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地理必修一第三節

地理必修一第三節

發布時間: 2021-01-19 22:44:48

地理必修一作業本上第三節地球的自轉題目,,公轉的不用,不要答案的

您能把題目給出來嗎,沒有書啊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節地球的運動有哪些注意事項和難點

地球運動產生的意義講解比較難,有些意義是公轉產生,有些是自轉產生,有專些是共同影響。這屬一節要求是三個課時講解,每個課時都有重點和難點。高一的學生空間思維能力差,講解時最好多使用圖像,比如公轉,自轉等講解結合ppt效果會好一點。
最應該注意的問題:講解一定要仔細,切不可高估高中生的能力。

㈢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單元第二節大氣圈與天氣氣候第三節水圈與水循環知識點詳細總結。

水循環和洋流
一、水循環
(一)水循環的概念和類型
1、水循環
是指水在地理環境(四大圈層)中空間的移動,以及與之相伴的移動形態和物理狀態的變化。
2、海陸間循環
水循環環節多,循環過程復雜、范圍廣。如登陸的台風、夏季風;外流河入海等都屬於系類型。
3、內陸循環
水循環環節少,水量少,如高山冰雪融化、內流河、湖的水循環。
4、海洋內循環
水汽數量很大,環節少,海洋蒸發的水汽大部分落回海洋。
(二)水循環的能量來源和意義
1、水循環的能量來源於太陽輻射能、重力能。
水循環的過程就是能量在地理環境中大規模的轉移過程。
2、水循環的意義
聯系四大圈層,維持全球水的動態平衡,使陸地水不斷更新;實現個圈層之間、海陸之間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影響全球氣候和生態;不斷塑造地表形態。
(三)水循環和水資源
1、水資源是可再生資源
水是可以循環再生的資源,一般來說降水量大、水循環活躍的地區水資源豐富。
2、水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水循環在總體上受自然界規律支配,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水循環再生能力有限,如果人類過度利用水資源,水資源也會枯竭。
3、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勻
人口、土地和水資源分布的不協調性,人類對水資源的污染和破壞,加劇了水資
源緊張。
(四)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
1、人類活動對地表徑流、地表蒸發影響最大
合理的影響:引水灌溉、跨流域調水、修水庫、植樹種草等。
不合理的影響:大面積濫伐森林、排干沼澤、圍湖造田、過度開采地下水、硬化
地面等。
2、人工增雨
在局部地區實施。規模小,在天氣適宜的情況下才能成功,對大范圍內的降水分布影響不大。
二、河流的補給
(一)河流補給的主要類型
1、雨水補給
普遍分布,河流流量的變化與降水量變化一致,雨季形成汛期。許多河流徑流量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明顯。
舉例說明一些河流的徑流量季節變化不明顯。
2、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
形成春汛,如我國東北地區河流。
3、永久性冰雪融水補給
補給量與氣溫高低有關,補給量補給小,夏季形成汛期,冬季常斷流。
4、湖泊水補給
江河中下游地區湖泊,有削峰補枯主作用,大型水庫也有此作用;山地的湖泊可成為河流的源頭。
5、地下水補給
補給量小,無明顯的季節變化,互補。
