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地理我國的民族樂器
A. 我國有哪些民族樂器
木葉| 紙片| 竹膜管(侗族)
田螺笛(壯族)
招軍(漢族)
吐良(景頗族)
斯布斯額(哈薩克族)
口笛(漢族)
樹皮拉管(苗族)
竹號(怒族)
簫(漢族)
尺八| 鼻簫(高山族)
笛(漢族) | 排笛(漢族)
侗笛(侗族)
竹筒哨(漢族)
排簫(漢族)
多(克木人)
篪(漢族)
塤(漢族)
貝(藏族)
展尖(苗族)
姊妹簫(苗族)
冬冬奎(土家族)
蓽達(黎族)
口利咧(黎族)
嗩吶(漢族)
管(漢族)
雙管(漢族)
喉管(漢族)
芒筒(苗族)
笙(漢族)
蘆笙(苗| 瑤| 侗族)
確索(哈尼族)
巴烏(哈尼族)
口哨(鄂倫春族)
金屬口弦(苗族、柯爾克孜族)
竹製口弦(彝族)
樂弓(高山族)
琵琶(漢族)
阮(漢族)
月琴(漢族)
秦琴(漢族)
柳琴(漢族)
三弦(漢族)
熱瓦甫(維吾爾族)
冬不拉(哈薩克族)
扎木聶(藏族)
箏(漢族)
古琴(漢族)
伽耶琴(朝鮮族)
豎箜篌
雁柱箜篌梆子(漢族)
杵(高山族)
叮咚(黎族)
梨花片(漢族)
臘敢(傣族)
編磬(漢族)
木鼓(佤族)
切克(基諾族)
鈸(漢族)
鑼(漢族)
雲鑼(漢族)
十面鑼(漢族)
星(漢族)
碰鍾| 鍾(漢族)
編鍾(漢族)
連廂棍(漢族)
喚頭(漢族)
驚閨(漢族)
板(漢族)
木魚(漢族)
吾攵(漢族)
法鈴(藏族)
腰鈴(滿族)
花盆鼓(漢族)
銅鼓(壯| 仡佬| 布依| 侗| 水| 苗| 瑤族)
象腳鼓(傣族)
納格拉鼓(維吾爾族)
漁鼓(漢族)
塞吐(基諾族)
京堂鼓(漢族)
腰鼓(漢族)
長鼓(朝鮮族)
達卜(維吾爾族)
太平鼓(滿族)
額(藏族)
撥浪鼓(漢族)
揚琴(漢族)
竹筒琴(瑤族)
蹈到(克木人)
薩巴依(維吾爾族)
樂鋸(俄羅斯族)
拉線口弦(藏族)
二胡(漢族)
高胡(漢族)
京胡(漢族)
三胡(漢族)
四胡(漢族)
板胡(漢族)
墜琴(漢族)
墜胡(漢族)
奚琴(漢族)
椰胡(漢族)
擂琴(漢族)
二弦(漢族)
大筒(漢族)
馬頭琴(蒙古族)
馬骨胡(壯族)
艾捷克(維吾爾族)
薩它爾(維吾爾族)
牛腿琴(侗族)
獨弦琴(佤族)
雅箏(朝鮮族)
軋箏(漢族)
B. 中國的民族樂器有哪些
有吹奏樂器
包括:笙、蘆笙、笛子、管子、巴烏、嗩吶、簫、塤、葫蘆絲
彈撥樂器
包括:箜篌、阮、古琴、古箏、琵琶、柳琴、秦琴、月琴,揚琴
拉奏樂器
包括:艾捷克、馬頭琴、二胡、中胡、高胡、四胡、京胡、板胡、擂琴三弦
打擊樂器 包括:編鍾、雲鑼、磬、鼓、鑼、鈸、木魚
所謂民樂之首是沒有任何定義的任何樂器都有它特有的歷史文化和聲音
琵琶是在南北朝時由印度經龜茲傳入內地的~也沒有琵琶是民樂之首的說法。
古箏古箏是一件古老的民族樂器,戰國時期盛行於「秦」地古箏又名"秦箏"。自秦、漢以來從我國西北地區逐漸流傳到全國各地,逐漸形成了各具濃郁地方特色的流派。山東箏、河南箏、潮州箏、客家箏、浙江箏、福建箏、內蒙箏(即雅托葛)、朝鮮族的伽揶琴(即延邊箏)和被稱為真秦之聲的陝西箏九個流派。但是也沒有任何古箏是民樂之首的說法。
古琴,亦稱瑤琴、玉琴、七弦琴,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時期就已盛行的樂器。也沒有被定義為民樂之首~關於古琴值得卻有一個值得一提的美譽:古琴歷代作為「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和琴劍(棋)書畫之首~
