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整體性和差異性是必修幾
Ⅰ 以高中必修1第四單元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為例,說明學情分析對地理教學目標設計的意義
教材的第二、三、四章分別從各自的角度介紹了自然地理環境的幾個要素——大氣、水、地貌。本章內容在於向學生揭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互相影響、互相滲透、互相制約的,從而構成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是相對的,而差異性是絕對的。自然地理環境在一定方向上發生分化,形成了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差異。本章的理論性較強,教學時應選取相應的圖片或錄像等直觀地向學生展示地理環境,使學生產生充分的感性認識,並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通過學習,應使學生理解地理環境整體性的內涵和陸地環境地域分異的規律。通過本章內容的學習,還應使學生建立動態的、聯系的、立體的分析問題的思維方式。
課時安排:共5課時
第一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2
課時第二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2
課時問題研究 如何看待我國西北地區引進歐洲冷季型草坪
1課時
第一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從容說課
要使學生理解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就要先讓學生了解地理環境的復雜性。教學中可通過一段錄像來引出這一問題,選取的地區應具有典型性和鮮明性(如西雙版納或內蒙古草原),引導學生分析景觀錄像中各地理要素之間是如何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原因就是地理要素間不是簡單的匯集,而是各要素間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通過教材P93活動,以生物為例,說明地理環境的要素通過與其他的要素之間進行物質與能量的交換改變了其他要素的性質,從而改變了自然地理環境的性質。在理解了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之後,又從三個方面詮釋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地理要素的變化會「牽一發而動全身」。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使學生懂得在利用自然的過程中,不能把地理要素彼此割裂開來,而應充分認識到各要素之間的密切聯系,統籌考慮,避免不合理的利用給生態帶來不良的後果。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基本內涵。
2.了解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表現。
3.使學生樹立普遍聯系的觀點,在利用和改造自然中要充分考慮各地理要素的關系,避免牽一發而動全身。
過程與方法
1.探究與活動,理解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2.利用景觀圖片分析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幫助學生樹立事物是普遍聯系的思想,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統籌考慮。
教學重點
1.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原因。
2.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新功能。
3.自然地理環境的演化過程具有統一性。
4.自然地理環境要素會「牽一發而動全身」。
教學難點
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
課時安排
2課時
Ⅱ 第五章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在人教版教材
網上有很多................ 《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教學設計 一、內容分析1.設計思路這段內容要講清楚專的兩個核心概念是「差屬異的空間尺度」和「差異的變化規律」。教材內容也圍繞這兩個概念展開。不同區域的地理環境,無論在自然地理過程上,還是在自然地理特徵上,都存在著顯著的空間(地域)差異。而空間差異有不同的尺度,正像教材中講的那樣,海陸差異是全球性的地域分異,陸地上的自然帶是相對較小尺度的地域分異。還有更小尺度的區域差異。從哲學的角度看,差異是絕對的,而統一是相對的。建立這個概念極為重要,因為它能夠幫助我們更加科學地分析地理問題。例如區域比較是地理學習中常用的方法,然而選擇比較的區域,在空間尺度上要有可比性。
Ⅲ 什麼是地理結構的整體性和差異性
理解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第一,組成自然地理環境內的各個要素並不是彼此孤容立的,而是作為整體的一部分而發展變化的.各個要素通過特殊的網路關系形成自然地理環境的結構特徵,作為系統有機聯系的反映,各個要素亞系統都從屬於自然環境系統本身,各個要素在特徵上保持協調一致,並與總體特徵相統一.第二,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是通過系統內部物質、能量和信息的運動而得以表現的,某一自然要素的變化必然導致其他要素以至整體環境狀態的變化.例如,濫伐森林、植樹種草對自然地理環境會帶來不同的影響.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是相對的,差異性卻是絕對的.一方面,不可能找到兩個自然狀況完全相同的區域;另一方面,再小的區域,其內部仍然存在著差異.所以,區域才可以一直逐級劃分下去.因為各個自然要素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它們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自然地理環境在地域分異上也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地域分異規律是研究特定區域自然現象以及利用和改造自然環境的基礎和依據,它是建立在理想條件下的理想模式.
Ⅳ 第五章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在人教版教材中的地位
你是指整個高中還是只是在必修一中的地位?
