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上冊期中小結
⑴ 初一地理期中考試反思!!!!!!!!!!!!!1!
這次期中考試的考題內容偏少,題目靈活多樣,注重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核,其中把句子補充完整,反義詞、根據短文內容回答問題的題目是我班錯誤最多的題型。這次考試基本上還可以,在全鎮的八所學校中,位居前列。90分以上的有43人,沒有不及格的。經過認真地分析、思考,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著重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改進。 一、認真備課,向四十分鍾要質量。 在教學中,以備課為主,真正落實新課程理念,以提高學習活動的效益,從而達到以熟讀感悟、探究討論、專題活動等新型學習方式取代單一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教學模式,廢止繁瑣的「發胖式分析」套路。備課時還要仔細分析學生學習時可能出現的各種情形,做好「剪裁」的准備。要估計到學生的思維會因此怎樣「發散」,對哪些回答應及時「剪去」,哪些回答則既有利於達到原定目標,又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應及時鼓勵他們展開,以真正實現「活動促發展」。 二、注重學生的學習。 1、注重預習。 注重預習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順利地達到目的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葉老指出:「一篇精讀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這是一個憑借,要用來養成學生閱讀書籍的好習慣,就自然非教他們預習不可。」在預習中,首先要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初讀課文時,要讀通、讀順課文,遇到不懂的詞語可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來理解;深入理解課文時圍繞思考練習自學。在預習中畫出重點詞句,尋找出不理解之處,進行質疑,甚至可以提出對知識本身進行的懷疑、研究,這就能使學生產生查閱的動力,爭論的慾望,獲勝的信心。在預習中學生的質疑就能營造新的學習氛圍,為課堂上深入學習做好鋪墊。 2、認真閱讀、積累詞句。 良好的習慣對寫作來說尤為重要。常常有一些同學害怕寫作文,說是無話可說,無事可寫,其原因大都是對生活缺乏觀察,或是不習慣於閱讀和積累。我們每一個人,單憑直接經驗,對社會的了解總是有限,要積累素材,也不可能樣樣親歷,這就必須學會多積累間接經驗。而獲取間接經驗的最有效途徑便是閱讀。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獲取寫作範例的唯一途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勞於讀書,逸於作文」,這都是前人在讀寫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讀書是吸收、積累的過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語言的表達方法都在不知不覺中儲存起來。一旦需要,這些儲存就會蜂擁而至,跳出來供你應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隨手拈來,不費思索而順理成章,進而推陳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達得生動、完美。有了良好的閱讀、積累習慣,作文對老師和孩子不再會是一件頭疼事。 三、,激發興趣,樹立自信心。 閱讀分析一向是讓許多老師和學生頭疼的題型,要突破它,首先要讓學生找回學習的信心,這就需要靠激勵評價來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贊賞、激勵的評價語言不僅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對課文產生濃厚興趣,而且能交流師生情感,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堅定學習的自信心。如:對學生朗讀的評價,不採用「讀得不錯,很好」這類籠統的評價語,要根據學生朗讀實際水平評價,「讀得有感情,把詩人心情都表達出來了,」「語音很准確,並且沒有漏字。」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要採用鼓勵、引導、點撥、開竅。在學生回答不正確或不完全正確時,可採用「敢於積極發表意見,但思路要換一換」,「這個問題,答對了一半,也是一分貢獻,另一半,再想想,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想出來的。」教師的評價還要特別注意鼓勵後進生主動發言,而且在發言的質量上不要提太高的要求。這樣來進行評價會讓學生感到態度誠懇,評價中肯,進而產生主動求知的心理沖動,以良好心態進入學習。 四、抓好後進生工作。 這期的後段時間,重在抓後進生的提高
⑵ 期中總結,800字,初一!上半學期的學習情況和考試總結,以及未來計劃!
