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大題
❶ 地理必修一二的近三年高考題
2014年廣東高考文綜真題地理必修一,必修二部分
1、圖為某年許昌與周邊部分城市的高速公路日均流量圖,根據流量大小分為五個等級。下列城市與許昌之間的高速公路日均流量處於同一等級的是
A、平頂山和新鄉 B、焦作和漯河
C、濟源和開封 D、鄭州和洛陽
2、近年來,我國南方沿海出現「填海造房風」,所建「海景房」將吸引居民居住在海岸線附近。「海景房」面臨的災害風險最小的是
A、台風引發風暴潮 B、寒潮造成冰凍
C、海岸受侵蝕後退 D、地表下沉塌陷
6、近年來,隨著我國內地的企業不斷增加,原在沿海學科網工作的務工人員出現大量返鄉就業的現象。這種現象總體上不利於
A、推進家鄉城鎮化進程 B、促進家鄉經濟發展
C、增加春運長途客運量 D、促進區域文化交流
7、隨著我國南方地區部分江河水庫主要功能的退化,大壩將被拆除。當河流生態系統穩定之後,與拆壩相比,將會出現的變化有(考點:河流)
A、壩址上游枯水期平均水位上升 B、壩址上游汛期出現的季節提前
C、壩址下游徑流量年際變化減小 D、壩址下游的汛期洪峰流量增大
8、北半球春分日,當某地(30°N,120°E)剛進入白晝這一時刻,東半球(20°W向東至160°E)處於白晝的范圍約佔全球面積的
A、1/2 B、1/3 C、1/6 D、1/9
11.有研究認為,近幾年歐洲西北部(參見圖5)學科網冬季溫度偏低可能與全球氣候變暖有關。其合理的解釋是
A.海平面上升導致沿岸上升流減弱
B.冰川融水增加導致沿岸暖流減弱
C.極地東風帶北移導致偏北風加強
D.中緯度降水增加導致氣溫年較差增大
第Ⅱ卷
40.(24分)黑海地處亞歐兩大洲的交界地帶,歷史文化名城伊斯坦布爾,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海港,重要的金融和工商業中心,有眾多的國際著名酒店進駐,根據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1)-(4)題。
材料一:黑海及周邊區域示意圖(圖11)
材料二:黑海是一個遼闊幽深的內海,海水平均鹽度明顯比大洋低,表層海水鹽度較深層低且在100-150米深處存在密度躍層,形成雙層海。
(1)伊斯坦布爾的氣候特徵是______(4分)
(2)冬季,黑海西北部還去常常波濤洶涌,形象壯觀,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4分)
41.(32分)珠江是西江、北江、東江和珠江三角洲諸多河流的總稱。西江、北江、東江等河流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三江匯集、入口入海」的水系特徵。位於珠江幹流西江沿岸的梧州市,是廣西承接區外產業轉移的重要地區。根據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1)-(5)題。
材料一:珠江流域示意圖(圖12)
材料二:2006-2009年梧州市主要新增企業所屬行業統計圖(圖13)
(1)珠江的主要補給類型是 ,枯水期一般出現在 季。(4分)
(2)西江流域的水電站呈現出 開發的分布特徵,該流域水能資源豐富的主要原因是 。
(3)2006-2009年梧州市主要新增企業大多屬於 密集型產業和 密集型產業。新增企業數量最多的行業是 。(6分)
1【答案】C
【解析】根據圖例的提示,濟源和開封兩個城市與許昌之間的高速公路日均流量處於同一等級
2【答案】B
【解析】我國南方沿海地區,受寒潮影響小,所以「海景房」面臨的災害風險最小的是寒潮造成冰凍。
3【答案】D
【解析】沙漠中植被的出現可對沙丘產生一定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減弱風速,攔截風沙流中的沙塵。風速降低,則攔截風沙中的懸浮顆粒物並形成沉降。
【答案】4.C 5.A
【解析】 4.認真讀圖可知,對照不同海撥和不同坡度所對應的聚落數量的大小,可知在各海撥段中,海撥1550-1700m的區域聚落數量最多。
5.根據該地聚落空間分布都是在1250米以上的地區,說明位於高原上,所以最有可能位於我國黃土高原。
6【答案】C
【解析】原在沿海工作的務工人員出現大量返鄉就業的現象,則說明外出務工人員減少了,春運長途客運量將減少,所以這種現象總體上不利於增加春運長途客運量。
7【答案】D
【解析】拆壩後,當河流生態系統穩定之後,水庫調蓄作用不存在了,壩址下游的汛期洪峰流量增大。
8【答案】D
【解析】某地120°E剛進入白晝這一時刻,東半球(20°E向東至160°E)處於白晝的是120°E向東到180°E,跨度為40°,佔全球360°的1/9。
9【答案】B
【解析】圖中顯示,我國1980-2010年水稻產量重心向我國東北移動,所以對圖示水稻產量重心移動趨勢貢獻最大的地區是東北地區。
10【答案】A
【解析】根據題干提示,晴天正午時刻,公路表面溫度最高,所以熱紅外遙感影像亮度也是最亮的。
11【答案】B
【解析】冬季溫度偏低可能與全球氣候變暖有關,全球變暖會導致海平面上升,冰川融水增多,海平面上升導致沿岸上升流減弱,上升流為寒流,則氣溫增高,冰川融水增加導致沿岸
暖流減弱,氣溫偏低。
40【答案】 (1)冬季溫暖多雨,夏季炎熱乾燥
