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
⑴ 誰能提供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教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閱讀各類地圖和圖片,了解本區的地理位置、范圍和主要國家。
2.知道本區是以黑色人種為主的地區,了解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與自然地理環境外來移民的關系。
3.初步了解非洲黑人的文化和風俗習慣,以及政治地圖的變化。
4.了解本區豐富的自然資源。
5.了解以生產初級產品為主的經濟的形成和後果。
6.通過具體實例及圖片,認識本區人口和糧食、乾旱和荒漠化問題的嚴重性。
能力目標
1.通過本區大量的人文與自然景觀圖像、地理分布圖、氣候圖的閱讀分析,培養學生運用地理圖像獲取知識和記憶知識的能力。
2.通過比較分析本區的主要進出口產品示意圖、本區某些國家的主要出口商品統計表、熱帶草原氣候干濕季變化與自然災害的關系示意圖,以及人口、糧食問題、環境問題的綜合分析,培養理解、分析地理知識的能力。
3.通過非洲黑人原始居住地與外來移民長期殖民統治問題、初級產品為主的單一經濟問題、人口糧食環境與貧窮問題及如何解決的討論,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辯證思維的能力。
德育目標
1.通過綜合分析,理解本區人口和糧食、乾旱和荒漠化等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和解決的途徑,培養正確的人地觀。
2.通過對非洲黑色人種文化、風俗、藝術和非洲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的知識講解,進行種族平等、維護世界和平發展的國際主義教育。
3.通過本區關於初級產品為主的經濟和一些國家經濟發展案例的講解,培養學生樹立國家之間不僅需要平等互利、相互合作,而且還要獨立自主、因地制宜發展民族經濟的觀點。
●教學重點
1.以生產初級產品為主的經濟區。
2.黑人原始居住地分布與自然地理環境的關系。
3.本區人口、糧食與環境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
4.熱帶草原氣候的特徵。
●教學難點
1.乾旱和土地荒漠化問題的形成原因。
2.如何協調人口、糧食與環境三者之間的關系。
3.單一商品經濟的形成。
●教學方法
比較分析、綜合分析、讀圖分析為主的教學方法。
●教具准備
1.自備一些與本區有關的圖片。
2.自製多媒體課件。
3.有關錄像資料。
●課時安排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播放一段錄像《走進非洲》,讓學生用眼用心去感受一下非洲這片神奇而又充滿生機的土地。看完錄像後,提出問題:①非洲是以什麼人種為主?(黑人)②是不是所有非洲國家都是以黑人為主的?(不是,如埃及就是以白種人為主)
老師講述:非洲按照人種特徵的明顯差異可分為兩部分,以撒哈拉沙漠為界,以北的是北非,它是以白人為主的阿拉伯世界,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區,黑人佔90%以上,因此有「黑非洲」之稱。今天我們就要走進「黑非洲」。
板書:第三節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板書:黑種人的故鄉
〔講授新課〕
電腦展示:課本66頁圖8.25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學生讀圖了解本區分布。
學生活動:學生討論交流自己所知的有關「黑非洲」的知識。交流完畢後,每人起立說一句有關「黑非洲」的小知識。(可採用搶答形式)
評價小結:同學們知道的還真不少,說得都非常好,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確是一塊神奇而又迷人的土地。這里有浩瀚的沙漠、茂密的雨林、無際的草原、繁多珍稀的動物,以及被譽為「地球的傷痕」——東非裂谷帶,非洲的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上奇特的赤道雪,維多利亞瀑布和維多利亞湖,非洲最深而狹長的湖——坦噶尼喀湖的秀麗景色。此外本區還有獨具特色的文化藝術及風土人情。非洲的音樂、歌舞、繪畫、雕刻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的瑰寶。(電腦顯示圖片68頁圖8.27製作和出售手工藝品,圖8.28非洲的鼓手)非洲黑人的體育天賦也在世界體壇大放光彩,不僅如此,本區悠久燦爛的文明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阿克蘇姆、蘇丹、馬里王國,它們悠久文明的歷史僅次於古埃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其神奇迷人的一切吸引了成千上萬名遊客,也成為探險家、考古學家、科學家嚮往的地方。
過渡:這片神奇而美麗的土地上有哪些主要國家?絕大多數屬於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世界各大洲中的地位如何?這片土地上為什麼會有如此絢麗多彩的文化和風俗習慣?我們還是先來了解一下本區的位置。
電腦展示:課本67頁圖8.26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提出問題:①本區東西部分別臨什麼海洋?②請同學們找出本區大西洋沿岸最大的海灣。③請同學們找出非洲大陸西南端,有一個突出在海洋上的尖角的名稱。④在圖中找到赤道,觀察赤道穿過本區什麼部位。
