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八年級下冊地理筆記174條

八年級下冊地理筆記174條

發布時間: 2021-03-05 14:10:57

1. 八年級下冊地理重點知識

【原創】八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知識框架:
中國地理概況

地理位置及疆域
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半球劃分、海陸位置經緯度位置
國土及疆域
陸地和海洋國土、鄰國
行政區劃
省市簡稱、形狀
人口與民族
人口概況
總量、分布、基本國策
民族概況
人數、分布特點

自然環境

地勢與地形
三大階梯、各種地形

氣候復雜多樣
氣溫差異:南北差異、溫度帶劃分
降水差異:東西差異、對各方面的影響
氣候類型、各類天氣
河流與湖泊
內流區與外流區的差別、黃河和長江概況

自然資源自然資源概況
資源劃分、我國資源情況
土地資源
分類、分布狀況、利用狀況
水資源
分布及利用狀況

經濟發展
逐漸完善的交通網
交通運輸分布、鐵路分布、運輸方式的選擇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
農業分類、東西南北差異、問題
工業的分布與發展
工業及高新技術分布

1、我國位置的優越性:
半球劃分:東半球、北半球
海陸位置: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
經緯位置:大部分位於中緯度地區,屬北溫帶。南部少數地區位於熱帶,沒有寒帶。
最東端 東經135度2分30秒 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交匯處
最西端 東經73度40分 帕米爾高原烏茲別里山口(烏恰縣)
最南端 北緯3度52分 南沙群島曾母暗沙
最北端 北緯53度33分 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漠河縣)2、我國國土遼闊:
陸地國土: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陸上鄰國14個。
海洋國土:瀕臨的海洋有渤海、黃海、東海、南海,主要島嶼有台灣島、海南島、舟山群島、南海諸島。,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
渤海附近有我國最大的鹽場——長蘆鹽場,東海有我國最大的漁場——舟山漁場。南海魚類產量和油氣產量均是最大的。
圖見教材4頁。
3、行政區:
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圖教材7頁
各省級行政區名稱、簡稱、行政中心,表教材10頁。
4、人口:
我國總人口為12.95億(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佔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
基本國策:計劃生育。控制人口的數量,提高人口的質量。
我國平均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35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9人)的3倍多。
人口分布不均。以黑河—騰沖為界,東部人口分布密集,西部人口分布稀疏。 各省區面積與人口的比較,圖教材14頁。
5、民族:
我國有56個民族,漢族佔92%。少數民族中壯族人數最多。人口在500萬人以上的少數民族有滿族、回族、苗族、維吾爾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雲南省的少數民族數最多。各民族分布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
一些少數民族風情: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傣族族的潑水節、孔雀舞;藏族的集體舞、藏歷年;朝鮮族的長鼓舞等。
6、地勢和地形:
我國地形特點: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大。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西部以山地、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以平原和丘陵為主。中國地勢三級階梯:第一級階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第二級階梯(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第三級階梯。
各階梯概況,海拔、地形特徵見教材22、24、26頁,主要看各階梯都有哪些主要山脈(走向)、高原、盆地以及平原,以及相對位置。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徵對我國的氣候、河流、交通產生的影響:
(1)對氣候的影響: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於海上的濕潤氣流向我國內陸推進,為我國廣大地區帶來豐沛的降水。
(2)對河流的影響:西高東低的地勢,必然造成我國的大江大河自西向東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級階梯向低一級階梯流動時,落差大,產生巨大水能。
(3)對交通的影響:向東流淌的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聯系;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成為我國東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礙。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是四大高原中唯一位於第一階梯的,我國面積最大的高原,高山終年積雪,冰川縱橫;內蒙古高原:高原地勢平坦開闊,西北部多荒漠、戈壁、東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黃土高原:世界上黃土分布面積最廣的區域,水土流失嚴重,地表千溝萬壑;雲貴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區地形崎嶇,石灰岩分布廣泛,喀斯特地貌顯著。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國面積最大的內陸盆地,位於昆侖山與天山之間,其中有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准噶爾盆地:我國第二大盆地,位於天山與阿爾泰山之間,緯度最高;柴達木盆地:被美譽為「聚寶盆」,位於巴顏喀拉山與祁連山之間,海拔最高,也是四大盆地唯一位於第一階梯的;四川盆地:發展農業生產條件最優越,有「紫色盆地」之稱,著名的成都平原位於盆地西部,農業發達,物產豐富,有「天府之國」之稱三大平原:東北平原:黑土面積廣大;華北平原:地勢低平,地面坡度很小;長江中下游平原: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
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地面積占陸地面積的33%,加上高原,兩者佔60%。山區常見自然災害及其治理,見教材29頁。山區在開發和保護方面應當注意的問題:山區地面較為崎嶇,交通不便,基礎設施建設的難度較大。在開發利用山區時,要特別注意生態環境建設,預防和避免山地災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發生。
主要山脈走向:
東-西走向:天山山脈――陰山山脈;昆侖山脈――秦嶺;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長白山脈―武夷山脈;台灣山脈
南-北走向:橫斷山脈
西北-東南走向:祁連山脈
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7、南北氣溫差異:
冬季,我國南北氣溫差異很大。1月℃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漠河鎮與海口市1月平均氣溫相差接近50℃。冬季最冷地方為黑龍江的漠河鎮。
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區外,大多數地方普遍高溫。夏季最熱的地方為新疆吐魯番。
我國由北向南劃分為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另外還有高原氣候區。劃分溫度帶的主要指標是活動積溫。溫度帶劃分,見教材33頁。
8、東西干濕差異:
年降水量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一個地方的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對比關系,反映了該地氣候的濕潤程度。我國可以劃分為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半乾旱地區和乾旱地區。我國降水量和干濕地區,見教材35、36頁。干濕地區景觀、建築以及農業的差異,見教材36、37頁。
9、氣候:
受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影響,我國大多數地區一年內的盛行風向隨季節有顯著變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風氣候。
冬季風寒冷乾燥,是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風溫暖潮濕,形成了我國的雨季。
除青藏高原外,習慣上以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為界,把我國劃分為季風區和非季風區,見教材39頁。主要是降水的差異,主要原因是海陸位置和地形。
我國的氣候類型,主要包括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以及高原山地氣候,見教材42頁。
多特殊天氣: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風、沙塵暴等。多旱澇災害。洪澇是我國發生頻繁、損失嚴重的自然災害。乾旱是對我國農業生產影響最大、最常見且分布范圍最廣的一種氣候災害。
10、河流和湖泊:
內流河和內流區、外流河和外流區的分布,見教材44頁。內流區占我國陸地面積的1/3,但水量僅佔全國的5%;外流區占陸地面積的2/3,水量佔全國的95%。
內流區:塔里木河是我國最大的內流河,河水主要來自昆侖山、天山等高山冰雪融水。內流湖一般為鹹水湖(青海湖)。
外流區:河水來源主要靠降水。有三大外流區
(1)太平洋外流區
我國外流河的水文特徵深受季風氣候的影響。以秦嶺—淮河為界,以南地區的河流流經濕潤地區,水量豐富。以北地區的河流流經半濕潤或半乾旱地區。
黃河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注入渤海。上游水能資源豐富,進行發電和灌溉(寧夏平原成為「塞上江南」以及河套平原)。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是我國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下遊河道變寬,坡度變緩,水流減慢,泥沙堆積,河床升高—「地上河」。流域水系,見教材48頁。上游建設大型水庫,中游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下游加固黃河大堤。黃河幾字形與凌汛。
長江發源於唐古拉山脈,注入東海。它是我國最長、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有「水能寶庫」和「黃金水道」之稱。長江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遊河段。流域水系,見教材53頁。各段的名稱和支流。長江三峽(自西向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洪水災害:降水集中,中上游生態環境破壞(植被破壞)導致水土流失,長江河道彎曲,中下游湖泊萎縮(圍湖造地)使得其蓄洪能力下降。
怒江—薩爾溫江、瀾滄江—湄公河、元江—紅河。
京杭運河是世界上最長、開鑿最早的人工河,自北向南經過京、津、冀、魯、蘇、浙,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南水北調東線。
中國五大淡水湖(按面積大小排列)鄱陽湖(贛)、洞庭湖(湘)、太湖(蘇浙交界)、洪澤湖(蘇)、巢湖(皖)。
(2)北冰洋外流區(阿爾泰山—額爾齊斯河)
(3)印度洋外流區(雅魯藏布江—布拉馬普特拉河—孟加拉灣)。
11、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是存在於自然界的能為人類提供福利的物質與能量。主要包括氣候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以及海洋資源等。
可再生資源: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更新、再生,或者能夠循環使用的自然資源。(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非可再生資源:總是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資源。(石油、礦產資源等)
對於可再生資源,如果利用合理,並且注意保護和培育,便能夠實現永續利用;對於非可再生資源應該十分珍惜和節約使用。
我國的資源情況:總量豐富,人均不足。隨人口的增長,自然資源人均佔有量將會繼續減少;資源利用不當、保護不力、管理不善,使得自然資源遭到不應有的破壞和浪費;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將持續增長。
12、土地資源:
根據土地的用途和土地利用情況,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設用地等。耕地、林地、草地為農業用地。建設用地為非農業用地。
我國土地資源總量豐富,而且土地利用類型齊全。但人均土地資源佔有量小,而且各類土地所佔比例不盡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難利用土地多,後備土地資源不足,人與耕地的矛盾突出。我國土地利用類型構成見教材67頁。
土地資源分布不均: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氣候濕潤的東部季風區,土地利用程度高。耕地主要分布在東部平原及低緩的丘陵地區,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mm的西部內陸地區,土地利用程度低,未利用土地分布較廣。牧業在西部內陸地區的農業生產中居主要地位。土地資源類型分布表見教材69頁。
土地資源利用問題:屬可再生資源,如利用不當,或遭到人為破壞,就會引起土地資源退化,生產能力下降,甚至完全喪失。我國土地利用中對土地的破壞有水土流失、亂佔耕地和土地荒漠化。加強對土地資源的管理和保護措施:依法用地、規劃用地;因地制宜、合理利用;開展「保護土地、保護耕地、保護環境」宣傳活動;加大對農田基本建設和環境治理的投入;禁止亂佔耕地等。
13、水資源:
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而人類所需的淡水資源僅佔全球水量的2.5%。而淡水資源中,絕大部分為兩極和高山的冰川,其餘大部分為深層地下水。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淺層地下水,僅佔全球淡水資源的0.3%。
中國是一個貧水國家,我國的水資源總量少於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和印度尼西亞,位於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名在第110位之後。缺水狀況在全國范圍內普遍存在。
水資源時空分步不均:受季風氣候的影響,我國水資源的季節分配和地區分配很不均勻。從時間分配看,夏季我國降水集中,易造成洪澇災害,冬春季則降水少,易造成乾旱缺水;從空間分配看,我國水資源南豐北缺,南方水資源佔80%以上,北方僅占不到20%,特別是華北和西北地區,缺水最為嚴重。
興建水庫可以有效調控徑流和水量的季節變化,比如三峽(長江)和小浪底(黃河),對防洪和水資源調配發揮重要作用,在洪水期蓄水,減緩下游洪水,在枯水期防水,增加下游水量,具有防洪、發電、灌溉及城市供水等綜合效益。
跨流域調水是解決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勻的有效辦法。如南水北調引水工程,對於緩解我國北方地區的嚴重缺水有重要作用。南水北調工程就是把長江水系豐富的水資源,調到缺水嚴重的華北、西北地區。分東(揚州—京杭運河—津冀魯)、中(丹江口—京津冀)、西(雅礱江、金沙江—黃河上游)三條線路。引欒入津,是將灤河水引入海河水系,緩解天津缺水狀況;引黃濟青,將黃河水調入青島。
我國的水資源利用總體上看,一方面供應緊張,缺水狀況仍在繼續加重;另一方面利用率低,浪費驚人;此外水污染嚴重。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是解決我國缺水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具體措施見教材81頁。
14、交通:
現代交通運輸指的是火車、汽車、船舶、飛機等工具的運輸。
交通運輸對地區的經濟發展起著及其重要的作用,交通運輸又比喻為經濟發展的「先行官」。
鐵路線、公路線、航線以及航空線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生命線」。東部地區交通運輸網路密度大,西部地區交通運輸網路密度較小。我國的交通運輸網見教材89頁。其中注意哪些大城市所缺少的運輸功能,也就是各城市屬於哪種交通樞紐類型,比如是單一交通樞紐,還是鐵路—公路樞紐,還是鐵路—航空樞紐,還是多種綜合樞紐。
我國高速公路始建於1984年,是上海—嘉定。主要高速密集區為環渤海、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個地區。這些地區城市和人口集中,經濟發達,資金雄厚,有修建高速公路的需求和物質需求。主要高速公路分布見90頁。
鐵路運輸是我國最重要的交通運輸方式。主要鐵路干線分布見91頁。掌握一些主要鐵路線及鐵路樞紐,各條鐵路線起始點和終點各代表哪個城市。
南北向:京哈線、京九線、京廣線、京滬線、哈大線、焦柳線、寶成—成昆線、青藏線。
東西向:京包線—包蘭線、隴海—蘭新線(第二條亞歐大陸橋中國段)、滬杭—浙贛—湘黔—貴昆線、襄渝線。
主要鐵路樞紐:北京、鄭州(京廣、隴海)、武漢(京廣、襄渝、長江水運)、南昌(京九、浙贛)、徐州(京滬、隴海)、蘭州(隴海、包蘭、蘭新)、寶雞(寶成、隴海)、株洲(京廣、浙贛、湘黔)。
選擇交通方式要考慮不同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如速度、運費、運輸量等,還要考慮出行目的、貨物性質數量以及運輸距離等因素。
15、因地制宜發展農業
利用動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長發育規律,通過人工培育來獲得產品的各部門,統稱農業。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業。農業分為種植業、林業、畜牧業以及漁業。圖見教材98頁。
我國農業的地區分布,主要是東部和西部、南方與北方的差異。東西部以400毫米年降水量線為界。圖見教材100頁。
東部主要是種植業、林業和漁業。東部濕潤半濕潤地區的平原地區以種植業為主;林業集中分布於東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區,以及東南部的人工林區;東部沿海地區是海洋捕撈和海洋養殖的基地,長江中下游地區是淡水漁業最發達的地區。
西部地區以畜牧業為主,西部因為降水稀少,種植業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綠洲。
四大牧區: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最大的牧區。主要畜牧品種:三河馬、三河牛、灘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我國第二大牧區,主要畜牧品種有:細毛羊、羔皮羊、阿勒泰大尾羊、和田羊、伊犁馬等;西藏自治區是我國最大的高寒草甸草原畜牧區,主要畜種有藏氂牛、藏綿羊、藏馬等;青海是我國第四大牧區。
南北差異主要是降水和熱量的差異。農作物包括糧食作物(水稻、小麥——南宜水稻北宜麥)、油料作物(長江油菜帶、黃淮花生區兩大生產區)、糖料作物(南種甘蔗北甜菜)、棉花(新疆南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三大棉區)。
三大平原:東北平原種植小麥、玉米和大豆、以及甜菜,受氣候條件限制,一年只種一季;華北平原種植小麥、玉米、棉花,還有花生和溫帶水果,大多兩年三季或一年兩季;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勢低平,種植水稻、棉花、油菜和甘蔗,一年可收獲兩到三季。圖見教材101頁。
因地制宜:考慮自然條件(地形、土壤、降水等)和社會條件(與城市的距離、市場需求、農業技術裝備以及農民文化水平等)。
挑戰和對策:人口增加、耕地減少、水土流失、自然災害和環境污染。適應國內、國際市場需求,調整農業結構,發展多種經營。運用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防止濫墾濫伐、超載放牧,退耕還林、還草,植樹造林、種草。
16、工業:
工業生產主要是從自然界取得自然資源,以及對原材料(礦產品、農產品)進行加工、再加工的過程。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是國家經濟自主、政治獨立、國防現代化的根本保證。
工業分布:特點為沿海、沿江、沿交通線。
京廣、京滬、哈大等鐵路沿線的工業基地;黃河流域是能源開發的重要工業帶;長江沿線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等城市為中心的沿江經濟發達地帶;沿海地區集中了長江三角洲、遼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以及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等工業最發達的經濟核心區。工業分布見教材110頁。
高新技術產業是建立在新的科學技術基礎上的新興產業,北京的中關村是我國最早建立的高新技術開發試驗區。
高新技術產業是以電子和信息類產業為「龍頭」的產業,產品的科技含量很高。高新技術產業的特點:從業人員中科技人員所佔的比重大;銷售收入中,用於研究與開發的費用比例大;產品更新換代快。
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分布特點:多依附於大城市,呈現大分散,小集中。地理位置不同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具有不同的產業開發側重點:沿海地區以智力資源和技術力量為依託,側重科技園區型高新技術產業;沿邊地區依靠國家的開放政策和沿邊的地理優勢,發展貿易導向型的產業;內地依靠優勢資源和工業基礎,多發展與軍工有密切關系的產業。圖見教材114頁。
舉例說明高新技術產業對生產、生活的影響:上海:優化調整了工業的產業結構。(上海工業的變化);北京:增長速度快,促進和推動了經濟的發展。(中關村對北京經濟發展的貢獻);互聯網:互聯網技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網路購物、SOHO族、網路社區等)

