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高一地理必修一人民版

高一地理必修一人民版

發布時間: 2021-03-06 14:25:39

① 高一歷史、地理復習提綱

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復習提綱
第一章 行星地球
宇宙中的地球
●描述地球所處宇宙環境,運用資料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天體系統的層次
(2)太陽系八大行星的三大共性(能根據資料分析)
(3)地球上為什麼會出現生命
●闡述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1)太陽輻射的概念以及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簡單闡述)
(2)太陽活動的重要標志是什麼?它們分別出現在太陽大氣的哪一層?
(3)太陽活動對地球的主要影響:無線電短波通信受到影響;磁暴;極光等
注意:太陽輻射和太陽活動的區別
●分析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
(1)至少掌握三種圖形的閱讀:黃赤交角示意圖;太陽光照圖(側視、俯視);地球的公轉軌道示意圖
(2)主要知識點:
地球自傳和公轉方向、周期;地球表面不同緯度的線速度和角速度的比較;區時的計算(注意北京時間);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晝夜長短的比較;主要節氣的判讀;季節劃分的依據;晨、昏線的判斷;
●說出地球的圈層結構,概括各圈層的主要特點。
(1)簡單了解地球內部的三大圈層 (2)會區別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氣
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⑴
●運用圖表說明大氣受熱過程。
(1)能根據P31的活動,理解大氣對地球的作用
(2)熱力環流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事例(季風、海陸風、山谷風、城市風等)
●繪制全球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說出氣壓帶、風帶的分布、 移動規律及其對氣候的影響。
(1)課本P37的圖,注意圖中每個氣壓帶中心緯度位置
(2)能根據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來讀出氣候類型,並判斷氣候成因(只要求跟風壓帶有關的主要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等)
●運用簡易天氣圖,簡要分析鋒面、低壓、高壓等天氣系統的特點。
(1)會根據等壓線讀出冷、暖鋒,高、低壓,並分析它們影響下的天氣特徵
(2)會在等壓線圖上畫出風的方向,會判斷風力的大小
(3)會根據等壓線和其他知識判斷某地的天氣特徵
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根據有關資料,說明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會根據有關資料判斷全球氣候的變化趨勢
(2)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人為原因及後果
●以氣象災害(台風和寒潮)為例,簡述其發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⑵
●運用示意圖,說出水循環的過程和主要環節,說明水循環的地理意義。
●運用地圖,歸納世界洋流分布規律,說明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會判斷洋流的性質
(2)會簡要畫出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洋流分布
(3)洋流對氣候的影響(等溫線圖的判讀)
(4)洋流對海洋生物的影響(重點放在魚場的分布)
(5)會根據洋流分布圖分析污染物的流向和對海上航行的影響
●以水資源為例,說明在不同生產力條件下。自然資源的數量、 質量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
(1)衡量水資源的標准及水資源的定義
(2)簡單認識河流的補給類型
(3)會根據資料分析一個地區水資源存在的問題並提出解決措施(如以色列、鹹海、我國黃河下游等)
第四章 地表形態的塑造
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⑶
●運用示意圖說明地殼內部物質循環過程。
會畫出岩石圈的物質循環過程
●結合實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
(1)根據課本所呈現的一些地貌(如黃土高原、新月形沙丘、風蝕地貌、河流沖積平原、沖積扇、河口三角洲),分析形成的原因
(2)三種山嶽的成因及典型代表
(3)會判斷背斜、向斜、斷層等一些地質構造,以及地質構造在生產中的應用
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舉例說明地表形態對聚落及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
(1)山路公路的選址問題
(2)山地、高原、平原對聚落分布的影響
第五章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
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
●舉例說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環境形成演變中作用。
生物循環和自然環境的關系,能畫出生物循環的示意圖
●舉例說明地理環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1)地理要素的生產功能和平衡功能
(2)以黃土高原和修水庫為例,理解自然環境的整體性
●運用地圖分析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1)根據資料判斷三種地域分異 (2)P101的活動