期中考試總結
期中考試結束了,我所剩下的中學生活隨著一次又一次的
考試逐漸變短,這次考試比上次有些進步,我認真分析了原因:
1、在考試前我並沒有深入復習,只不過是看了看書。
2、臨陣磨槍,突擊,平時不善於積累。
3、復習沒有重點。
其實,語文一直是我這三科中最不理
想的科目,我對此也非常的著急,所以我在今後的學習中
會更加重視 學習。
數學一直是我的強項,可這次發揮的也不是很令自己滿意
,但也沒有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水平。這是
什麼原因呢?主要是自己思想上的問題,我總認為沒什麼
,靠自己的功底完全可以應付,但是事實與自己所想的是完全相反的。
經過這次考試,我也明白了,隨著年級的升高,我們所需要掌握的知識也
在不斷的增多,我以前學的那些知識已經遠遠不夠,所以,既是自己
的強項,就更不能落下,就更應該跟著老師好好的學。在語文方面,我還應該加強閱
讀訓練,使自己的閱讀能力有所提高。
努力,是我們熟得不能再熟的字眼,但這兩個字就夠一個
人做一輩子的了,而且它是永遠做不完的。所以我更應該珍惜時光,為
自己的目標而奮斗!好的成績是靠良好的學習方法。許多教育專家認為,將來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一些沒有學會如何獲取知識,不會自己鑽研問題,沒有預見力的人。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必須學會如何學習。
學習的方法因人而異,因學科而異,正如醫生用葯,不能千人一方。同學們應當從實際出發,根據自己的情況,發揮特長,摸索適合自己特點的有效方法。但良好的學習方法絕對離不開預習、認真聽課和課後復習。
然而在這三點中,我認為聽講是最重要的,或許這已經是老生常談了,但是,只有聽講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認真聽老師的講課,甚至比做10道練習題還要好。
預習,不僅僅是簡單的看書,對於語文,應該畫一些重點字詞、概念和一些重要的知識點;數學則要著重地看例題和定理、概念。看完書以後,可以試著做一下課後的練習題。這樣可以幫助你知道你是否已經基本了解了這些新知識。英語只要了解基本的句型構成,再多背幾個單詞就可以了。
人長得越大,記憶力就越是遞減。因此,常常復習很重要。不過不必天天復習,畢竟我們也沒有那麼多的時間。你可以把學的知識積累下來,利用周末的時間復習。每周都是這樣,一個月後,來一次總的復習,把前四周的內容再鞏固一下。如果一個月後你記住了這些新知識,那麼,以後,只要你有空的時候再看看,就一定可以牢牢記住了。
除了這三點,還有三個「必須」。
1.學習必須循序漸進。只有地基打牢固了,高樓大廈才不會傾斜;只有走穩了,才會輕松地跑。學習任何知識,必須注重基本訓練,要一步一個腳印,由易到難,扎扎實實地練好基本功,不要前面的內容沒有學懂,就急著去學習後面的知識;更不能基本的習題沒有做好,就一味去鑽偏題、難題。這是十分有害的。比如學習數學時,我就先做那些基礎題,熟練的掌握公式,之後再去做那些比較難的題。這樣,你就能打好基礎,學習成績自然而然的就上來了。
2.學習必須勤於思考。中學是一個重要的學習階段。在這個期間要注意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要防止死記硬背。學習中要多問幾個為什麼。比如學英語,一個句子可以用多種方法去做,舉一反三,靈活運用,使你的大腦思維更加活躍。
3.學習必須一絲不苟。學習切忌似懂非懂。例如,習題做錯了,這是常有的事,重要的是能自己發現錯誤並改正它。這就要求我們對解題中的每一步推導能說出正確的理由,每一步都要有根據,不能想當然,馬馬虎虎。
只要做到了這些,再加上一些你認為自己適合的學習方法,相信你的學習成績一定會提高的,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做舟,為了達到成功的彼岸,我們一起努力吧。相信我們一定會成功!
⑶ 七年級上學期期中地理考試的一篇檢討四百字。
地理期中考試反思
本次考試雖然難道較低,但是整體還是考得不好,從考試成績可以發現,班級的及格率不高,優秀率低,班級平均成績也不太理想啊,跟期望中有很大的差距,在對學生答題情況進行分析時,發現有以下幾個問題值得注意:
存在問題:
每一塊試題中,一些平時上課認真的學生差不多都能拿到高分甚至滿分,如選擇題20道,還有第24,25題能拿滿分也有許多,比較可惜的是在一些小題沒有仔細看題。
一、基礎不扎實,掌握知道不牢固,主意集中體現在選擇題方面如:1、5、6、10、16、17還有綜合題21四張圖,22黃河的發源地和流入海洋錯誤情況也較明顯。
二、考試態度問題不嚴謹,許多同學沒有認真對待考試,從其做題試卷表面就能體現出來,字跡了草隨便,做題答非所問,亂七八糟。思想品行差。
三、做題不仔細認真,粗枝大葉如:6、10選出錯誤的答案;21題讓你寫出序號;22題(2)標出河口孟津等
四、應變能力差,思維擴展力不足。如選擇題1-4題,關於平和的;21題湖北的地圖輪廓不會跟其(3)聯想起來,23題(3)「正在興建的B是水電站」,這邊沒有畫一個下橫線學生就沒有做,全年級沒有一個學生這個有做。這說明學生的思想應變能力不足,沒有用心去做題,看題審題。
教育教學反思
1.創造性理解使用教材
認真研究課程標准,創造性理解使用教材。要結合本地區、本學校的實際和學生的特點,對教材進行適當的更新、調整、刪減和補充,對教材知識講授力求全面,讓學生理解,學以致用,切忌照本宣科。
2.要創設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學會自律學習,學會自覺學習,學會創意學習,要從課堂上課外生活上引導他們愛上地理。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多一絲關懷,少一分責難」「多一些探討,少一點講解」「多一些自主,少一些灌輸」。
3.培養學生看圖、識圖、解圖的綜合能力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行,地理圖形知識在地理新教材中所點的比例更加大,這就要求在進行地理圖形知識教學當中要加大對讀圖教學的比重和力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重視讀圖訓練,重視探究活動,加強動手能力,平日強化訓練。
4.落實好基礎知識,培養遷移能力
在教學中應首先從雙基入手,抓住各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的內涵,試題落點一般都能在教材上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原型。聯系實際、學以致用一致是考查的重點。教師應關注教材中的實際問題、科普知識,對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重在理解、重在聯系實際靈活運用,嚴防死記硬背。
5.學以致用,聯系實際
在教學過程中因盡量創設情景,寓基礎知識與生活、生產的實際問題之中,多讓學生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釋日常生活現象,提高學生分析、解釋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6、因人施教,全面發展提高學生學習成績
素質教育教導教師對待學生學習情況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每個學生都是有個性的獨體,對待優秀學生更要嚴格要求,不能寵愛,對待中等學生要持之以恆,鼓勵表揚,鞏固其基礎知識前題下進一步提高學習能力和成績,而對差生更不能放棄,更要循循循善誘,提高學習興趣。從而縮小學生之間三級分化,達到全面學習發展,建設好優秀向上的班級集休。
⑷ 初一上冊地理的期中復習知識點
