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節地球的運動框架圖
① 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三節 地球的運動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系:
(1)黃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º26』
(2)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移動
二: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更替(2)地方時
(3)沿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發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①晝夜長短的變化
北半球:夏半年,晝長夜短,越向北晝越長
①太陽直射點在那個半球,
北極圈以北出現極晝現象
那個半球晝長,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晝短夜長,越向北晝越短
晝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極圈以北出現極夜現象
晝夜平分
南半球:與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
隨緯度的變化
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
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達到最大值
離直射點越近高度
隨季節的變化
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達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歸線之間每年有兩次直射
四:光照圖的判讀
(1)判斷南北極,通常用於俯視圖,判斷依據為:從地球北極點看地球的自轉為逆時針,從南極看為順時針;或看經度,東經度遞增的方向即為地球自轉的方向.
(2)判斷節氣,日期及太陽直射點的緯度
晨昏圈過極點(或與一條經線重合),太陽直射點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線與極圈相切,若北極圈有極晝現象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北緯23º26』,若北極圈有極夜現象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南緯23º26』
(3)確定地方時
在光照圖中,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為正午12點,晨昏線所包圍的白晝部分的中間經線為12點,晨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的地方時為6點,昏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為18點,依據每隔15º,時間相差1小時,每1º相差4分鍾,先計算兩地的經度差(同側相減,異側相加),再轉換成時間,依據東加西減的原則,計算出地方時
(4)判斷晝夜長短
求某地的晝(夜)長,也就是求該地在緯線圈上晝(夜)弧的長度,這個長度也可由晝(夜)弧所跨的經度數來推算
(5)判斷正午太陽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區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不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和,再用90º-兩地緯度差即為所求地的正午太陽高度
五:晨昏線與經線和緯線
(1)根據晨昏線與緯線相交判斷問題
①晨昏線通過南北極可判斷這一天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後
②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晝,可判斷這一天為6月22日前後,北半球為夏至日,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
③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夜,可判斷這一天為12月22日前後,北半球為冬至日,北半球為冬季,南半球為夏季
(2)根據晨昏線與經線相交關系判斷晝長和夜長
推算某地晝長或者夜長,求晝長時,在晝半球范圍內算出該地所在地的緯線圈從晨線與緯線圈交點到昏線與緯線圈交點,所跨的經度除以15即該地晝長,如果圖上只畫了晝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圖中白晝所跨經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該地的晝長
-----------------------------------------------------
非常詳細,這個文檔為兩年前的我省了不少時間。建議樓主先踏踏實實地看一遍課本,買一本配套圖冊輔助閱讀。
② 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二第一章內容的思維導圖(知識樹框架圖)
1
高中地理必修一復習指導(含圖表)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節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體是宇宙間物質存在的形式,如恆星、行星、衛星、星雲、流星、彗星。 2.天體系統:天體之間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
★3.天體系統的層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課本P3圖1.2)
太陽系
銀河系 其他行星系總星系 總星系 其他恆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課本P4圖1.4)
1.太陽系八大行星由近及遠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類(課本P5圖1.5)
天體系統的層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課本P3圖1.2) 太陽系 銀河系 其他行星系總星系 總星系 其他恆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課本P4圖1.4) 1.太陽系八大行星由近及遠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類(課本P5圖1.5) 分類 特點 類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同向性、共面性、近圓性 巨行星 木星、土星 遠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課本P6) 外部條件 安全穩定的宇宙環境 自身條件 適宜的溫度 日地距離適中 適於呼吸的大氣 體積、質量適中 液態的水——來自地球內部
