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魯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單元思維導圖

魯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單元思維導圖

發布時間: 2021-03-12 19:07:36

Ⅰ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地理必修一一二章思維導圖

Ⅱ 地理高一必修二1-5單元思維導圖

Ⅲ 跪求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的思維導圖

下面這個

點擊可看大圖

Ⅳ 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二第一章內容的思維導圖(知識樹框架圖)


 
高中地理必修一復習指導(含圖表)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節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體是宇宙間物質存在的形式,如恆星、行星、衛星、星雲、流星、彗星。 2.天體系統:天體之間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 
★3.天體系統的層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課本P3圖1.2) 
                  太陽系 
          銀河系            其他行星系總星系    總星系           其他恆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課本P4圖1.4) 
1.太陽系八大行星由近及遠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類(課本P5圖1.5)

天體系統的層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課本P3圖1.2) 太陽系 銀河系 其他行星系總星系 總星系 其他恆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課本P4圖1.4) 1.太陽系八大行星由近及遠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類(課本P5圖1.5) 分類 特點 類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同向性、共面性、近圓性 巨行星 木星、土星 遠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課本P6) 外部條件 安全穩定的宇宙環境 自身條件 適宜的溫度 日地距離適中 適於呼吸的大氣 體積、質量適中 液態的水——來自地球內部
1.2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一、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陽大氣的成分主要是氫和氦;太陽輻射能量來源是核聚變反應。 2.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課本P8圖1.7) 
⑴提供光熱資源;⑵維持地表溫度,是促進地球上水、大氣運動和生物活動的主要動力;⑶煤、石油等礦物燃料是地質歷史時期生物固定以後積累下來的太陽能;⑷日常生活和生產的太陽灶、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電站的主要能量來源 ★二、太陽活動影響地球 1.太陽大氣由里到外分層 
太陽活動的主要類型 
光球 黑子,是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 色球 
耀斑,是太陽活動最激烈的顯示
日冕 太陽風 
2.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課本P11) 
⑴世界許多地區降水量的年際變化和黑子變化周期有一定的相關性(課本P11活動); 
⑵造成無線電短波通訊衰減或中斷;⑶擾動地球磁場,產生磁暴現象;⑷兩極地區產生極光;⑸地球上水旱災害、地震等自然災害的發生與太陽活動有關。 
第三節地球的運動 
★一、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
第三節地球的運動 
★一、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 
 地球自轉 地球公轉 
運動方式 圍繞地軸轉動 
在橢圓軌道上圍繞太陽轉動 
運動方向 
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為逆時針,南極上空為順時針。 
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為逆時針。 
運動速度 
線速度:從赤道向兩極遞減,兩極點為零。 角速度:除兩極點外各地相等(15°∕h)。    近日點(每年1月初),速度快         
遠日點(每年7月初),速度慢       運動周期 
真正周期:一個 恆星日=23時56分4秒    晝夜交替周期:一個太陽日=24時         真正周期:一個恆星年=365日6時9分
10秒                
直射點回歸周期:一個回歸年=365日5時48分46秒          
地理意義 
1.晝夜交替                            2.地方時                     
3.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            1.晝夜長短的變化
2.地方時 3.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 1.晝夜長短的變化 2.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3.產生四季和五帶 二、太陽直射點移動 23°26′N ★1.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如圖示 0° ★2..地球公轉過程中兩分兩至點的判斷 23°26′S 依據:看日地球心連線和赤道的位置關系——連線在赤道以北說明太陽直射23°26′N, 則地球處 於公轉軌道上的夏至點;連線在赤道以南說明太陽直射23°26′S, 則地球處於公轉軌道上的冬至點 簡便方法:看地軸——地球逆時針公轉時,地軸左偏左冬,地軸右偏右冬。
3..地球公轉過程中速度變化的判斷 
依據:1月初,地球運行至近日點,公轉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運行至遠日點,公轉速度最慢。 二、晝夜交替和時差 ★一晝夜交替 


 
1.⑴晝夜現象產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發光;⑵晝夜交替產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轉。  2.晨昏線的判讀:在晨昏線上任找一點,自西向東越過該線進入晝半球,說明該線是晨線,反之是昏線。 
3.晨昏線與赤道的關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終年晝夜平分。 
4.晨昏線與太陽光線的關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線上太陽高度為0度。 5.晨昏線與地軸的夾角變化范圍:0°~  23°26′
6.太陽高度的分布:晝半球上>0°,夜半球上 < 0°,晨昏線上 =0°。 7.晝夜交替的周期:一個太陽日 =24小時 ★二地方時的計算 1.地方時計算原理: 
①地方時東早西晚(同為東經,經度越大越偏東;同為西經,經度越小越偏東;一東一西,東經偏東時間早) 
②同一條經線上地方時相同 
③經度每隔15°地方時相差1小時(既1°=4分鍾) 2.地方時計算方法: 
某地地方時=已知地方時±4分鍾×兩地經度差 
說明:①式中加減號的選用條件:東加西減——所求地在已知地的東邊用加號,在已知地的西邊用減號。 
②經度差的計算:同減異加——兩地同為東經或同為西經相減;一為東經一為西經相加。 ③計算步驟: 確定兩地經度差;換算兩地時間差;判斷兩地東西方向;帶入計算。 3.晝夜長短的計算 
   ⑴晝弧:任一緯線落在晝半球內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緯線落在夜半球內的部分。
⑶計算:①晝長=晝弧對應的經度數÷15°;②夜長=夜弧對應的經度數÷15° 三區時的計算  
所求地的區時=已知地的區時±兩地時區數差 
說明:①時區數的計算:當地經度數÷15°,商四捨五入得時區數。 
②時間差的計算:同減異加——兩地同為東時區或西時區相減;一為東時區一為西時區相加。 ③加減號的選用條件:東加西減(同為東時區,時區數越大越偏東;同為西時區,時區數越小越偏

Ⅳ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的思維導圖 誰能提供一下謝謝!

