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八年級地理優課視頻觀後感

八年級地理優課視頻觀後感

發布時間: 2021-03-14 22:09:06

『壹』 看完視頻 觀後感怎麼寫

在上次的年級班會課上我們觀看了老師錄制的衡水中學的視頻,看完了視頻之後,我也有了很多的感觸和體會,認識到了我們與他們之間的差距,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的感受。
在視頻中我看到了他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而我們與他們相比真的還差的很遠。就比如說他們的課桌吧,有兩層抽屜,第一層他們放滿了書,第二層放滿了各種各樣的字典,而課桌上就更不用說了,桌面上全是書、各種練習冊和厚厚的卷子等。但是我們呢?我們的桌子上每次最多就是一本書、一本練習冊和一個筆記本,抽屜里更是什麼都沒有,用一個詞來說就是:空空如也。這樣的學習方式如何與衡水中學的學生比。我還看到了他們所吃的飯,我們都在家裡吃著父母精心烹飪的食物,而他們卻只有吃米飯、饅頭、西紅柿雞蛋,有一點肉吃都很滿足了。而且長期的住校生活也讓他們遠離了父母,他們當然特別想家,要是換了我們能受得了嗎?這樣艱苦的生活環境,我們能堅持下來嗎?肯定不能。我們能做到像他們那樣努力嗎?那我們以後在社會中遇到他們,我們是否有能力與他們競爭?我們是他們的對手嗎?這一個個問題必然要引起我們的深思。
那從現在起我們就要努力學習他們的學習精神,現在的時間是用來學習的,不是用來享受的。我們應該從學習中的一點一滴做起,逐漸做到和他們一樣努力,這樣我們才有能力和他們去競爭。作為一個高一的學生,看完這個視頻之後,我們應該有所改變,應該一點一點的抓起我們的學習,考出一次比一次優秀的成績,應該重視到學習的重要。那麼,從現在起,讓我們共同努力,去打造出我們美好的未來吧!
追問追答

『貳』 地理自己給自己講課以後的感受

地理優質課聽課心得
2013年13日—14日,我有幸聆聽了省級優質課。選手們經過了精心的准備和多人次的指導,水平的確很高,為新課改下的地理教學提供了很好的範例和導向。從各位教師的實際課堂教學以及他們所帶來的新穎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我體會到了新課程教學的意義所在,同時深感自己在地理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有許多問題有待於今後進一步完善,現將聽課活動及心得體會匯報如下:
一、導入的多樣化,激趣化。
在導入的上,老師可謂是別出心裁,都有獨特之處。採用和本課內容相關的視頻內容,如科教視頻、著名電影的相關環節、趣味動畫等等,點出本課主題的同時,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有效的整合教學內容
大多老師能夠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靈活組織教學內容,不局限於教材,非常注重結合生活實際。注意挖掘鄉土地理素材,如有的老師就將當地蓬勃發展的旅遊業,有選手們設計的案例和例子很多涉及到身邊的生活,更貼近學生的生活與現實。比如,有位老師講土地鹽鹼化,自己親自在試驗田上種植莊稼,拍成視頻,不僅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更是拉近了地理與生活的距離,使學生學到知識的同時,也能夠體會到地里的實用性。我認為這一點在今後的講課活動中至關重要,照本宣科的課越來越得不到認可。新的教學觀念帶來了教材使用的新理念,在新課程理念下,課本不是教學的全部內容,教材是可變的、發展的和開放的。教師必須擯棄「教教材」的傳統觀念,樹立「用教材教」的教學思想,靈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三、教學活動設計合理、豐富多彩,引人入勝。
靈活多樣的課堂環節設計不僅有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方法和能力,也盡情展示了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很多老師採用小實驗、小製作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動手更直觀的感受相關現象的原因。一些選手設計的環節名稱更能時尚、醒目,比如鄭州的一位老師在講氣候的時候,採用了游園尋寶游戲,讓學生輕松闖關,也加深了對各地區氣候特點的記憶。如「點點看」「火眼金睛」等環節設計,不僅檢測出學生對課堂學習的掌握程度,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奠定了課堂良好學習氛圍的基礎——學生主動參與是保證學習效果的前提。
四、挖掘學生的閃光點
俗語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同樣,在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總會有閃光點的出現,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充分肯定和表揚學生這些獨特的風解,激勵學生這種求異思維,同時在課後反思學生的這些有獨特見解的內光點,就能夠對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經驗起到互補的作用。
五、課件製作精良、巧妙,現代教學手段運用靈活。
每個老師都充分利用了多媒體的輔助功能,不僅直觀性強,而且增加了課堂的容量,提高了課堂效率。比如有的老師在講地球時,講到每一個方位時都會能夠拉動屏幕上的地球,在造成視覺沖擊的同時,更立體清晰的展示了方位。因此課件設計精巧,運用適時且流暢也非常的重要,給人耳目一新的快感。
六、精心設計板書內容,凸顯教學主題。
雖然現代教學手段先進了,但畫圖仍是地理老師的基本功。准確快速畫出地圖標出相關方位,增加學生對老師敬佩之情的同時,也能使學生更好的掌握相關知識內容。尤其是課堂小結環節,教師設計的板書既體現了本節課的主題內容,簡單的板書寓意深刻、全面、思路清晰透徹。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學的宗旨。通過聽省地理優質課,我深刻進行了反思:在以後地理教學中,逐步學習以上地理教師的優點,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

