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7年級地理上冊講座

7年級地理上冊講座

發布時間: 2021-03-07 13:48:50

Ⅰ 怎樣上好地理試卷評講課

英盛觀察認為試卷評講課是各科教學的一種重要課型,其根本目的是糾正錯誤、分析得失,鞏固提高。上好高中地理復習階段的試卷評講課,對進一步鞏固學生地理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能力、解題能力和水平至關重要。同時,通過試卷評講課,師生共同進行自我評價,而且還能夠促進教與學的統一。

試卷講評前要有準備,講授新課要備課,試卷講評課同樣要認真備課。應把試題逐一分析、分類,按知識點歸類或答卷中出現的錯誤類型進行歸類,對課堂上講評、分析的題目必須有所選擇。一是選擇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教學方法有直接關系的題;二是選擇學生卷面上獨到見解的題;三是選擇出錯較多的題等來進行講評。不僅要備好試題內容,還要備好學生情況。講評前我對試卷進行認真分析,分析試題覆蓋了哪些知識點,試題考查了哪些地理能力,分析試卷中各試題的難易情況,解析命題意圖。講評前對學生的答題情況也進行了認真診斷,弄清哪些題錯得多,錯在哪裡,找出錯誤的症結,進行總結歸納。教師只有經過充分的課前准備,把握學生答題情況,講評時才能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加以剖析。

如何進行「評」?「評」就是師生通過對試卷卷面情況的分析,共同進行一次自我評價。目的是為了達到教與學的信息溝通和教學過程的調整,通過對試卷的分析,使學生明確考查的指導思想和目標,知道所答試卷是應用哪些教學知識,根據什麼思想和方法,解決了哪些問題,講評過程要始終抓住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問題,把出錯的根源挖掘出來,展示給學生,幫助學生剖析產生錯誤的原因,啟發探索准確答題的路子,闡明規律、理清思路,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不要面面俱到,「鬍子眉毛一把抓」,以促進教學的統一與完善。

1、教師在試卷評講中,不能只評得分多少,而是應該引導學生從答卷中熱病站總結,找出得失原因。

2、教師在試卷評講中,應該先讓學生明確試卷中有哪些主要的知識點,然後,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答題情況,了解自己對哪些知識點是已經掌握了的,對哪些知識點還沒有真正的掌握,以便今後加強對自己知識薄弱點的復習與鞏固。

3、教師在試卷評講中,應該認真研究、挖掘試題中的智能考查,並以次引導學生從正確的解題思路中領悟出自己解題思路中的得失之處,以便今後注意和加強對自己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增強應變能力。

4、教師在試卷評講中,也要根據學生在做題卷過程中的反饋信息,對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以及教學能力等方面進行自我評價。總結經驗教訓,及時改進自己的教學,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學水平與教學能力。

如何進行「講」?教師對試卷的分析講解,不能單純的向學生提供參考答案,或是簡單的講述解題的思路,在評試卷的過程中也應充分注意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而是在對試卷的講解與分析中,讓學生獲得全面的知識系統,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適當變化。根據試題所含的知識點,結合實際情況加以變化。例如,關於黃赤夾角與地球上五帶的劃分的考查,講解時可提出「如果黃赤夾角變大或變小,地球上五帶的范圍又將如何變化?」等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這樣,不僅何以加深鞏固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又培養了學生求異思維的能力。

2、引伸拓寬。就是將題目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以引伸,適當發揮。講評時應從「點」出發,把「面」帶出來呈現給學生,盡可能地構建知識問的廣泛聯系,盡可能通過試題拓展使地理能力得到更多的訓練。可以這樣問學生:「這道題假設這樣改一下怎麼做?」「由這點你還可以想到我們學過的哪個知識點。」「從這里你可以聯繫到我們生活中的事例嗎?」引導學生拓展思路,把題目的知識進行發散,遷移到其他知識點上去,將學到的某些原理、知識能用到學習新知識或解決新問題中去,提高學生觸類旁通的能力。例如,關於地中海氣候的考查,講解時可提出「如果地中海地區溫和濕潤時,我國受什麼氣團控制?晝夜長短狀況怎樣?美國洛杉磯和南非開普敦的氣候特點又如何?為什麼回出現這樣的差別」等問題,讓學生在舉一反三的思考練習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復習,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及知識的遷移能力。

3、聯系實際。就是指把試題中所含知識點與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行聯系。根據試題中的知識點,提出問題,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對顯示生活中的某些地理現象或問題進行分析或解釋。例如,關於天氣系統的考查,講解時可提出「冬季當寒潮來臨前、來臨時、來臨後我們當地的天氣會如何變化?為什麼一場秋雨一場寒?」等問題,使學生在思考練習中鞏固鋒面天氣系統的知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能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4、知識比較。就是在講解試題時,將同類地理事物或相似地理知識進行比較。例如澳大利亞的混合農業與我國珠江三角洲基塘農業進行比較;德國魯爾工業區與我國的遼中南工業區進行比較;等值線圖中的等溫線、等高線、等壓線等進行比較。也就是把相關知識結合起來邊比較邊講解分析,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各知識間的聯系與鞏固,而且還能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5、知識深化。指的是教師在講解時,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及其能力水平,結合地理高考命題的新特點、新趨勢等,適當增加知識量或適當增加知識難度,在原有題目的基礎上再進行設問,以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達到知識深化的目的。例如:季風水田農業生產特點之一的「水利工程量大」這個問題,「大」的原因是什麼?(水旱災害多)為什麼水旱災害多?(季風氣候區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為什麼季風氣候區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季風的強弱和進退的早晚)。

Ⅱ 上課時老師戴擴音器講課為什麼容易犯困我的地理老師戴擴音器講課,每次上地理課都會睡著,其他課不會,

如果不是你對地理學科缺乏興趣,還有兩個原因:
1、可能是老師講得太多,沒有給你內們充分的思考機會;容
2、可能是你們老師的語言象痴哥一樣,不那麼抑揚頓挫造成的。
---------------如果不是對地理缺乏興趣,你可以與老師交流一下,相信他會揚長避短,教給你們有用的地理知識的。

Ⅲ 課堂上的笑聲作文

《課堂上的笑聲》

我們的課堂上,經常會有各種各樣的事情發生,讓我們禁不住哈哈大笑。笑不僅增添了課堂歡樂的氣氛,還讓我們收獲了很多。

這段時間是復習階段。那天正在上語文課,語文張老師說:「拿出《課外練習》,翻到……看……題目,我來講。」同學們紛紛拿出練習,翻到老師說的題目。老師見同學們准備好了,便開始講了起來,講到最後一道題的時候,老師說:「同學們想一想這道關於科學的題目。」全班的同學驚呆了,因為我們還沒深入地學過科學呀!這是語文,怎麼講到科學了?同學們都在苦思冥想。有的想到了一些數據,可是不敢舉手。我左思右想,舉起了手。老師叫到我,我說出了我想的答案,我說的答案有些離譜,有的同學笑了,我難為情地坐下了。又過了一會兒,小明舉起了手。老師叫他回答,可小明說得更離譜,全班鬨堂大笑。有的同學笑得前仰後合,有的捧著肚子笑,有的笑出了眼淚,我笑得肚子都疼了。此時,老師嚴肅地拍了一下桌子,說:「小明說得完全正確,你們想都沒想就笑他,覺得比他聰明嗎?」頓時,教室里一片寂靜,同學們個個都低下了頭。

在剩下的半節課里,同學們靜靜地聽默默地想。我從老師說的話中明白了上課時要積極動腦,大膽發言,不可以不經大腦思考就嘲笑別人。

Ⅳ 怎麼能在騰訊課堂上講課呢

在騰訊課堂上講課方法:

  1. 首先點開騰訊課堂網址;內

Ⅳ 如何更好的引入課堂內容

如何更好的引入課堂內容
課堂導入的方法
教學沒有固定的形式,一堂課如何開頭,也沒有固定的方法。由於教學對象不同,教學內容不同,開頭也不會相同。即使是同一內容,不同老師也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下面介紹一些課堂導入設計的類型和方法,可作為老師設計課堂導入參考。
1、開門見山,揭示新課
這是針對教材特點,直接揭示學習目標。就是在上課開始後,老師開門見山地介紹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各個部分的教學內容、教學進程等,讓學生了解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或要解決的問題,以此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這種導入式特點是「短、頻、快」。即省時,接觸新課主題迅速,能及時起到組織學生進入學習角色的作用。
教例《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師:我們天天讀書,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以至進入大學。這是為的什麼呢?就是為了中華的崛起,為了自強於世界民族之林,為了使我中華繁榮富強。這是我們讀書的目的。周恩來在他的青少年時代就給我們樹立了典範。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板書)為中華崛起而讀書。請同學們打開書,認真自讀。
教例是教師直接將本堂所講的課文《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主題用短短的幾句話揭示給同學們,使同學們意識到讀書的目的是什麼:不是為了個人,不是為了父母,更不是為了親戚朋友,而是為了「中華崛起」這個大目標,只有如此才有無窮的動力。學生們平時聽到的一些為了自己的前途而學習,為了給父母爭面子;為了光宗耀祖而學習這種非健康意識,或者說非主流意識,一定會受到撞擊。教師舉出了周恩來的例子,對學生是很有說服力的。一是周總理的偉大形象早巳深人人心,提起「周總理」三個字,無不肅然起敬。二是看周總理是怎樣立志的,怎樣學習的,並通過艱苦革命實踐,成為國家卓越的領導人。這樣就在學生心中首先樹立起一個「楷模」或「豐碑」。那麼,以後的教學內容也都是圍繞這個中心——「山」來進行了。
2、聯系舊知,提示新課
它是指教師根據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以復習提問舊知識為手段,在舊知識裡面帶出新課內容的線索,引導學生從已有知識出發,順理成章地進入新知識領域,並產生強烈求知慾,去探求新知識的一種導課方式。這是最常見的課堂教學導入方式。其特點是以復習已經學過或學生日常生活中已經了解的知識為基礎,將其發展、深化,引導出新的教學內容,既給學生復習鞏固舊知,又引發學生對新知識的積極思維。「溫故」是手段,「知新」是目的,兩者有機結合並自然過渡。
教學過程中,一般來說,新知識是在舊知識基礎上發展與延伸,學生是從舊知識中起步邁向新知識的掌握。老師要從已有的知識出發,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系,精心設計,導入新課。這樣,可以使學生感到舊知識不舊,新知識不難,建立起新舊的聯系,明確學習的思路,增強學習的信心。它既給學生復習鞏固舊知,又引發學生對新知識的積極思維。
如政治老師在講「事物發展的趨勢」時,教師可先提問學生:「什麼是發展?」在學生回答了「發展」之後,教師可這樣引渡到新課:「同學們,既然一切事物都是在變化發展,而發展就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那麼,新事物為什麼會代替舊事物? 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是否一帆風順? 如果不是一帆風順那又是怎樣的呢?」讓學生思索片刻後,教師接著講:「今天,我們這節課所要學習的知識就是解決這些問題的。……」
例如,一位歷史課老師在講《三國鼎立》一課時,首先問學生「黃巾大起義的意義是什麼」,然後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很自然地導入新課:
「黃巾大起義瓦解了東漢政權。在群龍無首的情況下,大小地方實力派和豪強擁兵自立,進行分裂割據。至於具體情況,就是今天我們這堂課要學習的內容。」
這樣的導課,一下子就能把學生的思維緊緊地從舊知牽引到尋求新知的情境中,使導課簡短、恰當、自然。
復習舊知識的導入方式重在恰到好處地選用與新授課內容關系密切的知識。這種導入有4種具體方式:
(1)從總結舊課入手導入新課。又稱為歸納導入式。
其運作方法與要求是:老師提出要講授的新課題之後,首先對上節課所講的內容概括地小結一下,扼要復述出與此有關的新知識,講課時使學生把新舊知識連貫起來思考。這樣既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又能較好地鞏固已學的知識。如歷史課《唐朝的衰落》,可以這樣開頭:
「自從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淵建唐以後,經過太宗、唐宗、武則天到唐玄宗統治前朝,這是唐朝歷史的前期。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唐朝前期經濟繁榮,國力強盛,中國封建社會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但是今天我要告訴同學們,到了後期,唐朝逐漸走向衰落了。這強盛和衰落之間有一轉折點,那就是『安史之亂』」。
這樣的導語,既使學生復習掌握了舊的基礎知識,又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識的慾望。
再如講「秦滅六國」,先提問:「商靶變法開始在哪一年?」「這項變法起了什麼作用?」然後老師指出:秦國自商軟變法100多年來,封建經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成為戰國七雄中最強大的國家,為兼並六國作好了准備。由此導入新課。這種導入方式,有利於知識銜接和學生理解歷史概念的因果關系。但它往往缺乏趣味性,尚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從檢查提問舊課入手,導入新課
它通過提出一些與新課內容有關的、學生業已了解的有趣的問題,激發起學生想要了解該問題的好奇心,進而導入新課。其運作方法和要求是:老師在講課之前,先面向全班學生提出幾個前節課學過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引起全班學生的回憶思考,再找幾個學生(一般找中等程度以上的學生)回答問題,在個別學生回答、老師作出訂正和補充的基礎上,帶動全班學生復習舊課,進而導入新課。
再如一位物理老師在講授「壓強」一課時是這樣導入新課的:
我們都背書包上學。大家可能有這樣一些體驗:同樣重的書包,當用細帶子背的時候,就覺得勒得緊、痛;當用寬頻子背的時候,就感覺不到緊、痛。這是什麼原因呢?
當學生發表一些看法後,這位老師接著說:為了很好地回答這一問題,今天我們學習「壓強」。(板書課題)
提問式導入的要求是:所提問題必須科學、有趣味、有意義,具有激發興趣、發人深思的作用。
(3)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聽、寫、練等活動,導入新課。
其運作方法和要求是:在講授新課之前,先讓學生以聽、寫、板書、朗讀、翻譯、練習等活動方式復習舊課,使學生再現巳學過的知識,然後導入新課。
(4)向學生提示問題,引導回憶舊課或者有關的知識、事情導入新課。
該方式又稱聯想式導入。其運作方法和要求是:老師在講授新課之前,提示學生回憶前節課講過的幾個問題,或讓學生提出與新課有關的事情、知識。學生經過回憶思考,在頭腦中再現提問的內容,不經由學生直接回答即轉入新課。如一位語文老師在講《海底世界》時的導入是:
提到大海,同學都會聯想到蔚藍的海水,一望無際的海面,還有那點點白帆,振翅翻飛的海鷗。然而說到海底,我們了解得並不多。今天我們通過學習《海底世界》一文,將使大家對海底世界有一個鮮明深刻的了解。
復習導入語是教師最常用的導入語。心理學告訴我們,那些與一個人已有知識有聯系的事物以及能增時新知識學習的事物,容易引起這個人的注意。所以,以復習舊知識引入新課,能使學生從已知的領域進入到未知的新境界,不僅有利於學生接受新知識,而且起著集中學生注意力的作用,因而,復習導入的方法往往被教師樂於採用。當然復習導入語應該和新課內容密切相關,過渡到新課也應十分自然。
3、巧設懸念,引人入勝
懸念式導入,它是指老師上課伊始,有意設置一些帶有啟發性的疑問,擺在學生面前,又不直接說出答案,使學生感到「山重水復疑無路」,迫使其去尋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從而進入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狀態的一種導課方式。這種導入方式是利用上課頭幾分鍾的最佳時機,通過設疑、製造懸念,創設問題,以奇特的形式設置懸念,使學生的大腦產生興奮,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問題導入到新課之中。採用這種方式導課,所設懸念應是發生在學生周圍的,是學生特別感興趣和非常敏感的,又是同教學內容直接相關的熱門話題。這猶如章回小說中的「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一樣,會使學生產生一種非得到解答不可的感覺,很快進入角色。但設凝布陣要從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出發,做到有凝可設,自然合理,切不可為凝而設,故弄玄虛。老師及時抓住這一契機,揭示新課。
例如下面地理課講授「比例尺」的導入設計就是這樣。一上課老師就問:「哪個同學的爸爸、媽媽或叔叔、姨娘要出差?」七、八個同學舉手,老師指定一名調皮同學小王回答:「我們隔壁的陳叔叔明天出差到成都」。老師說:「你學過地理,你給我查一查地圖,重慶到成都有多少公里?其他同學也幫助查。」地圖上根本沒有標出重慶成都的距離,大家查一陣,都查不出。全班陷入沉默。從那一對對微微皺起的雙眉,看得出孩子們為難了。他趁機將孩子們心頭的烏雲一撥:「沒關系,只要你們聽了我下面講的,保證你查出來,因為地圖上有『比例尺』……。」老師板書課題「比例尺」。
這個導入設計的巧妙就在於使學生產生了一種「打破砂鍋紋(問)到底」的思想,急於求得答案,這就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
一位語文老師在閱讀指導課上的導入方式——關於讀書方法,有兩種相互矛盾的觀點。一是杜甫所說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二是鄭板橋所說的:「讀書破萬卷,心中無適主。便是暴富兒,頗為用錢苦。」兩種觀點,誰是誰非呢?
懸念式導入的特點是設置扣人心弦的問題,但又避而不講,吸引學生非要了解探究,弄個水落石出,否則即不能滿足的心理。設置懸念要做到「精」「新」「奇」,一下擊中學生的興奮點,激起學生學習新課的願望。就語文教學而言,設置懸念,在內容上要突出主要人物、主要條件;在手法上可以濃縮全文,也可以從中截取片斷;在技巧上必須發人深思,留人以餘味,引入至勝地。如一位老師在講《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書目》一文時,其懸念式導入方式是:
「德國柏林圖書館大門口寫有這樣一句話(板書):『這里是人類知識的寶庫,如果你掌握它的鑰匙的話,那麼全部知識都是你的。』這里所說的『鑰匙』是一個比喻。人們把書目看成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板書標題)。那麼,什麼是書目?現代書目有哪幾種?為什麼書目能夠像鑰匙一樣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呢?請仔細閱讀課文。」
這一連串的提問,構成一個個懸念,從而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促進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認真鑽研課文。
化學課懸念式導入——在化學課的教學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缺乏趣味性,講起來干癟,學起來枯燥。對這些章節內容的教學,老師若能有意識地創設懸念,便能使學生產生一種探究問題奧妙所在的願望,激發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如講高中化學「原電池」知識時,可嘗試這樣導入新課:
一天,滿載著精選銅礦砂的「邁克斯通號」貨輪正在北太平洋航行。突然貨輪響起了刺耳的警報聲,船員們驚喊船漏水了:堅硬的鋼制船體為什麼會突然漏水呢?是貨輪與其他船隻相撞還是觸上了海底暗礁?都不是。是鋼制船體因銹蝕而穿孔漏水了嗎?這可是從來沒有過的事。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後經查驗,原因是船上的貨物精銅礦砂。為什麼精銅礦砂使銅板出現漏洞了呢?我們學習原電池的知識就可以解釋這個問題。我們這節課就學習關於原電池的知識。
這樣引入新課,趣味性就強了。
