃野,是我國第二大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位於長江中下游沿岸,地勢低平,河網密布,湖泊眾多。
主要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暖溫帶)、東南丘陵(亞熱帶)等。
(四)氣 候
l.氣溫和溫度帶
我國屬季風性氣候區,冬夏氣溫分布差異很大。氣溫分布特點為:冬季氣溫普遍偏低,南熱北冷,南北溫差大,超過50OC。主要原因在於:冬季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獲得太陽能量少;緯度影響:冬季盛行冬季風。夏季全國大部分地區普遍高溫(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溫差不大。主要原因在於:夏季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獲得熱量多;夏季盛行夏季風,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上升到最高值;夏季太陽高度大,緯度越高,白晝時間越長,減緩了南北接受太陽光熱的差異。
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鎮,夏季最熱地地方是吐魯番(火州),重慶、武漢、南京號稱我國「三大火爐」。
活動積溫和生長期:我國各地的活動積溫,一般來說,由南向北逐漸降低。作物能夠成熟的次數也減少,生長期也變短。
2.降水和干濕地區(東西干濕差異)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點及其成因:降水量的地區分布:分布極不均勻,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我國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灣的火燒寮,最少的地方則是吐魯番盆地中的托克遜。
成因:我國東南臨海,西北深入到亞歐大陸內部,夏季能帶來大量降水的夏季風,受重重山嶺的阻擋和路途越來越遠的制約,影響程度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小。
降水的季節變化 我國各地降水量季節分配很不均勻,全國大多數地方降水量集中在五月到十月(夏秋季節)。這個時期的降水量一般要佔全年的80%。就南北不同地區來看,南方雨季開始早而結束晚(雨季長,河流汛期長),北方雨季開始晚而結束早(雨季短,河流汛期短)。
成因:我國降水量的這種時間變化特徵,是與季風因鋒面移動產生的雨帶推移現象分不開的。五月份,北上的暖濕氣流與南下的冷空氣在南嶺一帶相遇,雨帶在此徘徊,華南雨季開始;六月份,雨帶隨鋒面推移到長江流域,並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大約擺動一個月左,陰雨連綿,此時正值梅子黃熟時節,稱為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季節;七、八月份,雨帶隨鋒面推進到華北、東北等地,我國北方降水量顯著增加;九月份,北方冷空氣勢力增大,雨帶隨鋒面迅速撤回到長江以南,加上有台風雨配合,此時華南雨水仍較多。
我國干濕地區的劃分;根據降水量與蒸發量的關系,我國從東南沿海到西北內陸可劃分為四類干濕地區
3.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
氣候類型多種多樣、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是我國氣候兩大主要特徵。季風氣候的特徵是:冬季吹偏北風,寒冷乾燥;夏季吹偏南風,溫暖濕潤。
季風和季風的形成:季風是指隨季節變化而風向相反的風。海陸(熱力)差異是形成我國季風的主要原因。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習慣上把我國境內受夏季風影響明顯的地區稱季風區;把受夏季風影響不明顯的地區稱非季風區。其界線大致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以東以南的地區為季風區。
4.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有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氣溫主要受緯度位置的影響,南北差異大;降水主要受海陸位置(季風)的影響,東西差異大;地形,指地勢高低和山脈走向的影響,地形多種多樣使我國氣候復雜多樣。
5.氣候的優缺點及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我國氣候的主要優點是:復雜多樣的氣候,有利於多種植物和農作物的生長,為我國提供了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我國季風氣候區廣大,雨熱同期對農作物、樹木、牧草的生長和成熟有利;夏季高溫,擴大了喜溫作物生長的北界,我國是水稻生長北界最北的國家。我國氣候的主要缺點是:受季風強度的影響,各地降水的年際變化很大,易產生水旱災害;寒潮、霜凍和台風引起的災害性天氣,危害農作物的收成。
(五)河流與湖泊
1.外流區和內流區
直接或間接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稱為外流區。最終不流入海洋,流入內陸湖泊或中途消失的河流叫內流河。內流河的流域稱為內流區。
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徵:以秦嶺-淮河一線為界,南、北方外流河水文特徵差別明顯:南方外流河流量大,水位季節變化較小,汛期較長,含沙量小,無結冰期;北方除黑龍江等少數河流外,河水的流量小,水位季節變化大,汛期較短,含沙量大。其原因是南方降水量大,雨季長,植物較茂盛,河流的泥沙含量少,冬季氣溫在0OC以上。北方正好相反。
主要內流河及其水文特徵:我國內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塔里木河是我國最大內流河。高山冰雪融水是內流河的主要水源,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徵與季節密切相關。
2.長江
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正源是沱沱河,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東西南側,全長6300千米,流經青、川、渝、藏、滇、鄂、湘、贛、皖、蘇、滬等11個省、市、自治區,注入東海。從格拉丹東雪峰至湖北宜昌為長江上游,峽谷多、水流急、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是其水文特徵,聞名的長江三峽(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就位於長江上游;從宜昌到江西湖口為中游,這一段長江河道彎曲,湖泊多,支流多;從湖口以下到長江口為下游,這一段支流少,江闊水深,河段受海潮的影響,水位定時漲落。長江自古以來就是我國東西航運大動脈,長江航線具有運量大。投資省、成本低等優點,長江水能資源蘊藏量佔全國的三分之一,素有「黃金水道」之稱 。
