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七年級地理書世界語言

七年級地理書世界語言

發布時間: 2021-03-14 13:11:06

㈠ 七年級下冊地理書上帶最子的句子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裏海
世高上最高的山峰——珠穆郎瑪峰
赤道海拔最高的山——乞力馬扎羅山
世界上流域最廣的河——亞馬遜河
最大的海洋——太平洋
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
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冒納羅亞火山
世界上最長的河——尼羅河
最大洲——亞洲
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
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非洲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亞馬遜平原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貝加爾湖
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
世界上最大的港口城市——荷蘭鹿特丹
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亞馬遜熱帶雨林
世界上最大的瀑布——伊瓜蘇瀑布
世界上最狹長的國家——智利
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伊泰普水電站

㈡ 我要一份七年級上冊地理整本書的總結

七年級(上)地理復習綱要
一、地球與地圖
(一)地球的形狀、大小與運動
1、提出證據說明地球是個球體:
站在海邊,遙望遠處駛來的船隻,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見船身,而離岸的船總是船身先消失,桅桿後消失。
站得高,看得遠。
發生月偏食時,地球擋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給地球照鏡子,使我們看見了地球的球體形狀。
2、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徑:6371千米; 赤道周長:4萬千米; 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3、用事實分別說明地球自轉、公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
自轉 公轉
運動方向 自西向東 自西向東
運動周期 一天(24小時) 一年(365天)
旋轉中心 地軸 太陽
產生的地理現象 晝夜交替;時間差異 四季變化;五帶形成
(二)地球儀
運用地球儀,說出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的劃分。
用經緯網確定任意地點的位置: 給出地點要能在地球儀或地圖上讀出經緯度;給出經緯度要能找相應的地點。
(三)地圖(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運用地圖辨別方向,量算距離,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
(1)辨別方向:
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②指向標法: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
③經緯線定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2)量算距離:①比例尺的計算:
②比較比例尺的大小與范圍大小和內容詳略之間的關系:
比例尺小 → 表示範圍大 → 內容簡單
比例尺大 → 表示範圍小 → 內容詳細
(3)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
①海拔: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②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
2、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3、根據需要選擇常用地圖,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養成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地圖的習慣。

二、海洋與陸地
1、海陸分布:
(1)運用地圖和數據說出全球海陸所佔比例,描述海陸分布特點。
A、海洋佔地球表面積的71%,陸地佔地球表面積的29%。
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況
①七大洲:(面積從大到小)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②四大洋:(面積從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③洲界:亞洲與非洲:蘇伊士運河
亞洲與歐洲: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北美洲與南美洲:巴拿馬運河
2、海陸變遷:
(1)舉例說明地球表面海陸處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
喜馬拉雅山上發現海洋生物化石
我國東部海域的海底發現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類活動的遺跡。
荷蘭的填海造陸(人類活動改變地表形態)
(2)知道板塊構造學說,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
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
a) 地中海 — 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b)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阿爾卑斯山(歐洲):位於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交界處。
喜馬拉雅山(亞洲):位於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交界處。
地中海將消失:位於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擠壓碰撞處
紅海將擴大:位於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張裂地區。

三、氣候
1、天氣與我們的生活:
(1)知道「天氣」和「氣候」的區別:
天氣是短時間的大氣狀況,是易變的;
氣候是長期的(多年的)大氣平均狀況,是穩定的。
(2)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3)用實例說明人類活動對大氣環境的負面影響及保護大氣環境的重要性。
2、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1)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
① 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氣溫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主要原因是各緯度接受太陽輻射的差異)
② 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
③ 在山地,氣溫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
(2)氣溫的變化:
① 氣溫的日變化:一天中,最高溫度出現在午後2小時左右(14時);
最低溫出現在日出前後。(會計算氣溫日較差)
② 氣溫的年變化: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則相反。(會計算氣溫年較差)
(3)會使用氣溫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圖,並讀圖說出氣溫的變化規律。
3、降水與降水的分布
(1)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圖,說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異。
① 從赤道向兩極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② 在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③ 在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少,沿海地區降水多。
④ 在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⑤ 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是赤道附近;最貧乏的地區是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
⑥ 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齊;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馬沙漠。
(2)會使用降水資料,繪制降水量柱狀圖,並讀出降水的變化規律。
4、世界的氣候
(1)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區
熱帶: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溫帶: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
寒帶:寒帶氣候
(2)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亞歐大陸東岸、內部、西岸的氣候類型
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大陸內部:溫帶大陸性氣候
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3)舉例分析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等對氣候的影響
緯度位置影響:
a) 赤道地區終年炎熱,而南極大陸則冰雪覆蓋
b) 海南島終年如夏,降水較多;黑龍江省北部冬季漫長,多冰雪。
海陸位置影響:
a)青島的降水量比蘭州多
b)新疆塔里木盆地氣候乾燥,同緯度的北京氣候比較濕潤。
地形影響:
台灣島台灣山脈東側降水比西側多。
青藏高原緯度較低,但是氣候寒冷。
位於赤道附近的乞力馬扎羅山山頂白雪皚皚。
(4)舉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① 氣候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生活在不同熱量帶的人們衣著不同。
② 氣候影響人類的生產活動,其中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最顯著。
③ 氣候發生異常變化,會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帶來危害,從而產生災害。

