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教版地理八年級下冊教案
1. 晉教版八年級地理上冊電子教案
新教材每本書後都附有一張光碟,裡面就有電子教案啊,建議你找找看
2. 八下地理復習資料晉教版
①「黃土的厚度均勻」說明黃土是從上空吹來的,而不是流水沖來的。 ②「從西北向東南顆粒越來越細(戈壁——沙漠——黃土)」說明帶來黃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東南。
③「黃土的礦物成分與中亞、蒙古等地戈壁、沙漠的礦物成分相同。」說明黃土不是本地產生,有可能是從中亞、蒙古一帶而來。
④「有多層古土壤」說明黃土不是當地岩石風化逐漸形成的,而是外來的。 4、黃土景觀
塬、梁、峁、川。 5、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黃土土質疏鬆,多孔隙,許多物質易溶於水;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護;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為原因:人多地少,長期的過墾過牧導致生態環境惡化;修路、采礦等活動隊地表的破壞。
6、水土流失的危害
○
1嚴重的水土流失帶走了表層肥沃的土壤,破壞了農田和村莊,使得自然災害加劇,生態環境惡化。
○
2河流含沙量劇增,淤塞下遊河床水庫,給防洪及河道治理帶來巨大的困難。 7、水土保持措施
一方面採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多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數量等。 四、祖國的首都——北京 1、區域全貌 地理位置
經緯度位置 40°N,116°E
海陸位置 位於華北平原的北部邊緣,東面面向渤海。 地勢
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為山地、東南是平原) 溫度帶 暖溫帶。 干濕地區 半濕潤地區。
鄰省 東南與天津相鄰,三面被河北省包圍。 自然環境
地形
平原為主。
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河流
潮白河、溫榆河、永定河,自西北向東南流。
主要城市職能 我國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
歷史古城 「五朝帝都」,我國六大古都之一。
名勝古跡
故宮、長城、頤和園、周口店、天壇、十三陵。(世界文化遺產)
2、現代都市建設中,北京所做的工作。
(1)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規劃和建設包括中央商務區、國際傳媒大道等在內的重點功能區,以及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和高速公路。
(2)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建設人與環境和諧共處的城市環境。
(3)十分重視歷史文化建築的保護和環境質量的改善。 (4)城市目標:「國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第七章南方地區
一、自然特徵與農業 1、地理位置
南方地區位於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東臨東海,南臨南海。 2、地形特徵
西部以高原和盆地為主(雲貴高原和四川盆地)東部有交錯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長江中下游平原、東南丘陵等)沿海、沿江有面積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3、氣候特徵
【1】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 【2】年平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3】屬於濕潤的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濕潤。
4、「紅土地」——南方大部分地區;「紫土地」——四川盆地;「喀斯特地貌」——雲貴高原 5、重要的水田農業區
(詳見南方與北方的人文差異表)
二、「魚米之鄉」——長江三角洲地區 1、位置和范圍
長江三角洲地區位於長江的下游地區,瀕臨黃海和東海,地處江海交匯之地(長江入海口)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區。 2、地形特徵
大部分地區地勢低平,河網密布。湖泊星羅,有「魚米之鄉」的美稱。 3、江海之利
【1】河流眾多為農業提供了豐富的灌溉水源,為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充足的用水。 【2】
【3】河流為長江三角洲地區提供了便利的水運交通,依託長江的干支流發達的水運聯系廣大的內陸地區。
【4】長江三角洲是我國南北海運的中樞,並通過遠洋航線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4、我國最大的城市群
長江三角洲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我國人口稠密的富庶之地。這里有著名的古都南京、杭州還有蘇州、揚州等歷史文化名城。目前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城市分布最密集、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地區,形成了我國最大的的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城市群。