(2)冬季,黑海西北部受西風帶的影響,且西風勢力較強;風力使黑海西部形成波濤。
(3)黑海周圍降水多,蒸發量少;黑海周圍徑流注入,直到稀釋作用;表層海水受降水和徑流的影響大;海水中鹽類物質下沉,使深層海水鹽度大;黑海和地中海之間存在密度流,鹽度較大的地中海海水從海峽下層流入黑海,使深層海水鹽度大。
(4)伊斯坦布爾地跨亞歐兩洲,地理位置優越;伊斯坦布爾是歷史文化名城,旅遊資源豐富,觀光旅遊人口多;土耳其最大城市,人口眾多,經濟發達,市場廣闊;海港城市,水陸交通便利;重要的金融和工商業中心,人口的流動量大。
【解析】 黑海地區年降水量600~800毫米,同時匯集了歐洲一些較大河流的徑流量,年平均入海水量達355立方千米(其中多瑙河佔60%),這些淡水量總和遠多於海面蒸發量,淡化了表層海水的含鹽量,使平均鹽度只有12~22‰。黑海淡水的收入量大於海水的蒸發量,使黑海海面高於地中海海面,鹽度較小的黑海海水便從海峽表層流向地中海,地中海中鹽度較大海水從海峽下層流入黑海,由於海峽較淺,阻礙了流入黑海的水量,使流入黑海的水量小於從黑海流出的水量,維持著黑海水量的動態平衡。
(1)從緯度位置分析,該城市屬於地中海氣候。
(2)波濤洶涌是受風的影響,聯系該地冬季風向回答。
(3)影響坡度因素是降水、蒸發和徑流,主要從這三個角度分析其原因。
(4)影響國際酒店的因素主要是市場,結合材料信息分析該地人口集聚的原因。
【答案】 (1)大氣降水 冬季 (2)梯級開發 降水豐富,河流流量豐富;落差大,水流速度快,水能資源豐富。(3)勞動 資源 木材加工業 (4)珠江流域降水豐富,河流徑流量豐富,支流流域地勢起伏大,水流速度快;珠江入海口處地勢低平;珠江幹流河道短,所以大大支流八口入海。 (5)梧州位於珠江幹流西江沿岸;大型造紙廠排放污水量大;梧州市治污能力差;梧州周圍水域自凈能力差,大型造紙廠的遷入會使西江污染,甚至危及珠江三角洲。
【解析】 (1)因該地降水豐富,所以河流的主要補給類型是大氣降水(雨水)補給,冬季降水少。(2)西江沿岸地勢起伏大,適合梯級開發,其水能資源應從流量和流速(落差)去分析。(3)梧州有大量廉價的勞動力和豐富資源。 (4)從該流域的降水,河流流速及珠江河道特徵分析其原因。(5)聯系造紙廠對水污染嚴重分析不合理的原因。
❷ 高一地理必修一經典題型。。。。。
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2分)
(1)此圖中陽光直射的緯線是 ,地方回時為0點的經線是 ,圖中D點的地答方時
點,圖中AB是 (晨、昏)線。
(2)這一天是 月 日前後,北半球為 節氣。
(3)這一天,北半球的晝夜長短狀況是 ,發生極夜現象的范圍是 ,
(4)圖中C地的晝長為 小時,E地的晝長為 小時,地方時 點日出。
(5)請將A、D、E、B四點的正午太陽高度由大到小排列: 。
❸ 高一地理必修一 趣味試題
一定要是高一地理必修一?我這有些地理謎語:
一、猜中國省區、城市:
1、 船出長江口————上海
2、 銀河渡口 ———— 天津
3、 風平浪靜 ———— 寧波
4、 久雨初晴 ———— 貴陽
5、 千里戈壁 ———— 長沙
6、 拆信 —————— 開封
7、 雙喜臨門 ———— 重慶
8、 誇誇其談 ———— 海口
9、 白日依山盡——— 洛陽
10、圓規畫蛋———— 太原
11、白浪滔滔大江流-—-銀川
12、四季溫暖 ————長春
13、快樂之地 ————福州
14、八月飄香 ————桂林
15、一路平安 ————旅順
16、海中綠洲 ————青島
17、金銀銅鐵 ————無錫
18、覺醒之地 ————蘇州
19、大力士————— 武漢
20、年年豐收 ————常熟
21、泰山之南 ————岳陽
22、瑩火當燈 ————昆明
23、東西北三面堵塞 —南通
24、腦袋纏綳帶 —— 包頭
25、雨 ————— 天水
26、清水河 —————湛江
27、不冷不熱 ————溫州
28、和平城市 ————寧都
29、長空逞威 ————高雄
30、空中碼頭 ————連雲港
31、大樓入口 ————廈門
32、兩個胖子———— 合肥
33、全民煉鋼 ————大冶
34、珍珠港 —————蚌埠
35、烽哨 ——————煙台
36、翼王故里————石家莊
37、長江、珠江、黃河、淮河—四川
38、寶地 ——————貴州
39、大家都笑你 —— 齊齊哈爾
40、百萬雄師過大江— 濟南
41、中華崛起———— 興國
二、猜外國國名、城市:
1、零存整取———— 加拿大
2、初見成效———— 剛果
3、蜀 ————— 古巴
4、雙花之園———— 荷蘭
5、明天再見———— 約旦
6、光譜 ————— 以色列
7、灰塵吹來———— 埃及
8、百廢俱興———— 萬隆
9、精裝辭書———— 雅典
10、舉頭望明月—— 仰光
11、長鼻盛會————萬象
12、故宮——————名古屋
13、到了關口————達卡
14、耙地————— 平壤
15、天宮——————神戶
16、華麗之邦————美國
17、賽跑到終點—— 沖繩
18、紅麵粉—————丹麥
19、蘇美英法————四國
20、絆馬索—————馬來半島
21、懸崖勒馬————瓜地馬拉
22、開卷有益————智利
❹ 高一地理必修一常考題型
地球運動算太陽高度角,結合洋流,地理現象,等高線,等深線。。。考點很多啊
❺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經典題目
一、 單項選擇題