中國近代史
一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840~1919年)
一,鴉片戰爭
1.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及其危害 ①背景原因 ②鴉片對中國的巨大危害
2.中國政府的禁煙 ①林則徐的禁煙措施 ②虎門銷煙
3.英國為維護鴉片走私發動侵華戰爭 ①簡單經過: 1840年6月:廣東→福建→浙江→天津
1841年: 香港島→廣州虎門(關天培)→廈門→定海(三總兵)→吳淞(陳化成)→南京三元里
②結果:《南京條約》1842年 a.內容 條約——五項 附件——三項 b.危害
4.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的影響——開始進去半殖半封社會 ①社會性質的變化: 獨立主權國家→半獨立,主權受侵害——半殖半封建經濟結構→資本主義,封建經濟並存——半封
②社會矛盾的變化: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主要農民與地主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
③革命任務的變化:反封建→反帝反封建(舊民主主義革命開端)
二,第二次鴉片戰爭
1.背景原因 ①外國商品銷路不暢 ②三國提出"修約"要求被拒
2.借口與有關國家
3.戰爭的簡單經過1856~1858 廣州→天津《天津條約》1859~1860 天津→北京《北京條約》(大沽口) (火燒圓明園)
4.條約內容及其危害
5.沙俄乘機攫取中國大片領土
6.中國政局的變動與中外反動勢力的勾結①那拉氏發動"辛酉政變"1861年11月 ②那拉氏控制下中國政局的特點 ③中外反動勢力的勾結 放棄中立(英,法)願協助剿(法,俄)
三,太平天國運動
1.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教"——核心:反清,反傳統
2.洪,馮二人赴廣西傳教——紫荊山——思想,組織的准備
3.金田起義:1851年1月11日
4.永安建制: 天王—洪秀全 南王—馮雲山 北王—韋昌輝西王—肖朝貴 東王—楊秀清 冀王—石達開
5.太平天國的順利進軍,與定都天京(1853年3月)
6.《天朝田畝制度》
7.天京事變——太平天國由盛轉衰
8.太平天國後期的戰爭
①政治上——洪仁玕《資政新篇》李秀成——江,浙,上海:天京保衛戰
②軍事上 陳玉成——安徽:安慶保衛戰
9.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
10.歷史評價
①失敗原因 農民的局限 中外反動勢力強大
②歷史作用
③性質
四,洋務運動
1.洋務派的產生及其代表人物
①二個過程
②群體
③認識
④主張與目的
⑤代表性人物
2.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 ①創辦近代軍事工業〔代表企業,經營方式(官辦)與特點(三性),口號(自強),作用〕 ②創辦近代民用工業 ③創辦近代教育,引進西方科技 ④創辦近代海軍〔北洋海軍(1884年)→北洋艦隊(1888年)〕
3.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
五,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及其階級力量的成長
1.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的創辦(時間,地點,創辦人,企業名稱)
2.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處境與特點 ①處境:受壓迫,受束縛
②政治特點: a.革命性 b.少,小,弱 妥協性 不徹底 軟弱性
3.中國無產階級的產生及其特點 ①早於資產階級(三個來源) ②政治特點: 集中→團結 苦→革命性最堅決最徹底 ③早期斗爭→自發性經濟斗爭
六,中法戰爭
1.法國挑起戰爭的背景原因
2.戰爭的主要經過(二線三個戰役)
3.結果——中國不敗而敗——《中法新約》
4.台灣省的設立(1885年)
七,甲午中日戰爭
1.戰爭的背景狀況:中日出兵朝鮮,就撤軍問題產生分歧
2.日本突襲清軍,挑起戰爭
3.戰爭的主要經過:國外——平壤戰役 黃海戰役 國內 遼東半島戰役 威海衛戰役
4.結果:《馬關條約》
①時間,地點,人物
②內容:割地,賠款,開埠,設廠
③危害
5.戰爭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八,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
1.帝國主義對華資本輸出的形式及其危害 ①開設銀行 ②政治貸款 ③修築鐵路 ④投資設廠 ⑤開采礦山
2.中國社會經濟的半殖民地特點
3.帝國主義瓜分中國 ①強占租界地 ②劃分勢力范圍
4.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
九,戊戌變法
1.維新派的形成及其政治特點 ①維新派產生的歷史條件 經濟狀況——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階級力量——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台 ②維新派的政治主張 ③維新派的政治特點根由——接受雙重教育(傳統+西學)表現——政治上進步,但比較軟弱,反對根本革命
2.維新派的活動(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主要代表) ①辦學與講學(萬木草堂) ②多次上書(公車上書) ③創辦刊物(《中外紀聞》) ④組織維新團體:強學會,保國會
3.戊戌變法的實行及落實狀況 ①光緒帝下詔變法(1898.6.11) ②變法的主要內容 ③變法法令受到嚴重的干擾與阻礙 a.各省(除湖南省外)拒不執行 b.那拉氏打擊維新力量,組織發撲准備
4.戊戌變法的失敗
正面戰場的抗戰:
1、片面抗戰路線:(1)內容:只依靠政府和軍隊(2)原因:階級本性決定
2、抗戰概況:(1)37、8—11月淞滬會戰——失敗;(2)37年太原會戰(國共配合較好戰役)——失敗。平型關大捷——抗戰以來首次大捷;(3)38年台兒庄戰役——抗戰以來最大勝利 李宗仁指揮
3、評價:(1)抗戰態度比較積極,挫敗日本速決戰企圖,配合了敵後戰場的開辟。(在防禦階段,正面戰場是抗日的主戰場,國民黨軍隊是抗日的主力)(2)片面抗戰路線導致正面戰場喪師失地、一潰千里。
四、敵後戰場的抗戰:
1、全面抗戰路線:1937年秋中共洛川會議確定,即人民戰爭路線。
2、抗日根據地建立:八路軍建立的第一塊是晉察冀;陝甘寧是全國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樞和總後方,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五、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1938年春 駁斥了「速勝論」、「亡國論」論調,指出抗日戰爭是持久戰,勝利屬於中國,途徑要實行人民戰爭路線。
第二節 日本在淪陷區的殖民統治
一、抗戰進入相持階段
1、標志:1938年秋日本佔領廣州、武漢——同時表明日本速決戰企圖破產
2、原因:從日本方面看:(1)日本戰線過長,兵力、物力、財力嚴重不足;(2)抗日根據地的嚴重威脅。 從中國方面看:(1)正面戰場連續潰敗;(2)人民抗日力量尚需壯大
3、日本改變侵華方針: (1) 對國民黨:政治誘降為主(前以推翻國民政府為目標)、軍事打擊為輔(前軍事進攻為主) 影響:汪精衛公開投敵(38年底)建立南京漢奸政權(40年);蔣介石國民政府政策開始反對;正面戰場形勢惡化。 (2)對共產黨:集中兵力進攻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 影響:造成抗日根據地困難。
二、日本在淪區的統治:
1、經濟掠奪:政策(策略)——以戰養戰;總方針——把淪陷區經濟為它的附庸經濟。表現:(1)農業:強佔耕地、低價收購農產品;(2)掠奪勞動力;(3)「統制」工礦交通運輸業 目的:原料基地、戰爭需要、利潤。 (4)金融方面:搶占金銀、現款;開設銀行;苛捐雜稅。 2、思想文化:奴化教育——目的:摧殘民族意識,實現其同化政策 3、殖民統治:政策(策略)——以華制華;華北——治安強化運動;華中——「清鄉運動」
第三節 國民政府的反動政策
一、國民黨政策轉向反動
1、原因:(1)直接原因——日本政治誘降政策(2)根本原因——蔣介石國民政府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本性(3)重要原因——英美等勸降政策
2、標志:1939年初、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溶共、防共、限共、反共」政策 說明其政策重心由對外開放抗日為主轉為對內反共為主——積極反共、消極抗日路線。
3、政策兩面性:對日想投降又不放棄抗日,對共想反共又不敢決裂 原因——民族矛盾、階級矛盾 的交織
二、內外政策表現:
1、對日本侵略:(1)政策(路線)消極抗日;(2)事件:1940年棗宜戰役——張自忠犧牲(被周恩來譽為「全國軍人的楷模」);1944年豫湘桂戰役大潰敗——主要原因是消極抗日、積極反共政策造成的(日本稱之為「大陸交通線戰役」——直接目的是援救南洋的孤軍)
3)影響:造成正面戰場形勢惡化
(2、對共產黨:(1)政策(路線)積極反共;(2)事件:1939年底1940年初發動第一次反共高潮;1941年初製造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變(說明蔣介石既要反共又不敢和中共決裂):葉挺被扣、項英犧牲——中共回擊:政治上揭露;軍事上重建新四軍軍部——陳毅為代軍長、劉少奇為政委。說明中共已經成熟;中共以斗爭求團結;說明中共堅持原則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3)影響:削弱了抗日力量,破壞著統一戰線。

