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地理學霸速記內容
❶ 七年級上冊地理復習內容
一、地球和地圖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個球體。
②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4萬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
2.緯線和經線
①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水平著的,以赤道為分界線,分為北、南半球。(我國北半球,也在南半球)
緯線是不等長的,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②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經線是等長的。
3.緯度和經度
①緯度的變化規律:由赤道(0°緯線)向南、北兩極遞增。最大的緯度是90度,在南極、北極。
②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表示。
③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經度的變化規律:由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西、向東遞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的經度叫西經,用「W」表示。
⑥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160°E組成的經線圈。
20°W以西到160°E屬於西半球(大於20°W或大於160°E)
20°W以東到160°E屬於東半球(小於20°W或小於160°E)
4.地球的運動
①
地球運動 :自轉 /公轉
繞什麼轉 :地軸 /太陽
方向 :自西向東 /自西向東
周期 : 約24小時 /一年
產生的自然現象 : 晝夜交替/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與南半球的季節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帶的劃分:北寒帶(66.5°N--90°N)、北溫帶(23.5°N--66.5°N)、熱帶(23.5°N--23.5°S)、南溫帶(23.5°S--66.5°S)、南寒帶(66.5°S--90°S)
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 熱帶:有陽光直射現象
溫帶:既無陽光直射現象,又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變化明顯
④低緯:0°--30°;中緯:30°--60°;高緯:60°--90°
⑤自西向東撥動地球儀,從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逆時針方向轉;從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順時針方向轉。
5.地圖
①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②比例尺類型:線段比例尺、數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斷: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範圍小,表示內容詳(如東台市地圖)
小比例尺,表示範圍大,表示內容略(如江蘇省地圖)
⑤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稱為海拔。將海拔高度相等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用等高線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陸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極周圍卻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極周圍卻是一塊陸地(南極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陸地。
3.半島是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峽是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
4.七大洲:亞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極洲 歐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陸變遷的原因: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人類活動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
6.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假說。
7.20世紀60年代,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
8.六大板塊示意圖參看課本第37頁。
9.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帶。
三、天氣與氣候(P42)
1.天氣有兩個重要特點:天氣反映一個地方短時間里的大氣狀況;同一時刻,不是地方的天氣可能差別很大。
2.風向及風力參見課本第45頁圖3.4。
3.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②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從赤道向兩極,氣溫逐漸降低。
④據觀測,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⑤用等溫線圖表示氣溫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②由赤道往兩極,總的趨勢是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③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④在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較少,沿海地區降水較多。
⑤用等降水量線圖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況。
⑥世界「雨極」——乞拉朋齊;世界「干極」——阿塔卡馬沙漠。
⑦通常情況下,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氣候
①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
②世界氣候分布圖參見課本第58頁。
③赤道附近(熱帶雨林氣候);兩極地區(寒帶氣候);回歸線附近的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熱帶沙漠氣候);中緯度內陸地區(溫帶大陸性氣候)。
④熱帶雨林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多雨;地中海氣候特點:高溫時期少雨,低溫時期多雨。
