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亞洲及歐洲導學案
㈠ 求湘教版七年級下冊《亞洲及歐洲》 教案
第一節 日 本 第 個教案
教學目標:
(一)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二)根據地圖和資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點、氣候特點和文化特徵。
(三)根據資料和地圖,說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況。
(四)根據教材資料和課外資料,說出日本的交通運輸特點。
(五)、運用地圖和資料,聯系日本自然條件特點,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島國多港灣來發展經濟的成功之處。
(六)能舉例說明日本與我國在經濟、貿易、文化等方面的聯系密切。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是國家地理部分的第一節,全節共分6個小標題,由「東亞島國」「多山的地形」、「溫濕的氣候」、「東西融合的文化」、「發達的經濟」、「主要城市」。組成一個有機整體,再加上「日本與外來文化」、「日本的漁業」、「日本的交通運輸業」等補充資料,使學生能比較充分地了解日本這一東亞島國的自然地理特點和人文地理特點。
本節教材前4個小標題內容既能讓學生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氣候、文化特點,同時又成為第5個小標題內容的鋪墊,讓學生通過對日本自然地理條件的分析,進而達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成功之處,並以此作為我們的借鑒。第6個小標題內容介紹了日本的主要城市,也是對日本經濟發達、城市化水平較高的補充說明。
本節教材的補充資料主要包括地圖、統計圖表、景觀圖和文字四大部分。作為「第二地理語言」的地圖,分別說明日本的地形和組成、日本的礦產資源進口貿易、日本的工業部門及工業分布、日本港口的分布及世界最長的津輕海峽青函隧道,較全面地對日本各地理要素進行了定位。l幅統計圖表說明日本地狹人稠的人口和面積特點;8幅景觀圖配合課文和活動題,從擴展知識面的角度展示了日本的風光、文化、建築和經濟;文字部分為我們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日本文化、經濟(漁業、交通運輸業)狀況提供了資料。補充部分與課文互為照應,相得益彰。
教學提綱(板書)
一、東亞島國
1、位置及領土組成
2、首都、民族、語言、港口
二、多山的地形
山地丘陵眾多,火山地震頻繁
三、溫濕的氣候
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四、東西融合的文化
五、發達的經濟
1、經濟概況
2.進出口貿易
3.工業和農業
4.漁業和交通運輸業
六、主要城市
東京、築波、大阪、橫濱、名古屋、神戶、廣島、京都、奈良
教學建議
新課導人:
「東亞島國」部分可由學生讀圖引入。根據教材P.66活動題,學生通過讀圖掌握日本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四大島嶼組成,通過比較,了解到本州是最大的島嶼。可由學生用顏色筆在地圖上勾畫或讓學生上講台指示掛圖找地名,有條件的學校可用多媒體點擊出要找的地名以加深學生印象。計算題除按題目要求算出日本人口密度約為336人/平方千米、中國人口密度約為135人/平方千米外,還可以請同學迅速計算出日本人口密度約為中國人口密度的2•5倍,從而得出思考題「人稠」的答案;至於對「地狹」的認識,可採取計算中國領土面積是日本領土面積的25倍多而獲得,也可投影中國部分省級行政區輪廓及面積數據,讓學生在對比中獲得感性的認識。而後稍作小結即可。
我國省級行政區 湖南 江西 甘肅 雲南
面積(萬平方千米) 21.2 16.7 39 39.4
「多山的地形」部分可分下列步驟:
1.在七年級上冊的「六大板塊示意圖」上找出日本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
2.找出日本在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的位置。可採用多媒體動畫形象地描繪出「板塊推移——多火山地震——山地隆起」的過程。閱讀資料「富士山」,加強學生印象,補充日本國的兩個別稱:「地震國」和「世界火山博物館」。最後在圖3—l上找出日本最大的平原:關東平原。需說明的是:日本多山的地形和狹窄的平原為其短小湍急河流的形成提供了條件,引導學生由此推斷出日本的水能資源豐富。
「溫濕的氣候」部分可用緯度相近的東京和北京的氣溫、降水資料進行比較,得出結論:東京冬季較溫和,夏季較涼爽,氣溫年較差較小,降水量較豐沛且季節分配較均勻。因此氣候具有海洋性特徵。在教法上,可向學生出示統計數據並讓學生計算氣溫年較差,計算兩地年降水量差。或者投影自行設計的東京和北京的降水柱狀圖和氣溫曲線圖並輔之以學生讀圖——計算——得出結論。最後補充說明:在此氣候條件下,漫山遍野的櫻花是日本的國花。
「東西融合的文化」部分可參照我國隋唐時歷史,如鑒真東渡、派遣唐使等,表明日本文化受我國文化影響大,也可適當說明日本明治維新的內容和意義。或者,找一篇日文文章或日文書籍,讓學生看看日文中的眾多漢字。
「發達的經濟」部分是本節教材的重點,可按以下步驟講述:
1.講述日本經濟概況。強調其工業產品佔世界市場的比例和世界排名,強調日本國民生產總值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2位。激發學生探究熱情: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經濟為什麼能迅速恢復,如此發達?附日本主要工業產品佔世界市場比例和世界排名:
2.承轉:日本不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國,更重要的是國內鐵礦、煤炭、石油等礦產資源非常貧乏,工業原料、燃料非常缺乏,大量原材料需要從國外進口。進一步說明日本發展工業和經濟的不利因素,加強學生的疑惑感,激發求知慾。附日本主要工業原料進口量占原料需求總量的所佔百分比:
3.由學生探討日本經濟發達的有利條件,採取小組討論、綜合得出:①島國多港灣,海運便利。②科技發達;③勞動力素質高;④管理效率高。強調自然地理因素對日本經濟的影響。接著指導學生讀圖 3-6,點明日本「進口一加工一出口」型經濟類型及貿易對象。
4.講述日本的工業時可先由學生列舉所見到的日本生產的電子、家用電器、汽車等產品或品牌(農村地區可由老師將著名的日本工業產品直接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先有感性認識講述日本的農業時可以聯系日本的地形特點進行。
5.日本的漁業和交通運輸業作為學生一般了解的知識,可通過閱讀教材提供的補充材料獲得。
