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八年級地理思維導圖畫湘教版

八年級地理思維導圖畫湘教版

發布時間: 2021-03-13 14:00:53

1. 初二地理思維導圖

不用整理的,只要書抄上的基本上看一遍就好了,會考不是開卷考試嘛,初二的比較多,到時候翻翻書就可以了,初二學的地理很雜,一張紙肯定是不夠滴,看看書就可以了,翻起來很快的,不是還有附加題的嘛,加點分什麼的九十幾肯定有的,只要多看書,考試時記得那個知識點在書上哪裡就行了

2. 地理思維導圖怎麼畫

思維導圖(Mind Map)又稱腦圖、心智地圖等,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它簡單卻又很有效,是一種實用性的思維工具。 思維導圖運用圖文並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思維導圖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協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像之間平衡發展,從而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

1.先用紙筆來構思,天馬行空沒有拘束,這時候把腦中所有的想法都記錄下來,隨意畫或者隨意記,把腦中的想法倒空,與主題有關或無關都可以,清空想法可以 讓自己輕松。
2.接下來用Freemind將之前的想法組織起來成為思維導圖。
3.把圖印出來看一次消化過,找到錯誤、繁瑣、關鍵點。
4.搜集相關資料來作為補充,讓觀點更完整或深入。
5.拿著紙張的圖在旁參考重新在電腦上再畫一次思維導圖,精煉表達。

說明:
1.不管工具多方便,用紙筆最不容易造成對靈感的干擾,電腦可能會造成比較高的干擾。
2.將各種紛雜的想法畫成思維導圖組織起來,可讀性非常高,不至於千頭萬緒,這時候全貌會比較清楚了。
3.印出來看會比在電腦熒幕上看更有感覺,找到切入點。
4.我們的想法很可能偏執一方或者不夠成熟,需要更多的資料來印證與補充這樣可行性更高,藉由思維導圖找起資料來將更有方向。
5.找到感覺後,重新畫過思維導圖會比修改原來的思維導圖容易,而且更能夠刪除枝節。

3. 八年級地理圖冊 湘教版 重點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節 地球的宇宙環境
認識過程
人類對宇宙的認識 可見宇宙:半徑 光年,約 千米
天體系統的形成:
多層次的天體系統 太陽系
銀河系 中心天體( ):質量占 地月系:
八大行星: 、 、 、 組成 和
、 、 、
總星系 恆星世界

河外星系
普通性:
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
自身條件
外部條件

第二節 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概念:
太陽輻射 波長范圍:
太陽輻射與地球 太陽常數:
太陽輻射→能源
對地球的影響
太陽輻射→大氣運動、水循環
概念:
太陽活動 黑子→出現於 層
類型 耀斑和日珥→出現於 層
太陽活動與地球 太陽風→出現於 層
黑子與氣候變化有一定的相關性(周期 年)
對地球的影響 耀斑→磁暴→影響短波通信
太陽風→極光

第三節 地球的運動(自轉)
概況 方向 自 向 ,從北極上空看呈 時針方向,從南極上空看呈 時針方向
周期 日,長 小時 分4秒,而1太陽日是地球自轉 所需的時間。
速度 角速度為 /時。地球表面除 點外都相等
線速度從 向 遞減,南北緯60°處的線速度約為赤道處的 。
①導致 交替現象,由此,各地溫度發生晝夜變化,生物形成晝夜節律。
地理意義 ②水平運動的物體產生偏向,北半球向 偏,南半球向 偏。
③地方時:以一個地方太陽升到最高的時間為正午 時, 位置相同的地方,地方時相同。東經數值越大的地方,地方時的值越 。西經反之。經度每相差1°,地方時相差 分鍾。
時區和區時:為了便於使用。國際上規定將全球分為24個時區,每個時區佔有 個經度,以該時區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整個時區的統一時間,叫作 ,又稱 。
區時的計算:所求地的區時=已知地的區時±時區差×1小時
時區差的求法:在0時區兩側相加,同側相減
加減號的確定:所求地在已知地 取加號,反之取減號
國際日期變更線:一條大體沿 經線穿行的 線,它是為了消除因為地球球形而導致的日期換算中的不同結果而設定的,同時為了保持180°經線上同一行政歸屬的地方日期相同

