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至八年級地理生物資料
A. 「初一至初二」「地理生物」復習資料
http://www.shijuan.cn/Index.html 你要的太多了!這里有題!自己把題看看就專知道了屬!
B. 初一初二地理生物復習資料
我也是 哦 你看看可不可以~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略扁的不規則的球體,它的平均直徑為6371米。
2、緯線與緯度 在地球儀上,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所有的緯線都是圓,可稱為緯線圈;緯線圈的長度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最後成一點。緯線都 指示東西方向。
赤道 是最長和緯線,長約4萬千米。它與兩極之間的距離相等,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是地球儀上的零度緯線。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習慣上用"N"作代號;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習慣上用"S"表示。
3、經線和經度 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並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叫做經線,也叫子午線。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狀;長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線 地球儀上的零度經線叫做本初子午線,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分作1800,以東的1800屬於東經,習慣上用「E」為代號,以西的1800屬於西經,習慣上用「W」為代號。
國際上習慣用200W和1600E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
4、地球自轉與晝夜交替 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這叫做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也就是一天。這樣就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
5、地球公轉和季節變化 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又圍繞著太陽公轉,地球公轉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的時間就是一年。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地軸總是保持著66.50的夾角。由於地球的公轉,產生了季節的變化。
6、五帶的劃分 熱帶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一年之中有陽光直射現象,地面獲得的太陽光熱最多,氣候終年炎熱。回歸線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
寒帶在北極圈以北和南極圈以南的地區,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極圈是寒帶和溫帶的分界線。溫帶在北回歸線和北極圈之間、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的地區,一年中沒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比熱帶少,比寒帶多,氣候上的四季變化比較明顯。
7、地圖三要素 比例尺、圖例與注記。在地圖上所畫地區的范圍越小,要表示的內容越詳細,選用的比例尺應越大;反之選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圖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8、地面高度的計算方法 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叫做海拔。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
9、等高線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每條等高線都有相應的海拔數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
10、世界海陸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積佔了71%,而陸地面積僅佔29%。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起來叫做大洲。全部位於北半球的有歐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們習習慣把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和大高加索山脈一線作為歐洲和亞洲大陸的分界線。亞洲和非洲以蘇伊士運河作為分界線。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稱為美洲。巴拿馬運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南極洲主要位於南極圈內,四周被大洋環繞。
11、陸地地形 人們把地形分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種基本類型。
山地 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巒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條帶狀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兩條由若干條高大山脈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條是橫穿亞歐大陸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另一條是縱貫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脈組成。
平原 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較小,常用「一望無際」來形容平原的坦盪。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
歐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較簡單,分別以平原和高原為主;亞洲的地形則比較復雜,地勢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積廣,平原分布在大陸周圍地區。
12、促使地形變化的力量 地球內部所產生的作用稱為內力作用,如地殼運動、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殼活動比較活躍的地區,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沿岸的地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脈地帶。來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風、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氣和氣候 天氣是一個地方短時間里陰晴、風雨、冷熱等的大氣狀況。它是時刻在變化的。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
14、氣溫的變化 一天當中,氣溫有時高,有時低。陸地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正午過後(約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一年當中,世界陸地上大多數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氣溫,北半球出現在7月,南半球出現在1月。月平均最低氣溫,北半球出現在1月,南半球出現在7月。一個地方的月平均氣溫最高值同月平均氣溫最低值之差,叫做該地的氣溫年較差。
15、世界氣溫的分布 世界氣溫從低緯度向極地逐漸降;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並不一樣。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氣溫還受地勢高低的影響。山地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會逐漸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氣溫約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規律:赤道附近地帶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西岸降水少,大陸東岸多;中緯度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
17、降水的季節變化 全年多雨區:在赤道附近地帶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區:在內陸地區、兩極地區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開羅;夏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0~~400附近的大陸東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國北京;冬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0~~400附近的大陸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義大利羅馬;常年濕潤區:在南、北緯400~~600的大陸西岸,全年受從海洋上吹來的西風影響的地區,各月濕潤,雨量適中,如英國倫敦。
18、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
一、熱帶主要氣候類型
1、熱帶雨林氣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區,全年高溫多雨。
2、熱帶草原氣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終年高溫,一年中有明顯的乾季和雨季。
3、熱帶季風氣候 以亞洲南部、東南部的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最為顯著。這種氣候終年高溫,一年中也可以分為旱雨兩季,風向隨季節而變化。旱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乾旱少雨;雨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降水集中。
4、熱帶沙漠氣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和內陸地區,這種氣候降水量稀少,終年炎熱乾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溫帶的主要氣候類型
1、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地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大致以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為界,此線以北為溫帶季風氣候,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2、地中海氣候 主要位於大陸西岸的中低緯度地區,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3、溫帶大陸性氣候 主要分布在中緯度內陸地區,冬冷夏熱,氣溫變化大,降水量較少,集中夏季。
4、溫帶海洋性氣候 位於中緯度地區大陸西岸,以歐洲西部分布最廣,溫和多雨,氣溫和降水的年變化比較小。
19、自然資源 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陽光、水、礦產、森林等,都是自然資源。按其形成的特點,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可再生資源;一類是非可再生資源。可再生資源,是指在較短時間內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環使用的資源;非可再生資源,是指在人類歷史時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產的資源。
20、土地的利用類型 土地的利用類型可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築用地等類型。
21、土地資源的分布 溫帶濕潤的平原地的地勢平坦,氣候溫暖,適宜發展農業,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區。氣候冷濕的亞寒帶地區和炎熱多雨的熱帶地區,保留了大片的針葉林和雨林。熱帶和溫帶半乾旱地區草地面積廣闊,是世界畜牧業的主要分布區。
22、地球上水資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陸地水和大氣水三種存在形式。陸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澤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種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總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資源中,冰川中儲存的水量最多,現在人們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護水資源,主要途徑有:節約和合理用水,減少對水資源的浪費;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擴大淡水來源。