『叄』 八年級地理自然資源觀課議課記錄

說教材

(一)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對初中地理上冊進行復習。
在初中新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中只涉及了三節內容;
分別是中國的資源總量豐富

人均不

,
土地資源和水資源三節內容。要求教師要根據會考的要求對本單元的內容進
行詳細的歸納總結,
明確教學重點,
難點和關鍵點,
給學生一個完整的知識網路。

(二)

單元的地位和作用

在學習了中國的地形,
氣候,
河流和湖泊後安排學習中國的自然資源,
主要
是考慮到地形、
氣候、
河流和湖泊是促進和影響自然資源形成與利用的主要自然
地理環境要素,而自然資源的利用受人類長期的生產活動與社會經濟條件的影
響,
是人類經濟活動的物質基礎,
中國自然資源的學習是後期中國的農業,
工業,
交通運輸業學習的基礎。
因此本單元教學內容有明顯的承上啟下、
前後關聯的特
征。

(三)

教學重點和難點

1
、教學重點:各類自然資源的分布以及基本特徵。

2
、教學難點:

1
)各類自然資源在利用和開發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帶來的
嚴重後果以及以及採取的解決措施。


2
)對學生進行自然資源的國情國策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資源觀、環境觀,
形成可持續發展意識。

(四)教學准備:

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五)課時安排:
2
課時

1
課時教授本單元的內容,一課時安排練習並講解練習。

『肆』 八年級地理三江源聽課心得體會

從三江源的聽課學習中,我充分地再一次了解了我國三大河流的發源地的一個概況。

『伍』 《地理中國》觀後感 5篇

【一】
《地理·中國》是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科普類電視欄目。該欄目以地質科考為線索,以普及地理學知識為宗旨,介紹地質學的新發現、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質地貌的新、奇、特、美。它在帶著觀眾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時,傳播科學知識,並傳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相互依存的理念,對於我們正在汲取知識營養的青少年來說,觀賞性特強。
《地理·中國》欄目,採用外景行進式拍攝與主持人演播室串聯的形式,展示地質科考的過程,講述地質科學的原理。演播室部分,主持人要對關鍵的科學知識、原理進行介紹,並通過道具、實驗進行演示,展現地質地貌的結構、成因及演變,展示地質學的魅力。
首先它題材寬廣,觀賞性強。中國的遼闊大地,蘊涵著全世界最豐富的地理、地貌資源,這為《地理·中國》欄目提供了豐富的選題內容和創作空間,大自然神奇、瑰麗、壯美的景觀,也會使節目具有很強的觀賞性。
其次它解密自然,知識性強。《地理·中國》欄目,以對自然現象的探問為發端,以地質科考為線索,通過展示地質科考的推理和求證過程,揭示科學原理,普及科學知識,以滿足觀眾對自然的好奇和求知心理,具有很強的知識性。
其三它行進式科考拍攝,可視性強。 「以行進中的地質科考」為主線,攝制組跟隨地質專家,在科考行進中發現問題,求證問題,解答問題。既有科考問題求證過程的懸念吸引,又有行進式拍攝的新奇看點,使節目具備很強的期待性和可視性。