高三用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Ⅵ 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二章和第四章思維導圖

高三用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Ⅶ 魯教版地理必修一期中考復習資料

地球自轉:地球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轉動。地球自轉是地球的一種重要運動形式,自轉的平均角速度為 7.292×10-5弧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轉線速度為 465米/秒。一般而言,地球的自轉是均勻的。但精密的天文觀測表明,地球自轉存在著3種不同的變化。地球自轉一周耗時23小時56分,約每隔10年自轉周期會增加或者減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
自轉的地理意義: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又圍繞太陽公轉。地球自轉與公轉運動的結合使其產生了地球上的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速度是不均勻的)。同時,由於受到太陽、月球、和附近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大氣、海洋和地球內部物質的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地球自轉軸在空間和地球本體內的方向都要產生變化。
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又圍繞太陽公轉。地球自轉與公轉運動的結合使其產生了地球上的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速度是不均勻的)。同時,由於受到太陽、月球、和附近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大氣、海洋和地球內部物質的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地球自轉軸在空間和地球本體內的方向都要產生變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又圍繞太陽公轉。地球自轉與公轉運動的結合使其產生了地球上的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速度是不均勻的)。同時,由於受到太陽、月球、和附近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大氣、海洋和地球內部物質的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地球自轉軸在空間和地球本體內的方向都要產生變化。
地球公轉:地球公轉就是地球按一定軌道圍繞太陽轉動(The Earth revolution around sun)。像地球的自轉具有其獨特規律性一樣,由於太陽引力場以及自轉的作用,而導致地球的公轉。地球的公轉也有其自身的規律。地球的公轉這些規律從地球軌道、地球軌道面、黃赤交角、地球公轉的周期和地球公轉速度和地球公轉的效應等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幾個方面表現出來。
岩石圈: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對於軟流圈而言的堅硬的岩石圈 層。厚約60~120公里,為地震高波速帶。包括地殼的全部和上地幔的上部,由花崗質岩、玄武質岩和超基性岩組成。其下為地震波低速帶、部分熔融層和厚度100公里的軟流圈。對岩石圈的認識,分歧很大,有人認為岩石圈與地 殼是同義詞,而與下部軟流圈即上地幔有區別,但岩石圈與上地幔系過渡關系而無明顯界面;有人認為 岩石圈至少應包括地殼和地幔上層。
地表形態:地表形態是由形成地面形狀的過程所組成的一個地形特徵.所有的地表形態都有海拔和地勢.地表形態相似的大面積區域叫做地形區.
大氣圈:大氣層(atmosphere)又叫大氣圈,地球就被這一層很厚的大氣層包圍著。大氣層的成分主要有氮氣,佔78.1%;氧氣佔20.9%;氬氣佔0.93%;還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氣體(氦氣、氖氣、氬氣、氪氣、氙氣、氡氣)和水蒸氣。大氣層的空氣密度隨高度而減小,越高空氣越稀薄。大氣層的厚度大約在1000千米以上,但沒有明顯的界限。整個大氣層隨高度不同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和散逸層,再上面就是星際空間了。
水循環:地球表面的水是十分活躍的。海洋蒸發的水汽進入大氣圈,經氣流輸送到大陸、凝結後降落到地面,部分被生物吸收,部分下滲為地下水,部分成為地表徑流。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大部分回歸海洋。水在循環過程中不斷釋放或吸收熱能,調節著地球上各層圈的能量,還不斷地塑造著地表的形態。水圈中的地表水大部分在河流、湖泊和土壤中進行重新分配,除了回歸於海洋的部分外,有一部分比較長久地儲存於內陸湖泊和形成冰川。這部分水量交換極其緩慢,周期要幾十年甚至千年以上。從這些水體的增減變化,可以估計出海陸間水熱交換的強弱。大氣圈中的水分參與水圈的循環,交換速度較快,周期僅幾天。由於水分循環,使地球上發生復雜的天氣變化。海洋和大氣的水量交換,導致熱量與能量頻繁交換,交換過程對各地天氣變化影響極大。目前,各國極其關注海-氣相互關系的研究。生物圈中的生物受洪、澇、乾旱影響很大,生物的種群分布和聚落形成也與水的時空分布有極密切的關系。生物群落隨水的豐缺而不斷交替、繁殖和死亡。大量植物的蒸騰作用也促進了水分的循環。水在大氣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間相互置換,關系極其密切,它們組成了地球上各種形式的物質交換系統,形成千姿百態的地理環境

Ⅷ 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第三章和必修二的第二 三 四的思維導圖



來自五年高考三年模擬,私以為很贊。
稍後發必修二的圖
希望能夠幫到您,若滿意就給個採納吧謝謝!

Ⅸ 地理思維導圖 必修一必修二知識鏈接

高中地理思維導圖,你說的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知識鏈接,是將必修一的五個章節內:行星地球;地球上的大容氣;地球上的水;地表形態的塑造;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和必修二中的五個章節:人口的變化,城市與城市化;農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工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交通運輸布局及其影響;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系統的繪製成學科思維導圖嗎?如果只是畫一個章節還好,如果是要把兩本教材系統繪制,你只能參照思維可視化研究院的高中地理學科思維導圖了,下圖是我下的,看不清楚就自己到劉濯源教授博客中下載: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