第三節 地球的運動(公轉)
概況 軌道:是一個 ,太陽位於其中的一個 上,每年 月初位於近日點, 月初位於遠日點。
方向:自 向
角速度約為每天 ,近日點時較 ,遠日點時較
周期為 ,約為 日 時 分
黃赤交角及其影響:地球自轉的軌道面叫做 面,地球公轉的軌道面叫 面。地球的赤道面與黃道面之間的夾角,叫 ,約為 。也可以說,地軸與黃道面之間約成 的夾角。
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引起各地正午 的變化, 長短的變化以及 的更替、 的劃分等一系列地理現象。
名稱 帶、 帶、 帶、 帶、 帶
五帶 劃分界線: 、
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
原因: 存在,地球的 (自轉或公轉)運動。
節氣 時間(前後) 直射點位置 移動方向 對應點
春分 月 日 向
夏至 月 日 向
秋分 月 日 向
冬至 月 日 向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太陽高度角的概念:太陽相對於 的高度角
地理意義 各地太陽高度在地方時 時時最大,稱為正午太陽高度。正午太陽高度在 的緯線最大,向 、 兩側逐漸降低。
晝夜長短的變化:太陽直射在哪一個半球,哪個半球的白晝就 ,而且緯度越高,白晝越 ,在極晝以內的地區還可能出現 現象。另一個半球的情況相反, 各地的晝夜長短,基本上沒有什麼變化。
四季的更替: 緯度地區明顯。四季更替表現為一年中 和 的季節化。夏季是一年中 較長, 較大的季節,冬季反之。春秋兩季是過渡。

第四節 地球的結構
一、地球外部圈層
劃分依據:地震波 縱波(P波):能在 中傳播,速度較
橫波(S波):只能在 中傳播,速度較
劃分界面 莫霍面:距離地表約 千米,縱波和橫波傳播速度都明顯
古登堡面:距離地表約 千米,縱波傳播速度明顯 ,橫波則突然
位置:莫霍面以上
厚度:平均約 千米,變化規律:大陸較 ,約 千米,海洋較 ,約 千地殼 米海拔越高,厚度 。
組成:含量最多的3種元素是 ; 礦物在地殼中分布最廣
結構: 上層為 層,相對密度較 ,分布不連續。
下層為 層,相對密度較 ,分布連續。
位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間
結構: 上地幔 具有 特徵,主要由 組成。
地幔 下地幔
岩石圈: 和 (軟流層以上)合在一起組成。
軟流層:位於上層地幔中,一般認為可能是 的主要發源地之一。
位置:古登堡面以下
地核 組成:可能是極高溫度和高壓狀態下的 和
結構: 外核 呈 或 狀態
內核 呈 態
二、地球外部圈層
大氣圈 大氣密度隨高度增加而 。一般把 千米這個高度作為大氣圈的上界。
水 圈 由 水、 水和 水組成。按照存在位置可分為 水、
水、 水和 水,其中 水與人類社會的關系最為密切。
生物圈 生物是地球生態系統中的主體和最活躍的因素。

第二章 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
第一節 地殼的物質組成和物質循環
一、地殼的物質組成
(一)礦物
概念:礦物是具有確定化學成分、物理屬性的 或
礦產: 在自然界富集到有開采價值時,就稱為礦產。
氣態 如
礦物的基本存在形式有三種 液態 如
固態 如 ,是自然界中最多的礦物。
礦物的分類:金 屬 礦 常見的有 等。
非金屬礦 常見的有
等,其中,以 礦物和 礦物最為重要。
(二)岩石
概念:岩石是岩石圈(地殼)中體積較大的 物集合體,由一種或多種 組成。
岩漿岩:岩漿冷凝而成,可分為 侵入岩,如 ;
噴出岩,如 、 、 。
分類: 沉積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經過 而形成。
如 、 、 、 。
沉積岩有兩個突出的特徵: 、 。
變質岩:由於岩石存在的條件,如 、 等產生變化,導致岩石原先的 、 等發生變化而形成。
如花崗岩→ 、石灰岩→ 、砂岩→ 、頁岩→
二、地殼物質的循環
(一)地質循環
概 念:是指 和其下的 之間的大規模物質循環。
能量來源: 推動地質循環的能量,主要來自 產生的熱能。
產生影響:在地質循環過程中,有一些地方岩石圈不斷地 ,在另一些地方岩石圈則 。與之相伴的是 以及 的持續轉化。
(二)岩石的轉化
岩漿→岩漿岩:在岩漿活動過程中伴隨 作用和 作用,岩漿 而形成;已經形成的岩石→沉積岩:在地表外力的 作用下形成;已經形成的岩石→變質岩:經 作用形成;
已經形成的岩石→岩漿:在地殼深處或地殼以下(地幔深處)被 成為新的岩漿。
在空格內填上岩石名稱,並在括弧內填上相應的作用形式名稱