6.本部分內容的編排體例採用「總一分」式,講解時注意知識的排列特點和內在邏輯性,將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
「主要城市」部分較詳細敘述了日本首都東京的城市職能和規模。講述時可結合日本的港口進行介紹。此外,也可由同學們收集日本城市風光照片舉辦小型展覽。
本節重點圖表指導:
1.圖3-l:①日本的地理位置及四大島組成;②日本多山的地形;③日本農業基本情況分析。
2.圖3-6:①日本進口礦產品的國家和地區;②日本礦產品嚴重缺乏的國情特點;③日本港口城市分布特徵和原因;④與圖3-7結合起來分析日本經濟發達的原因。
3.圖3-8和圖3-9:由日本的進出口貿易分析其港口一城市一工業區的分布特點,了解日本天然港灣與其經濟發達的關系。
4.景觀圖對課文或補充資料加以說明,讓學生對日本自然風光、文化經濟等方面有直觀的印象。
本節教材組織學生活動,重點突出學生的參與性、探究性,讓學生在活動中從不同的角度學會研究日本某一方面的問題。活動安排如下:
1.課前活動:①組織學生在交通流量大的路口或停車場統計日本產車輛,詳細記錄車體徽標。
②組織學生到商店(電器櫃)統計日本生產的家用電器,詳細記錄電器徽標或商標品牌。
③組織學生參觀附近的有抗日戰爭內容的紀念館,講述抗日英雄事跡。
④請經歷過抗日戰爭的老戰士或老同志講故事。
⑤課前齊唱《放牛娃王二小》,設問:這首歌講述什麼時候的事?以上方案,讓學生體會到日本現在與中國經濟、貿易的密切聯系,體會到日本軍國主義過去對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
2.課堂活動:①組織學生填圖游戲或比賽,內容主要是四大島嶼、富士山、關東平原、東京、其他較大城市、著名港口等。
②組織小組討論——日本發展經濟的不利條件和有利條件。
③具備條件的老師可穿日本民族服裝(和服)來上課。
④會日語的老師可用日本語言引人新課。以上方案可讓學生積極參與,組織得法,可得到較好的課堂效果。通過創設情景引人新課,有利於調動初中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熱情,活躍課堂氣氛。
3.課後活動:
①收集日本城市風光照片、明信片,舉行班級或年級展覽。學生可從畫報、圖冊、郵票、互聯網等多渠道收集,而後整理展出。
②觀看日本國家地理概況錄像。
第二節 埃 及 第 個教案
教學目標:
(一)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非洲東北部主體和亞洲的西奈半島)和首都開羅。
(二)運用地圖和資料,聯系埃及沙漠廣布、氣候乾旱的特點,說明該國是如何因地制宜發展棉花種植的;聯系埃及作為文明古國,說明該國是如何開展旅遊業的。
(三)根據資料和地圖,說明埃及(或蘇伊士運河)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四)收集並整理資料,說明埃及在種族、民族、宗教、語言等方面的基本情況。
五)收集並整理資料,說明文明古國埃及的歷史遺跡和對世界文化作出的貢獻。
教學提綱(板書)
一、地跨兩洲
1.亞洲與非洲、大西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交通要道
2.民族、宗教、語言、首都開羅
二、沙漠廣布
沙漠之國——熱帶沙漠氣候為主
三、文明古國
1.歷史遺跡:金字塔、獅身人面像
2古代文化:象形文字、天文歷法
四、發展中的工農業。
1.工業成為經濟中的主要部門
2.農業集中於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
3.長絨棉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教學建議
新課導人:
方案①:古代有一個國家,國王認為死後保存完整的屍體,靈魂就可以做陰間的統治者。於是他們不惜勞民傷財,為自己死後保存屍體建造陵墓。這些方錐形的巨大的陵墓,最高的竟達146.6米。現在,我們把這些陵墓所在的國度稱為「金字塔之國」,那麼,「金字塔之國」在哪裡呢?
方案②:在圖3-14上找到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溝通地中海和紅海的蘇伊士運河,由蘇伊士運河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過渡到其屬國埃及位置的重要性,引出埃及「地跨兩洲」的位置特點。
講述「地跨兩洲」部分,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由波斯灣石油用油輪外運至西歐的便捷航道引出蘇伊士運河及運河所屬的國家埃及。
2.埃及的領土組成是蘇伊士運河以西的絕大部分和以東的西奈半島。
3.因為蘇伊士運河是亞洲和非洲分界線,所以埃及「地跨兩洲」。再講述埃及位置的重要性。
4.然後稍加介紹:埃及領土面積、人口、民族、宗教、語言和首都開羅。
上述過程若以多媒體動畫指示,將知識落實到地圖上,則更能加深學生印象。
講述「沙漠廣布」部分,可按以下方案進行:
方案①:讓學生看圖3-14,對沙漠廣布有一個形象的認識,再根據七年級上冊第四章「世界的氣候」的知識,得出埃及為沙漠之國的結論。地中海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的兩幅氣候資料圖可製作投影片,也可參考下列數據:
方案②:(用多媒體或投影儀演示)第一步:出示圖3-14,標出30°N和23.5°N兩條緯線,再疊加埃及所處的氣壓帶和風帶位置圖;第二步:標明副熱帶高氣壓控制區和西風帶控制區;第三步:出示空氣由高空向地面下沉的副熱帶高氣壓形成示意圖,並解釋原因:由於空氣下沉增溫,水汽蒸發,不易成雲降雨,因此埃及形成面積廣大的熱帶沙漠氣候區,從而成為沙漠之國;第四步:簡略演示副熱帶高氣壓與西風帶交替控制下地中海氣候的成因。
以上兩種方案,方案①較淺顯易懂,先有結論後知原因,對原因的探討也僅限於對氣候資料的分析,培養學生演繹思維的能力。方案②則由影響氣候的兩大因素:緯度因素和氣壓帶、風帶位置入
新課導人:
朗讀「尼羅河」資料,補充其長度為6670千米,為世界第一長河(第二章已講過)。強調尼羅河流域集中了埃及96%的人口。或者由古代中國的黃河、古代印度的印度河和恆河、古代巴比倫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等材料引出古代埃及的尼羅河。本小節資料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上承氣候特點,下啟文明與經濟。在教學中需要注意這一點。
講述「文明古國」時,可參考以下步驟:
1.回憶四大文明古國名稱(古中國、古印度、古巴比倫、古埃及),提出古代中國的四大發明(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火葯)。設問:中國憑四大發明和悠久的歷史成為文明古國,埃及是憑什麼躋身文明古國之列的呢?