(二)人類活動對河流水文特徵的影響
人類活動可改變河流水量、含沙量
1、破壞植被與植樹種草
地表徑流增加(減少),河流水位陡漲陡落(升降緩慢),洪峰水位高(低)到來早(晚);河流含沙量增大(減小)。
泥沙淤積,河床抬升,洪水期水位高、水量大。
2、修水庫與圍湖造田
使河流水量變化平穩(水位升落明顯),減少下遊河水的含沙量(加劇下游洪澇災害)。
3、硬化城市路面與鋪設滲水磚
增加(減少)地面徑流,不利於(有利於)地表水下滲,河流水位陡漲陡落(緩慢變化),造成城市洪水或缺水,加劇(緩解)城市水資源問題。
二、洋流
(一)洋流的形成和分類
1、洋流是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之一
2、洋流的形成受多種因素共同影響
大氣運動和盛行風向;地轉偏向力、陸地形狀等。
3、洋流的分類
(1)暖流和寒流
(2)按成因分為風海流、密度流、補償流
風海流較多,如信風洋流、西風漂流、季風洋流、繞極環流;補償流(上升流)在大洋東岸明顯;密度流存在於海水鹽度、密度不同的海洋之間。
(二)洋流的分布
1、在熱帶和副熱帶海區,形成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流
北半球環流呈順時針方向,南半球環流呈逆時針方向流動。大洋西岸為暖流,
大洋東岸為寒流。
2、在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形成以副極地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北半球環流呈順時針方向,南半球環流呈逆時針方向,大洋西岸為寒流(風海流),大洋東岸為暖流。
3、40°S附近海域,形成環繞全球的西風漂流,南極附近形成繞極環流(逆時針方向)。
4、北印度洋海區,受季風形成,洋流方向有季節變化。
冬季盛行東北風,海水向西或西南流,形成逆時針方向的環流;夏季盛行
西南季風,海水向東或東北方向流,形成順時針方向的環流(索馬里寒流出現,是
強大的上升流)。
(三)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對氣候的影響
(1)在高低緯度間進行熱量輸送和交換,調節全球的熱量分布
(2)對沿岸地區氣候的影響
寒暖流交匯處及寒流流經地區易形成海霧,影響海洋交通。
暖流對沿岸地區有升溫增濕作用(北大西洋暖流流經的55°N——70°N大洋東岸最冷月均溫比大洋西岸高16——20℃),如西歐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面積廣,溫帶落葉闊葉林向北延伸至60°N;摩爾曼斯克港冬季不凍與北大西洋暖流關系密切;四處特殊地點熱帶雨林氣候的形成。
寒流對大陸沿海地區有降溫減濕作用,如副熱帶西海岸沙漠的形成;亞洲東
部亞寒帶針葉林分布的緯度比西歐偏低(50°N——70°N);西風漂流的「風
壁效應」及其本身寒流性質加劇了南極大陸的寒冷。
2、對海洋生物分布的影響
寒、暖流交匯之處,魚類食物、餌料豐富,形成著名漁場,如北海道漁場、
北海漁場、紐芬蘭漁場。秘魯沿海有上升流,形成秘魯漁場。
3、對海洋污染的影響
洋流有利於污染物擴散,加快凈化速度;隨洋流運動,污染范圍擴大。
4、對航海事業的影響
順風順水航行節省時間、燃料;逆風逆水航行速度慢,費時間費能源。多
海霧的地區不利於海上航行;洋流從北極地區攜帶冰山南下,對船舶航行安全帶
來威脅。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其航空母艦沿西風帶接近珍珠港,
沒有走信風帶,試分析原因。
走西風帶航線:航程近,是順風順水,上空多雲霧,利於隱蔽;西風帶風大浪
高,安全性不好。
走信風帶航線:風浪小,安全性好;對日本來說航程遠,且逆風逆水,速度慢,
易被美國偵查到。