無論中國傳統樂器或是西方樂器~每個樂器都有它獨特的美和獨特的韻味~每個樂器之間是沒有任何觀點可以比較出哪個比哪個更好的~
C. 我國的民族器樂分為哪四類,並舉例說明
我國民族器樂古代分成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類,叫做「八音」。現代分成吹奏樂器,打擊樂器,彈撥樂器,拉弦樂器四類。
吹奏樂器
中國吹奏樂器的發音體大多為竹製或木製。根據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為三類:第一類,以氣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動的有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
第二類,氣流通過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動的有嗩吶、海笛、管子、雙管和喉管等。
第三類,氣流通過簧片引起管柱振動的有笙、抱笙、排笙、巴烏等。
由於發音原理不同,所以樂器的種類和音色極為豐富多彩,個性極強。並且由於各種樂器的演奏技巧不同以及地區、民族、時代和演奏者的不同,使民族器樂中的吹奏樂器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極其豐富的演奏技巧,具有獨特的演奏風格與流派。
典型樂器:笙、蘆笙、排笙、葫蘆絲、笛、管子、巴烏、塤、嗩吶、簫。
全部樂器:木葉、紙片、竹膜管(侗族) 、田螺笛(壯族) 、招軍(漢族) 、吐良(景頗族) 、斯布斯、額(哈薩克族)
、口笛(漢族) 、樹皮拉管(苗族) 、竹號(怒族) 、簫(漢族) 、尺八 、鼻簫(高山族) 、笛(漢族) 、排笛(漢族)
、侗笛(侗族) 、竹筒哨(漢族) 、排簫(漢族) 、多(克木人) 、篪(漢族) 、塤(漢族) 、貝(藏族) 、展尖(苗族)
、姊妹簫(苗族) 、冬冬奎(土家族) 、蓽達(黎族) 、(口利)咧(黎族) 、嗩吶(漢族) 、管(漢族) 、雙管(漢族)
、喉管(漢族) 、芒筒(苗族) 、笙(漢族) 、蘆笙(苗、瑤、侗族) 、確索(哈尼族) 、巴烏(哈尼族) 、口哨(鄂倫春族)
。
彈撥樂器
中國的彈撥樂器分橫式與豎式兩類。橫式,如:箏(古箏和轉調箏)、古琴、揚琴和獨弦琴等;豎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聶等。
彈奏樂器音色明亮、清脆。右手有戴假指甲與撥子兩種彈奏方法。右手技巧得到較充分發揮,如彈、挑、滾、輪、勾、抹、扣、劃、拂、分、摭、拍、提、摘等。右手技巧的豐富,又促進了左手的按、吟、擻、煞、絞、推、挽、伏、縱、起等技巧的發展。
彈奏樂器除獨弦琴外,大都節奏性強,但餘音短促,須以滾奏或輪奏長音。彈撥樂器一般力度變化不大。在樂隊中除古琴音量較弱,其它樂器聲音穿透力均較強。
彈撥樂器除獨弦琴外,多以碼(或稱柱)劃分音高,豎式用相、品劃分音高,分為無相、無品兩種。除按五聲音階排列的普通箏等外,一般都便於轉調。
各類彈奏樂器演奏泛音有很好的效果。除獨弦琴外,皆可演奏雙音、和弦、琵音和音程跳躍。
中國彈奏樂器的演奏流派風格繁多,演奏技巧的名稱和符號也不盡一致。
典型樂器:琵琶、箏、揚琴、七弦琴(古琴)、熱瓦普、冬不拉、阮、柳琴、三弦、月琴、彈布爾。
全部樂器:金屬口弦(苗族)(柯爾克孜族) 、竹製口弦(彝族) 、樂弓(高山族) 、琵琶(漢族) 、阮(漢族) 、月琴(漢族) 、秦琴(漢族) 、柳琴(漢族) 、三弦(漢族) 、熱瓦甫(維吾爾族) 、冬不拉(哈薩克族) 、扎木聶(藏族) 、箏(漢族) 、古琴(漢族) 、伽耶琴(朝鮮族) 、豎箜篌、雁柱箜篌。