3.黃河
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發源於西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流經青、川、甘、寧、內蒙古、晉、陝、豫、魯等9個省、自治區(青四甘寧內蒙古,直下陝晉拐豫魯),注入渤海,從巴顏喀拉山的北麓至內蒙古河口鎮為上游,上游的青海段,河水清澈,水流緩慢;青海省東部的甘肅段,峽谷多,水變渾,水量增大;青銅峽以東的定蒙段,水流平穩,水量變少。從河口鎮到河南盂津為中游,先後接納了汾、渭等數十條支流,水深流急,含沙量大;孟津以下為下游,流經平原,河寬水緩,泥沙沉積成為「地上河」。 每年秋末和冬初,黃河的上游和下游(低緯流向高緯段)常有冰壩阻塞水流的凌汛現象,解放前幾乎年年因凌訊決堤而泛濫成災。治黃的關鍵是泥沙問題。
4.湖泊
我國的湖泊眾多,天然湖泊有2000多個,主要的淡水湖有:江西的鄱陽湖、湖南的洞庭湖、江蘇的太湖和洪澤湖、安徽的巢湖。位於青海省的青海湖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鹹水湖。位於西藏中部的納木錯是我國第二大鹹水湖,也是我國最高的湖泊。
(六)我國的資源
1.我國自然資源的總特徵是:總量大,人均不足
2.土地資源:土地資源的利用類型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設用地,前三者屬於農業用地,後者為非農業用地。我國國土遼闊,土地資源總量豐富,且利用類型齊全,為全面發展農業提供了有利條件;但我國人均耕地量少,各類土地利用類型所佔比例也不合理(耕地林地比重小,難利用的土地多,後備土地不足);土地利用過程不盡合理,破壞土地資源的現象比較嚴重;土地分布不均勻(耕地主要分布在東部濕潤半濕潤的平原地區,林地分布在東部濕潤的山區,草地分布在西部半乾旱的內陸地區)。因此,「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每年的6月25日,是我國土地日
3.水資源:我國水資源總量世界第6位,人均僅為世界的1/4。且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勻(南方多北方少,東部多,西部少,夏秋多,冬春少)制約的水資源的可利用性。解決水資源問題一方面興修水庫,另一方面跨流域調水(南水北調工程必須掌握)以解決時空分布不均是問題,更為重要的是,在水資源的利用過程中,節約用水,防治水污染勢在必行。
(七)中國的經濟發展
逐步發展的交通運輸
交通是發展經濟的先行官
1.主要鐵路干線
隨著2006年7月1日青藏的開通,我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了鐵路。南北干線主要有:京哈一京廣線;京滬線、京九線;焦柳線、寶成一成昆線。東西干線有濱洲-濱綏線,京秦一京包一京蘭線,隴海一蘭新線,滬杭一浙贛一湘黔一貴昆線,正在建設中的南疆鐵路將使隴海——蘭新線延長到我國最西部邊疆城市喀什市,是我國通往中亞的重要通道。
2.認識一些交通運輸樞紐如北京、鄭州等城市,會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交通運輸方式
因地制宜地發展農業
3.農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我國農業的發展存在著東西部、南北方的地區差異:西部地區主要發展畜牧業,東部地區主要發展種植業:地區 耕地類型 作物熟制 主要農作物
秦嶺-淮河以北 旱地 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小麥、花生、甜菜和棉花
秦嶺-淮河以南 水田 一年兩到三熟 水稻、油菜、甘蔗和棉花
農業的發展要注意因地制宜,除了要考慮當地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以外,社會經濟條件也是制約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我國農業發展方針:首先,提高糧食生產能力,是頭等大事;其次調整農業結構、發展多種經營;再次,運用農業科技,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的農業。
從區域規劃上看,我國東部沿海地區要大力發展出口創匯農業,中部地區建立高產高效的農產品基地,西部則要退耕還林、退耕還草,發展生態農業、特色農業。
4.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我國工業分布不均勻,多沿交通線(鐵路線——京哈、京廣、哈大等、公路線、河流——長江、海邊(遼中南、京金唐、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分布。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能源開發地帶(上游水能,中下游煤和石油),現在我國各地區正在經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D. 八年級地理下冊南方地區的山脈,河流,地形
第一節 南方地區:
一、位置范圍 以東 東海,以南 南海,以西 青藏高原,以北 秦嶺、淮河:范圍
長江中下游地區、南部沿海地區和西南地區;面積 25%;人口
55%,漢族占絕大多數,少數民族有30多個,人數5000多萬,主要分布在廣西、雲、貴、川、渝、湘、瓊等省區。人數較多的有:壯、苗、彝、土家、布
依、侗、白、哈尼、傣、黎等。地形: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分布(東南沿海受夏季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影響大-水田;四川盆地-紫色土富含磷、鉀等養
分;成都平原-天府之國;南方地區-魚米之鄉;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勢平坦,河網密布,土壤肥沃,農業開發歷史悠久-單季水稻、油菜、冬小麥的主要產區);河
湖:長江、京杭運河、華南大動脈-珠江水系、沿海港口。
二、氣候
類型: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判別:最高氣溫28℃~30℃,最低0℃以上;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濕潤;