23、大自然的總調度室 森林有調節大氣成分、凈化空氣、含蓄水源、增加空氣濕度、防風護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們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總調節室」。世界有森林面積40億公頃,主要在以針葉林和闊葉林為主。全球森林資源絕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24、鐵、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鐵、煤、石油的分布情況如下:
1、世界上的鐵礦主要分布在俄羅斯、馬西、國、澳大利亞、印度、加拿大和美國。這七個國家的鐵的儲量約佔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亞歐大陸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國中,煤儲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國。
3、世界上石油資源的分布很集中,中東地區約佔世界石油儲量的一半還多。主要輸往日本、歐洲和北美洲等地。
25、世界人口的增長 人口的增長速度在世界特別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歐洲的人口增長速度最慢。歐洲為2%;亞洲為15%;北美洲為10%;南美洲為17%;大洋洲為14%;非洲為27%。
26、世界人口的遷移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口遷移的規模變小,人口遷移主要以三種形式為主。第一種是科技移民,即大批的高素質人才由發展中國家移向發達國家。第二種是勞動力輸出。外籍勞工流動的基本方向是由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由貧窮國家流向富裕的在石油輸出國,由人口稠密的同家流向人口稀疏的國家。第三種是國際難民遷移。
27、世界人口的分布 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北美洲東部的人口最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區主要位於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帶。在嚴寒的苔原帶、冰原帶,廣大的嚴寒帶針葉林帶,末開發的熱帶雨林帶,乾旱的沙漠地區,以及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人口稀少。
28、人口向城市遷移及產生的問題 一個國家的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准之一。世界上發達國家人口的70%以上為城市人口,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人口只佔人口的30%多一點。現在農村人口向城市大規模遷移的現象,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
29、世界的人種 白種人的膚色、眼色、發色一般較淺,頭發呈波狀,鼻樑高、嘴唇薄,體毛較多,他們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黃種人的皮膚呈淡黃色或棕黑色,頭發黑直,面龐扁平,體毛中等。他們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黑種人膚色黝黑,頭發捲曲,嘴唇較厚,體毛較少,他們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國境內。
30、世界上的國家 世界上有190多個國家,名國的面積大小不一,面積最大的俄羅斯有1700多萬平方千米。中國的面積約為960萬平方千米居第三位。最小的是梵蒂岡。
31、國界和領土 國界線范圍以內的陸地、領海、領水和領空,總稱為領土。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以安第斯山為界;美國和加拿大東部以湖泊中心為界,西部有一段以緯線為界,有一段以經線為界。
32、世界地埋區域的劃分 共分為13個地區。圖見書本第一冊P83。
33、東亞概述 圖見P85。東亞位於亞洲的東部、太平洋西側,包括中國、朝鮮、韓國、蒙古、日本等國家。蒙古的畜牧業佔有重要的地位。日本為現代工業發達的國家。東亞是世界上季風氣候最顯著的地區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風,風由寒冷的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吹向太平洋,風力強勁,受其影響,大部分地區氣候寒冷乾燥。夏季盛行偏南風,風從太平洋、印度洋帶來豐沛的降水,降水由沿海向內陸減少,氣候炎熱。在東亞的季風氣候區內,根據氣溫和降水的不同,又分為溫帶季風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前者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雨季較短;後者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雨季較長。
34、東亞的人口和經濟 東亞是世界上黃色人種的主要分布區,居民絕大部分是黃色人種。東亞是目前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區之一。
35、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徵 日本是東亞的一個島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一些小島組成,面積比較狹小,人口稠密。日本境內多山,國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鄰近東京灣的關東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本州島太平洋沿岸的神戶和橫濱,是全國著名的海港。日本群島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著名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日本的季風氣候具有海洋性特徵,與亞洲大陸同緯度地方相比,冬季較溫暖,夏季較為涼爽,降水比較豐富。全國大部分為森林所覆蓋,山間河流短急,水能資源豐富。但礦產資源貧乏。圖見第一冊P90。
36、日本的經濟 日本最大的貿易對象是美國,其次是亞洲和西歐。神戶和橫濱的日本兩個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日本同中國的貿易有很大發展。從中國輸入的商品有服裝、石油、煤炭、棉花、水產品和蔬菜等。向中國輸出的商品有鋼材、電子產品和其他工業產品。
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首都東京在關東平原的南部,東京灣的西北岸。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上著名的漁場。日本的捕魚量常佔世界第一位。現在稻米的產量已能自給。但蔬菜、水果仍需要進口。
37、東南亞 圖見第一冊P94。東南亞位於亞洲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中南半島南部狹長,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叫做馬來半島。東南亞的國家,除了寮國是內陸國外,其他都是臨海國或島國。其中面積最大的是印度尼西亞。領土由13000多個島嶼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是世界上火山活動最多的國家。因此有「火山國」之稱。馬來半島南部和馬來群島的大部分,位於赤道附近,屬於熱帶雨林氣候。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群島北部屬於熱帶季風氣候。
38、居民與經濟 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人口最多的國家,該國人口一半以上分布在爪哇島。東南亞是華人與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其祖先大多是中國廣東、福建的居民。東南亞是世界上天然橡膠、棕油、椰子、蕉麻等熱帶經濟作物產品的最大產地,各國居民多以稻米為主在食物。東南亞的礦產以錫和石油為最重要。新加坡有「花園城市」之稱。
39、南亞 圖見第一冊P108。南亞是佛教和印度教的發源地。南亞北部有綿延高聳的喜馬拉雅山。這一部分叫做「南亞次大陸」。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恆河沖積而成,是南亞的主要農業區和人口密集區。印度半島大部分被德干高原所佔據。南亞的降水受季風的影響,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風,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西北季風,為旱季。
40、印度 印度的耕地面積很廣,是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印度的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和小麥,經濟作物有棉花、茶、黃麻等。印度的礦產主要有煤、鐵、錳等。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東北部。首都新德里。加爾各答盛產黃麻,是印度的紡織工業中心和重要海港。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孟買位於西部沿海,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棉紡織工業中心。
41、中亞 中亞地處亞歐大陸中部,深居亞洲陸。地形以丘陵、平原為主。中亞境內的河流多為內流河。西部瀕臨世界最大的內流湖--裏海。中亞中部和南部牧場是世界上僅次於中國和美國的第三大產棉基地。烏茲別克因盛產棉花而稱為「白金之國」。牲畜以細毛羊和羔皮羊為主。同時采礦、冶金、軍事工業相當發達。
42、西亞與北非 西亞和北非地處亞歐非三大洲、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間的樞紐地帶,地理位置很重要。死海湖面海拔高度為-400米,是世界上陸地表面的最低點。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沙漠氣候。世界上最高的氣溫記錄出現在北非利比亞的阿齊濟耶(57.8℃)。一般降水稀少。只有地中海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氣候。
43、撒哈拉沙漠 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西起大西洋岸邊,東到紅海海濱,北起地中海岸,南抵蘇丹熱帶草原,約占非洲面積的1/4。終年高溫少雨,植物稀少,沙漠下有豐富的石油。
44、阿拉伯人與伊斯蘭教 西亞和北非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區,主要為白色人種。通用阿拉伯語,這些國家被叫做「阿拉伯國家」。西亞是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的發祥地。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城被稱為伊斯蘭教的聖城。耶路撒冷被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都看做聖城。
45、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庫 西亞和北非是出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西亞以波斯灣為中心,形成了一條巨大的石油帶,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是西亞主要的產油國家。石油儲量約佔世界石油總儲量的1/2,產量約占總產量的1/4。所產的石油,主要輸往西歐、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摩洛哥一國的磷酸鹽儲量佔世界的3/4。
46、畜牧業與農業 棗椰樹是綠洲農業的代表植物。
47、巴基斯坦 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側,是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樞紐。發展滴灌和噴灌技術。
48、埃及 位於非洲東北部,亞洲境內的西奈半島,也是埃及的領土。全境90%以上是沙漠,耕地、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狹長的尼羅河沿岸平原和入海處的河口三角洲地區。尼羅河全長6600多千米,是世界上第一長河,發源於非洲東部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首都開羅是阿拉伯國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亞歷山大是埃及在地中海邊的重要海港。地中海和紅海之間的蘇伊士運河,把地中海與紅海彼此相連,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航程,比繞道非洲好望角縮短了8000-10000千米。過去,埃及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長絨棉一直是埃及著名的出口商品。近年,埃及的石油、運河、僑匯和旅遊收入都超過了棉花,成為埃及的主要經濟支柱。埃及的金字塔等名勝古跡是旅遊的主要景點。
49、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是世界上黑人的故鄉。整個非洲大陸的地形以高原為主,東非裂谷帶,南起贊比西河,北經紅海,一直延伸到西亞的死海附近。死火山中的乞力馬扎羅山,是非洲最高峰。東非大裂谷是地殼在運動過程中斷裂形成的。非洲最大的島嶼--馬達加斯加島,有一個突出在海洋上的尖角,叫做好望角。整個非洲有「熱帶大陸」之稱。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熱帶草原氣候分布面積很廣。動物主要以斑馬、羚羊、長頸鹿、獅和豹子為主。黃金、金剛石的儲量和產量都佔世界第一位。南非是出產黃金最多的國家,幾內亞是出產鋁土最多的國家,尚比亞是出產銅礦的重要國家。奈及利亞是重要的石油輸出國。
50、居民與經濟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非洲只有埃及、衣索比亞、賴比瑞亞三個獨立國家。1990年,最後一個殖民地--納米比亞也宣告獨立。整個經濟是以初級產品為主的經濟。