㈣ 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三節 地球的運動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系:
(1)黃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º26』
(2)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移動
二: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更替(2)地方時
(3)沿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發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①晝夜長短的變化
北半球:夏半年,晝長夜短,越向北晝越長
①太陽直射點在那個半球,
北極圈以北出現極晝現象
那個半球晝長,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晝短夜長,越向北晝越短
晝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極圈以北出現極夜現象
晝夜平分
南半球:與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
隨緯度的變化
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
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達到最大值
離直射點越近高度
隨季節的變化
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達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歸線之間每年有兩次直射
四:光照圖的判讀
(1)判斷南北極,通常用於俯視圖,判斷依據為:從地球北極點看地球的自轉為逆時針,從南極看為順時針;或看經度,東經度遞增的方向即為地球自轉的方向.
(2)判斷節氣,日期及太陽直射點的緯度
晨昏圈過極點(或與一條經線重合),太陽直射點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線與極圈相切,若北極圈有極晝現象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北緯23º26』,若北極圈有極夜現象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南緯23º26』
(3)確定地方時
在光照圖中,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為正午12點,晨昏線所包圍的白晝部分的中間經線為12點,晨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的地方時為6點,昏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為18點,依據每隔15º,時間相差1小時,每1º相差4分鍾,先計算兩地的經度差(同側相減,異側相加),再轉換成時間,依據東加西減的原則,計算出地方時
(4)判斷晝夜長短
求某地的晝(夜)長,也就是求該地在緯線圈上晝(夜)弧的長度,這個長度也可由晝(夜)弧所跨的經度數來推算
(5)判斷正午太陽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區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不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和,再用90º-兩地緯度差即為所求地的正午太陽高度
五:晨昏線與經線和緯線
(1)根據晨昏線與緯線相交判斷問題
①晨昏線通過南北極可判斷這一天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後
②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晝,可判斷這一天為6月22日前後,北半球為夏至日,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
③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夜,可判斷這一天為12月22日前後,北半球為冬至日,北半球為冬季,南半球為夏季
(2)根據晨昏線與經線相交關系判斷晝長和夜長
推算某地晝長或者夜長,求晝長時,在晝半球范圍內算出該地所在地的緯線圈從晨線與緯線圈交點到昏線與緯線圈交點,所跨的經度除以15即該地晝長,如果圖上只畫了晝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圖中白晝所跨經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該地的晝長
-----------------------------------------------------
非常詳細,這個文檔為兩年前的我省了不少時間。建議樓主先踏踏實實地看一遍課本,買一本配套圖冊輔助閱讀。