1、 地球的形狀是( )
A:圓形 B:橢圓形 C:球體 D:正球體
2、 在下列個比例尺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A:1:40000 B:1:10000 C:1:4000 D:1:1000
6、 關於緯線敘述錯誤的是( )
A:地球儀上有無數條緯線 B:緯線是半圓形的
C:緯線長度不相同 D:0度緯線是最長的
7、 關於本初子午線敘述正確的是( )
A: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B:亞洲歐洲分界線
C:緯度起始線 D:經度起始線
8、 在畫有指向標的地圖中,確定方向的辦法是( )
A:「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B:不論什麼樣的地圖,都用經緯線確定方向
C:根據指向標來確定方向 D: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9、 某地東側是西半球,西側是東半球,南側是南半球,北側是北半球,該地的經緯度是( )
A:0?b,0?b B:0?b,180?b C:0?b,20?bW D:0?b ,160?bE
10.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是( )
A:赤道 B:0?b 和180?b C:20?bW 和160?bE D:20?bE和160?bW
11.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綠色表示( ) A:平原 B :高原 C:丘陵 D:盆地
12.關於經線敘述正確的是( )
A:經線是圓形的 B:經線指示南北方向 C:0度經線又叫赤道 D:所有經線是不等長的
13.地理的英語單詞是( ) A:earth B:geography C:globe D:map
14.當太陽直射在南回歸線時,這一天的節氣是( )A:春分 B:秋分 C:冬至 D:夏至
15.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地球自轉與公轉方向不相同 B:地球自轉產生四季變化
C:地球公轉產生五帶的劃分 D:地球公轉產生晝夜更替
16.周末我們全家去廣州玩,應選擇( )
A:廣州地形圖 B:廣州氣象圖
C:廣州交通旅遊圖 D:廣州政區圖
看右圖,回答17-19題
17.B點的坐標是( )
A:(20?bN,30?bE) B:(20?bN,30?bW)
C:(20?bS,30?bE)D:(20?bS,30?bW)
18.C點在哪一半球?( )
A(北半球,東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東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19.B點在A點的什麼方向?( )
A:西南 B:東北 C:西北 D:東南
1. 溫帶地區的大陸內部和沿海相比,沿海的降水多,造成這種分布的原因是
A.緯度因素 B. 海陸因素 C. 地形因素 D. 洋流因素
2. 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是4500m,則和平原地區(海拔以200m計算)的氣溫相比,降低了
A. 23.8 ℃ B. 24.8 ℃ C. 25.8 ℃ D. 26.8 ℃
3. 在地球的自轉運動中,地球運動一周所用的時間是
A. 24小時 B. 一年 C. 365天 D. 366天
4. 南半球的冬季是指
A. 3、4、5月 B. 6、7、8月 C. 9、10、11月 D. 12、1、2月
5. 下列溫度帶中,地面得到太陽光熱最少的是
A. 熱帶 B. 北溫帶 C. 南溫帶 D. 北寒帶
6. 如果在地球上選一個地點,要求四面朝北,應是
A. 赤道 B. 北回歸線 C. 南極的極點 D. 北極的極點
7. 地球上最大的島嶼是
A. 台灣島 B. 馬達加斯加島 C. 海南島 D. 格陵蘭島
8. 地球上的四大洋中,跨經度最廣的大洋是
A. 太平洋 B. 印度洋 C. 大西洋 D. 北冰洋
9. 關於天氣的敘述「當天空布滿雲時」,這樣的天氣是
A. 陰天 B. 晴轉多雲 C. 晴轉陰 D. 晴天
11.甲地位於300E與200N的交點,乙地位於300W與200S的交點,下列正確的是
A. 甲地位於乙地的西北方向 B.甲地位於乙地的東北方向
C.甲地位於乙地的西南方向 D.甲地位於乙地 的 東南方向
12.某地1月平均氣溫為25℃,7月平均氣溫是-10℃,則此地氣溫年較差是
A. 33 ℃ B. 35 ℃ C. 20℃ D. -13℃
14. 熱帶雨林氣候的特點是
A . 終年高溫多雨 B. 終年炎熱乾燥 C. 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D . 終年嚴寒,降水稀少
15.溫帶和熱帶的分界限是
A . 回歸線 B . 極圈 C . 赤道 D . 本初子午線
17. 下列關於經線和緯線的敘述,錯誤的是
A. 所有經線都一樣長 B.所有緯線都一樣長 C. 00 經線以東是東經D. 23.50 N是北回歸線
18. 下面的語句中說明是氣候的是
