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地理lianankesiulu
A. 初中一年級上冊地理考題
2009—2010學年上學期期中考試試卷
初一地理
題號 一 二 總分
得分
說明: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綜合題)兩部分,計100分。考試時間為60分鍾。請將第Ⅰ卷選擇題的正確答案寫在第Ⅱ卷的答題卡上。只交第Ⅱ卷。
第 I卷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1個正確選項,答案填在答題卡內,每小題 2 分,共 50分。期待你理想的成績。)
1、下列幾個節日中,去天安門廣場觀升旗儀式最早的是 ( )
A、元旦 B、「六一」兒童節 C、國慶節 D、「三八」婦女節
2、元寶山區的大致位置是(41ºN—42ºN,118ºE—119ºE),它位於( )
A、西半球,北半球、中緯度 B、東半球,北半球、中緯度
C、西半球,南半球、高緯度 D、東半球,南半球、高緯度
3、下列關於地球上海陸分布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地球表面以陸地為主 B、地球表面是七分陸地三分海洋
C、地球表面的陸地佔71% D、地球表面是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4、下列關於地球大小的說法,錯誤的是 ( )
A、平均半徑約為6371千米
B、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
C、在赤道紀念碑處,「坐地日行八萬里」
D、從北京東行繞地球一周約4萬千米
5、「滄海桑田」是指 ( )
A、海陸變遷 B、滄海變桑田 C、填海造陸 D、桑田變滄海
6、同學們的衣櫥里存放著春夏秋冬四季衣服,這是因為我們生活在五帶中的 ( )
A、熱帶地區 B、寒帶地區 C、溫帶地區 D、亞熱帶地區
7、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我國吐魯番盆地最低處海拔-155米,兩地之間的相對高度是 ( )
A、8999.43米 B、8693.43米 C、8844.43米 D、9158.4米
8、經常發生地震的台灣島處在哪些板塊的交界地帶( )
A、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 B、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
C、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 D、亞歐板塊與美洲板塊
9、文字式比例尺:圖上1厘米相當於實地距離100千米,表示成數字式是 ( )
A、1∶1000 B、1∶10000 C、1∶1000000 D、1∶10000000
10、我國地理工作者在喜馬拉雅山考察時,發現含有魚、海藻、海螺等海洋生物化石,這說明 ( )
A、我國古代的科技已經很發達,人類活動已觸及喜馬拉雅山
B、海洋生物演化過程中自行爬到山上的
C、現代登山運動員將生物化石帶到山上的
D、這里曾經是海洋,板塊碰撞擠壓使地表上升,原來的海洋變成了陸地
11、關於地圖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繪制學校平面圖宜採用小比例尺
B、以北極為中心的地圖要根據指向標來辨方向
C、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度較陡
D、各種彩色地圖上的綠色部分都表示平原
12、過去山坡上種糧食,收成不好;現在改種果樹,收入明顯增加了,因為山坡種植果樹有利於保持水土和植被的原生環境,利於提高農民的收入,這符合 ( )
A、尊重自然規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B、因地制宜,揚長避短
C、綜合地分析問題 D、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13、七大洲中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廣的是 ( )
A、南極洲 B、亞洲 C、非洲 D、大洋洲
14、被三個大洲所包圍的大洋和被三個大洋所包圍的大洲是 ( )
A、 印度洋,亞洲 B、北冰洋,南極洲
C、太平洋,歐洲 D、大西洋,北美洲
15、太平洋到大西洋的捷徑是 ( )
A、蘇伊士運河 B、巴拿馬運河
C、直布羅陀海峽 D、白令海峽
16、由於地球的自轉運動,在地球表面產生的地理現象有下列的:
A、季節變化 B、晝夜更替現象
C、晝夜長短的變化 D、五帶的劃分
17、「未來兩天內將有寒潮影響本市,氣溫下降6℃~8℃,提醒市民注意增添衣服,預防感冒」,這說明天氣與什麼密切相關 ( )
A、農業生產 B、交通 C、人們生活 D、旅遊
18、下列各點中位於東半球的是:
A、162°E B、170°E C、15°W D、159°W
19、.在地球儀上表示東經度的符號是 ( )
A、「S」 B、「N」 C、「E」 D、「W」
20、每年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時,赤峰的節氣是 ( )