補充知識:
1、說出下列地理現象存在差異的原因:
(1)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形成特殊的「魚米之鄉」的景觀得益於( 雨熱同期的季風 )氣候。
(2)長江中下游地區與青藏高原處在大體相同的緯度上,但氣候差別很大的原因是(地勢(青藏高原海拔高 ))因素。
(3)長江中下游地區與阿拉伯半島大體相同的緯度上,氣候差別很大的原因是受(海陸位置)和(夏季風)的影響。北京與烏魯木齊緯度大致相當,但降水卻有很大的差別。(海陸位置、夏季風)。
(4)在不同的溫度帶內生長不同的果樹;不同的溫度帶內熟制也不同;南北傳統民居的建築結構也不同。原因是(緯度因素、熱量(溫度))。
(5)東西植被不同;東西農業類型不同,東部以耕作業為主,西部以畜牧業為主;東西部房屋屋頂的結構不同,東南部多斜頂房,西北部多平頂屋。(降水量不同)
2、氣候復雜多樣的影響:
(1)使我國的農作物及各種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
(2)形成不同自然資源和旅遊資源。
(3)人們的飲食習慣也各有不同,如:四川、湖南等地冬季比較陰冷潮濕愛吃辣椒;南方人愛吃米飯,北方人愛吃麵食。
(4)人們的服飾也因為適應氣候而多姿多彩,如:西藏的藏袍就是為了適應西藏日較差大的氣候特徵的(地形);
(5)各地的建築特點不同,北方的屋頂斜度較小,牆體較厚,南方的屋頂斜度較大(氣溫、降水)。
3、黃河各河段產生災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
上游:草地退化、荒漠化嚴重;氣候趨於乾旱;植樹種草。
中游:水土流失;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支流較多。黃土高原的土層舒松,植被破壞嚴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與雨水一起匯入黃河;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
下游:地上河;黃河進入下游平原,河道變寬,坡度變緩。河水流速減慢,攜帶的泥沙沉積下來,使河床逐漸抬高;加固黃河大堤。

2. 八年級下冊地理筆記

秦嶺 ——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①它是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②大致相當於我國冬季0℃等溫線;③是我國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線大致通過的地主;④是我國半濕潤地區和濕潤地區的分界線;⑤是我國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
區域劃分的原因:根據不同的需要來劃分,一個地區可同時兼有多重「身份」,同一類型的區域,可以劃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級別的區域。
第五章 我國的四地理大區域
形成四大區域景觀差異的原因: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點不同。
P5活動1、2、3 第一節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北方地區:(P8活動1、2;P10活動1) 一、位置范圍
以東渤海、黃海,以南秦嶺、淮河,以西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北內蒙古高原:范圍東北三省、黃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肅、寧夏的東南部,江蘇、安徽兩省北部;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面積20%;人口40%,漢族占絕大多數,少數民族中人數較多的有:東北的滿族、朝鮮族;寧夏、甘肅的回族;河湖。 二、氣候 類型:溫帶季風氣候;判別:濕潤、半濕潤。 三、農業發展及問題 主要農產品糧食作物:小麥;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 經濟作物:棉花、穀子、大豆等; 植被和果樹:東北天然森林、溫帶水果;礦產資源:鐵;主要能源:煤炭、石油; 主要水果:蘋果、葡萄、梨、桃、杏、柿; 四、風俗習慣 人民主食:麵食(東北,華北:盛產小麥,以麵食為主;黃土高原:則以小米為主); 傳統民居特點:注意防寒保溫(東北,華北:土坯壘牆,磚瓦房(火炕);黃土高原:窯洞); 交通工具:傳統:騾馬作役蓄馬車;現代:鐵路、公路 運動項目:溜冰 六、生態環境及治理 脆弱的生態環境:由於長期的墾植開荒、水土流失、生態環境惡化嚴重(東北:黑土流失;華北:旱、澇、鹼、風沙威脅;黃土高原:黃土裸露,溝壑縱橫); 東北平原:退耕還林,退耕還牧,重建生態家園;華北平原:興修水利,改善灌溉條件營造農田林網,改善土壤,減輕災害;黃土高原:植樹種樹,退耕還林,退林還牧,發展生態農業; 七、主要城市 北京、哈爾濱、長春、沈陽、大連、石家莊、太原、西安 南方地區:一、位置范圍 以東 東海,以南 南海,以西 青藏高原,以北 秦嶺、淮河:范圍 長江中下游地區、南部沿海地區和西南地區;面積 25%;人口 55%,漢族占絕大多數,少數民族有30多個,人數5000多萬,主要分布在廣西、雲、貴、川、渝、湘、瓊等省區。人數較多的有:壯、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地形: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分布(東南沿海受夏季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影響大-水田;四川盆地-紫色土富含磷、鉀等養分;成都平原-天府之國;南方地區-魚米之鄉;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勢平坦,河網密布,土壤肥沃,農業開發歷史悠久-單季水稻、油菜、冬小麥的主要產區);河湖:長江、京杭運河、華南大動脈-珠江水系、沿海港口。 二、氣候 類型: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判別:最高氣溫28℃~30℃,最低0℃以上;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濕潤; 三、農業發展及問題 主要農產品糧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經濟作物:棉花; 植被和果樹:亞熱帶、熱帶經濟作物和林果(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植桑養蠶-蠶絲的主要產區;海南島、雷州半島、雲南南部是天然橡膠的生產基地); 主要水果:兩廣、閩、台勝產甘蔗;南部沿海地區出產香蕉、荔枝、龍眼、菠蘿、柑橘、桂圓等水果;海南島出產椰子;礦產資源:有色金屬;主要能源:核能和水能豐富; 四、工業發展及問題
長江中下游工業帶(上海、南京、杭州-綜合工業區;武漢-鋼鐵、輕紡;湘、贛地區-有色金屬);南部沿海外向型工業帶[有南通、上海、寧波、溫州、廣州、湛江、北海等開放城市;經濟特區有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島等;主要工業部門有家用電器、、服裝、食品、玩具製造等以出口為主的加工工業和製造業];西南地區[宜昌、重慶-電力、鋼鐵;攀枝花、六盤水-鋼鐵、煤炭;西昌-火箭發射基地。
經濟林木有:茶、油茶、油桐、漆樹、毛竹、杉樹、樟樹;發展了制茶、絲綢、食品、建築材料等工業
五、風俗習慣
人民主食:大米
傳統民居特點:注意通風散熱,以南北朝向為主,瓦房屋面較陡
交通工具:傳統:船舶;現代:船舶
運動項目:游泳、龍舟竟賽
六、生態環境及治理
長江中下游、淮河流域是我國洪澇災害頻繁發生的地區。98年大洪水使湖北、湖南、江西的受災面積達一萬平方千米,損失百億元:加固堤壩;疏浚水道;重點限期治理污染源。
紅壤是在高溫多雨的環境下發育而成的,含鐵、成風較多,有機質少,酸性強,土質粘重,是我國南方的低產土壤之一,需要改良:增施有機肥料、補充熟石灰等以改變土壤的酸性,種植茶樹、油樹、杉樹、馬尾松等耐酸性經濟林木以抑制土壤的粘性。
七、主要城市
上海
第二節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西北地區: P12活動1、2
位置范圍
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以北:內蒙古自治區,新疆,寧夏,甘肅北部(面積30%,人口4%,人口密度小,人口比較稀疏,以漢族為主,大致佔2/3,少數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維吾爾族等,他們分別聚居在內蒙古,寧夏,新疆)。
一、 從草原到荒漠的景觀變化
⒈形成原因:深居內陸
2.地表景觀
⑴高原,盆地為主,風蝕作用顯著,多沙漠,戈壁;
⑵由東向西,植被變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二、 全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
內蒙古,新疆,寧夏,甘肅的廣大草原是我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本區出產的肉,奶,皮,毛及其製造品不僅供給當地人民生活和生產的需要,還大量輸送到其他省市,並出口到國外,成為本區重要的經濟支柱。
三、 灌溉農業
⒈灌溉農業的特點
本區氣候乾旱,降水量少,是制約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當地農業水源的依賴性很大。一般在有地水,高山融雪及地下水灌溉的平原地區,農業比較發達,稱之為「灌溉農業」。
⒉主要分布地區
① 內蒙古河套平原:引黃河水自流灌溉;
② 寧夏平原:引黃河水自流灌溉;自由被如為『』塞外江南,小麥水稻棉花瓜果甜菜都生長良好;
③ 河西走廊:依*祁連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進行灌溉;
④ 新疆綠洲:依*天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進行灌溉,是西北的糧棉瓜果之鄉,吐—葡、哈,新—長絨棉。
五、地下寶藏
豐富的礦產資源:煤,石油,稀土的儲量大。
六、 基礎設施建設:交通通訊和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西氣東送(將新疆塔北油氣田天然氣通過管道送到長江中下游地區,意義:穩定東部經濟發展,促進西部經濟發展);西電東送(將蒙中西、寧夏水電站的電能送到華北和東北地區);
七、 生態環境建設
沙塵暴的形成:西北地區由於乾旱缺水,植被覆蓋率低,經營管理粗放,超載放牧和盲目開墾,沙化面積逐年擴大是造成北方沙塵暴的主要原因。
目前,西北地區的人民正在通過退耕還林還草,建設生態林,大力發展人工草場,推廣欄養和封地育草等措施和技術重建西部的生態環境。
八、 西北地區人民的生活
1. 食:牛羊肉和乳製品。
2. 住:用羊毛氈搭成的易於拆卸的氈房
3. 行:馬、駱駝、小毛驢。
4. 體育項目:舞蹈、摔跤、馬術。
青藏地區:
一、 位置范圍 P14活動1、2
橫斷山以西,喜馬拉雅山以北,昆侖山和阿爾金山以南: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四川省西部(面積25%,人口不足1%藏族的主要居住區,青海省東部漢族人數較多。
主要河湖有:長江、黃河、支流湟水、雅魯藏布江、青海湖(多鹹水湖,乾旱,蒸發量大,冰雪補給,含鹽,冰川縱橫,猶如固體水庫)
二、 世界屋脊與高寒環境
1.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許多山峰高達7000—8000米,是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
2. 地處亞熱帶,深居內陸,青藏高原阻擋了北上的暖濕氣流,大部分降水稀少(4—9月為雨季,10—3月為乾季)。形成獨特的高寒氣候,地廣人稀。
3. 日較差大,高原缺氧(藏族服裝、舞蹈的動作幅度小。)人口、城鎮都分布在海拔較低的河谷兩岸(如雅魯藏布江谷地和黃河支流湟水谷地)。
三、 高原農牧業
1. 發展種植業的有利條件:日照強,溫差大,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較低,但大潔凈,晴天多,日照時間長,太陽能豐富;
不利條件:降水少,氣溫低。
農作物單產高,青稞喜溫涼,還有小麥,豌豆。
2.高寒牧區:本區三大畜種有氂牛、藏綿羊、藏山羊,適應高寒、缺氧、低氣壓,毛厚而長,可以卧雪禦寒、體矮身健,能爬山負重。
四、 豐富的能源與礦產資源
1. 氣溫低,太陽能非常豐富,拉薩有「日光城」之稱。多1000多小時,羊八井。
2. 柴達木盆地—聚寶盆,察爾汗鹽湖區。
五、 交通運輸的變化
1. 解放前,雲梯溜索獨木橋,羊腸小道猴子路。
2. 解放後,川、青、新、滇藏公路;青藏鐵路(西寧—格爾木);北京、成都、西安、廣州民航線;龍羊峽、羊卓雍湖水電站。
六、 青藏地區人民的生活
1. 食:青稞面作的糌粑,焦烤或煮熟的牛羊肉。
2. 住:牧區一般居住在可以自由移動的、厚重的氂牛氈搭成的帳篷中;非牧區大多數在用石頭和土坯砌成的牆體厚實的房屋中。
3. 行:氂牛
4. 體育項目:舞蹈,馬術
七、 保護三江源頭
三江源頭地區位於青海省境內被譽為「中華水塔」,是黃河49%,長江25%,瀾滄江15%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養區。
長期不和理的伐林、放牧和耕作—湖泊萎縮,濕地退化,徑流量減少,草地嚴重退化,土壤沙漠化迅速,藏羚羊,野驢數量急劇減少,生態環境已經嚴重惡化—恢復林草植被,治理退化草場,改善三江源頭地區的生態環境。

北京
一、地理位置: P19活動1
位於華北平原北部、東部距渤海150KM,東南臨天津市、其餘三面被河北省包圍,北京市的面積1。68萬平方千米,現有人口1382萬人。
北京的自然理理特徵:①地形:西北部和東北部三面環山,地勢較高,東南是華北平原的一部分;②氣候:北京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溫多雨,年降水量609毫米;③河流:北京的河流屬海河水系,三大河流:永定河、溫榆河、潮北河。
北京地理位置的優越性:①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優越,北京地處中緯度溫度帶,地處內陸且距海不遠,這樣的位置使北京適合城市發展的冷熱、干濕都適中的氣候優勢;②戰略地位優越,北京的地形地勢決定了北京市戰爭年代易守難攻,和平年代適宜經濟發展,城市建設;③北京西部背*我國黃土高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南鄰糧、棉、油等物產豐富的黃淮海平原;北抵我國最大的牧區內蒙古牧區。這些區域為北京市的經濟發展,城市建設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二、北京的城市職能:
北京是國我政治、文化和國際交往的城市:①北京是中國的政治中心:中國的最高權利機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國的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以及黨中央等都在北京;②北京是我國的文化中心:北京有北大、清化、人大、中科院等數百所高等院樣和科研機構,還有從多的體育場館,各類博物館、眾多國家級文藝團體等;③北京是中國重要的國際交往中心,北京有許多外國大使館、國際組織代表機構、海外企業代表機構、外國新聞駐京記者站等國際交往機構、各國國際會議也在此頻繁召開。
三、城市現代化
1.城市現代化表現在經濟的方方面面,如交通方便快捷、信息通達、環境優美、功能齊全、設施先進、文化、教育、科研水平很高等等;
2.北京是中國的心肝所在,是中國的象徵,因此北京必須朝著現代化大都市方向發展,因為北京是歷史文化古城,歷史深刻地影響著今天。因此在北京的建設和發展中,應在注意保持舊城格局和原有風禮貌的同時修建現代化建築,這使得北京的出現了傳統與現代並存的特殊景觀。
3.為了北京現代化的高速發展,不斷增強國際競爭力和服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了基礎設施的建設,一方面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使北京越來越成為人地協調發展的國際性現代化大都市。
台灣
一、地理位置 P33活動1、2
位於我的的東南沿海,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多山的海島(山地點2/3,玉山為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台灣西部和沿海)
二、源豐富的寶島 P36活動1、2。3
⒈資源寶庫
森林寶庫(樟樹);甜島、糧倉(甘蔗、蔗糖、水稻);水果之鄉(香蕉、菠蘿);礦產豐富(海鹽、天然硫磺、金、銅、煤、石油);水產王國(魚類等);祖國東南海上明珠;祖國東南鹽倉。
2。物產豐富的原因:
低緯度(北回歸線穿過台灣中部),四面臨海;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板塊碰撞構造帶;多山的地形;短急的河流。
三、 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出口導向型經濟)
20世紀60年代以前立足於「寶」 出產農礦業產品
20世紀60年代以後立足於「島」 進口—加工—出口工業產品
四、 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