四、居民與聚落
(一)人口與人種
1、運用地圖、資料,說出世界人口增長和分布的特點
(1)世界人口增長:a)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總數已達60億。
b) 從1830年到1999年,世界人口每增長10億人口所需時間逐漸變短,這表明在這段時間內,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逐步變快。
(2)人口自然率=出生率-死亡率
(3)人口的分布:
人口密度 = (人/平方千米)
人口分布:
a) 人口稠密區:亞洲的東部和南部;
歐洲
北美洲東部
原因:
社會經濟條件:亞洲的東部和南部地區都是人類文明發祥地之一,人類在這里聚居的歷史悠久,農業發展較早;歐洲和北美洲這兩個地區都是工業發展較早的地區,經濟發達。
自然條件:這四個地區都分布在中低緯度近海地區,氣候較為適宜;同時,都在平原地區,所以自然條件都比較優越。
b) 人口稀疏地區: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如撒哈拉沙漠、大洋洲西部沙漠
氣候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如亞馬遜平原
終年寒冷的高緯度地區;如北冰洋沿岸
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如青藏高原
原因:自然條件惡劣,不適合人類的生產和生活。
2、舉例說明人口問題對環境及社會、經濟的影響
(1)人口增長過多過快帶來的問題:交通堵塞、居住條件差、就業困難、生活貧困、環境污染、資源減少等。
(2)人口不斷減少停止增長,帶來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國家用於老年人的社會養老等費用增加等問題。
(3)採取措施:人類必須控制自己,做到有計劃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3、鄉村人中向城市遷移
(1)原因:
a) 鄉村人口增長造成勞動力過剩
b) 城鄉差別:城市就業機會、物質生活條件、文化教育等條件較鄉村好。
(2)帶來的問題
一方面為城市提供大量的勞動力,有力地支持城市建設;解決鄉村人多地少的問題。
另一方面則可能造成城市人口過多而引發城市交通堵塞問題、城市物質供應問題、城市就業問題、城市社會治安問題、城市環境問題等。
4、世界三大人種特點,並在地圖上指出三大人種的主要分布地區。
(1)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根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徵來劃分。
(2)世界三大人種的主要分布區:
白種人:歐洲、西亞、北非、美洲、大洋洲
黃種人:亞洲、北美洲北部、南美洲的部分地區
黑種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洋洲西北部
(二)語言和宗教
1、 語言:
世界主要的語言(聯合國的工作語言)的分布地區:
漢語:中國,東南亞部分地區
英語:歐洲的西部、北美洲、亞洲的南部等
俄語: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俄羅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
法語:法國、非洲一些國家
阿拉伯語:西亞、北非

