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地理重點難點
『壹』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地理復習提綱
1)運用地圖說明某一大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亞洲的海陸位置:在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北臨北冰洋,南臨印度洋,東部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緯度位置:從東西半球來看,大部分在東半球;從南北半球來看,大部分在北半球。
(2)歸納某一大洲的地形、氣候、河流特點及其相互關系。亞洲:高原山地為主的地形,氣候特點是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氣候分布廣;河流分布受地勢中間高四周低的影響,河流大多發源於中部,呈放射狀流向四周。
(3)運用有關資料說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環境、發展等問題。亞洲人口最多,佔全球總人口61%,亞洲眾多的人口給資源環境產生了沉重的壓力;同時亞洲經濟發展極不平衡。
2.認識地區(在地圖上找到某一地區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及其首都,說出該地區地理位置的特點)
(1)日本。在我國的東面,是一個多火山地震的島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等島嶼和海域組成,首都是東京。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處於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日本的經濟是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原料和燃料從國外進口,產品出口。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其民族構成單一,大和民族為主,具有東西方兼容的文化。首都是東京。
(2)東南亞。在亞洲的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處在亞洲與大洋州、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的「十字路口」。本區的馬六甲海峽是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東南亞高溫多雨的熱帶氣候,使水稻成了這里主要的糧食作物。中南半島的山脈和河流相間南北延伸,縱列分布,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同時,東南亞是華人和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本區旅遊資源豐富,比如緬甸仰光的大金塔,柬埔寨的吳哥窟,越南的
下龍灣,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花園城市新加坡。
(3)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南亞最大的國家,受熱帶季風氣候的影響,印度水旱災害頻繁,20世紀60年代,實行「綠色革命」改良生產技術,糧食自給有餘,主要的糧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麥。印度的核技術、軟體工業和衛星發射技術居世界前列。首都新德里。印度著名建築泰姬陵。
(4)俄羅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地跨亞歐兩洲,大部分地區地形平坦,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夏季短而溫暖,冬季長而寒冷。自然資源豐富,重工業發達,輕工業薄弱。交通部門齊全,貨運以管道和鐵路為主,客運以鐵路和公路為主。首都莫斯科是最大的城市,聖彼得堡是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
(5)中東。在亞洲西南部和非洲東北部,是聯系亞非歐三洲、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重要位置,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所產石油出口到西歐、美國、日本等地;這里的熱帶沙漠氣候,導致這里的水資源及其匱乏,成為戰爭的導火線;中東的主要人種是白色人種,大多數居民信仰伊斯蘭教,少數居民信仰基督教、猶太教和其它宗教,伊斯蘭教、猶太教和基督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聖城。
(6)歐洲西部。指歐洲的西半部,絕大部分是發達國家,本區的一個區域性國際組織叫歐盟,目前有27個成員國,統一的貨幣是歐元。歐洲西部的工業以製造業為主,從事製造業的人口比例很高;受中緯度大陸西岸的地理位置、平原為主的地形、終年溫和多雨的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影響,這里畜牧業發達,人們稱牧草為「綠色金子」。本區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比如雅典的巴特農神廟、西班牙鬥牛、荷蘭風車、法國巴黎的艾菲爾鐵塔、英國倫敦的塔橋、挪威的峽灣風光等。
(7)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位於南北回歸線之間,熱帶氣候為主,南北對稱分布。黑種人為主,被稱為「黑種人的故鄉」。受長期殖民統治的影響,本區經濟是單一商品為主的經濟。本區人口自然增長率居世界首位,加上自然條件的影響,糧食不足成為本區各國普遍遇到的問題。
(8)澳大利亞。南半球的國家,三個稱謂「世界活化石博物館」、「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國徽上的兩種動物是袋鼠和鴯鶓。首都堪培拉,最大的工業中心和港口城市是悉尼,墨爾本是第二大城市。
(9)美國。西半球國家,印第安人是其土著居民,目前白種人為主。美國農業實現了地區專業化;位於舊金山東南的矽谷,是美國最早、規模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中心。但是,美國發達的經濟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資源和破壞地球環境的基礎上,是世界最大的資源消耗國和廢物排放國。首都華盛頓,最大的城市紐約。
(10)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西半球國家。印第安人是其土著居民,目前白種人為主,是一個民族的大熔爐。這里有世界水量最大的河——亞馬遜河,世界最大的平原——亞馬遜平原,以及世界已建成的水電站和規模最大的伊泰普水電站,還有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區。是一個發展種的工農業大國,有「咖啡王國」的美稱。首都巴西利亞,最大的城市是聖保羅。
(11)極地地區。南極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區,有「冰雪高原」、「風庫」、「白色沙漠」的稱號。南極的代表是企鵝,北極的代表是北極熊。我國於1985年2月在南極建立長城站,1989年2月在南極建立中山站。
『貳』 請問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地理的重點地圖有哪些
全是世界地理,你記哪個圖,沒法選。反正中考最重要的是第一章亞洲部分。我只知道這么多,希望能幫到你。
『叄』 七年級下冊地理重點概括人教版
第六章 我們生活的大洲
自然環境
1、 亞洲位於北半球、東半球;東臨太平洋(太平洋的西岸),北臨北冰洋,南達印度洋。
2、 亞洲西北以烏拉爾山脈、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與歐洲為界,東北以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為界,西南以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為界,南面隔海與大洋洲相望。
3、 亞洲是世界面積最大的洲,也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洲。亞洲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最大的湖—裏海,陸地最低點—死海,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等。
4、 亞洲地形中部高,四周低,以高原和山地為主;河流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從P4「亞洲地形圖」中觀察,可以用以下方法說明亞洲的地勢特點:顏色(海撥)的變化、地形區的分布、河流的流向。
5、 亞洲的氣候特點:復雜多樣、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廣、季風氣候顯著。從P7「亞洲四地年內各月氣溫或降水量」圖可判斷,影響亞洲氣候的主要因素是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另外,復雜的地形對亞洲氣候的影響也很大。
人文環境
6、 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十一個超過一億人口的國家(兩印兩巴孟加拉,中美日俄墨(尼日)利亞)中,有六個分布在亞洲。亞洲眾多的人口,對資源和環境產生了沉重的壓力(P13因果關系圖)。
7、 人類發源地形成的共同自然原因:適宜的溫帶或熱帶氣候、豐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
8、 亞洲經濟發展不平衡,發達國家如:日本、新加坡、以色列;大部分國家屬於發展中國家。經濟發達國家以第三產業為主,經濟落後的國家以第一產業為主。
第七章 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
日本
9、 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東臨太平洋,西隔日本海與中、韓、朝、俄相望,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等四個大島組成。由於地處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之間,日本地震火山多。
10、日本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先進的科技、充足的勞動力、島國多良港。
不利條件:地域狹小(國內市場小)、資源貧乏,是一個資源小國。
隨著經濟高速發展,日本對工業原料和燃料的需求越來越多,加之國內供給不足,因此對外依賴愈加嚴重。日本從國外進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如煤、鐵礦石,依靠本身的有利條件,對進口原料進行加工,製成工業品大量出口,形成了以加工貿易為主的經濟。
11、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主要原因有:沿海地帶城市和人口多,是國內最大的消費地、港口條件優越、便於原材料進口和產品出口、沿海填海造陸價格低、工廠靠近碼頭等,這些都有利於提高工業的經濟效益。(P23)
東南亞
12、東南亞位於亞洲的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中南半島主要是熱帶季風氣候—終年高溫,有明顯的旱雨兩季;馬來群島主要是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濕熱的氣候使東南亞成為熱帶經濟作物橡膠、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產地。(P29圖
13、東南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位於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從歐洲、非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亞、東亞各港口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P27「馬六甲海峽的航線」圖)
14、東南亞地形特點是:山河相間、從縱列分布。河流兩岸形成沖積平原,這里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加之開發歷史悠久,人口稠密,所以中南半島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P31圖7.28)
15、東南亞有豐富的熱帶自然景觀、眾多美麗的沙灘和島嶼,以及許多名勝古跡和獨特的風土人情,成為該地區豐富的旅遊資源。如:緬甸仰光大金塔,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柬埔寨的吳哥窟,越南的下龍灣等。
印 度
16、印度地勢南北高中部低,北部是喜馬拉雅山南坡,中部是恆河和印度河開形成的沖積平原,南部是低矮的德干高原(P35「印度的地形圖」)。
17、目前,印度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國,人口自然增長率高,人口增長快。印度資源雖然豐富,但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無論是人均資源佔有量,還是人均鋼和糧食量都有一定差距。人口的過度增長對印度的資源、環境及經濟發展會產生負面影響。結合我國經驗和印度的國情,我們可以為他們提出如下建議: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完善社會保障,老有所養;提高國民素質,改變傳統觀念;鼓勵少生,政策上向少子女家庭傾斜等等。
18、印度大部分地區性地處熱帶和亞熱帶,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降水極不穩定:西南季風有時來得早、退得晚、風力強,形成水災;反之,形成旱災。(P37圖7.39和7.40)
19、印度的傳統工業一般分布在原料產地:東北部鋼鐵工業——附近有豐富的煤鐵錳礦;加爾各答麻紡織工業——附近是黃麻產地;孟買棉紡織工業——附近是棉花產地。
首都——新德里;班加羅爾——高新技術產業。(P40圖7.43)
俄羅斯
20、俄羅斯是一個地跨亞歐兩洲的國家,面積約1700萬平方千米,最世界面積最大的國家。盡管在亞洲的面積大,但它是一個傳統的歐洲國家。(它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大部分人口分布在歐洲)