香港和澳門
一、 港澳對比
回歸祖國時間 人口(萬人) 面積(KM2) 位置 主要居民 組成
香港 1997.7.1 678萬 1092 廣東省珠江東口 中國血統98%(祖籍廣東省多)英、其他2% 香港島、九龍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圍200多個島嶼
澳門 1999.12.20 44萬 16 珠江口西岸 中國血統95%(祖籍廣東省多)葡3% 澳門半島和附近的兩個小島

二、 香港發達的經濟——「東方明珠」「購物者的天堂」
⒈加工工業
航空便利,資金充足,勞動力素質高,國際聲譽好、背*大陸
地窄人稠,市場狹小,本島加工, 進口原材料,出口產品
成衣,電子電器,料製品,紡織,鍾表,玩具
生產消費品為主,勞動密集型
⒉世界地位
全球貿易中心之一,進出口總額世界第十(1991);
全球金融中心之一,與紐約,法蘭克福齊名;
全球黃金貿易中心之一,與倫敦齊名;
全球航運中心之一。
⒊發展戰略 P29活動1、2。3
缺少發展空間、地狹人稠,人口壓力大、維多利亞港,啟德機場飽和、工資水平高,地價高。
同內地聯合,共同繁榮:
香港與內地經濟聯系的基本模式:香港積極在祖國內地投資建廠,祖國內地通過香港加強對外貿易;
香港與內地的經濟合作原則:經濟合作、優勢互補、互惠互利
香港方面:在鹽田,蛇口開辟海港、在深圳修機場,保持航運中心的地位;把部分輕工業,金融業遷至深圳,擴大營業規模,同時獲得國內勞動力資源,市場的支持;
內地方面:吸引國內在深圳的投資,人流,物流,信息流大量向深圳移動,形成新的發展熱潮。廣州—深圳—香港發展軸線。
三、 澳門經濟及發展戰略
以旅遊業為主(博彩業)、成衣、玩具製造。
同內地聯手,在珠海發展,形成澳門—珠海—廣州發展軸線。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一、地理位置: P41活動1、2
位於我國西北邊陲,從東向西南與蒙古、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坦等8個國家相鄰,是國我鄰國最多的省級行政區。
面積:160多萬平方千米,是國我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
人口:1925萬人,人密度12人/平方千米,有維吾爾族、漢族、哈薩克、回、蒙古、柯爾克孜等10多個少數民族。
二、自然環境:
地形:三山夾兩盆,阿爾金山、准噶爾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侖山。
氣候:深居內陸、
河流:內流河為主,我國最大的內流河——塔里木河
距海遙遠→乾旱→地形閉塞,山地、高原屏障
植被:荒漠為主
影響:由於新疆地下亞歐大陸內部,距海遙遠導致乾旱少雨,因此水源主要來自高山冰雪冰川融水。在這冰雪冰川融水的滋潤下,在盆地的邊緣山麓地帶出現了許多綠洲,新疆的人口城市等也就集中分布於這些綠洲中。
富有特色的綠洲農業:①主要農作物:小麥、玉米、高梁;②特色農產品:棉花、甜菜、瓜果等;③特點:產量豐富、品質優良。 P43活動1、2。3

珠江三角洲
一、地理位置:
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珠江下游,毗鄰港澳,與東南亞地區隔海相望。被稱為我國的「南大門」。
對外開放的前沿:①區位因素:地形平坦、平原廣闊、氣候溫暖濕潤、水網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經濟發展;②人文因素:具有對外開放的歷史傳統,很多地方是著名的僑鄉;③政策因素:國家對珠江三角洲地區實行了「對外開放,優先發展」(設特區,全開放,先富帶後富)的政策。
二、經濟特點: P53活動1、2。3
外向型經濟:從初期以合資、獨資的企業為主,發展到海外建廠;從引進資金、技術、設備、管理方法為主,到吸收、消化、創新、發展自己的企業和產品,並以形成國際市場為導向,以出口創匯為目標;同時帶動當地鄉鎮企業的發展和城鎮文化水平的提高。
發展的的利條件:①地理位置優越:緊鄰港澳和東南亞地區;②海陸交通運輸便利;③很多地方是著名的「僑鄉」。
經濟模式:「前店後廠」,「前店」指港澳地區,「後廠」指珠江三角洲地區
三、城鎮的發展
重要標志:土地利用方式顯著變化
原因:①外向型經濟日益繁榮;②產業結構發生重在變化

西雙版納
一、地理位置: P60活動1、2
位於雲南省的南部,北回歸線以南,地處橫斷山脈最南端,南部與寮國,緬甸接壤,還以瀾滄江—湄公河與泰國、越南等水路相連。
由於受來自印度洋上濕潤的西南北影響,西雙版納形成了原始的熱帶雨林景觀:高大的望天樹、板狀根、絞殺植物、獨木成林,亞洲象、綠孔雀、長尾猿等。
二、蓬勃發展的旅遊業
1、熱帶動植物王國;
2、人文旅遊資源: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個民族在這里合睦相處,他造並保留了各自別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如傣族的潑水節等。
3、國家政策的鼓勵、支持。
旅遊業下滑的原因:①周邊景點增多;②本地景點分散;③不法商販缺德;④生態環境壓力大;⑤景點大同小異。
重振對策:①要科學合理的開發利用和保護旅遊資源;②要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
P63活動1
黃土高原
一、地理位置和范圍:P67活動1
1、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至秦嶺、北抵長城,跨越了晉、陝、甘、寧四省區。
2、黃土高原的形成:
風成說:認為黃土是由其它地方由風吹來形成的。其它學說:水成說,風水雨相說。
P67活動:2
二、嚴重的水土流失 P12活動1、3
水土流失產生的原因: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質組成)、植被等;①地形一般為山區,並且坡度較大;②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③黃土結構疏鬆,許多物質易溶於水;④地表光禿裸露,缺少植被的保護。2、人為因素:①毀林、毀草、陡坡開荒破壞了地面植被;②開礦、修路的基本建設不注重水土保持破壞了地面植被和穩定的地形,同時將大量的廢土石隨意向河溝傾到,造成新的沙土流失。
P69活動3:容易發生沙土流失的地區:一般降水量較大、降水季節差異大,地形一般為山區,地表坡度大。
黃土高原人地關系惡性循環:P71圖8.10
生態建設措施:①採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②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
解決黃土高原生態建設的措施:①加強計劃生育,嚴格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②把生態環境脆弱區的人口遷移到其它地方去,建立移民新村;③政府部門要大力宣傳,向農民提供糧食和補貼,使他們響應退耕號召,積極進行生態建設;④黃土高原在進行生態建設過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發展多種經營,提高收入,解決黃土高原人多地少的問題。