打擊樂器
中國民族打擊樂器品種多,技巧豐富,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
根據其發音不同可分為:1、響銅,如:大鑼、小鑼、雲鑼、大、小鈸,碰鈴等;2、響木,如:板、梆子、木魚等;3、皮革,如:大小鼓、板鼓、排鼓、象腳鼓等。
中國打擊樂器不僅是節奏性樂器,而且每組打擊樂群都能獨立演奏,對襯托音樂內容、戲劇情節和加重音樂的表現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打擊樂器在中國西洋管弦樂隊中也常使用。
民族打擊樂可分為有固定音高和無固定音高的兩種。無固定音高的如:大、小鼓,大、小鑼,大、小鈸,板、梆、鈴等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缸鼓、排鼓、雲鑼等。
典型樂器:堂鼓(大鼓)、碰鈴、缸鼓、定音缸鼓、銅鼓、朝鮮族長鼓、大鑼小鑼、小鼓、排鼓、達卜(手鼓)、大鈸。
全部樂器:梆子(漢族) 、杵(高山族) 、叮咚(黎族) 、梨花片(漢族) 、臘敢(傣族) 、編磬(漢族) 、木鼓(佤族) 、切克(基諾族) 、鈸(漢族) 、鑼(漢族) 、雲鑼(漢族) 、十面鑼(漢族) 、星(漢族)——碰鍾 、鍾(漢族) 、編鍾(漢族) 、連廂棍(漢族) 、喚頭(漢族) 、驚閨(漢族) 、板(漢族) 、木魚(漢族) 、吾攵(漢族) 、法鈴(藏族) 、腰鈴(滿族) 、花盆鼓(漢族) 、銅鼓(壯、仡佬、布依、侗、水、苗、瑤族) 、象腳鼓(傣族) 、納格拉鼓(維吾爾族) 、漁鼓(漢族) 、塞吐(基諾族) 、京堂鼓(漢族) 、腰鼓(漢族) 、長鼓(朝鮮族) 、達卜(維吾爾族) 、太平鼓(滿族) 、額(藏族) 、撥浪鼓(漢族) 、揚琴(漢族) 、竹筒琴(瑤族) 、蹈到(克木人)、薩巴依(維吾爾族)。
拉弦樂器
拉弦樂器主要指胡琴類樂器。其歷史雖然比其它民族樂器較短,但由於發音優美,有極豐富的表現力,有很高的演奏技巧和藝術水平,拉弦樂器被廣泛使用於獨奏、重奏、合奏與伴奏。
拉弦樂器大多為兩弦少數用四弦如:四胡、革胡、艾捷克等。大多數琴筒蒙的蛇皮、蟒皮、羊皮等;少數用木板如:椰胡、板胡等。少數是扁形或扁圓形如:馬頭琴、墜胡、板胡等,其音色有的優雅、柔和有的清晰、明亮;有的剛勁、歡快、富於歌唱性。
典型樂器:二胡、板胡、革胡、馬頭琴、艾捷克、京胡、中胡、高胡。
全部樂器:樂鋸(俄羅斯族) 、拉線口弦(藏族) 、二胡(漢族) 、高胡(漢族) 、京胡(漢族) 、三胡(漢族)、四胡(漢族) 、板胡(漢族) 、墜琴(漢族) 、墜胡(漢族) 、奚琴(漢族) 、椰胡(漢族) 、擂琴(漢族) 、二弦(漢族) 、大筒(漢族) 、馬頭琴(蒙古族) 、馬骨胡(壯族) 、艾捷克(維吾爾族) 、薩它爾(維吾爾族) 、牛腿琴(侗族) 、獨弦琴(佤族) 、雅箏(朝鮮族) 、軋箏(漢族)。
周代,中國已有根據樂器的不同製作材料進行分類的方法,分成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類,叫做「八音」。在周末至清初的三千多年中,中國一直沿用「八音」分類法。
金類:主要是鍾,鍾盛行於青銅時代。鍾在古代不僅是樂器,還是地位和權力象徵的禮器。王公貴族在朝聘、祭祀等各種儀典、宴饗與日常燕樂中,廣泛使用著鍾樂。敲擊鍾的正鼓部和側鼓部可發兩個頻率音,這兩個音,一般為大小三度音程。另外還有磬、錞於、勾鑃,基本上都是鍾的變形。