第二節 地球的表面形態
一、不斷變化的地表形態
作用形式 能量來源 表現形式 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內力作用 、 、 、
外力作用 、 、 、 、
二、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
(一)板塊運動與宏觀地形
(1)岩石圈由 大板塊的組成,板塊處在 (運動或靜止)當中,
(2) 板塊相向運動,就會 (碰撞或張裂)形成 。
板塊相對運動,就會 (碰撞或張裂)形成 。
(3)我國成為世界多火山地震國家的原因:
(二)地質構造與地表形態
(1) :岩層的一系列波狀彎曲。形成的原因: 運動、 作用。
岩層上凸的稱為 、岩層下凹的稱為 。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原理: 作用。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理: 作用。
原因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2) :岩層斷裂後發生明顯位移,形成的原因: 運動, 、 作用。
上升一側往往形成 ,如我國的 、 、 。
下降一側往往形成 ,如我國的 、 。
斷層處往往形成溝谷、河流,原因 。
(3)現實指導意義: 儲油、 儲水; 下方建隧道,原因

(三)火山、地震活動和地表形態
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態
流水的侵蝕地貌: 、 ,黃土高原的 地貌。
流水的堆積地貌:河口附近 ,河流中下游 (凹、凸)岸形成 平原,山口 。
風力的侵蝕地貌: 、 。
風力的堆積地貌: 、 的形成。
四、人類活動和地表形態

第三節 大氣環境(一)——對流層大氣的受熱過程
大氣的垂直分層依據:
對流層 大氣溫度隨高度增加而 ,原因是 。雲雨雪等天氣現象都發生在這一層,與人類關系最為密切。
平流層 大氣溫度隨高度增加而 ,原因是 。
適合於高空飛機飛行。
高層大氣 高層大氣溫度隨高度增加先是降低,一定高度後又上升很快。
一、對流層大氣的受熱過程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 性。平流層 吸收紫外線;對流層
吸收紅外線;
反射 性。
散射 性,波長較短藍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太陽→ →地面→ →大氣→ →宇宙空間

影響地面輻射的主要因素有: 、 、 。

第三節 大氣環境(二)——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和移動
二、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和移動
(一)熱力環流形成的原理
原理:太陽輻射在地表的差異分布,造成不同地區 不同,導致水平方向上的 差
異,引起大氣運動
受熱上升
形成:地面冷熱不均 垂直運動→同一水平面的 差異→水平運動
冷卻下沉
形成熱力環流
(二)大氣的水平運動
水平氣壓梯度力:原動力(垂直於 線, 壓指向 壓) 風向與等
地轉偏向力:(垂直於風向,北半球向 ,南半球向 ) 壓線 風向和等壓線
摩擦力:(近地面、方向與風向 )
(三)全球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
形成因素: 因素,如 低氣壓帶和 高氣壓帶
因素,如 低氣壓帶和 高氣壓帶
低緯環流和信風帶(0°~30°)
情況 中緯環流和西風帶(30°~60°)
高緯環流和極地東風帶(60°~90°)
地面表現 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
以赤道低壓為軸南北對稱,高、低壓相間分布,氣壓帶之間為風帶
(四)全球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
移動原因: 隨季節而變化的南北移動
移動規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 移,冬季 移。南半球則相反

第三節 大氣環境(三)——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三、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1)氣壓帶和風帶季節移動與大氣活動中心
海陸 性質差異影響到海陸的氣壓分布
北半球氣壓帶被分隔成一系列的 中心,因為北半球 面積較大,而且海陸相間分布
時間 亞洲大陸 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
7月 低壓( 低壓) 夏威夷高壓 亞速爾高壓
1月 高壓( 高壓) 阿留申低壓 冰島低壓
南半球氣壓帶基本呈 狀分布,因為南半球的 面積占優勢
(2)氣壓帶和風帶季節移動與季風環流
季風環流形成因素:海陸分布和 的季節移動
概念: 大范圍地區盛行風隨 有顯著改變的現象。是大氣環流的重要組成部分,亞洲
部和 部的季風環流最為典型
冬季 亞洲高壓流向阿留申低壓:東亞—— 季風
亞洲 亞洲高壓流向赤道低壓:南亞—— 季風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季風
夏季 夏威夷高壓吹向印度低壓:東亞—— 季風
南半球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向右偏:南亞— 季風—→氣壓帶、風帶的季 節移動

