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第3章

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第3章

發布時間: 2021-03-06 00:57:04

『壹』 七年級地理思維導圖上冊: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的知識重點是什麼

重點如下:

  • 第二章 地球和地圖

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

1、地球是一個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的球體。
2、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指示東西方向。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3、0度緯線是赤道;0度經線是本初子午線。地球儀上只有一條0度緯線、0度經線和180度經線。
4、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經線指示南北方向。
5、地球儀上能畫出無數條經線和緯線。
6、0度經線以西稱西經,用「W」表示;0度經線以東稱東經,用「E」表示。
7、如果所畫的經緯網圖沒有0度經線或者是180度經線,就看度數,度數向東增大的為東經,向西增大的為西經。
8、在以南極為中心的經緯網圖上,度數順時針增大的是東經,逆時針增大的為西經;在以北極為中心的經緯網圖上,則相反。
9、赤道以北稱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稱南緯,用「S」表示。
10、如果所畫的經緯網圖沒有0度緯線,就看度數,度數向南增大的為南緯,向北增大的為北緯。
11、在以極點為中心的經緯網圖上,判斷南北緯要用以下規律:以南極為中心的,緯度是南緯;以北極為中心的,緯度是北緯。
12、0度(赤道)劃分南北半球;200W、1600E劃分東西半球。

第二節 地球的運動
1、地球繞地軸旋轉,叫做地球的自轉。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約為24小時。
2、地球自轉產生的自然現象:晝夜交替、時間差異。
3、地球繞太陽旋轉,叫做地球的公轉。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是一年。
4、地球公轉產生的自然現象:形成四季和五帶。

第三節 地圖
1、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圖例。
(1)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A、 比例尺的三種形式:線段式、數字式和文字式。
B、比較比例尺的大小:把比例尺化成分數比較,分母大的比例尺反而小,分母小的比例尺反而大;
C、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圍小,表示的內容詳細;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圍大,表示的內容簡略。
(2)方向:A、利用指向標定方向:指向標指向北方;
B、利用經緯網定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C、無指向標、無經緯網的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2、熟記一些常用的圖例符號。
3、海拔: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4、相對高度:兩地之間的垂直距離。
5、等高線:海拔相等的各點連接成線。
6、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1)坡度陡緩的判斷:等高線密集,坡度陡峭;等高線稀疏,坡度平緩。
(2)山體不同部位的判讀:A、山頂:閉合等高線的中心; B、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
C、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凸; D、鞍部:兩個山頂之間; E、陡崖:等高線重疊。
(3)幾種陸地基本地形的判讀: A、盆地:四周高,中間低。
B、山地:海拔高,地面起伏大; C、 丘陵:海拔較高,地面起伏較大;
D、高原:邊緣陡峭,地面坦盪; E、平原:海拔低,地面平坦。
7、分層設色地形圖可以一目瞭然地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態和海底的起伏狀況。
8、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黃色表示山地。
9、地形剖面圖:可以更直觀地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

  • 第三章 陸地和海洋


    第一節 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陸地僅佔29%。「七分海洋,三分陸地」
    2、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3、地球的任何兩個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於陸地面積。
    4、面積最大的大洲是亞洲;面積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5、面積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面積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6、北美洲的格陵蘭島是面積最大的島嶼。
    7、赤道橫穿過非洲和南美洲大陸。
    8、巴拿馬運河劃分南美洲和北美洲;蘇伊士運河劃分亞洲和非洲;白令海峽劃分亞洲和北美洲;丹麥海峽劃分歐洲和北美洲;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家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


    第二節 海路的變遷
    1、海路變遷的主要原因:地殼的變動、海平面的升降和人類的活動(如:填海造陸)。
    2、大陸漂移說是由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的。
    3、地球表層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板塊處於不斷運動之中。
    4、板塊間的基本運動方式:張裂拉伸和碰撞擠壓。
    5、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活躍,多火山和地震。
    6、兩大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地帶和阿爾卑斯山-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地帶。
    7、亞洲和非洲之間的紅海在不斷擴張。有人預言,幾千萬年後,紅海將成為新的大洋。
    8、歐洲和非洲之間的地中海在不斷縮小。有人預言,幾千萬年後,地中海將會消失。
    9、喜馬拉雅山是由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