1.2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一、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陽大氣的成分主要是氫和氦;太陽輻射能量來源是核聚變反應。 2.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課本P8圖1.7)
⑴提供光熱資源;⑵維持地表溫度,是促進地球上水、大氣運動和生物活動的主要動力;⑶煤、石油等礦物燃料是地質歷史時期生物固定以後積累下來的太陽能;⑷日常生活和生產的太陽灶、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電站的主要能量來源 ★二、太陽活動影響地球 1.太陽大氣由里到外分層
太陽活動的主要類型
光球 黑子,是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 色球
耀斑,是太陽活動最激烈的顯示
日冕 太陽風
2.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課本P11)
⑴世界許多地區降水量的年際變化和黑子變化周期有一定的相關性(課本P11活動);
⑵造成無線電短波通訊衰減或中斷;⑶擾動地球磁場,產生磁暴現象;⑷兩極地區產生極光;⑸地球上水旱災害、地震等自然災害的發生與太陽活動有關。
第三節地球的運動
★一、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
第三節地球的運動
★一、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
地球自轉 地球公轉
運動方式 圍繞地軸轉動
在橢圓軌道上圍繞太陽轉動
運動方向
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為逆時針,南極上空為順時針。
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為逆時針。
運動速度
線速度:從赤道向兩極遞減,兩極點為零。 角速度:除兩極點外各地相等(15°∕h)。 近日點(每年1月初),速度快
遠日點(每年7月初),速度慢 運動周期
真正周期:一個 恆星日=23時56分4秒 晝夜交替周期:一個太陽日=24時 真正周期:一個恆星年=365日6時9分
10秒
直射點回歸周期:一個回歸年=365日5時48分46秒
地理意義
1.晝夜交替 2.地方時
3.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 1.晝夜長短的變化
2.地方時 3.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 1.晝夜長短的變化 2.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3.產生四季和五帶 二、太陽直射點移動 23°26′N ★1.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如圖示 0° ★2..地球公轉過程中兩分兩至點的判斷 23°26′S 依據:看日地球心連線和赤道的位置關系——連線在赤道以北說明太陽直射23°26′N, 則地球處 於公轉軌道上的夏至點;連線在赤道以南說明太陽直射23°26′S, 則地球處於公轉軌道上的冬至點 簡便方法:看地軸——地球逆時針公轉時,地軸左偏左冬,地軸右偏右冬。
3..地球公轉過程中速度變化的判斷
依據:1月初,地球運行至近日點,公轉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運行至遠日點,公轉速度最慢。 二、晝夜交替和時差 ★一晝夜交替
3
1.⑴晝夜現象產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發光;⑵晝夜交替產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轉。 2.晨昏線的判讀:在晨昏線上任找一點,自西向東越過該線進入晝半球,說明該線是晨線,反之是昏線。
3.晨昏線與赤道的關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終年晝夜平分。
4.晨昏線與太陽光線的關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線上太陽高度為0度。 5.晨昏線與地軸的夾角變化范圍:0°~ 23°26′
6.太陽高度的分布:晝半球上>0°,夜半球上 < 0°,晨昏線上 =0°。 7.晝夜交替的周期:一個太陽日 =24小時 ★二地方時的計算 1.地方時計算原理:
①地方時東早西晚(同為東經,經度越大越偏東;同為西經,經度越小越偏東;一東一西,東經偏東時間早)
②同一條經線上地方時相同
③經度每隔15°地方時相差1小時(既1°=4分鍾) 2.地方時計算方法:
某地地方時=已知地方時±4分鍾×兩地經度差
說明:①式中加減號的選用條件:東加西減——所求地在已知地的東邊用加號,在已知地的西邊用減號。
②經度差的計算:同減異加——兩地同為東經或同為西經相減;一為東經一為西經相加。 ③計算步驟: 確定兩地經度差;換算兩地時間差;判斷兩地東西方向;帶入計算。 3.晝夜長短的計算
⑴晝弧:任一緯線落在晝半球內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緯線落在夜半球內的部分。
⑶計算:①晝長=晝弧對應的經度數÷15°;②夜長=夜弧對應的經度數÷15° 三區時的計算
所求地的區時=已知地的區時±兩地時區數差
說明:①時區數的計算:當地經度數÷15°,商四捨五入得時區數。
②時間差的計算:同減異加——兩地同為東時區或西時區相減;一為東時區一為西時區相加。 ③加減號的選用條件:東加西減(同為東時區,時區數越大越偏東;同為西時區,時區數越小越偏
③ 高一地理必修一章節知識結構圖解
高中地理必修一復習指導(含圖表)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節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體是宇宙間物質存在的形式,如恆星、行星、衛星、星雲、流星、彗星。 2.天體系統:天體之間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
★3.天體系統的層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課本P3圖1.2)
太陽系
銀河系 其他行星系總星系 總星系 其他恆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課本P4圖1.4)
1.太陽系八大行星由近及遠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類(課本P5圖1.5)
天體系統的層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課本P3圖1.2) 太陽系 銀河系 其他行星系總星系 總星系 其他恆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課本P4圖1.4) 1.太陽系八大行星由近及遠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類(課本P5圖1.5) 分類 特點 類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同向性、共面性、近圓性 巨行星 木星、土星 遠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課本P6) 外部條件 安全穩定的宇宙環境 自身條件 適宜的溫度 日地距離適中 適於呼吸的大氣 體積、質量適中 液態的水——來自地球內部1.2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一、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陽大氣的成分主要是氫和氦;太陽輻射能量來源是核聚變反應。 2.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課本P8圖1.7)