21、俄羅斯大部分地區地形平坦,地形區自西向東依次是:東歐平原(烏拉爾山脈)西西伯利亞平原(葉尼塞河)中西伯利亞高原(勒拿河)東西伯利亞山地。伏爾加河是俄羅斯的「母親河」,也是歐洲最長河,它流入裏海,是一條內流河。(P41圖7.45)
22、俄羅斯緯度位置偏高,北極圈穿過中北部,大部分地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較少,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溫暖(P43圖7.46)。
23、俄羅斯自然資源資源齊全,儲量豐富,尤其是煤、石油天然氣等資源豐富,它們主要分布在俄羅斯內陸,所以俄羅斯的工業也主要分布在內陸地區。俄羅斯的工業以重工業為主,輕工業相對落後。
24、俄羅斯東西狹長,西伯利亞大鐵路把東西兩部分連接起來。俄羅斯的客運主要是公路和鐵路,貨物運輸主要是管道和鐵路。
重要城市:首都——莫斯科,港口——聖彼得堡(波羅的海)、摩爾曼斯克(北冰洋)、符拉迪沃斯托克(太平洋)(P46圖7.50)。
第八章 東半球其他的國家和地區
中 東
25、中東地處兩洋(印度洋、大西洋)、三洲(亞、非、歐)、五海(裏海、黑海、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之間,自古就是東西方交通要道。尤其是連接紅海和地中海的蘇伊士運河,使印度洋到大西洋的距離縮短了八千到一萬千米;連接黑海和地中海的土耳其海峽,被稱為黑海的門戶,它們都是世界海洋交通的重要通道。(P51圖8.3)
26、中東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中東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主要的石油產國有「兩伊兩阿一特」(伊朗、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科威特)。這里的石油主要由三條海上線路輸出:①波斯灣—阿拉伯海—印度洋—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太平洋—西歐和美國;②波斯灣—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歐和美國;③波斯灣—阿拉伯海—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南海—東海—日本。(P53第3題、P52圖8.4)
27、中東地區主要有熱帶和亞熱帶沙漠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乾燥,降水稀少,水資源缺乏,對水資源的爭奪也成為中東地區動盪的原因之一。
28、中東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大部分信仰伊斯蘭教。伊斯大林蘭教、基督教、猶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聖城。
歐洲西部
29、歐洲西部是指歐洲的西半部,北臨北冰洋,南臨地中海,西臨大西洋,大部分位於北緯40度到北緯60度之間。地勢南北高,中間低,有利於大西洋濕潤氣流伸入內陸,使得歐洲西部的氣候深受大西洋的影響,形成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冬溫夏涼,氣溫的年較差小;降水較多,季節分配均勻。(P63圖8.22)這種氣候的天氣多雲,日照時間短,空氣中水汽較多,有利於多汁牧草的生長。歐洲西部牧草被稱為「綠色金子」,畜牧業在農業中占重要地位。
30、為了進一步加強歐洲國與國之間的政治和經濟聯系聯系,歐洲西部形成了一個區域性的國際組織—歐洲聯盟(簡稱歐盟),目前共有25個成員國。
31、歐洲西部的工業以製造業為主,從事製造業的人口比重很高。發展中國家從事製造業的人口比重低,人均GDP低。
32、歐洲西部旅遊業繁榮,如:北歐峽灣風光,地中海沿岸陽光沙灘,阿爾卑斯山滑雪(自然風光);巴黎艾菲爾鐵塔,雅典巴特農神廟,倫敦塔橋(悠久的歷史);西班牙鬥牛(獨特的風土人情)(P65圖8.24)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33、撒哈拉以南的非非洲洲位於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南。這里是黑人的故鄉,本區又有「黑非洲」之稱。由於長期遭受殖民統治,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很多國家形成了「單一商品經濟」——依賴某一種或某幾種初級產品生產的經濟,在國際貿易中居於不利地位。
34、由於撒哈拉南的非洲人口增長過快,以初級產品為主的經濟,使得本區糧食短缺。為了解決糧食問題,本區目前的做法是:①毀林開荒→生態破壞、自然災害加劇;②過度放牧→草原退化;③濫墾草原→荒漠化。這些做法的共同結果導致土地肥力下降,進一步加劇了糧食緊張。正確的措施應是: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保護生態環境,減輕自然災害;大力發展糧食生產。(學習輔導P63 14題)
澳大利亞
35、由於澳大利亞長期孤立於大洋中,環境單一,動物進化緩慢,所以特有動物多,如袋鼠、考拉、鴨嘴獸、鴯鶓等,被稱為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館。
36、二戰以前,澳大利亞以農牧業為主,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主要出呂的產品有:羊毛、小麥、牛肉;二戰後,以工礦業為主,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出口鐵礦和煤礦。現在,澳大利亞的主導產業是服務業。
第九章 西半球的國家
美 國
37、美國國旗50顆星,代表50個州,13條紅白相間的條紋,代表美國獨立時13塊英國的殖民地。美國本土48個州位於北溫帶,三面臨海,北南分別與加拿大、墨西哥相鄰(P82圖9.5)。
38、美國農業生產的顯著特點是:地區生產的專業化(P85圖9.9)、生產過程的機械化。農業生產效率很高。影響農業生產的因素有自然因素—氣候、地形、土壤,社會因素—人口、技術、經濟發展等。
39、美國農業專業化的好處:便於大規模使用農業機械,充分地利用自然條件、利於推廣農業技術等。
40、美國高新技術對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促進經濟持續增長、增加就業、提高收入等(P87)
41、思考:美國成為世界經濟大國的原因?美國經濟發展對中國的借鑒作用。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怎樣做才能更好地保護環境?
巴 西
42、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大部分位於熱帶,東臨大西洋,是個國土廣大的熱帶國家。熱帶經濟作物中,咖啡、甘蔗、柑橘的產量居世界第一。
43、巴西白種人佔一半多,混血種人居第二位,通用葡萄牙語。
44、巴西工農業主要集中分布在東南沿海(海上交通方便、歐洲殖民者首先到達這里;地勢較低,氣候溫暖濕潤)
45、巴西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它對地球環境產生重大影響(P95圖9.25),全世界人民都希望巴西保護它的熱帶雨林。(學習輔導P75—76材料題)
第十章 極地地區
46、
南極 北極
海陸狀況 中間是南極大陸,周圍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包圍 中間是北冰洋,周圍是亞洲、歐洲和北美洲的陸地和島嶼
氣候狀況 嚴寒、乾燥、大風 終年冰封,但不南極冷
資源狀況 礦產、冰川、海洋生物、原始的自然環境 礦產資源
代表動物 企鵝 北極熊
47、對南極洲科考的最佳時間是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我國先後在南極洲建立了長城
『肆』 七年級下冊地理復習提綱(人教版)
地理:
第八章第二節 歐洲西部
1.歐洲西部地形以平原、山地為主。山地主要在北部和南部,歐洲西部北、西、南三面瀕臨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
2.世界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的地區是歐洲西部。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是歐洲西部。
3.歐洲人以白種人為主;鬱金香、風車是歐洲西部哪個國家的象徵荷蘭。
4.歐洲西部氣候以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冬季溫和,夏季涼爽,年降水量均勻。
5.歐洲西部的氣候自西向東由海洋性向大陸性過渡
6.歐洲西部人們稱的「綠色金子」指牧草。歐洲人酷愛乳產品和牛羊肉,這種飲食結構與發達的畜牧業有密切關系。
7.歐盟是一個政治和經濟組織。目前歐盟的成員國共有25個。歐盟成員國使用共同的貨幣是歐元。
8.歐洲西部旅遊業發達,南部海濱沙灘風景優美,北部峽灣曲折幽深、中部山地登山、滑雪
9.城市與相應著名旅遊項目:
巴黎------艾菲爾鐵塔; 鹿特丹-------圍海造田、風車 ;維也納-----音樂之都
羅馬-----古代斗獸場; 威尼斯-----「水城」; 雅典-----巴特農神廟
第三節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撒哈拉以南非洲分布最廣的氣候是熱帶草原氣候(去年期末試題選擇①)
2.下列河流與注入海洋組合正確是剛果河——大西洋(去年期末題選擇②)
3.當前困擾非洲各國的三大問題是人口問題、糧食問題和環境問題(去年期末題填空①)
4.非洲氣候敘述,正確的是非洲有「熱帶大陸」之稱,非洲地形敘述,正確的是非洲大陸的地形以高原為主
5.非洲幾內亞灣沿岸屬熱帶雨林氣候,而東部為熱帶草原氣候,因為東部地勢高、氣溫低
6.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位於非洲北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黑種人的故鄉。
7.世界平均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洲是非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增長的速度超過了糧食和經濟增長的速度。
8.歐洲殖民者侵入非洲,最初是從掠奪黃金、象牙、香料開始,進而從事罪惡的奴隸貿易。
9.撒哈拉以南非洲向發達國家進口物資主要是機械、汽車等工業製成品
10.目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人口、糧食和環境問題。
11.解決非洲糧食問題應該保護環境,提高農牧業生產,控制人口增長速度,提高民族文化素質
第四節 澳大利亞
1.20世紀70年代以來,澳大利亞的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是服務業(去年期末試題選擇③)
2.澳大利亞的人口和經濟中心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澳大利亞最大的工業中心是悉尼(去年期末試題選擇④)
3.澳大利亞東西兩側分別瀕臨太平洋和印度洋,南部隔海與南極洲遙遙相望。
4.澳大利亞地形分三部分,東部為山地,中部為平原,西部為高原(去年期末試題填空②)
5.目前,澳大利亞的服務業已大大超過工礦業和農牧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
6.澳大利亞的降水主要來自太平洋。澳大利亞周圍是海洋,與其最近的大洲是亞洲
7.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種類的是鴨嘴獸、考拉、袋鼠、鴯鶓
8.澳大利亞保留著很多古老種類,因為長期孤獨存在南半球海洋上,與其他大陸聯系少,生物進化 緩慢
9.澳大利亞70%以上羊只,集中分布在混合經營地帶,是因為這里地形平坦,降水較多,牧場廣布
10.分布在澳大利亞東南沿海的農牧業帶是羊、牛與經濟作物混合經營帶
11.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因為羊特別多,是世界上綿羊數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
12.南回歸線橫穿澳大利亞大陸的中部,因而熱帶氣候分布廣。
13.澳大利亞就東西半球而言,位於東半球,就南北半球而言位於南半球。
14.澳大利亞礦產資源豐富,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15.澳大利亞有很多礦產出口,我國上海寶鋼也從澳大利亞進口鐵礦
16.澳大利亞的首都是堪培拉,2000年9月,第27屆奧運會在悉尼舉行。
第九章第一節 美國
1.美國平原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一半以上,耕地約佔世界耕地面積的10%_(去年期末試題選擇⑤)
2.五大淡水湖中全部位於美國境內的是密歇根湖(去年期末試題選擇⑥)
3.位於美國太平洋沿岸的工業中心是洛杉磯(去年期末試題選擇⑦)
4.美國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去年期末試題選擇12)
5.美國農業生產的各個過程和環節都實現了機械化和專業化。(去年期末試題填空⑦)
6.美國西部高大山脈是落基山脈,東部山脈是阿巴拉契亞山,著名河流是密西西比河,注入墨西哥灣(去年期末試題填空④)
7.美國東西兩側瀕臨的海洋是大西洋和太平洋,分布在美國西部的著名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
8.在美國人種的構成中,占絕大多數的人種是白種人 ,美國的居民是美利堅民族。
9.密西西比河長度居世界第四位,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是五大淡水湖,湖水最終流入大西洋
10.分布在北太平洋中部的美國海外州是夏威夷州,位於北美洲西北角的阿拉斯加州。
11.美國的主體部分主要位於五帶中的北溫帶,主要農產品產量和出口量均佔世界第一位的有玉米、大豆、棉花
12.北美五大湖中,是世界最大淡水湖的是蘇必利爾湖
13.美國許多工業品產量居世界前列,常居第一位的工業品是合成橡膠、輪胎、鋁等
14.美國東北部工業城市是底特律、芝加哥、匹茲堡,著名的「汽車城」是底特律。美國最大的城市和港口是紐約。
15.美國西部最大港口,華人華僑最集中城市舊金山。美國興起最早、規模最大的高新技術中心是矽谷,位於舊金山附近。
16.美國本土部分地處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地形呈南北縱列分布
17.美國五大農業帶中,分布最南的農業帶是棉花帶,位於美國東北部的農業帶是乳畜帶
18.美國經濟增長有27%歸功於高新技術產業,而兩個傳統支柱產業建築業和汽車製造業僅佔18%。
19.美國發達的經濟,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資源 和破壞全球環境的基礎之上。也世界上最大的資源消耗國和廢物排放國
20.在美國的華人華僑他們主要布在紐約、舊金山、洛山磯等城市。
21.美國只有2個陸上鄰國,南面的是墨西哥,北面的是加拿大。
22.美國西部有一系列平行的南北走向的山脈,都是科迪勒拉山系一部分。