2.先講埃及的歷史遺跡。①讀圖3-19和圖3-20,注意兩幅景觀圖的引導,強調「最大」、「最高」的金字塔,「藝術世界奇觀」及具體數據,給學生巨大、雄偉、壯觀、庄嚴以形象的認識;②過渡:不僅如此,埃及還有為數眾多的其他文物古跡。自然過渡到對其他歷史遺跡的學習;③讀圖3-18,組織學生討論,得出文物古跡沿尼羅河分布的特點;④按照文物古跡分布特點,要學生回答乘什麼交通工具最為適宜?為什麼?在指導學生時,一方面可使學生了解埃及特殊地理環境下的風光,增加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使學生懂得應如何因地制宜利用當地特有的旅遊資源吸引旅遊者,發展經濟。
3.再講埃及的燦爛文化。補充簡單材料:①發明和使用象形文字;②制定太陽歷,一年定為365天;③具有高超的防腐技術,「木乃伊」保存至今;④創立幾何學。
4.小結:正是埃及眾多的歷史遺跡和燦爛的古代文化,使埃及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的尋幽訪古的遊客。
過渡:埃及古代文明離不開尼羅河水的滋潤,把尼羅河稱為埃及人民的母親河實不為過。尼羅河不僅養育了古代埃及人,它也是現代埃及經濟發展的澆灌者。
講述「發展中的工農業」時,注意以下要點:
1.回憶埃及的氣候特點和地形特點,讓學生明白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的自然條件很適宜棉花喜光耗水的特點。因此,在有尼羅河水灌溉的地方就有棉花的種植。這樣,就得出埃及棉花種植區的分布特點。讀圖3-21,加深棉花沿尼羅河分布的印象。最後點明埃及長絨棉產量和出口量兩個世界之最。
2.讀圖3-21,從中找出埃及礦產資源的分布,特別是石油資源的分布特點,點明工業逐步成為埃及國民經濟的主要部門。
3.小結:尼羅河是埃及歷史的創造者,是現代經濟的財富之源。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成為撒哈拉大沙漠之中一條生機盎然的綠色走廊。
本節重點圖指導:
課後活動
第三節 俄 羅 斯 第 個教案 教學目標:
(一)藉助地圖,說出俄羅斯的地理位置(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領土組成特點(跨東西半球、亞歐兩洲)和首都(莫斯科)。
(二)根據地圖和資料,歸納俄羅斯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和各地區氣候差異的形成原因及特點。
(三)運用統計資料,聯系俄羅斯自然條件特點,說明該國開發西伯利亞的情況。
(四)收集資料,說明俄羅斯民族方面的概況。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共分6個小標題。「面積最大的國家」、「平原廣大」、「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豐富的資源」、「改革中的經濟」、「西伯利亞的開發」,分別介紹俄羅斯的地理位置和面積、地形特點、氣候特點、資源特點、經濟特點和區域開發方面的情況。
本節教材第一個標題為國家概況的介紹;第二、三、四個標題內容分別敘述和說明俄羅斯自然地理特徵的三個重要方面:「平原廣大」和「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為理解俄羅斯農產品和主要農業區分布提供了條件,「豐富的資源」為理解俄羅斯的經濟特點和開發西伯利亞作了說明;第五、六個標題內容闡述俄羅斯人文地理特徵,可以從中了解俄羅斯的工業、農業城市、港口分布特點及亞洲西伯利亞的開發情況。本節教材的編排結構是:
本節教材圖表系統提供3幅地圖:①圖3-22,說明俄羅斯周圍海洋,亞洲與歐洲部分比較,地形區分布及特點,河流與城市。②圖3-24,說明俄羅斯地勢地形與河流分布的關系,「東高西低、平原廣大」是其地形主要特徵。③圖3-26,說明俄羅斯主要礦種及產地,特別是石油、黃金、煤、有色金屬等礦產資源豐富,本圖淡化了礦產地的識記,強調礦產種類及其與工業基地分布的關系。
2幅景觀圖:一為反映宗教和建築特色的大教堂,一為貝加爾湖及湖畔的亞寒帶針葉林景觀。
2張統計表:①上揚斯克和莫斯科氣候資料分別表明俄羅斯東部西伯利亞受北極地區寒冷氣流影響,是北半球的寒極之一,降水較少;而西部東歐平原受大西洋影響,氣候較溫涼,降水較均勻,是溫和的大陸性氣候。②俄羅斯亞洲與歐洲部分地區差異對比則要求學生通過對比掌握其差異性,也暗示了開發西伯利亞的必要性。補充閱讀材料提供了俄羅斯民族方面的概況,為學生收集此方面的資料作了示例。
本節教材還說明了俄羅斯幾個方面的世界之最:①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②俄羅斯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大的國家;③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世界上淡水量最多的湖泊;4.俄羅斯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亞寒帶針葉林帶。
教學提綱(板書)
一、面積最大的國家
跨亞、歐兩大洲和東、西半球,領土1708萬平方千米
二、平原廣大
地勢東高西低,平原占 70%
三、溫涼的氣候
大陸性氣候明顯,東、西部差異大
四、豐富的資源
1.淡水資源(貝加爾湖)
2.森林資源(亞寒帶針葉林)
3.礦產資源(石油、黃金、有色金屬)
五、改革中的經濟
1.工業
工業區:歐洲部分、烏拉爾地區、西伯利亞地區
工業中心:莫斯科、聖彼得堡、新西伯利亞
2.農業
農業區分布於伏爾加河流域和頓河流域
3.城市和港口
首都莫斯科
港口:聖彼得堡(波羅的海)、符拉迪沃斯托克(太平洋)、摩爾曼斯克(北冰洋)
六、西伯利亞的開發
教學建議
新課導人:
方案①:出示圖 115「亞洲和歐洲的國家」,讓學生找出地跨亞、歐兩洲的國家,從中引出俄羅斯;
方案②:由俄羅斯與我國關系,如漫長國界線、鐵路交通、邊境貿易等引出俄羅斯;
方案③:根據近年新聞報道過的俄羅斯重大事件,整理成小故事,引出俄羅斯。如庫爾斯克號核潛艇失事及打撈,俄、美有關修改「反彈道導彈條約」的談判等等。
關於「面積最大的國家」部分,可考慮以下方案和步驟:
方案①:世界上有一個國家,她的面積是中國的1.8倍,比七大洲中的南極洲、歐洲、大洋洲還大,這個國家就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並可同時出示下列投影片:
此方案主要是從定量分析的角度了解俄羅斯是世界面積最大的國家。然後再從亞、歐洲際分界線和東、西半球分界線(160°E)掌握俄羅斯的位置。
方案②:1.讀圖3-22,找出:a.俄羅斯瀕臨的海洋;b俄羅斯陸上主要鄰國;C、亞、歐兩洲分界線中的烏拉爾山、烏拉爾河;d.東、西半球分界線中的東經 160度
2.由瀕臨海洋和陸上鄰國大致了解俄羅斯國界線范圍內疆域之遼闊,由兩條分界線了解俄羅斯跨兩大洲及跨東西半球。
3.小結:跨亞、歐兩大洲和跨東、西半球的俄羅斯總面積達1708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此方案主要是從定性分析的角度了解俄羅斯的面積和位置,其關鍵是三條界線,即俄羅斯國界線、烏拉爾山和烏拉爾河洲際分界線和160」E的東西半球分界線。
關於「平原廣大」部分,可考慮以下步驟:
1.讀圖3-22,找出四大地形區的分布位置:①東歐平原,②西西伯利亞平原,③中西伯利亞高原,④東西伯利亞山地。
2.找出上述四大地形區的大致分界線:⑤烏拉爾山、烏拉爾河,⑥葉尼塞河,⑦勒拿河。
3.葉尼塞河以西均為平原,以東為高原山地,平原面積佔俄羅斯領土的70%。歸納得出地形特點:平原廣大。
4.讀圖3-24,對照高程表,很容易看出其地勢特點:東高西低。
建議有條件的教師可將圖3-24,加註經度或標明河流(河谷)位置,讓學生據圖分析地形對河流分布的影響:西部平原廣大,河網密布;東部山高谷深,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關於「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部分,可考慮如下方案和步驟:
方案①:1.分析俄羅斯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兩大影響氣候的因素可知:俄羅斯溫帶大陸性氣候特徵明顯,冬季漫長寒冷,夏季短促溫涼。
2.分析俄羅斯東、西距離的長度,了解東部和西部氣候存在的差異。
3.分析上揚斯克和莫斯科的氣候資料,驗證東部和西部氣候差異的具體特徵。
此方案第一步和第二步屬於理論分析,可依據俄羅斯地圖進行;第三步為實踐證明,這樣有理有據,讓學生了解俄羅斯的氣候特點和差異。
方案②:採用多媒體或製作投影片教學。1.出示俄羅斯地形圖,設置經緯網,標明經緯度,讓學生計算得出:俄羅斯領土絕大部分位於北半球中高緯度(50°N~70°N),跨經度達170度(20°E~170°W),是世界上緯度最高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東西跨經度最大的國家。
2.出示七年級上冊的「世界氣候類型圖」,讓學生主要了解:溫帶大陸性氣候、極地苔原氣候、溫帶季風氣候等的分布。
3.出示上揚斯克、莫斯科兩地圖,出示其氣溫和降水各月分配表,讓學生分析上述兩地的氣候特點,進而得出東部和西部氣候的差異。
此方案由面到點的分析,由面可知俄羅斯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由點可知其東、西部氣候存在差異,有利於學生建立明確的空間概念。
關於「豐富的資源」部分,可參照下列步驟進行教學:
1.指明俄羅斯淡水資源豐富,河川徑流總量居世界第2位,而後由學生討論得出淡水資源豐富的原因。教師可從氣候特點、河流分布等方面加以指導。最後說明貝加爾湖是世界最深、淡水量最多的湖泊,淡水量可用以下數據說明:最深水深1620米,蓄水量23000億立方米,約佔世界河湖淡水量的1/5。
2.指明俄羅斯森林資源豐富。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亞寒帶針葉林帶。而後由學生討論得出森林資源豐富的原因。教師可從氣候特點、地形分布及歷史開發等方面加以指導。最後出示亞寒帶針葉林帶分布圖。
3.出示「俄羅斯主要礦產資源分布」圖,讓學生在地圖上找主要礦種(對礦產地不作要求),而後說明俄羅斯石油、黃金產量的世界排名及有色金屬礦的分布。
本部分淡水和森林資源採用追因法讓學生分析討論,明白「為什麼」,礦產資源則由分布入手,讓學生明白「怎麼樣」。
關於「改革中的經濟」部分,可分下列步驟講述:
工業方面:1.通過圖3-26和各種資源儲量、開采量等資料,學生歸納出俄羅斯的主要工業部門。
2.由資源分布人手,介紹其三大主要工業區:①歐洲部分的主體工業區;②烏拉爾工業區;③西伯利亞工業區。
3.由三大工業區找出三處工業中心:①莫斯科;②聖彼得堡;③新西伯利亞。
農業方面:1.由俄羅斯氣候和緯度位置人手,先講影響其農業分布的主要因素。
2.主要農業區分布在緯度相對較低、氣候較為溫和的東歐平原、伏爾加河流域和頓河流域。
3.說明俄羅斯的農產品種類。
城市與港口方面;根據地圖找出首都莫斯科的位置,由教師小結其城市職能。根據地圖,讓學生圍繞俄羅斯疆界找出其進出海洋的港口城市,再由教師加以具體說明東部、北部、西部的主要海港。
關於「西伯利亞的開發」部分,可注意以下要點:
①小結已學習俄羅斯的知識,填表對比其亞洲部分和歐洲部分的地區差異。②對此表格知識加以對比研究,讓學生認識到俄羅斯經濟的地區分布與其自然、人文因素分布的不平衡性以及人地關系在空間上存在矛盾。③具體指導西伯利亞的開發項目,如:西伯利亞大鐵路,貝阿鐵路、秋明油田、庫茲巴斯煤炭基地和新西伯利亞高科技園區等。
本節重點圖表指導:
①圖3-22:指導學生在圖上了解俄羅斯地理位置(經度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領土組成(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首都莫斯科;俄羅斯是歐洲國家的主要原因:歐洲部分集中全國四分之三的人口,歷史上一直是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地區,主要工業和首都也位於歐洲部分;俄羅斯的四大地形區: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主要河流及分布:歐洲部分的伏爾加河和頓河、亞洲部分的鄂畢河、葉尼塞河和勒拿河;俄羅斯的主要城市及分布。
②圖3-24:指導學生在剖面圖上相應位置標注東歐平原、烏拉爾山、西西伯利亞平原、葉尼塞河、中西伯利亞高原、勒拿河、東西伯利亞山地。或者由學生依據圖3—22畫出沿60°N線的剖面圖,然後觀察、分析其「東高西低、平原廣大」的地勢地形特點,再歸納這一特點對河流分布的影響。