核心城市:上海(地位:我國最大的城市,人口2300萬,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5、水鄉的特色文化與旅遊
【1】古典園林和古建築:蘇州園林、周庄、烏鎮、西塘等
【2】地方特色文化:戲曲文化、茶文化、絲綢文化、飲食文化等
便捷的交通和完善的服務設施以及豐富的人文旅遊資源,使得長江三角洲地區成為我國旅遊業發達的地區之一。 三、「東方明珠」——香港和澳門(P59中的圖7.28) 1、特別行政區
香 港
澳 門
位置(中國大陸東南端)
位於珠江口東側,毗鄰廣東
省深圳市。
位於珠江口西側,毗鄰廣東省珠海市。
組成 香港島、九龍和新界及周圍200多個島嶼組成。 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三部分組成。 面積和人口 710萬人,1104km2
55萬人,29.7km
人口密度 地狹人稠。 解決辦法:「上天」(建設高層建築)、「下海」(填海造陸) 歷史回顧 英國侵佔160多年 葡萄牙侵佔400多年 回歸時間 1997年7月1日
1999年12月20日 經濟特徵
國際經濟貿易中心、運輸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和旅遊中心。
博彩旅遊業發達。
2、香港與祖國內地的優勢互補
⑴祖國內地:廉價勞動力、廠房、生產生活用水、能源、日常生活消費品。 ⑵香港: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 3、香港經濟持續繁榮的原因 ⑴優越的地理位置
①香港背陸面海,海陸兼顧,具有雙向優勢,既有利於開拓中國內地,也為開拓沿海經濟地帶和國際市場提供了有利條件。
②香港的維多利亞港同美國的舊金山、巴西的里約熱內盧並稱為世界三大天然良港,又位於溝通日本、東南亞、大洋洲及大平洋沿岸美洲各國的海上交通要道,這使得香港成為許多國家商品的中轉站,轉口貿易發達。
⑵靈活的經濟政策
香港是一個自由貿易港,實行自由貿易政策,許多進出口商品免徵關稅,進出口手續也極為簡便,從而吸引國際船隻和貨物過境,這也促進了香港轉口貿易的發展。 ⑶祖國的大力支持
香港地狹人稠,資源匱乏,祖國內地在提供食品、燃料、原材料等資源以及勞動力和廣闊市場等方面對香港經濟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同時,祖國內地又把香港作為轉口貿易的重要基地,通過香港、祖國內地與世界各地進行貿易往來,這也促進了香港經濟的發展。 4、港粵之間的合作模式 【1】「前店後廠」:港澳地區以其發達的經濟優勢扮演「店」的角色,珠三角地區以其廉價的勞動力等資源從事製造業,扮演「廠」的角色。
【2】目前香港重點發展服務業,祖國內地由於製造業水平逐步提高,已發展成為「世界工廠」,因此廣東省和香港形成了新的合作模式:「世界先進製造業和現代化服務業基地」 四、祖國的神聖領土——台灣省
1、美麗富饒的寶島(P66中的圖7.41)
⑴位置:與福建省隔台灣海峽相望,位於東海、南海、台灣海峽、太平洋之間。 ⑵范圍:我國最大的島嶼台灣島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小島組成。 ⑶居民:2300萬,漢族佔97﹪,多是明清以來廣東和福建兩省移民的後代,是我們的骨肉同胞。 ⑷台灣是祖國領土的證據:地緣、血緣、歷史和文化淵源。(P66閱讀材料) ⑸自然環境:
①地形:島內西部是平原,約佔1/3;中東部是山地,約佔2/3。
②氣候:北回歸線穿過南部,大部分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只有南部是熱帶季風氣候、。 ③資源: 台灣美稱 含 義
海上米倉 台灣盛產大米,其中最著名的是「蓬萊米」。
東方甜島 盛產甘蔗,製糖業發達。
水果之鄉 盛產熱帶、亞熱帶水果,如香蕉、菠蘿等。 森林之海 森林面積廣闊,有「亞洲天然植物園」的美譽。
東南鹽庫 西海岸沙灘廣布,日照充足,雨日較少,是我國重要的海鹽產區。 美麗寶島 風景名勝不勝枚舉,如玉山、日月潭等。
富饒寶島
自然環境優越,森林、礦產、水產資源豐富,被譽為「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
④台灣之最:玉山是台灣最高的山,濁水溪是台灣最長的河,日月潭是台灣最大的湖泊。樟樹是台灣最著名的樹種,樟腦產量居世界首位。 2、外向型經濟
⑴經濟:重點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形成「進口——加工——出口」型的經濟,即出口導向型經
濟。90年代開始台灣重點發展電子工業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 ⑵發展出口導向型經濟的有利因素: ①優越條件,海島多港口。 ②豐富廉價高素質勞動力。 ③政策支持,吸引外資。
⑶工業分布特點:分布在西部地區。 原因:
①位於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農業發達,為工業發展奠定了豐富的物質基礎; ②大陸移民首先到達,最早開發的地區 ③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市場廣闊 ④海運便利
⑷主要城市:台北是省會,是台灣最大的城市;高雄是台灣第二大城市也是最大港口;台南是台灣省最早的城市;新竹是台灣的「矽谷」。
第八章 西北地區
一、自然特徵與農業(P73中的圖8.3) 1、位置和范圍
西北地區主要位於我國地勢的第二級階梯,答題位於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以北。
2、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為內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間分布。) ①地形:「三山夾兩盆」,「三山」指:阿爾泰山脈、天山山脈、昆侖山脈;「兩盆」指:准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新疆的「疆」字高度濃縮了新疆的位置和地形特點。
