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七年級新生現在知識簡析地理科

七年級新生現在知識簡析地理科

發布時間: 2021-03-09 19:21:53

1. 七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總結

1、亞洲的地理位置:地處東、北半球,東北方向以白令海峽與南美洲為界,西北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與歐洲為界,西南與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為界,南面隔海與大洋洲相望。
2、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積最大,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
3、人們按地理方位把亞洲分為:東亞、南亞、西亞、北亞、中亞、東南亞;中國位於東亞,東亞的國家有:中國、日本、朝鮮、韓國、蒙古。
4、分層設色地形圖:(中部(深棕色——粉紅色)海拔較高,四周顏色逐漸由淺黃色到淺綠的顏色——海拔逐漸變低)——亞洲地形的特點:中間高,四周低。
5、能在地圖中找出下列地名,說出這些地理事物的表現形式:喜馬拉雅山脈、珠穆朗瑪峰(黑色小三角)、青藏高原(深褐色區域)、西西伯利亞平原(綠色區域)、裏海、貝回爾湖、死海(封閉的淺藍色)、阿拉伯半島、馬來群島、華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帕米爾高原、伊朗高原。
6、河流分布特點:發源於中部,呈放射狀流向四周。主要河流有:長江、黃河、湄公河、恆河、印度河、鄂畢河、葉尼塞河。
7、亞洲氣候特點: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季風氣候著,大陸性氣候分布較廣。分析其它大洲氣候特點的方法: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和那種氣候類型分布最廣。季風氣候的特點:夏季高溫,冬季低溫,降水季節變化大,集中於夏秋季節,雨熱同期。
8、按人口排序:亞洲、非洲、歐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按人口自然增長率排序:非洲、南美洲、亞洲、大洋洲、北美洲、歐洲。
10、國家的產業結構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越高的國家,經濟越發達,第三產業大,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起低的國家,經濟越落後,第一產業比重越大。
亞洲經濟差異:東部沿海經注發達,西部內陸經濟較落後,不同的海陸位置經濟發展不同,不同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的經濟發展不同。
2017年七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歸納第七章: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
1、地理位置:海陸位置(太平洋西北部)、大洲位置(亞洲東部)、緯度位置(經緯度跨度較廣)23°N——46°N、122°E——148°E,日本南北國土狹長,並與經線斜交,使得日本的地理環境更為復雜多樣,跨緯度最廣,南北溫差就大,跨經度廣,東西地方時差就大。
2、地形特點:典型的島國,以四大島(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和3900多個小島組成;國土面積37.7萬平方千米;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口(如神戶、橫濱),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原面積狹小、多火山、地震(日本地處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動頻繁,不穩定)
3、發達的加工貿易型經濟:日本是世界經濟強國,屬加工型貿易型經濟,對外依賴嚴重,要從國外進口原材料,出口製成品。
4、日本的主要工業區:京濱工業區、名古屋工業區、瀨戶內工業區、阪神工業區、北九州工業區;分布特點:日本工業高度集中,主要分布於瀨戶內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區。
5、東西方兼容的文化:傳統色彩與現代氣息並存,中日文化交流源流長。
6、日本投資措施:擴大海外投資,建立海外的生產和銷售基地,主要向美國、西歐和東南亞地區; 海外投資建廠給日本帶來的好處:利用發展中國家的廉價勞動力;降低工業生產的投入成本;加入國際經濟技術的合作和國際市場的競爭;保護本國的自然資源,減緩資源消耗,保護本國環境,減少運輸成本的投入。 日本在海外投資建廠對其它國家的影響:日本把污染嚴重的企業移到海外,會使其它國家的環境受到污染,導致環境質量下降;日本從本國利益出發,保護本國資源的意識很強,但是大量進口木材或遠洋超量捕撈,將導致世界其它地區或國家的資源嚴重破壞,進而導致全球生態環境失調。
7、東南亞的范圍: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國家(共11國):越南、寮國、印度尼西亞(千島之國,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汶萊、東渧汶。 地理位置:緯度位置(10°S——25°N)主要位於熱帶;海陸位置:西臨印度洋,東臨太平洋,大部分國家都是臨海國和島國,受海洋影響較大;交通位置:位於南北兩個大洲(亞洲和大洋洲)東西兩個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處於「十字路口」。 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半島和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之間,是從歐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亞,東亞各港口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是邊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氣候類型 分布地區 氣候特徵 對農業產生的影響
熱帶雨林氣候 馬來半島南部和馬來群島大部 全年高溫多雨 農作物可以隨時播種,四季都有收獲
熱帶季風氣候 中南半島,馬來半島以及菲律賓群島北部 全年高溫,有旱季和雨季 雨季播種,旱季收獲
2、東南亞的糧食作物為什麼 以水稻為主:水稻是一種主產的糧食作物,但它的生產需投入大量的勞動力,並且要求有高溫多雨的條件,東南亞人口稠密,耕進較少,高溫多雨,將水稻作為主要的糧食作物是因進制宜的必然條件。 東南亞熱帶經濟作物的分布狀況:泰國、越南、緬旬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國;泰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膠生產國;菲律賓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產國和椰子出口國;馬來西亞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產國;印度尼西亞是世界是最大的椰子生產國。
3、東南亞的河流大部分發源於我國的青藏高原地區,如湄公河(瀾滄江)、薩爾溫江(努江)、河流特點:南北縱列、山河相間,河流上洲流經山區,兩岸高山聳立,水流湍急,蘊藏豐富的水能資源,下洲河谷展寬,水流緩慢,泥沙沉積,河岸兩側形成沖積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縱橫,地勢低平而土質肥沃的河口三角洲。
4、為什麼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因為這些地方土地肥沃,地勢平坦,易於灌溉,交通便利,是東南亞人口稠密,農業發達的重要農業區,也為城市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如我國的重慶,武江,上海。
5、印度的地理位置:位於我國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印度的鄰國有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孟加拉國、緬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蘭卡,印度的地形可以他為三大地形區:北部為西馬拉雅南側山地,中部為恆河平源,南部為德干高原。
6、印度的人口總數己經超過了10億,是世界第二人口在國,50年間印度人口增長了近三倍,印度人口問題的主要特點:人口增長速度過快。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印度政府採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獎勵計劃,但是印度廣大農村的傳統觀念還十分強烈,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印度人口每年凈增量會越來越大。印度由於人口過多,使印度無論是人均自然資源佔有量,還是人均糧食產量和鋼產量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較大的差距。這就說明,人口的過度增長會對一個國家的資源、環境以及經濟發展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7、印度的大部分地區處熱帶和亞熱帶,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熱帶季風氣候的主要特點是:全年高溫,雨旱兩季。雨季(6——9月)風從海洋吹向陸地(西南風),旱季(10月——次年5月)風從大陸吹向海洋(東北風)。季風使得印度水旱災害頻繁,如是季風來得早,退得晚,風力強的時候,形成水災,季風來得晚,退得早,風力弱的時候就形成了旱災。
8、印度糧食迅速增長的突破口在於推行了「綠色革命」。水稻和小麥是印度主要的糧食作物,二者的產量均居世界前列。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勢平坦的恆河平原和沿海平原上;而小麥則主要分布在降水少、光照足的恆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這也說明農業生產和自然條件的關系是極為密切的。
9、印度的工業,英國統治時主要發展紡織工業和采礦業,這是由於英國出於本國經濟發展的需求,對印度工業嚴格控制,印度當時科技水平相當落後,獨立後,印度積極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重視培養科技人才,努力發展本國工業,主要有:鋼鐵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和棉麻紡織工業,而且在原子能、航天、計算機軟體等高科技領域也有一定的成就。
10、俄羅斯自然概況:①地形:比較平坦,以平原為主,烏拉爾山以西為平原,以東依次為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平原、東西伯利亞同地。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西長1萬平方千米,南北寬約4000千米,面積超過1700萬平方千米;②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各地差異較大,北部有終年寒冷的極地氣候,南部有地中海氣候和溫帶草原性氣候,東部是溫帶季風氣候。俄羅期的氣候牲: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溫暖; ③河流與湖泊:伏爾加河是歐洲最長河,水力豐富,最主要的內河航道。鄂畢河、葉尼塞河、勒加河,富水能,封凍期長。貝加爾湖為世界最深的湖泊; ④自然資源豐富。種類多,儲量大,地區分布不均,東部多,西部少。主要礦產有:石油、天然氣、煤、鐵礦、有色金屬等,產地主要有庫爾斯克鐵礦、庫茲巴斯煤礦、秋明油田。
11、四大工業區:以莫斯科為中心的工亞區,分布在俄羅斯的歐洲部分,這里是俄羅斯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主要有鋼鐵、汽車、飛機、火箭和電子等工業部門;以聖彼得堡為中心的工業區,分布在俄羅斯的歐洲部分波羅的海沿岸。這里的石油化工,造船、電子、造紙和航天業十分發達。也是俄羅斯食品和紡織工業最發達的地區;烏拉爾工業區,在烏拉爾山區,位於亞歐分界線上。這里主要生產石油、鋼鐵和機械等產品;以庫茲巴斯為中心的西伯利亞工業區:這里主要生產煤炭、石油、天然氣、電力、鋼鐵等重工業產品和軍事工業產品。
12、亞伯利亞大鐵路為什麼沿南部山修建:首要原因是南部山區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其次俄羅斯北部地區由於緯度高,終年寒冷,氣溫低,有著很深的凍土層,而在凍土層上修建鐵路,難度大,且安全系數較低。管道運輸是將線路和運具合二為一的新型運輸方式,主要運輸石油和天然氣。交通運輸的兩種主要方式:公路和鐵路;貨運的兩種主要方式:管道和鐵路。
2017年七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歸納第八章:東半球其它國家和地區
1.中東是以歐洲為中心劃分的地理區域。17世紀歐洲國家向東方擴張時,按距離的遠近,將部分東方國家分為近東、中東和遠東。中東地區主要包括阿富漢外的西亞各國(沙烏地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敘利亞、黎巴嫩、約旦、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以及北非的埃及,其中西亞不包括土耳其的歐洲部分,而中東卻包括土耳其的歐洲部,也就是說中東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地跨亞洲、歐洲和非洲,被譽為兩洋三洲五海之地(亞洲、歐洲、非洲;大西洋和印度洋;黑海、地中海、裏海、紅海、阿拉伯海),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是本區成為熱點地區的原因之一。土耳其海峽與蘇伊士運河分別為亞洲與歐洲、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
中東猶如世界的交通要沖,古代這是曾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現在也還是東西方的交通要道,尤其是蘇伊士運河的開通和土耳其海峽的利用,更顯其地理位置的優越,中東還是世界交通的「空中走廊」,許多國際航線都要經過這里,因此,中東過去是帝國主義、殖民主義侵略擴張的地區,如今一些大國為爭奪世界霸權,都想把它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他們的斗爭十分激烈,這就造成了中東的局勢的不穩定。
2、豐富的石油資源:中東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石油儲量佔65.4%,產量佔30.5%,出口量佔44.7%),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被譽為世界石油寶庫。中東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沿岸,主要運往美國、日本、西歐各國.