巧設懸念導入新課的優秀範例很多。這里再舉兩例。一是一位語文老師在講《現代自然科學中基礎學科》時懸念導入:同學們,一位美國海軍次長曾說錢學森無論到哪裡,他都抵得上五個師。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在學生議論一會兒之後,老師說:「我們還是先來學習這位著名科學家寫的一篇文章,看看他告訴了我們什麼。」二是一位語文老師在講《綠色的辦公室》時設計的懸念式導入:同學們,你們到過老師或父母工作的辦公室嗎?辦公室里都有些什麼?發現這些辦公室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在學生稍議一會兒之後揭題:世界上就曾有一個非常特別的辦公室,它叫做「綠色的辦公室」。
利用懸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製造懸念的目的有兩點:一是激發興趣,二是啟動思維。懸念一般是出乎人們預料,或展示矛盾,或讓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學生心理上的焦慮、渴望和興奮,只想打破砂鍋問到底,盡快知道究竟,而這種心態正是教學所需要的「憤」和「誹」的狀態。但須注意,懸念的設置要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恰當適度,不懸,難以引發學生的興趣,太懸,學生百思不得其解,都會降低學習的積極性。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學生興趣高漲,自始至終扣人心弦,收到引人入勝的效果。
4、動手操作,親身體驗。
別人說十遍不如自己做一遍,學生自己親手操作演示的東西,因為有切身實踐往往體會深刻,有助於激發悟性,增強思維力度。緣於上述原因,老師在導入設計上應盡可能組織全體學生進行實驗、操作。讓他們動手動腦,擺一擺、拼一拼、剪一剪和做一做……據此,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有真切的感覺,建立了生動的、足夠的表象,從而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和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也可以是老師在講授新課前先做一個小實驗讓學生觀察,通過提問或指導學生觀察,使學生看到某一現象,然後通過分析歸納,以得出的結論或觀察到的現象導入新課的方式。這種導入方式能幫助學生認識抽象的知識,而且還能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這種方法在中學生物、理化教學中運用較廣,因為這些科目中很多內容都比較抽象,如分子、電子的運動,物質的化合與分解,細胞的分裂和新陳代謝,神經的傳導等,不通過形象的實驗和演示,一般很難理解。而運用實驗導入新課,不僅能幫助學生認識抽象的知識,而且能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自覺地去分析問題、探索規律。
學生通過實驗觀察或操作實驗,多種感覺器官並用,也易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這種導入方式經常應用在自然學科的課堂教學中。如一位自然課老師在講《摩擦起電》一文時是這樣導入的:
同學們,在上課之前我們先做一個小實驗。這里有一把塑料梳子和一些紙後。我先用梳子梳幾下頭,再把梳子放在紙屑上,大家看看會有什麼結果。接著就做了上述實驗。大家看紙屑被梳子吸起來了。(演示給學生看)梳子為什麼能吸起紙屑呢?原來摩擦會起電。接著板書課題。
語言類學科也可以運用這種方式導入新課。如一位語文老師在講《灰塵的旅行》一文時,先讓學生觀察教室上空能看什麼東西,然後把教室門窗擋起來,用一束電光射進去,再讓學生觀察,問看到了什麼,之後導入新課,效果良好。
運用此法主要注意兩點:首先,實驗的設計要巧妙、新穎、有針對性。其次,要善於根據實驗中出現的現象和結果來提問和啟發,以促使學生去思考和探究。
5、利用游戲,創設情境
老師可以根據教材和學生特點,利用語言、設備、環境、活動、音樂、繪畫等各種手段,(包括演講、小品、歌曲、幻燈、音像等),渲染氣氛,製造一種符合教學需要的情境,以激發學生興趣,誘發思維,使學生置身於特定的情境之中,引起心理共鳴,從而進入學習新課「角色」的一種導課方式。
這種「未入其文,先動其情」的導課方式,創設情境要巧妙精當、真切感人,要觸到學生的內心深處,並使之產生深入體驗教材內涵的動力,不能為「景」而「布景」,這樣,老師指導課的目的就達到了。現代化電教手段為這種導課提供了諸多條件。例如,講「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時,一上課,老師把事先通過朗誦並配音樂錄制好的一首詩《說給母親的話》播放給學生聽:「兒不嫌母醜,祖國,我們不嫌您落後。孩子們都想換上漂亮衣裳,但怎能看到母親捉襟見肘。……放心吧,母親,為了您早日康復,我們願獻皮輸血;為了您披上華麗的新衣,我們願日夜刺綉……當您實現四化的時候,我們人人端起飄香的美酒。」美妙的詩句,高冗的音樂,深沉的愛國情,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極大地打動了學生的心靈,並在感情上產生共鳴。老師由此啟發學生領悟其中蘊含的深刻意境和豐富的哲理,輕松自然地導入新課——我們要熱愛社會主義祖國。
情境導入法如運用得當,則會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同身受,意識不到是在上課,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獲得知識。
運用此法應注意兩點:一是善於創設情境。老師顯然可以利用現有的環境、條件,通過引喻、闡釋導入新課,但是,現成的情境畢竟很少,因此,老師必須從教學內容出發,精心組織,巧妙構思,創設良好的符合教學需要的情境。二要加強誘導,激發思維。老師設置情境應有明確的目的或意識,或以此激發學生的情感,或因之引發學生的思維,或藉此陶冶學生的性情等。創設情境不能單純為激發興趣,一般來說,應以激發思維為主。但是,情境本身有時並不能啟人深思或內涵比較隱蔽,這時就需要老師的啟發和誘導。
6、故事吸引,啟迪思考
生活中的許多現象,學生一般能感覺而不能理解。一旦把它提出上升到理論的高度給予科學的解釋,不僅能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和實用感,而且也極易激發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學生在生活、學習中能感受到的實例是很多的。這些實例既有當前人們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也有學生自身關心的問題;既有影響較大的突發性自然事件、社會變革,也有班級學校里出現的局部事件。老師選用與教學內容有關的,且趣味性、啟發性較強的新聞或故事或實際生活事例、材料,並以此內容為契機,在描述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把學生思維帶入課文正題的一種導課方式。不僅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於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且極易於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立刻集中起來,激發學習興趣,因而就能使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學習新知識的角色。
教學實踐中,不少老師創造了利用故事導入新課的優秀典範。如一位生物老師在講授昆蟲的性外激素時,上課之初是這樣利用講故事導入新課的:
在座的一些同學可能知道潔布爾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他在1904年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他在一個被叢林包圍的黑屋子裡把一隻雌天蠶蛾扣在籠里,盡管暴雨不停地下了一夜,還是有40多隻雄蛾冒著風雨前來交尾。次日晚上,他在雌蛾周圍撒上樟腦丸和汽油,結果一點也沒有影響雄蛾前來尋找雌蛾。是什麼因素使得雄性天蠶蛾能夠風雨無阻地前來尋找雌蛾呢?潔布爾經過認真觀察、實驗,發現原來是昆蟲的性外激素發揮了巨大威力。
又如,一位思想政治課老師在講「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時,一上課,老師先給學生講一個故事:清代康熙年間,大學士張英微服私訪到鄉間,跟一位正在稻田用稻草捆秧的農夫對對聯。農夫先出上聯:「稻草捆秧父抱子」,張英百思而無以對答,回家後怏怏不樂,侍女得知後對了出來:「竹籃裝筍母懷兒」。講完故事後,老師借故事內容問學生:「為什麼學識淵博的大學士對不出來,而談不上什麼文學修養的侍女卻能輕易對出?」經這—問,就引發了學生深思與討論,隨後老師歸納引導:「因為侍女有用竹籃裝筍的實踐經驗,而大學士張英卻沒有,說明人的認識從實踐中來,……」這樣就自然而然地導入到新課。
如在生物課或自然課要講自然保護的內容時,可先介紹當前人們關心的酸雨、臭氧層破壞、森林銳減、江湖污染等問題,並指出這些問題解決程度與人類自身的密切關系,從而導入新課。1987年9月23日發生了我國能夠看到的日蝕,一位生物課老師便以這件事來導入新課:「剛才同學們都看了日食現象,可是你們知道直日食對人及生物有什麼影響嗎?」這樣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地吸引到課堂上來,然後再簡單地介紹幾句日食對人及生物的影響,並逐漸地過渡到課堂所要講授的內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再如,化學課「醇類」的教學,一位老師是用宣讀新聞導入的:
一上課,老師拿出一份剪報,向學生宣讀:「四商販非法用工業酒精製售白酒,貴陽發生千人飲酒中毒事件。」刺激、醒目的標題,立即吸引全學生急切了解報道的詳情,接著讀:「貴陽日前因飲用高濃度甲醇的白酒引起嚴重中毒事件。據悉,自25日發現第一例中毒者到29日晚,已有上千人中毒。失明者3人,死亡20人。」學生聽罷都震驚了,提出一連串的問題。例如,為什麼飲用工業酒精配製的白酒會中毒?為什麼會雙目失明?甲醇有何性質?學生強烈的求知慾,頓時被激發起來了。此刻轉入醉的分類和甲醇等內容的學習,隨後繼續讀報:「經化驗,這些白酒,每100毫升竟含醇31.5克,超過國家規定衛生標准774倍。超量甲醇進入人體,首先侵害視神經損害肝腎,而後酸中毒而死亡。」
採用這種導入方式應注意:第一,故事內容要與新課內容有緊密的聯系;第二,故事本身生動有趣,對學生具有啟發性;第三,語言要精煉,故事要短小精悍,用時不長。
7、審題入手,提綱挈領
它是指教師直接從解釋或發問教材的課題詞語入手,幫助學生審析題意,了解所學內容的大致概況,為進入新課做好鋪墊,達到開「窗」窺「室」效果的一種導課方式。這種方法開門見山,直截了當,又突出中心或主題,可使學生思維迅速定向,很快進入對中心問題的探求,因此也是各科導入常用的方法。運用此法的關鍵,在於針對教材。圍繞課題提出一系列問題,因此,必須精心設計、認真組織。此外還要善於引導,讓學生朝著一定的方向思考。
例如有位老師在講「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時,一上課,教師先點出本節教學課題,之後,立即借題發問:「『一國兩制』是誰在什麼時候提出來的?」「『一國』是指哪一國?『一國』同『兩制』之間存在什麼關系?」「『一國兩制』適用於哪些地區? 這些地區實行『一國兩制』後同我國其他地區有什麼不同和相同的地方?」這樣圍繞課題,不斷發問,能引起學生注意和積極思維,並使學生了解新課大概內容,為下面的講授奠定心理和認知基礎。
課題都是經過編者們反復推敲而確定的。透過題目,往往能抓住課文的主題和脈絡。因此,從破題入手導課,能順理成章地引導學生把握全文中心,抓住重點,有目的地聽課。破題導課運用是否巧妙,關鍵在於對題目領略是否深刻,注釋是否與課文內容相互呼應,既要說到點子上,又不代替對課文本身的分析,而是將破題作為手段,創設講授課文的契機和情境。
8、直觀演示,提供形象
直觀演示是指老師上課之始,通過展示圖片、圖表、音像片等直觀教具,先讓學生觀察實物、模型、圖表、幻燈、投影、電視或運用形象化的語言等,引起學生對即將講授內容的關注,然後從引導學生在觀察中提出問題,並提出相應的要求,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分析,從而使學生直接進入尋求新知識的一種導課方式。因為實物、標本、教具(掛圖、模型、投影片、幻燈片、電影、電視等)比形象語言更有說服力和真切感。展示掛圖、實物、標本、模型等,可以化抽象為具體,不但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的感性材料,而且也為他們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直觀可以鮮明地揭示客觀事物之間的關系。
直觀演示對於引起學生學習動機,增強感知,更有直接作用。因此老師可對一些抽象的概念,在導入時多提供具體事例,創設演示直觀教具機會,這有助於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這種導入方式一方面能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對事物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於發展學生的觀察力和加強對將要學習新課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因此這類導入方式運用很廣,各學科,各年級均可運用,尤其在中低年級和自然學科中,運用這種導入方式,效果更好。
直觀演示導入的具體方式很多。下面結合實例介紹一些直觀演示式導入的具體方式。
1、形象化語言式導入。運用形象的、充滿激情的語言導入新課,可創造出適宜的環境氣