⑤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也是影響氣溫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圖冊》中的有關本節內容。
四、居民與聚落
1.人口與人種
①人口增長的速度是由出生率與死亡率決定的。
②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
某區域的人口數(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該區域的面積(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區: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
人口稀疏地區: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或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
⑤白種人主要分布地區:非洲北部、歐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東岸、亞洲西部
黃種人主要分布地區:亞洲東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種人主要分布地區: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從16世紀中期開始,歐洲殖民者開始擄奪非洲黑人販賣到美洲為奴隸,以彌補美洲勞動力的不足。
2.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①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漢語:主要分布地區 : 中國 、東南亞等
英語:歐洲西部、北美洲、亞洲的南部等
俄語: 俄羅斯
法語:法國、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語: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
阿拉伯語: 亞洲西部、非洲北部
○2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主要分布地區 : 中國 、東南亞等
○3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
○4伊斯蘭教徒稱為穆斯林。伊斯蘭教在中國又稱為回教或清真教。
○5基督教——教堂;伊斯蘭教——清真寺;佛教——寺廟。
3.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僅是人們的居所,也是人們進行勞動生產和社會活動的場所。
②一般來說,先有鄉村聚落,後有城市聚落。
③鄉村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耕作、放牧、捕魚、伐木等生產活動。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區,聚落分布比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區,少有或沒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熱多雨的熱帶,鄉村聚落中常見雙層木樓或竹樓(高腳屋或高架屋)
在熱帶沙漠地區,當地的房屋具有牆厚、窗小的特點
五、發展與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分布在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
2.從陸地面積看,最大的是俄羅斯,中國位居世界第三位。
從人口來看,最多的是中國,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國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
4.一些還沒有獲得獨立的殖民地和屬地,叫做「地區」。目前世界上有30多個地區。
5.國界主要依據山脈、河湖、海洋、經緯線來劃分。
6.國界范圍以內的領陸、領水和領空,總稱領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個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亞洲的日本也是發達國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個發展中國家,大部分是二戰後新獨立的國家,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國際上,習慣把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商談稱為「南北對話」;把發展中國家的互助合作稱為「南南合作」。
「南」——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數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是聯合國,正式成立於1945年,總部設在美國紐約,其基本宗旨是「促進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
❷ 初一上冊地理(人教版)重點或筆記
上冊:
1.比例尺的三種表示方式、大小的比較。(歷史書p9)
數字比例尺、線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
2.地圖上判斷方向的三種方法。(歷史書p9)
①通常把平面圖上方定為北,下方為南;左為西,右為東。
②有的地圖上右指向標,人們根據向標在地圖上定方向。
③有經緯網的地圖,可根據經緯線來確定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3.什麼是圖例和注記,識記常用圖例。(歷史書p9)
圖例是用來標注地圖上所表現的地物屬性的圖形符號。注記是地圖上用以說明點、線、面以及由它們組成的復雜實體的數字和文字。
4.地球的形狀,赤道半徑、極半徑、平均半徑。(P16) 地球是不規則的橢圓體。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km;級半徑為6357km;半徑為6378km。
5.經線、緯線的定義,經度、緯度的表示。(P18)
地球表明與赤道平行的圓圈叫緯線。連接南北兩極的叫弧線叫經線。
緯度是人們給緯線標注的度數。赤道為0º,赤道以北稱北緯(以N表示),赤道以南稱南緯(以S表示),南北良機的緯度為90º。
6.本初子午線、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的度數。 本初子午線為0º經線,南回歸線為23°26′緯線,北極圈為66°34′緯線。
7.東西、南北半球的劃分。(P18、19)
南北兩半球的劃分 以赤道為界,以北的為北半球,以南的為南半球。
東西兩半球的劃分 西經20°和東經160°的經線圈為界。
8.地球自轉公轉的方向、周期、意義。(P21、28) 地球自轉的方向 自西向東。地球自轉一周的周期為一日(24小時)。
由於地球不停地自轉,因而白晝和黑夜就不斷地更替。
地球公轉的方向 自西向東。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為365.25日。
地球公轉導致地球上各地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年變化,從而形成四季更替和五帶的劃分。