2. 七年級地理知識報告600字

選擇一部分寫寫吧
第一章
地球與地圖

一、地球的形狀、大小

1.提出證據說明地球是個球體:

(1)站在海邊,遙望遠處駛來的船隻,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見船身,而且送離岸的船總是船身先消失,桅桿後消失。

(2)站得高,看得遠(登高望遠)。

(3)發生月偏食時,地球擋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給地球照鏡子,使我們看見了地球的球體形狀。

(4)北極星的高度因緯度而異;

(5)麥哲倫環球航行;

(6)衛星照片

2.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3.運用地球儀,說出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的劃分。

(1)比較經線和緯線的特點:
緯線(緯度) 經線(經度) 形狀 圓(除極點外) 半圓(兩條相對應經線組成一個圓) 長度 1.赤道最長,極點最短為0,度數越大,緯線越短;2.同緯度的緯線等長
等長 (約為2萬千米) 指示方向 東西方向 南北方向 起始線赤道(0°緯線)(距南、北兩極相等的緯線圈)
本初子午線(0°經線)(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度數范圍 0°~90°(南北緯) 0°~180°(東西經) 度數分布規律
北緯(N):向北越來越大

南緯(S):向南越來越大

判定:緯度向北變大的是北緯N,向南變大的是南緯S
東經(E):向東越來越大

西經(W):向西越來越大

判定:經度往東變大的是東經E,向西變大的是西經W
特殊線(點)赤道(0°)、南北回歸線(23.5°)、南北極圈(66.5°)、30°和60°、兩極(90°)本初子午線0°、西經20°經線、東經160°經線、180°經線
劃分界線 赤道以北為北半球N、赤道以南為南半球S

0°——30°N(S)為低緯度

30°——60°
N(S)為中緯度

60°——-90°N(S)為高緯度

回歸線和極圈是五帶的分界線
20°W以東到160°E為東半球,20°W以西到160°E為西半球(大大為西,小小為東——經度大於160的都在西半球,小於20的都在東半球,其餘東經E在東半球,西經W在西半球)
4.經緯網:准確描述一個地點的地理位置,例如北京:40°N,116°E

注意:除南北極點外,任何其他地點位置的描述都由一經一緯組成,且要註明東西經南北緯(0°緯線、0°經線、180°經線不需要方向)

二、用事實分別說明地球自轉、公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
地球自轉 地球公轉 方向自西向東(北逆南順----北極上空看: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看:順時針方向) 自西向東(俯視逆時針方向) 周期 一天(約24小時)
一年旋轉特點 繞地軸不停地自轉 地軸始終傾斜66.5°繞太陽不停地公轉 引起現象
晝夜交替(周期24小時)

時間差異(東邊比西邊早)季節變化(正午太陽高度和白晝時間長短不同;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12、1、2月。南半球與北半球季節相反)

五帶形成(各地一年中獲得太陽熱量不同,自北向南為北寒帶、北溫帶、熱帶、南溫帶、南寒帶)
1.太陽光線的直射點有規律地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

夏至日(6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冬至日(12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春分日(3月21日前後)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後)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

北半球與南半球的季節相反(春——秋;夏——冬)

2.地球表面五帶的劃分:北寒帶(66.5°N--90°N)、北溫帶(23.5°N--66.5°N)、熱帶(23.5°N--23.5°S)、南溫帶(23.5°S--66.5°S)、南寒帶(66.5°S--90°S)

3.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氣候終年寒冷;熱帶:有陽光直射現象,氣候終年炎熱;溫帶:既無陽光直射現象,又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變化明顯

重點圖:P11圖1.19,P12圖1.20

三、地圖

1.地圖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圖例

(1)比例尺:

①比例尺的計算:
比例尺是個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②比較比例尺的大小與范圍大小和內容詳略之間的關系:

同樣大小的地圖:比例尺小→
表示範圍大→ 內容簡單

比例尺大→ 表示範圍小→
內容詳細

讀比例尺技巧:記住:1千米=10萬厘米=100000厘米(1後面5個0)

(2)運用地圖辨別方向

辨別方向: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②指向標法: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

③經緯網定向法: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3)圖例和注記

圖例=符號
注記=文字和數字 識記圖1.24
一些常用圖例

2.地形圖

(1)等高線地形圖:用等高線(海拔相等的線)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圖;

①海拔: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②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

(2)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等高線向高處凸出彎曲是山谷,等高線向低處凸出彎曲是山脊,兩個山頂之間的較低部位是鞍部,等高線重疊的地方是陡崖)(坡陡之處等高線密集,坡緩之處等高線稀疏)

識記圖1.29

(3)五種基本地形的特點:

平原:海拔較低,<200米,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較高,>500米,地面坦盪,邊緣陡峻;

山地:海拔較高,>500米,峰巒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海拔不高,<500米,起伏不大,坡度和緩;

盆地:海拔沒有一定標准,四周高,中間低。

3.根據需要選擇常用地圖,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養成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地圖的習慣。

第二章
陸地與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1.運用地圖和數據說出全球海陸所佔比例,描述海陸分布特點。

比例:海洋佔地球表面積的71%,陸地佔地球表面積的29%。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分布: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況
識記P29圖2.6

①七大洲:(面積從大到小)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②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大印北)

③洲界:

亞洲與非洲:蘇伊士運河;

北美洲與南美洲:巴拿馬運河

亞洲與歐洲: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亞洲和歐洲連在一起叫亞歐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陸,分界線最長,自北向南分別是山、河、海(世界最大內陸湖)、山和海、海峽。】

亞洲與北美洲:白令海峽

二、海陸的變遷

1.海陸變遷的原因:地殼運動(喜馬拉雅山發現海洋生物化石三葉蟲等:海——陸)、海平面升降(台灣海峽看到人類活動痕跡:陸——海)、人類活動(荷蘭填海造陸:海——陸)

大陸漂移假說:(魏格納提出)2億年前地球陸地是一個整體——分裂——分離——七大洲四大洋:

2.知道板塊構造學說,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識記P37圖2.19


20世紀60年代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
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是世界火山、地震
的集中分布地帶。


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

a) 地中海— 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

b)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阿爾卑斯山(歐洲):位於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交界處。

喜馬拉雅山(亞洲):位於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交界處。

地中海將消失:位於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擠壓碰撞處
紅海將擴大:位於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張裂地區。

第三章
天氣與氣候

一、多變的天氣

1.天氣與我們的生活:知道「天氣」和「氣候」的區別: 天氣 氣候 概念
一個地方短時間里陰晴、風雨、冷熱等的大氣狀況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 區別 短時間 經常變化 長時間 變化不大 聯系
兩者都是指大氣的狀況,氣候是對長時間天氣的綜合
2.天氣預報圖

(1)氣象預報圖(衛星雲圖):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白色表示雲雨區,其越濃說明雲層越厚,往往下面的雨就越大。

(2)天氣符號圖:(識別常用天氣符號P46圖3.6)

(3)天氣預報圖:通常,天氣預報要說明一日內陰晴、風雨、氣溫和降水的情況。

知道:①降水的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②氣溫是大氣冷熱的程度,氣溫的單位一般用℃表示,讀作攝氏度。

③風力和風向的表示方法。風向是指風吹來的方向,風力指風的大小。

④污染指數與空氣質量等級:指數小,質量好;級別大,質量差

二、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1.氣溫的變化

氣溫的日變化: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時左右(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會計算氣溫日較差。氣溫的日較差:某地一天中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之差。)

氣溫的年變化: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則相反。(會計算氣溫年較差。氣溫年較差:一個地方的月平均氣溫最高值同月平均氣溫最低值之差。)

2.會使用氣溫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圖,並讀圖說出氣溫的變化規律。

3.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1)等溫線:同一時間氣溫相同的點連在一起組成的線。

(2)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P53圖3.17


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氣溫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


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


在山地,氣溫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梳理
三、降水與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形成

①降水的概念: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

②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③測量降水量的基本儀器是雨量器。

④降水的形成必須具備的條件:(暖濕氣流上升運動)

2.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圖,說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異。P56圖3.21

①從赤道向兩極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②在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③在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少,沿海地區降水多。

④在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⑤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是赤道附近;最貧乏的是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

⑥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齊(世界「雨級」);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馬沙漠(世界「干極」)。

3.使用降水資料,繪制降水量柱狀圖,並讀出降水的變化規律。

四、世界的氣候

1.降水的季節變化(時間)

全年多雨區:在赤道附近地帶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

全年少雨區:在內陸地區、兩極地區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開羅;

夏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40°
附近的大陸東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國北京;

冬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40°
附近的大陸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義大利羅馬;

常年濕潤區:在南、北緯40°~60°
的大陸西岸,全年受從海洋上吹來的西風影響的地區,各月濕潤,雨量適中,如英國倫敦。

2.影響氣候的因素和氣候類型的分布

(1)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試舉例分析。

緯度位置影響——赤道地區終年炎熱,而南極大陸則冰雪覆蓋

海陸位置影響——新疆塔里木盆地氣候乾燥,同緯度的北京氣候比較濕潤

地形影響——台灣島台灣山脈東側降水比西側多。(青藏高原緯度較低,但是氣候寒冷)

(2)氣溫和降水是氣候的兩大要素。
氣溫 降水 緯度位置 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赤道附近多,兩極地區少,從赤道向兩極越來越少(限於大陸東岸地區)
海陸位置同緯度地區,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 從沿海到內陸降水越來越少(溫帶地區最明顯)
地形在山地,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3)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亞歐大陸東岸、內部、西岸的氣候類型

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大陸內部:溫帶大陸性氣候

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4)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
P58圖3.23

①熱帶主要氣候類型

a.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區,全年高溫多雨。

b.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終年高溫,一年中有明顯的乾季和濕季。

c.熱帶季風氣候:以亞洲南部、東南部的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最為顯著。這種氣候終年高溫,一年中也可以分為旱雨兩季,風向隨季節而變化。旱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乾旱少雨;雨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降水集中。

d.熱帶沙漠氣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和內陸地區,這種氣候降水量稀少,終年炎熱乾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②溫帶的主要氣候類型

a.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地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亞熱帶是低溫少雨)。大致以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為界,此線以北為溫帶季風氣候,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b.地中海氣候:主要位於大陸西岸的30°~40°地區,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集中,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c.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分布在中緯度內陸地區,冬冷夏熱,氣溫變化大,降水量較少,集中在夏季。

d.溫帶海洋性氣候:位於40°~60°中緯度地區大陸西岸,以歐洲西部分布最廣,全年溫和多雨,氣溫和降水的年變化比較小。

③寒帶氣候:分布在南極洲和北冰洋沿岸;終年寒冷。

④高原山地氣候:分布在高山、高原地區;氣候復雜,有垂直變化。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