23.五大淡水湖中,全部位於美國境內的湖泊是密歇根湖,其他四個湖泊是美國與加拿大共有的。
第二節 巴西
1.亞馬孫河流域覆蓋著地球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內(去年期末試題填空③)
2.關於巴西的敘述正確的是:是拉丁美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去年期末試題選擇⑧)
3.巴西城市化問題嚴重的城市是聖保羅(去年期末試題選擇⑨)
4.熱帶雨林的作用有保持水土、凈化空氣、維護生態環境等(至少三點)(去年期末試題填空⑥)
5.巴西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部沿海地區,巴西人口中所佔比例最大的是白種人
6.全世界希望巴西保護的自然資源是熱帶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的是熱帶雨林
7.下列各組農產品中,巴西產量居世界首位的是咖啡、甘蔗、柑橘
8.最早來到拉美的殖民者是歐洲人,他們把這里土著居民叫「印第安人」。
9.亞馬孫流域原始森林正以驚人速度減少,主要原因是亂砍濫伐
10.巴西儲量大、質地優良、產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的是鐵礦
11.世界最大的平原是亞馬孫平原,是世界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氣候區。
12.巴西最大城市和工業中心是聖保羅。首都是巴西利亞 ,城市輪廓為飛機狀,象徵巴西的騰飛。
13.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巴西人熱衷的民間娛樂活動是跳桑巴舞
14.在歐 洲和拉丁美洲,足球是參加活動和觀看比賽人數最多的一項運動,巴西足球水平堪稱世界一流。
15.巴西和巴拉圭合資修建,目前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是伊泰普電站,位於巴拉那河
16.巴西居民通用的語言及多數人信仰的宗教分別是葡萄牙語、天主教
17.每年2月下旬,巴西各地舉行盛大慶祝活動,人們載歌載舞,通宵達旦,這是狂歡節
18.巴西東臨大西洋,北、西、南與眾多國家為鄰,是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19.巴西首都在熱帶,但四季如春,終年繁花似錦,因為位於巴西高原上,海拔較高
20.巴西白種人佔一半多,混血種人約佔40%,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他們的祖先創造了瑪雅文明
21.亞馬孫平原地區人口稀少,因為氣候濕熱,原始森林密布,環境險惡,不適人類居住
22.巴西的城市人口要佔到人口總數的3/4,在發展中國傢具有典型性。
第十章 極地地區
1.南極地區是指南極圈以南的廣大區域,包括南極大陸以及周圍的島嶼(去年期末試題填空⑤)
2.世界上淡水資源最豐富的大洲是南極洲(去年期末試題選擇10)
3.南極半島東西兩側所臨的海洋是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去年期末試題選擇11)
4.在南極建造房屋,為了採光好應該坐南朝北(去年期末試題選擇14)
5.「我是南極的主人,。。。人家說我像紳士。。。」材料中的「我」是企鵝(去年期末試題選擇15)
6.北極有世界最大的格陵蘭島 ,瀕臨北極地區的主要國家有俄羅斯、加拿大、美國
7.目前已在南極建立科學考察實驗站的國家達到了18個
8.北冰洋出入太平洋的門戶是白令海峽,南極周圍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所環抱
9.一支探險隊,到達了地球上的某一點,發現前後左右均為北方,他們站在了南極點
10.南極洲冰層的平均厚度達2000多米,素有「冰雪高原」之稱。南極洲的面積在七大洲中大於歐洲和大洋洲
11.南極地處高緯度地區,海拔高,氣候嚴寒,有「世界寒極」之稱。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為暖季。
12.北極圈穿過 亞、歐和北美洲。北極礦產主要有石油 天然氣 煤、鐵。
13.從直升機上接受反射的無線電信號,目的是測量南極大陸岩床上的冰層厚度
14.利用鑽孔機從冰層鑽取圓柱樣品,可以獲得南極過去數千年的降水和氣溫記錄
15.世界最寒冷的地區是南極地區 ,最主要原因是地處高緯地區。
16. 1959年,澳大利亞、阿根廷等12 個國家簽訂《南極條約》。我國於1983年正式加入該條約。
17.南極是七大洲海拔最高的洲,因為大陸上覆蓋著2000多米厚的冰層
18.位於地球最南端的大洲是南極洲,與南極洲相距最近的大洲是南美洲,兩洲之間是德雷克海峽
19.我國分別在南極喬治王島和南極大陸上建立了長城 站和中山站,在北極地區建立了黃河站。
20.南極地區是個巨大資源寶庫。不僅有鐵 、煤 等礦產資源,還有豐富的生物資源。
21.試一試:你能根據上述資料用簡短的語言概括出南極地區的氣候特點嗎:
南極洲氣候資料
大部分地區的年平均氣溫在-25 ℃以下,極端最低氣溫達-88 ℃以下;
大部分地區年平均降水量在55毫米以下,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
大部分地區的平均風速為17~18米/秒,最大風速可達100米/秒。
試試看!南極地區的氣候特點:冰雪高原、白色沙漠、風庫(去年期末試題材料1)
22.為什麼稱南極為「白色沙漠」 降水十分稀少,降水量和沙漠地區大體相當,且為冰雪覆蓋。
23南極擁有的世界之最:①跨經度最廣的大洲 ②海拔最高的大洲 ③氣候最寒冷的大洲
『伍』 七年級下冊地理重要考點(人教)
第一章 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 第一節 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1.區域的含義 ⑴概念:區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間單位,它是人們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按一定的指標和方法劃分出來的。。區域既是上一級區域的組成部分,又可進一步劃分為下一級區域。 ⑵特徵:具有一定的區位特徵,以及一定的 面積 ,其內部的特定性質 相對一致 。(層次性;差異性;整體性) 二、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1.總體影響: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特點、區域的發展水平、發展方向。 2.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異同 同:都是平原地區,並都位於我國的東部季風區 異: ⑴地理環境的差異: ①地理位置差異:位於 北緯30度 附近,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中部,長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於北緯43-48度 ,在我國東北地區的中部 ②氣候條件差異:長三角在 亞熱帶季風 氣候區,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 ;松嫩平原在 溫帶季風氣候區,大陸性稍強,降水較少,溫暖季節短,生長期較短,水熱條件的組合不如長三角。 ③土地條件差異:長三角以 水稻土 為主,耕地多為 水田 ,較為分散,人均耕地面積 低於 全國平均水平;松嫩平原 黑土分布廣泛,耕地多為 旱地 ,集中連片,人均耕地面積 高於 全國平均水平。 ④礦產資源條件差異:長三角礦產資源貧乏,松嫩平原有較豐富的 石油 等礦產。 ⑵地理環境對農業和商業的影響 ①對農業:長三角在良好的水熱條件基礎上,發展水田耕作業,主要種植 水稻 等,一年 二熟至三熟 ;松嫩平原受水熱條件的限制,發展 旱地耕作業,主要種植 小麥 等,一年 一熟 。 長三角河湖水面較廣,水產業較為發達;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較少,草原分布較廣,適宜發展 畜牧業 。 ②對工商業:長三角位於我國沿海航線的中樞,長江入海的門戶,對內外聯系方便,商業貿易發達;依託當地發達的農業基礎發展輕工業,從國內外運入礦產資源發展重工業,成為我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松嫩平原利用當地豐富的 煤鐵石油等資源發展 工業,成為我國的 重化工業 基地。 三、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的影響 1.區域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社會、經濟、技術等因素的改變而改變。 第二節 地理信息技術在區域地理環境研究中的應用 1.地理信息技術 ⑴概念:獲取、管理、分析和應用地理空間信息的現代技術的總稱。 ⑵類型:遙感RS、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 ⑶應用領域:資源調查、環境監測、自然災害防禦監測、導航等。 2.遙感(RS) ⑴概念:人們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術裝備懟地表物體進行遠距離的感知 ⑵應用:環境監測、自然災害防禦監測等 3. 全球定位系統(GPS) ⑴概念:利用 衛星 ,在全球范圍內實時進行 導航、定位統。 ⑵作用:為各類用戶提供精密的 三維坐標 、 速度和時間 。 ⑶特點:全能性(陸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連續性、實時性 4.地理信息系統(GIS) ⑴概念:專門處理地理空間數據的計算機系統,用於所有用到地圖或需要處理地理空間數據的領域。 ⑵應用: 區域地理環境研究和城市管理 。 5.地理信息技術與數字地球 :遙感(RS)獲取信息 ,全球定位系統(GPS)信息的空間定位;地理信息系統(GIS)處理信息,分析表達結果。數字地球是指數字化的地球,即把整個地球信息進行數字化後,由計算機網路來管理的技術系統。在區域地理環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應用。 第二章 區域生態環境建設 第一節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 1.西北地區概況 ⑴位置范圍:位於大興安嶺以西,昆侖山—阿爾金山—古長城一線以北;在行政區劃上大致包括新疆、寧夏、甘肅北部和內蒙古大部; ⑵地形特徵:東部是遼闊坦盪的高原,西部山脈和盆地相間分布。 ⑶主要景觀:乾旱是最顯著的自然特徵。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觀。 ⑷內部分異:以賀蘭山為界,以東為半乾旱草原帶,以西為乾旱和極端乾旱地區。 2.荒漠化 ⑴概念:發生在乾旱、半乾旱地區以及一些半濕潤地區的土地退化。 ⑵表現:耕地、草地、林地等退化引起的 土地沙漠化、石質荒漠化、次生鹽漬化。我國西北地區最為突出。 ⑶原因: 自然因素:① 氣候乾旱,多戈壁荒漠 ;② 植被稀疏,多沙質沉積物 ;③ 大風日數多且集中 。 人為因素: ①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對環境的壓力;人類活動不當,對資源的不合理利用 。 ②直接原因:過度樵採、過度放牧、過度開墾、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礦交通建設不注意環保。 3.荒漠化防治的對策和措施 ⑴內容:①預防潛在荒漠化的威脅②扭轉正在發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復荒漠化土地的生產力 ⑵原則:維護生態平衡與提高經濟效益相結合,治山、治水、治鹼、治沙相結合 重點: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風沙危害嚴重的地段 ⑶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資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構築防護林體系 ③調節農、林、牧用地之間的關系④採取綜合措施,多途徑解決農牧區的能源問題 ⑤控制人口增長 第二節 森林的開發和保護——以亞馬孫熱帶雨林為例 1.森林資源現狀 ⑴屬性:既是自然資源又是環境資源。 ⑵作用:調節氣候、涵養水源、防風固沙、保持水土、吸煙除塵、凈化空氣、美化環境等 。 ⑶森林分布:亞寒帶針葉林和熱帶雨林地區。因地廣人稀、自然條件嚴酷,或因難以通行、開發較晚,才免遭大規模破壞。亞馬孫熱帶雨林是地球上現存面積最大、保存比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2.熱帶雨林 ⑴分布: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兩側,但在大陸向風地帶可以伸展道南北緯15-25度。集中分布在東南亞地區、非洲剛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 ⑵雨林的全球環境效應:① 地球之肺:深刻的影響著地球上大氣中的碳氧平衡。 ② 地球的儲水庫:促進全球水循環、調節全球水平衡 ③ 世界生物基因寶庫:在生物進化史中,雨林成為地球上繁衍物種最多、保存時間最長的場所。 ⑶雨林生態 ①優越性:全年高溫多雨,光合作用強烈,生物循環旺盛,生物生長迅速。 ②脆弱性:雨林生長所需要的養分幾乎全部儲存在地上的植物體內。 ⑷熱帶雨林破壞 ①根本原因:當地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增長、貧困以及由此產生的發展需求 。②直接原因:人類開發。 ⑸熱帶雨林的開發(亞馬孫開發計劃) ① 20世紀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後,未開發,沒有產生太大的影響 ② 人口急劇增長,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壞 ③ 1970年,巴西政府又正式公布了著名的亞馬孫流域大規模開發計劃:修建亞馬孫橫貫公路、移民亞馬孫平原、鼓勵跨國企業投資開發。 ⑹雨林的保護:在當前的背景下,面對雨林正在遭受毀滅性破壞的嚴峻形勢,應該把 保護放在第一位。① 鼓勵保護性開發,如雨林觀光等;② 加強環境教育,提高公民環保意識;③ 森林選擇性採伐和更新造林相結合;④ 加強森林緩沖區建設。 第三章 區域自然資源綜合開發利用 第一節 能源資源的開發——以我國山西省為例 1.能源分類 ⑴ 可再生能源(舉例水能、風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陽能 );非可再生 能源(舉例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礦物能源和核能)。 2.山西省煤炭資源的開發條件 ① 煤炭資源豐富,開采條件好、儲量豐富、分布范圍廣、煤種齊全、煤質優良 ②市場廣闊:一是我國對能源的需求進一步增加;二是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會改變 。 ③位置適中:輸煤輸電距離近。 ④交通比較便利:北中南三條運煤鐵路分別是大秦線、神黃線、焦日線 。 3.