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地理上備課
1. 八年級地理備課組知識點的落實有什麼好辦法
如何開展集體備課
(一)確定集體備課的組織形式及參加人員
(二)集體備課的實施原則——四定、七備、六統一
1.「四定」: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
2.「七備」:備思想、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備學法、備教學手段、備教學過程。
3.「六統一」:統一進度;統一目標;統一重難點;統一每一節課授課的共性內容;統一作業(課堂練習題和課後作業題,作業難度分三個層次);統一單元檢測試題。
(三)集體備課的操作程序和基本流程:
基本程序:個人初備,集體研討,修正教案,課後交流、反思。
基本流程:
確立課題——組內討論——確定主備(講)人(形成初案)——集體研討(形成共案——個性化設計(形成個案)——教學實踐(跟蹤)——課後交流、反思——二次——資料保存
(四)個人初備:
基本要求:腦中有綱(標)腹中有書、目中有人、心中有法、胸中有案。
具體要求:1.備思想:2.備教材:「八點備課法」——重點、難點、弱點、疑點、考點、易錯點、易混點和盲點。
(1)依據「全冊備課—單元備課—課時備課」的思路,准確備出單元、章節的重、難點以及解決重點的方法,突破難點的手段。
(2)深入研究教材,創新教學手段。
(3)備出教參上沒有的東西,變成自己的財富(來於教參,又高於教參)。
(4)備出章節之間知識的過渡、銜接、拓展和深化。
(5)備問題的預設及設計意圖
3.備學生:
充分了解學情,備出不同層次及不同要求。
以學生為本,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以學生為出發點,備出切合學生發展需要的教案。
4.備教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5.備學法:預習法、指導法、設疑法等,對學生要進行學法指導。
6.備教學手段:要詳細列出教學手段,包括課前准備,課後鞏固等。
7.備教學過程:
(1)引入(2)教學環節(3)問題的預設與生成的處理預案
(4)總結(5)板書設計(6)練習設計(課堂和課後)
(五)集體研討
2. 八年級地理備課組工作計劃
2014-2015學年八年級地理備課組工作計劃
指導思想、目標任務
以地圖為依託和載體,教會學生讀圖、用圖,並從圖中獲取信息的技能,適當的時候還要教學生畫圖;其次,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識,並培養學生基本的地理素養,養成邊看書邊讀圖的學習習慣平時要加強地理知識的鞏固與復習,充分利用好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我們備課組工作以夯實常規教學為基礎,以堅持內涵發展為途徑,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重點,優質高效地完成各項教學任務,並使八年級地理組的各項工作在原有的基礎上,取得新的成績。
1、深度挖掘教材
八年級地理新教材和老教材相比,在知識的處理上,有許多不同的地方,這就需要我們整個備課組,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度挖掘教材,鑽研教材,深刻領會新課改的精髓,以便能更好的適應教學的靈活多變性。
2、認真、全面備課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面對日益靈活的地理內容,備課是一定要深度挖掘教材,全面吃透教材,靈活傳授教材,對課堂上的每一分鍾都要精打細算,認真設計好課堂的每一個環節。備好教材的同時,還一定要備好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備課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到這個時期學生的心理,充分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
3、狠抓課堂效率,注重知識的落實
八年級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強,兩極分化嚴重,這就要求上課時保證課堂效率,當堂的知識爭取當堂掌握。通過對經驗的學習,我們力爭:講課內容少而精,線索簡單而清晰,課堂給同學一定的時間當堂消化本節課的知識
4、利用上課前幾分鍾,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
初中生對於知識多數是死記硬背,不求甚解,這就更要求我們要不斷的在他們面前提醒、重復,也就是說我們要加大檢查力度,使學生的腦子里始終都裝著地理。
5、加強與同一班級其他任課教師的聯系
工作計劃 工作計劃格式 工作計劃寫作 周工作計劃 月工作計劃 季度工作計劃
我們應和其他任課教師聯系,時刻掌握著每個學生的狀況,並且及時的對症下葯,爭取不落掉任何一個學生
、主要工作安排
第一,認真履行工作計劃表所安排的教學工作;
第二,積極聽取其他老師的常態課,從中取長補短,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第三,積極參加本學科的課題研究活動。
第四,上好公開課
3. 八年級上學期地理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我國季風氣候的影響范圍、特點以及季風帶來的利弊。
能力目標:通過讀冬夏季風圖、各地氣候曲線和降水柱狀圖,提高學生讀圖能力,從中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比較等能力;掌握分析氣候特徵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評價季風氣候對人類活動產生的影響,逐步樹立辯證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習我國的災害性天氣,幫助學生初步樹立防災減災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我國季風氣候的基本規律及季風氣候的影響范圍,季風給我國帶來的好處及不利影響。
難點:鋒面雨的形成。
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一說本地一年中的風向有什麼變化,這種變化對本地的氣候有什麼影響。
合作探究:
互動一:指導學生讀冬季風圖、夏季風圖,列表比較冬夏季風的發源地、風向、特點及影響范圍等。
發源地
風向
特點
影響范圍
冬季風
夏季風
互動二:讀「我國的季風區圖與非季風區圖」,並配合「中國地形圖」、「中國干濕地區圖」,小組討論:
1.季風區與非季風區是根據什麼劃分的?
2.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大至以什麼山脈為界?
3.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降水有什麼不同?
學生小組討論並全班交流後,教師再利用課件演示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展示北京降水柱狀圖和烏魯木齊降水柱狀圖加以印證。
看一看利用課件演示動畫「鋒面雨的形成」,並要求學生閱讀教材39頁短文「鋒面雨」,講故事完成:鋒面雨是怎樣形成的?「梅雨」和「伏旱」發生在什麼時間,是怎樣形成的?
互動三:探究活動課文40頁1題和2題
1.展示北京、上海、廣州三地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完成:從圖上可以看出,季風區內哪幾個月降水量較多?哪幾個月氣溫較高?這種降雨和熱量的配合特點對農業生產有什麼好處?
2.展示阿拉伯半島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景觀圖,設問:兩地處在大體相同的緯度位置上,但是氣候差別很大,你能說說這是為什麼嗎?
總結新課:閱讀課外短文「我國季風氣候顯著的原因與影響」,分析季風區與非季風的形成原因及影響區域,季風氣候顯著對我國的經濟發展的影響等。
拓展探究:要求學生利用網路資源查找有關我國的寒潮、台風、水旱災害等資料,從災害發生的原因,帶來的危害,有效的預防措施等方面進行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