⑴提供光熱資源;⑵維持地表溫度,是促進地球上水、大氣運動和生物活動的主要動力;⑶煤、石油等礦物燃料是地質歷史時期生物固定以後積累下來的太陽能;⑷日常生活和生產的太陽灶、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電站的主要能量來源 ★二、太陽活動影響地球 1.太陽大氣由里到外分層
太陽活動的主要類型
光球 黑子,是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 色球
耀斑,是太陽活動最激烈的顯示
日冕 太陽風
2.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課本P11)
⑴世界許多地區降水量的年際變化和黑子變化周期有一定的相關性(課本P11活動);
⑵造成無線電短波通訊衰減或中斷;⑶擾動地球磁場,產生磁暴現象;⑷兩極地區產生極光;⑸地球上水旱災害、地震等自然災害的發生與太陽活動有關。
第三節地球的運動
★一、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
第三節地球的運動
★一、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
地球自轉 地球公轉
運動方式 圍繞地軸轉動
在橢圓軌道上圍繞太陽轉動
運動方向
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為逆時針,南極上空為順時針。
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為逆時針。 運動速度
線速度:從赤道向兩極遞減,兩極點為零。 角速度:除兩極點外各地相等(15°∕h)。 近日點(每年1月初),速度快
遠日點(每年7月初),速度慢 運動周期
真正周期:一個 恆星日=23時56分4秒 晝夜交替周期:一個太陽日=24時 真正周期:一個恆星年=365日6時9分
10秒
直射點回歸周期:一個回歸年=365日5時48分46秒
地理意義
1.晝夜交替 2.地方時
3.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 1.晝夜長短的變化
2.地方時 3.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 1.晝夜長短的變化 2.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3.產生四季和五帶 二、太陽直射點移動 23°26′N ★1.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如圖示 0° ★2..地球公轉過程中兩分兩至點的判斷 23°26′S 依據:看日地球心連線和赤道的位置關系——連線在赤道以北說明太陽直射23°26′N, 則地球處 於公轉軌道上的夏至點;連線在赤道以南說明太陽直射23°26′S, 則地球處於公轉軌道上的冬至點 簡便方法:看地軸——地球逆時針公轉時,地軸左偏左冬,地軸右偏右冬。
3..地球公轉過程中速度變化的判斷
依據:1月初,地球運行至近日點,公轉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運行至遠日點,公轉速度最慢。 二、晝夜交替和時差 ★一晝夜交替
3
1.⑴晝夜現象產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發光;⑵晝夜交替產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轉。 2.晨昏線的判讀:在晨昏線上任找一點,自西向東越過該線進入晝半球,說明該線是晨線,反之是昏線。
3.晨昏線與赤道的關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終年晝夜平分。 4.晨昏線與太陽光線的關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線上太陽高度為0度。 5.晨昏線與地軸的夾角變化范圍:0°~ 23°26′
6.太陽高度的分布:晝半球上>0°,夜半球上 < 0°,晨昏線上 =0°。 7.晝夜交替的周期:一個太陽日 =24小時 ★二地方時的計算 1.地方時計算原理:
①地方時東早西晚(同為東經,經度越大越偏東;同為西經,經度越小越偏東;一東一西,東經偏東時間早)
②同一條經線上地方時相同
③經度每隔15°地方時相差1小時(既1°=4分鍾) 2.地方時計算方法:
某地地方時=已知地方時±4分鍾×兩地經度差
說明:①式中加減號的選用條件:東加西減——所求地在已知地的東邊用加號,在已知地的西邊用減號。
②經度差的計算:同減異加——兩地同為東經或同為西經相減;一為東經一為西經相加。 ③計算步驟: 確定兩地經度差;換算兩地時間差;判斷兩地東西方向;帶入計算。 3.晝夜長短的計算
⑴晝弧:任一緯線落在晝半球內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緯線落在夜半球內的部分。
⑶計算:①晝長=晝弧對應的經度數÷15°;②夜長=夜弧對應的經度數÷15° 三區時的計算
所求地的區時=已知地的區時±兩地時區數差
說明:①時區數的計算:當地經度數÷15°,商四捨五入得時區數。
②時間差的計算:同減異加——兩地同為東時區或西時區相減;一為東時區一為西時區相加。 ③加減號的選用條件:東加西減(同為東時區,時區數越大越偏東;同為西時區,時區數越小越偏
④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節地球的運動知識點匯總,表格
地球運動知識點總結
1、 地球運動的兩種基本形式:自轉、公轉。
2、 地球自轉方向: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呈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俯視呈順時針方向
速度:①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至0) ②角速度(除兩極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恆星日(23時56分4秒真正周期) ②太陽日(24時,晝夜更替周期)
意義:①晝夜更替 ②不同經度不同的地方時 ③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右南左)
3、 地球公轉的方向: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呈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俯視呈順時針方向
速度:近日點(一月初):最快;遠日點(七月初):最慢
周期:恆星年 365日6時9分10秒 意義:①晝夜長短變化②正午太陽高度變化③四季更替和五帶。
4、 太陽直射點運動:①黃赤交角:23°26′②太陽直射點移動范圍:23°26′S----0°----23°26′N(即南北回歸線之間)③周期:回歸年 365日5時48分46秒