A . 明天大風降溫 B .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C . 極地地區全年嚴寒 D .東邊日出西邊雨
19. 黑種人的故鄉是
A. 西亞 B. 大洋州 C.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D. 歐洲
24. 地球的赤道周長的長度是
A. 2萬km B. 3萬km C. 4 萬km D. 5萬km
26. 下列大洲中只瀕臨兩個大洋的是
A . 亞洲 B . 歐洲 C . 北美洲 D . 南極洲
27. 關於等溫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A. 等溫線密集的地方氣溫差別小 B . 等溫線稀疏的地方氣溫溫差大
C . 同一條等溫線上各點的氣溫相同 D . 等溫線上的各點的氣溫不相同
28. 下列不屬於地圖的基本要素的是
A. 比例尺 B. 指向標 C. 圖例 D. 圖幅的大小
29. 與我國相鄰,而且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是
A. 蒙古 B. 哈薩克 C. 俄羅斯 D. 巴基斯坦
30.古詩「會當凌絕頂,一覽重山小」說的是我國著名山
A. 泰山 B. 黃山 C. 廬山 D. 華山
31. 下列地形區屬於「黑土地」的是
A. 黃土高原 B. 雲貴高原 C. 長江中下游平原 D. 東北平原
32. 材料:2001年2月28日,法國東南部突然降大雪,在通向聖馬克西曼的A8號公路上,滯留了約4 000輛機動車。是說明了
A. 天氣與生活的關系B.天氣與交通的關系 C. 天氣與軍事的關系 D.天氣與旅遊業的關系
33. 海拔每降低100m,氣溫升高____℃。
A. 0.4 B. 0.5 C. 0.6 D. 0.7
34. 在地球的運動中,地球自轉的結果是
A. 地球表面季節的變化 B. 地球表面晝夜變化
C. 繞地軸自轉 D. 地球表面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
37. 地形共有五中形態,其中「中間低四周高」的地形是
A. 山地 B. 丘陵 C. 平原 D. 盆地 E. 高原
39. 關於天氣的敘述「當天空無雲或少雲時」,這樣的天氣是
A. 陰天 B. 晴轉多雲 C. 晴轉陰 D. 晴天
43.亞洲 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是
A. 溫帶大陸性氣候 B. 熱帶季風氣候 C. 熱帶沙漠氣候 D.地中海氣候
44. 下列海峽或運河中,溝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是
A. 直布羅陀海峽 B. 蘇伊士運河 C. 巴拿馬運河 D.馬六甲海峽
45.按照板塊構造學說,澳大利亞位於
A. 太平洋板塊 B. 印度洋板塊 C. 南極洲板塊 D.非洲板塊
46.下列高原中,以高山氣候為主的是
A. 伊朗高原 B. 蒙古高原 C. 德干高原 D.青藏高原
47. 在氣溫的日變化中,最高氣溫出現在
A. 中午12點 B. 凌晨2點 C. 午後14點 D.日出前後
48. 1995年~2000年世界人口平均自然增長率是1.3%,亞洲是1.4%,2000年世界總人口是60.55億,亞洲的總人口是36.8億。如果2001年世界增加100人,則亞洲增加的人口數量是
A. 63人 B.64人 C. 65人 D.66人
49.西亞和北非分布的主要人種是
A. 白色人種 B.黃色人種 C. 黑色人種 D.全不是
51.北美的土著居民有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其中印第安人屬於
A. 白色人種 B.黃色人種 C. 黑色人種 D.全不是
52.被人們叫做「大自然總調度室」的是
A. 礦產 B. 森林 C.氣候 D. 土地
53. 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
A. 英語 B. 漢語 C. 西班牙語 D. 阿拉伯語
54.劃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根據是
A. 面積大小 B. 人口多少 C. 工業產值多少 D. 經濟發展水平
55.下列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是
A. 大洋州 B.非洲 C. 亞洲 D. 拉丁美洲
56. 裏海是:
A. 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B.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C.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 D. 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地方
57.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某處呈現封閉等高線,其四周的等高線數值大於中間的數值,可以判定此處是 A. 盆地 B. 山頂 C. 山谷 D. 山脊
