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上冊等高線與地形圖的判讀
⑴ 地理地形圖的判讀
看這個圖就全明白了
⑵ 七年級地理在等高線地形圖中如何判斷鞍部 山脊和山谷
鞍部 就在兩山中間 也好判斷 你可以去網路一下這些地方的圖片 看看大致的樣子
山脊比較好判斷 等高度向凸出的方向遞減 你想像一下嘛 就可以看見山了
山谷就要看等高線了 等高度向凸出的方向遞增
⑶ 初一上冊地理:五種地形部位的判斷
山頂:
等高線閉合,內高外低
山脊:等高線彎曲,向低處凸出
山谷:
等高線彎曲,向高處凸出
鞍部:兩個山峰之間馬鞍形部位
陡崖:
等高線重疊在一起
⑷ 初一地理地形圖的判讀
山頂:閉合曲線,外低內高,四周低中部高,示坡線畫在等高線外側,坡度向外側版降低 盆地:閉合曲線,外高內權低,四周高,中間低,示坡線畫在等高線內側,坡度向內側降低 山脊:等高線凸向低處,從山頂到山麓凸起的高聳部分,等高線凸向低處連線叫山脊線,也叫分水線 山谷:等高線凸向高處,山脊之間低窪部分,等高線凸向高處連線叫山谷線,也叫集水線 鞍部:相鄰山頂中間處,相鄰兩個山頂之間,呈馬鞍形,鞍部是山谷線最高處,相鄰兩山頂間山脊線最低處 陡崖:多條等高線會合重疊在一處,近於垂直的山坡,稱峭壁。峭壁上部突出處,稱懸崖 平原:等高線稀疏,值小,海拔一般低於200米,平坦,與高原相似,以數值進行區分 丘陵 :類似山地,值小,海拔在500米以下,起伏小,與山地類似,以數值進行區分
⑸ 七年級上冊地理如何判斷東西經,南北緯,及等深線的判讀(最好圖文並茂),急需!
(橫緯豎經)在地球儀上與赤道平行的都是緯度,指示東西方向;與赤道垂直的都是經度,指示南北方向。
從0°經線算起,向東、向西各分作180°,以東的180°屬於東經,習慣上用「E」作代號,以西的180°屬於西經,習慣上用「W」作代號。東經180°和西經的180°重合在一條經線上,那就是180°經線。
在地圖上判讀經度時應注意:從西向東(從左向右),經度的度數由小到大為東經度;從西向東,經度的度數由大到小,為西經度。除0°和180°經線外,其餘經線都能准確區分是東經度還是西經度。
判讀緯度:從南向北(從下到上),緯度的度數由小到大為北緯;從南向北,緯度的度數由大到小,為南緯。
看圖分析
A橫向兩條為緯線,上面的緯度數比下面高,為北緯,分別是30°N,60°N;縱向兩條為經線,左邊的經度數比右邊大,為西經,分別是45°W,30°W。
B橫向兩條為緯線,上面的緯度數比下面低,為南緯,分別是0°,30°S;縱向兩條為經線,左邊的經度數比右邊小,為東經,分別是45°E,90°E。
(這些只有兩條線,是沒有跨半球的,如果有跨半球會把半球分界線標出,東西分界—20°W,160°E;南北分界—赤道)
等深線
在地圖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叫做等深線。 從等深線的疏密狀況,可以判斷海底坡度的大小。坡陡的地方,等深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深線稀疏。在同一條等深線上各點深度相等。在等深線上標注的數字為該等深線距海平面的距離。
1)海岸線及等深線呈葫蘆形、瓢形。2)等深線在岸邊較密,而且外圈淺、內圈深。3)等深線內圈深度超過一般船吃水深度要求。
⑹ 七年級地理題(等高線)
第5題:
既然題目告訴我們a﹥b﹥c﹥d,那麼乾脆設a=600m,b=500m,c=400m,d=300m。
甲在400m-500m之間,乙在300m-400m之間,所以A錯。專
甲處等高線彎向海拔低屬的地方,為山脊,所以B錯。
乙處等高線彎向海拔高的地方,為山谷,可能發育成河流,所以C對。
丙處海拔由中心向四周遞減,為山頂;丁處海拔中心低,四周高,為盆地,所以站在丙地很可能看到丁地。
第6題:
還是一樣的方法,設a為20℃,b為19℃,c為18℃,d為17℃。
地理裡面有一條規律,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由此可知,海拔d>c>b>a,情況就跟第5題反過來了。
丁處海拔最高,應該是山頂,A錯。
丙處海拔最低,應該是盆地,B錯。
丙地氣溫高於丁地,C錯。
D對。
⑺ 初一地理怎樣分辨地形類型如山脊、山谷、鞍部、山峰等...