③圖3-26:先指導學生找圖例,了解俄羅斯有哪些礦產;再根據教材講述其礦產儲量和開采量,也
㈡ 初中地理教案湘教版版七年級下冊第一節《亞洲於歐洲》教學設計
第一節 亞洲及歐洲教學設計
● 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亞洲及歐洲》是世界區域地理的第一節,也是大洲地理中最重要的一節。學習內容較多。因此,教學中注重教會學生利用地圖、數據、圖片等資料分析問題,並掌握分析大洲自然地理特徵方法。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意思。本節教材安排的特點是「學習亞洲,練習歐洲」,關於歐洲的地形特徵和氣候特徵,作為練習題,本節只要求了解,不要求掌握。關於「西歐氣候的成因」,作為練習題,本節只要求了解,不要求掌握。
●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初步認識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運用地圖說明亞洲和歐洲的經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2.通過標准時間和國際日期變更線的介紹,培養學生簡單的時區和日期換算能力。
3.通過分析亞洲氣候特徵,使學生掌握氣候特徵的分析方法,並在閱讀地圖和分析資料的基礎上總結出歐洲氣候的特點。
4.通過地形圖引導學生分析亞洲河流特徵,並找出亞洲境內著名的湖泊。讓學生從歐洲氣候和地形入手解釋歐洲河流特徵,了解歐洲著名的河流。
5.讀「亞歐人口分布圖」說明亞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學會閱讀亞歐政區圖。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生對地圖的閱讀,使學生學會從地圖上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
2.指導學生分析亞洲氣候復雜多樣的原因及表現,讓學生結合已學的氣候知識,分析並解答出有關歐洲氣候的思考題,從而培養學生的讀圖、歸納、對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熱愛我們所居住的大洲——亞洲的良好情感,激發學生的自豪感。
2.通過對國家和人口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
● 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學會運用地圖說出某地區的地理位置。
2.亞洲和歐洲的地理位置特點。
3.亞洲的地形特徵和氣候特徵。
(二)教學難點
1.學會簡單的時區和日期換算。
2.亞洲和歐洲的氣候及成因。
3.亞洲及歐洲河流特點的成因。
● 教學方法
復習引導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
● 教學媒體
地圖冊、多媒體課件。
● 課時安排
4課時。
㈢ 初中地理同步伴你學七年級下冊亞洲及歐洲答案
不會的題可以問我O(∩_∩)O~,但我沒答案。。。
㈣ 七年級下冊地理:俄羅斯亞洲部分和歐洲部分的地區差異
俄羅斯的人口主要集中在
歐洲部分,而礦產資源大多集中在亞洲部分且亞洲部分面積遠遠超過歐洲部分,俄羅斯歐洲部分經濟十分發達,而亞洲部分相對較弱。望採納多謝
㈤ 求2017地理績優學案答案 【備註:除了答案,我什麼都不想聽】
篇一:七年級地理學案及測試卷答案
xt">第一章 烏拉爾河 第二課時
第一節
第一課時A B
D
A
B
B
7.(1)
歐洲 非洲 北美洲 大洋洲(2)烏拉爾山
太平洋
青藏 蒙古華北平原
東南
裏海 大高加索 C
B
C
黑海 土耳其 A
B
C
蘇伊士白令 (3)北冰洋 印度洋 C
C
8.青藏
喜馬拉雅
裏海 死海 9。伊朗
中西伯利亞 第三課時
C
帕米爾 C
B
喜馬拉雅 C
D
昆侖山 C
B
天山 阿爾泰山 西西伯利亞 印度河平原 東北平原 D
A
A
11.冬 夏
西北 西伯利亞
寒冷乾燥
印度洋、太平洋 降水豐富 亞歐大陸 太平洋海洋12.(1)溫帶大陸性氣候 中部 西部 (2)季風 溫帶氣候 亞熱帶
熱帶 地處世界上最大的大陸東部,瀕臨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海陸差異顯著 第四課時
D A B A B B D 8.(1)黃河 古代中國 印度河 古代印度 兩河 古巴比倫 (2)阿拉伯 古印度
第二節 第一課時1.B 2.D 3.C 4.A 5.D 6.B 7.A8.9(1)①歐 ②亞 ③大西 ④印度 ⑤幾內亞 ⑥地中海 ⑦尼羅河 ⑧維多利亞 ⑨坦噶尼喀 ⑩馬達加斯加(2)A.東非大 B.剛果 C.東非 D.南非 E.衣索比亞 F.乞力馬扎羅山 G.撒哈拉(3)地形以高原為主,東南高,西北低
第二課時1.C 2.D 3.D 4.B 5.A 6.A 7.D 8.B 9.D 10.(1)A.熱帶雨林 B.熱帶草原 C.熱帶沙漠 D.地中海(2)氣候類型以赤道為中心,南北對稱分布,赤道橫貫非洲中部(3)這里地勢高 (4)B 第三節
第一課時 1.A2.C3.B4.A5.A6.C7.D8.D9.C10C.11.B12D13.C14.A
15.A16B.17.(1)太平洋 大西洋 加勒比海 巴拿馬運河 墨西哥灣麥哲倫海峽 (2)巴西亞馬孫 西印度 阿空加瓜山 第二課時 1.A2.C3.D4.D5.D6.B 第二章
第一節
第一課時
B C B C D A C 8.(1)印度洋 (2)對流雨 (3)西雙版納 (4)東盟
(5)因為日本的石油都必須從西亞進口,而馬六甲海峽鏈接印度洋和太平洋,地處此咽喉要道。
A
A
B
B
C
C
A
D
9.(1)3
瀾滄江
第二課時 亞歐板塊
南海 (2)山河相間,從列分布
太平洋 (3)高溫多雨,適宜種植水稻;當地居民以稻米為主食;人口稠密,勞動力充足 (4)B (5)C C
(2)泰國、緬甸 越南 (3)石油、錫 BCA B
加爾各答
(3)C
B
(4)孟馬
孟馬
7.孟加拉國 巴基斯坦
馬來西亞 阿拉伯海
印度尼西亞 孟加拉灣
恆河 印度河
10.(1)天然橡膠、油棕、椰子 第二節 斯里蘭卡 第二課時
第一課時 印度半島
B
A
喜馬拉雅
A C A B D D C 8.(1)略 (2)新德里 孟馬