【二】
《地理·中國》觀後感
《地理·中國》是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科普類電視欄目。該欄目以地質科考為線索,以普及地理學知識為宗旨,介紹地質學的新發現、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質地貌的新、奇、特、美。它在帶著觀眾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時,傳播科學知識,並傳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相互依存的理念,對於我們正在汲取知識營養的青少年來說,觀賞性特強。
《地理·中國》欄目,採用外景行進式拍攝與主持人演播室串聯的形式,展示地質科考的過程,講述地質科學的原理。演播室部分,主持人要對關鍵的科學知識、原理進行介紹,並通過道具、實驗進行演示,展現地質地貌的結構、成因及演變,展示地質學的魅力。
首先它題材寬廣,觀賞性強。中國的遼闊大地,蘊涵著全世界最豐富的地理、地貌資源,這為《地理·中國》欄目提供了豐富的選題內容和創作空間,大自然神奇、瑰麗、壯美的景觀,也會使節目具有很強的觀賞性。
其次它解密自然,知識性強。《地理·中國》欄目,以對自然現象的探問為發端,以地質科考為線索,通過展示地質科考的推理和求證過程,揭示科學原理,普及科學知識,以滿足觀眾對自然的好奇和求知心理,具有很強的知識性。
其三它行進式科考拍攝,可視性強。 「以行進中的地質科考」為主線,攝制組跟隨地質專家,在科考行進中發現問題,求證問題,解答問題。既有科考問題求證過程的懸念吸引,又有行進式拍攝的新奇看點,使節目具備很強的期待性和可視性。
通過觀看《地理·中國》,是我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更加培養了我的學習興趣,更加堅定了我成為祖國建設有用之棟梁才的理想信念。