C. 七年級與八年級地理、生物如何復習
地理可以藉助地圖,將學習的知識標在地圖上踐行圖書結合,就會有一個不錯的成績。生物要會挑重點,有效的記憶重要圖形和內容,注重理解,理解十分重要哦!
D. 七八年級生物、地理總復習資料
八年級地理復習資料
中國的疆域與人口
第一節:中國的疆域
1.中國在世界的位置:半球位置(北半球、東半球),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緯度位置:南北(北:53°N,南:4°N)南北跨越大約50°。東西(東:135°E,西:73°E)東西跨越大約60度。分屬五個時區是:東五區——東九區。
2.地區之最:最北——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中心。最西——帕米爾高原。最南——曾母暗沙。最東——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合處。省份之最:最北——黑龍江省。最西——新疆省。最南——海南省。最東——黑龍江省。
3.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三。國界線20000多千米。與中國陸地接壤的國家:東北——朝鮮。北面——俄羅斯、蒙古。西北面——哈薩克、塔吉克、吉爾吉斯坦。西面——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面——印度、尼泊爾、不丹。南面——緬甸、寮國、越南。
4.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瀕臨的海洋由北到南:渤海、黃海、東海、南海。與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東面——韓國、日本。東南面——菲律賓。南面——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5.內海是:渤海和瓊州海峽。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有6500個。前三位是:台灣島、海南島、崇明島。領海寬度12海里。管轄海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
第二節:中國的行政區劃
1.劃分三級:省(自治區、直轄市)、縣(自治縣、縣級市)、鎮(鄉)
2.補充:(1)人口:河南最多,澳門最少。
(2)人口密度:江蘇最密,西藏最疏。
(3)新疆省面積最大,接壤國家最多,是我國最西的一個省份。
(4)甘肅省與三個自治區相連。
(5)重慶最大的直轄市,西部的工業中心與經濟中心。
(6)上海是全國的工業中心與經濟中心。
(7)雲南省是少數民族最多的一個省份。
3.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
4.北回歸線穿過的省份有(自西向東):雲南-廣西-廣東-台灣。
第三節:中國的人口
1.根據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我國總人口為12.95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21.2℅,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世界人口前五位的國家:中國、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巴西。
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國家人口越多的原因:由於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
(2)城市人口上升原因:外來人口不斷增加。
(3)人口總分布特點:東多西少。
(4)人口分界線:黑河——騰沖。分界線以西陸地面積佔57℅,人口佔6℅.分界線以東,陸地面積佔43℅,人口佔94℅。
(5)目前全國13億多人中,仍有約7.5億人居住在農村。
(6)人口轉移趨勢:由農村向城市轉移。
(7)自20世紀70年代初期我國大力推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到20世紀80年代,我國大約少生了近4億人。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8)人口的增長與資源環境相適應,與社會經濟發展相協調。
第四節:中國的民族
1.我國有56個民族,漢族人數最多,接近全國總人口的92℅,其他民族人口僅佔8℅,稱為少數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約1600萬人。
2.我國各民族分布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居住。漢族分布最廣,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則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
3.人口在100萬以上的民族有19個。人口在400萬以上的民族有10個。
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
第一節:中國的地形
一、(1)我國的地勢特點: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部。
(2)我國地形特點:復雜多樣,五種基本地形皆有,山區面積廣大。
(3)世界第一高峰:中國與尼泊爾交界處的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被稱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4)我國陸地最低處:艾丁湖,水面海拔-154米。
二、
海拔 地形 地形區
第一階梯4000米以上 高原、盆地 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
第二階梯1000-2000米以上 高原、盆地 內蒙古高原、雲貴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准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
第三階梯500米一下 平原、丘陵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
三、中華五嶽:東岳泰山(山東省中部)、西嶽華山(陝西省)、南嶽衡山(湖南省)北嶽恆山(山西省)、中嶽嵩山(河南省)。
四、(1)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在我國西南部,面積約250萬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高原上峰巒連綿,山勢雄渾,山脈間多起伏平緩的盆地和谷地。高山終年積雪,冰川縱橫。冰雪消融後,成為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等大江大河的重要水源。
(2)內蒙古高原,地勢平坦開闊,西北部多荒漠、戈壁,東部和西部多肥美草原。
(3)黃土高原,是世界上黃土分布面積最廣的區域。長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高原「溝壑縱橫」的地表形態。
(4)雲貴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區地形崎嶇,石灰岩分布廣泛。
五、四大盆地:(1)塔里木盆地,在新疆南部,面積約為53萬平方千米,是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盆地中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面積約33.76萬平方千米,是我國最大的沙漠。在塔里木盆地的北部邊緣有著名的吐魯番盆地,。盆地中的艾丁湖,水面海拔約-154米,是我國陸地的最低處。該盆地也是我國記錄到的最高氣溫出現的地方,有著名的火焰山。
(2)准噶爾盆地:盆地中部分布有廣闊的沙漠,西北部因受大西洋濕潤氣流的影響,降水略多。盆地內牧場廣闊,畜牧業發達,綠洲和墾區農業有相當規模。
(3)柴達木盆地:盆地底部海拔在2600-3000米,是我國地勢最高的內陸大盆地,盆地內礦產資源豐富,素有「聚寶盆」之稱。
(4)四川盆地,因為地表多出露紫紅色砂頁岩,所以有「紫色盆地」之稱。著名的成都平原位於盆地西部,農業發達,物產豐富,有「天府之國」的美稱。
六、三大平原:(1)東北平原,我國最大的平原。黑土地面積廣大,有些低處常年積水,成為沼澤。
(2)華北平原,主要由黃河、淮河、海河沖積形成,所以,也稱黃淮海平原。
(3)長江中下游平原是國內著名的「魚米之鄉」。
西側地形區 東側地形區
大興安嶺 內蒙古高原 東北平原
太行山 黃土高原 華北平原
巫山 四川盆地 長江中下游平原
橫斷山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北側地形區 南側地形區
天山 准噶爾盆地 塔里木盆地
昆侖山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第二節:中國的氣候
一、我國地域遼闊,地跨眾多的溫度帶和干濕地區,加上我國地形復雜,地勢高低懸殊,更增加了我國氣候的復雜多樣性。
(1)各溫度帶的積溫和作物熟制
溫度帶 ≥10℃積溫 作物熟制 主要作物
寒寒帶 <1600℃ 一年一熟 春小麥、大麥、馬鈴薯等
中溫帶 1600-3400℃ 一年一熟 春小麥、大豆、玉米、穀子、高粱等
暖溫帶 3400-4500℃ 兩年三熟或一年兩熟 冬小麥、玉米、穀子、甘薯等
亞熱帶 4500-8000℃ 一年兩熟到三熟 水稻、油菜、冬小麥等
熱帶 >8000℃ 一年三熟 水稻、熱帶作物等
二、我國的降水地區差異大,東南沿海地區降水較大,較為濕潤,而越往西北內陸,降水量就越小,乾旱也就逐漸加重。我國降水集中在夏秋季節,相比之下,冬春季雨水要少些。
(2)干濕地區分布和植被類型
干濕地區 分布地區 天然植被
濕潤地區 東北山地、秦嶺-淮河線以南、青藏高原東南部 森林
半干濕地區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渭河平原等地 森林、草原
半乾旱地區 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大部、天山山地等 草原
乾旱地區 塔里木盆地、柴達木盆地、准噶爾盆地、青藏高原西北部 荒漠草原、荒漠
三、我國東半部有大范圍的季風氣候,自南而北有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西北地區大多為溫帶季風氣候。西北地區大多為溫帶大陸性氣候,青藏高原區是獨特的高原氣候。西部高山地區則表現出明顯的垂直氣候特徵。
主要表現在氣溫的年變化和日變化較大,與世界上同緯度的其他地區相比,氣溫冬季明顯偏高,夏季明顯偏高。
(3)寒潮是東半年影響我國的主要災害性天氣。
(4)洪澇是我國發生頻繁、損失嚴重的自然災害。它多出現在降水比較集中的夏、秋季,是我國東部平原地區的多發災害之一。乾旱是對我國農業生產影響最大、最常見且分布范圍最廣的一種氣候災害。
一、中國氣候
(1)、復雜多樣沒有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
(2)、季風性氣候顯著
(3)、溫帶大陸性特徵強
(4)、多梅雨、寒潮、台風、沙塵暴
(5)、多旱澇災害
二、復雜多樣 冬:南北溫差大
1、氣溫
夏:南北溫差小,全國普遍高溫
2、冬季最低溫:黑龍江漠河。最高溫:海南諸島
夏季最低溫:青藏高原。最高溫:新疆吐魯番
3、溫度帶: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
三、秦嶺——淮河
1、我國1月份的0℃等溫線
2、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
3、800mm降水量線
4、濕潤與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
5、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分界線
夏秋多
(時)季節
四、降水 冬春少
(空)地區:有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地區遞減
五、季風氣候顯著
1、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2、種類:溫帶季風性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由北向南)——溫帶大陸性氣候——高山高原氣候(受地形地勢影響,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植被類形成垂直變化)
3、季風:與熱同期
方向:海洋——陸地
風向:偏南風
夏季風 時間:早——強,北澇南旱
遲——弱,南澇北旱
六、季風 特徵:溫暖濕潤
方向:陸地——海洋
冬季風 風向:偏北風
特徵:寒冷、乾燥
分布:西北地區
七、溫帶大陸性氣候
特徵:年/日變化大,冬——寒冷,夏——炎熱
第三節、中國的河流
一、我國的絕大多數河流分布在東部外流區,內流區的河流較少。內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內陸。這里降水稀少,氣候乾旱,河水主要來自高山冰雪融水。夏季,隨著冰雪融化,內流河水量增多;夏季過後,河流水量逐漸減少,甚至斷流。所以,內流河大部分屬於季節性河流。(1)塔里木河全長2176千米,是我國最長的內流河。
(2)額爾齊斯河是我國唯一一條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3)天然湖泊有2000多個,只要分布在東部平原和青藏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和山東省南部,是我國淡水湖泊相對集中的地區。
(4)最大的湖泊和最大的鹽水湖是——青海湖。
(5)中國五大淡水湖: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和巢湖。
二、長江:
(1)長江流經的省份:青海—四川—西藏—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注入東海。
(2)長江源自唐古拉山,幹流先後流經青海、西藏等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最終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是我國第一長河,也是世界第三長河。
(3)金沙江奔流與山高谷深的橫斷山區,落差大(總落差3000多米)。
(4)自四川省宜賓以下始稱長江。湖北宜昌以上為長江上游,宜昌至江西湖口為長江中游。(5)從湖口至入海口的下游段地勢更趨低平,江面更為開闊。
(6)河流落差大,水能資源就豐富。
(7)長江自古以來就有「黃金水道」的美譽。目前,長江干、支流通航里程已達7萬余千米,貨運量佔全國內河貨運量的60℅.