58.當太陽直射23.5N緯線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北半球為冬至日 B. 海南島旗桿正午的影子朝北
C. 南極圈內出現極晝 D. 北京比上海白晝時間長
60.下列各大洲中,地形以平原為主的是
A. 亞洲 B. 北美洲 C. 歐洲 D. 大洋州
61.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
A. 亞洲 B. 南極洲 C. 非洲 D. 南極洲
63. 5cm 代表實際距離100km的地圖比例尺是
A. 圖上用1cm代表實際距離20km B. 圖上用1cm代表實際距離20m
C. 圖上用1cm代表實際距離200km D. 圖上用1cm代表實際距離10km
64. 有「冰雪高原」之稱的大洲是
A. 非洲 B. 南美洲 C. 南極洲 D. 北美洲
65. 世界最大的沙漠是
A. 塔爾沙漠 B. 塔克拉瑪干沙漠 C. 撒哈拉沙漠 D. 卡拉庫姆沙漠
67.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是
A. 東歐平原 B. 密西西比河平原 C. 亞馬孫平原 D.西西伯利亞平原
68.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氣候區是
A. 剛果河流域 B. 密西西比河流域 C. 亞馬孫河流域 D. 尼羅河流域
69.世界最小的大洲是
A. 南極洲 B. 北美洲 C. 非洲 D. 大洋州
73.我國雲南西雙版納傣族人民的民居特點是
A.住的冰屋 B. 住的窯洞 C. 住的竹樓 D. 住的樓房
74.下列條件不可能被選擇為人們生產和生活的聚落地
❻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復習資料和習題【含答案
必修一部分(高一)第一章行星地球§1宇宙中的地球1、天體系統級別:河外星系←總星系→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2、太陽系中距太陽由近及遠的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3、因為地球上有生物,所以地球是一顆特殊的行星。4、地球上產生生命的基本條件:外部條件包括太陽穩定的光照和地球安全的運行軌道;自身條件:(1) 地球有適中的質量體積,所以地球周圍有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2)由於日地距離適中及地球大氣的削弱作用和保溫作用,所以地球上有適中的溫度;(3)地球上有液態水(能形成海洋)。§2太陽對地球的影響1、太陽輻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來源,它可以維持地表溫度,是促進地球上的水、大氣、生物活動和變化的主要動力,可以影響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還可以通過人為轉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2、太陽活動的標志包括黑子和耀斑。當太陽活動比較劇烈時,可以形成磁暴和極光現象,造成無線電短波通訊中斷,可以誘發水旱災害和地震等自然災害。§3地球的運動1、地球的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其自轉周期若以太陽為參照物大約為24小時,叫做一個太陽日日;若以遠離地球的某一恆星為參照物,則大約為23小時56分4秒,叫做一個恆星日日。2、地球的公轉方向是自西向東,其公轉周期大約為365天6小時9分10秒,叫做一個恆星年年。3、由於地球的自轉,形成了(1)晝夜更替現象;(2)不同經度出現了不同的地方時,即東邊的時間比西邊的時間要早;(3)形成了地轉偏向力,即水平運動的物體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4、在空白圖中繪制出直射光線、晨昏線,標注出直射點及夜半球,表示出地球自轉方向。 5、地球公轉與自轉軌道的夾角叫做黃赤交角,其大小是23°26′。6、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產生了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以及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四季的變化等。7、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6月22日(節氣:夏至日),太陽直射點位於北回歸線;9月23日(節氣:秋分日),太陽直射點位於赤道;12月22日(節氣:冬至日),太陽直射點位於南回歸線;3月21日(節氣:春分日),太陽直射點位於赤道;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的周期:大約為365天5小時48分46秒,叫做一個回歸年。