Ⅵ 初一地理上冊經緯度的表示講課視頻

大都是付費的嘛,你自己上課時認真聽聽老師講就OK啦。不會的也可以問老師。

Ⅶ 什麼的課堂的作文 初中的!!!

今天很倒霉呀!!!!
這件事要從頭說起。在上午第二節課大課間,就因為我貪玩,把時間忘啦!等我回過頭來才想起要上課啦,讓我趕快往樓上跑。我的教室在四樓,讓我以9秒69的速度飛奔到了教室前門的門口(速度快吧),可沒想到一個人早已坐在講台上。急得我滿頭大汗,這要是闖進去不被罵個狗血淋頭才怪!也別說,我急中生智。一邊想著一邊向後門徘徊。嘿嘿,我給他來個出其不意,悄悄的打開後門佝僂著腰像我的位置跑去。跑到一半,一個熟悉的紅色身影「映入」眼簾,我靠,原來是老師,只見她滿臉怒容,恨不得把我生吞活剝啦!我只好滿臉堆笑地回應老師,可老師並不領情,陰沉著說:「某某某,你出來一下!」我只好尾隨他而去。可是我很納悶,怎麼老師走的那麼快。剛才還在講台上,怎麼這么快就到後面拉,難道他練過「鐵掌水上漂」?我下意識地又往講台上看了一眼------物理老師坐在那裡,可是物理老師和我們班主任身高不一樣啊。再仔細看一眼,原來如此。他也穿著一件紅羽絨服,和我們老是穿的一模一樣。唉,都是紅羽絨服惹的禍呀。沒辦法,只能服從老師的懲罰啦!!!!!自己的腳顫抖的想門外走去。。。。。。。。

每天,我們都在學校的課堂里學習、成長。當然不同的課堂有不同的體驗,不同的課堂有不同的見聞,不同的課堂有不同的收獲。我就從其中找到了課堂的見聞。讓我們一起來體驗其中的樂趣吧!

「叮……叮……叮」上課了,同學們陸續走進教室,今天這節課是科學課,由我們的任老師來上。他一進教室就說讓我們帶來的材料:小燈泡、導線、電池、指南針做實驗。我最喜歡做實驗了,我就和我們這一組的成員先用長的導線把小燈泡的下端栓上,再用導線的另一端放在桌上,用電池放在導線上壓著,再把栓有小燈泡的放在電池的頂端,明亮的燈火就亮了。老師再用大磁鐵把指南針裡面的針弄旋轉了,我們也嘗試著,把指南針放在桌上,用磁鐵在它的上空打個圈,裡面的指南針果然在跟著旋轉。我們驚奇的說:「哇,好神奇!」但是我們覺得這指南針就這樣玩,沒意思。然後我們就去看看另一組成員是怎樣做的。只見他們有一個步驟是跟我們不一樣的,他們是用導線把指南針的外圈打幾個轉,再放在桌上,燈一亮,指南針就在旋轉,看著是不是指向南,是不是指向北,最終指南針停在了南上。我們異口同聲地說:「奇怪,我就說我們的指南針為什麼沒有用,結果我們的少了一個步驟啊!」我們從新做了一遍。「成功了,成功了!」我們高興地大叫。隨著時間的流逝,「叮……叮……叮」下課了,我們大家在快樂有趣的課堂上分散了。

在這節課上老師給我們帶來了見聞、快樂。讓我們感到有趣。科學讓我慢慢地喜歡上了。因為它的有趣。也增長了我們不知道的見聞!

最難忘的一堂課
一縷夏季的涼風吹進教室。
一位老師正在講課,激情飽滿,眉飛色舞,額頭上亮閃閃的。
學生們瞪著惺忪的眼睛,帶著下午特有的慵懶,在知識的陽光下昏昏欲睡。
突然,一個不和諧的音符跳了出來,把這曲看似平和的合奏破壞地一塌糊塗!只聽老師大聲吼道:「誰用橡皮扎(因老師是外地人,把砸讀扎)我的屁股!」我也一楞,忙抬起了頭。大家都驚了,被老師這「獅子吼」震地一哆嗦,瞬間空氣凝固了似的。一秒後,大腦復甦,反映過來了,頓時鬨堂大笑起來。笑聲像迅速盪開的波紋,不可遏止地擴散開來,狠狠沖擊著老師的耳膜。老師的臉更紅了,漲得像一個紫茄子;細小的眼睛一下子從肉里凸了出來,似乎要噴出火似的;嘴唇不住的哆嗦著,像要說什麼卻一個字也迸不出,終於在同學們那片瘋狂的笑聲中,「啪」的一丟書,氣沖沖地摔門而去!
望著仍然哐啷作響的門板,同學們漸漸止住了笑,一個個面面相覷,開始感到事情的嚴重性了:又氣走了一個老師!唉,說起來真覺得不好意思,我們班是個「舉校聞名」的「搗蛋班」,學生們個個猴精猴精的,可就是喜歡調皮!經常把老師氣得七竅生煙。這不又把我們脾氣最好的地理老師給氣走了——也許是因為地理太難懂了吧,也許是因為老師是外地人的原因吧,也許是因為他的口音跟我們有差異吧……反正我們不喜歡學地理!
可呆了一會兒,大家就開始竊竊私語了:
「老師平時對我們挺好的。」
「對啊,雖然他的地理課不好懂,可他每次都那麼認真呢!」
「是啊,是啊,上次我一道題不太會,他給我講了三遍……」
「還有,他口音跟我們不一樣,可講課卻是最幽默的了!」
七嘴八舌的,你一言,我一語,竟發現老師是那麼可愛呢。於是大家又開始紛紛指責那個「罪魁禍首」。這傢伙似乎也知道自己錯了,不敢吭一聲,更別說承認了。
終於班長站了出來:「我們應該主動認錯,去把老師請回來。」
「對!對!」大家都一致響應。六個組長跟在班長後面走進了辦公室。一雙雙期盼的眼睛安靜而緊張地盯著門口。
等待,等待……
終於聽到腳步聲了,大家立刻坐得更端正了,眼巴巴地看著老師聲地說著自己的懊悔。
老師的臉色緩和了好多,略微咳嗽了一下,聲音有點沙啞:
「別人的勞動被忽視,被踐踏才是最令人難過的事情了,」老師輕輕停頓了一下,又接著說,「我也是在勞動,是不是?其實你們學習也是在付出勞動啊,不珍惜,最終是會後悔的。也許我是外地人,可能不適應這里的風土人情吧,大家似乎對我很不服氣。可我是真心想把你們教好。我始終相信:你們最終會接受我的勞動,會對我的付出有所感觸。我不求你們記得我多少,只希望同學們可以真正學點知識,最起碼將來走向社會,可以養活自己!」
同學們都羞愧地低下了頭。
老師似乎有些哽咽了:「同學們,就當老師求你們了,好好學點習吧,認真一點吧!你們的父母比老師更痛心啊!……」
全班的同學都被深深打動了。眼圈都紅紅的。
下課鈴聲響了,全班36個同學向老師深深的鞠了一躬!那麼認真!那麼真誠!……
從此,「老師」兩個字在我們心中更加厚實了。我想,是老師用眼淚把「懂事」兩個字種進了我們心裡……
又一縷夏季的涼風吹進教室。
一位老師正在講課,激情飽滿,眉飛色舞,額頭上亮閃閃的。
學生們個個眨著晶亮的大眼睛,時不時發出一陣歡快的笑聲,如一尾尾自由的魚,在知識的海洋里快樂暢游……

難忘的一堂課
我現在是六年級學生了,也是要即將要離開母校了。這短短的六年裡,我從無知到懂事,都是由母校培育的。小學是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我們也要踏入初中的階段,我忘不了曾經教育我的老師,也忘不了和我一起共度小學階段的同學。
我的難忘的一課是在六年級的辯論賽,那時的題目是《開卷有益》還是《開卷未必有益》。辯論前,各人先表明基本觀點,即表明是贊同「開卷有益」,還是認為「開卷未必有益」。然後根據基本觀點分成兩組,雙方各抒己見,展開辯論。
辯論賽正式開始,那時的辯論賽是十分的激烈的,你一句,他一句的,把整個辯論賽搞得非常熱鬧,但老師還是要他們保持安靜,說話要有條理。在他們的辯論對話里,我學到了很多在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很多同學在台下也聽得津津有味。
在這次的辯論賽中,我覺得做每件事都要有口才,口才也要大膽,要大膽是很容易的。 所以我以後會嘗試大膽的在課堂上舉手發言,老師也說過,說錯不要緊的,只要你覺得是這樣的就說,所以說我們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先要克服自己,其他的事情也就不用怕了。
這就是我的一節難忘的一堂課!