② 高一歷史必修一(人民版)詳細考點羅列

.西周的建立: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滅商,建立周朝。
2.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1)分封制:①含義:分封制又稱封邦建國,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別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貴族,讓他們建立諸侯國,拱衛王室。②目的:擴大周朝的統治范圍,鞏固周王朝的統治. ③分封對象:功臣,王族,先代貴族 。④權力:諸侯在封國內享有世襲統治權.⑤義務:為天子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⑥作用:前期加強了天子對地方的統治,擴大了統治區域,鞏固了周王室的統治,但是隨著兼並戰爭的開始,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⑦瓦解:A、分封制有很大的局限性,諸侯有諸多大權,具有相對的獨立性,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諸侯國實力不斷的增強。 B、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井田制瓦解。(根本原因).
(2)宗法制: ①目的: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最終以保證王權的穩定②含義:它由原始社會的父系家長制直接演變而來,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徵,是實行按照血緣宗族關系分配政治權力、維護政治聯系的制度。③實質:按血緣關系分配政治權力,形成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等級秩序。④最大特點:嫡長子繼承製以嫡長子繼承製為核心,確立起嚴格的大宗小宗體系,兩者既是家族等級之分,又是政治隸屬關系。⑤影響: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注重家庭建設、提倡尊老愛幼、過分重視人情關系、人為劃分遠近尊卑,和現代平等、法制意識有些違背。(尊宗敬祖、重男輕女)】⑥與分封制關系:宗法制是分封制實行的基礎,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就是分封制。他們互為表裡,相互依存,成為維系統治階級內部關系,加強奴隸主貴族世襲統治的工具。
3.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①神權與王權相結合. (祭祀)②最高執政集團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 ③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形成國家政治結構.(最基本的特點)
二、秦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1.秦朝的統一: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韓、趙、魏、楚、燕、齊)。北擊匈奴、南征百越,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2.皇帝制度:①由來:秦始皇從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個字構成了皇帝.②皇帝制度的基本內涵:皇帝獨尊(如各樣稱謂「朕、制、詔、璽」等);皇權至上(一人掌握全國政治、經濟和軍事等一切大權);皇位世襲(以此顯示權力不可轉移)。③影響:秦始皇首創的皇帝制度是中國封建專制制度的重要特徵。
3.中央官制與郡縣制:(1)中央官制: ①三公:丞相:皇帝的助手,百官之長,協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務,分左右兩名. 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地位次於丞相,負責執掌群臣奏章,下達詔令,監察百官.太尉:負責全國軍事事務,但沒有實權。②丞相之下設九卿,分別掌管各項具體政務,它們是中央政府的職能部門。
(2).郡縣制:①由來:春秋時期,就已有縣和郡。商鞅變法時,廢分封,行縣制。秦統一後,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建議在全國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②內容:地方政權機構分郡縣兩級。郡,最高的地方行政機構。郡守和縣令都由皇帝任免。③作用:與分封制相比較,最主要的差別在於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縣長官一概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襲。是中央集權制度形成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鞏固了國家的統一,是官僚政治代替世襲貴族政治的重要標志.
4.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隨著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縣制度的設立,標志著封建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
影響:①隨著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秦朝國力日益增強。形成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②秦統一後,採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利於封建經濟文化的發展,對祖國疆域的初步奠定、鞏固國家的統一和中華民族的形成, 都起了重要作用。③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權專制統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開創性,它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④建立了地主階級對廣大勞動人民的專制統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處境的惡化.(消極)
三、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1.中央集權的發展
⑴漢初郡國並行制:①西漢初年,在地方上繼承秦朝的郡縣制,同時又分封諸侯王國,郡國兩制並行。(郡縣制和分封制同時實行)。②封國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也會與朝廷對抗,郡國並行制不利中央對地方統治,從景帝到武帝時開始逐步削弱王國勢力。(漢武帝時頒布「推恩令」,中央集權得到加強)
⑵唐朝中後期在地方設置許多節度使,嚴重削弱了中央集權。
⑶北宋初年,把主要將領的兵權收歸中央,派文官擔任地方長官,同時設通判負責監督,財政由中央掌控,這些措施加強了中央集權。
⑷.元朝的行省制:①實施原因:元朝地域遼闊;吸取了宋代教訓,要改變地方無權,人浮於事的局面。②內容:除河北、山西、山東由中書省直接管理外,地方上設置行中書省(行省),行省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機構。②作用:是我國省制的開端,是我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便利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2、君主專制的演進:
⑴漢初,丞相位高權重,為了加強皇權,漢武帝重用身邊做侍從、秘書工作的人,讓他們擔任尚書令、侍中等參與軍國大事,以削弱相勸。
⑵唐朝三省六部制:①中書省(負責草擬和頒布皇帝詔令),門下省(負責審核政令),尚書省(負責執行命令),在門下省下設政事堂,在尚書省下設六部.②評價: 三省的最官長官都是宰相,相權一分為三,三省相互控制和監督,保證了君權的獨尊,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創造。而六部分工明確,有利於提高行政效率。
⑶宋朝設參知政事、樞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權、君權和財權,以削弱相勸加強皇權。
⑷元朝設中書省,其長官行使宰相職權,元後期宰相權勢較大。
3.漢朝至唐朝的選官制度:
(1)察舉制:為適應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封建國家統治的需要,兩漢時期推行新的選官制度,包括察舉、徵召等。察舉即選舉,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推選人才為官的制度,是兩漢選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徑之一。漢武帝令郡國每年舉薦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選拔制度。孝廉成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徑。西漢時主要是以才能和品德為推薦標准,東漢初重孝廉;但發展到東漢後期,門第族望成為選舉的依據,使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發展形成並發展起來。
(2)九品中正制:魏晉南北朝時期,朝廷要職多由世家大族擔任。選用官吏採取九品中正制,在這種制度下,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門第即可步入仕途,所以他們往往不注重提高才能,而真正有才學、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難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隨著世家大族的沒落,依靠門第選官的九品中正制已無法繼續下去。九品中正制必然隨著世族門閥制度的衰落而消亡。
(3)科舉制:①建立:隋朝時,隋文帝廢除九品中正制,開始採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吏。隋煬帝時,政府開始設立進士科,科舉制形成。②發展:唐宋元各朝繼承並完善了科舉制。③作用:科舉制是封建選官制度的一大進步。它把讀書、考試與做官緊密聯系起來,有利於打破特權壟斷、擴大官吏人才來源、提高官員文化素質。科舉取士,把選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權力,從世家大族的手裡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這一制度為歷朝沿用,影響深遠。
總:積極作用(前期—隋唐宋元時期):
①有益於擴大和鞏固封建統治的政治基礎
②廣大庶族地主通過科舉入仕做官,給封建政權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③有利於形成高素質的文官隊伍。④營造了中華民族尊師重教的傳統和刻苦勤奮讀書的氛圍。⑤促進了文學的繁榮,如唐朝以詩賦取士,促進唐詩繁榮。
消極作用(後期—明清時期):
① 明清實行八股取士,從內容到形式嚴重束縛了應考者,使許多知識分子不講求實際學問或束縛了知識分子的思想。
②八股取士所帶來的脫離實際的學風,對學術文化產生了極為消極的影響。
③清末阻礙了科學文化的發展,是近代中國自然科學落後的重要原因之一。
④科舉制度不利於知識創新,更不利於創新人才的培養。
四、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1.明朝宰相制度的廢除與內閣的出現:新課標第一網
(1)宰相制度的廢除:①原因:朱元璋鑒於歷史上宰相專權亂政,妨礙皇帝行使權力的教訓,為穩定和鞏固封建政權。②標志:1380年明太祖以「謀危社稷」罪名,誅殺胡惟庸,同時廢除中書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國政務,直接對皇帝負責。③影響:A中國宰相制度從此被廢除,標志著皇權對於相權的斗爭中取得了徹底的勝利;缺少制約皇權機制,君主專制達到了新的高度。B.導致皇帝政務繁多,身心疲憊。
(2)內閣的出現:①背景:廢除丞相制度後明太祖政務繁忙。②過程:A.設置殿閣大學士,作為侍從顧問,但很少參決政事;B.明成祖朱棣選拔翰林院官員入值文淵閣,參與機密事務決策,內閣制度正式確立。(沒有決策權)C.明宣宗時期,內閣大學士被授予替皇帝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擬權。(沒有決策權)
③特點:A內閣始終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的行政機構或決策機構,而是為皇帝處理國政的內侍機構;B閣臣的升降由皇帝決定,職權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④評價:A無獨立決策權、行政權,完全依附於皇帝;B內閣大學士隨時因皇帝個人愛憎而升降;C是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不可能對皇權構成制約作用;
中西方內閣之區別:
①性質:中國明朝內閣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的行政或決策機構,而是皇帝的侍從咨詢機構,無決策權;西方內閣是行政機構。②官吏任免:中國明朝閣臣的升降由皇帝決定,職權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而西方由議會選舉中獲勝的最大黨組織內閣;對議會負責。③實質:中國明朝內閣制是封建社會君主專制的產物;而西方內閣制是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的產物。
2.清朝軍機處的設置: ①原因:加強皇權,及時處理西北戰事。②內容:雍正帝設軍機處,由皇帝選擇親信的官員充任軍機大臣,軍機處機構簡單,辦事效率較高,政策決策封閉性的特徵也更為明顯。③標志著君主專制達到了頂峰。
五.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特點:
1.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演變過程與歷史特點:
演變過程:禪讓制(原始社會後期)—王位世襲制(夏商時期)——分封制和宗法制(周)—中央集權制度(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核心,秦漢開始形成,經過歷朝發展完善,到明清時期達到頂峰,延續了兩千多年)。
演變特點:
(1)、分封制和宗法制:(見前)
(2)、中央集權制度:
1、中國古代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其最大特點是權力高度集中,以至高無上的皇權為核心;人治大於法治。
2、一直存在皇權與相權、中央與地方的矛盾,但專制主義制度和中央集權制度發展的趨勢不斷加強,中央在對地方的矛盾最終在北宋解決。皇權與在對相權的矛盾在明朝解決。
2.中央集權制度的歷史作用與社會影響:
⑴歷史作用:徹底打破了傳統的貴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⑵社會影響:
積極(主要在封建社會形成和上升時期):①有利於多民族國家的建立,鞏固和發展,②有利於維護祖國統一與領土完整,③能有效地組織人力、物力和財力從事大規模的生產活動和經濟建設,有利於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④在統一的環境下,有利於民族的融合。
消極(尤其是在封建社會的衰退時期):①君主專制容易導致暴政並且派生了大量的官僚隊伍,使政治黑暗,腐敗.②思想上的控制使科學和文化的發展嚴重的滯後. ③在封建社會末期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使中國落後於西方。(雙重影響並存、地位前後不同)
第2單元: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一、古希臘的民主政治
1.希臘自然地理環境與城邦制度對希臘文明的影響:
①希臘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古希臘的歷史和文化。(主要指海外貿易和工商業發達,是民主政治產生的經濟基礎。)
②廣泛的海外貿易,殖民及其他經濟和文化交往活動,使希臘形成了寬松自由的社會環境,並較早地接受平等互利的觀念。這一切都有利於古希臘民主政治的建立。
③希臘城邦是孕育古希臘民主政治的搖籃。(小國寡民的城邦制度使公民有較多的直接參與政治事務的權利,君主制始終發展不起來。)希臘城邦實行的公民政治,使城邦公民享有較充分的政治權利。
2.梭倫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
(1)梭倫改革:公元前6世紀初,梭倫在雅典推行改革,主要內容①按財產多寡把公民分為四個等級②公民大會成為最高權力機關,各等級公民均可參加;③建立四百人議事會,前三個等級均可參加。④建立公民陪審法庭;⑤廢除債奴制。意義:改革動搖了舊氏族貴族特權,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權利,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礎。
(2)克里斯提尼改革:①時間:公元前6世紀末②內容:a建立十個地區部落,以部落為單位進行選舉;b設立設立五百人會議,由各部落輪流執政;c成立十將軍委員會。d繼續擴大公民大會的權力。③意義:改革基本鏟除了舊氏族貴族的政治特權,公民參政權空前擴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確立起來。
3.伯里克利時代的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紀
主要內容:①除十將軍外的所有官職向所有公民開放,並以抽簽方式產生。②公民大會是城邦的最高權力機構,管理內政、外交、軍事防務、官員選舉任免等事項。公民大會每十天左右召開一次,凡20歲以上的男性公民都可參加。每個人在大會上都有發言權和表決權。③五百人會議,是通過抽簽從10個部落中各選50人組成的,輪流執政,處理公民大會閉會期間的日常事務,召集公民大會。④陪審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與監察機關。⑤為保證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級公民能積極參加國家的政治事務,國家為擔任公職和參加城邦政治活動的公民發放工資和津貼.⑥為吸引公民觀賞戲劇,還特意為公民發放「觀劇津貼」。
意義:雅典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峰,稱為「黃金時代「。
4.雅典民主政治的意義與局限性:
意義:①雅典民主的理論與實踐,為近現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礎;(在法治基礎上的選舉制、任期制、議會制、比例代表制、輪流執政等)②民主氛圍創造的空間,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局限性: ①雅典民主僅限於占外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對婦女、外邦人、廣大奴隸而言民主遙不可及,實質:是少數成年男性公民當家作主的民主。
②過於泛濫的直接民主,成為政治腐敗社會動亂的隱患(不能保證德才兼備的人穩固執政)
雅典民主既是偉大文明的催化劑,又是社會不公的一種暴力機器,這是其最大的歷史局限。
二、羅馬法
有字數限制,所以不全,可以追問追問二、羅馬法