玉雨同學:七年級的話就看我給你的這個復習要點吧,保證你選擇填空輕松過,還要看課本上的重點圖哦。七年級地理上冊復習要點1、地圖的種類包括:自然地圖和社會經濟地圖。2、地圖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3、在地圖上確定方向: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沒有指向標的地圖,通常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確定方向。在室外看地圖時,應手持地圖,面朝北,背朝南; 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4、例尺就是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一般來說,所畫范圍大,內容簡單,選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畫范圍小,內容詳細,選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個分數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5、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麥哲倫環球航行依次經過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6、赤道就是0°緯線,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緯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別用N和S表示。0°經線又叫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有180°,分別用E和W表示。7、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8、以赤道為界把地球分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為界把地球分為東、西半球。9、緯度范圍:0°
⑸ 初一上學期期中各科總結復習(地理、歷史、生物越詳細越好)
地理上冊整體復習資料
1、 (一章)我國最早出現「地理」一詞的是公元前5世紀的<<易•系辭>>;西方,公元前2世紀古希臘埃拉托色尼第一次合成geographica這個術語,就是「地理(geography)」,並寫出了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專著《地理學》.
2、 西班牙的鬥牛;荷蘭有「低地之國」的稱謂,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風車日」;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穿白色長袍反射陽光,抵抗風沙。
3、 地圖有自然地圖(地形、氣候、水文、植被圖等)和社會經濟地圖(工業、農業、商業、交通、人口分布圖等)。地圖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有指向標的地圖,箭頭所指為北方;無指向標的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室外,手持地圖,面朝北,背朝南。▲
4、 夜間利用大熊星座(北斗七星)確定北極星的方向。比例尺有數字式、文字式、線段式幾種表示方式。在地圖上比例尺大的表示的地區范圍愈小,表示的內容愈詳細;比例尺小的表示的地區范圍愈大,表示的內容愈粗略。比例尺是個分數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 中國、印度、埃及、巴比倫。 ▲
5、 同學們學習地理是為了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資源、人口、環境是當今全球所面臨的三大問題。GPS全球定位系統。學習地理的方式可能通過電視節目、圖書館、訪問互聯網、旅遊等方式。其中訪問互聯網最快 ▲ ----(1-5)以上為第一章內容
6、 (二章)蓋天說(天圓地方),渾天說(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麥哲倫環球航行(大地球形說)1519.9開始,1522.9結束年,現代宇宙觀測研究(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麥哲倫環球航行依次經過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麥哲倫環球航行沒有經過北冰洋。我國古代張衡提出「渾天說」。
7、 生活中哪些自然現象能夠說明地球是球形的?(1)在海邊看到帆船從遠方駛來,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到船身;(2)月食時地球的影子;(3)登高望遠。
8、 地球上有一點它的東邊是東半球,西邊是西半球,南邊是南半球,北邊是北半球,這點坐標是(200W,0)。東邊是西半球,西邊是東半球,南邊是南半球,北邊是北半球,坐標是(1600E,0)。▲
9、 地球有多大?地球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 ▲
10、 經緯網的用途?(經緯網可以確定地球上某一地點的位置。因此,在軍事、航海、航空、通訊、氣象觀測等方面有廣泛的用途。)
11、 地球上最長的一條緯線是赤道(00緯線);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00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緯線連接東西方向(緯線的形狀是圓圈),經線連接南北方向。赤道向南、向北各分作900,分別用N和S表示。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分作1800,向東為東經,用字母E表示,向西為西經,用字母W表示。赤道為南北半球的分界線。西經200(200W)和東經1600(1600E)的經線圈為東西半球的分界線(原因:避免了以00和1800經線劃界,將歐洲和非洲的一些國家分隔在兩個半球以上)。經線長度相等,緯線從赤道向兩級變短。▲
12、 七大洲為亞洲(Asia)、非洲(Africa)、北美洲(North America)、南美洲(South America)、南極洲(Antarctica)、歐洲(Europe)、大洋洲(Oceania)。其中亞洲面積最大。亞洲和歐洲部分是一個整體,稱作亞歐大陸。南極洲是世界上緯度最高的大洲,南極洲跨經度最廣,跨中、低、高緯度的是亞洲、北美洲,赤道橫穿的大陸是非洲,赤道穿過的大陸是(非洲和南美洲)大陸。我國所在大洲是亞洲。亞洲西面是歐洲。亞洲和歐洲的大陸部分稱為亞歐大陸,佔世界陸地的1/3以上。
13、 四大洋 太平洋(Pacific Ocean)、大西洋(Atlantic)、印度洋(the Indian Ocean)、北冰洋(the Arctic Ocean)。其中太平洋面積最大、水溫最高、水體最深。大西洋S型;北冰洋是面積最小的大洋,並且介於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大陸北岸之間。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洋。▲
14、 七大洲的名稱按面積依次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注意看P23圖2-19和圖2-20)(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15、 地球之所以稱為地球,是因為人們生活在陸地上,對海洋了解很少。而叫「水球」是因為地球表面以海洋為主的緣故。
16、 大洲之間一般以山脈、海峽、河流、運河、海洋等作為分界線。
17、 海拔(地面某一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是指地面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即這兩個地點的高度差)
