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八年級下冊地理教材總體分析報告

八年級下冊地理教材總體分析報告

發布時間: 2021-03-06 14:49:32

1. 八年級下冊地理復習提綱 人教版(超急)

3、中國的自然資源
一、 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海洋資源、氣候資源等)
(1)我國基本特徵: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2)自然資源的特點:①來自然界;②有使用價值;
(3)分類:①可再生資源→保護和培育;②非可再生資源→珍惜和節約。
例:P61、62活動1、2,《點金》P60第8小題
(4)人口與資源的矛盾:①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口還會不斷大量增長;②人民生活水平和生產能力的提高,自然資源的消耗也持續增長;③我國資源利用不當,保護不力、管理不善、破壞和浪費嚴重。
(5)對策:節約資源,保護資源
二、 土地資源
(1)利用類型:耕地、林地、草地、建築用地
(2)特點:①總量豐富、類型多樣;②人均佔有量小;③各類土地比例構成失調(a耕地、林地比重小;b難利用的土地比重大;c後備耕地資源不足)→引發人與耕地矛盾
(3)分布:耕地——濕潤、半濕潤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旱地,南方水田;林地——東北、西南的深山區和邊遠地區及東南山地;草地——內陸乾旱、半乾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P69圖3.9
(4)問題:濫砍濫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濫墾草原或過度放牧導致的沙漠化;人口增加而亂佔耕地。
(5)對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例題:聯系我國地形、氣候等知識,分析烏木國土地資源的優劣:
優:國土遼闊——土地資源總量豐富;地形復雜、氣候多樣——土地類型種類齊全;有利於發展多樣的農業生產。
劣:人口多——人均佔有量少;山區面積廣大——各類土地構成比較不合理;破壞、浪費嚴重。

三、水資源
(1)水資源的有限性:可利用淡水資源非常少,即江河湖水和淺層地下水。P75圖3.16
(2)我國的水危機:a人口多,需求量多;b水污染嚴重;c水浪費現象嚴重;d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平衡。
(3)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特點:主要受我國降水影響
特點 解決方法 主要工程
時間分配 A夏秋多、冬春少;B年際變化大 興修水庫 三峽工程、葛洲壩、小浪底
空間分布 A南豐北缺;B東多西少 跨流域調水 南水北調,引灤入津,引黃濟青等
(4)南水北調:a東線:沿京杭運河北上(有現成渠道,可以節省工程,但沿途抽水工程消耗大量能源);b中線:消耗大量工程量,但可以實現水自流;c西線:工程量大,但效果最大,可以改變黃河斷流的問題。
(5)水土矛盾:北方地多水少,南方水多地少
(6)節水、護水:節水標志P82圖3.23 ——珍惜每一滴水!
(7)水能資源:水電與火電相比,具有清潔、廉價的特點;而且水力發電是可再生資源,可循環使用。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許多河流在流經階梯交界處時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蘊藏巨大。我國水能資源蘊藏量達6.8億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長江水系、雅魯藏布江、黃河中上游和珠江水系尤其豐富,已開發的水電站,大多分布在長江、黃河和珠江的上游。目前,發電量居前的電站有二灘、葛洲壩、龍羊峽等。正在建設的三峽電站建成後將成為世界最大的水電站。

