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二單元綜合題
Ⅰ 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一單元至第二單元的主要內容
第一章:地球地球儀
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不規則的球體.
大小:半徑:6371千米;極地半徑6357公里;赤道周長:4000000米.
3,地球:地球是地球的典範.在全球尋找地球的軸,兩極和赤道
4,經編:經功能:只要所有的經線,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的經線是一個半圓.
經度:0°-180°,0°經線的經度的本初子午線,東,所代表的字母E,0°子午線西經,
字母W;
5,緯緯:特點:緯線長度會有所不同,逐漸縮短南北兩極赤道最長的相似之處表示東西方向;
緯是一個完整的圓.緯度:0°-90°,0°平行赤道,赤道,緯度,字母「N」表示;南赤道南緯,用字母S.
6,低中高緯度地區分為:北半球和南半球,0°-30°為低緯度,30°-60°,北緯60°-90°的高緯度地區.
7,東西半球的劃分:20°W和160°E部門線圈,東20°W,160°E的東半球到西部,西部20°W,160 °E以東西半球;
8,在地球上使用的經紗,緯紗的網路,以確定地球上任何地方的位置.
9,地球自轉的方向:自西向東;周期:1天(24小時);旋轉地球的軸.
地理意義:的晝夜營業額和時間上的差異.
10,革命的地球:革命的中心:太陽的方向:從西到東,周期:1年;軌道:橢圓形.
地理意義:四季的變化,白天和黑夜的長度的變化.
11,五區:
第二章:地圖
1,規模表示:基於文本的部分,數字
規模的大小比較:分母越大,較小的規模分母較小的規模更大.
3,規模更大的,更小的范圍內所表示的更詳細的內容;規模較小,所述更大的范圍內,簡單的內容.
4,比例尺=距離÷場距離
5圖表表示在地圖上的方向:
一般地圖,地圖為導向的大方向:一個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信標地圖,點校準點的方向箭頭的法律:一般點北的主題.
地圖刻度的刻度定位方法: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6,圖註:圖上的符號代表不同的地理事物. (常用記住的傳說)
7註:使用的地圖說明文的名字的山,河流,國家,城市,山高,水的深度數字.
8,海拔(絕對高度):一個給定的地球的表面以上的海平面位置的垂直距離.的
相對高度:地球的表面在一個位置,另一個位置的上述垂直距離.
輪廓:海拔高度相同的點在地圖上的連接.
9,等高線圖,等高線密集的陡,稀疏的等高線,坡度較緩.
10,是由等高線地形
峰:中間的輪廓,四周低的特點.
脊輪廓,以較低的預測.
谷:上衣突出輪廓.
鞍兩側的輪廓線.
峭壁:多輪廓的重疊
Ⅱ 七年級地理第二單元測試卷答案是什麼
好歹也拍個照上來啊,這沒有問題怎麼回答啊
Ⅲ 七年級上冊地理單元測試題第二單元(人教版) 開始是:
D 半島
Ⅳ 完全解讀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二單元答案。
這里抄應該找不到答案襲 你可以問問老師或者同學 盡量自己做吧 不會了讓同學給你講講,這樣才對你的學習有幫助,答案只能解決一時。
做作業還是需要靠自己,問答案是不好的習慣。做作業是要自己做的,這樣才能有成績感,而且你連題目都不發誰能跟你答案呀。多問問老師和同學,這樣成績才能提高。
Ⅳ 初一上學期地理第二單元復習資料
第二章 陸地和海洋
第1課時 大洲和大洋
地球?水球?