9.晝夜更替以及地方時差異的原因。(P22/24) 由於地球是自西向東自轉的,因為地球上的人看到太陽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逐漸向西移動,又在西方沒入地平線一下,白天變為黑夜,黑夜又變為白天,循環不息,周而復始。
相鄰的兩個時區,區時相差2小時,兩地相隔幾個時區,區時就相差幾個小時,偏東的時區,時區較早。
10.時區的劃分,中時區的中央經線,區時的換算。(P24/25/26)
全球按經度劃分為24個時區,每個時區跨經度15º。
區時的計算 每往東1個時區,時刻增大1個小時。
中時區的中央經線就是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所在的0 º經線。
11.日界線的定義,越過日界線時時間的換算方法。(P26) 為了避免環球航行中發生日期的混亂,在經度180º附近劃分了日界線,又稱國際日期變更線。
如星期日從東十二區向東越過日界線進入西十二區,日期要退一日變為星期六。反之,則要進一日。
12.高、中、低緯的劃分,五帶的劃分以及成因。(P18/32) 習慣上,把南北緯30º之間稱為低緯度,南北緯30º~60º之間為中緯度,南北緯60º~90º之間為高緯度。
在南北回歸線之間,陽光直射或接近直射的地帶,接受的光熱最多,中年高溫,是地球上的熱帶。
在南北極圈內,太陽光照射的高度最小,有極晝、極夜現象,地面獲得的熱量少,氣溫低,分別是地球上的南寒帶和北寒帶。
在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之間,得到太陽光熱比熱帶少,比寒帶多,既沒有太陽直射的機會,也沒有極晝極夜現象,分別是地球上的南溫帶和北溫帶。
13.地球內部的圈層結構。(P37) 最外表是薄薄的地殼。(大陸地殼厚些,它的岩石密度小些;海洋地殼薄一些,岩石密度大)中間一層是地幔。地幔的上層接近地殼處,有一層高溫高壓的軟流層。岩漿就是從這里沿著地殼的裂隙噴出地面的。
地核部分距地面約2900km以下,由一些鐵、鎳等重金屬的物質組成。
14.陸地地形、海底地形圖。(P38/40) 陸地地形由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組成。(海底地形圖見40頁)
15.等高線地形圖的特點。(P40)
①每條等高線上各點的高度相同。②不同高度的等高線一般不會相交。
③兩條相鄰的等高線的高度差相同。④等高線密集表明地形陡峭。
⑤等高線稀疏表明地形平緩。
16.內力作用的幾種表現形式。(P43/45)
褶皺、斷層、火山噴發、地震。 17.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哪些?(P47/48)
風蝕地貌、海蝕地貌、河口泥沙沉積地貌、流水侵蝕地貌、岩石的風化。 18.人類活動對地表形態有哪些影響?(P49)
圍湖造田就會降低湖泊的蓄洪能力,當洪水來臨會造成泛濫;
在陡坡毀林開荒種地,會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 19.板塊構造學說(P53) 下冊: 20.地球上的水體有哪些?(P1)
海洋水、陸地水(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大氣水、湖泊水、河流水、冰川水。 21.地球各種水體中,最龐大的水體是?其儲量佔全球水體總量的百分之幾?淡水儲量最多的是?冰川主要分布在哪裡?(P2/5)
最龐大的水體是海洋水。佔全球水體總量的96.5%。
淡水儲量最多的是冰川,主要分布在兩極和高山地區的天然冰體。 22.水循環的主要環節?各類水循環中,對人類活動意義最大的是哪種水循環?參與的水量最多的是哪種水循環?(P8/9)
地球上的水,通過蒸發進入大氣,通過降水又返回海洋和陸地。(P8水循環示意圖)
對人類活動意義最大的是海陸間循環。參與海上循環的水體最大。 23.水循環的意義。(P10)
影響天氣變化、改變地表形態、形成再生資源。 24.水資源的概念。(P11) 水資源是指地球表層可供人類直接利用的淡水,如大氣降水、河水、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淡水等。
25.世界水資源分布特點。(P13)
世界各地水資源的數量差別很大。位於赤道附近的南美洲北部、亞洲東南部和非洲中西部,水資源豐富。大洋州的澳大利亞大陸、非洲的大部分、亞洲的中部和西部水資源貧乏。 26.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時間分布特點。(P15)
我國水資源分布具有南方多、北方少,東部多,西部少的特點。東南部近海降水量豐富,徑流量大,水資源較為豐富;西北部內陸降水量稀少,徑流量小,水資源較為貧乏。
我國水資源的季節分配具有夏秋兩季多,冬春兩季少的特點。 27.地球上大氣圈的作用。(P17)
大氣圈防護來自太空的流星對地面的襲擊和紫外線的傷害,為生命活動提供了氧氣和水汽。大氣圈使地球上的嚴寒和酷暑得到調節,使其適宜人類的生存。 28.什麼是天氣?(P18)
天氣是指一地短時間內大氣的冷熱、干濕、晴陰、風雨等狀態及其變化。常用氣溫、降水、溫度、雲量、氣壓、風向和風速等表述天氣狀況。 29.風力等級和風向的含義及符號。
(P29風級表。) 30.如何根據雲量來判斷天空狀況?(P31)
天空狀況 雲量
晴天 全部天空中被雲掩蓋的部分,總加起來不到2/10
多雲 全部天空中日平均雲量≯2/10、≤8/10,太陽時隱時現
陰天 全部天空中被雲遮蓋的部分,總加起來≯8/10
31.衛星雲圖中各顏色代表的含義。(P34) 在衛星運圖中,通常用藍色表示海洋,綠色、黃色表示陸地,白色和灰白色表示雲層。顏色愈白,雲層愈厚,下雨的可能性愈大。
32.什麼是氣候?(P35)
氣候是指一地多年大氣的一般狀況。 33.氣候特點通常用什麼表示?(P35)
氣候特點通常用多年觀測的氣溫、降水等氣候要素的平均值(如月、年平均氣溫,月、年平均降水量等)和極端值(如極端最高氣溫、極端最低氣溫,極端最多降水量、極端最低降水量等)來表示。 34.東部季風氣候的形成原因。(P36/37)
夏季,大陸的氣溫高於海洋,而大陸的氣溫低於海洋,形成從海洋吹向大陸的夏季風,來自海洋上的夏季風,給東部近海地區帶來了豐富的水汽。冬季大陸的氣溫比海洋低,而氣壓比海洋高,形成從亞洲大陸吹向海洋的偏北風,乾冷的冬季風給我國帶來了嚴寒和乾燥。 35.月球為什麼總是以同一面對著地球?(P44)
月球的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恰好相等,平均周期都是27.5日。所以月球總是以同一面對著地球,人們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而看不到它的另一面。 37.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和主要成員是什麼?(P49)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太陽系的主要成員是九大行星和圍繞它們運動的大大小小的衛星。 38.太陽活動的主要表現及其影響。(P48)
太陽的活動主要表現為黑子、耀斑和日珥。
太陽的劇烈活動可能會影響地球上的氣候、通訊、磁場等變化,影響人類的生產和生活。 39.太陽系九大行星距離太陽由近到遠依次是什麼?(P49)
木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36.月相及其變化。(P45)
隨著日、地、月三者之間位置的不斷變化,地球上人們看到月球的相貌發生著周期性的變化,這種現象叫月相。
每逢農歷初一,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之間時,月球被太陽照亮的一面背對著地球,我們就看不到月亮,稱為「新月」或「朔」。隨著月球被太陽照亮的一面逐漸轉向地球,到初七、初八,地球上的人們看到凸向西邊的半個月球,稱為「上弦月」。到了農歷十五、十六時,人們整夜可以看到被太陽照亮的一輪圓月,這就是「滿月」或「望」。此後,月球背向太陽的一面逐漸轉向地球,到農歷二十二、二十三,人們只能看到凸向東邊的半個月亮,稱為「下弦月」。再往後,地球上看到被照亮的月面越來越少,又回復到「朔」。