三、農業發展及問題 主要農產品糧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經濟作物:棉花;
植被和果樹:亞熱帶、熱帶經濟作物和林果(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植桑養蠶-蠶絲的主要產區;海南島、雷州半島、雲南南部是天然橡膠的生產基地);
主要水果:兩廣、閩、台勝產甘蔗;南部沿海地區出產香蕉、荔枝、龍眼、菠蘿、柑橘、桂圓等水果;海南島出產椰子;礦產資源:有色金屬;主要能源:核能和水能豐富;
四、工業發展及問題
長江中下游工業帶(上海、南京、杭州-綜合工業區;武漢-鋼鐵、輕紡;湘、贛地區-有色金屬);南部沿海外向型工業帶[有南通、上海、寧波、溫州、廣州、湛江、北海等開放城市;經濟特區有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島等;主要工業部門有家用電器、、服裝、食品、玩具製造等以出口為主的加工工業和製造業];西南地區[宜昌、重慶-電力、鋼鐵;攀枝花、六盤水-鋼鐵、煤炭;西昌-火箭發射基地。
經濟林木有:茶、油茶、油桐、漆樹、毛竹、杉樹、樟樹;發展了制茶、絲綢、食品、建築材料等工業
五、風俗習慣
人民主食:大米
傳統民居特點:注意通風散熱,以南北朝向為主,瓦房屋面較陡
交通工具:傳統:船舶;現代:船舶
運動項目:游泳、龍舟竟賽
六、生態環境及治理
長江中下游、淮河流域是我國洪澇災害頻繁發生的地區。98年大洪水使湖北、湖南、江西的受災面積達一萬平方千米,損失百億元:加固堤壩;疏浚水道;重點限期治理污染源。
紅壤是在高溫多雨的環境下發育而成的,含鐵、成風較多,有機質少,酸性強,土質粘重,是我國南方的低產土壤之一,需要改良:增施有機肥料、補充熟石灰等以改變土壤的酸性,種植茶樹、油樹、杉樹、馬尾松等耐酸性經濟林木以抑制土壤的粘性。
七、主要城市
上海
E. 八年級上半學期地理河流與湖泊這一節需要記些什麼
1.主要是我國的河流,北方的和南方的河流有啥區別,從流量,汛期含沙量,有無回解冰期,降水量答,氣溫的年變化,
2黃河的泥沙的治理,長江的如何開發,是重點,會有探討問題,或是看圖回答問題.
3.河流還有,內流河,外流河,及水系,區域,
4.我國湖泊的作用,最大的湖泊名稱等.
5.圖:黃河水系圖,長江水系圖,記得上游,中游下游的分界線,流經的省市名稱.
F. 八年級地理上冊總復習題!!!快幫我寫!!!明天考試 期末!!!
中國地理上冊 復習題
1、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位於(東半球、北半球),面積(960萬)平方千米。我國領土大部分在(溫帶),小部分在(熱帶),沒有(寒帶)。我國東西跨越(五)個時區。
2、領土的四端:最北(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中心),最南(曾母暗沙),
最東(黑龍江與烏蘇里江的匯合處),最西(帕米爾高原)。
3、識記我國瀕臨的海洋、內海、海峽、島嶼及鄰國(見P4頁圖)。我國領海從北向南分別為(渤海)(黃海)(東海)(南海),我國的兩大內海分別是(渤海)和(瓊州海峽)。我國共有(14個)陸上鄰國和(6個)隔海相望的鄰國。
陸上鄰國助記歌謠:東朝鮮,北蒙古,東北、西北俄羅斯,西有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不丹,南有緬老和越南。 海上鄰國助記歌:隔海相望六國家,東有韓國和日本 ,南有馬文和印尼,東南有個菲律賓。
4、我國陸上國界線長達(2萬)千米,我國的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我國管轄的海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共有(6500多個)島嶼。我國的三大島嶼分別是(台灣島)、(海南島)和(崇明島)。
5、我國現在行政區基本劃分為(省、縣和鄉)三級,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識記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見P7頁圖、P8表)
助記歌謠 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二寧青陝甘。雲貴藏川北上天,重蒙台海福吉安
6、2000年我國總人口數為(12.95億),約佔世界的(21.2%),居世界(第一位)。雖然我國實行(計劃生育)的人口政策,但由於我國人口的(基數大,青少年的比重大),人口總量還將持續增長。
7、我國人口分布(不平均),人口的分布大體以(黑龍江省的黑河—雲南省的騰沖)為界,(東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農村)人口比重大,(城鎮)人口比重小。我國人口最多的省份是(河南省),人口最少的是(澳門)。
8、我國人口的突出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人口數量的增長,要同(經濟的發展)和(資源、環境)的條件相適應;我國政府把實行(計劃生育)作為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其基本內容是(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9、我國的民族政策是:(各民族不論大少,一律平等)。我國共有(56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最多,約佔全國總人口的(92%),主要集中分布在(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55)個,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少數民族分布在(東北、西北和西南的邊疆地區)。各民族分布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居住)的特點。(雲南省)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
10、了解部分民族獨特的民族風情(蒙古族的那大慕大會、傣族的潑水節、漢族的賽龍舟等節日),知道部分民族樂器。
11、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面積廣大)。我國山區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2/3)。見P20頁圖、23頁圖 (青藏高原)為(第一階梯)。(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一線以西與第一階梯之間為第二級階梯,主要地形為(高原和盆地)。第二階梯以東為第三級階梯,主要地形為(丘陵和平原)。第一階梯與第二階梯的分界線是(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