能源基地建設: ⑴面臨挑戰:①人均資源量少;②人均能源消耗量低;③單位產值能耗高;④以煤炭為主能源消費結構;⑤能源安全受到威脅。 ⑵採取措施:①擴大煤炭開采量;② 提高晉煤外運能力,以鐵路為主,公路為輔;③加強煤炭的加工轉換:一是建設坑口電站,變輸煤為輸電;二是發展煉焦業 。 4.能源的綜合利用 ⑴變革原因:產業結構單一、經濟效益低下、生態環境問題嚴重。 ⑵變革模式:結合鐵礦、鋁土礦等資源優勢,構建三條產業鏈:煤電鋁 、 煤鐵鋼、煤焦化 。 ⑶能源綜合利用的結果:①山西省產業結構由以煤炭開采業為主的單一結構轉變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為主的多元結構,②原料工業逐步超過採掘工業而佔到主體地位,③實現了產業結構的升級。 5.環境的保護與治理 ⑴提高煤的利用技術:推動以潔凈煤為代表的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 ⑵調整產業結構:以重化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是生態環境問題根源所在,①對原有重化工業進行調整,使產品向深加工 、高附加值方向發展;②大力發展農業 、輕紡工業、高技術產業和旅遊業。 ⑶ 「三廢」的治理:①廢渣:回收再利用;②廢氣:消煙除塵,營造防風林帶;③廢水:沉澱凈化。 第二節 河流的綜合開發——以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為例 1.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 ⑴重要性:決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開發方向 。 ⑵河流概況:密西西比河的二級支流,發源阿巴拉契亞山西坡,在肯塔基市注入俄亥俄河。 ⑶開發注意:①山地:河流的發源地,保護好植被生態 ②河谷平原:人類活動比較集中的地區,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③河流:流域中開發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資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質的保護。 ⑷田納西河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①地形:多山,起伏大,水力資源豐富,河流航運作用十分突出;②氣候:溫暖濕潤,降水豐富,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降水相對較少;③水系:支流眾多,水量豐富,河流落差大,水量不穩定;④礦產:煤鐵銅等豐富。 2.流域的早期開發及其後果 ⑴ 18世紀下半葉:農業發達,人口較少,對自然環境影響不大。 ⑵19世紀後期:人口急增,對資源進行掠奪式開發,帶來土地退化;植被破壞;環境污染等生態環境與社會問題。 ⑶ 20世紀30年代初:田納西河流域成為美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 3.流域的綜合開發 ⑴開發的核心:河流的梯級開發 。 ⑵開發項目:防洪、航運、發電 、旅遊 、供水、養殖等 。 ⑶成效:根治了洪災,農林牧漁業、工業、旅遊業得到迅速發展,生態環境改善,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 ⑷田納西河兩岸形成「工業走廊」的原因:大規模的水電和核電使田納西河流域成為全國最大的電力供應基地;流域內煉鋁、化學等高耗能工業的發展。 第四章 區域經濟發展 第一節 區域農業發展——以我國東北地區為例 1.東北地區地理條件 ⑴自然條件:①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作物一年一熟,易受熱量的影響。(氣候是區域農業生產中最難以改造的自然條件。) ②地形分布:高原(畜牧業)、平原(種植業)、山地(林業)為農業多種經營提供了條件。 ③土壤:黑土、黑鈣土廣泛分布,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有利於農業生產。 ⑵社會、經濟條件:①良好的工業基礎;②交通發達,對外聯系方便,發展外向型農業;③開發時間較晚,人口密度較低(地廣人稀),有利於綠色農業和大農業的發展。 2.農業布局特點 ⑴耕作農業區:①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區;②主要農作物:小麥、玉米、水稻等。 ⑵林業和特產區:①林業:主要分布在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區。 ②長白山區是我國主要的 鹿茸、人參等珍貴葯材產區,延邊生產蘋果梨。遼東低山丘陵和半島丘陵區是我國最大的柞蠶繭產區。遼南是重要的蘋果產區。 ⑶畜牧業區:①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區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馬牧畜生產基地;②畜種:呼倫貝爾市三河地區:三河牛、三河馬;松嫩平原西部:東北紅牛。 3.東北商品糧基地 ⑴生產特點:① 大規模機械化生產;② 地區專業化生產。 ⑵其他知識:① 三江平原商品率最高;②國營農場,機械化程度最高。 4.農業發展方向 ⑴平原區:發展適應加工需要的優質、專用品種,提高產品質量和競爭力;加快發展商品糧豆等的生產 ,促進糧食轉化,延長產業鏈條;建設綠色食品基地。(增強抗衡國外農產品進入國內市場的能力。) ⑵西部草原區: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舍飼畜牧業,強化人工草地建設,發展集約化草食性畜牧業。 ⑶山區農業 :森林資源保育,發展特色農業和特色產品,實現由原料型生產向原料及產品加工並舉的轉變。 第二節 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以我國珠江三角洲為例 1.工業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及地理條件 ⑴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①第二產業所佔比重不斷下降,第三產業所佔比重不斷上升;②工業內部,勞動力和資源密集型產業所佔比重不斷下降,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所佔比重不斷上升。 ⑵國家的對外開放政策:最先改革開放的地區,給予許多優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區優先於其他地區吸引外資。 ⑶良好的區位條件:位於我國南部沿海,毗鄰港澳,靠近東南亞;發揮勞動力豐富、地價低廉的優勢,就近接受港澳產業的擴散,利用港澳貿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 ⑷全國最大的僑鄉之一。 2.工業化城市化推進的階段 ⑴工業化的推進:①第一階段:1979—1990年,勞動密集型產業成為這一階段的主導產業。②第二階段:1990年以後,高技術產業產業逐漸取代勞動密集型產業而成為主導產業。 3.問題與對策 ⑴產業升級面臨困境(與長三角相比產業基礎、科技實力、人才隊伍和市場腹地 都處於劣勢)——產業結構調整:重工業和機械製造業不發達,以產業基礎較好的廣州市為基地,發展汽車、鋼鐵、石化、造船等原材料工業與裝備製造業,以此推動產業升級。 ⑵城市建設相對落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落後,缺少分工合作)——構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構建以廣州、 深圳、 香港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⑶生態環境問題日趨嚴重(酸雨、水質型缺水、雜訊等)——加強規劃與管理。 ⑷ 「城中村」:城市郊區出現的已經轉變為以從事工商業為主的村落。 第五章 區域聯系與區域協調發展 第一節 資源的跨區域調配——以我國西氣東輸為例 1.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必要性 ⑴自然原因:① 區域分布不均勻;②自然資源一般不具流動性 。
⑵經濟原因:區域間經濟發展不平衡,各區域資源供求不匹配。 西氣東輸:以新疆天然氣資源為基礎,以長江三角洲作為天然氣的目標市場,建設從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輸氣管道。 2.實施西氣東輸的原因 ⑴我國能源資源生產和消費的地區差異大:①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對能源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對短缺,經濟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②西部地區經濟相對落後,能源資源蘊藏豐富,需求量小,能源優勢難以發揮。 ⑵調整能源消費結構:①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以煤為主,易引發酸雨等環境問題;②北煤南運對我國南北向鐵路運輸帶來很大壓力。 ⑶我國油氣資源開發的戰略重點在西部:①天然氣分布西多東少、北多南少;②四大氣區是新疆(塔里木、准噶爾)、青海(柴達木)、川渝(四川盆地)、陝甘寧(鄂爾多斯);③ 東部油氣開發已到中後期,西部是戰略接替區 ,發展戰略是穩定東部,發展西部。 3.西氣東輸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⑴對中西部經濟發展(輸出地)的影響:① 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經濟發展;② 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 ;③ 有利於西部地區能源氣化,緩解因植被破壞對環境的壓力 。 ⑵對東部經濟發展(輸入地)的影響:① 緩解東部地區能源緊缺狀況,促進經濟發展 ;② 有利於改善東部地區能源結構;③ 有利於凈化大氣環境④ 促進東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 。 第二節 產業轉移——以東亞為例 1.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 ⑴產業轉移 ①概念:企業將產品生產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產地轉移到其他地區的現象。 ②分類:區域和國際產業轉移。 ③目的:降低成本,擴大銷售市場,追求更高利潤。 ⑵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 ①勞動力因素:具有充足、高素質且價格較低廉的勞動力資源的國家或地區,往往成為產業轉移的目的地。② 內部交易成本因素:發展中國家為了吸引發達國家的投資,首先要改善投資環境以減少企業生產的內部交易成本。 ③市場因素; ④其他: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國家政策調整、地價昂貴、環境污染 2.產業轉移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⑴促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①發達國家使國內的生產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導產業;②發展中國家縮短產業升級時間,加快工業化進程。 ⑵ 促進區域產業分工與合作:不同經濟水平的國家發展不同階段的產業①發展中國家發展處於成熟期或衰退期的產業:發展中國家占據利潤低的加工環節。②發達國家發展處於 開發期或增長期的產業;發達國家占據利潤高的設計和營銷環節。 ⑶改變了區域地理環境:產業轉移伴隨著污染轉移和擴散,發展中國家應注意產業轉移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⑷改變勞動力就業的空間分布:①發達國家產業轉移常常引起失業人口增加,如日本;②發展中國家接受產業轉移有助於緩解就業壓力。
『陸』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地理知識總結
1、地圖的種類包括:自然地圖和社會經濟地圖。
2、地圖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3、在地圖上確定方向: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沒有指向標的地圖,通常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確定方向。在室外看地圖時,應手持地圖,面朝北,背朝南;
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4、例尺就是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一般來說,所畫范圍大,內容簡單,選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畫范圍小,內容詳細,選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個分數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5、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麥哲倫環球航行依次經過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6、赤道就是0°緯線,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緯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別用N和S表示。0°經線又叫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有180°,分別用E和W表示。
7、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
8、以赤道為界把地球分為南、北半球;
以20°W和160°E為界把地球分為東、西半球。
9、緯度范圍:0° 30°為低緯度;30° 60°為中緯度;
60° 90°為高緯度。
10、地球表面,陸地面積佔29%,海洋面積佔71%,所以有形象地稱地球為「三分的陸地,七分的海洋」。
11、比較經線和緯線的特點:
名稱 形 狀 長 度 指示方向
經線 半圓(弧形) 相等 南北方向
緯線 都是圓(極點除外) 有長有短 東西方向
12、七大洲的名稱按面積依次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注意看P23圖2-19和圖2-20)(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亞洲和歐洲連成一塊合稱亞歐大陸,中國位於亞洲。
南極洲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洲;亞洲是面積最大的大洲。