40.太陽系九大行星中哪些沒有衛星?(P50)
水星和金星。 41.地球上肉眼看到的行星有哪些?(P50)
水星、金星、火星、土星和木星。 42.小行星帶主要分布在哪裡?(P53)
小行星都沿著橢圓軌道圍繞太陽運行。一些小行星的軌道可能與地球軌道相近或相交,因而有可能與地球相撞,造成很大的危害。 43.彗星一般由哪幾部分構成?(P53)
彗星是由岩石顆粒、塵埃和冰塊組成的「臟雪球」,一般由慧核、慧頭和慧尾三個部分構成。 44.什麼是流星?(P54)
太陽系中有無數的流星體,當這些流星體與地球大氣相撞時,產生摩擦燃燒,便形成耀眼的光跡,叫做流星。 45.天文學上常用的長度單位是什麼?(P56)
天文學上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天文單位和光年。 46.全天分為的星座數和最重要的星座。(P57)
按照國際天文學會的規定,將整個天空劃為88個星座。(重要星座見57頁4圖) 47.天體系統可以分為哪幾級?(P61)
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
❸ 地理七年級上冊知識要點整理和圖案
舒瓊整理
第一章 地球與地圖
一、地球的形狀、大小
1.提出證據說明地球是個球體:
(1)站在海邊,遙望遠處駛來的船隻,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見船身,而且送離岸的船總是船身先消失,桅桿後消失。
(2)站得高,看得遠(登高望遠)。
(3)發生月偏食時,地球擋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給地球照鏡子,使我們看見了地球的球體形狀。
(4)麥哲倫環球航行; (5)衛星照片
2.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平均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3.運用地球儀,說出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的劃分。 緯線(緯度) 經線(經度)
形狀 圓(除極點外)
半圓(兩條相對應經線組成一個圓)
長度
1.赤道最長,極點最短為0,度數越大,緯線越短;2.同緯度的緯線等長
等長 (約為2萬千米)
指示方向 東西方向
南北方向
起始線
赤道(0°緯線)(距南、北兩極相等的緯線圈) 本初子午線(0°經線)(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度數范圍 0°~90°(南北緯)
0°~180°(東西經) 度數分布規律
北緯(N):向北越來越大
南緯(S):向南越來越大
判定:緯度向北變大的是北緯N,向南變大的是南緯S 東經(E):向東越來越大
西經(W):向西越來越大
判定:經度往東變大的是東經E,向
西變大的是西經W
特殊線(點) 赤道(0°)、南北回歸線(23.5°)、南北
極圈(66.5°)、30°、60°、兩極(90°) 本初子午線0°、西經20°經線、東
經160°經線、180°經線
劃分界線 赤道以北為北半球N、赤道以南為南半球S 0°——30°N(S)為低緯度 30°——60°N(S)為中緯度
60°——90°N(S)為高緯度 回歸線和極圈是五帶的分界線
20°W以東到160°E為東半球, 20°W以西到160°E為西半球(大大為
西,小小為東——經度大於160的都在西半球,小於20的都在東半球,其餘東經E在東半球,西經W在西半球)
4.經緯網:准確描述一個地點的地理位置,例如北京:40°N,116°E
網路文庫http://wenku..com/link?url=GSl5_S6F---NSzzGxdqD__
❹ 七年級上冊地理!求速記要點。
第一章 地球和地圖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1、地球是一個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的球體。2、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指示東西方向。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3、0度緯線是赤道;0度經線是本初子午線。地球儀上只有一條0度緯線、0度經線和180度經線。4、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經線指示南北方向。5、地球儀上能畫出無數條經線和緯線。6、0度經線以西稱西經,用「W」表示;0度經線以東稱東經,用「E」表示。7、如果所畫的經緯網圖沒有0度經線或者是180度經線,就看度數,度數向東增大的為東經,向西增大的為西經。8、在以南極為中心的經緯網圖上,度數順時針增大的是東經,逆時針增大的為西經;在以北極為中心的經緯網圖上,則相反。9、赤道以北稱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稱南緯,用「S」表示。10、如果所畫的經緯網圖沒有0度緯線,就看度數,度數向南增大的為南緯,向北增大的為北緯。11、在以極點為中心的經緯網圖上,判斷南北緯要用以下規律:以南極為中心的,緯度是南緯;以北極為中心的,緯度是北緯。12、0度(赤道)劃分南北半球;200W、1600E劃分東西半球。第二節 地球的運動1、地球繞地軸旋轉,叫做地球的自轉。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約為24小時。2、地球自轉產生的自然現象:晝夜交替、時間差異。3、地球繞太陽旋轉,叫做地球的公轉。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是一年。4、地球公轉產生的自然現象:形成四季和五帶。第三節 地圖1、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圖例。(1)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A、 比例尺的三種形式:線段式、數字式和文字式。B、比較比例尺的大小:把比例尺化成分數比較,分母大的比例尺反而小,分母小的比例尺反而大;C、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圍小,表示的內容詳細;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圍大,表示的內容簡略。(2)方向:A、利用指向標定方向:指向標指向北方;B、利用經緯網定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C、無指向標、無經緯網的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2、熟記一些常用的圖例符號。3、海拔: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4、相對高度:兩地之間的垂直距離。5、等高線:海拔相等的各點連接成線。6、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1)坡度陡緩的判斷:等高線密集,坡度陡峭;等高線稀疏,坡度平緩。(2)山體不同部位的判讀:A、山頂:閉合等高線的中心; B、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C、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凸; D、鞍部:兩個山頂之間; E、陡崖:等高線重疊。(3)幾種陸地基本地形的判讀: A、盆地:四周高,中間低。