一、人口與人種

1.運用地圖、資料,說出世界人口增長和分布的特點

(1)世界人
口增長:從1830年到1999年,世界人口每增長10億人口所需時間逐漸趨短,這表明在這段時間內,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逐步趨快。2006年3月,世界
人口總數已達65億。(說明人口數據是一個動態的數據,也就是說是一個變化的數據。所以要說清楚人口數據是哪一年的數據,通常以最近一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數
據為准。)

(2)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A.一般來說,發達國家和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低,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就高。B.人口的增長速度在世界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歐洲的人口增長速度最慢。)

(3)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
= 總人口/總面積(人/平方千米),即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

人口分布:a.人口稠密區:亞洲的東部和南部
、歐洲以及北美洲東部等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

(原因:①社會經濟條件:亞洲的東部和南部地區都是人類文明發祥地之一,人類在這里
聚居的歷史悠久,農業發展較早;歐洲和北美洲這兩個地區都是工業發展較早的地區,經濟發達。②自然條件:這四個地區都分布在中低緯度近海地區,氣候較為適
宜;同時,都在平原地區,所以自然條件都比較優越。)

b.人口稀疏地區: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寒冷的高緯度地區或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寒、熱、高、干)。如撒哈拉沙漠大洋洲西部沙漠
亞馬遜平原 北冰洋沿岸
青藏高原

(原因:極端乾旱;過於濕熱;終年嚴寒等。自然條件惡劣,不適合人類的生產和生活。)

2.舉例說明人口問題對環境及社會、經濟的影響

①人口增長過多過快帶來問題:交通堵塞、居住條件差、就業困難、生活貧困、環境污染、資源減少等。

②人口不斷減少停止增長,帶來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國家用於老年人的社會養老等費用增加等問題。

③採取措施:人類必須控制自己,做到有計劃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3.鄉村人口向城市遷移

(1)原因:a)
鄉村人口增長造成勞動力過剩。

b)
城鄉差別:城市就業機會、物質生活條件、文化教育等條件較鄉村好。

(2)帶來的問題

a)
一方面為城市提供大量的勞動力,有力地支持城市建設;解決鄉村人多地少的問題。

b)
另一方面則可能造成城市人口過多而引發城市物質供應問題,城市就業問題,城市社會治安問題,城市環境問題等。

4.世界三大人種特點,並在地圖上指出三大人種的主要分布地區。

(1)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根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徵來劃分。(世界上所有人種都是平等的,沒有優劣之分)

(2)世界三大人種的主要分布區:白種人:歐洲、西亞、北非、美洲、大洋洲

黃種人:亞洲東部和東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的部分地區

黑種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及大洋洲西北部

(說明:三大人種既有大范圍的集中分布,又有小范圍的零星分布,其次還有各人種混居區。)

二、語言和宗教

(一)
主要語言的分布(見教材P75圖4.13)

1.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2.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

基督教: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分布在
歐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蘭教:其教徒被稱為穆斯林,分布在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宗教建築:基督教——教堂;伊斯蘭教——清真寺;
佛教——寺廟,佛塔。)

我國維吾爾族、回族多信仰伊斯蘭教,
藏族、蒙古族多信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三、聚落:

包括鄉村和城市。一般來說,先有鄉村聚落,後有城市聚落。鄉村聚落的居民主要從

事耕作、放牧、捕魚、伐木等生產活動。城市聚落居民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等工作。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區,工農業生產比較發達,聚落分布比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區,少有或沒有聚落。

1.運用圖片描述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的差別
房屋 道路修築情況 商店的多少 學校的多少 醫院的多少 有無農田 有無果園 有無魚塘自然景觀改變大小 密集度 高度 鄉村 小(稀疏) 矮 少 少 少 少 有 有
有 小 城市 大(稠密) 高 多 多 多 多 無 無 無大
2.舉例說出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1)影響聚落形成與發展的主要環境因素:地形、氣候、資源、交通等P80

(2)建築風格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當地氣候特點 民居的建築特點 因紐特人的冰屋 嚴寒 冰塊構築,低矮,無窗,門小,牆厚,保溫性好。黃土高原的窯洞 乾燥,冬冷夏熱
利用厚厚的黃土層,挖鑿成窯洞,冬暖夏涼。 傣族竹樓(高架屋) 潮濕,炎熱多雨雙層,樓上住人。涼爽,通風,防潮。 新疆的平頂屋 乾燥,風沙大
平頂房,屋頂可以曬莊稼。 西亞的鄉村 炎熱,乾燥牆厚,窗小。減少白天太陽熱量的傳入和熱風。
(3)保護世界遺產的意義

傳統聚落是歷史時期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它們從不同側面記錄了當時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護甚至任意破壞,將導致無法挽回的損失。

第五章
發展與合作

1.國家和地區:世界的國家和地區
---220多個(一些還沒有獲得獨立的殖民地和屬地,叫做「地區」)

(1)面積居世界前六位的國家: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面積最小的國家是梵蒂岡。

(2)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有11個。其中中國和印度人口超過10億。(中國人口最多,印度居第二位)

(3)地跨兩洲的國家:埃及(亞非)、土耳其(亞歐)、俄羅斯(亞歐)、美國(北美、大洋洲)

(4)領土:國界線范圍以內的領陸、領水和領空的總稱。


(5)國界:是地圖上一國與鄰國或公海之間的界線。它用來劃分國家間各自行使主權的范圍。國界是人為劃分的,有的依據山脈、河湖、海洋、經緯線來劃分,
有的依據民族、語言、宗教等來劃分。(如: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以安第斯山為界;美國和加拿大東部以湖泊中心為界,西部有一段以緯線為界,有一段以經線為
界。)

(6)政治制度: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如美國是資本主義國家,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

2.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

(1)劃分:依據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亞洲的日本等。發展中國家主要分部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目前,中國也是發展中國家。)

(2)運用數據和實例,說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發展水平差異。—
(南北差異)

課本P89 圖 5.6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人口和國內生產總值比較」

地圖冊P41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

人口約佔世界的1/5
人口約佔世界人口的的4/5

國內生產總值約佔世界的3/4 國內生產總值約佔世界的1/4

生活、教育水平高
人口高增長

生產力高度發達
生活、教育水平低,以第一產業為中心

(3)知道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地區分布特點。

發達國家: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澳大利亞例外 --- 在大洋洲)— 「北」

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
「南」

「南北對話」—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在經濟、政治上的商談。

「南南合作」—
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

3.國際合作

聯合國:世界最大的國際組織(總部設在美國紐約,宗旨:「促進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有6個主要機構,5個常任理事國(中、法、俄、英、美)

世界貿易組織:總部—
瑞士日內瓦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和平、友誼、進步」

亞太經合組織(APEC)

東南亞國家聯盟

歐盟……

3. 初一新生必須知道的地理知識

地球自轉科技名詞定義
中文名稱:地球自轉 英文名稱:earth rotation 定義:地球繞著地軸自西向東轉動。 應用學科:地理學(一級學科);地理學總論(二級學科) 以上內容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
求助編輯網路名片
地球自轉方向示意圖地球自轉:地球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轉動,從北極點上空看呈逆時針旋轉,從南極點上空看呈順時針旋轉。關於地球自轉的各種理論目前都還是假說。地球自轉是地球的一種重要運動形式,自轉的平均角速度為 7.292×10-5弧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轉線速度為 465米/秒。地球自轉一周耗時23小時56分,約每隔10年自轉周期會增加或者減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一般而言,地球的自轉是均勻的。但精密的天文觀測表明,地球自轉存在著3種不同的變化:①長期減慢;②周期性變化;③不規則變化。

目錄

背景資料
時間概念
速度變化
自轉意義
本體運動
空間運動
證明方法炮彈法
重力加速度法
深井測量法
自轉規律極移
進動
自轉原因
證明過程
震歪地軸背景資料
時間概念
速度變化
自轉意義
本體運動
空間運動
證明方法 炮彈法
重力加速度法
深井測量法
自轉規律 極移
進動
自轉原因證明過程震歪地軸展開 編輯本段背景資料
其實,古希臘的費羅勞斯、海西塔斯等人早已提出過地球自轉的猜想,中國戰國時代《屍子》一書中就已有「天左舒,地右辟」的論述,而對這一自然現象的證實和它被人們所接受,則是在1543年哥白尼日心說提出之後。

編輯本段時間概念
地球自轉是地球的一種重要運動形式,自轉的平均角速度為7.292×10-5弧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轉線速度為465米/秒。 格林威治時間所說的一秒是一天的8.641萬分之一,而1972年製作的地球時鍾所定義的一秒是從銫原子中放射出的光振動91億9千2百63萬1千7百70次所需要的時間。 與銫原子振動數能維持一定速度相比,以地球的自轉為準的格林威治標准時間是發生變化的,閏秒就是為了解決這種問題產生的一種時間概念。 ω=2π/(24*3600s)=7.27/100000 rad/s 地球在自轉時同時公轉,自轉一周需用23小時56分4秒,公轉時轉了59秒(角度單位),需用3分56秒,時間,自轉加上公轉用的時間共24小時。