13、四大洋分別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
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洋。
14、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和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
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5、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總稱為地形。
通常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種基本類型。
16、高度的表示方法有海拔和相對高度,地形圖上用海拔來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褐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17、非洲的剛果盆地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盆地;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亞馬孫平原;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世界上最長的山脈是安第斯山脈。
18、五種基本地形的特點:
平原:海拔較低,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較高,地面坦盪,邊緣陡峻;
山地:海拔較高,峰巒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緩;
盆地:周圍高,中間低。
19、海底地形包括大陸架、大陸坡、大洋底三部分,大洋底由海溝、洋盆和大洋中脊組成。
20、地球表面形態處於永不停息的運動與變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態的地形是地球內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
21、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
22、一般來說,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有張裂拉伸、有碰撞擠壓、地殼比較活躍,最容易發生火山和地震。
23、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環太平洋沿岸山脈帶和橫貫亞歐大陸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脈帶上。
24、在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緩。等高線由低處向高處凸出的部位是山谷,等高線由高處向低處的部位是山脊。
25、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總數已超過60億。
人口的自然增長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26、一般來說,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國家(發達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較慢;經濟發展水平低國家(發展中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較快。
27、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區主要分布在中低緯度的臨海地帶,如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原因是這些地區處在中低緯度地區、氣候溫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臨海地帶。
28、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表示,指一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量。
29、人口的增長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
30、城市問題主要表現在: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工業污染、雜訊干擾、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31、世界三大人種分別是:黃色人種、白色人種、黑色人種。
黃色人種分布在:亞洲東部、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也屬黃色人種。
白色人種分布在: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種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三大人種的具體分布到P46圖3-8識記)
32、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均為黃色人種。
33、目前被聯合國確定為工作語言的是: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其中使用范圍最廣的是英語;使用人數最多的是漢語。
34、巴西通用葡萄牙語,西亞和北非通用阿拉伯語。
35、世界的三大宗教:
基督教:產生於公元1世紀,經典為《聖經》,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傳最廣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歐洲、美洲和大洋洲。典型建築為教堂。
伊斯蘭教:產生於公元7世紀,經典為《古蘭經》,主要分布在亞洲西部和東南部、非洲北部。典型建築為清真寺。
佛教:產生於公元前6世紀,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典型建築為寺廟。
道教是源於中國本土的宗教。
36、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
37、天氣和氣候概念和區別:
概念 特點
天氣 某個地方短時間內發生的陰、晴、冷熱等變化 多變、不穩定
氣候 某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 相對穩定
38、在衛星雲圖上,白色通常表示雲雨區,藍色表示陸地,綠色表示海洋。
39、氣候的兩個要素:氣溫和降水。
40、在北半球最熱月出現在7月,最冷月出現在1月;南半球相反。
一天當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點(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41、世界氣溫分布的規律:由低緯度(赤道)地區向高緯度(兩極)地區逐漸降低。
42、非洲是最炎熱的大陸,南極洲是最寒冷的大陸。
43、降水形成的條件:空氣中含有足夠的水汽和凝結核;空氣溫度下降到水汽能夠凝結出來的程度。
44、科學家依據降水形成過程中空氣上升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三種主要類型:對流雨、地形雨、鋒面雨。對流雨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45、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
46、世界降水的分布規律:
赤道附近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中緯度地區大陸的沿海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
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47、氣溫年較差=最熱月平均氣溫—最冷月平均氣溫
48、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狀、地球的運動、海陸分布、地形地勢、人類活動、緯度位置。
49、緯度越高太陽輻射越小。
50、地球的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周期是一天,自轉產生晝夜交替現象。
51、地球的公轉方向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的周期是一年,公轉產生四季更替現象;地球公轉時地軸總與公轉軌道平面保持66.5度的夾角不變。
52、太陽光線的直射點有規律地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
夏至日(6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
冬至日(12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
春分日(3月21日前後)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後)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
53、熱帶(23.5°N~23.5°S)有陽光直射現象,氣候終年炎熱;寒帶(緯度66.5°~90°)有極晝極夜現象,氣候終年寒冷;溫帶(緯度23.5°~66.5°)既沒有陽光直射也沒有極晝極夜現象,氣候的四季變化明顯。
54、目前全世界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面積最大的國家是俄羅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是梵蒂岡;
中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
55、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通常把世界的國家劃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於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
56、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指: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幹涉內政、互不侵犯、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57、國際間的矛盾與沖突的主要原因是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
58、當今世界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
59、世界規模最大和最有影響力的全球性國際組織是聯合國(UN)。
60、聯合國總部設在美國紐約,聯合國安理會的主要職能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
61、中國與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62、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總部設在瑞士洛桑。
63、紅十字會的宗旨是堅持人道主義。
重點地圖讀圖指導:
1、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判讀方位。(小河、村莊圖)
2、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讀出某的經緯度位置及判斷半球位置(東西半球,南北半球)、所屬的高、中、低緯度,兩點間的相對位置。
3、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陸分布圖,識記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位置,七大洲輪廓,三條重要的洲界線。
4、判讀:大陸、海峽、半島、大洋、群島、島嶼。
5、等高線地形圖:識別陡坡和緩坡,山頂、山谷、山脊,海拔和相對高度。
6、海底地形圖:三部分,五種地形,大陸架的深度不超過200米。
7、六大板塊示意圖:板塊名稱。
8、常用圖例識別。
9、世界人口分布圖:四大人口分布稠密區。
10、城市和鄉村的景觀差異。
11、常用天氣符號圖識別。
12、氣溫變化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判讀,氣候類型的判斷。
13、地形雨示意圖。
14、五帶的劃分圖。
15、地區公轉示意圖。
16、面積居前六位的國家輪廓圖。
七年級地理下冊復習要點
第一章 認識大洲
1.1 亞洲及歐洲
「亞細亞」和「歐羅巴」:亞細亞:東方日出之地 歐羅巴:西方日落之地
亞洲和歐洲的大陸部分連為一體,合成亞歐大陸。亞洲東、南、北三面瀕臨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西與歐洲相連,西南與非洲為鄰,東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亞洲面積約440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歐洲北、西、南三面瀕臨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東與亞洲相連,南與非洲相望。
高原山地為主的亞洲地形:三大特徵:1. 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
2.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3.地勢中部高,四周低。
地形差異:
亞洲 歐洲
平均海拔 高 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相對高對 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 小
主要地形 高原、山地 平原
地形分布 中部高,四周平原 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兩側
復雜多樣的亞洲氣候:復雜多樣:大陸性特徵顯著;季風最強盛,最典型,影響范圍也最廣。
大河眾多的亞洲:大河多發源於中部的高原山地,順地勢呈放射狀向四周奔流入海;
內流區面積廣大