【三】
通過觀看《地理·中國》,是我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更加培養了我的學習興趣,更加堅定了我成為祖國建設有用之棟梁才的理想信念。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人與自然之間具有一體性
自古以來就存在著把人與自然對立起來的觀點,特別是到了近代社會,人們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強,往往把自己擺在自然的對立面,宣稱要戰勝和征服自然。針對這種觀點,恩格斯明確指出;「我們連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是屬於自然界和存在於自然之中的」。隨著自然科學的大踏步前進,「我們越來越有可能學會認識並因而控制那些至少是由我們的最常見的生產行為所引起的較遠的自然後果。但是這種事情發生得越多,人們就越是不僅再次感覺到,而且也認識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體性,而那種關於精神和物質、人類和自然、靈魂和肉體之間的對立的荒謬的、反自然的觀點,也就越不可能成立了……。」在恩格斯看來,人不是處於自然的外部,而是自然的產物和組成部分。他講的人與自然的一體性,就是指人本身具有作為自然的產物並始終歸屬於、依存於自然的屬性。
事實上,人類作為一個生物物種的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體的生命活動始終遵循自然規律。在自然界的長期演化中,人類形成了超越其他物種的智能,並建立起極其復雜而嚴密的社會組織體系。雖然人類同其他生物和無生命的物質相比具有許多不同的特徵,特別具有高度的能動性和創造性,但是人類本身是自然長期進化的結果,而且始終同自然之間保持著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流。沒有人類,自然照樣存在,即自然不依存於人類;但是人類只有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中才能生存,即人類始終依存於自然。 理解人與自然的一體性,有助於人與自然關系的正確定位。
二、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
恩格斯認為,人所以比其他一切生物強,是因為人「能夠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 「我們一天天地學會更正確地理解自然規律,學會認識我們對自然界的習常過程所作的干預所引起的較近或較遠的後果。」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是人類力量的源泉,也是人與其他生物最本質的差別。
在現實中,人們往往只是注意生產行為所引起的較近的後果,而對較遠的後果缺乏認識;等到這種較遠的後果經過積累而變得相當嚴重時才引起關注,最終造成巨大損失,甚至難以治理和挽回。這個問題在近代社會已經暴露,歐亞一些地方砍伐森林,導致水土流失和自然災害就是如此。恩格斯對這個問題給予了富有遠見的關注,告誡人們要學會預見和控制生產行為干預自然所引起的較遠的後果。聯想當今世界面臨的一系列環境問題,重溫恩格斯的教誨和告誡,人們應當有所啟示和感悟。
三、不要過分陶醉於對自然界的勝利
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大量的水被污染`浪費,大量的野生動物被獵殺……頭頂的天空不像以前那麼蔚藍了,腳下也再不是一方凈土了.水龍頭里那清澈的水再流多久就會干?多少瀕臨滅絕的動物朋友還正在掙扎?人類究竟是聰明還是愚蠢?
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人類已處於主動地位。當人的行為違背自然規律、資源消耗超過自然承載能力、污染排放超過環境容量時,就將導致人與自然關系的失衡,造成人與自然的不和諧.
自然媽媽她太慷慨了!我們習慣了索取,一旦這位慷慨的媽媽無法提供給我們生活的資源,或者我們的行為激怒了她,她要給我們顏色瞧瞧!那我們的下場只有是滅亡!如果人類不及時改變發展模式,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長此下去,地球也有可能成為不再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人類的生存須要依賴自然,我們是否該給她多一點關心,愛護呢?我們和自然必須平等對待,必須和自然結成一體! 馬克思說過:「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質的統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復活」。
說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打個比方,我們砍一棵樹就栽一棵樹.要盡我們一切力量來補償以前的過失.善待身邊的一草一木,不傷害我們的好朋友—動物……
有人說「人類創造和發現科學,最終毀於科學」!這句話說的也不無道理,想一想,我們天天想者要怎麼來更好的利用自然,拿自然來做實驗,這樣是生活的好了,那~咱們的子孫後代怎麼辦呢?
要想長久地生存在這美麗的地球,就得和身邊的朋友打好關系,以前欠別人的,要趕緊還一還.而這種事情光靠一人是絕對不夠的,這是你我的責任.最後,還是記住世界地球日的主題吧: 「善待地球——科學發展,構建和諧.」