A、冬至日 B、夏至日 C、春分日 D、秋分日
21、北京市氣象預報,明天有3—4級東南風,明天天安門廣場升起的五星紅旗將飄向: ( )
A、東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東北方向
22、下列四種比例尺,最大的是 ( )
A、1:5000
B、圖上1厘米代表實際距離50千米
C、500萬分之一
D、
23、在衛星雲圖上,當北京為綠色時,說明北京地區是: ( )
A、草地 B、平原 C、晴轉陰天氣 D、晴朗天氣
24、下列事實或現象中,能夠說明地球是球體的是 ( )
①、入港的船,先望見桅桿,後見船身
②、月食時,地球的本影是一個圓形
③、晝夜交替現象
④、登高遠望,視力所及天與地相接之線,必是一個大圓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④
25、下列符號中屬於晴轉雷陣雨的是 ( )
一、選擇題答題卡(每題只有1個正確選項,每小題2分,共5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題號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綜合題部分(共50分):
26、讀圖「地球某種運動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8分):
1)、本圖表示地球的_______運動,地球在軌道上運動一周所需的時間是_________。
2)、在地球運動軌道處的短線上補繪箭頭,以正確表示地球此種運動的方向。
3)、當地球處於圖中A點位置時,全球各地晝夜長短情況是
。當地球處於圖中B點位置時,太陽直射在 線上,我們把這一天叫做 日(節氣),北半球得到太陽的熱量比南半球 。當地球處於圖中D點位置時,赤峰地區是 季。
27、讀東、西半球圖回答(19分):
1)、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大洋名稱:
A、 ;B、 ;C、 ;D、 。
2)、寫出圖中數字代表的大洲名稱:
①、 ,②、 ,③、 ,④、 ,
⑤、 ,⑥、 ,⑦、 。
2)、③大洲與⑤大洲的分界線是 運河;①大洲與②大洲的分界線是 運河;⑤和④兩個大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 海—— 海峽。
3)、七大洲中面積最大的是 ;面積最小的大洲是 ;赤道穿過大陸的大洲有 、 。
28、讀下面的等高線地形圖,回答問題:(8分)
1)、寫出圖中數碼號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稱:
① ,② ,③ ,④ ,⑤ 。
2)、乙山頂與A點的相對高度是 米。
從A點或B點出發,更容易攀登到乙山頂的是 點,原因是 。
29、讀下圖,在橫線上填出圖中字母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稱:(3分)
B、 ,
C、 ,
D、 。
30、讀經緯網圖,回答下列問題:(9分)
1)、寫出圖中A、B的地理坐標:
A 、經度: ,緯度: 。
B、經度: ,緯度: 。
2)、A、B兩點中有陽光直射現象的是 。
3)、圖中A點在B點的 方向。圖中 A點位於 (南、北)半球和 (東、西)半球。
4)、A、B兩點中,位於中緯度、四季分明的是 。
31、下圖中,三大洲依次屬於的板塊是:(3分)
A、 板塊
B、 板塊、
C、 板塊。
初一地理期中考試答案
一、選擇題答題卡部分(每題只有1個正確選項,答案填在答題卡內,每小題2分,共5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B D D A C A A D D C B A
題號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B B C C C A C A D D A
二、綜合題部分:(共50分,)
26、(8分):1)、公轉運動,一年。 2)、略。 3)、晝夜相等。北回歸線,夏至日,多。冬季。
27、(19分): 1)、A、北冰洋;B、大西洋;C、太平洋;D、印度洋 。
2)、①、北美洲,②、南美洲,③、非洲,④、歐洲,⑤、亞洲,⑥、大洋洲,⑦、南極洲。 2)、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黑海、土耳其海峽。 3)、亞洲;大洋洲;非洲和南美洲。
28、(8分)1)、①山頂,② 鞍部,③ 山谷,④山脊 ,⑤陡崖。
2)、460米。A點,A點距山頂乙的坡度比B點緩(A點到山頂比B帶點到山頂的等高線稀疏,坡度緩)。
29、(3分) B、海峽, C、半島, D、島嶼。
30、(9分)1)、A 、90°E,20°S。;B、94°E,26°S。 2)、A。 3)、西北方向。南、東半球 。 4)、B點。
31、(3分)A、南極洲板塊、 B亞歐板塊、 C、印度洋板塊。
B. 怎樣才能教好初中一年級上冊地理
其實比較重要的是經緯線以及東西半球判斷。其它的基本上都是背誦。
一、東西半球判斷
我們老師有教過我們一個很好的口訣:
「小小為東,大大為西,余東為東,余西為西」
解釋一下就是:
小小為東——小於20°的經線都是在東半球