12、我國的地形特點對氣候、經濟的影響:①有利影響:多種多樣的地形有利於我國農業因地制宜發展多種經營;
②不利影響:山區面積廣大,耕地有限,交通不便。
13、我國地勢特點對我國氣候、河流的影響:①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點,有利於濕潤空氣深人內陸,供給大量水汽;②使大河滾滾東流,溝通東西交通;③大河由高一級階梯流人低一級階梯的地段,水流湍急,產生巨大的水能。
14、識記我國主要山脈的走向和分布(P21頁圖)
山脈助記歌謠:東西走向有三橫,北天陰,中昆秦,湘贛粵桂夾南嶺。東北—西南有三撇,興安太行巫雪峰,台灣山脈東分布,長白武夷夾當中。弧形山脈氣勢雄,喜馬拉雅似卧龍。
15、識記四大高原和盆地、三大平原和丘陵的名稱、分布、特點。(見P23頁-27頁圖表文)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三大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
16、中華五嶽:東岳泰山在山東,西嶽華山在陝西,南嶽衡山在湖南,北嶽恆山在山西,中嶽蒿山在河南。
17、我國冬季氣溫分布的特點是:(冬季南北溫差很大,越往北去,氣溫越低)。
主要原因在於:南北緯度跨度大。
18、我國夏季氣溫分布的特點是:(夏季南北普遍高溫),青藏高原除外。
主要原因在於:夏季太陽直射北半球,北方白晝時間長
19、我國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鎮),夏季最熱地地方是(吐魯番)。(青藏高原)成為我國夏季氣溫最低的地方是因為(地勢高)。
20、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有(位置、地形和季風)。位置,指(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影響;地形,指(地勢高低和山脈走向)的影響;季風,指(冬季風和夏季風)的影響。
21、氣候的優缺點及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我國氣候的主要優點是:復雜多樣的氣候,有利於多種植物和農作物的生長,為我國提供了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我國季風氣候區廣大,雨熱同期對農作物、樹木、牧草的生長和成熟有利;夏季高溫,擴大了喜溫作物生長的北界,我國是水稻生長北界最北的國家。
我國氣候的主要缺點是:受季風強度的影響,各地降水的年際變化很大,易產生旱澇災害;寒潮、霜凍和台風引起的災害性天氣,危害農作物的收成。
22、我國溫度帶的分布(見P30-31圖表)。我國習慣上劃分為五個溫度帶和一個高原氣候區。溫度帶從北到南依次為:(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
23、我國干濕地區的分布(見P33圖表)根據(降水量)與(蒸發量)的關系,我國從東南沿海到西北內陸可劃分為四類干濕地區: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半乾旱地區、乾旱地區。
24、我國主要氣候類型。(見P34頁圖)我國是世界上氣候類型最多的國家之一。我國東半部有大范圍的(季風)氣候,自南向北有(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西北地區大都是(溫帶大陸性)氣候。青藏高原區是獨特的(高原)氣候,有明顯的(垂直)氣候特徵。
25、我國年降水量分布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我國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灣的(火燒燎),最少的地方則是吐魯番盆地中的(托克遜)。
成因:我國東南臨海,西北深入到亞歐大陸內部,能帶來大量降水的夏季風,受重重山嶺的阻擋和路途越來越遠的制約,影響程度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小。
26、我國的夏季風,既有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也有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海陸差異)是形成我國季風的主要原因。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大致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27、國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兩季),佔到全年降水量的(80%)。(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季長);(北方)雨季開始晚、結束早、(雨季短)。我國降水量的年際變化,(南方)較小,(北方)較大。
28、推移規律:五月份在(華南沿海);六月份北進到(江淮流域);七、八月份北進到(華北、東北)等地,九月份撤回到(華南地區和西南地區)。
成因:我國雨帶的推移是與夏季風的進退分不開的。
29、國氣候的特徵是:(氣候復雜多樣、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
30、殊天氣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風)(沙塵暴)等。
31、(季風)的影響是導致我國降水的時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夏季風)的強弱是造成我國「旱澇」的首要因素,沙塵暴主要在我國(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的(冬春)季容易出現,台風主要發生在我國的(廣東、福建、台灣)一帶,梅雨主要影響(江淮)流域,(寒潮)除了對雲南、西藏、海南、台灣影響少外,我國絕大部分受之影響。
32、(洪澇)和(乾旱)是對我國影響最大的氣候災害。
33、(長江中下游地區)既有(梅雨)、又有(伏旱)。
34、直接或間接流人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不流人海洋,流人內陸湖泊或中途消失的叫(內流河)。
我國外流區約佔全國總面積的(三分之二),而外流河的水量佔全國河流總水量的(95%)。(額爾齊斯河)是我國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
35、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徵:
北方河流:水量不大、汛期較短、河流含沙量大、冬季有結冰期;
南方河流:水量豐富、汛期長、含沙量小、無結冰期。