第三節 大氣環境(四)——常見的天氣系統
四、常見的天氣系統
(一)鋒面系統與天氣
1、氣團:
概念:指位於對流層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圍內, 性質相對均勻的大團空氣。
分類:暖氣團:比下墊面溫度 的氣團。
冷氣團:比下墊面溫度 的氣團。
2、鋒面系統
概念:冷暖氣團之間的交界面
分類 概念 過境時天氣 過境後天氣 實例
冷鋒 氣團主動向
氣團移動
等天氣,雨區主要在鋒後 氣溫和濕度 、氣壓 、天氣轉晴 冬季的

暖鋒 氣團主動向
氣團移動 雲、雨(多為 性降水)等天氣現象,雨區多在鋒前 氣溫 、氣壓 、雨過天晴 春、夏南方降水
(二)低氣壓、高氣壓系統與天氣
1、低氣壓、高氣壓系統與天氣
氣流狀況 氣壓 水平運動 垂直運動 天氣狀況 實例
氣旋 氣壓 四周向中心
(北逆南順) 台風
反氣旋 氣壓 中心向外
(北順南逆) 伏旱
2、鋒面氣旋系統與天氣

第四節 水循環和洋流
一、水循環
概念:水在地理環境中空間位置的 ,以及與之相伴的 狀態和 狀態的變化。
在 能及 的作用下,水在 、 和 間通過吸收 或放出 ,以 、 、 三態的轉化形成了總量平衡的循環運動。水循環又使地表 得以大規模地運動,並塑造了多種 。
過程:讀圖填出圖中箭頭表示的水循環過程
水循環過程伴隨著能量在地理環境中大規模轉化和交換
水是潔凈的可再生資源,人類目前只能以增加或減少 、 及
等方式,去影響水循環的個別環節。
二、洋流
概念:洋流又叫 ,是指大洋表層海水常年大規模地沿一定方向進行較為穩定的流動。
影響:是地球表面熱環境的主要調節者,巨大的洋流系統促進了地球高低緯度地區間的能量交換。洋流與所流經區域之間,也通過能量交換來改變其環境特徵。
分布規律:
在南北半球的熱帶、副熱帶海區形成以南北緯 ~ 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北半球呈 時針方向,南半球呈 時針方向。大洋東側為
流,西側為 流。
在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形成以 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呈 時針方向流動,大洋東側為 流,西側為 流。
在南極大陸外圍地區形成環球形的 ,就性質來講屬於 。
(2)海水運動形式除洋流外,還有 、 。
洋流形成的成因有 、 、 。
a、b、c、d形成是由於 ,
a、d由於 風吹拂,b、c由於 風吹拂。
e、f折向低緯是赤道洋流的 ,性質上屬於 。
在太平洋里e、f分別是 流和 流。
在大西洋里e、f分別是 流和 流。

