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本初子午線
㈠ 地理本初子午線的圖
分析: 由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路叫做經緯網,利用經緯網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專個地屬點的位置.在經緯網上,經線的度數叫做經度,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用符號W表示;緯線的度數叫緯度,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 讀圖可知,圖中①點位於本初子午線與北回歸線交點上,經度是0°,緯度北緯23.5°,故地理坐標是(0°,23.5°N).故選:A. 點評: 本題綜合性強,關鍵是利用讀圖要領確定東西經度和南北緯度.
㈡ 有關本初子午線的地理知識
3錯了。
經線又叫子午線,0°經線是東經和西經的起點,所以又叫本初子午線。內
4的敘述不太恰當。因容為東經西經的分界線除了0°經線還有180°經線。若改成本初子午線是東經和西經的分界線就可以了,把4中的「就」字去掉。
㈢ 地理本初子午線是什麼
本初子午線,即0度經線,亦稱格林威治子午線或格林尼治子午線,是位於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台的一條經線(亦稱子午線)。本初子午線的東西兩邊分別定為東經和西經,於180度相遇。註:本初子午線不是東西半球的劃分
㈣ 七年級上冊地理,為什麼叫子午線
橫緯豎經,緯線從中間赤道0度向兩級遞增到90度.
經線從本初子午線向東180度是東經,向西180度是西經.
㈤ 七年級地理經緯線怎麼看
經線:連接南邊兩極的半圓形弧線叫經線,也叫子午線。所有的經線長度都相等回,約為赤道周長的一半,也答就是兩萬千米。
經線有無數條,為了區分這些經線,給他們標上度數就是經度。國際上規定,把通過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台舊址的經線定為零度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
從零度經線起始,向東和向西各劃分為一百八十度,稱為東經度和西經度,簡稱為東經和西經,分別用W和E表示,東西經一百八十度重合為一條經線。
緯線:地球表面上與地軸垂直的最大的園就是赤道,所有與赤道平行的園就是緯線。緯線的長度不等,由赤道向兩極逐漸縮短,到兩極縮小為點,即南北極點。
為了區分這些大小不等的緯線,就要給它們標上度數,即緯度。
位於赤道北側的就是北緯,用N表示,位於赤道南側的就是南緯,用S表示。
緯度值為0至90度。最大值為九十度,即南北極點的緯度,最小值為零度,即赤道的緯度。
㈥ 本初子午線具體在哪
1884年,在華盛頓舉行的國際子午線會議決定,採用英國倫敦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回埃里中星儀所在答的子午線作為時間和經度計量的標准參考子午線,稱為本初子午線,又叫零子午線或首子午線。從本初子午線開始 , 向東劃分0°~180°,為東經度,向西劃分0°~180°,為西經度,1957年後,格林威治天文台遷移台址,國際上改用由若干天文測時結果長期穩定性較好的天文台組成的平均天文台作為參考。1968年國際上以國際慣用原點作為地極原點,並把通過國際慣用原點和平均天文台經度原點的子午線稱為本初子午線。
㈦ 本初子午線在地理上有什麼具體意義
本初子午線就是0°經線,是東經和西經的起點。從本初子午線向東是東經,向西是西經。
本初子午線的地方時就是世界標准時間,又叫格林尼治時間。
㈧ 本初子午線地面標志代表的地理意義是什麼
本初子午線是經度的起始線,故A正確;
緯度的起始線是赤道,故B錯誤;回
晝半球與夜半球的答分界線即晨昏線,故C錯誤;
劃分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兩條經線組成的經線圈.20°W經線以東是東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經線以東是西半球,以西是東半球,故D錯誤.
故選:A.
㈨ 初一地理 經線 動畫,本初子午線在地球的什麼位置
東經
自本初子午抄線向東度量的經度襲,叫東經度簡稱「東經」,自零度至180度。
其地理標識為 E
北緯
從地球赤道平面向北量度的緯度。符號為N。自北緯0°~90°。地球上的緯度的一種。地面上的點在參考橢球體上的緯度,即過該點的參考橢球體的法線同地球赤道平面的交角。它不考慮地球內部物質分布不均和地形的影響,故不同於天文緯度。但地理緯度是由天文緯度訂正而得。它同天文緯度的差值不超過30〃。通常說的地理緯度,概指此而言。從赤道向北量度為「北緯」(N);向南量度為「南緯」(S)。由0°~90°。
西經
西經度的簡稱。自本初子午線向西度量的經度,自0°至180°。
地理標識為 W
本初子午線又稱「首子午線」或「零子午線」,是地球上計算經度的起算經線。本初子午線的制定和使用是經過變化而來的。
以經過英國倫敦東南格林尼治的經線為本初子午線,作為計算地理的起點和世界標准「時區」的起點。後來這一天便定為國際標准時間日。經度值自本初子午線開始,分別向東、西計量,各自0°-180°或各自0-12時。本初子午線以東為東經,以西為西經,全球經度測量均以本初子午線與赤道的交點E點作為經度原點。
㈩ 本初子午線的地理定義
地球上計量經度的起始經線。又稱零子午線。從本初子午線起 ,分別向東和向西計量地理經度,從 0°到 180°。1884年在華盛頓舉行的國際子午線會議決定,採用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舊址)埃里中星儀的子午線作為時間和經度計量的標准參考子午線,稱為本初子午線。1957年後格林尼治天文台遷移台址,國際時間局利用若干天文台在赤道上定義了平均天文台經度原點,它由這些天文台的經度採用值和測時資料歸算而得。1968年起把通過國際慣用原點和平均天文台經度原點的子午線作為本初子午線。各種新技術確定的地球坐標系的經度零點都盡量與本初子午線一致,但往往有不到1〞的零點差別。
本初子午線是地球上的零度經線,它是為了確定地球經度和全球時刻而採用的標准參考子午線,它不像緯線有自然起點——赤道。
19世紀以前,許多國家採用通過大西洋加那利群島耶羅島的子午線。那條子午線相當於今天的西經17°39′46〞經線。19世紀上半葉,很多國家又以通過本國主要天文台的子午線為本初子午線。這樣一來,在世界上就同時存在幾條本初子午線,給後來的航海及大地測量帶來了諸多不便。於是1884年10月13日,在華盛頓召開的國際天文學家代表會議決定,以經過英國倫敦東南格林尼治的經線為本初子午線,作為計算地理的起點和世界標准「時區」的起點。後來這一天便定為國際標准時間日。經度值自本初子午線開始,分別向東、西計量,各自0°-180°或各自0-12時。本初子午線以東為東經,以西為西經,全球經度測量均以本初子午線與赤道的交點E點作為經度原點。1957年後,格林尼治天文台遷移台址,國際上改用若干個長期穩定性好的天文台來保持經度原點,由這些天文台原來的經度採用值反求各自的經度原點。再由這些經度原點的平均值和E點的差值來決定和保持作為全球經度原點的有點。