3、氣候: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深居內陸,遠離海洋,降水稀少,氣候乾旱,晝夜氣溫相差大。夏季高溫少於,冬季寒冷乾燥。 4、河流和植被
河流稀少、多季節性河流、多內流河,區內有我國最長的內流河——塔里木河。西北地區荒漠和草原廣布,其中東部以草原為主,向西逐漸過渡為荒漠草原和荒漠,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積的沙漠分布,如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5、新疆之最:
①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區(160多萬平方千米)。 ②我國鄰國最多的省區(8個鄰國),自北向南:蒙古、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 ③我國面積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④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被稱為「死亡之海」。 ⑤我國最長的內流河——塔里木河。
⑸新疆人類活動的分布規律:人口、城市和交通設施主要分布在綠洲,「北疆一條線(沿天山),南疆半個環(沿塔里木盆地)。在沙漠的外圍的山麓地帶和河流沿岸地區。
⑹綠洲的開發與保護:綠洲邊緣環境非常脆弱,對植被的破壞和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很容易導致土地荒漠化,所以在開發利用中應注意,防止過度開采水源,過度放牧,過度開墾等活動。 6、牧區和灌溉農業
⑴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夏季高溫,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 ⑵水源:高山冰雪融水,特有的引水工程——坎兒井。 ⑶綠洲農業
①特色農產品:棉花、甜菜和瓜果 ②特點:產量豐富、質量優良
3、潛力巨大的能源開發(P80中的圖8.19)
⑴油氣資源的分布:兩大盆地中,油氣資源十分豐富,預測石油、天然氣的儲量約佔全國總儲量的1/4。
⑵目前國家的能源戰略:穩定東部,大力發展西部。 ⑶西氣東輸:四大跨世紀工程之一。(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和青藏鐵路) ①起止點:西起塔里木天然氣田輪南,目標地是長江三角洲的上海。 ②所經省區:新、甘、寧、陝、晉、豫、皖、蘇、滬9個省市。
③所經地形區:塔里木盆地、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④穿越大河:黃河(鄭州)、淮河(淮南)、長江(南京)。 ⑤產生效益:
西部地區:a、使天然氣資源得到大規模開發,帶動其它相關行業的發展
b、增加當地的財政收入 c、增加就業機會
東部地區:a、緩解能源缺短問題
b、改善環境
第九章 青藏地區
一、自然特徵與農業 1、位置與范圍
青藏地區位於我國西南布,橫斷山脈以西,昆侖山——祁連山以南,南至國界。 2、地形特徵
青藏地區在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稱。「遠看是山,近看是川」是青藏高原地形的顯著特徵。由於海拔高,許多山峰都是終年積雪,冰川廣布。青藏高原還是長江、黃河、瀾滄江、雅魯藏布江等眾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 3、氣候
青藏地區有獨特的高寒氣候,冬寒夏涼,年溫差小,日溫差大。 4、「高原之舟」——氂牛 5、「日光之城」——拉薩 6、高寒牧區和河谷農業
在獨特的高寒條件下,青藏地區耐寒的高山草甸分布廣泛,生長著能適應高原環境的牲畜——氂牛、藏綿羊、藏山羊。
在一些海拔較低的地區,如南部的雅魯藏布江谷地、動不得湟水谷地,分布著河谷農業。這里氣溫較高,土質較肥沃,適宜喜溫涼的青稞小麥等作物的生長。
7、青藏地區的飲食和民俗
主食主要是糌粑,牛羊肉也是常見的食物。為了抵禦嚴寒,人們都愛喝用青稞釀造的青稞酒。牧民一般都住在厚重的牛毛氈搭成的帳篷中,在農區和城鎮多見平頂碉房。 二、 高原濕地——三江源地區 1、地理位置
三江源地區位於青海省南部,是長江源區、黃河源區、瀾滄江源區的總稱。 2、「中華水塔」
長江總水量的25%、黃河總水量的49%、瀾滄江總水量的15%均來源於這里,因此三江源地區被稱為「中華水塔」。
3、江河的水源來源:雪山和冰川融水,河流的天然調蓄器:湖泊和沼澤。 4、三江源地區的保護
【1】生態意義:三江源地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高原濕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是我國重要的水源涵養地。 【2】生態環境問題: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冰川逐年萎縮,導致湖泊濕地面積不斷減小甚至乾涸;
由於過度放牧、亂采濫挖等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導致水土流失加劇、草地沙化嚴重、鼠蟲猖獗、野生動物銳減,加速了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的惡化。 5、保護措施:
[1]設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