『陸』 關於地理的紀錄片觀後感2000字

篇一:地理紀錄片觀後感
制度有歷史的規定性,因為這一原因,對歷史背景敏感是必要的。即使在革命之後,新制度的建立者也並不是從歷史的真空中起步。最終無論何時,習俗、規范、宗教信仰,以及許多其他被繼承的制度都制約著行動。這幾天想靜靜地思考一些問題,閑暇之餘,得以有機會系統觀看前不久中央電視台2頻道播放的大型紀錄電視片《大國崛起》,對九個大國的興衰史作了一個扼要的、生動的介紹。看了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和日本等諸強的興衰變遷。簡要地就我個人的一些看法先談談個人的幾點觀後感,然後再把該片的簡介附後,供您回顧和參考。如有不妥,並請指正。謹致謝忱!
本來西方大國還應該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義大利和奧地利等,可能這些國家的歷史還不夠典型;而荷蘭盡管有其曾經的輝煌,但我總覺得是曇花一現,進入20世紀鮮見有其突出的大國地位,我個人認為仍屬「小國」之列,如果替代,可能義大利是比較好的替代品。由此可見,影片對大國的定義,並沒有以國土和人口的大小或多少來衡量,而多以鼎盛時期的輝煌稍作界定,且尚不夠統一。這點或許需要改進和完善!
那麼,該片所定義的大國,有什麼共同點呢?
一、曾經有過(或正在經歷)對外擴張的歷史或大規模的殖民擴張行為,給被奴役國家帶來了先進的理念,是一種被奴役的改進;
二、曾經或正在稱霸世界、或進行殖民統治,都曾盛極一時,且從其衰敗的歷程給其他國家以警示;
三、曾經經歷推翻封建王權或殖民統治的資產階級革命,建立起現代意義上的民-主制度;
四、曾經或正在在工業、科技、教育、文化、軍事和社會改革方面有過突出表現,引領時代的進步,用更時髦的話講就是與時俱進;
五、對世界近代歷史的發展曾經發生過重大影響(包括正反兩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歷史的發展。
影片所介紹的九個國家,基本上都具備上述的條件。顯然,中國是個東方大國,但卻不能「入圍」世界大國之列,甚至連日本都不如。何故?因為在過去的幾百年間,我們幾乎不曾具備上述大國標准中的任何一條,成吉思汗時代盡管用無力征服了世界的諸多地方,但畢竟是曇花一現,並未維持多久,就盛極而衰,迅速退出歷史舞台。打江山易,守江山難!在明朝(當時GDP比重比現在美國佔世界比重還要大)竟然常有倭寇襲擊我沿海地區。清代中後期以來,泱泱中國更只是西方大國列強的蹂躪對象和殖民地。
那麼,為什麼中國就不能像日本那樣,學習西方、進而趕上和超過西方呢?
有人說,我們的制度不行;有人說,我們的人才不行;有人說,我們的科技不行;有人說,我們的教育不行;甚至有人說,我們的人種和民族性格不行,有種民族的劣根性。「狼圖騰」一書就指出,農耕社會使漢族人天生就養成了「羊」的性格,恐怕連山羊都不是,屬於綿羊。在大漢王朝時候體現了這一點。《漢武大帝》中,劉徹之前盡管有文景之治,但仍遭到匈奴人的滋擾和侵略。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盡管改變了這個現象,但由於連年征戰,最終人才凋敝,國庫空虛,給大漢王朝的進一步發展壯大埋下了隱患。此後,綿羊的劣根性更是彰顯無遺!別說像成吉思汗那樣橫掃歐洲了,一見到日本兵打過來了就哆嗦,當漢奸、偽軍的中國人就多達幾百萬,比日本侵華軍隊人數還多(按照曹-剛-川文章的說法,當年被我軍殲滅的日軍和偽軍的比例是一比二)。不僅如此,台灣還有不少中國人去充當日本兵,到東南亞為日本人賣命,李-登-輝的胞兄不就是當了日本兵、死在菲律賓的嘛!
所以,別人敢於看不起我們、欺負我們,是因為我們自己太軟弱、太缺乏民族氣節。一個人,總想委曲求全、不敢得罪人,是不會有出息的;一個民族,不敢沖向世界、征服世界(通過合法途徑),就不會強大起來。所以我們要做大國,要崛起!

篇二:關於地理中國觀後感
今天看完了兩集的《地理·中國》紀錄片——走進百慕大之後,貌似一切都沒覺得那麼神秘了,不過,我還是覺得,這討厭的百慕大,吊了我胃口那麼久,今天看節目,把所有的迷都解了之後,雖然胃口下來了,但是卻是一腦子的無語。
我說勝春,你今天講的確實精彩,這點不否定,而且呢,我追百慕大也追了很久了,不過讓我無言的是,你們最後給我的答案是——百慕大天氣很糟糕,所有的「神秘事件」都只是事故而已,都只是因為超雷暴、磁場或者電子霧所影響的區域性事故之後,我真的很不甘心。
我說勝春,我真的不太相信:你們說百慕大的事故都是天氣所致,那麼還有很多的事故未解剖,這么早就下結論?還是說你們又在哪裡看到了什麼科學家的強有力證據?我算得上是一個強烈的百慕大迷,我覺得,你們說的這些,有些不可思議。
這樣說來,百慕大一點都不神秘,我就只能說:百慕大的天氣可真夠糟糕啊,去了N多飛機,N多輪船,N多人,每次都是遇到天氣原因,每次都是因為天氣事故,這可能嗎?上千上萬的事故,都是天氣原因?這樣,百慕大天氣不是也太糟了嗎?
說實話,我不信服於這個答案。
網上還暫時沒有下部,敬請期待。
至於為什麼不信,我想已夠清楚。
網上看完了以前的紀錄片追風而行,相比之下,我還是很喜歡這期節目的。講述了很多的龍卷風知識,而且還講述了怎樣逃脫,還講了龍卷風的一些內部數據,相比之下,我真的很欣慰。我喜歡龍卷風,從這期節目上了解到了很多的知識,謝謝你們。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有什麼關於龍卷風或百慕大的想法也歡迎來我博客交流,成為朋友。