3. 求八年級下冊地理復習資料,只要中國地圖版的

八年級下地理復習知識點
八年級下地理復習知識點(復習時先看書,再看練習冊,最後背提綱)
亞 洲 1、亞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 2、亞洲位於亞歐大陸東部,東臨太平洋(太平洋西岸)、北臨北冰洋、南臨印度洋,西面與歐洲相接,西南以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相鄰,東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3、亞洲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北亞和中亞六個地區。(識記每個分區里主要國家,書上6頁)
4、亞洲地形以山地和高原為主。亞洲是)。亞洲地勢特徵:中間高、四周低。(世界第二高,南極洲地勢最高)。「屋脊」(青藏高原和帕米爾高原)位於亞洲中南部。
5、河流特點:河流眾多(亞洲世界大河最多,「巨河之洲」);大都發源於中部高原和山地,呈放射狀向四周分流入海,匯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亞洲第一長河(長江);亞洲流經國家最多(湄公河)
6、氣候特點:(1)氣候類型復雜多樣(2)季風氣候顯著(亞洲地處世界最大的大陸東部,瀕臨世界最大的大洋,使得亞洲東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典型的季風氣候區。)(亞洲東部和南部地區夏季降水受夏季風強弱的影響)(3)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廣。(該氣候特點:冬季嚴寒,夏季暖熱,春秋季短,氣候年較差大,降水集中在夏季。)(多讀書上9頁內容以及11頁復習3)7、亞洲世界之最(書上4頁探索):世界陸地最低點,鹽度最大的鹹水湖(死海);世界最深,蓄水最大淡水湖(貝加爾湖);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湖泊(裏海);世界雨極(乞拉朋齊)降水來自印度洋。
8、亞洲的人口最多。世界人口過億國家有(亞洲6個)中國、印度、日本、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歐洲)俄羅斯;(北美洲)美國、墨西哥;(南美洲)巴西;(非洲)奈及利亞。
9、亞洲人口稠密地區有南亞、東南亞、東亞(中國東部、朝鮮半島、日本群島)。這些地區自然條件優越,開發歷史悠久、水陸交通方便、工農業發達。人煙稀少有自然環境惡劣的原始林區、內陸高原高山沙漠等。
10亞洲人口自然增長率高地區南亞、西亞(都是白色人種);其餘主要是黃色人種。(非洲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歐洲最低)。亞洲是三大宗教(伊斯蘭教、基督教、佛教)發源地,也是印度教、猶太教、道教等發源地。
11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兩河流域):古巴比倫;印度河谷地:古印度;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古中國
12、經濟發展不平衡:(日本)是亞洲最發達國家;(韓國(造船業發達)、新加坡(港口)是新興工業化國家,推行「 以出口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戰略。西亞波斯灣地區一些國家(如沙烏地阿拉伯)出口「黑色金子」石油成為高收入國家,尼泊爾、阿富汗等貧困。
東南亞1、東南亞位於亞洲東南部,由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組成。(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連接處,火山頻繁)2、東南亞北連東亞、南臨大洋州,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是世界航海運輸的樞紐,有「十字路口」的稱號。
3、馬六甲海峽位於蘇門答臘島和馬來半島之間,是歐洲、非洲、西亞和南亞通達東亞和東南亞最便捷通道,是世界海上運輸的咽喉。(21頁圖C,重點識記)
4、中南半島位於我國南部,地形特點:山河相間,縱列分布。(陳毅元帥「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 山山皆向北,條條南流水」指中南半島。)湄公河發源於中國(瀾滄江),是東南亞最長河流。5、世界最大群島國家(印度尼西亞)。
6、東南亞大部分位於熱帶,以熱帶氣候為主。馬來群島屬於熱帶雨林氣候,中南半島屬於熱帶季風氣候。
7、東南亞人口稠密,主要集中在湄公河三角洲、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紅河三角洲、印尼爪哇島。
8、東南亞以黃色人種為主。東南亞(又稱「南洋」)是世界上華人最集中地區,華人主要來自廣東、福建、海南。
9、東南亞是主要熱帶農業作物區:天然橡膠—泰國;棕油—馬來西亞;椰子出口國—菲律賓;椰子生產國——印度尼西亞;世界最大產錫國——馬來西亞10經濟發展不平衡:較快(新加坡、馬來西亞、汶萊);最不發達(緬甸、柬埔寨、寮國)
中 東1、中東是一個政治地理概念,源於西方殖民主義「歐洲中心論」。指地中海東岸到伊朗的廣大區域
2、中東「五海三洲」之地:地中海、黑海、裏海(湖泊)、紅海、阿拉伯海。亞洲;非洲;歐洲。 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連接西方和東方的要道,也是歐洲經北非到西亞的樞紐和咽喉。
3、影響中東自然資源主要是(石油和水)。中東石油集中在波斯灣沿岸,稱為「地下油海」。石油資源分布差異,貧富懸殊。高收入(沙烏地阿拉伯、阿伯聯合酋長國、科威特、卡達等)。最貧困(葉門等)。中東自然條件惡劣,氣候炎熱乾燥,沙漠廣布,河流稀少,缺水嚴重。 「中東水塔」戈蘭高地(以色列與敘利亞戰爭)(書上29頁圖G)
4、石油輸出路線圖:(28頁圖E)(1)波斯灣、阿拉伯海、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到達西歐或(美國東海岸)(2)波斯灣、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到美國東海岸(或南美)(3)波斯灣、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太平洋到中國或日本或(美國西海岸)*注意在圖上指出來,並熟記。
5、為了解決水資源短缺,海水淡化沙烏地阿拉伯(一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科威特、卡達、巴林、阿曼。6、中東以阿拉伯人為主,信奉伊斯蘭教。而以色列人信猶太教。沖突不斷。巴勒斯坦與以色列沖突主要是(民族、宗教問題和土地問題)。中東包括西亞和北非的埃及。有兩大文明古國: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古巴比倫;尼羅河流域:古埃及。
7、中東種植業(1)大河灌溉農業(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2)雨水灌溉(敘利亞谷地、巴勒斯坦海濱、伊朗和土耳其部分地區);主要農作物:小麥、香料、萱麻、紙莎草等;經濟以游牧放養牲畜為主。土耳其安卡拉羊「馬海毛」。
8、中東地形以高原為主。麥加是伊斯蘭教「聖城」。**耶路撒冷 是三大宗教的「聖地」。
歐洲西部 1歐洲西部指波羅的海東岸和黑海西岸一線以西的大陸以及附近島嶼,三面臨海(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臨地中海)。分為南歐、西歐、北歐和中歐。(從圖中找到各分區所在的位置以及包含國家,特別注意一些重要國家在哪個區)。大多數屬於發達國家。 2、南部從西往東三大半島:伊比利亞半島(隔著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相鄰)、亞平寧半島(義大利,像靴子)、巴爾干半島(希臘)。北部有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最大島嶼是大不列顛島。
3、世界上最大的海港(荷蘭鹿特丹港),臨北海,位於萊茵河入海口。
4、A(北美與歐洲西部運輸大動脈)北大西洋航線:美國東海岸--北大西洋--英國—波羅的海;或地中海----南歐
B(歐洲西部國家出口工業和進口戰略物資的海上生命線)亞歐航線:歐洲西部----地中海、蘇伊士運河-----波斯灣-----東南亞----東亞----澳大利亞5、歐洲西部(海洋性氣候)顯著,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盛行西風和北大西洋暖流)。
6、西歐平原和北海南岸是精耕細作的農業區。海洋還為歐洲西部沿海國家提供了大量魚產品。特別是挪威等沿海國家。
7歐洲西部南北兩側是山脈;中部是西歐平原、波德平原;
8、歐洲西部名列世界經濟實力十強的國家: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5個)其中德國位居第一。
9、歐洲西部工業帶:西起英國,東到波蘭南部,北起瑞典和挪威的南部,南到義大利北部;(歐洲工業部門轉向高新技術的核能、電子、航空和化學工業)(歐洲西部的鋼鐵、機床、汽車、船舶、電力等居世界前列)
(瑞士----鍾表製造;英國、挪威----石油開采;瑞典、芬蘭----移動通信設備和木材加工)
**9歐洲聯盟簡稱歐盟(EU)是當今世界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政治、經濟集團組織。A目的:為了促進本地區的發展。成員國:共27個;注意塞普勒斯在亞洲。)B影響及作用:推動了歐洲國家之間的技術合作。對整個世界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進出口貿易總額居世界第一位。 與美國、日本三足鼎立。
撒哈拉以南非洲 1、非洲位於亞洲西南,東臨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隔地中海與歐洲相望。撒哈拉以南非洲指北緯20以南的非洲大陸,以及馬達加斯加島(最大)。西臨大西洋及邊緣海幾內亞灣(最大);東臨印度洋,東北臨紅海,位於南北回歸線之間熱帶地區。好望角位於非洲西南端(大西洋與印度洋交匯處)
2、撒哈拉以南是黑色人種的故鄉,最大聚居地。有「黑非洲」之稱
3穿過本區有三條重要緯線(赤道和南北回歸線),氣候有熱帶雨林氣候(剛果盆地、幾內亞灣沿岸地區 特點:終年高溫多雨);熱帶疏林草原氣候(分布面積最廣,特點夏季濕潤、冬季乾燥);熱帶沙漠氣候(在北部和西南部,特點是全年乾旱。)
4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氣候和自然景觀特點:以(赤道)為(對稱軸)呈南北對稱分布。自赤道向南向北,自然景觀依次是熱帶雨林、熱帶疏林草原(面積最大)、熱帶沙漠。其中世界上熱帶疏林草原面積最大(非洲)。(注意讀圖44圖D)(注意熱帶疏林草原氣候又叫薩瓦納氣候)5薩赫勒地區(沙漠之邊)跨越了尼日、馬里、查德、蘇丹等國是最容易沙漠化的國家。6、地形區(撒哈拉沙漠、衣索比亞高原,東非高原、南非高原、剛果盆地、乞力馬扎羅山);主要河流(尼羅河、尼日河、剛果河、贊比西河);乞力馬扎羅山(最高)赤道附近,5895米。地形(高原)為主;地勢(東南)高(中、西北)低
7「地球的傷痕」指(東非大裂谷)。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東部高原上,南起贊比西河河口,向北經東非高原、紅海延伸到西亞地區的死海以北。在裂谷兩側有方向相反的板塊運動,地殼張裂形成大裂谷(而山脈形成是地殼擠壓)。如果這種拉張作用持續下去,紅海將逐漸擴大,東非高原將被分裂成兩部分,中部可能會形成新的海,甚至新的大洋。
8礦產資源主要分布地區:贊比西河以南地區、幾內亞灣沿岸、剛果盆地和東非高原等地。
金剛石:剛果民主共和國 「中非寶石」。南非(產值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黃金:南非最多;銅:剛果盆地南緣高原上長550千米「銅帶」。跨尚比亞與剛果民主共和國兩國。 尚比亞 「銅礦之國」9、奈及利亞(石油);迦納(可可);剛果(石油、木材);尚比亞 (銅);波札那(金剛石);烏干達( 咖啡); 索馬里(牲畜) 1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經濟特點:以初級產品為主的單一經濟。(歷史根源是長期殖民統治。)(教材50---51頁,多讀)坦贊鐵路(坦尚尼亞---尚比亞)中國援建。
極地地區1北極地區指北極圈以北的區域,(包括北冰洋、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部及一些島嶼。)主要動植物苔蘚、地衣、北極棉花、北極柳、北極熊等;居住著因紐特人、沙米人;北極地區:豐富的煤礦。(北極地區圖練習見練習冊)
2、南極地區指南緯60以南的區域。包括南極大陸及其周邊水域。人類共有陸地,無固定居民。(南極洲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有「冰雪高原」之稱。這些都與氣候有關。)(南極洲是緯度位置最高的大洲。是跨越(經度)最多(360度)大洲。)(南極洲淡水資源最豐富)動植物苔蘚、地衣;磷蝦、企鵝、海象等;有豐富的礦產資源。220餘種,如石油、煤、鐵、金、銀等。瀕臨印度洋有一個儲量很大鐵礦。(南極大陸曾經位於溫帶地區,有茂密的植被,後來大陸漂移才到現在的位置)
3《南極條約》。A、目的:為了和平利用南極地區。B、時間、地點:1959年12月,有12個國家在華盛頓簽署《南極條約》C、中國1983年加入。D、意義:緩和了有關國家對南極洲領土的端,促進了各國在南極洲科學考察方面的合作。
4、極地氣候:酷寒、乾燥、列風(南極洲被稱為「風極」) 離南極洲最近大洲(南美洲)。
5、南北極跨經度360度。站在南極點,他的前後左右都是北方;而在北極點,四周都是南。
6北極地區地球自轉方向(逆時針);南極地區地球自轉方向(順時針)。到南極考察最好是12、1、2月(暖季)(這時候我們這兒是冬季) (重點記南極地區圖,在圖上能認識周邊大洋、大洲、中國的科考站、辨別方向)
日本 1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的一個群島國家,東臨太平洋;首都(東京)在關東平原上。
2、(由南往北:九州島、四國島(最小)、本州島(最大)北海道島)(能在圖上指認出來)
3(山地面積廣大,平原狹小,海岸線曲折,多港灣的地形特點。) 4、日本活火山富士山(最高)3776米(日本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地帶,是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所以火山地震頻發)
5、(日本地處東亞季風區,氣候濕潤,海洋性亞熱帶和溫帶季風氣候,夏秋季節多台風)
6日本為了適應耕地少、地狹小的特點,農業機械注重小型化,並且採取科學的耕種方法,實行精耕細作。
7海洋捕撈量居世界首位(北海道是世界四大漁場之一)
8、日本工業:原料需要大量進口,產品大量出口(對外依賴性強)。(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和瀨戶內海沿岸,因為這裏海岸線曲折,良港多,海上交通便利,利於發展對外貿易。)(在圖上找出東京、名古屋、大阪、北九州等工業城市)。
9、日本的貿易夥伴:美國(最大)、中國大陸、韓國、中國台灣等。日本重要對外貿易港口:神戶、橫濱
10(1)(文字、和服、茶道、花道等)衣食住行受中國影響。(吃西餐、過洋節等受西方文化影響。);(2)民族特性。如溫泉沐浴、春天賞櫻等 11日本木材豐富,但卻大量進口,因為注重環境保護。
美國 1 (美國陸地面積為937萬平方千米,世界第四,除本土外,還包括位於北美大陸西北端的阿拉加斯和太平洋上的夏威夷。本土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南臨墨西哥灣,西南與墨西哥相鄰,北臨加拿大,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最主要的是溫帶大陸性氣候)人口:2、84億(2002年) 首都:華盛頓 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長河)
2、美國臨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阿拉斯加);俄羅斯也臨三大洋(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
3(美國種族和民族都很復雜的移民國家,有「人種博物館」的稱號。多元文化,「大熔爐」。
4美國的科技水平居世界領先地位,是世界第一貿易大國和軍事大國。世界最大的商品糧生產國。
**5美國農業的特點:專業化(形成了一些農業帶和農業區)和機械化(效率高,產量大。)A讀70頁圖F,認識美國農業帶的分布:乳畜帶、玉米帶、棉花帶、小麥帶、山地放牧和灌溉農業帶、多種作物區、亞熱帶作物區。B農業區域化生產能充分利用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便於推廣農業技術)美國發展農業優勢(自然資源豐富)(現代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
6(1)東北部工業區是美國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的地區。是世界上最大、最集中的工業區。
(2)主要鋼鐵、機械、汽車、化學等傳統工業部門。(3)主要分布地區: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南岸。(4)美國東北部城市:紐約:(最大城市、綜合性工業中心和金融中心。「華爾街」);芝加哥:(第二大城市和最大的鋼鐵工業基地)
華盛頓:首都,全國政治、文化中心,有白宮、國貿大廈等。底特律:全國最大的汽車工業中心,有「汽車城」之稱。
7美國南部墨西哥灣和西部太平洋沿岸:「陽光地帶」(氣候溫暖,陽光充足)。(石油和天然氣豐富),集中了石油開采與加工、電子、航空航天等新興工業部門。**休斯敦:美國南部最大城市和全國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又是美國航天中心基地。
洛杉磯:美國最大的飛機製造和石油加工等多種工業的中心,也是迪斯尼樂園的故鄉。聖弗朗西斯科(舊金山):美國西部最大港口,華人在美國的最大聚居地。附近聖克拉拉谷地稱為「矽谷」。8、華人最多(洛杉磯和舊金山)
(能把這些城市在圖上標出來) 9、信息技術產業成為美國經濟的頭號支柱產業。美國經濟三巨頭(微軟、IBM、英特爾)
10美國地形三部分:西部高山區、中部平原、東部低山區。(注意與澳大利亞區別)
11五大湖(蘇必利爾湖(最大淡水湖)、密歇根湖、休倫湖、伊利湖、安大略湖)是最大淡水湖群,附近農業區(乳畜帶)
澳大利亞 1(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領土包括澳大利亞大陸、塔斯馬尼亞島和附近一些小島)澳大利亞在拉丁語中意為「南方的土地」,是世界唯一獨佔一個大陸的國家。
2、澳大利亞面積769萬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六,是大洋洲面積最大的一個國家,首都堪培拉。
3、澳大利亞人口地廣人稀。95%為白色人種,主要是英國移民的後裔,澳大利亞是移民國家。
4、澳大利亞地形分三部分(1)西部低矮高原(最多)(2)中部平原(最大的大自流盆地)(3)東部山地(大分水嶺)
5、西部有世界上最大的獨石山----艾爾斯山),氣候炎熱、乾燥(地處南回歸線兩側,降水少);人煙稀少
6、東部A大分水嶺(東部面向太平洋,降水豐沛)(迎風坡)(1)東北:全年高溫多雨,為熱帶雨林氣候
(2) 東南:氣候溫暖濕潤,為亞熱帶濕潤氣候。人口多(有狹窄沿海平原,氣候宜人,多優良港灣,開發最早,人口密集)
7、中部平原氣候乾旱。河流少,有豐富地下水且含鹽分,適宜發展養羊業(重要的經濟部門)。有世界最大的大自流盆地。
8、桉樹(澳大利亞分布最廣的樹種,適應性強)。袋鼠、樹袋熊(考拉)、鴯鶓、鴨嘴獸等(因澳大利亞大陸在大約兩億年前,就與其他大陸分離,孤立於海洋中,所以生物的演化始終處於獨立的狀態,從而形成了澳大利亞獨特的動植物,號稱「世界自然博物館」。)9大堡礁(澳大利亞東北部的珊瑚海)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
10澳大利亞:「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澳大利亞是南半球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
11采礦、冶金、機械製造業曾是澳大利亞支柱產業,目前服務業已成為澳大利亞新的支柱產業。
巴西 1、巴西大部分位於南半球,赤道和南回歸線穿過,南美洲東部,大西洋西岸(東臨大西洋)
2巴西以熱帶氣候為主;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地勢北低南高,北部是亞馬孫平原,南部是巴西高原
3亞馬孫河是巴西最大的河流,世界第二長河。它發源於安第斯山脈,長6480千米,向東注入大西洋。流域主要地形平原
4、亞馬孫河流域是(熱帶雨林氣候);巴西高原地區大為(熱帶疏林草原氣候)。東北內陸地區是巴西最乾旱的地方。
5亞馬孫平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位於亞馬孫河的中下游地區,大部分位於巴西境內。
6(1)亞馬孫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氣候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森林分布區。拉丁美洲的特有動物美洲豹、樹懶等。(2)熱帶雨林「地球之肺」(指雨林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氣)、「綠色心臟」的美譽。
7、巴西的經濟結構以(服務業、工業、農業)為支柱產業。 8、巴西卡拉雅斯鐵礦是世界最大鐵礦。(巴西高原北部)
8、巴西農作物(咖啡、甘蔗、橡膠、可可、棉花、玉米、大豆等,是世界上最大咖啡生產國)
9、巴西的農業區主要(東部沿海和亞馬孫河沿岸);巴西工業、人口也在東南沿海。
10巴西人口分布不均勻,(東部和東南沿海地帶人口稠密,內陸高原和亞馬孫平原地區人口稀疏)(而亞馬孫平原是原始林區尚未開發氣候濕熱,人煙稀少。)(能夠在圖上了解人口分布) 巴西與巴拉圭合作建成拉丁美洲最大水電站(伊泰普)
11巴西白色人種最多,其次黑白混血人。最早居民印地安人(黃色人種)。巴西最喜愛舞蹈桑巴舞。每年2月份要過狂歡節。
12里約熱內盧:前首都,現在是全國第二大城市、全國最大海港、全國工商業和金融中心。是巴西最大的旅遊中心。
聖保羅:南美洲最大城市,是巴西最大的工業中心和金融中心。 巴西利亞:首都,全國政治中心,輪廓如飛機。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巴西遷都原因是為了開發西北廣大地區。
俄羅斯1俄羅斯位於亞歐大陸的北部,約1707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陸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北臨北冰洋,東瀕太平洋,西接波羅的海(屬於大西洋) 6俄羅斯交通發達,方式齊備,以鐵路為主。(過去以河流為主),
2俄羅斯分布最廣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漫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溫暖;自西向東,氣溫降低,降水減少。
3俄羅斯是世界上森林面積最大的國家,以針葉林為主,約佔50%)
4俄羅斯是糧食進口大國,農業分布在東歐平原;但農業生產不穩定。
5俄羅斯礦產(種類全、儲量大、自給程度高)(除鐵礦大部分分布在烏拉爾山脈及以東)其中鐵、鉀鹽、天然氣居第一。
7工業:門類較齊全(重工業、核工業和航空航天工業突出)但部門結構不合理(民用工業落後)。工業地區:莫斯科工業區、聖彼得堡工業區,烏拉爾工業區和新西伯利亞工業區。
8莫斯科----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機械和紡織工業中心,全國最大城市。
聖彼得堡-----最大海港,門戶,全國第二大城市、文化名城。
9民族100多個,以俄羅斯族為主,人口主要分布在歐洲地區,以城市人口為主。
10俄羅斯以烏拉爾山脈為界分為西部(東歐平原(受西風洋流影響降水多))、東部(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東高西低,南高北低,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
11、俄羅斯的「母親河」:伏爾加河(內流河)自北向南流入裏海,歐洲最長河,
埃及1、地跨亞非兩洲,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只有蘇伊士運河有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埃及西鄰利比亞,南接蘇丹,東臨紅海並與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瀕地中海。2、尼羅河是世界第一長河,自南向北流入地中海。埃及古文明、農業、人口、工業重心都在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3、蘇伊士運河連接紅海和地中海,溝通印度洋和大西洋,縮短了地中海沿岸各國和北大西洋沿岸各國與印度之間距離。4、埃及目前是農業國,外匯收入僑匯、運河、旅遊、石油
重點圖:1、2006:美國農業帶圖(農業帶名稱、農業特點);日本圖(四大島、北海道、首都);澳大利亞圖(大洋、地形);南極洲圖(大洋、大洲、科考站、自轉方向);2007:美國圖(主要城市、矽谷、農業特點、陽光地帶);日本、巴西輪廓圖(兩國工業分布、城市等);澳大利亞圖(首都、人口分布、動物、美稱);南極洲圖(大洋、自轉方向、經緯度、科考時間2008:巴西人口分布圖(人口稠密與稀少地區及原因);東南亞圖(馬來群島和中南半島氣候類型及特點,馬六甲海峽);南極圖(自轉、東西經、大洋、科考站、辨方向、《南極條約》);日本圖(工業方面等)。2、練習冊上的圖(一定要認真看)
3、撒哈拉以南非洲圖(氣候等)、中東圖(地理位置、石油、宗教)俄羅斯圖(烏拉爾山、伏爾加河、聖彼得堡、針葉林)歐洲西部圖(海域、氣候、工業帶)

