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版必修三地理課本
A. 哪有高中地理教材(中圖版)電子版
如果你是專業地理不好的話那麼你沒救了
如果是害怕綜合科的地理那還行
趁還版有3個月時間好好學習
首先你要權對地球知識要有深刻了解
只要摸清楚了那麼地球知識比如太陽高度角,時區,樓房高度等就很容易計算了
月球的最近都不會考
還有地質類的,等值線判斷等都可以通過習題來提高水平
高中地理難點在於自然方面
氣候是首要的
你要記住重要的數值(回歸線)等
然後想像下哪為什麼副熱帶會是高氣壓這些
通過這樣來記住氣壓帶跟風帶
兩個記住以後就可以推出各個地區的氣候比如降水等
大陸東西岸很重要
然後還有人文方面的
這些基本完全不用擔心
平時留意時事等關於環境問題就可以了
要注意的有赤潮,厄爾尼諾,拉妮娜,海嘯等等
總之地理學習有個方向
凡是難的就多啃課本
人文的就多做題:)
B. 誰知道現在有哪些地方使用的中圖版地理教材還有高二地理都是選修的哪幾本書(中圖版)
我學校兩年前就是,那本教材編得很差,選修有旅遊地理,城市規劃,還有一本忘了
C. 濟南章丘地區 中圖版 高中地理必修三課本在哪買
新華書店賣各種教材的,如果沒有就去英雄山文化市場逛逛吧!
D. 高中地理必修三各個版本的教材差異是什麼呢
在學習地理「必修1」和「必修2」的基礎上,高中地理教材體系又安排了以區域可持專續發展為屬核心內容的「必修3」的學習,但地理「必修3」在教材的編寫、教材案例的選編、案例教學的評價上與現實的教學存在著較大矛盾。基於存在的問題和矛盾,本文試圖從人教版地理「必修3」的整體實際教學出發,對存在的問題和挑戰提出相應的教學應對策略,以便於地理「必修3」教學的順利開展,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和切實符合課標要求
E. 中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共幾冊分別適用幾年級的學生
5本
必修上下兩冊,高一時使用
選修一二,分別用於高二和高三,
不過一般會在高二結束全部課程,高三進入總復習。
希望能幫到你
F. 高中地理必修三課本目錄人教版
G. 誰能提供中圖版高中地理的電子書啊
http://res.hengqian.com/?object_id=6&s_id=%C4%EA%BC%B6%B7%D6%C0%E0&c_id=%CB%F9%D3%D0%C0%E0%B1%F0&bb_id=22
這里有
H. 中圖版地理必修三復習提綱
北京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復習提綱(中圖版)(2009-06-01 12:57:48)標簽:雜談
第一章區域地理環回境和人答類活動
第一節 區域和區域差異
1、區域 定義:指一定范圍的地理空間,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個可度量的實體。
特點:范圍可大小 等級有高低 指標可不同 邊界有虛實 內部特點相對一致
2、區域差異:兩個或多個區域之間的差別。
1)比較三大自然區地理特徵差別:
東部季風區
西北乾旱半乾旱區
青藏高寒區
地形和地勢
氣候
水文特徵
植被和土壤
區域內部變化的主導因素
2)比較三大自然區人類活動的差別
東部季風區
西北乾旱半乾旱區
青藏高寒區
農業活動
交通
經濟和文化
I. 中圖版地理必修三知識點
算了,我把湘教版的給你,你看是不是:第二單元 大氣
一: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
1)低層大氣的組成:干潔空氣(氮—生物體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陽紫外線「地球生命的保護傘」)、水汽和固體雜質(成雲致雨的必要條件)
2):大氣的垂直分層(課本29頁圖2.1)
高度 溫度 大氣運動 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高層大氣 2000-3000千米 電離層反射無線電波
平流層 50-55千米 隨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平流運動 臭氧吸收紫外線升溫;有利於高空飛行
對流層 低緯:17-18千米,中緯:10-12千米,高緯:8-9千米 隨高度增加而遞減 對流運動 天氣現象復雜多變,與人類關系最密切
二:大氣熱力作用
(1)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選擇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臭氧吸收紫外線,對於可見光部分吸收比較少
反射作用:無選擇性,雲層越厚,反射作用越強,在夏季多雲的白天,氣溫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選擇性,對於波長較短的籃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藍色
(2)對地面的保溫效應
①大氣吸收地面的長波輻射,截留熱量而增溫,由於大氣對於太陽短波輻射的吸收能力比較差,但是對於地面長波輻射吸收作用強,所以地面輻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氣吸收
②大氣逆輻射是大氣輻射的一種,方向朝向地面,對地面熱量進行補償,起保溫作用
二:大氣的熱力狀況
大氣的熱力作用
1)熱力環流:由於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是大氣運動的一種最簡單的形式。
從圖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壓線向低壓方向(向下)彎曲,高空等壓線向高壓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影響因素:等壓線越密集的地方,則風力越大(圖2.10,2.11,2.12)
在單一水平氣壓梯度力作用下:風向垂直等壓線,指向低壓
風向 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在三個力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成一夾角,始終由高壓指向低壓方向.
三:全球性的大氣環流
1)三圈環流(課本37頁圖2.14)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氣壓帶風帶隨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而南北移動,對於北半球來說,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課本圖2.15)
②海陸分布對大氣環流的影響
(3)季風環流(課本圖2.18)
地區 東亞 南亞,東南亞
氣候類型 溫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成因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
風向 冬季 西北風(亞洲大陸) 東北風(亞洲大陸)
夏季 東南風(太平洋) 西南風(印度洋)
四:常見的天氣系統
1)鋒面系統—冷鋒和暖鋒(圖2.19,2.20)
冷鋒 暖鋒
概念 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 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移動
天氣特徵 過境前 單一氣團控制,天氣晴朗 單一氣團控制,低溫晴朗
過境時 陰天、雨雪、刮風、降溫 連續性降水
過境後 氣壓升高,氣溫下降,天氣晴朗 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轉好
降水的分布 降水一般出現在鋒後 降水一般出現在鋒前
大氣舉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風,寒潮,沙塵暴
2)低壓、高壓系統—氣旋和反氣旋(以北半球為例,圖2.21)
氣旋 反氣旋
氣壓 低氣壓(中心低,四周高) 高氣壓(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運動 四周向中心輻合(北逆南順) 中心向四周輻散(北順南逆)
垂直運動 上升 下沉
天氣 多陰雨天氣 多晴朗、乾燥天氣
舉例 台風 長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氣爽」天氣
五;氣候的形成和變化
1)氣候的形成因子(太陽輻射、地面狀況、大氣環流、人類活動)
①不同氣候類型的氣溫特點
l 氣溫的分布,一般是低緯溫度高,高緯溫度低;山上的氣溫比山下低;暖流經過地區的氣溫比寒流經過地區高
l 同一緯度地帶內,由於下墊面不同,不同地點的氣溫狀況不同,其中影響比較的大是海洋和陸地
l 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的比較(北半球)
氣候類型 氣溫日較差 氣溫年較差 最高氣溫月 最低氣溫月
大陸性 大 大 7月 1月
海洋性 小 小 8月 2月
②不同氣候類型的降水狀況
l 赤道地區氣流以輻合上升為主,全年雨量充沛
l 南北回歸線至南北緯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