  •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
    1、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大於0,表示人口增加;小於0,表示人口減少;等於0,表示人口既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
    2、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人口密度=總人口數÷總面積。
    3、人口稠密地區:亞洲的東南部、歐洲西部以及北美洲東南部等中低緯度沿海平原地區。
    4、人口稀疏地區: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和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
    5、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6、人口過少帶來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等。
    7、白種人:主要分布在歐洲; 黃種人:主要分布在亞洲; 黑種人:主要分布在非洲。
    8、漢語是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9、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
    10、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形成於亞洲西部,其代表性建築物是教堂。
    11、伊斯蘭教產生於阿拉伯半島,在中國又稱為回教或清真教,其教徒稱為穆斯林,代表性建築物是清真寺。
    12、佛教創始於印度,現在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其代表性建築物是佛堂。
    13、鄉村和城市統稱為聚落。先有鄉村聚落,後有城市聚落。
    14、東南亞的高架屋;西亞地區的房屋牆厚、窗小;北極地區因紐特人的冰屋;黃土高原的窯洞;雲南西雙版納地區的傣族竹樓。

『貳』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三章第三節降水的變化與分布應該幾課時講完

一個課時即可,盡量安排使用各類圖表啟發學生對於降水變化與分布的理解。
一、降水的變化
播放降水量測量的動畫,讓學生仔細觀察,並提問:
1.降水量是用什麼來測定的?
2.記錄單位是什麼?
3.日降水量是如何測的?
4.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是如何確定的?
講述:這樣我們就獲得了一個地區的降水資料。如何應用這些來分析降水特點呢?
教師創設情境:假如你是世界某地氣象觀測員,收集了該地一年各月降水情況,現在把結果展示一下。
開展「降水的季節變化」的實驗活動:
1.學生分組,在每個架上插入標有月份的12個試管,將水溶液隨意注入每個試管。
2.學生帶著問題觀察自己的作品,得出小組結論。
3.學生展示作品,並總結該地降水類型的特點。
4.學生素描、展示、說明自己粗畫的降水柱狀圖。
5.學生比較、互評、討論畫圖應注意的事項。
講述:通常我們用一年中各月降水量柱狀圖來表示一個地區一年內降水的季節變化。一個地區不同年份的降水量有差異,所以一般使用多年的平均值反映當地降水的季節變化。
播放繪制降水量柱狀圖的動畫,並提供濟南的降水量數據,學生根據數據,准確繪制當地多年的降水量柱狀圖,並讀圖分析降水季節變化的特點。
二、降水的分布
課件展示:不同地區洪澇災害或旱災的圖片。
提問:各地降水量不同,怎樣表示降水量的多少?
出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圖,引導學生通過讀圖例學會閱讀等降水量線圖。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讀圖討論,完成教材活動題,並歸納世界降水的分布特點。
提問:各地降水量不同,為什麼會出現這樣大的差別?
引導學生討論,總結降水量的影響因素。
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降水的知識,學會了哪些方法呢?

『叄』 7年級上冊地理思維導圖 第二章、三章、四章 知識點

重點如下:

  • 第二章 地球和地圖

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

1、地球是一個平均半徑為千米,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的球體。
2、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指示東西方向。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3、0度緯線是赤道;0度經線是本初子午線。地球儀上只有一條0度緯線、0度經線和180度經線。
4、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經線指示南北方向。
5、地球儀上能畫出無數條經線和緯線。
6、0度經線以西稱西經,用「W」表示;0度經線以東稱東經,用「E」表示。
7、如果所畫的經緯網圖沒有0度經線或者是180度經線,就看度數,度數向東增大的為東經,向西增大的為西經。
8、在以南極為中心的經緯網圖上,度數順時針增大的是東經,逆時針增大的為西經;在以北極為中心的經緯網圖上,則相反。
9、赤道以北稱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稱南緯,用「S」表示。
10、如果所畫的經緯網圖沒有0度緯線,就看度數,度數向南增大的為南緯,向北增大的為北緯。
11、在以極點為中心的經緯網圖上,判斷南北緯要用以下規律:以南極為中心的,緯度是南緯;以北極為中心的,緯度是北緯。
12、0度(赤道)劃分南北半球;200W、1600E劃分東西半球。

第二節 地球的運動
1、地球繞地軸旋轉,叫做地球的自轉。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約為24小時。
2、地球自轉產生的自然現象:晝夜交替、時間差異。
3、地球繞太陽旋轉,叫做地球的公轉。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是一年。
4、地球公轉產生的自然現象:形成四季和五帶。