㈤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節地球的運動知識點匯總,表格

地球運動知識點總結
1、 地球運動的兩種基本形式:自轉、公轉。
2、 地球自轉方向: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呈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俯視呈順時針方向
速度:①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至0) ②角速度(除兩極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恆星日(23時56分4秒真正周期) ②太陽日(24時,晝夜更替周期)
意義:①晝夜更替 ②不同經度不同的地方時 ③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右南左)
3、 地球公轉的方向: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呈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俯視呈順時針方向
速度:近日點(一月初):最快;遠日點(七月初):最慢
周期:恆星年 365日6時9分10秒 意義:①晝夜長短變化②正午太陽高度變化③四季更替和五帶。
4、 太陽直射點運動:①黃赤交角:23°26′②太陽直射點移動范圍:23°26′S----0°----23°26′N(即南北回歸線之間)③周期:回歸年 365日5時48分46秒
①若黃赤夾角變大,熱帶和寒帶變大,溫帶變小;若黃赤夾角變小,熱帶和寒帶變小,溫帶變大。②若黃赤交角為零,太陽永遠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地中海氣候、熱帶草原氣候消失。
5、 晨昏線:沿自轉方向,黑夜向白天過渡為晨線,白天向黑夜過渡為昏線(晨昏線上太陽高度角為0度)。特點:①平分地球,其所在平面經過地心。②晨昏線始終與太陽光線垂直,並且平分赤道。③晨昏線不斷西移,西移速度與地球自轉速度一致。④晨線與赤道的交點為6點,昏線與赤道的交點為18點。⑤晨昏線與經線夾角等於太陽直射點緯度。⑥晨昏線與經線重合,為春秋分日;晨昏線與經線交角最大時,為夏至日、冬至日。
6、 地方時:因經度不同而出現的時間。太陽直射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為12時,晨線與赤道交點的地方時為6時,昏線與赤道交點的地方時為18時;經度相差 地方時相差1小時;經度相差 ,地方時相差4分鍾。
地方時計算:所求地方時=已知地方時±經度差*4分鍾(最後轉化成小時)=已知地方時±經度差/15°原則:東加西減
7、 時區:全球劃分24個時區,每時區跨15°經度,相鄰兩時區相差一小時。
時區=經度/15° 余數>7.5 為商+1;余數<7.5 為商
區時:所在時區中央經線的地方時 區時=已知區時 時區差 (東加西減)
8、 日界線:日界線有兩條,一條是國際日期變更線,180°經線(人為日界線),固定不變;另一條是自然日界線,地方時為0時的經線(即0時日界線),自東向西移動。地方時為0時的經線往東到達180°經線日界線為今天,往西到180°經線日界線為昨天。在180°經線日界線往東減一天,往西加一天。
9、 地轉偏向力: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10、晝夜長短變化:
北半球夏半年,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廣州
北半球冬半年,晝短夜長,緯度越高晝越短(日出越晚日落越早)。如海口﹥廣州﹥上海,
春秋分日:全球晝夜等長。
①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哪個半球晝長夜短,如北半球夏半年,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晝長夜短。②太陽直射點由南回歸線(冬至日)到北回歸線(夏至日)時,即太陽直射點一直北移,則北半球的晝漸長,夜漸短。太陽直射點由北回歸線(夏至日)到南回歸線(冬至日)時,即直射點一直南移,則北半球晝漸短,夜漸長。③北半球的夏至日,北極圈以內出現極晝現象,南極圈以內出現極夜現象。北半球的冬至日,北極圈以內出現極夜現象,南極圈以內出現極晝現象。出現極晝極夜現象的地區范圍:(90°-直射點緯度~極點)如:太陽直射20°N,則出現極晝范圍是(70°N~90°N)出現極夜范圍(70°S~90°S)。
晝長的計算:晝長=晝弧度數/15°=日落時間-日出時間=(12時-日出時間)*2=(日落時間-12時)*2 夜長=24時-晝長 日出時間=12-晝長/2 日落時間=12+晝長/2
南北半球兩條緯線緯度相同時,某一緯線晝(夜)長等於另一緯線夜(晝)長。
11、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律:
①由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90°—△(直射點與所求點的緯度間隔)
③北半球夏至日北回歸線以北地區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北半球冬至日南回歸線以南地區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有兩次直射機會且有兩次最大值。
⑤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小,樓房間距越大。
12、 二分二至日的判斷:晨昏線與經線圈重合為二分日;北極圈及以內出現極晝為北半球夏至;南極圈及以內出現極晝為北半球冬至。
13、 6月22日(12月22日),北(南)緯 、 、 晝長分別是13時13分、14時 51分、18時29分。
14、 判斷日出日落方向:
北半球夏半年(太陽直射北半球),全球日出東北,日落西北;北半球冬半年(太陽直射南半球),全球日出東南,日落西南。春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日出正東,正西日落。註:極夜地區沒有日出日落,出現極晝的地區,北半球日出正北,日落正北;南半球日出正南,日落正南。
15、 補充知識點:
①北極始終指向北極星,只有在北半球能看到北極星,南半球看不到北極星。某地看到北極星的高度,就是某地的當地緯度。如鬱南(111°53′E,23°23′N)看到的北極星高度是23°23′。
②太陽直射點移動速度:每月約移動8 。
③太陽高度的分布規律:直射點上的正午太陽高度為 ,晨昏線上的太陽高度是 ,晝半球的太陽高度大於 ,夜半球的太陽高度小於 。
④國際標准時間為中時區區時,即0°經線的地方時。
⑤自西(東)向東(西)飛行的飛機或航行的輪船,看到的太陽日比原來的短(長)。
⑥太陽高度的日變化規律:極點地區:在極晝期間,一天內太陽高度沒有變化,始終等於太陽直射點的緯度。非極點地區:太陽高度在一日內有變化,一天之內有一個最大值,即當地的正午太陽高度。
⑦晨昏線與極晝(夜)圈相切,切點所在經線是0時(12時),切點緯度與太陽直射點緯度互余。
⑧晨昏線與經線夾角等於太陽直射點緯度。