③ 高一歷史必修一人民版重點知識

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第一課考點

重點:西周的宗法制與分封制

1、夏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我國的早期國家政治制度始於:夏;

2、王位世襲制的確立,是我國原始社會過渡到奴隸社會的重要標志

3、分封制(內容、特點、意義)

特點:周天子是諸侯的共同主子,諸侯是周王的臣屬。

意義:加強統治,鞏固王權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點是:嫡長子繼承製;

影響:保證貴族的壟斷地位,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與團結。

5、西周的宗法制是與分封制互為表裡的具有政治性質的制度。

6、王位世襲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構成了夏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的主體,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第二課考點

重點: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難點:秦朝創建中央集權制度的作用和影響

1、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2、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皇帝」稱號的由來 ②皇帝制度:皇帝獨尊、皇權至上、皇位世襲 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內容:皇權至上、皇帝獨裁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縣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機構的特點:

第一、它是以皇權為中心的中央行政體制

第二、充分體現出「家天下」的特點。(封建時代的統治特點——國與家同治)

②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是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根本性變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轄下的地方最高一級行政單位。

3、鞏固統一的措施:①頒布秦律②統一度量衡、貨幣和車軌③統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

(1)對秦朝的影響:①有利於封建經濟文化的發展; ②初步奠定祖國疆域,鞏固國家的統一 ③形成以華夏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階級對廣大人民的專制統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處境的惡化。

(2)對後世的影響: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權專制統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開創性,它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斷加強與完善。

第三課考點

重點: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點

1、兩漢時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點:漢承秦制 「中朝」和「外朝」

2、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點: 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國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時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點:不斷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職權,進一步加強皇權。
5、宋朝的「二府」:中書門下是最高行政機構;樞密院是最高軍政機構。
參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權

三司使——管理財政,分割宰相的財權

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點:綜合漢蒙政治制度,加強皇權有新發展

中書省——最高行政機構

樞密院——最高軍事機關
元朝時統領宗教事務和管轄西藏地區的機構是:宣政院;

7、中國省制的開端是:元朝時的行省制度;

元朝行省制度的創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變革。

郡縣制(秦朝)——郡國並行制與州郡縣三級制(漢)——州縣兩級制(隋——宋)——行省制度

8、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點:

(1)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不斷加強是它的發展軌跡。

(2)在中央政權中,相權不斷削弱,君權不斷加強。在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中,中央嚴格控制地方政權,不允許有獨立的行政體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須服從上級,地方服從中央,最後聽命於中央。

第四課考點

重點: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

1、中國宰相制度的廢除是在:明太祖時;

解決了君權與相權的矛盾——君主專制強化

2、明朝廢除宰相制度後,為了減輕皇帝工作壓力增設了:內閣;

3、宰相制與內閣制的區別:

宰相被制度賦予決策大權,其地位十分牢固。

內閣只是皇帝的侍從咨詢機構,並無決策權。

4、區分明朝內閣制度與西方近代內閣制的本質不同:

內閣是皇權專制的產物,它維系了君主的絕對權力,保證了君主對全國有效的統治,進一步鞏固了皇權至高無上的地位。

西方近代內閣是政治民主監督機制,有助於防止專制獨裁。

5、我國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了頂峰的標志是:清朝雍正皇帝設立軍機處

6、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影響:

積極作用:有助於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鞏固,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為康乾盛世的出現提供政治保障。

消極作用:嚴重地扼殺了社會的創造力,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發展,減緩了社會發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國落後於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單元: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

第一課考點

重點:鴉片戰爭與中英《南京條約》;甲午中日戰爭與

《馬關條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與《辛丑條約》

1、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資本主義強國的是:英國;

2、鴉片戰爭的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目的在於把中國變成其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英國決意打開中國市場)

直接原因:林則徐的虎門銷煙

3、第一次鴉片戰爭發生於:1840年到1842年;

4、第一次鴉片戰爭時,中國人民自發反侵略典型事例是:三元里人民反侵略斗爭;

5、近代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中英《南京條約》,

6、《南京條約》中「五口通商」「關稅協定」等反映了英國發動侵華戰爭的根本目的。

7、第一次鴉片戰爭對中國影響表現在三個變化:

(1)社會性質變化:由封建社會轉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由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矛盾開始轉化為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前者成為中國社會最主要矛盾。

(3)革命性質變化:由農民革命轉變為反帝反封建的舊民主主義革命。

7、鴉片戰爭是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端

8、焚燒圓明園的事發生在:第二次鴉片戰爭(1960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時

9、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過程:

(1)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1856——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被迫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同樣條約,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加深。

(3)(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被迫簽訂中日《馬關條約》,標志著外國對中國的侵略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標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大大加深。

(4)(1899——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中國,1901年被迫簽訂《辛丑條約》,《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0、台灣問題整理:1895年《馬關條約》被日本割占,1945年日本投降回歸中國,1949年蔣介石盤據台灣,1950年美國侵朝戰爭把第七艦隊開進中國台灣海峽,1979年全國人大提出和平解決台灣問題方針,八十年代初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解決台灣問題。1990年和1991年海峽兩岸分別建立了兩岸授權的民間團體(海基會、海協會)實行經濟政治對話。1995年江總書記提出解決台灣問題的八項主張,是解決台灣問題的綱領性文件。

第二課考點

重點:全民族的抗戰

1、盧溝橋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的開始,是中國全國性抗日戰爭的開始。

2、中國的抗日戰爭是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的全民族抗日戰爭。統一戰線的建立是由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決定的,是符合中華民族全民族的利益的。

3、抗日戰爭始終存在著兩個戰場和兩條路線,即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和片面抗戰路線;由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和全面抗戰路線。

兩個戰場相互配合、相互支援。

4、國民黨在抗戰初期認真抗日先後組織了: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

5、太原會戰中的平型關大捷(1937年9月25日)是抗戰以來的首次大捷,典型地說明了國共兩黨軍隊的合作抗日。

6、日本侵略者製造的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30多萬同胞被日本鬼子殺害。南京大屠殺是日軍對中國軍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史實確鑿,鐵證如山。

7、1940年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大規模戰役。

8、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來第一次 取得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完全勝利,增強了全國人 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9、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是全民族的抗戰。

10、全民族抗戰的表現——國民黨正面戰場和中共敵後戰場的配合抗日。

第三單元: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
第一課考點

重點:太平天國的興起和發展、《天朝田畝制度》

難點:《天朝田畝制度》的評價、

太平天國運動的作用

1、太平天國運動:1851年--1864年;

2、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等創立的拜上帝教結合了:西方基督教教義、中國儒家思想、農民平均主義;

3、1851年,金田起義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

4、永安建制(永安分封諸王)標志著太平天國初步建立政權。

5、1853年定都天京,太平天國形成和清朝對峙的局面。

6、定都天京後,太平天國組織了北伐、西征、東征

7、太平天國革命綱領:早期有《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建國綱領,是幾千年農民反封建斗爭的思想結晶;也是無法實行的空想;後期有《資政新編》是先進的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

8、太平天國運動失敗標志的是:1864年7月天京的陷落;

9、太平天國運動的性質: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

10、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作用:

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幾千年農民戰爭的最高峰;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是中國人向西方學習資本主義的最早的探索;對後來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響。

第二課考點

重點:辛亥革命爆發的原因、《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評價辛亥革命

難點:三民主義、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1、上海和日本東京成為中國革命 知識分子宣傳民主革命思想的中心。

2、第一個資產階級的革命團體——興中會(1894年)3、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4、中國同盟會(1905年):政治綱領:驅除達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成為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中國同盟會成立的歷史意義:標志著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了新階段;

中國同盟會的性質:中國第一個全國性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5、辛亥革命爆發的標志和時間: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

6、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7、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是: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確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特別規定實行責任內閣制。具有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進步意義。

8、辛亥革命的結局:

失敗:(1)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篡奪;

(2)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3)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得到根本改變。

9、辛亥革命的性質:中國近代歷史上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10、辛亥革命的歷史作用:

(1)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的共和國。

(2)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為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3)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4)沖擊了幾千年的陳規陋俗,推動了平等、自由、解放意識。

(5)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影響了亞洲革命和表現了亞洲的覺醒。

(6)開始了比較完整意義上的反帝反封民族革命,是中國20世紀三次巨變之一。

第三課考點

重點:五四風雷;國共合作和北伐戰爭;紅軍的長征

難點: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的原因

26、中國近代史第一次徹底地反帝反封建革命運動和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是:五四運動;

27、中國第一個共產黨組織是:陳獨秀建立的上海共產黨組織;

28、中共一大決定黨的中心任務是:組織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運動;

29、中共二大制定了:最高和最低綱領;中共三大決定國共合作;

30、標志國共合作形成是:國民黨一大的召開;

31、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第一槍的是:南昌起義;

32、毛澤東的「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包括:武裝斗爭、土地革命、根據地建設;

33、成為黨和紅軍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的會議是:遵義會議;

第四課考點

34、制定全面抗戰路線的會議是:洛川會議

35、八路軍創立的第一個抗日根據地是:聶榮臻建立的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36、基本消滅國民黨主力的三大戰役是: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第四單元: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 與祖國統一
第一課考點:

37、標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結束是: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

38、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是: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39、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40、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正式提出是在:1964年第三屆人大周恩來提出的;41、中共領導下的最廣泛的統一戰線是:愛國統一戰線;

42、我國對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區域自治;

第二課考點

43、新中國歷史上最大冤案是:劉少奇冤案

第三課考點

44、香港澳門回歸日分別是: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

45、1990年和1991年台灣與大陸分別成立民間團體進行對話,他們是:台灣的海基會,會長辜振甫,大陸的海協會,會長汪道涵;

第五單元: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

第一課考點

46、為廢除舊中國屈辱的外交新中國奉行的外交是:「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

47、標志新中國外交政策成熟的是: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48、新中國首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參加的重要國際會議是:1954年瑞士日內瓦會議;

49、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是:1955年萬隆會議;

第二課考點

50、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一切合法席位是:1971年10月聯大26屆會議;