①若黃赤夾角變大,熱帶和寒帶變大,溫帶變小;若黃赤夾角變小,熱帶和寒帶變小,溫帶變大。②若黃赤交角為零,太陽永遠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地中海氣候、熱帶草原氣候消失。
5、 晨昏線:沿自轉方向,黑夜向白天過渡為晨線,白天向黑夜過渡為昏線(晨昏線上太陽高度角為0度)。特點:①平分地球,其所在平面經過地心。②晨昏線始終與太陽光線垂直,並且平分赤道。③晨昏線不斷西移,西移速度與地球自轉速度一致。④晨線與赤道的交點為6點,昏線與赤道的交點為18點。⑤晨昏線與經線夾角等於太陽直射點緯度。⑥晨昏線與經線重合,為春秋分日;晨昏線與經線交角最大時,為夏至日、冬至日。
6、 地方時:因經度不同而出現的時間。太陽直射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為12時,晨線與赤道交點的地方時為6時,昏線與赤道交點的地方時為18時;經度相差 地方時相差1小時;經度相差 ,地方時相差4分鍾。
地方時計算:所求地方時=已知地方時±經度差*4分鍾(最後轉化成小時)=已知地方時±經度差/15°原則:東加西減
7、 時區:全球劃分24個時區,每時區跨15°經度,相鄰兩時區相差一小時。
時區=經度/15° 余數>7.5 為商+1;余數<7.5 為商
區時:所在時區中央經線的地方時 區時=已知區時 時區差 (東加西減)
8、 日界線:日界線有兩條,一條是國際日期變更線,180°經線(人為日界線),固定不變;另一條是自然日界線,地方時為0時的經線(即0時日界線),自東向西移動。地方時為0時的經線往東到達180°經線日界線為今天,往西到180°經線日界線為昨天。在180°經線日界線往東減一天,往西加一天。
9、 地轉偏向力: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10、晝夜長短變化:
北半球夏半年,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廣州
北半球冬半年,晝短夜長,緯度越高晝越短(日出越晚日落越早)。如海口﹥廣州﹥上海,
春秋分日:全球晝夜等長。
①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哪個半球晝長夜短,如北半球夏半年,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晝長夜短。②太陽直射點由南回歸線(冬至日)到北回歸線(夏至日)時,即太陽直射點一直北移,則北半球的晝漸長,夜漸短。太陽直射點由北回歸線(夏至日)到南回歸線(冬至日)時,即直射點一直南移,則北半球晝漸短,夜漸長。③北半球的夏至日,北極圈以內出現極晝現象,南極圈以內出現極夜現象。北半球的冬至日,北極圈以內出現極夜現象,南極圈以內出現極晝現象。出現極晝極夜現象的地區范圍:(90°-直射點緯度~極點)如:太陽直射20°N,則出現極晝范圍是(70°N~90°N)出現極夜范圍(70°S~90°S)。
晝長的計算:晝長=晝弧度數/15°=日落時間-日出時間=(12時-日出時間)*2=(日落時間-12時)*2 夜長=24時-晝長 日出時間=12-晝長/2 日落時間=12+晝長/2
南北半球兩條緯線緯度相同時,某一緯線晝(夜)長等於另一緯線夜(晝)長。
11、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律:
①由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90°—△(直射點與所求點的緯度間隔)
③北半球夏至日北回歸線以北地區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北半球冬至日南回歸線以南地區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有兩次直射機會且有兩次最大值。
⑤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小,樓房間距越大。
12、 二分二至日的判斷:晨昏線與經線圈重合為二分日;北極圈及以內出現極晝為北半球夏至;南極圈及以內出現極晝為北半球冬至。
13、 6月22日(12月22日),北(南)緯 、 、 晝長分別是13時13分、14時 51分、18時29分。
14、 判斷日出日落方向:
北半球夏半年(太陽直射北半球),全球日出東北,日落西北;北半球冬半年(太陽直射南半球),全球日出東南,日落西南。春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日出正東,正西日落。註:極夜地區沒有日出日落,出現極晝的地區,北半球日出正北,日落正北;南半球日出正南,日落正南。
15、 補充知識點:
①北極始終指向北極星,只有在北半球能看到北極星,南半球看不到北極星。某地看到北極星的高度,就是某地的當地緯度。如鬱南(111°53′E,23°23′N)看到的北極星高度是23°23′。
②太陽直射點移動速度:每月約移動8 。
③太陽高度的分布規律:直射點上的正午太陽高度為 ,晨昏線上的太陽高度是 ,晝半球的太陽高度大於 ,夜半球的太陽高度小於 。
④國際標准時間為中時區區時,即0°經線的地方時。
⑤自西(東)向東(西)飛行的飛機或航行的輪船,看到的太陽日比原來的短(長)。
⑥太陽高度的日變化規律:極點地區:在極晝期間,一天內太陽高度沒有變化,始終等於太陽直射點的緯度。非極點地區:太陽高度在一日內有變化,一天之內有一個最大值,即當地的正午太陽高度。
⑦晨昏線與極晝(夜)圈相切,切點所在經線是0時(12時),切點緯度與太陽直射點緯度互余。
⑧晨昏線與經線夾角等於太陽直射點緯度。
⑤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節地球的運動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系:
(1)黃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º26』
(2)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移動
二: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更替(2)地方時(3)沿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發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①晝夜長短的變化
北半球:夏半年,晝長夜短,越向北晝越長①太陽直射點在那個半球,
北極圈以北出現極晝現象那個半球晝長,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晝短夜長,越向北晝越短晝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極圈以北出現極夜現象晝夜平分
南半球:與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
隨緯度的變化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
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達到最大值離直射點越近高度
隨季節的變化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達到最大值越大
南北回歸線之間每年有兩次直射
四:光照圖的判讀
(1)判斷南北極,通常用於俯視圖,判斷依據為:從地球北極點看地球的自轉為逆時針,從南極看為順時針;或看經度,東經度遞增的方向即為地球自轉的方向.