8、在圖中適當位置繪制出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方向,並判斷出各點的日期 9、晝夜長短變化規律:(1)夏至日越向北晝越長,北極圈及其以北出現極晝,南極圈及其以南出現極夜;冬至日越向北晝越短,南極圈及其以南出現極晝,北極圈及其以北出現極夜;春分日、秋分日則全球晝夜等長。(2)北半球夏至日晝長最長,冬至日晝長最短;南半球冬至日晝長最長,夏至日晝長最短;赤道全年晝夜等長。10、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化規律:(1)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角分布規律: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逐漸降低;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角分布規律: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逐漸降低;春分、秋分日正午太陽高度角分布規律:由赤道向南北兩側逐漸降低;(2)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角達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北回歸線及其以北,達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是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角達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南回歸線及其以南,達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是北半球;春秋分正午太陽高度角達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赤道。§4地球的圈層結構1、地球的內部圈層包括地殼、地幔、地核;地球的外部圈層包括水圈、大氣圈、生物圈。 2、圖中1表示地殼,2表示地幔,3表示地核,A表示莫霍面,B表示古登堡面。3、岩石圈包括軟流層以上部分,即地殼和上地幔頂部頂部。4、水圈是一個連續而不規則的圈層。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氣§1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1、大氣的根本熱量來源是太陽輻射,但大氣最直接的熱量來源是地面。2、大氣對太陽輻射具有削弱作用,對地面具有保溫作用。3、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越多,通過大氣逆輻射還給地面的熱量越多,即保溫作用越強。4、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是地面冷熱不均→大氣垂直運動→水平氣壓差異→大氣水平運動(風)。在圖中繪制出空氣運動的方向、標注出地面氣壓的高、低。 5、空氣水平運動(風)的方向是從高壓指向低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在等壓線圖上,等壓線越密集,風力越大。§2氣壓帶和風帶1、在圖中標出氣壓帶、風帶的名稱,畫出風帶的風向。 2、氣壓帶中是由於熱力原因形成的是赤道低壓帶、極地高壓帶;由於動力原因形成的是副熱帶高壓帶、副極地低壓帶;風帶是從高壓帶吹向低壓帶帶,並考慮地轉偏向力形成的。3、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規律是無論南北半球都是7月向北移,1月向南移。 4、北半球1月(冬季),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高壓,切斷了副極地低壓帶,從而在太平洋上形成了阿留申低壓;北半球7月(夏季),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低壓,切斷了副熱帶高壓帶,從而在太平洋上形成了夏威夷高壓。5、東亞地區由於海陸熱力差異對氣壓帶、風帶的影響可以在形成冬季由陸地吹向海洋、夏季由海洋吹向陸地的季風現象。(冬季西北風,夏季東南風)6、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主要分布氣候成因氣候特點熱帶雨林氣候南北緯10°之間終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全年高溫多雨熱帶草原氣候南北緯10°到回歸線之間受赤道低壓帶與信風帶交替控制干濕季分明,乾季高溫少雨,濕季高溫多雨地中海氣候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受西風帶與副熱帶高壓帶交替控制夏季高溫少雨,冬季溫和多雨溫帶海洋氣候南北緯40°-60°的大陸西岸終年受西風帶控制終年溫和多雨 §3常見天氣系統 1、圖中1表示冷鋒,2表示暖鋒。其中冷鋒在我國出現的頻率較高。