第三節 第一課時1.C 2.B 3.D 4.A 5.C 6.B 7.(1)A.阿拉伯海 B.紅海 C.地中海 D.黑海 E.裏海 ① 亞 ② 歐 ③ 非 (2)大高加索 蘇伊士 亞(3)熱帶沙漠 死海湖面
第二課時1.B 2.C 3.D 4.C 5.D 6.B 7.(1)西亞 波斯灣 (2)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印度洋、馬六甲海峽、 太平洋、日本 (3)A.波斯霍、爾木茲海峽、印度洋、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西歐和美國 B.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歐和美國(4)B
第四節 1.B 2.D 3.A 4.D 5.B 6.D 7.A 8.B 9.(1)A. 英國 B.瑞典 C.芬蘭 D.德國 F. 法國 H.西班牙 (2)英吉利海峽 直布羅陀海峽 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乾燥
第五節.1.C 2.A 3.B 4.C 5.C 6.C 7.B8.B 9.D 10.B 11D、 11?大西洋 印度洋 太平洋 大洋洲 南美洲 ?長城中山 東半球 ?略 ?南極洲自然資源豐富,有豐富的淡水、礦產、生物、科研等資源 ?南極洲是南半球唯一的中間基地 第三章 第二課時 第二節 蘇伊士運河 第三節
第一課時1.B 2.D 3.C 4.C 5.B 6.D 7.B 8.C 9.D 10.D 11.(1)A.鄂畢 B.葉尼塞 C.勒拿 D.波羅的 E.里 F.第一節 和服 C
第一課時 C
D
B B
C
尼羅河
開羅 亞歷山大
東京 櫻花 富士山
A C B B A B C B B B A D D 14.亞洲地中海紅海 西奈半島
太平 G.貝加爾 H.烏拉爾 I.伏爾加 J.大高加索 K.北冰洋 (2)東歐平原 東西伯利亞山地 (3)俄羅斯大部分地處北溫帶、中高緯度,冬季漫長寒冷,河流的結冰期長,因此,俄羅斯大部分河流的航運價值不高。 (4)西伯利亞北部多是多年凍土,酷寒、人跡罕至,環境惡劣,在那修鐵路,一則工程難度大,危險性高,凍土更是威脅到鐵路路基;二則人煙稀少,幾乎沒有
什麼大的聚落,更別說城鎮了,因而鐵路的輻射帶動作用體現不出來。亞洲部分鐵路分布稀疏,且沿南部山區修建,因為雖然亞洲南部多山,但由於氣候較溫濕及距離周邊鄰國較近的原因,西伯利亞大鐵路(亞歐大陸橋)建在此更利於發展經濟。(言之有理即可)
第二課時1.D 2.C 3.A 4.D 5.D 6.D 7.B 8.B 9(1)聖彼得堡 (2)莫斯科 庫爾斯克 (3)石油、鋼鐵、機械 庫茲巴斯 (4)向東發展 礦產 能源 (5)輕 10(1)烏拉爾山脈 (2)摩爾曼斯克 北大西洋暖流 巴倫支(3)符拉迪沃斯托克 海參崴 日本 溫帶季風(4)聖彼得堡 波羅的海 二 (5)西西伯利亞 鄂畢 額爾齊斯河 (6)中西伯利亞 貝加爾 (7)哈薩克 (8)莫斯科 (9)東歐 小麥
第四節 1.B 2.C 3.D 4.C 5.D 6.D 7.A 8.C 9(1)A.英吉利海峽 B.比斯開灣 C.地中海 D.塞納河E.馬賽 F. 巴黎 (2)東南高 西北低 (3)巴黎盆地 溫帶海洋性 地中海沿岸 地中海(4)法國地中海沿岸,夏季氣溫高,降水少,在植物生長的季節,光照非常的充足。因此,這里種植的葡萄質地優良,糖分含量高,為葡萄酒釀造提供了優質原料。優質的原料,加上獨特的生產工藝,悠久的生產歷史,使法國葡萄酒行銷世界各地。(5)埃菲爾鐵塔、凱旋門、巴黎聖母院、羅浮宮、凡爾賽宮等 10(1)①(2)②(3) ⑤(4)④ (5)③ 第五節
第一課時:1.A 2.D 3.C 4.B 5.B 6.C 7.D 8.D 9.C 10.D 11.(1)加拿大 墨西哥 太平洋 大西洋
密西西比河 聖勞倫斯河 蘇必利爾湖 (2)乳畜帶 玉米帶 混合農業區 棉花帶 亞熱帶作物帶 小麥區
畜牧和灌溉農業區 小麥和林牧業區 (3)自然 專業 (4)這里是美國最大的工業區,人口眾多,約佔全國人口的一半以上,對乳、肉、禽、蛋的需求量大
第二課時 1.D 2.B 3.D 4.B 5.A 6.B 7.C 8.D 9.A 10.C 11.(1)略 (2)華盛頓 休斯敦 芝加哥 洛杉磯 第六節
第一課時1.B2.C3.B4.C5.B6.D7.C8.D9.A 10、(1)巴西拉丁美洲 大西洋 太平洋洋 亞馬孫河 赤道
南回歸線11、CBGHAFED
第二課時1.B 2.A 3.C 4.A 5.B 6.D 7.?太平洋 大西洋 亞馬孫河 ?亞馬孫 熱帶雨林 巴西 熱帶草原
?巴西利亞 C 聖保羅 E ?巴拉圭 伊泰普?E A?咖啡 甘蔗 香蕉 劍麻?流經熱帶雨林氣候區,降水 豐富?提供了佔世界上20%的氧氣 環境惡化,物種減少等 第七節
第一課時1.D 2.A 3.C 4.A 5.B 6.D 7.(1)印度洋太平洋 塔斯馬尼亞島大分水嶺 墨累河 悉尼 墨爾本
堪培拉(2)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3)澳大利亞大陸地勢低平,平均海拔僅300米,是世界上地勢起伏最和緩的大陸。分為三大地形區,東部:大分水嶺為主的山地;中部:澳大利亞大盆地為主的平原;西部:寬廣平坦的高原。 第二課時:1.C 2.C 3.C 4.C 5.A 6.D 7.B
第一單元測試卷 一。CBDAD DCCBD BCDDA CADCC BADAB 熱帶沙漠
溫帶海洋性
(2)略
二。1.(1)溫帶大陸性 溫帶季風
亞熱帶季風 高山高原
(3)大陸性 季風性 (4)熱帶沙漠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稀少
C(5)略 (6)略
2(1)幾內亞灣 馬達加斯加 地中海 阿特拉斯 (2)熱帶沙漠 熱帶雨林 熱帶草原 (3)K (7)略
3.(1)西西伯利亞 蒙古高原 青藏高原 湄公河 黃河 長江 (2)高原山地 中部高,四周低
B--⑤ C--④ D--① E--②
發源於中部,呈放射狀向四周 4.A--③
第二單元測試題
1.C. 2.A.3.C. 4.C 5.D 6.A 7.C 8.D 9.D 10.C 11.D 12.B 13.D 14.C 15.D 16.A 17.B 18.C 19.D 20.B 21.C 22.C 23.B 24.C 25.C 26.D27(1)A.印度尼西亞 B.馬來西亞 C.新加坡 D.泰國 (2)寮國(3)天然橡膠 泰國熱帶雨林 印度尼西亞 東盟28.(1)A.印度 B.巴基斯坦 (2)①孟加拉灣②阿拉伯海 (3)D (4)A (5)B (6)C (7)A 29.(1)發達 歐盟(2)平原 阿爾卑斯山脈 (3)溫帶海洋 地中海 農牧業 (4)游峽灣風光,可觀午夜太陽水城威尼斯及羅馬古斗獸場 30.(1)D (2)B(3)A (4)炎熱乾燥 31.(1)伊拉克 沙烏地阿拉伯 (2)兩河 (美索不達米亞) 灌溉 (3)霍爾木茲海峽 (4)波斯灣日本