18、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世界上最長的海溝(馬里亞納海溝),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19、 低緯度(00-300)有時陽光直射;中緯度(300-600)陽光終年斜射,無極晝和極夜現象;高緯度(600-900)有極晝和極夜現象。
20、 地球表面,陸地面積佔29%,海洋面積佔71%,所以有形象地稱地球為「三分的陸地,七分的海洋」。
21、 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總稱為地形。通常把陸地地形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種基本類型。▲
五種基本地形的特點:
平原:海拔較低,海拔低於200米,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較高,地面坦盪,邊緣陡峻,海拔高於500米,頂較平;
山地:海拔較高,海拔高於500米,峰巒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緩,相對高度小於200米;
盆地:周圍高,中間低。
22、 海底地形包括大陸架、大陸坡、大洋底三部分,大洋底由海溝、洋盆和大洋中脊組成。大陸架是陸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較緩,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內;大洋中脊(海嶺)火山活動比較劇烈;大陸坡是大陸架向外傾斜的陡坡,水深急劇增至數米;海溝是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達1萬多米。▲
23、 分層設色地形圖著色規律: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不同深淺的黃色表示丘陵、高原、山地,白色表示冰雪,褐色表示高山。等高線:在地圖上,將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
24、 同一幅等高線地圖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等高線由低處向高處凸出的部位是山谷,等高線由高處向低處的部位是山脊。(山脊的等高線凸向低處,山谷的等高線凸向高處。)
25、 等高距:相鄰兩條等高線間的高度差。等深線:在地圖上,將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
26、 等高線中常用的山部位的名稱: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7、 用等高線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圖,叫做等高線地形圖。在不平的等高線之間著上不同的顏色,這種地圖叫做等高線分層設色地形圖。 ▲
28、 當熾熱的岩漿沿地裂口沖出地表,叫做火山噴發,岩層在運動中,引起地面的震動,叫做地震。 ▲ 海峽是溝通兩個海域之間較窄的水道。
29、 地球表面形態處於永不停息的運動與變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態的地形是地球內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
30、 魏格納 提出大陸漂移假說(從非洲與南美洲的輪廓吻合得到啟發,而開始研究大陸漂移說的)。板塊構造學說所說的六大板塊(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其餘板塊既包括大陸又包括海洋。▲
31、 一般來說,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有張裂拉伸、有碰撞擠壓、地殼比較活躍,最容易發生火山和地震。
32、 喜馬拉雅山脈是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的結果。大西洋是板塊張裂的結果。環太平洋地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這里處於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南極洲板塊、美洲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動頻繁。▲
33、 環太平洋沿岸山脈帶以及橫貫亞歐大陸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脈帶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動最劇烈的地帶。 ▲
34、 世界上最高的活火山是阿根廷境內的尤耶亞科火山。世界上最高的死活山也在阿根廷境內。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亞,全國已查明的火山達500多座,其中活火山超過170座。▲
35、 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蘇伊士運河) (溝通地中海和紅海),南、北美洲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位於北美洲。
36、 前兩章的可能考試的圖: (1)P23東西半球(考試機會較多)要求能根據圖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及大洲分界線。 (2)經緯網地圖,給一個點,能說出它的經度和緯度,一個點在另一個點的什麼位置。(3)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判讀方位。(小河、村莊圖).面積廣大的陸地叫大陸,面積較小的陸地叫島嶼。 以上為第二章內容 ☆☆☆
37、 (三章) 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總數已突破60億大關。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的自然增長率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的。經濟發達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增長率較低(或說人口的自然增長較慢),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高(或說人口的自然增長較快)。 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表示。▲
38、 世界人口增長速度快慢是用人口自然增長率的大小表示的,而其大小又取決於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世界人口過多、增長過快,會帶來就業困難、居住條件差、教育條件差、醫療衛生條件差等問題。***
39、 是不是人口越少越有利於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談談你的看法?(不是。人口少、增長慢,會引起勞動力短缺、人口老齡化等問題。所以人口增長過快或過慢都不行,人口的增長必須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當前,世界人口增長最快的大洲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是中國。***▲