2、鋒面天氣系統: 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後天氣現象實例冷鋒氣溫較高,氣壓較低,天氣晴朗易出現雨雪大風及降溫天氣氣溫下降,氣壓升高,天氣轉晴。夏季的北方暴雨冬季的寒潮(大風降溫)春季的沙塵暴暖鋒氣溫較低,氣壓較高,天氣晴朗易出現連續性降水或霧等天氣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轉晴。略3、圖中的1表示高壓,2表示低壓。 4、在圖中用箭頭表示出氣流的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方向。5、圖中1形成的天氣特點是晴朗少雨,如我國夏季的伏旱、冬季的寒潮、秋季的秋高氣爽等天氣。2形成的天氣特點是雲雨天氣,如我國夏秋季的台風現象。§4全球氣候變化1、全球氣候變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為原因。現代氣候變化最主要的趨勢是全球氣候變暖。2、在我國,氣候變暖現象由空間上看,北方地區十分明顯,由時間上看,冬季季節比較突出。3、產生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碳的排放(化石燃料的燃燒)、森林的破壞、人口的增長 4、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1)導致海平面上升;(2)改變水循環,產生洪澇、乾旱等災害;加劇水資源的不穩定性及供需矛盾。 (3)有利於高緯國家,使其農業增產(生長期延長);不利於低緯國家,使其農業減產(洪澇與乾旱加劇)。第三章地球上的水§1自然界的水循環1、水資源是指陸地上的淡水資源,其中儲量最大的是冰川水,利用最多的是河流水。2、 (1)圖中1是蒸發,2是降水,它們組成了海上內循環循環;(2)圖中3是蒸發,4是降水,它們組成了陸地內循環(內陸循環)循環;(3)圖中5是蒸發,6是水汽輸送,7是降水,8是地表徑流,9是下滲,10是地下徑流,它們組成了海陸間循環循環。(4)能夠更新和凈化陸地水資源的是海陸間循環。人類在利用水循環過程中對地表徑流的利用和影響最大。3、水循環的意義:(1)維持全球水體的動態平衡;(2)促進全球的能量交換和物質轉移;(3)塑造地表形態;(4)對陸地水資源具有更新、凈化的作用。§2大規模的海水運動1、形成洋流的主要動力是盛行風,另外地轉偏向力和陸地形狀也可以影響洋流的方向。2、洋流的主要類型有寒流和暖流。3、在圖中繪制出洋流的方向。 4、圖中的寒流包括5、7、10、11;暖流包括1、2、3、4、6、8、9。5、洋流的影響:(1)影響高低緯間熱量的輸送和交換。(2)對沿岸氣候的影響:暖流起增溫增濕作用,如西歐的溫帶海洋氣候氣候即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寒流起降溫減濕作用,如沿海地區受寒流影響可能形成荒漠。(3)對漁場的影響:太平洋中由於寒暖流3和7 的交匯形成北海道漁場;由於上升流的影響在11處形成秘魯漁場。(4)對海洋污染的影響:擴大污染范圍;加快污染物的凈化。(5)對海洋交通運輸的影響:順流時可以加快速度、節省燃料;寒暖流交匯處易出現霧,可以干擾交通運輸;另外洋流可能由高緯帶來冰山,危害交通運輸。§3水資源的合理利用1、自然資源按其性質可以分為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水資源屬於其中的可再生資源。2、影響水資源豐歉程度的因素有降水量、蒸發量、徑流量等,其中徑流量是衡量水資源豐歉程度最重要的標准。3、水資源的數量主要影響經濟活動的規模大小,水資源的質量主要影響經濟活動的效益高低。4、生產力(科技)的發展可以影響人類對水資源的利用。在科技落後時代,人類主要利用河流水、淡水湖泊水;科技發達時代,人類利用水資源的種類增多,利用方式多樣化。例如地下水開采、海水淡化、跨流域調水、修建水庫等。5、當前人類對水資源的需求量不斷增加,而水資源質量不斷下降,必須合理利用水資源,因為水資源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6、人類利用水資源的措施:(1)修建水庫;(2)跨流域調水;(3)提高利用效率和重復利用率。(4)海水淡化;(5)合理開采地下水;(6)提高節水意識;(7)人工增雨;(8)減少污染浪費。其中屬於開源措施的有(1)(2)(4)(5)(7),屬於節流措施的有(3)(6)(8)。第四章地表形態的塑造§1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1、地質作用按照能量來源的不同可以分為內力作用、外力作用兩種類型。由整個地質時期看,地質作用中內力作用居主導地位2、內力作用的能量主要來自地球內部(熱能),它可以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內力作用主要包括岩漿活動、變質作用、地殼運動等基本形式。3、地殼運動中塑造地表形態的主要方式是地殼運動,其按運動方向和性質又可以分為水平運動和升降(垂直)運動兩種形式。4、水平運動常常形成褶皺山脈、斷裂帶、裂谷、海洋等;垂直運動常常形成地勢起伏、海陸變遷等。就全球規模的運動而言,地殼運動以水平運動為主。 5、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來自地球外部(太陽能、重力能),它可以使地表變得平坦;外力作用主要包括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堆積作用)、固結成岩等基本形式。6、三大類岩石可以相互轉化(地殼物質循環)。在圖中填出相應名稱。