必修一總共才五章,怎麼都考專的到;屬
整個高中的話,一般會結合整個自然地理出一道大題或者一道選擇,選擇有時候會單出,大題目一般只是一小問。地位算是不高吧,一般出的都不難,出的都蠻淺的。
必修一中的話,最重要的是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氣,大氣環流那章;第五章的地位不高不低,整體性只要弄明白黃土高原和東北森林的案例,差異性要弄明白陸地自然帶分布那張圖,還有能判斷3個分異規律。
Ⅳ 高中必修一地理的章節順序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節 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節 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第三節 地球的運版動 第四節 地球的圈層結構權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氣 第一節 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 第二節 氣壓帶和風帶 第三節 常見天氣系統 第四節 全球氣候變化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節 自然界的水循環 第二節 大規模的海水運動 第三節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第四章 地表形態的塑造 第一節 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 第二節 山地的形成 第三節 河流地貌的發育 第五章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 第一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第二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Ⅵ 地理的整體性與差異性怎麼區別
傳說中我們的地理復習講義上是這么寫的。。。1.地理環境的整體性(1)概念:陸地環境各要版素相互權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自然要素包括大氣,水文,土壤,生物,地貌等)(2)表現:各要素作為整體的一部分發展變化著 某一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其他要素甚至整個環境狀態的改變2.地域分異(1)結果:陸地不同地區,由於緯度和海陸位置的不同,熱量、水分組合不同,植被和土壤類型發生變化,形成具有一定寬度、呈帶狀分布的陸地自然帶。(2)分異規律:地帶性和非地帶性 地帶性的分異規律:緯度地帶性,經度地帶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 陸地環境因海陸分布、地形起伏等影響具有非地帶性分布現象 好歹我也是我們學校史地組合第一吧。。大不了你直接把我的講義借過去抄。。。
Ⅶ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的內容是什麼
地理環境,通常是指環繞人類社會的自然界,又稱自然環境或自然地理環境。它是由地貌、氣候、水文、植被、土壤和動物界等要素組成。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是指地理環境各組成要素和各組成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性。它們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從而形成一個整體,這一要素影響另外要素,這一部分影響另一部分。如赤道附近的低平地區,由於獲得的太陽熱最多,形成高溫多雨氣候,從而為熱帶植物的生長創造了有利的條件,而多樣的植物和豐富的果實,又為多種多樣的動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來源。這種組成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就構成赤道低平地區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又如南美洲安第斯山東西兩側同緯度地區地理環境有明顯差異,這一整體乃是由於安第斯山這個要素起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作為整體性的地理環境,它的各個地區的形態和結構並不相同,總是有規律地因地而異,通常表現為地帶性差異和非地帶性差異。
(1)地帶性差異主要指陸地上的自然帶,沿緯線方向成一定寬度延伸,並按南北方向更替的帶狀規律性。地帶性差異的成因,主要是由於地球是一個橢球體,太陽輻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均勻,產生了沿緯向分布的熱量帶。熱量分布的地帶性,影響著水分的分布,各個地帶不同的熱量和水分條件,又形成不同的氣候特徵。在地球上的氣壓帶和風帶的影響下,氣候也是按地帶分布的。氣候影響植物,而植物與動物又有密切關系,因此,不同的氣候帶就有不同的植物帶和相應的動物界。這樣,在整個大陸上形成一系列按緯向分布、南北更替、各個地理要素相互聯系的自然帶。
(2)然而在世界大陸上,很少能找到整齊地按照地帶性因素形成並分布的地理環境,它們在地形、海陸分布、洋流等非地帶性因素的影響下,改變了自然帶東西方向水平分布的規律,而表現為垂直地帶性或經向地帶性的分布和呈地方性分布。這種差異,不是因緯度高低而產生的,故叫非地帶性差異。
經向地帶性是非緯向地帶性的一種表現,是指自然地理現象近於南北延伸、東西更替的帶狀分布規律。由於海陸分布、洋流、山脈南北走向等造成的大氣濕度、降水等因素自海洋向內陸遞變,從而引起的自然地理特徵東西變異。垂直地帶性,一般指高山地區自然地理現象隨著高度而遞變的規律性。
Ⅷ 高一地理第5章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重要知識點
第五章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1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一、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含義:各地理要素之間的關系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1.組成環境的各個要素,總是力求整體的一致性:2.某一要素發生變化,會引起其它要素甚至整體發生相應改變:二、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表現:1.地理要素間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水循環、岩石圈物質循環、生物循環2、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新功能:(1)生產功能:指自然環境具有合成有機物的能力 生產功能的實現主要依賴於光合作用,屬於自然環境的整體功能(2)平衡功能: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過物質和能量交換,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 質保持穩定的功能 需要依靠多個地理要素共同完成,即單一地理要素不具備平衡功能3、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 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是由多個地理要素變化共同組成的4、地理要素的變化會「牽一發而動全身」: 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其他要素及整個地理環境狀態的相應改變 §2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一、自然地理環境差異性的空間尺度:全球性差異、局部性差異二、陸地自然帶的差異性: 1、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1)主要以熱量變化為基礎(2)自然帶由赤道向兩極呈現南北方向有規律的更替(3)低緯、高緯地區最明顯2、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1)主要以水分變化為基礎(2)自然帶由沿海向內陸呈現東西方向有規律的更替(3)中緯地區最明顯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規律:(1)以水分和熱量共同變化為基礎(水熱變化)(2)自然帶由山麓到山頂呈現垂直方向有規律的更替(3)高差較大的山區比較明顯 山地所在緯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帶數目越多,垂直帶譜越完整
Ⅸ 高中自然地理中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的概念是誰提出的
你是指整個高中還是只是在必修一中的地位? 必修一總共才五章,怎麼版都考的到; 整個高權中的話,一般會結合整個自然地理出一道大題或者一道選擇,選擇有時候會單出,大題目一般只是一小問。地位算是不高吧,一般出的都不難,出的都蠻淺的。 必修一第五章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在人教版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