(8)長江之最:①長江最長的支流是漢江。②長江流域內面積最大的湖泊是鄱陽湖。③長江上最大的內河港口是南京港。④長江是我國年徑流量最大的河流,年徑流量佔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一。⑤長江是我國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積達180餘萬平方千米。
(9)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位於我國地形第二階梯向第三階梯的過渡處,水流湍急,水能資源極為豐富。
三、黃河:
(1)黃河流經的省份: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山西—陝西—河南—山東,注入渤海。
(2)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之一。他源自巴顏喀拉山,流經青海、四川等9省區,注入渤海,全長5464千米,流域面積75.24萬平方千米。
(3)河床平坦,水流緩慢,造就了銀川平原、河套平原。
(4)黃河中游段水位落差大,這里有著名的壺口瀑布和三門峽。
(5)緩和下游游盪在華北平原上,河床寬坦,水流緩慢,泥沙大量淤積,是河床平均高出兩岸地面4~5米,成為舉世聞名的「地上河」。
(6)黃河凌汛就是冰壩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劇上升的現象。
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
第一節:自然資源概況
(1)自然資源是存在於自然界的能為人類提供福利的物質與能量。
(2)自然資源主要包括氣候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以及海洋資源等。
(3)①自然資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變的。②自然界,自然資源的數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③自然資源的質量在各個地區是有差異的。④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但它們在地區分布上一般都是不均勻的。⑤自然資源的狀況處在不斷的變動之中。
(4)在國際市場中最重要:鐵、煤、石油(北方多)。
第二節:中國的土地資源
(1)我國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國中居第3位。由於我國人口眾多,平均每人佔有的土地面積還不到世界人均土地面積的三分之一。因此,「人多地少」是我國的基本國情。
(2)我國各類土地資源齊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種土地類型。
(3)我國承受著以世界7℅的耕地養活世界21℅的人口的沉重負擔。
(4)我國耕地主要分布在東部季風區的平原和盆地地區。我國西部耕地面積小,分布零星。(5)我國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和四川盆地。
(6)我國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南,東南部山區的林度多為人工林和次生林。西北和華北的大部分地區林地很少。我國草地主要分布在內蒙古的東部、青藏高原的東部和南部。
(7)北方平原廣闊,以旱地為主。南方多丘陵、山地,以水田為主。
第三節:中國的水資源
(1)我國水資源的總量不少,但人均佔有量很低,約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
(2)我國水資源在地區分布上具有顯著的不均衡性,具體表現為「東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點。西北乾旱地區缺水尤為嚴重,用水十分緊張,水資源配合不協調。
(3)我國水資源在時間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際變化大的特點。
第四節:中國的海洋資源
(1)我國海域自北而南跨越暖溫帶、亞熱帶和熱帶,沿海大陸架面積寬廣,海水溫度適中,適宜多種海洋生物的生長繁殖。
(2)大黃魚、小黃魚、帶魚和烏賊是我國著名的四大海產。
(3)大陸架浴漁場面積的四分之一。黃渤海漁場、舟山漁場、南海沿岸漁場和北部灣漁場是我國的四大漁場,其中,舟山漁場最大。
(4)主要海水養殖業品種有海帶、紫菜、蝦、扇貝、牡蠣、鮑魚等。
(5)我國沿海的大陸架上,蘊藏著相當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
(6)我國海鹽總產量的85℅集中在淮河以北的北方鹽區。北方以長蘆鹽場最為著名,南方有海南的鶯歌海鹽場等。
(7)赤潮又稱紅潮,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環境條件下爆發性地增殖而造成的。
第四章、中國的區域差異
第一節:秦嶺——淮河線
(1)秦嶺與淮河是我國東部重要的地理界線。
(2)在中國地圖上,把秦嶺——淮河線、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和青藏高原邊緣線這三條重要的地理界線結合起來,並根據實際情況作一定的調整,就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3)秦嶺——淮河線南北兩側的地理差異
秦嶺——淮河線以北 秦嶺——淮河線以南
1月平均氣溫 <0℃ >0℃
河流封凍狀況 封凍 不封凍
年降水量 <800毫米 >800毫米
植被類型 暖溫帶落葉闊葉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
耕地類型 以旱地為主 以水田為主
主要糧食作物 小麥、玉米 水稻
作物熟制 兩年三熟或一年兩熟 一年兩熟到三熟
主要經濟林木 蘋果、柿、棗 柑桔、茶葉、油桐
主要運輸方式 公路、鐵路 公路、鐵路、水運
第二節: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
北方地區:
(1)北方地區指我國東部秦嶺——淮河以北的地區,面積約佔全國的20℅,人口約佔全國的40℅.區內的東北平原、華北平原、渭河平原為我國重要的農業地區。
(2)本區的年降水量大致在400~800毫米之間,這就決定了區內農業以旱地為主。
(3)長城以北一般只能一年一熟,長城以南這兩年三熟或一年兩熟。
(4)東北的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是我國森林資源的寶庫。
(5)著名的有東北「三寶」人參、鹿茸、貂皮。
(6)本區煤、鐵、油等礦產資源豐富,建立了東北重工業基地和京津唐工業基地。此外,太原、西安、蘭州等都是北方地區重要的工業中心。
(7)北方地區目前是我國最大的能源基地。大慶油田、勝利油田分別是國內第一、第二大油田,它們的石油產量要佔到全國的一半以上。
二、南方地區:
(1)南方地區指我國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地區,包括長江中下游地區、南部沿海地區和西南地區三大部分,面積約佔全國的四分之一,人口約佔全國的55℅.本區西部分布有30多個少數民族,雲南省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
(2)本區地勢西高東低,地形為平原、盆地和高原、丘陵交錯。
(3)南方地區熱量充足,降水豐沛,具有良好的農業生產條件。成都平原素稱「天府之國」,長江中下游地區是富庶的「魚米之鄉」。海南島,雷州半島和雲南西雙版納則是我國熱帶作物的主要生產基地
(4)南方地區物產豐饒,是全國最大的水稻、生豬、柑橘、茶葉、桑蠶、甘蔗、水產和熱帶作物產區。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是國內舉足輕重的商品糧基地。
(5)①海南島、雷州半島、台灣島南部和雲南省南部屬於熱帶季風氣候,≥10℃積溫在8000℃以上。②天然橡膠是重要的戰略物資。③我國熱帶主要作物有天然橡膠、椰子、咖啡、胡椒、劍麻、油棕等。④海南島是國內主要的產膠區,天然橡膠量要佔到全國的六成左右。
生物
1. 怎麼區分脊椎動物和無脊動物?
答:脊椎動物體內有脊椎;無脊動物體內無脊椎。
2. 魚的特徵有哪些?哪些動物叫魚卻不是魚,哪些動物是魚卻不叫魚?
答:①兩個特點;⑴、靠游泳來獲取食物和防禦敵害⑵、能在水中呼吸。
②鯨、海豚、海豹叫魚卻不是魚。
因為鯨、海豚、海豹的體表沒有鱗片、都不用鰓呼吸,而是用肺進行呼吸,而且具有體溫恆定、胎生、哺乳等特點,因此屬於哺乳動物。海龜也是用肺呼吸,而且不是終生生活在水中,屬於爬行動物。海龜、鯨、海豚和海豹與魚類一樣,體內都有由脊椎骨構成的脊柱,屬於脊椎動物,它們的四肢的外形呈鰭狀,適於游泳。
③海馬是魚卻不叫魚。
因為海馬有鰭、用鰓呼吸,有由脊椎骨構成的脊柱,而且是終生生活在水中,海馬屬於魚類。
3. 魚怎麼運動?什麼提供動力?各種鰭起什麼作用?
答:①魚游泳時,主要靠身體軀幹部和尾鰭的左右擺動擊動水流產生前進的動力,其他魚鰭起輔助作用。魚在運動時,胸鰭、腹鰭和背鰭都有維持魚體的平衡的作用,尾鰭有決定魚運動方向的作用。
4. 魚為什麼適合在水中呼吸? (上岸為什麼會死亡?)觀察魚的呼吸的實驗怎樣操作?實驗現象是怎樣的?
答:魚的鰓是鮮紅的,內含有豐富的血管,並且每一片鰓由既多又細的鰓絲構成。當鰓在水中時,鰓絲展開,擴大了與水的接觸面積,利於魚在水中呼吸。
(當魚離開水時,鰓絲則相互黏結在一起,幾片鰓相互覆蓋,減少了與空氣接觸的表面積,並且容易乾燥,這樣魚不能從空氣中得到足夠的氧氣,就會窒息而死亡。)
在清水中,用吸管吸一些墨水,慢慢滴在魚口的前方。水由魚的口流入鰓,然後由鰓蓋的後緣流出。在水流經鰓絲時,水中溶解的氧氣進入鰓絲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鰓絲排放到水中,所以經鰓流出的水流與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氣的含量減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5. 腔腸動物、軟體動物、甲殼動物各有什麼特徵?代表動物是什麼?
答:①腔腸動物結構簡單,有口無肛門,食物從口進入消化腔,消化後的殘渣仍由口排出,代表動物有海葵、海蟄和珊瑚。
②軟體動物是身體柔軟靠貝殼保護的身體的動物。代表動物有烏賊和章魚。
③甲殼動物是體表長有堅硬的甲的動物。代表動物有蝦和蟹。
6. 人類的哪些行為會造成水域環境的破壞?
答:工廠和生活污染物的排放,農田中農葯和化肥隨雨水沖進水體,許多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會造成水域環境的破壞。
7. 陸地生活的動物適應環境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答:⑴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結構;比如爬行動物具有角質的鱗和甲,昆蟲具有外骨骼;⑵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軀體和運動的器官;用於爬行、行走跳躍、奔跑、攀援等多種運動形式,以便覓食和避敵;⑶除蚯蚓外具有能夠在空中呼吸的,在身體內部的各種呼吸器官,不如氣管和肺⑷具有發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能夠對多變的環境及時作出反應。
8. 蚯蚓生活在什麼環境中?怎樣區分蚯蚓的頭尾?蚯蚓怎樣呼吸?蚯蚓怎樣運動?
答:①蚯蚓適於在具有一定溫度和濕度、溫差變化不大、富含腐殖質的土壤中穴居生活。
②蚯蚓沒有呼吸系統,要靠能分泌黏液而濕潤的體壁進行呼吸。蚯蚓體壁分布有毛細血管,血中含血紅蛋白,可攜帶氧氣。
③動物身體分節,可使身體運動靈活、自如、轉向方便。蚯蚓的體節就有上述功能。蚯蚓剛毛的末端,可與周圍環境粗糙的表面相接觸,以有所支撐,與環肌、縱肌協調作用完成運動。
9. 環節動物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答:身體是由許多彼此相似的環型體節構成的。
10. 家兔的牙齒、消化道有什麼特點?
答:①牙齒分為門齒和臼齒。門齒適於切斷植物纖維,臼齒適於磨碎食物。
②兔擁有發達的盲腸連同蚓突,與體長相近,裡面生活著大量的細菌和纖毛蟲。草料中的纖維素就是依靠這些微生物分泌的纖維素酶進行發酵分解的,分解成的簡單物質,可被大腸壁吸收入體內。
11. 哪幾類動物是恆溫動物?它們是怎樣維持體溫恆定的?
答:①哺乳動物和鳥類都是恆溫動物。
②他們的體溫恆定,除了靠體表的皮毛保溫外,還要靠發達的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等協調作用共同完成。呼吸系統使氣體交換能力加強;發達的循環系統可以使血液攜帶氧的能力提高;神經和體液的調節則可使兔(哺乳動物)的代謝加強或減弱,並調控散熱過程。
12. 鳥類有哪些不同於其他脊椎動物的形態結構特點?
答: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
13. 鳥類有哪些適於飛行的特點?
答:鳥類的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具有迅速飛翔的能力;身體內有氣囊;體溫高而恆定。胸骨有龍骨突,長骨中空;消化系統發達,消化、吸收、排出糞便都很迅速;循環系統結構完善,運輸營養物質和氧的功能強。
14. 昆蟲的特徵有哪些?
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運動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蓋在昆蟲身體裡面的堅韌的外殼,頭上兩根觸須。
15. 昆蟲怎麼呼吸?昆蟲的呼吸器官位於何處?
答:昆蟲胸部和腹部兩側各有一排小洞,叫氣門,這是昆蟲的呼吸器官。
16. 節肢動物的共同特點是什麼?
答:身體由很多體節組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的是節肢動物
17. 兩棲動物的特點是什麼?