第三節 地圖
1、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圖例。
(1)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A、 比例尺的三種形式:線段式、數字式和文字式。
B、比較比例尺的大小:把比例尺化成分數比較,分母大的比例尺反而小,分母小的比例尺反而大;
C、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圍小,表示的內容詳細;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圍大,表示的內容簡略。
(2)方向:A、利用指向標定方向:指向標指向北方;
B、利用經緯網定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C、無指向標、無經緯網的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2、熟記一些常用的圖例符號。
3、海拔: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4、相對高度:兩地之間的垂直距離。
5、等高線:海拔相等的各點連接成線。
6、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1)坡度陡緩的判斷:等高線密集,坡度陡峭;等高線稀疏,坡度平緩。
(2)山體不同部位的判讀:A、山頂:閉合等高線的中心; B、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
C、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凸; D、鞍部:兩個山頂之間; E、陡崖:等高線重疊。
(3)幾種陸地基本地形的判讀: A、盆地:四周高,中間低。
B、山地:海拔高,地面起伏大; C、 丘陵:海拔較高,地面起伏較大;
D、高原:邊緣陡峭,地面坦盪; E、平原:海拔低,地面平坦。
7、分層設色地形圖可以一目瞭然地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態和海底的起伏狀況。
8、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黃色表示山地。
9、地形剖面圖:可以更直觀地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

  • 第三章 陸地和海洋


    第一節 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陸地僅佔29%。「七分海洋,三分陸地」
    2、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3、地球的任何兩個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於陸地面積。
    4、面積最大的大洲是亞洲;面積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5、面積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面積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6、北美洲的格陵蘭島是面積最大的島嶼。
    7、赤道橫穿過非洲和南美洲大陸。
    8、巴拿馬運河劃分南美洲和北美洲;蘇伊士運河劃分亞洲和非洲;白令海峽劃分亞洲和北美洲;丹麥海峽劃分歐洲和北美洲;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家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


    第二節 海路的變遷
    1、海路變遷的主要原因:地殼的變動、海平面的升降和人類的活動(如:填海造陸)。
    2、大陸漂移說是由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的。
    3、地球表層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板塊處於不斷運動之中。
    4、板塊間的基本運動方式:張裂拉伸和碰撞擠壓。
    5、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活躍,多火山和地震。
    6、兩大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地帶和阿爾卑斯山-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地帶。
    7、亞洲和非洲之間的紅海在不斷擴張。有人預言,幾千萬年後,紅海將成為新的大洋。
    8、歐洲和非洲之間的地中海在不斷縮小。有人預言,幾千萬年後,地中海將會消失。
    9、喜馬拉雅山是由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

  •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
    1、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大於0,表示人口增加;小於0,表示人口減少;等於0,表示人口既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
    2、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人口密度=總人口數÷總面積。
    3、人口稠密地區:亞洲的東南部、歐洲西部以及北美洲東南部等中低緯度沿海平原地區。
    4、人口稀疏地區: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和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
    5、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6、人口過少帶來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等。
    7、白種人:主要分布在歐洲; 黃種人:主要分布在亞洲; 黑種人:主要分布在非洲。
    8、漢語是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9、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
    10、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形成於亞洲西部,其代表性建築物是教堂。
    11、伊斯蘭教產生於阿拉伯半島,在中國又稱為回教或清真教,其教徒稱為穆斯林,代表性建築物是清真寺。
    12、佛教創始於印度,現在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其代表性建築物是佛堂。
    13、鄉村和城市統稱為聚落。先有鄉村聚落,後有城市聚落。
    14、東南亞的高架屋;西亞地區的房屋牆厚、窗小;北極地區因紐特人的冰屋;黃土高原的窯洞;雲南西雙版納地區的傣族竹樓。