亞洲的人口與國家: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00年總人口達36.72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60%。世界上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大多數在亞洲
1.2 非洲
國家最多的大洲:「阿非利加」是「陽光灼熱」。非洲位於東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它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羅陀海峽與歐洲相望,東北與亞洲之間隔著狹長的紅海,並以蘇伊士運河為陸上分界。非洲有54個獨立國家,是世界上國家最多的國家。非洲大陸高原面積廣大,被稱為「高原大陸」。
位於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約佔全洲面積的。
炎熱的氣候:非洲是世界上乾旱區面積最大的一個洲。
非洲熱帶草原的面積在各大洲中最大。
氣候特點:氣溫高;乾旱地區廣;氣候類型成南北對稱分布。
豐饒的資源:非洲地域遼闊,物產豐富多樣,被譽為「富饒大陸」。
金剛石、黃金、鉻鐵礦、磷酸鹽等的儲量和產量都居世界前列。
亟待發展的經濟:
1.3 美洲: 「新大陸」:美洲是「亞美利加洲」的簡稱。
南北各異的自然環境:北美洲平均海拔較高,地勢起伏較大,地形分為三大南北縱列帶: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廣闊的平原,東部是低緩的高地。 移民與經濟:
第二章 了解地區
2.1 東南亞:包括中南半島與馬來群島。
東南亞位於亞洲的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的大部分。中南半島北部地勢高峻,與我國山水相連,高山和大河有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地表形態。馬來群島是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2萬多個大小島嶼的總稱。馬來群島的大多數島嶼地勢崎嶇,山嶺河多,平原較少,河流湍急。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被稱為「火山國」。日本被稱為「地震國」
地區 地形特徵 河流特徵
中南半島 山河相間 由北向南
馬來群島 地勢崎嶇 短小湍急。
馬六甲海峽:東南亞處在亞洲與大西洋、印度洋與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運輸和航空運輸的重要樞紐。
富饒的礦產:世界上天然橡膠、油棕、椰子等熱帶經濟作物的重要產地。泰國天然橡膠和棕欖油的產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菲律賓是世界上出產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國家。印度尼西亞的石油,馬來西亞的錫都居世界第一位。
海外華人的最大聚居地:東南亞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區之一。
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而山區和島嶼的熱帶雨林地區則人口稀少。
2.2 南亞
南亞次大陸:南亞指位於亞洲南部喜馬拉雅山脈中、西段與印度洋之間的廣大的地區。它東瀕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總面積約430萬平方千米。
三大地區:喜馬拉雅山↓恆河平原↓德干高原
一年分三季:三季分為3-5月為熱季;6-10月為雨季;11至次年2月為涼季
宗教與社會:佛教;印度教;巴基斯坦伊斯蘭教。
人口與經濟:南亞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區之一,人口約13億,佔世界人口的1/5強。
2.3 西亞
五海三洲之地:地中海;黑海;裏海;紅海;阿拉伯海。亞洲;非洲;歐洲。
這也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絲綢之路「。
乾旱環境中的農牧業:農作物需要引水灌溉,以色列國做得最突出。
阿拉伯國家:宗教: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的發源地
世界石油寶庫:佔世界總產量的25%。通過波斯灣運出。石油輸出路線:
2.4 歐洲西部
位置與范圍:歐洲西部是指歐洲的西半部,面積約500萬平方千米,包括30多個國家。從經濟發展水平看,大多數屬於發達國家。
雄厚的經濟實力: 繁榮的旅遊業:
2.5 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
冰雪世界:北極地區指北極圈以北的區域,包括北冰洋、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部及一些島嶼。北極圈內的陸地面積約800萬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積約1310萬平方千米。 南極地區包括南極大陸及其海島嶼和陸緣冰,還包括南太平原、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極地酷寒,多狂風,降水稀少。
在北極圈內,長期居住的人口已接近300萬。當地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紐特人和拉普人。南極洲則沒有國家和定居人口。 極地科學考察:中國的長城站(6213′S;5858′W)中國的中山站(6925′S;7610′E)
第三章 走進國家
3.1 日本(Japan):東亞島國:日本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部,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四個大島及其附近的3900多個島嶼組成。首都東京。通用語言:日語。 多山的地形: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島國,國土的3/4為山地丘陵。關東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富士山:著名的活火山,海拔3776名,為日本最高峰。
濕潤的氣候:日本主要屬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東西融合的文化:在古代,日本文化受我國影響。在近代,歐美文化廣泛影響到日本。日本人的衣服:和服;日本人最喜愛的傳統食品:壽司
發達的經濟:二戰後,日本發揮自身的人力資源和海上運輸優勢,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科技,努力開拓國際市場,從而使本國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目前日本的國內生產總值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也居世界前列。日本是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加工製作業、高科技產業、國際貿易、金融業和信息產業都位居世界先進行列。主要工作部門有電子、家用電器、汽車、造船、鋼鐵、化學、紡織、精密機械等。日本耕地面積狹小,農業勞動力不足,但農業生產水平提高。
日本是世界上著名的漁業生產大國。日本的交通運輸也相當發達。主要城市:東京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人口達1200多萬。
3.2 埃及(Egypt):地跨兩洲:埃及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國的簡稱,絕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亞洲非洲的分界線:蘇伊士運河。埃及領土面積逾100萬平方千米。
宗教:伊斯蘭;首都:開羅(千年古都)。 沙漠廣布:埃及北部地中海沿岸屬地中海氣候;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乾燥少雨。 世界上最長的河?尼羅河,埃及人稱之為母親河,中國的母親河是黃河。 文明古國:埃及是世界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雄偉的獅身人面像、神秘的木乃伊、庄嚴的神廟、象形文字、天文歷法。埃及金字塔: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中國的秦皇陵的兵馬俑也是七大奇跡之一。 發展中的工農業:農業集中在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這里是非洲農業現代化水平最高的地區,以生產長絨棉著稱,長絨棉的產量居世界第一。
3.3 俄羅斯(Russia):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幅員遼闊,令圖1708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唯一地跨兩個大洲和東西半球的國家。
平原廣大:俄羅斯地勢東高西低,大河和山脈呈偉大的地形區的重要界線。俄羅斯領土中,有70%是曠闊的平原。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俄羅斯大部分地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漫長而嚴寒,夏季短促而涼爽。豐富的資源:西伯利亞的貝加爾基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淡水最多的湖泊。俄羅斯的石油開采量居世界第三位。黃金產量居世界第2位。改革中的經濟:俄羅斯是重要的工業大國,能源、鋼鐵、機械、化學、航空航天等部門地位突出。俄羅斯主要的農產品有穀物、馬鈴薯、亞麻和乳肉製品。東歐平原的伏爾加河流域和頓河流域是主要的農業區。俄羅斯在1991年由蘇聯解體為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位於東歐平原。西伯利亞的開發:
3.4 法國(France):
歐洲的經濟大國:國土:面積55萬平方千米。人口:5889萬人。首都:巴黎。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平原和丘陵佔全國的4/5。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氣候變化小,全年將水分平均勻。生產:小麥產量居世界前列。是歐洲出口小麥最多的國家。概述:法國的工業也很發達。重要工業資源煤、鐵等礦產比較豐富。
文化與旅遊:法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跡,景色秀麗的自然風光,浪漫多情的民風民俗,高雅的藝術,新潮的時裝……法國在1999年的外國遊客接待量是世界首位。旅遊業也是法國經濟的重要支柱。
3.5 美國(United States):美國的領土:組成:阿拉斯加州、「本土」、夏威夷州。國旗:星條旗。 高度發達地經濟:美國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二戰後,他的工業總產量一直居世界首位。美國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美國自然資源豐富,交通運輸發達,科技力量雄厚,發展工業具有許多優勢。美國是世界上的工業大國。在對外貿易方面,美國既是輸出工農業產品最多、出口貿易額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進口小汽車、石油、紡織品最多的國家。
人口與城市:人口在2000年為2.82億;人種絕大多數為歐洲遷移的白種人,也有美國原來的少部分黑人。美國人口分布不均。美國人口稠密地區是沿海平原和五大湖附近。而西部高原山地人口稀疏。 美國首都華盛頓,位於哥倫比亞特區。紐約是美國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最大的港口,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洛杉磯是美國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港口城市和經濟、文化中心。聖弗朗西斯科由名舊金山、三藩市,是美國太平洋沿岸的金融、貿易、教育和文化中心之一,也是著名的天然良港。
3.6 巴西(Brazil):亞馬遜(孫)平原與亞馬孫(遜)河: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國家,國土面積854.7萬平方千米。巴西的地形主要是平原和高原,亞馬遜平原部分約佔全境的1/3,其餘部分基本上屬巴西高原。這里森林茂密,動植物種類繁多,有「世界動植物王國」之稱。林中幽暗濕潤,人煙稀少,通行苦難。亞馬遜河支流眾多、水流平緩,航運便利。河口為喇叭形海灣,寬達300多千米,洪水季節一片汪洋,號稱「河海」。 發展迅速的經濟:巴西是南美洲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巴西擁有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工業發展水平比較高。巴西農業機械化程序較高,是世界最大的咖啡生產國和出口國。巴西的鐵礦儲量大,且大部分是富鐵礦。巴西水力資源豐富,水電在國內供電量中的比重逐漸提高。
人口與城市:巴西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國家,2000年總人口達1.70億人。巴西的最大城市聖保羅城市。里約熱內盧是巴西第二大城市。巴西的首都是巴西利亞。
3.7 澳大利亞(Australia):擁有一個大陸:澳大利亞是大洋洲最大的國家,西北面與亞洲相鄰,東瀕太平洋,西臨印度洋,南與南極大陸遙遙相望,是世界上唯一擁有整個大陸的國家。澳大利亞領土包括澳大利亞大陸、塔斯馬尼亞等周圍島嶼,面積約774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六位。澳大利亞首都是堪培拉。通用語言是英語。
低平的地形:澳大利亞大陸地勢低平,平均海拔近300米,是世界上地勢起伏最和緩的大陸。西部是寬廣平坦的高原;中部平原區面積約佔大陸總面積的25%;東部山地北起的約克角半島。 古老的動物:
發達的農牧業和工礦業:澳大利亞是南半球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澳大利亞的自然條件和適宜發展農牧業。由「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稱。澳大利亞礦產資源十分豐富,許多礦產儲量居世界前列。有「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柒』 初一地理下冊的重點哪裡有
首先:是重點
重點:
初一地理下冊知識點
世界的區域
(一)亞洲
1、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一個洲,也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一個洲.