學生回答:
學生甲:本區東臨印度洋,西臨大西洋。
學生乙:本區大西洋沿岸最大的海灣是幾內亞灣。
學生丙:非洲大陸西南端突出在海洋上的尖角是好望角。
學生丁:赤道穿過本區中部。
老師小結:通過同學們讀圖思考回答,我們可以看出本區的位置是位於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間的低緯地區。
板書:位置→位於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間的低緯地區
學生活動:學生讀課本67頁圖8.26找出以下地理事物:撒哈拉沙漠、剛果盆地、尼羅河、東非高原、乞力馬扎羅山。
老師檢查:分別讓5名同學上講台在電腦投影圖上指出以上地理事物。
提出問題:①本區地形以什麼為主?②海拔大多在多少米以上?③地勢向什麼方向傾斜?
學生活動:學生對照地形圖討論交流以上問題。
得出結論:本區地形以高原為主,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本區地勢東部和南部高,中部、西部及本區北部低。
板書:地形→高原大陸
過渡:我們知道人口的分布要受自然條件的影響。那麼本區受自然條件影響,居民是一種什麼樣的分布狀況呢?
板書:原始居住地分布
電腦展示:課本69頁圖8.29「非洲的黑人原居住地和外來移民」思考:①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主要在哪裡?②這些地方自然條件如何?③目前非洲有哪些國家的外來移民?
學生回答:
學生甲: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主要分布在幾內亞灣沿岸、剛果盆地、海拔比較低的高原地區。
學生乙:這些地區的自然環境與撒哈拉沙漠、衣索比亞高原相比要優越一些,氣候既不太乾燥,海拔又不太高。
板書:原始居住地分布←自然環境
學生丙:目前非洲的外來移民主要是歐洲的英國人、法國人、西班牙人。
引申思考:這些歐洲人為什麼要移民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電腦展示:非洲礦產資源分布圖、非洲政治地圖的演變圖
學生活動:學生分組讀圖討論:①本區的礦產資源在世界上處於什麼地位?②歐洲人移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目的是什麼?③歐洲人的到來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發展產生了什麼影響?④目前本區政治地圖發生了什麼變化?學生分組討論後並派代表發言。
學生回答:
1組代表:本區礦產資源非常豐富,不僅種類多,而且儲量大,不少礦產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像黃金、金剛石的儲量和產量都佔世界第一位;銅礦、鐵礦、鈾礦和其他金屬礦產的儲量也很多。南非是出產黃金最多的國家,幾內亞是出產鋁土最多的國家,尚比亞是出產銅礦的重要國家。
2組代表:歐洲人移民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為了掠奪黃金、象牙、香料等各種物產。
3組代表:歐洲人的到來,使這里廣大土地都被英國、法國、葡萄牙、比利時、西班牙等國強占和瓜分,大多數國家都淪為了殖民地,長期遭受殖民主義政治統治和經濟影響,經濟非常落後。
4組代表:二戰以前,本區只有衣索比亞和賴比瑞亞兩個獨立國家。到1990年3月,撒哈拉以南由白人統治的最後一個殖民地——納米比亞也宣告獨立。現在黑非洲的國家都已獨立,只有少數島嶼仍為英、法屬地,非洲的政治地圖發生了很大變化。
老師評價並引申思考:各組代表的發言都非常精彩。目前在美洲黑人分布也較多,那黑種人從非洲遷向美洲的歷史經過是怎樣的?(啟發學生聯系學過的歷史知識來分析)
學生回答:殖民主義者來到黑非洲首先掠奪這里豐富的資源和物產,進而又進行罪惡的奴隸貿易,將黑人當作商品賣往世界各地,並對大量移民進行長期統治。
老師小結:根據考古學家的發掘證明,非洲是遠古人類的發祥地之一。在歷史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曾建立過一些文明國家,創造了絢麗多彩的文化。但是,從15世紀起,歐洲殖民主義者相繼侵入,最初從掠奪黃金、象牙、香料開始,進而從事罪惡的奴隸貿易,把黑人綁架、擄掠運往美洲販賣。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非洲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土崩瓦解。現在,黑非洲的國家都已獨立。許多國家獨立後,正逐步擺脫殖民主義經濟的束縛,發展自己的民族經濟。
〔課堂小結〕
本節課主要了解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地形特點以及自然環境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板書設計
第三節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活動與探究
讓學生從各種媒體中收集目前世界上哪些國家還存在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的行為,對學生進行種族平等、維護世界和平發展的國際主義教育。
⑵ 七年級下冊地理填充圖冊第20和21的答案 關於撒哈拉以南非洲的 急需~~好的加分啊!!!