(2)判斷節氣,日期及太陽直射點的緯度晨昏圈過極點(或與一條經線重合),太陽直射點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線與極圈相切,若北極圈有極晝現象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北緯23º26』,若北極圈有極夜現象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南緯23º26』
(3)確定地方時在光照圖中,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為正午12點,晨昏線所包圍的白晝部分的中間經線為12點,晨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的地方時為6點,昏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為18點,依據每隔15º,時間相差1小時,每1º相差4分鍾,先計算兩地的經度差(同側相減,異側相加),再轉換成時間,依據東加西減的原則,計算出地方時
(4)判斷晝夜長短求某地的晝(夜)長,也就是求該地在緯線圈上晝(夜)弧的長度,這個長度也可由晝(夜)弧所跨的經度數來推算
(5)判斷正午太陽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區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不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和,再用90º-兩地緯度差即為所求地的正午太陽高度
五:晨昏線與經線和緯線
(1)根據晨昏線與緯線相交判斷問題
①晨昏線通過南北極可判斷這一天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後
②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晝,可判斷這一天為6月22日前後,北半球為夏至日,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
③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夜,可判斷這一天為12月22日前後,北半球為冬至日,北半球為冬季,南半球為夏季
(2)根據晨昏線與經線相交關系判斷晝長和夜長
推算某地晝長或者夜長,求晝長時,在晝半球范圍內算出該地所在地的緯線圈從晨線與緯線圈交點到昏線與緯線圈交點,所跨的經度除以15即該地晝長,如果圖上只畫了晝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圖中白晝所跨經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該地的晝長
-----------------------------------------------------
非常詳細,這個文檔為兩年前的我省了不少時間。建議樓主先踏踏實實地看一遍課本,買一本配套圖冊輔助閱讀。
⑥ 想問下高一地理必修1的第一章第三節地球的運動怎麼學啊~老師講的我一點都不懂~!!
- 唔 剛學必修一的地理是有些難度的。
- 不要急,多畫圖,多做題。
- 把做過的例題都弄懂了就好。
⑦ 誰能幫我整理一下 地理必修一 1.3節 關於地球運動的詳細知識點 不要網上復制的 還有做一些圖題的方法
1.3 地球的運動
一、地球公轉和自轉的基本特徵
公轉
自轉
軌道
近似正圓的橢圓
方向
自西向東(北天極上空看逆時針)
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看逆時針,南極上空看順時針)
周期
恆星年(365d6h9m10s)
恆星日(23時56分4秒)一真正周期
角速度
平均1º/日
近日點(1月初)一最快
遠日點(7月初)一最慢
各地相等,每小時15º(兩極除外)
線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時
從赤道向兩極遞減,緯度相同,線速度大小相同;
赤道1670Km\h,兩極為0
二、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更替:周期為一個太陽日(24h)。晨線和昏線的判讀。
(2)地方時:因經度不同而產生的不同時刻。東早西遲。
(3)地轉偏向:沿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運動方向發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讀)
三、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系:
(1) 黃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約為23.5º。如果黃赤交角變大,熱帶、寒帶擴大,溫帶 縮小。如果黃赤交角變小,溫帶擴大,熱帶、寒帶縮小。
(2)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軸的指向保持不變,導致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間之間的回歸移動
四: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 晝夜長短的變化:
1) 某時刻全球的情況:直射點所在半球,晝長於夜,緯度越高,晝越長,極點附近出現極晝現象,另一半球,晝短於夜,緯度越高,晝越短,極點附近出現極夜現象。
2) 某地全年的情況:夏至日晝最長,冬至日晝最短。
3)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晝夜平分;
4) 赤道上終年晝夜平分。緯度越高,晝夜長短變化幅度越大。
2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1)日出、日落時(晨昏線上)時太陽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陽高度為正午太陽高度即地方時12點時的太陽高度。
2) 某時刻全球的情況:正午太陽高度由直射點所在緯度向兩側遞減,離直射點越遠,正午太陽高度越小。
3) 某地全年的情況:北回歸線以北地區,6月22日出現最大值,12月22日出現最小值;南回歸線以南地區,6月22日出現最小值,12月22日出現最大值;回歸線之間地區,最大值出現在直射點經過該緯度的時候(即太陽直射),最小值出現在冬至日。
3 季節的形成和劃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陽高度最高、晝長最長的季節為夏季,反之為冬季,例如我國傳統的四季)、氣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
4 五帶的形成和劃分:以回歸線和極圈來劃分。
回歸線=黃赤交角度數,極圈=90度-黃赤交角度數
五:光照圖的判讀
(1)判斷南北極,從地球北極點看地球的自轉為逆時針,從南極看為順時針;或看經度,東經度數遞增(或西經度數遞減)的方向即為地球自轉的方向.