[2]採取退耕還草、全面禁獵、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實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場保護工程等措施。
第九章 走向世界的中國
1、促進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⑴基本國情:
①國土遼闊,區域差異大;
②人口眾多,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低,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 ⑵區域差異:可持續發展,因地制宜發展經濟。 ⑶區域合作:加強區域聯系,互惠互利。
①三北防護林:東起黑龍江的賓縣,西至新疆的烏孜別里山,包括13個省區的西北、華北、東北地區,被譽為「世界生態工程之最」。 ②四大跨世紀工程:
重點工程
輸送資源源地
輸送目的地 南水北調
西線方案
長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礱江、
大渡河 入黃河、解決西北的
缺水問題
中線方案 漢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庫 北京和天津 東線方案 長江下游揚州三江營 河北、天津 西氣東輸
新疆塔里木的輪南油氣田 上海 西電東送
南部大通道
烏江、瀾滄江、南盤江、北盤
江和紅水河水電站 廣東 中部大通道 金沙江干支流水電站、葛洲壩
和三峽水電站 華東地區 北部大通道
黃河上游水電站和山西、蒙西
地區坑口火電站
北京、天津、唐山
2、在世界中求發展
⑴中國與WTO
①2001年12月11日,卡達首都多哈,中國成為WTO 143個成員國。 ②中國加入WTO原因:
發揮優勢: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綜合國力逐漸增強,從自身的發展需要來看,加入WTO
融入世界,發展本國優勢,對外開放,可促進祖國的發展。事實證明,自入世以來
青藏地區 區域特徵 高寒
地形 以高原、山地為主 氣候 高原山地氣候
河湖 中華水塔,三江源(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源頭),最大的湖泊——青海湖。 植被 高寒草地
牧場特色 高寒牧場(青海和西藏) 畜種特色 氂牛、藏綿羊(青海和西藏)
農業類型
河谷農業(主要在雅魯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
我國的綜合國力和經濟競爭力在不斷提高,中國的經濟發展成為全球的一個亮點。
發展途徑:從全球化的發展趨勢看,加入WTO,加強與世界其它區域的合作,是發展的途徑。
這說明合作中有競爭、競爭中有合作,在合作競爭中求發展。我們只有加入WTO,才能參與到這樣的競爭合作中,促進祖國的發展。
重大責任:加入WTO,有利於我國參與共同解決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等問題,為保衛
世界和平,保護地球生態環境、促進全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⑵人類三大問題:人口、資源、環境問題。 ⑶中國未來的發展之路 國內
利用有利條件,因地制宜,合理改造不利條件,加強區域合作,發揮地區優勢,互惠互利。
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國際 ①要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加強與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濟合作,引進資金和先進的技術、
管理經驗,努力開拓國際市場;
②保衛世界和平,保護地球生態環境,促使人類社會的進步,肩負著重大責任。 附「中國之最」
1.中國省級單位鄰國最多(8個)——新疆 2.中國最大的省級單位(160多萬)——新疆 3.中國跨經度最廣的省級單位——內蒙古 4.中國最大的島——台灣島 5.中國最大的沙島——崇明島 6.中國東部最高的山——台灣玉山 7.中國最長的河——長江
8.中國含沙量最多的河——黃河
9.中國黃土地貌最大的高原——黃土高原 10.中國最大的湖——青海湖 11.中國最大的鹹水湖——青海湖 12.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 13.中國煤炭含量最多的省——山西省 14.中國海岸線最長的省級單位——山東省 15.中國最冷的省級單位——黑龍江 16.中國最大的海——南海
17.中國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18.中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19.中國最大的市——重慶市
20.中國最年輕的直轄市——重慶市
21.中國最年輕的省級行政單位——澳門特別行政區 22.中國長絨棉最多的省級單位——新疆 23.中國民族最多的省級單位——雲南省 24.中國人口最多的省——河南省
25.中國人口密度最多的省級單位——澳門特別行政區 26.中國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壯族 27.中國雨極——台灣火燒寮 28.中國最廣的氣候災害——乾旱 29.中國最長的內流河——塔里木河
3.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地理八年級下冊晉教版復習資料(山西出版集團.山西教育出版社)
八年級地理(上冊)試題
一、單選題(本題包括25小題,共50分。)
1.下列關於我國地理位置及其優越性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我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B.我國東臨太平洋,東部廣大地區雨量充沛,利於農業生產
