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地理湘教版教案
Ⅰ 湘教版八年級地理怎麼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便會主動去學習地理學科。地理學科是一個文理雙兼的學科,有許多內容都可以用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在課堂上我探索了不同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1、謎語教學。在講行政區域劃分時,面對許多陌生的名稱簡稱,引用謎語教學,邊讀圖邊猜謎,使學生在心情愉快、大腦興奮下學習行政中心或省區名稱,效果很好。如:臨時抱佛腳的謎面——打一中國的省會,學生就需要三十四個行政單位的省會一個一個地看,並且思考與謎面對上,最後得出答案拉薩,又如碧波萬頃——青海,江河湖泊——四川,等等。猜謎語的過程是一個玩的過程,是一個學生大腦思考和重復記憶地名的過程,學生不知不覺中記住了許多城市,記住了地圖。
2、故事教學。在講課時遇到需要記憶的知識,用講故事的方法讓學生記憶,比如講七大洲面積時,設置情景,有兩位小朋友亞飛(亞非)和楠機(南極),亞飛樂於助人,楠極毆打同學,即亞非背(北)南美,南極毆(歐)大洋,七大洲面積順序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州。
又如,關於赤道半徑的記憶時,設置情景。古代一對夫妻,相親相愛,丈夫外出打工時,當妻子把家裡唯一把雨傘交給丈夫時,丈夫卻執意把傘留給妻子,言道:留傘妻要用,即;平均半徑6371(留傘妻用)千米。
通過講故事,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另外還可以增強知識點的記憶,再者可以引導學生發散思維。
3、之最教學。每個人都有向未知領域學習的興趣,中學生更是如此。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找之最,比如講《世界地理》時總結世界之最;講台灣時引導學生討論台灣之最,雖然答案很多多,確反映出學生的知識面寬,同時也給教師補充新知識的機會。
4、生活常識教學。人們最關心的是自己的生活領域,在課堂上以生活常識引導學生學習。比如:南北飲食習慣的差異性和形成原因。雲貴地區為什麼生產好酒,長壽村長壽的秘密。
通過上述方法,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創新、寓教於樂,使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符合中學生有好奇心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學習。
Ⅱ 求八年級湘教版地理上冊教案
在新華書店有賣的
Ⅲ 湘教版地理八年級下 全部章節學案
第一章 中國的主要產業
第一節 農業 第 個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農業的概念、農業的五部門及其主要產品。
2、了解建國以來我國農業發展的主要成就,我國農業在世界上的地位及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3、掌握我國主要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及分布。
4、了解我國畜牧業的種類,初步掌握主要牧區的名稱,了解其優良畜牧品種。
教學指導:
農業是和我們每個人衣、食、住、行密切相關的產業。既然如此,在「農業」一節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多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更真切地認識農業,了解農業。
新課導人:
方案①:同學們,你們可知道,我們每天喝的牛奶,吃的米飯、蔬菜、瓜果、魚肉,穿戴的衣帽,都是由哪一個產業生產的或由哪一個產業提供原料?(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農業。)對,下面我們就開始學習我國的「農業」。
方案②:同學們,大家都知道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人說,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以農業發展為本的經濟史。我國以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 22%的人口,並且基本解決了廣大農民的溫飽問題。這是舉世公認的奇跡。你們知道什麼是農業嗎?你們又了解多少有關農業的知識呢?
方案③:同學們,如果讓你一個星期處於飢餓、半飢餓狀態,你會怎樣?(學生會有各種回答,只要基本相符,都要肯定。)但是你們是否知道,在非洲,還有不少的居民長期處在飢餓之中,甚至死於飢餓。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農業生產落後,糧食產量低。)
在屏幕上展示出課本中將農業含義分解的圖片,引導學生思考:
(1)狹義的農業是指什麼?
(2)廣義的農業包括哪些生產部門?
(3)農業的五個部門各生產哪些主要產品?
設問;以下活動,哪些屬於農業生產活動:A上山打野兔B野外采蘑菇C水塘養魚(答案為C)
讓學生齊聲朗讀「歷史悠久的中國農業」這段閱讀材料。提問:讀了這段文章之後,你對中國農業有什麼認識?