(2)判斷節氣、日期及太陽直射點的緯度 晨昏圈過極點(或與一條經線重合),太陽直射點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線與極圈相切,若北極圈為極晝現象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若北極圈為極夜現象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
直射點的經緯度確定:緯度由直射緯線的緯度確定,經度由地方時為12點的經線決定
(3)確定地方時 在光照圖中,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即晝半球的中央經線)為12點,夜半球的中央經線為0點,晨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的為6點,昏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為18點。
(4)判斷晝夜長短:晝長=(12-日出時間)×2=(日落時間-12)×2。
(5)計算正午太陽高度角
某緯度正午太陽高度=900-該緯度與直射點的緯度差(緯距)。
六:區時、地方時的計算
1 地方時:兩地地方時差=經度差×4分鍾,東加西減.
2 區時:確定兩地所在時區,計算兩地區時相差多少個小時,東加西減。T1一T2=N1一N2 (東時區為正,西時區為負),T為區時,N為時區序號。
3 地方時與區時的關系:區時=該時區中央經線的地方時。
4 國際日期變更線:為避免地球上日期的紊亂而人為劃定,有三處不與1800經線重合;在日期的換算上,從東向西經過日界線,日期加一天,從西向東經過日界線,日期減一天。
⑧ 高一地理人教版第一章第三節 地球的運動
第一題:一小時15度,一度4分鍾。時間東加西減。
第二:黃赤交角的存專在產生了這個角度值,屬從而地球是傾斜的,太陽直射點就在南北緯23.5度里移動而不超過這兩個緯度值,所以就是回歸線
第三:從南極上空看就是順勢針,它這里所說的南順就是指從南極上空看。。。
第四:太陽的日冕層溫度超過百萬度,那裡的許多帶電粒子流超過350千米每秒時就會脫離太陽引力飛向宇宙,形成帶電粒子流美就是太陽風。
第五:是經度/15度
第六:12點就是白天中分線,可以這樣說,如果一個地方白晝長十小時,因為12點時分界線,所以就是12點前5小時,12點後5小時,就是8點日出。
⑨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小節地球的運動精細講解
地球的運動
1.地球的運動形式包括(自轉)和(公轉)兩種基本形式;
2.地球的自轉
(1)地球繞(地軸)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周期一恆星日為(23時56分4秒),一太陽日為(24小時);地球自轉角速度約為(15°/小時),南北極角速度為(0),地表其他各地角速度(相等);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南北極線速度為(0);
(2)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A.產生(晝夜交替)現象:晝夜現象產生及交替的原因是地球是一個既(不發光)也(不透明)的球體,並且地球持續做著(自轉)運動,其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叫做(晨昏線),它把緯線分割為(晝弧)和(夜弧),晝夜交替的周期為(1太陽日)。
B.產生(地方時):由於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緯度東邊比西邊(早),不同經度地方時不同,經度每隔15°地方時相差(1小時),每隔1°地方時相差(4)分鍾,並且把180°經線規定為(國際日界限);其中北京位於(東八)區,東京位於(東九)區,開羅位於(東二)區,倫敦位於(中時)區,紐約位於(西五)區。
所求地區時=已知地區時+(-)相隔時區數(東加西減:在已知地點東面要+,在已知地點西面要減)
C.水平運動物體產生(地轉偏向力)北半球偏(右)南半球偏(左)。
3.地球的公轉
(1)地球繞(太陽)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周期一回歸年為(365日5時48分46秒);每年的(1月初)為近日點,(7月初)為遠日點。地球公轉速度在近日點較(快),在遠日點較(慢)。
(2)地球自轉的軌道平面為(赤道平面),公轉的軌道平面為(黃道平面),二者的交角叫做(黃赤交角),度數為(23°26′)。
(3)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A.太陽直射點做(回歸運動):太陽直射點最北到達北緯(23°26′),此時北半球為(夏至日),6月22日前後→之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南移,到達赤道位置,此時北半球為(秋分日),9月23日前後→繼續南移,最南到達南緯(23°26′),此時北半球為(冬至日),12月22日前後→然後直射點向北返,再次到達赤道,此時北半球為(春分日),3月21日前後→接下來直射點繼續北移,做(回歸運動)。