4. 八年級地理下冊知識點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地理復習提綱
第五章:中國的地理差異
一、地理差異顯著
1、自然地理差異
(1)氣溫差異:在南往北,緯度逐漸升高,氣溫逐漸降低。
(2)降水差異: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距海越來越遠,降水越來越多。
(3)地勢差異:自西向東,地勢呈階梯狀分布,逐級下降。
2、人文地理差異
(1)農業生產方式的差異:西牧東耕、南稻北麥。
(2)人口、城市、交通線的差異:東密西疏。
(3)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東部高,西部低。
(4)飲食習俗的地區差異:蘇州人、無錫人、上海人喜歡吃甜,山東、河北以及東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貴州、四川、重慶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聞名。
飲食口味差異形成的原因:與當地氣候、水質等自然條件有一定關系。
3、劃分地理差異的界限
秦嶺 ——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①它是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②大致相當於我國冬季1月0℃等溫線;③是我國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線大致通過的地方;④是我國半濕潤地區和濕潤地區的分界線;⑤是我國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
二、四大地理區域
1、不同類型的地理區域:自然區、經濟區、文化區等。
2、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
⑴劃分依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區域:北方地區、南方地區、青藏地區、西北地區。
⑶四大地理區域的分界線:
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主導因素是氣溫和降水。
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分界線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主導因素是夏季風的影響。
青藏地區和其他三大地區分界線是地勢一、二級階梯分界線,即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
三、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1、北方與南方的自然差異

比較項目

秦嶺—淮河以北地區

秦嶺—淮河以南地區

自然景觀的差異

1月平均氣溫

低於0°

高於0°

年降水量

少(一般低於800毫米)

多(一般高於800毫米)

氣候類型

溫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

主要地形

平原與高原為主

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

植被類型

溫帶落葉闊葉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河流流量





河流有無結冰期





2、北方與南方的人文差異

人文景觀的差異

差異原因

農耕制度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

兩年三熟

一年兩至三熟

氣候

耕地類型

旱地

水田

氣候、地形

糧食作物

小麥

水稻

氣候

油料作物

花生

油菜

糖料作物

甜菜

甘蔗

經濟作物

棉花、穀子、大豆等

棉花

傳統民居

坡度較小,牆體較厚

屋頂坡度大,

牆體高

氣候

第六章北方地區
第一節自然特徵與農業
一、 地理位置
我國北方地區大體位於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東,內蒙古高原以南,秦嶺—淮河以北,東臨渤海和黃海。
二、 地形特徵
北方地區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東部有面積廣闊的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西部有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
三、 氣候
1、 氣候類型:北方地區地跨我國的中溫帶和暖溫帶,大部分地區屬於溫帶季風氣候。
2、 氣候特徵:北方地區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攝氏度以下,夏季炎熱,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0攝氏度以上。大部分地區的年平均降水量為400~800毫米,屬於半濕潤區。降水季節分配不均,主要集中於夏季。
四、 黑土地和黃土地
1、 東北平原在冷濕的環境下,發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們常把東北平原稱為「黑土地」
2、 黃土高原被深厚的黃土所覆蓋,黃河、海河從黃土高原攜帶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區堆積,形成了廣闊的華北平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又常被稱為「黃土地」
3、 「黑土地」與「黃土地的自然差異」

黑土地

黃土地

位置

東北平原

華北平原、黃土高原

自然條件

地形

東北平原

黃土高原、華北平原

溫度帶

中溫帶和寒溫帶

暖溫帶

干濕區

濕潤和半濕潤區

半濕潤和濕潤區

生態環境問題

黑土流失、土層變薄,

肥力下降,沼澤濕地,森林破壞嚴重

嚴重的旱澇、鹽鹼、風沙危害

水土流失嚴重

五、重要的旱作農業區
(一) 自然條件
1、 北方地區平原廣闊,土壤肥沃,耕地集中連片。
2、 北方地區降水偏少,耕地多為旱地。
(二) 主要作物
1、 北方地區的糧食作物: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穀子等。
2、 北方地區的經濟作物:甜菜、棉花、大豆等。
(三) 自然災害
1、 災害及成因: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降水較少,且集中於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嚴重。
2、 解決措施:採取南水北調等跨流域調水措施 ,發展節水農業。

第二節「白山黑水」——東北三省
一、位置、氣候、地形
1.稱謂: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倉
2.東北三省包括:A黑龍江省,B吉林省和C遼寧省
3.人們常用「山環水繞,沃野千里」來形容東北三省的山河大勢。
4山環:由D大興安嶺E長白山F小興安嶺如馬蹄形分布著K東北平原,
5.水繞:1黑龍江2.烏蘇里江與俄羅斯為臨 ,3.圖門江4.鴨綠江與朝鮮為臨,5遼河,河流6松花江注入黑龍江
6.東北三省氣候冷濕,由於緯度較高,又緊鄰著冬季風源地,大部分地區冬季漫長嚴寒,夏季短促溫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較多。
二、從「北大荒」到「北大倉」
1、商品糧基地的發展條件
東北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適宜大規模的機械化耕作,氣候雨熱同期,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
2、最大的商品糧基地
(1)東北三省由於緯度較高,氣溫條件只能滿足農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
(2)東北平原盛產小麥,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國機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糧最多的糧食生產基地。
3、自然災害和生態環境問題
(1)在春秋季節,由於經常受寒潮的影響,容易發生低溫凍害。
(2)由於大面積開荒,濕地面積銳減,生態環境惡化。
三、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1、重工業基地的發展條件
東北三省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特別是煤、鐵、石油等礦產資源在全國有重要的地位。
2、比較完整的重工業體系
依託豐富的資源,東北三省形成了以鋼鐵、機械、石油、化學工業為主導,包括煤炭、電力、建材、森林等工業部門的比較完整的重工業體系。
3、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
20世紀90年代,由於資源枯竭、設備老化、產業結構單一等原因,東北重工業基地出現經濟發展滯後的現象。國家明確提出要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
第三節 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
一、文明的搖籃
1. 稱謂:文明的搖籃,革命聖地延安寶塔山下的窯洞,白羊肚頭巾,信天游,黃土風情。
2.黃土高原上奔流著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源地,如華夏始祖炎黃二帝。
3.黃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關於黃土高原的形成,科學家曾經提出過許多假說,其中「風成說 」得到了廣泛的支持,即認為黃土物質是從中亞和蒙古高原等地的荒漠、戈壁吹過來的。
4范圍:黃土高原東起A太行山、西至B烏鞘嶺、北連C長城、南抵D秦嶺。跨越山西、陝西、寧夏、甘肅等省區。
5、黃土地貌景觀:流水侵蝕使得黃土高原地表破碎,溝壑縱橫,形成塬(殘留的高原面)、梁(長條狀的山樑)、峁(孤立的饅頭狀山丘、川(黃土高原農業較發達、人口集中地地區)等多種多樣的黃土地貌景觀。
二、嚴重的水土流水
1、黃土高原的地表特徵: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2、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黃土土質疏鬆,多空隙,許多物質易溶於水;缺乏植被保護;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為原因:過墾過牧導致生態環境惡化;修路、采礦等活動破壞地表等。
3、水土流失的危害
(1)嚴重的水土流失,帶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壞了農田和村莊,使得自然災害加劇,生態環境惡化。
(2)泥沙下泄導致河流含沙量劇增,淤塞下遊河床、水庫,給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難。
4、水土保持的措施
一方面,採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等。
第四節 祖國的首都——北京
一、區域全貌

地理位置

經緯度位置

40°N,116°E

海陸位置

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

溫度帶

暖溫帶。

干濕地區

半濕潤地區。

鄰省

東南與天津相鄰,三面被河北省包圍。

自然環境

地形

平原為主。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

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河流

潮白河、溫榆河、永定河,自西北向東南流。

主要城市職能

我國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

歷史古城

「五朝帝都」,我國六大古都之一。

名勝古跡

故宮、長城、頤和園、周口店、天壇、十三陵。(世界文化遺產)

二、現代化的大都市
1、北京的重要功能區:主要包括中央商務區、中關村科技園區、金融街、王府井商業街等。
2、北京的交通網路
(1)北京已經形成了航空、公路、鐵路四通八達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路。
(2)北京市區形成了環形加放射狀的快速道路網。
(3)城市軌道交通也很發達,並且已初步建設成網。
(4)北京是全國最大的鐵路交通樞紐和國際航空港。
3、北京在城市建設中,十分重視歷史文化建築的保護和環境質量的改善,目前,正朝著「國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標邁進。
第七章南方地區
第一節 自然特徵與農業
一、 氣候濕熱的紅土地
1、 位置與范圍:南方地區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臨東海和南海。
2、地形:南方地區地形復雜多樣,東部與西部的差異明顯,西部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有交錯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積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氣候:南方地區屬於濕潤的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濕潤。
3、土壤:由於水熱充足,這里植被常綠。在濕熱的環境中發育了紅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區被稱為「紅土地」。
四川盆地有紫色土。雲貴高原被稱為「喀斯特高原「
4、河流:水量大、汛期長
二、重要的水田農業區
1、南方地區氣候濕熱,發展農業的水熱條件優越。
2、南方地區耕地多為水田,是我國重要的水田農業區。
3、平原地區,地勢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條件良好,水田集中連片,山區水田零散分布在河谷和緩坡。
4主要農作物
(1) 糧食作物:主要種植水稻,也種植小麥。
(2) 經濟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膠,以及柑橘,香蕉,菠蘿等熱帶、亞熱帶水果。
(3) 三種常見的食材:蓮藕、椰子、竹筍。
第二節 「魚米之鄉」——長江三角洲
一、江海交匯之地
1.地理位置和范圍
(1)位置:長江的下游地區,瀕臨黃海,地處江海交匯之地。
范圍:上海市、江蘇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溫和濕潤。
2.「魚米之鄉」
大部分地區地勢低平,河網密布,湖泊星羅,自古以來就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
3.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沿江沿海港口眾多。依託長江干支流發達的水運,可以聯系廣大的內陸地區;同時又是我國南北海上航運的中樞,並通過遠洋航線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獨厚的江海之利,為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二、我國最大的城市群
1、古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
(1)古都城市:南京、杭州。
(2)歷史文化名城:蘇州、揚州等。
2、上海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的核心城市,是我國最大的城市和最重要的綜合型工業城市。該城市不僅對長江三角洲地區,而且對長江流域乃至全國都有輻射帶動作用,且隨著浦東的開放開發,該作用進一步增強。
3、城市群不同城市間的「同城效應」
(1)依據條件:交通的發展,主要指發達的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
(2)生活方式:人們往返於不同城市之間工作和生活,就想是在同一座城市一樣。

第三節 「東方明珠」——香港和澳門
1、區域全貌

香 港

澳 門

位置(中國大陸東南端)

位於珠江口東側,毗鄰廣東省深圳市。

位於珠江口西側,毗鄰廣東省珠海市。

組成

香港島、九龍和新界及周圍200多個島嶼組成。

澳門半島、凼仔島和路環島三部分組成。

面積和人口

666.5萬人,1098km2

43.8萬人,25.4km2

人口密度

地狹人稠。

解決辦法:「上天」(建設高層建築)、「下海」(填海造陸)

歷史回顧

英國侵佔160多年

葡萄牙侵佔400多年

回歸時間

1997年7月1日

1999年12月20日

經濟特徵

國際經濟貿易中心、運輸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和旅遊中心。

博彩旅遊業發達。

2、香港與祖國內地的優勢互補
⑴祖國內地:廉價勞動力、廠房、生產生活用水、能源、日常生活消費品。
⑵香港: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
3、港澳祖國內地的合作模式
(1)改革開放初期——「前店後廠」
(2)目前——先進製造業+現代化服務業
第四節 祖國的神聖領土——台灣
1、台灣省包括(台灣島),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許多小島,(台灣島)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
2、台灣島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
3、台灣島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台灣島的西部平原。
4、地形:多山,山地、丘陵佔2/3,台灣山脈縱貫南北,其中,玉山為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
5、氣候:台灣島屬(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冬季溫暖,夏季炎熱,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風和暴雨。
6、河流:台灣島島上河流短急,水能豐富。
7、台灣島也是一個富饒的寶島,自然環境優越,(森林、礦產、水產等)資源十分豐富,被譽為「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
8、台灣島西部的(平原)土地肥沃,盛產(稻米、甘蔗、茶葉和熱帶、亞熱帶水果)。(森林)面積廣闊,有「亞洲天然植物園」的美譽。
9、(樟樹)是台灣最著名的樹種,(樟腦)產量居世界首位。紅檜是特有的樹種。
10、此外台灣島還有(海上米倉、東方甜島、水果之鄉、森林之海、東南鹽庫)的美譽。
11、外向型經濟
(1)20世紀50年代,以農業和農產品加工為主,主要出口蔗糖,水果,稻米和樟腦。屬於初級產品。
(2)20世紀60~90年代,以(出口加工工業)為主,形成「 進口——加工——出口」型的經濟。主要出口紡織服飾,玩具和日用電子消費品,屬於普通工業製成品。
(3)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展以電子工業為主導的高薪技術產業,主要出口軟體、晶圓、集成電路板,屬於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工業製成品。
「乾旱」的西北地區和「高寒」的青藏地區

西北地區

青藏地區

區域特徵

乾旱

高寒

地形

以高原和盆地為主

以高原、山地為主

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

高原山地氣候

河湖

稀少,水量小,流程短,多內流河、內流湖,最長的內流河——塔里木河。

中華水塔,三江源(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源頭),最大的湖泊——青海湖。

植被

溫帶草原,自東向西:

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高寒草地

牧場特色

溫帶草原牧場(內蒙古)

山地牧場(新疆)

高寒牧場(青海和西藏)

畜種特色

三河牛、三河馬(內蒙古)

細毛羊(新疆)灘羊(寧夏)

氂牛、藏綿羊(青海和西藏)

農業類型

灌溉農業(河套平原、寧夏平原)

綠洲農業(雅魯藏布江谷地、黃水谷地)