答: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這樣的動物叫做兩棲動物。
18. 動物和植物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答:動物是生產者,植物是消費者。
19. 骨骼肌、骨和關節是怎樣協作是軀體產生運動的?
答: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肌腱繞過關節連在不同的骨上,當骨骼肌受到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骨繞關節運動。
20. 畫一個關節模式圖,說出各部分結構的名稱和作用。
21. 科學家用哪些方法研究動物的行為?
答: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可分為兩類:觀察法和實驗法。
22. 怎樣區別一種動物行為是先天性行為還是學習行為?
答: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身體里的遺傳物質所控制的行為。後天性行為不是動物生來具有的,而是動物在成長過程中,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新的行為活動,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證。動物的學習行為是比先天性行為更高級的一種行為。
23. 動物的社會行為有什麼特徵?
答: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群體還形成等級。
E. 七年級上,七年級下,八年級上和八年級下的地理和生物的復習資料,要最新
會考地理復習提綱(一) 七年級上冊
第一章 地球和地圖
1、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2、地球大小: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
3、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的成功,證明了地球是一個球體。
4、地球儀:仿照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縮小的模型。
5、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赤道是0°緯線,是最大的緯線圈。
6、經線:連接南、北極並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0°經線是本初子午線。
名稱
形狀
長度
指示方向
0度
經線
半圓(弧形)
相 等
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線
緯線
都是圓(極點除外)
不等(南北對稱兩條相等)
東西方向
赤道
7、緯度的劃分
南北緯的劃分:赤道以北為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為南緯,用「S」表示,南北緯各劃分90度,南北極分別是90°S和90°N,
高中低緯度的劃分:0度~30度為低緯度;30度~60度為中緯度;60度~90度為高緯度。
南北半球的劃分:分界線為赤道,赤道以北為北半球,赤道以南為南半球;所有的北緯均位於北半球,所有的南緯均位於南半球。
8、經度的劃分
東西經的劃分:從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東向西各分作180°,以東的180°為東經,用E表示,以西的180°為西經,用W表示。
東西半球的劃分: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
9、地球的運動
運動方式
中心
方向
周期
地理意義
自轉
地軸
自西向東
一天(24小時)
晝夜更替、地方時差
公轉
太陽
自西向東
一年(365天)
四季更替、晝夜長短變化
10、二分二至
春分日:3月21日前後,太陽光直射在赤道(0°)上,全球各地晝夜平分,
夏至日:6月22日前後,太陽光直射在北回歸線(23.5°N)上,
北半球晝長夜短,越往北晝越長,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
秋分日:9月23日前後,太陽光直射在赤道(0°)上,全球各地晝夜平分,
冬至日:12月22日前後,太陽光直射在南回歸線(23.5°S)上,
北半球晝短夜長,越往北晝越短,北極圈內出現極夜現象。
北半球季節:春季:3、4、5; 夏季:6、7、8;
秋季:9、10、11;冬季:12、1、2。南北半球季節正好相反
11、地球上的五帶: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南寒帶。
熱帶--有陽光直射;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溫帶--四季變化明顯。
12、地圖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13、比例尺的三種表達方式:線段式、數字式和文字式。
14、地圖的圖幅大小相等時,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
15、地圖上判斷方向的方法:指向標、經緯網,前兩種均無則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16、海拔: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地面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 的垂直距離。海拔高度相等的點連成的線叫等高線,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緩;等高 線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線重合,陡崖;兩個山頂之間平緩的地方,鞍部;等高線 由低處向高處凸,山谷;等高線由高處向低處凸,山脊。
第二章 陸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陸地,概括的說,地球上是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2、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極周圍卻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但南極周圍卻是一塊陸地。無論怎樣將地球分成均勻的兩半,都是海洋面積大於陸地面積。
3、面積廣大的陸地叫做大陸。面積較小的陸地叫做島嶼。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成大洲。
4、七大洲: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積大小排列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注意看P29圖2.6)。北美洲的格陵蘭島是世界最大的島嶼。南極洲、北冰洋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洲大洋。拉丁美洲:美國以南的美洲,指墨西哥等和南美洲國家。
5、大洲分界線:亞、歐: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亞、非: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亞、北美:白令海峽。南、北美: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6、四大洋:地球上的海洋被陸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連的四個大洋。面積從大到小排列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海是大洋的邊緣部分。
跨經度最廣的大洋:北冰洋;跨緯度最廣的大洋:太平洋;S形的大洋:大西洋。
7、海陸的變遷: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人類活動,例如填海造陸等,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
8、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假說,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9、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
10、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有張裂拉伸、有碰撞擠壓)易發生火山與地震。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紅海的面積在擴大(張裂),地中海面積在縮小(擠壓)。
第三章 天氣與氣候
1、天氣:某個地方距離地表較近的大氣層在短時間內的具體狀態。兩個特點:(1)一個地方短時間里的大氣狀況,是經常變化的;(2)同一時刻,不同地方的天氣可能差別很大。
2、天氣預報和常用天氣符號:(書本46面圖3.6)天氣預報是氣象工作者通過對天氣資料的分析,發布將要出現的天氣狀況。在衛星雲圖中綠色表示陸地,藍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雲區,雲的顏色越白,表示雲層越厚,一般是陰雨區。
空氣質量的高低與空氣中所含污染物的數量有關,污染指數小,對人體健康有利。
3、氣溫的變化:空氣的溫度,常用℃表示,一天當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點(14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一天中,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的差叫做氣溫日較差;在北半球,陸地最熱月出現在7月,海洋8月,陸地最冷月出現在1月,海洋2月。一年內的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的差叫做氣溫年較差。
4、通常用等溫線圖來表示氣溫水平分布,在同一條等溫線上,個點的氣溫相等。等溫線密集的地方,氣溫差別大;等溫線稀疏的地方,氣溫差別小。
5、氣溫的分布:一般來說低緯氣溫高,高緯氣溫低,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在山地,氣溫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 。最寒冷的大洲為南極洲,最炎熱的大洲是非洲。
6、降水: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狀圖來表示一個地方一年內降水的季節變化。
7、降水的分布:一個地方降水量的多少,受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影響,還受地形的影響。通常赤道附近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西岸少;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世界「雨極」:乞拉朋齊;世界「干極」:阿塔卡馬沙漠。
8、氣候: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它具有相對的穩定性。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是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人類活動也會影響氣候(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導致氣候變暖)。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
1、2011年3月,世界人口已達70億。世界人口仍以較快的速度在持續增長。一般經濟水平高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慢,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快。
人口增長的速度,是由出生率與死亡率決定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的分布:人口疏密的程度可以用人口密度來表示。世界絕大多數人居住在中低緯度地區,在氣候溫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地區或是臨海地帶。有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沙漠、熱帶雨林、高緯度地區、高原山區是人口稀疏地區。
3、人口問題:過多(交通堵塞、居住條件差、就業困難、飢餓貧困)過少(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兵員不足)亞、非一些國家增長速度過快;歐洲一些國家處於負增長。人口的增長應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
4、世界的人種:根據體質方面的特徵,人類可以分為白種、黃種和黑種三個主要人種。
黃種人:分布在亞洲東部(因紐特人和印第安人屬於黃種人);黑種人:非洲中部和南部。白種人:分布在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和南部,大洋洲。
5、世界主要的語言: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也是聯合國工作語言。漢語: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6、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
基督教: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傳最廣的宗教,形成於亞洲西部,主要分布在歐洲、美洲、大洋洲;建築:教堂,高高聳立;經典:《聖經》。
伊斯蘭教:教徒稱為穆斯林,產生於阿拉伯半島,主要分布: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在中國又稱清真教或回教。建築:清真寺,星月照應;經典:《古蘭經》。
佛教:創始於古印度,主要分布: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建築:廟宇;
在中國,多數人不信教;少數民族中維吾爾族、回族信仰伊斯蘭教,藏族、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道教是中國本土的宗教。
7、聚落:人們集中的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分為鄉村和城市。先有鄉村後有城市。
第五章 發展與合作
1、目前,世界共有220多個國家和地區,分布在除南極洲之外的各大洲。不同國家差別很大,從陸地面積看,最大的是俄羅斯,1707萬平方千米;最小國家梵蒂岡,0.44平方千米。從人口來看,最多的是中國,13億,印度10億多,位居世界第二。各國的政治制度也不一樣,主要有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
2、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通常把世界上的國家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目前世界上有20多個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發展中國家有150多個,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中國是發展中國家。
3、國際上,習慣把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商談稱為「南北對話」 把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稱為「南南合作」 當今世界的主題:和平與發展
4、重要的國際組織
聯合國:世界最大國際組織簡稱UN,成立於1945年。行政負責人稱秘書長(潘基文)。總部:美國紐約;基本宗旨:「促進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 有6個組織機構,其中安全理事會是維護世界和平的主要機構,5個常任理事國:中、英、美、俄、法;
世界貿易組織:縮寫:WTO;總部:瑞士日內瓦;經濟組織,中國:2001.12.11加入。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簡稱國際奧委會,總部設在瑞士洛桑。