編輯本段速度變化
美國國立標准技術研究所(NIST)的觀察結果表明,長時期以來呈減慢趨勢的地球自轉速度自1999年開始加快。NIST的時間測定師們稱,為調准以地球自轉速度為標準的地球時間和原子時鍾的時間,自1972年起到1999年的27年來為地球的標准時鍾追加過共22閏秒的時間,但1999年後卻沒有追加過閏秒,是因為地球的自轉速度加快了。 自轉速度的變化20世紀初以後,天文學的一項重要發現是,確認地球自轉速度是不均勻的。人們已經發現的地球自轉速度有以下3種變化: ①長期減慢。這種變化使日的長度在一個世紀內大約增長1~2毫秒,使以地球自轉周期為基準所計量的時間,2000 年來累計慢了2個多小時。引起地球自轉長期減慢的原因主要是潮汐摩擦。科學家發現在3.7億年以前的泥盆紀中期地球上大約一年400天左右。 ②周期性變化。20世紀50年代從天文測時的分析發現,地球自轉速度有季節性的周期變化,春天變慢,秋天變快,此外還有半年周期的變化。周年變化的振幅約為20~25毫秒,主要是由風的季節性變化引起的。 ③不規則變化。地球自轉還存在著時快時慢的不規則變化。其原因尚待進一步分析研究。 地球自轉減慢還與人類的活動有很大的關系,特別是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其反作用力讓地球自轉直接變慢,根據動量守恆的原理,這種因素應該是目前造成地球自轉變慢的最主要原因了。所以人類為了地球的安全,發射的衛星不應該再藉助地球自轉的動量。
編輯本段自轉意義
1.南、北半球發生晝夜交替; 2.不同地方的時間差異; 3.物體偏向(地轉偏向力); 4.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
編輯本段本體運動
地球自轉軸在地球本體上的位置是經常在變動的,這種變動稱為地極移動,簡稱極移。1765年L.歐拉證明,如果沒有外力的作用,剛體地球的自轉軸將圍繞形狀軸作自由擺動, 周期為305 恆星日。1888年人們才從緯度變化的觀測中證實了極移的存在。1891年美國的S.C.張德勒進一步指出,極移包括兩種主要周期成分:一種是周期約14個月的自由擺動,又稱張德勒擺動;另一種是周期為12個月的受迫擺動。 實際觀測到的張德勒擺動就是歐拉所預言的自由擺動。但因地球不是一個絕對剛體,所以張德勒擺動的周期比歐拉所預言的周期約長40%。張德勒擺動的振幅大約在0.06″~0.25″之間緩慢變化,其周期的變化范圍約為410~440天。極移的另一種主要成分是周年受迫擺動,其振幅約為0.09″,相對來說比較穩定,主要由於大氣和兩極冰雪的季節性變化所引起。 將極移中的周期成分除去以後,可以得到長期極移。長期極移的平均速度約為0.003″/年,方向大致在西經70°左右。
編輯本段空間運動
地球的極半徑約比赤道半徑短1/300,同時地球自轉的赤道面、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黃道面和月球繞地球公轉的白道面,這三者並不在 一個平面內。由於這些因素,在月球、太陽和行星的引力作用下,使地球自轉軸在空間產生了復雜的運動。這種運動通常稱為歲差和章動。歲差運動表現為地球自轉軸圍繞黃道軸旋轉,在空間描繪出一個圓錐面,繞行一周約需2.6萬年。章動是疊加在歲差運動上的許多復雜的周期運動。 地軸一直指向北極星,永不改變,在太陽軌道上,運動時間相等時,地球與太陽呈的弧形面積相等。 傅科擺

編輯本段證明方法
炮彈法
地球時刻不停地自轉,地面上水平運動的物體,必然相對地發生持續的右偏(北半球)或左偏(南半球).根據這種現象,人們分析射出的炮彈運動的方向,就能證明地球在自轉。
重力加速度法
地球在時刻不停地自轉,由於慣性離心力的作用,地面的重力加速度必然是赤道最小,兩極最大;地球不可能是正球體,而必然是赤道略鼓,兩極略扁的旋轉橢球體。重力測量和弧度測量的結果,證實了這些觀點的正確性,也就從一個側面證實了地球的自轉.
深井測量法
地球時刻不停自轉,由於自轉速度隨高度而增加,物體自高處下落的過程中,必然具有較高的向東的自轉速度,而必然墜落在偏東的地點。為了證實這一點,有人曾在很深的礦井中進行試驗.試驗結果是:自井口中心下落的物體,總在一定的深度同礦井東壁相撞,從另一個側面證實了地球的自轉運動。
編輯本段自轉規律
極移
地軸在地面上的運動,叫做極移。 極移的原因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地軸對於慣性軸偏離的結果,周期大約為14個月。另一種是大氣季節性運行導致,其周期為一年。還有其他一些次要的原因,極移的振幅一般不超過15米。 極移的結果使地球上的緯度和經度發生變化。
進動
天極在天球上的位置的變化稱為進動。 規律性:地軸的進動是一種圓錐形的運動,其規律性如下: 圓錐軸線垂直於地球公轉軌道平面,指向黃道兩極。 圓錐的半徑是黃赤交角。 運動的方向是自東向西,即同地球自轉的方向相反。 運動的速度是每年50秒點29,周期是25800年。 表現: 表現為天極的周期性運動。 造成北極星的變遷。 地球赤道面和天赤道發生系統性的變化。 二分二至點每年在黃道上以50秒點29的速度西移。(歲差) 使回歸年小於恆星年 原因 第一,地球形狀 因為地球是一個明顯的扁球體,所以隆起的部位所受的附加引力 地球自轉
總是稍大於另一側。二者之間的差值,總是存在於接近日月的一側。 第二,黃赤交角 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使得日月經常在赤道面以外對赤道隆起施加引力。這樣上述引力差就成為一個力矩,使得地軸趨近黃軸,天極趨近黃極。 第三,地球自轉 因為上述的引力差,給地球的自轉的角動量增加了一個增量,使得地球的自轉方向發生偏轉。這就是地軸的進動,也就是歲差。
編輯本段自轉原因
關於地球自轉的各種理論目前都還是假說。考慮地球自轉的成因應該和地球公轉結合起來, 陀螺儀和地球
在宇宙中沒有絕對靜止的物體,受到各種外力的大質量的天體為了保持自身運動的平衡性必然依靠自轉來維系平衡性。小質量的粒子由於運動的速度極快,也必須依靠自傳來維系自身運動的平衡。這一點可以參考陀螺的運動原理,自轉的物體在運動中對外力的耐受性較高。 傳統的觀點認為,太陽和行星皆形成於一團巨大的原始旋轉星雲物質。當這些原始旋轉星雲物質在自身引力作用下自行收縮時,由於角動量守恆,星雲物質越收縮,越緻密,旋轉也就越來越快,當星球形成後,星雲物質的旋轉角動量就變成了尋求的自轉角動量。 地球自轉
首先,太陽系起源於一團星雲物質,本身就是一種假說,所以,上述傳統的關於地球自轉起源的解釋也就是不確定的東西。我們不應該把這種解釋視為金科玉律。其次,這種傳統解釋有許多不能自圓其說的地方。按照這種觀點,原始星雲應是按照同一方向以基本相同的角速度旋轉的,這樣形成的星球則應該是質量越大,其自轉速度也越快,太陽系所有的天體應該是朝同一方向公轉和自轉。然而,太陽系的現狀卻偏偏不是這樣。一是太陽的質量約為行星總質量的750倍,占整個太陽系質量的99%以上,但是它的角動量卻只有全系統的2%,行星的質量雖小,其角動量卻很大;二是太陽系絕大多數天體是按逆時針方向旋轉的(包括公轉和自轉),但金星和少數衛星卻是按順時針方向旋轉的。 正因為傳統的關於地球自轉的解釋有許多漏洞,所以有學者提出了一些新的解釋。 美國有一位天文學家認為,原始行星不自轉。太陽對原始行星的吸引使其朝太陽的一邊隆起,凸出來。當原始行星繞太陽公轉時,這個隆起部分偏離朝太陽的方向,但是太陽對隆起部分的吸引又把它拉回朝向太陽的方向,這樣就強迫行星自轉起來。當然,這位天文學家的解釋也有許多問題,例如,為什麼大多數行星斜著身子按逆時針自轉和公轉,而金星是按順時針自轉,天王星是躺著身子自轉和公轉?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行星的自轉並非一成不變的。最為突出的是我們的地球,其自轉有明顯的波動:一年中,8月間地球自轉最快,3—4月間自轉最慢。在各個世紀和不同的年份自轉也不是均勻的,如17世紀地球自轉比較快,20世紀30—40年代自轉加快,60—70年代自轉減慢,到了80—90年代自轉又加快。 地球的自轉在不斷地變化,這說明有一處原動力在為地球的自轉加速和減速。那麼,這一原動力是什麼呢? 有人說,地球自轉變化與南極有關。南極的巨大冰川,現在正在慢慢融化,也就是說,南極大陸的冰塊在減少,重量正在減輕。這樣,地球失去了平衡,影響了自轉速度。但是,這種變化是單向的,它不可能既給地球自轉加速,又給自轉減速。 還有一種解釋是:季風影響地球自轉。有科學家計算過,每年由季風從大陸轉移到海洋,又從海洋轉移到大陸的空氣,重量竟達300萬億噸。這么大重量的物質從地球一處轉移到另一處,足可以影響地球的重心,改變地球的角動量分布,使地球自轉發生加速或減速變化。
編輯本段證明過程
地球自轉
16世紀時,「太陽中心說」的創始人哥白尼曾依據相對運動原理提出了地球自轉的理論。可從哥白尼曾提出這一理論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這一理論只能停留在讓人們從主觀上接受的水平,直到19世紀才被法國的一位名叫傅科的物理學家,用自己設計的一項實驗所證實。 傅科是用一種特殊的擺來進行實驗的。這個擺由一根長60餘米的纖細金屬絲懸掛一個27千克重、直徑約30厘米的鐵球所組成。當時人們把這種從未見過的「超級擺」稱之為「傅科擺」。 1851年的一天,傅科在法國巴黎萬神廟的圓頂上將親手製作的傅科擺吊上,讓擺在廣場上悠然自得地擺動著。這時,成千上萬人前來觀看這一奇妙的實驗。隨著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傅科發現了奇跡,那就是擺在悄悄地發生著「移動」,並且是沿順時針方向發生旋轉。有的人在擺動開始時,明明看到擺球運動到自己眼前,又盪了回去,可經過一段時間後,擺球竟離自己越來越遠。這對於圍觀的人們來講,傅科通過對現象的觀測都得出這樣的結論,眼看著自己沒有移動,那一定是擺平面發生了「移動」。 地球自轉
其實擺動的平面是不會發生移動的。我們知道作為一種物質運動形式,擺是無法擺脫地球自轉的。傅科選用較長的金屬絲,是為了讓擺動的時間達到足夠的長度,這樣便於觀察擺動的變化,同時選用較重的擺球,是為了增加擺本身的慣性和動量,以克服空氣的阻力,一旦它擺動起來,作為一種運動狀態,有滯後於地球自轉的慣性,即能夠減少地球自轉的影響。知道了這一點,我們就不難分析,由於地球的自轉,每一個觀測者都被地球帶著運動,盡管觀測者站在原地沒有動,可腳下的地面是動了,也就等於把觀測者悄悄地帶離了原地。因此,真正沒有移動的是擺動平面。 傅科擺的擺動作為地球自轉的有力證據,現已為世界所公認。中國北京天文館的大廳里就有一個傅科擺,一個金屬球在一根系在圓穹頂上的長長細線下來回擺動著。
編輯本段震歪地軸
2010年2月27日的智利地震震歪地軸,地球每天自轉減速約1.26微秒。 智利地震震歪地軸
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4. 七年級地理知識點