B.晝夜長短變化:自春分日到秋分日為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緯度晝長(大於)夜長;自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為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各緯度晝長(小於)夜長,南半球剛好相反。
C.產生(四季):夏季是北半球一年內白晝(最長),太陽高度(最高)的季節,也是獲得太陽輻射(最多)的季節;冬季是一年內白晝(最短),太陽高度(最低)的季節,也是獲得太陽輻射(最少)的季節;春秋季是過渡季節。現在北溫帶國家一般上把3、4、5三個月劃分為春季,6、7、8三個月劃分為夏季,9、10、11三個月劃分為秋季,12、1、2三個月劃分為冬季,南半球剛好相反。
4、地球自轉與公轉的物理特性
5、黃赤交角
概念:黃道面和赤道面的交角。
由於地球自轉傾斜的角度是不變的(一定時期內)所以赤道平面與黃道平面之間的夾角即黃赤交角也是不變的(一定時期內)。目前黃赤交角的大小為23°26′。
地軸和公轉軌道面間的夾角ε,赤道面和黃道面之間夾角為(90°–ε)。黃赤交角的大小與五帶的跨度有關,其角度變大,溫帶就會縮小,熱帶和寒帶相應擴大;角度變小,溫帶則擴大,熱帶和寒帶就縮小。
6、晨昏線(專題)
晨昏線的判讀技巧例析
晨昏線是太陽照射地球表面所形成的晝、夜半球的分界線。它由晨線和昏線組成,故又稱為晨昏線(圈)。晨昏線是太陽光照圖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其隱含的諸多地理信息是我們判讀太陽光照圖的重要突破口。
1.晨昏線的結構特徵和判定
(1)晨昏線的特徵:晨昏線是一個過地心的大圓,它平分地球,平分赤道,與太陽光線永遠垂直。晨昏線上的太陽高度角是0°。如圖1所示。
圖1
(2)晨昏線的區分:
在日照圖上,晨線與昏線的區分判斷方法有:
①根據晝、夜半球判斷:位於晝半球西邊緣與夜半球的分界線為晨線,反之為昏線。
②根據地球自轉方向判斷:順著地球自轉方向,由晝半球過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線是昏線,昏線上的各點為日落(黃昏);由夜半球過渡到晝半球的分界線是晨線,晨線上的各點為日出(黎明)。如上圖1中的弧線AB為晨線。
一般地,在地球側視圖上,晨昏線只表現為晨線或昏線(如圖1);在俯視圖上,我們所看到的晨昏線是一半晨線和一半昏線。如圖2中弧線AM為昏線,弧線BM為晨線。在有的圖中,還要根據具體要求先判斷晝夜狀況,再判斷圖中的晨昏線是晨線還是昏線。
2.晨昏線的運動特徵
由於地球每小時自西向東自轉15°,因此晨昏線不停地由東向西每小時移動15°。由於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且晨昏線始終與太陽光線垂直,因此晨昏線以極點為中心,以一個回歸年為周期,在極點和極圈之間來回擺動,其移動幅度為46°52′。
(1)側視圖中晨昏線的運動過程
如圖1中,弧線AB為晨昏線,虛線為回歸線和極圈,陰影部分為黑夜。
(2)俯視圖中晨昏線的運動過程
圖2
如上圖2中,弧線AB為晨昏線,虛線為北極圈,大圓為赤道,陰影部分為黑夜。
(3)晨昏線的相對運動方向
由於地球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因而晨昏線的相對運動方向是由東向西。故向東走人們會感到晝夜更替的周期短於一個太陽日;反之,向西走則大於一個太陽日。
3.晨昏線與經線、緯線的關系
一般地,在春、秋分日時,晨昏線與經線重合,即晨昏線要過南北極點。其餘任何時候,晨昏線都與經線斜交(即晨昏線不經過南北極點),其夾角范圍為0~23°26′。在二至日時,其夾角最大,為23°26′。當晨昏線與經線相交時,其夾角與此時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緯度值相等。
在春、秋分日,晨昏線與經線重合,故晨昏線與緯線垂直。其餘任何時候,晨昏線都與緯線斜交,但是總可以找到兩條與之相切的緯線,它們分別是剛好出現極晝、極夜的兩條緯線。如6月22日,太陽直射23°26′N,故晨昏線與經線成23°26′的夾角,與66°34′N、66°34′S相切。
4.晨昏線在解析地球運動問題中的應用
(1)確定地球的自轉方向:
如右圖中二至日的晝夜分布狀況(陰影部分為黑夜),若弧線AB為昏線,則地球呈逆時針方向自轉,中心為北極點;若AB為晨線,則地球呈順時針方向自轉,中心為南極點。
(2)確定東西經度:
以0°經線為起點,順地球自轉方向經度數增大的為東經度,反之則為西經度。
(3)確定地方時:
①經過赤道與晨線交點的那條經線上的地方時為6時,經過赤道與昏線交點的那條經線上的地方時為18時。
②太陽直射點所在經線上的地方時為正午12時,與之相對組成經線圈的那條經線上的地方時為次日0時(或當天24時)。
③從西向東順地球自轉方向經度每增加1°, 地方時增加4分鍾。
④同一經線上的各點地方時相同。
例 如果右圖中P點所在經線是0°經線,且昏線通過P點,昏線與經線的夾角達一年中最大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這天,倫敦的夜長達一年中最大值
B.這天,南極圈內全部是極夜
C.此時,「北京時間」是兩點鍾
D.此時,P點和悉尼在同一時期內