4、中國的經濟發展
一、比較不同交通運輸的特點,運用地圖說出我國交通運輸網的大致分布格局
1.五大運輸方式:公路運輸、航空運輸、水路運輸(海上運輸與內河運輸)、鐵路運輸、管道運輸。
2.交通運輸是經濟發展的「先行官」:交通運輸是聯系生產與消費的紐帶,是連接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的橋梁,為了開發利用資源,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加強各地區、各民族、各國家家政治、經濟、文化等的聯系,都應首發發展交通運輸。
3.我國交通運輸的分布特點:分布不均,東部稠密,西部稀疏,密度相差很大。
4.原因:我國人口的東多西少,礦產資源的北煤南磷,家產品的南稻北麥,都向交通運輸提出了要求;地形上,東部大分地區為平原,西部地勢較高,地形復雜,修路成本高;經濟上東部經濟發達,有較厚的經濟實力發展交通運輸。
5.鐵路命名方法:
鐵路線 聯系 命名法 類似線
京滬線 京是北京的簡稱,滬是是上海的簡稱 用起止點城市命名 哈大線、成昆線、京包線等
湘黔線 湘是湖南簡稱,黔是貴州簡稱 以起止點城市所在省級行政單位的簡稱命名 浙贛線、青藏線等
蘭新線 蘭為蘭州簡稱,新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簡稱 以起點省級行政單位的簡稱和一個終點城簡稱命名 隴海線等
南疆線 南疆為新疆南部 以鐵路線所在的位置命名 北疆線等
6.命名規律:①從北京出發,「京」在前面;②南北走向:北前南後;③東西走向:東前西後。
7.我國鐵路網的骨架,簡稱「三橫五縱」:
南北向的鐵路線(自東向西排列) 1、京滬線(東部沿海地區重要干線)
2、京九(香港九龍)線
3、京哈線——京廣線(經過許多省會)
4、太(山西太原)焦(河南焦作)線——焦柳(廣西柳州)線
5、寶(陝西寶雞)成(四川成都)線——成昆(雲南昆明)線
東西向的鐵路線(自北向南排列) 6、京包(內蒙古包頭)線——包蘭(甘肅蘭州)線
7、隴(甘肅蘭州)海(江蘇連雲港)線——蘭新線:第二亞歐大陸橋
8、滬杭線——浙贛線——湘黔線——貴昆線
註:大秦線(山西「煤都」大同縣—遼寧秦皇島):該線為我國煤炭運輸干線;青藏線:海拔最高的鐵路線。
8.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
運輸方式 特點 貨運選擇依據
優點 缺點
航空運輸 速度最快 運量最小,費用最高 緊急、貴重、少量
鐵路運輸 速度快、費用低、運量大、連續性好 靈活性較差、短途運輸成本高 較急、量多、長途
公路運輸 方便、機動靈活、速度快 運費較貴、運量較小 短途、鮮貨、少量
水路運輸 費用最低、運量最大 速度最慢,受天氣影響較大 長途、大而重的貨、量多、時間松動
9.選擇合適的交通運輸:(貨運)貨物本身性質、運量、運距、目的地、運速、運價;
(客運)目的地、運價、運速等。

二、運用資料並聯系實際,說出我國農業分布概況,並舉例說明因地制家發展農業的必要性
1.分類:種植業、畜牧業、漁業、林業、副業。
2.作用: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
3.農業地區差異:
東西差異(分界:400mm等降水量線)
東部(降水>400mm):氣候濕潤 西部(降水<400mm):氣候乾燥
種植業、林業、漁業為主
漁業:東部沿海、長江中下游地區
林業:東北(大、小興安嶺、長白山)、西南(橫斷山脈)、東南(人工造林)
種植業:濕潤的平原、盆地 畜牧業為主
四大牧區:新疆牧區(細毛羊)、內蒙古牧區(三河馬、三河牛)、青海牧區(氂牛)、西藏牧區(氂牛)
種植業(灌溉農業):河谷、綠洲、平原等較濕潤的地區
棉花區:南疆棉區

注意:
(1)三大棉花產區為南疆、黃河流域、長江流域
(2)大豆、玉米也主要分布在北方

例題:P101活動1.2



異 糧食作物:南稻北麥
油料作物:黃淮花生、長江油菜
糖料作物:南干北蔗
耕地類型:南水田、北旱地
熟制:(北)淮河地區:一年兩熟;華北平原:兩年三熟;東北平原:一年一熟
(南)南部沿海:一年三熟;長江流域:一年兩熟
原因 越北緯度位置越高,則氣溫越低、降水越少,南方的水熱條件好——雨熱同期。
4.因地制宜:利用當地自然條件的優勢,把要發展的農業生產部門或農作物布局在適宜它本身發展、生長最有利的地方。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四大原則:宜林則林、宜糧則糧、宜牧則牧、宜漁則漁
例: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豐富的地方適合發展種植業,如長江三角洲、三大平原地區,這些地方地形、土壤、水源、氣候條件相對來說都比較優越;②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的地方適合發展林業,既增加收入,又可保持水土,發揮森林的環境效益;③氣候乾旱、降水稀少,但牧草生長良好的地方,適合發展畜牧業;④河湖較多,水資源充足的地方適合發展漁業。
5.影響農業發展與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氣候、河湖);社會因素(位置、市場、裝備、技術)
例:P103活動1、2、3
6. 我國農業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發展
現狀 發展成就 舉世矚目:產量、位次、生產能力等
面臨挑戰 問題嚴重:耕地減少、水土流失、自然災害、環境污染等
發展方向與對策 ①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多種經營
②建立商品糧基地:九大商品糧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淮地區、太湖平原、鄱陽湖平原、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圖冊P34
③科技興農
例:P106、107活動1、2、3