B、山地:海拔高,地面起伏大; C、 丘陵:海拔較高,地面起伏較大;D、高原:邊緣陡峭,地面坦盪; E、平原:海拔低,地面平坦。7、分層設色地形圖可以一目瞭然地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態和海底的起伏狀況。8、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黃色表示山地。9、地形剖面圖:可以更直觀地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第二章 陸地和海洋第一節 大洲和大洋1、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陸地僅佔29%。「七分海洋,三分陸地」2、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3、地球的任何兩個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於陸地面積。4、面積最大的大洲是亞洲;面積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5、面積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面積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6、北美洲的格陵蘭島是面積最大的島嶼。7、赤道橫穿過非洲和南美洲大陸。8、巴拿馬運河劃分南美洲和北美洲;蘇伊士運河劃分亞洲和非洲;白令海峽劃分亞洲和北美洲;丹麥海峽劃分歐洲和北美洲;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家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第二節 海路的變遷1、海路變遷的主要原因:地殼的變動、海平面的升降和人類的活動(如:填海造陸)。2、大陸漂移說是由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的。3、地球表層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板塊處於不斷運動之中。4、板塊間的基本運動方式:張裂拉伸和碰撞擠壓。5、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活躍,多火山和地震。6、兩大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地帶和阿爾卑斯山-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地帶。7、亞洲和非洲之間的紅海在不斷擴張。有人預言,幾千萬年後,紅海將成為新的大洋。8、歐洲和非洲之間的地中海在不斷縮小。有人預言,幾千萬年後,地中海將會消失。9、喜馬拉雅山是由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第三章 天氣與氣候第一節 多變的天氣1、天氣的特點:時間短、經常變化。2、人們經常用陰晴、風雨、冷熱等來描述天氣。3、天空布滿雲時,為「陰天」;當天空無雲或雲很少時,為「晴天」。4、風向是風的來向;風力是風的強弱,共分13級。級數越大,風力越強。5、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6、衛星雲圖上:綠色表示陸地;藍色表示海
❺ 七年級生物地理速記方法
學習生物地理方法介紹
學好生物地理的常規要求,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上課認真聽講,思維要跟著老師走;詳細做好筆記,北大學生談學習經驗時也說筆記是學習的生命;還要認真及時地完成作業,千萬不能應付了事;課後要多記多背,落實學校布置的地理生物每天背誦的內容。
學好生物地理其它體會:
一是心中有圖。鄭板橋畫竹,是心中有竹。學好地理,就是要心中有圖,這個圖就是各類地圖。所以,家裡的地球儀、地圖是萬不可少的,而且要擺放張貼在最顯眼最方便查看的地方,看電視、聽新聞或說起某個地區某個國家時,可以隨時查看地圖,這樣,心中就會留下直觀的印象,不至於出項南美洲在哪都不知道的現象。
二是理解記憶,學以致用。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靈活記憶,並盡可能地在生活中加以運用。比方說,在餐桌上運用所學的生物知識,分析營養成分及消化吸收特點,指導健康飲食。在日常生活中,用地理知識解釋氣候等自然現象,要經常把自己所學的指示賣弄出去,學以致用,把知識轉化成能力。
三是放眼世界。現在的學習不能光滿足於書本,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了,考試中,除了基礎概念,也有一些綜合性很強的題目,需要結合實際進行綜合分析。比如,有一道關於索馬裏海盜的題目,有的同學連聽都沒聽說過,完全摸不著邊。所以,讓同學們看看新聞,了解一些世界關注的熱點問題,還是很有必要的。
四是合理安排。後段的學習時間緊、任務重,我們不僅要爭取在生地會考中取得好成績,還不能讓語數外等其他學科落下來,因此,學會合理分配時間是很重要的。我認為,後段學習中,要提高語數外及物理課的課堂效率,課堂上一定要專心聽課,思維跟上老師的節奏,要清晰、有條理,當堂理解、當堂強記。生物地理的背誦要按部就班地進行,每天按進程表背誦相關內容,睡前再將知識梳理一遍,加深記憶。政治、歷史就只能力爭課堂上全部解決了。
學習初中生物的學習方法
一、 「 先記憶,後理解 」 ,掌握基本知識要點
與學習其它理科一樣,生物學的知識也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但是初中階段的生物學還有著與其它學科不一樣的特點:面對生物學,同學們要思考的對象是陌生的細胞、組織、各種有機物、無機物以及他們之間奇特的邏輯關系。因此只有在記住了這些名詞、術語之後才有可能理解生物學的邏輯規律,既所謂 「 先記憶,後理解 」 。在記住了基本的名詞、術語和概念之後,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生物學規律上。這時要著重理解生物體各種結構、群體之間的聯系(因為生物個體或群體都是內部相互聯系,相互統一的整體),也就是注意知識體系中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的線索。
二、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生物學的理論知識與自然、生產、生活都有較密切的關系,在生物學學習中,要注意聯系這些實際。聯系實際的學習,既有利於扎實掌握生物學知識,也有利於提高自己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1 .聯系自然實際。
居住地附近的農田、草地、樹林、公園、花園、動物園、庭院、路旁都會有許多動植物在那裡生活,學習有關知識時,到這些地方去參觀考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處。當學到生物與環境的知識時,更要想到保護當地的動植物資源和保護周圍的生態環境。
2 .聯系生產實際。
生物學中的許多原理都和工農業生產有密切的關系,學習這些原理時,就要考慮它能幫助解決生產上的什麼問題。這樣做,不僅有利於原理的掌握,而且還能為當地的經濟建設服務。
3 .聯系生活實際。
生物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關系更直接、更普遍,所以在生物學學習中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就更為重要。生活實際包括已有的生活常識和未來的生活行為兩類。生活常識可幫助我們理解生物學知識,生物學知識也可以指導我們的生活行為。