石類:各種磬,質料主要是石灰石,其次是青石和玉石。均上作倨句形,下作微弧形。大小厚薄各異。磬架用銅鑄成,呈單面雙層結構,橫梁為圓管狀。立柱和底座作怪獸狀,龍頭、鶴頸、鳥身、鱉足。造型奇特,製作精美而牢固。磬分上下兩層懸掛,每層又分為兩組,一組為六件,以四、五度關系排列;一組為十件,相鄰兩磬為二、三、四度關系。它們是按不同的律(調)組合的。
絲類:各種弦樂器,因為古時候的弦都是用絲作的。有琴、瑟、築、琵琶、胡琴、箜篌等。
竹類:竹製吹奏樂器,笛、簫、箎、排簫、管子等。
匏類:匏時葫蘆類的植物果實,用匏作的樂器主要是笙。
土類:就是陶制樂器,塤、陶笛、陶鼓等。
革類:主要是各種鼓,以懸鼓和建鼓為主。
木類:現在已經很少見了,有各種木鼓、敔、柷。敔是古代打擊樂器,形制呈伏虎狀,虎背上有鋸齒形薄木板,用一端劈成數根莖的竹筒,逆刮其鋸齒發音,作樂曲的終結。用於歷代宮廷雅樂。柷是古代打擊樂器,形如方形木箱,上寬下窄,用椎(木棒)撞其內壁發聲,表示樂曲即將起始。用於歷代宮廷雅樂。
D. 中國民族樂器主要代表是什麼各有什麼經典曲目
中國民族樂器及經典曲目:
1、梆笛,有馮子存演奏的《五梆子》 《喜相逢》《放風箏》。
梆笛用於北方梆子戲的伴奏,笛身細且短小,音色高亢明亮有力,著重於舌上技巧的運用,如著名笛子演奏家馮子存先生演奏的北方民間樂曲《五梆子》、《喜相逢》,在演奏上表現了濃厚的地方色彩。
2、二胡,《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國民間音樂家華彥鈞 (阿炳)的代表作。作品於20世紀50年代初由音樂家楊蔭瀏先生根據阿炳的演奏,錄音記譜整理,灌製成唱片後很快風靡全國。
3、古箏,《西江月》、《平湖秋月》。
古箏又名漢箏、秦箏、瑤箏、鸞箏,是中國漢民族傳統樂器中的箏樂器,屬於彈撥樂器。它是中國獨特的、重要的民族樂器之一。它的音色優美,音域寬廣、演奏技巧豐富,具有相當強的表現力,因此它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4、葫蘆絲,《月光下的鳳尾竹》。
葫蘆絲常用於吹奏山歌、小調等民間曲調,最適於演奏旋律流暢抒情的樂曲,《月光下的鳳尾竹》、《情深意長》等成為其代表性的經典曲目。
5、琵琶,《海青》。
琵琶,是彈撥樂器首座, 撥弦類弦鳴樂器。木製,音箱呈半梨形,上裝四弦,原先是用絲線,現多用鋼絲、鋼繩、尼龍製成。頸與面板上設用以確定音位的「相」和「品」。
清代初葉,琵琶分南、北兩派。南派,即浙江派,以陳牧夫為代表,用下出輪。擅長的樂曲有《海青》、《卸甲》、《月兒高》、《普庵咒》、《將軍令》、《水軍操演》、《陳隋》、《武林逸韻》等。
E. 中國民族樂器名稱大全
中國民族樂器分為四類:體鳴樂器、膜鳴樂器、氣鳴樂器、還有弦鳴樂器。體鳴樂器(1)敲擊體鳴樂器:叮咚、木棍琴、韻板、基諾竹筒、竹筒琴、鑼、鐺鐺、單打、鋩鑼、銅鼓、三角鐵、木魚、廣東版、木琴、鋁板琴,等等。 (2)互擊體鳴樂器:棒棒、銅鏡、竹梆、竹杠、鈸、布哉、乳鈸、頭鈸、二鈸、小鈸、鐃、大鐃、釵、司涅、鑔、小鑔、碰盅、碰鈴、腰鈴、闊朔克、板凳、它石、它石、骨板子,等等。 (3)落擊體鳴樂器:樂杵、竹搗筒、竹筒、瑤族竹筒、阿嘎、,等等。 (4)搖擊體鳴樂器:連廂棍、薩巴依、熱巴鈴、盤鈴、金剛鈴、瑤鈴、薩滿鈴、晃鈴、串鈴、銅鈴、八寶銅鈴、師刀,等等。 (5)綜合奏體鳴樂器:竹簧、蹈到、鐵簧、錫伯族鐵簧,等等。 