主要農作物

小麥、玉米、長絨棉、瓜果等

青稞、小麥

第八章西北地區
第一節自然特徵與農業
1、位置:西北地區大體位於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以北。
2、地形:西北地區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主要是內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間分布。
3、氣候和河流:由於距海遙遠和山嶺阻隔,西北地區氣候乾旱,河流稀少,且多為季節性河流,是我國內流河的主要分布區。
4、自然景觀:西北地區荒漠和草原廣布,東部高原以草原為主,向西逐漸過渡為荒漠草原和荒漠,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積的沙漠分布。
5、牧區和灌溉農業區
(1)賀蘭山以東地區降水較多,地表水資源比較豐富,賀蘭山以西地區降水稀少,地表多戈壁、沙漠,但山地降水較多, 分布有高山草場。
(2)優良畜種有三河牛、三河馬和新疆細毛羊等,草原上可移動的房子叫蒙古包。
6、灌溉農業
(1)西北地區天然降水較少,難以滿足農作物生長的需要,只有在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的地區,才能發展農業,形成灌溉農業區。
(2)由於縣級氣溫高,光照強,晝夜溫差大,這里的農產品品質優良,尤以瓜果聞名國內外。
(3)夏季氣溫高,晴天多,日照充足,利於棉花的生長和採摘。新疆的長絨棉享譽全國。
(4)引水工程—坎兒井:利用山麓地帶的坡度開發利用地下水的古老的水利工程。它的暗渠是為了減少水分蒸發,以適應當地乾旱的環境。
第二節 乾旱的寶地—塔里木盆地
1、位置:塔里木盆地位於新疆南部,天山山脈和昆侖山脈之間,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盆地。
2、氣候:塔里木盆地深居內陸,又有高的山脈環抱,降水稀少,氣候乾旱,降水稀少,稱為我國極端乾旱的地區。
3、這里戈壁、沙漠廣布,人跡罕至,在盆地中心有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4、在塔里木盆地邊緣的山麓地帶和河流沿岸分布著星星點點的綠洲,他們的水源主要來自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是當地人口、城鎮和交通線的主要分布地區。
5、塔里木盆地蘊藏著分豐富的油氣資源,尤其是天然氣儲量佔全國陸地天然氣儲量的1/4。 西氣東輸工程帶動西部經濟發展、有利於西部環境改善;緩解東部能源短缺、改善東部環境。
6、塔里木盆地環境脆弱,在開發油氣資源時避免環境破壞,要加強綠洲環境保護。
第九章 青藏地區
第一節自然特徵與農業
1.范圍:青藏地區位於我國西南部、 橫斷山脈以西、昆侖山-祁連山以南,南至國界。
2.地形: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
「遠看是山 ,近看是川」是青藏高原地形的顯著特徵。
3、由於海拔高,許多山峰終年積雪,冰川廣布,青藏高原是長江,黃河,瀾滄江,雅魯藏布江等縱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
4、氣候:青藏高原具有獨特的高寒氣候,冬寒夏涼、年溫差小,日溫差大。
由於海拔高,空氣稀薄,日照充足,太陽輻射強。藏族的傳統服裝 藏袍 主要是為了適應青藏高原地區的氣溫日較差大而設計的。
4.自然保護區: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受人類活動干擾少大部分仍保持著原始的生態,是野生動物的天堂。
5.湖泊:全國最大的鹹水湖是青海湖
6.高原之舟 :高原之舟指的是氂牛,它的毛長 皮 厚 可以保持體溫,預防寒冷、體矮 身 健 ,可以載負重物。
7.牧區:在獨特的高寒條件下,青藏地區耐寒的高山草甸分布廣泛,生長著能適應高寒、缺氧、低氣壓等特殊高原環境的牲畜——氂牛、藏綿羊、臧山羊。
8.河谷農業區:青藏地區發展農業的不利的氣候條件是氣溫較 低 ,有利氣候條件是日照 充足 。主要的農業區有南部的 雅魯藏布江 谷地,東部的 湟水 谷地,這些地區發展農業的好處是:氣溫較 溫涼 ,土質較肥沃。適合喜溫涼的 青稞 、 小麥 生長。
9.生活習慣:青藏地區居民的日常主食主要是糌粑,為了抵禦嚴寒。人們都愛喝青稞 酒。因為青藏高原土層淺薄,林木稀少當地人建造房屋時,往往就地取材,主要以石塊為原料房屋牆體平頂碉房。
第二節 高原濕地——三江源地區
1、位置:三江源地區位於青海省南部,是長江源區、黃河源區、瀾滄江源區的總稱。
2、中華水塔:長江總水量的25%,黃河總水量的49%,瀾滄江總水量的15%均來源於三江源地區。
3、江河的水源來源:雪山和冰川融水。
4、河流的天然調蓄器:湖泊和沼澤。
5、三江源地區的保護
(1)生態意義:三江源地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原濕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是我國重要的水源涵養地。
(2)生態環境問題:
A,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冰川逐年萎縮,導致湖泊、濕地面積不斷縮小甚至乾涸。
B,由於過度放牧、亂采濫挖等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導致水土流失加劇,草地沙化嚴重、蟲鼠猖獗、野生動物銳減,加速了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的惡化。
(3)保護措施:
A設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
B採取退耕還草(林),全面禁獵、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實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場保護工程等措施。
第十章 中國在世界中
1、我國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目前,我國國內生產總值超越日本 ,成為世界第二大 經濟體。
2、我國人口、資源 、環境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可持續發展的壓力越來越大,面臨著資源特別是能源緊缺、環境污染、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
3、我國由於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經濟基礎 等的差異,區域經濟發展很不平衡。
4、主要表現:東中西不發展極不平衡,沿海與內地以及城鄉之間經濟發展差距較大。
5、解決措施:大力實施西部發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推動城鄉一體化等重大戰略決策。
6、我國用佔世界不到10%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0%的人口。
7、我國堅定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信念,積極參與國際事務。
8、我國政府提出的「和諧世界」理念,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響應。

5. 八年級下冊地理復習提綱(人教版)

中國之最
1、中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最大的湖泊(咸)——青海湖3、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4、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5、最熱的地方——吐魯番盆地6、最大的島嶼——台灣島7、最低點——新疆吐魯番盆地中的艾丁湖8、最長的河流——長江9、最長最早的運河——京杭大運河
10、最大的廣場——天安門廣場11、最大最長的內流河——塔里木河
12、海拔最高的大河——雅魯藏布江13、最長的地下河——坎兒井
14、最大的瀑布——黃果樹瀑布15、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
16、最大的草原——內蒙古大草原17、最大的城市——上海
18、最大的山城——重慶19、最北的村莊——漠河20、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三江源自然保護區21、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22、最大的海峽——台灣海峽23、最大的群島——舟山群島24、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壯族25、中國最高的懸河——黃河26、最大的鹹水湖——青海湖27、降水量最大的地方——台灣火燒寮29、最大的峽谷——雅魯藏布江大峽谷30、最大的平原——東北平原35、最高的盆地——柴達木盆地31、領土最南端——曾母暗沙32、最早的運河——秦朝的靈渠33、位置最南的省級行政區---海南省34、領土最西的地方——帕米爾高原42、最大的鹽場——長蘆鹽場35、領土最東端——黑龍江省的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36、領土最西端——新疆帕米爾高原37、最大的半島——遼東半島,第二大半島——山東半島。38.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 39.最平坦的高原——內蒙古高原 40.黃土分布最廣的高原——黃土高原 41.地勢最低平的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42.最北的盆地——准噶爾盆地43.位於外流區的盆地——四川盆地 44.最崎嶇的高原——雲貴高原45.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額爾齊斯河 46.長度最長、流域面積最廣、年徑流量最大的河流——長江57.汛期最長的河流——珠江58.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 59.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60.最大的漁場——舟山漁場 61.國界線最長的省級行政區——內蒙古自治區 62.冬季最冷的地方——漠河鎮 63.面積最小的省級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64.降水最少的地方——吐魯番的托克遜65.對我國影響最大的氣候災害——洪澇、乾旱68.面積最大的直轄市——重慶市69.少數民族最多的省級行政區——雲南省70.人口最多的省——河南省
71.我國跨經度最廣的省區——內蒙古自治區72.我國跨緯度最廣的省區——海南73.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跨經度最廣的地區——西北地區74.我國最大的工業基地——滬寧杭工業基地75我國惟一臨海的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76僑鄉最多的省是——廣東和福建.77我國第二大平原——華北平原78一年中,我國降水最集中的時期——夏秋季節79我國受台風影響最大的省——廣東、台灣、海南、福建
80我國大河中結冰期最長的河流——黑龍江
81在各種海洋污染物中,對海洋生物資源危害最大的——石油污染
82我國著名的重工業基地——遼中南工業基地
83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京津唐地區
84我國以輕工業為主的工業基地——珠江三角洲
85最機動靈活的交通運輸方式——公路
86速度最快、運量最小、運價最高的運輸方式——空運
87速度最慢、運量最大、運價最低的運輸——水運
88我國通航里程最長、內河航運量最大的內河航道——長江;第二位則為京杭運河
89我國目前在建設的最大水電站——三峽水電站
90我國湖泊數量最多的省——西藏自治區
91台灣最大的湖泊——日月潭;最長的河流——濁水溪;最高的山峰——玉山;最大的城市——台北;最大的海港——高雄;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高山族
92我國南方產量最大、分布最廣的水果——柑橘
93我國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山西
94我國水能最豐富的地區是西南三省一市和西藏自治區,以長江水系為主。

世界之最
95.世界面積最大的洲:亞洲96.世界面積最小的洲:大洋洲
97.世界海拔最高的洲:南極洲98.世界海拔最低的洲:歐洲
99.世界跨經度最廣的洲:南極洲100.世界跨緯度最廣的洲:亞洲
101.世界人口最多的洲:亞洲102.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
103世界人口增長最快的洲:非洲104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
105世界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106世界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
107世界最大的群島:馬來群島(或南洋群島)。108世界最大的海:珊瑚海
109世界最大的內海:地中海110世界最大的海灣:幾內亞灣。
111世界最長的海峽:莫三比克海峽。112世界最深的海溝:馬里亞納海溝
113世界最大的鹹水湖:裏海114世界最大的淡水湖:蘇必利爾湖
115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北美五大湖116世界最深的湖:貝加爾湖
117世界最長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118世界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
119世界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120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12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122世界最長的裂谷帶:東非裂谷帶
124世界最大的金字塔:胡夫大金字塔
125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和古建築群:故宮
126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127世界最長的城牆:我國的長城。
128世界最大的水電站:伊泰普水電站。129世界最狹長的國家:智利。
130世界最深的峽谷:雅魯藏布江大峽谷。132世界吞吐量最大的海港:鹿特丹。
133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141世界大陸最低的地方:死海。
143世界面積最小的洲:大洋洲
144世界上幹流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9個國家):多瑙河
145有「千島之國」之稱的國家:印度尼西亞
146有「千湖之國」之稱的國家:芬蘭147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
148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大堡礁149世界上流域面積最大、流量最大的河流:亞馬孫河
150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瀑布:安赫爾瀑布
151世界最長的緯線——赤道
152太陽直射最北的緯線——北回歸線
153太陽直射最南的緯線——南回歸線154跨經度最多的大洲——南極洲
155跨經度最多的大洋——北冰洋

156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
157世界最小的大陸——澳大利亞大陸
158世界最大的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159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刻——14時左右
160一天中氣溫最低的時刻——日出前後
161一年中,世界上大多數地方月平均最高氣溫,北半球出現在七月,南半球出現在一月
162淡水資源中水量最多的水體——冰川
163世界上鐵礦儲量最豐富的國家——俄羅斯、巴西、中國、澳大利亞、印度、加拿大及美國
164世界上煤炭產量居首位的國家——中國
165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產量最大、出口最多的地區——中東地區(波斯灣沿岸)
166世界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大洲——非洲
167世界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的大洲——歐洲
168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北美洲東部
169世界上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
170世界上教徒最多的宗教——基督教
171世界上最大的季風氣候區——東亞
172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印度尼西亞
173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印度尼西亞
174世界上華人、華僑最多的地區——東南亞
175世界上天然橡膠、油棕、椰子、蕉麻的最大產地——東南亞
176世界上三大產棉基地——中國、美國、中亞
177世界上最大的流動沙丘——塔克拉瑪干沙漠
178黃金、金剛石的儲量和產量居世界首位——非洲
179世界上最大的黃金生產國——南非
180世界上最大的鋁土生產國——幾內亞
181世界輸出工農產品數量最多、產量最大的國家——美國
182世界貿易額最大的國家——美國
183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氣候區——亞馬孫河流域(亞馬孫平原)
184出口牛肉最多的國家——阿根廷
185世界上唯一獨自佔有一個大陸的國家——澳大利亞
186世界位置最南、冰川最多、淡水資源最豐富、平均海拔最高、全部位於南半球的大洲——南極洲
我國的地理界線
1.我國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線:大體以黑龍江的黑河市和雲南省騰沖市劃一條直線為界,該線東南部人口多,該線西北部人口少。
2.地勢階梯界線
(1)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界線:西起昆侖山脈,經祁連山脈向東南到橫斷山脈東緣。
(2)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的界線:由東北向西南依次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區界線
(1)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界線:大興安嶺。(2)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界線:太行山脈。(3)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界線:巫山。(4)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線:橫斷山脈。(5)准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線:天山山脈。(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線:昆侖山脈。(7)黃土高原和漢水谷地界線:秦嶺。(8)河西走廊和柴達木盆地界線:祁連山脈。(9)四川盆地和漢水谷地界線:大巴山脈。(10)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界線:古長城。(11)長江中下游平原和華北平原界線:淮河。
4.氣候界線
(1)l月0℃等溫線(也是亞熱帶與暖溫帶及高原氣候區分界線):大體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一淮河一線。
(2)800毫米等降水量線(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界線):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一淮河一線。
(3)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濕潤區和半乾旱區界線):從大興安嶺西坡經過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到喜馬拉雅山脈東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乾旱區與乾旱區界線):大致通過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到岡底斯山一線。
5.河流界線
(1)外流區和內流區的界線:北段大體沿大興安嶺一陰山一賀蘭山一祁連山(東端)一線,南段比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分水嶺:巴顏喀拉山脈一秦嶺。
(3)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南嶺。
(4)瀾滄江與怒江的分水嶺:怒山。
(5)長江流域與東南沿海諸河流域的分水嶺:武夷山。
6.三大自然區界線
(1)東部季風區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界線: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青藏高寒區與東部季風區的界線:3000米等高線。
(3)青藏高寒區的北部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界線:大體從昆侖山向東經過阿爾金山、祁連山一線。
7.自然地區界線
(1)東部季風區內部自然地區界線
①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界線(華北暖溫帶濕潤地區與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秦嶺一淮河(1月0℃等溫線,日平均氣溫>10℃積溫4500℃等值線)。
②東北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與華北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界線:日平均氣溫>10℃的活動積溫3200℃等值錢。
③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與華南熱帶濕潤地區界線:日平均氣溫>10℃積溫7500℃等值線
(2)西北乾旱半乾旱區內部自然地區界線。
內蒙古溫帶草原地區與西北溫帶及暖溫帶荒漠地區的界線:賀蘭山一線,相當於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8.農業活動界線
(1)牧區與農耕區的界線:大體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水田區與早作區的界線:秦嶺一淮河。
9.行政區界線
(1)南疆與北疆的界線(流動沙丘與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線):天山。
(2)湖北省與重慶市的界線:巫山。
(3)福建省與江西省的界線:武夷山。
(4)廣東省與湖南省的界線:南嶺。
(5)西藏自治區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界線:昆侖山脈。
(6)甘肅省與青海省的界線:祁連山脈。
(7)四川省與陝西省的界線:大巴山脈。
10.綜合地理界線
(1)秦嶺一淮河一線是我國的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這條線的南北景觀有很大的差異:
①黃土高原的南界
②大致是1月0℃等溫線、8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
③亞熱帶與暖溫帶的界線
④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界線
⑤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的界線
⑥河流有無結冰期的界線
⑦農業水田與旱地、兩年三熟與一年兩熟制、水稻和小麥雜糧的界線
⑧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的分界線
(2)大興安嶺也是我國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其東西兩側的景觀也有較大差異: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
②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
③內流區與外流區的分界線
④牧區與農耕區通過的地方的界線
⑤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的界線
⑥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的界線通過的地方
⑦森林景觀與草原景觀界線通過的地方。