2、運用地圖說出亞洲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
3、亞洲的地勢中間高、四周低,地形復雜多樣.
亞洲的河流特點:發源於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形成眾多的長河.
亞洲的氣候特點: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氣候分布廣.
亞洲分布范圍最廣的氣候類型是溫帶大陸性氣候.
4、亞洲地廣人多,約有36.8億的人口,東亞、東南亞和南亞是人口稠密區;
人口超過1億的亞洲國家有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日本等6個國家.
5、亞洲共有1000個左右的民族,不同地區的民族,分別創造了各自的文化.
亞洲的三大文明發祥地: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印度河流域;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6、亞洲經濟發展不平衡,日本為發達國家,其他為發展中國家.
(二)歐洲西部
1、運用地圖說出歐洲西部所處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
2、歐洲西部地形以平原為主,氣候沿海地區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內陸地帶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南部為地中海氣候及高原山地氣候,北部為寒帶氣候.
3、歐洲西部主要為發達國家,工業以製造業為主,傳統的畜牲業發達.歐洲西部旅遊業發達.
(三)南極洲
1、運用地圖說出南極洲所處的位置、范圍:地球最南端,大部分位於南極圈內.
2、南極洲的幾個世界之最:緯度最高、平均海拔最高、跨經度最多、氣候最寒冷.
3、南極洲的地形以高原為主,有「冰雪高原」之稱,冰層的平均厚度達2000多米,淡水資源豐富.
4、南極洲的氣候特點:乾燥、烈風、嚴寒.
5、南極洲礦產資源豐富,植物品種稀少.
(四)日本
1、日本是位於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等4個大島和數千個小島及
周圍的海域組成,首都為東京.
2、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面積狹小,最高峰為富士山,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日本位於
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多火山地震.交通以海洋運輸為主.
3、日本地處中緯度,氣候以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為主.
4、日本水能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高.
5、日本自然資源缺乏,發展所需的原料、燃料主要靠進口.
6、日本為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科技力量雄厚,產品多銷往國際市場,經濟的對外依賴性強.
日本的工業布局為臨海型,為了便於引進原材料、輸出工業產品,減少運輸費用、降低成本,
日本的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
(五)俄羅斯
1、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西長1萬多千米、南北寬約4000千米,面積為1707.54萬平方
千米,領土跨越了亞洲和歐洲兩部分.首都為莫斯科.
2、俄羅斯的主要地形自西向東依次為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
3、俄羅斯境內的伏爾加河為世界上最長的內流河,貝加爾湖為世界上最深的湖,是一個淡水湖.
4、俄羅斯地處中高緯,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冬季長而寒冷、夏天短而溫暖.
亞洲部分的西伯利亞地區是冬季冷空氣的源地,年平均氣溫低.
5、在圖上找出俄羅斯主要的河流: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均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
6、俄羅斯自然資源豐富,重工業發達.在圖上明確庫爾斯克鐵礦、秋明油田、庫茲巴斯煤礦的位置.
俄羅斯的工業都臨近資源豐富的地方布局,主要工業區有莫斯科工業區、烏拉爾工業區、新西伯利亞
工業區等,能在圖上找出來.
7、俄羅斯交通部門齊全,鐵路、公路、航空、內河、海洋和管道運輸業都很發達,但交通線在歐洲部分
和亞洲部分分布不平衡.
(六)美國
1、美國位於北美洲大陸,由50個州組成,其中本土有48個州及首都華盛頓所在地哥倫比亞特區,
另外還有兩個海外的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美國的主體(本土)位於北溫帶,阿拉斯加州位於
北寒帶,夏威夷州位於熱帶.
2、美國的主體部分(本土)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南臨墨西哥灣.
3、美國地形呈南北縱列分布,西部為落基山脈,中部為中央大平原,東部為阿巴拉契亞山脈.
4、美國境內的密西西比河為世界第四長河,與加拿大交界處的五大湖群為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
其中蘇必利爾湖為最大的淡水湖.
5、美國的農業和工業都非常發達,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
6、美國的農業具有區域化的特點,美國從事農業的人口比例很小,但效率很高,產量很大,美國是
世界上出口農產品最多的國家.利用地圖記住美國農業帶的分布.
7、美國工業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三大工業區中,東北工業區以傳統工業為主,南部工業區以航天
工業為主,西部工業區以電子工業為主.
8、美國工業發達,資源消耗和浪費嚴重,需要大量進口.
(七)澳大利亞
1、澳大利亞位於南太平洋上,東臨太平洋,西面和南面臨印度洋,首都是堪培拉.悉尼是澳大利亞
最大的工業中心和港口城市,墨爾本是澳大利亞第二大城市.
2、澳大利亞人口密度小,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
3、澳大利亞地形分為三大部分,西部是低矮的高原,中部為大面積的平原,地下水豐富,有典型的大
自流盆地(澳大利亞大盆地),東部為大分水嶺.
4、墨累河為澳大利亞最大的河流,從東南部注入印度洋.
5、南回歸線穿過澳大利亞中部,氣候具有半環狀分布的特點,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分布面積大.
6、由於澳大利亞長期孤立於南半球的海洋上,所以其生物獨特性非常突出,特有的動物有袋鼠、鴯鶓、
鴨嘴獸,考拉等.
7、澳大利亞羊的數量特別多,是世界上綿羊數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8、澳大利亞農牧業占重要的地位,利用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形成了四個不同的農牧業區.
9、澳大利亞礦產資源豐富,礦產品出口比重大,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10、澳大利亞的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
還有區域地理:
第一節 日本
一、多火山地震的國家:
主要島嶼: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
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海港
多火山地震:位於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交界處;環太平洋地震火山帶;富士山是一座火山
二、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
地域狹小,資源貧乏,是一個資源小國
從國外進口原料和燃料——加工——出口 (加工貿易型)
工業區集中分布區:太平洋沿岸、瀨戶內海沿岸.因為這里港口條件優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工廠靠近碼頭,海陸交通便利;沿岸地區城市人口集中,勞動力資源豐富,也是國內最大的消費地;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陸價格低.
三、東西方兼容的文化:
單一民族構成的國家——大和民族
東西方文化兼容,傳統和現代並存
四、讀圖分析要求:
在圖中填註:日本海、太平洋、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京濱、名古屋、阪神、瀨戶內海、北九州工業區
第二節 東南亞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東南亞范圍: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
馬六甲海峽是重要的海上通道:位於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是印度洋——太平洋、亞洲——大洋洲的重要通道;在圖准確填注出馬六甲海峽的位置
在圖中填注出越南、寮國、緬甸、泰國、柬埔寨的首都及附近河流的名稱
二、熱帶氣候與農業生產:
熱帶雨林氣候的特點:全年高溫多雨;分布:馬來半島的南部及馬來群島
熱帶季風氣候特點:全年高溫,降水集中雨季,季節分配不均;分布:中南半島及馬來半島北部
農業生產:水稻(泰國、越南、緬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國)、 橡膠(泰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膠生產國)、 棕油(馬來西亞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產國)、 椰子(馬來西亞是世界最大的生產國,菲律賓是最大的出口國)、 蕉麻(菲律賓是最大的生產國)
東南亞發展水稻生產的有利條件:高溫多雨的氣候、河流沿岸及下游三角洲平原土地肥沃灌溉水源豐富、悠久的水稻種植歷史、充足的勞動力.
三、山河相間,縱列分布(中南半島)
四、華人、華僑最集中的地區:
人種:大多數為黃種人,東南亞是華人華僑最集中的地區,其旅遊資源豐富
第三節 印度
一、世界人口第二大國:
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
印度地形特點:三大地形區分三大地形區,西北喜馬拉雅山脈,中部恆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絕大部分領土在海拔1000米以下
第二人口大國:人口已經超過10億
世界文明古國:亞洲三大文明發祥地之一
二、水旱災害頻繁:
熱帶季風氣候為主:熱帶季風氣候特點是全年高溫,降水集中在夏季6—9月,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季風與降水:旱澇災害頻繁
月份風向對降水的影響
一月東北風少,旱季
七月西南風多,雨季
水災旱災
西南風的變化來得早,退得晚,風力強來得晚,退得早,風力不足
三、自給有餘的農業生產
農作物分布地區地形降水
水稻東北部半島沿海地區平原多
小麥德干高原西北部恆河上游高原、山地較少
世界農業大國
四、發展中的工業
傳統工業:鋼鐵工業
工業部門分布中心資源條件總結
鋼鐵工業加爾各達煤、鐵、錳工業中心都接近原料產地,即就近原則,這樣的工業布局,可以節省運費、降低成本,所以建立工廠要建在原料產地或者靠近消費市場.
棉紡織業孟買、新德里、班加羅爾棉花
麻紡織業加爾各達黃麻
高新技術產業:原子能、航天、計算機軟體發達
五、填圖
喜馬拉雅山脈、恆河平原、德干高原
新德里、孟買、加爾各答、班加羅爾
第四節 俄羅斯
一、國土遼闊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超過1700萬平方千米
地跨亞歐兩大洲的國家,洲界:烏拉爾山、烏拉爾河
大部分地區地形平坦:
俄羅斯的主要地形區和主要河流
西 俄羅斯 東
東歐平原
伏爾加河烏拉爾山西西伯利亞平原葉尼塞河中西伯利亞高原勒拿河東西伯利亞山地
大部分位於北溫帶,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溫暖
氣溫自西向東降低,自南向北降低.降水自南向北減少,自東向西減少,降水集中夏季
二、自然資源豐富,工業發達,自然資源種類齊全,儲量豐富,重工業發達:
聖彼得堡工業區; 莫斯科工業區; 烏拉爾工業區; 新西伯利亞工業區
俄羅斯工業以重工業為主,輕工業發展較慢,且主要工業區集中在歐洲部分,相比之下,亞洲部分比較薄弱,導致輕重工業分布不平衡;工業的特點與其資源條件具有密切關系.俄羅斯石油、天然氣、鐵礦等資源儲量豐富且分布廣泛,有利於重工業的發展
三、發達的交通
亞歐大陸橋
俄羅斯歐洲部分鐵路網明顯稠密,亞洲部分鐵路網相對單一.建在南部山區的西伯利亞大鐵路主要考慮的因素是,氣候原因及距離周邊鄰國較近,更便於發展經濟
客運以鐵路、公路為主;貨運以鐵路、管道,其中管道運輸所佔比例最大
莫斯科是最大的城市,聖彼得堡是第二大城市
四、填圖
在圖中填註:
東西伯利亞山地、中西伯利亞高原、西西伯利亞平原、東歐平原及烏拉爾山脈
勒拿河、葉尼塞河、鄂畢河、伏爾加河
庫爾斯克鐵礦、第二巴庫油田、秋明油田、庫茲巴斯煤礦
莫斯科、聖彼得堡、伏爾加格勒、摩爾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
第一亞歐大陸橋
『捌』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學期復習知識要點
同災共難!