§2山嶽的形成1、山嶽的主要類型包括褶皺山、斷塊山、火山。2、褶皺的基本形態有背斜和向斜兩種類型。其中岩層向上拱起形成的是背斜,其岩層的新老關系是中心岩層較老,兩翼岩層較新;岩層向下彎曲形成的是向斜,其岩層的新老關系是中心岩層較新,兩翼岩層較老。3、在內力作用影響下,一般情況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但如果考慮到外力作用,背斜的頂部由於受張力作用,容易被侵蝕成山谷,而向斜的槽部受擠壓力作用,不易發生侵蝕作用,從而形成山。世界著名的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科迪勒拉山脈等按其成因類型都屬於褶皺山。背斜屬於儲油氣構造;可修建隧道;向斜屬於儲水構造。4、岩層在地殼運動過程中破裂並沿破裂面發生明顯位移而形成斷層。兩條斷層之間的岩塊相對上升則形成地壘,容易形成斷塊山地,例如華山、廬山、泰山等即是如此形成;兩條斷層之間的岩塊相對下降則形成地塹,容易形成低地和谷地,例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東非大裂谷等即是如此形成。5、哥倫比亞高原、我國長白山主峰、日本富士山等都由於岩漿活動形成的。6、山嶽地區的交通線主要分布在山間盆地和河谷。原因是:山嶽地區地表崎嶇不平,而山間盆地及河谷地勢相對較平緩。7、山嶽地區的交通線長度較長,彎曲度比較大。原因是:山嶽地區的交通線需要繞過各種障礙物。8、山嶽地區的交通線主要以公路為主,其次才是鐵路。原因是:山嶽地區的交通建設成本比較高,難度比較大,而公路的建設成本相對較低。§3河流地貌的發育1、河流地貌按照成因可分為侵蝕地貌、堆積地貌。2、溯源侵蝕可以使河谷向河流源頭方向伸展;下蝕可以使河谷加深,側蝕可以使河谷加寬。3、河流堆積地貌最典型的類型是沖積平原,它是由河流上游的洪積-沖積平原、河流中下游的河漫灘平原、河流入海口的三角洲平原等組成。4、高原地區的聚落一般分布在深切河谷兩岸的河漫灘平原,其形態呈條帶狀狀,集散程度比較分散,規模比較小。主要原因是:這里氣候溫暖(海拔低),土壤肥沃,水源充足。5、山區地區的聚落一般分布在河流兩岸的河漫灘平原或山前的沖積扇,其形態呈條帶狀狀,集散程度比較分散,規模比較小。主要原因是:這里地形平坦,地表或地下水源充足,土壤肥沃。6、平原地區的聚落一般分布在三角洲或河流兩岸的河漫灘平原,其形態呈條帶狀狀或團狀狀,集散程度比較密集,規模比較大。主要原因是: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內河與海洋交通便利。第五章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1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1、組成環境的各個要素,總是力求整體的一致性;某一要素發生變化,會引起其它要素甚至整體發生相應改變。2、地理要素間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如水循環、生物循環、岩石圈物質循環(地殼物質循環)等過程。3、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生產功能、平衡功能等新功能。其中,生產功能是指自然環境具有合成有機物的能力;平衡功能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過物質和能量交換,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質保持穩定。4、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即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是由多個地理要素變化共同組成的。5、地理要素的變化會「牽一發而動全身」,即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其它要素及整個地理環境狀態的相應改變。§2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1、以熱量變化為基礎,形成自然帶由赤道向兩極呈現南北方向有規律的更替,這種現象在低緯、高緯地區最明顯。2、以水分變化為基礎,形成自然帶由沿海向內陸呈現東西方向有規律的更替,這種現象在中緯地區最明顯。3、以水分和熱量的共同變化為基礎,形成自然帶由山麓向山頂呈現垂直方向有規律的更替,這種現象在高差較大的山區地區最明顯。當地所在緯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帶數目越多,垂直帶譜越完整。
習題因為篇幅問題,無法再上傳了。如果需要,請留下郵箱,我可以給你發兩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