三、掌握正確的記憶方法能直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簡化記憶法。
即通過分析教材,找出要點,將知識簡化成有規律的幾個字來幫助記憶。
2 .聯想記憶法。
即根據教材內容,巧妙地利用聯想幫助記憶。
3 .對比記憶法。
在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詞易混淆、難記憶。對於這樣的內容,可運用對比法記憶。對比法即將有關的名詞單列出來,然後從范圍、內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進行比較,存同求異,找出不同點。這樣反差鮮明,容易記憶。
4 .綱要記憶法。
生物學中有很多重要的、復雜的內容不容易記憶。可將這些知識的核心內容或關鍵詞語提煉出來,作為知識的綱要,抓住了綱要則有利於知識的記憶。
學習生物學知識要重在理解,勤於思考,生物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礎上總結和概括出來的,不能單靠記憶,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在記憶的基礎上深入理解,融會貫通。作為一名中學生應勤於思考,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地 理
興趣 + 天賦 + 地圖 + 記憶 + 總結 = 成功的地理學習者。
1. 手中有圖、心中有圖
2. 課本第一、資料第二
3. 反問問題
4. 學有所用,聯系實際
5. 關注重熱點地區
6. 點、線、面逐步展開學習
7. 多筆記,多心記(找適合自己的方法)
8. 經常翻書、看地圖冊(有計劃)
9. 有信心去質疑
10. 空間想像
11. 興趣是關鍵
地理的基本學習方法
一、抓 「 概念 」 重 「 消化 」 。
在學習地理時,要重視概念的學習,要對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夾生飯。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斷、推理問題才能正確無誤。要把那些特別容易混淆的概念羅列出來,一一對比其差異。諸如:天體、天球;日冕、日珥;近日點、遠日點;恆星日、十太陽日 ; 角速度、線速度;時區、區時;短波輻射、長波輻射;氣旋、氣團;天氣、氣候;寒潮、寒流;礦物、礦產、礦床;岩溶、熔岩;生態系統、生態平衡、生物群落;地質作用、地質構造;國土、領土 ; 等等。當然,概念學習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
二、抓 「 原理 」 重 「 理解 」 。
從基礎知識抓起,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過 「 地理原理 」 關。如:地球表面熱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帶的產生和劃分的依據;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季風與季風氣候;氣溫與氣壓的關系;海拔與氣溫、氣壓的關系;空氣的水平運動與垂直運動的成因;水循環的動力及其過程;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的發生及其變化機制;生態平衡的條件;光、熱、水、土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影響工業布局的因素;人類與環境的對立統一等等。掌握了這些原理、法則和規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說服力。
三、抓 「 綜合 」 重 「 聯系
綜合性即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統一性,就是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內在聯系及其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例如:為什麼亞馬孫河流域成為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這不僅僅是緯度決定的,與大氣環流、地形結構、洋流影響也有密切關系。西歐為什麼成為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影響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綜合性分析問題上,要做如下努力:
有計劃地做一批綜合性典型訓練題,學習從自然因素到經濟因素全面考慮問題的方法。關於這一點,你要多注意老師或網校中的典型例題分析,將其積累起來,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地理環境是一個整體,要注意因素之間的內在聯系。
四、抓 」 共性 「 重 」 個性 「
地理環境既有共性,更具個性。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重視事物共性的總結和個性的分析。如陸地上的自然帶,從赤道向兩極,大致可分為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溫帶草原帶、溫帶森林帶、苔原帶和冰原帶。這是共性。但實際分布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又具有緯度地帶性、經度地帶性、垂直地帶性及非地帶性。這就是個性。具體實際情況中可能個性更具特點。
五、抓 」 歸納 「 求 」 規律 「
這是歸納推理的思維方式,從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歸納出普遍性的規律。如通過觀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統後,根據分布和成因,可歸納出:( 1 )每個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統;( 2 )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熱帶、副熱帶海區呈順時針方向(反氣旋型)運動,南半球呈反時針方向運動;( 3 )在中、低緯度海區,每個環流系統的西部都是暖流,東部都是寒流。上述結論,就是通過對三大洋洋流分析後,推及出來的普遍規律。
六、抓 」 一般 「 推 」 特殊 「
」 一般 「 往往代表的是普遍現象,當這種一般現象出現了異常,就必然有其特殊性。那麼,這種特殊性的產生是必與其當地的特殊地理事物有關,從而,我們就可得出相應的結論。如,太陽輻射在地理表面的分布是沿緯線分布的,根據其熱量的分布狀況,我們將全球化分為五帶。 由此可知,等溫線、陸地自然帶等分布也應沿緯線分布。但在實際中,我們發現,它們的分布並非都沿緯線分布,那麼,這又是什麼原因呢?經仔細觀察和分析,我們發現它們的分布還與地表形態、海陸熱力性質、洋流、人為活動等因素有關。具體分析時,就看當地與其它地區之間的差異是什麼?特殊的差異,也就決定了其特殊性。
七、抓 」 對比 「 找 」 異同 「
在地理學習中,你會發現許多相似或類似的概念、原理、規律等。理解它們較好的方法就是用圖表進行比較,找出異同。如同緯度的歐洲西部和北美,為什麼歐洲西部是以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而北美卻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解決此問題,我們可以對照兩個區的地形圖,用表格來比較它們所處的緯度位謾⒑ B 椒植肌⒌匭巍⒀罅鰲⑵ 勾頭緔鵲乩硪氐囊焱 4 佣 貿齙匭我蛩囟雲淦虻撓跋炱鷸韉甲饔謾 ?