㈥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節課本習題

因為地球表面有大氣層,大氣層具有保溫作用,白天地表面吸收太陽輻射,晚上大氣層以大氣逆輻射的方式,把吸收地表面的長波輻射返回給地球表面,使得晚上的時候溫度不會太低。
而月球表面沒有大氣層,白天因接受太陽輻射月球表面溫度極高,但是晚上沒有大氣層的保溫作用溫度就非常低。月球則因為沒有象地球這樣的大氣,因而,致使它表面的溫度晝夜變化劇烈,白天表面溫度可達127℃,夜間可降至-183℃。

大氣逆輻射:
原理
由於大氣本身的溫度也低,放射的輻射能的波長較長,故也稱為大氣長波輻射。地面輻射被大氣吸收,同時大氣逆輻射也能被地面吸收,這就使地面以長波形式輻射所損耗的熱量得到一定的補償(特別是大氣中雲層較厚或水汽含量較多時),即大氣對地面起到了保溫作用。這種作用類似花房中玻璃窗的保暖作用,故常稱為大氣的溫室效應。據估計,如果沒有大氣,地表平均溫度應為-23℃,左右,而實際地表平均溫度是15℃左右。也就是說,大氣花房效應使地表平均溫度提高了將近38℃。
2成因
大氣輻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大氣輻射中向下的那一部分,剛好和地面輻射的方向相反,所以稱為大氣逆輻射。大氣逆輻射是地面獲得熱量的重要來源。由於大氣逆輻射的存在,使地面實際損失的熱量比地面以長波輻射放出的熱量少一些,大氣的這種保溫作用稱為大氣的溫室效應。這種大氣的保溫作用使近地表的氣溫提高了約18℃。月球則因為沒有象地球這樣的大氣,因而,致使它表面的溫度晝夜變化劇烈,白天表面溫度可達127℃,夜間可降至-183℃。
雲量多,空氣中濕度大,大氣逆輻射強 .就是說射到地面的光線很容易被雲層反射回來
空氣潔凈,雲量少,反射的太陽輻射少,到達地面的多.地面輻射加強,大氣輻射也跟著加強,大氣逆輻射也會隨之加強.
3大氣輻射與大氣逆輻射的區別
大氣對太陽輻射有削弱作用(如吸收,反射和散射)
但是,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吸收作用是相當小的。地球大氣對太陽短波輻射幾乎是透明體,大部分太陽輻射能夠透過大氣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增溫。地面輻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紅外線部分,屬於長波輻射。對流層大氣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吸收紅外線長波輻射的能力很強。因此,地面放出的長波輻射除極少一部分透過大氣返回宇宙空間外,絕大部分都被對流層大氣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氣增溫。所以,地面是對流層大氣的主要熱源。大氣在增溫的同時,也向外放出紅外線長波輻射。這就是大氣輻射。大氣輻射除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間外,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與地面輻射正好相反,故稱大氣逆輻射。

㈦ 高中必修一地理的章節順序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節 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節 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第三節 地球的運版動 第四節 地球的圈層結構權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氣 第一節 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 第二節 氣壓帶和風帶 第三節 常見天氣系統 第四節 全球氣候變化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節 自然界的水循環 第二節 大規模的海水運動 第三節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第四章 地表形態的塑造 第一節 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 第二節 山地的形成 第三節 河流地貌的發育 第五章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 第一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第二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㈧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地理圖冊第一章第二節第三節求答案!在線等,滿意追加!!

㈨ 湘教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節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第三部分主要陸地自然帶里的寒帶凍原帶是什麼意思

冰原帶的定義要滿足2點:1常年冰蓋 地下有永久性冰層。2無植物生長 因為常年在0°一下,植物壓根生長不了。苔源帶是地下有永久性冰川,但是地上不是常年冰蓋。一般生長地衣、苔蘚還有一些細小綠色植物。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