36、(長江)是我國水量最大的河流,(珠江)是我國汛期最長的河流。珠江的水量是(黃河)的7倍。(黑龍江)的結冰期最長
37、(塔里木河)是我國最大的內流河,河水主要來自天山、昆侖山的(冰雪融水)
38、(京杭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人工運河,全長(1800)千米。京杭運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自北向南經過(京、津、冀、魯、蘇、浙)六省市,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它的年運輸量僅次於(長江),居我國內河航運的第(二)位。
39、我國的湖泊眾多,天然湖泊有2000多個,主要的淡水湖有:江西的(鄙陽湖)、湖南的(洞庭湖)、江蘇的(太湖)和(洪澤湖)、安徽的(巢湖),其中(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位於青海省的(青海湖)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鹹水湖)。
40、長江發源於(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脈),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從源頭至湖北宜昌)為上游,(宜昌到江西湖口)為中游,(湖口以下)為下游。長江 共流經(11)個省區。
助記歌謠:青和藏,川渝雲,兩湖贛皖蘇滬城,浩浩盪盪入東海,六三零零,航運忙不停。
41、長江主要支流見圖P46。(漢江)與長江交匯於(武漢),嘉陵江與長江交匯於(重慶)。長江幹流的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其中(自源頭至宜賓)是長江水能資源最豐富的河段。幹流上的水利工程主要有:宜昌以西的(葛洲壩水利樞紐),正在修建的是(長江三峽)工程。長江洪水對(中下游平原地區)最有危害,(防洪)成為綜合治理長江的首要任務。
42、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上的(巴顏喀拉山)注入(渤海),全長(5464千米)。(從源頭至內蒙古的河口鎮)為上游,(河口到河南的舊孟津)為中游,(舊孟津以下)為下游。黃河共流經(9)個省區。
助記歌謠:發源青海川甘寧,途經內蒙晉與秦,再經豫魯入渤海,五四六四略呈「幾」字形。
43、黃河主要支流見圖P49。(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下游形成(地上河),(龍羊峽)是我國黃河上的第一個水電站,(劉家峽、三門峽)是主要的水電站,黃河流域最大的水利工程是河南(小浪底)水利樞紐,。
44、治黃的關鍵在於(治沙),黃河泥沙90%來自(中游),因此,加強(中游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是治黃的根本,根本措施是(造林種草)。
45、自然資源主要包括(氣候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等。
46、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徵是(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佔有資源量不足)。
47、我國水資源的地區分布特點是:(具有顯著的不均衡性,具體表現為「東多西少,南多北少」)而耕地資源的分布是(南少北多),所以我國的水土資源(配合不協調)。缺水最嚴重的地區是(華北地區)。水資源在時間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際變化大)的特點。(河流和湖泊)是我國主要的淡水資源。
48、解決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的辦法是(跨流域調水),如(引灤入津,引黃濟青,南水北調工程等);解決水資源季節變化大的辦法是(興修水庫)。南水北調工程是把(長江水)調往(華北和西北),有(東線、中線、西線)三種調水方案。
49、解決水資源不足的其他途徑:節約用水,科學用水,保護水資源,防止水污染。
50、我國水能資源蘊藏量達(6. 8億)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其中,70%分布在(西南三省)和(西藏自治區),主要分布在(長江水系、雅魯藏布江水系、黃河水系和珠江水系)。
51、我國土地資源的特徵是(人多地少、類型齊全、區域差異明顯),我國土地利用的基本國策是(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52、我國耕地分布在(東部季風我的平原和盆地地區);草地分布在(內蒙古的東部、青藏高原的東部與南部);林地分布在(東北、西南深山區和邊疆地區,以及東南部山地)。
53、我國的三大林區是:(東北林區、西南林區、東南林區)。目前我國正在建設的「三北」防護林,地跨(東北、華北、西北),規模巨大。
54、我國的煤、鐵、石油、有色金屬礦的主要產地。(見書P55—P56圖)
助記歌謠:主要油田:大慶中華勝利了,西北克冷玉門關。
主要鐵礦:遼鞍(山)、本(溪),冀遷安。內蒙白雲(鄂博),皖馬鞍(山)。 鄂大冶,甘鏡鐵(山)。四川攀枝(花),瓊石碌。
主要煤礦:山西大同與西(山)陽(泉),雞西鶴崗黑龍江。山東兗州江蘇徐(州),安徽兩淮(淮南淮北),冀峰(峰)開(灤)。遼寧阜新貴六(盤)水,河南有個平頂山。
主要有色金屬礦:大余鎢,個舊錫,銅礦集中在德興。平果鋁,招遠金,水口鉛鋅一共生。錫礦山區卻產銻,銅仁無銅偏產汞。白雲鄂博多稀土,金昌鎳都更著名。
55、我國的四大漁場是:(舟山漁場)(黃渤海漁場)(南海漁場)(北部灣漁場)。其中(舟山漁場)是我國最大的漁場;我國的四大著名海產是(大黃魚)(小黃魚)(帶魚)(烏賊)。東海素有(「天然魚倉」)之稱。
56、舟山漁場形成的有利條件:①位於中低緯度海域; ②位於寒暖流的交匯處; ③位於長江入海口。
57、我國的海鹽產量居世界首位。主要鹽場有(長蘆鹽場)(鶯歌海鹽場)(布袋鹽場)。我國的海鹽生產主要集中在(淮河)以北的北方鹽區,渤海西岸的(長蘆鹽場)是我國最大的鹽場。
58、長蘆鹽場形成的有利條件:地勢平坦,光照充足,降水較少,適於曬鹽。
59、我國的沿海大陸架上,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 )。中國的大陸架包括(渤海、黃海)的全部,(東海)的大部分,(南海)的一部分。
60、理解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識記課本P77表)
秦嶺—淮河是我國東部重要的地理界線。它是南北方地區的劃分界線。它反映出了它的南北兩側區域在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的生產生活習慣等方面存在顯著的差異。