山脊、山谷、鞍部等是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地形。
等高線地形圖所表示的地理范圍比較小。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地形類型有:陡坡、緩坡、山谷、山脊、山地、盆地、陡崖、鞍部等八種。
如果是大范圍的地形圖則屬於世界五大地形:山地、盆地、高原、平原、丘陵。
一、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地形判讀:——結合插圖理解吧
1.等高線的疏密與坡度:
等高線之間的疏密可以表示坡
度的陡緩,稀疏處坡度緩(水平距離大),上山、開地、建築易,河流緩;密集處坡度大(水平距離小),上山、建築、開地難河流急。如圖中甲線路坡度緩,上山頂容易;乙線路坡度陡,上山頂難。
2.等高線與山地和盆地:這兩種地形的等高線都成
閉合的不規則的圈,等高線數字內高外低的是山地,中間的黑色三角形是山頂;等高線數字內低外高的是盆地(窪地)。
3.等高線與山脊和山谷:等高線由高處向低處凸出的是山脊;等高線由低處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只有山谷處才可能有小溪。
4.等高線與鞍部:等高線兩邊高且有山頂,中間等高線相通的低的部分是鞍部。
5.等高線與陡崖:2條或2條以上的等高線重合處就是陡崖。圖中b處就是陡崖。
陡崖高度(一般是相對高度)的計算:
陡崖高度=(重疊的等高線條數±1)×等高距
註:有「以下」「不高於」字樣的是算陡崖最高高度則+;有「以上」「不低於」字樣的是算陡崖最低高度則-。最高高度>陡崖高度≥最低高度
6.等高線地形圖順口溜:閉合山頂或盆地,低脊高谷鞍部通,陡崖等高線重疊,河流只在山谷中,線稀坡緩上山易,密集坡陡攀山難。地形剖面最直觀,分層設色一目瞭然。
二.五大地形的特徵
(1)高原:海拔1000米上,幅員遼闊,地面坦盪(但不如平原平坦),或起伏較大,邊緣陡峭。
(2)平原:海拔200米下,幅員遼闊,地面坦盪或起伏不大,一望無際。
(3)山地:海拔500米以上,地面起伏大,相對高度大,坡度陡峭,形成座座山頭,延綿的山峰形成的帶狀山脈。
(4)丘陵:海拔500米以下,有座座山頭,相對高度不大,坡度較緩,山間多有平壩河谷相間。
(5)盆地:四周有高山或高原環繞,中間低。
⑻ 七年級上冊的地理好難,地圖的運用和等高線
= =自己心裡有個底 能想像 就好了
⑼ 地理七年級上如何判斷是什麼地形
面對地圖看, 上北下是南,左西右為東,地圖方位已辨明 .
地圖符號顏色識別:
綠為林地藍為水, 地貌、公路棕色繪,其它符號都用黑.
等高線顯示地貌特點:
等高閉合是規律,彎曲形狀象現地; 線多山高線少低, 坡陡線密坡緩稀.
等高線顯示地貌原理:
由底到頂,高度相等;水平切開,垂直投影.
地貌識別:
山頂凹地小環圈, 區別要看示坡線; 山頂短線向外指, 凹地短線向里邊;
山背曲線向外凸, 山谷曲線向里彎; 山背凸棱分水線, 山谷凹底合水線;
兩山相連叫鞍部, 高低兩組等高線; 群山相連最高處, 棱線稱為山脊線.
地形起伏判定:
總觀地貌形態, 辨明各處高低; 區分上坡下坡, 沿線編號注記.
四種地形地物分布規律:
山成群,形似脈, 小山多在大山內; 先抓大山做骨幹, 記了這脈記那脈.
上游窄,下游寬, 多條小河匯大川; 河名順著河邊寫, 流向流速看注記;
等高線上的數字是指海拔的高度.數字越大,海拔越高.
當這數字向越來越大的方向,如果最終處是一個大概圓形的,那就是山峰;如果最終處是一個大概長條形的,那就是山脊.
如果是這數字越來越小的,如果最終處是一個大概圓形的,那是低窪地;如果最終處是一個大概長條形的,那就是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