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英語是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2、 宗教:
(1)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區
基督教: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形成於亞洲西部,目前集中分布在歐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蘭教:教徒被稱為穆斯林,產生與阿拉伯半島,主要分布在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
佛教:創始於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2)我國維吾爾族、回族多信仰伊斯蘭教
藏族、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三)聚落
13、 運用圖片描述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的差別
房屋 道路修築情況 商店的多少 學校的多少 醫院的多少 有無農田 有無果園 有無魚塘 自然景觀改變大小
密集度 高度
鄉村 小(稀疏) 矮 少 少 少 少 有 有 有 小
城市 大(稠密) 高 多 多 多 多 無 無 無 大
14、 舉例說出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1)聚落形成與發展的主要因素:
(2)建築風格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當地氣候特點 民居的建築特點
因紐特人的雪屋 嚴寒 雪塊構築,低矮,無窗,門小,牆厚,保溫性好。
黃土高原的窯洞 乾燥,冬冷夏熱 利用厚厚的黃土層,挖鑿成窯洞,冬暖夏涼。
傣族微竹樓(高架屋) 潮濕,炎熱多雨 雙層,樓上住人。涼爽,通風,防潮。
新疆的平頂屋 乾燥,風沙大 平頂房,屋頂可以曬莊稼。
西亞的鄉村 炎熱,乾燥 牆厚,窗小。可以減少白天太陽熱量的傳入和沙漠吹來的熱風。
(3)保護世界遺產的意義
傳統聚落是歷史時期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它們從不同側面記錄了當時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護甚至任意破壞,將導致無法挽回的損失。

五、發展與合作
1、國家和地區
世界上的國家和地區 ---200多個
a) 面積居世界前六位的國家: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
b) 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10個)
c) 地跨兩洲的國家:埃及(亞洲非洲)、土耳其(亞洲歐洲)、俄羅斯(亞洲、歐洲)、美國(北美洲、大洋洲)、巴拿馬(南美洲、北美洲)
d) 國界:地圖上一國與鄰國或公海之間的界線,是國家主權范圍的界線。國界是人為劃分的,有的依據山脈、河湖、海洋、經緯線來劃分,有的依據民族、語言、宗教等來劃分。
e) 領土:國界范圍內的領陸、領水和領空。
2、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
(1)劃分:依據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分為
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
(2)運用數據和實例,說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發展水平差異。— (南北差異)
課本P89 圖 5.6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人口和國內生產總值比較」
地圖冊P37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
人口約佔世界的1/5 人口約佔世界人口的4/5
國內生產總值約佔世界的3/4 國內生產總值約佔世界的1/4
人口低增長 人口高增長
生活、教育水平高 生活、教育水平低
出售轎車、輪船、飛機、高檔日用品等 出售石油、礦石、木材、橡膠等原材料
(3)知道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地區分布特點。
地圖冊P37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分布」
發達國家: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澳大利亞、紐西蘭例外 --- 在大洋洲)— 「北」
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 — 「南」
「南北對話」—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在經濟、政治上的商談。
「南南合作」— 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
「南北之差」—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經濟差別。
3、國際合作
聯合國 總部 — 美國紐約 宗旨:「促進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
6個主要機構 5個常任理事國(中、法、俄、英、美)
世界貿易組織 總部 — 瑞士日內瓦 中國於2001年12月正式加入
宗旨:「促進世界經濟發展和福利進步,主張貿易自由與公平」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和平、友誼、進步
國際紅十字會 人道主義--
--網路知道

七年級地理:埃及金字塔所在地的語言是什麼

埃及當地語復言--阿拉伯語制

阿拉伯語除了是埃及的官方語言外,它還是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聯酋、阿曼、科威特、巴林、卡達、伊拉克、敘利亞、約旦、黎巴嫩、巴勒斯坦、蘇丹、利比亞、突尼西亞、索馬里、吉布地、茅利塔尼亞、葛摩、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的官方語言.

以阿拉伯語作為母語的人數超過二億一千萬人;同時阿拉伯語為全世界穆斯林的宗教語言.也是世界上的一種重要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之一.