40、 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勻,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居住在中低緯度地區,而在氣候溫和、降水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區,人口更為集中。(不能用人口遷移的方法使世界各地人口平均分布。--判斷)▲
41、 世界人口的急劇增長,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給資源和環境造成了空前的壓力,也給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一系列問題。 P42第二自然段
42、 人口的增長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中國是人口控制的典範。中國大力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人口對資源和環境的壓力。▲
43、 人類為了生存從環境中獲取了什麼?(資源和能源)人口增長過快會產生哪些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人口增長過快會需要更多的資源和能源,在向環境索取時使其受到破壞,同時產生大量的工業垃圾和生活垃圾又污染了環境,在就業、居住、教育、醫療衛生、社會治安等方面產生一系列問題。)
44、 黃色人種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紐特人(過去也叫愛斯基摩人)也屬於黃色人種。白色人種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黑色人種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世界上的居民可分為黃色人種、白色人種、黑色人種。
45、 膚色是劃分人種的重要標志。
46、 現在使用比較多的語言有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這6種語言被聯合確定為工作語言。當今世界上,使用漢語的人數最多,總人數過12億。 ▲
47、 英語是世界上流傳最廣的語言,像美國、澳大利亞等國把英語作為母語,印度、菲律賓等國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
48、 人口最為稠密的地區:歐洲西部、南(北)美洲東部,亞洲南部,亞洲東部。▲
49、 人口最為稀疏的地區:原始的熱帶雨林、乾旱的荒漠,寒冷的極地,空氣稀薄的高山高原。
50、 世界人口分布較大的地區出現在歐洲、亞洲、北美洲。造成全世界人口急劇膨脹的原因是世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迅速。 ▲
51、 陸地最低點死海海面,最大的半島是阿拉伯半島。最大的群島是馬來群島。
52、 世界三大宗教為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世界上三大宗教都發源於亞洲。▲
基督教 伊斯蘭教 佛教
教徒總數 超過10億 穆斯林有7億多人 2億多人
起源時間、地點 公元1世紀起源於
巴勒斯坦地區 公元7世紀
沙烏地阿拉伯 公元前6世紀
古印度
經典 <<聖經>> <<古蘭經>> <<金剛經>>
分布(補充:三大宗教都發源於亞洲,道教是中國本土的宗教。) 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及大洋洲相對集中 亞洲西部和東南部、非洲北部和中部,中國西北 亞洲最多,在亞洲分別集中在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斯里蘭卡。
典型建築 教堂 清真寺 寺廟
53、 人們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settlement)。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
54、 最長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高峰最多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最大的高原南極高原。
55、 城市是人口達到一定規模、主要從事非農業產業活動的居民聚居地。城市人口密集,匯集了大量的社會經濟活動,並且對周圍地區的發展有顯著的促進促進作用。城市發展過程中存在一系列城市問題,如交通阻塞、大氣污染、水體污染、雜訊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就業困難等。所以城市要加強管理和保護,進行合理的規劃和設計,注意人與自然的關系,以便創造出美好的城市環境。
56、 世界各地的民居有著不同的建築風格。這些民居既能適應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又與居民的社會經濟生活密切聯系。
57、 漫畫「苦難的母親(地球)」問題 A、圖上的母親代表地球,圖上的孩子代表急劇增長的人口。 B這幅圖說明目前人口的數量和增長有何特點?(目前人口的數量大,增長快) 帶來了哪些問題?(糧食不足、就業困難、住房緊張、交通擁擠、醫療、教育等問題) C作為地球母親的孩子,你能為母親做些什麼?(宣傳計劃生育政策,節約用水、節約用電,帶頭保護環境等)
58、 在不同聚落之間出現的人口流動,農村遷移到城市原因?(城裡生活條件好,好找工作,教育醫療條件好)。給遷入地帶來了哪些問題?(帶來的問題有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就業困難,犯罪率上升等。)
59、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瑪峰。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北京天安門廣場。
60、 衡量一個國家人口密度是否適當,應該看人口資源和環境資源是否都得到合理的開發利用,並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系統保護良性循環。▲
61、 熟悉地圖:世界人種分布(3-8,P46) ,世界人口分布(3-2,P41) ☆☆☆
62、 赤道穿過的大陸為南美洲大陸和非洲大陸。被三大洲環繞的大洋是北冰洋。(2章)
63、 (四章)天氣(weather)指某個地方距離地表較近的大氣層在短時段內的具體狀態。天氣現象的突出特點是多變。氣候(climate)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它具有相對穩定性。氣溫和降水對生活和生產影響最大,是我們最為關注的氣候要素。它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較大。天氣和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64、 氣溫是指空氣的溫度,常用攝氏度(0C)表示。▲
65、 降水形成的兩個基本條件:一是空氣中含有足夠的水汽和凝結核,二是空氣溫度下降到水汽能夠凝結出來的程度。降水有三種形式:即對流雨、地形雨、鋒面雨。▲
66、 人們迄今所記錄到的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有兩處:一處是印度東北部的乞拉朋齊,另一處是夏威夷群島卡維金尼山,人們形象地稱它們為地球的雨極。▲
67、 在衛星雲圖上,白色通常表示雲雨區,藍色表示陸地,綠色表示海洋。
68、 一般情況下,地勢每增高100米,氣溫下降0.60C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時,地軸與公轉軌道的平面成66.50的固定傾角。緯度相同的地方在夏季,海洋上氣溫低,陸地上氣溫高。▲