七年級地理復習資料
1、 知道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兩級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球體。
2、 理解經緯線的概念以及幾條特殊經緯線的意義。(參看七年級上冊P16圖)
經線是指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線垂直相交的線(半圓),它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是指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它指示東西方向。
特殊經線:0°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180°經線(日界線);西經20°經線和東經160°經線(它們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特殊緯線:0°緯線(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北緯23.5°緯線(北回歸線,是熱帶和北溫帶的分界線);南緯23.5°緯線(南回歸線,是熱帶和南溫帶的分界線);北緯66.5°緯線(北極圈,是北溫帶和北寒帶的分界線);南緯66.5°緯線(南極圈,是南溫帶和南寒帶的分界線)
3、 會判讀經緯網圖某點的位置和兩點的相對方位。
重點知道如何判斷東經和西經、北緯和南緯;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要求掌握方法)
4、記住地球自轉的方向(自西向東)、周期(一天或24小時),知道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晝夜更替、不同的經度時刻不同。
5、記住地球公轉的方向(自西向東)、周期(一年或365天),春分(3月21日前後)、夏至(6月22日前後)、秋分(9月23日前後)、冬至(12月22日前後)四個節氣的日期和太陽直射的緯度范圍。(參看七年級上冊P69圖)
日期 太陽直射的緯度范圍
春分 3月21日前後 赤道
夏至 6月22日前後 北回歸線
秋分 9月23日前後 赤道
冬至 12月22日前後 南回歸線
6、記住五帶的名稱和劃分的界線,知道我國大部分位於哪個帶(北溫帶)
(參看七年級上冊P70圖)
7、記住地圖的基本要素:三大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8、會運用地圖比例尺進行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換算。
要點是記住公式: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同時注意單位的換算。
9、能根據不同的使用目的,選擇適用的地圖。如郊外進行越野行動選地形圖;想知道一個國家或地區在哪選政區圖;去博物館參觀想知道如何坐車選交通圖。
10、記住地球表面的海陸面積比例。地球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其中陸地佔29%,海洋佔71%,既是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11、會在圖上判斷七大洲、四大洋,記住亞洲和歐洲、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參看七年級上冊P23、24圖)
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紅海、曼德海峽。
12、會讀簡單的天氣預報圖,認識常用的天氣符號。(參看七年級上冊P58圖)
13、會計算年平均氣溫和氣溫年較差,初步學會閱讀氣溫變化曲線圖。
年平均氣溫=各月平均氣溫的和÷12
氣溫年較差=最高月平均氣溫-最低月平均氣溫 (參看七年級上冊P60活動題)
14、知道由低緯度向高緯度、由山麓到山頂的氣溫變化規律。(參看七年級上冊P61)
低緯度地區氣溫高,高緯度地區氣溫低(即氣溫由低緯向高緯遞減)
山麓氣溫高,山頂氣溫低(即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每升100米降0.6°C)
15、會計算年降水量,初步學會閱讀降水量分配柱狀圖。(參看七年級上冊P66活動)
年降水量=各月降水量之和
16、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受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的影響。
赤道附近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山地降水多,平原降水少;山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17、知道影響氣候的三個主要因素是: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
18、會分析赤道地區和極地、沿海和內陸、平原和高原山地的氣候差異,並說明其主要受哪種因素的影響。(參看七年級上冊P74—85活動練習)
赤道地區終年高溫多雨,極地終年寒冷(緯度位置影響);沿海降水多,內陸降水少(海陸位置影響);山地降水比平原多(地形影響);高原山地氣候呈垂直分布(地形)。
19、記住1999年世界人口的總數。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總數已達60億。
20、知道目前歐洲與非洲人口增長情況的差異。
歐洲人口增長慢(有的國家甚至出現零或負增長),非洲人口增長快。
21、分析不同國家的人口問題與人口政策:
人口增長過快的問題(飢餓貧困、就業困難、交通堵塞、居住條件差),政策: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人口增長過慢的問題(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人口老齡化),政策:鼓勵生育(如法國給多子女的家庭發放補貼)。
22、知道世界三大人種:黃色人種—亞洲;白色人種—歐美;黑色人種—非洲。
23、記住: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漢語;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是英語。
24、知道世界上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區。
起源地 主要分布地區
基督教 亞洲西部 歐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蘭教 阿拉伯半島 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
佛教 古印度 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是基督教。我國少數民族中,維吾爾族、回族多信仰伊斯蘭教(稱回教或清真教),藏族、蒙古族多信喇嘛教(佛教的一個支派)。
25、認識聚落中不同的建築與當地的環境的關系。(參看七年級上冊P53圖)
熱帶沙漠地區,白天炎熱,晝夜溫差大,房屋具有牆厚、窗小的特點,既防曬又涼快。
高溫多雨的熱帶地區,常見雙層木樓或竹樓,上層住人,下層放雜物,涼爽又防潮濕。
黃土高原氣候乾旱,降水少,人們住窯洞;北極地區氣候寒冷,人們住冰屋,保暖。
26、記住世界上陸地面積居前三位的國家(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
記住世界上人口居前二位的國家(中國、印度)
27、列舉幾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名稱:
發達國家: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
發展中國家:中國、印度、巴西、埃及、韓國、新加坡、等等。
28、記住聯合國5個常任理事國: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
29、讀亞洲及其周邊地區圖,描述亞洲的位置,說出我國的幾個較大的鄰國(俄羅斯、蒙古、朝鮮、印度、哈薩克)(參看七年級下冊P3活動1、2及圖)
亞洲主要在東半球和北半球,北鄰北冰洋、東鄰太平洋、南鄰印度洋,西部與歐洲相接、西南部與非洲相接。(參看七年級下冊P2圖)
30、讀亞洲地形和河流圖,填出幾大高原(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中西伯利亞高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幾大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幾大河流(長江、黃河、印度河、恆河、湄公河、鄂畢河、葉尼塞河)(參看七年級下冊P2圖)。
讀圖說明亞洲的地形特點:地勢中高周低,以山地、高原為主。
讀圖說明亞洲的河流流向特點:發源於中部的山地高原呈放射狀向四周分流。
31、讀亞洲氣候類型圖,分析亞洲氣候的主要特點。(參看七年級下冊P7圖)
亞洲氣候的主要特點是: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氣候分布廣。
32、知道亞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也是世界面積最大的大洲。
33、知道亞洲不同地區的住房、服飾的差異。
34、讀日本圖,填出四大島(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海域(太平洋、日本海、瀨戶內海、東海)、首都(東京)、附近國家(中國、韓國、朝鮮、俄羅斯)
(參看七年級下冊P66圖或地圖冊)
35、知道日本經濟特點: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對外依賴性強。(本國資源缺乏)
36、分析日本工業分布特點及其原因。
工業分布特點是:集中分布在太平洋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小地區。原因是:日本資源貧乏,要大量從國外進口;市場狹小,工業產品要大量出口銷往國外;沿海地區交通方便,且成本低。(參看七年級下冊P68活動練習)
37、讀東南亞圖,分析東南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參看七年級下冊P37馬六甲海峽)
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馬六甲海峽是這個路口的咽喉,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38、說出東南亞的主要農產品。
東南亞氣候濕熱,土地肥沃,盛產水稻、橡膠、油棕、椰子和蕉麻等熱帶作物。
A泰國、越南、緬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國;B泰國是世界最大的橡膠生產國;
C馬來西亞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產國;印度尼西亞是世界最大的椰子生產國;D菲律賓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產國和椰子出口量國。
39、記住東南亞是世界華人和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
40、讀印度圖,填出德干高原、恆河平原、新德里、孟買、加爾各答、班加羅爾和主要鄰國。(參看七年級下冊P42圖)
41、對照印度地形、降水量分布和主要糧食作物分布圖,說明該國主要糧食作物的分布特點。(參看七年級下冊P44圖)
水稻分布在降水多的平原地區;小麥分布在降水較少的高原地區。
42、讀俄羅斯地圖,填出其面臨的海域(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主要地形區(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烏拉爾山脈)、主要河流(伏爾加河、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首都莫斯科、港口聖彼得堡、西伯利亞大鐵路。(參看七年級下冊P76圖)
43、知道俄羅斯是世界面積最大和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俄羅斯有豐富的森林、石油、煤、鐵資源,是世界上少數幾個資源能夠自給的大國之一。
44、知道中東的范圍。包括亞洲的西南部和非洲的東北部。(參看七年級下冊P46圖)
45、讀中東地區圖,填出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埃及、以色列及巴勒斯坦等國家和地區。(參看七年級下冊46圖)
46、知道中東地區最豐富和最貧乏的自然資源分別是石油和水資源。缺水是因為當地氣候乾旱,降水稀少。
47、知道中東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這里產的石油絕大部分通過海洋運往西歐、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
48、讀歐洲西部圖,填注英國(倫敦)、法國(巴黎)、義大利羅馬)、德國(柏林)及其首都。(參看七年級下冊P53圖)
49、知道歐盟的組成情況。
今年5月1日歐盟吸收了10個新成員國,至此歐盟共有25個成員國。歐盟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
50、知道歐洲西部畜牧業發達及其原因。
歐洲地處中緯度大陸的西岸,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降水多且分配均勻,地形以平原為主,適合多汁牧草的生長,草場廣布,因而畜牧業發達。(參看七年級下冊P55)
51、讀非洲地圖,填出大西洋、印度洋、好望角、撒哈拉沙漠、尼羅河。
(參看七年級下冊P16)
52、分析非洲人口、糧食與環境的現狀。
非洲由於人口增長過快(人口問題),需要更多的糧食和肉類(糧食不足問題),於是人們砍伐森林,開墾草原,以擴大耕地面積、增加糧食產量,或在草原地區放牧過多的牲畜。這些做法導致了土地肥力喪失,草原退化,加劇了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問題),使生態環境逐步惡化。即目前非洲出現人口增長過快、糧食不足、環境惡化等問題。
53、說出幾種澳大利亞的特有動物:袋鼠、考拉、鴨嘴獸、鴯鶓。
54、知道澳大利亞的經濟支柱是什麼(是服務業)。
55、知道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和「坐在礦車上的國家」的原因。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養羊數量最多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因為羊特別多所以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同時它又是個礦產資源豐富的國家,是世界礦產品的主要出口國之一,因為礦產品出口額在出口總額中佔有很大比重,所以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56、讀美國地圖,填出其面臨的海域(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主要鄰國(墨西哥、加拿大、俄羅斯)、五大湖、密西西比河、科迪勒拉山系、華盛頓、紐約、舊金山。(參看七年級下冊P84圖)
57、說明美國既是世界最發達的工業國家。又是世界最大的資源消耗國和廢物排放國。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經濟強國,擁有完整的工業部門體系,工業產品種類齊全,產量大,技術先進,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工業國家。美國發達的經濟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資源(從世界各地大量進口各類資源)和破壞地球環境(工業發達,大量排放廢氣、廢水、廢物)的基礎之上的,因而美國也是世界最大的資源消耗國和廢物排放國。所以美國應對保護世界資源和環境盡主要責任和義務。
58、分析巴西熱帶雨林面臨的危機與對策。
巴西北部的亞馬孫平原覆蓋著地球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然而這一片森林正面臨著重大危機,巴西為開發亞馬孫地區,修建公路、開采礦產資源、開荒種地、開辟大型農牧場,不惜把大片森林化為烏有。由於森林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珍貴的野生動物遭劫,全球生態環境受到嚴重威脅。對策:巴西政府表明要改變以往以環境為代價的開發方式,轉向可持續發展的新開發方式。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
59、會判讀北極和南極地區圖(參看七年級下冊P58—59圖)
北極地區主要是北冰洋,周圍環繞三大洲(歐洲、亞洲、北美洲)
南極地區主要是南極洲,周圍環繞三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60、知道極地地區的氣候特點。
極地地區因為緯度高,氣候嚴寒,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區,地表終年冰雪覆蓋。
61、說出南極和北極地區的代表動物。
南極代表動物是企鵝;北極的代表動物是北極熊。
62、知道我國兩個南極科學考察站的名稱。
我國在南極已經建立了兩個科學考察站,是長城站和中山站。