金磚國家:BRICS 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
F. 跪求初一至初二生物和地理的總復習提綱!!!!拼生地會考!!!!
2010-2011中考地理總復習(人教版精簡)
七年級:(一)地球
1.提出證據說明地球是個球體: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徑、; 赤道周長: 千米; 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3、地球自西東(北逆南順)繞地軸自轉 ,周期一天,產生晝夜交替、時間差異等地理現象;
地球自西向東繞太陽公轉 ,周期一年,產生四季變化、五帶等地理現象。
掌握:地球的公轉圖、地球上的五帶圖。
(二)地球儀
1、經緯線的形狀、長度、指示方向。
南、北半球以赤道為界;東、西半球以200W和1600E為界
2、地圖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比例尺越小 ,表示範圍大 ,內容越簡單;比例尺越大,表示範圍小,內容越詳細。
3、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圖會讀
(等高線由低處向高處凸起是山谷,等高線由高處向低處伸出是山脊)
(坡陡之處等高線密集,坡緩之處等高線稀疏)
(三)海洋與陸地
1、海陸分布: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況 P29圖2.6
① 七大洲:(面積從大到小)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②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③洲界:亞洲與非洲:蘇伊士運河 ;北美洲與南美洲:巴拿馬運河; 亞洲與歐洲: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
2、海陸變遷:(1)舉例說明地球表面海陸處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
①陸地 陸地: 喜馬拉雅山上發現海洋生物化石② 陸地 海洋:我國東部海域的海底發現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類活動的遺跡。③ 人類活動改變地表形態:荷蘭的填海造陸
(2)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帶。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 a ) 地中海 — 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b)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日本、台灣均位於此帶,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
(四)氣候
1、天氣與氣候的區別:
2、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 ①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從赤道向兩極氣溫逐漸降低)② 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③在山地,氣溫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
氣溫的分布---- 一天中:最高溫度出現在午後2小時左右(14時); 最低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南半球相反。、降水與降水3、世界降水的分布規律:① 從赤道向兩極年降水量逐漸減少。② 在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在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少,沿海地區降水多。④在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⑤ 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齊;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馬沙漠。
4、世界的氣候
會根據氣溫曲線圖、降水量柱狀圖說出類型、特點。
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試舉例分析。
三、居民與聚落
1、 人口稠密區:亞洲的東部和南部 、歐洲 、 北美洲東部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
人口稀疏地區:沙漠地區,雨林地區,高緯度地區或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
2、人口增長過多過快帶來的問題:交通堵塞、居住條件差、就業困難、生活貧困、環境污染、資源減少等。人口減少、增長過慢帶來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國家用於老年人的社會養老等費用增加等問題。採取措施:人類必須控制自己,做到有計劃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3、世界三大人種的主要分布區:白種人:歐洲、西亞、北非、美洲、大洋洲;黃種人:亞洲、北美洲北部、南美洲的部分地區;黑種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4、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5、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分布在 歐洲、美洲、大洋洲,
6、 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區,聚落分布比較密集;在高山和荒漠地區,少或沒有聚落。
四、發展與合作
1、 面積居世界前六位的國家: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
2、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亞洲最多。(11個)中國、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巴西、日本、俄羅斯等
3、發達國家: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澳大利亞例外 --- 在大洋洲)— 「北」;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 — 「南」。
「南北對話」—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在經濟、政治上的商談。
「南南合作」— 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
G. 七年級~八年級上下冊地理,生物復習提綱。
八年級(下)生物復習資料
第七單元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一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例如:種子繁殖(通過開花、傳粉並結出果實,由果實中的種子來繁殖後代。)(胚珠中的卵細胞與花粉中的精子結合成受精卵→胚→種子)
2.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例:扦插,嫁接,壓條,組織培養
3.嫁接的關鍵: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以確保成活.
二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
1.完全變態: 在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 幼蟲與成體的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叫變態發育. 卵→幼蟲→蛹→成蟲。舉例:家蠶、蜜蜂、蝶、蛾、蠅、蚊
2.不完全變態:卵→若蟲→成蟲。舉例:蝗蟲、蟬、蟋蟀、螻蛄、螳螂
三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1.變態發育: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點:卵生,體外受精。
四、鳥的生殖和發育
1.過程:築巢、求偶、交配、產卵、孵卵、育雛幾個階段。
2.特點:卵生 體內受精
3.鳥卵的結構:一個卵黃就是一個卵細胞。胚盤裡面含有細胞核。卵殼和殼膜——保護作用,卵白——營養和保護作用,卵黃——營養作用。胚盤——胚胎發育的場所。
第二章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 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
• 變異:是指子代和親代個體間的差異。
一、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1 生物的性狀:生物的形態結構特徵、生理特徵、行為方式.
2 相對性狀:同一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例:轉基因超級鼠和小鼠。
4 生物遺傳下來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狀。
二、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1.基因:是染色體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狀的DNA 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呈雙螺旋結構。
3.染色體 :細胞核內能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
4.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傳遞。精子和卵細胞是基因在親子間傳遞的「橋梁」。
• 每一種生物細胞內的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都是一定的。
• 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分別位於成對的染色體上。
• 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的細胞分裂中,染色體都要減少一半。
三 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1. 相對性狀有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雜交一代中表現的是顯性性狀。
2. 隱性性狀基因組成為:dd 顯性性狀基因組稱為:DD或 Dd
3. 我國婚姻法規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之間禁止結婚.
4. 如果一個家族中曾經有過某種遺傳病,或是攜帶有致病基因,其後代攜帶該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緣關系的後代之間再婚配生育,這種病的機會就會增加.
Aa A a
A a A a
AA Aa Aa aa
四 人的性別遺傳
1. 每個正常人的體細胞中都有23對染色體.(男:44+XY 女:44+XX)
2. 其中22對男女都一樣,叫常染色體,有一對男女不一樣,叫性染色體.男性為XY,女性為XX.
3. 生男生女機會均等,為1:1
五 生物的變異
1.生物性狀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變異首先決定於遺傳物質基礎的不同,其次與環境也有關系。因此有可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
2.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例子:人工選擇、雜交育種、太空育種(基因突變)
第三章 生物的進化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多數學者認為:原始大氣中的無機物到有機物, 再到原始生命,這一過程是在原始地球上進行
2.原始地球條件:高溫、高壓、紫外線以及雷電、原始海洋、無氧氣
3.蛋白質、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質
二、生物進化的歷程
1.比較法:根據一定的標准,把彼此有某種聯系的事物加以對照,確定它們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2.化石:是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由於種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復雜變化系形成的。例如:始祖鳥化石(古代爬行動物→古代鳥類)
3.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簡單到復雜,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陸生
三、生物進化的原因
1.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動物在適應環境過程中所表現的一個方面,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2.自然選擇:生物通過生存斗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
3.過程: 過度繁殖 生存斗爭 遺傳變異 適者生存
4.意義:生物通過遺傳、變異、自然選擇而不斷進化。
第八單元 第一章 傳染病和免疫
一、傳染病及其預防
1. 病原體: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
2.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 傳染源 傳播途徑 易感人群
3.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控制傳染源 切斷傳播途徑 保護易感人群
二 免疫與計劃免疫
1.人體的三道防線:
• 第一道:皮膚和黏膜
• 第二道: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
•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
2.抗體:病原體侵入人體後,刺激了淋巴細胞,淋巴細胞就會產生一種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
3.抗原: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如病原體等)
4.免疫:最初指人體對病原體的抵抗力.
現指是人體的一種生理功能,人體依靠這種功能識別自己和非己成分,從而破壞和排斥人體的抗原物質,或人體本身所產生的損傷細胞和腫瘤細胞等,以維持人體健康.
5.疫苗:通常是用殺死的或減毒的病原體製成的生物製品,接種於人體後,可產生相應的抗體.