69、 最炎熱的大陸是非洲;最寒冷的大陸是南極洲。俄羅斯森林資源十分豐富,主要是亞寒帶針葉林。一年內太陽直射兩次的是赤道。極晝、極夜現象出現的時間,南北半球正好相反。 ▲
70、 劃分五帶的依據是獲得太陽光熱的多少。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點。
71、 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的一般規律為: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降低。「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說明受降水影響最大的是農業生產。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規律: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72、 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是:晝夜交替現象。地球公轉,熱帶始終高溫,有太陽直射現象;溫帶季節變化,有直射,也沒有極晝極夜現象;寒帶低溫,有極晝極夜現象。☆☆
73、 地球自轉的同時不停的自西向東繞太陽公轉,無論自轉還是公轉方向都是自西向東(由於地球公轉產生季節變化的現象),公轉一周的時間為一年。地球儀地軸傾斜的原因是公轉結果。▲
74、 6月22日 夏至日 太陽直射北緯23.50(北回歸線),越往北晝越長晝長夜短 ▲
75、 12月22日 冬至日 太陽直射南緯23.50(南回歸線),越往北晝越短晝短夜長 ▲
76、 3月21日 9月23日 春分、秋分 太陽直射赤道,晝夜平分 ▲
77、 每年夏至日南極圈內有極夜現象。具有全年高溫多雨的氣候類型是熱帶雨林氣候。德國的主要氣候類型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在赤道附近,終年高溫多雨的大陸自然帶是熱帶雨林帶。既有熱帶雨林氣候,又有寒帶氣候分布的是亞洲。印度半島屬於熱帶季風氣候。七大洲中位於南寒帶的是南極洲。世界上亞寒帶針葉林帶分布最廣的國家是俄羅斯和加拿大。 熟悉地圖:P58 4-1,P61 4-6, P69 4-19 ,P70 4-22,
78、 在北半球最熱月出現在7月,最冷月出現在1月;南半球相反。
79、 一天當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點(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80、 世界氣溫分布的規律:由低緯度(赤道)地區向高緯度(兩極)地區逐漸降低。▲
81、 氣候的重要因素(降水、氣溫)
(1) 天氣和氣候
天氣—時間短,天氣狀態—多變。氣候—多年天氣平均狀況—變化不大
(2) 氣溫分布規律(測定時間2時、8時、14時、20時/每天)分布從赤道向兩極逐漸降低:等溫線大致與緯線相平行,同緯地區氣溫大致相同,海陸交界處氣溫變化大;海拔高處氣溫較周圍低。用1月、7月表示氣溫高低月。
(3) 降水(類型:A 對流雨赤道地區輻射強多雨;B 地形雨迎風坡多;C 鋒面雨(冷暖空氣交鋒,降雨范圍大。 分布:赤道地區多,兩極少,中緯度大陸沿海多,中緯度大陸內地少,回歸線穿過的大陸西部或內陸地區少,迎風坡多)
(4) 能運用氣候資料(各月氣溫和降水表格或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分析氣溫和降水。
(5) 迎風坡多雨,原因:暖溫氣流被迫抬升時,氣溫降低,飽和空氣,易形成降雨;背風坡少雨,因為空氣沿山坡下沉,氣溫升高,水氣蒸發,不容易形成降雨。(★)
82、 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1) 地球的形狀與氣候――太陽輻射隨緯度的增高而減弱,因此從低緯向兩極氣溫逐漸降低。緯度高,溫度低;緯度低,溫度高。
(2) 地球的運動與氣候(白晝黑夜接受太陽輻射不同――晝熱夜冷;一年四季接受輻射不同――夏熱冬冷,出現極晝極夜)產生五帶。
(3) 海陸分布與氣候(氣溫:陸高海低;冬季:陸低海高,靠海溫差小,遠海溫差大。降水:近海迎風多,遠海地區少,近海背風少)
(4) 地形地勢與氣候(氣溫:山上低,山下高,陰坡低,陽坡高。降水:迎風坡多地形雨,背風坡少雨)
(5) 人類活動與氣候 A改變地面狀況(人工造林、修建水庫和灌溉工程)可使氣溫趨於緩和。任意砍伐森林,則可使當地氣候惡化。B 人類生產、生活活動(排放二氧化碳等)使全球氣溫升高(臭氧層破壞)旱澇、災害頻繁(以及危及人類健康) C 人口密集工業集中的地市,中心地區氣溫比郊區高,風速小,上升氣流顯著,霧和低雲增多,易產生熱島效應。 安陽地處五帶中的北溫帶,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是12月22日。
83、 主要氣候類型
84、 熱帶氣候類型
最冷月平均氣溫在20oC以上,即為熱帶氣候類型。
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各月降水比較均勻)。如亞馬孫平原(南美洲)、剛果盆地(非洲)、馬來群島(亞洲)等。
熱帶沙漠氣候:終年高溫少雨(年降水量不足125毫米)。如撒哈拉沙漠(非洲北部)
熱帶草原氣候:終年高溫,干濕兩季明顯。年降水量750-1000毫米。(非洲最廣)
熱帶季風氣候:終年高溫,干濕兩季明顯。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雨季也更集中。(印度半島、中南半島)
85、 亞熱帶氣候類型
亞熱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夏熱,冬冷。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oC以上,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四季分明。
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oC以上。分布在南北緯300——400的大陸西岸。
86、 溫帶氣候類型
溫帶季風氣候:夏季暖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年降水量一般為500-600毫米。
溫帶海洋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一年內降水均勻。主要在歐洲西部。
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年較差、日較差大,夏季炎熱,冬季寒冷。降水相對集中於夏季。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冬季漫長嚴寒,夏季短促,氣溫所較差大,降水稀少且集中於夏季。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和北美北部。
87、 寒帶氣候和高山高原氣候
寒帶氣候主要分布在極圈以內。
苔原氣候:終年寒冷,最熱月平均氣溫不超過50C,降水少,蒸發弱,多雲霧。
冰原氣候:全年酷寒,各月氣溫都在0oC以下,是全球年平均氣溫最低的地區,降水稀少。主要分布在南極大陸和格陵蘭島內陸地區。
高山高原氣候:主要分布在海拔高的山地、高原地區。氣候特徵表現為隨著高度的增加,氣候要素垂直變化明顯。如:風速隨高度的增加而加大;溫度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少等等。
衛星雲圖:白色表示雲雨區,綠色表示陸地,藍色表示海洋。世界干級是阿塔卡沙漠。
88、 降水概率為100%,表示肯定下雨,降水概率為0,表示肯定無雨。
89、 熱帶(23.5°N~23.5°S)有陽光直射現象,氣候終年炎熱;寒帶(緯度66.5°~90°)有極晝極夜現象,氣候終年寒冷;溫帶(緯度23.5°~66.5°)既沒有陽光直射也沒有極晝極夜現象,氣候的四季變化明顯。