三、運用資料,說出我國工業的地理分布,用實例說明高新技術產業在工業發展中的作用
1.工業的一般生產過程:對原材料加工再加工,如汽車生產:開采鐵礦→冶煉鋼鐵→生產汽車
2.工業生產特點:階段性、關聯性、計劃性。後一階段所用的原料是前一階段所用的產品,即前一階段的生產是為了後一階段的進行,生產是有計劃性,針對性的生產而非盲目生產。
3.工業的作業:國民經濟的主導,工業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他是國家經濟獨立,國防現代化的根本保證,為農業、建築、科研、軍事等部門提供了許多機械設備、科研儀器,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
4.我國工業的分布特點:
①我國工業東部沿海、長江沿岸地區多,廣大的西部地區少;
②我國工業分布較為集中的地區:a京廣、京滬、哈大等鐵路沿線,形成了很多具有全國意義的工業基地,如北京、天津、廣州等;b黃河流域是能源開發的重要工業帶:如蘭州、包頭、西安、鄭州、濟南等;c長江沿線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等城市為中心的沿江經濟發達地區;d沿海地區集中了長江三角洲,遼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區,以及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等工業發達的經濟核心區。
5.沿海四大工業基地:
中心城市 工業類型 發展條件
遼中南 沈陽、大連 重工業為主工業基地 靠近資源、交通便利P111圖
京津唐 北京、天津、唐山 北方最大綜合性工業基地 靠近資源、交通便利
滬寧杭 上海、南京、杭州 全國最大綜合性工業基地 資源匱乏、交通便利、市場廣闊P112圖
珠三角 廣州、深圳、珠海 輕工業為主工業基地 靠近港澳、東南亞、海陸交通便利,外資多
6.高新技術產業的涵義:科學技術為基礎、電子和信息為龍頭、產品科技含量高
特點:科技人員比例大,研究開發費用高,產品更新換代快。我國商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與分布:①發展:起步晚,發展迅猛;②分布:依附於大城市,大分散小集中;③地區差異:沿海——科技園區型,沿邊——貿易導向型,內陸——國防軍工

2.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總結

第五章:中國的地理差異
第一節
1. 地理區域的主要類型:自然區域、經濟區域、行政區域。
2. 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可以將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其中,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分界線確定的主導因素是氣溫和降水;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分界線確定的主導因素是季風;青藏地區和其他地區分界線確定的主導因素是地形。
3.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自然差異:地形、氣候、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
4. 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人文差異:農耕制度、傳統運輸方式、傳統民居。 5.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一月平均氣溫 低於0度 高於0度
年降水量 小 大
主要地形 平原、高原、山地 平原、丘陵、高原、盆地
植被類型 溫帶落葉闊葉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河流流量 小 大
傳統民居 屋頂坡度較小、牆體較厚 屋頂坡度大,牆體高
傳統運輸方式 以陸路運輸為主 以水運為主
農耕制度 農田多為旱地,以種植小麥、大豆為主,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多為水田,以種植水稻、油菜等為主,一年二至三熟
第二節
1. 西北地區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
2. 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最長的內流河——塔里木河。
3. 西北地區主要的自然特徵——乾旱;青藏地區的主要自然特徵:高寒。
4. 雅丹地貌的成因——風力作用
5. 西北地區氣候乾旱的原因:深居內陸,距海遙遠;山脈對濕潤氣流的阻隔。
6. 西北地區的地表植被,自東向西依次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原因:自東向西降水越來越少。
7. 青藏地區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稱。
8. 內蒙古牧區牧場類型:溫帶草原牧場,畜種:三河馬、三河牛;新疆牧區牧場類型——
山地牧場,畜種:細毛羊;青海和西藏牧場類型——高寒牧場,畜種:氂牛、藏綿羊。
9. 西北地區的農業類型為灌溉農業,農業區有河套平原、寧夏平原、河西走廊、天山山麓;
青藏地區農業類型為河谷農業,農業區有藏南谷地、湟水谷地。
10. 雅魯藏布江谷地的青稞和小麥穗大粒飽的原因:日照時間長,有利於作物的光合作用;
氣溫低,作物的生長期長;晝夜溫差大,有利於作物養分的積累。
第六章 省級區域
第一節
1.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北部邊緣,背靠群山,面向渤海。
2. 北京的職能: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
3. 從哪些方面說明北京是我國的文化中心:高等院校集中、有眾多的體育場館、有各類博物館、有許多國家級的演出團體。
4. 北京的地勢特點:西北高、東南低。
5. 北京大致位於北緯40度、東經116度,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夏長,春秋短。
6. 北京地理位置的優越性:①緯度位置的優越性——位於中緯度暖溫帶,氣候適宜;②海陸位置的優越性:與最近海洋渤海直線距離僅150千米;③經濟區位的優越性:從西北出居庸關可進入我國最大的牧區——內蒙古高原,西面是黃土高原能源基地和廣袤的大西北,南面是物產豐富的黃淮海平原,向東出山海關,可進入東北地區。④戰略位置的優越性:三面環山,一面臨海,戰爭年代易守難攻。
7. 北京作為聚落中心,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古稱芑,歷史上,金、元、明、清各代先後在這里建都。
8. 北京舊城格局形成於明、清兩代,城內建築排列成棋盤狀,皇宮居於城市的中心,城市格局為禿字軸線形。
9. 北京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名勝古跡有:長城、明清故宮、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頤和園、天壇等。
10. 北京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
11. 新中國成立以來,北京城市空間以舊城為中心向四周擴展,有環路和放射路組成的快速路系統,將城區各個部分及城區和郊區連在一起。
第二節
1. 香港和澳門分別位於珠江口的東西兩側,與廣東省相鄰。
2. 香港有香港島、九龍和新界三部分及周圍200多個島嶼組成。
3. 澳門有澳門半島、凼仔島和路環島組成。