解題思路:由題意,P點所在經線是0°經線,且昏線通過P點,昏線與經線的夾角達一年中最大值,則有北京時間與0°經線所在時區的中央經線的地方時時差為8小時,而P地的地方時是6點,故北京時間為次日的2點。答案:C
(4)確定日期和季節:
①晨昏線經過南北兩極,與某一經線圈重合,與所有緯線圈垂直相交,可判定這一天為3月21日或9月23日。
②晨昏線與南北極圈相切,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可判定這一天為6月22日。
③晨昏線與南北極圈相切,北極圈內出現極夜現象,可判定這一天為12月22日。
(5)確定太陽直射點的位置:
日照圖上平分晝半球的經線的經度就是太陽直射點的經度。也可以用:直射經線=赤道與晨線交點所在經線+90°或直射經線=赤道與昏線所在經線—90°來判斷。太陽直射點的緯度需要根據與晨昏線相切緯度值來確定,若與晨昏線相切的緯度為α,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為90°—α(南北緯視具體情況而定)。
(6)確定晝夜長短:
某地晝長等於該地所在緯線圈上晝弧所跨的時間數,夜長等於該地所在緯線圈上夜弧所跨的時間數。
也可以直接採用「查格」的方法,也就是以已經知道的某條經度為准,按照較東的地方有較早的時刻;經度每相隔15°,地方時相差1小時;經度相差1°,地方時相差4分鍾;經度相差1′,地方時相差4秒。一般地,如果是求某地的晝長,則經過該地畫一條平行於赤道的緯線,看其晝弧所經過的格數×每格數所代表的時間數,如果圖示是側視圖,還應該乘以2的倍數;如果是極地為中心的圖示,則所經過的格數×每格所代表的時間數即可(如右圖)。
例 看右圖,用「查格法」判斷B點的夜長是 小時。
解析:如右圖6所示,該圖是側視圖,正對著我們的半個球面是180°,被均分成6格,每格30°;因經度每相隔15°,地方時相差1小時,則每格時長為2小時;如果用「查格法」來解的話,其步驟是:①經過B點畫一條平行於赤道的緯線,該緯線被圖中的昏線分為兩部分;在晝半球的為晝弧長度,在夜半球的為夜弧長度。②因為是求B點的夜長,就查經過B點的夜弧的長度經過的格數。從圖中得悉,經過B點的夜弧長有4個完整格數,每格2小時,則有8個小時。③但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半個地球球面,B點的夜長還有一半被遮住,故其夜長還應該乘以2,即4格×2小時×2(倍)=16(小時)。也即B點的實際夜長應為16小時。
(7)確定日出日落時間:
某地的日出時間就是該地所在經線與晨線的交點上的地方時,日落時間就是該地所在經線與昏線的交點上的地方時。某地日出日落時間的計算公式是:12±晝長/2。
例 北京時間3月21日12時,一架飛機從某機場(120°E,66°34′N)起飛,沿北極圈向東作環球航行,12小時後返回原地,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①飛行員能觀測到的日出日落次數是
A.一次日出,一次日落 B.兩次日落,一次日出
C.兩次日出,一次日落 D.O次日出,一次日落
②飛機上的晝夜更替時間是
A.6小時 B.8小時 C.12小時 D.24小時
③如果飛機飛行的方向相反,則飛行員能觀測到的日出日落次數是
A.一次日出,一次日落 B.兩次日落,一次日出
C.兩次日出,一次日落 D.O次日出,一次日落
解析 右圖為地球太陽光照俯視圖,B所在半球為黑夜,A所在半球為白晝,虛線圈為北極圈。
①飛機起飛時,機場位於A位置,飛機向東飛行,12小時後返回機場,此時機場位於B位置。相對於晨昏線的位置,飛機飛行了一圈半(圖中帶箭頭的實線),具體地說,就是:飛機沿北極圈由西向東飛行,12小時返回原地,說明飛機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時在北極圈上向東飛行經度30°,即1小時後飛機飛到了150°E。由於地球的自轉,則晨昏線和165°W重合,這時飛機和晨昏線的經度差縮小45°,再過1小時飛機將穿越180°經線,此時180°經線和晨昏線重合,再過8小時(360°/45°=8),飛機將再次穿越昏線,即飛機經過10小時兩次穿越昏線。同理,飛機第一次穿越晨線在飛行6小時(270°/45°=6),第二次穿越晨線將又要經過8小時(360°/45°=8),所以,飛機兩次穿越晨線需經14小時。從下圖中可以看出,飛機兩次穿越昏線,一次穿越晨線,也即兩次日落,一次日出。正確答案是B。
②因為飛機12小時相對於晨昏線的位置飛行了一圈半,所以,一圈所需的時間為8小時。正確答案是B。
③如果飛機飛行的方向相反(自東向西),12小時後,相對於晨昏線的位置飛機飛行了180°(上圖9中帶箭頭的虛線),從圖9中可以看出,飛機由晝到夜經歷了一次日落。正確答案是D。
(8)確定極晝極夜的范圍:晨昏線與哪個緯線圈相切,該緯線圈與極點之間的緯度范圍內就會出現極晝或極夜現象,南北半球的極晝、極夜現象正好相反。
(9)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規律:一般地,太陽直射點上的太陽高度為90°,晨昏線上的太陽高度為0°,晝半球的太陽高度大於0°,夜半球上的太陽高度小於0°。
(10)判定是否為晨昏線:晨昏線上的太陽高度為0°,因此在題目中太陽高度為0°的弧線一定為晨昏線,再結合試題中隱含的其他信息就能夠准確判定。
⑩ 地理,第一章認識地球,第三節地球的運動。
你把圖拍清楚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