我也是七年級的、都不用做這個的、答案自然在
一 1、南北回歸線20°的上(下)面有回條虛線答就是啦~~
赤道不用說吧
2、對照書去找就行啦
3、撒哈拉 南 東
4、東高西低,南高北低
5、尼羅河 剛果河 剛果河 由於流經赤道兩側,獲得南北半球豐富降水的交替補給
6、尼羅河
二 南北回歸 熱 以赤道為中心,南北半球對稱分布
三 1、很簡單的、自己做吧
2、出口(上面的) 進口(下面的)
3、選作題,可不做
⑶ 七年級下冊地理第二節非洲主要地形有哪些高原
非洲為一高原大陸,地勢比較平坦,明顯的山脈僅限於南北兩端。全洲平內均海拔容750米。海拔500~1000米的高原佔全洲面積60%以上。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地和高原約佔全洲面積5%。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多分布在沿海地帶。地勢大致以剛果民主共和國境內的剛果河河口至衣索比亞高原北部邊緣一線為界,東南半部較高,西北半部較低。東南半部被稱為高非洲,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有衣索比亞高原(海拔在2000米以上,有「非洲屋脊」之稱)、東非高原和南非高原,在南非高原上有卡拉哈迪盆地。西北半部被稱為低非洲,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大部分為低高原和盆地,有尼羅河上游盆地、剛果盆地和查德盆地等。非洲較高大的山脈多矗立在高原的沿海地帶,西北沿海有阿特拉斯山脈;東南沿海有德拉肯斯山脈;東部有肯亞山和乞力馬扎羅山。乞力馬扎羅山是座死火山,海拔5895米,為非洲最高峰。
⑷ 七年級地理下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教版知識點
第三節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世界上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大專部分位於熱帶屬,90%以上是黑種人,有「黑非洲」之稱。居民集中在幾內亞灣沿岸和剛果盆地。
2、由於殖民主義的長期佔領和掠奪,該地大多國家形成了「單一商品經濟」,出口價格低廉的初級產品,進口價格昂貴的工業製成品,在國際貿易中處於不利地位。
3、非洲自然增長率在各大洲中居首位,人口眾多。加上氣候全年高溫,降水干濕兩季分明,農業生產落後,居民經常忍飢挨餓。
4、非洲氣候主要為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分布特點為:以赤道為中心,南北對稱分布。
5、主要地形區:
A索馬里半島 B剛果河 C剛果盆地
D衣索比亞高原 E馬達加斯加島
F幾內亞灣 G撒哈拉沙漠 H好望角
I東非高原 附近有東非大裂谷 J南非高原
⑸ [初一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人口增長最快地區,結合所學知識為其經濟發展提出建議
1.保護自然環境,提高農牧業生產水平;
2.控制人口增長;
3.發展多元化經濟;
4.培養科技人才;
5.提高民族文化素質;
6.科技興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