篇三:紀錄片美麗中國觀後感
在舒緩婉轉的傳統中國音樂中(我只聽出其中有一首是《陽關三疊》),伴隨著森林草原、戈壁大漠、雪山聖湖、江河湖沼等優美的畫面更替,種種中國特有的珍貴動物紛紛登場,一個可與趙忠祥為《動物世界》的配音相媲美的男中音,用同樣舒緩的口吻娓娓道來,講述動物的故事,自然地插入中國歷史、文化、人文、宗教、民族、民俗等,比較客觀地反映出中國的經濟社會的發展變遷、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與自然的相互作用與影響的幅幅畫卷,引人遐思!
原來中國還有這樣美的地方!對此,製片者除了驚艷,也指出了人類的發展給自然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帶來的壓力與挑戰,但不是抱著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非常理解地提到中國政府和人民為與自然和-諧共存和保護環境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與積極成效。特別提及,毛主席時代曾號召改造自然,相信「人定勝天」,但在總結經驗教訓後,中國已回歸傳統,追求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共處。挑戰是巨大的,但自然也有著神奇的力量,中國的環境問題在以緩慢的速度逐步改善,「只要人類有意願(並付諸行動),自然界總會有辦法(恢復)」。這是影片得出的一個重要結論。
這與西方媒體通常情況下一味炒作與渲染中國的環境問題有很大的不同。
秘魯也有很多人或出於無知,或源於偏見,往往追隨西方,刻意對中國的問題橫加指責。去了中國,才發現大不一樣,而驚嘆於中國的發展,特別是平衡各種復雜矛盾與關系的高超藝術。
所謂「不當家不知柴米貴」,這么多的中國人不僅要生存,而且要發展,中國政府不僅要對本國負責,而且作為一個大國要對整個世界負責,面臨的困難是外人難以想像的。有誰能真正肯定地給中國指明前進的方向?有誰敢誇口說放在那些個位上就有把握把中國的事情辦得更好?
中國有幾千年的智慧積淀,有海納百川,包容世界的胸襟,中國的問題只有中國人通過自身的和-諧發展才能解決得更好。
很高興《美麗中國》這部片子與我經常向秘魯朋友宣講的某些思想不謀而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與中華民族多災多難的近代世紀相比,今天我們可說是生逢盛世,怎當不備加努力。挑戰和困難永遠不會自動消失,但如能吸取教訓總結提高,前途無疑是光明的。