㈣ 語言地理的世界九大語系

目前人們一般把世界的語言劃分為九大語系:
就是以漢語和藏語為代表的一個有親屬關系的語言群。中國為該語系使用人數最多的國家,中國南方民族多為漢藏語系民族。
分類
漢藏語系的語種及分類比較通行的分類法以美國學者白保羅為代表。他在《漢藏語概要》一書中,把漢藏語系分為漢語和藏-克倫語兩大類,又在藏-克倫語下面分藏緬語和克倫語兩類。但他認為苗瑤、壯侗語言均不屬於漢藏語系。
語言特徵
通過語言比較可以看出,不同語言間不僅在現狀上有許多共同的特點,而且還存在著許多共同的發展規律。
語音
每個音節有固定的聲調。聲調能區別詞彙意義。在有些語言里,聲調還能區別語法意義。如彝語涼山話的單數人稱代詞用聲調表示格的區別:a33(我,主格)a55(我 ,屬格)a31(我,賓格)。聲調同聲母、韻母的關系很密切。各語言的聲調發展不平衡。從調值來看,數量上最少的只有2個(如普米語)。漢藏語系許多語言的母音分長短,以壯侗語族為最普遍。就多數語言情況而言,主要母音是長的,韻尾則短;主要母音是短的,韻尾則相對地略長。所以,就整個音節來說,長母音韻母和短母音韻母的音節長短大致相等。許多語言的聲母有清濁對立,並存在共同的發展趨勢 。在多數語言里,清濁對立主要出現在塞音、塞擦音、擦音上,塞音、塞擦音的清濁對立大多出現在不送氣音上。清濁由對立到不對立,是漢藏語系語言共同的發展趨勢。漢藏語系語言的輔音韻尾常見的有-m、-n、-ng、-p、-t、-k、-?等7個。有個別的語言還有-r、-l、-s等延續音韻尾。漢藏語系一部分語言還保留有復輔音聲母。復輔音以二合的為多,還有少量三合的。
語法
漢藏語系各語言以詞序和虛詞為表達語法意義的重要手段。詞序比較固定。虛詞種類較多,在句中表示各種不同的語法意義。漢藏語系語言詞類上的一個特點是有量詞。量詞的作用主要表示事物的單位和動作行為的量。此外,許多語言的量詞還兼表事物的類別、形狀、性別、級別等特徵。漢藏語系語言有詞的重疊形式,在許多語言里具有共同的特點,表現在重疊的范圍、作用、形式等方面。漢藏語系語言廣泛運用各種助詞來表達復雜的語法意義。
語匯
除藏緬語族有些語言(如嘉戎語、景頗語等)有較多的多音節單純詞外,漢藏語系大多數語言的詞主要由單音節的單純詞和多音節的復合片語成。中國境內由於使用漢語的人口多,分布廣,所以漢語以外的漢藏語系語言都普遍借用漢語詞。
語群
語言地理
語言學家按照譜系分類法劃分的一組語群。在中國,漢藏語系一般分為四個語族,即漢語族、壯侗語族(或稱侗台語族、侗泰語族、台語族)、苗瑤語族和藏緬語族,共計約250種語言,主要分布在中國、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印度、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等亞洲各地。最早提出漢語、藏語、緬甸語之間有同源關系而和其他亞洲語言不同的是德國學者Julius Klaproth。他在1823年發表的書中首先提出這個假設,但後來他的著作被淡忘了,一直到20世紀90年代,學者們才重新重視他的研究。
漢藏語系中各語言的一些類型學的特點:
——很多是孤立語;
——有聲調;
——單音節詞根佔多數;
——有量詞;
——以虛詞和語序作為表達語法意義的主要手段。
語言地理
「印歐語系」這個語言學術語出現於19世紀初葉,因該語系分布於印度和歐洲而得名。後來德國學者又參照同一模式,將其易名為「印度-日耳曼語系」。理由是,印歐語言中,最東部的阿薩姆語是一種印度語言,而最西部的冰島語是一種日耳曼語言。這個術語在歐洲學者、特別是德國學者中比較通行。此外還有少數學者用「雅(利安)-歐語系」,但現代語言學最通行的術語仍然是印歐語系。
印歐諸語言傳統上分作兩大類:K類語言和S類語言。K類語言包括拉丁語、希臘語、義大利克諸語言、凱爾特諸語言、日耳曼諸語言,以及赫梯語和吐火羅語。S類語言包括波羅的諸語言、斯拉夫諸語言、阿爾巴尼亞語、亞美尼亞語和印度-伊朗諸語言
語種
印歐語系西部語群和東部語群可以進一步劃分為如下語族。
日耳曼語族
約公元前500年前,產生了所謂原始日耳曼語(也稱「條頓」語),日耳曼諸語言就是從這個新階段發展起來的。日耳曼諸語言分西支、北支和東支:西支包括英語、德語(在德語基礎上衍生了依地語和盧森堡語)、荷蘭語、弗拉芒語(也有學者認為弗拉芒語只是荷蘭語的一種方言)、南非的阿非利堪斯語、以及弗里西亞語;北支包括斯堪的納維亞諸語言——瑞典語、丹麥語、挪威語和冰島語;東支的代表是哥特語。
羅曼語族
又稱義大利克語族或拉丁語族。羅曼諸語言的共同母語是古拉丁語。羅曼語族通常分東支和西支。
凱爾特語族
凱爾特諸語言在不同時期曾分布於從安納托利亞(又稱阿納多盧)到大西洋沿岸的廣闊地帶。後來,處於上升地位的拉丁語逐漸取代了某些凱爾特語言,使後者的使用范圍大為縮小。凱爾特諸語言習慣分為兩大類:大陸凱爾特語和海島凱爾特語。
波羅的語族
僅存立陶宛語和拉脫維亞語(又稱萊蒂語)。波羅的諸語言,特別是拉脫維亞語的某些方言保留了較多的原始印歐語特點。鑒於波羅的語族和斯拉夫語族有許多相似的地方。
斯拉夫語族
5 ~10世紀,斯拉夫人從最初的居住地向各方遷移,最後到達巴爾干半島的大部和整個東歐,形成3個斯拉夫人集團:東部、西部和南部斯拉夫人。他們的語言也逐步分為3個相應的分支:東支包括俄語、烏克蘭語、白俄羅斯語;西支包括波蘭語、捷克語、斯洛伐克語、卡舒比亞語和盧薩提亞語(又稱文德語或索布語);南支包括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斯洛維尼亞語、馬其頓語、保加利亞語,以及古教堂斯拉夫語。
印度-伊朗語族
印歐語系最東部的一個語族,所包括的語言比印歐語系任何別的語族都多,約有60種。分為印度語支(又稱印度-雅利安語支)和伊朗語支。印度語支中,使用人數超過1000萬的語言至少有9種:印地語、烏爾都語、孟加拉語、旁遮普語、馬拉提語、古吉拉特語、比哈爾語、奧里亞語和拉賈斯坦語。
希臘語、阿爾巴尼亞語和亞美尼亞語各構成印歐語系中單獨的一個語族。此外,安納托利亞語和吐火羅語代表了印歐語系兩個已消亡的然而卻佔有一定地位的語族。