膜鳴樂器 (1)棰擊膜鳴樂器:大鼓、排鼓、壯族的種勞、瑤族大鼓、水族大鼓、塞吐、略斗、光攏、贈疆、瑤族猴鼓、苗族猴鼓、腰鼓、板鼓、豬嘴鼓、姜鼓、戰鼓、扁鼓、八音鼓、書鼓、火者、如咚、小鼓、太平鼓、日木、環鼓、抬鼓、達瑪、納格拉、達瑪如、建鼓、神鼓、那額、達布爾、竹鼓,等等。 (2)拍擊膜鳴樂器:夏爾巴鼓、八角鼓、鈴鼓、達卜、黃泥鼓、長鼓、光亞、光吞,等等。 (3)混合擊膜鳴樂器:手鼓(俗稱蛇皮鼓)、圓鼓、邊鼓、雙面鼓、杖鼓、蜂鼓、汪都 ,等等。 氣鳴樂器 (1)唇振氣鳴樂器:牛角、銅角、剛洞、海螺、鹿笛、長號、筒欽、鋩筒、布巴,等等。 (2)嗓振氣鳴樂器:斯布斯額、合歡簫,等等。 (3)邊棱氣鳴樂器:胡笳、壯笛、乃依、橫笛、豎笛、排蕭、短簫、筒簫、鼻簫、鷹笛、骨笛、吐任、直通簫、布利亞、巴葛丟冬、列都、笛朽篥、庫洛、雙管鼻笛、扎令、阿烏、笛老挪、泥哇嗚、狍哨、口笛、塤,等等。 (4)吹口氣鳴樂器:夜簫、侗笛、塞簫、獎、瓦格洛、雄林、蘇奈依、嘟嚕、低音嘟嚕、太平簫、嘎嗦、五月簫、篳簫、篳筍、勒絨、姊妹簫、雙管侗笛、波曉呼、決篥傑,等等。 (5)單簧氣鳴樂器:巴烏、篳、篳相、苗笛、芒筒、竹葉笛、馬布、篳魯、寸笛、咚咚虧、筆管、大嘀瓏、篳多喝、波蘆、篳建、利列、利羅、笛列、篳爾、篳朗布浪、芒笛、美都、其篥、雙管巴烏、雙管篳朗叨、篳總、決列、雙管竹葉笛、雙管馬布、菲察克、篳達、木葉,等等。 (6)雙簧氣鳴樂器:巴拉曼、波伯、細篳篥、小悶笛、蘇爾奈、長嗩吶、嘉令、波列、苗族嗩吶、白族嗩吶、彝族嗩吶、拜、勒尤·勒浪、洞巴、闊詩乃依、雙篳篥、長積、雙管悶笛、咪咪、雙勒浪,等等。 (7)自由簧氣鳴樂器:蘆笙、葫蘆笙、排笙、高音笙、中音笙、低音笙等。 弦鳴樂器 (1)打擊弦鳴樂器:揚琴、竹筒琴、竹琴、鏘,等等。 (2)彈撥弦鳴樂器:古箏、柳琴、阮(大阮、中阮、小阮)、古琴、蝶箏、玄琴、伽倻琴、雅托噶、五弦琴、獨弦琴、五弦琵琶、納西琵琶、火不思、忽雷、考姆茲、蘇古篤、扎木年、彈布爾、賽依吐爾、碧約牛腿琴、獨它爾、喀什熱瓦普、多朗熱瓦普、熱瓦普、巴朗孜庫木、庫木日依、阿肯冬不拉、樂隊冬不拉、月琴、貴州咸寧彝族布依族月琴、彝族四弦、苗族四弦、侗族大琵琶、侗族中琵琶、侗族小琵琶、其布厄、大三弦、龍頭三弦、彝族小三弦、拉祜族小三弦、傈僳三弦、賽玎、壯族三弦、垤施三弦、彝族大三弦、彝族中三弦、苗族三弦、天琴、豎箜篌、鳳首箜篌、雙排弦箜篌、雁柱箜篌、轉調箜篌、卡龍、弓琴、達比亞、傣玎、托甫秀爾、東布爾、菲特克吶、三線琴,等等。 (3)弓拉弦鳴樂器:二胡、曲胡中胡、老胡、高胡、京胡、板胡、馬頭琴、琤尼、牙箏、塔吉克艾捷克、胡琴、薩它爾、胡西它爾、椰胡、葫蘆胡、土胡、根卡、多朗艾捷克、艾捷克、高音艾捷克、低音艾捷克、獨弦胡琴、適爭、玎黑、奚琴、改革奚琴·四弦奚琴、必汪、鐵琴、藏京胡、馬骨胡、竹筒胡、納西胡琴、二黃、朗多依、西玎、多洛、扎尼、彝族三胡、四胡、蒙古族四胡、四弦胡、彝族四胡、布依四胡、馬頭琴、克亞克、呃吱、牛腿琴、庫布孜、朝爾,等等。 補充: 無疑,最精美的銅器當數青銅禮樂器。青銅樂器主要是鍾一一大型的編鍾、單獨使用的鑄鍾,以及鐸、鐃等與鍾同一族屬的器物。在古代,禮和樂是很難分開的。無論祭祀、還是宴飲,自然是在華貴的青銅禮器中盛滿美酒佳餚,但還要有相應盛大的音樂伴奏。所以,從根本上說,樂是從屬於禮的。除了用於祭祀、宴饗、婚嫁、葬喪之外,有些銅樂器還用於征伐與作戰指揮,如「鳴金擊鼓」,指的就是用軍樂指揮軍隊的撤退與前進。 —— 青銅樂器主要有鐃、鉦、鍾、鐸、鈴、鉤、鐓於、鼓等
F. 中國的民族樂器有哪些
葫蘆絲、排笙、古琴、琵琶、二胡等。
1、葫蘆絲