3. 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下冊怎樣說教材

先說: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例:1.初步領會地理環境要素的綜合性和區域差異性及環境與人類活動的相互關系。
2.通過搜集有關信息,明確中國的國情和世界的發展趨勢及中國與世界的聯系。
(二)能力目標
著重培養綜合能力,搜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及與他人交流能力。
(三)德育目標
1.通過關心身邊家鄉的環境與發展,增強學習地理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2.明確我國的綜合國力,增強熱愛祖國的情感。
3.關注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的發展情況,懂得國際合作的價值。
4.了解全球的變化趨勢和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初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再說:教學重點 促進區域的可持續發展世界中求發展
教學難點 在世界中求發展
教學方法 分析比較法,小組討論法
教 具 投影片、有關錄像片或VCD光碟
最後說:教學過程
設置情景導入新課 講授新課小結:
聯系實際:評價點撥:(小組討論,代表發言,其他同學補充,教師激勵評價後點撥)學生帶著上述問題分小組討論,派代表發言,其他同學補充。
課堂總結

4. 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下冊教學計劃

可以向地理教師及地理教研室索取。

5. 結合八年級下冊課本和查找資料,完成以下內容,1.了解祖國各具特色的地理區域,分析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

  1. 我國幅員遼闊,自然環境復雜多樣,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區域.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不同劃分了四大地理區域: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2.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長江沿江地帶包括11個省級行政區,雲南、四川、重慶、貴州、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江蘇、上海。長江沿江城市大都是憑借便利的航運發育起來。可以說長江是這些城市的生命線。其中上海,南京,武漢,重慶四個特大城市,是區域的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對區域經濟發展有強大的輻射和紐帶作用。

    珠江三角洲[1]
    ,毗鄰港澳,與東南亞地區隔海相望,包括廣州、深圳 、佛山 、東莞、中山、珠海、江門、肇慶、惠州共9個城市[1]
    。「大珠三角」指原珠三角9個城市,加深汕特別合作區、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三地構成的區域。被稱為中國的「南大門」。

    珠江三角洲在廣東是封建文化最早開放的地區,有廣州這個世界貿易大港為依託,農副產品和手工業產品市場廣闊,產銷活躍。明代後期,珠江三角洲的農業生產商品化傾向日漸明顯,成為嶺南最活躍、最具商品意識,因而最富有反傳統精神的地區。廣東近代工業的新興產業,主要從19世紀末葉從珠江三角洲一帶興起。

珠江三角洲地區是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南方地區對外開放的門戶,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主體區域,全國科技創新與技術研發基地,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輻射帶動華南、華中和西南地區發展的龍頭,是我國人口集聚最多、創新能力最強、綜合實力最強的三大區域之一,有「南海明珠」之稱。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