例:【19°E——東半球】【19°W——東半球】
大大為西——大於160°的經線都是在西半球
例:【168°E——西半球】【168°W——西半球】
余東為東,余西為西——在20到160之間,直接通過是東經還是西經就可以判斷
例:【150°E——東半球】【150°W——西半球】
----------------------------------------------------------------------------------------------------------------
二、經緯線
東經——往東增加
西經——往西增加
根據這個規律,填經緯線神馬的就很容易了。
----------------------------------------------------------------------------------------------------------------
恩好吧就是這樣。我很厚臉皮的告訴你其實很我才初三來著,初二我們這里已經把地理中考完了。(不過不同地方不一樣吧……我們是人教版)
C. 初中一年級地理上冊總結
七年級地理(上)主要知識點
一、地球與地圖
(一)地球和地球儀
1. 地球的形狀、大小與運動
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地球是一個球體。依據: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的實例。
2、地球的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約4 萬千米。
二、地球儀
在地球儀上識記以下內容:
南、北極,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
三、緯線的緯度
1、緯線:在地球儀上,赤道和與赤道平行的的圓圈叫緯線。
緯線有三個特點:①、緯線指示東西方向;②、緯線的長度不相等(赤道最長,從赤道向兩極,緯線逐漸縮短,最後成一個點);③、自成一個圓。
2、緯度:①、赤道為0°,赤道以北為北緯(0°—90°N),赤道以南為南緯(0°—90°S)。赤道將地球平分南、北兩個半球。緯度數從赤道向北、向南逐漸增大。緯度最大值90°。
②、人們規定: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
四、經線和經度
1、經線:在地球儀上,連結南、北兩極並垂直於緯線的弧線。
經線有三個特點:⑴、指示南北方向;⑵、長度都相等;⑶、自成半圓。
2、經度:⑴、經度的起點是0°經線,也稱「本初子午線」。0°經線為經過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根經線。0°經線以東為東經(0°—180°E);以西為西經(0°—180°W),所以東西經最大度數為180°。經度數從0°經線向東、向西逐漸增大。
⑵、180°經線:180°E和180°W重合的經線。
⑶、任何一個經線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兩個半球。國際上規定20°W和160°E兩條經線組成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兩個半球的分界線。如:15°W位於東半球;165°E位於西半球。
五、經緯網
1、利用經緯網確定地面上任何一點的位置。
2、讀經緯網圖,能回答有關問題(舉例說明)
(二)地球的運動
自轉 公轉
方向 自西向東 自西向東
轉動一周所需要的時間 24小時 一年
旋轉中心 地軸 太陽
所產生的地理現象 晝夜更替 四季變化 五帶P11
轉動特點 繞地軸不停自轉 地軸始終傾斜66.5º北極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
生活中的例子 太陽東升西落「白日依山盡」 時差 春夏秋冬來復去
1、用事實分別說明地球自轉、公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P11
2、地球上不同的地區,出現時間差異。
例:我們班想觀看12日上午7:30在美國紐約舉行的足球賽,要什麼時候收看電視?① 12日上午7:30; ②12日中午11:30;③12日晚上20:30。
3、地球上五帶的劃分:
⑴、熱帶:回歸線之間23.5°N—23.5°S(太陽光有直射);
⑵、北溫帶:北回歸線與北極圈之間23.5°N—66.5°N(有四季變化);
⑶、南溫帶:南回歸線與南極圈之間23.5°S—66.5°S(有四季變化);
⑷、北寒帶:北極圈內66.5°N—90°N(有極晝、極夜);
⑸、南寒帶:南極圈內66.5°S—90°S(有極晝、極夜);
註:從五帶分布來看,非洲最熱,南極洲最冷。
(二)地圖
一、平面上的八個方向:
1、地圖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⑴、方向 ①、平面上的八個方向:東、南、西、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②、地圖上方向的表示法:
a、有指向標的地圖,應根椐指向標所標方向去辨認(箭頭指向北方);
b、沒有指向標的地圖,通常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定確定方向;