同時它也是0度等溫線與800毫米等降水量線所經過的地方。因此它又是濕潤地區與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
61、劃分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界線分別是:(秦嶺淮河)線、(400毫米 )等降水量線、(青藏高原 )邊緣線。
62、列表比較我國南方地區、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的地理差異(比較地形特徵、主要地形區、主要氣候類型、氣候特徵、主要河流、主要礦產、主要農作物、在全國的面積和人口比重、主要的農業地區、工業分布)(記P97表)
63、(北方地區)是我國(最大的能源)基地。(山西)是我國生產煤炭最多的省份。北方的四大古都為:(西安、北京、洛陽、開封)。
64、成都平原素稱(「天府之國」),長江中下游平原是富庶的(「魚米之鄉」)。我國熱帶作物的主要生產基地是(海南島)(台灣島南部)(雷州半島)(雲南西雙版納)。
65、南方地區水果中(柑橘)產量最大,分布最廣。盛產甘蔗的是(兩廣、閩、台),天然橡膠產地是(海南島、雷州半島和雲南南部)。
66、青藏地區民族以(藏族)為主。藏族人多信(藏傳佛)教,拉薩的(布達拉)宮是著名的藏傳佛教聖地。
67、青藏地區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我國在此設立了(「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本區的珍稀動物有(藏羚羊)、(雪豹)、(野驢)等。
68、青藏地區自然環境的主要特徵是(氣候高寒、日照強)。主要的農作物有(青稞、豌豆、小麥、油菜)。主要牲畜有(氂牛、藏綿羊、藏山羊)等。被稱為「高原之舟」的是(耗牛)。重要的農業基地是(湟水谷地)、(雅魯藏布江谷地)。
69、(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南段(格爾木-拉薩)正式通車,標志著世界上海拔最高,路線最長的高原鐵路修建成功。修建青藏鐵路的主要困難是:(凍土層的影響、高原缺氧、廣布的荒漠以及多山的地形)增加了建設的難度和成本。
70、西北地區少數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維吾爾族和回族信仰(伊斯蘭教)。
71、西北地區自然環境的主要特徵是(乾旱)。西北地區農業以(畜牧業)為主,(綠洲)農業比較發達。綠洲上盛產(哈蜜瓜、西瓜、葡萄、無花果)等。新疆的地形特徵可概括為(「三山夾兩盆」)。
72、西北地區農業發展依靠(河水、高山融雪、地下水)灌溉,(吐魯番葡萄、哈密瓜、新疆長絨棉)都聞名國內外。
73、西北地區以(乾旱)為主,地面植被主要是(草原、荒漠),河流稀少,多(內流河、內流湖)。(吐魯番盆地)海拔(-155米),為我國地勢最低處,我國最大的盆地上(塔里木盆地),其中有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74、西北地區是我國生態環境最為(脆弱)的地區。產生這一「惡果」的原因是由於人們(濫砍濫伐森林,超載放牧,盲目開墾)等,導致沙塵暴不斷,危及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重建西部生態環境)成為加速西部經濟發展的首要任務。具體措施是:(植樹種草,退牧還林還草,建設生態林)。
75、新疆的(塔克拉瑪干)是我國新興的石油工業基地。西氣東輸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的(輪南)氣田,往東直通(南京)(上海)。
76、黃土高原地表溝壑縱橫,是由於(水土流失)造成的。解決的辦法:植樹造林、退耕還林、打壩淤地等。
77、治理長江洪水災害的措施有:
在中上游植樹造 林,保持水土; 實施退田還湖,增強湖泊的調洪、蓄洪能力; 疏浚河道,提高泄洪能力; ④修建防洪電站,調節洪峰; ⑤加固大堤; ⑥建立洪水預警機制。
78、華北地區缺水的主要原因
、自然因素主要是華北地區多為半濕潤半乾旱地區,降水少,蒸發量大,水資源不足;
、人為因素有華北地區人口密集,耕地面積廣,工業發達,工農業和人民生活用水需求量大。
這一對矛盾自然使華北地區成為我國缺水最嚴重的地區。
79、黃土高原以出產(穀子)為主,居民以(小米)為主食,住(窯洞)。
80、東北平原的環境問題是(黑土流失),華北平原則受(旱澇災害、鹽鹼化和風沙)的威脅,黃土高原(黃土裸露,溝壑縱橫,水土流失嚴重)。
81、東北、華北地區居民以(麵食)為主食,黃土高原居民以(小米)為主食,房屋建築注重(防寒保溫)。
82、在我國東西走向的山脈中,位於最南的是(南嶺),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中位於最西的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83、位於太行山以西的是(黃土)高原,位於天山南側的是(塔里木)盆地。被稱為「塞外江南」的是(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84、我國五個經濟特區是: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島,其中(海南島)是最大的經濟特區。
85、北回歸線由東向西經過我國的的(台灣)(廣東)(廣西)(雲南)四省。我國屬熱帶季風氣候的四個地區分別是(雲南省的西雙版納)、(海南島)、(廣東省的雷州半島)和(台灣省的南部)。
86、與我國有不連續邊界線的國家有(俄羅斯)與(印度)兩個
87、東北平原盛產(春小麥,玉米、大豆、高粱和甜菜),華北平原是我國盛產(冬小麥、棉花和花生)的地區。黃土高原出產(穀子)。
88、中國位於浙江省的核電站是(秦山)核電站,位於廣東省的是(大亞灣)核電站。
89、衛星雲圖中藍色表示(海洋),符號「 」表示(雷雨)。
90、南北方農業及生活習俗差異
耕地類型 作物熟制 糧食
作物 油料
作物 糖料
作物 纖維
作物 主要
水果 主食 傳統交通工具 住宅特點
南方地區 水田 一年兩熟
或三熟。 水稻 油菜 甘蔗 棉花 柑橘 大米 船舶 通風散熱
北方地區 旱地 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小麥 花生 甜菜 棉花 蘋果 麵食 馬車 防寒保溫
91、長江與黃河的比較
河流 源頭 長度 注入 上中下游劃分 水利工程 備注
長江
黃河
92、中國地理重要的地理界線:
人口分布分界線:黑河——騰沖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岡底斯山
地勢第一階梯與第二階梯分界線: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
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分界線:大興安嶺 ——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分界線:秦嶺——淮河線