篇四:紀錄片美麗中國觀後感
又看了一遍《美麗中國》,再次感慨萬千,不得不為攝影師的獨特視角和中國博大的人文情懷所折服。冰清玉潔的雪山,雄奇秀麗的山川,一望無際的草原,詩情畫意的湖泊,波瀾壯闊的大海,層次分明的梯田,一切都美得令人窒息。機靈可愛的金絲猴,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威風凜凜的東北虎,亭亭玉立的丹頂鶴,珍貴稀有的揚子鱷,如此豐富的多樣性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這是一部從各個角度全面反映中國人文地理的極為罕見的優秀紀錄片。紀錄片的內容涵蓋整個中國的遼闊疆域:從北到南,從西到東,無一遺漏。整部片子的背景音樂、畫面、解說詞配合得簡直是令人無可挑剔。尤其是裡面的解說詞,簡直是令人拍案叫絕。它時而俏皮,時而深沉,不經意間非常自然地引出一段哲理,啟迪著我們的思想。《美麗中國》實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極為優秀的紀錄片。
除此之外,更多的是被中國的魅力所吸引,還有為國家今後的發展的擔憂,這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文明史時間是最古老的,其人口是世界上最龐大的,十三多億的人口,五十六個名族,各型各色的傳統生活方式。雖然中國面臨著巨大的社會及環境保護問題,但還是有它最美的一面。中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脈----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瑪峰,中國有寬廣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僅次於撒哈拉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其溫差可以從灼熱高溫降到令人麻痹的寒冷,中國有雲霧迷茫的叢林庇護者稀有動物,一望無際的曠野草原及豐饒的熱帶海洋。
而如今的中國面對的是怎麼樣的環境問題?令人矚目的全世界三大酸雨區,其中之一就在中國的長江以南地區,而全國酸雨面積占國土資源的30%;土地沙漠化,世界上沙漠正已每年600萬公頃的速度侵蝕土地,而中國每天都有500公頃的土地被沙漠吞食;森林面積減少,全世界每年有1200萬公頃的森林消失,而中國年均消失天然林40萬公頃,;水資源危機,作為世界21個貧水國之一的中國,全國600多座城市中,缺水的就有300多座;水土流失面積已達367萬平方公里,每年至少有50億噸沃土付之東流;與日俱增的工業垃圾、生活垃圾已包圍了我國三分之二的城市;大氣污染已使中國600多座城市的大氣質量符合國家標準的不到1%。
中國雖然地大物博,但是更需要我們去精心呵護,有很多稀有物種已經永遠的消失,我們就不能讓現在還存在著的東西消失,所以我們要做好自己,讓我們國家越來越美麗。

篇五:經典人文地理的觀後感
《經典人文地理》是一個展現古老傳統,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電視欄目。它主要以人文地理的理念和觀點,以更為巧妙的方法和角度向更廣闊的地區和高端受眾講述雲南,直接促進世界對雲南的了解,以全新的視覺和方法,將雲南以外的經典人文地理紀錄片推薦給觀眾。 帶著對人文歷史的敬畏,帶著對大自然的謙卑,《經典人文地理》為您展現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這是每一個曾經用腳走過大地,用心體驗過大地生命的人所了解的地理學,其中充滿了趣味與新知「人文地理」是國際電視業發展的必然產物。美國《國家地理》和《探索》是當今世界最受歡迎與贊譽的電視節目,兩套電視節目在全球145個國家通過有線網路等各種渠道播出,成為覆蓋全球的最有影響力的電視頻道。 近年來,中國幾乎所有的電視台都采購和播出《國家地理》和《探索》頻道的節目,但是這些節目中涉及中國的題材還不到1%。 以中國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五分之一的全球人口,以及最為豐富的自然、歷史與人文資源,我們需要自己的《人文地理》電視製作與播出,最應該也最渴望了解中國的正是我們自己。 電視《都市裡的戲班子》是一部反映老昆明傳統民俗文化的好片子。
整部片子以散文筆調的形式述說著花燈在昆明的鮮活故事,既有厚重的歷史、文化的成分,又有老昆明人熟知的調子,可謂人文經典。就片子而言,有優點,當然也有遺憾的地方。下面就自己的感覺,少談優點,多說缺點吧。
整部短片是紀實的,但在編排的情節與故事給人的感覺是有些倉促,若能娓娓道來,且能大大提高片子的質量,也更有厚重感。
裡面缺少經典的花燈唱詞、唱調,而這些又是許多昆明人,以及部分雲南人所熟悉的,假如在片中出現,會給人以久違了的感覺。這正是吸引觀眾與讓觀眾有親情感的最好的手段。
在拍攝演員的日常生活時,有表演的痕跡。由於這些人有表演的天賦,在舞台下,在生活中,當面對鏡頭時自覺不自覺地表演了起來,因而讓自然的生活情節,有了不自然的成分。這是一部好片子所應該避免的東西。
主持人普通話沒有特點、個性,缺乏感染力,本來影片最後的解說詞精彩、到位,但經他這么一說,顯得蒼白無力。
本劇一個突出的亮點是音樂配得非常好,舒展、悠揚的輕音樂,加上時髦的歌曲,深深地感動了觀眾,並引起共鳴。我們不在乎用什麼音樂,古典的、現代的、前衛的,或者是民間的,只要能感染我們,打動我們,只要我們喜歡就是最好的。