6. 八年級下冊 人教版 生物,地理復習提綱,筆記~謝謝~

地理:
第五章:中國的地理差異
1、 我國疆域遼闊,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差異很大。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可以將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2、 季風區大致包括我國四大地理區域里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非季風區大致包括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3、 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界限大致通過(秦嶺)和(淮河),與一月(0)度等溫線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大體一致。
4、 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北方和南方地區的人們,在(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差異。北方農田多為(旱地),以種植(小麥、大豆)為主,熟制(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交通運輸以(陸路運輸)為主。南方多(水田),以種植(水稻、油菜)等為主,熟制(一年兩熟)或(三熟)。交通運輸以(水運)為主。
5、 北方地區的地形以(平原、高原)為主。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南方地區包括(長江中下游地區、南部沿海地區和西南地區);濕潤的(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地形多為交錯分布的(平原、丘陵、盆地和高原)。
6、 西北地區包括(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大部、甘肅)省北部。氣候以(乾旱、半乾旱)的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東部高原以(草原、荒漠)景觀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積(沙漠)分布,只有盆地邊緣出現星星點點的(綠洲)。西北地區河流很少,而且多為(內流河)。
7、 青藏地區包括(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四川)省西部;氣候以(高寒氣候)為主;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稱。
8、 西北和青藏地區都是我國主要的(牧區),牧場和主要畜種有各具特色。內蒙古主要是(溫帶草原牧場);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場);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場)。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的(三河馬、三河牛),新疆的(細毛羊),青藏的(氂牛)、(臧綿羊)和寧夏的(灘羊)都是著名的畜種。
9、 在西北的(河套地區、寧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人們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發展了(灌溉農業);在青藏地區的(雅魯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海拔較低的地區,分布著(河谷)農業。
第六章 認識省級區域
1、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北部,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國際交往)中心。是我國(公路、鐵路、航空交通)的樞紐。
2、 北京舊城格局形成於(元、明)兩代,城內建築排列成(棋盤狀)狀,(皇宮)居於城市中心,是我國歷代都城規劃和建設的代表。
3、 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地處珠江下游入海口的東、西兩側,其中位於東側的是(香港),西側的是(澳門)。
4、 香港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圍200多個島嶼組成,是國際貿易中心、(運輸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務和(旅遊)中心。
5、 香港人多低少,而且(山地)多,(平地)少,可供城市發展的土地資源有限。「上天」-建築高層建築,「下海」-填海造地,成為香港擴展城市用地的兩種重要方式。
6、 澳門由(澳門半島、 凼仔島和路環島)組成,(博彩旅遊業)是澳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7、 台灣省包括(台灣島),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許多小島,(台灣)島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它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它也是一個富饒的寶島,自然環境優越,(森林、礦產、水產)等資源十分豐富,被譽為「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
8、 台灣島屬(亞熱帶、熱帶)氣候,溫暖濕潤,西部的(平原)土地肥沃,盛產(稻米、甘蔗、茶葉和熱帶、亞熱帶)水果。(森林)面積廣闊,有「亞洲天然植物園」的美譽。(樟樹)是台灣最著名的樹種,(樟腦)產量居世界首位。此外台灣島還有(海上米倉、東方甜島、水果之鄉、森林之海、東南鹽庫)的美譽。
9、 從60年代開始,台灣利用自己的優勢條件,重點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形成「 進口——加工——出口」型的經濟。工業產品在出口貿易中的比重穩步上升。其中工業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
10、位於我國(西北)邊陲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區,這里是以(維吾爾)族、(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區。素有(歌舞之鄉、瓜果之鄉)的美稱。這里有中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最熱的地方(吐魯番盆地),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11、新疆境內高山與盆地相間分布,北有(阿爾泰山脈),中有(天山山脈),南有(昆侖)山脈,雄偉的天山南北分別是(准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12、由於遠離海洋,周圍又有高大山脈環抱,來自海洋的氣流不易到達,所以新疆(降水)稀少,氣候(乾旱)。在(盆地)邊緣的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區,分布著星星點點的(綠洲)。他們的水源主要來自(山區)降水和(冰雪)融水。
13、新疆(綠洲)是最主要的農業生產基地,這里夏季(高溫),(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適合多種農作物的種植。人們利用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兒井),發展了特色鮮明(灌溉)農業。(小麥、玉米、高粱)等是這里的主要農作物。基於特有的光熱條件,(棉花、甜菜和多種瓜果)成為新疆綠洲的特色農產品。
14、在沙漠廣布的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豐富,其中天然氣佔全國陸地天然氣資源總量的(22)%。隨著國家「穩定(東部),大力發展(西部)」的能源戰略決策的逐步實施,新疆有望成為中國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氣)工業基地。
15、 (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將促進塔里木盆地周圍城市、鄉村使用天然氣等潔凈能源,緩解周邊地區因薪柴砍伐而帶來的(環境)壓力。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第七章省內區域
1、珠江三角洲位於 廣東 省東南部, 珠江下游,鄰 港澳 ,與 東南亞 隔海相望,被稱為我國的 「南大門」。
2、珠江三角洲的經濟特區是 深圳 和 珠海 ,沿海開放城市是 廣州 。
3、珠江三角洲和西雙版納都是高溫多雨的 熱帶季風氣候 ,但夏季風的風向不同。
4、珠江三角洲的產品以 港、澳 為貿易渠道,出口至 東南亞 、 歐洲 、非洲 、 美洲 和 大洋洲 等地區,20世紀末,這里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和日用消費品 出口基地。
5、珠江三角洲是外向型經濟,與港澳合作的基本模式是「前店後廠」 。
6、近年來,外商投資的熱點由 珠江三角洲 轉移到 長江三角洲 。
7、珠江三角洲 加工製造業 的發展,促進了服務業的發展,吸納了大量的外地
勞動力,加快了城鎮化速度。
8、我國目前的城鎮化水平不到 40% ,與發達國家的70%有一定的差距。
9、西雙版納位於 雲南 省橫斷 山脈的南部,南鄰 緬甸、寮國,有 瀾滄江流過。
10、西雙版納是我國除海南省以外,熱帶雨林保存最完好的地方,雨林植被種類 多,有 層次性 。
11、西雙版納主要少數民族是 傣族,住竹樓,吃竹筒飯 ,過 潑水節,跳孔雀 舞。
12、西雙版納長期以 農業 生產為主,現在旅遊業發展成主導產業。
第八章跨省區域
1、黃土高原是世界上 最大的 黃土分布區,關於黃土高原的形成普遍認可 風成說 。
2、黃土高原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 ,南至 秦嶺 ,北抵 長城 。黃土高原基本地貌景觀的有 黃土塬 、 黃土梁 、 黃土峁三種。
3、黃土高原地面 破碎, 溝谷 密度大, 平地 少,斜坡多,溝谷兩側常見 直立的陡崖。
4、黃土高原的黃土結構 疏鬆,多 空隙、 垂直方向的裂隙,許多物質 易溶於水。
5、黃土高原屬於 溫帶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在 7、8月,多 暴雨 。
6、黃土高原地面光禿裸露,缺少 植被 的保護,由於人們不合理的 開墾 、采礦、 修路 活動,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
7、一般來說,地面坡度越 大,坡面越 長,降水越 多 ,降水強度越 大 ,地面植被越 少,水土流失越嚴重。
8、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帶走了地表 肥沃的土壤,使 農作物 減產;使 溝谷 增多、擴大、加深,導致 耕地面積 減少;還向 黃河 輸送了大量的泥沙,給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困難。
9、我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是 黃土高原 、 四川盆地 、 雲貴高原。
10、黃土高原地形 破碎,氣候 乾旱 ,水土流失嚴重,多發 自然災害。
11、黃土高原主要的自然災害是洪澇,並引發 泥石流、滑坡、塌陷多種地質災害

12、黃土高原的治理採取 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結合的方式;合理安排 生產活動;另外,嚴格控制 人口增長,解決人地矛盾,也是根本的治理措施。
黃土高原地區的主導產業是 能源工業。
13、長江沿江地帶西起 攀枝花,東到 上海,東西狹長的「帶狀」區域。
14、長江沿江地帶地勢 低平 ,地形以 平原 、 低山丘陵 為主;氣候屬於 亞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受地形、氣候影響,河網密布,湖泊眾多,是我國 地表水資源 最豐富的地區。長江沿江地帶還有豐富的水能、森林、礦產、水產、耕地資源,資源豐富。
15、長江沿江地帶溝通 沿海經濟發達地區 和 西部資源富集 地區,是承東啟西的紐帶。
16、 長江是沿岸城市得以建立和發展的生命線。其中 上海 、 南京 、武漢、 重慶四個特大城市,是區域的 經濟、 文化 、 交通 中心,對區域經濟發展起著強大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17、上海是全國最大的城市,是全國最大的 商業 中心,工業 中心,最大的 港口,重要的金融、科教中心,對長江三角洲、長江沿江地帶乃至全國的經濟發展起帶動作用。
18、長江沿岸是我國高度發達的綜合性工業地帶。自西向東形成了以 攀枝花、 六盤水為中心的鋼鐵、煤炭工業基地;以宜昌、重慶為中心的電力、 冶金工業基地;以武漢為中心的 鋼鐵、 輕紡工業的重要基地;以滬寧杭等城市形成的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19、我國長江沿江地帶有 上海、 南京、 武漢和重慶 汽車摩托車 基地,構成了沿江汽車工業走廊。
20、近年來,由於長江上游地區 毀林開荒 ,陡坡墾殖,造成 森林 面積減少,水土流失嚴重,是土壤肥力下降,並淤塞了 河道 、水庫、 湖泊,加劇了下游地區的洪澇災害。
21、長江中下游地區 是長江流域洪澇災害最集中、最嚴重、最頻繁的地區。
22、酸雨使一種 大氣 污染的現象,PH值小於5.6的降水成為酸雨,酸雨對水土、植物、建築物造成腐蝕性危害。我國主要的酸雨區有 西南 、 華中、 華東酸雨區,其中 華中 是酸雨污染最嚴重的區域。
23、我國的基本國情是 國土遼闊 、 區域差異大; 人口眾多、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較低 。
24、三北防護林地跨 西北、華北 、東北,是世界規模最大的生態防護林。
25、人類面臨的主要的問題是 人口、 資源 、環境 等問題。

八年級(下)生物復習資料
第七單元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一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例如:種子繁殖(通過開花、傳粉並結出果實,由果實中的種子來繁殖後代。)(胚珠中的卵細胞與花粉中的精子結合成受精卵→胚→種子)
2.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例:扦插,嫁接,壓條,組織培養
3.嫁接的關鍵: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以確保成活.
二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
1.完全變態: 在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 幼蟲與成體的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叫變態發育. 卵→幼蟲→蛹→成蟲。舉例:家蠶、蜜蜂、蝶、蛾、蠅、蚊
2.不完全變態:卵→若蟲→成蟲。舉例:蝗蟲、蟬、蟋蟀、螻蛄、螳螂
三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1.變態發育: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點:卵生,體外受精。
四、鳥的生殖和發育
1.過程:築巢、求偶、交配、產卵、孵卵、育雛幾個階段。
2.特點:卵生 體內受精
3.鳥卵的結構:一個卵黃就是一個卵細胞。胚盤裡面含有細胞核。卵殼和殼膜——保護作用,卵白——營養和保護作用,卵黃——營養作用。胚盤——胚胎發育的場所。
第二章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 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
• 變異:是指子代和親代個體間的差異。
一、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1 生物的性狀:生物的形態結構特徵、生理特徵、行為方式.
2 相對性狀:同一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例:轉基因超級鼠和小鼠。
4 生物遺傳下來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狀。
二、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1.基因:是染色體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狀的DNA 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呈雙螺旋結構。
3.染色體 :細胞核內能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
4.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傳遞。精子和卵細胞是基因在親子間傳遞的「橋梁」。
• 每一種生物細胞內的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都是一定的。
• 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分別位於成對的染色體上。
• 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的細胞分裂中,染色體都要減少一半。

三 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1. 相對性狀有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雜交一代中表現的是顯性性狀。
2. 隱性性狀基因組成為:dd 顯性性狀基因組稱為:DD或 Dd
3. 我國婚姻法規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之間禁止結婚.
4. 如果一個家族中曾經有過某種遺傳病,或是攜帶有致病基因,其後代攜帶該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緣關系的後代之間再婚配生育,這種病的機會就會增加.
Aa A a

A a A a

AA Aa Aa aa
四 人的性別遺傳
1. 每個正常人的體細胞中都有23對染色體.(男:44+XY 女:44+XX)
2. 其中22對男女都一樣,叫常染色體,有一對男女不一樣,叫性染色體.男性為XY,女性為XX.
3. 生男生女機會均等,為1:1

五 生物的變異
1.生物性狀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變異首先決定於遺傳物質基礎的不同,其次與環境也有關系。因此有可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
2.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例子:人工選擇、雜交育種、太空育種(基因突變)

第三章 生物的進化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多數學者認為:原始大氣中的無機物到有機物, 再到原始生命,這一過程是在原始地球上進行
2.原始地球條件:高溫、高壓、紫外線以及雷電、原始海洋、無氧氣
3.蛋白質、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質
二、生物進化的歷程
1.比較法:根據一定的標准,把彼此有某種聯系的事物加以對照,確定它們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2.化石:是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由於種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復雜變化系形成的。例如:始祖鳥化石(古代爬行動物→古代鳥類)
3.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簡單到復雜,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陸生
三、生物進化的原因
1.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動物在適應環境過程中所表現的一個方面,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2.自然選擇:生物通過生存斗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
3.過程: 過度繁殖 生存斗爭 遺傳變異 適者生存
4.意義:生物通過遺傳、變異、自然選擇而不斷進化。

第八單元 第一章 傳染病和免疫
一、傳染病及其預防
1. 病原體: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
2.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 傳染源 傳播途徑 易感人群
3.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控制傳染源 切斷傳播途徑 保護易感人群
二 免疫與計劃免疫
1.人體的三道防線:
• 第一道:皮膚和黏膜
• 第二道: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
•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
2.抗體:病原體侵入人體後,刺激了淋巴細胞,淋巴細胞就會產生一種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
3.抗原: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如病原體等)
4.免疫:最初指人體對病原體的抵抗力.
現指是人體的一種生理功能,人體依靠這種功能識別自己和非己成分,從而破壞和排斥人體的抗原物質,或人體本身所產生的損傷細胞和腫瘤細胞等,以維持人體健康.
5.疫苗:通常是用殺死的或減毒的病原體製成的生物製品,接種於人體後,可產生相應的抗體.
6.計劃免疫、意義:
第二章 用葯和急救
安全用葯 處方葯(R) 非處方葯(OTC)
1. 說出一些常用葯物的名稱和作用。例如:牛黃解毒片可用於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疾病的治療。新速效感冒片可用於傷風引起的鼻塞、咽喉痛、頭痛發燒等疾病的治療。
2. 概述安全用葯的常識。——分析葯品標簽包含的信息。葯物的主要成分、適應症、用法與用量、葯品規格、注意事項、生產日期和有效期等。
4.120急救
5.人工呼吸
6.胸外心臟擠壓
7.出血和止血:外出血,內出血,毛細血管出血、靜脈出血和動脈出血。

第三章 了解自己 增進健康
一、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
1.健康是指一種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
2。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二、調節自己的情緒
方法:轉移注意力;選擇合適的方式宣洩煩惱;自我安慰
二、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除了受遺傳因素和環境的影響外,還與個人的生活方式有關,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這些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2.探究酒精或煙草浸出液對水蚤心率的影響:低濃度的酒精(0。25%)對水蚤的心率有促進作用,高濃度的酒精對水蚤的心率有抑製作用。
3.酗酒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酒精會損害人的心臟和血管,酗酒會全使腦處於過度興奮或麻痹狀態,引進神經衰弱和智力減退,長期酗酒,會造成酒精中毒,飲酒過多,還會有生命危險。
4.吸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煙草燃燒時,煙霧中的有害物質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質進入人體,對人體的神經系統造成損害,使人的記憶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時還誘發多種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癌等。
5.毒品的危害:會損害人的神經系統,降低人體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損,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7. 八年級下冊地理重點筆記 中地版