包括60多種語言,說該語系語言的人口約為2.5億,該語系主要集中於中亞及其臨近地區,語系主要由各個時期的入侵者帶來的語言和當地語言互相融合形成。阿爾泰語系包括突厥、蒙古、滿-通古斯3個語族。主要分布在中國、土耳其、蒙古國、中亞、俄羅斯、伊朗、阿富汗以及東歐的一些國家。
語音結構 突厥、蒙古、滿-通古斯3個語族的語言都有母音和諧律,構擬的各語族共同語和原始阿爾泰語也有母音和諧律。
阿爾泰語系各語言在輔音上的共同特點表現在大多數語言都有16個輔音:b、 p、 m、d、t、s、n、l、r、□、□、□、j、g/□、k/q、□。其中塞音3對,塞擦音一對,每一對都是古代以清濁相對立,現代或以清濁對立,或以清音不送氣與送氣相對立;擦音3個,鼻音、邊音、顫音共5個。每一種現代語言在這16個輔音之外又增加了少數幾個輔音。就維吾爾、烏孜別克、蒙古、達斡爾、滿、鄂溫克6種語言增加的輔音而論,共有13個。
阿爾泰語系各語言都是粘著語,在構詞法和形態學上有很大的共同性。以在詞根之後加構詞附加成分為派生新詞的主要手段,以在詞干之後加語法粘附成分為形態變化的主要手段。構詞成分和語法成分都既可以是單層的,又可以是多層的。總之,從語音結構上、語詞派生上和語法構造上看,阿爾泰語系 3個語族各語言之間都表現出類型上的高度一致性。
語法成分
突厥、蒙古、滿-通古斯3個語族有同源關系的有力證據是名詞(體詞)後面所接的格粘附成分彼此很相似。各種語言的動詞都至少可以接3套粘附成分,以表達 3種不同的句法功能。一套出現在作句子的主要謂語的動詞詞干之後,稱為述謂形式或終止形式;一套出現在作句子狀語的動詞詞干之後,稱為動副詞或動副形式;一套出現在能仿照名詞作句子的幾種不同成分的動詞詞干之後,稱為動名詞或動名形式。帶後兩套粘附成分的動詞同時也可再帶賓語、補語、狀語、主語、定語。
詞彙
突厥、蒙古、滿-通古斯3個語族之間詞彙的共同性最引人注意的是第一、二人稱單、復數的人稱代詞。3個語族各有一套數詞,這種詞彙的差異性也是最引人注意的。