4. 七年級到八年級的所以地理思維導圖圖片

1.區域的認定區域地理試題一般多運用有注記的【經緯網地圖】、【部分政區圖】、含有特殊地理事物及注記(如湖泊、河流等)地圖、地理圖表、資料、文字說明等為「背景」,在此基礎上進行設問,提出選擇和問答的相應要求。這類區域地理試題的解答,首先要通過閱讀「背景」材料(地圖的、圖表的、圖像的、文字的等),從中提取有效信息,對試題涉及的區域進行准確的認定。所以「區域的認定」是正確解題的前提。2.區域的比較與分析試題以地圖、示意圖、圖表、資料、文字等方式提供信息,這些信息有【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氣象、資源、能源】等自然方面的內容,也有【政區、人口、城市、農業、農產品、工業、工業品、環境與環境問題、區域開發與發展】等人文方面的內容。題目要求考生對提供或展示的背景材料進行分析、比較回答相關問題。從近幾年的高考試題我們可以看出:區域比較、分析,是運用題目提供的信息或「條件」,針對題目的設問,進行信息組合、明確正確選項進行認定的過程;是針對設問,進行知識整合、組織答案的復雜思維活動。比較、分析的內容多為區域要素的比較、分析;區域特徵的比較、分析;特徵成因的比較、分析;區域差異的認定、比較與分析。在區域比較、分析過程中,往往要運用高中地理學到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相關的理論。編輯本段|回到頂部要求區域地理的復習,具有基礎性和常識性的特點,又有綜合性的特點。高三復習應從區域地理出發,最後再回到區域。從區域出發是指,在高中地理復習之前先安排復習區域地理,也就是初中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有關內容,這時的復習突出基礎性和常識性,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和掌握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地理界線及重要的區域特徵,為系統地理復習打下基礎。如高考說明中所要求的我國和世界八個國家的位置、范圍和輪廓以及重要的經線和緯線及其穿越的地區和國家等。回到區域主要是因為區域具有綜合性的特徵,任何一個區域都是由多個自然和社會、經濟要素構成的綜合體,尤其是地理選修下冊,就是以中國區域為背景進行國土整治。因此區域地理自然成為高考命題的出發點,而高考涉及的社會熱點本身就具有地域性。因此,高三復習以區域作為綜合和運用知識的基礎,幫助學生逐漸形成綜合分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1、構建師生「腦中的地圖」在剛剛開始復習地理時,學生常常會忽視使用地理圖表,只對教材上的文字感興趣。而在地理高考中各類地理圖、表佔有重要地位(1999年高考中各類地理圖表共34幅)。教師要不時對學生強調,學好地理的關鍵在學好地理圖表,尤其是地圖。要讓學生經常性地填繪地理圖表,使他們養成以圖表輔助思維和記憶的習慣。尤其是復習有關經緯線、時區計算、太陽高度角和中國、世界區域地理的分布、氣候等內容時,圖表更是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大量地填繪地圖,盡快幫助學生形成「腦中的地圖」,這將會使學生今後的學習事半功倍。2.運用地圖,「認識」區域復習區域地理,要緊的是建構中國地理、世界地理各區域的空間觀念。把區域地理涉及到的自然方面的、人文方面的內容落實到相應的地圖上。要運用地圖,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空間結構、空間聯系和空間差異。還要明確地理事物空間發展的變化過程和規律。運用地圖,「認識」區域的復習宜細不宜粗,中國地理總論和分區的復習,世界地理總論和分區及重點國家的復習都力求做到逐一在有經緯網的空白圖上進行填圖訓練。要求學生能做到區域不論大小,內容不論詳略的區域圖都能正確認定。3.突出區域特徵及差異的復習區域地理復習也要依據內容和知識體系的特點,編制相應的知識結構,運用知識結構,全面地、系統地進行復習並突出「主幹」內容的掌握。地理學科的綜合性和地域性是其突出的特點。區域內各地理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區域地理特徵以及各個區域之間明顯存在的差異是區域地理復習中必須突出的重點。4.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高考以能力測試為主導,考查學生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高考對「熱點」問題較為關注,高考重視理論聯系實際。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區因地制宜發展經濟。國家出台的許多重要方針、政策、區域開發中許多重大工程都沒有編人教材,但這些重大的「地理時事」均可能成為命題的「素材」出現。比如西部開發、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等內容,在近兩年的高考試題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體現。在國外,一些重要的「國際時政」內容,一些「熱點地區」也應是區域復習時密切關注的內容。建議考生每天堅持收看「新聞聯播」電視節目,及時關心國內外大事。5、專題復習,講練結合,以練為主根據具體情況,專題有大有小,不拘一格,只要有利於學生掌握,就可以設立專題。可以是知識歸納性的專題,如「湖泊」、「島嶼」、「最」等,也可以是方法技能性的專題,如「選擇題的答題方法」、「圖象分析」專題等。我們可以把專題分為陳述性的專題和練習性專題兩類。部分因學生能力所限歸納起來有困難或太費時間的專題,教師可以將知識以陳述性的句子寫下來,印發給學生。而大部分的專題,應以練習的形式給學生自己動手做。教師精心編制題目或提示,學生歸納,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有效地調動起來,學習效果也更顯著。在這些專題中,應體現地理技能的訓練,促進學生動手,熟練掌握運用必要的地理技能,並在動手的同時加深以知識的理解和記憶。6.練習題要精選區域地理復習過程中,要適當做些與內容相關的練習題。考生要對所做的練習題目進行精選(建議任課教師幫助選擇)。所選題目應該是立意明確,考察目標清晰。試題的情境設置和設問角度巧妙、科學、合理、恰當。題目使用的材料、數據准確;題目涉及的地圖、圖表規范,注記清晰;題目的答案准確,表述規范。在綜合復習階段,教師需有針對地編制一系列的綜合練習,綜合練習不易過深,過難。及時講評練習,查缺補漏。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調整心理素質,提高應考能力。考生做練習要強調實效,要通過做練習題檢查自己對所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掌握程度,以提高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編輯本段|回到頂部具體的內容分析(一)中國的疆域、行政區劃和民族命題趨勢走向⑴地理位置及其優越性⑵國土構成:領土面積和疆域的四至點;領海、內海和國家管轄的海域;主要的半島、島嶼、海峽及分布⑶陸上鄰國和隔海相望的國家⑷行政區劃:三級行政區劃的設置,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行政中心和位置⑸中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我國民族分布的特點及主要少數民族的地區分布命題時,往往將這部分知識與地形、氣候、交通線、工農業生產、商業和旅遊業等結合起來考查;同時還常作為時政熱點的切入點,考查與政治、時事歷史與今後規劃發展的有關問題,具有很大的靈活性。(二)中國的地形和氣候命題趨勢走向⑴中國地形的總體特徵,各類地形的特徵和分布。地勢階梯劃分及各級階梯的主要地形區⑵山脈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如地勢階梯界線、河流流域界線、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區界線、溫度帶界線、一月0℃等溫線和800mm年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山脈等等⑶地形對我國自然環境的影響。各類地形對經濟發展的主要影響⑷中國地震帶和火山的分布⑸冬夏氣溫分布特點及其成因、溫度帶⑹年降水量的分布特點及其成因。季風活動對降水的影響、降水的季節變化。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干濕地區⑺氣候的主要特徵及其對生產、生活的影響⑻主要災害天氣及其對生產、生活的影響⑼天氣預報知識