難忘的一堂課
今天,我們學校有幸請來了國旗護衛隊的戰士們,為我們表演升國旗,和有關國旗知識上午講座。
升國旗的表演開始了只聽那出旗奏樂在這庄嚴的一刻間上,顯得是那麼庄嚴。國旗護衛隊的戰士們跟著節奏,走了起來,他們是走得那麼整齊啊。開始升旗了,護衛隊的戰士的動作是那麼成熟啊,真是應了那句老話:熟能生巧啊。
升國旗的表演結束了,接著是聽有關國旗知識的講座了。
第一節是四年級先聽在四樓電影室,不過了一會兒,四年級的各個班都到齊了,講座就開始了,護衛隊的其中一個戰士出來演講,這位叔叔告訴我們,國旗的設計者是上海的曾連松。國旗的象徵是:紅色的那部分代表烈士們的鮮血,大星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四顆小星星代表全國的各族人民。護衛隊是在太陽升起的時間升旗的,最早的時間是在4時30分,降旗就在太陽降落的時間降旗。還有,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前的那一面國旗,是現在我國最大的國旗,它長5米,寬3。3米,旗桿原來的高度是22米,現在已經改為30米,分四節,上兩節高8米,下兩高7米。
護衛隊的叔叔介紹完有關國旗的知識以後,就到下一個環節了—同學與護衛隊的叔叔進行互動。
我剛才說的互動,就是同學問,叔叔答。剛剛一開始,所有的同學都很膽小,沒有一個人舉手,過了大約5分鍾,才有一個同學舉手,也許是這個同學為大家打響了第一炮的緣故吧,大家都紛紛舉起了自己的小手,同學們心中的疑問,護衛隊的叔叔都為大家解開了。
無情的鈴聲,把我們心中剛剛才點燃的火熄滅了。但我還是能學到許多有關國旗的知識,這就是我在這一堂課中的收獲。啊,難忘的一堂課!

難忘的一堂課
俗話說「人生無友恰似生命沒有太陽」。是的,朋友會讓我們體會到友誼的珍貴,朋友會在我們傷心時給予心靈的安慰。我交過許多朋友,的確感到陽光般的溫暖。
「叮鈴鈴……」隨著一陣清脆悅耳的鈴聲,吉老師滿面春風地走進教室。奇怪,這節課是作文課,老師怎麼沒帶書呀?同學們抓耳撓腮,不知吉老師的葫蘆里賣的是舍葯。老師好像看出了我們的心思,拿出一疊抓紙,神秘地說:「今天我們來做一個「找朋友」的游戲,大家把自己的外貌特徵寫在白紙上,但不提到自己的名字。」同學們拿到了紙,涮涮地寫起來,五分鍾的時間過去了,我們把寫滿字的紙交了上去。吉老師把紙打亂了順序。同學們激動萬分地等待著游戲的到來。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沈婷婷很榮幸,第一個上去找朋友。只見她理了理衣服,羞答答地走上講台,從成把的紙條里抽出了一張。這對於沈婷婷來說簡直是海底撈針,根本猜不準是誰。她讀道:「我是一個活潑的小女孩,扎著個小辮子。」天哪!這可難辦了,我班少說也有七八個扎辮子的女生。沈婷婷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走到這邊又走到那裡,想從這幾十雙撲朔迷漓的眼睛裡找出什麼線索。我也跟著搜尋,這到底是誰呢!許久,沈婷婷好像發現了新大陸似的,滿懷信心地走向劉華麗,和她友好地握著手,沉浸在友誼的海洋里。
同學們爭先恐後地舉手,老師選了我後桌的何小舟,畢竟是男生,他擺著男子漢的氣度大步流星地走上講台。也許是上天的有意安排,也許是彼此的緣分,他一下子就找到了好友——顧鵬。
吟著「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游戲在我們的歡聲笑語中結束了。時間啊,你走得慢一點,慢一點,讓我們再多玩一會兒吧。

Ⅷ 七年級上(初一上)冊復習提綱

地理1、地圖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2、在地圖上確定方向: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沒有指向標的地圖,通常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確定方向。 3、比例尺就是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一般來說,所畫范圍大,內容簡單,選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畫范圍小,內容詳細,選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個分數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4、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0°緯線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緯線,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緯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別用N和S表示。0°經線又叫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有180°,分別用E和W表示。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 5、以赤道為界把地球分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為界把地球分為東、西半球。 6、緯度范圍:0° 30°NS為低緯度;30° 60°NS為中緯度;60° 90°NS為高緯度。 7、比較經線和緯線的特點: 名稱 形 狀 長 度 指示方向 經線 半圓(弧形) 相等 南北方向 緯線 都是圓(極點除外) 有長有短 東西方向 8、地球表面,陸地面積佔29%,海洋面積佔71%,所以有形象地稱地球為「三分的陸地,七分的海洋」。 9、七大洲的名稱按面積依次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注意看P23圖2-19和圖2-20) 亞洲和歐洲連成一塊合稱亞歐大陸,中國位於亞洲上。 南極洲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洲;亞洲是面積最大的大洲。 10、四大洋分別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洋。 11、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和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 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2、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總稱為地形。通常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種基本類型。 13、地形圖上用海拔來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14、五種基本地形的特點: 平原:海拔較低,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較高,地面坦盪,邊緣陡峻; 山地:海拔較高,峰巒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緩; 盆地:周圍高,中間低。 15、地球表面形態處於永不停息的運動與變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態的地形是地球內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 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 16、一般來說,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有張裂拉伸、有碰撞擠壓、地殼比較活躍,最容易發生火山和地震。 17、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上。 18、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總數已超過60億。人口的自然增長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19、一般來說,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較慢;經濟發展水平低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較快。 20、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區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原因是這些地區處在中低緯度地區、氣候溫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臨海地帶。 21、人口增長過快、過慢都會帶來嚴重的問題: 人口增長過快帶來了就業、居住、教育、醫療等難以解決等問題; 人口增長過慢造成了勞動力短缺、人口老齡化等問題。 22、人口的增長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 23、城市問題主要表現在: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工業污染、雜訊干擾、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24、世界三大人種分別是:黃色人種、白色人種、黑色人種。 黃色人種分布在:亞洲東部、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也屬黃色人種。 白色人種分布在: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種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三大人種的具體分布到P46圖3-8識記) 25、目前被聯合國確定為工作語言的是: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其中使用范圍最廣的是英語;使用人數最多的是漢語。 26、世界的三大宗教: 基督教:產生於公元1世紀,經典為《聖經》,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傳最廣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歐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蘭教:產生於公元7世紀,經典為《古蘭經》,主要分布在亞洲西部和東南部、非洲北部。 佛教:產生於公元前6世紀,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27、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 28、天氣和氣候概念和區別: 概念 特點 天氣 某個地方短時間內發生的陰、晴、冷熱等變化 多變、不穩定 氣候 某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 相對穩定 29、氣候的兩個要素:氣溫和降水。 30、在北半球,最熱月出現在7月,最冷月出現在1月。 一天當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點(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31、世界氣溫分布的規律:由低緯度(赤道)地區向高緯度(兩極)地區逐漸降低。 32、降水形成的條件:空氣中含有足夠的水汽;空氣溫度下降到能夠凝結出來的程度。 降水的主要類型有:對流雨、地形雨、鋒面雨。 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 33、世界降水的分布規律: 赤道附近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中緯度地區大陸的西岸降水多於東岸和內陸地區; 南北回歸線穿過的大陸西部或內陸地區降水少。 34、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狀、地球的運動、海陸分布、地形地勢、人類活動、緯度位置、洋流因素。
生物
一、 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能排泄廢物
4、有應激性 5、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 6、生長發育 7、能繁殖 8、遺傳變異
二、 觀察法 P2
第二節 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
一、 調查的一般方法
步驟:明確調查目的、確定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記錄、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撰寫調查報告
二、 生物的分類
按照形態結構分: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環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節 生物圈
一、 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
水圈的全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二、 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第二節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一、 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光、水分、溫度等
二、 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中考卷子的題目理解掌握)
三、 探究的過程:1、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2、作出假設 3、制定計劃 4、實施計劃 5、得出結論 6、表達和交流
四、 對照實驗 P15
五、 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根據同種或異種的關系,生物因素可分為兩種:1、種內關系:種內互助(螞蟻搬食)、種內斗爭(兩豹爭奪羚羊、爭奪棲息地)
2、種間關系:寄生(蛔蟲)、競爭(獅子和豹爭奪食物)、互助(犀牛和犀牛鳥)
第三節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一、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P19的例子
二、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濕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後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鬆土
第四節 生態系統
一、 生態系統的組成:
1、 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2、 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溫度
二、 食物鏈和食物網:
1、 食物鏈以生產者為起點
2、 物質&能量沿著食物鏈&食物網流動
3、 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積聚更多,譬如日本的水吳病。
三、 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
第五節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一、 生態系統的類型p29
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二、 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p30
注意DDT的例子 (平時練習卷子的題目)