也稱為亞非語系,主要分布在亞洲的阿拉伯半島和非洲北部,是從《聖經》的傳說中,諾亞的兩個兒子的名字來源的,《聖經》說他的兒子閃是希伯來人的祖先,另一個兒子含是亞述人和非洲人的祖先。
共同特徵
是一種屈折語,輔音除了有清輔音和濁輔音外,還有一種重輔音,是在口腔後部和喉腔形成的。動詞有人稱前綴,有格和性的區別,但比印歐語系簡單,詞根基本由輔音組成。
其分支為:
閃語族
南部語支
阿拉伯語
馬爾他語
西北語支
亞述語
希伯來語 東部語支
阿卡德語
西南語支
阿姆哈拉語
查德語族
豪薩語
柏柏爾語族
塔馬舍克語
卡比勒語
希爾哈語
庫施特語族
貝扎語支
貝扎語
阿高語支
東庫施特語支
索馬里語
加拉語
西庫施特語支
克法語
南庫施特語支
姆布古語
姆布隆格語
埃及語族(已滅絕)
古埃及語
科普特語

分布於從斯堪的納維亞往東,越過烏拉爾山脈,直到亞洲西北部廣大地區的一組語言 。分為芬蘭-烏戈爾語族和薩莫耶德語族。
語音結構。母音有長短之分,有些語言有母音和諧現象,一般出現在一個詞中。大多數芬蘭-烏戈爾語詞的重音落在第一個音節上 。芬蘭語、匈牙利語和拉普語的句子詞序是主語—動詞—賓語,薩莫耶德諸語言的句子詞序是(主語)—(賓語)—主要動詞—(助動詞),括弧代表不是非有不可的成分。在變化了的主要動詞上添加詞尾,以跟主語的人稱和數一致。句子中詞的功能用格的詞尾和後置詞表示。
構詞法屬於粘著型,芬蘭語、愛沙尼亞語則更多採用融合法來構詞。大多數烏拉爾語言的名詞都有數和格之分,格的平均數目為12個,一般包括主格、受格、所有格和3種表示空間位置的格,這是各個語言系統的基礎。

伊比利亞-高加索語系,主要分布在前蘇聯的高加索地區,使用人口約五百萬,其中操喬治亞語的就有三百多萬。下分四個語族:
卡爾特維里(伊比利亞)語族 有喬治亞語、贊語、斯萬語等。
達格斯坦語族 有阿瓦爾語、達爾金語、拉克語、列茲金語、塔巴薩蘭語等。
巴茨比-啟斯梯語族有巴茨比語、車臣語、印古什語等。
阿布哈茲-阿第蓋語族有阿布哈茲語、阿第蓋語、卡巴爾達語等。

馬來-玻里尼西亞語系又稱南島語系,主要分布在太平洋群島、東南亞地區和我國的台灣等地。使用人口約一億七千餘萬。包括四個語族: 印度尼西亞語族印尼語、馬來語、爪哇語、塔加洛語、馬達加斯加語、高山語等。
美拉尼西亞語族斐濟語、莫圖語、雅比姆語等。
密克羅尼西亞語族馬紹爾語、吉爾伯特語、諾魯語等。
玻里尼西亞語族毛利語、薩摩亞語、湯加語、塔希提語、夏威夷語等。

南亞語系主要分布在緬甸、柬埔寨、印度的東北部和我國的雲南一帶。使用人口約一千二百餘萬。又稱澳斯特羅-亞細亞語系。約包括150種語言。
語音
南亞語系諸語言的主要特點是輔音系統比較整齊。塞音清濁的對立比較普遍,有獨立的清音送氣系列。母音系統比較豐富,母音常區分為高、前、中、後4級。除越南語等少數語言有聲調外,南亞語系諸語言通常都不是聲調語言。
語法
句子的一般語序為主語—動詞—賓語;形容詞通常跟在它所修飾的名詞後面。
詞彙
詞的結構通常是一個主要音節,有時前面可再加上一個次要音節。大多數詞根都是單音節的。南亞語系諸語言常常從鄰近的或有影響的大語種借詞。動物名稱往往是禁忌詞語,因而多使用別稱。文字方面,孟語和高棉語的文字傳統最古老,字母形狀和書寫原則都來自印度文字。但該語系大多數語言只是近百年來才有文字。包括兩個語族:
孟-高棉語族孟語、高棉語、佤語(佧佤語)、布朗語、崩龍語等。
蒙達語族主要分布在印度境內,有桑塔利語、蒙達里語、霍語、薩瓦拉語、科爾摩語等。