八、抓 」 運算 「 促 」 智能 「
地理計算在 」 雙基 「 中是一種不可忽視的能力。為了培養、提高地理運算能力,要做如下分類練習;
1 . 比例尺與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換算。
2. 地方時與區時的換算。
3. 絕對高度、相對高度與等高線的計算。
4. 垂直氣溫的計算。
5. 太陽高度角的計算。
6. 恆星日與太陽日的換算
7. 晝夜長短的計算。
8. 人口密度與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計算。
9. 各種百分比的計算等。
通過反復練習,熟練掌握計算技巧,從計算結果中,闡明地理事物的性質、特徵及其變化規律。
九、抓 」 讀圖 「 明 」 空間 「
地圖具有形象、直觀的作用,可以培養觀察力、想像力,發展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可以進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空間聯系、空間組合。
為了培養查閱、填繪地圖習慣,要求: 1. 書上的圖必須一一理解,學會分析、應用。
2 .充分利用填圖冊,按要求和規格填寫地理事物。
3. 無論是平面圖、立體圖,還是示意圖、景觀圖,要求能畫出大體輪廓,以加深印象和記憶。
地理學習方法談
地理 課是中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必修課程。我國將初中地理課程的總目標定位為:通過初中地理課程的學習,了解有關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和鄉土地理的基本知識,了解環境與發展問題;獲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學習能力;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一門科學。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決定了它具有兩個突出特點:第一,綜合性。上至宇宙空間,下到地球內部,還有我們生活的人類社會,這些都是地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都屬於地理學的研究范疇。所以我們說,地理學是一門兼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雙重性質的綜合性科學。第二,地域性。不同地區,地理環境是不同的。地理學研究的正是地理環境的差異、分布規律及其成因。除此之外,地理學還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地理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我們可以在生活中觀察到許多有趣的地理現象,在生活中學到許多有用的地理知識;反過來,我們還可以運用所學的地理學理論指導我們的實踐活動。不僅如此地理學在現代科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對於解決當今世界所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等問題起著重要作用。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們怎樣才能學好地理呢?有些同學認為,地理不難,關鍵是記性好,只要死記硬背就行;還有的同學認為地理課沒意思,除了背還是背。其實不然,地理環境的發展變化是有規律的,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也是有規律可尋的,地理學也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和技巧。
只要我們掌握了這些學習方法和技巧,我們就會學得既簡單又有趣。
一、培養空間概念,學會正確的讀圖、用圖方法。 種類繁多、數量巨大的地圖是地理課區別於其他學科課程的突出特點,於是有人說,」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只要掌握了正確的讀圖方法,培養良好用圖習慣,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經掌握了學習地理課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養成良好的讀圖、用圖習慣。要知道地理知識不僅存在於課本的文字當中,也蘊含於地圖之中。在地理學習中,我們要做到左圖右書,注意隨時運用地圖,查閱地圖,善於從地圖中發現地理知識,尋找地理規律。長期堅持下去,你就能夠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圖,文字和圖象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正確的空間想像。 其次,要掌握正確的讀圖方法。讀圖要注意先後順序,先看圖名、圖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該圖表現的主要內容、范圍等,再觀察圖的具體內容。觀察要仔細全面,不要漏掉每一個信息。 例一:在」經緯網圖「上我們觀察到的知識就有: ①我們在這幅圖上可以看到有許多線,其中連接南北兩極的線是經線,與經線垂直相交的線是緯線。 ②經線與緯線的特點:所有的緯線都是圓並相互平行;緯線圈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向兩極逐漸縮短,最後成一點。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長度都相等且相交於極點。 ③指示的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④經緯度的變化規律是:0º經線以東為東經度,0º經線以西為西經度;自西向東,東經的度數逐漸增大,西經的度數逐漸減小。緯度以赤道為界,以北是北緯,以南是南緯;自北向南,北緯的度數由大到小,南緯的度數由小到大。 ⑤經緯網:確定地球上某一點的位置。 例二:我們在《森林資源》一課中曾經學過的原理圖,其圖名叫做」護坡林帶保持水土示意圖「。我們以這幅圖作為例子,討論閱讀原理圖的幾個主要步驟。第一步,獲取信息,是獲取原理圖中所顯示的各種信息。在」護坡林帶保持水土示意圖「中,我們可以觀察到有山坡、兩道林帶、降水和河流,一些不同粗細、不同顏色以及不同指向的箭頭,還有 」微量清水入河「和」泥沙徑流「等文字。 第二步,分析地圖,是要分析我們在圖中獲取的各種信息和內容之間的相互關系。在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山坡從上到下,表示地表徑流的箭頭由粗到細,顏色也由深變淺,最後變成」微量清水入河「。這些說明了大氣降水在從空中降落到地面的過程中,受到了林木枝葉、枯枝落葉層的阻滯,促使大量雨水下滲,導致地表徑流流量不斷減小,含沙量逐漸減少。護坡林降低了泥沙流失的程度,起到保持坡地水土的作用。第三步,說明原理,明確原理圖所說明的原理。這幅」護坡林帶保持水土示意圖「,說明了森林具有含蓄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二、學會讀書,掌握科學的讀書方法。 地理教材是我們獲取地理知識、提高地理素養的重要途徑。怎樣才能學好教材上的地理知識呢?我們應該注意把握以下幾個要點: 1.讀出書中有什麼 閱讀教材,首先要讀懂,明白書中講了些什麼。比如,教材在介紹某個地理區域時,一般從構成這一區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別進行論述。這個區域在哪兒?這里的自然概況怎樣?經濟發展情況如何?存在什麼問題?等等 2.