世界地理部分會考練習
一、 選擇題
1、為了適應當地環境,下列地區人們的生活習慣正確的是:
A珠江三角洲人們的主糧以麵食為主 B沙烏地阿拉伯人出行常常帶雨傘
C北京不少居民家的窗戶有兩層玻璃 D北冰洋沿岸的愛斯基摩人住在木屋中。
2、尊重大自然規律的行為是: A在蒙古草原過度放牧 B在陡坡種糧食
C在草原區開荒種糧 D在黃河中游地區種樹種草
3、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子孫後代的利益,這種發展叫:
A可持續發展 B均衡發展 C超前發展 D差異發展
4、下列關於地球的形狀的描述,錯誤的是:A地球是一個球體 B地球表面並不均一
C地球表面陸地面積51億平方千米 D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
5、地球儀為什麼要做成斜的?
A為了美觀 B為了平衡 C因為地球在運動 D因為地球公轉時地軸是傾斜的
6、屬於經線的是:
A赤道 B南極圈 C北緯40°線 D西經40°線
7、本初子午線是從哪個國家通過的?
A英國 B法國 C美國 D俄羅斯
8、地球表面兩地,甲地在東經115°、北緯28°,乙地在東經95°、南緯4°,則乙地位於甲地的:A東南面 B西南面 C東北面 D西北面
9、下列關於經緯線的表述,正確的是:A 23.5°N—北極圈 B 0°經線—日界線
C 90°N—北極點 D 180°經線—東西半球分界線
10、最長的經緯線是:
A 赤道 B 本初子午線 C極圈 D 回歸線
11、劃分東西半球的線是: A赤道 B 160°E和20°W組成的經線圈
C 0°和180°組成的經線圈 D 160°W和20°E組成的經線圈
12、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是:
A四季的轉換 B晝夜長短的變化 C晝夜更替 D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13、下列關於地球公轉的敘述,正確的是:
A公轉周期是一天 B自西向東公轉 C繞地軸不停地旋轉 D產生了晝夜更替
14、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A周期相同 B產生的地理現象相同 C方向相同 D無相同之處
15、去南極考察的最好季節是我國的: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6、七大洲四大洋中,完全不在熱帶的有:
A南極洲、北冰洋 B南極洲、南美洲 C歐洲、印度洋 D亞洲、大西洋
17、下列不屬於地圖基本要素的是:A比例尺 B顏色 C圖例 D方向
18、一個人站在北極點上,他的前後左右都是:
A東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
19、兩地的實地距離600千米,圖上的比例尺是1:20000000,在此地圖上量得兩地的圖上距離應大約是:A 300厘米 B 3厘米 C 12厘米 D 30厘米
20、緯度最高的大洲是:A 歐洲 B 北美洲 C 南美洲 D 南極洲
21、由三個大洲包圍的世界大洋是: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22、全部位於南半球的大洲是:A 大洋洲 B 非洲 C 南美洲 D 南極洲
23、「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是指:
A天氣 B氣候 C溫度 D季節
24、天氣的特點是:(1)短時間 (2)長時間 (3)常變化 (4)少變化
A (1)(2) B (3)(4) C (1)(3) D (2)(4)
25、描述氣候的兩個主要要素是:(1)氣溫 (2)降水 (3)風 (4)雷電
A (1)(2) B (3)(4) C (1)(3) D (2)(4)
26、下列描述中,屬於氣候的是:
A狂風暴雨 B萬里無雲 C冬暖夏涼 D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27、關於氣溫的變化規律,敘述正確的是:
A北半球7月份,陸地氣溫低於同緯度海洋氣溫 B山麓地帶溫度低於山頂溫度
C一般來說,高度每上升1200米,氣溫下降7.2℃
D同一地區,下層空氣較上層空氣冷
28、在同緯度地帶內,高山、高原的氣溫一般較平原氣溫要:
A相等 B低 C高 D無法比較
29、中山最高峰五桂山(海拔531米)某天的氣溫是15℃,同一時間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米)的氣溫大約是:
A 35℃ B –35℃ C 65℃ D -65℃
30、從全世界范圍看,氣溫分布:
A高緯向低緯遞增 B從高緯向低緯遞減 C從沿海向內陸遞增 D從沿海向內陸遞減
31、我市五桂山南坡降水比北坡多,是因為該坡:
A坡度大 B氣溫高 C迎海風 D林木密
32、從全世界范圍看,降水最多的是下列地區中的:
A南北兩極地區 B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 C赤道地區 D大陸內部
33、關於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規律,敘述正確的是:
A赤道附近地帶終年高溫,降水少 B中緯度地區沿海降水多,內陸降水少
C南、北回歸線附近地區降水多 D兩極地區緯度高,降水豐富
34、青藏高原是我國夏季氣溫最低的地區,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 B緯度高 C靠近冬季風的源地 D遠離海洋
35、下列描述表示某地天氣的是:
A長冬無夏 B冬暖夏涼 C狂風暴雨 D四季如春
36、下列描述表示氣候的是:
A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B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C淫雨霏霏,連月不開 D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37、下列要素中,不屬於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是:
A緯度位置 B雲層厚度 C地形 D海陸位置
38、下列月份中,最方便去南極洲考察的是: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39、「一山有四季」,「山南山北不同天」,主要反映了哪種因素對氣候的影響:
A位置 B地形 C季風 D洋流
40、從日本東京,到中國北京,再到烏魯木齊,氣候越來越乾燥,主要受:
A緯度位置 B地形 C洋流 D海陸位置
41、世界氣溫從赤道向兩極地區逐漸降低,影響其主要因素是:
A人為因素 B地形因素 C緯度因素 D海陸因素
42、目前世界人口總數已達:
A20億以下 B40-50億 C60億以上 D100億左右
43、根據你的了解判斷,下列四大洲中人口增長最快的是:
A非洲 B歐洲 C大洋洲 D北美洲
44、從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的角度來看,不需要實行控制人口措施的國家是:
A中國 B印度 C巴基斯坦 D法國
45、下列現象中,不屬於人口數量過多、人口增長過快所帶來的影響的是:
A交通堵塞 B居住條件好 C就業困難 D飢餓貧困
46、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和印度北部主要分布的人種是:
A白色人種 B黃色人種 C黑色人種 D混血人種
47、黃色人種分布很少的大洲是:
A亞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歐洲
48、被稱為「黑人的故鄉」的大洲是:
A亞洲 B北美洲 C非洲 D歐洲
49、從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的角度來看,需要實行控制人口措施的國家是:
A印度 B法國 C英國 D德國
50、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是:
A漢語 B英語 C西班牙語 D俄語
51、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是:
A佛教 B伊斯蘭教 C基督教 D猶太教
52、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
A漢語 B英語 C西班牙語 D俄語
53、主要分布在歐洲、美洲和大洋洲的宗教是:
A佛教 B伊斯蘭教 C基督教 D猶太教
54、主要分布在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的宗教是:
A佛教 B伊斯蘭教 C基督教 D猶太教
55、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的宗教是:
A佛教 B伊斯蘭教 C基督教 D猶太教
56、在中國,絕大多數人:
A信仰佛教 B信仰伊斯蘭教 C信仰喇嘛教 D不信教
57、西亞農村的房屋牆厚窗小,是為了適應當地什麼樣的自然環境:
A潮濕 B炎熱 C高寒 D多台風
58、東南亞的高架屋,是為了適應當地什麼樣的環境:
A潮濕 B炎熱 C高寒 D多台風
59、北極地區因紐特人的民居主要是:
A冰屋 B窯洞 C竹樓 D高架屋
60、四合院是我國哪個地方的民居:
A廣東 B上海 C昆明 D北京
61、下列四組國家中,全屬於發展中國家的是:
A義大利、埃及 B埃及、澳大利亞 C中國、阿根廷 D瑞士、加拿大
62、以發達國家居多的大洲是:
A亞洲 B非洲 C歐洲 D南美洲
63、下列四組國家中,屬於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是:
A中國、日本 B法國、德國 C俄羅斯、印度 D美國、英國
64、世界人口居前二位的國家是:A中國、印度 B日本、美國 C中國、美國
65、地處西亞地區的高原是:
A蒙古高原 B伊朗高原 C德干高原 D中西伯利亞高原
66、印度河平原位於:A東亞 B東南亞 C南亞 D中亞
67、葉尼塞河流入:A太平洋 B北冰洋 C印度洋 D大西洋
68、關於亞洲氣候特點的敘述,錯誤的是:
A氣候復雜多樣 B季風氣候顯著 C大陸性氣候分布廣 D終年溫和濕潤
69、下列河流流向屬於自西向東的是:A長江 B印度河 C湄公河 D葉尼塞河
70、亞洲不面臨的海洋是:A太平洋 B北冰洋 C印度洋 D大西洋
71、亞洲區別於其它大洲的典型的地勢特徵是:
A東高西低 B中部高四周低 C東西兩高中間低 D南北兩邊高中間低
72、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是:A歐洲 B亞洲 C非洲 D北美洲
73、下列關於亞洲不同地區的住房、服飾等的差異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生活在湄公河三角洲以捕魚為生的孟加拉人,以船為交通方式
B生活在印度尼西亞加里曼丹島的爪哇人聚居在高腳屋,長達200米
C伊朗的貝都因人,居住帳篷,身穿寬大的袍子,過著游牧生活
D生活在東西伯利亞的亞庫特人,居住木屋,身著毛皮服裝,運輸工具是狗拉雪橇
74、馬六甲海峽溝通的大洋是:
A印度洋和太平洋 B太平洋和北冰洋 C北冰洋和大西洋 D太平洋和大西洋
75、世界上華僑和華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區是:
A日本 B東南亞 C南亞 D俄羅斯