93、中國主要油田:
油田名稱 大慶 中 原 華北 勝利 遼河
所在省區 黑龍江 山東和河南之間 河北 山東 遼寧
G. 八年級上地理選擇題及答案(多一點)
一、知識梳理
中國的疆域
(1)位置
半球位置:東半球和北半球
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2)疆域
北: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
跨緯度近50度
南: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
東: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的相交處
跨經度60多度
西:新疆帕米爾高原
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五帶位置:大部分在溫帶、小部分在熱帶、沒有寒帶。北回歸線穿過台、粵、桂、雲四省區
(3)瀕臨的海洋
東臨四海/洋
北→南: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太平洋
領海:海岸基線至12海里的海域,領土的一部分——約300萬Km²
內海:渤海和瓊州海峽
海陸位置的優越性:東部深受季風影響,有利農業生產,沿海便於發展海洋事業同海外各國交往,西部陸上交通可同中亞、西亞和歐洲直接往來
(4)陸界和鄰國
陸界:長2萬千米
陸上鄰國(14個)
東:朝鮮 北:俄羅斯、蒙古
西北:哈薩克、吉爾吉斯坦、塔吉克 西:阿富汗、巴基斯坦
西南:印度、尼泊爾、不丹 南:緬甸、寮國、越南
隔海相望國家(6個)
東:韓國、日本 東南:菲律賓 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汶萊
中國行政區劃
(1)三級行政區
劃分:省(自治區(5個)、直轄市(4個))34個、縣(自治縣、市)、鄉(鎮);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
(2)我國省級行政中心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
黑吉遼 內蒙古 晉陝甘 冀魯豫
湘鄂贛 川黔滇
我國的人口分布和民族
(1)2000年我國總人口:12.95億,平均人口密度: 135人/ Km²
人口密度線:黑龍江的黑河至雲南的騰沖一線。人口密度線東南——面積佔43%,人口佔94%
(2)人口分布很不均衡東部人口多,人口密度較大;西部人口少,人口密度小。
(3)農村人口比重大,城鎮人口比重小
基本國策:計劃生育,
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我國的民族
(1)分布:我國的民族分布
我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雲南省、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是我國少數民族聚居的省區。
漢族主要分布在東部和中部地區。
(2)分布特點:小聚居,大雜居
(3)人口最多少數民族:壯族
(4)少數民族節日
中國地形
1.地形概況
(1)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三級階梯的情況:
海拔(米) 主要地形類型
第一級階梯 4000米以上 高原
界線: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
第二級階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級階梯 500米以下 平原、丘陵
地勢對河流和氣候的影響
1. 利於濕潤空氣深入內地形成降水
2. 使許多大河自西向東流、溝通東西交通
3. 河流從高一級階梯流入低一級階梯地段,產生巨大水能,
主要山脈——構成地形骨架,成為地形區之間的分界線
東西走向:北:天山—陰山;中:昆侖山—秦嶺;南: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台灣山脈; 長白山—武夷山;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
其他走向:西北——東南走向:阿爾泰山、祁連山;南北走向:橫斷山脈、賀蘭山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地形區名稱 分 布 特 點
青藏高原 我國西南部 ①世界海拔最高的大高原
②多大山,但相對高度較小
③多雪山、冰川、大河源頭、多湖泊
內蒙古高原 我國北部
祁連山麓——大興安嶺 ①我國第二大高原
②地面坦盪
黃土高原 祁連山東端——太行山
長城——秦嶺之間 ①世界上最廣的黃土分布區
②地表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雲貴高原 雲南東部、貴州大部 ①地勢西高東低
②石灰岩廣布
③地面崎嶇,有許多「壩子」
塔里木盆地
准噶爾盆地 新疆境內天山南北 ①周圍高山環繞
②內部平坦、沙漠廣布,邊緣多綠洲
柴達木盆地 青藏高原東北部 ①典型的內陸高原荒漠盆地
②東部多沼澤、鹽湖
四川盆地 四川省東部 ①周圍山嶺、高原環繞
②內部多低山、丘陵、西部有成都平原
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名稱 分布 特點
東北平原 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之間
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遼河平原三部分 ①我國最大
②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勢坦盪
③黑土廣布、低地多沼澤
華北平原(黃淮海平原) 燕山—淮河、太行山—渤海、黃海之間 ①我國第二大平原
②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勢平坦
長江中下游平原 西起巫山,東到海濱 ①我國第三大平原,東西呈
狹長型
②地勢低平,典型的水鄉和「魚米之鄉」
主要丘陵:與平原交錯分布在第三級階梯上,主要有遼東、山東和東南丘陵
中國氣候
氣溫分布與溫度帶
(1)特點
冬季南北溫差很大。原因:①南北緯度差異大;②冬季風的影響,南方降溫小,東北溫度低與西北風順大興安嶺地勢而下,冬季風風力大有關;③距冬季風源地遠近。
夏季南北普遍高溫。(青藏高原和天山、大興安嶺除外)。
比較我國冬、夏季風的區別:
分類
內容 冬季風 夏季風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亞 太平洋、印度洋
風向 偏北風 東南季風、西南季風
性質 寒冷乾燥 溫暖溫潤
影響范圍 除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台灣和海南島以外的廣大地區 大興安嶺——陰山——