讀出知識網路 地理環境是一個有機整體,組成地理環境的各個要素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其中任何一個地理要素的改變,都可能影響到其他要素的變化。我們應該將理清這些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在頭腦中形成這一地域的知識網路。例:通過世界地理的學習我們知道,南極大陸一塊特殊的大陸,這里的地理環境特徵與眾不同,烈風、暴雪、嚴寒是南極大陸最顯著的氣候特徵,這里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陸冰川,動植物種類稀少,有極晝極夜現象,還有美麗的極光……等等。而形成這些地域特徵的最關鍵的因素就是由於南極大陸絕大部分位於南極圈以以南的高緯度地區,其他諸多的地理特徵都與這一要素緊密相聯。緯度高 風庫 冰雪高原 極晝極夜現象 低 溫 多大陸冰川 動植物稀少 寒極。 3.學會梳理知識 ①教材對於同類知識的論述角度具有相似性和規律性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內容具有范圍廣、信息多等特點,但是它對同一類型知識進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規律性。氣候特徵 氣溫 降水 年溫差 年平均氣溫 降水時空分布 氣溫的分布 年降水量溫 例如描述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氣候特徵,往往要從氣溫和降水兩個方面來加以說明。而氣溫又包括著年平均氣溫、年溫差和氣溫的分布等內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的時空分布所組成。除了這一點外,我們還可以將差異性或相似性較明顯的國家或地區,進行對比梳理。 ②將差異性或相似性較明顯的國家或地區,進行對比梳理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的地理環境或地理要素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或相似性。我們就可以根據這一點,採用對比的方法進行學習,對比差異性,找到相似性。如我們在學習印度和巴西、日本和英國、我國的南方和北方、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時,就可採用這種方法。例:我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無論是在自然條件、經濟發展還是在生活習慣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如果我們採用對比的方法進行歸納和概括,那麼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諸多的差異便一目瞭然。糧食 作物油料 作物糖料 作物主要 水果主要 能源主要金屬礦產人們 主食傳統 交通 工具運動 項目 北方地區小麥花生甜菜蘋果 梨煤、石油鐵麵食馬車滑冰 滑雪 南方地區水稻油菜甘蔗柑橘香蕉水力有色金屬大米船游泳 賽龍舟
我們不僅要明確兩個地區或兩個國家之間的差異,而且也要思考這些差異是怎樣形成的。我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這些差異主要是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導致了自然環境的差異。我們不僅通過對比梳理找到差異性,我們還能找到相似性,如印度和巴西兩個國家,雖然位於不同的大洲,但它們在許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利用對比歸納的方法,我們就能夠將兩個國家的主要的地理特徵知識點梳理得一清二楚。印度和巴西都是位於熱帶的臨海國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優質的鐵礦資源豐富;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熱帶經濟作物的生產國和出口國;近年來電子工業和信息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是發展中國家工業比較發達的國家。
三、培養地理思維能力 培養地理思維能力,是初中地理課程的重要目標,對中學生學好地理非常重要。 組成地理環境的各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互為因果的,任何地理事物的發生發展都不是由單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但是,在這諸多的地理因素中,有某一、兩個要素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我們應當學會找出這一關鍵性的因素,並以此為線索,將其他的各要素聯系起來,從而正確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初中地理主要側重於區域地理的學習。一般來說,影響某區域的地理特徵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該區域的地理位置(也就是我們經常講的區位因素),這一點從教材內容先後順序中就已經明顯地表現了出來。同時,在對每個區域的論述中,首先提出的也是該地的地理位置,位於哪個半球?什麼緯度?海陸位置如何?有哪些鄰國?等等。所以思考問題時應抓住該地的地理位置,以此為突破口,去分析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徵。關於地理位置影響自然環境,最具有代表的地區是我國西北地區。與我國其他地區相比較,西北地區具有許多獨特的地理特徵。如沙漠廣泛分布,人煙稀少,地表植被以草原、荒漠為主,河流湖泊多為內流河和內陸湖,動植物具有明顯的耐旱特徵,農業生產以畜牧業為主,灌溉農業發達……等,這些現象產生的直接原因是這里的大陸性氣候顯著,降水稀少,而造成降水稀少,氣候乾旱的根本原因又是這里」深居內陸「的地理位置。當然,」地形閉塞「也對西北地區乾旱的氣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❻ 如何快速復習七年級上冊地理重點
關於復習方法,這里給你一些思路:
1、章節復習,不管是那門學科都分為大的章節和小的課時,一般當講完一個章節的所有課時就會把整個章節串起來在系統的講一遍,作為復習,我們同樣可以這么做,因為既然是一個章節的知識,所有的課時之前一定有聯系,因此我們可以找出它們的共同之處,採用聯系記憶法把這些零碎的知識通過線串起來,更方便我們記憶。
2、輪番復習,雖然我們學習的科目不止一項,但是有些學生就喜歡單一的復習,例如語文不好,就一直在復習語文上下功夫,其他科目一概不問,其實這是個不好的習慣,當人在長時間重復的做某一件事的時候,難免會出現疲勞,進而產生倦怠,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我們做復習的時候不要單一復習一門科目,應該使它們輪番上陣,看語文看煩了,就換換數學,在煩了就換換英語,這樣可以把單調的復習變為一件有趣的事情,從而提高復習效果。
3、糾錯整理:考試的過程中難免會做錯題目,不管你是粗心或者就是不會,都要習慣性的把這些錯題收集起來,每個科目都建立一個獨立的錯題集,當我們進行考前復習的時候,它們是重點復習對象,因此你既然錯過一次,保不準會錯第二次,只有這樣你才不會在同樣的問題上再次失分。
4、思維導圖復習:思維導圖是一個偉大的發明,不僅在記憶上可以讓你大腦里的資料系統化、圖像化,還可以幫助你思維分析問題,統籌規劃。將知識用思維導圖畫出來進行整理記憶,可以很快分析出知識的脈絡和重點,並且記得牢固。
復習中需要閱讀大量的學習資料,想讓閱讀更有效率的同學,可以通過《精英特全腦快速閱讀軟體》來提高記憶力和學習效率。堅持就會有收獲,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