達羅毗荼語系又稱南印度語系,主要分布在印度的東南部和斯里蘭卡的北部地區,使用人口約一億三千餘萬。主要有泰米爾語、馬拉亞蘭語、卡納雷語、泰盧固語等二十種語言。
語系
通常分為南部、中部和北部3個語族。達羅毗荼語系的語言主要是南印度的語言,其包括泰米爾語、泰盧固語、馬拉雅蘭語和堅那勒語等。
達羅毗荼語言母音有長短之分。母音和諧比較弱。輔音按發音部位排列,由內及外,和印度其他語言相似。論類型,該系語言基本上屬於粘著型。名詞性的詞類分兩種:名詞和形容詞。名詞,包括代名名詞,分為兩類:人類名詞(有理性的)和非人類名詞(無理性的)。人類名詞常有特殊的詞綴,與動詞相適應。名詞變化有兩個基本的格:①直接格(主語);②間接格,一般具有所有格的含義。加上人稱詞綴形成的派生名詞是達羅毗荼語言的特徵。代名詞第三人稱和指示代名詞有陽性、陰性、中性之分。沒有關系代名詞。動詞有3個基本形式:① 現在不定時;② 過去時;③ 將來時。構成方法是詞根加特殊詞綴。句子語序是主語一賓語一謂語。謂語總是放在最後面。定語放在被定者前面。

㈤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初一地理

因為科學越發達抄,物質也越發達.世界上各種誘惑越多.
而有些人的精神世界,卻相對顯得空虛.
所以,很多人在發達的社會里,不知道自己活著為什麼.
他們就去尋求宗教的幫助.
有些人希望通過宗教逃避現實,有些希望通過宗教方式拯救人們墮落的精神世界.
現在還不能通過強制的方式禁止人們信仰宗教.
可以通過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等方式,做一些引導.

㈥ 七年級上學期地理(星球地圖出版社):經緯度,海陸變遷,海陸分布,世界人口,世界的人種、語言很宗教,

這幾句話說不清,上面內容總體包括自然地理簡單部分和部分人文地理,其專實地理是人類為了屬更加科學的探索和了解、利用我們的自然環境,才誕生了這門研究自然地理環境變化和發展規律而為人類而服務的學科。上面的經緯度是簡單而言為了區別方向的,海洋和大陸是地球表面基本概況啊…

㈦ 七年級上冊地理書里的世界之最

青藏高原 世界最高 亞馬孫河 最大流量 亞馬孫平原 最大熱帶雨林尼羅河世界最長

㈧ 28中初一上學期地理作業——第四章第二節——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3.中文是世界上使用人數做多的語言,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國的人口眾多—13億。雖回然答,中文的使用在數量上站絕對的優勢,但是去相對的集中,集中在中國、東南亞和華人世界這個范圍。
英文是世界上被使用的一種語言。隨著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經濟的發展和對外的擴張,在世界上廣泛的建立殖民地。在對殖民地經濟侵略的同時,也進行這文化的侵略和輸出。美國人大多是英國人的後裔,後來他么建立了強大的美國。
語言雖然是自然的產物,但是卻和政治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經濟、政治上的強大才能在文化上也取得強勢的地位,才能使得自己的語言產生強大的影響。
現在,隨著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的增大,中國的魅力,漢語的影響力都在逐步的增強。很多國家都開始開設中文的課程。而且,現在學習英語也是很重要的。我以前上學的時候,也認為學英語沒有什麼大的用途 ,其實,在工作中、生活中都是很有用的。

㈨ 七年級上冊地理書的總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4ab0230100bqof.html
七年級地理總復習提綱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儀

1、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2、大小:半徑:6371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

3、地球儀: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儀上找出地軸、兩極、赤道)

4、經線:

經線特點:所有經線一樣長;經線都指示南北方向;經線是一個半圓。

經度:0°—180°;0°經線為本初子午線,以東為東經,用字母E表示,0°經線以西為西經,

用字母W表示;

5、緯線:

緯線特點:緯線長短不一,赤道最長,向南北兩極逐漸縮短;緯線都指示東西方向;

緯線是一個完整的圓。

緯度:0°—90°;0°緯線為赤道,赤道以北為北緯,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為南緯,