51、打開中美人民友好交往大門的事件是:美國乒乓球隊訪華;

52、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惟一合法政府是:1978年底中美發表《中美建交公報》;

53、中美兩國關系正常化的標志是: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54、中國領導人對美國的第一次訪問是:1979年初中美正式建交後鄧小平訪問美國;

55、日本與中國正式建交是在:1972年;

第三課考點

56、1985年,鄧小平明確提出當代世界兩大主題是:和平與發展;57、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獨立自主外交政策具體表現為:不結盟政策;

58、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組織」,主要是加強了:俄羅斯及中亞各國的政治與經濟聯系;

第六單元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第一課考點

59、人類早期主要文明多發生在大河流域,古希臘文明的發源和興盛則以:海洋為依託;

60、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發展過程中,經歷過三個重要改革時期,依次分別是:公元前6世紀初的梭倫改革;公元前6世紀未的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世紀伯利克里改

61、雅典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峰被稱為黃金時代在什麼改革時期:伯利克里改革時期;

? 第二課考點

62、羅馬成文法誕生的標志是:《十二銅表法》;

63、標志著羅馬法體系的最終形成是: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組織編纂的《民法大全》;

64、羅馬法從形式上可分為:成文法和習慣法;

65:羅馬法從整體結構上可分為:公民法、萬民法等;

第七單元:歐美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與發展
第一課考點

66、17世紀初統治英國的國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屬於什麼王朝:斯圖亞特王朝;

67、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起迄時間為:1640年、1688年;

68、光榮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建立了英國了君主立憲制;

69、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標志是:1689年《權利法案》頒布;

70、英國政治制度的顯著特點是:責任制內閣;

71、現代英國君主立憲制度是哪三位一體的混合物:君主制、貴族制、民主制三者融為一體的混合物;

72、英國君主立憲制主要特點是:保留君主,議會掌權;

第二課考點

73、美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時間是:1775年;

74、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是:美國1787年憲法;

75、美國1787年憲法體現的原則是:「分權與制衡」;

76、美國1787年憲法的理論基礎源於:18世紀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孟德思鳩的三權分立思想;

77、美國聯邦政府機構與權力分別為:國會掌握立法權,總統掌握行政權,聯邦法院掌握司法權;

78、美國政體特點是:總統共和制,簡稱總統制;

? 第三課考點

79、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於:1789年;

80、法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建立於:法國大革命時期;

81、法國共和制度確立標志:1875年國民議會頒布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82、十九世紀中期德國的政治特點是:分裂;

83、德意志統一過程中起到中心作用的邦國是:普魯士邦國;

84、提出「鐵血政策」採用王朝戰爭方式統一德意志的是:普魯士邦國宰相俾斯麥;

? 第八單元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第一課考點

85、資本主義世界的第一次經濟危機發生在:1825年英國;

86、19世紀英法空想社會主義三個代表人物是:傅立葉、歐文、聖西門;

87、19世紀三四十年代,歐洲三大工人運動: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馬克思主義三大來源是:德意志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英法空想社會主義;

88、馬克思主義誕生標志是: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

89、第一次較為完整系統地闡述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的是:《共產黨宣言》;54、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嘗試是:巴黎公社的建立;

第二課考點

91、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於:1914年;56、1917年3月俄國「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俄國羅曼諾夫王朝;

92、1917年11月俄國爆發的「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資產階級臨時政府;

93、提出俄國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任務的是:列寧發表的《四月提綱》;

94、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是:十月革命以後建立的蘇俄;

95、第一次取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是:十月革命;

第三課考點

96、建國初鞏固政權的三大事件是:基本解放全國領土、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97、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建立起來的標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98、一五計劃的特點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同時並舉;

99、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是: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00、農業基本實行合作化的時間是:1955年底;

第九單元: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第一課考點

101、奠定二戰後世界兩極格局框架的是:雅爾塔體系;

102、冷戰內容包括:政治上的杜魯門主義,經濟上的馬歇爾計劃,軍事上的北約的建立;

103、二戰後社會主義力量的壯大表現在:政治上社會主義政權的擴展,經濟上的經濟互助委員會的成立,軍事上的華約組織的建立;

第二課考點

104、歐共體包括: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

105、二戰後日本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時期是在:1956年到1973年;

106、不結盟運動正式形成於:1961年;70、新中國建立後出現三個經濟振興時期是:1949到1957年,1956年到1966年,改革開放以來;

第三課考點

107、東歐劇變發生時間:1989年;

108、蘇聯解體發生時間:1991年;

109、第一個發生劇變的東歐國家是:波蘭;

110、標志蘇聯國家政權性質發生根本性變化,蘇共被排擠出政權的事件是:「八一九」事件;

111、歐洲聯盟建立於:1993年底;當今世界多極化趨勢發展表現是:一超多強,一超是美國,多強包括了歐洲、日本、中國、俄羅斯;

④ 高一 地理必修一 人民版 (第一冊)整理

我以前在網路上找的,放在QQ空間里了,現在在網路上應該還能找到。
(*^__^*) 嘻嘻……,不算是我的勞動成果
第一單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公轉和自轉
繞轉中心 太陽 地軸
方向 自西向東(北天極上空看逆時針) 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看逆時針,南極上空相反)
周期 恆星年(365天6時9分10秒) 恆星日(23時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º/日 近日點(1月初)快遠日點(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時15º(兩極除外)
線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時 從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1670KM\小時,兩極為0.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系:
(1)黃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º26』
(2)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移動
二: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更替(2)地方時 (3)沿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發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①晝夜長短的變化
北半球:夏半年,晝長夜短,越向北晝越長 ①太陽直射點在那個半球,
北極圈以北出現極晝現象 那個半球晝長,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晝短夜長,越向北晝越短 晝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極圈以北出現極夜現象 晝夜平分
南半球:與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
隨緯度的變化 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
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達到最大值 離直射點越近高度
隨季節的變化 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達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歸線之間每年有兩次直射
四:光照圖的判讀
(1)判斷南北極,通常用於俯視圖,判斷依據為:從地球北極點看地球的自轉為逆時針,從南極看為順時針;或看經度,東經度遞增的方向即為地球自轉的方向.
(2)判斷節氣,日期及太陽直射點的緯度 晨昏圈過極點(或與一條經線重合),太陽直射點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線與極圈相切,若北極圈有極晝現象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北緯23º26』,若北極圈有極夜現象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南緯23º26』
(3)確定地方時 在光照圖中,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為正午12點,晨昏線所包圍的白晝部分的中間經線為12點,晨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的地方時為6點,昏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為18點,依據每隔15º,時間相差1小時,每1º相差4分鍾,先計算兩地的經度差(同側相減,異側相加),再轉換成時間,依據東加西減的原則,計算出地方時
(4)判斷晝夜長短 求某地的晝(夜)長,也就是求該地在緯線圈上晝(夜)弧的長度,這個長度也可由晝(夜)弧所跨的經度數來推算
(5)判斷正午太陽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區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不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和,再用90º-兩地緯度差即為所求地的正午太陽高度
五:晨昏線與經線和緯線
(1)根據晨昏線與緯線相交判斷問題
①晨昏線通過南北極可判斷這一天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後
②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晝,可判斷這一天為6月22日前後,北半球為夏至日,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
③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夜,可判斷這一天為12月22日前後,北半球為冬至日,北半球為冬季,南半球為夏季
(2)根據晨昏線與經線相交關系判斷晝長和夜長
推算某地晝長或者夜長,求晝長時,在晝半球范圍內算出該地所在地的緯線圈從晨線與緯線圈交點到昏線與緯線圈交點,所跨的經度除以15即該地晝長,如果圖上只畫了晝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圖中白晝所跨經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該地的晝長
七:區時,地方時的計算
第一步:先求兩地的經度差.
第二步:再求時間差,以每一度經度相差4分鍾來算.
第三步:然後判斷兩地的東西方向,求東用加,求西用減.若求出的時間大於24小時,則減24,日期加1天,若時間為負值,則加24小時,日期減去1天.
第二單元 大氣
一: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
1)低層大氣的組成:干潔空氣(氮—生物體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陽紫外線「地球生命的保護傘」)、水汽和固體雜質(成雲致雨的必要條件)
2):大氣的垂直分層(課本29頁圖2.1)
高度 溫度 大氣運動 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高層大氣 2000-3000千米 電離層反射無線電波
平流層 50-55千米 隨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平流運動 臭氧吸收紫外線升溫;有利於高空飛行
對流層 低緯:17-18千米,中緯:10-12千米,高緯:8-9千米 隨高度增加而遞減 對流運動 天氣現象復雜多變,與人類關系最密切
二:大氣熱力作用
(1)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選擇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臭氧吸收紫外線,對於可見光部分吸收比較少
反射作用:無選擇性,雲層越厚,反射作用越強,在夏季多雲的白天,氣溫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選擇性,對於波長較短的籃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藍色
(2)對地面的保溫效應
①大氣吸收地面的長波輻射,截留熱量而增溫,由於大氣對於太陽短波輻射的吸收能力比較差,但是對於地面長波輻射吸收作用強,所以地面輻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氣吸收
②大氣逆輻射是大氣輻射的一種,方向朝向地面,對地面熱量進行補償,起保溫作用
二:大氣的熱力狀況
大氣的熱力作用
1)熱力環流:由於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是大氣運動的一種最簡單的形式。