6.計劃免疫、意義:
第二章 用葯和急救
安全用葯 處方葯(R) 非處方葯(OTC)
1. 說出一些常用葯物的名稱和作用。例如:牛黃解毒片可用於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疾病的治療。新速效感冒片可用於傷風引起的鼻塞、咽喉痛、頭痛發燒等疾病的治療。
2. 概述安全用葯的常識。——分析葯品標簽包含的信息。葯物的主要成分、適應症、用法與用量、葯品規格、注意事項、生產日期和有效期等。
4.120急救
5.人工呼吸
6.胸外心臟擠壓
7.出血和止血:外出血,內出血,毛細血管出血、靜脈出血和動脈出血。
第三章 了解自己 增進健康
一、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
1.健康是指一種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
2。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二、調節自己的情緒
方法:轉移注意力;選擇合適的方式宣洩煩惱;自我安慰
二、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除了受遺傳因素和環境的影響外,還與個人的生活方式有關,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這些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2.探究酒精或煙草浸出液對水蚤心率的影響:低濃度的酒精(0。25%)對水蚤的心率有促進作用,高濃度的酒精對水蚤的心率有抑製作用。
3.酗酒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酒精會損害人的心臟和血管,酗酒會全使腦處於過度興奮或麻痹狀態,引進神經衰弱和智力減退,長期酗酒,會造成酒精中毒,飲酒過多,還會有生命危險。
4.吸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煙草燃燒時,煙霧中的有害物質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質進入人體,對人體的神經系統造成損害,使人的記憶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時還誘發多種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癌等。
5.毒品的危害:會損害人的神經系統,降低人體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損,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H. 初一初二地理生物復習提綱(人教)
七年級上冊
第一章 地球和地圖
§1.1 地球和地球儀
一、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2、對地球形狀的說法:「蓋天說」和「渾天說」、麥哲倫(葡萄牙人)遊行圖:西班牙→大西洋→麥哲倫海峽→太平洋→菲律賓群島→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衛星照片。
3、地球大小: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
。
三、緯線和經線
1、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0度~30度為低緯度地區;30度~60度為中緯度地區;60度~90度為高緯度地區。南北半球的劃分界線為赤道(最長的緯線)。
2、連接南、北極並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叫做經線。東西半球的劃分界線為20°W和160°E。經緯網:在地球儀上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格。
名稱 形 狀 長 度 指示方向 0度
經線 半圓(弧形) 相 等 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線
緯線 都是圓(極點除外) 不等(南北對稱兩條相等) 東西方向 赤道
§1.2地球的運動
一、地球的自轉
1、含義:地球繞著地軸不停地旋轉。方向: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約為一天(24小時)。
2、地理意義:晝夜更替和地方時差。
二、地球的公轉
1、含義:圍繞太陽不停地運轉。方向:自西向東。公轉一周的時間為一年(365天)。
2、地理意義:形成四季(春夏秋冬)。
3、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後)——太陽光直射在赤道(0°)上,春分日前後的3、4、5三個月是北半球的春季;夏至日(6月22日前後)——太陽光直射在北回歸線(23.5°N)上,夏至日前後的6、7、8三個月是北半球的夏季;秋分日(9月23日前後)——太陽光直射在赤道(0°)上,秋分日前後的9、10、11三個月是北半球的秋季;冬至日(12月22日前後)——太陽光直射在南回歸線(23.5°S)上,冬至日前後的12、1、2三個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4、五帶: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南寒帶。
5、海陸分布與氣候:緯度相同的地方,夏季海洋氣溫低,陸地上氣溫高;
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
地形地勢與氣候:一般情況下,每增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1.3地圖
一、地圖的基本要素
①圖例和注記:介紹每個地理事物的標志。②方向:用來辨別方向的;有坐標:N為北S為南E為東W為西;無坐標: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經(南北)緯(東西)網確定方向。③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表現形式:a.數字式 b. 文字式 c. 線段式。性質: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圍大,內容簡單;反之則相反。
二、地形圖的判讀
1、常用的方法是用等高線來表示。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稱為海拔(絕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在地圖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叫做等深線。等高線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緩。山地五種不同形態: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地形圖的類型: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地形剖面圖。
3、陸地地形: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總稱為地形。
地形類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圖上用海拔來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4、地形特點: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點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較高,邊緣比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點是地面崎嶇不平;不同是山地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較陡,溝谷較深,而丘陵較低,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環繞,中部相對低平。
5、海底地形:大陸架:陸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較緩,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內。大陸坡:大陸架向外傾斜的陡坡,水深急劇增至數千米。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誕生的地方,火山活動比較強烈。海溝: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達1萬多米。
三、從地圖上獲取信息:應用學過的知識,根據使用目的,正確地選擇地圖,才能及時、准確地獲得有用的信息。
第二章 陸地和海洋
§2.1 大洲和大洋
1、海洋與陸地:人們常用「七分(71%)海洋(四大洋),三分(29%)陸地(七大洲)」概括地球海陸分布。
2、七大洲:面積廣大的陸地叫做大陸。面積較小的陸地叫做島嶼。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成大洲。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積大小排列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注意看P29圖2.6)。南極洲、北冰洋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洲大洋。拉丁美洲:美國以南的美洲,指墨西哥等和南美洲國家。大洲分界線:亞、歐:烏拉爾山脈;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裏海;烏拉爾河。亞、非: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亞、北美:白令海峽。南、北美: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3、四大洋:從大到小排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2海陸的變遷
大陸漂移假說:原始地球有一整塊大陸,成為「泛大陸」。
板塊構造學說(目前最流行最科學的學說)認為:地球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有張裂拉伸、有碰撞擠壓)。 火山與地震帶:板塊與板塊交接處。世界兩大系列火山地震帶: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兩大山系: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第三章 天氣與氣候
§3.1天氣:某個地方距離地表較近的大氣層在短時間內的具體狀態。
氣候: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它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天氣預報和常用天氣符號:(書本46面圖3.6)
§3.2氣溫:空氣的溫度,常用℃表示,在北半球,陸地最熱月出現在7月,海洋8月,陸地最冷月出現在1月,海洋2月。一天當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點(14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的差叫做氣溫日較差;一年內的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的差叫做氣溫年較差。等溫線密集的地方,氣溫差別大;等溫線稀疏的地方,氣溫差別小。
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從低緯度向兩極氣溫逐漸降低,最寒冷的大洲為南極大陸。
§3.3主要降水類型
1、降水形成有兩個基本條件:空氣中含有足夠的水氣;空氣溫度下降到水氣能夠凝結出來的程度。
2、對流雨:濕潤空氣受熱膨脹上升,變冷凝結而形成的降雨。地形雨:濕潤空氣水平運動時,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溫度下降,水汽凝結,在迎風坡產生的降水。鋒面雨:類似的道理,當冷空氣與暖空氣相遇時,相對較輕的暖空氣被「抬升」,遇冷凝結而產生的降水。
3、世界降水的分布:赤道附近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中緯度地區大陸的西岸降水多於東岸和內陸地區;南北回歸線穿過的大陸西部或內陸地區降水少;通常情況下: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世界「雨極」:乞拉朋齊;世界「干極」:阿塔卡馬沙漠。
§3.4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1、熱帶的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最大的亞馬遜平原。熱帶草原氣候:最大的非洲草原。熱帶季風氣候: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熱帶沙漠氣候:非洲撒哈拉大沙漠
2、亞熱帶的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溫帶的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中國的東北,俄羅斯的東南,朝鮮半島和附近的島嶼。溫帶海洋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一年內降水均勻。溫帶大陸性氣候。寒帶氣溫和高山高原氣候。苔原氣候和冰原氣候。
3、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
4、人類活動與氣候: 氣候惡化: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
§4.1 世界的人口
1、世界人口的數量與增長:世界人口仍以較快的速度在持續增長。一般經濟水平高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慢,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快。
公式:出生率=出生人口數÷總人口數×100%;死亡率=死亡人口÷總人口數×100%
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2、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絕大多數人居住在中低緯度地區,在氣候溫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地區或是臨海地帶。有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
3、世界的人口問題(有社會問題、資源問題、環境問題):亞、非一些國家增長速度過快;歐洲一些國家處於負增長。人口的增長應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
4、世界的人種:人種是根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徵所劃分的人群。(書本71面)
黃色人種:分布在亞洲東部; 黑色人種:非洲中部和南部。
白色人種:分布在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和南部,大洋洲。
§4.2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1、世界上的主要語言: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也是聯合國工作語言。漢語: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2、世界的宗教:基督教 教堂:高高聳立;主要分布:歐洲、美洲、大洋洲;概述: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傳最廣的宗教,經典:《聖經》。 伊斯蘭教 清真寺:星月照應;主要分布: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經典:《古蘭經》。佛教 廟宇:金碧輝煌;主要分布: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道教:中國本土的宗教)
§4.3 世界的聚落
1、聚落:人們集中的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城市:人口達到一定規模、主要從事非農業產業活動的居民聚居地。
鄉村:規模比較小的居民點,周圍有農田。集鎮:規模比較大的居民點。
2、聚落與環境:早期的聚落大都選擇在地形、氣候、資源等自然條件優越的地點。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區,工農業生產比較發達,聚落分布比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區,少有或沒有聚落。
3、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保護好聚落中有價值的紀念地、建築群和遺址,處理好聚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如「北京的四合院」)
第五章 發展與合作
1、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比較:
不同類型的國家:全世界有60多億人,分別居住在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世界上最大國家俄羅斯:1707萬平方千米;最小國家梵蒂岡:0.44平方千米。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異:主要從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