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緯的劃分:南北半球,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

7、東西半球的劃分:以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為界;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

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

8、能在地球儀上利用經、緯網確定地球上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轉:晝夜交替,太陽東升西羅,時差

方向:自西向東;周期:一天(24小時);自轉中心:地軸。

地理意義:產生了晝夜更替和時間的差異。

10、地球的公轉:四季的變化,影子的長短

公轉中心:太陽;方向:自西向東;周期:一年;公轉軌道:橢圓。

地理意義:產生了季節的變化和晝夜長短的變化。

11、五帶的劃分:

第二章:地圖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線段式、數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簡單。

4、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5、地圖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圖,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有指向標的地圖,用指向標定向法:指向標的箭頭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經緯網的地圖,用經緯網定向法: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6、圖例:地圖上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要記住常用的圖例)
7、注記:地圖上,用來說明山脈、河流、國家、城市等名稱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數字。
8、海拔(絕對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相對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
等高線:在地圖上海拔高度相同點的連線。
9、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表示坡度較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度較緩。
10、由等高線的特點判斷地形:
山頂:等高線中間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出。
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凸出。
鞍部:兩側的等高線比較高。
陡崖:多條等高線重疊的地方。

第三章:世界的陸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的水陸面積比例:海洋71%,陸地29%,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圖上准確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大洲之間的分界線:
亞洲、歐洲: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峽。
亞洲、非洲:蘇伊士運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馬運河。
亞洲、北美洲:白令海峽。
4、陸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類。
5、在地形圖上能找出喜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亞馬孫平原。
6、閱讀大洲地形圖,判斷大洲的地形大勢。
7、板塊構造學說:地球表層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分別是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
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板塊的內部比較穩定,板塊的邊緣地殼運動比較活躍,
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8、全球兩大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第四章:世界的氣候

1、天氣:一個地方短時間內的大氣狀況(風雨、冷熱、陰晴等),天氣是短時間的,經常變化的。
氣候: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氣候是長時間的,比較穩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氣符號。
3、氣溫是指大氣的溫度,單位是℃,測定方法用溫度計。
4、一天中的氣溫有變化,陸地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午後2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一年中的氣溫有變化,北半球陸地月平均最高氣溫是7月份,最低氣溫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5、氣溫日較差:一天中的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的差值。
氣溫年較差:一年中最熱月的平均氣溫與最冷月的平均氣溫的差值。
6、氣溫的垂直變化:同一地點,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
7、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等溫線圖。
8、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規律:

全球氣溫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
同緯度海洋和陸地氣溫不一樣;
同緯度高原、山地氣溫低,平原氣溫高。
9、學會閱讀氣溫曲線圖。
10、降水:空氣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稱為降水。測定方法用雨量器,單位是毫米(mm)。
11、能分析一個地方降水的季節變化。
12、學會閱讀世界降水量分布圖。
13、世界降水的地區差異:
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西岸少;
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14、學會閱讀降水柱狀圖。
15、世界氣候的主要影響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等。
16、知道主要的氣候類型及分布。
17、能舉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第五章:世界的居民

1、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人口密度=人口總數÷面積
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區: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及美洲東部等中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

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區:乾旱缺水的沙漠地區,高溫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
地勢高峻、空氣稀薄的高原山區。
4、人口問題:

人口增長過快,會導致糧食緊缺、住房緊張、交通擁擠、上學、就業、看病難、資源緊張等問題。

人口增長過慢,會導致勞動力短缺、國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齡化等問題。
5、世界三大人種:

黃種人:分布在亞洲東部、東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

白種人:歐洲,亞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中部,南美洲東部沿岸及大洋洲。

黑種人:非洲南部和中部。
6、世界上的主要語言有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

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漢語,使用范圍最廣的是英語。
7、世界三大宗教:

伊斯蘭教:流行於亞洲西部、東南部,非洲北部和東部。

佛教:由古印度傳播到東亞和東南亞。

基督教:流行於歐洲、美洲和大洋洲。
8、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
9、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氣候溫暖濕潤、自然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的地區。
10、說出一些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聚落名稱。

第六章:世界地區的發展差異

1、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以及南半球的大洋洲。

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即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絕大部分國家。

能舉例說明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發展水平的差異。
2、聯合國由中、法、俄、英、美五個常任理事國和十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總部設在美國紐約,

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國際合作和發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