5. 初二地理思維導圖一二章

沒有什麼特別難的,就是把各章節主要內容用大括弧的形式表示出來就可以的,這種簡單,如果是聯系圖會比較麻煩

6. 八上地理氣候思維導圖清晰

八上地理知識
第一章 遼闊的疆域
1、我國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中國,首都設在北京從東西半球看,她位於東半球,
從南北半球看,她位於北半球。
2、從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個海陸兼備的臨海國
3、從緯度位置看,大部分位於屬於中緯度地區,屬於北溫帶,南部少部分位於熱帶,沒有
寒帶。
4、我國領土四端點:
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52。 N多) 最南端曾母暗沙4。N附近) (南北共跨50緯度 ) 最東端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交匯處(135。E多)(東九區) 最西端帕米爾高原(73。E附近)(東五區) (東西共跨5個時區)
5、我國陸地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
6、我國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千米,相鄰的國家有14個。它們是朝鮮、俄羅斯、蒙古/吉爾吉斯斯坦 、塔吉克、哈薩克 、巴基斯坦、印度、不丹、緬甸 、寮國和越南。
7、我國東鄰四海一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以及台灣島以東的太平洋。 渤海近岸有我國最大的鹽場長蘆鹽場,東海有我國最大的漁場舟山漁場,漁場和油氣田數量最多,魚類產量和油氣產量最大的是南海。
8、我國的主要島嶼有台灣島、海南島和崇明島。主要半島有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以及 雷州半島。主要群島有舟山群島(最大)西沙群島和中沙群島等。主要海峽有台灣海峽和瓊州海峽;其中台灣島西側的台灣海峽屬於東 海,是我國南北航行、祖國大陸與台灣交往的必經通道。
9、渤海和瓊州海峽是我國的內海。我國大陸海岸線長度達18000 多千米,領海寬度是 12海里。我國管轄的海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 10、我國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分別是日本、韓國、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2
第二節
中國的行政區劃(一) 需記憶的知識點: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行政中心和在位置。(要把這一切結合中國行政區劃圖牢牢記在心裡) 1
、我國現行的行政區劃基本上可以劃分省(自治區、直轄市)
、縣(自治縣、縣級市)
、鎮
(鄉)三級。 2.我國共有
34個省級行政區劃,包括
23個省
5個自治區
4個直轄市倆個特別行政區。台
灣省孤懸海外,祖國仍未統一! 3.香港的回歸時間是
1997年7月1
日,區旗圖案是紫荊花;澳門的回歸時間是
1999
年12月20日區旗圖案是荷花。 4.
結合中國行政區劃圖記憶我國各省級行政單位名稱和位置。
(1)黃河流經的省級行政區有:青海省、四川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陝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東省。