1.經緯線
2.中東,中南半島,和俄羅斯的三大河流(勒拿河,葉尼塞河......)
3.日本的幾大港口
4.各大洲的分界線
5.多做題
送上題目一份:第一部分 選擇題:
1. 1969年7月20日,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乘「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首次成功登上了月球。當兩人站在月球上時,雖然他們離得很近,可他們還必須靠無線電話(該設備置於頭盔內)交談,因為:( )
A 通過無線電交談,可以確保談話內容不被他人竊聽。
B 無線電設備先進,能確保聲音不失真。
C 月球上沒有空氣,聲音無法直接傳播。
D 宇航員說話聲音輕,需用無線電把聲音放大加強。
2.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從水循環的過程看,它描寫的是:( )
A 降水、蒸發。
B 降水、徑流。
C 輸送、徑流。
D 徑流、輸送。
3. 世界上第一個不將核電站廢料輸出的國家是( )
A 美國 B 德國 C 芬蘭 D 法國
4. 全國統一的環境問題舉報免費熱線電話是:( )
A 12315
B 148
C 12369
D 12593
5. 在北極圈內可以看到,但是在我們國家卻看不到的事物或者現象有:( )
①太陽東升西落 ②一年四季 ③極夜 ④下雪 ⑤候鳥遷徙 ⑥極光
A ①⑤ B ③⑥ C ③④ D ②⑥
6.我國西氣東輸工程已於2004年建成通氣。該工程主線的西部起點位於( )。
A 柴達木盆地。
B 准噶爾盆地。
C 塔里木盆地。
D 鄂爾多斯高原。
7.「世界水日」是每年的:( )
A 3月22日
B 4月22日
C 5月22日
D 6月22日
8. 建設節水型城市的主要途徑有:( )
① 加快南水北調工程建設。
② 農業生產中推廣噴灌、滴灌等先進灌溉技術。
③ 在山區修建大型蓄水工程。
④ 適度提高市居民生活用水的水價。
⑤ 對市民進行節水教育使市民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
A ①②⑤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③④⑤
9. 下列現象中,主要由工業廢水造成的是:( )
A 土地鹽鹼化 B 水土流失 C 魚類大量死亡 D 氣候變暖
10.冬季,亞歐大陸西岸的氣候比同緯度該大陸的東岸溫暖濕潤。這是因為 ( )。
A 亞歐大陸西岸地勢低,而東岸的高。
B 亞歐大陸西岸比東岸離海更近。
C 亞歐大陸西岸臨近大西洋,東岸靠近太平洋。
D 亞歐大陸西岸臨近大西洋,冬季盛行從大西洋吹來的風。
11.下列地理景觀與其對應的地區搭配,不正確的是:( )
A 魚米之鄉-長江中下游 B 茶園-山東丘陵
C 林海雪原-黑龍江 D 稻田插秧-海南島
12.下列四個地區中,享有「地球之肺」美譽的是:( )
A 蘇格蘭高地 B 潘帕斯草原
C 亞馬孫雨林 D 撒哈拉沙漠
13.森林生態系統的特點有:( )
A 缺乏完整的生物成分,植被覆蓋率低。
B 生物種類少,結構單一,受人工控制。
C 生物種類多,結構復雜,長期穩定。
D 不能獨立存在。
14.下面不屬於天氣的敘述的是:( )
A 7月是全年最熱的月份。
B 受南下冷空氣的影響,今後幾天將會有降溫現象。
C 今天風和日麗。
D 明天白天最高氣溫12℃,並伴有沙塵。
15. 小明在野外迷路了,你能幫助他分辨方向嗎?下面說法錯誤的是:( )
A 小麗說,一般的房子座北朝南,可以看房子的建築方向。
B 小光說,如果是晚上,可以看北極星,北極星在的位置就是北方。
C 小強說,太陽的方向是東方。
D 亮亮說,指南針所指的方向就是南方。
16.秦嶺-淮河是中國重要的氣候界限。有關它的敘述,正確的是
A 與7月份0℃等溫線大致吻合
B 是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
C 與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大致吻合
D 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17.目前我國最大的自然保護區是:( )
A 長白山自然保護區 B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
C 鼎湖山自然保護區 D 卧龍自然保護區
18.「南南合作」指的是: ( )
A 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合作
B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合作
C 南半球所有國家之間的合作
D 發達國家之間的合作
19.目前人類還難以利用的水資源是: ( )
A 河水 B 湖泊淡水 C 淺層地下水 D 冰川融水
20.《淮南子》中說:「桔生淮北為枳,其實味不同,水土異也。」柑桔適宜土壤是:( )
A 肥沃的黑土 B 酸性的紅壤 C 粉沙質黃土 D 棕壤
21.關於環境污染與對健康影響的配對組合,錯誤的是: ( )
A 臭氧層破壞對皮膚造成傷害。 B 酸雨會引起皮膚和眼睛疼痛。
C 空氣污染會影響大氣循環。 D 水污染會導致人體中毒。
22.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造成山上、山下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 光照 B 溫度 C 水分 D 土壤
23.內容與「全球變化」無關的電影是:( )
A 《後天》 B 《難以忽視的真相》 C 《天地大沖撞》 D 《行星地球》
24.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2007年第36屆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 )
A 營造綠色城市,呵護地球家園!(Green Cities---Plan for the Plan)
B 莫使旱地變為沙漠(Deserts and Desertification -Don't Desert Drylands!)
C 冰川消融,後果堪憂 (Melting Ice – a Hot Topic?)
D 保護環境、持續發展、公眾參與(When People Put the Environment First, Development Will Last)
25.如果組織一場遠足或登山,我們可以利用GPS來提供相關信息。這些信息是關於:( )
A 氣壓變化 B 氣溫高低 C 精確時間 D 位置定位
26.當今世界上出現了一種新難民,即因環境遭受破壞而背井離鄉的「環境難民」。海地的船民、非洲的飢民就是屬於這類難民。新難民多出現在第三世界,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下列因素中,哪一項不是造成環境難民的主要因素?( )
A 土地退化 B 毒物與核污染 C 全球的變暖而造成的海面上升 D 戰爭
27.在人類的干預下,物種滅絕速度提高了1000多倍。為了保護地球生物多樣性,我們應當竭力抵制( )。
A 吃本地物種(水果,蔬菜,和動物)並且認清什麼是本地特產稀有物種並拒絕食用。
B 避免使用殺蟲劑,如除草劑。
C 穿著用保護動物的皮毛製成的衣服。
D 關注、學習並向身邊的人傳播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知識。
28. 小明家住在新疆,他去東北旅遊,發現那裡的早晨天亮的很早,下午很早太陽就落了,比新疆提前了4個小時左右,這是因為( )。
A 太陽從東方升起。 B 小明沒到過東北,睡不著。
C 東北下的雪大,天被早早的照亮了。 D 中國東西時區差的原因。
29.關於家電節能的方法,不應當鼓勵的是:( )
A 除了電冰箱這種需要連續使用的電器外,洗衣機、彩電、空調、飲水機等都應在不用時拔掉電源插頭或關閉電源插座開關。
B 通過遙控器而不是開關或者電源來關閉家用電器。
C 應將電視機的亮度、音量、顏色等調節到人體最舒適的程度。
D 盡可能地選用節能燈而不是白熾燈。
30.目前,下列各組中,各國人口均超過1億的是:( )
A 巴西、美國、德國 B 德國、日本、俄羅斯
C 孟加拉、印度尼西亞、日本 D 越南、美國、巴西
31. 下列哪個國家的首都最接近北極圈:( )
A 芬蘭 B 瑞典 C 冰島 D 挪威
32. 如果你從北京坐火車到拉薩,不會經過以下那些地貌景觀單元:( )
A 華北平原 B 黃土高原 C 四川盆地 D 青藏高原
33. 突尼西亞位於非洲北部,境內南部屬撒哈拉大沙漠,中部以台地和低地為主,北部多山,在突尼西亞沒有分布的氣候類型是:( )
A 熱帶季風氣候 B 地中海氣候
C 熱帶草原氣候 D 熱帶沙漠氣候
34. 多瑙河三角洲是歐洲現存的最大的天然濕地。這里風光絢麗、資源豐富,被譽為「歐洲最大的地質、生物實驗室」。該三角洲跨哪兩國邊境:( )
A 羅馬尼亞與烏克蘭 B 羅馬尼亞與塞爾維亞
C 羅馬尼亞與保加利亞 D 匈牙利與烏克蘭
35.瑞士的手錶業只生產世界手錶總量的5%,但其手錶銷售的收入卻佔世界手錶業的70%。從影響工業的區位因素考慮,這個國家的鍾表業屬於:( )
A 廉價勞動力指向型工業 B 市場指向型工業
C 動力指向型工業 D 技術指向型工業
36.甲、乙兩地之間的距離小於8500千米,無論從甲地到乙地,還是從乙地到甲地,最近的走法都是先向南走,後向北走,據此判斷甲乙可能同處在( )。
A 赤道附近 B 南極附近 C 北極附近 D 不可能有此情況
37.風能是可更新的清潔能源,不會造成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我國目前已建立多處風力發電場,其中利用風力發電最多的省份是:( )
A 新疆 B 內蒙古 C 廣東 D 浙江
38. 乞力馬扎羅山是非洲第一高峰,有「非洲屋脊」之稱。該山位於非洲哪個國家?
A 肯亞 B 坦尚尼亞 C 莫三比克 D 尚比亞
39.美國作家海明威於1938年到過乞力馬扎羅山,寫下了短篇小說《乞力馬扎羅的雪》。1978年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現在乞力馬扎羅山上的雪( )。
A 越來越多 B 越來越少 C 沒有變化 D 山頂變成降雨
40.根據經濟發展水平不同,世界各國可分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其中以發展中國家佔大多數。以發達國家為主的大洲是( )。
A 亞洲 B 歐洲 C 非洲 D 拉丁美洲
第二部分 科技論文寫作:
節能減排指的是減少能源浪費和降低廢氣排放。 我國「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選擇;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維護中華民族長遠利益的必然要求。
請以「節能減排」為話題,寫一篇論文。要求觀點鮮明,立意准確。字數在400字以上。
選擇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