第二單元 生物和細胞
第一章 觀察細胞的結構
第一節 練習使用顯微鏡
一、1. 顯微鏡的結構
鏡座:穩定鏡身;
鏡柱:支持鏡柱以上的部分;
鏡臂:握鏡的部位;
載物台: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用於固定所觀察的物體。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每個光圈都可以對准通光孔。光線用來調節光線的強弱:
反光鏡:可以轉動,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其兩面是不同的:
鏡筒:上端裝目鏡,下端有轉換器,在轉換器上裝有物鏡,後方有準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又稱粗調):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大;細准焦螺旋(又稱細調)。
轉動方向和升降方向的關系:順時針轉動准焦螺旋,鏡筒下降;反之則上升
三、 顯微鏡的使用 P37-38 的圖要掌握
1、 觀察的物像與實際圖像相反。
2、 放大倍數=物鏡倍數X目鏡倍數
3、 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標本,應該薄而透明,光線能透過,才能觀察清楚。因此必須加工製成玻片標本。
第二節 觀察植物細胞
一、 切片、塗片、裝片的區別 P42
二、 實驗過程P43-44
三、 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1、 細胞壁:支持、保護
2、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3、 細胞質:液態的,可以流動的
4、 細胞核:貯存&傳遞遺傳信息
5、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6、 液泡:細胞液
7、 線粒體:呼吸的場所
第三節 觀察動物細胞
一、 觀察口腔上皮細胞實驗P47
二、 動物細胞的結構
1、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2、 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3、 細胞質:液態,可以流動
第二章 細胞的生活
第一節 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
一、 物質由分子組成,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以白糖融解的實驗為例說明。
分子並不是構成物質的最小顆粒,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小單位,而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單位。
二、 細胞中的物質
有機物(一般含碳,可燒):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這些都是大分子
無機物(一般不含碳):水、無機物、氧等,這些都是小分子
三、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對物質有選擇性,有用物質進入,廢物排出。
四、 細胞內的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是細胞內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並產生氧。
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動力工廠」「發動機」。
第二節 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
一、 遺傳信息存在於細胞核中
多莉羊的例子p55
二、 細胞核中的遺傳信息的載體——DNA
1、 DNA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
2、 基因是DNA上的一個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斷
三、 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
1、 不同的生物個體,染色體的形態、數量完全不同
2、 同種生物個體,染色體在形態、數量保持一定
3、 染色體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
4、 染色體數量要保持恆定,否則會有嚴重的遺傳病
四、 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
第三節 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一、 生物的由小長大是由於:細胞的生長和細胞的分裂
二、 細胞的分裂
1、染色體進行復制
2、細胞核分成等同的兩個細胞核
3、細胞質分成兩份
4、植物細胞:在原細胞中間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
動物細胞:細胞膜逐漸內陷,便形成兩個新細胞

期中考後內容(重點復習)
第三章 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
第一節 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一、細胞分裂、細胞分化概念
三、 經細胞分化形成的各種各樣的細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這些形態結構相似、功能相同的細胞聚集起來所形成的細胞群叫做組織。
四、 幾種組織按一定的順序排列在一起,相互聯系,構成一個具有一定形狀,能夠完成多種功能的結構才能夠滿足植物體某一方面生命活動的需要,這樣的結構叫做器官。
五、 動物和人的基本組織可以分為四種: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
六、 四種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構成,並且以其中的一種組織為主,形成器官。
七、 動物或人體內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構成了系統。
八、 動物和人的基本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和人體
九、 P65題3
十、 八大系統的名稱
第二節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一、 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1、 養器官:根、莖、葉 2、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
二、 植物的組織
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等
第三節 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體
一、單細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蟲、衣藻、眼蟲、變形蟲
二、草履蟲
結構:纖毛、表膜、收集管、收縮泡、胞肛、口溝、食物泡、細胞質、細胞核(大核、小核)
功能:筆記
三、 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1、 有益方面:筆記
2、 有害方面:筆記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一節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一、 蕨類植物的地上部分不是莖,而是它的復葉;地下部分是地下莖和根。
二、 蕨類植物出現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而且還具有輸導組織、機械組織,所以植株比較高大。
三、孢子是一種生殖細胞,孢子囊也不是在任何時候都能看到,只是在夏天生殖時可見到,當孢子萌發時可形成原葉體。
四、蕨類植物的經濟意義在於: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葯;③有些可供觀賞;④有些可作為優良的綠肥和飼料;⑤古代的蕨類植物的遺體經過漫長的年代,變成了煤。
五、 苔蘚植物的植物體有兩種類型:一種有莖、葉的分化,但莖很細小,葉又小又薄,如葫蘆蘚、牆蘚;另一種沒有莖、葉的分化,植物體只是扁平的葉狀體,如地錢。
六、苔蘚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無機鹽,而苔蘚植物的莖和葉中沒有輸導組織,不能運輸水分。所以苔蘚植物不能脫離開水的環境。
七、 苔蘚植物密集生長,植株之間的縫隙能夠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蘚植物對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八、 苔蘚植物對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十分敏感,在污染嚴重的城市和工廠附近很難生存。人們利用這個特點,把苔蘚植物當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九、 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徵:結構簡單,是單細胞或多細胞個體,無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細胞里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十、 藻類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可以作為魚的餌料,放出的氧氣除供魚類呼吸外,而且是大氣中氧氣的重要來源。
十一、 藻類的經濟意義:①海帶、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從藻類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膠、瓊脂等可供工業、醫葯上使用
第四章 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病毒
一、 病毒的種類
以寄主不同分: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
二、 病毒的結構
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
三、 病毒與人類的關系 看筆記
第二節 種子植物
一、 種子的結構
蠶豆種子:種皮、胚(胚芽、胚軸、胚根)、子葉(2片)
玉米種子:果皮和種皮、胚、子葉(1片)、胚乳
二、 種子植物比苔蘚、蕨類更適應陸地的生活,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能產生種子。
三、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要求記住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四、果皮的作用(看筆記)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節 種子的萌發
一、 種子萌發需要的條件
環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自身條件:子粒飽滿,胚完整,具有生命力,已度過休眠期。
二、 測定種子的發芽率和抽樣檢測
三、 種子萌發的過程
吸收水分——營養物質轉運——胚根發育成根——胚芽胚軸發育成莖、葉
第二節 植株的生長
一、 根尖的結構和各部分的功能
二、 幼根的生長
1、 生長最快的部位是:伸長區
2、 根的生長一方面靠分生區增加細胞的數量,一方面要靠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
三、 芽的結構
1、 芽軸——發育成莖
2、 芽原基——發育長成側芽
3、 生長點——使芽軸不斷伸長,並產生出新的芽原基和葉原基
4、 葉原基——發育成幼葉]
四、 植株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
氮、磷、鉀
第三節 開花和結果
一、 花由花芽發育而來
二、 花的結構
花瓣、花托、花萼、雄蕊(花葯、花絲)、雌蕊(子房、花柱、柱頭)
三、 傳粉和受精
看筆記
四、 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子房——果實 受精卵——胚 受精極核——胚乳
胚珠——種子 珠被——種皮
五、 人工受粉
當傳粉不足的時候可以人工輔助受粉。
第三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循環
第一節 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一、 水分在植物體內的作用
1、 水分是細胞的組成成分
2、 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態
3、 水分是植物體內物質吸收和運輸的溶劑
4、 水分參與植物的代謝活動
二、 水影響植物的分布
三、 植物在不同時期需水量不同 P109
第二節 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一、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有大量的根毛。
二、 根的結構
從外到里:樹皮:韌皮部(有篩管)、形成層;木質部(有導管)
三、 水分的運輸途徑
導管:向上輸送水分和無機鹽
篩管:向下輸送葉片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
第三節 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一、 葉片的結構
上下表皮、葉肉(柵欄組織、海綿組織)、葉脈、氣孔
二、 氣孔的結構,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失水收縮,氣孔關閉。
白天氣孔張開,晚上氣孔閉合。
三、 蒸騰作用的意義:
1、 可降低植物的溫度,使植物不至於被灼傷
2、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體內運輸的主要動力
3、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在體內運輸
4、 可增加大氣濕度,降低環境溫度,提高降水量。
第四章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製造者
第一節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

Ⅸ 可以把七年級上歷史列一個提綱給我好么 急用 大後天考試 不要百度下過來的 最好自己在斟酌具體點 謝謝~

第一單元生活在社區里

第一課我的家在哪裡

一、從社區看我家

1.社區:在一個相對固定的區域里,有一定數量的人口,居民有共同的區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關的利益和比較密切的交往,這樣一個社會生活共同體。

2.地圖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

①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單位:厘米)

比例尺表示方式:數字式、線段式、文字式

比例尺大小比較:比例尺是一個分數,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比例尺越大,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大小詳);比例尺越小,范圍越大,內容越簡略。(小大略)

②方向:指向標定向法——指向標只是北方(東E、西W、南S、北N)

經緯網定向法——經線表示南北方向,緯線表示東西方向

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③圖例:包括各種符號。

注記:地圖上的文字和數字。

3.社區功能:政治、經濟、文化和管理功能。

經濟功能:組織和管理生產經營活動、提供多種服務(在社區內的超市裡購物等)

政治功能:貫徹國家方針政策、維護居民合法權益、建立各類組織、推進民主法制進程(社區的人在選舉、宣傳黨和政府有關的政策等)

文化功能:發展教育事業、開展文化體育活動、組織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在社區里健身與學習、進行體育比賽和文藝活動、舉行各種講座和培訓等)

管理功能:維護治安秩序、調解民事糾紛、管理流動人口及計劃生育(解決鄰里糾紛、衛生清潔維修、治安保衛、打擊違法犯罪等)

第二課多種多樣的社區

一、識別不同的社區

1.社區的類型:功能社區、自然社區、行政社區

(一個人可以同時生活在不同類型的社區中)

2.社區的差異:規模不同——村莊、大都市

特色各異——城鄉差異,城市內部差異

城市與農村是差異比較明顯的兩種社區類型

3.區域之間的聯系:物質、經濟、文化、信息、技術和人才等方面。

綜合探究一從地圖上獲取信息

1.海拔:以海平面為起點,地面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又名「絕對高度」)

2.等高線特點:①在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的海拔相同

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表示地勢起伏和緩;等高線密集的地方,表示地勢陡峭。

第二單元人類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一課大洲與大洋

一、人類的棲息地

1.地球表面海洋面積佔71%,陸地面積僅佔29%,有「三分陸地,七分海洋」的說法。

2.大陸:面積廣大而完整的陸地。

島嶼:四面環水的小塊陸地。大洲:大陸及其附近的島嶼。

半島:三面環水,一面連接大陸。

3.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和大洋洲。(識記: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5.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識記:太大印北)