1.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陸地——陸地佔地球表面積的29%,海洋佔71%。
2.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極周圍是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但南極周圍是陸地。
3.古時交通工具不發達。人們觀測的范圍小,他們看到的是一片遼闊的陸地。人們就稱為地球,從而流傳下來。
七大洲四大洋
1.世界之最: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最小的大陸——澳大利亞大陸;最大的大洲——亞洲;最小的大洲——大洋洲;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最小的大洋——北冰洋;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
2.面積較大的陸地叫做大陸。面積較小的陸地叫做島嶼。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叫做半島。大陸及其周圍的島嶼和半島統稱為大洲。
3.面積較大水域叫大洋。位於大陸邊緣,有半島和島嶼與大洋隔開的水域叫海。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叫海峽。
4.七大洲四大洋掌握。
5.東半球大洲: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極洲的一部分。西半球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極洲的一部分。全部位於東半球的大洲:歐洲和非洲。全部位於西半球的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
6.北冰洋和南極洲分別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洋和大洲。
7.分界線:亞洲與非洲是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峽。亞洲與非洲是蘇伊士運河。亞洲與北美洲是白令海峽。北美洲與南美洲是巴拿馬運河。南美洲與南極洲是德雷克海峽。
第2課時 海陸變遷
滄海桑田
1.海陸變遷原因:1.地殼變動2.海平面的升降 3.人類的活動(填海造陸)。
從世界地圖上得到的啟示
1.有趣的現象:非洲西岸與南美洲東岸的輪廓十分相似。南美洲大陸凸出的部分與非洲大陸凹進的部分幾乎是吻合的。
2.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大陸漂移假說。
板塊運動
1.20世紀60年代,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
2.六大板塊掌握。
3.日本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之間,多發地震。澳大利亞位於印度洋板塊。
4.張裂運動:地表逐漸形成裂谷帶(東非大裂谷),進而解體,一步步被海水侵入形成新的海洋(紅海)。
5.擠壓碰撞:大洋面積縮小消失(地中海)或隆起形成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6.兩大火山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Ⅵ 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二題
4個地球拍的不完整啊,哪個是A,哪個是B,哪個是C,哪個是D,我不知道怎麼做?
Ⅶ 七年級上冊人教版地理第二單元講的是什麼
陸地和海洋
大洲和大洋
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七大洲:亞洲(面積最大)、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跨經度最大)、大洋洲(面積最小)
四大洋:太平洋(面積最大)、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面積最小)
2、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峽。
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蘇伊士運河。
北美洲與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第二節 海陸的變遷
1、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地殼的變動、海平面的升降、人類活動(如填海造陸)。
2、板塊運動特點: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
3、世界六大板塊的名稱、分布
4、能夠運用板塊運動的觀點,解釋現象。
參照《地理填充圖冊》第15頁,第④小題。例如解釋珠穆朗瑪峰升高的原因、日本多地震的原因。
第三章 天氣與氣候
第一節多變的天氣
1、天氣與氣候的區別:天氣多變、短時間、不穩定,氣候是長時間的、穩定的。另外氣候包含氣溫和降水兩方面。(了解即可)
2、衛星雲圖上綠色——陸地,藍色——海洋,白色——雲雨。在圖上看到地面一處是綠色,表示當地天氣晴朗(衛星雲圖如右圖)
3、(右圖)風向的判斷:在沒有尾羽的一端箭頭。右圖的風向是西北風
風力的判斷:一個尾羽=2級。右圖的風力是4級風
4、 常用的天氣符號(識記)
第二節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第三節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5、
氣溫日變化:氣溫最高(14時),氣溫最低(4時左右)
氣溫的變化
(課本p51圖) 氣溫年變化:北半球陸地(7月最高、1月最低)
南半球陸地(1月最高、7月最低)
氣溫、降水的分布都受緯度位置、海陸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響。
氣溫的分布降水的分布
緯度因素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赤道到兩極遞減
海陸因素夏季陸地氣溫,冬季海洋氣溫高沿海多於內陸
地形因素海拔越高,氣溫越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0C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另外要知道: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西岸和內陸降水少
另外氣溫還要掌握地理填充圖冊P17的1、2兩大題。降水主要還要掌握課本P56活動題
第四節世界的氣候
6、世界的氣候類型分布 (主要掌握下面幾種氣候類型的特點和分布)
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
熱帶沙漠氣候——全年高溫乾燥,分布於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西岸和內部
地中海式氣候——夏季高溫乾燥,冬季低溫多雨;分布於溫帶大陸西岸
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分布於溫帶大陸東岸,揚州就是這種氣候類型
溫帶氣候類型中大陸內部是溫帶大陸性氣候,這種氣候類型在溫帶區域的分布最廣。
掌握地理填充圖冊上P19的第1題、第2題的①(畫圖尤其要掌握)、③、④ P21的第4題
Ⅷ 七年級上冊地理練習冊第二單元第二節答案
優化訓練一、B、A、D、D、B、D、D 二、1、板塊 魏格納 2、 板塊內專部 板塊與板塊較交界處 3、海洋屬 裂谷 三、A連 ②③ B連①④
拓展創新 一、1、你該會填吧 2、 C 3、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較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 4、第一個、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交界處 第二個、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擠壓 第三個、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擠壓 第四個、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 第五個、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交界處活躍
二、 是由於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擠壓形成的。
三、不用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