76、將下列國家與其著名物產用直線連接起來
菲律賓 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國
印度尼西亞 世界最大的橡膠生產國
泰國 世界最大的蕉麻生產國和椰子出口國
馬來西亞 世界最大的椰子生產國
緬甸 世界最大的棕油生產國
77、印度的人口居世界: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78、中東各國中,地跨兩大洲的國家是:
A埃及、沙烏地阿拉伯 B土耳其、伊朗 C伊拉克 D埃及、土耳其
79、中東地區被稱為「三洲五海之地」,這「三洲」是:
A亞、歐、美洲 B亞、歐、非洲 C亞、非、美洲 D歐、非、大洋洲
80、歐洲聯盟的成員國目前有:A15個 B20個 C25個 D30個
81、歐洲西部草場面積廣大,除了氣候以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溫暖濕潤外,還與:
A緯度位置有關 B地形有關 C洋流影響有關 D海陸位置有關
82、澳大利亞的的經濟支柱是:A農牧業 B工礦業 C服務業 D建築業
83、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是:
A鴯鶓和斑馬 B考拉和長頸鹿 C袋鼠和鴨嘴獸 D袋狼和獅子
84、1992年6月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的《21世紀議程》,以:A保護環境為核心 B可持續發展為核心
C控制人口增長為核心 D加快經濟發展為核心
85、北極地區的代表動物是:A企鵝 B北極熊 C袋鼠 D考拉
86、在南極喬治王島上的中國科學考察站是:
A長城站 B中山站 C悉尼站 D東方站
87、極地地區的氣候特點是:
A終年寒冷 B終年炎熱 C四季分明 D終年溫和濕潤

5. 七年級地理學科第一章學生們反映為什麼那麼難 經緯網,經緯度.還有等等

經緯抄網,經緯度,加上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是初中階段最難理解的內容.可以多用幾個課時,學到時候注意藉助地球儀.及時總結規律.如可以先找標志性經緯線.像赤道,本初子午線,180°經線.沒有找到這些經緯線的話,總結規律,觀察向哪變大,如果向東變大即為東經,向北變大即為北緯.

6. 七年級新生如何學好數學,地理

數學的重點在於理解,一個知識點,哪怕是一條公式,都會有老師給出的數不盡的題目,而一個題目或許也會有很多種解法。
想學好數學,第一是記熟公式和定義,(這個相對來說並不難,而且不用一字不差,只需要抓住字眼),在其次就是不斷的做題實踐,有的時候一道題明明已經背過公式還是不會做題時,就需要大量的試題來使你熟悉之中題目,多做題,未免不是一個笨的訣竅。
而如果不想大量的做題的話,就只有去在課上去消化老師所講,這個不得不說是需要一定的天賦,有的人可能一聽就懂,而有的人則需要大量的時間來消化。

而地理則需要大量的記憶,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在七年級地理是會考科目,這個在會考之前就會有老師幫助你們大量的做題與記憶。
這個大量的記憶其實也是可以取巧的,因為很多知識會在卷子上有很多體現,例如地形的等高線,等等。還有些必須的記憶,這些一定不要偷懶,因為一時的偷懶可能造成很長時間的遺憾,
而且地理的知識比較零散,這就需要你去聯想記憶,把地理學科的知識,與生活中的東西去聯系,就好像你看到楓葉林,你會聯想到加拿大,聯想到他的面積、人口、植被等等。當你可以有一點發散出很多很多知識的時候,你的地理一般就可以到九十分左右了。
而剩下的分數,就需要做題的細心和耐心,認真的讀完題目,不要因為曾經的似曾相識就粗心大意,這時做題大忌。

7. 如何讓七年級學生認識初中地理

一、 現狀分析
1、預習效果差強人意
教學過程中,為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有時課前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幾乎無人完成, 有時在課堂給學生5分鍾的時間用於學生自習,可大部分學生閱讀教材時走馬觀花,對新知識了解十分的模糊,沒有思考過哪些知識可通過自己探究便能掌握,哪些知識有了初步了解,哪些知識又是難以理解的,更無法抓不住要點,自習的效果不佳。
2、未充分利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學的眼睛」,可見地圖是地理信息非常重要的載體。在教科書中有著多彩的各種類型的插圖,這些地圖幾乎能把所有的地理教學內容更加完整、形象、直觀、生動的呈現出來,易於理解。而學生利用地圖的情況卻是差強人意。學生往往會忽視了配合相應的地圖去學習,文字和地圖脫節,使得知識抽象化,內容枯燥,漸漸產生厭學的情緒。
地理學科的很多知識往往需要直接筆記在相應的圖上,可是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未認識到這一點,做筆記時都很隨意,隨便在書本上的一塊空白處寫。學生根本沒有意識到地圖的重要性。
3、知識「死記硬背」
初中生的思維發展迅速,但仍是抽象邏輯思維占據主導地位,對於抽象知識的理解較為困難,難以弄明白,只有選擇死記硬背知識,經常會出現學生把知識點弄混淆。甚至,有些學生錯誤地認為學習地理的關鍵就是靠誰的「背」功厲害。這種方法,不僅讓學生感到頭疼,也由此嚴重影響了地理學科的吸引力。
二、原因分析
1、學校、社會及學生對初中地理學科的重視程度普遍偏低
素質教育的推行遇到層層問題。受到應試教育與傳統觀念的影響,在很多學校,一些所謂的「副科」如:初中地理,長期處於被忽視的對象。從學校的領導到老師,到家長,到學生自身均對地理學科不重視。
2、教師忽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
傳統知識觀和認識論思想仍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師組織教學,強調教師的主體地位,強調書本知識的權威性,灌輸知識,忽視學生主觀能動性,束縛學生思維發散,遮蔽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學生扮演的角色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和認識過程的被引導者。教師忽視對學生形成良好學習方法的能力的培養。久之,學生滋生了厭學情緒,開始被動地接受學習。
3、學生缺乏對地理知識的興趣
學習的關鍵在於培養興趣,這樣的學習才會事半功倍,學生「學」輕松,教師「教」輕松。但是,肯定會存在有學生對地理知識不感興趣,沒有學習的動機,對這門學科持有一種「無所謂」的心態,從不會考慮自己的學習方法是否是合適自己的,有沒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別的同學是怎樣做的等等。