6.赤道穿越的大洲有非洲、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

位於赤道以南的大洲有南極洲;

位於赤道以北的大洲有歐洲、北美洲。

7.大洲分界線

亞歐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亞非分界線:蘇伊士運河;

歐非分界線:直布羅陀海峽;

亞洲與北美洲分界線:白令海峽;

南北美洲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6.世界主要海峽和運河及需要掌握的國家。

①馬六甲海峽,位於東南亞,溝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

②直布羅陀海峽,在歐洲與非洲之間,溝通了大西洋和地中海。

8.海洋給人類提供的便利:

①給人類提供了淡水資源

②給人類提供了魚鹽之利、能量之源

③開辟海上交通航線,促進了世界各地之間的物資交流

④填海造陸,擴大人類的生存空間

第二課自然環境

1.世界上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深圳的地形是丘陵,深圳的氣候類型是亞熱帶季風氣候。

2.氣候兩大要素:氣溫、降水

3.地中海氣候類型:夏天炎熱乾燥,冬天溫和多雨。

4.世界各地在地形、氣候等方面的不同,共同構成了自然景觀和地區差異。

5.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分布區——亞馬孫平原

第三課世界大家庭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密度=該地區人口總數/該地區總面積(人/平方千米)

自然環境(地形和氣候)

2.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

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

二、不同膚色的人們

1.世界上三大人種:黃色人種、黑色人種、白色人種。

2.世界人種分布特點:既有大范圍的集中,又有小范圍的散布。

3.正確的種族觀:所有人種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三、國家和地區

1.國家和地區最大的區別在於主權(國家有主權,地區沒有主權)

2.地區:世界上一些區域不具有主權國家的地位。(如克什米爾地區、台灣地區)

3.領土:國界線范圍內的領陸、領水和領空。

4.一個國家的領土和主權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5.國家的根本特徵是擁有主權,而不是擁有領土。

6.陸地面積前6位: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

7.國界劃分的三種類型:因山而劃、沿河而劃、按經緯線劃分。

8.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大洋洲,還有亞洲的日本。發展中國家絕大部分是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

四、關愛世界大家庭

1.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2.歐洲聯盟,簡稱歐盟(EU),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性國際組織;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經濟合作會議,簡稱亞太經合組織(APEC);世界貿易組織(WTO)

綜合探究二從地球儀上看世界

1.東半球和西半球的劃分:西經20°,東經160°(20°W、160°E)

2.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劃分:赤道(0°緯線)

3.中國的半球位置:北半球、東半球

4.中國的緯度位置:大部分地區在中緯度,大部分地區在北溫帶。

第三單元中華各族人民的家園

第一課國土與人民

一、 遼闊的疆域(地圖見課本P42)

1. 中國的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幾乎與整個歐洲的面積相等,在世界各國中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第三位。

2. 我國領土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我國領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我國領土最東端在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我國領土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爾高原上。

3. 與中國陸上相鄰的14個國家,分別是朝鮮、俄羅斯、蒙古、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寮國(wo)、越南;記憶方法: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緬和老越(逆時針方向)

4. 與中國隔海相望的6個國家,分別是日本、韓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韓日菲,馬文印)

5. 中國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台灣島是中國最大的島嶼,海南島為第二大島。

6. 從海陸疆域方面來看,中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英國是一個島國,蒙古是一個內陸國家。

7. 中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①東部瀕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使這一地區氣候濕潤,有利於農業生產;②沿海有許多優良的港灣,利於發展海洋事業;③中國西部深入亞歐大陸內部,使陸上交通能與中亞、西亞、歐洲直接往來;④幅員遼闊的國土,為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間,也為中國社會的進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二、 行政區劃(地圖見課本P44)

1.全國行政區域基本上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縣(自治縣、市)、鄉(鎮)三級。

2.「省」作為中國的一級地方行政區劃的名稱,正式出現在元朝。

3.目前中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劃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首都是北京。

4.2個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是我國的兩個特別行政區。我國政府制定了「一國兩制」政策,祖國內地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和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4個直轄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

5個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

中國省級行政區劃的名稱、簡稱(見表)

中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首都是北京。

名稱 簡稱 省會(行政中心) 名稱 簡稱 省會(行政中心)

23

省 黑龍江省 黑 哈爾濱 江西省 贛 南昌

吉林省 吉 長春 湖北省 鄂 武漢

遼寧省 遼 沈陽 湖南省 湘 長沙

河北省 冀 石家莊 廣東省 粵 廣州

山西省 晉 太原 海南省 瓊 海口

陝西省 陝或秦 西安 雲南省 雲或滇 昆明

山東省 魯 濟南 貴州省 貴或黔 貴陽

江蘇省 蘇 南京 四川省 川或蜀 成都

安徽省 皖 合肥 甘肅省 甘或隴 蘭州

河南省 豫 鄭州 青海省 青 西寧

浙江省 浙 杭州 台灣省 台 台北

福建省 閩 福州

5個自治區 內蒙古自治區 內蒙古 呼和浩特 西藏自治區 藏 拉薩

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 銀川 廣西壯族自治區 桂 南寧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 烏魯木齊

4個直轄市 北京市 京 北京 上海市 滬 上海

天津市 津 天津 重慶 渝 重慶

2個特別行政區 香港特別行政區 港 香港 澳門特別行政區 澳 澳門

三、眾多的人口

1.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2005年,中國人口已達13億,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

2.中國人口分布特點:以黑河——騰沖線為界,東密西疏,分布不均勻。

四、多民族的大家庭

1.我國有56個民族,漢族人口最多,其餘55個民族被稱為少數民族。

2.我國民族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

漢族人口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地區。少數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東北。

3.少數民族最多的省級行政區是——雲南省

4.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是——壯族

第二課山川秀美

一、復雜多樣的地形(地圖見課本P50)

五種基本地形及其特徵

山地:海拔500米以上(有的山地呈長條狀延伸形成山脈)

高原:海拔1000米以上,地表起伏不大,邊緣陡峭

盆地:中間地勢低平、四周被群山環繞

丘陵:地勢起伏和緩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地表平坦,寬廣低平

1.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

2.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

3. 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4. 一大丘陵:東南丘陵

5. 五種走向的山脈:

① 東西走向:天山山脈—陰山山脈;秦嶺;南嶺(三橫)

② 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長白山—武夷山;台灣山脈台灣山脈(三縱)

③ 西北—東南走向:阿爾泰山脈;祁連山;昆侖山脈—巴顏喀拉山(兩斜杠)

④ 弧形山系:喜馬拉雅山脈(一弧線)

⑤ 南北走向:橫斷山脈

6.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稱為「世界屋脊」。

7. 長江三角洲平原廣闊,水網密布,物產豐饒,是著名的「魚米之鄉」。

8. 四川盆地土壤肥沃,四周群山環抱,其中的成都平原是「天府之國」。

9. 山脈是我國地形的基本骨架。山脈與山脈之間鑲嵌著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如阿爾泰山與天山山脈間夾著准葛爾盆地。天山山脈與昆侖山脈間夾著塔里木盆地。(三山夾兩盆)

10.黃土高原:因地表覆蓋著深厚的黃土而得名。高原上水土流失嚴重,溝壑縱橫。

青藏高原: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適合種植耐寒的青稞。藏族人喜食的青稞酒和糌粑(zanba),都是以青稞為原料製成的。

內蒙古高原:地勢平坦,草原遼闊,是牧人的天堂。

雲貴高原:地勢崎嶇不平,「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石林廣布,「喀斯特」地貌盛行。

11.中國各類地形面積比例中,山地面積最大。一般把山地、丘陵,連同比較崎嶇的高原統稱為山區。我國山區面積佔到全國總面積的2/3。中國是一個山區面積廣大的國家。

12.中國地形的特點: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13.中國地勢的特點:西高東低,自西向東逐級降低,大致呈三級階梯。最高的第一級階梯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包括柴達木盆地);第二級階梯包括准葛爾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第三級階梯包括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東南丘陵。

14.第一級和第二級階梯之間分界線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

第二級和第三級階梯之間分界線是: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

二、季風的影響

1.我國五種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高原山地氣候。(地圖見課本P53)

2.季風氣候對我國的影響最大。利:具有雨熱同期的特點。弊:季風的不穩定性,會引發洪澇或旱災。

3.季風是一種盛行風向隨季節發生明顯變化的風。中國東部地區,夏季盛行從太平洋和印度洋吹來的偏南風;冬季盛行從西伯利亞和蒙古出來的偏北風。(地圖見課本P53)

4.季風與非季風區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山脈—賀蘭山—巴顏喀拉山脈—岡底斯山脈。

5.水稻種植可以達到黑龍江省的北部,季風使這里成為世界上種植水稻最北的地區。

三、母親河

1.黃河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注入渤海,全長5400多千米,是中國第二長河。

2.黃河上中下游分界處:河口(內蒙古)、孟津(河南)

3.黃河主要支流:渭河、汾河

4.黃河主要景觀:「黃河第一壩」——龍羊峽大壩。

開封附近「懸河」(亦稱「地上河」)。

「塞上江南」——寧夏平原。

5.黃河流經的省級行政區:青海省、四川省、甘肅省、寧夏戶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陝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東省(9個)。

6.黃河流經的地形區: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

7.黃河各河段特點:上游水能資源豐富;中游水土流失嚴重,含沙量大;下游「地上河」。

8.治黃的關鍵是治沙,治黃的根本是水土保持。

9.長江發源於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峰,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是中國第一大河。

10.長江上中下游分界處:宜昌(湖北)和湖口(江西)。

11.長江主要支流及湖泊:雅礱江、岷江、嘉陵江、烏江、湘江、漢江和贛江。以及洞庭湖和鄱陽湖。

12.長江流經的省級行政區:青海省、西藏自治區、四川省、雲南省、重慶市、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西省、江蘇省、上海市(11個)