『肆』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前三章的知識提綱,要寫滿一張A4紙 說了給採納

人教版初一上冊地理知識提綱
要人教版
kinden58542 | 2013-09-04
滿意回答
七年級(上)地理復習綱要
一、地球與地圖
(一)地球的形狀、大小與運動
1、提出證據說明地球是個球體:
站在海邊,遙望遠處駛來的船隻,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見船身,而離岸的船總是船身先消失,桅桿後消失。
站得高,看得遠。
發生月偏食時,地球擋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給地球照鏡子,使我們看見了地球的球體形狀。
2、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徑:6371千米; 赤道周長:4萬千米; 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3、用事實分別說明地球自轉、公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
自轉 公轉
運動方向 自西向東 自西向東
運動周期 一天(24小時) 一年(365天)
旋轉中心 地軸 太陽
產生的地理現象 晝夜交替;時間差異 四季變化;五帶形成
(二)地球儀
運用地球儀,說出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的劃分。
用經緯網確定任意地點的位置: 給出地點要能在地球儀或地圖上讀出經緯度;給出經緯度要能找相應的地點。
(三)地圖(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運用地圖辨別方向,量算距離,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
(1)辨別方向:
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②指向標法: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
③經緯線定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2)量算距離:①比例尺的計算:
②比較比例尺的大小與范圍大小和內容詳略之間的關系:
比例尺小 → 表示範圍大 → 內容簡單
比例尺大 → 表示範圍小 → 內容詳細
(3)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
①海拔: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②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
2、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3、根據需要選擇常用地圖,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養成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地圖的習慣。

二、海洋與陸地
1、海陸分布:
(1)運用地圖和數據說出全球海陸所佔比例,描述海陸分布特點。
A、海洋佔地球表面積的71%,陸地佔地球表面積的29%。
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況
①七大洲:(面積從大到小)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②四大洋:(面積從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③洲界:亞洲與非洲:蘇伊士運河
亞洲與歐洲: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北美洲與南美洲:巴拿馬運河
2、海陸變遷:
(1)舉例說明地球表面海陸處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
喜馬拉雅山上發現海洋生物化石
我國東部海域的海底發現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類活動的遺跡。
荷蘭的填海造陸(人類活動改變地表形態)
(2)知道板塊構造學說,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
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
a) 地中海 - 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b)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阿爾卑斯山(歐洲):位於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交界處。
喜馬拉雅山(亞洲):位於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交界處。
地中海將消失:位於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擠壓碰撞處
紅海將擴大:位於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張裂地區。

三、氣候
1、天氣與我們的生活:
(1)知道「天氣」和「氣候」的區別:
天氣是短時間的大氣狀況,是易變的;
氣候是長期的(多年的)大氣平均狀況,是穩定的。
(2)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3)用實例說明人類活動對大氣環境的負面影響及保護大氣環境的重要性。
2、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1)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
① 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氣溫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主要原因是各緯度接受太陽輻射的差異)
② 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
③ 在山地,氣溫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
(2)氣溫的變化:
① 氣溫的日變化:一天中,最高溫度出現在午後2小時左右(14時);
最低溫出現在日出前後。(會計算氣溫日較差)
② 氣溫的年變化: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則相反。(會計算氣溫年較差)
(3)會使用氣溫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圖,並讀圖說出氣溫的變化規律。
3、降水與降水的分布
(1)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圖,說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異。
① 從赤道向兩極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② 在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③ 在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少,沿海地區降水多。
④ 在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⑤ 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是赤道附近;最貧乏的地區是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
⑥ 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齊;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馬沙漠。
(2)會使用降水資料,繪制降水量柱狀圖,並讀出降水的變化規律。
4、世界的氣候
(1)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區
熱帶: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溫帶: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
寒帶:寒帶氣候
(2)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亞歐大陸東岸、內部、西岸的氣候類型
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大陸內部:溫帶大陸性氣候
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3)舉例分析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等對氣候的影響
緯度位置影響:
a) 赤道地區終年炎熱,而南極大陸則冰雪覆蓋
b) 海南島終年如夏,降水較多;黑龍江省北部冬季漫長,多冰雪。
海陸位置影響:
a)青島的降水量比蘭州多
b)新疆塔里木盆地氣候乾燥,同緯度的北京氣候比較濕潤。
地形影響:
台灣島台灣山脈東側降水比西側多。
青藏高

『伍』 初一上冊地理第三章

1C 那個從全年降雨量可以排除AD而B是屬於夏季少雨冬季多雨也不符合
2C回溫室效應目前研究認為是二答氧化碳過多造成——工業現代化的必然悲哀
3CAB大家從電影上也能看得出來早晚溫差都很大的秋冬也有很明顯的差別溫帶就是中國目前的氣候狀況夏季普遍高溫冬季溫度明顯降低溫差也很大但是熱帶一直很熱向廣州的氣候就比較接近這情況。。。
4c古諺語有雲:六月天氣熱,扇子離不得。這個六月是陰歷化成陽歷就是七月。。。。。
其實113的地理學的應該很不錯呵呵咱家以補充原因記得採納啊。。。。。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