葫蘆絲,又稱「葫蘆簫」,是雲南少數民族樂器,葫蘆絲發源於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梁河縣,主要流行於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雲南德宏、臨滄地區,富有濃郁的地方色彩。葫蘆絲常用於吹奏山歌等民間曲調,最適於演奏旋律流暢的樂曲或舞曲,曲調中一般長音較多,合音豐富,樂聲柔美和諧,能較好抒發演奏者的思想感情。
2、排笙
排笙,又稱蘆笙,是苗、侗、水、瑤、仡佬等族單簧氣鳴樂器。古稱盧沙。苗、侗、水語都稱梗。苗語又稱嘎斗、嘎傑、嘎東、嘎正等。侗語又稱梗覽、梗覽尼、梗勞等。瑤語稱婁系。克木語稱凱恩、宋滾爾。流行於貴州、廣西、湖南、雲南、四川等省區。
排笙歷史悠久,形制多樣,音色明亮、渾厚,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民間常用於排笙舞伴奏和排笙樂隊合奏。經過改革,已在民族樂隊中應用,可獨奏、重奏或合奏,有著豐富的表現力。
3、古琴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國傳統撥弦樂器,有三千年以上歷史,屬於八音中的絲。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 。古琴表現力特別豐富,運用不同的彈奏手法,可以發揮出很多藝術表現的特色,它的散音(空弦音)嘹亮、渾厚,宏如銅鍾;泛音透明如珠,豐富多采,由於音區不同而有異。
4、琵琶
琵琶,是彈撥樂器首座, 撥弦類弦鳴樂器。木製,音箱呈半梨形,上裝四弦,原先是用絲線,現多用鋼絲、鋼繩、尼龍製成。頸與面板上設用以確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時豎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彈奏,是可獨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樂器。
琵琶,是東亞傳統彈撥樂器,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最早被稱為「琵琶」的樂器大約在中國秦朝出現。「琵琶」二字中的「珏」意為「二玉相碰,發出悅耳碰擊聲」,表示這是一種以彈碰琴弦的方式發聲的樂器。其名「琵」、「琶」是根據演奏這些樂器的右手技法而來的。
5、二胡
二胡(拼音:Erhu) 始於唐朝,稱「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一種中國傳統拉弦樂器。二胡,即二弦胡琴,又名「南胡」、「嗡子」,二胡是中華民族樂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樂器(擦弦樂器)之一。
二胡始於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最早發源於我國古代北部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那時叫「奚琴」。唐代詩人岑參所載「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的詩句,說明胡琴在唐代就已開始流傳,而且是中西方拉弦樂器和彈拔樂器的總稱。
G.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和文體項目。和少數民族的主要樂器。表格型。初二地理。