賀蘭山——巴顏喀拉山
——岡底斯山一線以東
活動規律 每年9,10月至第二年4、5月,爆發式活動,快速南下 由南向北推進。5月到南部沿海,
6月到長江流域,7、8月到華北、
東北,9月南撤,10月退出大陸
對氣候的影響 使大部分地區氣溫下降。 到達地區降水增多
中國降水特點
(1)地區分布規律: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減少。
中國降水最多——台灣火燒寮年均6558mm。
原因:地形、夏季風
中國 降水最少——吐魯番的托克遜年均5.9mm,
原因:地形、內陸
(2)時間分配規律:降水集中在夏秋季節,多集中在5—9月。一般來說,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季長;北方雨季開始晚,結束早,雨季短。
中國氣候特徵
(1)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
(2)雨熱同期。夏熱是我國氣候資源的一大優勢。水稻、棉花種植界限偏北。
(3)氣候復雜多樣:適合多種農作物、動植物生長。
(4)氣候分布:東部地區為季風氣候,西北內陸為溫帶大陸性氣候,青藏高原為高原山地氣候。
中國河流湖泊
1.內流區和外流區
外流河:最終流入海洋的河流(主要流入太平洋;怒江、雅魯藏布江等流入印度洋;惟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額爾齊斯河)
內流河:最終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塔里木河我國最大的內流河
外流河水文特徵
地區 河流 流量 水位 含沙量 有無結冰期
東北 黑龍江、松花江 水量豐富(流經濕潤半濕潤區) 汛期較短(有春汛、夏汛) 少(森林茂密) 長(緯度高,位於寒溫帶、中溫帶)
秦嶺—淮河以北 遼河、海河、黃河 水量較小(流經半濕潤、半乾旱地區) 汛期短(雨季短) 大(植被少,水土流失嚴重) 短(位於暖溫帶)
秦嶺—淮河以南 長江、珠江 水量豐富(降水量大,流經濕潤地區) 汛期長(雨季長) 小(流域內植被好) 無(亞熱帶,冬季均溫0°C以上)
內流河水文特徵
①分布地區:西北內陸 水源補給: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②主要特徵 季節性河流:夏季為豐水期,其他季節水量少,甚至斷流。流程:不長(蒸發、下滲、灌溉用水多) ③ 塔里木河:7~9月為汛期
中國湖泊
內流湖→內流區→基本上是鹹水湖
外流湖→外流區→淡水湖
青藏高原湖區: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區,占我國湖泊面積的一半,青海湖是我國最
大的湖泊湖
東部平原湖區: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和山東南部,是我國淡水湖
最集中的地區,我國五大淡水湖(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都分布
在這一地區
主要河流
長江
黃河
長江
源頭 青藏高源唐古拉山(正源沱沱河)
注入海洋 東海
流經省區 青藏川渝雲鄂湘贛皖蘇滬(11個)
流經地形區 青藏高源、橫斷山區、雲貴高源、四川盆地、
長江中下游平原
長度 6300千米 中國第一大河
流域面積 180萬平方千米
年徑流量 10000億立方米
主要支流和湖泊 雅礱江、岷江、嘉陵江、烏江、漢江、湘江、
贛江、洞庭湖、鄱陽湖
上中下游分界線 宜昌、湖口
開
發
水
利 水能蘊藏量佔全國1/3,哥開發佔全國一半,上游最豐富,
開發利用率低。已建成葛洲壩等、正在建設三峽工程;干
流橫貫東西,江闊水深,終年不凍,宜賓以下四季通航,
通航里程全國2/3,航運條件好是黃金水道。與鐵路相比具
有運量大、投資省、成本低的優點;流域內資源、農產豐富、
人口城市眾多;航線與成昆、川黔、焦柳、京廣、京九、京
滬等鐵路及京杭運河相交,有巨大運輸價值
主要危害
洪水對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的危害最為嚴重。宜昌以上干支
流,南面的洞庭湖、鄱陽湖兩大水系,北面的漢江,是中下
游洪水的三個主要來源。防洪成為綜合治理長江的首要任務
治理措施
加固江防大堤;興建水庫及分洪蓄洪工程;重點治理荊江河段;
退田還湖;中上游造林和水土保持
黃 河
源頭 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源頭約古宗列渠)
注入海洋 渤海
流經省區 青川甘寧內蒙古陝甘豫象(9個)
流經地形區 青藏高源、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
長度 5500千米 我國第二長河
流域面積 75萬平方千米
年徑流量 480億立方米
主要支流和湖泊 汾河、渭河
上中下游分界線 河口、舊孟津
開發水利 已建成龍羊峽、劉家峽、三門峽等水利工程,正在興建小浪底水
利樞紐工程,寧夏平原、河套平源等地的引黃灌溉。
主要危害 中游黃土高原土質疏鬆,植被破壞,暴雨沖刷,水土流失嚴重,河
流含沙量大,泥沙在下游沉積,形成「地上河」,易決口改道
治理措施 維修黃河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加強中游黃土高原地區的
水土保持工作是治黃之本(造林種草、打壩淤地,修建水庫)
二、練習 (選擇題)
1.北回歸線穿過的省區自西向東排列正確的是 ( B )
①廣東 ②廣西 ③雲南 ④台灣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2.與我國隔海相望的一組國家是 ( D )
A.印度、汶萊、菲律賓 B.馬來西亞、朝鮮、韓國
C.日本、朝鮮、印度尼西亞 D.汶萊、菲律賓、日本
3我國省級行政區中,面積最大的是 ( A )
A.新 B.內蒙古 C.藏 D.川
4簡稱桂的省級行政區是( D )
A.雲南省 B.廣西壯族自治區 C.海南省 D.貴州
5我國少數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區是 ( )
A.東北、東南、西北 B.西南、西北、東北
C.西南、西北、東南 D.東北、西南、東南
6關於我國的地勢特點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B.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C.多山地高原,四周低、中間高 D.西高東低,山脈呈網路狀分布
7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很大,這是由於 ( )
①北方太陽高度低 ②南方白晝長,北方白晝短 ③寒冷的冬季風對北方影響大
A.① B.①② C.①② D.①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