8. 地理七年級下冊知識要點整理

一、世界第一大洲
1、半球位置:亞洲大部分位於東半球、北半球。
2、瀕臨海洋:亞洲北部為北冰洋,東部為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
3、相臨大洲及分界線:亞洲西北以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和土耳其海峽與歐洲為界;亞洲西南以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為界;南面隔海與大洋州相望;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4、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洲,也是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人口最多的一個大洲。
5、亞洲分區:按地理方位將亞洲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北亞。
6、中國位於東亞,東亞還包括朝鮮、韓國、日本、蒙古。 ]
二、地形和河流
1、亞洲地形特點:中間高,四周低;地形復雜多樣,以高原、山地為主。
2、主要河流及注入海洋: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黃河、長江、湄公河流入太平洋,恆河、印度河注入印度洋。
3、河流分布特點:大多發源於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
4、湖泊:裏海~~世界最大的湖泊,鹹水湖;貝加爾湖~~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死海~~世界陸地的最低點。
三、復雜的氣候
1、氣候特點: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氣候分布最廣。
2、溫帶大陸性氣候:它是亞洲分布范圍最廣的氣候類型,其氣候特點是冬季寒冷而漫長,夏季溫暖而短暫,全年降水稀少。
3、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南部,降水季節變化大,易發生旱澇災害。
4、在印度尼西亞加里曼丹島的達雅克人居住的高腳屋長達200米,人們過聚居生活
5、生活在恆河三角洲以捕魚為生的孟加拉人,交通工具是船。
6、生活在東西伯利亞的亞庫特人居住木屋,身穿毛皮衣服,運輸工具是狗拉雪橇。
7、沙烏地阿拉伯的貝都因人居住帳篷,身穿寬大袍子,過著游牧生活。
第七章 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
第一節 日本
1、主要島嶼:北海道島(緯度最大的島嶼)、本州島(面積最大的島嶼)、四國島、九州島;國土南北狹長,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海港
2、多火山地震原因:位於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交界處;環太平洋地震火山帶;富士山是一座火山,海拔3776米。
3、地域狹小,資源貧乏,是一個資源小國,從國外進口原料和燃料——加工——出口。
4、工業區集中分布區:太平洋沿岸、瀨戶內海沿岸。
5、單一民族構成的國家——大和民族;東西方文化兼容,傳統和現代並存
第二節 東南亞
1、東南亞范圍: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南洋群島)。
2、馬六甲海峽是重要的海上通道:位於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是印度洋——太平洋、亞洲——大洋洲的重要通道。
3、氣候特點: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分布:馬來半島的南部及馬來群島
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分布:中南半島及菲律賓群島北部
4、農業生產:水稻(泰國、越南、緬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國)、橡膠(泰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膠生產國)、棕油(馬來西亞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產國)、椰子(馬來西亞是世界最大的生產國,菲律賓是最大的出口國)、蕉麻(菲律賓是最大的生產國)
5、中南半島地形:山河相間,縱列分布;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6、華人、華僑最集中的地區;人種:大多數為黃種人7、旅遊資源:緬甸仰光大金塔、泰國曼谷水上城市、柬埔寨吳哥窟、越南下龍灣、花園城市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巴厘島和婆羅浮屠。
第三節 印度
1、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世界第二人口大國。
2、印度地形特點:北部喜馬拉雅山脈,中部恆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東臨孟加拉灣,西臨阿拉伯海,南臨印度洋。
3、鄰國:北鄰中國、尼泊爾、不丹,東北孟加拉國、緬甸毗鄰,西北巴基斯坦,東南、西南與斯里蘭卡和馬爾地夫隔海相望。
4、氣候:大部分位於熱帶和亞熱帶;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熱帶季風氣候特點是全年高溫,一年分旱雨兩季。6—9月為雨季,西南風,海洋吹向陸地;每年10月至次年5月為旱季,東北風,陸地吹向海洋。西南季風很不穩定,導致旱澇災害頻繁。
5、印度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麥; 水稻主要分布在:恆河中下游平原和印度半島東西兩側的沿海平原 小麥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和恆河中上游平原
6、迅速發展的服務外包產業:被形象的稱為「世界辦公室」
第四節 俄羅斯
1、世界上面積最大、地跨亞歐兩大洲的國家,超過1700萬平方千米,歐洲國家。
3、地形:西部以平原為主,東部多高原、山地。
4、俄羅斯的主要地形區和主要河流自西向東:東歐平原 伏爾加河 烏拉爾山 西西伯利亞平原 葉尼塞河 中西伯利亞高原 勒拿河 東西伯利亞山地
5、氣候:大部分位於北溫帶,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溫暖
6、自然資源種類齊全,儲量豐富
7、重工業發達:聖彼得堡工業區:石油化工、造船、電子、航空航天、食品、紡織等工業。 莫斯科工業區:鋼鐵、汽車、飛機、火箭、和電子等工業部門(以上2個工業區是以機械、化學和多種輕工業為主)
烏拉爾工業區:石油、鋼鐵、機械等產品(以鋼鐵和機械工業為主)
新西伯利亞工業區:煤炭、石油、天然氣、電力、鋼鐵等工業產品(以重工業和軍事工業為主)
8、俄羅斯工業以重工業為主,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消費品製造業發展相對滯後,且主要工業區集中在歐洲部分。
9、俄羅斯歐洲部分鐵路非常密集,形成以莫斯科為中心的放射狀鐵路網;亞洲部分鐵路比較稀疏。西伯利亞大鐵路橫跨亞歐大陸,被稱為「亞歐大陸橋」。
10、客運以鐵路、公路為主;貨運以鐵路、管道為主,管道主要運輸石油和天然氣。
11、首都莫斯科是最大的城市,聖彼得堡是第二大城市和波羅的海沿岸重要港口。
第八章 東半球其他的國家和地區
第一節 中東
1、中東戰爭: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的戰爭;兩伊戰爭:伊朗和伊拉克
2、中東地處『一灣兩洋三洲五海』之地,一灣指波斯灣,兩洋指印度洋和大西洋,三洲指亞、歐、非洲,五海指阿拉伯海、裏海、黑海、地中海、紅海,其中的裏海是個湖泊。中東范圍包括西亞(除阿富汗)和北非的埃及。
3、重要的交通要道:土耳其海峽:黑海和地中海的通道;蘇伊士運河:地中海和紅海的通道。霍爾木茲海峽:波斯海和阿拉伯海的通道,被稱為「石油海峽」
4、中東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中東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運往東亞、歐洲西部、北美洲。
5、主要產油國有: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科威特、伊朗。
6、石油輸出地區或國家及航線:
往東航線C: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南海→太平洋→東亞。往西航線A: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歐洲西部、美國。
航線B: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歐洲西部、美國7、中東地區氣候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全年高溫少雨。氣候乾燥,河流稀少,水資源缺乏,分布不均,多國共用。中東的阿拉伯半島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島。蘇伊士運河位於埃及。
8、中東人種主要是白種人,最多的居民是阿拉伯人,大多信仰伊斯蘭教。
9、被伊斯蘭教尊為聖城的是麥加(創始人穆罕默德誕生地),被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尊為聖城的是耶路撒冷。
10、人種和信仰:波斯人――伊朗,伊斯蘭教;猶太人――以色列,猶太教;土耳其人——土耳其,伊斯蘭教。
第二節 歐洲西部
1、歐洲西部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臨地中海。人口稠密,國家眾多,絕大部分是發達國家。
2、國家和首都:英國首都倫敦,法國首都巴黎,義大利首都羅馬,德國首都柏林,西班牙首都馬德里,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瑞士首都伯爾尼。
3、氣候:歐洲西部大部分為北溫帶,溫帶海洋性氣候廣布,全年溫和濕潤。
4、地形以平原為主,畜牧業發達,人們稱牧草為„綠色金子‟。英國畜牧業佔全部農產值的70%,法國和德國也略高於50%。
5、荷蘭、丹麥是世界著名的乳畜大國。
6、歐洲西部旅遊地多,a.挪威的峽灣風光、b.英國的倫敦塔橋和白金漢宮、c.荷蘭風車、d.波蘭華沙肖邦雕塑e.法國巴黎的盧浮宮博物館和艾菲爾鐵塔、f.瑞士阿爾卑斯山滑雪場、g.義大利羅馬古斗獸場、h.西班牙的鬥牛和地中海沿岸的沙灘、i.希臘奧林匹克遺址公園和巴特農神廟等。
第三節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世界上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大部分位於熱帶,熱帶草原氣候廣布,終年高溫,干濕季明顯,氣候分布特點為:以赤道為中心,南北對稱分布。
2、90%以上是黑種人,是黑種人的故鄉,地形以高原為主。
3、世界陸地上最長的斷裂帶:東非大裂谷;世界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
4、經濟:由於殖民主義的長期佔領和掠奪,大多國家形成了「單一商品經濟」,出口價格低廉的初級產品,進口價格昂貴的工業製成品,在國際貿易中處於不利地位。
5、非洲自然增長率居各大洲首位,人口眾多。
第四節 澳大利亞
1、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南回歸線穿過中部,是一個獨占整個大陸的國家;國徽上有袋鼠和鴯鶓兩種動物,特有動物還有考拉、琴鳥和鴨嘴獸,植物有桉樹、金合歡等。
2、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綿羊數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三個不同牧羊帶:羊、牛與經濟作物混合經營帶,綿羊與小麥混合經營帶,粗放牧羊帶。
3、澳大利亞礦產資源豐富,集中在沿海地區,出口比例大,稱「坐在礦車上的國家」。生產的礦產品80%以上用於出口,主要銷往中國、印度、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目前,服務業成為澳大利亞的支柱產業。
4、澳大利亞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首都:堪培拉,最大工業中心和港口城市:悉尼,第二大城市:墨爾本。
第九章 西半球的國家
第一節 美國
1.位置:西半球和北半球。北鄰加拿大,南鄰墨西哥。西臨太平洋,東臨大西洋,南瀕墨西哥灣。
2.領土組成:陸地面積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和中國,居世界第四。本土有50個州(本土48個州,2個海外州(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州和太平洋中的夏威夷州)
3.人口和首都:世界第三人口大國,以白種人為主,其次是黑種人,原住居民是印第安人。 4、屬於移民國家。首都華盛頓,位於美國本土的東側,大西洋沿岸。
4.地形:平原佔全國總面積一半以上,耕地廣大,佔世界耕地面積的10% . a.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b.中部------廣闊的平原組成, 約佔全國總面積的一半以上 c.東部------低矮的阿巴拉契亞山脈5.河流和湖泊:.a.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長的河流是世界第四長河(尼羅河、亞馬孫河、長江) b.五大湖--------自西向東為蘇比利爾湖(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淡水湖)、密歇根湖(美國全境)、休倫湖、伊利湖、安大略湖,最終通過聖勞倫斯河流入到大西洋,五大湖中除密歇根湖其餘均為美國與加拿大的分界線。
6.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
7.農業地區專業化:a.高度發達,機械化程度高;農業生產專門化。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生產國和出口國。b.主要農業區:乳畜帶(國土的東北地區)、玉米帶(國土的中部)、棉花帶(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區)、小麥區(國土中部,在玉米帶的南北兩側)、畜牧和灌溉農業區(國土的西部地區)、亞熱帶作物帶(墨西哥灣沿岸)、混合農業區、小麥和林牧業區、水果和灌溉農業區。。
8.工業:a.特點:工業體系完整,部門齊全。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工業國家。能源、鋼鐵、機械、化工等工業在世界佔有重要地位,其中軍事工業和尖端技術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b.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最著名的是位於舊金山東南部的「矽谷」,它是美國興起最早、規模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中心。
9.城市:紐約:大西洋沿岸,美國第一大城市和最大的海港。首都:華盛頓
第二節 巴西
1.位置:西半球和南半球;南美洲的東部,東臨大西洋。拉丁美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
2.首都:巴西利亞。種族構成復雜:有土著印第安人(創造了瑪雅文明),白種人佔南美洲人口總數的一半,黑白混血種人約佔40%,黑種人約佔6%,是一個有大量混血種人的社會。
3.地形:亞馬孫平原----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這里的熱帶雨林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熱帶雨林區 巴西高原----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積最廣、水量最大的河流,世界第一大河,世界第二長河
4.氣候:以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為主。氣候濕熱。
6.歐洲基督教節日,結合了葡萄牙的民歌、游戲和非洲的鼓樂、舞蹈;足球是人們最喜歡的一項運動,英國是現代足球的發源地。
8.農業是巴西重要的國民經濟基礎部門。熱帶經濟作物品種繁多,盛產木材、甘蔗、咖啡、天然橡膠、黃金和金剛石等農礦產品。咖啡、甘蔗、柑橘的產量居世界首位,咖啡豆、蔗糖、柑橘汁是重要的出口創匯產品。巴西有「咖啡王國」之稱,曾以「天然橡膠的故鄉」著稱於世。
10.工業:鋼鐵、汽車、飛機製造等躋身於世界重要生產國行列。
11.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而亞馬孫平原地區人口和城市稀少。聖保羅是最大的冬夜中心和城市,也是世界特大城市
12.熱帶雨林的危機:亞馬孫河流域覆蓋著地球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內。熱帶雨林一方面可以提供大量的自然資源,如木材,水果等;另一方面具有涵養水源、保護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凈化空氣等環境應。但是巴西廣闊的熱帶雨林正受到人們的嚴得破壞。熱帶雨林危機產生的原因主要是任意砍伐和掠奪式的遷移農業造成的。由於熱帶雨林被大量砍伐,因此影響了巴西、甚至全球氣候,使生物資源減少,水土流失嚴重,全球生態環境受到破壞。1990年,巴西政府向聯合國環境發展大會提交了《巴西環境報告》,決心用持續發展的方式開發熱帶雨林。
第十章 極地地區
一、南極地區
1、位置:主要位於南極圈以南,包括南極洲及周邊的海域,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區。
2、地形:以高原為主。有「冰雪高原」、「白色荒漠」、「風庫」之稱
3、特徵:氣候特徵——裂風、乾燥、嚴寒。人類寶貴的淡水庫;暖季11月到次年3月適合考察。 南極大陸是世界上最寒冷、暴風雪最頻繁、風力最強的大陸。、極點:極點是南極點,地球自轉呈順時針旋轉。 5、代表動物:企鵝
6、考察:我國先後建立了喬治王島的長城站和南極大陸上的中山站,泰山站,昆侖站,

9. 老師讓收集與地理有關地時事熱點,用七年級所學的地理知識分析

修建京滬高鐵的意義:有利於從根本上緩解鐵路運輸緊張的狀況;有利於完善綜合運輸體內系;有利於容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有利於加快鐵路現代化進程。又如我國為什麼會出現大范圍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會帶來哪些影響?如何去應對?目前,我國已有超過50個城市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全國已形成區域地下水降落漏斗100多個,面積達15萬平方公里。長江三角洲、華北平原和汾渭盆地最為嚴重。
原因有兩點:1是過度抽取地下水導至地下水位下降
2是建設高層建築地下基礎的施工穿越了地下水層導致地下水位下降。
治理措施:1控制地下水開采,採取人工回灌
2跨流域引水,解決水資源不足問題
3啟動地下水監測工程
4採用工程措施防治地面沉降
影響:水質變壞破壞建築物破壞地下管線影響交通
例子很多了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