白 族
侗年 農歷十一月十九日
鬥牛節 農歷二月
漁潭會 農歷八月十五日
吃新節 農歷六月至七月
白族人民主要節慶活動有大過年、三月街(農歷三月十五日)、繞三靈、火把節(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耍海會、拜日望等。同漢族相同,也過清明、端午、中秋等。其中三月街、火把節饒有特色。
傣 族
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
滿 族
滿族受漢文化的影響,節日與漢族相近,重視過農歷新年。正月十五過燈節,正月二十五祈求來年過「添倉節」,農歷二月二是「鎖龍」的日子,還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蟲王節」,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添倉節,每年正月25日,滿族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秸桿編織一隻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飯,連著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留著;蟲王節,六月天,易鬧蟲災,居住在遼寧省岫岩、鳳城一帶的滿族過去在六月初六這天,一戶出1人到蟲王廟朝拜,殺豬祭祀,求蟲王爺免災,保證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蟲王節祭祀掃活動,但家家要在這一天晾曬衣物,以防蟲蛀。
苗 族
苗族的傳統節日有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花山節、晾橋節等。其中以過苗年最為隆重。苗年相當於漢族的春節,一般在秋後舉行。
怒 族
H. 屬於我國特有的民族樂器有哪些
屬於我國特有的民族樂器主要有:
1、有吹奏樂器包括:笙、蘆笙、笛子、管子、巴烏、嗩吶、簫、塤、葫蘆絲
2、彈撥樂器包括:箜篌、阮、古琴、古箏、琵琶、柳琴、秦琴、月琴,揚琴
3、拉奏樂器包括:艾捷克、馬頭琴、二胡、中胡、高胡、四胡、京胡、板胡、擂琴三弦
4、打擊樂器包括:編鍾、雲鑼、磬、鼓、鑼、鈸、木魚
民間器樂曲地方風格的幾個重要組成因素:
器樂作品地方風格特點的構成,從技術方面講,涉及到音樂的整個基本表現手段(曲調的音高關系、調式、調性、節奏、節拍、速度、音區、力度、音色、演奏法、織體等)和整體性的表現手段,是組成一首器樂作品風格特點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根據我國傳統民間器樂曲表現的特點來看,一般地來講,地方風格的重要的組成因素為演奏技巧、民間傳統慣用的旋律展開手法、樂隊組合幾個方面。
I. 十種中國常見的民族樂器
1、二胡(拼音:Erhu) 始於唐朝,稱「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一種中國傳統拉弦樂器。二胡,即二弦胡琴,又名「南胡」、「嗡子」,二胡是中華民族樂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樂器(擦弦樂器)之一。
二胡名曲有《二泉映月》、《良宵》、《聽松》、《賽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