地理:
第五章:中國的地理差異
1、 我國疆域遼闊,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差異很大。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可以將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2、 季風區大致包括我國四大地理區域里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非季風區大致包括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3、 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界限大致通過(秦嶺)和(淮河),與一月(0)度等溫線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大體一致。
4、 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北方和南方地區的人們,在(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差異。北方農田多為(旱地),以種植(小麥、大豆)為主,熟制(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交通運輸以(陸路運輸)為主。南方多(水田),以種植(水稻、油菜)等為主,熟制(一年兩熟)或(三熟)。交通運輸以(水運)為主。
5、 北方地區的地形以(平原、高原)為主。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南方地區包括(長江中下游地區、南部沿海地區和西南地區);濕潤的(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地形多為交錯分布的(平原、丘陵、盆地和高原)。
6、 西北地區包括(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大部、甘肅)省北部。氣候以(乾旱、半乾旱)的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東部高原以(草原、荒漠)景觀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積(沙漠)分布,只有盆地邊緣出現星星點點的(綠洲)。西北地區河流很少,而且多為(內流河)。
7、 青藏地區包括(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四川)省西部;氣候以(高寒氣候)為主;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稱。
8、 西北和青藏地區都是我國主要的(牧區),牧場和主要畜種有各具特色。內蒙古主要是(溫帶草原牧場);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場);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場)。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的(三河馬、三河牛),新疆的(細毛羊),青藏的(氂牛)、(臧綿羊)和寧夏的(灘羊)都是著名的畜種。
9、 在西北的(河套地區、寧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人們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發展了(灌溉農業);在青藏地區的(雅魯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海拔較低的地區,分布著(河谷)農業。
第六章 認識省級區域
1、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北部,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國際交往)中心。是我國(公路、鐵路、航空交通)的樞紐。
2、 北京舊城格局形成於(元、明)兩代,城內建築排列成(棋盤狀)狀,(皇宮)居於城市中心,是我國歷代都城規劃和建設的代表。
3、 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地處珠江下游入海口的東、西兩側,其中位於東側的是(香港),西側的是(澳門)。
4、 香港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圍200多個島嶼組成,是國際貿易中心、(運輸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務和(旅遊)中心。
5、 香港人多低少,而且(山地)多,(平地)少,可供城市發展的土地資源有限。「上天」-建築高層建築,「下海」-填海造地,成為香港擴展城市用地的兩種重要方式。
6、 澳門由(澳門半島、 凼仔島和路環島)組成,(博彩旅遊業)是澳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7、 台灣省包括(台灣島),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許多小島,(台灣)島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它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它也是一個富饒的寶島,自然環境優越,(森林、礦產、水產)等資源十分豐富,被譽為「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
8、 台灣島屬(亞熱帶、熱帶)氣候,溫暖濕潤,西部的(平原)土地肥沃,盛產(稻米、甘蔗、茶葉和熱帶、亞熱帶)水果。(森林)面積廣闊,有「亞洲天然植物園」的美譽。(樟樹)是台灣最著名的樹種,(樟腦)產量居世界首位。此外台灣島還有(海上米倉、東方甜島、水果之鄉、森林之海、東南鹽庫)的美譽。
9、 從60年代開始,台灣利用自己的優勢條件,重點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形成「 進口——加工——出口」型的經濟。工業產品在出口貿易中的比重穩步上升。其中工業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
10、位於我國(西北)邊陲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區,這里是以(維吾爾)族、(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區。素有(歌舞之鄉、瓜果之鄉)的美稱。這里有中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最熱的地方(吐魯番盆地),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11、新疆境內高山與盆地相間分布,北有(阿爾泰山脈),中有(天山山脈),南有(昆侖)山脈,雄偉的天山南北分別是(准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12、由於遠離海洋,周圍又有高大山脈環抱,來自海洋的氣流不易到達,所以新疆(降水)稀少,氣候(乾旱)。在(盆地)邊緣的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區,分布著星星點點的(綠洲)。他們的水源主要來自(山區)降水和(冰雪)融水。
13、新疆(綠洲)是最主要的農業生產基地,這里夏季(高溫),(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適合多種農作物的種植。人們利用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兒井),發展了特色鮮明(灌溉)農業。(小麥、玉米、高粱)等是這里的主要農作物。基於特有的光熱條件,(棉花、甜菜和多種瓜果)成為新疆綠洲的特色農產品。
14、在沙漠廣布的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豐富,其中天然氣佔全國陸地天然氣資源總量的(22)%。隨著國家「穩定(東部),大力發展(西部)」的能源戰略決策的逐步實施,新疆有望成為中國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氣)工業基地。
15、 (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將促進塔里木盆地周圍城市、鄉村使用天然氣等潔凈能源,緩解周邊地區因薪柴砍伐而帶來的(環境)壓力。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第七章省內區域
1、珠江三角洲位於 廣東 省東南部, 珠江下游,鄰 港澳 ,與 東南亞 隔海相望,被稱為我國的 「南大門」。
2、珠江三角洲的經濟特區是 深圳 和 珠海 ,沿海開放城市是 廣州 。
3、珠江三角洲和西雙版納都是高溫多雨的 熱帶季風氣候 ,但夏季風的風向不同。
4、珠江三角洲的產品以 港、澳 為貿易渠道,出口至 東南亞 、 歐洲 、非洲 、 美洲 和 大洋洲 等地區,20世紀末,這里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和日用消費品 出口基地。
5、珠江三角洲是外向型經濟,與港澳合作的基本模式是「前店後廠」 。
6、近年來,外商投資的熱點由 珠江三角洲 轉移到 長江三角洲 。
7、珠江三角洲 加工製造業 的發展,促進了服務業的發展,吸納了大量的外地
勞動力,加快了城鎮化速度。
8、我國目前的城鎮化水平不到 40% ,與發達國家的70%有一定的差距。
9、西雙版納位於 雲南 省橫斷 山脈的南部,南鄰 緬甸、寮國,有 瀾滄江流過。
10、西雙版納是我國除海南省以外,熱帶雨林保存最完好的地方,雨林植被種類 多,有 層次性 。
11、西雙版納主要少數民族是 傣族,住竹樓,吃竹筒飯 ,過 潑水節,跳孔雀 舞。
12、西雙版納長期以 農業 生產為主,現在旅遊業發展成主導產業。
第八章跨省區域
1、黃土高原是世界上 最大的 黃土分布區,關於黃土高原的形成普遍認可 風成說 。
2、黃土高原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 ,南至 秦嶺 ,北抵 長城 。黃土高原基本地貌景觀的有 黃土塬 、 黃土梁 、 黃土峁三種。
3、黃土高原地面 破碎, 溝谷 密度大, 平地 少,斜坡多,溝谷兩側常見 直立的陡崖。
4、黃土高原的黃土結構 疏鬆,多 空隙、 垂直方向的裂隙,許多物質 易溶於水。
5、黃土高原屬於 溫帶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在 7、8月,多 暴雨 。
6、黃土高原地面光禿裸露,缺少 植被 的保護,由於人們不合理的 開墾 、采礦、 修路 活動,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
7、一般來說,地面坡度越 大,坡面越 長,降水越 多 ,降水強度越 大 ,地面植被越 少,水土流失越嚴重。
8、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帶走了地表 肥沃的土壤,使 農作物 減產;使 溝谷 增多、擴大、加深,導致 耕地面積 減少;還向 黃河 輸送了大量的泥沙,給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困難。
9、我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是 黃土高原 、 四川盆地 、 雲貴高原。
10、黃土高原地形 破碎,氣候 乾旱 ,水土流失嚴重,多發 自然災害。
11、黃土高原主要的自然災害是洪澇,並引發 泥石流、滑坡、塌陷多種地質災害。

12、黃土高原的治理採取 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結合的方式;合理安排 生產活動;另外,嚴格控制 人口增長,解決人地矛盾,也是根本的治理措施。
黃土高原地區的主導產業是 能源工業。
13、長江沿江地帶西起 攀枝花,東到 上海,東西狹長的「帶狀」區域。
14、長江沿江地帶地勢 低平 ,地形以 平原 、 低山丘陵 為主;氣候屬於 亞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受地形、氣候影響,河網密布,湖泊眾多,是我國 地表水資源 最豐富的地區。長江沿江地帶還有豐富的水能、森林、礦產、水產、耕地資源,資源豐富。
15、長江沿江地帶溝通 沿海經濟發達地區 和 西部資源富集 地區,是承東啟西的紐帶。
16、 長江是沿岸城市得以建立和發展的生命線。其中 上海 、 南京 、武漢、 重慶四個特大城市,是區域的 經濟、 文化 、 交通 中心,對區域經濟發展起著強大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17、上海是全國最大的城市,是全國最大的 商業 中心,工業 中心,最大的 港口,重要的金融、科教中心,對長江三角洲、長江沿江地帶乃至全國的經濟發展起帶動作用。
18、長江沿岸是我國高度發達的綜合性工業地帶。自西向東形成了以 攀枝花、 六盤水為中心的鋼鐵、煤炭工業基地;以宜昌、重慶為中心的電力、 冶金工業基地;以武漢為中心的 鋼鐵、 輕紡工業的重要基地;以滬寧杭等城市形成的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19、我國長江沿江地帶有 上海、 南京、 武漢和重慶 汽車摩托車 基地,構成了沿江汽車工業走廊。
20、近年來,由於長江上游地區 毀林開荒 ,陡坡墾殖,造成 森林 面積減少,水土流失嚴重,是土壤肥力下降,並淤塞了 河道 、水庫、 湖泊,加劇了下游地區的洪澇災害。
21、長江中下游地區 是長江流域洪澇災害最集中、最嚴重、最頻繁的地區。
22、酸雨使一種 大氣 污染的現象,PH值小於5.6的降水成為酸雨,酸雨對水土、植物、建築物造成腐蝕性危害。我國主要的酸雨區有 西南 、 華中、 華東酸雨區,其中 華中 是酸雨污染最嚴重的區域。
23、我國的基本國情是 國土遼闊 、 區域差異大; 人口眾多、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較低 。
24、三北防護林地跨 西北、華北 、東北,是世界規模最大的生態防護林。
25、人類面臨的主要的問題是 人口、 資源 、環境 等問題

8. 八年級下冊地理復習資料

八年級下冊
第五章 中國的地理差異
一、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
⑴秦嶺淮河一線特殊地理意義:
①1月份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
②年降水量800㎜等降水量線;
③暖溫帶和亞熱帶分界線;
④濕潤地區和半濕潤地區分界線;
⑤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分界線;
⑥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
⑵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特殊地理意義:
①年降水量400㎜等降水量線;
②半乾旱地區與半濕潤地區分界線;
③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
④西北地區與北方地區分界線;
⑤內流區域外流區分界線。
二、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氣候類型 溫帶季風氣候 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
植被類型 溫帶落葉闊葉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農作物 糧食作物 小麥 水稻
糖料作物 甜菜 甘蔗
油料作物 花生、大豆 油菜
主要水果 蘋果 柑橘
三、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⒈乾旱的西北地區
位置:大興安嶺以西;
氣候:由風力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
地面景觀:有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自東向西,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變化。
⒉高寒的青藏地區
地形特徵:雪山連綿,冰川廣布。
⒊以牧業為主的地區
西北地區 灌溉農業(冰雪融水) 內蒙古牧區 溫帶草原牧場 三河馬、三河牛
新疆牧區 山地牧場 新疆細毛羊
青藏地區 河谷農業
(海拔較低) 青海牧區 高寒
牧場 氂牛、
藏綿羊
西藏牧區

第九章 認識省級地區
一、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⒈地理位置:位於華北平原的北部邊緣,面向渤海。
地勢特點:西北高,東南低。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⒉城市職能:全國的政治、文化和國際交往中心。
二、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
⒈地理位置:與廣東省相鄰。
⒉香港:1997年7月1日;澳門:1999年12月20日。
⒊香港擴展城市建設用地的方式:「上天」——建設高層建築,「下海」——填海造地。
⒋港澳地區經濟發展
⑴港澳地區第三產業發達;
⑵香港是國際貿易中心,運輸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和旅遊中心;
⑶博彩旅遊業是澳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⑷對外貿易是香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⒌祖國內地是香港最大的轉口貿易夥伴。
三、祖國的神聖領土——台灣省
⒈地理位置:北臨東海,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
⒉台灣島的美稱:「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 「海上米倉」 「東方甜島」 「水果之鄉」 「森林之海」 「東南鹽庫」 「亞洲天然植物園」。
⒊台灣島的資源:樟樹是最著名的樹種,樟腦產量居世界首位。
⒋出口導向型經濟:
⑴形成「進口一—加工——出口」型經濟;
⑵台灣出口商品中,以工業製成品所佔比重最大。
⒌台灣工業的分布:
⑴工業中心的分布特點:主要分布在西部。原因是西部人口集中,素質較高;有著名的海港,交通便利;以平原為主,地勢平坦;且開發歷史悠久。
⑵台灣的「矽谷」——新竹科學園區(台北)。
⒍民族:漢族、高山族等。
四、 西部開發的重要陣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⒈地理位置:位於我國西北邊陲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區。
⒉地形特點:「三山夾兩盆」
⒊綠洲的分布:盆地邊緣的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區;
水源主要來自山區降水和冰雪融水。
⒋農業特點:綠洲農業(灌溉農業);修建引水渠、灌渠、坎兒井等水利設施。
主要農作物:小麥、玉米、高梁。
特色農產品:主要有棉花、甜菜。
⒌西氣東輸(氣管運輸)的意義:
①對西部:使本地的天然氣資源得到大規模開發;
使天然氣產品大量運輸到東部市場;
迅速增加當地的財政收入;
帶動其他相關行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
②對東部:緩解東部地區的能源短缺問題;
天然氣是清潔能源,對於東部地區的環境改善十分有益。

第七章 認識省內區域
一、面向海洋的開放地區——珠江三角洲
⒈對外開放的有利因素
①區位因素: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珠江下游,毗鄰港澳,與東南亞地區隔海相望,海陸交通便利,被稱為我國的「南大門」。
②人文因素:自然條件優越,人口眾多,經濟發達,對外開放的歷史悠久,是全國著名的僑鄉。
③政策因素:珠江三角洲是我國最早對外開放的地區。
⒉外向型的經濟
⑴創辦了一大批對勞動力數量要求較多的加工製造企業;
⑵出口產品主要貿易渠道(外資來源地):港澳地區;
⑶與港澳地區的合作模式: 「前店後廠」;
⑷與港澳相比,珠江三角洲的逆勢:先進的技術設備、經濟管理辦法和最新的工商信息;
⑸全球最大的電子和日用消費品生產出口基地之一。
二、西南邊陲的特色旅遊區——西雙版納
⒈地理位置:地處橫斷山脈最南端,南部和寮國、緬甸接壤,以瀾滄江——湄公河與泰國、越南等水路相連。
⒉旅遊資源優勢:①地處邊境,可以就近發展邊境旅遊和出境旅遊;
②擁有原始的熱帶雨林;
③有以傣族為主體的多樣性民族風情。
⒊旅遊業發展下滑因素:①旅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②旅遊景點相對分散,沒有形成規模,消弱了競爭實力;
③不法商販誘騙遊客購物,影響聲譽。
⒋旅遊業發展下滑對策:①對現有景點進行改造,以規模化經營積極應對市場競爭;
②加強景點的規劃和改造,以避免重復建設;
③強化旅遊景點監督管理,嚴懲不法商販,規范旅遊商業秩序。

第八章 認識跨省區域
一、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黃土高原
⒈ 地表特徵:溝壑縱橫,支離破碎。
⒉「風成說」認為黃土高原的黃土物質是從中亞、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過來。
⒊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溝壑縱橫,支離破碎;
②降水集中在夏季月,多暴雨;
③黃土結構疏鬆,許多物質易溶於水。
人為原因:①毀林開荒,破壞了地表植被;
②采礦、修路等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壞了地面植被。
⒋造成的後果:①水土流失帶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農作物產量下降;
②使溝谷增多、擴大、加深,從而導致耕地面積減少;
③向黃河下游輸送大量泥沙,給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難。
⒌脆弱的生態環境:①地形破碎,氣候乾旱;
②水土流失嚴重,多種旱澇災害頻發;
③其環境在經受人類活動的破壞後,很難恢復。
⒍生態建設:①生物措施:植樹種草等
②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擋土壩等;
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
二、以河流為生命線的地區——長江沿線地帶
⒈地勢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為主。
⒉氣候特徵:亞熱帶季風氣候。
⒊紐帶作用:
以長江為軸線的沿江地帶與貫穿南北的沿海經濟帶,以及西部廣大地區,構成了一個英文字母「H」的格局。長江沿江地帶溝通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與西部資源富集地區,是承東啟西的紐帶
⒋輻射作用:通過眾多南北支流和交通幹道,沿江地帶的經濟技術優勢可向南北輻射,使我國南北經濟成為一體。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強大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⒌四大城市群中心:重慶、武漢、南京、上海。
⒍沿江地帶的工業
⑴四大工業基地
以攀枝花、六盤水為中心的鋼鐵、煤炭工業基地。
以宜昌、重慶為中心的電力、冶金等工業基地,
以武漢為中心的工業基地是我國鋼鐵、輕紡工業的重要基地,
由滬寧杭等城市形成的工業帶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⑵沿江四大工業走廊:鋼鐵、汽車、石油化工、輕紡。
⒎生態環境問題及治理保護:
⑴長江流域水土流失嚴重地區:上游地區。
⑵長江洪澇災害最集中、最嚴重、最頻繁的地區:下游地區。
⑶華中酸雨區是全國酸雨污染范圍最大,中心強度最高的污染區。
西南酸雨區僅次於華中酸雨區。

第九章 走向世界的中國
⒈21世紀的世界,是一個經濟走向全球化的世界。
⒉促進區域的可持續發展:揚長避短,因地制宜地發展經濟;加強區域之間的聯系,發揮各自的優勢,分工協作,互惠互利,使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