講述「我國農業的發展」時,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 問:我國農業是在汁么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讓學生觀看一段舊中國農民逃荒討米的錄像資料,不要很長,一分鍾左右。)
2. 提問:近20多年來,我國主要糧食的產量變化情況如何?(在屏幕上展示「中國稻穀、小麥產量的變化」圖,或讓學生閱讀課本上的該圖。)
3.查找資料,讓學生對比我國主要農產品的人均佔有量與世界人均佔有量。 4.播放錄像或展示圖片:春節前的農貿市場、農民居住的小樓房、農民的新生活等。
小結: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我國農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農產品的產量大幅度增長,主要農產品的人均佔有量已達到或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我國用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1%的人口,這是舉世公認的奇跡。廣大農民不僅基本上解決了溫飽問題,而且正在向小康水平邁進,一些較發達的農村已達到富裕水平。
承轉:我們都知道,建國以來,我國的耕地面積沒有增加,甚至還有所減少,為什麼農產品的產量能大幅度增長呢?(單位面積產量大大提高。)
提問:為什麼單位面積產量能大大提高呢?(學生可能有多種回答,只要基本符合,就多加肯定。)
展示:「中國農業基礎設施的發展」圖。然後小結:建國以來我國對農業的投人逐步增加,農業生產條件日益改善。此外,生物技術的發展,管理水平的提高,都使我國農業的單位面積產量大大提高。
在講述「我國農業生產的地區分布趨於合理」時,可從有關媒體上查找一些具體資料和圖片,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形成真實而具體的感受。
承轉:建國以來,我國農業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還存在一些問題。
播放錄像或展示圖片: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鹽鹼化等,讓學生自己總結我國農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講述「主要糧食作物的分布」時,可採用下面一些步驟和方法:
1.讓學生讀教材中北方居民和南方居民就餐情景圖。先判斷哪一幅反映的是北方人的飲食習慣,哪一幅反映的是南方人的飲食習慣。接著提問:(1)北方居民和南方居民的主食各是什麼?(2)造成他們主食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麼?(當地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不同)(3)是什麼原因使北方和南方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不同呢?(氣候的差異是主要原因:北方年降水量較少,以旱地為主,適宜種小麥;南方年降水量較多,以水田為主,且熱量充足,適宜種水稻。)
2.展示圖片:「水稻收割」、『小麥收割」。讓學生判斷:哪一幅反映的是北方糧食作物的收割情況?哪一幅反映的是南方糧食作物的收割情況?並說出判斷的理由。
3.設問:城市居民所食用的糧食是在城市生產的嗎?(學生回答:不是。)那麼你們認為是什麼地方生產的呢?(學生的回答可能多樣,教師略作解釋,讓學生初步了解商品糧基地的概念。)
4.課堂練習:在「中國小麥、水稻分布」空白圖上,分別填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邵陽湖平原、成都平原,並說出它們所產主要糧食作物的類型。
講述「主要經濟作物的分布」時,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提問:同學們,我們穿戴的衣帽,做菜用的油,喝粥時用的糖,喝茶時用的茶葉,治病時用的中草葯,等等,它們與農業生產有關系嗎?(學生回答:有。)有什麼關系呢?(由農作物製成或加工而成的。)它們是由哪一類農作物加工而成的呢?(經濟作物。)教師小結經濟作物按其用途不同而進行的分類。
2.讀「中國部分經濟作物分布」圖,提問:(1)圖中哪些作物屬於熱帶經濟作物?我國熱帶經濟作物主要分布在什麼地區?(2)我國棉花生產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區?(3)我國甘蔗生產主要集中在哪些省區?
3. 學生自學「油料、糖料和飲料作物」的閱讀材料。提問:(1)我國種植面積最廣的油料作物是什麼?主要分布在什麼地方?花生的主要產地是哪兩個省?(2)糖料作物中甘蔗和甜菜的生長習性有什麼不同?各主要分布在哪些省區?(3)我國的茶葉主要產於什麼地區?
學習「出口農產品基地」時,應注意給學生講述以下幾個問題:(1)什麼是出口農產品基地?(2)建立出口農產品基地有什麼意義?(舉幾個實例。)(3)一個地區要想成為出口農產品基地應具備哪些條件?(4)出口農產品基地主要生產什麼?然後列舉我國的一些農業區域(如:珠江三角洲、江漢平原、太湖平原、山東半島等),分析它們是否具備成為出口農產品基地的條件。
講述「畜牧業分布」時,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展示天山牧場、大型養雞場、專業化養豬場等圖片。提問:(1)這幾幅圖片所表示的是農業的哪一部門?(2)它們在分布上有什麼不同?(前一個分布在我國西北部的高原、山地;後兩個分布在我國東部、南部的農耕區。)(3)它們在生產上各有什麼特點?
2.讓學生根據前面學過的中國地理知識,分析我國西部、北部發展畜牧業的有利條件。
3.提問:我國東部、南部農耕區發展畜牧業的有利條件是什麼?在全國畜牧業發展中佔有什麼樣
Ⅳ 初中地理湘教版教案用哪本好
我們學校用的是義務教育教科書 教育部審定的,是最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