從圖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壓線向低壓方向(向下)彎曲,高空等壓線向高壓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影響因素:等壓線越密集的地方,則風力越大(圖2.10,2.11,2.12)
在單一水平氣壓梯度力作用下:風向垂直等壓線,指向低壓
風向 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在三個力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成一夾角,始終由高壓指向低壓方向.
三:全球性的大氣環流
1)三圈環流(課本37頁圖2.14)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氣壓帶風帶隨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而南北移動,對於北半球來說,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圖2.15)
②海陸分布對大氣環流的影響
(3)季風環流(圖2.18)
地區 東亞 南亞,東南亞
氣候類型 溫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成因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
風向 冬季 西北風(亞洲大陸) 東北風(亞洲大陸)
夏季 東南風(太平洋) 西南風(印度洋)
四:常見的天氣系統
1)鋒面系統—冷鋒和暖鋒(圖2.19,2.20)
冷鋒 暖鋒
概念 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 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移動
天氣特徵 過境前 單一氣團控制,天氣晴朗 單一氣團控制,低溫晴朗
過境時 陰天、雨雪、刮風、降溫 連續性降水
過境後 氣壓升高,氣溫下降,天氣晴朗 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轉好
降水的分布 降水一般出現在鋒後 降水一般出現在鋒前
大氣舉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風,寒潮,沙塵暴
2)低壓、高壓系統—氣旋和反氣旋(以北半球為例,圖2.21)
氣旋 反氣旋
氣壓 低氣壓(中心低,四周高) 高氣壓(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運動 四周向中心輻合(北逆南順) 中心向四周輻散(北順南逆)
垂直運動 上升 下沉
天氣 多陰雨天氣 多晴朗、乾燥天氣
舉例 台風 長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氣爽」天氣
五;氣候的形成和變化
1)氣候的形成因子(太陽輻射、地面狀況、大氣環流、人類活動)
①不同氣候類型的氣溫特點
l 氣溫的分布,一般是低緯溫度高,高緯溫度低;山上的氣溫比山下低;暖流經過地區的氣溫比寒流經過地區高
l 同一緯度地帶內,由於下墊面不同,不同地點的氣溫狀況不同,其中影響比較的大是海洋和陸地
l 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的比較(北半球)
氣候類型 氣溫日較差 氣溫年較差 最高氣溫月 最低氣溫月
大陸性 大 大 7月 1月
海洋性 小 小 8月 2月
②不同氣候類型的降水狀況
l 赤道地區氣流以輻合上升為主,全年雨量充沛
l 南北回歸線至南北緯30º之間,在副熱帶高壓和信風帶控制下,常年乾旱
l 大陸的西岸有兩種情況,以亞歐為例,地中海地區(亞熱帶),夏季處於副熱帶高壓中心的邊緣,氣流下沉,乾燥少雨,冬季由於副熱帶高壓向南移,此地受西風帶的控制,多氣旋活動,濕潤多雨。歐洲地區(溫帶),終年盛行西風,各月降水量較多,而且比較均勻
l 大陸的東岸,以亞歐大陸為例,處於季風環流的控制下,冬季受來自大陸的冷干氣流的影響,降水不多,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的影響,降水較多
l 大陸的內部,以亞歐大陸為例,終年受大陸氣團的控制,降水比較少
l 兩極地區以輻合下沉氣流為主,全年降水少
2)氣候的類型(課本47頁的圖2.26)
3)主要10種氣候類型的判斷(課本48頁圖2.27)
步驟 依據 因素變化 結論
判斷南北半球 最高(或最低)氣溫月份 6.7.8三個月氣溫最高 北半球
12.1.2三個月氣溫最高 南半球
判斷所屬溫度帶 最冷月均溫 最冷月均溫>15℃ 熱帶氣候
最冷月氣溫在0℃~15℃ 亞熱帶氣候或者溫帶海洋性氣候
最冷月氣溫在-15℃~0℃ 溫帶氣候
最熱月<>5℃ 寒帶氣候
確定具體的氣候類型 降水量的年內分配情況 年雨型 熱帶 熱帶雨林氣候>2000mm
溫帶 溫帶海洋性氣候700~1000mm
夏雨型 熱帶 熱帶草原氣候(750~1000mm)熱帶季風氣候1500~2000mm)
亞熱帶 亞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 溫帶大陸型氣候
冬雨型 亞熱帶 地中海氣候
少雨型 熱帶 熱帶沙漠氣候
寒帶 極地氣候
六;大氣環境保護
(1)全球變暖
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氣溫升高
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大量燃燒礦物燃料,②毀林
危害:①海平面上升,淹沒陸地
②改變各地降水狀況和干濕狀況,導致世界各國經濟結構的變化
保護措施: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術和能源利用效益,採用新能源
②努力加強國際合作
(2)臭氧層的破壞與保護
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類使用製冷設備排放的氟氯烴
危害:①危害人體健康,②對生態環境和農林牧漁業造成破壞
保護措施:減少並逐步禁止氟氯烴等消耗臭氧物質的排放,加強國際合作
(3)酸雨
概念:人們一般把PH值小於5.6的雨水稱為酸雨
成因:燃燒礦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氣體
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農作物生長,腐蝕建築和文物古跡等
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減少人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國已經採取了發展潔凈煤技術、清潔燃燒技術等措施來控制酸雨
第三單元 陸地和海洋
一:地殼物質的組成與循環
(1)組成岩石的礦物
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鋁、鐵
結合
礦物:主要的造岩礦物有石英、雲母、長石方、解石
積聚 岩漿岩(花崗岩,玄武岩)
岩石 沉積岩:具有層理結構,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頁岩,砂岩,礫岩)
變質岩:大理岩,板岩
(2)地殼物質的循環
從岩漿到形成各種岩石,又到新的岩漿的產生,這一過程就是地殼物質循環
二:地殼變動與地表形態
1)地質作用:按能量來源不同,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內力作用:地震、火山爆發、地殼運動、變質作用
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沉積,泥石流、滑坡、山崩
2)地殼運動的基本形式及其對地貌的影響
地殼運動 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兩者的關系
水平運動 形成褶皺山系,如裂谷和海洋,東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 以水平運動為主,垂直運動為輔
垂直運動 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陸變遷
3)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論點
(1) 全球岩石圈共分為六大板塊(課本63頁圖3.11)
(2) 板塊處於不斷運動之中,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活躍多火山,地震等
(3) 板塊張裂地帶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東非大裂谷,大西洋,在板塊相撞擠壓地帶,常形成山脈,當大洋與大陸板塊相撞時,形成海溝、島弧、海岸山脈,當大陸與大陸板塊相撞時形成巨大的褶皺山脈
4)地質構造與構造地貌
(1)地質構造的概念:由於地殼運動引起地殼變形變位
(2)常見的地質構造及構造地貌
褶皺 岩層形態 未侵蝕的地表形態 侵蝕後的地表形態 與人類生產關系
背斜 一般是岩層向上拱起 成為山嶺 不少背斜頂部受張力,常被侵蝕成谷地 儲油構造
向斜 一般是岩層向下彎曲 成為谷地 不少向斜受擠壓不易被侵蝕成為山嶺 儲存地下水
斷層 沿斷裂面兩側岩塊錯位 東非大裂谷、華山北坡大斷崖;上升岩塊:華山、廬山、泰山,下降岩塊: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鄱陽湖。 工程建設遇斷層加固或避開
5)外力作用與地貌
侵蝕 搬運 堆積
流水作用 沖刷地表,如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貌,流水使谷地加深加寬 搬運侵蝕後的產物,如流沙流速降低,泥沙逐漸沉積 流沙堆積形成山前沖積扇,河流中下游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
風力作用 風蝕溝谷、風蝕窪地 形成戈壁、荒漠 風沙堆積形成沙丘、沙壟、沙漠邊緣黃土堆積,如黃土高原
三;海水的溫度和鹽度
(1)海水的溫度
海水溫度分布規律 水平方向 同一海區 夏季水溫高,冬季水溫低
不同緯度海區 緯度較低處水溫較高,緯度較高處水溫較低
緯度相當海區 暖流經過的海區水溫較高,寒流經過海區水溫較低
垂直分布 水溫由表面向深層遞減,在1000米以下垂直溫差較小
(3)海水的鹽度
①概念:單位質量海水中所含鹽類物質的質量。世界大洋平均鹽度為3.5%
②分布規律:從兩個副熱帶海區分別向兩側的低緯和高緯海區遞減。紅海最高(4.1%),波羅的海最低(不超過1%)
③影響因素
影響因素 影 響
降水量與蒸發量 降水量>蒸發量,鹽度較低;降水量<蒸發量,鹽度較高
入海徑流 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區,鹽度偏低
洋流 同緯度海區,寒流經過的海區,鹽度偏低,暖流經過的海區,鹽度偏高
四;海水的運動
(1)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波浪(風浪、海嘯);潮汐;洋流
(2)洋流的形成與分布(圖3.31,3.32)
風海流:南北赤道暖流,西風漂流,北印度洋季風洋流
按照成因分 密度流:直布羅陀海峽兩側海水流動,紅海與印度洋的曼德海峽
分布 補償流:秘魯寒流
寒流:從高緯流向低緯的洋流,水溫比流經海區溫度低
暖流:從低緯流向高緯的洋流,水溫比流經海區溫度高
北半球:順時針環流
分布規律 南半球:逆時針環流
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逆時針環流
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順時針,冬季逆時針