c、在經緯網上應根椐經緯網所指的方向確定方向。
圖上距離
⑵、比例尺:①、比例尺=————
實地距離
②、比例尺的方式:數字式 1/1000或1:1000;
文字式 圖上1厘米等於實地距離100千米;
線段式 0 1 2 3
③、比例尺的選擇: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簡單。如:學校平面圖應選擇較大比例尺;畫中國政區圖應選擇較小的比例尺。
比例尺大小:1/100>1/100000
⑶、圖例和注記:識記一些常用的圖例。
1、五種基本地形的特徵:
山地 海拔較高大於500米,坡度較陡,地面崎嶇。如:喜馬拉雅山—阿爾卑斯山;科迪勒拉山系
丘陵 海拔較低,相對高度小於200米,地面較崎嶇。如:中國的山東丘陵和東南丘陵。
高原 地面起伏較小,海拔較高,邊緣較陡峻。青藏高原(世界最高),巴西高原(世界最大)。
平原 地面起伏較小,海拔較低,小於200米。亞馬孫平原(世界最大),東歐平原。
盆地 四周高,中間低。剛果盆地(世界最大)。
2、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記山頂、鞍部、陡崖、山脊、山谷(如下圖所示)P16。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越密集,表示坡越陡;等高線越稀疏,表示坡越緩。
第2章 海洋與陸地
世界的海陸分布
1、海洋與陸地:海洋佔71%,陸地佔29%。
2、七大洲:
⑴東半球的大洲:亞、歐、非、大洋洲;西半球的大洲:南、北美洲。
南極洲位於南極圈內,地跨東、西半球。
⑵、面積最大和最小的大洲:亞洲、大洋洲;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南極洲、歐洲。赤道穿過的大洲:非洲、亞洲、大洋洲、南美洲。
(3)、亞、歐兩洲分界線: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
亞、非兩洲分界線:蘇伊士運河。
南、北美洲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亞、北美洲分界線:白令海峽。
3、四大洋:⑴、面積最大,最深的是太平洋;面積最小,最淺的是北冰洋。
⑵、大西洋呈「S」形,地跨南、北半球。
4、識記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圖。
海陸變遷
1、地球表面形態處在永不停自的變化之中。如:地震、火山等(地中海面積的縮小,紅海面積的擴大,東非大裂谷的擴張等都說明地球內部在運動)。
2、板塊構造學說:地球共分為六大板塊(P 37 圖)
3、火山與地震:世界上兩大火山、地震帶:⑴、環太平洋地震帶;⑵、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帶。
第3章氣天氣和氣候
第一節 多變的天
1、天氣指某一個地方短時間內的大氣狀況。特點是多變。如:狂風暴雨、風力大等。
2、氣候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狀況。特點是有相對的穩定性。如:炎熱乾燥,冬冷夏涼等。
3、識記常用的天氣符號,會讀簡易天氣預報圖。
4、空氣污染指數
第二節、氣溫和氣溫分布
氣溫與生活
氣溫變化
氣溫日較差= 一天中最高氣溫— 一天中最低氣溫
氣溫年較差= 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氣溫— 一年中最低月平均氣溫
氣溫分布
1.等溫線密集,說明氣溫差別大;等溫線稀疏,說明氣溫差別小。
2.等溫線與緯線平行,說明氣溫主要受緯度影響;等溫線與海岸平行,說明氣溫受海洋影響顯著。
3.等溫線彎曲分布的規律見下表。
⑴、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規律:從低緯度向高緯度氣溫逐漸降低。
A、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
B、同緯度,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
C、同緯度,海撥高、氣溫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氣溫降低0.6度。
⑵、北半球一年當中平均氣溫最高是七月,最低是一月;南半球則相反。
第二節、降水和降水分布
(一)降水與生活
1、降水: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雹等,統稱為降水。
2、降雨等級:小雨、中雨、大雨、暴雨。
(二)世界降水分布的規律
1.赤道附近地帶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2.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3.中緯度,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
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第四節、世界氣候
(一)分布