第三單元測試卷 一。DCABD BBBAC ACBBC DDCAC ABCDC 二。26.(1)北海道 四國 日本海(2)太平洋 瀨戶內海 海運方便
本州 東京 橫濱 大阪 太平洋
非洲 (2)蘇伊士
黑海
紅海
(3)進口原材料,出口產品 27.(1)亞洲
地中海(3)尼羅河 長絨棉 尼羅河 28.(1)太平洋 波羅的海 北冰洋 貝加爾湖 伏爾加胡 東歐平原 (2)莫斯科 弗拉迪沃斯托克 摩爾曼斯克 (4)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 摩爾曼斯克 29.(1)畜牧和灌溉農業 乳畜帶 玉米帶 小麥區 30.(1)熱帶草原 熱帶沙漠 (3)堪培拉 悉尼 墨爾本
(4)略
秋明油田
庫茲巴斯
地中海 熱帶雨林 (2)略
期中測試卷 一 CBCDA DDDCC CADCBDCACD 二 1、(1)印度洋太平洋(2)亞洲大洋洲非洲
(3)馬六甲海峽 (4)西亞(中東地區)日本 (5) 霍爾木茲海峽 —阿拉伯海—紅海—蘇伊土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 2、(1)南海 印度洋馬六甲海峽 中南半島 馬來群島 (2)地處三大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故多火
山與地震 (3)熱帶雨林氣候亞馬孫平原(4)廣東福建 鄭和下西洋 3、 (1)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2)南美洲非洲(3) 長城站 中山站中山站 (4) 西北東南(5) 煤礦鐵礦4、(1)巴爾干半島 伊比利亞半島 英國 德國 (2)北大西洋暖流溫帶海洋性氣候(3)阿爾卑斯山脈(4)歐盟(5)瑞士 德國
法國 荷蘭奧地利 5 ? 7月 西南風雨季 洪澇 ? 印度河 喜馬拉雅山脈 巴基斯坦阿拉伯 ? 北部受到高大山脈(喜馬拉雅山脈)的阻擋作用
篇二:七年級地理下冊導學案答案2015.2.9
="txt">第六章第一節亞洲與歐洲 第一課時
【自主學習】
一、亞洲和歐洲的地理位置
1.七大洲面積由大到小: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亞歐的分界線: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2.「歐羅巴」意為西方日落之地;「亞細亞」意為東方日出之地;
「亞歐大陸」亞洲和歐洲的大地連為一體,也稱歐亞大陸
3.參照地圖對比學習亞洲、歐洲的地理位置: ①半球位置:亞洲主要位於北半球、東半球;歐洲主要位於東半球、全部位於北半球 ②緯度位置:亞洲北部深入北極圈內,南部伸到赤道以南;歐洲北部深入北極圈,大部分位於中緯度范圍內。
③海陸位置:略
*看圖思考:亞洲南部的三大半島: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中南半島;
歐洲南部的三大半島:伊比利亞半島、巴爾干半島、亞平寧半島。
二、亞洲、歐洲的地形特徵
1.亞洲的地形特徵:一是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二是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三是地勢中部高,四周低。歐洲的地形特徵一是地形以 平原為主,是平均海拔最低
的一洲;二是地勢中間低,南北高,山地分布於南北兩側 ;三是冰川地形廣布。
2.略
【合作探究一】
三、亞洲的氣候特徵及成因
提示:1.氣候復雜多樣(地跨寒、溫、熱三帶,地形復雜多樣造成);
2.大陸性特徵顯著(亞洲面積廣,各地距海遠近不同,年降水量差異大);
3.季風氣候最典型最強盛(背靠最大大陸,瀕臨最大大洋,海陸差異顯著)。
【合作探究二】
四、歐洲的氣候特徵及成因
提示:1.以溫帶大陸性氣候面積最大(亞歐大陸面積廣,歐洲中西部受海洋影響漸小);
2.海洋性特徵顯著(起決定性作用的是西風和洋流);
3.以地中海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最廣、最為典型。(分別位於北緯30°-40°, 40°-60°的大陸西岸------)。
提示:對歐洲形成顯著的海洋性氣候起重要作用的因素:
1..緯度因素,北緯40°-60°之間,盛行西風 2.海陸分布:西鄰大西洋
3.地形地勢:中部平原,南北山脈東西走向 4.洋流:北大西洋暖流經過,使沿海增溫濕潤
提示:簡要說出亞歐大陸自西向東在氣溫和降水方面的差異:
氣溫年較差「小--大--小」(由沿海向內陸氣溫年較差漸大)
降水量「多--少--多」(由沿海向內陸降水量漸少)
【拓展延伸】
1.提示:義大利是地中海氣候,冬季多雨;我國東南部屬於亞熱帶季風和亞熱帶濕潤氣候,夏季多雨。
2. 提示:亞洲大陸內部距海洋太遠,水汽難以到達,形成大面積沙漠氣候。
【鞏固練習】
1-5 A B B D C 6.B
7. 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烏拉爾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土耳其海峽、白令海峽;蘇伊士運河;
印度洋、太平洋;青藏高原;西西伯利亞平原
(2)阿拉伯半島;日本; 非洲(3)
熱帶沙漠氣候;熱帶季風氣候
8、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地中海氣候;極地氣候(苔原氣候);溫帶季風氣候;熱帶雨林氣候
(2)溫帶大陸性氣候;熱帶雨林氣候;地勢高(海拔高);高山高原氣候
(3)溫帶海洋性氣候;熱帶沙漠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和亞熱帶濕潤氣候
(4)夏季暖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9、讀下圖(亞洲大陸沿北緯30度地形剖面圖),回答下列問題:
(1)珠穆朗瑪峰;死海;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東海