2、 國際合作
國際間的矛盾與沖突:當代世界存在著許多矛盾與沖突,導致這些矛盾和沖突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
世界的主題——和平與發展:國際合作與經濟合作化。
3、重要的國際組織
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中國、英國、美國、俄羅斯、法國;行政負責人:秘書長。總部:美國紐約;主要職責:防止戰爭,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發展國際間的友好關系;開展國際合作,解決國際的經濟、社會、文化和人道主義性質的問題。基本宗旨:「促進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
世界貿易組織:縮寫:WTO;行政負責人:總幹事;總部:瑞士日內瓦;主要職能:減少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貿易限制,控制和減免關稅,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中國:2001.12.11加入世貿組織)
2008年會考地理復習 七年級下冊
第六章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
§6.1 亞洲及歐洲
「亞細亞」和「歐羅巴」:亞細亞:東方日出之地 歐羅巴:西方日落之地
亞洲和歐洲的大陸部分連為一體,合成亞歐大陸。亞洲東、南、北三面瀕臨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西與歐洲相連,西南與非洲為鄰,東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亞洲面積約440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歐洲北、西、南三面瀕臨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東與亞洲相連,南與非洲相望。
高原山地為主的亞洲地形:三大特徵:1. 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2.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3.地勢特徵:中部高,四周低。
亞洲與歐洲的地形差異:
亞洲 歐洲
平均海拔 高 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相對高對 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 地面起伏小
主要地形 高原、山地 平原
地形分布 中部高,四周平原 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兩側
復雜多樣的亞洲氣候:復雜多樣:大陸性特徵顯著;季風最強盛,最典型,影響范圍也最廣。
大河眾多的亞洲:大河多發源於中部的高原山地,順地勢呈放射狀向四周奔流入海;內流區面積廣大。
§6.2亞洲的人口與國家: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00年總人口達36.8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61%。
第七章 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
§7.1日本
1、多火山、地震的日本:東亞島國:日本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部,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四個大島及其附近的數千個島嶼組成。首都東京。通用語言:日語。 多山的地形: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島國,國土的3/4為山地丘陵。關東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富士山:著名的活火山,海拔3776米,為日本最高峰。
濕潤的氣候:日本主要屬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2、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
3、日本工業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五個工業區:京濱工業區、名古屋工業區、阪神工業區、瀨戶內工業區、北九州工業區。4、東西兼容的文化:在唐朝,日本文化受我國影響。在近代,歐美文化廣泛影響到日本。民族:單一的大和民族;日本人的衣服:和服。
§7.2東南亞:包括中南半島與馬來群島。
1、東南亞位於亞洲的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中南半島北部地勢高峻,與我國山水相連,高山和大河有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地表形態。馬來群島是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2萬多個大小島嶼的總稱。馬來群島的大多數島嶼地勢崎嶇,山嶺河多,平原較少,河流湍急。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被稱為「火山國」。日本被稱為「地震國」。
地區 地形特徵 河流特徵
中南半島 山河相間 由北向南
馬來群島 地勢崎嶇 短小湍急。
馬六甲海峽:東南亞處在亞洲與大洋洲、印度洋與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運輸和航空運輸的重要樞紐。
2、富饒的物產:世界上天然橡膠、油棕、椰子等熱帶經濟作物的重要產地。泰國、越南、緬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國。
泰國是世界最大的橡膠生產國;菲律賓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產國和椰子出口國;印度尼西亞是世界最大的椰子生產國;馬來西亞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產國。
3、海外華人、華僑分布最集中的聚居地,東南亞也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區之一。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而山區和島嶼的熱帶雨林地區則人口稀少。4、旅遊勝地:緬甸仰光的大金塔;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柬埔寨的吳哥窟;泰國曼谷的水上市場;越南的下龍灣;新加坡的花園城市。
§7.3印度
1、世界第二人口大國,目前人口已經超過10億。
2、水旱災害頻繁:印度大部分地區處熱帶和亞熱帶,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由於受季風的影響,年降水量極不穩定,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水旱災害頻繁。水旱災害給印度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很大影響。印度雨季(6-9月)的盛行風向:西南季風;旱季(10月-次年5月)的盛行風向:東北季風。
3、自給有餘的糧食生產:主要糧食作物:水稻和小麥。
4、發展中的工業:目前,印度不僅鋼鐵工業、機械製造業、化學工業和棉麻紡織工業具有一定的規模,而且在原子能、航天、計算機軟體等高科技領域也有一定的成就。1999年,印度的黃麻產量居世界第一位,棉花產量居世界第二位。加爾各答是印度最大的麻紡織中心,也是鋼鐵工業中心;孟買是印度最大的棉紡織中心。
5、地形:恆河平原、德干高原。
§7.4俄羅斯
1、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幅員遼闊,領土1707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唯一地跨兩個大洲和東西半球的國家。
2、平原廣大:俄羅斯地勢東高西低,大河和山脈多成為的地形區的重要界線。俄羅斯領土中,有70%是廣闊的平原,大部分地區地形比較平坦。
3、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俄羅斯大部分地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漫長而嚴寒,夏季短促而涼爽。
4、豐富的資源:自然資源豐富,工業發達。俄羅斯的石油開采量居世界第三位。黃金產量居世界第2位。改革中的經濟:俄羅斯是重要的工業大國,能源、鋼鐵、機械、化學、航空航天等部門地位突出。俄羅斯主要的農產品有穀物、馬鈴薯、亞麻和乳肉製品。東歐平原的伏爾加河流域是主要的農業區。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淡水最多的湖泊。俄羅斯在1991年由蘇聯解體為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位於東歐平原,最大城市,它是全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這里有著名的紅場、克里姆林宮,還有世界上藏書最多的圖書館和很多博物館;聖彼得堡是俄羅斯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
5、發達的交通:俄羅斯交通部門齊全,鐵路、公路、航空、內河、海洋和管道運輸均很發達,但是歐洲部分(非常密集,以莫斯科為中心呈放射狀)和亞洲部分(比較稀疏,但有一條非常重要的鐵路——亞歐大陸橋)的分布不平衡。
6、伏爾加河:俄羅斯的「母親河」,全長3600千米,是歐洲第一長河。它流量豐富,水流平穩,航運價值很高。與波羅的海、白海、黑海、亞速海、裏海相通,稱為「五海通航」。
第八章 東半球其他的國家和地區
§8.1中東 (長期熱點地區:頻繁的沖突、戰爭)
1、五海三州之地:地中海、黑海、裏海、紅海、阿拉伯海。亞洲、非洲、歐洲。這也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絲綢之路「。
2、豐富的石油資源: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中東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佔世界總產量的25%。通過波斯灣運出,所產石油絕大部分通過海洋運往西歐、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3、乾旱環境中的農牧業:農作物需要引水灌溉,以色列國做得最突出。
阿拉伯國家:宗教: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的發源地
4、匱乏的水資源:中東地區氣候乾燥,河流稀少,還有大面積沒有河流的沙漠地區。河流、湖泊水資源的分配和爭奪已成為中東地區的又一個焦點。
5、文化差異:中東多數國家和地區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這些國家被叫做「阿拉伯國家」;猶太人集中分布在以色列,主要信仰猶太教;波斯人主要分布在伊朗,主要信仰伊斯蘭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都有把耶路撒冷看作是聖城。
§8.2歐洲西部
1、位置與范圍:歐洲西部是指歐洲的西半部,面積約500萬平方千米,占歐洲的一半左右。這里人口稠密,國家眾多,共有30多個國家,。從經濟發展水平看,大多數屬於發達國家。
2、歐洲聯盟(歐盟):歐洲西部各國為了進一步加強聯系,本區形成了一個區域性的國際組織,叫做歐洲聯盟。歐盟加強了本區國與國之間的政治和經濟聯系,並在世界經濟領域和國際政治舞台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3、以製造業為主的工業:工業革命的發源地。
4、傳統的畜牧業:發達的畜牧業:地處中緯度在陸西岸的地理位置→溫帶海洋性氣候→多汁牧草,草場廣布→畜牧業發達。歐洲西部的人們稱牧草為「綠色金子」。 5、繁榮的旅遊業:歐洲西部的自然條件多種多樣。
§8.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黑種人的故鄉:黑人能歌善舞,具有音樂、繪畫、雕刻及其他手工藝晶等方面的藝術才華。黑人大多會擊鼓,常根據不同的需要擊出各種鼓聲。
一、 以高原為主的地形:
(1)緯度位置:赤道穿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中部,北回歸線穿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北部,南回歸線穿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南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絕大部分地區位於熱帶。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一個半島(索馬里半島)、一個大島(馬達加斯加島)、一個海灣(幾內亞灣)和周圍所臨的海洋(紅海、印度洋、大西洋)和好望角,說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海岸線的特點:該區三面鄰海,海岸線比較平直。
(3)撒哈拉沙漠、衣索比亞高原、東非高原、南非高原、剛果盆地、尼羅河和乞力馬扎羅山(非洲的最高峰),說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特點:非洲是一個典型的高原大陸。
(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氣候類型:有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以熱帶氣候類型為主。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氣候分布特點:以赤道為中心,南北半球對稱分布。
不同的氣候條件下,自然景觀是不同的:熱帶雨林、熱帶草原、熱帶沙漠的景觀,從景觀圖中可觀察出當地氣候特點: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所以植被茂盛;熱帶草原氣候分為明顯的乾季和濕季,因而草在濕季茂盛,在乾季枯萎,有許多野生動物;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乾燥,寸草不生,沙漠廣布。
三、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氣候
1.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大面積的熱帶草原分布。
2.大部分生活在熱帶草原的野生動物都善於奔跑。野生動物的特點與他們生活的環境的氣候特點:熱帶草原可以說是終年高溫。降水,7月、8月、9月相對較多,1-4月和11、12月相對較少。熱帶草原氣候分為明顯的乾季和濕季,濕季時,風調雨順,植物繁茂,農民的收成很好,生活也不錯;乾季時,缺水少雨,植物一片枯黃,農民收成不好,生活難以維持。因此,熱帶草原有澇災和旱災的威脅。因而,野生動物只有奔跑能力強才能在乾季時遷徙到熱帶雨林邊緣水草肥美的地方繼續生存,濕季時再遷徙回來。因此,熱帶草原上的動物有隨著水草遷徙的特徵。
3.除了擁有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外,那裡還有十分豐富資源。
四、外來民族的入侵
(1)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南部的盆地和高原區,氣候以熱帶的草原為主,常受到洪澇與乾旱的威脅。(2)本區都有外來移民有:從歐洲、中東來的阿拉伯人,還有印度人、中國人、東南亞人等。
歐洲殖民者最初從掠奪黃金、象牙、香料開始,進而把黑人當奴隸運往美洲販賣,因此非洲經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現在,經過努力,黑非洲的國家都已經獨立。
五、單一商品為主的經濟
依賴某一種或某幾種初級產品生產的經濟稱為「單一商品經濟」。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出產的礦產、木材、經濟作物是工業原料、半成品,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大部分國家工業落後,許多工業製造品要從國外進口。這樣的單一經濟對自身的經濟發展會產生的影響:「單一的商品經濟」只依賴少數幾個發達國家的采購,出口商品價格在國際市場上波動很大。在這種不平等貿易中,要賣的是低價賣,要買的是高價買。就在這樣的買賣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的財富在不斷流失,這是殖民者長期掠奪本區資源的惡果。單一商品為主的經濟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發展十分不利,措施:(1)改變單一產品的局面,發展本區的民族工業,減少對工業品的進口。(2)聯合、團結、協作,發揮本區的資源成勢,形成歐佩克一樣的資源輸出組織,保障各國的基本利益。(3)改變農業生產結構,推廣新品種的種植,解決糧食問題。(4)發展農產品加工業。
六、人口、糧食與環境
長期以來,這里的農牧業生產落後,農產品產量低,糧食產量的增長速度遠低於人口的增長速度,因此,糧食供應不足。於是人們砍伐森林,開墾草原,以擴大耕地面積,或放牧過多的牲畜。這些做法導致了土地肥力喪失,草原退化,加劇了土地荒漠化,使生態環境逐步惡化。
撒哈拉以南非洲所面臨的人口、糧食與環境問題。其措施:①控制人口過快增長,提高人口的素質。②保護生態環境,減輕自然災害。③大力發展糧食生產,解決食物短缺問題。④盡快走出殖民經濟的陰影,建立完善的民族經濟體系。⑤加強團結與合作,減少種族糾紛和部落沖突。⑥從發達國家引進人才和
http://www.dili.xueke.cn/2008/2008-08-19/20080819093507.shtml
可以在這里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