『柒』 優質課視頻觀後感於漪

雨停時,披衣起身,打開門,雨水洗過的空氣撲面而來,透著清淡的草木芬芳,深深吸一口,格外清新潔凈。

『捌』 寫一篇觀看《美麗中國》地理記錄片作文 觀後感一篇(800字以上)

說真的,《美麗中國》給人的絕不僅僅是視覺上的震撼,更是一種心靈上的淘洗。
對於紀錄片,貫徹的宗旨就是客觀,客觀是紀錄片的本質。《美麗中國》創作者富有理性與關懷,執著追求真相與探索心靈,並且能夠開啟這一項打動世人內心的工程。
《美麗中國》遠離現代城市的浮華,把鏡頭瞄準了自然中的生物與沿襲了幾千年傳統生活的人們,表現出中國歷史長河中根深蒂固的和諧淳樸與天人合一的觀念。這個定位是十分准確且適時的,因為在現代都市的快生活中,中國的古典特質已經日漸湮滅了。
很多事物是我第一次得以如此近距離觀賞,有時候真的內心在疑問,這真的是中國嘛?
看到在巨大的洞穴中的小學校,既有同情也有羨慕。西藏幾千年的對自然的敬畏,保護了當地原始的自然生態。那裡的人們貼靠著大地,向著朝聖路,他們一心向善,信仰今生保護關愛這片聖潔之土與萬物,定會有美好的來生。而如今我們大部分人類生活在物慾橫流、人心冷漠的城市,沒有想到中國很多地方,人與自然還是那麼融洽,他們可能在世俗眼中是窮苦貧乏的,但事實是這些人的心靈才更為澄澈與充實。
鏡頭展現了奇趣的動物與絕倫的景色後總會加上諸如此類的解說:此物種已經瀕臨滅絕,此環境帶已經嚴重縮減。這沉重的事實令我不禁生出無限憂心。
紀錄片目的是記錄,更是留給大眾以思考。
中國面臨的不止是環境危機、還有文化危機,我很難想出代表現代中國的符號是什麼?看吧,外國人沒有把鏡頭對准拔地而起的高樓,真正的中國不在大都市,而是在小巷胡同、竹林深處,在香格里拉,在樓蘭。民族的信仰就在那些與自然生活了上千年依依不捨的村民心中。他們會堅守到最後一刻,只為那聖潔的天地。。
喜馬拉雅的巍峨山巒孕育了世界上一半人口,是眾多文明的源頭,幾千年繁衍不息。然而再過30年,80%的冰川將不復存在,領略了神聖的恢宏之餘更多的是對人類自我糟蹋,導致古老文明危在旦夕的震撼
有時候常常面對匪夷所思的鏡頭就想人家是怎麼拍的,為什麼可以在雪山高峰之間平穩地穿梭,拍一年四季的變化得經歷如何漫長的等待。一部優秀紀錄片最為重要的是創作的精神,團隊意識,敢於冒險又耐得住寂寞。
《美麗中國》關注了自然與人生存的大命題。更多了種人文關懷,對古老的風土人情進行了深入地了解。人與自然的不斷疏離違背了宇宙的規律,紀錄片重新喚起了人們對自身環境的審視。自然不會毀滅,即便人類滅絕,天也照藍,歸根結底,人類毀滅的只是自己。
從香格里拉到絲綢之路,從蒙古草原到喜馬拉雅,從大興安嶺到熱帶海洋,整個系列看下來,我更加了解了自己居住的土地,以及土地上幾千年的人與生物。
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中國,一個原味的中國,一片數個世紀以來傳送著的土地。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