C.我國主要位於熱帶
D.我國領土南北跨緯度近50°,南北氣候差異大,為我國發展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
2.與我國陸地相鄰,並且均為內陸國的有
A.俄羅斯,蒙古、巴基斯坦 B.哈薩克、印度、緬甸
C.蒙古、阿富汗、寮國 D.朝鮮、尼泊爾、寮國
3.下列各組中,屬相鄰的兩個省級行政區的是
A.黑龍江省和遼寧省 B.雲南省和廣東省
C.甘肅省和重慶市 D.寧夏回族自治區和陝西省
4.下面關於我國各民族分布的說法,正確的是
A.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 B.各民族大聚居,小雜居
C.漢族主要分布在東部和南部 D.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
5.分布在第三級階梯上的主要地形類型是
A.丘陵和平原 B.丘陵和盆地
C.山地和高原 D.平原和高原
6.下列關於我國國土面積、疆界和鄰國的表述,正確的是
A.我國陸地面積達960平方千米 B.我國大陸海岸線長2萬多千米
C.我國陸地界線長18000多千米 D.與我國陸地相鄰的國家有14個
7.世界大多數農作物和動植物都能在我國找到適合生長的地區,是因為我國
A.季風氣候顯著 B.夏季普遍高溫
C.氣候復雜多樣 D.雨熱同期
8.下列地區,地處暖溫帶、半濕潤地區、溫帶季風氣候的是
A.長江中下游平原 B.東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華北平原
9.我國內流河大多分布在
A.東南沿海地區 B.東部季風區內
C.西部非季風區內 D.黃河和長江流域
10.下列省級行政區中有兩個簡稱的是
A.河南省 B.湖南省 C.甘肅省 D.山西省
11.下列有關我國季風的敘述,正確的是
A.影響我國的夏季風,既有來自太平洋的西南季風,也有來自印度洋的東南季風
B.東南季風主要影響我國東部地區,西南季風主要影響我國西部地區
C.受季風影響明顯的地區稱季風區
D.季風區降水比非季風區降水較多
12.下列城市中冬季平均氣溫最低的是
A.北京 B.哈爾濱 C.上海 D.廣州
13.北回歸線穿過的省區,自西向東排列正確的是
4. 晉教版八年級下冊地理
一、 地球和地圖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個球體。
②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4萬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
2.緯線和經線
①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緯線是不等長的,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②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經線是等長的。
3.緯度和經度
①緯度的變化規律:由赤道(0°緯線)向南、北兩極遞增。最大的緯度是90度,在南極、北極。
②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表示。
③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經度的變化規律:由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西、向東遞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的經度叫西經,用「W」表示。
⑥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160°E組成的經線圈。
20°W以西到160°E屬於西半球(大於20°W或大於160°E)
20°W以東到160°E屬於東半球(小於20°W或小於160°E)
4.地球的運動
①
地球運動 繞什麼轉 方向 周期 產生的自然現象
自轉 地軸 自西向東 約24小時 晝夜交替
公轉 太陽 自西向東 一年 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與南半球的季節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帶的劃分:北寒帶(66.5°N--90°N)、北溫帶(23.5°N--66.5°N)、熱帶(23.5°N--23.5°S)、南溫帶(23.5°S--66.5°S)、南寒帶(66.5°S--90°S)
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 熱帶:有陽光直射現象
溫帶:既無陽光直射現象,又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變化明顯
④低緯:0°--30°;中緯:30°--60°;高緯:60°--90°
⑤自西向東撥動地球儀,從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逆時針方向轉;從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順時針方向轉。
5.地圖
①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②比例尺類型:線段比例尺、數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斷: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範圍小,表示內容詳(如東台市地圖)
小比例尺,表示範圍大,表示內容略(如江蘇省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