90、 世界降水的分布規律:赤道附近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中緯度地區大陸的沿海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91、 氣溫年較差=最熱月平均氣溫—最冷月平均氣溫
92、 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狀、地球的運動、海陸分布、地形地勢、人類活動、緯度位置。緯度越高太陽輻射越小。
93、 常用天氣符號圖識別。氣溫變化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判讀,氣候類型的判斷。地形雨示意圖。五帶的劃分圖。地區公轉示意圖。☆☆☆
94、 (五章)目前,全世界60億人,分別居住在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95、 俄羅斯面積1707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梵蒂岡面積0.44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被稱為袖珍國。中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2000年底總人口近13億,其次為印度、美國等。梵蒂岡僅有1000餘人,澳大利亞總人約1900萬,平均每平方千米僅2.5人,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
96、 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通常可把世界上的國家劃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多分布在北美洲、歐洲、大洋洲,主要有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等。發展中國家以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國家為主,中國屬於民展中國家。▲
97、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幹涉內政、互不侵犯、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98、 (國際合作問題)選擇全球合作夥伴,說明了什麼?(當今經濟的全球化趨勢,大公司為了降低成本,在全球采購生產資料。)這樣做的好處是什麼?(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99、 1945年6月,51個國家在美國聖弗朗西斯科簽署了<<聯合國憲章>>,同年10月24日憲章生效,聯合國正式成立。每年的10月24日為聯合國日。▲
▲ 地位 總部 負責人或精神
聯合國UN 是規模最大和最有影響力的國際組織。 美國紐約 秘書長是聯合國的主要行政負責人 1999年已有188個成員國。六大機構中,安理會職能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
世界貿易組織WTO 是最重要的全球性經濟貿易組織。 瑞士日內瓦 主要負責人稱總幹事。 宗旨:促進世界經濟發展和福利讓步,主張貿易自由與公平。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奧委會) 是最有影響的國際體育組織 瑞土洛桑 精神:重要的不是勝利,而是參與 理想:和平、友誼、進步。
100、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08年第29屆夏季奧運會將在中國北京舉行。1864年8月的日內瓦外交會議規定所有國家都使用白底紅十字標志,紅十字不僅是紅十字組織的標志,也是國際人道主義保護的標志。紅十字會的宗旨是堅持人道主義。▲
101、 盡管國際社會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矛盾和沖突,但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世界的主題。針對當今世界人口爆炸、資源危機、環境污染等問題,聯合國多次主持召開了全球環境與發展大會,倡導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強調世界名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要保護好資源與環境,以維持全球生態平衡。資源、技術、人才、信息等逐漸成為全球共享的財富。▲
⑹ 地理七年級上冊期中復習資料
、地圖的種類包括:自然地圖和社會經濟地圖。
2、地圖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3、在地圖上確定方向: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沒有指向標的地圖,通常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確定方向。在室外看地圖時,應手持地圖,面朝北,背朝南;
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4、例尺就是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一般來說,所畫范圍大,內容簡單,選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畫范圍小,內容詳細,選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個分數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5、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麥哲倫環球航行依次經過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6、赤道就是0°緯線,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緯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別用N和S表示。0°經線又叫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有180°,分別用E和W表示。
7、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
8、以赤道為界把地球分為南、北半球;
以20°W和160°E為界把地球分為東、西半球。
9、緯度范圍:0° 30°為低緯度;30° 60°為中緯度;
60° 90°為高緯度。
10、地球表面,陸地面積佔29%,海洋面積佔71%,所以有形象地稱地球為「三分的陸地,七分的海洋」。
11、比較經線和緯線的特點:
名稱 形 狀 長 度 指示方向
經線 半圓(弧形) 相等 南北方向
緯線 都是圓(極點除外) 有長有短 東西方向
12、七大洲的名稱按面積依次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注意看P23圖2-19和圖2-20)(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亞洲和歐洲連成一塊合稱亞歐大陸,中國位於亞洲。
南極洲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洲;亞洲是面積最大的大洲。
13、四大洋分別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
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洋。