分布地區 氣候類型
熱帶 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溫帶 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寒帶 寒帶氣候
二類型
分布地區 氣候類型
大陸東岸 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大陸內部 溫帶大陸性氣候
大陸西岸 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1、熱帶氣候:
類型 地表景觀 氣候特徵 主地分布地區
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雨林 全年高溫多雨 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馬來群島
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季雨林 全年高溫,一年分雨季(6—10月)和旱季(11月—次年5月) 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
熱帶草原氣候 熱帶草原 全年高溫,一年分乾季(11—次年5月)和濕季(6月—10月) 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 如:非洲大陸
熱帶沙漠氣候 熱帶沙漠 全年炎熱乾燥 西亞和北非、
澳大利亞中部
2、溫帶氣候:
類型 地表景觀 氣候特徵 主地分布地區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冬季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夏季高溫多雨,四季分明 中國、美國、巴西等國東南部
地中海氣候 亞熱帶常綠硬葉林 冬季暖和多雨,夏季炎熱乾燥 南北緯30°—40°大陸西部,地中海沿岸最典型
溫帶季風氣候 溫帶落葉闊葉林 冬季寒冷乾燥,夏季暖和多雨,雨熱同期 中國東北部,俄羅斯東南部,朝鮮半島及附近地區等
溫帶海洋性氣候 溫帶草原 冬暖夏涼,年降水量較多,季節分配較均勻 中緯度地區的大陸西岸。如:歐洲西部大西洋沿岸等
溫帶大陸性氣候 森林草原、荒漠 冬冷夏熱,年降水量較多,夏季多雨 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內陸地區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耐寒的針葉林 冬長而嚴寒,夏短而暖和,降水較少 俄羅斯和加拿大
3、寒帶氣候:
(1)、極地氣候:①、苔原氣候:亞歐大陸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終年嚴寒,分布有苔蘚和地衣等。
②、冰原氣候:終年嚴寒。主要分布 北極地區和南極洲,無植物生長。
(2)高山高原氣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緯度的山地高原,氣溫較低,降水較少,自然景觀的垂直變化顯著為基本特色。
影響氣候的因素: 。
第四章、第五章知識點
1、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人口密度=該地區的總人口數該地區的總面積
3、分布:世界人口稠密區(亞洲東部、亞洲南部、歐洲、北美洲東部等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200人以上地區)人口稀疏區(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大洋洲西部沙漠地區、南美洲亞馬孫平原、亞洲和北美洲北冰洋沿岸地區、中國的青藏高原地區等)。
人口分布規律:經濟發達、自然條件優越的地區人口稠密,自然條件很差的地區人口稀疏。
4、人口問題
所謂人口問題,是指由於人口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人口數量增長、人口素質、人口結構(人口年齡、性別結構,人口的城鄉結構和地區分布結構)等問題,以及人口增長過快或人口停止增長乃至出現負增長而對環境和社會、經濟等所產生的影響。
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交通堵塞、居住條件差、就業困難、飢餓貧困
5、遷移:鄉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的主要原因:①鄉村人口增長造成勞動力過剩;②城鄉差別——城市的就業機會相對較多,城市的物質生活條件較鄉村好,城市的文化、教育等條件較鄉村好。鄉村人口湧入城市對城市發展所產生的影響。
積極意義鄉村人口向城市遷移城市,可以為城市提供大量的勞動力,有力地支持城市建設;負面影響:可能造成城市人口過多而引發城市物質供應問題、城市就業問題、城市社會治安問題、城市環境問題等一系列城市人口問題。
6、人種:根據膚色、發色與發型、眼色、頭型、鼻型、面型、血型等不同,居民可分為黃色、白色、黑色三大人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