(2)長江流經的省級行政區有:青海省、西藏自治區、四川省、雲南省、重慶市、湖北省、
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上海市。
(3)珠江流經的省級行政區有:雲南省、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廣東省。
(4)位於東北的省級行政區有: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
(5)我國臨海的省級行政區有:遼寧省、河北省、天津市、山東省、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台灣省,海南省,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
(6)我國有陸上鄰國的省級行政區有: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甘肅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雲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 行政區劃知識點補充
特殊的省級行政單位 1、 北回歸線自西向東穿過的四個省級行政單位:雲南、廣西、廣東、台灣
2、
部分位於熱帶的省區:雲南、廣西、廣東、台灣 3、
全部位於五帶中熱帶的省級行政單位:海南、香港、澳門 4、
位置最西、面積最大、接壤鄰國最多的省級行政單位:新疆 5、
位置最北、最東、緯度最高的省級行政單位:黑龍江省 6、 位置最南、緯度最低、跨緯度最廣的省級行政單位:海南省

7、 跨經度最多的省級行政單位:內蒙古自治區

8、 少數民族種類最多的省級行政單位:雲南省
9、 人口最多、面積最大、成立最晚的直轄市:重慶市
10、面積最小的直轄市:上海市
11、地跨四大區域的省級行政單位:甘肅省
12、既鄰渤海又臨黃海的省級行政單位:遼寧和山東
13、人口分布最稀疏的省級行政單位:西藏自治區
14、東部直接瀕臨太平洋的省:台灣省

兩個島省:台灣和海南
15、煤炭出產最多的省:山西省
16、僑胞原籍最多的省:廣東和福建
17、我國大陸海岸線最長的省級行政單位:廣東

7. 八年級下地理各章知識要點及思維導圖

知識要點及思維導圖:

1、長城、明清故宮、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頤和園、天壇、明十三陵等先後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北京城中體現歷史文化傳統的四合院、胡同、牌樓等也令人流連忘返。

2、北京故宮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現為故宮博物院。

3、頤和園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

4、南鑼鼓巷是我國唯一完整地保存著元大都里坊風貌的傳統民居區。

5、前門大街是老北京城最繁華的商業街,有許多中華老字型大小。

6、南方地區的位置:南方地區位於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東面和南面分別瀕臨東海和南海。

7、地形特點:南方地區地形復雜多樣,東西差異明顯。西部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有交錯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積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8、南方地區的主要地形區有:四川盆地、雲貴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9、南方地區降水豐富,屬於濕潤的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濕潤是本區氣候的主要特徵。

10、長江三角洲地區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區。

11、南方地區盛產茶、竹、甘蔗、橡膠,以及柑橘、香蕉、菠蘿等熱帶、亞熱帶水果。

12、成為「魚米之鄉」的原因:這里以平原為主,是我國重要的稻米產區。這里河湖眾多,是我國重要的淡水魚產區。

13、長江三角洲地區位於長江的下游地區,瀕臨黃海和東海,地處江海交匯之地。

14、河流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河流為長江三角洲地區提供灌溉水源,有利於農業的發展。河流為長江三角洲地區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於其對外聯系③河流為長江三角洲地區提供工業用水,淡水產品。

15、我國最大的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地區。這里有著名的古都--南京、杭州,還有蘇州、揚州等眾多的歷史文化名城。南京的中華門是明朝初期都城的正南門,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城堡。

16、上海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國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國最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城市。上海不僅對長江三角洲地區,而且對長江流域乃至全國都有輻射帶動作用。

17、長江三角洲地區有許多著名的旅遊景點,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蘇州古典園林和杭州西湖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18、江蘇的周庄、同里,浙江的烏鎮、西塘等,傳統的戲曲文化、茶文化、絲綢文化和飲食文化等。

19、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是首都北京的符號,故宮、四合院是古城北京的符號,「鳥巢」「水立方」是現代北京的符號。

20、天安門廣場位於北京的市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

21、北京的位置: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

22、北京的城市職能:北京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

23、南方地區被稱為「紅土地」,四川盆地被稱為「紫色盆地」,雲貴高原是喀斯特地形形成。南方地區主要種植水稻,也種植小麥、棉花、油菜等。

8. 八上地理一二章思維導圖

八上地理不同版本的內容不同,思維導圖也不同,建議根據這些結構,自己手寫最好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