(2)8844(或8844.43);-415;9259 (或9259.43)
(3)巴基斯坦;印度 (4)長江;長江中下游平原 (3)中部高,四周低
10、(1)①極地氣候(苔原氣候);④亞熱帶季風和亞熱帶濕潤氣候;⑤熱帶季風氣候;
(2)B(3)C
第六章第一節亞洲與歐洲
第二課時 【自主學習】
五、亞洲河網分布主要特點:詳參課本內容
【合作探究一】
提示:歐洲河流的特徵:一是受平原地形影響,河網稠密,水流平緩;二是受海陸輪廓影響,河流短小;受海洋性氣候影響,水量豐富,流量季節變化小,航運價值高。
【拓展延伸】 *歐洲最長的河流是伏爾加河 ,世界上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 ,歐洲的「黃金水道」是萊茵河。亞洲最長河流長江,流經國家最多的是湄公河。(流經國家參地圖冊) 六、【自主學習】
1.亞洲人口超過一億的國家: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巴基斯坦、孟加拉國、菲律賓等七個國家。
2.亞洲的東部和南部人口稠密(地形以平原為主,土壤肥沃,氣候溫和濕潤,交通便利);歐洲的西部人口稠密(地形以平原為主,土壤肥沃,氣候溫和濕潤,交通便利)。
3.歐洲面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是俄羅斯。
4.亞洲的人口問題:一是數量多,增長快;二是資源緊張;人口湧入城市,問題突出。 歐洲的人口問題: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等。
【合作探究二】
提示:亞歐大陸北部和亞洲西部人口稀疏的原因:亞歐大陸北部緯度高,氣候寒冷;亞洲西部氣候乾旱,降水少,自然條件較差。
【拓展延伸】
提示:亞洲東部及南部人口稠密地區種植水稻的有利條件:一是位於中低緯度,光照充足;二是多為熱帶季風、亞熱帶季風、熱帶雨林氣候,降水豐富;三是眾多大河注入印度洋、太平洋,多沖積平原,土壤肥沃。
【鞏固練習】
1-5 B B A B D6-10 B A D D B 11.C
12.(1)斯堪的納維亞;多瑙; 直布羅陀; 阿爾卑斯;
(2)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一年內降水均勻
(3)距離海洋越遠,大陸性越強(或者海洋性越弱)(意思表述正確即可)
(4)主要流經平原區,水流平穩;降水充沛,水量豐富,冬季河流不結冰。
《學會換算不同地區的時間》導學案 答案
合作探究:
1、東、西12區,180°經線
2、北京時間:東八區的區時,不是,120°E的地方時
3、日界線:為了避免日期的混亂,國際上規定,大致以180°經線作為地球上「今天」與「昨天」的分界線,這就是國際日期變更線,簡稱「日界線」。
東12區 ,西12區
4、不完全。為了方便180°經線附近的居民生活,國際日期變更線避開陸地從海洋上穿過。
3種情況(見鞏固訓練:選擇題7)
達標測試
一、1、A 2、D 3、D 4、C 5、A 6、C 7、B 8、C
二、1、7月28日4時12分
2、南極洲、北冰洋
三、1、福建、7點、22點
2、乙的出生日期是2005年5月1日
乙大
第六章第二節非洲
第一課時
一、1、磷酸鹽、石油、黃金、銅、鋁土、鉻鐵礦、多、豐富
2、咖啡、棗椰、油棕, 剛果盆地,桃花心木、檀木、花梨木,熱帶草原
3、河馬、角馬、斑馬
二、1、7、49, 二,首
2、農業,玉米,咖啡、可可、花生、棉花、棕櫚油、劍麻
合作探究:1、土地荒漠化,經濟發展速度慢,實行計劃生育
2、長期的殖民統治,單一的商品經濟
獨立試航:1、B 2、 C 3、 D 4、B 5、 B6、D
7、 D8、C 9、C
10、 (1、)豐富、黃金、金剛石
(2)南非,扎伊爾、幾內亞、尚比亞
(3)熱帶,咖啡、可可
第六章第二節非洲 第二課時
1(1)20、(2)稀疏(3)撒哈拉、炎熱
合作探究:非洲大部分領土在南北回歸線之間
2(1)多、撒哈拉、少、西、少
(2)不均衡(3)緯線、海岸線、乾旱區面積廣大
3(1)熱帶雨林、熱帶草原、熱帶沙漠、地中海
(2)熱帶草原、大、剛果盆地
(3)帶、赤道、南北
二、略
獨立試航:1、A 2、A 3、D 4、C 5、D 6、D7、A 8、B
9、(1)東非、剛果
(2)熱帶草原、熱帶雨林、海拔不同
10、光照充足、熱量充足,有利於熱帶作物的生長。但蒸發旺盛,乾旱區面積廣大,對農業發展不利
第六章第三節 美洲
第一課時
合作探究:
1 相同點:西部都是高大的山脈。
不同點:北美洲東部平原高原東西排列,南北延伸,
南美洲東部平原高原南北相間排列,東西延伸。
2.南美洲大部分地處熱帶,很多地區氣候炎熱,不適合居住,而高山高原地區地 勢高,氣溫較低,氣候適宜。
拓展提升
北美洲中部是縱貫南北的廣闊大平原,地勢低平,使得北冰洋南下的冷氣流暢通無阻。
【鞏固練習】
1-5.A D C A B 6-10 D B B D B 11-15 D A C A A 16-20 B C D B A 21-24.D D B D
25.(1)太平洋大西洋 墨西哥灣 格陵蘭島 白令海峽落基山脈 阿巴拉契亞山脈美國 英語 加拿大西印度群島
(2)略
26.(1)熱帶濕潤
(2)加勒比海 太平洋 大西洋 麥哲倫海峽 安第斯山脈巴西 亞馬孫 巴拿馬亞馬孫河 (3) 熱帶草原 熱帶雨林 (4)大西洋
篇三: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學案
txt">自我檢測:(見學習與評價)
第六章 第2節 人文環境(共2課時,第1課時)
一、學習目標:
1、閱讀統計圖表,說明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2、人口過多所帶來的資源和環境等問題。
3、了解亞洲多種多樣的地域文化特點,學會分析不同地域文化產生的自然環境背景。
第六章 第二節 人文環境 (共2課時,第2課時)
一、學習目標
1、閱讀地理圖表及分析數據,了解亞洲各國家間經濟發展的差異及原因。
2、了解三類產業的劃分及在不同國家中所佔的比重。
三、自我檢測
第七章 第一節 日本(第一課時)
一、學習目標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領土范圍和主要的組成部分。
2.據圖分析日本地形特點及其對日本經濟發展的影響。
3.指出日本特有的自然地理現象和突出的自然災害,並簡單說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