14、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和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
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5、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總稱為地形。
通常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種基本類型。
16、高度的表示方法有海拔和相對高度,地形圖上用海拔來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褐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17、非洲的剛果盆地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盆地;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亞馬孫平原;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世界上最長的山脈是安第斯山脈。
18、五種基本地形的特點:
平原:海拔較低,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較高,地面坦盪,邊緣陡峻;
山地:海拔較高,峰巒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緩;
盆地:周圍高,中間低。
19、海底地形包括大陸架、大陸坡、大洋底三部分,大洋底由海溝、洋盆和大洋中脊組成。
20、地球表面形態處於永不停息的運動與變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態的地形是地球內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
21、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
22、一般來說,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有張裂拉伸、有碰撞擠壓、地殼比較活躍,最容易發生火山和地震。
23、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環太平洋沿岸山脈帶和橫貫亞歐大陸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脈帶上。
24、在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緩。等高線由低處向高處凸出的部位是山谷,等高線由高處向低處的部位是山脊。
25、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總數已超過60億。
人口的自然增長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26、一般來說,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國家(發達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較慢;經濟發展水平低國家(發展中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較快。
27、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區主要分布在中低緯度的臨海地帶,如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原因是這些地區處在中低緯度地區、氣候溫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臨海地帶。
28、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表示,指一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量。
29、人口的增長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
30、城市問題主要表現在: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工業污染、雜訊干擾、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31、世界三大人種分別是:黃色人種、白色人種、黑色人種。
黃色人種分布在:亞洲東部、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也屬黃色人種。
白色人種分布在: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種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三大人種的具體分布到P46圖3-8識記)
32、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均為黃色人種。
33、目前被聯合國確定為工作語言的是: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其中使用范圍最廣的是英語;使用人數最多的是漢語。
34、巴西通用葡萄牙語,西亞和北非通用阿拉伯語。
35、世界的三大宗教:
基督教:產生於公元1世紀,經典為《聖經》,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傳最廣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歐洲、美洲和大洋洲。典型建築為教堂。
伊斯蘭教:產生於公元7世紀,經典為《古蘭經》,主要分布在亞洲西部和東南部、非洲北部。典型建築為清真寺。
⑺ 七年級地理期中考試反思,急急急急急急
本學期期中考試結束了,七年級地理試卷批閱後,感覺學生的學習成績出現了不容樂觀的狀況,尤其是在本次考試中,暴露出學生對讀圖題掌握不牢,練習不夠,知識點掌握不牢固。現對本次考試反思如下:
一、試卷方面
1.從整體上看,本次試題應該說難度比較適中,符合學生現階段的認知水平。考查到了學生所學的六、七章知識。內容緊密聯系學生所學知識點,有利於考察基本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及程度。
2.學生做題中暴露出的問題
(1)基礎知識點掌握不牢固。
(2)讀圖填空題出現填寫顛倒問題。
(3)材料分析題,分析不夠確切。
二、原因分析
結合平時上課學生的表現與作業,發現我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誤區。
1.思想認識不夠
相信學生的能力而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直接導致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沒有良好的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
2.沒有充分認識到知識點的難度和學生的實際情況
通過批閱考試試卷,發現中差生在答題的過程中,知識點混淆不清,基礎差。
三、改進措施
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年齡和思維特點,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知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