⑤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地理必修一一二章思維導圖

⑥ 福州市高一(必修一,必修二)各科課本是什麼版本

必修是必考,選修是將來高考卷上選做題,只做一道,也要學。

⑦ 四川高一全年(文科)每科學哪幾本書

【四川新課標版本】
語文人教版第1冊、第2冊;
數學人教版第一版、第4冊、第5冊;權
英語外研社版第一場、第二冊;
歷史人民版第一層、第二冊;
地理人民版必修一、必修二;
政治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
參考書:《中學教材全解》,《5.3高中同步(藍皮封面)》

⑧ 跪求高一歷史必修一全書TXT。。。

人教版高一歷史必修~
可以去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主頁上找,有電子書。

⑨ 高一人民版地理.關於 季風洋流 天氣系統 的一些問題

1、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海陸熱力差異
熱帶季風氣候:冬季風是海陸熱力差異,夏季風是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夏季,氣壓帶風帶隨太陽直射點北移,南半球的東南季風越過赤道偏轉為西南風)
2、赤道低壓 帶和極地東風帶是熱力因素形成的。赤道地區獲得的太陽輻射多,空氣受熱上升,地面附近形成低壓;兩極地區獲得的太陽輻射少,空氣受冷下沉,地面附近形成高壓;
副熱帶高壓和副極地低壓是動力因素形成的。赤道地區的空氣受熱上升後在高空向南北分流,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在南北緯30°附近下沉,形成副熱帶高壓。
同理,兩極地區的空氣在60°附近受極鋒影響上升,形成副極地低壓。
3、一般來說,東西方向的都是風海流,南北方向的都是補償流。而密度流就那麼幾個,都是由於海水的鹽度差異形成的(直布羅陀海峽,曼德海峽,霍爾木茨海峽,基爾運河,土耳其海峽,蘇伊士運河)。
風海流:主要是北赤道暖流,北太平洋暖流;
南赤道暖流,西風漂流;
北印度洋的季風洋流也是風海流;
北大西洋暖流
補償流:日本暖流,千島寒流,阿拉斯加暖流,加利福尼亞寒流,東澳大利亞暖流,秘魯寒流,厄加勒斯暖流,西澳大利亞寒流,墨西哥灣暖流,東格陵蘭寒流,拉布拉多寒流,巴西暖流,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
4、一般影響海水鹽度的因素有緯度位置或氣候(從副熱帶海區向南北遞減,呈馬鞍狀),是否有地表徑流入海,洋流(暖流鹽度大,寒流鹽度小),海灣是否封閉(海區封閉與外還愛誰交換不暢,受外海海水鹽度影響小)
5、看它在什麼海區,受何種洋流和風帶控制;
6、鋒面氣旋過境時,冷鋒一側大風降溫,有陰雨天氣,氣壓升高;暖鋒一側陰雨連綿,之後天氣轉晴,氣溫升高,氣壓降低。
冷鋒降水在鋒後,暖鋒降水在鋒前,雨水都降在冷氣團一側

⑩ 誰有人民出版社《高一地理課時同步作業》(南寧三中凌玉暾寫的)的答案或購書網址麻煩說下,謝謝!

那本作業其實不難啊- -不過我們老師以前也不怎麼講評的...就是看看你寫了沒有...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