13.長江流經的地形區:青藏高原、橫斷山脈、四川盆地、巫山、長江中下游平原

14.位於成都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在岷江上)

15.長江給予我們航運、發電、灌溉等諸多便利。長江幹流江闊水深,終年不凍,宜賓以下可以四季通航。長江被譽為「黃金水道」。

16.三峽工程在湖北省宜昌市。(位於長江上游)其作用是防洪、發電、航運。

17.長江主要災害是洪災。原因:季風的不穩定性容易使長江出現大洪水,上游水土流失加上人們不合理佔用河道、圍湖造田,導致長江出現洪災。

長江綜合治理的首要任務是防洪。具體措施有:加固江防大堤、興建水庫、疏浚河道、中上游禁止砍伐樹木、退耕還湖。

第三課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一、秦嶺—淮河分南北

1.我國以秦嶺—淮河為界,將東部季風區劃分為北方和南方兩大區域。

2.我國四大地理分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3.一月份0℃等溫線與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大致與秦嶺—淮河一線重合。

5.冬季南北方氣溫的差異:北方氣溫低,南方氣溫高,南北方氣溫差異大。

夏季南北方氣溫的差異:南北方氣溫普遍很高,氣溫差異不大。

南北方降水量的差異:北方降水量低於800毫米,南方降水量高於800毫米,降水量自東南向西北遞減。

6.秦嶺—淮河線以北是溫帶氣候,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等旱田作物,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結冰,不利於航運。秦嶺—淮河以南是亞熱帶和熱帶氣候,主要種植水稻,一年兩熟甚至三熟,河湖眾多,水量大,冬季不結冰,便於航運。

7.南北方差異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氣候特點 1月平均氣溫低於0℃,年降水量少於800毫米。溫帶氣候,比較乾燥。 1月平均氣溫高於0℃,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亞熱帶和熱帶氣候,比較滋潤。

民居 防寒,窗戶嚴密,有取暖設備 屋頂坡度大,利於排泄雨水,通風防雨

飲食 麵食 米飯

交通 基本沒有水運,陸路交通發達 不僅有公路鐵路,許多河流還能通航

耕地 以旱田為主 以水田為主

熟制 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一年兩熟或三熟

主要農作物 小麥、玉米、棉花、溫帶水果 水稻、油菜、亞熱帶和熱帶水果

二、東西部差異顯著

1.西部地區的省級行政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青海省、甘肅省、四川省、雲南省、陝西省、貴州省、重慶市。

2.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差異

方面 東部地區 西部地區

地形 平原、丘陵 高原、山地、盆地

氣候 季風區,溫暖濕潤 非季風區,寒冷乾燥

資源 人力資源豐富,礦產能源短缺 草場、礦產、能源資源豐富

人口 人口稠密 人口稀疏

城市 較多 較少

交通 交通線密集,水陸空鐵發達 交通線稀疏,以鐵路為主

經濟發展水平 發達 欠發達

三、東西部交流與互補

東部和西部交流的原則(目的):互通有無、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東部和西部交流的主要工程: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青藏鐵路

第四單元各具特色的區域生活

第一課家住平原

世界上大多數人口居住在平原地區。平原主要分布在江河的中下游,大多由河流沖積而成,地勢平坦或起伏較小。

1.湄南河平原(被譽為「泰國谷倉」――稻作文化)

①地理位置:東南亞的中南半島。

自然環境:高溫多雨,水網密布,土壤肥沃

②影響水稻生產的因素

人為因素:人口密集,勞動力充足

③居民生產狀況:人工勞動、精耕細作、生產力水平低。

④居民生活狀況:住高腳屋、崇尚「穀神」「稻母」、生活水平較低。

2.美國中部平原

①地理位置:位於阿巴拉契亞山脈與落基山脈之間。

自然環境:地勢平坦,氣候適宜

②影響生產的因素

人為因素:地廣人稀,勞動力稀少

③居民生產狀況:機械勞動、大規模、高效率。

④居民生活狀況:居住分散、人均產量大、生活水平高。

⑤農作物以玉米、大豆和小麥為主。

第二課與山為鄰

一、垂直的牧場

1.我國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脈夏季牧場

2.山體表面的自然景觀自下而上呈現明顯的變化春秋牧場海拔升高

冬季牧場

3.哈薩克牧民利用山地牧場,進行「四季放牧」——「轉場」。

4.居住在「氈房」,便於轉場。冬季牧民們利用休閑時間安排婚禮、節慶等活動。

二、如畫的梯田

1.雲南省哀牢山區元陽縣

印度洋

2.利用水資源水汽雲雨水渠梯田

元江

3.梯田的地位:哈尼族「小夥子的臉」

4.梯田體現了人與大自然的和諧關系。

三、熱鬧的山谷

1.阿爾卑斯山是歐洲最高大的山脈。

有利:增加了居民收入

2.阿爾卑斯山旅遊業

不利:人滿為患,生態環境遭破壞

3.每個山區都有自己的特點,應因地制宜,不能完全照搬其他地區的經驗。

第三課傍水而居

一、水鄉孕育的城鎮

1.太湖流域是我國著名的水鄉。這里有聞名於世的大運河和太湖。是中國農業的高產地區。有「魚米之鄉」之稱。

2.太湖流域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生產生活形成水鄉城鎮。

3.太湖流域臨河的民居建築,是水鄉特色的人文景觀。「人在水上住,舟在窗下行」。

4.太湖流域的古鎮:烏鎮、周庄等。

5.現在水鄉發展趨勢:水鄉城鎮化。

二、耕海牧漁

1.日本位於亞洲東部,是一個島國。最北端的北海道,其附近海域處於寒流和暖流交匯的地區,魚類餌料豐富,魚群集中,是世界著名漁場。

2.日本領土自北向南依次由北海道島、本州島、四國島和九州島組成。

3.日本獨特的魚文化

①日文中有很多帶「魚」字旁的文字;②雕塑中大量以魚為素材的精美藝術品;③諺語中也有許多通過魚的形象、習性來寓意生活經驗和人生哲理;④漁民們每年舉行各種慶祝活動。

4.日本漁業面臨的問題

①人們為了獲得更多的土地而填海造陸,破壞了魚類生長和繁殖的場所

國內因素

②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使沿海水質惡化,水產品無法食用。

③國際石油價格上漲,利潤越來越少

國際因素

④世界各國對海洋資源的重視,使日本捕魚范圍大大縮小,許多遠洋漁船不得不閑置。

5.合理開發海洋資源

①實施海洋漁業資源管理法,設定禁漁期,並對捕撈器具、捕撈方法做出規定,避免過度捕撈,使漁場有休養生息的時機。

②制定了一系列海洋環保法律法規,嚴格限制廢水的排放。

三、水上都市

1.威尼斯位於義大利東北部、地中海的北岸。

3.威尼斯「因水而生」

「因水而興」:六七百年前,威尼斯利用其優越的地理位置,稱為連接亞、非、歐三洲貿易往來的主要通道。一度成為當時歐洲最大的商業城市。

「因水而美」:古老的建築、獨特的水城風光,旅遊業發達。

「因水而憂」:海水倒灌和水位上漲

4.《馬可•波羅行記》的作者——馬可•波羅就是從威尼斯出發到中國的。

第四課草原人家

1、 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大洋洲,是世界上唯一占據整個大陸的國家。

2、 澳大利亞的氣候乾熱,土地多為旱地,草原平坦遼闊,適合發展畜牧業。

澳大利亞畜牧業的機械化程度高。澳大利亞羊比人多,羊毛產量居世界第一,因此,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3/4的綿羊都為美利奴細毛羊

3、 澳大利亞的畜牧業的現代化是以_國家工業化為基礎的。

4、 青藏地區位於我國的青藏高原,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區。這里草場面積廣大,牧草營養成分高,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畜牧業成為這里的支柱產業。能適應這里的高寒、缺氧、低氣壓等特殊高原氣候的氂牛、藏綿羊、藏山羊,是青藏地區主要的畜牧品種。

5、 青藏地區是我國盛夏氣溫最低的地區。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牧區。

6、 青藏高原的牧民一直延續著靠天養畜的傳統,主要過著自給自足的游牧生活。

7、 青藏鐵路的開通加強了青藏地區同其他地區的交流,畜牧產品開始走向全國,同時因為在沿線設置了許多也身份動物通道,因此它也被稱為「環保鐵路」。

8、 內蒙古草原的牧民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以牛羊肉和奶製品為主食。蒙古袍是他們的傳統服飾,易拆易裝的蒙古包是當地牧民的住房。那達慕大會是居住在草原上的少數民族的盛大節日。

第五課乾旱的寶地

1、 新疆位於我國的西北部,是我國行政面積最大、擁有鄰國最多的省級行政單位。

2、「絲綢之路」是主要運輸絲綢等商品的路線,穿越新疆。

3、新疆綠洲農業的主要水源是冰雪融水,人們發展灌溉農業的重要設施是坎兒井,主要主要農作物有葡萄、哈密瓜、小麥。

4、西亞處於亞洲、非洲、歐洲之間,周圍有裏海、黑海、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被稱為三洲五海之地

5、世界石油主要分布在哪裡?

波斯灣地區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出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以波斯灣為中心,形成一條巨大的石油帶,其中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是西亞主要的產油國。

6、波斯灣石油輸出航線有哪些?(地圖見課本P98)

(1)波斯灣-阿拉伯海--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太平洋-南海-日本或中國;

(2)波斯灣-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歐或美國

(3)波斯灣-阿拉伯海--印度洋--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美國或西歐

第六課文明的中心——城市

Ⅹ 我初一上冊學的還可以,但是下冊沒學好,八年級聽老師講課,能聽懂嗎,八年級的數學內容有關七年級的嗎

學習都是循序漸進的,建議趁還沒開學把以前的知識復習下,等開學了,上課時遇到不懂得再及時解決。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